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介绍(通用11篇)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1
此文件属于商业秘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课程介绍
一、训练目标
在快乐、轻松的游戏中感悟创新思维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对于处于变革期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为组织加速导入新文化、新战略、新制度。
对于准备改变战略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打破组织中陈旧的观念、管理模式、组织文化、制度,为新战略打下基础。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个人及团队的创新热情和战斗力,建立并运作高绩效创新团队。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使团队感受如何通过协作沟通达成创新目标的成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创新思维基本训练
通过思维游戏等互动形式,使学员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思考方法。
训练项目例一:质疑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质疑
“人必有死”。质疑
“司马光砸缸”
先由A组对上述问题展开质疑,由B组对A组学员质疑的创新性进行打分评价。然后,由B组质疑A组学员提出质疑的理由。
训练项目例二:发散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用“吹”、“吸”的办法办成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由A组回答“吹”的办法,B组学员回答“吸”的办法,5分钟内有效回答办法最多的组胜出。再由两组学员分别评出对方组中最有创意的“吹”、“吸”的办法。
训练项目例三:联想思维训练
联想接龙游戏,“想到……就想到 ……”如:想到米饭,就想到碗。楼下的接:想到碗,就想到筷子。想到筷子,就想到......以此类推。A组和B组分别进行接龙游戏,时间最短的胜出。强制联想练习:
风——()——()——()——收音机
由第一个组员开始依次开始联想,到最后一个组员可以联想到收音机的组胜出。
训练项目例四:类比法训练
将衣服的各种特性类比成为手机的特性。
此文件属于商业秘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两组学员分别进行,10分钟内类比成功数量多的成功。
(二)团队创新思维拓展训练
训练项目例一: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 将学员分为组。每组8-10人。
一架飞机在沙漠中发生意外,组员们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事发在当天上午10点,飞机要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沙漠紧急著陆。著陆时,机师和副机师意外身亡,余下组员们。出事前,机师无法通知任何人有关飞机的位置。不过从指示器知道距离起飞的城市120公里;而距离最近的城镇,是西北偏北100公里,该处有个矿场。该处除仙人掌外,全是荒芜的沙漠,地势平坦。失事前,天气报告气温达华氏108度。你穿著简便:短袖恤衫、长裤、短袜和皮鞋。口袋中有十多元的辅币、五百多元纸币、香烟一包、打火机和原子笔各一支。
小组可以在以下物品做出选择:
§0.45口径手枪 §大砍刀
§每人4公升水 §薄纱布
§当地航空图 §化妆镜
§太阳眼镜 §塑料雨衣
§降落伞 §每人伏尔加酒4公升
§指南针 §长外套
§食盐片一瓶(1000克)§《沙漠可以食用动物》的书
§手电筒
1.请小组在30分钟内对上述物品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达成一致意见。2.请A组与B组代表分别陈述。
3.请A组和B组成员对对方组的排序进行质疑。
训练项目例二:头脑风暴训练
某火腿肠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你们作为研发项目组对该产品创新召开头脑风暴会议。请按照头脑风暴的原则与程序进行讨论,并拿出最优解决方案。A组和B组分别拿出后,进行比较。
训练项目例三:六顶思考帽训练
为6或者12名组分配六顶思考帽,每一个或两个人扮演戴不同颜色帽子的人。
讨论题目:北京汽车交通如何治理堵车。
要
求:每个人按照自己戴帽子的颜色进行思考,并发言。最后就治堵问题解决方案达成一致。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定制
