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保护法律

2024-10-24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共8篇)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 篇1

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既是法律法规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职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作为自然人,兼具学生和公民的双重身份,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未满18周岁。为此,国家在法律法规制定时明确了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形成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规定招收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害作业。”(1)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对送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单位及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生产单位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要求。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实习,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而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2)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3)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这些规定无疑为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并对保护中职生顶岗实习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消除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基本定位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充满活力’意味着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4)以人为本是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首先尊重和注重对个体利益的保障,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保护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受侵害的表现

法律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与实施来调整利益关系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任何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都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本,都是以界定和维护一定主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为基本点和归属点。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法律法规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对人的基本人权的保护,即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公民的利益不被随意剥夺。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是全面的、充分的,它不仅包括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同时对侵犯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行为要追究民事的、行政的乃至刑事的责任。民法和劳动法确立了较完备的保护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制度。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不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实习是在生产第一线,劳动安全事关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行政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或在监管过程中走形式,导致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学生生产安全等内容的教育,在未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就把学生安排到工作岗位上,而且是生产第一线。在参与顶岗实习问卷调查的72名学生中,顶岗实习单位对他们进行生产安全制度教育的只有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0.8%,只进行一些的有29人,占40.3%,而一点都没有进行的有28人,占38.9%。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劳动保护不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和健康等权益的保障。同时,与健康权密切相关的休假制度,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在贯彻执行中也有不少问题。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即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共40小时的工作制。如果以国家规定的每日8小时的工作制作为标准,大多数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是超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每天在8小时以上的为51人,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70.8%;在顶岗实习期间,一个月都没有休息日的为23人,占参加调查人数的31.9%,休息2~4天的为38人,占52.2%真正按法律规定的休息天数休息的仅有11人,占15.3%,人均每月休息3.11天,仅为国家法定休息天数的38.9%。

中职生顶岗实习既是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也是为中职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规模扩大后解决实习设备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鉴于中职生年龄、心理等因素,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学生权益保护放在第一位。所以,国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学校组织安排顶岗实习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中职学校现行的学生实习运作是“学校—中介机构—顶岗实习单位”模式,因为许多中职学校在规模扩张后教学设备并未得到改善。为了生存与发展,学校想的较多的是如何把学生推出去,而且把维权责任转移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承担自身的安全责任。由于对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没有统一的规定或规定过于笼统,学生在来到顶岗实习单位前权益保护隐忧就显现了。也由于许多职校校企合作名不副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顶岗实习不得不依靠中介机构来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中介机构、顶岗实习单位很少有相关的约定。即使有约定,也主要以为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提供的一般性服务为主,至于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通过这样的运作模式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权益保护隐忧凸显无疑,有的误把工厂规章当作劳动合同来签定,这样的现象在私人企业尤为突出。如某电子厂与学生签定的用工协议书内容规定:(1)新员工入厂后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内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公司将其辞退。(2)试用期不超过7天而被公司辞退,或个人自退者,公司均不支付任何费用。(3此协议书定协议期为一年,合同期内不得随意退厂;协议期满后如要离职者,须提前一个月书面申请。(4)如果在本公司生产任务较多的时候,需要加班、赶工,所有员工必须服从车间安排。(5)不遵守协议,中途自动离厂者,作违约处理,不计结工资。从这份协议内容看,关乎顶岗实习学生权益方面的几乎没有涉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权益就更谈不上保护了。随之而来的是,顶岗实习学生加班工资也得不到保障。有的顶岗实习单位说学生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借故不与顶岗实习学生签约,故意不为顶岗实习学生办理社会保险,而学生也因保障水平有限,未来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保障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等因素的制约,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办理综合保险的比例不高。调查结果表明,顶岗实习单位给学生办理社会保险的仅为25人,占34.7%,而未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的47人,占65.3%,有大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游离于综合保险制度之外。

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当前环境下或者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矛盾和冲突总是存在的。如果在社会矛盾和冲突面前缺乏有效平衡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机制,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的平衡和解决纠纷的机制在本质上就是“和谐社会”内在生命力的体现。为了创设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就必须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自由选择权和发展权,保障他们基本权利得到实现。

首先,学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意识,把学生权益保护作为学校管理的首要价值取向。这是落实学生权益保护制度的关键。学生权益作为一种法律权利,学校依法保护顶岗实习学生,不仅是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客观需要,而且是中职学校办学行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应有之义。学生之所以来到学校学习,是因为这个学校的课程反映了职业发展要求,符合需求趋势,提供了令他们满意的服务,更主要的是在他们想象中能为其撑起权益保护的蓝天。所以,当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治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权益保护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

其次,建立起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风险共担机制。由于学生顶岗实习仍然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应为学生购买保险。同时,在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学校要与顶岗实习单位对于责任的分担事先要有约定。此外,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责任与风险,使学生、学校、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把风险规避到最小,使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实现最大化。

再次,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运用法律维权的教育,重视实习管理和实训基地建设,把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落到实处。维权的关键取决于学生自我维权意识的觉醒。目前,困扰学生权益保护的一大症结就是学生运用法律维权意识、能力薄弱。从这一层面上说,重视对学生维权的法律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定期走访,加强沟通制定好维权预案。此外,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真正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实现校内、校外两个基地的联动。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校完成技能培训,到企业后就能悉数上岗,避免了到企业顶岗实习所带来的权益受到侵害的困扰。

最后,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依法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监督,推动学生权益保护长效机制的形成。作为学校的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加强对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和质量的监督,而且应当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学生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对于侵犯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的违法企业,相关的劳动、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强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检查,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切实保护、维护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权益,从根本上形成保护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的长效机制。

摘要: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法律执行过程及制度上的不完善,侵犯中职生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探讨了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的状况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路径选择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注释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注释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8.

