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2024-08-04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共11篇)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1

2013-2014学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倪邱中心学校侯西保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的活动安排,这学期继续担任信息技术小组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将这项活动搞下去,我将从学情分析、活动宗旨、课程安排几个方面来做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我们兴趣小组主要学习了word及powerpoint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实践操作能力稍有欠缺。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但没有耐心,作品没完成,就想玩游戏,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本学期我们小组主要学习PS软件的应用。

二、活动宗旨

1、在活动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采取学生建议的方式提高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辅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和学习兴趣。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使兴趣学生涉猎更广的知识面,从另一方面又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和对因特网的认识。

2、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的兴趣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并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项任务或发现某项事实时,必然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并增添一份喜悦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

三、课程安排

第3——5周1、常规教育

2、识PS3、了解PS的应用领域以及PS的常用术语。

第6——9周1、PS的文件基础操作

2、图形的基本操作

3、图像的调整。

3、工具箱的辅助设置。

4、图形的输出设置。

第10——12周1、基础攻击及选区的应用。

2、移动工具。

3、选框工具组。

4、套索工具组。

5、魔棒工具组。

6、选区的设置。

13——15周1、掌握图形的明暗调整

2、路径和文字的创建与编辑

3、图层的应用

4、通道的应用

第16——17周1、蒙版应用。

2、滤镜的应用。

3、3D图像的设置。

4、使用动作、自动化和脚本。第18周学生交流作品。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2

当前, 在我校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中,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非常适合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强的学科, 但在实施教学中依然出现了许多值得教师深入探索的问题。

1. 学生能力差异大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除了受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更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有关。有的学生仅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接触电脑;有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兴趣高的学生还会用课外时间自学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兴趣不高的学生仅通过课堂接触到教师所教的知识。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造成了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 有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 有的却无法听懂。

2. 学生重视程度低

目前该学科在我省初中学科中不属于中考学科, 在高中仅针对报考专科的学生才需要参加信息技术高考。这些情况造成了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 大大影响了上课的效率。

3. 上机课的纪律控制难度较高

我校大部分信息技术课都在机房进行教学, 有的机房没有安装网络教室, 有的机房安装了网络教室但软件的升级维护没有及时跟上, 造成了在课堂上会出现无法控制学生机的情况。当无法控制学生机时, 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的规范操作, 就不能跟上上课的进度。

二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利弊

针对问题,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经过教研组讨论,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基础上, 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是:将每个班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小组, 当教学任务产生后, 先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 教师也可适当参与小组的讨论。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 再进行班级范围内的小组间交流, 最后由教师总结, 完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1. 小组合作教学的优点

第一,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当教师布置任务之后, 对于任务的分工、任务的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及手段的选择、完成任务后成果的呈现方式, 都是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性。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学生“旁观”“旁听”, 能够赋予所有学生充分的展示平台。

第二,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建立学生之间积极的互相促进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学习信息的过程, 同时也是互爱互助、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小组内成员都知道,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小组的任务, 他们需要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

第三,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 集体探究更是现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如今的科学研究都要组成课题小组, 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课题或项目。因此, 在合作小组中, 学生通过彼此间的共同努力来制定任务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分析处理等, 既是类似科学探究的体验过程, 更是学生之间情感、能力、心理等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四, 多层次评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通过合理的、多层次的评价, 如设计些“最佳作品奖”“最佳配色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合作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等的评比, 可以使许多学生从不同方面受到鼓励,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小组合作教学的缺点

第一, 合作会养成某些学生的依赖性。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有时间限制, 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 往往是优生发挥的机会多, 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 还有懒惰的学生总是充当观众, 久而久之形成这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 养成他们的依赖性。

第二, 合作要求难以准确到位。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对“怎样进行合作?”“合作些什么?”“我该在合作时具体要完成哪些内容?”等不清楚, 教师也无法根据每个组、每个人的情况做出细化标准, 于是会出现有的小组合作效果很好, 有的小组学生放任自流的情况。

