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部门联动(共9篇)
盐津部门联动 篇1
其主要措施:一是全面准确掌握本地小麦种植面积、收割时间、农业机械投入数量及分布、收割进度等, 主动与石油供应部门联系对接并及时做好预案。二是与石油供应部门共同深入生产现场, 及时解决油品供应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对“三夏”农机用油敞开供应, 不限时、不限量、不加价。三是与石油供应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共同做
好“三夏”农机用油保供工作。全县设立5个“三夏”农机用油专供加油站, 基本可满足全县“三夏”农机
用油需求。四是进一步加大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
部门联动“会诊” 优化土地管理 篇2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当前在土地管理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由省辖市纪委牵头,成立专门组织,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信阳市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领导重视、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走在全省的前列。
站位全局 精心谋划
今年以来,信阳市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由市纪委牵头,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务求实效为着眼点、以创新实用为着力点、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支撑点,积极探索具有“信阳模式”的闲置土地专项治理的路子。通过专项治理,全市供地率已由活动之初的不到30%提高到目前的95%;清理闲置土地213宗802公顷,违规用地44宗170公顷。经过处置,收回34宗,面积90.892公顷;开工49宗,面积219.466公顷;延期109宗,面积442.9565公顷,闲置土地处置率达93%;追缴出让金5.86亿元。
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站在全局的角度精心谋划,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市委书记郭瑞民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长乔新江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分析全市闲置土地治理问题及土地利用形势。市纪委坚持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服务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克难攻坚、强力推进。
多位领导对专项工作作出批示:5月31日,市委书记郭瑞民批示要求全市高度重视、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强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8月2日,市长乔新江指出:“我市闲置土地治理成效显著,再次验证了领导方式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性,希望再接再厉,持续努力,圆满完成集中整改任务。”信阳市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市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设立了专项治理办公室,市纪委、市国土局抽调专门人员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等能够坚守在一线办公,亲自主抓,主动参与专项治理工作。
专项治理工作涉及的多个部门一起行动、形成合力。市委决定,监察、发改、规划、建设、房管、综合执法、国土、公安、检察、法院等多个部门要共同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认真负责,发挥职能作用,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为了严明纪律、强化责任,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区长、管理区主任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签订并递交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把担子压给各级党委政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对于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的县区,对制定措施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应付,违规严重的单位,要对党政一把手进行问责。书记、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区县长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党政同责。
对症下药,去病除根
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我市采用“一地三法”、“六道程序”、“集体会审”及“三色”预警机制的办法,认真处置每一块闲置土地。这一工作方法因其科学性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并总结为“信阳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地三法”即“一地一查”“一地一案”“一地一议”工作法。“一地一查”,即对往年累积和新增闲置土地宗数、面积、闲置原因等进行“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现场查看、实地测量、现场拍照等,查清每宗闲置土地的真实情况。“一地一案”,即对每宗闲置土地逐宗建立档案,采取案件管理办法,将案件查办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最终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一地一议”,即对每宗闲置土地写出情况说明,分析闲置原因,分别研究对策,分类处置问题。经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后,由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六道程序”保公正。第一步,由辖区政府对照卫星遥感数据全面核查闲置土地宗数、面积及闲置原因。第二步,由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对照上报数据实地踏勘,一一进行核实。第三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会同辖区政府、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等相关部门与企业、用地单位及相关群众座谈、确认。第四步,由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第五步,由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辖区行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和市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研究处置方案。第六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领导小组会议形成的意见决议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辖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16余次,治理办公室、辖区政府及国土规划等部门召开会议达40多次,对全市213宗闲置土地,逐宗进行研究,逐项制定措施、逐个提出意见。
集体会审慎决策。活动开展以来,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6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市纪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检察院、公安局及规划、城建、人防、房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和涉及的区政府、管委会行政一把手、纪委书记及分管领导参加会议。本着“尊重历史、结合实际、落实政策、慎重处理、解决问题”的原则,对认定的尚待处置的闲置土地,逐宗拟定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最终形成的处置意见以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文件形式,下达各相关部门予以落实。
