管理评审议题(通用8篇)
管理评审议题 篇1
2012年各部门管理评审改进意见汇总及批示
1、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部分塑箱产品少酒、半瓶酒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质量酒、跑气酒在市场中频频出现,建议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强工序考核,加强交接。
2、公司与时俱进,引进EPR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经销商每月的返利与市场促销都是通过系统直接返回到经销商的个人帐户,但是经销商普遍反映对帐户里的返利构成不太了解,每个月的帐都不清楚是怎么来的。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服务,提供客户的返利清单明细,提高服务质量。市场部与财务及时解决。
3、自EPR系统运行以来,经销商的回瓶数量至今没有一个准确数据,致使回瓶奖的结算总是滞后,经销商反映比较大,望有关部门能尽早解决此事。市场部与财务及时解决。
4、旺季时节装车人员较少,装车的速度较慢,希望公司能否改善。销售综合科解决。
5、市场上质量酒经常发生,要求市场服务部门加强服务。
2011年我部市场燕京系列主要竞品为青岛、金威、南昌、雪津、惠泉、赣泉,这些竞品的促销力度较大,前期以打款付息、买场等方式锁定客户,A、B类酒店及大、中型排档以买场和赠酒为主,对公司冲击较大,吉安系列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为一些小型私营企业,主要瞄准低端啤酒市场,实行低价、多销的销售策略,一般供应各乡镇市场,对吉安塑包酒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冲击,导致该品种啤酒的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
1、产品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建议公司生产部门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确保100%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公司产品外包装差给产品形象和品牌竞争带来较大的压力,纸箱酒纸箱质量太差,硬度不够,脱胶、变形、褪色严重。塑包酒外包装质量差,边缘和底部漏酒的情况时有发生;纸箱已更换。
3、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仍然存在,公司职能部门和各市场的职能部门要多加沟通,以便于市场的发展。
竞品以南昌、雪津为主,主要特点是产品包装形象好,价格合理,口感受到消费者喜爱,有固定的消费群体,网络比较健全,促销力度大且形式多样,市场反应速度快,电视广告和店招投入大,市区和县城酒店终端以高价买场为主。而惠泉则在某些地区市场基础很扎实,以网络健全和网络控制取胜,消费者自点率高,消费者忠诚度高,终端店以高价买场为主。
1、产品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望公司严把质量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出符合消费者口感的啤酒。技术质量科解决。
2、产品包装。包装是形象,是档次的表现,目前我们的包装有待改进,如纸箱太薄、脱色、脱胶、变形。包装工序要重识。如美容机与贴标机。开专题会解决。
3、售后服务。很好的售后服务是保证客源的源泉。与市场部沟通。
目前销售三部所辖的赣东北市场竞品主要有两个品种,雪津和南昌,由于雪津历来就基本统领着赣东北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所以它的地位至今仍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雪津主要特点是瓶型较新,包销售一部改进意见:
销售二部改进意见:
销售三部改进意见: 装形象好,口感比较适合,市场投入的促销力度大,特别是高档酒店终端买场较多,占领着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南昌目前紧跟雪津,上升趋势较明显,以南昌8度及南昌第一枪为主抢占市场高端份额,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这两个品牌对我燕京冲击比较大。除此之外,目前市场上还有雪花、青岛、山水啤酒等
投诉的内容和主要原因有脏酒、异味、炸瓶、沉淀、盖偏、破口、半瓶酒等,其中半瓶酒占总投诉一半以上。从以上比较结果分析,造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者消费观念更新,自我维权意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二、不文明消费或故意无理取闹者也存在恶意敲诈勒索,甚至有些食品故意纵容、蒙骗、唆使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
三、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负责或不按程序操作,四、在内部管理和食品安全意识欠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等。综上所述,作为生产者应生产出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控制,杜绝不安全产品流入市场,作为经营者应千方百计让合格产品安全进入市场,使消费者树立正确有效的安全的消费观念。总之我们应加强做好各项工作,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使我公司不断做大做强。要对数字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进行纠正。各工序交接要清楚。
1、为了提高锅炉蒸汽供应质量,应首先提高司炉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建议招聘或选调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司炉岗位。待遇问题。有待提高。
2、对污水处理污泥托运承包商经常不及时拖运污泥,公司应对承包商进行处理或更换承包商。行政科拿出措施,写几条规定、管理方案,与动力车间沟通,反馈信息解决。
为提高3.6万线生产效率,解决用工紧张问题,建议在3.6万线增加理瓶机。以后去别的公司参观了解情况再议。
1、服务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做好客房及生产服务工作,应规定各工序最低到岗人员数。服务科应设立些服务质量考核目标例如:供瓶合格率;供箱合格率;吨酒杂瓶;生产保障及时率等。与服务科沟通,拿出管理考核规定。
2、防护建议:对不平路面修护,拖瓶车辆改造防止打瓶。与行政科沟通。
1、酿造车间过滤脱氧水罐存在死角,清洗不干净并且操作起来不方便。
2、酿造车间麦汁充氧计量装臵有问题,无法计量,需改进。设备科拿出方案。
1、旺季蒸汽供应不稳定,影响麦汁的定浓和煮沸强度的控制,甚至影响到麦汁的其他理化指标以至于成品酒的稳定性。与动力车间沟通,生产管理解决。
2、粉碎料仓没有称量设备,糖化下料量的误差较大,使麦汁产量不稳定。供应科与技术、酿造及承包人员沟通解决。
3、清酒过滤过程中CO2损失较大,且部分员工对CO2的补充操作经念不足,造成清酒CO2浓度不合格。技术、酿造研究解决。市场部改进建议:
综合动力车间建议:
设备科建议:
包装物科改进建议:
技术质量科改进建议:
酿造车间改进建议:
4、发酵管路的流量计误差较大,给车间的绩效考核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设备科与车间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重新制定考核标准,减少员工主观上的影响因素。
2、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之对公司的质量标准有较深刻的了解。
3、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改造,消除设备故障对质量的影响。
4、建议在酒管上使用性能更好的流量计,以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5、建议公司对测温仪、流量计建立定期校正的制度,以确保测温、计量的稳定性。仪器、仪表内部校对、检定的规定。目录、周期要进一步完善,确保安全。
一、4#仓库与二包车间办公楼伸缩缝的改进
二包车间自从去年(2010年)4月投入生产以来,就存在4#仓库与二包车间办公楼伸缩缝有漏水,造成仓库东南方向墙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和墙壁周边常年积水,影响库内地面卫生,需要改进伸缩缝。仓库与行政科研究,车间管理不能冲水,沟通解决。
二、1#仓库和3#仓库天花板及墙壁的粉刷
由于1#仓库和3#仓库投入使用已有十余年了,其天花板及墙壁都出现了一层不同程度的霉斑、黑斑和飞尘,造成库内光线阴暗,需要把1#仓库和3#仓库天花板及墙壁刷白。
三、仓库的一些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以标识牌的形式挂上墙。已在做。目前,仓库的一些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以标识牌的形式挂上墙的只有1#仓库,而且那些标识牌很陈旧,需要更换,其它的三个仓库没有,需要补充。已在做。
四、2#仓库地面不平,需要混平;1#仓库地面需要防尘处理
2#仓库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老仓库,它专门用来矮炮塑箱出、入库的储存作用。由于地面不平,造成倒酒事件频频发生,今年1~8月份因倒酒打烂1610瓶(这其中还包括新、老塑箱的空间尺寸有5毫米间隙,易产生倒酒),因此,需要利用淡季的时候把2#仓库的地面混平。
1#仓库也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老仓库,它用托盘堆放塑包酒、纸箱酒出、入库的储存作用。多年来,由于叉车在库房内转来转去,地面表层的泥浆和沙子易脱落产生浮灰尘,给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产品形象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1#库房内地面需要做防尘处理。防尘做不到。
1、文件管理比较混乱,要协同各部门梳理文件控制清单,记录控制的保存期限要按《食品安全法》重新修订。已在做。
2、体系文件要进一步修订,结合实际情况,由内审组对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手册》和《程序文件》重新梳理,确定是否需要改进。
3、建议食品安全小组对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按本公司实际情况梳理一次。食品安全小组解决。
4、人力资源紧张,尤其是包装车间员工短缺。
5、化验室化验员的检验培训缺失。新化验员检验资格证没有。先做内部培训。销售综合科改进建议:
企管科改进建议:
6、纠正预防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只有1-3月份有纠正预防措施表交上来,其余月份皆没有。明年要重视,每月都交。今年就把各部门的改进意见做成预防措施表上交。
7、管理体系现场检查整改事项: 1.2万线车间:
1):1.2万线:装箱酒下去库房的链道,钢丝网要安装新的。否则会炸酒,有危险。链道下面的托盘也旧、脏、破损,要换新的。
2):1.2万线南面水泥地面做平,贴地砖。3):1.2万线西面入口处墙顶有四处较大裂缝。2万线车间:
1):2万线:装箱酒下去库房的链道,钢丝网要安装新的。链道下面的托盘要换新的。
2):2万线的洗手设施不能正常使用。销售综合科成品库房:
1):1号库房两条水沟要清理干净。
2):酒不能靠墙码放。漏水的水管下面地面脏,要打扫干净。3):1号库房要全面粉刷。
4):1号库房要全面清理漏水的地方。5):3号库房有三处漏水。6):3号库房要全面粉刷。
7):2号库房东南角和西南角墙体有缝隙,漏水。8):2号库房地面不平,要平整。否则容易倒酒。9):
1、3号库房的挡鼠板要齐全。酿造车间:
1):发酵灌的霉斑要全面清理。
2):粉碎机车间墙顶石灰有部分脱落。3):糖化车间更衣室有一面墙有渗水现象。老原材料库房:
只粉刷了一半。另一半没有粉刷,待麦芽用完后粉刷。与行政科沟通解决。
(1)车间清酒泵经常在发酵清洗清酒管路时因有时压力瞬间过高炸裂,建议发酵清洗泵改为变频泵。
(2)车间部分纱窗损坏(风吹掉下变形,纱网压条老化等)需要补充、修好。与行政科沟通。
(3)膜过滤地面地砖拱起,下面经常积有污水需修缮。与行政科沟通。
(4)车间地面因喷洒过氧乙酸进行空间杀菌,造成与地砖之间的水泥浆起反应,缝隙越来越大,每次冲洗地面都有泥沙脱落。建议安装一套自动空间杀菌装臵,避免杀菌剂直接大面积与地面接触,也可节约杀菌剂,并且杀菌效果更好。销售量上去以后再说。
(5)杀菌机普通酒pu值的调整。因从今年生产分析来看,车间酒机、管道清洗杀菌都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每天生产结束后用碱、热水清洗长达1小时50分钟,每天早上生产前用热水清洗达1个小时,杀菌机喷淋效果也较好,但存在杂菌数超标,目前pu值设定为20,可能很难全部杀死清酒中有时可能较多的杂菌,清酒过滤未按纯生要求,上游半成品很难保证微生物,有时蒸汽压力偏低,杀菌机停停开开,pu值偏下限。设备科考虑,与技术科、车间沟通。
(6)洗瓶机洗瓶效果不理想。对于存放时间较久的空瓶无法洗二包车间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造、改进的内容: 干净,验瓶机遇到这类瓶子时打出率70-80%,造成无法灌装。建议将碱1泵、除标泵改为大流量或变频泵,增大喷冲压力,提高洗瓶效果。设备科考虑。
(7)瓶颈空气的控制。因公司生产特点淡季CO2回收较少,无法满足灌装需要,瓶颈空气含量偏高有时达不到质量要求,而在旺季CO2充足,灌装使用CO2背压,瓶颈空气含量基本都在2ml以下,甚至达到0.1ml,合格率都能达到90%以上。激沫由酒机自动控制。
(8)包装物科供瓶不上,供瓶质量也是制约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建议改善。生产科、包装物科共同研究,现场监控、分清责任,加强考核。
(9)员工队伍不稳定,造成管理难度大,管理较被动,有些管理制度、管理措施难以严格执行下去。内部想办法,公司会加大招聘。⑴绩效管理的深度推行力度不足;⑵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的检查力度不足;⑶人力资源(素质、技能、年龄)配臵紧缺的问题。⑷今年2万线的设备运行没有满足公司的要求,主要是技术力量薄弱,2011年将调整。三包内部解决。
1、对各生产车间主要消耗指标出现超标或较大浮动时要求车间成立攻关小组,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并报生产科备案,由生产科调度监督执行,能严格按方案执行对有关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资奖励。生产计划科拿出方案。
2、2、在生产调度会上对上次调度会提出的问题由执行部门进行解释并汇报解决情况,对不能进行合理解释的部门和负责人按绩效进行处罚。生产计划科拿出方案。
3、3、由生产科对各部门领导进行组合,安排检查路线,公司给每部门检查人员配臵一台照相机进行拍照检查,每月对各部门进行四次综合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汇总至生产科,生产科和部门进行商量定期整改,没有及时解决也未提出延期的部门按绩效管理进行处罚,每部门允许一定的考核问题,超过按绩效管理进行处罚,对发现问题多的组合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没有按规定要求检查的小组进行处罚。生产计划科拿出方案。
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面广而长期需要保持的工作,建议各部门、全员工都要树立环境意识,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工作氛围。由于消防演练工作涉及到参与人员广及物资消耗等因素,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公司消防演练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科策划。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更新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收集供应商最全,最新的资质,审核供应商是否符合国家最新政策和公司要求,及时更新信息,确保采购质量。供应科内部完成。
