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2024-08-06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共12篇)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1

声乐对于表演考生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一项,那表演专业声乐考试内容有哪些呢?我们都知道在艺考表演专业时考试内容通常都包括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4个方面,一起来看看。

1

声乐考试环节老师不会严格按照声乐水平来打分,更多的考察内容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力,说简单点就是你的台风,唱歌的同时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是表现形式。

2

表演考生不需要会什么乐器和乐理这些更深层的声乐知识,考生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两首歌曲,顺畅的演唱下来就行,会有模仿节奏、音阶和和声的练习。主要考察学生的嗓音条件、音准和节奏等基本情况。

3

模仿节奏练习是由考官通过拍掌打出节奏,再由考生进行模仿重复老师,其中点数和节奏都不能错;音阶练习是由考生跟随考官弹奏出的旋律进行伴奏或模唱;和声练习环节是由考官即兴给出简单的乐名,考生进行试唱。

4

在歌曲的选取上也至关重要,由于在考场上考生比较多,所以不可能让你把一整首歌唱下来。考生最好选择在短时间内能够体现自己音色的歌曲段落,最好选择的曲目有高潮部分,也可以只唱副歌再推向高潮。

通过声乐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还可以从中了解到音乐与影视表演的相通之处,让学生更进一步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知与自身能力。

[表演专业声乐考试内容有哪些]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2

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对应的相关行业便是模特儿行业以及相关的领域范围。如何培养出适合国际时尚潮流的模特儿, 将服装表演演绎得更加具有时尚氛围, 这是当今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及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地方, 而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计的核心则是实践课程的设计, 如何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内容, 能够让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 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当今社会时尚前沿, 了解服装表演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及为他们本身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经验。

一、服装表演专业设置的意义

服装表演专业可以说是与国际时尚前沿有着紧密关系的一种专业, 但与此同时, 服装表演专业也欲来越多的融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 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衣”。确实如此,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逐渐在向更加充实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层次的生活。服装表演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时尚的风向标, 它可以在某一时期引领服装设计以及时装表演的风格, 进而影响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服装行业某种服装设计的喜好。人们在满足其基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会追求其自身装束的完美以及舒适, 而服装表演专业则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 让人们能够在庞大的服装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风格而又时尚的服装。当然, 服装表演专业对服装时尚的引导, 以及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时尚服装搭配, 也会让自己心情愉悦, 能够更好的去做其他事情, 这是一种外部的时尚潮流的引导和自己内心对服装时尚的认可二者结合的最好表达。

二、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计

一般来说, 高校对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计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课四个教学环节。高校课程的设置均是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习、实践环节课程等相结合形成的立体构架, 够体现出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 既能满足学生大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很好地体现出服装表演专业特点, 如:舞蹈、形体、服装表演、服装设计、服装史与鉴赏等课程;同时又针对学生面相社会的实际就业开设了实用性很强的相关课程, 如:服装名品分析、服装品牌经营与策划、形象设计等课程。 (1) 学校课程的设计划分的较为详细, 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出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性与基础性, 要介绍服装表演专业的历史, 要设计出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注重学生们理论基础的培养, 以更好的为学生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上能够拥有厚积薄发的基础和能力。当然, 服装表演专业是一门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 更要明白如何在服装表演的市场上将自己所学的能够寓学于用, 因此,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实习和实践课程环节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将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投放到服装设计和服装表演的第一线, 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该行业的形势;实践课程环节则是需要学校课程的设置上能够提供与实务部门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课程上就可学习实务部门的知识和实践操作。

三、服装表演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

服装表演专业实务性操作较强, 如果与服装行业市场偏离, 则服装表演专业则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因此,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学生们的学期实习、毕业实习, 还要注意在学生们课程设计中融入实践课程,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可以体会到实务部门的操作和运行, 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型和职业型。因此, 如何在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中增添实践课程的内容是学校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础。实践课程的恰当设置, 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培养都体现了学校对于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 无论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学生们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是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负责的一种积极态度。

首先, 学校可以聘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才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讲授。该课程的设置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生们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后, 就让具有服装表演和设计实务部门的专业人才为学生讲授该理论知识是如何在服装表演行业的具体运用。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员可以选取服装设计行业的设计人、服装时尚界的点评人以及服装表演者, 学校可以分别同服装表演专业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签订特聘教师合同, 对本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服装设计的实践教学, 对理论教学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给予实际操作的解释, 或者为理论教学提供案例, 分析并示范服装的设计;时尚界的点评人可以通过对服装行业发展的预测, 以及时尚的分析、服装的搭配等问题进行讲解, 让学生们可以从一种发展的时尚的眼光去看待服装表演专业的流行趋势;服装表演者则是通过具体的时装搭配而营造出的服装表演的现场氛围, 以让学生们可以学会在现场表演中的动作技巧、服装搭配窍门等。这都是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员作为服装表演专业的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带来的益处。