“三色”预警抓落实。建立完善预警系统,治理办将全市闲置土地及违规用地情况分门别类,采取挂“红、黄、绿”旗的办法。即:已经开工,达到投资进度,挂绿旗,说明该宗地已得到较好处置,治理办向企业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通知;虽然开工,但未达到投资强度,进展缓慢,挂黄旗,说明该宗地存在一定问题,治理办向企业和辖区政府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督导通知,限期完成投资强度;没有按约定时间开工、毫无动工迹象,挂红旗,治理办向企业及辖区政府发出警告通知,限定时间立即开工,预期仍然不开工建设,将启动收回程序,依法收回。
信阳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各级政府比较满意。从活动开始起,全市新开工项目49宗,面积219公顷,直接经济投入约12亿元;追缴了一批出让金,共追缴出让金达5.86亿元,为市县两级财政增加了收入。收回闲置土地30多宗,面积90多公顷。
解决了多年来的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企业比较满意。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共为39家企业解决土地难题。信阳市宏冠房地产公司“颐丰园”项目负责人非常激动地说:“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太好了,解决了我们企业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始干了,将开工速度加快加快再加快。”原来,该企业因为规划调整,面临着容积率调整后补交出让金的问题,由于涉及补交出让金是按照老标准还是新标准,一直困扰着企业无法开工建设。这次省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办公室下发了豫治理发[2012]3号文件,明确规定了时间界限和补交标准,给企业指明了道路,使一些政策性极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解决了群众生活难题,老百姓比较满意。活动开展以来,共为43宗土地拆迁指明了出路,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如为浉河区邦达公司“丽涛雅苑”项目长达8年未能建设,举行听证会,并请人大、政协进行调研、听证,与企业、浉河区政府、拆迁户进行面商座谈,听取群众呼声,使棚户区一百多户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为平桥区一栋烂尾楼长达20年未能拆迁强力推进拆迁到位。2012年7月20日,平桥区国土分局受部分群众委托,将群众张全贵等100多人集体赠给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锦旗挂在市专项治理办公室里,锦旗上面赫然印着:秉公处置、心系百姓、清正廉明、创建和谐。
长沙部门联动 鼓励大学生创业 篇3
长沙部门联动 鼓励大学生创业
近日,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克俭、龙建强带队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的`建设》进行督办。副市长何寄华就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
督办会上,市科技局透露,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长创业,近期,市委、市政府准备成立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从今年起,市本级每年从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区县(市)每年从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设立市和区县(市)两级大学生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等各种扶持、奖励和贷款贴息。同时,长沙实行部门联动绿灯计划,鼓励大学生创业。由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牵头,实施“创业挫折关怀行动”,创业遇到严重挫折的大学生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其面临的现实生活困难。
盐津部门联动 篇4
生命弥足珍贵、安全提供保障。近年来,在安县县委、县府的指导下,我县公安、交通运输、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本着“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旨,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学习交通知识,规范交通行为,遵守交通规则,整治校园周边秩序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就我省大范围来看,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车辆的急速增加,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增长,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就我县小范围来看,灾后重建中交通道路建设虽超前发展,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滞后,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年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实行校点收缩,从而上放学必须乘坐车辆的学生大大增加,学生上放学乘车难的问题突出,社会上一些机动三轮车、面包车等车辆非法接送学生日益增多,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威胁着一方的平安与稳定。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都曾各自专项整治,但你来他走,你走他来,学校又没相应执法权,因而整治效果不佳。县教体局将学生上放学乘车难和非法车辆接送学生的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向县府作了汇报,引起了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自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调研活动;召开了学校、乡镇领导、相关部门参加了教育系统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会;为了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作效果,避免各自为阵,一时紧一时松的情况,在县安监局的指导下建立了学校交通安全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学生交通安全形势。在县委县府的关心下,我县成立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整治领导小组”: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教体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三局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交警大队,由大队何建潼任办公室主任,县教育体育局文益全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统筹协调工作。这样,在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监管方面就形成了公安、交通、教育三部门“三位一体”模式,确保了工作长期性和时效性。
二、创新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重在防范,安全防范重在教育
近来来,作为成员单位的县教体局狠抓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通过“三进”、“一牵”、“二请”、“一建”的方式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三进”就是交通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宣传阵地,进主题活动。一是进课堂,学校开设有生命与健康课,交通安全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二是交通安全教育进入宣传阵地,学校专门设有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班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交通安全的黑板报。三是交通安全教育进主题班会活动。以年级或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宣传片;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主题手抄报展;文艺表演(表演交通安全快板,如“一道路分道行,车来人往忙不停,行人走路为安全,须把交规记心间,行人要走人行道,无故莫上车行道……”)等。