3《劳动合同纠纷实用法律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7.

学法律维护孩子合法权益 篇2

校车司机严重超载、超速入刑

《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只要校车司机存在严重超载、超速行为,便可构成危险驾驶罪,且校方和直接责任人也难辞其咎。如果因为严重超载、超速引发其他犯罪,则必须选择较重的罪来定罪量刑。

收买儿童一律入罪

《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五规定:将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而刑法原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即只要是收买儿童,都必须受到刑事制裁,只不过如果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解救,可以从轻处罚而已。

幼儿园老师虐待小朋友情节恶劣入刑

《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九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如果幼儿园老师虐待小朋友,包括用打骂、冻饿、捆绑、凌辱等各种方法,从肉体、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情节恶劣,不仅自身必须以虐待罪追究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也必须受到刑事追究。要是虐待导致了小朋友伤残、死亡等,则将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问责。

嫖宿幼女按强奸罪从重处罚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 篇3

×弘扬计生优质服务主弦律

×做好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我们()镇地处北票城郊,现有个行政村,总人口万,有周岁育龄妇女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采取措施的人,节育措施落实率;年月份新出生婴儿人,其中:男孩人,女孩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千分之和,计划生育率达,婴儿出生性别比为:,低于规定指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注重“三优”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优”知识的普及。组建了优生、优育指导分会参与部门为卫生办、计生办。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为把“三优”知识的普及做为计生工作开展优质服务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常抓不懈,采取重点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集中组织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电化教育与发放明白纸、热线咨询相结合的做法,效果较为显著,近三年来共培训业务骨干人次,与卫生办和镇医院联合印制下发图文并茂的“三优”知识宣传折页万份,自制“三优”知识宣传品、宣传单万张,并为各村统一配制“三优”知识光盘套,基本上形成了“三优”知识电教化和“三优”知识的普及。

×

二、强化二胎生育指标审批的监督

×为做好这项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采取了事前公示制,并把这项工作做为计生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每年的第一季度,各村把应批标对象全部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自年至今全镇共审批二胎生育指标例,无一例错批。其中:五间房村审批二胎生育指标人。

×

三、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为切实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这件事做好、做细,做出成效,镇政府与辖区内医疗单位、民办诊所、执业机构全部签订了合同书,共签订合同书份,印制宣传单份,并在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了治理性别比百日会战宣传日活动,设法律咨询,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咨询台个,发放宣传单多份,为过往群众释疑答问咨询服务人次,受到群众的好评,由此拉开了治理性别比偏高的序幕,年月份全镇新出生人口性别比为:,使我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

×

四、强化生殖保健服务

×针对广大育龄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我们始终把为育龄群众提供人温馨和谐的服务做为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来满足育龄群众的要求,一是抢抓时机。今年春季利用农闲我们邀请市技术服务站技术人员来我镇做生殖健康检查;二是舍得投入。在镇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提供免费服务,仅此直接支付元。三是效果显著。在全镇名已婚育龄妇女当中有人接受了生殖健康免费检查,普查率为,查出各种妇科疾病人数为人。(其中五间房村普查率)深受群众的欢迎。

×

五、计生优质服务围绕妇女儿童保健开展工作。

×在我镇计生优质服务工作中,积极配合各级妇联组织,为妇女儿童提供快捷、方便、实质的服务。具体表现为一是为每年出生左右的孕产妇提供“三优”服务和缺陷儿干预工程的服务,在近三年出生近千人中,病残儿出生仅有例,与过去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二是在生殖健康服务中采取了跟踪服务,分类管理,配合治疗的做法,对患病人员建立档案,指导患病妇女选择最佳治疗方式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到目前在查出的名患者中已有人治愈。其中五间房村已有人治愈康复。受到妇女姐妹的赞誉。

×尽管计生优质服务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做了一些努力和偿试,也受到了广大妇女的认同,但我们深知在具体的工作中与先进单位相比和上级领导的要求,特别是妇女姐妹的希望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努力做到取长补短,同时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做出努力。

×

×

×

×

×

×

×

××()计生办

××()村委会

妇女权益 篇4

Since the time God created Adam and Eve, women and men,with different body structure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re regarded as two totally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world.  From that time, our ancestors have never felt suspicious of this established fact. Modern women, however, with highly developed intellect,tend to distrust the truth hel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lieve it or not, a friend of mine is such a girl who always pretends to be an allegiant follower of women's rights.