注:红色字体为领导批示。各部门做成纠正预防措施。12月16日之前交上来。各部门必须有一份。
绿色字体为管理评审输出,要跟踪检查,12月16日之前检查。
三包车间没有洗手、更衣室,要增加。
明年3月份申请QS认证更换,各部门要把整改落实到位。谢谢大家。祝各位好运、安康。一包车间改进建议:
生产计划科改进思路
行政科建议:
供应科改进思路:
管理评审议题 篇2
一、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内涵和管理活动
1.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内涵。
议题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谢斯把它界定为为了实现有意义参与创造影响个人或组织命运的公共政策目标,理解、动员、协调和指导所有战略和政策规划的能力以及公共事务/公共关系的技术[2]。90年代西方学者对它进行了重新界定,议题管理是对那些能影响组织实现其使命和目标的机会和威胁保持明智认识的过程,它的目标是找出潜在的或正在出现的、可能对组织构成影响的问题(法律、政策、政治、经济、社会或者文化教育问题),然后动用并协调组织的资源去对这些问题施加战略影响[3]。运用议题管理的理论分析我国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活动,将有助于对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制定和执行的理解。
地方高校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建立或者合并升格而成的。许多地方高校由于缺乏本科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的积累,在其办学实践中以学科专业增加和在校生规模扩大代替了如何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发展呈现出同质化现象,这些一直被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诟病。在反思地方高校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的同时,一些高校管理者从历史、文化和社会适应的视角审视、提炼和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和执行特色发展战略。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将地方高校提供的知识活动或教育服务差异化,通过地方高校的知识活动与竞争对手的明显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树立起一些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议题管理活动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为了实现地方高校的“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使命和目标,根据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外部环境,选择学校的关键发展区和特色发展战略,然后动用并协调学校的各种资源去执行其战略的全部活动。
2.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活动。
一所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这对其战略管理者来说是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其历史传统、环境和资源条件影响下形成的,而且各个学校之间的历史和资源条件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还要面对不同的区域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关键是这些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而且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就会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和不同的特色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内涵反映了各个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不同的关键发展区,通过解决这些关键发展区问题,实现它们的整体发展,即在资源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作为战略议题的办学特色是从战略的高度建构地方高校发展关键区,促进学校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力的提高。
在战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地方高校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主张。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如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区域文化特色、行业特色、知识组织特色、大学文化特色等等。除了表1所列举的办学特色外,还有研究者指出的学校管理特色、科研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办学特色往往包括多个方面,是多种特色的融合。有人把目前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归纳为以学科特色为龙头、人才特色为落脚点、管理特色为支撑的办学特色体系[4]。这反映了目前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管理的实际,也反映了我国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多元化特征。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各个学校既定条件的差别,特别是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条件以及战略能力之间的差别。因此,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做出不同的反应,就如我们经验可以观察到的那样,有的特色项目来自于各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如学科专业特色、行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有的来自它们对所面临的环境压力的反应,如知识组织特色、大学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等。
从议题管理的过程看,表1所列举的各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战略主张,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认定。地方高校办学特色议题认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地方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提炼办学特色;二是根据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形成办学特色。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因素,同时表达了一定的战略视角。地方高校发展是在历史中不断积累而成长起来的,而且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个过程包含着战略议题分析的活动,即对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环境的分析,也就是说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政治环境、法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明确地方高校发展的威胁和机遇。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影响其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环境,即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对地方高校办学行为的影响等;其次是法律环境,即关于高等教育和地方高校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地方高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意识;再次是社会文化环境,即生源环境(教育人口环境)以及地方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趋势;最后是经济环境,指地方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有助于地方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信息收集分析。战略议题分析赋予地方高校管理者战略洞察力,使地方高校能有效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拟定应对策略;也可以使地方高校通过影响政府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内部决策,明智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
地方高校培养和开发办学特色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或者采取雷同的策略。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策略是形成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核心特色。从地方高校议题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有的以行业特色为议题管理活动,因为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在办学定位上,以教学应用性为主,以服务于行业发展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点在于培养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人才,为本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在学科设置上,建立起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专业群。也有高校以学科特色为议题管理活动,这类主要多指音、体、美或以某一(些)特色学科为主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是办学特色战略议题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许多地方高校试图通过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取胜。总的来说,地方高校议题管理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坚持“人无我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来培育办学特色。从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实践看,由于它在特色发展的议题选择和发展策略方面的雷同,地方高校并没有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办学特色,反而是趋同性在增强。反思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选择的战略视角相关。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管理者选择的“文化———环境互动”的战略视角基本上属于适应性的,这把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的办学视野局限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上,而不能主动地创新办学特色和追求学校具有特色的发展。
二、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特色议题管理的问题与反思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管理需要选择合理的战略议题,这样可以使其明确战略中心任务。由于国内学者对战略议题管理的探究很少,战略议题管理实践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导致了研究者和地方高校领导者对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缺乏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也不够重视,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战略议题是组织必须面对的关系到其使命实现和走向期望的未来的基本问题。它包括独特和有意义的规划挑战,是由组织实行事先(环境、差距和标准的)分析带来的结果。发展战略议题管理是对那些能影响地方高校实现其使命和战略目标的机会和威胁保持明智认识的过程,是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从过去经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还有助于理解未来趋势和发展。战略议题管理有助于领导者认识高校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把握战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灵敏地应对来自环境、政策的挑战和社会公众的要求,实现地方高校更好的发展,同时提高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管理的能力。在地方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战略议题管理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在高校战略管理的实践中很少人专门探讨发展战略的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战略议题管理、议题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忽视说明目前对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知识匮乏和能力不足。
