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目的

2024-10-16

政策解读目的(通用10篇)

政策解读目的 篇1

康德目的王国的当代解读

康德以善良意志为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以自由意志为最终依据,超越经验的局限,建立起以内心信念和道德律令为原则的.道德王国即日的王国.文章通过对康德目的王国的建构进行逻辑的梳理,试图阐明:人是理性的存在,具有内在的、无与伦比的尊严和价值,理性人必须遵守道德法则.

作 者:齐贵云  作者单位:徐州建筑学院思政部,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9) 分类号:B516.31 关键词:绝对命令   目的王国   自由意志  

政策解读目的 篇2

一、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形势政策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内容。“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认清形势, 明确奋斗目标和任务, 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1]考虑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正确, 才可能为选择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正确的方向, 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取得更大的成效。”[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 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通知》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提供了重要指导, 准确理解《通知》精神, 才能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目标。

1、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 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决心, 并引导他们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之中。[3]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通过对我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 从而坚定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2、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形势的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住要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形势、理解掌握政策的方法。即通过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 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武器积极思考问题, 而不是简单要求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单一结论。这种正确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增强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

3、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

“形势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政策则引导人们的行动, 从而影响形势的发展。”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事实真相的解读,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党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事件的政策、对策, 进而才能增强他们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国际热点问题发生、发展的实质和动因, 进而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在此意义上,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包括热点问题的解读, 帮助学生认清事实是什么?形势怎么样?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达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目的。

4、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识别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提高大学生对形势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 ”[4]只有学生自己具备了这种分析把握形势与政策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排除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干扰和左右, 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日标的自信心、自觉性、凝聚力。

总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该课程的组织实施,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认识形势的方法能力、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本身面目、帮助掌握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方法。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 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才能真正把握和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保证和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确立, 对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沿着教育目的这个逻辑起点, 各高校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凝聚力量, 朝着确定的目标, 选择适当的内容,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

1、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使参与者的行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力量, 沿着共同一致的方向组织起来, 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而言同样如此,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指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各方行动起来, 沿着确定的方向, 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预想的结果。

2、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

明确的教育目的, 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双方指明了方向, 激励他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奋斗。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可以促使教育者围绕目标认真思考、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另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则可以督促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 根据教育者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 接受教育, 加强修养, 尽力把自己塑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那么, 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作为依据。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如果通过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果部分地达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是较有成效的;如果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则是没有成效的。总而言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是衡量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的基本尺度。

4、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选择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提供了依据。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 从知识体系来讲,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和外交等诸多领域、多门学科,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涉及的范围来讲, 它既包括国内的形势与政策, 也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热点、焦点问题多、变化快, 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又十分复杂。如何在每学期有限的课时内富有成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 并阐明相关的政策。那么, 每学期国际形势讲什么?国内形势讲什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选择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围绕教育目的, 选取教育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 反映的是国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的总要求, 它的确立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明确方向, 激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双方自觉行动, 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同时确定教育目的, 还可以为选择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提供依据, 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提供评价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时, 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目的, 而且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目的, 才能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

[3]苑爽, 李庆霞.实践教学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

政策解读目的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概念解读 教学目的

一、英语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认识

英语教学中,不管字母、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的教学,也不管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都存在着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我们反对教师中心论,这是对的。因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是靠学习者自己建构而成的。就这种意义来说,教师的作用是必要的,因此教师的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且不可把教师的教仅仅理解为传授语言知识。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应该说“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的教法要从便于学生学出发。教法的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从这层意义上说,教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教法是不可否认的,而且教法决定着学法,决定着学习效果。教师的教法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学习,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会了怎么学,教师就不需要教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这种意义上,学生又要跟着老师学,跟着老师学语言知识,学语言技能,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科学地培养语言技能的方法。教和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断然分开。

二、英语教学法的概念解析

说到教学法,应该既包括教法,又包括学法。教法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方法,学法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在教法上,往往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而且往往自认为自己的方法好,还常常有自己的充分理由,谁也难以说服谁。在外语教学上,我们希望找到的是最近的路、最好走的路。这条路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也不为个人的理由所决定,它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外语教学自身的规律为基础。

外语教学中。指导学法重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法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学。指导学法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学生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幼儿时期多用直觉思维,儿童时期转向形象思维,少年时期转向抽象思维,青年时期转向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尽量发展他们所处阶段的思维能力,推动思维方式向前发展。外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着由母语思维向外语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外语思维,不断推动学生的母语思维向外语思维发展,使他们逐步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用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之日,就是外语学好之时。

