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部门

2024-08-03

责任部门(共11篇)

责任部门 篇1

1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环保部门被责任追究的原因分析

(1) 环保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监管不到位, 对引发环境突发事件的起因没有提前发现, 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失职引起的责任追究, 属于必须承担的责任。

(2)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政府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而环保部门和事件总能牵扯上一定关系, 由环保部门承担责任便于公众理解。这是政府在为自己开脱, 环保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无法选择反对, 但随着依法行政力度加大, 承担这类责任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3) 环保部门事前监管工作做得很好, 因为怕被追究责任, 不但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还承担了别人的职责,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事情总有不完善的地方, 一旦发生大的污染事故, 在责任追究时, 就会查谁工作没做到位, 环保部门工作做得最多, 当然失误最多。这种责任追究属于自己“主动”要求承担的, 避开有对自己工作严格要求的高尚情操外, 更多地表现为对自己部门工作定位不准, 最后累及到单位、累及到同志。

2 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环保部门定位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是: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由此可以看出, 在应急工作过程中, 环保部门只是应急指挥机构的一名成员, 其所提供的资料、数据为应急指挥机构决策作参考, 不能独自成体系超脱于指挥部之外去进行环境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时, 上级环保部门可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 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另立处置体系, 而应将正确意见融入当地应急指挥体系中, 保证政令对外一致性。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 本级环保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 在接到险情报告后, 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了解环境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 做好向上级环保部门信息报送准备工作;随后根据需要参加整个政府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 与此同时, 环保部门内部应启动自己的应急预案, 各路人员准备到位, 但要根据政府的统一布置, 不要独自往前冲, 也不要领导人面前无必要的走动, 吸引领导人眼球, 进而承担不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务, 无谓地增加全体同志工作量, 并进一步引来责任追究。

2008年环保局12369值班电话接群众举报, 称其所辖某区某乡某村某组鱼塘受污染, 发现死鱼、死鸭。环保值班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 发现受污染鱼塘、河沟中水质呈红褐色, 且鱼塘河沟与市区饮用水源地干渠以坝断开, 可相通。继续进行现场勘察, 追本溯源, 发现受污染鱼塘、河沟的污染源头在西侧的高速公路涵洞之中, 且在涵洞两头偏北的高速公路西侧护坡上发现不明白色晶体状物质 (此处立有“重要水体、谨慎驾驶”标牌) 。现场勘察人员立即对受污染水体和不明白色晶体状物质进行取样化验, 判明污染物质为砷。该市环保局立即向市政府打了紧急报告, 提出了4条建议:

(1) 市自来水公司停止使用干渠取水口, 启用备用水源;

(2) 组织消防等专业部门人员紧急清理现场, 清除受污染的植物、表土、污染物和水体;

(3) 污染发生地区政府组织加固封堵围堰、逐户通知村民, 不要使用受污染沟塘内的水;

(4) 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在这起环境应急事件中, 环保部门工作定位欠考虑, 过多地承担了本应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 超出自身履职范围, 很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最终污染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 但其中值得环保人反思的东西很多。肯定的地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采样化验分析, 确定污染物后, 立即向市政府报告, 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自己建设性意见。

推敲的地方:承担牵头部门的职能, 由参谋作用演变成到处协调人办事, 甚至有点像求人帮忙的意味, 实在无法协调别人时, 只有环保局自己人全盘上,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保本职工作。

3 找准定位, 更好地履行环境应急工作职责

环境应急本指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但在环保部门实际工作中它是一个统称, 包括应急前、应急中、应急后三个阶段工作。

应急前要遵循“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原则。应急的最高状态是不发生突发事件, 这就要求做好预防工作, 工夫要下在平时。要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排查、梳理、分类、监测、监管, 建立污染源管理档案, 搜集相关污染源防范方法, 落实污染事故发生时可行措施, 包括建立专家库、风险源厂家的应急预案、应急池、常用应急物资备料库、人员培训演练等, 以提高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

应急中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 属地为主, 分级响应”原则。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环保部门应组成应急领导小组, 其下辖临时机构分成2个部分, 一个是对外临时机构, 一个是对内临时机构, 对外临时机构为主, 对内临时机构服从服务于对外临时机构。对外临时机构又要服从整个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 步调一致, 口径一致。环保部门应急组织机构要有一个核心人物, 应急时期工作由此同志调度, 这同志不一定是一把手, 因为当大的事件发生时, 一把手一般在市、县主要领导身边, 一把手要赋于核心人物此时的绝对权威, 有在此时违反命令者即可给予责任追究的权力, 以保证政令畅通。对外临时机构要及时向对内临时机构通报情况, 并能过内部临时机构向全体环保同志通报应急事件进展情况, 环保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及应对方法, 因为当大的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 外界群众通常将环保部门工作看作风向标, 想了解情况时, 一是通过12369问询, 二是通过环保部门内部熟人问询, 此时环保部门内外宣传口径一定要统一, 不要让人猜想, 以免引起外界不必要的误会。

在应急过程中环保部门要做到“一到、二报、三测、四控、五请、六参与”, 即环保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了解初步情况后向本级环保部门领导报告, 再根据领导要求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报告, 与此同时监测人员可开展应急监测为下一步处置提供量化数据根据当时状况如有可能进入事故现场, 可配合消防部门提出堵、撒、喷、吸等处置方法, 严格控件污染物质不进外环境, 不进河道, 不进水源地, 不进土壤, 在此过程中要请相关专家共同研究, 提出处置问题的方法, 我们环保部门的建议要通过专家组意见表述, 以体现权威性, 环保部门要全程参与处置过程中, 以及时掌握事件发展动态, 根据市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要求做好我们该做的环境应急工作, 既不宜冲在前头做总指挥, 更不宜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应急后要及时总结、查缺补漏、归纳提升、避免重犯、强化平战结合。突发应急事件结束后, 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整个事件作详细分析, 寻找发生原因, 对比平时工作, 寻找存在不足, 布署下一步应急防范打算, 这就是工作中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有客观困难, 环保部门在今后工作中无法避免和克服的, 要及时向政府打报告, 其意一是请求政府协调解决, 二是以后一旦遇到类似的事情可有避免承担责任的依据;如存在主观问题, 要及时纠正, 强化风险意识, 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环境应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它是环境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执法问题解决了, 环境应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将环境应急工作作为检验我们环境执法工作的重要抓手, 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切实履行好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责, 不越位, 更不能缺位, 将监管责任的风险化解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张铭连.苏州市光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 2007.