国内几乎没有关于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研究成果,这不仅说明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还处于知识匮乏的状况下,也进一步制约着地方高校领导者的战略议题管理能力。对于什么是发展战略、什么是战略议题管理等问题,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还缺乏理性认识,同时也不能从理论界得到知识和技术支持。战略议题管理能力是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审视、监控、分析和优先考虑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战略议题是地方高校对自身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地方高校的战略管理者对这些环境的敏锐的把握和理解、快速的反映、明智的决策,就是其战略议题管理能力的体现。地方高校不仅处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监控之中,还处于全球高等教育系统之中,所以其面临的环境压力不仅来自国内,还有来自国际的和全球化的。环境变化意味着外部环境对地方高校的战略要求的变化,即它们要求地方高校做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事情,或者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其战略愿景。但是并不等同于特色就是“文化-环境”的互动,一旦适应性战略理念代替了发展性战略理念,在适应性战略视野下,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管理者很难提出新的办学特色议题。因此,一方面要求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要具有能明智、迅速把握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能根据环境变化主动创新地选择发展战略议题并开展议题管理活动的能力。
3.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路径依赖。
议题管理首先要明确地方高校的关键发展区,也就是选择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而且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知识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地方高校的战略使命。不管是地方高校的战略使命、目标还是发展政策,都长期受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在管理思想和观念上产生了体制依赖,指望政府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政策来保护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5]。这种状况导致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议题管理陷入政治论路径依赖的困境中,一旦进入这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可能使地方高校进入循环发展的怪圈并受其驱使。环境变化要求突破路径依赖的困境,寻找新的战略管理路径。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以培养学校特色为议题,是竞争战略理论的内在逻辑建立的。这种思路基本上具有内在逻辑自洽性,属于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注定与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会发生一定的冲突。
特色发展战略建立在战略理论的逻辑框架下,是国外竞争战略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认识论路径体现了地方高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但是理论的逻辑遭遇到制度和现实的困扰。竞争战略理论假定存在一个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和财政资源市场,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高等教育市场或许还是一种假设,不存在完全意义的市场或者还只是存在一个局部的市场,那么市场细分或者形成办学特色等问题也只存在理论意义。高等教育制度成为竞争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门槛。现在高校管理者普遍存在一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由国家政府负责,缺乏公共意识,缺乏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或许市场还真是非常好的试金石,高校进入市场,可能侵蚀传统的大学理念,却可以形成新的公共理念和办学理念。
三、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策略
由于地方高校的战略议题管理的知识匮乏和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更缺乏有关议题管理的理性思考,所以我们不仅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而突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从理性的立场出发思考特色发展战略的策略,后者或许更重要一些。虽然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议题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特色战略议题管理基本上拥有相同的策略,包括地方高校的使命和战略目标的认识和陈述、地方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的分析、识别和选择地方高校的战略议题、形成地方高校发展的特殊的战略视角、运用地方高校的资源对这些环境施加战略影响。
1. 地方高校的组织属性和使命陈述。
“什么是地方高校?”我们可以在一般意义上探讨地方高校的组织属性。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具有学术属性、行政属性和产业属性三种属性[6]。这种观点不利于明确大学这种特殊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组织的边界。大学自诞生以来,其职能在逐渐增多,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也是大学基本活动。大学的这些职能的实现与大学活动的开展,都以知识为基本要素,它表现为知识传播、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知识不仅是大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还规定了大学的组织边界。知识决定大学这种组织的基本属性,也确立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以及各种团体之间的区别。因此,知识组织是大学最基本的组织属性。“地方”表示这一类型高校的空间差异。空间差异决定了地方高校与部属及处于省会城市的大学之间在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和策略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地方高校对中心城市发展及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地方高校发展问题与其说是局部问题,还不如说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地方高校的使命阐明地方高校为什么存在以及它究竟能做些什么?地方高校是我国特殊政治格局下的知识组织,它围绕知识的传播、应用与生产为中心而开展知识活动,满足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其重要的战略使命和目标。
2. 地方高校发展的环境特征分析。
地方高校在形成发展战略决策时,要选择合适的议题,这既要考虑地方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当前的资源、知识和能力,还要考虑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关系着一所地方高校相对其他高校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关系着一所地方高校发展的机会和威胁。进行战略环境分析的目的之一是确立合理的地方高校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具体说,环境分析就是为了确定一所地方高校“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它是战略决策和选择战略议题的依据。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趋同倾向和同质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发现其特色,以确保其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最主要的环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蓬勃发展起来,学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任务。由于受地方高校原本的教育能力———特别是资源能力的制约,地方高校面临着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规模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的问题。地方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一般认为,在特色发展战略理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以培育地方高校特色为战略议题,这是实现其战略使命的关键。
3. 识别和选择地方高校的战略议题。
如何选择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取决于该校和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社会结构和高校知识活动的技术特点,这就会形成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路径依赖。一般来说,战略议题管理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可以把战略议题看作是外部环境的发展(事件、趋势或者不连续的事件)而产生的结果,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由外部发展带来的机遇或挑战。外部的发展通常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或技术的发展这几个方面。二是把某些问题当作“议题”来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7]。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基本采用第二种路径,即议题管理,也就是问题管理。
办学特色就是地方高校运用其个性化的知识实践活动满足特定社会需求。地方高校办出特色就会形成极具特点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这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实施载体,是地方高校强化自身优势、形成和发挥特色竞争力的具体路径。这种观点依照竞争战略理论逻辑,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不可复制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组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8]。因此,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议题是培育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内外部条件,选择不同内涵的特色发展战略议题,呈现出表1所归纳出来的多元化特征的战略议题的内涵。
4. 形成地方高校发展的特殊的战略视角。
地方高校的愿景与战略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关于地方高校发展的特殊的战略视角。从不同的战略视角,我们将会发现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具有的办学特色,以及它们在将来的办学过程中可以培育的办学特色,可以把这些特色看作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区。从表1关于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的内涵来看,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视角包括人力资源视角、知识视角和文化视角。
从人力资源的视角看,人才培养特色这个战略议题把特色人才素质规格和培养机制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专业化知识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能力技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优化课程结构,在现代环境中发展学生的特色才能。
从知识的视角看,大学从其诞生开始就是一个与知识相关的组织。伯顿·克拉克指出,“只要高等教育仍是正规组织,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9]。一方面,“保存知识和观念,过去和现在都被视为大学的任务,有时甚至被视为其唯一的任务,现在偶尔也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任务。无论如何,大学总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一项职能;不管大学如何变化,任何重建工作都不会剥夺大学的这一职能”[10]。另一方面,大学以加工高深知识为己任,而高深知识不仅限定了大学的主要组成人员,还限定了它的组成状态、目的以及活动形式。在知识社会中,地方高校作为一种区域性高等教育机构,其一切活动都是以知识为手段,甚至以知识为目的。目前,大学的知识组织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学知识的学科分化和专业化造成了学科壁垒,阻碍了学科知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有现代知识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传统认知性知识受到程序性知识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知识的战略视角与地方高校组织属性具有契合性。
从文化的视角看,地方高校的办学孕育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是全校师生共同培育的和遵循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同时地方高校处于一定的行政区域之内,地方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对学校的办学影响是显著的,这不仅体现在地方高校定位为“服务地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进而影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育规格,还对地方高校的课程、学校文化、价值观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培育地方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5. 对多元主体施加战略影响。
