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培训总结(共10篇)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 篇1
二、提高保育质量的.需求
1、保教合一
2、多方合作
3、齐抓共管
4、促进发展
三、促进专业成长需求
1、明确午睡安全管理制度
2、熟悉幼儿午睡常规要求
3、掌握突发事故处理方法
4、执行午睡检查反馈机制
(1)实行
行政
管理双管齐下的巡班制度
(2)做好
班级
午睡情况记录
(3)加强家园联系的沟通反馈:反馈睡眠情况、了解个体差异、共同寻找对策。
以上是马老师大致的培训内容,从这些内容中,说明了午睡的管理制度要严谨,要系统化,要做好措施,老师要提高警惕。
接下来是由何老师讲关于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与处理方法如:
一、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师在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幼儿园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
二、因教学设施引发的事故:如滑梯、小城堡、蹦蹦床、秋千等大型玩具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老师要提高警惕。
三、窒息:异物进入气管,最初可引起连续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可引起窒息死亡。
处理方法:1、背部叩击法2、胸部冲击法3、胸部按压法
四、触电急救:发生触电后,在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立即使患儿脱离电源,关闭电门。
处理方法:幼儿触电后,可立即检查患儿的呼吸、心跳、如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耐心,不可随意放弃抢救机会。在坚持人工呼吸的同时,必须立即联系急救中心130求救。
五、脱臼:表现为肿胀、疼痛,运动活动受限
处理方法:确定脱位后,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送往医院,争取早点复位,受伤后暂时进食,以免复位时使用麻醉剂引起呕吐。
六、烧(烫)伤
处理方法: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10分钟,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等。
七、鼻出血: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
处理方法: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
儿童
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者后仰位。或按住轻按鼻翼。再或许查看幼儿那边鼻子出血,按住相反手的中指上面一节。
八、鼻异物
处理方法:小异物可嘱咐儿童紧按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挤出,或打喷嚏,使其出。
九、耳异物
处理方法:植物性异物,体积较小可嘱咐儿童头歪向异物侧,单脚跳,使其自然脱落,动物性异物,可用手电筒放在耳边诱导昆虫自行爬出。如效果不好,应去医院取出。
十、眼异物
处理方法: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擦伤角膜,应立即用眼药水冲洗眼睛,将异物冲出。
十一、咽部异物
处理方法:孩子被异物卡住后,让他张大嘴,将舌头压下,用镊子轻轻夹出,如是鱼刺,可用米醋饮服。
十二、脑震荡
处理方法:幼儿摔伤后,要24小时观察发现异常,随即时送往医院。
十三、手扎刺
处理方法:将镊子或缝衣针在火上烧一烧,并将伤周围皮肤擦洗干净,顺扎方向将刺挑出或拔出,然后用手挤一挤,出口滴血,再些酒精。必要时打伤风针。
在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对幼儿午睡与幼儿意外事件的处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熟悉。为此,感谢这一次的培训。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 篇2
1.1 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这就造成了制药企业管理不正规、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很少有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比如, 有的企业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全复制过来而不考虑自身情况, 也有企业是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支持, 这也引发了绩效考核问题。这就造成了执行人员工作的盲目性, 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 增加了绩效考核随意性。
1.2 绩效管理主观性强, 实质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企业想方设法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但因其绩效管理能力有限, 且受企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绩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仅是形式主义, 完全感受不到绩效管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要不扣工资就可以。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将绩效管理作为工作任务, 完全当成工作内容填制表格就草草了事, 考核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说, 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绩效与员工能力完全不相关。这样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根本不能作为评判员工优秀与否的依据, 也完全违背了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这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优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1.3 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培训, 其他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有的员工将绩效管理看作是领导者的约束和压迫。正是受这种抵触情绪的影响, 严重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错误认知致使绩效管理由实质流于形式, 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 更谈不上绩效考核结果评价。
1.4 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完善
完善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结果反馈及应用等几大方面, 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 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限制, 致使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工作毫无头绪, 尤其是绩效结果反馈工作, 很多企业都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让员工看到考核结果, 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才能及时的加以更正。管理者担心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 而刻意回避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而这样小范围的结果公布, 完全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还有部分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绩效考核受主观因素影响, 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 得不到正确的考核信息反馈, 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2 改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2.1 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起步晚, 中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管理水平也不高。根据这一情况, 制药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培训, 丰富管理工作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同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自身素养, 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合理的岗位说明书, 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各部门岗位作用,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2.2 客观评价考核过程, 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强这一问题, 制药企业应当从考核指标制定方面入手, 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工作。对于不同岗位, 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 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 设计出相适应的岗位考核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 建议考核指标还应将员工品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纳入考核范畴, 力求各岗位员工“德才兼备”, 坚决不用无德无才之人, 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作用, 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核指标要对员工的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 加强绩效管理知识宣传, 提高员工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 它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 因此, 整个企业都应当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完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应不断加大员工宣传和培训力度, 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一, 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绩效管理知识, 充分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并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 建立有效的工作交流沟通渠道, 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作问题, 快速达成企业目标, 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第二,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培训等方式, 让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执行, 发挥督促员工工作的作用, 使其能够真正接受绩效考核, 快速提升员工能力。
2.4 加强考核结果反馈, 重视反馈环节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知识培训, 都是为了绩效结果反馈做铺垫, 是为了让员工通过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因此,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时要进行考核周期设置, 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 帮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工作问题, 提高工作成绩, 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认可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绩效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 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帮助员工掌握工作中的症结, 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 提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各部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上下级沟通, 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结语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期, 只有将个人价值最大化, 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有利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掘每名员工的能力, 使企业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实现群策群力。因此, 制药企业必须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 维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 加快自身管理工作建设, 创造企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汤兴, 段文轩.企业社会责任及羚锐制药的实践[N].经理日报, 2011.