其次, 学校可以与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由服装设计和表演的企业明确其需要的人才, 然后委托学校进行定向培养具有该具体能力的学生, 能够为企业培养出他们未来需要的员工;当然, 学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合理和便捷的解决了学生们的就业问题。与服装行业合作办学已经有实践经验, 具体来说, 就是学校为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与服装企业签订合同, 共同定向培养所需要的具有职业技能的学生, 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 并由服装企业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 让学生们可以方便到实践第一线进行学习以了解服装企业的运转及管理。当然, 学校与服装企业合作办学, 也为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的途径, 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方便了企业的员工培养和管理, 也为学校的人才输出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最后, 学校可以设置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活动室。该活动室可以邀请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实务部门的专业人才为本活动室提供专业上的指导, 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学习, 主动与实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 及时了解和掌握服装表演专业的前沿和趋势, 模拟出服装表演行业的小型市场线。这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室的建立, 充分调动服装表演专业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去设计、解决服装表演专业中发现的问题, 这样一步步地积累自己的经验, 可以让学生们形成很深刻的印象。当然, 也需要专业老师为学生们的活动提供指导, 以解决学生们的困惑。

总结

服装表演专业无论是从国际时尚的角度来说, 是时尚达人们争相追逐的行业外, 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服装设计和表演针对的不仅是时尚达人们, 它也针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穿着, 因此, 它既要具备引领时尚潮流的能力, 也要具备为普通百姓的服装服务的理念。因此, 服装表演专业的高校为使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与服装业的发展相适应, 在采用传统的理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 即采用理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 还采用了实践操作更强的实习和实践课程环节。传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们夯实服装表演和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有着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当然, 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们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课程的设计, 让学生们在学校课程上就可以体验到实务部门的氛围,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 也是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3

关键词:钢琴基础 教学内容 拓展应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传统上历来被当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传递的依据就是教材。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泛指上课所用的教材。 教学内容的更新需要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社会需要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突出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是从教学内容中(教材内容)拓展的原则、方向、应用与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一、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研究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状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本着“打好钢琴演奏基础,较强演奏技巧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音表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研究其应用性,以适应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应用性人才,并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原则

1.坚持教材规范化的原则。

在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教材的规范化,需要教师结合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编写。对于高校钢琴基础教材的难易程度,应当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作为技术性较强的钢琴教学,要非常注重知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教材的编写也应当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规范编写。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演奏方法都应当符合不同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钢琴演奏应用能力,提升学生钢琴的演奏水平。

2.坚持教材基础性原则。

钢琴基础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规定音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能力。因而该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必须牢记该课程的宗旨,体现该课程为基础课程这一特征。从基础性原则出发,为学生打好钢琴演奏基础,同时又要从学生各自专业的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钢琴基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艺术的表达能力等音乐表演专业的所具备基本能力,为学生日后独立从事音乐艺术文化工作,奠定学业、从业和择业基础。

3.坚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中的教师而言,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想,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高校钢琴基础课程教材的选编和拓展过程中,对于这一原则应当不断加以强化,突出专业特点,结合音表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开阔音乐的视野,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能力,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钢琴演奏的应用性学习,并在一定的前提下,为更好地促进和协助其他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定好的根基。

4.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表演型人才。素质教育的推进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推进了该课程内容的改革。在钢琴基础课程中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孝亲类歌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纳入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把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机地融合在钢琴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方向

1.拓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钢琴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由浅入深的安排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时期作品为教学内容,并拓展内容宽度与广度,学习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历史、作家与演奏风格,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奏方法,领略作曲家的个性和作品的内涵;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

2.丰富钢琴作品演奏的形式,以独奏为主,加入四手联弹或者简单的双钢琴的作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钢琴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是钢琴独奏的作品为主,形式单调,在钢琴基础课程中加入四手联弹或者双钢琴的作品,更能充分地发挥出乐器性能中独具的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使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更丰富、更宽阔.对于学生来说,多样的演奏形式更有新鲜感,能够加强学生练琴主动性,积极性,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要比独奏的难度要大,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克服困难的毅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意识。

四、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应用

1.注重实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钢琴基础课程溶音乐知识性、理论性、技术性以及音乐艺术的应用性为一体,其音乐艺术的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体属性。音表专业钢琴基础教学过程中,以音表专业学生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通过“一对一”小课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程度讲授学生对钢琴演奏技术掌握情况、完成情况,以及实践的应用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既为拓展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同时为学生解决演奏中的技术技巧,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在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状况,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钢琴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2.加强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上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小课的优势特点,增强自身的主观的民族意识。用最直接的方式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从根本解决问题。其次,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针对性的学习中国作品,规定中国作品在每学期完成的具体数量以及考试必弹曲目,通过对中国作品的学习与实践演奏表现中国民族的音乐, 反映中国民族的精神, 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第三,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拓展丰富的中国作品,并根据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不同,编撰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基础教材。能够更好的推动和发展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传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策略

1.循序渐进分级式的教学策略。

该课程的分级式教学是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程度把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具体划分成十个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按照“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入学情况,因材施教的方法逐级或者跳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打好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级教学的实施符合实际教学需要,有利于教学改革方案的落实,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并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2.确保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目标要一致,并符合市场需求。

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需要扎实地去落实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完善教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钢琴基础教材的拓展中,应确保其与教学目标的进度相一致,保障教材拓展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束语

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拓展与应用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撰写教材提供了方向和标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同时能够促进钢琴基础课程的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庆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实践 [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杨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薛文雅.中国钢琴教材历史沿革及发展之探索与研究 [J]. 安徽师范大学,2015,(10):69-71.

[4]朱亚茹.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13):234-236.