Such things happen that she always goes into raptures at the mere mention of women's rights. She has a big heap of theories of her own to teach those naive girls in the dorm. Though she often extols the virtue of being independent, having no marriage,having no children, or even never trusting men's words, she has never put it into practice up to now.  What's more ridiculous,she was propagating her forever-correct ideas last minute, while she is meeting her beloved boyfriend this minute and never tired of meeting those new handsome guys. When we laughed at her for her unworkable theories, she always laughed like a drain, “I love guys, but I don't trust them.  What I am doing is to earn the same opportunity of having fun of love as men always do,”she added every time, “experience i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those bad guys!” This doesn't surprise me any more for the real equality with men is not like this.

In my opinion, real advocators of women rights never deliberately set out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They disregard those old social rules of women and men without being aware that they've really done something to bridge the inequality with men. Compared with those women like who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they have a strong inner desire to pursue the same opportunity as men have. Unlike girls who lay great emphasis on taking advantage of cosmetics and fashionable dressing, they spent much more time in learning, reading and perfecting themselves.They've been conscious that without a perfect performance capability and advanced skills in the field of what they are working,the equal opportunities won't fall down from the heaven. Besides this, they also involve themselves in such activities as discussions, seminars, forums and mass media to make the society and men know them well. This, with no doub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etter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men and women.

Nowadays, “women's rights” becomes a fashionable term for women. While all women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ideas loudly hoping to stand themselves out from others, only a few of them have really done  something  to  pave  the  way to  the  “equal world”. In my opinion, they are actually the pioneers of our world and are worth being respected.

简  评

这是一篇关于女权运动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有趣,论述角度比较独特,值得一读。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 篇5

1、关爱妇女儿童权益,构筑牢固司法防线

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落实执法为民要求,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审判工作为重心,突出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009年-2012年上半年我院共审结涉及妇女儿童案件250余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妇女儿童维权构筑了牢固的司法防线。2011年我院喜获“自治区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的殊荣,同时,我院多名女法官分别被上级法院、区妇联授予“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妇女干部”等光荣称号。(图片:各项奖牌)

2、注重组织领导,创建妇女儿童维权机制。

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主管副院长任组长,妇委会及各各业务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妇女儿童维权领导小组,并在其领导下不断延伸司法服务,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形成了审判、协调、服务的工作格局。在“两个结合”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妇女儿童维权活动措施,即与全区开展的“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活动相结合,促进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审判工作相结合,运用审判手段,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院的各业务庭室开展了争创“优秀妇女维权岗”、“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一系列活动。(图片:妇女维权工作座谈会)

3、注重发挥审判职能,开辟诉讼“绿色通道”

我院针对妇女儿童维权案件开辟“了绿色诉讼通道”,对该类案件

推行快立案、快送达、快调解、快审理、快执行的“五快”工作模式,依法优先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认真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审判好婚姻家庭案件和未成年人的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案件中法官耐心为受害方讲解法律、释明诉权,帮助他们得到应有的赔偿。在判处民事赔偿时尽可能多地依法予以照顾,使被害妇女、儿童不仅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在经济上也得到救济。(图片:刑案庭审)

(2)充分保障女性罪犯、未成年人罪犯的诉讼权利。对涉及妇女隐私、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坚决贯彻不公开审理的刑事诉讼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女性、未成年人罪犯实行诉讼费缓减免并尽力提供法律援助,充分保证了他们的辩护权。

(3)慎重判处女性罪犯,将严格执法与维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维权合议庭法官们在审理中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的界限,准确掌握犯罪原因,正确分析犯罪心理,并适当给予同情和关照,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4、注重创新工作模式,开创妇女儿童维权新局面。

(1)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我院从妇联、共青团、教育等系统聘任了5人员陪审员,发挥他们的特长,参与涉及妇女权益案件的审理、执行和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与帮教工作,使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审判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陪审员座谈会图片)

(2)组织社会各界妇女旁听典型案件,通过旁听不仅提高了妇女的法律意识,而且增强了她们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信心和决心,扩大了办案的社会效果。(观摩庭审图)

(3)结合每年的 “3·8”、“6·1”、“12·4”等特殊日期,积极开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法律宣传,经常性地举办送法进社区、校园、农家等活动,致力提高社会关爱妇女儿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2012年3月,我院选派1位优秀女法官为我区各机关乡镇的妇女代表进行授课,为女同胞讲解了关于婚姻家庭关系、劳动权利方面的内容,并现场为大家排忧解难,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社区活动图片1、2和女法官讲座图片)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我们在行动:

九年抚养费一朝解 十二年母子终相见

“你们不辞辛劳的真情执行,不但让我得到了抚养费,还得到了久违的母爱!谢谢法官,谢谢法院!” 这是北海市银海区电建村的张猛英专程随其父亲张某来到我院执行庭办公室感谢执行法官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据了解,张某与陈某1988年结婚,1992年生育儿子张猛英。后来张某与陈某因其他家庭琐事夫妻感情逐渐破裂,1999年3月陈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经法院审理判决:准予张某与陈某离婚,儿子张猛英随父亲张某生活,陈某每年支付儿子张猛英抚养费1000元至张猛英独立生活时止。判决后陈某从2003年起未按照协议履行义务,张某遂向我院提出执行申请。