2、“一牵”就是开展交通安全小手牵大手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邀请公安交警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必要的走路、行车、乘车安全提醒,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特别提醒家长寒暑假要加强对子女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监管,确保学生的安全。二是每学年学校都要与家长签订“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家长的职责,让学生不坐违规违法车辆,确保学生安全;三是学校印发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学生共同学,学生将家长签名的资料回执拿回学校存档,让交通安全教育辐射向社会。
3、“二请”就是:一是聘请公安交警担任交通安全辅导员;二是请公安交警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交通安全警示图片展。公安交警在宣传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对身边交通事故的深入分析,精心讲解,提高了师生们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4、“一建”就是建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由公安机关牵头、教体局积极配合,在我县沙汀实验初中建成了“安县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教育体育局负责培训学员的组织管理,县交警大队负责学员的交通安全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全县各中小学分管安全领导和学校交通安全员轮流到此基地学习培训。该基地一是建有专门教室,公安干警在此为师生上课;二是在学校主要通道、柱体上设有交通标线、标志,建立识别区,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三是建有模拟体验区,由公安交警组织学员在这里学习指挥手势,模拟指挥交通,模拟行人、驾驶人员按信号灯或指挥手势过人行横道或驾车行驶。学员结业后又回校教育培训其他学生,使基地的教育职能又得到进一步延伸,充分发挥了它的效益。
三、强化交通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监管网络 我们一抓隐患排查,二抓制度落实,三抓机制创新,四抓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1、联合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公安、教育、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学校交通安全联系会议,定期研判形势、排查安全隐患,建立交通安全隐患台帐,完善学校周边交通标线,标牌。公安、教育、交通运输三部门在电视台联合发布通告,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车辆接送学生、幼儿上放学。先后于2010年9月、2011年1月集中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的专项整治月活动,公安、教育、交通三部门共出动车辆36台次,人员100人次,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进行了有力整治,公安交警、交通运政部门处理违法违规车辆8车辆,处理相关责任人12人。
2、为了确保学生上放学期间的安全,县公安局积极落实上级规定,保证了学生上放学时间,重点路段能见警车和警灯。在此基础上,县公安局在重点学校(安县七一实验小学、沙汀实验初中、花街卢洲老窖永胜学校、安县实验幼儿园实施)推行了“护卫天使行动”,由女交警在校门口护送孩子上放学,成了我们新县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
3、创建学校交通协管员新机制,形成学校交通安全监管网络。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所数多、分布广,而交警数量少,警力不足,难以同时顾及各个学校,而学校教职员工又没相应的执法权,但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县教体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在学校聘请交通安全协管员,协助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查处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打击非法车辆接送学生(幼儿)等工作。2011年4月,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及聘用校园交通安全协管员的通知》(安公发[2011]26号)。成立了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对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的选拔条件,聘用程序,职责及行为规范,奖励与处罚都有明确规定。我县从学校教职员工中聘用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127名,由县公安交交警大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合格后回学校履行职责。目前一个片区的学校交通安全有一个教体局领导、一个运管所领导、一个交警大队领导联系;形成了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交警、一个交通运管员、三个以上的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联系学校交通安全的监管网络。各部门对本部门人员进行管理,坚持部门联动,保证信息畅通,行动迅速,处置有力。该机制在打击非法违法车辆接送学生的专项行动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该机制的建立,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校园周边没有一起交通责任事故发生。
4、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在政府的支持下,统筹优化运力,走出了“运输企业+学校”的新路子,努力解决学生上放学难的问题,现已在部分学校试行,效果很好。
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打击非法车辆接送学生的工作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地震后,由于校点收缩,学生读书远的现实是客观的存在,县上财政还没能力统一购买校车接送学生也是现实,但学生及家长有乘车的需求必须面对,只打击、只堵不行,还必须疏导才能把本项工作做好。为此,县安全办组织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多次协商,形成了一个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试行方案,上报县政府,得到县府领导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该方案正在部分学校试行之中。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摸清家底。教育部门对各校(园)学生交通情况进行了彻底摸底。住校生和通校生数,学生放学步行人数,骑自行车人数,乘班车和非班车人数,乘车路线及方向都作了详细的统计。教体局将此材料交与公安、运管部门用于规划、制定方案。
其次,公安交警、运管部门和学校一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客运企业对接,商量接送学生方案。公安交警、运管部门负责对客运企业、车辆的监管。我们先后在安县乐兴初中、乐兴小学、黄土仁和学校、七一实验小学、花荄镇初中实试行了该方案,效果非常好。
具体做法是: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或委托学校帮助选择学生上放学乘车的营运企业),学校和客运企业签定接送学生协议,在规定时间、沿着规定路线安全接送学生(严禁超员超速行驶)。学生家长与客运企业签定接送学生协议。在学校放学时候,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除维持校园周边秩序外,还要协助公安交警对协议运送学生的车辆进行例行检查(查有无运输公司派车单,查驾驶员相关证件、车况、消防设备、是否超员等),填写相关资料,办好交接手续后放行。
