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2024-10-25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通用8篇)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1

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重要阵地,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年度工作计划(2011年9月--2011年12月)。学员为党员、党员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通过党校学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在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上有所提高,培养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深厚感情,增强党员凝聚力。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区教育局党委、党校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安排制定此计划。

二、工作目标

(一)抓支部建设:以各校支部书记为首共同组建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吸纳各校党员、党员积极分子等为党校学员。开展“先锋工程”教育活动,以“树师表形象,当先锋教师”为活动依托。力争达到党员受到教育,群众感到满意,各项工作有所促进的目的。

(二)抓好师德建设: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带动广大教职员工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重点落实教育局颁发的“五条禁令”和“七个严格”“八个不准”的要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工程”和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典型示范等系列活动,促进天津片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知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片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重视对工会、德育、团队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增强凝聚力,使之做到:民主渠道畅通、活动新颖有益、互助风气浓厚、纽带作用突出。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紧紧围绕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的中心工作,多层次的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共同体成员中各校党支部副书记任理论培训班的主讲人,组织天津片党员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加强预备党员的理论学习,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引导。进一步增强预备党员的党性观念,使之达到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基层群众、增强组织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

(二)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将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要求,综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各成员校提出的相关建议,对先锋业余党校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先锋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年度工作计划(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三)进一步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的理论研究水平

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分级培训的党课兼职教师队伍,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发挥更大影响。在聘请市、区党校专家为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各成员校要充分利用本部门的人力资源,选派一些理论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正派、治学严谨、热心党校事业、创新意识强、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党员同志充实到党课专兼职教师队伍中来。

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同步加强对业余党校兼职教师和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大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同时定期组织党校兼职教师开展学习交流、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并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丰富党课内容,活跃交流学习氛围,拓展学员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为全面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四)加强成员校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培训作用

各成员校要根据先锋业余党校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对本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思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各类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分校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党校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落到实处。力争扎实有效,不走过场,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各成员校党支部要加强对日常党员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各种活动记录,及时向先锋党校报送学校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工作总结、学员培训等相关材料。各校间要不间断的进行工作和经验交流,加强相互间的学习和协作,先锋业余党校将做好对成员校支部活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五)加强网上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建设,注重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党员基地新浪博客(esx鱼水情)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建立“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平台及时提供学员学习内容和材料,发挥网络业余党校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扩大与外区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成功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体系。积极参加各层次的业余党校工作研讨会,提高业余党校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基层业余党校新的办学思路和模式,努力提高业余党校自身建设水平。

四、2011年下半年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党员到大庆参观、学习。

2、建立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QQ群:54977942

3、在新浪网建立“天津片先锋业余党校”博客

4、成员校副书记综合先锋业余党校计划制定本校活动方案及活动报道并上传到博客。

4、各校党支部书记组织本校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5、迎接教师节“树师表形象当先锋教师”系列活动

十月份:

1、党员“百千万走访慰问”活动

2、迎国庆羽毛球比赛

3、聘请市、区党校专家讲党课

4、组织开展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

5、进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十二月份:

1、召开年度党员生活会

2、党员学习心理历程交流会

3、先锋业余党校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天津片党员之星

2011年是宽城区天津片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成立之年,也是工作开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科学谋划工作,认真实施,使党校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为推进共同体成员学校党组织以及党员队伍的建设共同努力。

宽城区天津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先锋业余党校

2011年8月8日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2

“名师工作室”当发韧于十年课改前期, 更多地是从科技界和文艺界的“工作室”体制中获得启迪而用于教育事业之中的。其一般定则为以某一名师领衔, 作为工作室的核心, 吸引同一区域 (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 的优秀青年教师, 因志同道合而自愿加入其中。它既是一个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组织, 又延伸了教师培训工作的相关职能, 还传承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师徒授艺形式, 而构筑起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一种新机制。名师工作室因以名师导引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坛新星, 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研究, 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而备受各方面的关注和赞誉。因此, 我们不能不认为这是衍生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现实与未来交汇点上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新样态。

一、名师的特征

教育需要优质, 时代需要名师。优质教育与教育名师的相关性、一体性是显而易见的, 优质教育需要教育名师来缔造。一部教育史, 大体也是以历代教育名师为代表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奋斗的历史, 名师的足迹、故事、论著、精神和思想, 使教育史有血有肉, 有深度, 有高度, 有广度。鉴于此, 我们不妨对名师的特征作些概括式的描述。

1. 名师首先是事业型、幸福型的教师。

敬业是名师们最令人敬佩的共同特征。视事业如生命, 是名师的一种生存状态。没有锲而不舍的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是无法成为名师的。说到底, 名师的成长环境与一般教师的成长环境基本相同, 其区别就在于名师的倾情付出、历久磨炼和不倦追求所形成的对事业的一往情深, 并因此得到回馈。当然, 践行在成为名师的路上, 无疑是辛劳的, 但出于对事业的敬爱, 其感受必然会是“痛并快乐着”。所以, 名师为实现自己的信念和志向而奋斗, 并取得了成功, 与其说是辛劳, 不如说是幸福。