训练所使用的题目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将管理层的新战略、新思路、新措施通过训练植入员工思想中,并通过思维训练收集员工对这些新战略、新思路、新措施的反馈意见。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2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TRIZ,九屏幕法,STC算子
创新性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联系, 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想活动, 就是人们从事创新时头脑中发生的思维活动, 它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等特征。
思维定势是一种倾向, 即依赖个人经验, 不愿跳出框外思考。在需要创新解决方案时, 思维定势经常会成为严重的障碍。传统上克服思维定势的常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焦点对象法、形态分析法、共同研讨法等等。
TRIZ理论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独到的克服思维惯性的创新思维方法, 包括智能小人法、STC算子、金鱼法、九屏幕法等等。
智能小人法是一种极好的工具, 它可打破技术或专业术语导致的思维定势, 并可用于在微观级别上分析系统。它在头脑风暴会议中尤为有用。利用智能小人法, 我们可想象所分析的系统由许多聪明机敏的小人或对象组成, 他们可单独或集体制定决策。考虑这样的系统, 有助于确保我们每个人都真正了解系统的工作方式, 并且将它们分解为更小、更易了解的部分, 继而我们可以非常有效的解释复杂情景。
STC算子 (尺度-时间-成本算子) 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工具, 它通过以极限方式想象系统来打破思维定势。例如想象尺寸从0到无穷大, 时间从0到无穷大, 成本从0到无穷大。我们先想象系统的很微小 (或不存在) , 并思考如何来建立这样的系统、会遇到哪些难题、会带来什么益处, 然后我们在相反的极限上想象系统, 即想象系统的无限大, 并同样思考如何来建立这样的系统、会遇到哪些难题、它会带来什么益处。我们还可针对时间 (瞬间发生, 或者要花费无限长的时间) 和成本 (系统免费, 或者要花费无限多的资金) 来执行此类想象。此工具很简单, 它可让我们真实的看待系统, 另外它还可帮助我们排除所有虚假的约束条件。
金鱼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 即有时候想法看起来不可行甚至不现实, 但是此种想法的实现却绝对是令人称奇的。此方法的基础是将想法的非现实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现实部分及非现实部分。结果余下的非现实部分有时会变的微不足道, 而想法看起来却愈加可行。
TRIZ理论中的系统思维是指对情境进行整体考虑, 即不仅考虑目前的情境和探讨的问题, 而且还有它们在层次和时间上的位置和角色。这两条轴线即层次和时间, 可将发明者的视野从一个“屏幕”扩展到九个“屏幕”, 如图1所示。
首先, 我们考虑时间轴。屏幕“过去”可让我们考虑在问题出现前发生于合适层级 (包括系统、超系统或子系统) 上的事件。通常, 这些事件是制造过程中的“先前”操作, 或者是系统寿命周期的“先前”阶段。因此, 每个屏幕都可代表发生在“过去”的多个事件。从防止问题出现的观点来看, 我们应该对这些事件进行考虑, 因为它们可以进行改变, 这样问题在将来就不会出现。
屏幕“未来”可让我们考虑在问题出现后发生于合适层级 (包括系统、超系统或子系统) 上的事件。通常, 这些事件是制造过程中的“后续”操作, 或者是系统寿命周期的“后续”阶段。因此, 每个屏幕都可代表发生在“未来”的多个事件。从消除问题不良后果的观点来看, 我们应该对这些事件进行考虑, 因为它们可以进行改变, 这样潜在损害就会被补偿。
现在, 我们考虑层次轴线。屏幕“超系统”可让我们考虑某一高级别系统的单元, 该高级别系统在适当的时段 (即过去、现在或未来) 包含系统。通常, 此类超系统或者代表系统所参与的某过程, 或者是系统运行于其中的邻近环境。因此, 每个“超系统”屏幕都可包含多个不同的超系统及环境。从提供资源以防止问题出现的观点看, 我们应该考虑此类超系统的组件, 这样就能抵消所探讨问题的不良作用, 或者消除它的不良后果。
屏幕“子系统”可让我们考虑系统包含的单元, 系统在适当的时段 (即过去、现在或未来) 处于运行状态。通常, 此类子系统或者代表系统的某些组件, 或者代表系统所消耗的“投入”, 或者代表系统所产生的“产出”。“有意”与“无意”的投入都应予以考虑, “有用” (产品) 与“有害” (废物, 副产品, 副作用) 的产出也是如此。因此, 每个“子系统”屏幕都可包含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投入及产出。从提供资源以防止问题出现的观点看, 我们应该考虑此类子系统, 这样就能抵消所探讨问题的不良作用, 或者消除它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魏文娟, 毕克新.TRIZ理论方法论的哲学解析[J].前沿, 2011 (08) .