[2]马源.园林夜景观营造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3]苗鹏云, 城市广场及街道中环境设施的艺术造型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4]高磊, 居住区光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责任部门 篇2

1、以《江苏省苏州中学“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以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为目标,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校园。

2、强化服务意识。大胆创新,以技术为先导,以我为人人的主导思想,创建和谐、合作的氛围,主动、积极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后台服务。

3、强化技术意识。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科学地应用到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中。

4、强化责任意识。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切实转变目前被动的工作模式为主动的工作模式。

5、近期任务:抓好学校对外网页的制作更新、完善校园网在学校内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功能、整合学校广电网络充分发挥作用。

二、具体工作措施

1、稳定信息中心(含电教)工作队伍,加强部门队伍建设。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人性化。适当充实技术力量,更好地开展工作。引进电化教育专门人才,抓紧信息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信息中心技术实力和服务力量,使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能安心、热情、周密细致地做好各功能场所的安排调度和相关设备的维护,努力保障网络安全、畅通。

2、整合学校现有广播、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现有专用场所设备设施,使专用设施设备的维护使用更加合理、便捷、实用。计划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务处的配合之下,安排专门的教师培训,争取使教师掌握设施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水平。设法解决大礼堂和信息楼演播厅存在的电路和音响问题,争取开辟苏州中学演播室,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网络的功用。

3、改版苏州中学对外网站,实现界面美观、内容充实,成为对外宣传苏州中学的一个窗口。建立、完善网站信息员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适时更新和维护对外网站。

4、完善校园网络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功能,真正使苏州中学率先成为数字化校园。启动学校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分阶段、分模块构建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基于网络的学生档案袋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网络图书馆系统等平台。在本学期内,计划完善现有后勤管理系统,同时开启学生档案袋系统的开发,争取能在新学年开学的时候对新生实行完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

①建立和完善学生档案袋系统,是为每个新生建立自己的ID,以便开通网上查询自己的成绩,进行远程网络学习、网络调查与检索,登录校友录、e―mail等各种网络功能;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提供信息录入、查询和评估的后台,为建立与完善学习型社区提供有力支撑;提供更开放、更便捷、更易用、更强功能的实时信息交互的学习和教学工具。本着重运用、方便使用的原则,设置完善的用户权限机制,充分保障系统数据安全,防止系统数据的窃取、修改和删除,密切关注信息的安全问题,同时充分展示校园网建设中的人文精神,努力创建用户界面标准友好、操作流程标准的平台。

②建立与完善网络图书馆,是为了初步实现电子化书籍、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统计、检索等各项内务服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需要。为师生提供很好的阅读环境,根据用户和电子读物设置阅读权限。提供读物评述空间,有小型读书社区的功能。建好电子阅览室,开设网上新书导读、网上预约、网上续借等。

责任部门 篇3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实行责任会计的必要性,然后对公路养护部门进行责任制会计的具体做法进行了阐述,最后是实行责任制会计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责任会计;必要性;体会

责任会计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的一种会计制度。责任会计的本质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对象,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反馈企业经济信息为手段,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会计人员的精打细算,我们公路系统本着强化经营管理、落实经济管理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单位内部进行了责任会计的尝试。下面,本文就推行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进行一些探讨。

一、积极推行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推行责任会计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会计改革的深化,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在公路养护部门推行责任会计,就是改变以往公路养护单位管理落后的面貌,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公路养护单位只要社会效益,不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

第一,贯彻责任制度使当事人有责、有权、有利。对企业领导来说,有利于落实任务,控制全面,调动积极性。对各部门来说,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标,对各部门、对职工能起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作用,激发自觉性,发挥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

第二,强化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推行经济责任制,推行责任会计是落实、巩固、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有效措施。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都实行目标管理,通过责任会计这个核算形式就可以把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经济效益保证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所以推行责任会计是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从会计工作本身来说,推行责任会计,它体现了会计工作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帐报帐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我单位下设工程总公司、工程各分公司、养护公司、养护各分公司、沥青拌和站、劳动服务公司。由于下属单位多,作业分散,管理难度较大,易造成损失浪费。所以几年来我们本着深化改革的原则,坚持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多种责任制,并且试行了经济责任制的会计核算,逐步地摸索到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见解如下。

1.明确责任中心

构建合理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划分责任中心,以分清各部门的责任,克服各责任中心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的弊端,避免推责争权的现象,责任中心的设置应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及内部管理层次确定。在这方面,我单位根据作业面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按照各部门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分工,划分各责任中心,成立了养护成本责任中心、工程成本责任中心、拌合站成本责任中心以及劳服公司碎石厂利润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

2.责任成本的预算和分解

责任成本预算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核定成本限额,它既是各成本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依据。对可控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为成本管理及控制、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在养护作业方面,我们实行了目标成本管理。按照上级下达的养护工作计划和各项要求,将各项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养护分公司、每个道班甚至是到每个人,并在养护公司设置会计人员实行责任会计核算。例如:对于日常养护经费,年初按照各条养护线路,计算养护作业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其它支出,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每个班组每个人,确定责任目标后,由部门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核算、监督和控制。

(2)对于车辆和机械设备,我们实行了单车、单机核算,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由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按车号和设备编号,设立责任帐户,按单车和单机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既增加了透明度,又让责任人称心满意。

(3)在管理责任方面,实行各股室内承包制。我们于年初将管理费按计划根据各股室的定员和业务量,把指标落实到各个股室,做为责任目标,并由办公室负责进行责任会计核算。例如:办公用品,各股室按月向行政办公室提出办公品采购计划,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办公室核算员专设辅助帐登记发放情况,对各股室的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4)对于较大的辅助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分别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核算盈亏,按月向上级财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及时汇报资金使用情况、成本核算情况、费用增减情况,以便总体衡量财务管理情况,作好各项财务工作。

3.责任控制与考核

责任指标下达后,要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较好地执行目标责任成本,还必须配以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于责任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完成。当然,在制定责任目标的同时,应该制定必要的奖罚措施,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对予奖励,提高全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几点体会

1.实行责任会计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责任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并与分配制度相结合的新型的会计管理形式。责任会计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适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全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条件下,在公路养护部门实行责任会计,可以进一步分清责任、计算成果、确定奖惩,是交通行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2.责任会计有利于建立、巩固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责任会计是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济责任制本身所要求的按经济责任核算、控制和考核。在公路养护部门推责任会计,有利于在部门内部明确划分经济责任,做到责权分明,收益分配与所得的经济效益挂钩。