地方高校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而且这些复杂的环境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者需要运用各种资源对环境施加不同的战略影响。
首先,强化地方高校战略规划和管理过程,对那些来自公众和市场所倡导的影响公共政策的观念所带来的威胁和机会保持清醒的认识,提供支持,以使组织明智地思考这些机会和威胁,迅速地采取行动策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仍然在计划制度模式下运行,高校与政府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政府是高校的举办者、投资者和认同者,高校在现实中往往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或者政府机构的延伸物,政府对高校的认同往往决定高校发展的前景和命运。
其次,强化地方高校理解和实现其责任的符合标准的能力,以满足和超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高校竞争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些价值需要通过高校的社会活动来实现。现代高校具有多种社会角色,首先它是教育机构,其次是学术研究机构,最后还是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因此其活动为教育活动、研究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教育与知识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教育是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的主要途径,知识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学术研究也是一种应用知识活动,其目的在于知识创新,是生产新知识的过程。高校的社会服务与其他组织的社会服务不同,高校的社会服务主要是把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活动。社会组织或企业通过与大学合作,一批新型学术组织产生,科学园区的广泛发展,让企业家能够与大学研究人员密切合作,符合企业需要的知识传播业应运而生。地方高校开展具有特色的知识活动,充分发挥知识的功用,实现其价值与其对学生的责任、对知识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满足和超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再次,增强地方高校参与战略性公共政策对话,采取顽强的防御或明智的反击。在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下,高校面临着环境威胁,试图发展与政治监督体系之间的关系,加强高校组织内部的控制,以免政府财政支持被削减或者取消。地方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硬件资源不足,办学经费紧张,财政援助属于被“遗忘的角落”,优质生源短缺。因此,地方高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竞争优质生源和丰富教育资源,确立各自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地方高校受地理区位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其本身的办学条件相对有限,国家和社会要求地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些给地方高校带来空前的经济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同时,在法律与政策领域,地方高校往往成为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的盲区。这种紧张状况所带来的压力将地方高校带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局面的同时,高校领导者尝试重新定位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目标。在重新定位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和发展性战略是根据情况改变地方高校的核心能力或者主要的科研与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现实却表现出相反的方向,地方高校的关键发展区还不明确,我国高校定位趋同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以培养办学特色为战略议题,可以看作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
参考文献
[1]Ray Ewing.The Uses of Futurist Techniques in IssuesManagement[J].Public Relation Quarterly,1979,24(04).
[2]Chase W H.Issue management conference-special reports[J].Corporate Public Issue and Their Management,1982,7(23).
[3]Heath Robert L.Issues Management:Its Past,Present,andFuture[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2,2(04).
[4]雷金火.办学特色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5]陈翠荣.中国大学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
[6]季诚均.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8-82.
[7][美]保罗.乔伊斯.公共服务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4-45.
[8]Prah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6(May-June).
[9][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1.
管理评审议题 篇3
一、议题管理实施的四大背景
议题管理首先在慈溪提出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和关注,归结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基于长期以来的“消防救火”式的专项整治,倒逼工商部门实施分类管理的历史背景。10多年来的监管实践证实,慈溪工商部门一直处在市场整顿的“风口浪尖”,如1995年的减压阀产品质量问题、2001年的轴承假冒问题、2005年的假冒火花塞事件等,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处理,但社会评价却不高。基于基层工商240余名干部监管6万户经济户口的现状,面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化需求,工商要履职到位,必须对监管对象进行轻重缓急排序,以走出“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管理困境,促进履职到位。
二是基于慈溪块状行业明显、行业竞争力较低、企业“模仿”性强。导致频繁被诉的产业背景。慈溪共有家电、纺织服装、化纤、轴承等块状行业30余个,但慈溪产业基本处于全球或全国同类产品价值链的下游、价值曲线的底部,行业竞争能力弱小,模仿便一度成为慈溪块状经济的主色调、主旋律,极易引发行业性、普遍性、地域性的产品质量和商标侵权危机事件。面对辖区经济特色和现有监管体制,必须积极行政,实现从简单、专项低水平重复执法转向综合监管、事前预防、主动服务。
三是基于工商具备整合包括登记、监管、投诉信息资源能力的技术背景。工商现有的登记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甚至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区域分布状况:监管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案件查处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违法集中度、受国内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及权利人的关注度;12315申诉举报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诚信经营水平等。在数据分析和行业整体评估基础上,确定可能会引发普遍性、行业性问题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将其列为“议题”。并随整顿深入和行业规范程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基于工商创新机制、探索革新之路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国家工商总局相继提出的“四个统一”、“四化”战略目标,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创新监管机制之路,地方政府也要求工商增强监管的针对性、长效性,助推地方经济有序发展。议题管理顺应了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创新监管服务手段和机制,有效探索了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新路径。
二、议题管理的四大内涵
议题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单个问题处理。也不同于事后为主的危机处理。从具体环节看,议题管理包含了从议题认知到议题回应、议题公关。再到议题反馈的完整步骤。
一是议题认知,防患于未然。深度挖掘工商现有登记、监管、案件查处、申诉举报等综合资源,对“潜伏危机”识别、研判,发挥有效侦测市场环境的功能,使危机在潜伏期就能被有效锁定。3年来。火花塞、轴承、洗衣机、电熨斗、鞋服、制笔、饮水机、冰箱、网络布线配件(电脑耗材)等九大行业以及胜山布角料服装市场、工业品市场等两大市场被事先锁定、预先规范,有效防止了“突发危机事件”再次发生。
二是议题回应,治患于已然。有效甄别“现实危机”,根据议题可能性识别到现实情况的差异程度,实施顺应性回应或调整性回应,从而对该危机作出精确反应,务实高效处置危机。对确定的重点行业,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引入信用分类监管,设置相应的检查频次,实行动态浮动管理,实现监管范围最小化,监管效率最大化。近3年所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及罚没款中,纳入议题的重点行业案件数及罚没款数占40%、43%左右,以及移送案件的全部。
三是实施议题公关,除患于已然。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座谈沟通、第三方评论等公关手段,正面展示议题回应成效,与核心受众沟通态度。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增强行政执法部门主流话语权的方向发展。如搭建与商标权利人的交流平台,以送法下乡、普法进企业等方式开展好针对性培训教育等。
四是议题反馈,治患于持久。对议题认知、回应、公关总结回顾。科学分析实施中的优劣势,整合外部需求信息,不断改进监管服务手段。致力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该局着力商标专用权保护区域性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慈溪市知识产权保护区域性协调机构,完善了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行政司法双轨机制、联手打假机制、打击预警机制、执法督查机制、防范自律机制、品牌创建机制等七大机制。
三、议题管理倡导四大新型执法理念
议题管理其创新性凸现为一种系统式、互动式、立体式、协同式的管理过程。
一是从原先的零打碎敲个案处理向系统性综合治理转变。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处理个案,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市场秩序的良好可控、市场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行为的有序健康。
二是从原先关门式整治向互动式整治转变。注重了与商标权利人的沟通。发动群众积极举报,丰富案件线索来源,提高整治效率。
三是从以往事后被动查处向立体式监管服务转变。加强事前防范,整合工商数据资源,客观评判行业市场秩序状况,确定应对措施;加强事中规范,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改正:加强事后整顿。做好个案处罚以及帮扶指导工作。
四是从以往部门单干向协同式作战转变。整合内部资源,局所联动、所所联动,集中力量一致行动;注重与相关部门、被侵权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以及广大群众等各方力量的大融合。
四、议题管理的成效及启示
议题管理作为全新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力地提升了商标专用权保护效能,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突击性被动整治减少。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理顺了全局工作,2006-2008年期间,慈溪市未出现一起非既定方案内的商标治理事件,2007年初已按照整治方案着手对网络布线配件行业进行了综合监管。 二是部分行业侵权热点降温。如2007年火花塞、轴承商标侵权案件数量比2006年下降79%、53%。案值同
比均下降99%,2008年服装、网络布线配件商标侵权案件数同比2007年下降48%、68%。案值同比下降43%、69%。
三是工商监管受好评。近年收到佳能、KG等国际知名公司送来的锦旗、感谢信等60余件,去年4月,慈溪运用议题管理模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首次被列入“宁波市2007年度保护知识产权十大事件”,这在慈溪工商历史上属首次。
四是社会认同感提升。推动了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如对发生重大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的乡镇,实施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得以确立。
议题管理充分显示了工商监督管理职能的生命力,对深化行政执法带来诸多启示。