三、新时期下英语教学的目的新探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英语教学培养什么人,教学法要研究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各个历史时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又各有不同,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目的带有很强的时代特点。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英语教学法,也必须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出发,研究我们这个时代对外语教学的要求,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英语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

各种流派教学法是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回顾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主要教学法所对应的教学目的分别是:(1)语法翻译法以培养运用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的。(2)直接法以培养口语能力为目的。(3)听说法也是以培养口语能力为目的。(4)认知法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为目的。(5)交际法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由于历史条件及其教学的目的限制,这些教学法都存在着片面性和走极端的弊端,强调读写时忽视了听说,强调听说时又忽视了读写。

21世纪不仅对人在外语能力方面的要求很高,而且在人的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在外语能力方面。只重视听、说,不重视读、写不行,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也不行。因为只有单一能力的人才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已跟不上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步伐。它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只有能力全面,应变反应能力强,工作效率才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外语教学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在进行外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人的大脑中蕴藏着丰富的智力资源,要使受教育者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首先应该从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人手,使其得到尽可能多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社会知识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震撼了教育固有的体系以及教学法。为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从教育观念到教育理论,从教育制度到教育体系,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都必须进行创新。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必然要波及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外语教育也不例外。外语教育要实现创新,理论创新是关键。为此,要围绕时代需要外语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确立外语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亚.英语教学法综述[J].校园英语(上旬),2015,(7).

政策解读目的 篇4

一、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要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目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得预期结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二、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的的体系。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可以按照范围对象时限地位等等反面去分类。我们着重探讨它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根本目的包含相互联系的两方面。第一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个方面,内在的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是长远的目的,它要经过人们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长远的目标一般须经过多层次分解,成为一个一个具体目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目的的实现,才能一步一步想长远目标迈进。可见,具体目的是根本目的的具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是多元的。具体目的的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适应。其次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

教育目的也是多方面的,而现代教育目的可以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

各层次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的分解。以上层次是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的等级性。层次中最高的教育目的是一般的、共性的,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它确定着整个教育的方向,并规定制约其他低层次的目标,是一切低层次教育目标的基础。同时,高层次的教育目的的实现往往意味着达到了许多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而低层次的教育目标是落实最高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是在变化中为最高目的服务的,它是特殊的具体的。各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实现着教育目的系统的总目的。

三、主要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无论是根本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其目的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目的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各个因素的作用是不平衡的,这要求我们抓住主要因素,恰当的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它并不会超出社会和历史的范畴,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一般说来,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因素: 一是生产力的影响。二是生产关系的影响 三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制约 主观因素:

一是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二是受教者的自身发展需要。

四、功能

思想教育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图活动指明了方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现代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多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励功能。第二,指导功能。第三,评价功能。

导尿技术目的 篇5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导尿是泌外科常做的一项基本的技术操作,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将给病人造成痛苦或感染,甚至发生尿道损伤及膀胱穿孔。

一、导尿的要点

(一)掌握男、女尿道解剖的特点:

1、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及常见的尿道异常: 长约17-20cm,直径:平均约为8mm 三个狭窄部:外口、膜部、内口

三个膨大部位:舟状窝、球部、前列腺部

二个弯曲:尿道膜部——耻骨下弯,耻骨前弯曲.

操作时,当把阴茎向前与向腹壁拉提时,耻骨前弯曲即消失,但耻骨下弯曲不能人为的改变,故导尿管达此弯曲时应轻柔入防止操作粗暴而引起尿道损伤。

临床常见的男性尿道异常:

1)先天性的尿道畸形成狭窄 2)伤性尿道狭窄 3)炎性尿道狭窄

4)尿道梗阻

2、女性的尿道解剖特点及常见的尿道异常

女性尿道长约2.5-4c,直径约8mm,扩张性好,可达10-13mm,其特点:尿道短、无弯曲尿道口径扩张性大等,导尿管易于插入,但女性尿道异常情况较复杂,尿道外口变异较多,尤其是老年妇女,会阴部肌肉松驰,导致尿道回缩,往往尿道口模糊不清,造成导尿时寻找尿道口困难,误入阴道,由于尿道短,同时接近阴道局部分泌物较多,容易在插入尿管时引起感染,清洗、消毒要彻底,找准尿道口,防止插入阴道。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2、操作时,注意手法,动作轻柔,插管发生阻力时,要分析原因,决不能盲目、粗暴插入,以免尿道损伤。