[2]黄庆, 周贤永, 杨智懿.TRIZ技术进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04)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3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我们在教学时可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思维引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引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注重提问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B.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其中的道理。C.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D.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由于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培养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二、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首先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地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性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例如:解方程(1997-x)2+(x-1996)2=1,如果按常规解法去括号、化简整理,难以奏效,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1997与1996的差恰好为1,把方程右边的1化成1997-1996并配以-x+x则可迎刃而解。
原方程可化为(1997-x)2+(x-1996)2=[(1997-x)+(x-1996)]2
化简整理得2(1997-x)(x-1996)2=0,
解得x1=1997,x2=1996。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4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种()。
A.顺向型创新思维 B.逆向型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2.《西游记》团队中孙悟空曾是一个()。
A.腐败分子 B.劳改犯 C.领导 D.乱收费的
3.()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达到既定目的。
A.实物创新 B.理论创新 C.对策创新 D.制度创新
4.文中提到的顺向型思维的例子是()。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B.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C.张三李四调查蔬菜价格 D.爱因思坦发现相对论
5.领导干部面对今天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应该经常从()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A.自我 B.他人 C.群众 D.国际
6.()指的是通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新方式,将新思想与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引入实践活动中,给人民群众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便利的过程。
A.思维创新 B.管理创新 C.政策创新 D.制度创新
7.()的发现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了光电时代,推进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
A.相对论 B.万有引力 C.拉力定律 D.黑洞
8.毛泽东的游击战是()的典型例子。
A.内向型创新思维 B.发散式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9.()发达的人在文学、艺术、电影、绘画等方面有优势。
A.左脑 B.右脑 C.大脑 D.小脑
10.一项政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A.质量设计 B.利用资源的效率 C.时间管理 D.推出时机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洋博士内急落水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这个火热的、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俯下身去创新。
A.深入学习理论 B.深入生活 C.深入实践 D.了解实际情况
2.作为领导者应做到:()。
A.业务能力强 B.顾全大局 C.公平公正 D.不贪图已利
3.唐僧最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A.不惹事生非 B.团队中的开心果 C.心理素质好 D.口甜人缘好
4.心态的创新就是内心的()的转变。
A.活动 B.态度 C.情绪 D.观念
5.在体育运动上,我国擅长()等技巧性运动。国人应摆正心态,扬长避短。
A.羽毛球 B.游泳 C.蓝球 D.乓乒球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执行是一种带有弹性的东西,可以参照规定落实下去。
正确 错误
2.毛泽东的左脑十分发达,留下了很多浪漫的诗句,在革命年代不怕牺牲藐视一切的胆量成就了中国革命。
正确 错误
3.我国选择了一条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渐进式发展的道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正确 错误
4.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在长期实践中慢慢磨合形成的。
正确 错误
5.创新的空间非常广阔,实物、制度、对策、理论、心态等都可以创新的。
正确 错误
6.“谁能赢得更广大群众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天下”这表明群众视角的重要性。
正确 错误
7.领导看问题要多用“内脑”。
正确 错误
8.一个领导者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其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
正确 错误
9.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可以打开思维的空间思考问题。
正确 错误
逆向思维的介绍 篇5
什么是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有人称“倒过来想”。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一天晚上,苏军必须向德军发起进攻。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保持高度隐蔽而不被敌人察觉。苏军元帅朱可夫思索了许久,猛然想到并做出决定:把全军所有的大型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军发起进攻的那天晚上,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获得胜利。
逆向思维的特征:是反向性。反向性思维是改变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方式。
逆向思维的形式:原理思维、功能逆向、结构逆向、属性逆向、程序逆向或方向逆向、观念逆向。
原理逆向:就是从事物原理的相反反向进行的思考。如:温度计的诞生,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应医生的请求设计温度计,但屡遭失败。有一次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由于注意到水的温度变化引起了水的体积的变化,这使他突然意识到,倒过来,由水的体积的变化不也能看出水的温度的变化吗?循着这一思路,他终于设计除了当时的温度计。