此方案的实施,破坏了非法车辆接送学生的土壤,从根本上净化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解决了学生上放学乘车难的问题;为学生乘车的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为企业也创造了一定的效益。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公安、教育、交通运输部门狠抓交通安全教育、加大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努力进行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创新交通安全监管机制、探索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新路子等方面充分显示了“三位一体”新机制的优势,从而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监管网络,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大大增强,近年来学校周边没有出现一例学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维护了一方的和谐与稳定,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盐津部门联动 篇5
息烽县民玩具厂原属养龙司乡新兴玩具厂,由一名家住遵义的人在2011年3月开办,工厂规模也由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40多人,2011年10月,该厂更名为息烽东民玩具厂,法人由原来的龙兴就更为蔡英,工厂从原来的养龙司街上迁到该乡敬老院的一处空置库房,该乡政府为支持企业的发展,还免除了该玩具厂当年的厂房租金。该乡工会、劳动部门经常到该厂检查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还帮助该厂成立了工会组织。
在即将过年之际,1月16日,吴敏等多名农民工到养龙司乡工会信访工作站反映,她们在那做工的工资一共有近2万多元还没有领到,原来一直负责发放工资的龙兴关掉了手机,人也看不见踪影,因为即将过年了,大家十分着急。接到农民工的报案后,该乡工会立即与劳动部门介入调查,同时将这一情况告知派出所。工会、劳动、派出所等部门经常多方调查,找到了该玩具厂的法人蔡英,经过反复协调,蔡英自己先拿出18035多元垫付兑现给了吴敏、刘玉敏等27名农民工。
盐津部门联动 篇6
一、农民工被欠薪特点及原因分析
农民工被欠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工被欠薪仍居高不下。 据人社部统计, 2013 年, 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86 万件, 为471.21 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8.52 亿元;2014 年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79.4 亿元;2015 年前三季度为劳动者追发工资345.5亿元。 数据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这些信息充分说明, 当下的局面是老账刚清新债又来, 边清边欠且欠薪标的越来越大。 二是建筑业欠薪仍突出, 且向其他行业蔓延。 三是工程转包引发的欠薪问题与签订合同保障成反比。 这成为欠薪讨薪难的最大隐患。
农民工遭遇欠薪及讨薪难, 追根溯源, 既有用工单位诚信缺失、违法用工成本低的原因, 又有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自我维权意识低的因素;既有劳动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因素, 又有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执法保障不力因素。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凸显。 近年来, 由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和GDP增速放缓, 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现象, 用工单位和企业主在劳动力市场中居于强势地位。 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现实背景下, 压低劳动者工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已成为企业主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2.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效果相对较弱。 虽然与处理农民工工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多, 但无法满足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领域现实的需要。
3.相关部门监管措施不力。 尽管颁布实施了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 下发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4.资金链断裂导致无力付薪或恶意欠薪。 以建设工程为例, 欠薪问题主要是工程发包方资金不足导致, 部分工程由施工方垫资建设, 施工方为转移风险只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的是工程发包方已付足工程款, 但承包单位违法转包、分包, 无法及时足额给付工资;有的是用工单位故意拖欠;还有的承包商将工程款欠款与农民工工资混合起来, 通过农民工讨薪借助政府的手要回工程欠款;有的是项目部经理、 包工头携农民工工资款“蒸发”。
二、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的出台实施, 为各级政府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笔者建议,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建立政府牵头的联动长效机制。 将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平台, 制定本地区拖欠工资预警监控机制、 工资保证金制度、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欠薪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一系列完善的综合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政策措施。 指导协调司法机关、行政部门在监察、治理、处置农民工讨薪问题上的领导作用, 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的职责, 向企业和社会表明政府是本地区劳动关系和谐建设的第一责任者。
2.健全农民工用工管理台账监控制度。 全面掌握本地区劳动用工动态管理, 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农民工用工备案制度, 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公示制度。 各级人社部门要将企业涉及农民工劳动用工、 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管理、 社会保险等情况, 建立台账。
3. 落实 “ 两金加一卡通” 的保障机制。在工资易被拖欠的建设领域和发生过拖欠工资的制造业企业普遍建立工资保证金; 在工资拖欠易发多发的县 (市) 区建立应急周转金。 “两金”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出一点、 涉及使用农民工企业按农民工人数比例出资一点、 建设工程单位预付工程款项存入一点。 “两金”由各级人社部门建立专项资金统一归口管理, 由人社部门仲裁机构会同人民法院一起依法负责支出和负责清还, 每季度向政府联席会议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用工备案, 由用工单位统一办理工资卡和社保卡等,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公示制度。
4. 更新仲裁、 司法机构办案模式。 一是分类列表量化。 将不同的劳动争议案件, 按照诉求进行分类, 并将该诉求事项所涉及的证据要素、法律条文要素等分类列表量化, 由双方当事人进行确认。 二是先行裁决。 人民法院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一裁决“尺度”和先行裁决内容, 对于劳动关系明确或者双方权利义务十分明晰的案件, 仲裁机构可以在不开庭或简易手续、程序下先行裁决, 并送人民法院先于执行。 三是优先执行。 人民法院对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送来先于执行文书, 发出支付令, 并会同有关部门执行。