第三, 评价反馈难以到达学生个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时, 大部分关注的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由于教师不能亲自到每个小组去感受合作过程, 所以评价不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这样的评价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 却忽视了学生个体。

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策略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要尊重学生的自愿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习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意愿。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灵活方便,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完全的尊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的、自愿的选择。学校与教师不应该做更多的规定,强迫学生观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在信息技术小组的组织过程中,对于一些意外情况与脱发情况,教师要学会妥善的处理。例如,某一个兴趣小组的人很多,超出标准的人数。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妥善的处理。首先,要保护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各种条件与设施的限制,学生不能全部参加这个小组,教师可以采取分期的办法来处理,分拨参加活动。同时,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到其他的兴趣小组中去。笔者在自身的教学经验中,遇到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班级有三名同学,在学习中希望可以参加动漫小组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动漫组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就对其进行了鼓励,动员他们参加平面设计小组,渐渐地学生对平面设计产生兴趣,最后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又例如,学校开设多个兴趣小组,有的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同时报了多个兴趣小组,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全部放在了小组活动上,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引导,在学生参加的小组数量上制定相关的规定,一般2—3个为宜。保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将兴趣浓厚的学生引上正规

当今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应该都会接触过电脑。甚至有的是电脑高手。但是,网络世界里的一些不良因素使得学生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相背离。许多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具有高超的计算机几乎,但是缺乏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与守法观念。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老师,您喜欢玩游戏么?您知道怎样盗取别人的QQ密码么?在自己活动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下载一些软件,对电脑系统进行破坏与重置。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些行为进行规劝,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名人的成功事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进一些乔布斯、比尔盖茨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教师在讲解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知道窥探、删除别人的文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给别人的工作与生活哦代理巨大的影响。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了解,制造计算机的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甚至会给别人带来灾难与损失,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道德意识强烈的公民。在学习Office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介绍求伯君的WPS Office,引导学生知道我们民族有自己的创新,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在Flash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习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标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任务,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然后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的目标。学生在字数探索的过程中,假如遇到了困难,可以向教师、同学求助,也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动漫的创作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练习,在联系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镜头的设计、剧本的设计、动画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学生感受设计的乐趣,学习兴趣与热情大大增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任务的完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没有必要一直說,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自主合作。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设置要将自己设为一个小小的图标,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时候,给与一定的指导。

四、教师要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

在初中信息技术小组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一些差异,在小组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状况:有的学生可以自主独立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学生需要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自己活动的时候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没有进行课堂学习的内容,而是去上网,玩游戏,聊QQ。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状况,进行个别的辅导,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以对其安排一些其他的任务,要求他们先去探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同学,教会要及时的进行指导与引导,让这部分学生自己感悟与体会。对于那些自我监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与特别的关注,教师要加强监督,在其有溜号、开小差等行为的时候,加以提醒。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鼓励者与指导者,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去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全面的了解学生、观察学生,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中的个别辅导,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对于学习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是值得去做的。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学中也逐渐的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初中生中,有许多的计算机的爱好者,他们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并且加以管理与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山东教育,2004(Z4).

[2]杨伟洲.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小组活动.信息技术教育,2003(12)?.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4

宝国老镇中心小学

王久兴

当前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到各级学校必修课程之中。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本学期我校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一、具体活动内容:

本学期由于学生年龄、水平不一样,所以只能将活动内容初步定为“电脑绘画”由高年级学生带领和辅导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老师进行辅导,一起确定创作的主题。争取到期末活动时,四年级的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画图的各种工具,并能简单的进行绘画创作。高年级的学生要创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

二、活动措施

1、做好报名工作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约24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24名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成员(要求为四至六年级),活动地点为学校计算机教室,时间为每周一次

2、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计算机设备。

3、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学校网页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 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三、活动考核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上 篇5

①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②掌握计算机的开启与关闭。

③认识主机、显示器以及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手写板、数码相机等常见外设。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了常见外设。

-------------------------2.活动主题:认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 活动过程:

①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

②Windows XP的启动与关闭。

③任务栏、开始菜单、窗口、状态栏、图标、对话框。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

-------------------------3.活动主题: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活动过程:

①窗口的打开、关闭、移动、改变大小,最大化、最小化,排列窗口,窗口间切换。②掌握任务栏与“开始”菜单的基本操作,会用任务栏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③菜单的类型,热键、快捷键,使用菜单和工具栏操作计算机。④几种对话框的特点,对话框中常见控件及基本操作。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以及菜单与工具栏的操作,并掌握了对话框的基本操作。-------------------------4.活动主题: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活动过程:

①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常见文件的类型。

②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查找、删除和还原操作。③单个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方法。

④连续分布的多个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方法。⑤不连续分布的多个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方法。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文件、文件夹的操作,会进行简单的资源管理。-------------------------5.活动主题:桌面的管理 活动过程:

①桌面图标的排列,建立或删除快捷方式。②改变桌面背景。③设定屏幕保护程序。④设置个性化的桌面。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Windows桌面、任务栏、菜单、窗口、文件、文件夹、图标等基本概念。-------------------------6.活动主题:应用程序的管理 活动过程:

①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②建立应用程序图标。

③从“开始”菜单启动、从文件夹下启动,用快捷方式启动。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安装、启动以及卸载应用程序的相关操作。

-------------------------7.活动主题:常见外设的使用 活动过程: ①格式化软盘。

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闪存、视频采集卡、优盘、移动硬盘、扫描仪的使用。③硬件维护及使用常识。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常见外设的使用方法。

-------------------------8.活动主题: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活动过程: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特征与病毒的防治。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9.活动主题:认识Microsoft Word 活动过程:

①掌握启动Word的方法。

②打开默认位置和其它位置的文档(包括网络中的文档)。③按不同显示比例浏览文档,了解Word文档的主要特点。④了解Word的工作窗口(任务窗格)。⑤将打开的文档换名保存(另存为)。⑥了解退出Word的几种方法。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了解了Word的工作环境及文档特点,分析并认识了Word文档的内部结构及组成元素。

-------------------------10.活动主题:输入与编辑简单文档

(一)活动过程:

①用熟悉的一种中文输入法输入文本。②在任意位置插入或删除文本。③插入特殊符号、日期和时间。

④选定文本的方法(部分文本、整行、整段、全文选定)。

⑤在同一文档或不同文档中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或移动操作。⑥撤消与恢复操作。

⑦查找、替换文档中的文字、标点及其他符号。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输入文字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的相关操作。能打开自己的文档并按要求进行稍微复杂的修改,最后加密保存。

-------------------------11.活动主题:输入与编辑简单文档

(二)活动过程: ①新建文档。

②使用自动更正功能输入常用文本。③字数统计。

④使用拼写和语法检查工具。⑤插入其他Word文件。

⑥保存文档(使用密码保存文档)。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从其它文档中剪切/复制所需素材的相关操作;能将文档中的文字、标点及其他符号替换为指定的特殊符号。

-------------------------12.活动主题:使用模板创建特殊文档和使用“帮助”功能 活动过程:

①模板的概念及基本使用方法。

②几种模板的简单应用(稿纸、日历、网页、实用文体模板)。③插入并编辑简单的数学公式。

④利用“帮助”菜单或“助手”了解信息。⑤应用所学知识设计有创意的作品。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使用模板创建特殊文档的方法,并能够编制带有数学公式的文档。-------------------------13.活动主题:修饰美化文档中的文字 活动过程:

①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加粗、下划线、颜色和上下标等的设置。②字间距、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③首字下沉。

④页面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的能力。-------------------------14.活动主题:文档的版式设计 活动过程:

①纸张大小、方向、页边距的设置。②项目符号和编号。

③行间距、段间距及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④分栏的设置。

⑤文字的横排、竖排设置。⑥页眉、页脚的设置。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文字处理工作的一般步骤,领会了从整体出发设计文档版面的思路。-------------------------15.活动主题:自己动手绘制图形美化文档 活动过程:

①绘图画布的使用。

②使用“自选图形”工具绘制图形。

③设置自选图形的底纹、边框、阴影效果、立体效果。

④图形大小、位置、文字绕排方式、叠放次序、组合与取消组合、旋转的设置。⑤为自选图形添加文字。

⑥插入组织结构图或其他图示并进行简单修改。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文档处理的一般步骤,初步形成了对电子文档设计、排版、图文编排的能力。-------------------------16.活动主题:使用剪贴画或图片美化文档 活动过程:

①剪贴画的插入。②图片文件的插入。

③图片大小、位置、文字绕排方式、透明色、水印、压缩图片的设置。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把电子文档以不同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17.活动主题: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美化文档 活动过程:

①文本框的插入。②文本框格式的设置。③艺术字的插入。④艺术字格式的设置。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使用文本框丰富版面,使用艺术字美化文档的相关操作。-------------------------18.活动主题:表格创建与设计 活动过程:

①创建较为复杂的表格。②绘制斜线表头。

③表格行高、列宽的调整(手动、自动)。④插入、删除、移动行或列。⑤合并、拆分单元格(表格)。⑥自动套用表格格式。⑦标题行重复的设置。⑧表格内容的对齐方式。⑨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⑩表格在文档中的位置调整。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在电子文档中使用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

-------------------------19.活动主题:使用修订或批注及邮件合并 活动过程:

①了解修订与批注的概念。②标记修订。③关闭修订。

④插入批注(声音批注)。⑤修改批注。⑥删除批注。

⑦了解并初步掌握邮件合并功能。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使用修订或批注的相关操作,并学会了使用邮件合并功能给多个人发送电子文档。

-------------------------20.活动主题:视图及打印预览 活动过程:

①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文档。②使用全屏幕显示方式。③执行/关闭打印预览。④单页或多页显示浏览。⑤设定打印范围和打印份数。⑥打印带有修订和批注的文档。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使用视图方式进行文档版面调整的操作以及打印预览和打印的相关操作。-------------------------21.活动主题:认识Microsoft Excel 活动过程:

①通过快捷方式启动Excel(通过Excel文档启动Excel)。②认识Excel工作界面(任务窗格)。③打开已有的Excel文档。

④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等概念。⑤关闭Excel文档的几种方法。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打开已有的Excel文件的相关操作,通过观看用Excel制作的图表,了解了用Excel分析和处理数据的直观性、方便性;并了解Excel的工作界面及文档特点。

-------------------------22.活动主题:新建并保存工作簿文件 活动过程: ①新建工作簿。

②通过Excel模板新建工作簿。

③利用“窗口”命令在两个工作簿文件间切换。④保存工作簿(另存为)。⑤退出Excel。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工作簿的建立与数据的输入的相关操作,能按不同方式保存工作簿。-------------------------23.活动主题: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操作

(一)活动过程: ①工作表的添加。②工作表的移动。③工作表的复制。④工作表的删除。⑤工作表的重命名。⑥工作表的选择。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操作。

-------------------------24.活动主题: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操作

(二)活动过程:

①对实际数据设计较为合适的表格。

②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数字(百分数、分数、特殊数字格式)、符号、日期、时间。③修改输入的内容。

④对数据小数位数的保留、增加或减少。⑤设置千分位分隔符。⑥设置货币样式。⑦内容和格式的清除。

⑧利用工作表的成组编辑功能创建相同的电子表格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根据已有数据,较为恰当地设计表格、安排数据,以便进一步进行计算,并在工作表中输入和修改数据的相关操作。

-------------------------25.活动主题: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输入数据 活动过程:

①单元格区域的选定(会选定整行、整列、多行、多列、连续的单元格区域、不相邻的单元格或区域)和表示方式。②填充柄的概念和作用。③自动填充数据序列。④自定义简单的序列。

⑤在同一工作簿中进行工作表之间的数据复制。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利用电子表格分析、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6.活动主题:调整工作表中的行列或区域 活动过程:

①行、列的插入。②行、列的删除。

③行高、列宽的调整(手动、自动)。④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创建和编辑工作表的能力。-------------------------27.活动主题:修饰美化工作表 活动过程:

①单元格内数据的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②单元格的填充颜色、底纹、边框的设置。

③单元格数据对齐方式的设置(水平对齐、垂直对齐、合并及居中)。④为表格应用自动套用格式。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修饰、美化工作表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抒发了自己的艺术美感。-------------------------28.活动主题:Excel的运算符和公式 活动过程:

①了解Excel的运算符和公式。

②在公式中引用本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相对引用、绝对引用)。③在公式中引用其他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④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使用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⑤公式中函数(Sum、Average、Count、Max、Min、If)的简单应用。⑥使用“帮助”功能了解更多的Excel函数。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使用运算符、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的相关操作,并能够利用“帮助”功能进行自主学习。

-------------------------29.活动主题:排序和筛选 活动过程:

①使用“升序”和“降序”按钮进行简单排序。

②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按一个或两个关键字排序(按数字的大小、按汉字的笔画等)。③对工作表中数据按一定要求筛选(自定义自动筛选为主)。④给单元格插入批注。⑤工作簿的数据保护。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保护的相关操作。-------------------------30.活动主题:Excel的图表 活动过程:

①了解利用图表表示数据的好处,比较几种常用图表(柱形图、条形图、饼图)的适用范围。②正确选取表格区域,利用图表向导生成图表。③选择并改变图表类型。

④根据需要对图表格式进行简单设置。

⑤利用图表转置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并进而得出结论。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创建图表分析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相关操作。-------------------------31.活动主题:认识绘图软件 活动过程:

①启动和退出绘图软件。②熟悉绘图软件窗口。③改变画纸的大小。

④创建、保存、打开和关闭图像文件。⑤以多种格式保存图像文件。⑥打印图像文件。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

-------------------------32.活动主题:编辑图像

(一)活动过程:

①铅笔、刷子、喷枪、选定、裁剪、放大等工具的用法。②直线、矩形和圆角矩形、圆和椭圆、多边形工具的用法。③构图方法和技巧。

④文字工具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字体样式、字体大小、字体颜色。⑤使用调色板编辑出自己喜爱的一套颜色,保存颜色。⑥选取前景色和背景色。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画任意形状图形的相关操作,能使用基本图形构图、并掌握了在图形中输入文字的相关操作。

-------------------------33.活动主题:编辑图像

(二)活动过程:

①颜色填充、颜色橡皮、取色等工具的用法。②橡皮工具的用法。③清除图像。

④选定图像里的某一个区域。

⑤使用剪切、复制、粘贴命令编辑图像。⑥会用撤销命令。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使用绘图工具进行画图和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34.活动主题:图像效果 活动过程: ①缩放图像。

②翻转和旋转图像。③拉伸和扭曲图像。④反色显示图像。

⑤能够修改图像的显示尺寸、尺寸单位(cm、像素等)、颜色性质(黑白或彩色)。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对图像应用各种效果,并掌握了查看和修改图像属性的相关操作。-------------------------35.活动主题:认识ACD See 活动过程:

①启动和退出ACD See。②认识ACD See的窗口。③查看不同文件夹中的图像。④按照年月日查看图像。⑤用搜索工具查找图像。⑥用幻灯片方式查看图像。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熟悉了ACD See的窗口,并学会了使用各种方法查看图片,锻炼了在ACDSee中快速浏览图片的能力。

-------------------------36.活动主题:分类管理各种图像 活动过程:

①按照不同文件夹分类。②按照图像文件日期分类。④按照图像的类型分类。

⑤按照图像文件类型、大小、日期和名称等排序。⑥建立自己的相册。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对图像文件进行管理的能力。

-------------------------37.活动主题:图像的编辑和调整 活动过程:

①任意角度旋转图像。②级别和自动级别。③了解红眼的概念。④了解曝光的概念。

⑤了解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⑥红、绿、蓝颜色的调整。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锻炼了对图像文件进行简单编辑和调整的能力。

-------------------------38.活动主题:灰度、颜色和滤镜 活动过程:

①应用黑白、16色和256色灰度。

②应用16色、256色、高彩色、真彩色等颜色。③使用调色板编辑颜色。④模糊和高斯模糊。⑤锐化、边缘检测。

⑥艺术:浮雕、交叉线阴影、铅笔绘画、油画。⑦颜色:褐色、底片、着色。⑧噪音:去斑。

取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应用灰度效果、颜色效果以及滤镜效果的相关操作。培养了对图像进行效果 应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6

当前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到各级学校必修课程之中。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还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要让学生长期爱好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休闲,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本学期我校将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做好报名工作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三十个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要求为三年级以上),活动地点为学校微机室,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15:30——16:30。

二、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

三、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

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五、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实验课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而兴趣则是人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本文讨论的关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被很多教师采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本学校初二年级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下面我将这次教学具体实施模式的过程记录下来,供同行们参考。

1 具体实施

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协作小组,共同完成一项教师下达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其次由学生进行互评,相互找出对方的不足和漏洞,在互评中学习。最后,把协作小组制作的网页通过本校局域网,让本校学生都参与讨论和提意见,由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活动任务: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素材,制作一小型主题站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鉴别、处理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学习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和审美能力。

(1)小组成员:从初二年级中选出一个班,按兴趣爱好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6—8人。其中,一个美术小组,一个文学小组,一个体育小组。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树立榜样,带动本年级和其他年级的学生网页设计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指导教师:为了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由该年级的两位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指导。主要指导内容为网页制作及网页设计技术。

(3)活动时间:由于是一次探索实践活动,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2 合理分工,明确到人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观点都说明学习仅靠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明确内容,合理分工:为了确定本次网页设计的内容和主题,指导教师让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新的内容和观点不断涌现,最后学生提出,为了保持神秘感,请指导教师分组参与讨论。最终,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三个小组分别明确了自己创建网页的主要内容和分几个模块,哪个模块由哪位同学具体负责,都一一做了分工。

(1)学以致用,自主探索。因为学生是初次学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指导教师特别补充讲解了制作网页的主要方法和以及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然后由学生分头制作,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在网上搜索需要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网页设计之中,经过多次集中时间的搜集素材和网页制作,每一个学生都基本上完成了各自负责的模块内容,最后1次进行网页集成,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4)成果展示,激发信心。初步成果出来后,我们将学生制作的网页发布到学校的内部局域网上,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来学习、借鉴,并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的有关领导到现场观看了学生的见面作品,见面制作主编作了网站演示,指导教师作了总结汇报,每一个学生均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学校领导对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做出这样出色的网站表示满意,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网页制作水平,同时就需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运用正确的评价机制

(1)参与学生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收获很大,不仅提高了网页设计制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信息收集、处理、鉴别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把该网站办得更加出色。

(2)新的教师观、学生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看到学生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需要我们教师去开发、引导、整合,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共同的教学任务中去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资源,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但并不是包办和代替学生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系统和完整,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探索学习和与人协作学习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3)推广的方向。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推广,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可以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内部的协作学习以及小组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是网页制作可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其他教学内容,同样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茁壮成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索出贴近学生发展自己实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

(一)进行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分组策略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能够互补,每一个小组的功能达到最大化,同时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差不大。具体分组时,我们应该把全班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来分段,比如说4人为一个小组,我们就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4段,之后从每一段中选择一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另外,在选择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男女生比例等各种情况来选择,最后科学地确定分组。组内学生的分工也不能固定,包括组长也应该进行轮换,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体验不同的角色分工,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在微机室进行,我们可以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坐在相邻的位置,便于他们思考和交流。学生根据微机室中的编号固定使用计算机,也便于机房机器的维护与学生作业的保存。而这种固定主要由教师确定,但也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整。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若发现哪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更换与调整。合作学习不能仅仅看重形式,而更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效果。