[5]邓子欢.钢琴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 [J]. 咸宁学院学报,2015(27):158-160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4

为了更好参加表演,请家长务必按照以下要求配合:

自我介绍+互动回答+Book7英文歌曲《Animal Farm》

1、请家长回家协助孩子练习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有先后,请按照自己名字的顺序练习。),介绍过程中有动作,要求动作大方舒展。

2、请务必回家练习并表演唱歌曲《Animal Farm》,放CDBook7第10首伴奏练习。要求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为齐表演部分。

上台前,所有孩子一起排好队,齐说Swing your hands one two one, one two one, one two one.Stop, one two three go!

my name is Cherry,I’m 4 years old, I’m a girl, a nice girl.I’m Lemon, I’m 5 years old.I’m a girl, a cute girl.I’m Jerry, I’m 9 years old.I’m a boy, a I like red, I like pink…(Lemon先说喜欢的颜色,注意不要低头看衣裤太久,直接表达。)I like pink, I like …(Cherry 再说喜欢的颜色,注意不要低头看衣裤太久,直接表达。)I like red, I like blue.My coat is red, my pants are blue.(Jerry 最后说喜欢的颜色,注意要表达衣裤相应的颜色。不要低头看衣裤太久,直接表达。)

表演专业介绍(模版) 篇5

一、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简介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前身时延边艺术学校,始建于一九五七年。现有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表演、舞蹈学五个专业。表演专业又分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表演艺术专业方向。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掌握影视、广播播音主持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在影视、广播艺术中承担多项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家规定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表演基础与技巧、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基础与技巧,朝鲜语口语等课程。

表演艺术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掌握戏剧、影视表演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在戏剧、影视艺术中承担多项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家规定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表演基础与技巧、艺术语言基础与技巧,朝鲜语口语等课程。

二、毕业走向1、2、3、报考全国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点。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局、艺术团、文化馆等。全国各省市文化企事业单位。

三、考试科目(一试)

自我介绍;作品朗读(自备稿件);演唱(或才艺展演);即兴话题(评委即兴出题)。

咨询电话:0433-2435941;0433-2435942

考前辅导咨询电话:***;***;***

表演专业自我介绍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身高***,我的名字叫***.很高兴可以参加贵校的专业考试.我对贵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向往以久.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喜欢主持,唱歌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我喜欢思考,课余时我喜欢看书充实自己.我相信知识可以使我的主持更具有魅力.我也很喜欢运动,打篮球,我喜欢场上奔跑的感觉,在阳光下,可以让我尽情释放自己.动静结合,让我在不同中寻觅和领悟.我喜欢面对镜头的感觉,我可以show出多彩的我.我是班内的文艺骨干,曾主持过很多次班内的文艺活动,为今后打下了基础,也为我的选择增强了信心.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可以站在台前,我想只有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充实自己,再加上各位老师对我的精确指导,我迟早会有一天可以站在梦想的舞台上.这就是我,一个简单的我,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实现我的梦想.谢谢.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7

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 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 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通过我自身在美国的学习和观摩, 我对这门课程有着切身地体会和收获, 在这里我想对“面具课”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和自我的思考。

茱莉亚音乐学院戏剧分部 (THE JUILLISRD SCHOOL DRAMA DIVI-SION) 表演专业的面具课程, 是最早在表演专业开设面具课程的几个美国戏剧学院之一。如果要说起将“面具”运用到演员的表演训练中去这个历史, 就必须要谈到两个人。

雅克·科波 (Jacques Copeau, 1878~1949) , 法国导演、演员、戏剧革新家、作家。他重视对演员进行各种训练, 如形体动作、即兴表演、诗歌朗诵、声乐等, 在现代西方戏剧传统中, 将面具训练作为演员训练的传统, 始于雅克·科波。他感兴趣的是找到一个方法来唤醒演员的想象力以及创造一种存在的表演状态, 演员要专注于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 而不总是关注自我的表演。为了达到这样的表演状态, 他在演员训练中使用面具。

迈克尔·圣德尼 (Michel Saint-Denis, 1897~1971) 是雅克·科波的侄子, 将他的演员训练进行发展, 特别是对演员进行面具训练, 带到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戏剧分部。他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他的叔叔, 雅克·科波, 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影响。

面具作为演员训练的一种方式, 从雅克·科波的潜在意识里酝酿到认识到, 到真正运用到演员的训练之中, 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一次排练的过程中, 科波绝望地发现, 一位生活中热情奔放的女演员, 在排练场里却是身体僵硬, 语言似乎被冻结, 甚至都不能移动自己。科波拿出了自己的手绢, 蒙住了女演员的脸, 他注意到女演员的身体立刻被释放了, 就像一个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当演员的脸戴上面具, 被隐藏起来之后, 演员的内心就少了很多胆怯, 自身的感觉更加自由、更加大胆、更加真诚地表达就很快地出现在演员的表演中。戴上面具的演员将自己的内心本能化、简单化地扩展到自己的身体, 这些都迫使演员努力地将自己的感受用一种极致的方式进行表达。即使没有看到她的脸, 但是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她作为演员的所有努力。这一次偶然的实验, 科波立即把这种方式投入到自己的剧场工作和演员训练中去了。