[2]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制药企业;制药设备;管理政策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制药企业在制药设备方面推陈出新,技术越发先进,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薄弱。笔者通过探讨现在制药企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了制药设备的准入门槛,加强资格审核管理,从而提高制药设备的管理水平。
1.目前我国制药设备存在的问题
1.1设备清洗不易,监控难度大
制药设备必须保持一贯的清洁,因此要定期对制药设备进行清洗。医药设备的清洗工作是在线进行的,这项技术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因为在线清洗不仅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还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当今社会,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向设备自动化生产,人性化管理这方面发展,然而发展的前提是在线监控,在线监控能够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减少人为影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相对比较落后,还跟不上世界医药设备发展的步伐。
1.2缺乏高科技的技术水准
我国近几年制药企业的发展进步明显,例如多机控制、随机监测、数据显示、程序控制、自动报警等技术被普遍使用,这些技术的广泛运用说明了我国制药企业很有可能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的连续化以及管理的人性化。但是,光靠上述几项技术还不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的管理,这就需要我国制药企业更进一步地研发高科技设备,培养高科技人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3制药设备的设计不完善
很多医药设备的规格往往不规范,使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医药设备使用的管道材质和选用的储存罐的阀门也不符合要求。制药设备的水循环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妨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制药设备的除尘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安全环保的要求。以上这些缺失都说明了目前的制药企业在设计制药设备这一块并不完善,還需不断改进,提高制药设备的运用价值。
1.4制药设备的清洁不及时
制药设备的状态标识规范不明确;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把空调净化系统过滤器胡乱清洗或更换;没有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对设备上的净化保护过滤器、生产用气体的过滤器以及呼吸器上的过滤器进行检查清洗;工作人员容易疏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状态,设备是处于生产期还是等待期,这些细节往往导致设备清洗不及时。
2.针对制药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1提高制药设备技术水准,加强资质审核管理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我国制药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药物的质量风险管理控制。我们需要对把影响药物质量的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依照从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一些要素进行排序管理,从而保障药物质量的目的。新版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旧版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版中对某些因素加强质量管控,如药品的直接供应商,新型药物种类的注册和召回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这些不仅扩展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应用范围,同时也延伸了管理的深度。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药品制造企业、医药研究工程及其施工单位的管理。药品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对制药设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2.2强化投资理念
在药品制造业刚起步的时候规模小,竞争少,制药设备便宜,利润丰厚,投资倾向于一次投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药品制造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愈发激烈,成本也不断提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一次性投资显然是错误的选择,此时更应该注重长期运行成本和质量保证水平。而先进的设备通常比落后的设备产出的效率更高,在同等情况下制药企业更应该采用先进的制药设备。
2.3加强设备创新改造的扶持力度
国家相关人员应进一步加大对制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管控,提高对相关制药企业设备制造创新的扶持力度,保护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鼓励其不断开拓创新。同时,创新制药设备技术的剽窃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对市场上设备的粗制滥造要进行严格把控。国家应改变原先的扶持形式,应采用更加实际的形式,例如:医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资金鼓励支持、企业贷款力度、产品差价补助和人才培养等,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研发新技术的积极性。此外,研究形式之间要互补,可以采取产学联合攻关、多学科相互并进、制造与使用联合攻关等。国家也要加大对院校相关学科研究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开发高新技术制药设备,制药企业也要积极配合使用研发的新技术、新设备。
2.4培养专业人才,运用先进设备
先进的设备往往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因此要普遍提高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自学、进修使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同时,还要提高阅读外文资料和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水平。平时也要注意保持设备的维修资料,维修时要明白设备的相关性能,分析其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比查出故障原因。为了提高维修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
