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共同体

2024-09-30

阅读共同体(共9篇)

阅读共同体 篇1

一、问题提出

我园是杭州城市东部九堡镇的公办园, 家长由村民、外来务工者或被拆迁安置者等构成2009年统计父母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5.5% (还有大多数家庭是由低文化的祖辈参与抚养) ,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困难, 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能力也与城区存在较大差异……

(一) 家庭阅读的“弱”现状

在家庭亲子阅读调查中, 我们发现存在“弱”现状。少书缘———家庭中多玩具而少有书, 忽视孩子的阅读需求;娱乐书为主———偶有的书则是“奥特曼”之类的, 家长还不会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讲书口语化———家长口语化讲书普遍, 缺乏亲子阅读教育技巧;不陪伴———家长认为看书是孩子的事, 放弃了亲子阅读的教育机会……城市化生活对教育的“高期望”与自我的“低行为”, 让我们在家园互动中明显脱节, 为此, 建构阅读共同体开展家园同步阅读十分必要。

(二) 幼儿自主阅读养成的规律

学前儿童因其养育需要, 在家庭中时刻与家长共处。因此, 父母是孩子自主阅读形成中“重要的成人”。但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责任, 幼儿园必须要协同家长一起加入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 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三) 园本文化之传承“书香”需要

我园是政府与高校合作开办的幼儿园, 高等学府的浓浓书香滋润着我园。在人的早期培养阅读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开园时就把目标定为“以书启智以书育德”, 开展“书香特色”教育, 期望每个孩子从小养成“喜欢书、爱看书、会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链动式”阅读共同体有效推进家园协同阅读

链动式意指活动中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状态和意境。由教师、家长、幼儿组成的阅读共同体, 其三者之间阅读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共同活动的状态, 形成“链”式结构。

阅读共同体建构的初期是教师推动家长参与阅读, 随着家长走进阅读则推进孩子阅读的频率和效果, 而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又推进教师的关注与投入, 这是一种正向的推动;其次孩子的阅读需求将推动家长阅读, 而家长的阅读水平提高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及指导水平, 形成了逆向的相互推动作用。同时随着阅读共同体的发展, 家长、孩子的阅读需求产生, 阅读共同体活动将无需教师推动自主地贯动发展, 最后主配角地位也逐渐互换易主……“链动式”阅读共同体的推动性、贯动性、互换性特点能积极推进家园阅读活动的深入持久发展。

三“、链动式”阅读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两年来通过组织建构、经验准备、实践尝试、同伴引领、立体阅读等策略, 采取“听”“看”“做”“思”等行动探究, 让复杂多元的家长群体参与到亲子阅读实践中来, 形成“链动式”学习的集合效应, 点燃家长的阅读热情。

(一) 组织建构———诞生“阅读共同体”

由家长、教师、孩子组成各班阅读共同体, 家长、教师共同商定《阅读学习共同体制度》《学习目标与愿景》《“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倡议书》等让共同体成员明确责任、学习目标、级层路径, 激励家长主动地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之中。

例:“原来家长会是这么有趣的!”

新小班的首次家长会就是阅读共同体活动, 教师和家长一起走进了一个组织之中, 明确目标、完成分工、确定下次活动……以后的每一次家园互动活动都是在阅读实践后的分享经验、探讨困惑, 家长感叹“原来家长会是这么有趣的!”“我们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大家成为一个学习团体, 同学、老师互为你我。”……

(二) 经验准备———了解“为何之阅读”

1.专题讲座———感悟阅读理论。激发阅读共同体成员的内趋力, 首先对要让家长对亲子阅读有认同感, 了解为什么要开展阅读?可以怎样开展?我们开展了系统的讲座:阅读与孩子发展、年龄特点与绘本选择、亲子阅读的方式、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

2.问题引领———尝试阅读实践。指定阅读引领在阅读前向家长提出阅读中引发思考或向孩子询问的问题, 家长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展阅读活动, 并在家庭自我阅读活动后组织共同体沙龙, 开展经验、困惑的分享。

例:假期亲子共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之“阅读指导卡”。阅读问题:

1.蓝色的小毯子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越来越小了?

2.你碰到过困难吗?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3.发现小老鼠的家了?在书的哪个部位?

4.小老鼠一家有变化吗?发生哪些变化?请您编个老鼠一家的故事吧。

……

3.内容拟定———明确阅读方向。阅读共同体的阅读是双重的, 包括了孩子阅读、成人阅读二个部分内容, 成员们在探究亲子阅读时也开展自我阅读, 通过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更好地促进亲子阅读指导水平。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商定了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匹配的《指定阅读内容安排》, 明确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材料与要求。

(三) 教学尝试———探究“阅读之策略”

1“.示范课”———观摩教师教学感悟“多元”阅读

家长阅读的经验是来自于自我的积累, 是零星非系统的, 观摩专业的阅读教学能增进家长的感性经验。在阅读共同体建构中, 每学期的班级家长开放活动中都安排绘本阅读之“多元”教学活动。

通过观摩家长了解阅读活动可以是语言、音乐、美术、体育、表演……等多元领域的,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多智能发展。

2“.我上师评”———体验教学实践积累阅读指导经验

经验内化为行为需要实践的锤炼, 阅读共同体每学期开展“我上师评”活动, 积极鼓励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园开展阅读教学实践。

“我上师评”还改变了家长在阅读共同体中的角色, 由“从者”慢慢地向“导者”发展, 体会学习收获的快乐, 激励家长学习兴趣、深入参与活动。

(四) 同伴引领———分享“成功与困惑”

“阅读沙龙”是班级每学期的常规活动, 提前发放调查表, 汇集收获和困惑, 让家长用收获来解答同伴的困惑, 使家长成为专家;“我上你评”分享课, 家长向同伴展示活动, 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 让教师在“借力”中“省力”。

尽管成员们担当的角色不同, 但实践者通过活动扎实了经验, 学习者也在感悟中收获, 这样的链动式实践、指导、反思, 起着标杆作用, 让每一个家长成员在同伴行为中推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五) 立体阅读———演绎“阅读之快乐”

1.书香环境———营造阅读氛围牵引阅读情愫

静态墙群“绘本推荐、好书介绍、布绘经典故事、精读感悟、阅读活动展板……”、让墙面“说话”引领走向阅读世界; 动态区域“班级阅读区、阅览室、开放式书林……”、让书吧“行动”牵引徜徉书的海洋。

2.阅读教学———探究教学技巧推进阅读深度

(1) 阅读教学探究

探究有效阅读教学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家长、孩子走进阅读的根本, 幼儿园的教科研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 基于教师实践的困惑展开, 如:该绘本阅读的价值点是什么?如何切入开展阅读?教师怎样的提问与回应才能达到支持孩子阅读作用?……