3.责任会计应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

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控制的。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进行的会计管理,它们都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进行管理,都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都是为决策控制服务的,所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会计整体。

在实际工作中,将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即在运用财务会计核算监督的同时,运用责任会计核算控制,两者核算结果在数额上应取得一致,两者监督控制的目的应一致。责任会计从责任预算制定到责任业绩评价的整个实施过程,要始终围绕责任主体进行,保持其自身的完整体系,并应与财务会计核算相结合,即充分利用其与财务会计核算的某些相同之处,在责任信息的记录反映上尽可能“借道”财务会计,以避免重复劳动,既满足微观经济管理需要,又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4.搞好会计队伍建设是实行责任会计的重要条件

在一个单位,责任制体系已经形成,但没有能对责任制进行核算的会计体系作保证,责任会计就无法坚持开展下去。这就像打仗没有必需的军队一样,没有充足的粮食一样,在推行责任会计的初期有两个难点。首先是一些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不高,二是在养护部门实行责任会计核算是一项新工作,怎样进行,没有经验。我们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责任制的需要,自行编写会计核算制度,自己编教材,办培训班学习会计基础知识和责任会计方面的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管理水平。

5.制度建设是实行责任制的重要保证,因而也是实行责任会计的重要条件

在这方面我们段除了抓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着重抓了建章立制的工作,对各项工作都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到人人皆知。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每年年初我们都下发关于财务方面的管理文件,为了进一步的严密手续,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健全制度只是管理的第一步,在日常经济工作中坚持“三严”是加强管理,搞好责任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

我单位的责任会计刚刚试行起步,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巩固,几年来单位领导一直坚持把管理和会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断改革和完善经济责任制,不断改进对责任制的核算,健全会计机构,充实会计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奖惩严明。由于我们坚持改革,大胆创新,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觉性增强。养护费用年年超支情况比以前有所好转,公路好路率达标,机械设备维修费用逐年下降,车辆利用率和完好率逐年上升。

基于部门责任的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篇4

一、质量成本相关研究回顾

(一) 对质量成本分类的研究

当前流行的质量成本分类方式有两种:传统的P-A-F模型将质量成本划分为4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与外部失败成本 (内、外部失败成本统称为失败成本, 因此有些文献认为其被分为3类) 。预防成本:为避免或减少不合格而投入的费用;鉴定成本:为评定是否存在不合格而投入的费用;内部失败成本:出现不合格品在交货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外部失败成本:出现的不合格在交货后被检验出而构成的损失。朱兰 (Juran) 、费根堡姆 (Feigenbaum) 、Purgslove and Dale (1995/1996) 及世界很多国家的质量管理部门都采取这种分类方式。然而Crosby (1979) 的模型将质量视为“对要求的符合性”, 因此他将质量成本定义为“为了使得产品符合顾客的需要而支付的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顾客需要而造成的损失”, 并将其分为符合性质量成本和非符合性质量成本两部分, 符合性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第一次就做对而支付的成本, 而非符合性质量成本是产品不能满足顾客需要而造成的损失。Goulden and Rawlin (1995) 认为Crosby的分类只是P-A-F分类方式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 这两种质量成本的分类在很多实际运用中是相互通用的。

(二) 对质量成本控制模型的研究

最早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是由费根堡姆及朱兰等提出的经典P-A-F模型, 该模型认为:随着预防和鉴定成本投入的提高, 产品质量水平会逐步上升, 内外部失败成本会逐步降低, 因此总的质量成本模型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存在有最低点即最优质量成本点, 把预防和鉴定成本维持在这个水平能保持企业质量成本总额最低。Purgslove and Dale等也持这种观点。

Crosby通过对形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研究, 形成了过程质量成本模型, 即符合性和非符合性质量成本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都能够进行度量及核算。通过对过程的分析, 若非符合性质量成本过高则说明应该在预防和评估作业上加强投入, 降低非符合性质量成本。若符合性质量成本过高, 则说明企业需要进行生产流程的改造, 降低符合性质量成本。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Ross (1977) 、Marsh (1989) 、Goulden and R awlings等。

著名的成本管理专家Cooper and Kaplan (1988) 、Tsai等以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模型。作业质量成本法以“质量作业消耗质量成本, 产品消耗质量作业”为基础归集出不同产品的精确质量成本, 这是一种针对不同的产品确认、计量、分配质量成本的可行的方法, 同时它也使得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成为可能。国内的学者如林万祥、王耕等亦进行过此方面的研究。

(三) 质量成本控制理论运用方面的研究

尽管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质量成本的理论及模型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但是多国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质量成本控制的实行并不普遍, 小型企业基本上不进行质量预算也没有进行过质量成本监控方面的尝试, 很多大企业常常宣称在所有的管理活动中质量控制是优先于其他所有活动进行考虑的, 但是也并没有在质量成本控制上进行过尝试。但是可喜的是,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 凡属进行过质量成本控制的单位, 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及市场效益。如major electrical firm在实行质量成本控制的首年就把质量成本销售收入率由原来的5.4%降为4.6% (Campanella, 1999) 。Banc one corporation实行了质量成本控制取得的净收益每年高达两千万美元 (Atkinson et, 1991。Campanella, 1999) 。

Victor E Sower, R oss Q uarles在2002年做了一项调查, 被调查的393个企业中245个没有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及控制, 对不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理由进行研究发现:缺乏管理方面的支持、企业经济情况不允许、缺乏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知识是企业不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的3个理由。

二、质量成本核算的新思路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 质量成本核算包括其数据的收集、质量成本动因分析及质量成本的分配归集3个步骤:

(一) 以质量作业部门为基础进行质量成本信息收集

传统上质量成本采用三级核算的形式, 在质量成本总账科目下按质量成本的分类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4个二级明细科目, 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成本种类设三级明细科目, 质量成本数据是财务人员从已有的财务数据中经过分析辨认而得来的, 质量工作参与人员不接触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工作、不了解企业质量成本的现状, 因而不能调动员工参与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全员参与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做起。