3.结束语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各种创新性的研究,而且还需要国家政策、设备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鼎力合作。国家可制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设备生产企业可参考国外先进的设备,扬长避短,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国内的制药设备;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则应积极学习新改版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把握制药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生产让客户满意的制药设备。
参考文献:
[1]赵之壁.中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
[2]李严.制药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
[3]李振岳.医药设备管理思路的新探讨[J].科学之友,2010(10).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 篇4
2010年的脚步即将迈向身后,回想走过的脚印,深深浅浅一年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2011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廉洁奉公、务真求实。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是应该好好静下心来面对自己过去一年中的得失,展望一下未来。我将过去一年中工作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
一、2010年回顾
一、在过去的一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克尽职责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并积极配合业务部工作需要开展工作,及时完成公司和部门领导布臵的各项工作。终于不辱使命,没有因为怀孕而影响到工作。
二、与各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确保药品供应顺畅。面对今年来势汹汹的甲流的挑战(部份药品一周用量已经超过平时六周的用量),也没有出现大的断货现象,深表欣慰。
三、按照gsp质量标准,及时听取与反馈质管部的意见,与各供应商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保证药品质量。
四、贯彻领导的思想,做好市场部的招投标工作。
五、做好新品种的物价备案工作,及时做好调价工作。
六、做好销售内勤工作,为销售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销售员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流行性疾病预测力不足,导致对此次的甲流事件手忙脚乱一阵。
二、因为消息上的不灵通,对于药品招标及后续工作跟进不够及时。
三、2011年度工作计划
采购部是公司业务的龙头老大,是关系到公司整个销售利益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我很感谢公司和领导对我一如既往的信任,将我调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我亦将不懈努力以不辜负领导的厚爱。怀着感恩的心,将明年的工作做了以下部署
一、在以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货比三家,直接降低药品价格。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
二、对于非现款供货单位发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充分利用供方信贷期。
三、发货方式尽量以送货上门为主,尽量减少物流费用。
四、降低现款供货,寻找新的供货来源。
五、稳定现有供应商,开发培养有潜力的供应商,为公司做大做强做好积极准备。
六、以遵循gsp为标准,力争更好的做好质管部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
七、做好物价工作,多方采集消息,提高市场嗅觉能力。
八、贯彻公司宗旨,做好招投标工作,为占领的市场份额而积极努力。
九、对于周期性及流行性的疾病做好更加充份的准备。
十、继续做好销售内勤工作,仍然坚信一个出色的内勤是十个乃至优秀销售员的坚强后盾。
生物制药总结 篇5
2、L-ASP:有助于鸟aa循环,促进氨和co2生产尿素,增强肝功能
赖脯胰岛素Lispro,B29与B29对换,门冬胰岛素Novolog,天冬暗算取代b28位脯aa;赖谷胰岛素,赖aa和谷aa分别取代b3位天冬aa和b29位的赖aa甘精胰岛素glargine,甘aa取代a21位门冬aa,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aa,地特胰岛素Insulin Detemir,b29位赖aa酰基化N-16烷基酸的14碳游离脂肪酸
3、pro变性denaturation,通过胎盘through placenta4、抗体依赖性细胞街道的细胞毒效应ADCC不提依赖性细胞溶解作用CDC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6、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 互补决定区移植抗体,指抗体的可变区部分VhVi区或抗体所有全部由人类抗体基因所编码,嵌合、改型、表面、重塑、全人源化抗体
7、嵌合抗体利用DNA技术将异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出嵌合抗体。
8、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使用PCR技术从生物体内扩增出整套编码人抗体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到噬菌体表面,从而可以方便的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筛选扩增。原理:PCR技术扩增人体抗体轻重链可变区VHVL,克隆到噬菌体载体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外壳表达,用抗原抗体反应筛选出所需要抗体的克隆并扩增,抗体基因分泌表达,获得可溶性的抗体片。
抗体库:组合抗体文库:建库过程中将vh和vl随机组合,人天然抗体库:抗体RNA来源于未经免疫的正常人
9、酶类药物的选择:乙酰化酶鸽肝,凝血酶牛血,透明质酸酶羊睾丸,溶菌酶鸡蛋清,SOD血肝
制药厂实习总结 篇6
久久盼望的制药厂实习一眨眼就来了,久久盼望该结束的错误一眨眼也不见了.在此次制药厂实习中,虽做了些不光彩的事,可让我认识到了许多的错误,也学会到了很多多年来只在书上偶尔见面却没有用于实际的道理.下面,就让我详细讲述一下我暑假里取回来的金吧!