2.名师又是效能型、成功型的教师。

名师教育教学的高效性, 是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有效。“效”不仅是指“效果”, 即指某种力量和做法所取得的直接结果和作用;也指“效率”, 即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投入和产出的比, 若取得了同样的结果, 投入越少, 效率就越高;还得讲“效益”, 即指除直接效果之外所产生的多方面作用, 其中有些会是隐性存在的;而“效能”即是指人获取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能力。显然, 名师的成功, 在于他们工作的高效能,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区别是能否在教育教学上高效。

3.名师还是发展型、成长型的教师。

人类生命的活力在于不断发展、成长。对名师来说, 锐意奋发、不断进取是其根本品格之一。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与时俱进, 更上层楼是每一位名师的基本追求, 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的缘由所在。名师与普通教师一样, 都处在教育生活之中。教育生活博大宏富, 教育对象复杂多变, 这就使教师不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 而这一切又很难被简化、被归纳、被定位。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 正是因为他们能在教育教学复杂多变的实践中, 不断发展自我、成长自我。

4.名师更是开放型、创造型的教师。

名师之所以享有公众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就因为他们不是自我封闭、墨守成规的教师, 而是充满了创造活力、开放式的教师。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并且不断地辐射自己的影响力, 为推进教育事业,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

名师工作室是教育教学专业的工作室, 其专业性正是名师工作室的特质所在。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带来了教师专业化理论的迅猛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优秀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些教师不再满足于全体层面的通识培训和一般运作的教研活动, 而是希望寻找一位能引领自己进一步提升的“师傅”, 于是, 他们很自然地瞄向了那些仰慕已久、享誉教坛的名师们。名师工作室就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中应运而生, 目前几乎已遍及全国各地。当下建立的名师工作室, 之所以能成为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样态, 成为孵化优秀教师群体的一个新机制, 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动力, 正在于凸显了它的专业特质, 即名师领衔下的颇具前沿性的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这种特质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聚合性的专业特质。

名师工作室是一批由名师带领的、有事业理想和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的联合体, 在这样一个强强联手的组织里, 他们展开思想碰撞、智力互补、合作共赢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 自然可以大有作为, 充分发挥1加1大于2的系统效应, 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平台, 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孵化器的功能。从这个视角看, 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之一正在于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在尊重和保护工作室成员个性的前提下, 发挥好聚合联动的优势, 并在合作中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建构性的专业特质。

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会有自我建构的目标体系和运作方略:有的以某个教育理念为追求, 如“某某生本课堂名师工作室”;有的以某种课程领域为特点, 如“某某童化作文名师工作室”;有的以某类教改课题为核心, 如“某某学导教学实验名师工作室”;有的以某一流派研究为目标, 如“某某简约语文名师工作室”……当然, 更多的工作室具有综合性特点, 只冠以“某某名师工作室”的名号。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名师工作室所具有的建构性的专业特质, 充分体现了其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的开拓和创新的意义。

3. 前沿性的专业特质。

不因循守旧、在不断拓展中创新是名师的共同品格, 这就决定了名师工作室会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寻找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努力获取前卫的改革成果。这使名师工作室不仅能够成为优秀青年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高起点平台, 而且能在学校打造优质教育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全面地实现名师工作室应有的时代担当。

4. 辐射性的专业特质。

名师工作室的使命, 不只在于“独善其身”, 更在于“兼济天下”, 即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作出自己的贡献。它通过催生创意、推进课改、孕育名师、提升团队, 把自己的工作成果推向全校——与学校发生谐振, 推向地域——在校际发生积极影响, 从而实现多层次的提质、全方位的带动。名师工作室也正是在这样辐射性专业特质的发挥中, 体现了自身的重大价值和存在意义。

5.品牌性的专业特质。

名师工作室的公众认可度和美誉度来自工作室全体同仁对其品格魅力的维护和坚守, 工作室品格只有经过量的长久积淀, 方能逐渐形成稳定的品牌效应。一个名师工作室的品格魅力, 是指工作室同仁能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吸引人、启迪人、影响人。它既可以体现在一堂示范课、一场讲座、一篇文章、一本专著之中, 也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之间。正是这种品格魅力, 营造了名师工作室稳定的品牌效应。所以, 名师工作室能否拥有这种品牌光环, 对于最终形成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名师工作室的效能特性

名师工作室的运作策略, 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建设, 还会影响其效能的发挥。虽然名师因其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独特的学术追求而使工作室有不同的运作风格, 但同为名师, 所建立的工作室也必然会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共性特征, 保证了所有工作室效能的最佳发挥。

1.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名师领衔、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群体。黄鸣奋先生在其编著的《艺术交往心理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中, 专门研究了社会上出现的艺术创作群体, 并将其分为五类:一是艺术地域群体, 即由地缘文化来联结其成员的群体;二是艺术世家群体, 即以亲属关系之血缘纽带来联结其成员的群体;三是艺术同门群体, 即是由师徒传授所形成的学缘群体;四是艺术友伴群体, 即以朋友关系共同合作研究的情缘群体;五是艺术社团群体, 即由艺术思想相近、兴趣爱好相似而结成社团的契缘群体。名师工作室虽不能完全等同于艺术创作群体, 但也有相似之处, 它更多地接近于由一位名师带徒授艺的“同门群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名师工作室更像一个“家”, 是一个同门之家。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虽然不多, 但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虽然大家都是教师, 但专业分工、个性特点却各有不同;虽然都是优秀教师, 但毕竟起点不一, 强项各异……所有这些不同, 都要求工作室必须是一个温馨的新家, 一个真正属于所有成员的精神家园。在这里, 大家有着共同的“走向名师”的坚定信念, 有着足以“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 有着亲如家人的平等共处, 有着可以倾心合作的一致目标……“家和万事兴”, 只有朝着“家”的目标构建工作室, 才能使这个新家带动大家, 团结一致, 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无疑是工作室充分发挥效能的基础和前提。