该案在执行过程中,陈某称与张某离婚后,张某处处设置障碍,不允许陈某见儿子,使得儿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母爱,同时陈某要求履行探视权,并拒绝支付张猛英的抚养费。执行法官了解情况后,觉得本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和解,平息双方的误会和矛盾,目的不仅是处理一个抚养费执行案,更重要的理顺他们的家庭关系和义务。据此,法官坦诚地指出了双方各自的错误:陈某作为孩子的母亲,与张某在探视孩子问题上存在分歧,采取拒付抚养费的手法作遏制办法,视法律为儿戏,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和小孩。而正确的做法是可另诉探视权案件诉讼,来获得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张某作为父亲,应该理解即使与陈某离婚,陈某也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有享受母爱的权利。

留守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评述 篇6

1 留守妇女的现状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 当前全国农村留守人口总数达到8700万人, 其中留守妇女4700万人, 占留守人口的54.2%。全国妇联的统计表明, 在中国农村, 60%以上劳动力是妇女, 她们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是家庭生活的主心骨。

2 留守妇女权益受到损害的表现

由于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 留守妇女接替丈夫, 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由“半边天”成“顶梁柱”。她们为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生产、生活、精神方面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但权益却得不到重视和保护。

2.1 生理需要受到损害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包括对水、空气、阳光、食物、性等的需要。从留守妇女生存现状来看, 生理需要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力劳动繁重和性压抑。

一是体力劳动繁重。在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之后, 所有的农业生产都由留守妇女承担。她们不但要承担全部的农业生产, 还要操持家务、抚育小孩和赡养老人。尤其在农忙时节, 留守妇女起早贪黑, 独自忙于耕种, 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农闲的时候, 更多的时间要用于操持家务, 照顾小孩和老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以致体力透支。根据调查, 65.7%的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时遇到了困难, 57%的人认为最困难的是农业生产。

二是性压抑。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的自然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综合体现, 和谐的性生活能增进夫妻感情, 提升婚姻质量。留守妇女的丈夫长期在外务工, 回家的时间很少。在漫长的日子里, 她们正常的性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压抑性冲动, 导致有的人变得性冷淡, 从而影响以后的夫妻生活, 为将来的生活埋下隐患。

2.2 安全得不到保障

2.2.1 精神压力大。

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 在遇到困难时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诉说、发泄的渠道, 压力不能及时有效释放。据调查显示:由于常年劳累, 90%以上的妇女容易出现烦躁、无助情绪, 存在不安全感。同时, 尽管她们日常劳作很辛苦, 但是收入却是相对低下。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留守妇女也遇到很多困难, 由于生产和家务活动占去大部分时间, 再加上自身局限, 对孩子的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不了解, 不能采用最适合的方式教育孩子, 所以经常出现小孩不听管教的情况。对孩子的功课辅导也是有心无力, 焦虑不已。

2.2.2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农村地区地广人稀, 居民住宅结构相对开放, 农村安保条件有限, 在男子外出务工之后, 很多家庭只留下了妇女、老人、儿童。这种情况下, 农村治安防范力量更加薄弱。近几年, 抢劫、强奸、入室盗窃等犯罪活动明显增加。这些事件的性质十分恶劣, 严重影响了留守家庭的正常生活, 并且在留守妇女心理上留下阴影。同时留守妇女遭受性骚扰的频率高。由于男子不在家, 给了那些居心不良的人可乘之机, 频频骚扰留守妇女, 由于农村是个熟人社会, 并且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 在遭受侵害之后, 很多人不愿声张, 选择了隐忍。

2.3 生活缺乏关心关爱, 没有归属感

留守妇女在家辛勤劳动, 照顾老小, 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但由于长期分居, 许多的留守家庭婚姻质量较差。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夫妻两人分居两地, 疏于联系, 感情日淡。丈夫在外务工, 由于假期较少, 他们回家探亲的次数有限。留守妇女生产任务重, 再加上经济原因, 很少到城里去看望自己的丈夫。这使得夫妻之间的交流有限, 感情日渐疏远。二是在城市开阔了眼界的丈夫对妻子产生失望情绪。留守妇女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和锅边灶台, 所以, 在丈夫回家时, 也只能絮叨日常琐事。丈夫在城里见了世面, 看着容颜渐老、只会唠叨的妻子, 难免觉得失望。

2.4 地位得不到提升, 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受封建遗留思想的影响, 有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比较严重, 认为妇女的地位较男子低下。农村妇女将整个身心扑在家庭上, 特别是留守妇女在丈夫缺位时, 独自撑起一片天, 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由于留守妇女自身认识的局限性, 没有意识到自己做出的贡献, 在社会没有给予她们应有的平等地位时, 没有人去争取应有的权利。

3 推进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的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增强留守妇女法律意识