功能逆向:就是按事物或产品现有的功能进行相反的思考。如:风力灭火器。现在我们砍刀的扑灭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器中有风力灭火器。风吹过去,温度降低,空气稀薄,火被吹灭了。一般情况下,风是助火势的,特别是当火比较大的时候。但在一定情况下,风可以使小的火熄灭,而且相当有效。
结构逆向: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结构方式出发所进行的反向思考,如结构位置的颠倒、置换等。如: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对煎鱼时总是会粘到锅上感到很恼火,煎好的鱼常常是烂开,不成片。有一天,她在煎鱼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锅的下面加热、而在锅的上面加热呢?经过多次尝试,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一从上面加热的方法,最终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糊的锅。
属性逆向:就是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所进行的思考。如:1924年,法国青年马谢、布鲁尔产生了用空心材料代替实心材料做家具的设想,成为新型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杰出代表。反向电视机。
程序逆向或方向逆向:就是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而进行的思考。如:变仰焊为俯焊:最初的船体装焊时都是在同一固定的状态进行的,这样有很多部位必须作仰焊。仰焊的强度大,质量不易保障。后来改变了焊接顺序,在船体分段结构装焊时将需仰焊的部分暂不施工,待其他部分焊好后,将船体分段翻个身,变仰焊为俯焊位置,这样装焊的质量与速度都有了保证。
观念逆向:观念不同;行为不同;收获不同。观念相同,行为相似;行为相似,收获相同。这不是文字游戏,它意在昭示:观念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自己有超凡的收获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观念。如:一人的合伙人做生意损失100多万美元,他不仅没有抱怨,反而以赞扬的口吻说:干得不错,如果是我,说不定损失更多。
逆向思维的方法:还原分析法、缺点逆用法。
·还原分析法:是指先暂时放下当前的问题,回到问题的起点,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另辟蹊径的创新方法。如探矿方法。为减少钻探的盲目性,经研究发现,有些植物有特点:铜矿区的野玫瑰呈蔚蓝色,金矿和银矿区的忍冬藤特别茂盛等,于是,人们先分析植物的参数,再还原钻探,发明了植物探矿法。
·缺点逆用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缺点进行创新的方法。如:天一法师有三个弟子。大弟子是个懒汉,屁股一旦落座,一时半会你别指望他会站起来。二弟子天生好动,最受不了寺院的清静。三弟子讨厌诵经却喜欢听鸟唱歌。天一发誓这样安排:让大弟子司晨钟暮鼓,天天坐堂诵经;让二弟子拖钵到山下化缘;交代三弟子寺内遍植林木,让百鸟落巢栖息。
练习题:
1)请找出一个你认为很讨厌的东西,说出它有什么用。
2)从正面回答问题。单位发生了火灾。在商场丢了50元钱。经常“挑错”的人。
3)从反面回答问题。男人比女人有力气。摸奖得了一台洗衣机。逆境出人才。
仿生思维训练法的介绍 篇6
随着高速运算的需要,为了克服超级芯片和机器的局限,将包括试管、承物玻璃片、溶液甚至脱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化学和遗传工具在内,用以研制生物计算机,将无疑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仿生研究课题。
每一种有机生命体中存在着DNA,这种分子作为一种超级计算机装置的吸引力,在于已经证实它存储在DNA中。尽管这种物质不会在短时间内取代个人计算机,但是科学家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向人们演示了这些满载信息的分子怎样在计算机中执行计算任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指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利用附着在镀金物体表面的DNA分子链完成简单计算的方法。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7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良好起步器。新课标的人教版教材, 对每一个小节的内容, 在引入新课题之前, 都是经过学生的观察问题来发现一些规律、规则。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更不能发展人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1.在观察之前, 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 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并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 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活动中, 想象是学生思维探索的翅膀,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 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
2.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 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根据以上几个要素, 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 创设想象情境, 提供想象材料,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 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 如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 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当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有许多章节内容, 都是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归纳, 提出自己的探究结论的方法, 这是培养想象力数学课特有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逆向思维, 提倡反思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集中反映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 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这一个基础的关键, 则是逆向反思。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 我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之任务,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解完一个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 又包括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又可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 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补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过失。一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1.加强概念中“互为”关系的理解训练;2.加强概念的反向理解和应用训练;3.加强公式逆向应用的训练;4.加强互逆运算的转化训练;5.加强由果索因的方法训练 (分析法训练) ;6.加强从反面思考训练。