质量成本产生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企业产品质量设计、员工培训、产品检验等所有与质量相关的作业都会产生相应的质量成本, 最先发现这些成本的应该是这些质量作业的执行人员即质量工作参与人员, 由这些人员来进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即是所谓的全员参与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思想。因此, 进行全员参与质量成本核算有如下3个步骤:一是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想, 确定引起质量成本增加的作业, 如引起“预防成本”增加的作业有“品管训练作业”、“供应商稽核作业”等, 又如引起鉴定成本增加的作业有“来料检验作业”等。二是由发生质量作业的单位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收集记录, 如企业检验部门通过对材料的检验, 能发现质量不合格或没有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材料, 从而进行记录, 形成质量成本原始信息;而企业培训部门进行了品质管理培训相应的培训费用由培训部门进行记录。三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质量成本汇总核算。采用全员质量成本信息收集的优势是:数据收集及时, 消除质量成本信息滞后性对质量成本控制的效果的负面影响;通过全员参与质量成本数据收集, 使每一质量作业人员意识到质量成本数据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二) 以明确质量成本责任为前提进行质量成本动因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作业成本法至今, 成本动因一直是作业成本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在此, 笔者借鉴成本动因思想, 把凡是导致企业质量成本发生的因素都称为质量成本动因, 进行质量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在于把质量成本与导致质量成本发生的质量作业联系起来, 寻求质量成本的责任部门, 以质量成本责任部门为基础对症下药, 保证质量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三) 以质量成本责任部门为归宿进行质量成本分配

质量成本作为直接服务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专项成本, 其核算的特定目的在于管理与控制。进行质量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也在于通过动因分析, 寻求质量成本的责任单位, 把质量成本分配到每个具体部门, 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部门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及改进, 提高质量水平, 降低成本。质量成本责任部门的划分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可控性原则, 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并分配归集到每个质量成本责任单位的目的在于对每个质量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 从而制定以后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 只有当质量成本发生或不发生、发生的金额是多少能由这个质量成本中来控制的情况下, 对此质量成本中心进行考核才有意义, 控制不力的责任才应该由此中心承担。二是独立性原则, 即每个质量成本中心独立的为本中心的质量成本, 不受其他项目的影响, 即质量成本的多少只和本中心的努力程度相关。

综上所述, 一个完整的质量成本控制过程应为:质量作业参与部门记录质量成本→财务部核算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部门分配质量成本并确定质量成本责任→质量作业部门接受信息反馈, 进行质量改进。

三、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

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控制, 通过对质量成本数据的分析, 可以掌握质量成本的变动趋势以及质量成本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 为持续提高企业质量水平、降低企业质量成本这一目的服务。主要是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一) 部门成本指标分析

部门价值指标分析是基础性的分析方法, 主要分析各个部门质量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比例以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部门。分析部门计划期内质量成本总额与计划控制目标差距, 以分析质量成本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 可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并且建立各个部门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的责任体系, 结合责任质量成本管理, 将质量成本的分析与考核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 追究其原因和责任, 运用经济的手段增强职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意识。

(二) 故障部门质量成本分析

在工业企业的实践中, 各种质量培训、质量认证及质量检验成本的计划性较强, 因此, 应该对故障成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从而揭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脆弱环节。企业故障成本主要源于采购部、生产部、设计部等部门的工作。对责任部门的故障成本进行分析, 既可以督促各个部门自觉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又有利于企业领导对对各个部门的质量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及时帮助各个部门加强质量整改工作。

(三) 部门质量投入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对各个部门的质量成本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 以反映一定时期内质量成本变化的效果或特定质量改进项目的效果, 以质量培训投入为例, 其敏感度a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a= (本期生产部门故障成本-上期生产部门故障成本) /本期培训部质量成本。а<-1时, 说明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有效的, 投入较少的培训费用, 而显著降低了故障成本, 质量改进的效果很好。当-1<а<0时, 培训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投入大于产出, 质量改进的效果较差。当а>0时, 说明随着质量培训投入的增加, 故障成本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所提高, 说明质量改进的效果很差。除上述培训成本可以与故障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外, 其他如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检验成本等都可以和失败成本进行类似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质量成本控制的切入点, 以最少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质量改进。

四、结束语

进入21世纪后, 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已经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 降低质量成本、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成为企业在这场竞争中致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因此当前企业应该进一步深化其对质量成本的认识, 积极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系统, 将质量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通过质量作业部门进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由质量成本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成本动因分析并把质量成本具体分配到各个质量成本责任部门, 各个质量成本责任部门再通过本部门的成指标分析、失败成本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 找寻质量成本控制的突破点。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动因,质量成本责任部门

参考文献

部门安全责任书 篇5

安全目标责任书

我作为 _________部安全第一责任人,有责任维护本部门安全,保证员工在生产及工作中人身安全不受危害;保证本部门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保证不使公司资产遭受损失。我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可以整改。因此,我同意并努力做到:

一、方针与原则

l.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记:“企业要发展、安全是保障”的宣言;

2.坚持“保安全、增健康、促发展、建和谐”的四个基本原则并使之得到落实;

二、安全目标

1.重、特大事故率控制在0 %,即不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不发生重特大设备事故、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不发生重特大其它事故(如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等)

2.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 % 以内。

三、安全责任

l.部长是本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目标全面负责。

2.部门经理/助理是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人,对分管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向部长负责。

3.各班组、各岗位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分担,并实行下级对上级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

4.部门内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对各管理人员进行行政责任追究。

四、制度保障

l.负责对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程、规定等进行贯彻执行。

2.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并传达和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位员工。

3.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本部门人身、健康、设备的重大安全情况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为员工提供定期针对性培训并制度化,保证员工掌握所需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知识、规程及要求。

5.部门根据各员工实际工作岗位,参照本《责任书》,与本部门全体员工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交管理部备案。

五、奖惩制度

l.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及考核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2.对提出“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的人员及在预防和制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将上报公司进行奖励,奖励情况根据其实际业绩而定。

六.“汇报”制度。

1.发生重大及特大事故的,部长要立即上报总经理及管理部门,并在周例会上作书面汇报,在一周内将事故情况书面“报告”到管理部;

2.发生一般事故的,部门负责人要立即通知管理部,并在三日内将事故情况书面“报告”到管理部。

七、附则

1.本责任书经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期自签字起至日止。

2.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签约双方各执一份。

3.本责任书解释权归管理部。

上海***公司(盖章)上海***公司_____部(盖章)

总经理(签字)部长/经理(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部门 篇6

一、总体安排

深入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省直有关重点责任部门要按照职能责任分工,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细化责任分工,实行重点工作包保责任制,研究制定三年建设扶持意见,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落实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组织和动员全行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资金捆绑、行业包保、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具体分工

1.农业部门负责优先支持1000个示范村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做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组织协调工作,同人保部门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

2.组织部门负责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1000个示范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3.教育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4.发改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泥草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民生改善。