随着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护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国家应该完善政策法规, 使得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一方面, 立法机关应深入农村调研, 加大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力度, 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和权益保护情况。并整合现有的政策,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切实维护好农村留守妇女的权益。另一方面,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增强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

3.2 大力宣传男女平等, 树立女性现代意识

由于农村残存思想的影响, 加上“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束缚, 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 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政府和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 提高农村妇女地位, 转变农村妇女意识。妇女要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 认识到自己为社会和家庭作出的贡献, 明白自己有追求事业和自身发展的权利。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途径, 了解当今政治形势、国家政策。要积极自主创业, 可以因地制宜, 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积极创业, 多样发展, 而不是将自己绑在土地和家务上。

3.3 探索继续教育模式, 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素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多为中小学文化水平。农村妇女接触的外界信息有限, 缺少现代的学习渠道、工具以及能力, 如果仅仅依靠自学来提高知识技能和整体的素养, 收效甚微。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村妇女现有知识水平情况, 积极探索有效方式, 全面系统地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一方面, 帮助留守妇女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 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 创造条件, 使留守妇女能够学习电子计算机、法律等现代社会必要的基础知识, 并且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和留守妇女的需要, 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妇女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用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帮助留守妇女创业。

3.4 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农业的力度。依托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为留守妇女农业生产和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提供小额贷款, 扶持一些好的有前景的项目。二是实现就近转移劳动力。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 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推行城镇化, 发展乡镇企业。政府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 为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利用优势资源, 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纺织、服装等, 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根据本地盛产的农产品,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又可创造就业岗位, 实现劳动力就近转移。

参考文献

[1]鄢木秀.留守的女人困惑的心——农村留守妇女权益的缺失和保护[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4) .

[2]陈利.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J].甘肃农业, 2006, (11) .

[3]黄海燕.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6) .

浅议农村离婚妇女权益保护 篇7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财产补偿权;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43-02

一、农村妇女离婚案件中权益受侵犯的表现形式

(一)离婚后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保障

土地初次分配过程中各地坚持“按户承包、按人分地”的原则,妇女无论婚嫁与否一般都能分得与男子同等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性别差异问题逐渐暴露,原来分得土地的妇女由于婚姻关系发生变化而失去土地。离婚后的妇女,其在前夫家时承包的土地被村集体强行收回或被前夫家视为自己承包的土地,回到娘家后,娘家村集体亦不能分给其土地。同时妇女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后,很难享受到原承包地的征收补偿款。这样形成了农村妇女离婚后两头都落空的局面,不仅土地承包经营权丧失,而且无法取得相应的补偿款,而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就是说离婚后的妇女将丧失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生活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各地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错误运用以及各地方人民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不一造成的。

(二)离婚时劳动补偿请求权难以得到保障

《婚姻法》第40条是我国婚姻法关于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规定。该法条的出发点为了平衡夫妻对财产的分配,承认家庭劳务的付出的经济价值,但是因为法条设计不够完善,导致该法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以实现。离婚诉讼中该主张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过窄

该条法律规定离婚经济补偿应以“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为前提,换言之,夫妻双方不适用分别财产制就不能适用家务劳动补偿,而目前在我国夫妻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数量仍然很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财产基本上是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共同所有,少有对财产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这主要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所致。既然财产是属于夫妻共同所有,那么该条规定就形同虚设了。最终导致在农村离婚案件中该条法律的适用时难上加难。

2.缺乏补偿的标准

法律的规定比较宽泛,对家务劳动的价值没有一个合理的估价标准,为家务劳动付出到何种程度才是较多?家务劳动的价值又如何来估算?这都没有一个可供执行的标准,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就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离婚案件一般都是基层法院管辖,法官素质参差不齐,因为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计算标准,导致很多法官不愿意支持当事人的劳务补偿请求[1]。

3.当事人举证难

当事人一方应该秉着“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确有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事实存在。但是因为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普遍偏低,所以在举证上可以说是很难达到可以令法官采信的要求。此外,在广大的农村,广大妇女不是只从事家务劳动,而且也参与大部分的经营生产,利用经营生产之余进行了大量的家务劳动,此时,就更难举证了,一般只有邻里街坊可以作证,但是因为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家事不好参与,而且也认为妇女从事家务是理所当然的、是中国的传统,不应得到额外的劳动补偿,所以证人出庭作证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可以说是举证难。此外,主张劳动补偿可能受到乡里非议,承受着巨大非议的一方可能会放弃该权利的主张。

(三)经济帮助请求权得不到保障

《婚姻法》第42条从保护弱者从发对经济帮助请求权做了规定,这种保护在农村离婚案件中集中表现在对妇女一方的保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却因为设计不完善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帮助的性质不明确

从条文的表面看来此规则似乎属于义务性规范,也就是说不履行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但是现行的婚姻法和婚姻法解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也就说即使违反了该规定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后果需要承担。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该制度的性质就变得模糊了。条文中虽然用的是“必须”,但却找不到法律后果,也就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所以学者更偏向将该制度定义为“道德上的扶助义务”而不是法律上的夫妻抚养义务的组成部分。