5. 加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不法行为。 一是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农民工工资制度、支付农民工工资监控制度的实施。 二是加强职能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工作。 三是建立“承包商”信誉档案。 四是人社、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形成合力出重拳。 对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 依据最高法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的定罪量刑标准, 追究欠薪人的刑事责任。
盐津部门联动 篇7
一、厨余垃圾直接运送
海淀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是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日常居住人口已达到350多万人,在这里的居民每天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以往的厨余垃圾是由小区物业负责运输到附近的垃圾楼中,然后再由环卫部门进行后端的运输处理工作,这样的做法经常会出现物业再运输过程中的遗撒等二次污染的问题,面对垃圾成分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厨余垃圾,海淀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由海淀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督促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本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区内开展了厨余垃圾直运的特色分类活动。每天定时定点由区环卫中心巡回收集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厨余垃圾运输车直接进入小区到指定位置进行收集,每天收集的厨余垃圾经过小区物业和区环卫中心的确认后再直接送往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这样的做法改变了厨余垃圾以往的行程,增加了厨余垃圾量统计的准确性,使居民更了解垃圾分类运输,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改变了小区厨余垃圾遗撒及臭味等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从走访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记者了解到,为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和垃圾正确投放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再利用和资源化,海淀区按照每80户至120户配备2名指导员的标准,招募了“绿袖标”指导员3644名,为“绿袖标”指导员配备了工作服及工具。同时,区政府购置了20辆厨余垃圾运输车辆,组建了海淀区厨余垃圾运输车队,主要负责试点小区厨余垃圾的运输工作。
采访中,记者跟随海淀区环卫中心五队的厨余垃圾运输车走访了常青园一区和三区,以及郦城小区。常青园一区属于回迁小区,这里共有居民1848户,走进小区内,记者看到的是头戴垃圾分类宣传帽、肩挂“绿袖标”指导员袖箍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以及摆放整齐的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都光洁如新,这是因为小区内有“绿袖标”指导员进行每日的垃圾二次分拣和定期垃圾桶消毒、清洗与维护,垃圾桶是按每年10%的破损率进行缺补。记者了解到,一辆容量为3吨的运输车,每天早7∶00出发,固定要走完22个小区。厨余垃圾由居民从家里带出,扔进垃圾桶,并集中在小区内的1—2个堆放点经过“绿袖标”指导员现场指导、二次分捡后,投入厨余垃圾车中,转运至小区内的垃圾楼,再从垃圾楼送往指定的中转站。
与此同时,海淀区还积极提升改造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为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要求,区政府编制了《海淀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自2010年起,拟用两年半的时间,对本区密闭式垃圾清洁站、垃圾箱站、垃圾桶站及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等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实施整体的提升改造。目前,样板试点站(上地和北京理工大学)已建成试运行。
此外,海淀区还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监督考评,以委托第三方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监理工作,重点围绕垃圾分类的效果、垃圾收集容器、车辆等设施设备的到位情况、“绿袖标”指导员的工作情况,实施检查,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二、以社区为宣传阵地
海淀区认真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如,“垃圾分类进机关”、“垃圾分类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垃圾分类进乡村”活动,并以社会单位为阵地开展宣传活动,向各社会单位发放宣传手册,垃圾分类方法指南等;上门指导分类方法,督促工作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垃圾分类达标。如,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机关”活动,在全区党政机关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引导活动。推行绿色办公,提倡使用再生纸,实行“双面打印”,提倡办公用品重复使用,在区机关食堂开展“按量取食 文明就餐”活动。同时,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中启动“争做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环保小卫士”,在学校配置了各种型号的垃圾分类设备(垃圾桶、垃圾车、有机垃圾处理机),并编写特色教材,将垃圾分类减量知识融入到中小学生生活教育及各学科教学领域。还制作了“参与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光盘、宣传展板,下发到各中小学校。
另外,以“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为载体,推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在目前全市已举行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中,共有5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在海淀区举行。如,2010年4月15日在海淀区举行的全市第一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推出了“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标识,正式启动了全市“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以社区为宣传阵地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环保志愿者和高校社团深入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并向居民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宣传画、主题海报及悬挂横幅,在垃圾桶站、楼道设立提示牌等;开展讲座、培训、居民互动等专题活动;发挥居委会、家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动社区党员、和谐促进员和楼门长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建立指导员队伍,入户对居民进行点对点宣传,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对居民监督指导。
三、部门联动系统建设