2.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场”——互动的“气场”。

“场”在生活语言中泛指适应某种需要的一处比较大的地方, 如操场、晒场等, 在物理学上专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 能传递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中国传统的气功理论中, 早就有“气场”的说法。在这里, “气”不仅是一种物质, 有能量、动量和质量, 更是一种精神。名师工作室就应当是一个“气场”, 领衔的名师与其他优秀教师之间互补互促的凝聚力是一种“气”, 为了共同理想而追寻愿景的向心力也是一种“气”。工作室的“气场”可以使每一位成员得以修身养性, 相互吸纳群体间各自的精华, 逐步地滋养着名师应有的品质, 从而起到大道无形、潜移默化的作用。

3.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堂”——自由的“讲堂”。

人是社会的动物, 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如此, 每个个体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借助群体合力走向名师、成为名师。这就要特别重视每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交流, 达到心智互动、集思广益, 方能促其在开放中成长。另一方面, 名师工作室不仅要“治教”, 还要“治学”, “治学”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要人格独立, 思想自由, 不人云亦云, 不唯书唯上, 坚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 工作室应当坚定地实行广开言路、各抒己见, 不要因为师徒关系而影响到对不同见地的切磋研讨, 对各异见解的包容并存。只有这样, 工作室才能真正成为每一个成员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大讲堂;也只有这样, 工作室才能有效地促进全体成员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 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 能够独立思考, 且又创意迭出的新一代名师。

4. 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台”——起飞的“平台”。

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之一是提升专业、培育名师, 这就必须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全体成员专业起飞的平台, “飞”就是教育践行, 就是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在这里, 领衔的名师也是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起飞的, 他们的经验自然又是指导工作室其他成员起飞的参照。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将她的名师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制师傅的课, 缺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 结果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她把这称为“无视”阶段;第二阶段开始与名师同台执教, 总觉得他们的课就是好, 于是, 一会儿想学这位名师的讲课技巧, 一会儿又想学那位名师的提问艺术, 对自己的课常常患得患失, 缺乏自信, 她把这归纳为“外视”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她称之为“内视”的阶段, 即不再太多地关注别人的态度, 而更多地追问自己:我上出了真实的自己吗?“在一次次对自己的严厉审视中, 我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课堂感受、课堂状态。”现在, 她以自己的丰富体验去指导青年教师走好成长之路, 显然会更有助于他们自信地起飞。

5. 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以名师工作室的方式构建团队、培养名师,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服务教育, 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所以, 名师工作室必须成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范型。从这个基点上说, 名师工作室要对学校或地区的教育整体充分发挥辐射功能, 起好引领作用。这就必须把工作室成员的自身修炼过程与外向带动作用有机地整合起来。特级教师“陶月梅名师工作室”在这方面的探索就颇为成功。如组织来自市区各校的工作室成员主讲学校的“立人大讲座”, 亮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参与学校磨课、研课、上课和评课的全过程;在市区各校举行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展示, 接受各方评议;开展支教、送课、诊课活动, 去农村山区实践锻炼;参加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 与师生一起读书交流;深入开展教学写作、实践叙事, 培养善于反思、乐于表达的能力……工作室成员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读书、反思、探究、表达, 既提升了自我, 又带动了学校、地区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摘要:名师工作室是十年课改期间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 它以一位名师领衔, 传承中华民族固有的师徒授艺“同门”群体形式, 既是一种新颖的教研工作组织, 又延伸了教师培训的特定职能而活跃在中小学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个性特征是“名师”, 由名师带导名优教师进行专业研修。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是它的聚合性、建构性、前沿性、辐射性和品牌性。名师工作室的效能特性在于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特征,特质,效能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关于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J].教育家.2008 (1) .

[2]毛金香, 陈代合.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N].中国教育报.2009-01-15.

[3]王海燕.从“教育能手”到“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11-12-27.

[4]成尚荣.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谈名师成长的方式[J].人民教育.2009 (9) .

[5]吴举宏.名师工作室里显奇招[N].中国教育报.2012-01-20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3

在领衔名同工作室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名师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它应该立足何处?为给自己和团队成员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收获?