(2) 阅读生活渗透

坚持以粗读、精读、运用循序渐进的阅读活动, 让孩子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每月精读一本书、每学期开展表演讲述等应用语言的活动, 让阅读活动贯穿于孩子们的生活, 促进孩子语言的吸收、运用、发展, 激发阅读的兴趣。

3.特色活动———多重活动体验阅读快乐

家园同步阅读的协同需要多层面的相互渗透, 让环境、教学、科研、大型活动都融合联动, 我园大型活动是以阅读为特色开展, 是一个体验阅读、展示阅读相关元素的平台, 让家长、孩子关注并参与阅读活动, 从而促进阅读的深入开展。

特色大型活动“书香小博士、绘本剧场、绘本之歌、绘本卢浮宫……”的展开, 让“阅读”从“看说”走向“演、绘、唱”多元行动, 符合幼年孩子发展特点, 感悟阅读的快乐。

阅读共同体 篇2

一、读物推荐课

内容:通过教师的过滤、提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目的: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主要方法: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低年级以有趣的寓言故事、简明的记叙文、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向高年级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题材更加多样,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见附件一)

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乐读,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情、陶冶情操。最终使一部分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帮助,自己能独立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

二、阅读方法指导课

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之能独立阅读。阅读方法指导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主要方法:1.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介绍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读书笔记)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读书卡片)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小作文的形式体现)

3.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 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 践、畅谈收获等。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评价建议(二)阅读(见附件二)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达到面对不同种类、性质的书籍,采用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不仅速度得到提升,效率更是飞跃式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阅读更多的书籍,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阅读速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5-6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7-9年级不少于500字;阅读总量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阅读汇报课

内容: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

主要方法: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教师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提纲一般包括:阅读的书名、作者或文章的题目、作者;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疑问、困难或建议。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生发开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真知灼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幼稚可笑,教师也要加以鼓励。

学生汇报,教师调控。大致按教师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的程序进行。汇报形式力求多样,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第五条: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效果: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四、阅读欣赏课(每周一次的精品指导文章)

内容:阅读欣赏课是选定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文章,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形式上可分体裁赏析、写作手法赏析、内容和主旨赏析等

主要方法:自由讨论阶段。讨论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组。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的方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学生上台演讲。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教师小结既是对当前课的有力收束,又能为下一节阅读欣赏课蓄势,以使这种课型长期进行。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效果: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

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附件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补充: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附件二:

(二)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写作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从“个别阅读”走向“共同阅读” 篇3

这两则故事对当下我们教师改进阅读方式不无启示。教师阅读的意义不言而喻。教师阅读的形式复杂多样,精彩纷呈。根据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参与的人数多少,可以把教师阅读分为“个别阅读”和“共同阅读”。

“个别阅读”简单说就是一个人阅读某本书,很少与周围的人交流阅读该书的感受、困惑和心得。“共同阅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都读某一本书,并互相交流对该书的感受、困惑和心得,以期借助群体的智慧对该书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通过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阅读终究是一种私人化、个体性的选择与行为,“个别阅读”是“一个人在战斗”,通常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和胜利,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人的“个别阅读”难免孤单,难免遗憾。

“共同阅读”是集体智慧的碰撞、团队精神的体现。当一个办公室、一个教研组的成员共同阅读、相互分享时,我们可以读得更好。因为在“共同阅读”之路上有来自同伴的鼓励和启迪,也许可以有效地克服懈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可以多一些坚持的力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共同阅读”就是要发挥“臭皮匠精神”,学会在分享和合作中更充分地从阅读里汲取营养,从而更具智慧。

蚂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蜂则是我们的反面教材。笔者倡导教师阅读应由“个别阅读”走向“共同阅读”,“共同阅读”应该成为我们教师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

很多西方国家的父母都有在孩子睡前给他讲故事的习惯,孩子逐渐长大则相互讲故事。为了能讲好故事,他们需要一起读很多书,这就是亲子共读。这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使彼此的生命编织在一起。亲子共读的成功经验若迁移到我们教师团队的阅读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共同阅读”,不但使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物理空间里,而且也生活在共同的精神背景下,逐渐疗治被畸形竞争隔开的孤独的心灵,更加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由此及彼,“共同阅读”,当然还可以包括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及至整个人类。通过“共同阅读”,继承共有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创造幸福完整的生活。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就一起走。教师从“个别阅读”走向“共同阅读”,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一起走”,从而“走得远”!

阅读共同体 篇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校校通工程已经深入到我国大中城市的每一个中小学,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关注,并在中小学开始广泛推广使用。2003年5月1日,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规程》的颁布把数字图书馆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别于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它是针对中小学师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为中小学师生量身定做和服务的,是众多信息化学习资源中的一种。它是指一种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为基本特征,以经过组织和序化的海量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智能化、个性化的用户服务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其主要特点有资源的针对性、规范性、合法性和持续性,以及借助网络环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二、阅读共同体

阅读是传统教育中的四大基石之一,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认为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以及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等一切教育内容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养成。[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内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的师生提供了阅读条件,同时也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搭好了平台。

阅读共同体是指以阅读为主题的学习共同体。有关学习共同体,在国际上是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一定的理论探讨。在美国,学习共同体被作为一种革新传统课程的新选择而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几乎每个州都有一些正在进行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社会机构。日本等一些国家也非常关注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2004年底,东京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佐藤学教授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做了题为“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的学术报告。学习共同体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探讨,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了一门课程或基于主题学习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本文探讨利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及共享化等特点,以及数字图书馆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来构建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和家校阅读共同体,以此来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提倡师生读书,促进共同发展。

三、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阅读共同体

数字图书馆平台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及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些基础要素,另外数字图书馆中的阅读器、个人图书馆的功能及各种不同的异步交流形式为阅读共同体核心要素和形成要素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实现专业的发展,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给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一些新的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很多研究者认为,阅读是任何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都绕不过去的坎,你必须要跨越,你不跨越就很难发展。[2]由此看来,在众多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思考。[3]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4]在提倡教师阅读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应该去阅读哪些书目,以及如何为教师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小学师生这一特殊的阅读群体提供了大量的、精品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的阅读资料,为教师的阅读创设了环境,提供了阅读的条件。另外,研究也表明,最成功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那些长期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受到鼓舞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这一特殊的环境,来尝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为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创设新的途径。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是指一些拥有共同愿景的中小学教师,来借助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和平台组成的一个阅读的团体,共享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的教学资源,分享知识和经验,一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阅读共同体的过程如下:

(1)确定主题,制订规范。

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有别于其他的共同体,在共同体形成初始,就要确定好一个阅读的主题,也是共同体发展的方向,有了阅读的主题,也就会将参与者紧紧结合起来。在中小学中,借助一些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这个阅读主题可以和学校的发展结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科组或年级组自己确定。为了保证教师专业发展阅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规范,如需要教师读多少书,定期浏览交流的平台,每周限定发帖和回复的数量,任何情况下不得发表侮辱其他教师的言论等等。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上的公告和交流模块的功能,在公告一栏中公布本期教研活动中阅读的主题,只要教师登陆到平台上之后,就会在醒目的位置上,看到公布的阅读主题,以便及时提醒共同体成员进行阅读。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论坛上,将制订的一些规范公布,共同体的成员在每次阅读论坛上的帖子或发表一些信息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些规范,随时对共同体的成员进行约束。

(2)数字图书馆检索,相互推荐。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还需要有共同的阅读资料,甚至在很多时候,需要共同体的成员来共读一本书。据调查,很多中小学的传统图书馆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纸质的书籍非常有限,很难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专门有一个教师书库,提供了丰富的针对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上提供的多种检索方式,检索到与阅读主题相关的书籍,并且可以通过查看平台上专家和一些读者撰写的书评大致了解书籍并进行初步的筛选。教师同时也将筛选出的书籍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上对其他成员进行推荐,并简要说明一些推荐的理由,通过相互的推荐,最后筛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书籍,同时将这些书籍添加到数字图书馆的收藏栏目中或个人图书馆中,这样就非常集中和方便地给阅读共同体成员提供了阅读和研讨的资料。数字图书馆中提供的丰富资源,以及对于资源的管理,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共同的学习资源,也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有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科组或年级组的负责人,要根据情况对教师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培训,精心组织教师去检索书籍、推荐书籍,如果遇到平台使用的问题,要及时地与技术人员联系,提供帮助,要切实担当起组织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3)阅读批注,撰写体会。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阅读共同体提供了共同的学习资源。由于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化图书不受副本的限制,可以满足共同体的成员同时去阅读一本书。在教师的自主阅读中,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专门的阅读器,这个阅读器的功能非常强大,模拟了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添加书签、随意翻阅书籍,进行基本的画、批、写、注,就像在传统的纸质书籍上做批注一样。并且,这些基本的批注可以随时导出保存,共同体成员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导入其他成员的批注,相互间共享批注,分享阅读的感悟。数字图书馆提供专门的阅读器,使共同体成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统一的标注,有了共同的阅读历程,共同体的成员就会有更多共同交流的话题,这将有助于在阅读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分享和协作,这也是阅读共同体形成的核心要素。

(4)交流分享,共同提高。

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是成员间要有交流、共享、协作等行为,在共同体成员间要有信息的流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中,教师在利用阅读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将阅读的一些批注和阅读的感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研讨或汇报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上的交流模块,随时进行异步交流。阅读共同体的成员可按照制订的规范,定期在平台上发布和阅读信息,学科组或年级组的组长要及时回复这些帖子,激励成员,以便调动阅读共同体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定期在平台上组织一些讨论,引发争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对话与协商,共同体的成员可以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获得丰富、全面的认识。教师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的发展得益于共同创造的机会,共享集体的智慧。数字图书馆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搭建起了一个集中交流的场所,共同体的成员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逐渐形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使成员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教师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成长。

2.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家校阅读共同体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阅读的本领就不能自觉地选择生活道路”,中小学阶段处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校的培养,也有赖于家庭的培育。朱永新教授说过:大家不要以为阅读就是孩子的事情,实际上很多书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语言,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密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交流的语言中就开始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概念、书中的理念,那时候的家庭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所以我们提倡共读、共写、共生活。[1]目前,很多中小学校也意识到了家校共同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很多活动。但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家庭没有很认真参与进来,据后期调查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家庭的书本拥有量不多,甚至根本没有书可读,也就是受到了资源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中小学阅读的数字化的资源,可以方便地随时找到所需的阅读资料,它为家校共同阅读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也是一个家校交流的平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如下:

(1)家长参与,走进数字图书馆。

对于中小学这一特殊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帮助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家庭的阅读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可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5]因此,学校要和家长沟通,利用开家长会或专门组织对家长培训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让他们接受这一新生的事物,逐步地认识数字图书馆,走进数字图书馆,领略数字化阅读,充分感受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并且告知学校将要组织家校共读活动的意义及阅读对孩子的重大影响。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桥梁作用,积极吸收家长成为阅读共同体的成员,让家长、教师、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这是家校阅读共同体创建的关键一步。

(2)精选图书,制订计划。

在经过必要的培训,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一些主题活动、课文相关的阅读活动及一些主题班会,确定一个阅读的主题,例如:名著、环境、地理、旅游等方面。在有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家长、学生一起通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检索方式,找出相关的书籍。将这些书籍发布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上,教师、家长、学生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选择书籍的,在推荐书籍的同时也要简要写明理由,在经过相互推荐之后,可以精选出部分书籍。有了阅读的书籍,这个阅读共同体也就有了共同学习的资源。另外,为了保证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将制订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例如:阅读的时间、页数等等,并将其公布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以便随时提醒。共同的阅读资源、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及教师制订的阅读计划都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基础。

(3)教会方法,阅读批注。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家校阅读共同体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主要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阅读的指导者,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和顺序,教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自带的阅读器在阅读的过程进行画、批、写、注,对一些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对一些好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画线和加亮显示等等。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对同一本书进行批注,还可以将批注导出和导入,这样教师、家长、学生彼此可以看到各自的批注,由于各自的知识经验不同,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也领悟了家长的观点,彼此之间就有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由于受到限制,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就阅读的体会及孩子的阅读情况,随时进行交流,教师也能随时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教师、家长、学生都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器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基本批注,这将有助于在这个共同体中产生出更多的话题,利用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分享和交流,加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4)组建家庭图书馆,阅读成长。

在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成员之间持续地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共同的话题主要是依靠所共同阅读的书籍来提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个人图书馆功能,将阅读过的和即将要阅读的书籍进行归类,这样在每一次阅读的时候就能非常快捷地找到所要读的书籍。在这个家校共读的过程中,也就组建了一个家庭的图书馆,并将它与教师以及其他家庭进行分享。家庭图书馆的组建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形成“家家飘书香、处处书声朗”的读书氛围,逐渐形成一种家庭阅读连着校园阅读的文化气息。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组建家庭图书馆,使家长和学生逐渐的有了阅读的需要,在彼此的交流中,这个阅读共同体将使成员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是共同体形成的最基本的标志。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走进中小学,也将会给中小学带来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小学的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数字化阅读资料,也成为中小学师生的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这都为构建阅读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不但可以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和家校的阅读共同体,还可以构建班级阅读共同体,甚至是整个学校的阅读共同体,营造书香校园,将学校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但是,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有很多的要素参与,在数字图书馆环境的有力支撑下,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他一些要素的形成,甚至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阅读文化氛围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EB/OL].http://dongtun.furongedu.com/AreaInfo/Upfiles/InfoAttachFile/Info20070428_47171.doc,2007.