海淀区通过各部门联动、密切协作,开展垃圾分类,逐步建立试点单位生活垃圾规范有序、技术先进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初步实现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由区市政市容委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负责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指导、检查工作,并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检查考核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预算审定和资金拨付工作,负责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涉及设备、车辆购置,宣传、奖励、指导员补贴和培训经费,特别是日常运行管理等财政资金的保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区文明办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区社会办负责小区垃圾分类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区农委负责农村地区垃圾户分类的具体组织、指导、检查、预验工作;区教委负责中、小学校垃圾分类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区商务委负责大型商场、果蔬批发市场开展垃圾分类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区旅游局负责组织星级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民俗旅游业态等行业垃圾分类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处负责区属机关办公区垃圾分类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区环卫中心负责培训厨余垃圾运输人员,完成281个试点小区厨余垃圾对接、外运工作和外运厨余垃圾处理费用的结算支付工作;各街道、乡镇负责辖区内小区、行政村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检查、预验工作,并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具体方法、标准及相关政策;负责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开展对居民、社区志愿者、楼门长、垃圾分类指导员奖励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配合区相关部门做好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改造工作;负责辖区内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配置收运车辆,对收运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nlc202309011956
(责任编辑:黄荔)
相关链接:
常青园社区
常青园一区的“绿袖标”指导员李大姐告诉记者,他们指导员都是自发参加这项活动的,在物业公司的组织下,他们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样的宣传活动,大概平均每月举办2、3次,现在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在垃圾分类开展伊始,常青园社区也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难题:如有些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些抵触,有些年轻人怕麻烦不进行垃圾分类等。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能做到的就是耐心宣传,为了不与居民发生冲突,他们自发地在厨余垃圾桶旁边贴上自己手写的“请您把瓜果、蔬菜、皮核、剩菜饭等厨余垃圾放入桶中”的标语牌,帮助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李大姐还告诉记者:“以前居民能把垃圾扔进来就不错了,每天几个分类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基本上都是乱七八糟的。垃圾少点的时候,我们就会从里面挑选分类,把一些瓶子、废旧报纸挑出来。当垃圾特别多时,就不会分得那么细了,只是挑一些大个的。” 经过一年多的宣传努力,社区的居民已经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相较于一年前,每个居民都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美林花园社区
来到美林花园社区我们得知,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推广顺利得益于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个小区设有业委会,自2007年开始,物业公司便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有关宣传活动,每周组织保洁、保安人员学习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做到每个办公室实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置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两种容器,制作一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展板并组织居民积极参加宣传活动,让居民都能够参与垃圾分类。几年中,物业公司三次与业委会联名开展致居民一封信活动,为全小区746户信箱投放宣传信,让每个居民都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生态北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通过这几年的宣传,目前小区内垃圾减量率达到10%左右。同时,收集垃圾时能做到密闭、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居民知晓率达95%以上,而收集后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
为了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2007年开始,物业公司包括节假日从不间断记录垃圾分类情况,并自筹资金,为每楼25层用户每层设立分类垃圾桶,每天2次更换垃圾袋,为垃圾桶消毒、除臭。小区内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全部按照标准进行配置,数量合理,与周围环境布局相协调,住户垃圾桶、垃圾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全部发放到业主手中,所有容器外观始终保持清洁,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完好率达100%。同时,还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学校为宣传阵地开展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编制发放适用于学生使用的垃圾分类环保教材;通过主题班会、队会,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基础知识,从而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的浓厚氛围。
万科西山庭院社区
万科西山庭院社区,不只是在海淀区,也是北京市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示范小区之一。走在社区中就好像来到了一座大公园,环境整洁,空气清新,绿化景观随处可见。
社区物业公司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助理经理白金龙告诉记者,整个小区共有楼房26栋,居民650户,人口1900余人,日产垃圾1.2吨,而最后运出小区的垃圾是大概只有总量的60%。厨余垃圾收集起来采取厨余垃圾处理机处理,“这设备24小时运转,可将300公斤的厨余垃圾变为30公斤肥料,稀释后就可以直接作为肥料。我们把这些有机肥主要用于公共区域绿化及首层居民家养花使用。”白经理指着一户居民一层的小花园自豪地对记者说。小区的其它垃圾由海淀环卫服务中心负责清运消纳处理,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由北京市开源技贸总公司负责收购和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各种垃圾的来龙去脉就一清二楚,居民付出劳动进行分类也不会感觉是白费功夫。”
看着小区公共区域样式新颖的垃圾桶,24小时运转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分门别类的可回收物暂存区。记者不禁向白经理问道:“咱们小区的物业费很贵吧,每年在垃圾分类上的投入大概有多少?”