3、插入的深度:根据尿道的长度插入,还要考虑个体的高矮稍有差异,见尿后再进5-7cm,即尿管头部的气囊部份要全部进入膀胱,防止气囊部分留在尿道内口外,造成尿道受压、缺血、坏死,导致损伤。

4.为尿潴留病人导尿时,须缓慢排空膨胀的膀胱,否则突然而快速的降低膀胱内压可引起膀胱急性出血,第一次放尿过1000ml,老年体弱者500-800ML. 1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2 导尿后多饮水 做好会阴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4 长期置管者:

定期留中段尿做尿培养或加药敏

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或口服静滴抗生素

一个月更换导尿管一次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2.11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3 结论

教育目的与功能 篇6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2001年,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P18。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P18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4、教育功能的演变(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目的的解读 篇7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我们国家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其中提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纲要指出, 要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内容、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念, 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 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需要和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 还必须要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社会形态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我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其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即: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2)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源是旧式分工和私有制。 (3)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 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

三、概念的解读

纵观我国各方面涉及教育的条文和法规, 都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定义, 我国没有, 国外也没有清楚的具体的标明“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而具体的却是教育目标。

下面我们有必要澄清几个概念, 即: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素质、素质教育。

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

什么是教育目的?也可以有几种说法:什么是教育的使命?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 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分歧是:教育到底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开发人的智力还是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教育目标的分歧而不是目的的分歧。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目标?把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混为一谈, 正是我们当今不少教育管理人员没能管理好学校的一个原因。

目的是一种企图, 是一个总的原则。目标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 是一个能够体现企图的象征, 我们可以把上述定义用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上来。假如说, 教育目的是为了人, 那我们就要在“为了人”这个教育目的的总原则下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 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 如此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目的呢?教育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有必要澄清“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里说的“人”可以是“众人”, 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公民。因此我们可以说, 人组成社会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我们可以此类推, 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教育, 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人。如果我们把人看成教育的主体, 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 也就是现在我们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做是教育的主体的话, 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2. 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素质?我们怎么样做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到底怎样的教育才算素质教育?

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 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归纳起来, 主要有:在教育目的上,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 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育对象上,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 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以上两种教育的“对立”中, 我们不难看出, 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 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根据阿吉利斯的“不成熟到成熟”即“个性与组织”的理论, 一个健康的人都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 但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完全成熟。那是因为组织和社会的机构体质限制了人的成熟发展。从这个观点来看, 教育的目的还是为了人。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人, 即通过社会为人服务。按照阿吉利斯的观点, 这不利于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的健康发展。因为, 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教育体制, 往往很难把学生看做知识的主人, 很容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 忽略了教育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政策解读目的 篇8

从松风工业、京瓷、KDDI,再到日航。稻盛用一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哲学的力量和经营哲学的力量。以及,作为一个企业家,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守住“员工第一”

稻盛的思想,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鸣。1996年,我秉持“做一顿好吃的饭,让离家在外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的理念创办了乡村基。从只有一家门店,到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餐饮公司(2010年9月28日,乡村基登录美国纽交所)。我一直认为,只有让员工满意,才能让顾客满意。例如,在若干年前,我们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我们会主动给他们买保险(当时,受政策限制,还不能给农民工上社保,所以,最初买的是商业保险)。

在前十年,乡村基完全是一家慢公司——10年只开了10家店。在上市后,我们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原有的经营理念“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最后创造公司价值,进而才能实现股东价值的理念”受到了冲击。而学习稻盛,则让我明白,还是要坚守原有的逻辑:一定要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一定要通过让员工满意,来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和捍卫股东利益并不冲突。

在乡村基,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员工提供福利,例如,农民工的子女考上大学,公司每年会为其提供奖学金;农民工的子女上幼儿园,会享有入园补贴,等等。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他们感受到,在乡村基,是有希望的,是有归属感的。

以人为本才是目的

很多人都问我,在学习稻盛上,有没有计划?我们在读书上是有计划的,但还没有规划,到什么阶段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能追求立竿见影。另外,我认为,学习稻盛并不是目的,以人为本才是目的。例如,在之前,我们一直觉得工作很辛苦。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才让人类不得不承受劳动的苦役。而稻盛则让我们明白,工作是磨练灵魂的场所。通过工作,能让我们感受到成就感和意义,这是我们学习稻盛的最大收获之一。实践也证明,员工们(包括我)感觉工作没那么累了,精神面貌也好多了。