5.公安、消防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村警务室、消防设施建设。

6.民政部门负责指导1000个示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7.商务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选择有条件的乡政府所在村进行农贸市场改造建设。

8.财政部门负责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专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抓好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

9.人保部门负责加快1000个示范村社会保障,同省农委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

10.建设部门负责督促指导1000个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和相关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工作。

11.林业部门负责新林区建设综合协调,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负责在1000个示范村优先安排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

12.国土资源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项目用地和支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13.文化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村级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14.交通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农村公路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行业管理,积极建立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机制。

15.水利部门负责将1000个示范村的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项目优先纳入规划并组织实施。

16.卫生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动全省农村改厨、改厕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7.环保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监管,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及畜禽污染防治进行技术指导,促进全省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18.体育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

19.新闻出版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农家书屋建设。

20.工信部门负责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域担保机构建设,对重点示范村的重点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21.广电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22.粮食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

23.畜牧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24.旅游部门负责对具备一定旅游资源的示范村,开展旅游项目建设。

25.电力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生产及生活电力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26.供销部门负责1000个示范村“新网工程”入村、农资连锁经营店建设,大力开展“连锁服务进万村”活动。

27.邮政部门负责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建设。

三、工作措施

1.制定好规划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包保分工,按照1000个示范村的总体布局和项目建设计划,研究制定本部门工作的具体规划,细化2010年~2012年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科学安排工作进度,分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

2.完善政策措施 省直各部门要根据“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部署,结合部门职能和任务分工,制定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

3.加强工作协调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履行包保责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

4.强化督查考核 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制定“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目标责任制,通过定期调度、集中考核的方式对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的年度包保工作考核。对于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滞缓、推动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责任部门 篇7

《通知》要求,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保险监督机构及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加快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切实把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纳入当地职业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 认真扎实地做好有关工作。

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是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以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为切入点, 抓紧建立学生实习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 形成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制度, 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通知》强调,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保险监督机构要按照《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 为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的健康开展, 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责任部门 篇8

1 生态环境损害的定义

现在我国上位法中并没有生态损害的法学概念。而在学术界也中对此尚未达成统一概念,并且专业类似名称较多,如“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破坏”、“纯环境损害”等。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的发生是生态损害责任构成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污染损害是指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以及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的破坏或损伤[2]。

2 开展生态环境损害多部门责任追究的法律基础

目前,我国环境学术界及法律界公认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包含了两个主要内容,一种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侵权,是指某种行为已经造成了或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造成环境污染或侵权,由该行为的受害者提出的损害赔偿。对此,国家《环境保护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上位法均对这一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另一种是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现有上位法中,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第五十五条提到“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明确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倾倒、堆放、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2011年5月实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对1997年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修改,“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此次修改中,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降低了入罪门槛。与之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1]。

3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内容

在现有的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及其相关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将损害赔偿的范围限定在环境污染对人身、财产和纯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害上(环境民事侵权损害),而对环境污染行为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的损害(生态损害)涉及较少。但是就危害后果程度来说,生态环境损害的后果更为严重。生态系统的损害会导致长期的环境隐患,当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小局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进而导致小局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崩溃[3]。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应当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开展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中的职责,不仅要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纯经济利益损害进行评估,更应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与程度进行明确量化,为审判机关审理相关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评估意见。

4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多部门协作机制构想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应当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环境行政处罚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各级环保、公安、检察、法院、及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审理审判间的有机衔接,有效打击各类环境污染犯罪[1,4,5]。

4.1 建立环境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是以应对环境行政处罚拒不执行和环境污染犯罪为目标,环境保护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就各自职权范围内建立的快速反应和联动机制。面对普遍存在的企业或当事人拒不执行《限期治理决定书》《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应与人民法院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区环境保护需要的联动执法机制,及时阻止和惩戒环境违法行为,防止污染扩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新环保法虽然赋予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现场检查、查封扣押等权利,但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案件对于证据类型及要求的不同,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收集和保存的证据往往不符合公安机关办案需要,因此,环保行政执法和公安部门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联动执法机制,有效解决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在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4.2 加强环境公益诉讼中执法司法联动

《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基本法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诉讼主体模糊不清、诉讼成本分担、举证责任、申请鉴定,强制执行难等突出问题,为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参与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扫清法律上的障碍。在针对侵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时,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不但要追究行政责任,还应充分考虑刑事和民事责任。

4.3 引入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第三方评估机制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构以中立者的身份,运用系统的科学技术手段,查明环境污染纠纷和案件的事实,是有效化解纠纷讼诉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在解决纠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对于及时、妥善地处理社会矛盾与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构作为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环境污染司法鉴定行为,采用法律手段界定污染责任主体、赔偿范围及赔偿金额,为依法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严厉惩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4.4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制度

使环境行政处罚与环境损害挂钩,推动了环境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深化了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范围,对高环境风险行业实行强制性投保。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逐步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延伸至累积性环境污染事件,从传统损害扩展到污染治理(修复)费。

5 结语

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切实解决我国环境保护领域长期存在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工作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损害案件高发,犯罪形式多样,责任追究涉及部门、人员较多的新特点,在此背景下,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污染犯罪、损害鉴定评估、环境监管、行政执法等过程涉及的多部门协作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从而构建环保、公安、纪检、检察、法院、司法等多部门参与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实现多方位、多环节有效打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多部门协作

参考文献

[1]孙佑海.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的实现路径[J].环境保护,2014,42(7):10-13.

[2]Faure M G,Jing L.Compensation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J].Pace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2014,31(1):1-84.

[3]殷鑫.生态正义视野下的生态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刘倩,郭华,王金南.如何构建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管理体系[J].环境保护,2012,(5):35-38.

[5]於芳,张红振,牛坤玉,等.我国的环境损害评估范围界定与评估方法[J].环境保护,2012(5):25-29.