白经理笑了笑说:“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是不花物业费的,回收公司每年交给社区6000元管理费,政府给社区每年2万元的补贴,加起来社区进项26000元;而花费主要有厨余垃圾处理机的电费7000元、菌种及维护费3000元,剩余的用来搞活动,基本持平,还略有盈余呢。我们现在主要是靠补贴,但也在探索其他盈利的方式,就算以后政府不补贴了,我们也一样要把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做下去。”
盐津部门联动 篇8
据悉,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组织公安、城管、水务等多个部门成立联合执法专班, 对长丰桥至月湖桥汉江南岸江滩上的多家砂石场进行全方位清理整治, 按期开始关闭和拆除。在永安港区沙场看到, 江堤沿线数家砂石厂依然在非法作业, 执法专班当即叫停正在开展采砂作业的砂场, 并拆除采砂机械及违章搭建的工棚, 对已停闭的砂石场进行危险排查, 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据介绍, 汉江南岸沿线砂场地处防洪重要地带, 不利于汉江防洪工作展开, 而且昼夜施工、违规建设, 严重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生活秩序, 危害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荆楚网)
盐津部门联动 篇9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显著作用, 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多次报道, 全国十几个兄弟省市来我省学习考察。总结近几年我省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政府引导, 部门联动,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规范”, 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党委重视, 政府引导,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
近几年, 我省先后制定五个政策性文件和召开三次重要会议,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省委书记张宝顺, 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十分重视。早在2005年4月, 正当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艰难起步的时候, 时任省长的张宝顺书记就针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难、贷款难的问题作出批示:“这个问题应该解决, 农民合作社应该鼓励发展”;2007年3月, 张宝顺书记批示省农业厅“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和指导, 促其健康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和帮助农民增收上发挥作用”;2007年10月, 张宝顺书记又在我省榆社县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结材料上作出推广其经验的批示。从2004年起, 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先后制定了五个政策性文件:一是为了鼓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004年2月, 省委以晋办发[2004]6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的精神, 2005年11月, 省政府以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提出了“只要有五个以上出资人, 出资额在1万元以上, 有专业合作社章程和组织机构, 并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即可给予工商登记”;三是为了落实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省委《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晋发[2006]13号) 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标任务;四是2007年3月, 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发[2007]19号) 中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个一”工程;五是2008年4月, 省委《关于贯彻中发[2008]1号文件精神,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晋发[2008]11号) 中又重点提出了“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为了尽快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还于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召开三个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一是2005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了省直有关单位和各市、县分管农业的副市、县长参加的“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省长都在会上讲了话;二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夕的6月29日, 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宣传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电视电话会议, 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做了讲话, 省农业厅、省工商局、晋中市政府负责人做了表态发言;三是2008年6月27日, 省政府在榆社县召开了“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各市、县分管农业的副市、县长, 省、市农业、财政、工商、信用社、科技局负责人共2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在会上做了讲话。省委书记的三次批示,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个政策性文件和三次会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鼓励推动、财政金融扶持、工商登记、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推动和引导作用。
二、部门联动, 搞好服务,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 又是一个需要社会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涉及了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 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 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 金融部门的贷款服务, 税务部门的税收减免, 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出台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后, 作为主管单位的农业部门, 有力地协调和促进了部门联动共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 工商部门解放思想, 给予注册登记, 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
2005年11月, 省工商局按照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精神, 以晋工商企字[2005]19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的若干意见》, 在全国率先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 从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确立了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 使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合法的营业执照的时间比全国提前了两年。针对一些县工商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混同于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进行登记和收费的情况, 2006年8月4日, 省工商局以晋工商明电[2006]39号下发了《关于严禁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中违规收费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 只能按其注册资本的0.8‰收取注册登记费, 并免收年检费。如发现收取除上述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一律按“三乱”论处, 追究违规收费者和领导者的责任。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 7月19日省工商局主动召开了全省工商局长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电视电话会议, 明确宣布,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监管实施“四不”政策, 即登记不收费、不验资;监管不年检、不罚款。从2007年8月份起, 我省工商系统又推广了襄汾县工商局委托乡镇工商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真正做到快捷方便服务农民。
(二) 财政部门列入预算资金, 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
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资金, 其中省财政预算资金不少于500万”的精神, 省财政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列入省财政预算, 2006年、2007年各500万元;2008年我省农业厅从财政新增的支农资金中调剂出500万元再用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使省级专项扶持资金达到了1000万;2009年我省计划再新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400万, 达到1400万元。各市、县财政也在省财政的带动下,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尽管我们山西还比较贫困, 但现在全省11个市、115个农业县 (市、区) 中已有8个市、46个县 (市、区) 将1890万元专项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榆社县、襄垣县、沁源县还采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 县、乡财政贴息的办法,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 金融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贷款扶持。