1,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人,人的一生就是知错改错的过程.虽然我以前曾能用自己的良知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可总不能勇敢的面对和改进,于是就酿成了今天的祸.《小虫和木船》这个小学生故事正能说明这一点:在这个故事中,开始时船上的虫眼很小也很少,后来发展到很多,连起来就变成了大洞.海水涌进来船就沉
没了.我们身上的错误和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了大祸,象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摧毁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是多么危险,多么愚笨啊!
2,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简单的说,不管从什么方面看一个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在处理任何事物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事物的两面性,换位思考,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考虑此问题,那样就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就像坐在一个房子里,你在阴暗的角落,你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坐在窗户旁边,你将看到无限美丽的风景。所以说,如果你现在一直坐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那么你就挪动你的凳子吧!其实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如同坐在一个凳子上,如果你永远依赖于那个位置,你只是一只井底之蛙。
3,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互
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4,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 篇7
当前, 理论上从制药产业新药研发知识的特点出发, 研究制药企业的合作管理尚有不足之处。为此, 笔者通过对世界制药工业发展进程, 特别是对日本制药工业发展的研究, 从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知识特点出发, 提出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以期为制药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制药企业知识特点分析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创新特性。从产业革命到知识经济时代, 按创新性质划分, 世界工业可分为集成型工业和材料型工业。在集成型工业中, 企业新产品推出过程是问题求解的过程, [1]它可被描述成开发平台或工程系统, 决定新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技术与市场的集成度, 典型的是汽车、电子工业。材料型工业, 新产品推出过程是一个目标搜寻过程, 决定新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原创性, [2]典型的是制药工业。与集成型工业相比 (见表1) , 制药工业具有的知识特点是:
1.知识的基础性
在新药研发中, 专家对一种疾病考虑新治疗方法之前, 需要用数年时间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如病毒分子结构、细菌侵袭细胞的过程、疾病影响机体造成不适的复杂方式, 然后提出可能治疗该病的新理论, 而后是化合物设计、合成及筛选、临床前研究等, 所以大量知识存在于新药发现阶段。而在集成工业中, 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并不紧密, 产品可先于原理被创造出来, 而后才厘清原理。
2.知识缄默性和专有性
在新药研发10多年中, 特别在科学研究阶段, 知识被创造、利用、修正、再利用, 这使许多知识内化为企业的组织语言, 以科研人员无意识思维呈现出来, 企业的专利、技术工艺只是研发成果的片面指标, 技术落后企业引进专利并不等于获得核心能力。而在集成型工业中, 比如, IBM、AT&T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研究, 而大量创新成果却由其他电子类企业 (如东芝公司) 得出, 企业知识存在较大的外溢性。[3]
3.知识的高动态性
制药企业需不断更新领域。从当前成功的制药企业技术发展轨迹看, 是连续与断续的统一:连续是指其由诸多技术发展轨迹组成, 呈上升趋势;断续是指企业需要不停地进入新的技术发展轨迹, 企业技术发展是一种搜寻新治疗领域-集中-维持-转移新治疗领域的螺旋式发展。
以上知识特点对制药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 一些化学制药企业试图通过联盟, 快速掌握生物技术知识, 但由于企业不具有相应的能力, 使蕴藏在生物技术企业内的知识和能力, 无法被化学制药企业掌握, [4]这点与计算机及芯片公司之间的并购不同。因此, 制药企业通过合作开展技术学习必须掌握一种能力。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的内涵
对于获取外部知识, 制药企业不能仅停留在引进、吸收上, 吸收能力并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获得外部知识。[5]国外制药企业的实践证明, 面对当今世界新药研发趋势, 制药企业之间需要互动、协同创新。在社会学上, 协同体现主体之间一种互动、共享、共赢的关系。笔者认为,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进能力, 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研发的进展, 识别外部知识, 结合自身生产和市场能力, 引进联盟药品, 充实新产品线, 凭借低成本、品牌的优势, 获得市场竞争力。当自身药品推出后, 联盟药品迅速退出市场, 联盟药品仅是作为保持产品新颖的工具。第二层次是吸收能力, 是指企业所在的治疗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 内部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情况下, 快速识别、引进联盟的药品和技术, 凭借自身的研究能力, 解剖技术原理, 实施改进。比如, 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 设计合成该药的衍生物、结构类似物, 开发疗效相似或更好的药物, 避开专利保护。但这属于纯粹的吸收过程, 缺乏联盟成员之间的协同, 使得企业的合作生命周期短且效果差。第三层次是共生能力, 是指制药企业在合作中求同存异, 促进企业互动、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包括:优化联盟关系, 促进相互信任, 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促进联盟成员相互启发和进行知识创造, 共同投入和分享;构建良好的技术外溢池, 优化外部知识系统。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影响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的因素较多且关系复杂, 当前尚未有较恰当的研究方法。笔者尝试通过对国外制药工业, 特别是日本制药工业发展过程的考察, 研究其培养机制。日本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如欧美国家的企业多, 仅占销售额的8.11%, 但新药产出数量却居世界前列。其发展经历了仿制、引进、联合研发、自行研发、国际化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企业联盟与合作起着关键作用。