一是有必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强源头监控,形成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环境的客观评价,确定工商监管执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议题管理模式架构中的“议题”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议题管理的实践说明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有必要遵循挖潜增效的惯例,对丰富完整的工商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深度挖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整体开发、综合运用,这是实现职能到位的长效治本之举。议题管理的回应、公关也以监管执法的实践从运用的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有必要以整体秩序为重点,对点多面广的市场主体进行科学精确的有效监管。通过重点监管实现精确有效监管的要求。议题管理就是从行业的角度、商标专用权使用规范的侧面进行科学监管的一种探索。
四是有必要以增强执行力为目标,对庞大多元的干部队伍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提升。相对庞大的工商队伍的差异性的事实,决定了干部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是改进和提升队伍的整体执行力。执行力的前提是高素质的队伍,结果是高质量的监管与服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则主要表现为工作部署的贯彻力、日常监管的恒久性、敏感问题的处置力和监管态势的把握度等,议题攻关与议题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
管理评审报告综合管理部 篇4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综述
综合管理部的职责主要工作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改善,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
从体系运行的七个月时间来看,主要是一下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原有的工作场地、环境得到改善,如基础设施的改善,设备的维修保养得到很大提高,电脑的增加,网络的扩大,也给以后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了很便宜的渠道。
(2)人力资源工作也比以前更加的完善,根据计划里面培训要求,对每个公司新入职的员工都进行了岗位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加强了每个员工对自己工作范围的明确。由于公司组织机构从组不久,为了能使每个员工能更好的操作规范,综合管理部正在加紧完善公司考核管理办法管理的修订。
二、过程业绩(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员工培训及时率100%。
2、员工培训完成率100%。
3、员工上岗合格率100%。
4、合同备案率100%。
5、全年人身重大事故0起。
以上指标、目标全部达到公司要求,质量任务完成率100%。
三、资源提供状况
1、人力资源
培训:计划的实际履行率均达目标。
招聘:从体系运行到现在,招聘新员工均能及时到位。新员工招聘效果、新进人员的素质整体好于以前。
考核:本公司员工均经过岗位培训,能都合格上岗。
2、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
办公区、办公室宽敞明亮,各部门标识清楚,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四、意见或建议
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篇5
采购部
NO.: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严密地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使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按时、合格,较好地完成了在本部门的推行工作任务,取得一定的成绩。
现将推行工作总结如下:
1.对供应商进行了评估,确认了“合格供应商总览表”,在采购活动能严格按要求进行采购,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公司质量管理的要求。
2.对供应商签订了采购合同,完善了供应商档案,对采购物资和交付时间做出了相关规定,减少了进货检验时的不合格率及供应商交货的延迟率。
3.本部门根据客户交期、物料到厂情况,结合车间已有的加工设备、人员、材料、交期等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编制采购定单并发放仓库。加强与物料仓、车间的沟通,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对制定的采购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好各生产工序的协调与衔接工作,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物料浪费和仓储物料的周转额度效率。将各种物料在库存期间的损耗降到最低。
4.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采购方面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自
公司推行ISO 9001:2008标准要求以来,2016,采购交期准时率达97%,完全达到质量目标采购交期准时率达95%以上的要求。
5.通过来料检验供应商所来物料质量稳定,公司近一年来采购的物料没有发生重大不合格现象,也没有因采购物料而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发生。
6.本部门的资源配置情况:本部门的资源配置已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本部门将继续以公司的的质量方针为日常工作中的最高准则,持续改进。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作业,确保本部门在本厂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尽的职责。
7.其他改进的建议,需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内容:建议各车间申购物料时,如仓库没料或缺少物料时及时反馈到供销部、或常用物料短缺时应及时反馈到供销部,并且在购物料单中注明需求日期。本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良好,暂未出现沟通受阻现象。
编制人:谭凤灵
2016年12月26日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业务部:
NO:
根据公司对业务部的工作要求,使公司的业务遍布国内外市场,按照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对员工进行了分工,制定了员工职责,经常进行日常工作检查,较好地完成了IS0900l:2008标准要求在本部门的推行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推行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了客户的管理,建立了“客户档案”等一系列与客户有关的表格,我们坚持把“以
客户为导向’’的观念传达到给员工,并在实际工作中付之行动,在平时的工作中作好和
客户的交接工作和跟踪服务工作,让企业真正亨受到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特性,我们还多次到客户现场实际了解所需,开拓新业务,为公司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做好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工作,并将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少犯错
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顾客满意度。3.部门质量目标达成状况统计分析
a.在接到客户的抱怨和建议时填写“客户抱怨处理记录”,及时将客户抱怨的事项进行处理,完全达到公司关于业务部质量目标顾客投诉反馈回复及时、有效率为100%的要求,对客户有助于改进工作的建议及时采纳。
b.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
负责的业务方面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加强对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组织安排,收集汇总及统计分析工作,将“客户满意度调查表”以相应方式递交给客户,由客户
在“客户满意度调查表”上打分后交回业务部,由业务部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报告”,并上报给总经理,虽然各位客户对公司的 评价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趋于良性。
业务部:
2016年12月26日
生产部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NO.: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生产部按照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根据公司对生产部的工作要求,使生产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对部门员工进行了分工,制定了员工职责,我部立足于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以过程方法、系统方法以及PDCA 来规范本部门运作,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尤其关健工序,操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使他们能熟悉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各工序的操作规范,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使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几个月以来,生产进度和现场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部门内部人力、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资源的合格安排,向生产过程输入充足合理的资源,保证有效合理的生产。按制定维护保养规程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确保生产需要。生产设备的配置大体良好,但个别设备过于陈旧,需要更换,工作环境还应加强改善,比如通风、照明设置、人力资源较稳定,能保证产品生产、质量需要。
1.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一生产工序的质量,开展了安全生产培训,并对产品堆放进行了
定置管理。通过生产过程的巡检、巡查、成品、半成品的抽检、全检成品,确定每一过程保持实现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对不合格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不合格所造成影响,同时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经过培训,生产员工的自检能力和质量意识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离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产工作干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2.对生产员工进行了有效的岗位技能技术培训,使得每位员工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提
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3.生产现场进行了整理,使得工作环境更加有序,现场整洁为创造宽松而又紧张的工作氛
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制订完善的作业规范,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经过同其他部门的沟通,制订了一系列操
作规范,提高质量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不定期例会等方式,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使各部门能准确识别质量要求,使部门之间运作畅顺。
5.认真做好工艺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各工位使用的工艺技术文件进行了复查,各工位使
用的工艺技术文件均保存完整,清晰。
6.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自公司推行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2017,加强生产过程产品加工质量的控制,完全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即交货准时达95%或以上和产品一次全检合格率达95%的要求,详情见每月质量目标统计报告。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我部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好的工作作风,努力把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产部:
2016年12月26日
设备
NO.: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生产部按照质量许可证考核实施细则、GB/T 19001:2008 idt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根据公司对生产部的工作要求,使生产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制定机器设备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改进工作绩效,对生产设备管理进行了技能技术的强化培训,几个月以来,设备运行良好,没有出现由于设备故障影响生产计划的达成的情况。
1.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工作质量,我们加强了工装管理和日常保养,提高的生产设备的运
转率,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故障率,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产工作干得更好,为公司的 发展贡献力量。
2.对生产员工进行了有效的设备安全操作培训,使得每位员工能更好的操作设备,降低了
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概率。
3.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自公司推行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2016,对故障设备及时修复,完全达到质量目标设备保养完成合格率为99%以上的要求。
4、主要问题及措施:
1)点检工作没有落实,走形式或者有点检但没有及时作检查记录.. 2)加强对操作工、维修人员平时工作的检查.