面具课程的训练实际上包含两个核心的线索。一是通过对于形体的训练使得演员的身体能够完全成为富有表现力的创作工具, 并且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打磨, 找到身体表现力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让演员自身对于自己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加强。二是通过更多的演员内部途径建立起演员对于现实主义性格化的能力。这两条线索的建立实际上要求演员内外部融合, 形成一个整体的创作模式。这个训练方式是一定程度上基于斯坦尼斯拉斯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 这个训练是一个要求演员全身心的训练方式。很多接受这个训练的学生认为, 这个训练方式使他们在形体、声音、理智思考、想象和感性表达等多种能力上有所获得, 并且使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多种形态的戏剧表演创作。

二、“面具课”观摩所得

我在观摩整个面具课的过程中发现, 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探索”对于这门课程教与学来说, 是主体精神, 是对于人最本能的原始状态的一个探索。

可以说“面具课”实质上是一种表演的即兴创作。“即兴”使得演员在一个场景之中生活, 演员对于这个场景 (规定情境) 的信念使得演员减少了对既定文本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 实际上在对于一个演员的心理技术的获得进行训练, 逐步使演员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获得解放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演员的表演创作必须在, 通过这个“信念”所给予的客观情境与演员自身特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帮助学生找到这个平衡是面具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圣德尼认为表演的本质是“转换”, 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由一个活人扮演另外一个活人”。他相信演员的训练不得不从打开演员的自我开始。一旦学生演员已经开发了一些肢体技能和一定的表演自信之后, 面具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工具。它帮助演员进行“转换”, 但又不隐藏演员的自我特质。它将帮助演员的注意力, 减少他的自我意识, 加强他的内心的感受, 和导致并发展他的肢体能量向外的戏剧性表达。在练习中教师一直对学生强调清晰的意图、行动和感觉。而演员在面具的制约之下, 特别是面具剥夺了他们的正常模式的演员表现力———脸和声音, 迫使他们只使用身体的交流。

面具训练的开始, 为了感受身体与其它客观事物的联系, 在教师的带领之下, 学生将身体变形成一种更接近于动物的体态。躯干接近地面, 用四肢支撑着身体在地面上四处移动。学生在支撑着他们的身体的同时, 时而用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不会使用的方式去碰触自己和别人。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让我们变得赤裸并且可以抛开一切来自于这个现代社会的束缚。它将学生带入一种无需羞愧的, 无拘无束行为方式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 练习要求:

1. 探索五种感官。学生们被要求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进行感受。探索物体的重量感, 质感, 形状和功能。接下来, 他们必须经历一定的生理感觉如疲劳、热、冷等。

2. 简单的肢体行为如投掷, 提升和牵引对象。

3. 一个简单的情感动作 (如“炫耀”“祈求”) 与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结合。或一个行为过程的表达。

当学生个人的基本训练状态被带动起来以后, 与对手和整个集体之间的互动就要开始了。这是一个初步建立并深入的过程。对“原始”状态的探索是由教师启发, 学生从建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开始, 依次蔓延到全身, 最终形成个人与对手, 与整个集体之间的交流。被训练者必须渴望冒险, 并且不断向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在训练中不论是个学生个人还是整个集体都相互交织、转换,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一种非约定俗成的无限可能性。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 训练的主体之间可以做到相互交流和相互协作。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即兴创作的故事被发展起来, 生活的种种可能性被显现。

学生为了试着将训练中的收获, 运用到表演的创作中, 要努力将面具制约下的感受印在自己的身体记忆里。无论在表演创作中进行任何一个角色, 总会有一个不变的核心, 真实地表达着任何一个角色的行为。这些练习将会带领学生找到通向对这个人物最真挚的反映的道路, 而不是演员自我操纵的虚假的所谓真实。这种工作的方式帮助演员摆脱了理性的分析, 让演员不再去考虑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做对了等问题。取而代之的是, 演员开始被自我的直觉所驱使, 并且渴望得到更多。

教师对于面具课的教学必须要求学生, 把握住尽可能打开感知而进行的自发性创作。在这种情况下, 是不允许构思的,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要立即进行及时即可的反应, 是最本能, 最真实的反应。而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呼吸, 努力感受想象中的环境, 并且充满好奇心地去行动, 愿意冒险, 自身的创作可能性就会被打开。

三、“面具课”的思考

在面具之下, 演员的即兴创作实际已经具有了人物的特征, 这个特征是演员用自身对外界的一切感受建立起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实际上, 当演员在面具之下, 当自身的情感和欲望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 人的本能意识就会想要去表达, 这样大量的肢体动作和微妙地身体语汇就会产生。演员就用自身带动了面具, 这个生命的产生就是令人信服和明确的。

1.

根除陈旧而直白的表面化的行为举止的滥用, 和僵化的表现模式。培养学生开发和创造具有想象力的, 真实性心理冲动激发下的行为举止。

2. 心理的带动, 使演员意识到, 永远对于表演创作, 特别是人物心理层面的表达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让演员在创作中, 建立起对这种无限探索和激发自身可能性的意识。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 再从内到外的完整的角色形象的创作过程。

3. 消除演员过多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身体的能量, 它关系到身体与空间, 和讲故事的可能性。