笔者通过分析日本制药企业引进联盟产品与其核心领域的关系、联盟产品引进相对速度、自有产品推出时间等关键点, 从四方面提出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1.技术储备
新药研发的长周期性、巨额投入及随后的二次开发, 使企业形成了设备、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技术传统, 它们构成了制药企业的技术储备, 成为形成技术协同能力的物质基础。
设备存量, 是企业引进同领域产品, 最大化核心能力的前提。新药从发现到上市, 企业需要走完从科学研究、技术研究、生产组织到市场开拓的全过程, 这期间企业的投入转变为各类设备设施。比如, 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在生命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新药, 如治疗糖尿病的Basen和Actos、治疗高血压的Blopress, 这使该公司有能力引进联盟产品, 更新产品线, 2002~2006年共引进13个相关的新药开发许可。[6]但是, 设备存量并非越高越好, 因为这可能会使企业过度注重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 偏离引进联盟产品的战略目标, 导致内部新药研发放缓, 逐渐依赖引进外部新药以维持经营。
专业化人才虽然能为制药企业储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 降低技术引进成本, 但是又可使企业对外部突变性技术识别产生选择性偏见, 影响核心领域转移, 陷入产品怪圈。而后进企业则更容易识别、引进新产品。比如, 1999年日本市场上有Ca (Ca antagonist) 和ACE (ACE inhibitor) 两种抗高血压药, [7]两者相比:Ca的疗效虽然较好, 但是有组织障碍的患者不适应, 如糖尿病患者;ACE的疗效虽然一般, 但是对有组织障碍的患者同样有效, 市场规模较大。2001年抗高血压新药ATII (ATII antagonst) 上市, 其疗效虽处于Ca与ACE之间, 但其适用症最广, 可用于糖尿病、心脏病等有组织障碍的患者。三者相比:ATII与C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ATII开拓了新市场;ATII与ACE属于同性质产品, ATII在疗效和市场规模上是对ACE的全面提升。针对这种情况, 原Ca生产企业对引进和开发ATII反应迟缓, 特别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辉瑞 (日本) 公司;而原ACE生产企业则反应迅速, 高市场占有率者Banyu, 最先引进了ATII。
企业技术传统, 是指企业的研发长期集中于某治疗领域, 在科技和市场的作用下, 随着早期新药成功上市、资源集聚效应、员工技能专业化和一系列延伸性产品的推出, 20~40年间形成了企业惯性。它与行业技术范式与技术轨迹相对, 是企业层面上技术领域形成的默许知识。它与企业人才储备共同作用于制药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产品和协同的过程。当企业技术传统与行业技术轨迹相配时, 它会增强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反应能力。当前, 跨国制药企业创造了长久的技术传统, 它为企业带来了重要的竞争优势。比如, 1930年后美国制药企业形成自身技术传统并主导技术轨迹, 使它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制药强国。但到上世纪60年代, 美国制药企业原来形成的技术传统开始限制新药研发, 当外部技术已发生变化, 企业未采取行动而是转向非研究密集但又有较好成长率的部门产品以维持企业成长, 这使美国制药企业受到欧洲制药企业的挑战。
2.组织因素
与技术储备相比, 组织因素高层次的技术协同能力影响更大。许多制药联盟在建立时轰轰烈烈, 但企业一旦引进联盟的产品, 联盟就消失或联盟内企业之间缺乏持久的互动。这使得联盟无法实现共赢, 知识创造效果差,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组织因素引起的。这些组织因素主要是:
(1) 联盟战略, 是企业实施联盟的目标, 对联盟的建立、维持和优化至关重要。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深度。如果企业对联盟战略考虑深度不够, 使联盟停留在引进产品这一浅层次上, 就不能推动企业之间的互动, 无法吸收联盟产品技术知识、培养新治疗领域。二是战略明确度。如果企业联盟战略不明确, 将使企业在联盟实施过程中逐渐失去方向, 联盟产品的引进或外授可能会导致企业逐渐失去核心能力, 联盟过程成为退出过程。三是战略稳定度。如果企业联盟战略不稳定, 将降低联盟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度, 引发部分成员的机会主义, 导致联盟彻底失败。相反, 如果每个成员都具有较高的联盟战略稳定度, 将促进企业的互动, 求同存异, 共同探索新药领域, 实现共赢。因此企业在实施战略联盟时, 在战略上必须把握好这三个方面。
(2) 核心科学家, 是企业的知识“经纪人”。他们通过参与学术组织, 与联盟企业科学家交换意见, 跟踪最新外部技术, 同时将外部知识, 特别是默许知识输入内部。研究表明, 虽然核心科学家并没有比一般研究人员有更多的专利申请, 但是他们在外部知识流进企业的过程中扮演着“管道”的作用。[8]另外, 在竞争环境下,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 企业根据新药研发环节, 将研发组织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门。比如, 武田制药公司将研发组织分为基础研究部门、目标分子识别部门、先导化合物发现部门、候选药物确认部门、生产工艺设计部门、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部门等。这带来了知识转移的部门界面问题, 而核心科学家通过学术影响力和多学科研究团队, 实现知识跨部门传递。不仅如此, 核心科学家还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 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 以克服企业内部的惯性。