[2]朱永新.关于教师专业发展[EB/OL].http://www.weihaiedu.cn/weihaijiaoy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5,2006.

[3]汤飞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聚焦教师阅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70.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篇5

刘亮程 ①那头黑猪娃刚买来时就对我们家很不满意。母亲把它拴在后墙根,不留神它便在墙根拱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要是个外人在我们家后墙根挖坑,我们非和他拼命不可。对这个小猪娃,却只有容忍。每次母亲都拿一个指头细的小树条,在小猪鼻梁上打两下,当着它的面把坑填平、踩瓷实。末了举起树条吓唬一句:再拱墙根打死你。②黄母牛刚买来时也常整坏家里的东西。父亲从邱老二家买它时才一岁半。父亲看上了它,它却没看上父亲,不愿到我们家来。拉着一个劲地后退,还甩头,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好不容易牵回家,拴在槽上,又踢又叫,独自在那里耍脾气。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父亲并没因此鞭打它。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我们也喜欢它的犟劲,给它喂草饮水时逗着它玩。它一发脾气就赶紧躲开。【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我们总会等到一头牛把我们全当成好人。把这个家认成自己家。有多大劲也再不往院墙牛槽上使。爱护家里每一样东西,容忍羊羔在它肚子下钻来钻去,鸡在它蹄子边刨虫子吃,有时飞到脊背上啄食草籽。③牛是家里的大牲畜。我们知道养乖一头牛对这个家有多大意义。家里没人时,遇到威胁其它家畜都会跑到牛跟前。羊躲到牛屁股后面,鸡钻到羊肚子底下。狗会抢先迎上去狂吠猛咬。在狗背后,牛怒瞪双眼,扬着利角,像一堵墙一样立在那里。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④在这个院子里我们让许多素不相识的动物成了亲密一家。我们也曾期望老鼠把这个家当成自己家,饿了到别人家偷粮食,运到我们家来吃。可是做不到。⑤经过几个夏天 我记不清经过了几个夏天,无论母亲、大哥、我、弟弟妹妹,还是我们进这个家后买的那些家畜们,都已默认和喜欢上这个院子。我们亲手给它添加了许多内容。除了羊圈,房子东边续盖了两间小房子,一间专门煮猪食,一间盛农具和饲料。院墙几乎重修了一遍,我们进来时有好几处篱笆坏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拆掉重盖又拆掉垒了三次狗窝,一次垒在院子最里面靠菜地的那棵榆树下,嫌狗咬人不方便,离院门太远,它吠叫着跑过院子时惊得鸡四处乱飞。二次移到大门边,紧靠门墩,狗洞对着院门,结果外人都不敢走近敲门,有事站在路上大嗓子喊。三次又往里移了几米。⑥这些小活都是我们兄弟几个干。大些的活父亲带我们一块干。父亲早年曾在村里当过一阵小组长,我听有人来找父亲帮忙时,还尊敬地叫他方组长,更多时候大家叫他方老二。⑦牲畜们比我们更早地适应了一切。它们认下了门:朝路开的大门、东边侧门、菜园门、各自的圈门,知道该进哪个不能进哪个。走远了知道回来,懂得从门进进出出,即使院墙上有个豁口也不随便进出。它们都已经知道了院子里哪些东西不能踩,知道小心地绕过筐、盆子、脱在地上没晾干的土块、农具,知道了各吃各的草,各进各的圈,而不像刚到一起时那样相互争吵。到了秋天院子里堆满黄豆、甜菜、苞谷棒子,羊望着咩咩叫,猪望着直哼哼,都不走近,知道那是人的食物,吃一口就要鼻梁上挨条子。也有胆大的牲畜趁人不注意叼一个苞谷棒子,狗马上追咬过去,夺回来原放在粮堆。⑧一个夜晚我们被狗叫声惊醒,听见有人狠劲顶推院门,门哐哐直响。父亲提马灯出去,我提一根棍跟在后面。对门喊了几声,没人应。【父亲打开院门,举灯过去,看见三天前我们卖给沙沟沿张天家的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节选自《中外书摘》2009年第4期,有删节)

【问题】

21、黑猪娃和黄母牛刚买回来时,一个 在墙根拱了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一个 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 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它们这样 为非作歹,可母亲和父亲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3分)

22、第②段划线句 我们有的是时间等 这个 等 字,有什么深刻内涵?(2分)

23、第③段 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这句话中 一匹狼 后的逗号可否改为顿号?为什么?(2分)

24、读到选文末尾中 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 这一细节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个结尾对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3分)

25、仔细研读选文,说一说 共同的家 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参考答案】

21、(3分)母亲只是吓唬黒猪娃,并没有因此真的责罚它;而父亲也并没有因此鞭打黄母牛,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和母亲是多么爱惜这些家畜,把它们当成家里的一员来看待。(与此大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22、(2分)等 这个字包含了我们对家畜们的宽容和爱护,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认可和喜爱这个家,成为家里的一份子,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与此大意相近即可)

23、(2分)不能,因为野狗和狼是动物一类,和人不能并列在一起。

24、(3分)这一细节非常感人,黑母羊在被卖三天之后又独自在深夜找回家来,可见它是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十分地留恋,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个家是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家畜心中真正的、共同的家。(说出大意即可得分)

25、(2分)文中深情地描述了这个家庭之中每一个成员对这个家的热爱,对牲畜们的宽容和爱护,最终竟然使它们都能认可、爱护、留恋这个家,大家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友爱、生机勃勃的大家庭。(说出大意即可得分)