我希望能通过以人为本,让员工感受到成长,并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而不是通过统一思想,让大家多干活的方式,实现业绩增长。

阿米巴只是工具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哲学共有—哲学是稻盛思想的灵魂,而阿米巴只是工具。实际上,管理工具是非常多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企业也可以采取其他管理方式,不一定非得阿里巴。

在上市后,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组织架构臃肿,应变能力减弱。结合稻盛的经营理念,我们做出了几项调整:一是强调管理者要到一线。因为只有到一线,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并做出有效的决策。例如,产品研发人员到一线,通过观察和交流,就会明白产品好卖不好卖,从而进行改进。二是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将原有的直线式管理转变为矩阵式管理,建立了BMT(BUSINESS MANAGEMENT TEAM)业务管理团队。将一线营运部根据区域划分为几个BMT,将公司职能部门由管理与监督职能,转变为服务支援职能。三是优化业务流程。

总之,我们希望能够减少中间的管理架构,让沟通更加顺畅,从而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是否学稻盛,得看价值观

在学习稻盛上,我认为,最大的难题还是价值观的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知识型员工,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如果大家不要在文化上过度纠结,而是纯粹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会更高。

社会永远是百花齐放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因此,我认为,当一群人因为同一种价值观走到一起,并不是推动某一个“派系”。实际上,在西方管理模式中,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推崇稻盛,和中日文化吻合度高有一定关系,但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必须学某种方式。

如何做出选择,一方面,和企业家有关,包括他的思想,经历和领悟;另一方面,和企业也有关系。因为每个企业都是唯一的,企业文化也是唯一的。每个企业都是一种融合的文化—老板的文化,企业已形成的文化,再加上外来哲学的文化。因此,选择走什么样的路,一定取决于价值观。 (本文由本刊编辑江涛采访整理)

实践背景目的意义 篇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到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精准上下功夫,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解决扶贫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支持,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精准扶贫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实施扶贫攻坚的新战略举措,已经成为国家今后阶段的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使落后地区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步骤。

实践目的

借助暑期社会公益实践服务活动的机会,我们走进贫困村,深入基层,对当地经济发展以扶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在“零距离”观察和探访之后,从千里之外奔赴而来的我们感受精准扶贫为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的新面貌

。培养我们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培养锻炼才干,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正确观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大学生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贡献青年学生的绵薄之力。

实践意义

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与了解党的关于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快偏远落后地区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做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间地区差距,减少贫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的要求。同时响应省团委结合本省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要求。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号召。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关爱社会。

(1)有利于大学生接地气,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高等教育目的 篇10

约翰 ·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1916年至 191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

梅贻琦,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清华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同蔡元培同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

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编有《大学精神》一书。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首位英国大学华人校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朱熹,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情的心。

冯友兰,中国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

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不在实用,而是为了锻炼“纯粹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理念世界”、追求“纯粹真理”的兴趣。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大多数人担任政府官吏,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以5年时间学习辩证法。这些人就成为哲学家,可以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者。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1810年被推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

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

马克思·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的融合。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

怀海德,英国哲学家,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成为英美哲学逻辑实证论的必读经典。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是文化传播,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奥尔特加·加赛特,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加缪誉之为“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大学应该抛弃其研究职能,把精力集中到从事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深学问。大学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确立其地位的。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布鲁贝克,美国教育哲学家,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从哲学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专著。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21世纪的人才。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在大学,理科学生学一些文科知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没有“跨领域”研究就没有创新,多方面的、跨领域的知识会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得到了证明。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的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过去几十年台湾的迅速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有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气息……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我担心大学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精神会丧失殆尽,大学会降格为一种庸俗的教育场所。

陈维昭,前台湾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79 年成功地分割“忠仁、忠义连体婴”,是全球第四例。

随着伦理、道德、信仰、哲学、科学的深刻变化,人类开始意识到,未来将不再是过去的重演。这种时代趋势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此,教育的指向不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而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守旧的稳定,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

李开复,曾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詹姆斯.科南特,曾任哈佛大学校长。二战期间,他是组织美国科学的中心人物,包括开发原子弹。

大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

施莱尔马赫,德国哲学家,著有《论宗教》、《基督教信仰》等。他认为宗教是“从有限中获得的对无限的感觉”,宗教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绝对依存感”。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

竺可桢,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诸君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

马相伯,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并两度担任该校校长(监督)。

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

梁启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

万钢,中国科技部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2004年成为同济大学校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时被科技部聘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并承担了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6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决不是外国体制的翻版。

查尔斯·艾略特,哈佛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正是在他在职的四十多年里,哈佛从一个地方性的大学发展成世界顶尖的学校。

你们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你做的决定、执行的方式,即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你们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你们的领导方式和你们的价值取向对英国人民也会产生影响!