一、基于共同愿景的骨干教师共同体

工作室的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它是积聚了诸多骨干教师的核心团队。共同愿景和信念是它的主要特征。全体成员首先要认同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领衔的文化语文工作室本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追求”的信念,通过双向选择,聚集了志同道合,怀有相同教育理想和梦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工作室之前,经历了报名、考核、甄选与确定的环节。文化语文工作室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最显著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热爱文学,热爱艺术;葆有自然天性、不失赤子之心;诚恳、率真、感觉敏锐、志向高洁、内心丰富;乐于把自己的人格、心志自然地融会到自己的语文教育中去;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善于合作,勤奋刻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工作室共同的语文教育话语。大家认同用文化的课堂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学生文化的心灵,积淀学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文化的敏感,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熔铸在孩子的血脉里。

全体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以“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的工作室口号。为什么大家共同确立了“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因为母语文化本身就具有艺术之美,语文本身也与各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就应当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文学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让课堂充满魔力般的诱惑,必能提高效能,提升品位。如果把艺术与审美作为教师日常生活方式,则更能引领语文教学踏入美不胜收的艺术化境界!

二、基于文化塑造的学术型共同体

工作室立足于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教师研究团队。如何培养?我们在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背景下,共同构筑读书生活、研究生活、实践生活,在多样的文化研修活动中培养学术共同体,希望成为专业知识全面的能工巧匠,教育理论素养厚实的行家里手,形成团队成员大气、厚重、灵动、唯美的教学风格。

我一直倡导小学老师有大学视野。让读书和写作成为日常生活方式。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阅读的视野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开放视野,获得心灵的顿悟。如《语文教学解释学》《文学性演讲录》等,除了共读共赏,每一个成员应有自己的阅读选择,如偏爱美学的马军老师爱读《谈美书简》,他说:“我被朱光潜先生的文笔、思想所深深吸引。美学涉及文艺理论、心理学甚至哲学,诗词、雕塑、建筑、音乐、美术,包罗万象。怎样欣赏美?如何提高审美的品味?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把深奥的美学思想用通俗、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读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我唯有感叹和震撼。”对古代文化特别喜爱的陈凤老师读《孙子兵法》,她在博客中写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留下了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我细细品读这洋洋十三篇,深深地为其内容之精深、思想之卓越、文采之典雅而折服,更发现了隐藏在兵法圣典中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成员借助网络平台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梦想,也记录着艰辛的阅读历程。

教师的生活还应该与自然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组织成员到名人故居去感受文化名人的风采,到大学校园聆听大学教授的教育。比如在上海徜徉于宋庆龄、陶行知、贺绿汀、蔡元培、鲁迅、张爱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让思想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名人对话,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体验大学生活,聆听大学教授讲文学,讲文化。“跟着课本游北京”,在长城、故宫、北京现代文学馆,领域中华文化的大气与博厚……

学术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体学习和个

体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一次文化欣赏活动,结合研读文本或影像资料,扩大成员学术视野。每学期一次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邀请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专家进行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引领……

三、基于实践锤炼的研究型共同体

工作室成立后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工作室通过研究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何寻找到工作室成长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一群有思想的骨干教师。我们让“文化语文”的研究立足国家课程,与现行语文教材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口号,比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研究”,“主题性阅读课程的建设”,“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研究”等,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比较,对国外的课程标准与我国课程标准的学习比较等,提升研究能力。

1.立足于课堂研究的土壤。立足课堂研究是工作室的生命所在。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主题研究落到实处。比如文体教学之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古诗词教学、主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的有效路径。新课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的问题,“辩课进校园”活动,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上同题异构,探究神话教学的真谛。每一次研究,大家从解读教材到备课,碰撞思想,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

2.践行于共同体的团队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需要一个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平台。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得到锻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如果深入课程的研发,必将对其课程素养产生更大的影响。几年来,我们编写了“儿童晨诵课程”《文学阅读手册》等,依托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学术引领,借助海门市教育局搭建的研究平台,吸收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专业辅导,借鉴其他地域工作室的运作经验,通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文化语文”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海门市、南通市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研究成果,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功能,使工作室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中心。

四、工作室行动,诠释着教育哲学

工作室的运作,在乎的是行动,诠释的是活的教育哲学。行动需要目标引领,引爆成员的创新潜能;通过读书理论学习,丰厚成员的文化底蕴;通过课堂实践研究,生长成员的教育智慧;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培养成员的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打开成员的学术视野;通过课程案例研发,提升成员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审美的眼光和心灵。一切的行动都在诠释一个名师成长所必须经过的路径。工作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鲜活的范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崭新的平台,为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丰满的语文基础。

工作室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海门市教育局曾出台《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对每一个工作室作出的郑重承诺和规则要求。在确保相关政策到位,经费到位的前提下,成员所在学校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和学习环境,配比必备的打印机、电脑等用品,支持成员的学习研讨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名师导师团为“文化语文”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为工作室的成果在南通地区的推广和辐射创造条件。

每年度,教育局会对每一个工作室进行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几类。领衔人由教育局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领衔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以及对研究项目的态度、活动的参与程度等。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潜能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成员中途退出工作室必须事先提出并经领衔人报教育局批准。成员考核也采用达标制,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第,对获得优秀级的成员进行奖励。工作周期末,在由“名师工作室”办公室组织的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的,教育局将优先推荐领衔人晋升高一级职称和专业荣誉称号,优先推荐为省、市教育系统高层次培养对象;优先推荐名师工作室成员晋升高一层次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对工作室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室的健康成长,考核与奖励并重,规则和创新并存。工作室无论是在档案管理、还是图书管理、电教器材管理、经费管理都做到合理规划。