3)加强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及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检修能力水平.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按时完成检修计划. 5)改造部分陈旧设备,完善基础设施.
我部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好的工作作风,努力把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设备:
2016年12月26日
仓库
N0.: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按照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严格地做好摆放、标识、盘点及日常进出手续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现将推行工作总结如下:
1.本部门按时、按计划、按量发放生产所需物料,按计划(采购订单、配备送货单)接受物料入库,做到出入库都有经办人签名,出仓物资
有手续、有审批、有依据。产品储存过程中,根据产品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防护,每天至少对仓库各个位置的物料、产品全部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品出厂及时装车,做到了准确、及时,按顾客的货期出厂。仓库做到先进先出、帐物、卡一致。2016库存物料、产品没有出过损坏、变质等质量事故 2.按照仓库平面布置图定位整齐摆放成品,用存卡标识清楚,严格执行成品进出仓手续。3.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严格执行成品盘点工作。
4.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采购方面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自
公司推行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来,帐、物准确率均为100%,完全达到质量目标帐、物准确率98%以上的要求。
仓库:
2016年12月26日
品管部
N0.:
品管部按照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品管部的质量管理职能,在日常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检查日常工作,改进工作绩效,本部门严格按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进货、过程,最终检验、试验,从原料、半成品、成品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都进行严格控制,检验有记录,每天进行审核,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认真依据检验程序和检验指导书做好检验工作,确保每月顾客因质量问题投诉不超过二次,极大限度地减小顾客投诉,为公司的质量目标完成做出贡献(这是建立在生产中合格质量的基础上的),加强了进货、过程和成品检验,确保了产品质量。
2.对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根据“检验仪器设备校验计划表”,对公司的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进行了送检,以确保其精确度,充分保证了质检工作的正常进行。
3.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质量目标进行了的统计分析,自公司推行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来,2016,客户因质量问题退货次数为0次,完全达到公司对品管部质量目标每月顾客因质量问题投诉不超过一次的要求。
根据公司对品管部的工作要求,为使公司的质量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品管部将进一步强化员工职责,加强日常工作督查,对质检员工进行检验技能的强化培训,使质量
检验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品管部:
2016年12月26日
文控中心
NO.: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按照IS0 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严密地做好文件控制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推行工作在本部门的推行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主要推行工作总结如下:
2016年7月1日起,ISO9001标准正式开始实行,公司积极组织人员对新版标准进行学习理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解,并在2016年7月份对按照新版标准建立了公司的体系文件。
本部2016文件资料发放分别为A类,B类、C类,按要求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表》,并保留着详细的归档、发放记录,没有发生过归档不及时,记录不全,损坏丢失现象,达到了质量目标。但由于初次建立文控中心,初期各部门质量记录归档时间较集中,造成“质量记录归档登记表”填写不规范的现象。
为确保文件和记录控制更加规范,文控中心严格按照GB/T 19001:2008 idt IS0 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文件和记录格式进行了归档,发放等管理工作,确保 各类文件和记录格式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强化文件和记录控制,实施规范管理。文件发放、更改应及时,保证各部门能第一时间得到所需要的文件。
我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好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文件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控中心:
2016年12月26日
管理部
N0.:
自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按照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严密地做好员工培训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GB/T 19001:2008 idt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本部门的推行工作任务,现将GB/T 19001:2008 idtIS0 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推行工作总结如下: 1.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a.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全面提高新老员工素质,开展了IS0900l质量管理知识培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训,产品加工技巧等培训。
b.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
c.为应对执法机构要求,还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2.强化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确保服务增强顾客满意。
行政部依据各岗位职务说明书,从教育、技能和经验方面为相关工作岗位配备工作人员,建立人员从业档案,以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3.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规范管理。
a.对现有办公设备建立台帐,以确定公司已提供的基础设施,当需要增加办公设施时,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部统一采购。
b.管理部确定并管理为实现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温度、安全等。4.部门质量目标达成状况统计分析
a.老员工都按“培训计划”参加了由行政部组织的日常培训,申请培训的人员都按
时参加培训,依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书面考核、实际操作和口头提问,考核合格率
达100%,确保达成质量目标的要求,即培训合格率达100%。
b.组织全体人员学习IS0900l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程序文件内容培训,并对相关内容进
行了考试,考核合格率达100%,确保达成质量目标的要求,即培训合格率达100%。
我部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好的工作作风,努力把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做得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管理部:
2016年12月26日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NO.:
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主要工作
1.1 2016管理评审以后,通过理顺文件和进一步的督导,部分相对滞后的体系要求在相关部门也取得了良好的改进。
1.2 公司一直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管理改善工作来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都紧紧围绕着适用、有效的原则展开,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良好。
1.3 公司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产品质量评价控制的需要,制订了一整套包括审批手续在内的产品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质量形成过程监控于段,这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有效监控,对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重新制订了工作流程及工作标准。
2.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施情况
2.1 质量方针和目标在审核前已经反复向员工进行宣传。在日常的IS0 9000知识培训中,质量方针的培训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保证培训效果,行政部今年专门编制了质量方针讲课提纲,这一切有效地保障了质量方针的宣传和贯彻,为质量方针的具体实施创造了条件。
2.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公司已按照质量方针的要求,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并正式进行/运行,各部门也依据《质量手册》的规定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实施结果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a.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要,公司提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信誉至上、产品至优”的口号,将满足客户需要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产品质量的严肃态度,这种态度的确立和宣导,有力地推动了质量工作的全面开展。
b.为了让客户得到最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公司制定了相应规范,为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主要环节提供工作指导和验收标准。通过实施规范,不仅从各环节上保证了产品提供的质量,而且培养全公司注重细节的精神也大有帮助。
c.公司一直严格按照质量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兑现产品质量达标承诺,并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接受客户监督,2016,还未出现过因公司未执行上述承诺而引起客户投诉的事件,表明无论是公司执行产品质量达标承诺还是员工的产品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公司决不将承诺仅仅看作承诺,承诺的背后是条件和范围,尽力调配好资源,保证产品质量。
d.产品质量的提高,关键是员工素质的提高,公司为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状态,专门成立了管理部,统筹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建立了新的培训体系,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产品质量特点、应知应会、产品加工技巧等进行大量的员工培训,从各项统计分析数据看,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产品水平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促进了质量方针的实施。
2.3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的总体评价。通过对质量方针的综合分析评价可以认为,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合乎公司战略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客户需求,适应公司现状和近期发展需要,总体上是合适和正确的。同时,质量方针通过良好的宣传,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自推行GB/T 19001:2008 idt IS0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来,各部门负责的质量目标都按期进行统计分析,都达到了《质量手册》的要求。3.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作为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始终是值得密切关注和花大力气改进的一大中心问题。公司为切实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结合GB/T 19001:2008 idt 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考核、培训、督导、监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a.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作指引、工作流程等一系列体系文件,对员工的产品提出规范性要求,使员工在产品时有“法”可依。
b.为提高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产品技能,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员培训,生产企业员工学习ISO 9001知识,学习相关作业文件,学习应知应会知识,学习产品加工技巧,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按照ISO 9001要求,建立了以生产流程监控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产品质量的有效性问题。
3.工厂的组织结构及资源状况:
a、现有组织结构在基本上能满足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构比较合理有效。
b、资源配备情况:加工设备、基础设备基本上能满足体系要求,人力资源方面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仓库场地过于拥挤,但还能够满足现有生产规模。
4.内部审核和不合格项纠正实施情况
公司于2016年7月22日进行了内部审核,此次内部审核是公司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的第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审核情况详见“内部审核报告”。内部审核共发出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2份,分布于行政部及设备,涉及6.2.2和6.4基础设施。
5.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的运行情况描述
5.1在质量管理体系诸要求中,目前2.1、4.2.2、4.2.3、4.2.4、5.4.1、5.4.2、5.5.1、5.5.2、5.5.3、6.1、6.2.1、6.2.2、6.3、6.4、7.1、7.2.1、7.2.2、7.2.3、7.3.1、7.3.2、7.3.3、7.3.4、7.3.5、7.3.6、7.3.7、7.4.2、7.4.3、7.5.1、7.5.2、7.5.3、7.5.4、7.5.5、7.6、8.1、8.2.1、8.2.2、8.2.3、8.2.4、8.4、8.5.2、8.5.3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6.2和6.4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在2016年7月22日的内部审核后已得到解决。