四、注重发展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指向性的不同, 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 (求同思维) 和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但一直以来, 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集中思维训练。因此,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以及中考命题方向, 各年级的数学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积极采用开放性问题。
可以把课本上的练习题改造为开放性的问题。这包括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或是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 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 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 鼓励创优创新。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 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 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即在解题时不拘泥于会解, 而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商品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决策方案中的问题等, 来构建数学模型给学生解决, 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素材。
3. 对于几何中的图形进行发散。
如对图形中某些元素, 由于点或线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变, 或是对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还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来构建数学问题模型, 由图形的特殊位置得到的性质, 变换一般图形后这一性质是否还成立, 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注意积极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为标准, 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 而知觉思维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 是升华了的逻辑思维的产物。然而长期以来, 中学数学教学只重逻辑推理分析而轻直觉思维的训练,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人教版教材, 注重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发现发展直觉思维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 依靠双基, 引发直觉。
双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知识, 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没有扎实的双基, 会引发错误的直觉和判断的失误。
直觉思维的具体过程往往是不清楚的, 但是, 将这简约的过程慢镜头地展示, 会发现课堂教学中观察、思考、探求、归纳等过程, 都是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法的痕迹。因此, 我们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入手, 是发展直觉思维的关键。
2. 鼓励猜想, 活跃思维。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是数学发现过程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的问题, 很多都要经过几个步骤:猜想→提出解决的办法→推理论证→提出新的猜想, 使数学科学时时都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 在许多的课后训练内容上, 都设置了拓广探索、观察与猜想的训练。因此, 在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总之,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 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 而且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审美等综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 让我们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要求,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宝, 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
[2].徐久虎.《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与培养途径》
[3].张孝达.《革新数学教育》
[4].彭书淮.《天才书》
[5].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7].罗小伟.《中学数学能力培养》
[8].《教师的基本功》.浙江人民出版社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研究型教学;实验教学;机械原理
1 引言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在机械方面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机构分析转向机构设计,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却相对减少。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不但要抓好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环节,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创新思维能力[1],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下面具体阐述课内外教学的一些方法。
2 研究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是以学知识为主,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取知识,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目的[2]。为此,根据课程内容可在教学中设计安排案例讨论的授课方式,案例的设计与选取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必须首先进行大量的调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例如,以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为例,给出其工程背景,如某生产线动力源为匀速动电动机,执行构件为往复移动块。生产工艺要求块运动需具有回运动特性。试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简图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机构系统简图设计工作。要求绘两种以上方案,并在其中一个方案图上标块工作行程空回行程,并计算其回数(行程速变化数)。通过此案例的讨论可以达到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应用到实践中,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体来说,面向工程案例的选取应满足工程实际背景;蕴含鲜明理论知识主题的工程实际问题,主题与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息息相关;具有探索、求解的可拓展空间和一定的综合性。