几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定期在一起活动,弥补了以往学校独立成团的狭隘局面,通过学习、研究等常规性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做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在潜心研磨中,生长教育的智慧,获得教育的文气,提升教育的力量,享受教育创造的激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全面发展,沟通了感情,获得了兄弟姐妹般的情义,诠释着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也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4

初中数学教研共同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我们将坚持积极、务实、高效、专业的理念,继续聚焦教育实践、扎根教育科研、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总结提炼,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教学风格突出、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数学名师,探索提炼中山初中数学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

二、具体措施

一聚焦教育实践

2019年,我们将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将开展高艳玲特级教师观摩课、名师示范课、共进组老师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活动;以比赛课例为抓手,开展课例点评和研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提升共同体成员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与专业素养。

从未参加过解题比赛与教学比赛的会员要积极参加两年一度的解题比赛与教学比赛。

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板书、教学语言、信息技术等基本功训练。

二扎根教学科研

2019年,我们要扎根教学科研,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科研基本方法训练。

结合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的疑点与难点,全员参与教材研读活动,按教材章节进行课标与教材的对比研究与解读;继续开展论文写作培训,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论文评选活动,每位会员以我的教学主张或我的教学风格为主题撰写的总结或论文将编入《共同发展这一年》2019年;坚持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提高共同体成员的理论水平,本同读一本书《数学基本思想18讲》史宁中著,鼓励会员多读书,读好书。

三创新活动形式

2019年,我们将坚持一对一导师制,一对多讲座和示范课,多对一磨课,多对多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形成互学、互教、互评、互促的教研共同体成长模式。

为增加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度,各共进小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听课一次;联合中山市名师史良工作室开展活动。

四注重总结提炼

2019年,我们将策划好共同体两周年纪念活动,通过编辑《共同进步这一年》2019,总结共同体成立以来的经验与每位成员的收获;开展特级教师高艳玲教学研讨会,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挖掘特级教师的教学特点,学习并推广特级教师的成功经验;结合课例分析,提炼省特级教师高艳玲、市名师史良、市学科带头人孔进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通过研究教师个体的教学特色,提炼共性,探索提炼中山初中数学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

三、具体目标

一共同体成员本内至少要取得一项市级及以上专业成果;

二共同体成员本内至少要精读一本数学教育名著,并写出读书笔记;

三总结与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我的教学主张或我的教学风格为主题撰写一篇总结或论文;

四共同体成员本发表或获奖论文不少于20篇;

五共同体成员本市级以上讲座不少于10次;

六共同体成员本完成10节以上市级公开课,并由共同体成员点评;

七共进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四、活动安排

3月份共同体两周年庆

4月份命题技能培训与比赛总结活动

5月份特级教师高艳玲教学研讨活动

6月份教材研读活动七、八、九年级上册

9月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

10月份中山初中数学教学流派形成研讨活动

11月份教材研读活动七、八、九年级下册

12月份读书分享会

教研共同体计划方案 篇5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区域性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为共同体)为切入点,构建区域性校际间协同发展平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校际间共学共研、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均衡优质的工作设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1.构建校际协同、学科联盟的多元发展共同体。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合为“十大研学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所有教育学段范围内所有学校,确立以城区优质学校为“引领校”,一定区域内若干学校为“成员校”的发展共同体,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协同发展。

2.确立“打造特色活动、建设品牌学科”工作目标。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学校间、教师间基于学科发展的联合教研、专业培训、联评联测、交流分享等研学活动,高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德育研究、教师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

3.探索建立优质高效的共同体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建设支撑校际间协同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激励机制。

三、工作任务

1.健全共同体工作制度。制定并完善共同体管理职责,将研学发展共同体绩效评估和成员校个体评估相捆绑,对各共同体整体工作进行捆绑式督导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数据,充分调动共同体、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共同体学校协同发展。

2.形成联评联测机制。要坚持质量为核心思想,以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三级监测”工作,不断地摸索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模型,提高教学质量监测水平。

3.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围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确立课改主题,制定实施办法,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名师”,形成“专家培训、名师示范、骨干参与”的研究团队,通过主题教研、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地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形成校际联动的课改氛围。把“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教学法等逐步覆盖到全市各学校。

4.建设学科教研联盟。各共同体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成立多学科的教研联盟,开展集体备课、送教送培、课题研究、示范培训工作,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质量,评选“优秀学科教研联盟”。

5.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各共同体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联盟等组织,以联席会议、联合研学、专家讲学、名师带徒、巡回送课等为路径,深度整合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资源,建设市级研训专家库,培养本土研训专家。

6.共享研学发展成果。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教研策略,推出“名师赛课”、“优课展评”系列特色研学活动,使研学发展共同体成员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方面实现相互交流与提高。

四、工作职责

(一)教师进修学校职责

1.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将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本校教研、培训工作任务有计划地融入到各共同体活动中,并做好专项工作指导,撰写工作总结。

2.定期召开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会议,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确立年度研学工作主题,有计划、高效率地指导各研学发展共同体的研学活动。

3.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及时考核评价。

(二)引领校职责

1.引领校校长为共同体总负责人,指定一名业务副校长为秘书长,起草共同体学期研学计划,在共同体中通过后开展工作。

2.引领校要将校本教研与研学发展共同体研学活动有效整合,共享引领校校本教研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引领校要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在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开展“教学观察”、“课改实验”、“质量监测”等专项研学活动,市级研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