2.适用范围小,适用条件模糊

经济帮助的适用范围被严格定义在离婚时有经济困难的,也就是说只能在离婚时提出,离婚后因为生活变故发生的经济困难被排除在经济帮助之外[2]。从适用条件方面分析,该制度的适用需要一方经济困难,但是却没有给出所谓经济困难的标准,是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还是其他的?补偿的标准方面,首先是协商解决,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但是法律没有规定协商不成时法官应该适用何判决标准,应该如何给予困难一方经济补偿才算合理,是对困难一方给予最低的保障还是区分离婚对方的经济条件而区别对待,都没有规定。

二、农村妇女离婚权益保障建议

(一)保障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与农民的社员权密切联系,由于各地界定社员的标准不一,导致土地上权利的保障力度不同。在理论上,如何认定农民所享有的成员资格,存在户籍说、权利义务对等说等观点。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不无道理,但是,考虑到实践中成员资格认定的复杂性,应当采用综合认定的立场。这就是说,原则上应当以户籍为标准认定成员资格,在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之所以原则上以户籍作为认定成员资格的标准,是因为在我国,户籍管理是确定公民身份的基本依据,也是其对所在的经济组织的义务来源的依据,而且户口的迁入和迁出是一种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行政行为[3]。除户籍之外,认定成员资格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一是对集体所尽的义务。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成员资格的享有应当以农民尽到对集体的义务为前提。二是以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在认定成员资格时,也应当考虑是否以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三是结婚与离婚。通常来说,如果与集体成员结婚,并已经迁入户口的,都可以获得集体成员的资格;而与集体成员离婚,且户口已经迁出的,就丧失集体成员资格。但是,婚姻也并非认定集体成员资格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与集体成员离婚,又没有迁出集体的,其成员资格不应因此而丧失。

在农村,如果妇女出嫁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收回,再加上各地方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对“70年不变”的错误理解,离婚后的妇女将难再次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1]。所以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将错误的观念改变过来,只要离婚妇女离婚后户口没有迁出,则户口所在政府也就是夫家所在的政府应该保障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妇女离婚后将户口迁回了父母所在地政府,当地政府应当重新再与其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保障离婚妇女最基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行各地政府统一土地管理方面的规定,避免出现离婚妇女在夫家和娘家都分不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出现,只有这样离婚妇女的基本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在土地征收补偿款方面,如果离婚妇女离婚前夫家所在地的征收已经开始或者确定要进行,则应该对土地征收的补偿款有分配请求权。如果离婚后将户口迁入出生所在地,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已经和其他集体成员一样对经济组织尽了应尽的义务的,应该获得相应的补偿款。

(二)建立财产分割补偿机制

财产分配时应该考虑婚前妇女的陪嫁财产和离婚后可能收入的预期财产的经济价值。农村妇女结婚时都会有嫁妆作为陪嫁,根据习俗这些财产大部分是生活用品,家电、日用品等,一般由男方提供房屋。在婚姻期间,女方的嫁妆大部分已经在婚姻存续期间消耗殆尽或者价值大大减损,而男方的房屋容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值,如果房屋是男方在婚前所购买的房屋,根据现有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是属于男方个人财产,离婚财产分割时,因为房屋所有权没有因为婚姻的存续而变成夫妻共有财产,女方对房屋就没有请求权,更谈不上对增值部分的请求权了。从这个角度可以很容易发现,在离婚时妇女在财产分割时处于弱势。为此,笔者认为,女方结婚时的嫁妆应该是女方婚前的个人财产,在婚姻期间因为共同生活而消耗或者价值减损的部分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

(三)明细经济补偿制度

采用司法解释的形式,将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具体化。

第一,明确经济补偿的性质是夫妻义务的延伸。如果将经济补偿作为一项道德上的义务的话,那么法律就没有约束力了,如果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没有相应的法律后果加以规制的话,该制度就形同虚设,被请求一方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经济补偿。所以笔者认为,宜将经济补偿用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为夫妻扶助义务的延伸,这样该制度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二,扩大适用期间,宜将其扩大到离婚时和双方一人再婚前,如果男方离婚后又结婚,那么男方就有新的家庭应该供养,那么就可以减弱对前妻的抚养。如果是女方再婚的话,那她的生活就应该由新的家庭负责,不宜再加重前夫的经济负担。

第三,适用条件方面,应该将生活困难界定为虽然参加社会活动,但是仍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保障的,也就是说一方在离婚后虽然努力从事各种社会工作,但是因为自身身体或者经验问题没有理想的收入,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

第四,补偿的金额应该区分被请求一方的经济条件有多区别。经济补偿首先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协商,这样能充分保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没有分歧,法律应该认同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但如果协商未果的前提下,法官应该秉着以维护弱者的精神,结合被请求一方的经济状况做出公平的判决,这样即保障了弱势一方的基本权利,又能不影响被请求一方的正常生活质量,符合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1]谢志辉.浅析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土地财产权益及法律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2]阎晓磊.对《婚姻法》关于离婚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妇女权益保障法 上课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当时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权益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权益保护的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人权保护立法的有益做法,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完善,十分必要。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正,调动广大妇女参与全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男女两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升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讲:刑法中有关妇女权益保障的条款,重点:亲告罪