让演员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来建立与对手、与空间、与情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强调演员一定要创造有性格的角色, “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是不存在的。”通过“面具课”的观摩, 我感受到, 面具课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演员性格化的能力和再体现的途径。这个训练的价值就在于, 要求演员建立起, 身体与面部之间存的一个永恒的对话。面具要求演员去接受面具本身来给自己的能量, 并且允许这种能量能够进入到自己全身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胞。面具训练应该直接作用到演员的身体上, 演员从而找到一种控制自己身体的方式———特殊性格气质的身体姿态语言。同时演员也应找到一种更具有戏剧性的风格化的再体现途径。人的气质、性情、性格是一种倾向, 是存在于身体和心理上的, 是生活经历中日积月累而产生的过去或是现在的习惯。一个倾向就意味着, 身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形态, 心灵是怎样一种释放方式。

我相信, 当我将这一训练应用到规定的剧本中时, 它将有效地帮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排除害羞, 被审视, 一种难忍的尴尬或是自觉的丑陋感。它让演员能够突破自我的界限, 并且让演员以一种毫无羞耻感的方式, 尽情的表达了“我”与角色的感受和需要。面具课的训练, 将演员的注意力放在对手以及演员自身本能的直觉。剧本规定情境的注入, 更加强化了演员的洞察力, 去体会角色的情感状态以及当下所处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演员完全感受到了这种“原始”的状态和交流, 演员不再审视自己, 而是富有艺术性的存在与生活, 并且在此过程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最终形成的表达是非常原始, 未经雕琢的, 竭尽所能的运用演员的身体和声音, 而体现为最为真实的角色生活。

总而言之, 当一个人的脸戴上面具之后, 所隐藏的人最本能的胆怯与羞涩, 取而代之被彰显出来的是大胆地表达和自由自在的感觉。这本身就为表演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创作状态。“面具”这个宝贵的工具在练习过程中, 要求训练者抓住一个简单的动作, 并努力让这个动作无限地进行扩展,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性格化”的人物的真实生活, 并迫使演员在这种真实中, 去找到某种自我感觉被极限表达的自由与畅快。

摘要: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 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 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关键词:音乐学院,戏剧表演,面具课设置

参考文献

[1]Jacques Lecoq.The Moving Body.Methuen Drama, 2009.

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篇8

关键词:声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

虽然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都是声乐艺术方面的专业,但是这两个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声乐教育专业更侧重于声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而声乐表演专业则更加侧重于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因此,它们的教学重点、教学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不一样,我们要对此进行分析,构建声乐教育专业以及声乐表演专业的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声乐相关专业的教育人才和表演人才。

一、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比较

(一)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

从字面上就能直接看出,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是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的,由于声乐教育专业更加注重“教育”二字,具有较高的师范性,所以在对其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以为各种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教育人才为主;而声乐表演专业则是更加注重“表演”二字,具有较高的表演性,因此,在对其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表演人才为主。由此可见,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目的都是不相同的,两个专业的教师也应该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教学,以提高这两个专业的教学效率并且改善这两个专业的教学效果。

从大体上来说,声乐相关专业的教学都会对声乐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技能,例如对学生进行各种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的教学、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们掌握相对科学的、正确的歌唱技巧并且拥有相对应的声乐教学能力和表演能力。对于声乐教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多对其进行“坐着唱”的各种训练和能力培养,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将各种唱法运用自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同时还应该教授学生各种教学和教法,进而使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声乐教学。对于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在进行声乐相关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教授学生们声乐表演的技巧,培养学生们的声乐表演能力,此外,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其学生明确自身的歌唱特点以及培养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使他们在今后的表演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展现一个别具一格的自我形象。

(二)教学实践的不同

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讲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这些学生多多进行教学实践,例如举行教学参观、教学观摩学习和试讲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够自如地使用各种声乐教学的教法;然而,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舞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创建以及营造表演的氛围,让这些学生多多进行表演实践,培养他们站在舞台上和观众面前的感觉,并且通过长期的声乐学习和实践训练来训练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健康的歌唱心理以及良好的表演习惯,此外,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帮助其学生培养较好的舞台表演气质、树立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因此,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实践安排也应该根据其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来进行安排。

二、声乐教育专业和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声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声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为各种院校培养相对应的“师范性”人才,因此,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严格遵循“声乐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声乐教学教法的学习和训练——进行声乐教学实践”这一原则和过程。在进行声乐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声乐基础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以及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的处理等;在进行声乐教学教法的学习和训练时,除了培养学生们声乐教学教法的运用能力之外,还应该树立和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声乐审美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引导其今后的学生进行正确声乐审美观的培养;在进行声乐教学实践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在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的培养和训练以及培养学生们在课外活动过程中能够胜任各种声乐相关活动辅导工作的能力。因此,声乐教育专业的教师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声乐相关专业的各种具有较扎实声乐基本功、较强教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教育人才。

(二)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声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为社会舞台培养相对应的声乐“表演性”人才,因此,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严格遵循“声乐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声乐表演技能、表演风格的培养和训练——进行声乐表演实践”这一原则和过程。在进行声乐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声乐基础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对各种唱法的综合运用和转换的能力;在进行声乐表演技能、表演风格的培养和训练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们培养和形成属于自己的声乐表演风格,同时还要注重正确表演心理的训练以及良好表演习惯的养成;在进行声乐表演实践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具体表演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根据不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点评和指正,并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引导,使学生们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相应的表演经验,还学习到了除了声乐理论知识以外的技能,培养了他们较好的声乐表演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努力构建和完善声乐教育专业以及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在对声乐的教育专业和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始终坚持贯彻正确的教育观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即严格按照两种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外,还应该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们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使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走上讲台和舞台。

【参考文献】

[1]袁永忠.刍议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之差别[J].北方音乐,2015(10):66-66.