4.引领校要组织优秀师资开展帮带研学工作,以“微课例、微教研、微培训”等方式,按学期组织共同体内优秀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送课下乡”、“送培入校”、“名师帮带”等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二)成员校职责

1.成员校要认真落实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参加共同体内的所有活动。

2.成员校要积极承担共同体指定的集体备课、主题教研、专项培训、联评联测、综合活动等研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并提供完整的工作档案。

3.成员校要为本校领导、教师参与和承担共同体内的研学工作提供无条件的保障。

4.成员校要为共同体研学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共同体要在市教育局工作组的领导下,充分认识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引领校、成员校要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指定业务领导具体抓此项工作,校长要亲自研究、部署、参与共同体活动,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2.完善管理机制。各共同体要围绕教育局重点工作,作出对应的工作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时限,做到职责明晰、任务具体、稳步推进。

“每月一事”共同体行动计划 篇6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方法。为了把我县的每月一事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每月一事”为载体,着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开展养成教育;以《学生长才“十个一”行动计划》为切入点,着力把德育真正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之中。

二、工作原则

每月一事主题活动要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做到“五个结合”,关注“四个层面”。

五个结合,即:与校风和学风教师相结合;与高效课堂建设相结合,与“晨诵午读相暮省”读书活动相结合,与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个层面,即:关注学生、班主任、学校和家长这四个层面。因为开展“每月一事”,学生是主体,学校是基础,班主任是关键,家长是保障。

三、共同体成员

组长:赵贤芳(实验二小)

成员:续建丽(安峪小学)

郝丽娜(卫庄小学)

四、成员分工。

赵贤芳(实验二小)负责共同体项目计划的制定,撰写月活动倡议书,对共同体成员制定的月活动方案、主题阅读内容进行把关。利用网络工作室及时关注全县各学校“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跟帖、点评指导,为基层教师答疑解难。

郝丽娜(卫庄小学)负责“每月一事”主题实践的主题班(队)活动策划,在寒假期间把3_——7月份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制定好,春季开学前将三月份

续建丽(安峪小学)负责“每月一事”主题阅读资料的收集。在寒假期间把3—_7月份的主题阅读资料分月汇编整理。

暑假期间召开共同体项目研讨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新学年工作计划。利用假期将下半年的月活动计划编写好。开学后分月提前发在“每月一事”工作室。

五、工作打算

一是制定计划。组织研究制订一个科学可操作行动计划,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底召开一次共同体会议,总结上月主题教育落实情况,研究制定下月主题活动。

二是网络联系。加强与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研究团队的网络联系,统筹和加强成员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定期开展共同体研究工作,注意积累其中的各种案例,对发生的各类故事,作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共同把“每月一事”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三是开设专贴。在“教育在线”和“绛县教育网”上建立专贴。组织专题研讨、交流评比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活动信息要及时上传《教育在线》《绛县教育信息网——每月一事主题活动专栏》,以达到歌星相互激励、促进作用。

四是加强引领。发挥共同体成员的指导、引领作用,把“每月一事”主题宣传讲什么,主题阅读读什么,主题实践干什么,主题反思写什么,提前一个月发至“每月一事”工作室,引导全县各学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五是履行职责。共同体成员要发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活动示范任务,积极参与编写活动方案,收集活动资料、整理主题阅读内容,并及时上传。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六是注重实效。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下,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校每月一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此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寒假打算。

七、完善“每月一事”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撰写月活动倡议,收集主题阅读内容,策划主题实践方案,提供反思随笔范式,与项目共同体成员一起将3——7月份的主题活动相关内容整理好,在开学前将本学期的“每月一事”宣传发动资料、主题阅读内容、主题实践要求和主题反思写作范式提前发布到“每月一事”网络工作室,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7

1 推进依托单位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1 依托单位基金申请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委全年共收到各类申请118 979项,其中3月份集中受理期间通过网络收到全国1 826个单位申报的115179个基金项目。比2009年同期增加17 424项,同比增长17.82%...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7.18%。面上项目申请同比增长13.23%,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在2009年大幅度增长44.4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8.6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类型项目申请量与2009年基本持平。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申请量也有较大增长。”[1]从项目依托单位情况分析,一方面是新加入到基金项目申请的依托单位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一些科研规模较大的依托单位申报量快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面对如此大的申报量,依托单位现有的科学基金管理理念、办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1.2 依托单位角色多样,职责重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5期“双清论坛”会议提出“科学基金共同体”这一概念[2]。依托单位是科学基金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于两大系统中的管理服务系统,又与专家系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依托单位作为“科学基金共同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分散的、独立的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科评审专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基金申请者来自不同的依托单位;另一方面,评审专家接受依托单位的组织和管理。依托单位通过这些具体的个体实现其在科学基金共同体中的职能,同时,依托单位在基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提供协调等管理服务,是基金委重要的依靠力量。简单地说,“依托单位在基金委与基金申请者、基金评审者和获基金资助者等科技工作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4]