【问题】 3.孙悟空几经周折,最后才从铁扇公主手中取得芭蕉扇,护送唐僧过了火焰山。...【原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原文】 中国结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原文】 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于丹 ①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记得温总理第一次...【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篇二: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①那头黑猪娃刚买来时就对我们家很不满意。母亲把它拴在后墙根,不留神它便在墙根拱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要是个外人在我们家后墙根挖坑,我们非和他拼命不可。对这个小猪娃,却只有容忍。每次母亲都拿一个指头细的小树条,在小猪鼻梁上打两下,当着它的面把坑填平、踩瓷实。未了举起树条吓唬一句:再拱墙根打死你。②黄母牛刚买来时也常整坏家里的东西。父亲从邱老二家买它时才一岁半。父亲看上了它,它却没看上父亲,不愿到我们家来。拉着一个劲地后退,还甩头,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好不容易牵回家,拴在槽上,又踢又叫,独自在那里耍脾气。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父亲并没因此鞭打它。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我们也喜欢它的犟劲,给它喂草饮水时逗着它玩。它一发脾气就赶紧躲开。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我们总会等到一头牛把我们全当成好人,把这个家认成自己家。有多大劲也再不往院墙牛槽上使。爱护家里每一样东西,容忍羊羔在它肚子下钻来钻去,鸡在它蹄子边刨虫子吃,有时飞到脊背上啄食草籽。③牛是家里的大牲畜。我们知道养乖一头牛对这个家有多大意义。家里没人时,遇到威胁了家畜都会跑到牛跟前。羊躲到牛屁股后面,鸡钻到羊肚子底下,狗会抢先迎上去狂吠猛咬。在狗背后,牛怒瞪双眼,扬着利角像一堵墙一样立在那里。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只狼,还是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④在这个院子里我们让许多素不相识的动物成了亲密一家。我们也曾期望老鼠把这个家当成自己家,饿了到别人家偷粮食,运到我们家来吃。可是做不到。⑤经过几个夏天——我记不清经过了几个夏天,无论母亲、大哥、我、弟弟妹妹,还是我们进这个家后买的那些家畜们,都已默认和喜欢上这个院子。我们亲手给它添加了许多内容。除了羊圈,房子东边续盖了两间小房子,一间专门煮猪食,一间盛农具和饲料。院墙几乎重修了一遍,我们进来时有好几处篱笆坏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第一年冬天从雪地上的脚印我们知道,有野兔、狐狸,还有不认识的一种动物进了院子。拆掉重盖又拆掉垒了三次的狗窝,一次垒在院子最里面靠菜地的那棵榆树下,嫌狗咬人不方便,离院门太远,它吠叫着跑过院子时惊得鸡四处乱飞。二次移到大门边,紧靠门墩,狗洞对着院门,结果外人都不敢走近敲门,有事站在路上大嗓子喊。三次又往里移了几米。⑥这些小活都是我们兄弟几个干。大些的活父亲带我们一块干。父亲早年曾在村里当过一阵小组长,我听有人来找父亲帮忙时,还尊敬地叫他方组长,更多时候大家叫他方老二。⑦牲畜们比我们更早地适应了一切。它们认下了门:朝路开的大门、东边侧门、菜园门、各自的圈门,知道该进哪个不能进哪个。走远了知道回来,懂得从门进进出出,即使院墙上有个豁口也不随便进出。只有野牲口(我们管别人家的牲口叫野牲口)才从院墙豁口跳进来偷草料吃。经过几个夏天(我总是忘掉冬天,把天热的日子都认成夏天),它们都已经知道了院子里哪些东西不能踩,知道小心地绕过筐、盆子、脱在地上没晾干的土坯、农具,知道了各吃各的草,各进各的圈,而不像刚到一起时那样相互争吵。到了秋天院子里堆满黄豆、甜菜、苞谷棒子,羊望着咩咩叫,猪望着直哼哼,都不走近,知道那是人的食物,吃一口就要鼻梁上挨条子。也有胆大的牲畜趁人不注意叼一个苞谷棒子,狗马上追咬过去,夺回来重放在粮堆上。⑧一个夜晚我们被狗叫声惊醒,听见有人狠劲顶推院门,门哐哐直响。父亲提马灯出去,我提一根棍跟在后面。对门喊了几声,没人应。父亲打开院门,举灯过去,看见两天前我们卖给沙沟沿张天家的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节选自《中外书摘》2009年第4期,有删节)1.黑猪娃和黄母牛刚买回来时,一个“在墙根拱了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一个“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它们这样“为非作歹”,可母亲和父亲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划线句“我们有的是时间等”这个“等”字,有什么深刻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这句话中“一匹狼”后的逗号可否改为顿号?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到选文末尾中“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这一细节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个结尾对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研读选文,说一说“共同的家”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母亲只有吓唬黑猪娃,并没有因此真的责罚它;而父亲也并没有因此鞭打黄母牛,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和母亲是多么爱惜这些家畜,把它们当成家里的一员来看待。2.“等”这个字包含了我们对家畜们的宽容和爱护,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认可和喜爱这个家,成为家里的一分子,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3.不能,因为野狗和狼是动物一类,和人不能并列在一起。4.这一细节非常感人,黑母羊在被卖三天之后又独自在深夜找回家来,可见它是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十分的留恋,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个家是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家畜心中真正的、共同的家。5.文中深情地描述了这个家庭之中每一个成员对这个家的热爱,对牲畜们的宽容和爱护,最终竟然使它们都能认可、爱护、留恋这个家,大家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友爱、生机勃勃的大家庭。(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共同的家刘亮程 ①那头黑猪娃刚买来时就对我们家很不满意.母亲把它拴在后墙根.不留神它便在墙根拱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要是个外人在我们家后墙根挖坑.我们非和他拼命不可.对这个小猪娃.却只有容忍.每次母亲都拿一个指头细的小树条.在小猪鼻梁上打两下.当着它的面把坑填平.踩瓷实.未了举起树条吓唬一句:再拱墙根打死你.②黄母牛刚买来时也常整坏家里的东西.父亲从邱老二家买它时才一岁半.父亲看上了它.它却没看上父亲.不愿到我们家来.拉着一个劲地后退.还甩头.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好不容易牵回家.拴在槽上.又踢又叫.独自在那里耍脾气.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父亲并没因此鞭打它.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我们也喜欢它的犟劲.给它喂草饮水时逗着它玩.它一发脾气就赶紧躲开.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我们总会等到一头牛把我们全当成好人.把这个家认成自己家.有多大劲也再不往院墙牛槽上使.爱护家里每一样东西.容忍羊羔在它肚子下钻来钻去.鸡在它蹄子边刨虫子吃.有时飞到脊背上啄食草籽.③牛是家里的大牲畜.我们知道养乖一头牛对这个家有多大意义.家里没人时.遇到威胁了家畜都会跑到牛跟前.羊躲到牛屁股后面.鸡钻到羊肚子底下.狗会抢先迎上去狂吠猛咬.在狗背后.牛怒瞪双眼.扬着利角像一堵墙一样立在那里.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只狼.还是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④在这个院子里我们让许多素不相识的动物成了亲密一家.我们也曾期望老鼠把这个家当成自己家.饿了到别人家偷粮食.运到我们家来吃.可是做不到.⑤经过几个夏天--我记不清经过了几个夏天.无论母亲.大哥.我.弟弟妹妹.还是我们进这个家后买的那些家畜们.都已默认和喜欢上这个院子.我们亲手给它添加了许多内容.除了羊圈.房子东边续盖了两间小房子.一间专门煮猪食.一间盛农具和饲料.院墙几乎重修了一遍.我们进来时有好几处篱笆坏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第一年冬天从雪地上的脚印我们知道.有野兔.狐狸.还有不认识的一种动物进了院子.拆掉重盖又拆掉垒了三次的狗窝.一次垒在院子最里面靠菜地的那棵榆树下.嫌狗咬人不方便.离院门太远.它吠叫着跑过院子时惊得鸡四处乱飞.二次移到大门边.紧靠门墩.狗洞对着院门.结果外人都不敢走近敲门.有事站在路上大嗓子喊.三次又往里移了几米.⑥这些小活都是我们兄弟几个干.大些的活父亲带我们一块干.父亲早年曾在村里当过一阵小组长.我听有人来找父亲帮忙时.还尊敬地叫他方组长.更多时候大家叫他方老二.⑦牲畜们比我们更早地适应了一切.它们认下了门:朝路开的大门.东边侧门.菜园门.各自的圈门.知道该进哪个不能进哪个.走远了知道回来.懂得从门进进出出.即使院墙上有个豁口也不随便进出.只有野牲口(我们管别人家的牲口叫野牲口)才从院墙豁口跳进来偷草料吃.经过几个夏天(我总是忘掉冬天.把天热的日子都认成夏天).它们都已经知道了院子里哪些东西不能踩.知道小心地绕过筐.盆子.脱在地上没晾干的土坯.农具.知道了各吃各的草.各进各的圈.而不像刚到一起时那样相互争吵.到了秋天院子里堆满黄豆.甜菜.苞谷棒子.羊望着咩咩叫.猪望着直哼哼.都不走近.知道那是人的食物.吃一口就要鼻梁上挨条子.也有胆大的牲畜趁人不注意叼一个苞谷棒子.狗马上追咬过去.夺回来重放在粮堆上.⑧一个夜晚我们被狗叫声惊醒.听见有人狠劲顶推院门.门哐哐直响.父亲提马灯出去.我提一根棍跟在后面.对门喊了几声.没人应.父亲打开院门.举灯过去.看见两天前我们卖给沙沟沿张天家的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节选自2009年第4期.有删节)1.黑猪娃和黄母牛刚买回来时.一个“在墙根拱了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一个“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它们这样“为非作歹.可母亲和父亲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答: 2.第②段划线句“我们有的是时间等 这个“等 字.有什么深刻内涵?答: 3.第③段“无论进来的是一条野狗.一匹狼.一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都无法得逞.这句话中“一匹狼 后的逗号可否改为顿号?为什么?答: 4.读到选文末尾中“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 这一细节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个结尾对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答: 5.仔细研读选文.说一说“共同的家 有什么深刻含义?答: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节选自第五册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 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1)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 与“绿荫荫 能否调换?为什么?(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1)苏堤的绿:(2)花港的绿: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①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②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③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兔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④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年年夏夜星空里永不褪色的神话.⑤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⑥就不一样了.我渴望生命的种种遇合.书里的话.等我去阅读.去拍案,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山风与发.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那——一旦相遇.就永远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⑦我渴望遇合.即使是怎样的情节.我都一直在等待着.[小题1]请用正楷将第①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 字格里.[小题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① 褪色()②混沌()③一刹那()[小题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小题4]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一句语意连贯.句式相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一21题.(11分:17一 20题各2分.21题3分)衣有年轮 ①衣服的原材料影响地球安全.以皮革为例.在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性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操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操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操制后不能再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②而大受追捧的纯棉.也远没有这个词本身那样清洁舒适.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纯棉.距离低碳衣的要求还相去甚远.③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产是关键.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被焚烧或填埋.④新兴的生物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无限循环再生.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中制造出聚醋原料再焚烧相比.能量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减80%.而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重新再生为长纤维.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⑤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被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拙.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⑥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⑦每件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⑧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涤纶裤子在其卜生 中消耗的能量.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花2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全部耗能量约为2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质量的117倍.⑨而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按睛纶衣服的能耗标准.每吨衣服产生5吨标准煤计算.则少买一件0.5千克的衣服能够减少5.7千克二氧化碳.可见.少买新衣.多穿旧衣.少用洗衣机这样的低碳行为也非常重要.⑩以自然界的草木藤蔓.动物皮毛来遮羞取暖的时代早已结束.现代人类的服装选择更多是基于审美的需要.风尚的瞬息万变.加快了衣服更新换代的速度.造成了更多的闲置.衣橱中沉睡的衣服.意味着更多的服装消耗和更多的碳排放.从而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其实.时尚也有轮回.“过时 不过是不正确认识带来的产物.若是“有生命力 的衣服.旧衣也可变成穿在身上的复古.或是重新演绎的新时尚.1..第①②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根据文中信息.下面给`衣有年轮 下定义.准确的一项是()a.“衣有年轮 是一种碳排放指数.b.“衣有年轮 是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的.c.“衣有年轮 是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总量的.d.“衣有年轮 是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的指数.3..下面句中加点的“约 字能否删去?为什么?这样算来.全部耗能量约为2 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质量的117倍.答: 4..第⑧⑨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5..目前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衣服也有碳排放.如果让你做宣传员的话.面对服装商场里的滚滚人流.结合本文学到的知识.你该怎么说?答: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武冈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则久已病矣(2)死者相藉(3)又安敢毒邪(4)之生日蹙 2.翻译下列句子.(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4.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而蒋氏却.(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 闹得乡邻.而蒋氏却.(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而乡邻是“旦旦有是.5.对“又安敢毒耶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 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 的色调.蕴涵更加深刻.c. 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d. 蒋氏不敢怨恨“复吾赋 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篇三: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篇四:共同的家刘亮程阅读答案