[2]丁宁.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之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2006.

[3]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学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篇9

一、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1)表演专业首要的专业对口职业 自然就是影视剧演员等等,演员类行业。据统计演员平均工资大约为五千七左右,当然其中不乏存在知名演员高工资,高片酬的情况出现。这是很多学习表演专业的同学的夙愿,也是最理想的职业。

(2)可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共团、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因为其学习内容与其方面有关同样也是表演专业学生的良好选择。

(3)除了从事演员工作以外,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外在条件都比较出众,如果身高有一定的优势的话,完全可以转作平面模特。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岗位,收入也是可观。

(4)歌舞剧院,专业剧团,也是从事表演专业的很好的选择,很多着名电视、电影演员的前身都是出自话剧演员,其实话剧演员和影视演员有着很大的区别,相比于影视表演,话剧表演要更夸张更花费表演者的精力,但是得到的满足感和舞台感是荧屏表演所不能企及的。

(5)教育事业是以上职业中可能相对收入较低的职业,但是其稳定性却是最高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沉淀与积累的行业。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第一,教学是需要丰富的经验的特别是表演专业,不能纸上谈兵,第二,就是教育事业是很乏味的,是需要大量的耐心,和表演本身张扬的个性,并不一样,年轻的表演者应该把自己最年轻靓丽的一面展现给舞台展现给大众,然后当你厌倦了浮华并抱有经验之后,再来从事教育行业。

二。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

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上分析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体对表演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年剧增,影视表演毕业生就业呈较为灵活的特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事业为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岗位,使影视表演人才在选择岗位时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就业起点较高,收入丰厚。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台、各单位剧院或者剧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事表演,宣传,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三、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四、表演专业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1.表演系就业方向

2.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与方向

3.外交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4.广告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5.药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6.经济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

7.舞蹈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8.建筑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9.军事海洋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开设舞蹈表演专业申请报告 篇10

申请设立舞蹈技术课的申请报告

学校领导:

我系舞蹈表演专业自设立以来,在校、系两级领导班子的关心和支持下,专业建设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多项显著的教学成果。但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而促使本专业的建设必须加快完善的步伐,朝着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向发展。同时,本着对培养对象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使其有更加完善的智能结构,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舞蹈表演类人才,特申请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增设舞蹈技能技术课。

一. 课程设置依据

依据国家的“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总方针和舞蹈专业的“培养新时期的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依据我校的“面向未来,更新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可行性

古今中外,舞蹈技术技巧以其特有的风格和魅力在舞蹈表演艺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舞蹈表演艺术领域中,技术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极富有表现力,既能作为独立的表现手段,也能在舞蹈表演艺术作品中起到巧妙的衔接作用和艺术升华作用。

同时,舞蹈技术技巧对培养高素质舞蹈表演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 1

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舞蹈教育领域,舞蹈技术技巧对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要求更高。课程设置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严格考察、规划、安排和实施。具有一定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学生,综合素质更强,舞蹈智能结构更全面,更具备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三、师资结构设置申请

四、设施资源配置申请

舞蹈技术技巧课的设施资源是成为整个舞蹈技术技巧育人工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设施是实现舞蹈技术技巧课程目标的保证,我系已有两个舞蹈专用教室,并有相应的舞蹈训练设施,但是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设施的配备相对薄弱。为确保舞蹈技术技巧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鉴于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安全角度出发,特申请领导酌情考虑配备配套的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设施。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要求,特此申请开设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课,以上请示妥否,请领导批示!

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研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表演专业 高校 发展目标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体育表演专业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专业之一,通过将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融为一体,具有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充分的体现了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艺术表演所具有的个性创意及视觉冲击意境,成为了高校摆脱传统的、单一的体育专业发展模式,优化专业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而这三大基本职能要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追根究底,还必须要落实到高校所设置的具体专业上来,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分析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时,同样也需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界定。

首先,在人才培养的方面。从人才培养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即:应注意培养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要注意,这一发展目标并不是对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排斥和颠覆,而是要在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整合和兼顾。

其次,在科学研究的方面。从科学研究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应重点研究与体育表演相关的、高校所在地的体育事业或是健身行业相关的应用型的课题,以更好的与专业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并促使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体育表演市场两者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最后,在社会服务的方面。从社会服务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应当能够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还要有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尽可能的解决社会服务领域与体育表演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窥知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始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所以说,与此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目标的核心点所在。

二、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说,国内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自从2000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获得教育部的批准,设立了舞蹈学专业之后,各类体育院系也开始竞相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目前,据粗略统计国内开设了体育表演专业的高校就已经超过了30所,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然而,虽然说,整体看来,目前国内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整体发展态势是迅猛的、良好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就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面简要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课程设置。体育表演专业既具有体育的特性,又具有艺术的特性,其专业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体育类课程以及艺术类课程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的,较为特殊。目前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体育表演专业的特性。很多高校都因存在公共基础课或是体育类过多、艺术类课程过多、过于盲目等问题,使得专业的特色不够明确和突出。