2 依托单位的发展方向

2.1 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宣传工作,努力实现预防学术腐败的关口前移

目前科研经费的数额和级别已经成为许多科研单位考评科研人员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甚至有单位对经费的多少,是否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进行量化考核,科研经费、项目的多寡已经愈来愈多地涉及课题组和个人利益,特别是对一些单位的科研人员来说,如果不能获得各类项目、课题的资助,不但无法正常开展本职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甚至个人的收入和基本生活都会出现困难,因此能否拿项目决定了科研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和收益。

同时现在的科技界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咨询项目组提出“关于科研活动过度利益化的价值取向问题”[5]。项目的决定和资金分配可能就由少数人决定了等情况依然存在。这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时间研究科学问题,不愿做学术,花力气拉关系,向权利部门讨要经费成为他们的第一要务。有的人将讨要来的科研经费雇佣学生以及青年教师为自己打工,成了“科研包工头”。这不仅使得科研人员将更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非科研活动中,还助长不良的学术风气乃至学术腐败。

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廉政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通告来看,依然有不少申请人在申报项目过程中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为了项目能获得批准,不惜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已获批准资助项目被举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方面,由于科学基金项目的批准对申请人和依托单位都是一件很重要且很光荣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对项目申请人不端行为进行查处,也会对依托单位声誉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依托单位是防止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关卡,如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个人信息的作假、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青年基金申请人超龄等一些非学术因素,通过依托单位认真进行形式审查是可以避免的。同时要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应该培养目前正在参与项目研究的年轻科研人员、研究生等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发挥例如国家预防腐败局一样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道德培训,防范不端行为的发生,努力实现预防学术腐败的关口前移。

2.2 配合国家宏观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依托单位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平台,对于促进科研人员承担科学基金项目、开展创新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讲,依托单位为科学基金的项目承担者和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保障,但是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强、见效慢等特点,需要长时间的等候过程。由于目前学术界的浮躁氛围,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的时间严重不足,他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这样所剩余可支配的科研时间就很少了。人民网有一篇文章讲述某个科研人员“我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做科研…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一个星期下来,难得有一整天能安静地坐下来看文献、做实验、写文章。一年当中,大约1/3的时间用来申请项目,1/3的时间处理各种杂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6]相信,这也反映了科研工作者的现状,为了能按时结题,不得不在项目一开始,有些调研结论还没完全成型的时候就准备发一些缺乏创新性的论文;或者为了保证科研业绩,每每就找一些容易做的方向,快速发文章。从国家科技进步的宏观层面来讲,这既影响论文的质量,也影响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因此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却仍然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无法培养出世界级大师,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由于高科技生产制造业的各类技术对外依存度极高,中国目前依旧是世界代理工厂,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2011年5月,第三次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讲话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工作报告均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基础研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倡导敢于质疑、敢于争鸣、敢于辩论的研讨风气,改进和完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五十六条写到“国家鼓励科学技术人员自由探索、勇于承担风险。原始记录能够证明承担探索性强、风险高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科学技术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但仍不能完成该项目的,给予宽容。”[7]

因此,依托单位要配合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在内部营造宽松学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不同学术思想争鸣、交流碰撞,不盲目追求科研政绩,不片面追求成果数量,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保证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埋头探索。

2.3 尊重基金管理工作者幕后奉献,完善科学基金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共43条,其中有17条44处涉及依托单位,在组织与规划、申请与评审、资助与实施、监督与管理等科学基金重要管理环节,对依托单位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依法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依托单位作为一个实体组织,具体事务是要通过管理工作者来完成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项目评审公平公正”的好口碑,在科研学术圈内具有良好的声誉,并树立了广泛的威望,因此,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对自然科学基金愈来愈重视,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热情也愈来愈高涨,导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数逐年快速增加,但依托单位负责科研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少则数人,多则十人,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还要面对国家社科基金、地方自然基金、教育部项目、科技部项目、其他各部委的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的管理工作,每天工作可谓日理万机。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要求,依托单位要认真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或报告,确保提交材料的真实性,逐年快速增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材料是对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人员的极大挑战。由于申报项目数猛增,管理工作人员要处理的基金申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越来越多,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往往成为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的焦点,必须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这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由于基金项目的批准对申请人和依托单位都是一件很重要且很光荣的事情,一旦获得资助,鲜花和掌声大都只会献给申请人的研究团队,在这喜悦声的背后,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可以被形容为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在幕后的奉献,保证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工作、生活上关心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为科学基金的事业打造一支业务过硬、广阔胸怀、刻苦精神的科学基金管理队伍。

2.4 改善现有联络网运行机制,发挥资助较多依托单位的示范作用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地区联络网工作条例的规定,联络网的任务主要有“…反映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托单位的科研人员正确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做好资助项目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组织所在地区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理论研讨及业务培训。”[8]很明显,联络网给各个分散的依托单位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促进基金委与依托单位之间以及各个依托单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目前,联络网的运行机制一般为基金委每年召开联络网网长单位参加的管理工作会议,宣传、布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各片区联络网网长单位大约每两年召集本片区的依托单位召开一次管理工作会议,以加强各联络网内依托单位工作的联系、交流,这其中以研讨和培训活动为主。“在组织协调方式方面,联络网管理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发挥非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靠个人关系)的协调作用。”[9]因此可以创造条件,利用例如微博、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依托单位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主动与各科研主管部门、其它依托单位联系,分享管理经验,共同寻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基金管理工作的新信息、新方法,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根据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10],有的依托单位仅仅是面上项目的申请量就高达千余项,而另外一些依托单位的申请量仅仅为数项,显然这两类依托单位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为帮助其他依托单位共同进步,有必要学习申请量大的依托单位的管理工作经验,了解其如何能够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保证其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通过与大型依托单位进一步分享经验,营造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依托单位先进示范带动作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各依托单位自身管理的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对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各级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之间、依托单位和科学基金委之间的沟通交流。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中应当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宣传工作,预防学术腐败;配合国家宏观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发挥大型依托单位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卓越管理战略的实施,团结动员科学基金工作者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十二五”发展目标。