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贷款扶持, 促进合作社的长足发展, 2007年1月, 省农业厅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晋农 (经) 发[2007]1号文件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省农村信用联社制定下发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指引》。《指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条件及用途、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利率及贷款管理办法。榆社县农村信用社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若干规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责任考核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实施细则》三个配套政策,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 累计放贷9314万元, 县政府还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 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7家。2007年7月30日, 省农村信用联社在榆社县召开了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主任参加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实施‘双千双百惠农工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总结推广了榆社县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并再次安排部署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2007年10月12日和18日, 《农民日报》两次报道了我省榆社县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的经验。据省农村信用联社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全省115个县 (市、区) 中已有88个县 (市、区) 的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658个, 累计发放贷款14.1亿元。2008年, 省农村信用社表示继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将为1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 使投放贷款总量达到28亿元。
三、“帮生、帮长、帮规范”,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近几年, 我省在“政府引导, 部门联动”的基础上, 各地、各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帮生、帮长、帮规范”行动, 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 “帮生”。
就是加强指导、引导, 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帮助农民积极创办合作社和加入合作社。在“帮生”方面, 这几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培训, 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从2006年开始, 我省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 2006年至今年7月, 我省先后编写了60多万字的3本《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资料》, 汇编了中央、省部文件、领导讲话、示范章程及有关扶持政策, 印刷10000多册, 下发到各市、县农业 (农经) 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 我省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组织经管局有关人员编写了24万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一书, 作为培训教材, 用于指导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06年—2008年三年中, 我省先后培训农业 (农经) 干部5700人, 培训农村两委干部25800人, 培训农村专业大户、经纪人和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6900人。通过培训, 提高了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大力宣传典型, 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2005年12月, 我省召开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 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的名义表彰了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同年12月14日, 《山西日报》以整版形式报道了会议情况, 介绍了优惠政策, 并推出了会议上经验交流的两个典型。2008年6月27日, 在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 又以省委农工办名义表彰了全省20个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省农业厅与《山西农民报》联合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板块栏目, 由农业厅提供典型材料, 在《山西农民报》介绍了18个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的7月4日, 农业厅又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通栏标题, 在《山西日报》整版推出了5个合作社先进典型。《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从2005年至今先后多次报道了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这些典型的宣传, 对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改造专业协会, 帮助农民规范合作社。从2005年起,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趋势, 认为当时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 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质上就是要发展“成员拥有、成员控制、成员受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农民办的专业技术协会, 一是它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一个社团组织, 按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 它不能从事农产品经销活动, 因此它在组织性质上不是一个经济组织;二是它没有合作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盈余返还制度, 因此它更不是一个合作经济组织。所以, 我省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规定, 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必须依法依规在工商部门登记, 取得合作社法人资格。据此, 省农业厅和省工商局联合起草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以晋农经发[2005]14号文件下发。在2005年12月召开的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上, 梁滨副省长在报告中代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建两改”的指导方针。“一建”即今后新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两改”, 即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用政策指导、教育培训、示范项目扶持的方式, 引导农民把过去经营农产品并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专业技术协会, 按照《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要求, 改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3月, 省委书记张宝顺做出明确批示:“目前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登记和管理, 一般不以‘农民协会’名义登记”。3年多来, 我们成功地改造农民专业技术协会672个,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 “帮长”。
就是政府各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科技、技术、信息服务力度, 帮助合作社成长壮大。在“帮长”方面, 这几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2003年到2007年, 我省共争取到财政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88个, 扶持资金1660万元;2004年到2007年, 我省争取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8个, 扶持资金275万元。2006年, 省级财政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16个;2007年, 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37个;2008年, 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227个。在省级财政扶持省级示范项目的同时, 各市、县也逐年增加扶持资金, 加大了对市、县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长治市从2007年起, 列入市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500万元, 两年共扶持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太原市清徐县列入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00万元, 每年对新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前20名, 每名补助5万元。在各级财政的扶持下, 全省各市、县都涌现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带动作用好健康成长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规模。2007年5月, 省农业厅与省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山西省24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建设项目2007年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 2007年每个基地县发展10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村, 发展10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村。在2008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 我省提出要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同建设玉米丰产方、果菜园区、养殖小区和发展“一村一品”结合起来, 做到产业发展与专业合作社发展相互促进。阳泉、朔州等市出台了对形成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和养殖规模小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分别给予一定财政补助的政策, 从而促进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发展。
(三) “帮规范”。
【盐津部门联动】推荐阅读:
盐津国税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06-11
在盐津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1
内控部门工作总结税务部门内控工作总结06-26
部门文化10-13
涉密部门05-09
养护部门05-11
部门合作05-14
中央部门05-26
检察部门05-27
供电部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