(3) 研发部门的独立性。新药研发的基础性, 决定制药企业研发部门应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它可保证课题立项决策的独立性, 而非受制于企业现在的开发目标, 保持学术研究的氛围;在研究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职业发展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方面, 都体现了新药研发的特点;同时作为新知识的窗口, 与外部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团队, 开展学术交流, 研究下一个研发目标。比如, 当前生物技术的兴起, 相对独立的研发部门已使欧洲中型规模制药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3.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
在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下, 投入巨额资金是保障新药研发成功的必需条件。而在联盟合作模式下, 制药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 它从三方面逐次提升技术协同能力。
(1) 激发功能。新药研发成功后, 巨大的设备存量、专业人才储备和企业技术传统作用, 会使制药企业过度追求效率, 通过不断对已有药物实施改进, 实现规模经济, 而看不到联盟成员技术进步的价值;对新知识反应迟缓, 企业陷入产品惯性, 长期下去企业会逐渐被后来者替代。而保持内部必要的研发投入, 可使企业的知识处于动态, 保持与外部技术源的联系, 时刻准备接收外部新知识。
(2) 吸收功能。企业引进联盟产品后, 应加大内部研发投入, 理解其技术原理, 并从自身技术能力出发, 实施改进。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吸收联盟产品中的技术知识, 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在此领域的知识, 为企业转移新领域做好知识储备。
(3) 知识创造功能。联盟只有进入共同创造知识阶段, 才能实现共赢, 而这需要企业研发投入。通过联盟, 企业共同探索未知领域, 在各方科学家的互动中, 增进信任, 激发思想, 创造知识。如果各企业进入联盟后, 停留在只吸收而不投入的状态, 会导致联盟内企业互动不足, 企业无法引进和吸收联盟成员科学研究中经验性的知识, 无法发挥联盟的知识创造功能, 最终当联盟成员认为无法从中得益时, 联盟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
在上述三方面作用下, 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协同能力增长呈S形曲线:当研发投入较小时, 协同能力增长缓慢;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协同能力增长开始加快;当超过某阈值后, 其呈现自动增长趋势, 但是否会持久是不确定的, 因此目前世界制药巨头对研发投入还是很大。在当前环境下, 我国制药企业对此应持战略性眼光, 如果完全进行虚拟研发, 那么只会使企业逐渐对外部技术反应迟钝, 无法引进合适的技术, 更无法对联盟产品实施改进。
4.技术外溢池
技术外溢池是制药企业通过联盟、合作组合构建的外部技术知识系统, 它与企业进行知识流交换。良好的技术外溢池可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知识。根据当前关于网络组织方面的研究结果, 制药企业对此需要把握的结构参数是:
(1) 参与联盟数量, 决定了技术外溢池的规模, 影响企业可获得的技术知识量。研究表明, 联盟数量与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存在凸型函数关系, 即存在一个最优点, 当企业联盟数超过某值后, 协同能力将逐渐减弱。因为企业资源和员工的精力是有限的, 只能在不同时间分配不同的资源。[9]
(2) 合作紧密度, 即联盟内企业合作的深度。新药研发的特点, 使企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企业只有引进联盟产品, 并在改进产品中进行深入合作, 才能逐步获取联盟伙伴的隐性知识。但需注意, 过分强调合作紧密度和一致性, 会抹杀差异, 导致组织趋同。
(3) 联盟离散度, 即联盟在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分布。新药研发可分为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生产或上市四个阶段,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 选择各阶段联盟数。高离散度, 使得由各联盟知识和资源构成的网络中存在较大结构性空洞, 企业可开发这些空洞, 获得控制性优势。而低离散度, 可增强企业所获信息和知识的可靠度,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阶段发展重点, 有选择的参与联盟合作。
(4) 联盟差异度, 即各联盟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的差异度, 包括核心领域差异和技术水平差异。提高联盟核心领域差异度, 可为企业今后转移核心领域打下基础, 但这种差异度过高, 既会增加联盟引进产品的风险, 也不利于企业深入地进行合作, 会给联盟的知识创造带来问题。技术水平差异度, 在低技术水平联盟中, 后进企业可获得学习技术的机会;在高技术水平联盟中, 为企业引进联盟产品、开发改进型新药提供条件。
构建良好的技术外溢池, 制药企业还应与技术储备、组织因素和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三方面结合, 然后确定结构性参数。笔者提出一个框架 (见表2) :
建议
当前, 国际新药研发外包市场已从最初临床试验外包发展到研发外包。我国凭借廉价的研发资源和一定的研发能力, 成为跨国制药企业最理想的研发外包基地。同时, 世界新药研发已由传统化学模式转向生物技术模式, 这为后进企业实施技术跨越开启了技术窗口。我国制药企业应从知识管理的战略层面, 重新认识企业之间的合作, 根据笔者提出的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要素, 通过联盟合作、承担研发外包业务、引进专利许可, 以效率换能力, 逐渐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摘要:制药企业发展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创新、效率和稳定, 为此必须引进外部知识, 实现平衡。制药工业属于材料型工业, 与集成型工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知识特点, 为此笔者在研究了制药企业知识累积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然后, 通过对国外制药工业, 特别是日本制药工业发展过程的分析, 从技术储备、组织因素、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技术外溢池四个维度, 研究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