刘亮程

①那头黑猪娃刚买来时就对我们家很不满意。母亲把它拴在后墙根,不留神它便在墙根拱一个坑,样子气哼哼的,像要把房子拱倒似的。要是个外人在我们家后墙根挖坑,我们非和他拼命不可。对这个小猪娃,却只有容忍。每次母亲都拿一个指头细的小树条,在小猪鼻梁上打两下,当着它的面把坑填平、踩瓷实。末了举起树条吓唬一句:再拱墙根打死你。

②黄母牛刚买来时也常整坏家里的东西。父亲从邱老二家买它时才一岁半。父亲看上了它,它却没看上父亲,不愿到我们家来。拉着一个劲地后退,还甩头,蹄子刨地向父亲示威。好不容易牵回家,拴在槽上,又踢又叫,独自在那里耍脾气。它用角抵歪过院墙,用屁股蹭翻过牛槽。还踢伤一只白母羊,造成流产。父亲并没因此鞭打它。父亲爱惜它那身光亮的没有一丝鞭痕的皮毛。我们也喜欢它的犟劲,给它喂草饮水时逗着它玩。它一发脾气就赶紧躲开。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我们总会等到一头牛把我们全当成好人。把这个家认成自己家。有多大劲也再不往院墙牛槽上使。爱护家里每一样东西,容忍羊羔在它肚子下钻来钻去,鸡在它蹄子边刨虫子吃,有时飞到脊背上啄食草籽。