由于案例背景具有真实的情境性,案例提出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牵引性,因此,学生可以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问题的主体性,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3 教学实验转化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生动、最重要的一环。它是衔接理论教育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场所之一。与理论课堂教学相比,其优势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着力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和创新等方面的培养。它既有知识传承,又有动手实践,遵循了人的认识规律;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去发现和认识科学理论,并在科学实验中去检验所获得理论真伪,应用已经证实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的一种实践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型等教育特性。
但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现有的实验教学多以配合理论教学为主,验证性、演示性、经典性的实验多,综合性的、设计性、现代性的实验少,这就使得学生觉得实验仅仅是验证一下课堂上的理论。整个实验过程是按教师的示范操作或实验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步骤来进行,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另外,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引导时间长,实验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在掌握基本实验项目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逐步增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倡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从而真正提高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典型机械拆装与分析实验,大部分高校进行的是减速器的装拆实验,减速器不能够反映一台机器的基本特征,不具有一般性,建议装拆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如大型的电动汽车玩具、洗衣机、缝纫机、摩托车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等,学生通过接触实际的典型机械,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机械的拆装,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思路,培养设计与分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典型机械拆装与分析实验可以设计为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通过拆装对机器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能过画出传动系统的机构运动简图。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掌握机器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对机器的系统或局部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4 以小论文考核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小论文是学生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它的思维模式与科技论文相同,通过对学生布置小论文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撰写科技论文上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能够督促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资料检索,理论分析论证等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将学到的书面知识进行转化与应用,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原理,从中体会到机械原理课程的奥妙与乐趣。
由于本科生很少接触工程实际,在初始阶段很难上手,因此,要求老师一定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进行机械系统创新方案设计时,教师选择一些题目抛砖引玉,然后启发学生自己从生产、生活中选择题目。方案设计完成后,同学可对机构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通过不同题目的设计,可以训练学生对机构运动、动力和机械系统方案进行设计,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思维方式与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讲授机械原理的绪论部分涉及到机械发展的历史,虽然这不是机械原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对培养学生对机械及相关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机械的总体认识是有重要帮助的。由于不允许花过多课时讲解机械发展历史,这里可以布置作业,设置题目范围,如中国机械发展史、世界机械发展史、机器人发展史、微型机器人发展史、纺织机械发展史、汽车发展史、飞机发展史等。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寫出相关机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机械及其发展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
5 结束语
由于在高等学校中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个性发展,进而提高了科学批判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发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工科教学质量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由教育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与时俱进。因此对于工科类专业,在目前多个班同时上课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实践条件和实践教学师资。
参考文献:
[1]高红江.论如何抓好机械原理课外学习环节[J].陕西教育,2008,(8):71-72.
[2]梁宝英,王永清,武熙.《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25(1):94-96.
作者简介:王素玲(1975-),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逐步逼近思维训练法的介绍 篇9
所谓逐步逼近法就是我们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题的表层(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地分析,向问题的核心(实质)一步一步地“逼近”。