关键词:制药企业,知识特点,技术协同能力,培养要素
参考文献
[1]Allen, T.J., .Studies of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engineering design[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66, 13 (2) :72—83.
[2]Henderson, R., &Cockbum, I.Measuring compet ence?Exploiting firm effect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 (Special issue) :63—84.
[3]K wanghui.The relat 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semiconductor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 2004 (33) :287—321.
[4]Lars Schweizer.Knowledge transfer and R&D in pharmaceut ical companies:Acase study[J].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5, 22 (4) :315—331.
[5]Chihiro Watanabe, Bing Zhu, Charla Griffy-Brown, Behrooz Asgari.Global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its Impact on Industry’s R&D Strategies[J].Technovation, 2001 (21) :281—291.
[6]日本武田制药公司.武田2006年年报[EB/OL].[2006].http://www.t akeda.com/.
[7]IMS Health data base.2001年研究报告[EB/OL].[2001].http://www.imshealth.com/.
[8]Ryuzo Furukawa.The role of corporate scientists in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 2006 (35) :24—36.
制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举措 篇8
作为健康事业的重要产业,制药工业是每个国家必需的,它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寻找经济和环境的结合点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那就是清洁生产。国际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被更多的政府和企业接受。作为一个实施难度较大的操作过程,对于我国的制药企业来说,清洁生产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还不能覆盖全行业,但这确实是制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结合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制药企业中进行清洁生产的思路和措施。
1 正确理解清洁生产,积极组织培训
1.1 清洁生产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定义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且是持续的、创新的过程。对于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善生产过程,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落后的生产流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1]。清洁生产不仅是提高产品性能和企业整体素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减少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可增加国际市场准入的可能性。
1.2 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
在清洁生产培训前,许多员工并没有正确理解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的关系, 这对于员工参与清洁生产是不利的。作为制药企业,一般最熟悉的莫过于GMP,因为一个企业生产和销售药品的前提是通过GMP的认证。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都与污染控制密切相关。清洁生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工艺流程分析、物料和能量平衡等方法为主,确定最大污染物和最佳改进方法。ISO 14000体系更强调的是管理,它为管理者提供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让管理者与所有的职工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药企业在GMP的基础上,以清洁生产为指导,不仅能满足GMP的要求,更能在成本和效益上找到更好的结合点。ISO 14000体系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机制、组织保证,清洁生产又为ISO 14000提供了技术支持[2]。
1.3 组织管理层和员工的培训
以某制药企业为例,先对管理层进行培训,要求领导首先全面理解清洁生产的政策和对企业、环境带来的益处,使他们更主动地落实清洁生产。然后,对员工进行操作流程和细节的培训。清洁生产的培训是和GMP培训交替进行的,并以同样的严格程度要求,在培训后组织相应的考试,以加强员工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深度。培训除了要达到正确理解清洁生产内涵的目的,还要了解清洁生产的实施过程和最新发展,所以,培训需要定期更新内容。
2 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步骤
2.1 准备阶段
清洁生产的开展,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基础,是对生产全过程和各个岗位的审核,并从全企业的角度对物料平衡、水平衡、硫平衡的全面评估,这就要求组成包括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审核小组贯彻实施清洁生产活动。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减少排放物和废物数量和毒性[3]。在企业确定负责清洁生产的领导部门后,首先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配套的管理措施,即《某制药企业清洁生产准则和操作规程》,在策划中也要求员工参与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制药企业的质量保证组织与审核小组协调配合,对药品质量和污染控制共同负责。