我和学生共同阅读现代文 篇6

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的目的在于检验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它的选材包括了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考题综合性强。题目灵活,题型多样,难度较大,分值所占的比例大,容易拉开分数档次,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从最近几年高考阅读试题的选材和设计来看。测试的目的越来越集中体现在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一般信息的搜寻、筛选、转换、改组、扩展和应用,还包括阅读活动所特有的一些操作方式,如检索材料、摘录要点、对思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等。本部分重点介绍文学作品阅读的有关方法和解题技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以下几步阅读方法,权做引玉之砖。

第一步,要学会读懂文章

读懂是解题的前提,也是鉴赏的基础。衡量是否读懂的标准在于能否正确把握思路和概括主旨。一般来说,读懂文章要分五步走,即理解词句——概括段意——分析结构——得出主旨——品味特色。这五步至少须走两遍:第一遍,词句——段落——篇章,这是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第二遍,篇章——段落——词句,这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没有局部,整体就成为空中楼阁;没有整体,局部就支离破碎,这两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做题中,有的同学一遍下来就开始匆匆答题,费时多。准确性却不高,这是因为缺少了一个环节。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可就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关键句等作上醒目的标记,以集中注意力,让思维的速度与阅读的速度同步。

第二步,要准确把握答题的方向

主观题通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设问,针对这一特点,答题要讲究语言的转换。一是具体的能加以概括。详尽的叙述,展开的描写,充分的论证或说明就是“具体”;概括就是求同存异,归结事物的共同特点,讲究全面简洁。二是抽象的能加以阐发。阐发就是具体化,通过举实例、析因果达到目的。三是含蓄的能加以解说。对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思想内容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特别要关注象征、双关、婉曲等修辞格。

第三步,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名家共同倡议每天阅读半小时 篇7

在“书香北京·文化盛典”重头项目“21世纪10年影响中国图书榜”推荐会上, 阎崇年、毕淑敏、虹影等众多文化名人共同倡议“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天阅读半小时”是本次文化活动提出的重要倡议, 谈到这一观点, 到场的知名作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点。阎崇年说“读书是第二生命”, 认为读书寄予了生命的热望;白烨则倡导“让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毕淑敏则自己算了一笔小账, 如果每天阅读半小时, 那一个月就是2天, 一年就是24天, 如果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积少成多, 读书就会让人生变得不一样。卢勤则从“仙”、“俗”二字中悟到了不一样的见解:同样是“人”字旁, 在山顶的是“仙”, 在谷底的却是“俗”, 所以说眼光决定未来, 书是最好的朋友。谈到如何坚持读书, 虹影自有巧妙“绝招”:“如果我们对书的感情就像爱情一样, 我们就永远不会遗弃它。”这一倡议, 自四月开始在北京乃至全国掀起了“读书月”活动的新高潮。

阅读共同体 篇8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课堂灵动起来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要探寻出课堂里的“共同语言”, 从而解决好师生情感、思想上沟通融合的问题。因为成功从心动开始。只有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沟通, 在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课堂同步后, 课堂才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融入思想情感,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而什么才是课堂阅读教学里的“共同语言”呢?在课堂里, 教师、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存在着可以探讨的共同话题, 而这些话题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共通的、能互相融合的思想情感就是课堂里的“共同语言”。当构建好课堂教学的“共同语言”后, 师生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就有了情感思想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 师生就可以畅快地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 从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收获快乐和智慧。寻求“共同语言”, 激活师生之间的情感、思想的交流, 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必须努力做好它。带着这样的想法, 我在教学中, 做了以下尝试:

在学习《童年的朋友》时, 不少学生表示文章含意隐晦, 难以理解, 甚至有学生反映读不懂, 使得课堂教学出现停滞局面。这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题旨, 那么他们的阅读兴趣肯定就会被破坏无遗, 课堂也会变成“一言堂”。于是, 我决定从调动学生情感入手, 寻找可供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沟通的“语言”,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首先, 我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主要人物之间有怎样的情感, 哪些句子表达了这样的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便被激活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通过阅读思考, 学生渐有所悟, 明白了文章主题讲述祖孙情, 情感得到初步调动, 并同文本的情境作了浅层次的交流。其次, 我有意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此, 我引导学生深情诵读文章富含感情的句子,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悟理解, 同时进行深情的范读, 有效地帮助学生体味字里行间蕴蓄的深情。再次, 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祖父、祖母的感情, 讨论代沟的问题, 比较自己与祖父母的感情与文中祖孙情间的异同……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展开, 学生逐渐领略到文章中祖孙情的深沉、自然, 感悟到这情感里可能包含独特的味道。经过一系列深入的讨论、仔细的比较以后, 学生感觉到文章祖孙情的不同寻常。同时, 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很好的激发, 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这样, 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思想便得到了较好的融合。最后, 我让学生品味文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如“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 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 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 肥肥胖胖, 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等等。我启发学生通过这些句子感知“我”的年龄特点, 思考“我”对祖母感情的特点, 思考文章标题中“朋友”的含义, 以便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这样一堂课下来, 教师、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思想感情便得到了积极的交流沟通, 学生的情感、思想被激活了, 对文章有了“心电感应”, 很自然地体味到文中深挚动人的祖孙情。这堂课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建设好课堂的“共同语言”, 才会让学生对课堂、对文本有亲切感, 才会令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才会有令人期待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另一节《柳叶儿》, 初读一遍课文后, 我发现不少学生很容易地就被作者一些快乐的字眼欺骗了, 如“那些天, 全家最乐的是我”, “美滋滋的”, “得意洋洋”, “满心里香得不行”, 等等, 他们以为作者就是在回忆童年快乐的时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明显出现了错误, 该怎么办?首先, 要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出现失误主要是因为对文章感情投入太少, 没有融入作者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中。明白了问题所在, 我决定让学生寻找能深切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渐渐地, 学生感到了文章中不止有快乐, 还有许多辛酸苦涩。接着, 我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是文中的生活是苦涩的还是快乐的?经过激烈辩论, 学生逐渐明白了:“我”在快乐心境下过着的生活竟是那样苦涩。最后, 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苦心——以自己童年生活的苦涩, 启迪我们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通过这两节课, 我越发肯定了:情感是学生展开阅读的触发点, 学生真正开始进入阅读状态的地方就是他对文章有所感触的地方, 那里也是他们分析文章的切入口。只有有所感, 才会有所思。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只有感情出来了, 学生思维的大门必然打开, 开展阅读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情感、思想就是一堂课的灵魂, 在课堂上, 教师要努力做的就是寻找出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共同语言, 这样才可以融通交流的思想感情, 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启迪学生的思维, 保证师生的情感与文本创设的情境高度融合。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准确地领略到文本的妙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 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教育, 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 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这也应该是课堂阅读教学努力追求的境界, 而构建课堂里的“共同语言”就是实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