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这种自由包容的校风之下,长久之下北大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尤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能够挺身而出,各领风骚。不但为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感时、伤时、忧国的情况。

连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胡适引一英国教师所言)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

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文化重建,价值理想、信仰的重建,本应该是大学的任务。因此,大学生的问题,正是大学教育的问题的折射;用廉价的赞颂来掩盖大学生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掩盖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

钱理群,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理论家,北京大学博士导师,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方向,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

1930年代的中国,那是中国大学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的、留学回来的学生,都比不过那个时代培养出的人才。才、学、识和胆气都不如。这是学校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大学能容纳许多有怪癖的大师。今天的大学连我一个普通教授说几句话都容不得,大师们就算活到今天,也会被大学驱逐出去的。

张鸣,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因为和其领导之间发生了一点在他看来非常严重的冲突,被撤去主任职务。

“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还得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陈平原,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大学何为》。

不论是作为批评和创造的前沿,还是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或是后工业社会的“轴心组织”,由它们标示的大学形象都是相当现代的,但内蕴在这些现代形象中的,仍是那不被风暴摇撼、不受时光溶蚀的大学之魂:以超脱于任何潮流,超脱于任何阶级、派别和权力机构的独立精神去保持和发展人类自由知识和人类价值。

萧雪慧,女,伦理学者,致力于以伦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人文科学研究。现任职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著有《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如果竺可桢在、蔡元培在、童第周在,就可以是一流的。判断一所学校,我看人,不看大学。

陈丹青,当代艺术家,他的《西藏组画》被认为是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人员的积极参与——所有参与者的智力、驱动力或者承诺——这是大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当然一流的领导与管理更是成功的要素。

陆登庭,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现为该校荣誉校长。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中国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作是要赚钱的,不应当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人才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用金钱来衡量是很不应当也很不道德的事情。(大学应该)替我们国家、替全世界培养人才,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让我们的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和世界上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

丘成桐,“华人数学第一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因披露国内高校海外人才引进存在漏洞而备受关注。

大学能培养一切能力,包括愚蠢。

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建一所大学,等于毁掉十所监狱。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鲁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野草集》等。

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

索尔·贝娄,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给《走向封闭的美国心灵》一书作序时这样说。

后记

大学是什么?我们用若干笔墨来追寻的这个问题一定有一个答案的,只不过对每一个人而言,可能不同。

大学应该是“精神”的,上大学却可以是功利的;当下有很多大学是功利的,我们上大学还可能是“精神”的么?

很遗憾,我们问了一个问题,但是却无法回答;我们找了很多答案,最后还是发现迷失在众多的答案当中。是因为世界本来复杂,还是大学太过深邃?

最后借一次大学辩论赛上某个辨手的总结发言来结束我们这个巨大的问题,但是请注意,在你身在大学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会偷偷的爬进你的头脑,折磨你,直到你给它一个答案。

“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很容易就忘记了追求大学的本质精神而着重去追求那些社会上的东西,比如工作,比如职位,比如出国、比如勾心斗角、比如尔虞我诈,可是大学偏偏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不是务实而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务虚的,它为每个即将走上社会的人们提供一个最后的纯洁的精神乐园,它是浮华中的一片净土,是不随世风而变化的伊甸园。……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让世界告诉我们,大学的路啊,究竟通向何方? ”

回答者: wd0229-四

检举

2009-7-28 11:35 1.名人觉得大学时最高学府。只要你真的要读书。即使没有钱,也要借钱来读。

2.大学文凭很重要捏!现在有大学文凭的人可能也找不到工作。更别说没有的人了。

3.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1916年至 191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

梅贻琦,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清华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同蔡元培同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

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编有《大学精神》一书。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首位英国大学华人校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朱熹,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情的心。

冯友兰,中国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

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不在实用,而是为了锻炼“纯粹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理念世界”、追求“纯粹真理”的兴趣。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大多数人担任政府官吏,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以5年时间学习辩证法。这些人就成为哲学家,可以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者。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1810年被推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

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

马克思·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的融合。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