责任部门 篇9

一、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

为了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要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有关人员的支持, 重点解决现任班子以及具体工作人员配合审计工作问题, 这是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

第一, 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比较特殊,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身份也比较特殊, 有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是离任, 有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是提升, 提升后的职位与审计部门工作关系比较密切。因此, 审计部门的有关领导重视与否, 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审计组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除了处理好审计的定位、讲究审计方法、正确处理和协调双方的关系、正确定义审计发现的问题与掌握适度的处理原则之外, 还要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 取得被审部门及有关人员的支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主要是为新老班子交替服务的, 老领导希望审计部门给予公正的评价, 新领导希望审计部门为其摸清家底, 分清责任。根据这一特点, 在审计进点会议上, 重点要解决现任班子以及具体工作人员配合审计工作问题。因此, 除了按照常规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之外, 开好审计进点会议, 利用进点会议, 宣传审计工作, 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它是能否顺利进行审计的现场实施阶段工作的前提。配合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是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义务, 它既是协助审计部门对老领导做出正确的评价, 也是继续支持老领导的工作的体现, 同时, 通过协助审计工作, 以摸清家底,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便于新班子了解情况, 也是为新班子决策提供服务。

二、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确保审计质量, 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 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案、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并恰当地做出审计评价是极其关键的。

第一, 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是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审计部门及其人员要根据的审前调查情况以及历年对部门的审计情况, 广泛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注重分析, 确定审查重点, 明确人员分工, 并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和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主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避免审计方案流于形式, 要有针对性地在审计方案中提出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对各个具体的审计内容, 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提出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三是要结合审计组人员的组成特点, 确定具体的分工原则。四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 对已经确定的审计方案进行全面、有效的实施。

第二, 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要确保审计质量, 除了做好审前调查,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审计工作之外, 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也是十分关键的, 要做到:一是审计工作要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离不开经济活动, 当财务账面看不到其经济活动的时候, 其业务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 因此,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 要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 同时结合其开展工作的经济活动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分析, 从而揭露其乱收费、违规支出等违纪违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把审计工作审活, 把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审活。二是重视延伸审计工作, 发现问题深查到底。随着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 表面上的违纪违规问题已经有所收敛, 但违纪违规的手段更加隐蔽, 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 因此, 要从账户入手, 以资金运作的轨迹为主线, 采用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并做好延伸审计工作, 以搞清审计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 并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三是审计干部既要理直气壮, 又要廉洁自律。审计是一种公务活动, 是依法进行的监督活动, 审计干部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审计工作, 并在审计过程中做到坚持原则,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清醒的头脑。

第三, 恰当地做出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 因此, 紧紧围绕部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 恰当地做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一是尽管目前尚未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但要坚持评价要有根有据, 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 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二是审计报告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 而是实事求是, 评价要遵循谨慎性原则, 审什么就评什么, 要有针对性。三是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 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 评价的措辞要恰当, 要有分寸, 对被审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 依法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为了全面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必须明确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思路:

第一, 在审计的对象上要突出“一个主体”。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主要表现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之中。在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工作中, 要突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这一主体, 要紧紧围绕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来重点审查部门的财政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 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 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情况, 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并沿着预算资金的流向, 对与此相联系的有关单位和项目进行延伸审计。

第二, 在审计的内容上要围绕“四条主线”。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上, 要围绕以下四条主线来全面审查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情况:一是围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有关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投资事项以及其他重大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决策、监管和执行的主线。二是围绕发挥被审计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三是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主线。四是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主线, 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和群众举报反映的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自律规定等问题或线索进行调查核实。

第三, 在审计的目的上要鉴证“四种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鉴证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决策、管理和廉洁自律等四种能力, 以提高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一是依据财经法纪和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 结合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和审计查出的违法乱纪事实及其责任归属, 来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依据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实施情况的审计结果, 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 来评价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效益性, 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三是依据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 结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债务增减变化情况、经费收支平衡情况, 来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四是依据财经法纪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 结合领导干部的个人自查情况、群众评议情况和账面审查情况, 来评价部门党政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 以此鉴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能力。

四、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领导干部选拔、监管、考核和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方面的作用, 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避免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上的误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误区, 导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权威难以体现。因此, 要切实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必须要避免和澄清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要避免重经济活动审计而轻经济决策审计。在审计工作中不要仅仅纠缠着一些不合理费用开支问题, 拘泥于枝节, 偏重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情况, 而忽视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依据、程序的合法和真实性的审查, 没有顾及经济决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审计。二是不能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查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时一定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应当对其任职期间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等方面进行客观地评价, 业绩方面该肯定的应当肯定,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定要体现客观公正, 既要揭示问题、也要肯定业绩。三是要正确看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是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监督的一个参考依据, 而不是唯一的依据。因为干部的选拔任用, 受到学历、业绩、思想政治素质、行政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水平以及关系、机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 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 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的过程。

第二, 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讲求实效。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切实做好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 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实效。为此, 必须做到:一是在审计开始前, 要明确审计的重点, 要抓住审计的重点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要紧扣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个主题。二是在审计工作中, 要采用动态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以解决审计时间集中的矛盾, 并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如果只审查离任点的静态审计是毫无意义的, 应从被审人上任开始就对任期内制定的政策、召开的会议、印发的文件、出现得问题等进行关注, 将与其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结果收集起来, 将审计过程前推, 充分利用前期审计成果。三是在审计结束后, 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当前和历史方面、单位现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做出合理的审计评价与审计建议, 并出具审计报告, 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贵州, 2007 (6) .

[2]、佚名.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做法[J].审计月刊, 2005 (1) .

[3]、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J].审计月刊, 2008 (1) .

责任部门 篇10

一、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 学校财务预算编制、控制与管理责任

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 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财务预算, 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

(二) 财务收支核算与管理责任

财务收支核算是否符合规范, 财务管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合法, 有无隐瞒、遗漏或弄虚作假等情况。

(三) 内部控制责任

学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收入, 各项收费是否符合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 票据使用是否合法、规范;融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手续是否完备。

(四) 个人廉洁自律

在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中是否廉洁自律, 职务消费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个人有无违纪违规的经济问题。

二、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是根据财务处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求, 对审计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的, 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务处长履行经济责任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体系, 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 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一) 定量指标

1、基本指标

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共性方面, 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 包括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累计收入负债率和一年内到期收入负债率四项指标。

(1) 收入预算完成率

收入预算完成率是反映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年度财务收入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 反映财务处长任期内在组织财务收入方面的业绩和努力程度;同时它也说明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收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程度。计算公式:收入预算完成率= (年度实际收入÷年度收入预算) ×100%。

“年度实际收入”是指任期内学校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实际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总额,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拨入专款、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年度收入预算”是指任期内学校每年计划取得上述各种非偿还性资金的总额。

收入预算完成率小于100%时, 表明没有完成收入计划;接近或高于100%, 说明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此项指标值越高, 表明收入组织工作的绩效越大, 但当此项指标过于高时, 可能说明收入预算偏离实际。

(2) 支出预算完成率

支出预算完成率是反映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年度财务支出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它体现财务处长任期内在执行支出预算方面的业绩, 反映了财务处长任期内为保证行政、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正常进行及事业发展投入资金与控制支出的能力;同时它也说明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支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程度。计算公式:支出预算完成率= (年度实际支出÷年度支出预算) ×100%。