其次,师资队伍。体育表演专业作为近些年一个新兴的专业,专业特点突出,会涉及到较多的艺术表演类课程。因此,其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而且还必须要同时具有体育类技术技能和艺术类技术技能。这对于目前国内多数体育院校而言,现有的师资队伍是无法完全胜任的,开设体育表演专业无疑是对师资力量提出的一个挑战。

最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实际上指的就是具体的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来说,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专业实践教学过于薄弱。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入学教育、教育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和学术活动等多个方面。理论上来说,在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专业的特色,但是目前看来,多数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借鉴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经验,而且实习的基地少、不固定,实习的单位也很少涉及到表演单位,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

三、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重视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因此,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可知,高校在开设体育表演专业时,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应该以体育类的学科科目和课程为主,以艺术、表演类的科目为特色,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而且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工作时,还要注意精简专业基础必修课,增设专业自选课,并尽可能的开设有助于将体育与艺术相融合起来的课程,例如:艺术体操、体育摄影、体育绘图等等。

其次,应积极的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国内多数院校在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师资匮乏问题,为了确保专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开展不同方式的职后培养工作,例如:选派教师外出进修、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或是开办其它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引进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是社会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的方式来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建立高校间的协作与交流等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体育表演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改善目前多数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高校所存在的实践教学成效较差的问题,学校应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文体活动;通过与俱乐部、影视中心以及大众传媒单位进行合作的方式来积极开辟实践基地;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制度,让实践教学方式更为多样,时间更为灵活等多种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张大超.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表演基础元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 郑彩壮,黄晓春,周德书.论竞技体育表演市场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谈我国竞技体育表演市场的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张敏,王硕,闫晓.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男子艺术体操课程设置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探索调整之路 篇12

自2009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系成立以来至今, 舞蹈表演专业一直是舞蹈系重点建设的对象, 倾注了领导、专家和教师们的心血。在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 舞蹈系致力于舞蹈事业、文化事业和社会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秉承治学严谨、管理规范、积极实干的优良传统, 不断拓展专业建设新局面, 积极探索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 努力扩大教学与研究成果, 促进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艺术贵在创新, 创新能赋予艺术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和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 舞蹈文化亦是如此。面对新的形势与机遇, 舞蹈系部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究与调整, 以最科学、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培养社会所需舞蹈人才, 来迎接与挑战新局面。在这个教学探究调整过程中, 分为探索调查阶段与改革研究两个阶段。

一、探索调查阶段

截至教育部2009年12月底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艺术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426409人, 每年的预计毕业生数为132986人。面对着如此庞大需要就业的人群, 艺术院校办学者必须了解社会现实与人才需求条件, 培养出各级各类所需的不同层次的人才。首先要了解中国舞蹈文化、舞蹈市场现状及两者未来发展趋势。有人曾说: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才是中国舞蹈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石。意思就是说, 人民群众的舞蹈是眼下最为普及与富具生命力的, 也是极具市场潜力的, 而且其普及性不是到达一种高峰, 而是一种雏形, 其趋势是向上发展的。人们普遍能歌善舞, 喜好载歌载舞, 加之中国舞蹈文化遗产丰富, 舞蹈已成最为大众作娱乐爱好的对象。 (当然, 发展舞蹈的形式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 并不是所有的舞蹈人才都要往人民群众舞蹈发展。如概念舞蹈、实验舞蹈、环境舞蹈等形式对舞蹈文化的发展同样起着推动作用。)

为了培养能适应文化发展新格局的社会所需的舞蹈人才, 舞蹈系不断进行探索调查:

(一) 对各文化企业单位用人需求的分析

舞蹈系专门开展“舞蹈表演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 分析会议邀请了电视台、歌舞团、文化站、培训学校等各文化企业单位的专家, 根据其工作领域的不同, 分小组商议讨论。在单一的舞蹈表演方向基础上往三个方向作延伸, 即舞蹈表演与管理、舞蹈表演与编导、舞蹈表演与教育。用人单位按这三个方向及结合自己所在企业单位所需舞蹈人才作出建议及要求, 提出单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并确定核心技能, 为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提供综合性的建议。

(二) 对其他艺术院校舞蹈系的教学情况作分析

2000年为止, 仅有星海音乐学院开设舞蹈表演专业, 现如今广州大学、广东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本科类院校及东莞亚视艺术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舞蹈表演专业。星海音乐学院的招生规模从起初的一个班30人, 到2012年5个班160人, 每年呈上升趋势。但本科与专科开设的专业课程、培养模式等并无明显差异, 只是在动作难度和学时分配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缺特色等问题。

(三) 根据前两者的分析结果, 结合我院舞蹈系舞蹈表演专业的实际情况再作分析

“舞蹈表演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对舞蹈系在调整教学形式上作了基本的定位。与舞蹈系三年舞蹈表演专业单一方向的实际情况相应, 课程体系模式也初成雏形:第一年学习知识;第二年特色方向训练;第三年岗位实习。就职业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缺特色等问题, 系部提出的“学+练+演”工学结合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即突出了表演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 又为高职表演类专业建设开辟新途径, 对同类专业比如音乐表演、影视表演等专业具有重大的辐射作用, 并带动不同层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改革研究阶段

根据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结合各文化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艺术院校舞蹈系的教学情况与舞蹈系的实际状况, 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每一个小方面进行调整, 从每一局部的小变化来推进整体的变化。