1、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罪(第237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意思分解】

(1)本条第1款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第2款规定的是猥亵儿童罪。前者的“猥亵”是强制性的、违背被害人意志自由,而后者的“猥亵”则既可是强制性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

(2)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针对妇女实施的、伤害妇女的性的羞耻性、违反性行为秩序的行为。这是本罪同《刑法》第146条侮辱罪最关键的区别点。“针对妇女”既包括直接对妇女实施猥亵行为也包括强迫妇女自行实施或强迫其观看他人的猥亵行为。本罪客观方面并不以公然实施为前提,即使非公开的场所也可以构成。例:影视作品中常见的镜头

(3)在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猥亵妇女和猥亵儿童罪的猥亵幼女两行为中,应当排除奸淫意图与行为,否则应当以强奸罪论处;但构成猥亵儿童罪的猥亵幼男中,应包括奸淫意图与行为在内。

3、拐卖妇女儿童罪(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意思分解】

(1)所谓拐卖,是指以出卖为目的。对妇女、儿童实施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等六种行为之一的,即可构成本罪。其中,对婴幼儿只需采取偷盗的方式即可构成本罪。注意,构成本罪原则上不以是否违背被害对象——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意志为转移,即只要地为人是为了谋取暴利而对妇女、儿童标价出卖的,就应以本罪论处。(2)本罪的对象仅限妇女、儿童,而不包括已满14周岁的男子。这里的“妇女”,既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妇女,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妇女,即使被拐卖的外国妇女没有身份证明的,也不影响定罪量刑。同时,外国人或者无国籍的人拐卖外国妇女到我国境内被查获的,也应当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

(3)注意拐卖妇女罪的规定存在包容犯的情况,即在拐卖妇女的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又强奸被拐卖的妇女的,或者引诱、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一罪,但属于拐卖妇女罪结果加重犯情形,应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这一幅度内处罚,而不再与强奸罪、引诱卖淫罪、强迫卖淫罪数罪并罚。

《实施办法》第30条:禁止拐卖、拐骗、绑架妇女和收买被拐卖、拐骗、绑架的妇女。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其职责及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拐骗、绑架的妇女,做好善后工作,妇女联合会协助和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4、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章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是拐卖的妇女、儿童,而故意收买,不论该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是否表示同志,都可构成本罪。

(2)注意:在实施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过程之中或其后,又常常伴随其他犯罪行为,如强行与被收买的妇女发生性关系,对被收买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行为的,根据本条第2款、第3款、第4款的规定,适用数罪并罚,即以强奸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实施数罪并罚。

5、妨碍公务罪(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一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意思分解】

(1)本第第1款规定的是妨害公务罪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第2款规定的是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前者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可见,二者的区别在于阻碍行为是否采用了聚众方式,所谓聚众,应当指纠集3人以上(包括3人)。

(2)根据本条第2款的规定,在处理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时,对于行为人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聚众阻碍解救公务的首要分子,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对于非首要分子但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其他参加者,应当以《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对于虽然参与了阻碍解救活动但没有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其他人员,不认为是犯罪。

6、诬告陷害罪(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意思分解】

(1)本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即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本罪为行为犯,故其既遂并不以他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为标准。

(2)认定诬告陷害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必须是涉及犯罪的事实而非一般违法、不道德的事实,否则,可以构成诽谤罪);二是诬告陷害行为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即有具体明确的被害人;三是行为人必须把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告发。

7、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008年元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对此也作出相应规定。【意思分解】

(1)这里的“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所谓“危重劳动”即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三种情况之一:一是超强体力劳动;二是高空、井下作业;三是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可见,仅仅是非法雇用童工的行为并不构成本罪,还必须有让童工有上述三种情形之

一、且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

8、重婚罪(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重婚罪,即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其他人建立夫妻关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的犯罪主体既包括重婚者,也包括与之结婚的相婚者,但相婚者只有在明知他人有配偶而又与之结婚的情形之下才构成重婚罪,如果自己没有配偶而被他人蒙骗即不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则不构成重婚罪。

(2)根据司法解释,行为人前后两次婚姻都是法定婚(即依法程序登记)的,当然是典型的重婚罪;如果前一次是法定婚、后一次是事实婚(即双方以夫妻关系相对待并且同居,对外也以夫妻自居,即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的),也以重婚罪论,因其破坏了前一次法定婚姻关系。但前一次是事实婚,后一次是法定婚或前后两次都是事实婚的,不构成重婚罪,因此时不存在重婚罪的客体。

9、拐骗儿童罪(第262条):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脑家庭或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意思分解】

(1)行为人主观上一般具有为了收养(包括为自己也包括为他人)的目的。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即不满14周岁的儿童。