(二)设置适当情景

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目的地创设或者是引入一段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从而吸引学生关注,引起学生态度体验,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让他们的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情景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出学生情感,让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在科学的情景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景来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呢?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为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创造更多的条件,还需要教师努力维护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拥有良好的课堂体验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设计相关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有价值的学生能够找到切入点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得以有效激发。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难度低、过于简单的任务无法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容易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化;难度高、过于复杂的任务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学生一筹莫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严格把关,将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内容放在其他部分,用其他的手段进行教学。

(二)有效控制教学秩序

在刚刚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时,因为学生不具备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技能,因此效率常常会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低,学生在小组中往往会讨论一些和学习内容不相关的东西,或者有的小组内部大家都不交流,也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一部分喜欢表现的学生刻意大声说话,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这时教师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刚刚开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对班里同学的上网情况做调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小组合作,整个课堂就像炸开了锅。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说对一些保持秩序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的上机时间。

(三)适当调整参与程度

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参与机会更多的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例如课堂讨论或者小组汇报时,常常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代表发言,他们在小组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而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扮演着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答案。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小差、无所事事,教师又无法及时发现,导致落后的学生无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获益。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调整学生参与度,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开启大脑、积极思考,对于平日里不常发言和思考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多给他们机会和平台,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四)全面把握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应该存在于教学的开始、过程中以及完成后,是完整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动机”,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将评价过多的放在小组整体上,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很多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发挥出评价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并在充分了解它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让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卞金秀.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2013(02):93.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9

2011年上学期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活 动 总 结

经过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成为学习的领头羊并激发了自身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也积极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就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1、比较肯定的方面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虚心认真。遇到问题的处理通常分两种情况:一是课内向老师请教;二如在课外会联系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就请教老师。

教师每节课的承上启下作用。每次兴趣小组活动教师都会先解决前期问题,结束前还会布置下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湾塘中学第二课堂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践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需要改进的方面

学生的时间观念有待加强,技术上也需要加强。兴趣小组中组长作用的充分发挥,接受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以及平时的管理。

教师方面,需要不断充电,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劳动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1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辅导教师:肖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对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小结如下: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故我们制定了一个劳动评价制度:对劳动积极的,奖励红旗;对劳动不愿参与的,没收红旗,外加跟本班值日生一起补值日。在制度的运用下,全班学生的劳动热情更高涨。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内容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 进行直接和独立的学习, 提高个人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式的, 学生被动地接受, 课堂气氛沉闷, 而现代教育提出课堂气氛应该自由和谐,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小组合作学习, 建立学生主动探究, 自主活动,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距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他学科在体现学生间差异方面没有信息技术课程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上, 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 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 学有困难。讲深讲浅都不行,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 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 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两人一机, 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 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小老师。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 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 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 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在学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 我组织学生开展图画作品大赛活动, 让同学们自愿结合, 分成若干个小组, 大家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制作等, 各个小组还将作品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对作品的评价, 摒弃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方式, 而是利用广播教学, 大家畅所欲言, 相互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交流, 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小组合作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性任务, 要分工明确, 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组内成员的各自特长来分工, 各取所长。例如制作《电子报刊》, 可以让美术方面好的学生做版面设计, 文采好的学生做内容策划, 操作速度快的学生负责查找资料。待作品完成好后, 可以先开展组内互评。然后, 老师挑选出优秀作品,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这些作品, 再进行各组之间的交流评价, 从而形成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在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而小组合作学习能避免教学中出现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的现象。小组合作中, 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课题, 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任务和职责,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学习认真了, 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在讨论中学, 向对方学, 向优秀学生学。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 在争论中启发,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学生操作结束前先请组长检查, 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如学了PowerPoint, 可让学生制作班级同学介绍幻灯片;用Frontpage制作个人网页、班级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谢勇.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2007-08-29人教网

上一篇:第七届模拟竞聘策划书下一篇: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