(一) 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调整

1. 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审美观的提高, 必须实现思维与时代精神的创新、结构的创新、舞蹈语言的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过时淘汰的内容予以删除, 对一些陈旧的内容进行了精简, 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了补充。同时开设新的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及知识深度。目前舞蹈表演专业和舞蹈教育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复制了舞蹈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因此, 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补充:边歌边舞法、观摩评论法、互商共舞法、即兴表演法等,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表演欲、创造力、随机应变能力等。此外, 在教学步骤设计上, 通过认知动作——熟练掌握——模拟舞台等环节的设计, 使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舞蹈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舞台表演的满足感。

2. 教学手段上进行调整

舞蹈表演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 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 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 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因此, 在教学手段上不能一板一眼地说舞蹈, 而是要多鼓励学生“玩”舞蹈。我们充分利用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教学、网络教学、舞蹈多媒体教学等。如在舞蹈多媒体教学中引入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舞蹈, 为学生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 不仅仅只是背景, 而是存在于整个舞者的空间, 让学生在舞蹈空间中自如发挥。

(二) 教学的组织方式改革

舞蹈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舞蹈是用肢体来表达情感与思想。其形式与艺术效果是其他艺术如声音、文字、影像等艺术所不能代替的, 因其特有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在舞蹈表演组织方式上也进行与之对应的调整, 以更好地发挥其艺术魅力。

1. 课堂讲授

强调综合技巧的科学运用。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 注重力量与软度的训练、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 要培养学员正确的呼吸方法、注意支撑腿的姿势及稳定;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员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舞蹈潜能、提高学员创造美的能力等。此外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舞蹈背景音乐的敏感程度及理性分析。其一:音乐与舞蹈一样, 也有其独特性与唯一性, 其表现出的效果也是其他艺术效果难以取代的, 音乐通过听觉传达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使人们很容易在情绪上产生一种共鸣。其二: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 舞蹈的背景音乐一般舞蹈相呼应, 把其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相互交融输出, 会给观众更深刻的“打击”。其三:理性分析音乐, 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一般效果之上再度延伸, 使舞蹈与音乐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注重舞蹈理论的作用。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有指导作用, 在完成舞蹈作品时, 通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很多的舞蹈理论, 如策划、组织、队形及其变化、舞台平衡等。舞蹈理论体现着作者的思维方式, 在接触某种舞蹈理论时, 就等于和一个人或一种文化在交流, 而此时, 个人就会潜移默化, 在舞蹈理论信息量方面就会慢慢地扩大。在创作舞蹈作品或进行其他关于舞蹈活动时, 舞蹈元素便是信手拈来。但现在很多艺术类学生都不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吸收, 只认为技巧好就可以了, 但很客观的一点就是, 一个人要走远, 外在与内在都非常重要。因此, 对舞蹈理论的强调与正确传播是尤为重要的。

2. 课间观摩

传统教学方法调整后的观摩评论法就是为此而设的。第一:班内观摩, 在课间上增多学生间相互检查, 相互监督, 相互纠正的时间, 发现自己错误地方的同时, 也学习到如何纠正对象的错误及如何正确合理的传达这种信息。第二:班际观摩, 组织学生到不同班级进行课间观摩。在班际观摩时, 注意力不仅要停留在学生当中, 还要特别注意这个老师的输出的各种舞蹈信息, 这些都是值得学习与掌握的。

3. 教学实习

舞蹈系开设了舞蹈培训中心, 学员对象包括少儿、少年、青年、成人, 培训中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教学实习的平台, 在这个实践平台里, 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学员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多少, 都能在培训班中大致体现, 考验着学员的教学与应对能力。在每年都进行的“实训周”里, 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训练, 根据舞蹈表演专业的特色, 选择到动物园观看动物, 模范动物的表情与行为;到大街上进行行为艺术, 锻炼演员的心理素质之余, 更能传播行为艺术文化, 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自发进行时间为一周以上的“三下乡”活动, 我系根据舞蹈表演专业的特点, 强调“三下乡”的主题必须与专业挂钩。再校外进行着对专业考验,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更是明显。

4. 评价

存在问题:过去的舞蹈考试课, 一般是由任课老师单方面给予学生评价, 依据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样的考试形式不能准确, 客观、公正、可靠地为学生进行评价, 它在效度和信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方法:在工学结合的改革背景下, 加强实习单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评价机制, 实施第三方评价手段, 对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行监控, 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 教学条件改革

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尤为重要。在任何课程的教学当中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它是以人体的肢体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与其它的文化类科目相比, 舞蹈课堂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显得更加苛刻,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它需要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想象, 继而用肢体去传情达意。而教学环境的好坏则从方方面面对教学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 教学环境建设

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过程中, 每个舞蹈教室都配上了CD播放机、液晶电视机、音响等, 实现了在舞蹈室中立体的体验。在课堂时, 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令学生更好理解老师传输的信息;在平时学生自主训练时, 这些设备帮助学生进行练习。随着舞蹈系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新增了一间舞蹈室及其所需设备,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教室均接通了internet网。网络资源丰富:电子图书20万册, 订阅了中国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关于舞蹈教学资源已上网, 可供学生进行资料下载、网上自主学习, 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也可增进教师间的知识、成果共享和相互交流, 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上一篇:二00八年入党转正思想汇报下一篇:敬老爱亲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