5.2目前公司产品质量培训虽然已达到了一定的量,但缺乏内在系统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应尽快出台公司质量培训大纲,增强质量培训的系统性,使质量管理由零散的方式向系统的方式转变。.5.3质量记录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情况看,记录的流转和保存相对较好,而记录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的填制则问题较多,丰要表现在完整性和规范性达不到要求,需要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4 IS09001是一个允许和需要不断改进的体系;在改进的来源方面,虽然抽查、督导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应该是自我监督、自我检查、不断自我改进的习惯,与此相关的是审查执行力度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管理者代表:
2016年12月26日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NO.:
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主要工作
1.1 公司在2015年12月全面根据ISO9001:2008的要求,建立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在2016内部审核以后,通过理顺文件和进一步的督导,部分相对滞后的体系要求在相关部门也取得了良好的改进。
1.2 公司一直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管理改善工作来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都紧紧围绕着适用、有效的原则展开,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良好。2.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施情况
2.1 质量方针和目标在审核前已经反复向员工进行宣传。在日常的IS0 9000知识相关培训中,质量方针的培训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保证培训效果,行政部今年专门编制了质量方针讲课提纲,这一切有效地保障了质量方针的宣传和贯彻,为质量方针的具体实施创造了条件。
2.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公司已按照质量方针的要求,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并正式进行,各部门也依据《质量手册》的规定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实施结果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3.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作为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始终是值得密切关注和花大力气改进的一大中心问题。公司为切实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结合GB/T 19001:2008 idt 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考核实施细则》,在考核、培训、督导、监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的产品也根据具体要求在内部进行了相关的测试,测试结果合格,正组织送至省检测中心进行型式试验。
4.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的运行情况描述
4.1目前公司产品质量培训虽然已达到了一定的量,但缺乏内在系统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应尽快出台公司质量培训大纲,增强质量培训的系统性,使质量管理由零散的方式向系统的方式转变。4.2质量记录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情况看,记录的流转和保存相对较好,而记录的填制则问题较多,丰要表现在完整性和规范性达不到要求,需要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 公司在各款产品的测试方面也按照和《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考核实施细则》规定的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添置和更新了相应的测试装置,并对品管部人员进行了多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报告
次的培训,务必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产品的质量和测试要求,目前培训和运行的效果良好,质量管理已经按照体系的要求步入正常监控的轨道。5.下次汇报定于2017年6月30日。
管理者代表:
管理评审总结 篇6
同志们:
在大家充分的对公司各项工作全面评审的基础上,我对今天管理评审会进行总结。归为三条:
1.从公司按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实效。提高了顾客满意度;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质量、服务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现有的质量体系是有效的、适宜的。
2.公司现有产品从总体上看质量较好,2001年四季度至2002年一季度未发生顾客任何退货。在此期间公司生产产品40多种,产品机械性能先进、可靠性、一致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指标都均达到同行业标准。由于市场的变化,公司开发完成一种新产品,今年预计开发3~4种新产品。
3.在资源方面:
① 公司将购置计算机以满足管理和设计的需要。
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篇7
一、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及原因
(一)固有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固有风险归结于审计本部制度的不完善,对投资项目而言,固有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采确合理的措施将其控制到最低。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建设环境、周期等因素的不断改变,又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举措,评审人员很容易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资金,从而对投资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政策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政策风险主要是缺少相关政策法规造成的,虽然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起步较早,开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与财政投资评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制度建设仍很欠缺,使得评审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撑。新《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有分配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权利…”,它可以当做财政投资评估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只是明确了财政评审的范围和职能,但相关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并不够细化,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财政投资评审是政府对投资行为中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有据可依,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风险是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在评审投资项目时,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财政投资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评审人员在进行资金评审时,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对评审人员的要求有很高,但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引起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一般情况下,项目评审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所有的审核数据都需多次计算、复核,而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以致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风险。加上评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事务,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但由于各个部门的局部利益的存在,导致沟通有障碍,也是引起技术风险的因素。
二、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该依法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投资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评审结果的权威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资评审必须对项目的立项、建设技术、资金支出情况、效益等进行全程监控,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依据,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主体。要加强地方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完善,根据本地域财政投资评审的实际情况,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为契机,制定严肃、稳定、权威的规章制度,并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管理,从而保证财政投资评审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际是替社会公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各级人大、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内容大多属于微观经济,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率进行评审的,考核的内容也不是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而是项目本身活动,可以说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还处于简单的核减财政投资额度的基础层面,并不能对项目后期所带来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等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职能。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概预算、初步设计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对项目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在项目预案编制阶段,要对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实施方案及其他项目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避免出现高估虚报的现象,从而为项目投资的翔实性、严谨性提供保障;在项目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过程中,要对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变更签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同项目的概预算比对,有无存在大幅超财政概算的现象;必要时应审核建设单位、财政部门的工程建设报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从而科学的核定项目价值。
(三)提高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评审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要加强评审人员的政治素养,注重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评审中心要与时俱进,根据本区域财政投资范围、类型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评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评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学习钻研与财政投资评审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勤总结、细琢磨、多探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评审中心更要注重评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评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评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三、结束语
财政投资评审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时,存在固有风险、政策风险、检查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此,要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工程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人士对财政投资效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为有效地提高政府财政投资效益,我国成立了各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确保财政投资的绩效性,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投资审计风险,并提出了一些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孟九国.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略谈[J].中国经贸,2014,(05):125-126
[2]田天.浅谈财政投资评审的风险与控制[J].科学时代2014,(05):141-142
[3]孙珊.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控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6):178-179
管理评审议题 篇8
摘 要:本文对EDUCAUSE在2000年至2015年发布的年度十大IT议题进行汇总后,选取了其中一些多年连续出现在列但近年来已淡出关注范围的议题进行分析。这些议题关注的问题曾经广受关注,但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后逐步得到了比较完善解决,因此可以称为成熟议题。这些议题的演变反映了国际上高等院校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的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EDUCAUSE;成熟议题;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22-03
在2000年到2015年发表的EDUCAUSE的年度十大议题[1-17]中可以发现,有一些议题曾经有多年在列,但近些年已经很少出现甚至不再出现的。这些议题普遍都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议题在过去某个阶段是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但随着研究讨论的深入和技术方案的逐步完善,已经比较好地得到了解决,可以称之为成熟议题。