那么教师该如何建设自己与学生的共同语言, 如何做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的准备呢?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一些努力。

1.把教材当作活的生命体

教材, 是有生命的。它是作者个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浸透了作者的心思、情思。所以, 教师要学会把教材当作活的生命体, 告诉自己阅读教材的过程就是在进行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 要有敏锐的感受力, 善于发现那些富有生命张力的词汇;要学会用心去与作者交流, 努力把握作者每一丝心灵的颤动, 感悟作者每一次深沉的思索;要领略教材创造的美丽境界, 并力求再现这种境界;要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能赋予教材充满灵性的诠释……把教材当作活的生命体, 是构建课堂里的共同语言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与文本成功对话, 发现教师与文本的“共同语言”, 才能进一步找寻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

2.向学生灌输与文本交流的意识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树立与文本交流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本, 就好像是与作者当面交流思想感情, 是在进行一场心与心的碰撞。阅读的过程就是整个心灵震荡的过程, 是思想、情感碰撞升华的过程。

朱熹说:“读书须要切己体验, 不可只作文字看。”“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这就是说, 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调动他们的全部感情, 使之融入文本中, 通过阅读认识社会、了解人生, 探索生命的奥秘。当学生养成与文本自觉交流的习惯时, 他们自然就会去寻找自己与阅读文本间的“共同语言”, 并融入文章的境界中, 感受文章的内涵。这是课堂“共同语言”建设的重要保证。

3.运用充满灵性的教学语言

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的。充满灵性的教学语言就像一只无形的手, 牵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 享受课堂的快乐。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 语言要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注意运用富有生命张力的语言, 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 利用充满灵性的声音将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使学生获得智慧和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 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这就告诉我们, 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教学的内容和情感, 增强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更要注意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 要让自己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启迪学生思考感悟, 真正实现教师、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情感、思想的共同融合。

4.采用一些激发情感的技巧

(1) 朗读。教师寓情于声的朗读, 饱含着作者融入文本的生命激情, 往往能深深震撼学生, 激发学生与教师、文本沟通交流的欲望,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竞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 课本剧。课本剧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时, 便会兴趣盎然, 从而提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所以,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的实际情况, 建立好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 通过“共同语言”的合理运用, 有效地开展教学互动, 让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学习者, 而且成为课堂的建设者;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而且成为智慧的开创者。

总之, 情感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师从文本中捕捉到的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感情, 必将成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摘要:课堂阅读教学里的“共同语言”是指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可以探讨的共同话题, 背后隐藏着的三者共通的、能互相融合的思想情感。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两节课实践得出阅读教学需要“共同语言”的结论, 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 如何做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的准备。

阅读共同体 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读进去文章才能读懂文章,从而答好后面的问题,如果学生连“读”的兴趣和欲望都没有的话,自然无法真正读懂文章的真正意思。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读”的兴趣培养起来了,提高了,对于阅读来说才是好的开始。教师紧扣课文内容适时适量地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影像或场景,可以高效地创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对诗、词、散文甚至古文的阅读教学都很有帮助。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比如在讲授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时,用幻灯片播放西部风光照片导入阅读情境,让学生带着“天地之间有大美”的震撼走进文本,感受西部的大美,感悟自然给人类的启迪。

古诗文的阅读难免使学生陷入“之乎者也”的纠结中,教师精心地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这一传统困境,并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在教授古文《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原文排演一场宴会话剧片段,以教室中心为舞台,学生围坐在四周,随着演出同学的表演,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两千多年前刘、项集团斗智斗勇的宴会现场,成为其中的一员。中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所以,表演生动、出色。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审美的天性、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是我们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可见,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欲望,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情景创设时间长了,学生在面对文字时自然就会有兴趣去阅读,看到题目时脑中就会习惯性地给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快速解答问题,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

二、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成绩

学生在做阅读题时要辅以合理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方法正确,答题才能有效,事半功倍。因此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不会出错。

1.良好的阅读方式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更应重视学生阅读得分能力的培养。即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答题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

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我们阅读时只有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因此让学生快速理出文章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捷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总结了几句口诀:

圈点勾画理思路。考试须争分夺秒,有目的的圈点勾画有助于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文体不同思路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模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小说的情节结构、论述类文本的引论——析论——结论、实用类文本的主体辐射结构等都应考虑到,当然这些也不能成为思维定势。

标志词语要圈出。文本中会有一些表示时间、空间甚至行文顺序的词语应圈出,诸如首先、其次等。

重点语句应标注,领起过渡和结论。重点语句是主旨和思路的体现,包括段落的领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以及抒情句。

段落主体须明确,求同存异层次出。每个自然节都会有一个写作主体,边读边圈,然后合并同类项,所谓求同存异,划分出层次。

开头结尾要关注,抒情议论悟主题。这是快速读懂文章主旨的一个技巧。

2.准确的答题技巧

通过对高考历年来的阅读题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是有一些技巧和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规律,学生就会如虎添翼,可以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笔者近五年从事了四届高三文理科重点班的教学,在备战高考的阅读复习中总结了一些答题的注意点:

概括要点在文本。江苏高考卷的阅读题中有对学生筛选概括能力的考核。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科附加卷的材料分析题都会有涉及,考生需记住答案在文中相关段落中,除非有明确要求用原句回答,此类题应筛选提取文中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语句理解看语境。基于“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理解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思考作答。

作用分析按角度,内容结构和情感(艺术效果)。作用分析题要从内容、结构、情感(艺术效果)的角度思考,要审题确定答题角度。

段落作用辨位置。段落作用分析题应充分考虑相关段落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比如开头段应考虑:扣题、首尾照应,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开启(引出)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作用。中间段落应考虑: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或衬托(反衬)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等作用。结尾段落应考虑: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作用。比如: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2011年江苏卷,3分)

审题分析:题干中“开头四句”暗示答案涉及范围;“从哪三个方面”暗示答题数量;“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暗示答题内容和角度;“3分”暗示答题繁简。

明确答案: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歌思想超然不俗;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简明分点扣原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依据文章提出的,因此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在文章中。学生在作答时要根据文章和作者的想法进行解答,而不能根据常理或者自己想当然去解答,否则就曲解了作者的意图,答案也不正确。同时应认真审题,注意答案的简明和条理,即答题要有原文意识和要点意识。

上一篇:FLASH引导下一篇:党的历代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