摘要:在“十一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量和资助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实践,分析研讨如何进一步发挥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依托单位应当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宣传工作预防学术腐败;配合国家宏观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发挥资助较多依托单位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卓越管理战略的实施,团结动员科学基金工作者共同致力于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关键词: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共同体,管理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2011-03-28)[2012-03 -12].http://www.nsfc.gov.cn/nsfc/cen/xxgk/baogao.html

[2]韩智勇,张志曼,杜全生,等.深入探索共同体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科学基金队伍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5期“双清论坛”会议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3):187 -189

[3]韩智勇,杜全生,任之光,等.科学基金共同体科学基金队伍系统化内涵初探[J].中国科学基金,2010,24(5):311-314

[4]蔡晖,宿芬,曹凯,等.试论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3):190-192

[5]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咨询项目组.关注科技发展的多元化与持久性价值体现——对我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1,1(1):4-9

[6]赵永新.我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做科研(关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报道①)——与某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的对话[EB/ OL].人民网,(2010-08-02)[2012-02-14].http:// media,people.com.cn/GB/22114/214482/13967799.html

[7]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EB/OL].[2012- 03-12].http://www.gov.cn/flfg/2007-12/29/content_ 847331.htm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地区联络网工作条例[EB/OL].(2010-04-27)[2012-03-12]. http://www.nsfc.gov.cn/PortalO/InfoModule_518/ 28470.htm

[9]刘卫,唐郁,田起宏.基金管理地区联络网组织模式的现状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2):10-14

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共同体  科研能力  策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1CJJ015。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17-02

科研能力的发展是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关,我校英语名师工作室遵循学-教-研一体化的思想,从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入手,真心实意地做最朴素的研究。如,我们的省级规划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就是研究我们英语工作室的日常工作,让研究过程和结果直接服务于工作室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的研究与反思,我们摸索出提升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五种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用阅读带动反思与写作。

朱永新教授说: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心灵成长。我们采用“自主阅读+共读一本书+读书沙龙”的形式来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自主阅读是个性阅读,是自选动作,老师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书籍。自主阅读是教师专业特色发展的前提。共读一本书是强制阅读,也是专业阅读,是规定动作,因为它是专业发展的必修教材。我们鼓励大家将阅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写出读书心得,然后在读书沙龙中分享。这种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师的反思能力与写作水平,同时受作品熏陶,也提升了老师的专业情感和理论水平。

二、用课堂改革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自新课改开始,我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制,备课组共同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学案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所有老师都基本跟上了课改步伐。然而久了也使老师出现依赖心理,拿着一张旧船票也能登上新客船。为了激活创新活力,英语名师工作室提出创建特色课堂的目标,采用“同课异构+一课两上”模式促进老师的求异思维发展,构建自己的特色课堂。这两种教学活动不仅激发老师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也在比较反思中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促进英语教师的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特色发展。我们还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兴趣课,编写校本教材,形成自己的特色招牌课。我们自主研发了多样辅导资料和兴趣课校本课程,其中10本出版发行。

三、以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是中学英语教师的短板,但课题研究是提高老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最好载体。课题研究会带动阅读,因为必须要寻找理论支撑和阅读专题文献。课题研究会推动反思,因为必须要寻找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必须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研究更能推动写作,因为必须写研究计划研究报告等等。课题研究最主要的贡献是可以让老师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能够极大地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我们采用“微型课题+合作课题+成果分享+专题讲座”的模式来具体推动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个性化研究,每个老师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行选定内容进行研究,然后写出研究心得在工作室英语教师共同体中进行经验分享。合作课题是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老师们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合作课题的研究更规范更专业。英语工作室每期都会召开课题成果分享会,大家在分享与交流中共同成长。工作室还开设课题专题讲座,向校内外推介研究成果。《高中英语“三导四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的经验曾在省市英语研讨会上分享,获得好评。

四、用命题研究倒逼课堂改革。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其信度和效度都是毋容置疑的,命题是具有科学性的。认真研究命题意图,就会了解国家想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和能力,再反观我们的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五、用翻转培训提高研究能力。

受翻转课堂的启发,我们采用了“主题内容+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形成解决方案”的翻转培训方式。先确定主题,再大家自主探究,然后在工作室英语教师共同体中进行分享交流,最后形成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解决七选五阅读理解问题就是采用的这个研究方式。翻转培训的最大优势是老师先有一个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过程,这对于搞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培养一个人研究能力的环节。英语教师共同体的交流与分享是对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一个必要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典学生鉴定评语参考40句下一篇:村优秀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