怀海德,英国哲学家,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成为英美哲学逻辑实证论的必读经典。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是文化传播,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奥尔特加·加赛特,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加缪誉之为“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大学应该抛弃其研究职能,把精力集中到从事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深学问。大学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确立其地位的。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布鲁贝克,美国教育哲学家,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从哲学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专著。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21世纪的人才。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在大学,理科学生学一些文科知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没有“跨领域”研究就没有创新,多方面的、跨领域的知识会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得到了证明。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的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过去几十年台湾的迅速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有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气息……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我担心大学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精神会丧失殆尽,大学会降格为一种庸俗的教育场所。

陈维昭,前台湾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79 年成功地分割“忠仁、忠义连体婴”,是全球第四例。

随着伦理、道德、信仰、哲学、科学的深刻变化,人类开始意识到,未来将不再是过去的重演。这种时代趋势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此,教育的指向不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而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守旧的稳定,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

李开复,曾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詹姆斯.科南特,曾任哈佛大学校长。二战期间,他是组织美国科学的中心人物,包括开发原子弹。

大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

施莱尔马赫,德国哲学家,著有《论宗教》、《基督教信仰》等。他认为宗教是“从有限中获得的对无限的感觉”,宗教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绝对依存感”。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

竺可桢,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诸君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

马相伯,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并两度担任该校校长(监督)。

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

梁启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

万钢,中国科技部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2004年成为同济大学校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时被科技部聘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并承担了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6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决不是外国体制的翻版。

查尔斯·艾略特,哈佛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正是在他在职的四十多年里,哈佛从一个地方性的大学发展成世界顶尖的学校。

你们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你做的决定、执行的方式,即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你们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你们的领导方式和你们的价值取向对英国人民也会产生影响!

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这种自由包容的校风之下,长久之下北大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尤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能够挺身而出,各领风骚。不但为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感时、伤时、忧国的情况。

连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胡适引一英国教师所言)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文化重建,价值理想、信仰的重建,本应该是大学的任务。因此,大学生的问题,正是大学教育的问题的折射;用廉价的赞颂来掩盖大学生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掩盖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

钱理群,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理论家,北京大学博士导师,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方向,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

1930年代的中国,那是中国大学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的、留学回来的学生,都比不过那个时代培养出的人才。才、学、识和胆气都不如。这是学校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大学能容纳许多有怪癖的大师。今天的大学连我一个普通教授说几句话都容不得,大师们就算活到今天,也会被大学驱逐出去的。

张鸣,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因为和其领导之间发生了一点在他看来非常严重的冲突,被撤去主任职务。

“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还得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陈平原,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大学何为》。

不论是作为批评和创造的前沿,还是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或是后工业社会的“轴心组织”,由它们标示的大学形象都是相当现代的,但内蕴在这些现代形象中的,仍是那不被风暴摇撼、不受时光溶蚀的大学之魂:以超脱于任何潮流,超脱于任何阶级、派别和权力机构的独立精神去保持和发展人类自由知识和人类价值。

萧雪慧,女,伦理学者,致力于以伦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人文科学研究。现任职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著有《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如果竺可桢在、蔡元培在、童第周在,就可以是一流的。判断一所学校,我看人,不看大学。

陈丹青,当代艺术家,他的《西藏组画》被认为是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人员的积极参与——所有参与者的智力、驱动力或者承诺——这是大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当然一流的领导与管理更是成功的要素。

陆登庭,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现为该校荣誉校长。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中国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作是要赚钱的,不应当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人才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用金钱来衡量是很不应当也很不道德的事情。(大学应该)替我们国家、替全世界培养人才,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让我们的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和世界上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

丘成桐,“华人数学第一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因披露国内高校海外人才引进存在漏洞而备受关注。

大学能培养一切能力,包括愚蠢。

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建一所大学,等于毁掉十所监狱。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鲁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野草集》等。

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

索尔·贝娄,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给《走向封闭的美国心灵》一书作序时这样说。

后记

大学是什么?我们用若干笔墨来追寻的这个问题一定有一个答案的,只不过对每一个人而言,可能不同。

大学应该是“精神”的,上大学却可以是功利的;当下有很多大学是功利的,我们上大学还可能是“精神”的么?

很遗憾,我们问了一个问题,但是却无法回答;我们找了很多答案,最后还是发现迷失在众多的答案当中。是因为世界本来复杂,还是大学太过深邃?

最后借一次大学辩论赛上某个辨手的总结发言来结束我们这个巨大的问题,但是请注意,在你身在大学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会偷偷的爬进你的头脑,折磨你,直到你给它一个答案。

上一篇:农村姑娘成功励志创业故事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亲子观后感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