讲得具体一点便是,我们先是对事物有一个一般的认识,产生某种印象及其对该问题的大致方向,并且领悟到解决问题可能的方向(这大多是在直觉的干预下产生的);然后,深入一“层”,进一步认识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把认识活动集中在功能的确定上;最后,再进一步将功能特殊化,也就是将对象所具有的各种功能“特殊化”成某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它触及到问题的本质。这种“逐步逼近法”对我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来说,是相当有用的一种方法。
德国心理学家卡尔·邓克尔曾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该研究基本上可以用来描述我们提出的“层层逼近法”。参加实验的是柏林大学的学生,邓克尔提出一个问题,“假定一个人的胃里生长了一个不能做手术的肿瘤。如果我们应用某种放射线,只要有足够的强度,肿瘤是可以破坏的。问题在于:这样强烈的放射线怎么能够应用到肿瘤上,同时又不会破坏围绕这个肿瘤四周的健康组织呢?”其中一个大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学生的思路基本上是采用“逐步逼近法”,只用一个透镜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逐步逼近思维法又可分为分解累进式、完善渐进式、分层递进式、分段推进式等。
下面我们就分段推进式为例讲解逐步逼近思维法。
训练1:分段推进式
我国学者王国维在其传世佳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哪三种境界?他荟萃三句古代诗词佳句来加以描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述的第一句即第一境界,意为“悬想”;第二句为第二境界,对应“苦索”;第三句乃“顿悟”境界之意。
从王国维的形象描绘中,我们好像看到一位执著书生,夜以继日地埋首于浩繁书卷之后,独上高楼,放眼远望,脑海里逐渐形成自己理想中的恋人;于是在茫茫人海中苦苦追寻,如痴如狂,思念得身体消瘦、面容憔悴也不后悔;忽然一天,一瞬闪亮,原来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就在那稀落灯影下蓦然出现。
其实,这种描述也是王国维本人创作过程中的忘我体验。尽管他说的是诗词创作中的“三种境界”,但是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展开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即是说,沿着“悬想——苦索——顿悟”的思维境界一步步推进,是发明创造的一种方法模式。
通过发明创造实例,我们能更直接理解这种分段推进法的内涵。
70年代初期,周林在上海上学。每年冬天,他和许多同学一样手脚长满了冻疮,痒痛难忍,四处求医用药都治标不治本。冻疮的痛苦折磨着他,也引发他的思考:“难道世上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冻疮吗?”带着这个问题,周林四处打听和查阅资料,结果都令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周林“独上高楼”,产生了求解冻疮治疗难题的“悬想”。
彻底治愈冻疮的新办法在哪里呢?周林进入“苦索”境界。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民间偏方试验,分析打针、吃药、针灸方法,也无进展。在反复琢磨中,他逐渐感到再现前人的研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有新的希望。但是,这条新路又在何方?几年过去了,周林仍举目茫茫。毕业后,他在工作岗位上仍念念不忘治疗冻疮的课题,苦苦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在那些日子里,他走路想,吃饭想,连做梦也都在思索。体重减轻了,面庞憔悴了,但顽强的周林对治疗冻疮的新方案“苦恋”不止。
终于有一天,周林步入“顿悟”境界,找到了攻克难关的新思路。那天,他在一台大型砂轮旁打磨铸件,沉重的铸件在砂轮的磨削下产生巨大的冲击振动。瞬间,一股强大的振荡冲击波从双手传遍全身,周林感到热血沸腾,此时,一个灿烂的创造火花在脑海突闪:“谐振?谐振?发热?治冻疮?”这一串顿悟,使周林中断了的思维变得通畅,他想到了用电谐振刺激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治冻疮。
从此以后,周林便潜心于从生物医学工程和现代频谱技术的结合方面进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出一种治疗冻疮的仪器。这种仪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热频谱管,它能产生特殊的谐振波。将长有冻疮的手脚放在管下,便开始治疗。实践证明,效果明显。1985年10月,周林以其发明荣获首届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展览会金牌奖。
训练2:三阶段发明法
发明创造,各人有各人的经历,不可能是沿着同一条“思维运河”前进的。但从大量的发明创造案例分析当中,我们又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发明创造只是一种过程,它不可能一步登堂入室。因此,将发明创造全过程划分出若干阶段,认识各阶段的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对渴望加入发明创造俱乐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入门技法。
如果将发明创造划分为上述的“三种境界”,则称为“三阶段发明法”。
所谓“悬想”阶段,也就是提出创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要“独上高楼”,提出匠心独具的发明创造课题。由于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社会需要的提示,我们开始可能产生较多的创意或设想,只有通过选择才能形成进入苦索阶段的课题。
“苦索”,实际上是分析问题和寻找解答问题的过程。由于发明创造追求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仅仅依靠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是难以如愿的。这个阶段被称做“苦索”。
“苦索”意味着常常会出现苦思冥想仍无所获的痛苦阶段,思路中止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是,有作为的发明创造者,这时应树立信心,学会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把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任意组合,就会在思考中促使思维突变,迎来“顿悟”时刻。
进入到“顿悟”阶段,也就是找到了问题求解的突破点。这种“蓦然回首”不仅接通中断了的逻辑思维,而且将创造过程转入具体的技术设计阶段。这时,发明创造者就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用新的技术方案去固化自己由顿悟引发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在这种“三阶段”模式基础上,有人认为还应当增加“验证”过程,即验证顿悟所获的创新方案是否可行,于是又有了发明创造的“四阶段”横式。
如果再精细一点,免不了出现“五阶段”或更多阶段的进程模式。但不管怎样划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总是发明创造活动的逻辑思路。
应用:逐步逼近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运用该法应注意:
(1)接触问题初始,应从观察和实验着手,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求得初步的结论。走好这第一步,为以后的逐步逼近创造良好的条件。
(2)抓事物联系的关键环节为突破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逼近,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在逼近过程中,当条件成熟时,应迅速抓住问题或某种适当的概念,实现思维的跳跃,以减少逼近次数。实现“跳跃”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如果不顾条件硬性“跳跃”,很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国王举行家庭智力比赛,决赛前一共要进行四项比赛,每项比赛各家出一名成员参赛。
第一项参赛的是吴、孙、赵、李、王;
第二项参赛的是郑、孙、吴、李、周;
第三项参赛的是赵、张、吴、钱、郑;
第四项参赛的是周、吴、孙、张、王。
另外,刘某因故四项均未参加。
请问,谁和谁是同一个家庭?