“年度实际支出”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每年实际用于开展行政、教学、科研及其他业务支出的总额, 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年度支出预算”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每年计划安排用于开展行政、教学、科研及其他业务支出的总额。

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值大于100%时, 表明实际支出超出支出预算:小于100%时, 表明实际支出比支出预算有节余。审计评价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支出预算合理的基础上, 若该指标小于100%, 且保证了事业计划或任务的完成, 则属于节约行为;如果未完成事业计划或任务, 则不能认定为节约。若该指标大于100%, 且事业计划或任务没有增加, 应视为预算超支;如果事业计划或任务增加, 支出预算没有相应调整, 则不能认定预算超支。

(3) 学校收入负债率

企业一般用资产负债率反映偿债能力, 但高校使用这个指标反映学校偿债能力就不太合适, 因为高校资产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现时净值相背离, 而且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加与时间的推移相差越来越大, 所以资产负债率不能确切反映学校的偿债能力。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之前, 笔者建议使用收入负债率来反映高校的偿债能力。

计算公式:累计收入负债率=任期到期年末累计对外负债总额÷任期到期年内学校经费总收入×100%

一年内到期收入负债率=任期到期年一年内到期对外负债总额÷任期到期年内学校经费总收入×100%

收入负债率指标反映学校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 如果收入负债率过高, 则风险增大, 将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形成威胁。

2、绩效指标

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个性方面, 它是衡量每个评价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 包括学校经费自给率、学校人员支出比率、学校公用支出比率、生均事业支出、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和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八项指标。

(1) 学校经费自给率

学校经费自给率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除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与经常性支出的比率, 计算公式:学校经费自给率: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100%, 学校经费自给率能够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组织收入、满足学校经常性支出的努力程度。

(2) 学校人员支出比率

学校人员支出比率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对人员支出总额与事业支出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学校人员支出比率: (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事业支出×100%, 学校人员支出比率能够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程度。

(3) 学校公用支出比率

学校公用支出比率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公用支出总额与事业支出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学校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学校公用支出比率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程度。

(4) 生均事业支出

生均事业支出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事业支出总额与折合后的各类在校学生平均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在校生平均人数×100%, 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 (本年生均事业支出-上年生均事业支出) ÷上年生均事业支出×100%。生均事业支出和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能够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生均年培养成本的合理程度。

(5)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率是指年度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的总和占当年学费总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 (年度四项经费合计值÷年度学费总收入) ×100%, 合格标准是不低于25%。在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对四项教学经费的保障程度时, 除了运用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指标外, 还应关注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是否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 为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资金保障。

(6) 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

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基本建设贷款总额与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 (任期内基本建设贷款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 ×100%, “任期内基本建设贷款总额”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获得基本建设贷款的总和;“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能够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的合理程度。

(7) 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

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与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 (任期内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 ×100%, “任期内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是指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合理程度。

3、修正指标

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的状况, 是对基本指标、绩效指标的修正和完善, 包括职务消费指标、违纪违规资金总额和损失浪费金额三项指标。

(1) 职务消费指标

职务消费指标, 是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支出。职务消费指标能反映财务处长廉洁自律的状况。

(2) 违纪违规资金总额

违纪违规资金总额, 是指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单位和个人违反财经法规的资金总额, 包括违规变更预算、虚增财务收支、虚列财务支出、截留挤占挪用、少计少缴税金等发生的金额。反映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 违纪违规资金总额越高, 说明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行为越差。

(3) 损失浪费金额

损失浪费金额, 是指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投资、借款及担保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金额。

(二) 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收支真实性、财务收支合法性、资产安全性等非定量指标因素, 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 在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各项定性因素的分析判断, 对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和完善, 形成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论。定性指标主要由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财务收支真实性、财务收支合法性和资产安全完整率五项非定量指标构成。

1、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是反映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财务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指标, 它可以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角度, 说明财务处长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

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 (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审计调查问卷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 ×100%

“审计调查问卷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是指在内部控制测试时通过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反映的学校财务处应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是指内部控制调查问卷中反映的学校财务处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总和。

评价可分为内部控制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级。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高于90%的, 没有遗漏关键控制点, 认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如果介于60%—90%之间, 认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健全;如果小于60%, 或者该比例虽然较高, 但关键控制点有遗漏的, 可认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是反映财务处长任期内学校财务处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角度, 说明财务处长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

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 (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 ×100%

“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是指内部控制调查问卷中反映的学校财务处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总和;“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是指内部控制调查问卷中反映的学校财务处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的总和。

评价可分为有效执行、部分有效执行与无效执行三个层次。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为100%, 认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大于60%, 认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小于60%, 认定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执行

3、财务收支真实性

财务收支真实性主要根据财务处提供的账、证、表反映的财务收支数据与审计组实施审计后认定的数据进行比较来确认。这是评价财务处长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可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收支状况三个层次:凡财务处提供的账、证、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相符或差错在5%以内的, 认定其会计资料真实地反映了财务处长任期财务收支状况;凡财务处提供的账、证、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基本相符 (差错在5%—10%之间) 的, 认定其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财务处长任期财务收支状况;凡财务处提供的账表反映的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有较大差距 (差错在10%以上) 的, 应认定其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处长任期财务收支状况。

4、财务收支合法性

财务收支合法性主要根据审计组实施审计后是否发现财务处长个人及其任期内财务处存在财务收支违规违纪事实来确认。这是评价财务处长任期经济责任的又一项重要指标。评价可分为符合、基本符合、违反、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四个等级:凡在财务收支方面未发现违规违纪事实的, 可认定为财务处长任期内财务收支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凡在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 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5%以内, 情节轻微的, 可认定为财务处长任期内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 但对违规违纪事实要披露;凡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 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5%—10%之间, 情节较轻的, 应认定为财务处长任期内财务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凡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 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10%以上, 或金额虽然不大, 但存在私设“小金库”、“账外账”问题, 有重大违纪案件的, 应认定为财务处长任期内财务收支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5、资产安全完整率

任期内资产安全完整率=任期到期年末资产盘点数÷任期到期年末资产账面数×100%, 用于评价财务处长任期内资产管理控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就整体而言, 定量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80%, 定性指标 (W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可以细分为:基本指标 (A) 占20%, 绩效指标 (B) 占50%, 修正指标 (C) 占3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 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 (Pi) 和设定的权重 (Ii) 计算出得分, 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 得出评价分数 (S) 。其通用公式为:

Pi:每项指标算出的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分值。

Ii:根据评定对象的性质, 对所选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

B、C、W的计算方法同A。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等, 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 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档次。具体见表2。

参考文献

[1]、张兴.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研究.会计之友.2005. (05)

[2]、彭春华, 孙宝有.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认识.教育财会研究.2004. (04)

[3]、冯宝军.高校内部审计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事业财会.2005. (01)

[4]、陈晓芳, 桂珍若.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性思考.审计研究.2006. (04)

[5]、张素梅, 李天舒, 梁建华.试论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农业会计.2006. (05)

责任部门 篇11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济管理能力和从事经济活动情况的责任, 及为实现绩效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等情况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和界定, 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评依据, 目的在于强化干部管理, 为考核、奖惩、选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近几年的审计实践, 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在于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之所以难, 是因为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比较, 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对象、程序、报告等有一个质的变化,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强调真实性、合法性, 而经济责任审计强调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绩效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 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和政治前途, 因而成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和类别

评价是审计结论, 是审计人员基于审计和调查情况所做出的职业判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经济责任及取得的政绩作出的结论性评语。

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中有关条款明确规定要对领导干部及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 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并抄送同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被审计责任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的情况, 具体包括经济决策情况、经济管理情况、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将这些情况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做出以书面形式表达的职业判断。任期经济责任的目的在于使利用任期责任审计结果的机构和部门有所参照, 便于直观了解最终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 它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即企业领导人员、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应针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经济责任内容和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

本文只涉及对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

三、确定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内容

党政机关财政、财务收入来源单一, 支出的范围较小,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 将效益性方面作为重点。要结合审计查证结果, 评价经济责任人任期内贯彻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以及个人的廉洁自律情况等。

(一) 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

对党政机关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的重点是对其提供的财政、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在查看账表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审查预算内外的收入、支出是否真实, 是否存在设立账外账、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问题, 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程度。

(二) 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

通过审查党政机关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是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 是否存在乱加价、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遵守财经纪律情况。

(三) 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 查询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文件资料, 查阅以前年度有关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档案, 来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健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 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状况。

(四)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党政机关管理、使用国有资产情况是审计的一个重点。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是否建账管理, 有无账实不符、私分资产以及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等问题, 特别注意是否存在专项资金没有专项使用, 而是被转移、挥霍浪费, 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五) 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效益情况

通过审查党政机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是否有集体决策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 投资项目的效益性, 是否存在盲目投资, 管理混乱, 是否存在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 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 合理界定责任。

(六) 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其他需要审计的问题

通过审计, 查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单位报销各项费用、发放奖金和补贴、对外公务活动开支是否合规、真实, 有无侵占国家财产, 有无向下属单位报支个人费用等, 并对照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

四、建立科学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绩效评价方法

(一)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中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绩效评价的标准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体系。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评价时, 评价的标准与依据五花八门, 致使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 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影响了审计的客观公正和审计的权威性。

2、绩效评价中现任领导责任与历史责任界限划分不清

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中, 没有正确区分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的责任界限。由于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以及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式, 上期责任或业绩可能延续到本期, 本期责任或业绩也可能递延至下期。在这种情况下, 认为责任人应对审计查出的所有问题负责任, 或认为责任人做出显著业绩, 必然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绩效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事项进行绩效评价时, 只简单地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说明, 未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如实评价。如对固定资产的增加, 其资金来源是任职期间单位的自有资金、财政结余, 还是专项资金、银行贷款, 一般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披露。

4、绩效评价中存在主观意愿

鉴定式的绩效评价, 把与工作无关的业绩和与经济责任无关的责任均加以认定。如“工作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办事认真, 一丝不苟”、“被评为XX先进个人”等, 超越了审计范围, 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 建立科学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方法

1、要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指标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

(1) 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是指不能够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从性质上判断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它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标准、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等。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 使其定量化, 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或以偏概全。

(2) 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通过比较分析, 考核和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行为的量化标准。如预算的执行及决算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等。主要指标有:审计性评价指标 (国有资产增长率、事业投入增长率) ;合规 (法) 性评价指标 (专项资金挪用比例、乱收费比例、违规支出金额比例、违纪违规金额比率、财产损失比率、决策损失比例) ;个人廉洁情况评价指标 (主要有个人收入违纪比率) 等。

2、要正确界定经济责任的界限

(1) 划清现任领导责任与历史责任的界限。在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时, 以责任人任期内某一时点作为基准, 按照有关规定划清现任领导责任与历史责任的界限。不能将基准时间前领导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当成是现任领导的成绩或问题。

(2) 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领导干部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 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 失职、渎职以及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构成直接责任。应负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构成主管责任。在进行评价结论时, 一定要恰当地权衡责任的性质, 不可混淆。

(3) 划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 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 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 应由领导个人负责。

3、要以交待出处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在进行审计评价时, 常常要涉及和运用财政、财务收支范围以外的资料。在利用相关部门的业务技术数据时注意做到交待出处。在引用相关部门、人员的证明和询问谈话材料时, 也注意做到交待出处。以交待出处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能使运用审计结果的部门多了解中的相关因素, 不仅使审计结果运用更加客观,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审计风险。

4、要使用准确的用语进行绩效评价

在进行审计绩效评价时, 要使用专业、规范和措辞适当的语言, 对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 尽可能用数字来说明;对不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 也要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 切忌夸张和华而不实的描述。要做到观点鲜明, 层次分明, 逻辑性强, 文字精练、言简意赅。绩效评价中常用的用语主要有:任期内国有资产增值幅度大、小、没有增值或减值;对某些问题该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一般责任;履行经济职责较好、未履行、失职等。

5、要用谨慎的原则进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必须做到对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作评价;对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审查和核实的事项不作评价;审计未涉及到的问题不评价;审计证据不足的不评价, 对审计对象评价标准不清或者没有明确评价标准, 可能造成被审计人的责任难以分清的事项不能随意做出评价。

6、要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必须以审计核实的事实 (审计证据) 为依据, 审计证据以外的资料, 如本人当面材料、单位工作总结、报告等不能作为评价的依据;要以法律为准绳, 实事求是地对责任人的任期经济业绩与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不应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成分, 从而准确评价部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 引导和促进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参考文献

[1]、史元.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2]、黄顺.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J].当代审计, 2001 (2) .

[3]、马沁, 王群建.浅析经济责任界定[J].当代审计, 2002 (3) .

上一篇:长沙窑陶瓷下一篇:学生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