与国际上高等教育信息化发达水平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整体上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这些议题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有些还是我国的高等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所正在面对的。因此,本文对这些成熟议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总研究,以较好地展现所涉及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为帮助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战略及与学校决策结合
信息化战略问题,无论是否出现在年度十大IT议题中,一直是经常出现在业内会议、刊物、讨论中的话题。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基于三个因素:(1)信息技术是一项战略资源;(2)信息技术是教学、科研、行政和社群(Community,与学校相关联且以社会关系互相关联的人群)联系的必要资源;(3)信息技术在学校的高效运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战略是全校性的战略,需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领导,而不仅是IT部门的战略。
信息化战略关注与提高现有运作效率或者扩展现有服务,更关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信息化战略不仅要与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保持一致,而且要支持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成功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需要学校的核心职能部分(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的深度参与,以解决IT技术与服务如何支持学校达成其战略目标这一问题,才能决定正确的信息化工作重点。信息化战略应当以解决师生员工和社群的现实和未来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综合指导性、操作性和研究性的各种项目而实施,并以计划、实施和评审的循环方式不断向前滚动发展。
直至今日,许多高等院校仍然未能从信息技术中获取战略利益,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层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日常工具看待,而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推动学校战略发展和改革、帮助学校获得领先优势方面的潜力。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高等院校的IT领导者和IT部门必须推动将信息化战略引入学校决策过程。这需要学校IT领导者具备良好的战略思维能力、沟通和协商能力,也需要整个IT团队深入理解学校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成功制订并实施能有效支持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并且为各项需求提供良好的技术工具、能力支持和协助服务。
二、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07年开始,随着ERP的广泛应用,新的问题开始涌现,包括跟随业务改进和用户需求的持续演进和升级、多开发商即开源软件与现有系统的集成、是否选择服务外包模式、用户终端的升级维护方式,以及为适应Web 2.0和移动终端而进行系统改造等。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变得比一般商业应用的ERP系统复杂的多。最初的系统设计是为了解决财务和教务管理的需要,后来越来越多的应用添加进来,包括招生录取管理、职级晋升和薪酬基金管理、校友记录、Web访问界面、商业智能系统等等。高等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扩展到如此庞大的地步,以至于不可避免地使新应用的增加和新功能的实现变得非常复杂和缓慢。无论是增强原有系统的功能,还是选择新的系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在不影响学校运行前提下,实现与多种多样的现有系统与功能之间的良好衔接和顺畅过渡,就是开发和升级过程普遍面对且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灾难恢复/业务可持续能力
高等院校缺乏业务可持续能力将面临因业务中断导致的直接损失、声誉损害和生源流失等风险,业务可持续规划和能力提升势在必行。毫无疑问,降低学校关键IT系统风险的责任落在了学校CIO和IT部门的身上,必须要落实灾难恢复和业务可持续规划的制订、分配和预备工作。
技术、人员和沟通三要素是完善的IT灾难恢复和业务可持续规划的基石。完善的IT灾难恢复和业务可持续规划应当包含两个部分:规定在应急响应和危机协调期间执行的有严格时间要求的行动,以及平时长期执行为业务恢复运行而进行准备的方案。传统上的灾难恢复模式——系统停机几小时乃至几天以等待IT部门从备份中恢复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学校对业务可持续的需求了。完善的灾难恢复和业务可持续措施应当实施学校级别的协调指挥,除了IT部门,业务部门也必须要参与其中。学校每个内部单位都要了解自身在学校业务可持续能力中发挥的角色并为之做好准备,包括对于全校范围内业务脆弱点、优先级和依赖关系的识别和协调。业务可持续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分担责任。
四、教师的技术培训、支持与协助
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科的大多数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是重要的。但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仍然存在其复杂性,培训内容要与其所属的学科、教学方式和环境、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相适应,培训体系应当是多样、灵活和系统的。
成功实施技术培训和支持的要点在于保持教师们的兴趣和信心。实践证明,物质性的激励,例如增加薪酬或者减轻工作量,对教师们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并无太大帮助。成功的技术培训与支持中,培训和咨询人员必须要尊重教师群体的文化以及与IT文化的差异;认识到不同学科的教学对于信息技术有不同的需求;认同和了解教师所在学科的基本价值和原理。
正因为上述特点,IT技术人员必须要与有兴趣的教师合作,共同解决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问题,如各种IT设施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知识产权问题等,并以建立知识库等方式为面临同样问题的教师提供支持。教学经验逐步积累,方法逐步成熟,并在技术出现升级或突破后继续对教学加以改进,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过程也面临着一些重大的挑战,如发展速度的协调问题。众所周知的是,IT技术的发展变革一向很快,教师群体在教学方法上的进展要谨慎的多,两者的速度差距很难协调。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在众多的新兴技术中选择适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并加以实际应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来临,如今的高等院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学校IT部门的工作已经逐步从与教师的少数先行者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技术过渡到为占多数的主流教师使用教学技术提供支持,以及鼓励少数持保守态度的教师采用教学技术。在对学校和教师的需求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与良好技术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积极合作,为不同类型教师设计和实施适合的协助与推广项目。
五、身份/访问管理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即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出于法律规定、财产保护和伦理规范的要求,高等院校原则上应当确保正确的人访问正确的资源和服务。但这一原则受到了病毒、木马、钓鱼软件、隐藏软件、以及故意的入侵和窃取行为的威胁。
身份/接入管理是实现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个人信息可控访问的关键,保护学生记录、财务信息、研究数据和其他信息资产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完善的身份/接入管理策略目标是实现物理身份和电子身份的可靠关联,并在基于网络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程序上实现安全无缝的授权。身份/接入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学校必须有统一完整的身份生命周期政策,并建议采用支持扩展的、集中的身份管理系统,以确保在分布在全校范围内的设施能够及时验证和更新每个人的身份状态。身份/接入管理的实现应当基于现有的标准和最佳实践,比如公开密钥体系(PKI)、数字证书、令牌、数据联合、单点登录、多设备支持等,并为包括访客在内的各种人群建立明确的凭据管理流程。
高等院校中常见的身份/接入管理的范围包括电子邮件系统、网络门户、ERP软件、学习管理系统和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外包服务和云计算带来了新的两难问题:使用统一的身份识别会使服务提供商有存储校内身份授权信息的可能;而使用两套身份识别系统会给用户带来困扰,而且用户很可能出于方便考虑而使用同样的凭据(用户名、密码等),实际上不解决问题。从业界的实践来看,采取统一的校内身份识别系统仍然是更好一点的选择。
六、学习管理系统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可以说是与其教学使命关系最为密切的IT系统。早年间,高等院校普遍应用了教务管理系统,以课程管理为核心实现教务行政管理功能,主要关注教学和课程管理的效率。学习管理系统就是从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探索的深入,课程内容管理、群组互动学习、学习社交网络、学习效果测试、电子课程档案、个人学习情况追踪等功能先后开发并集成到学习管理系统中。教师们也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中,为学生提供在线的答疑和咨询、作业提交和批改、学习资料分享,召开在线的讨论会等。学习管理系统不仅是一个扩展了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而是从理念上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和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状态,关注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建构以改善学习体验。高等教育界人士已经提出了“个人学习环境”(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这一概念,作为学习管理系统的下一步发展目标。
对于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目前高等院校最关心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学校都应当提供应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的质量指南,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且定期地进行质量评估。
随着学习管理系统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广泛,采购商业产品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昂,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采用开源系统进行开发和集成。从系统结构上,在一个系统中集成所有功能的模式也逐步被多个功能子系统之间松散耦合的模式取代。显然,新系统与旧系统之间的衔接和移植也是这个转变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结论与启示
对于EDUCAUSE年度十大IT议题中曾经多年在列,但近年来已淡出业界关注焦点的这些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议题反映的都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和保障性问题。
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战略,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实施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学校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可靠利用;响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并引入他们的参与,为教学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信息技术支持,等等。这些议题受到了国际上高等教育信息化业界持续多年的充分探讨和深入研究,反映了高等院校在大量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EDUCAUSE.TOP TEN ISSUES: 2000-2015[EB/OL].http://www.educause.edu/visuals/it-issues/trends/index.html.
[2]S.Grajek.Top 10 IT Issues, 2015: Inflection Point[J].Educause Review,2015:10-48.
[3]S.Grajek.Top 10 IT issues, 2014 be the change you see[J].Educause Review,2014,49(2):10-46.
[4]S.Grajek.Welcome to the Connected Age: Top-Ten IT Issues,2013.Educause Review,2013,48(3):30-77.
[5]S.Grajek,J. A. Pirani.Top-ten IT issues, 2012[J].Educause Review,2012,47(3):36-53.
[6]B.L. Ingerman,C. Yang.Top-ten IT issues 2011[J].Educause Review,2011,46(3):24-40.
[7]B.L. Ingerman,C. Yang.Top-10 IT Issues 2010[J].Educause Review,2010,45(3):46-60.
[8]A.S. Agee, C. Yang,E. C. I. Committee.Top-ten IT issues, 2009[J].Educause Review,2009,44(4):44-59.
[9]D.H. Allison,P. B. DeBlois.Top-Ten IT Issues, 2008[J].Educause Review,2008,43(3):36.
[10]J.S. Camp,P. B. DeBlois.Top 10 IT Issues, 2007[J].Educause Review,2007,42(3)
[11]B.I. Dewey,P. B. DeBlois.Top-ten IT issues, 2006[J].Educause Review,2006,41(3):58.
[12]L.Maltz,P. D. DeBlois.Top-ten IT issues, 2005[J].Educause Review,2005,40(3):15.
[13]D.Z. Spicer,P. B. DeBlois.Current IT issues: 2004[J].Educause Review,2004,39:12-27.
[14]G.Crawford,J. A. Rudy.Fourth annual EDUCAUSE survey identifies current IT issues[J].Educause Quarterly,2003,26(2):12-27.
[15]P.Kobulnicky,J. A. Rudy.Third annual EDUCAUSE survey identifies current IT issues[J].Educause Quarterly,2002,25(2):8-21.
[16]R.L. Lembke,J. A. Rudy.Top campus IT challenges for 2001[J].Educause Quarterly,2001,24(2):4-19.
[17]P.Gandel,E. C. I. Committee.Top 10 IT challenges of 2000[J].Educause Quarterly,2000,23(2):10-16.
【管理评审议题】推荐阅读:
管理评审总结08-27
物业管理11管理评审06-06
职称评审管理05-17
医院管理评审06-26
年度管理评审报告07-28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08-31
技术部门管理评审报告08-28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05-30
公司年度管理评审报告06-01
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