校本课程课程介绍与课程纲要范例 篇10
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开设背景、课程开设意义或课程特点等)300字左右
范例:
《家庭花卉的欣赏与养护》课程介绍
爱花养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花卉的栽培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花卉栽培的记载,作为我国新一代接班人的中学生有必要学习有关花卉栽培及养护方面的知识。目前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需要得到缓解,而花卉色彩绚丽、多姿多态、香气沁人心脾,养花不仅可以美化生活,怡情养性,还能使我们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污染也随之产生,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居室的装修也日渐普及,装修带来的污染也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种植花卉有利于减轻并消除污染。为此,本课程充分结合学生所处市区这一地域环境,选择家庭养植花卉系列专题,因材施教。本课程希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由花花草草带来的美感和情趣,去用自己的双手体验生活,并且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去创造自己的个性生活空间。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基本项目: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等);
3.课程类型(分属的学科:如历史、地理、美术等);
4.授课时间; 5.授课对象。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三维目标要明确);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范例:
某校《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定向越野》 主讲教师:某某
教学材料:选编。资料来源于孙全兴主编的《国防教育——定向运动指导》一书的部分资料、沈荣桂和甘盛俊主编的《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运动》一书的部分资料以及国际定联的有关资料。
课程类型:体育 授课时间:每周三的活动课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定向越野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普及与提高定向越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申报定向越野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定向越野的概况、基本技术、技能; 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通过教学,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定向越野项目在市、区初中校中的优势地位。
三、课程内容
《定向越野》校本课程内容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 定向越野概述
1.定向越野的起源。2.定向越野的定义、类型及规则。3.定向越野的益处。4.定向越野国内外开展的情况。5.定向越野在本地区开展的情况。第二章 定向越野物质条件
1.定向图。2.指北针。3.检查点点标。4.点鉴(电子卡座)。5.检查卡片(电子打卡座)。6.号码布和服装。
第三章 定向越野识图基础
1.定向地图的颜色。2.符号名称。3.国际检查点说明表符号。4.检查点与相应说明符号对照示例。
第四章 定向越野现地用图知识
1.判定方向。2.地图与现地对照。3.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第五章 定向越野基本技能、1.出发点动作。2.运动中的动作。3.检查点上的动作。4.终点的动作。5.怎样选择比赛路线。
四、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课内外理论传授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传授、实物演示、电教配合、图上作业、小组研讨、图上分析、现地讲解、模拟训练、考查等。
2.组织形式:课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学习、图上作业、小组研讨、现地实践、撰写体会等。
3.课时安排:每周大体安排2课时,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或集中或分散。参考以上阶段目标中涉及的内容,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适课程内容,及时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4.场地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
五、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使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兴趣,为奠定定向越野学校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评价方式:
1.学习评价指标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2.学习评价指标
(二):平时模拟训练与考查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