(2)注意:本罪与《刑法》第239条、第240条中“偷盗婴幼儿”行为的性质界限问题。同样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如果是出于出卖的目的,则构成第240条的拐卖儿童罪,如果是出于勒索财物或将婴幼儿作为人质以满足其某种不法目的,则构成第239条的绑架罪,如果不是出于上述目的,而是为了收养等目的,则构成本条的拐骗儿童罪。

(3)关于婴幼儿、儿童的年龄界限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应以不满1岁的为婴儿,1岁以上不满6岁的为幼儿,6岁以上不满14岁的为儿童。同时对于《刑法》中的幼儿,是指凡年龄不满14周岁的女孩均为幼女,这些对象的不同划分可能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

10、亲告罪 一般情况 重伤 死亡

(1)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2年以下 2-7年(2)虐待罪 2年以下 2-7年(3)侮辱罪 3年以下(4)诽谤罪 3年以下

(5)侵占罪 2年以下 2-5年

法定刑不满5年(经过五年)

法定刑不满5至10年(经过10年)法定刑不满10年以上(经过15年)法定刑无期,死刑(经过20年)刑法第87条:追诉时教

(1)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七条):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意思分解】(1)本条规定的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注意本罪行为手段上仅限于暴力手段,采用非暴力手段不能构成本罪。干涉婚姻自由既包括他人结婚的自由,也包括他人离婚的自由。

(2)行为人实施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对此应具有分析、区别对待。如果是过失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被害人自己因此而自杀的,则依本条第2款的规定,仍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但在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处罚,即作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犯对待。如果是故意伤害致死或故意杀死的则应依《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依法有两点例外:一是依本条第3款规定,如果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不受“告诉才处理”的限制;二是依《刑法》第98条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2)虐待罪(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意思分解】

(1)虐待罪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等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的,即仅限于行为人家庭中的成员。对非家庭成员的虐待行为,不构成本罪,但可能构成其他虐待型的犯罪。如《刑法》第248条的虐待被监管人罪、第443条的虐待部属罪、第448条的虐待俘虏罪,这些虐待型犯罪区别的根本点在于行为人与被虐待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2)虐待型犯罪中,虐待行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残酷性,包括肉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折磨;二是经常性。因此,这种虐待性的行为往往造成的一定伤害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对此,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本条第2款规定,虐待行为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仍定虐待罪,属于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这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指因经常受虐待或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逐渐形成的重伤。如果行为出于伤害的故意,对被害实施严重的暴力伤害行为,造成重伤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这里所说的“致人死亡”是指因被害人经常受虐待逐渐导致不正常死亡或此起被害人自杀死亡。如果行为人产生了杀人故意,对被害人实施了直接的杀害行为,致其当场死亡或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则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3)侮辱罪、(4)诽谤罪(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侮辱罪、诽谤罪。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等基本相同,二者不同点在于犯罪的客观方面:侮辱的方法可以用暴力方法,而诽谤不可能用暴力方法;侮辱表现为公然对被害人进行嘲弄、辱骂等令人难堪、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并不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而诽谤测必须是捏造有损于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加以散布的行为;侮辱行为必须是“公然”地进行,即当着公众之面进行,而诽谤则可以是私下的,但只要使第三人或公众知道的方式散布捏造的事实即可构成。

(2)注意:侮辱罪与《刑法》第237条的侮辱妇女罪的界限。一般而言,不论侮辱罪还是诽谤罪,犯罪对象在犯罪行为之前对行为人而言都是明确、具体、特定的,而侮辱妇女罪是从旧刑法流氓罪分解而来的,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贬低他人人格的目的,而是满足自己下流无耻的流氓动机,在实施侮辱行为之前,具体哪一个对象并不明确、特定。侮辱罪侵犯的主要是人格尊严,而强制侮辱妇女罪侵犯则是妇女的性的羞耻心。再者,侮辱罪的犯罪对象即可以是妇女,也可以是男子,而侮辱妇女罪的范围的交叉,形成法条竟合关系,此时应当以规定强制侮辱妇女罪的第237条为特殊条款而优先适用。

(3)侮辱罪、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所谓的“亲告罪”,但根据《刑法》第98条以及本条第2款的规定,“告诉才处理”受到一些限制或例外的规定:即当侮辱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时候,不受“告诉才处理的”限制当被害人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时,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4)此外,还需注意侮辱、诽谤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属于典型的情节犯。

《实施办法》第31条: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妇女进行淫移表演活动、卖淫或者对妇女进行猥亵活动。

禁止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妇女买卖、运输、持有、吸毒、注射毒品。

第33条:妇女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禁止在任何场所用侮辱、诽谤、散布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

禁止具有淫秽内容的语言、文字、图片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投诉。

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5)侵占罪(绝对亲告罪)(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侵占罪,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2)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二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点,即合法特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自己业已合法特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转归为已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所以,侵占罪的既遂一般以拒不交出或拒不交还为标准。

(3)侵占罪是典型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本条是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五种“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中惟一没有例外的犯罪。当然,这里仍然要受到刑法总则第98条的制约,即当被害人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时,人民检察院或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4)侵占罪与民法留置权的区别。

上一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下一篇:我属于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