2.2 调查现状阶段
对制药企业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包括:制药工艺流程(污染产生的点位);生产使用的关键设备;3年来主要的原辅料以及能源(水、电)的消耗情况。调查的重点在于掌握废水、废气、废料的产生情况和处理方法。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污染严重、节能降耗潜力最大的流程或者产品,将其作为重点审核对象[4]。在某制药企业,经过对生产过程的调查,认为生产卡马西平的工艺溶剂消耗大,对空气污染大,生产周期长,改进生产工艺可以减少由有毒溶剂消耗造成的污染。通过分析、合成人员的再次确定,将卡马西平确定为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对象。
2.3 制定和筛选方案
以审核的重点工艺为主要对象,进行物料衡算和水平衡,找出物料流失、资源浪费、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效果、实施的难易程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五方面进行详细分析[5]。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方案,根据筛选的三原则即在方法上坚持由易到难逐步展开;在技术改造上坚持从小到大变革;可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实施方案进行筛选。
2.4 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按照方案进行实施是比较简便的。最重要的是对于方案实施效果的汇总和分析。对于药品而言,如果审核的重点为生产工艺,首先要保证的是清洁生产后的产品也能符合质量标准(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等)。还需列表比较清洁生产前后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量、污染物的排放量、成本-效益比,通过这样的表格形式可以直观反映清洁生产的作用。以季度或者年为衡量时间,做定量总结,例如,某药厂实施对卡马西平的清洁生产以来,收率提高2%左右,全年新增效益120万元。如果增加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则会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信心,也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连续实施。对于方案的评价不仅是比较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研究其中出现与预期不符(包括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原因。
3 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方案的评价结束并不意味清洁生产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清洁生产周期的开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完善清洁生产的组织结构,评价管理层和员工的完成效果,然后再更换或调整人员的安排。其次是完善管理制度,除了继续定期培训以外,将审核成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员工的考核也与参与清洁生产的贡献直接挂钩。另外,企业设立清洁生产专用成本中心统一管理清洁生产的成本,能够为清洁生产的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4 总结
从实践上看,大多数企业在刚开始接触清洁生产时是不太认可的,认为制药企业实施GMP即可,实施清洁生产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经过清洁生产的推行,可以看到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减少污染这些显著的成效,使在后续的清洁生产计划中更有动力。所以,加强专项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搞好清洁生产的关键。制药企业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着眼,应该认真落实清洁生产的各项措施,这也是走出国门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育红.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6,19(3):75.
2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J].福建纸业信息,2007,(8):9-10.
3 谢志伟.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06.
4 马新华,徐谷仓.实施清洁生产的步骤和体会[J].江苏纺织,2007,(7):11.
5 刘旋,刘大银,彭聃.薯蓣类生化制药企业清洁生产审核[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29(4):54.
制药个人工作总结 篇9
一、XX是我们制剂组参与研发的第一个新药。由于经验的缺乏,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很多时候都在原地打转,没有一个整体的流程,工作不够具体,也不够系统全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吸取经验,根据CTD资料撰写要求和《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我们编写了自己的一个制剂研发流程,按照流程的要求,我们逐一落实工作,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制剂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模式。其余的在研品种的研究,如XX、XX等,将会依托XX的研究模式开展。
二、在保健品的申报工作中,存在对保健食品的申报流程不熟悉,在样品的前期研究工作中的试验不够具体和细致,没有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总结。
这些都是不良的试验习惯和不成熟的工作习惯所致。所以以后要加强对保健品的申报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学习。要把试验做细,规范自己的试验流程,要形成制订试验计划,做好试验记录,总结试验结果,讨论结果和制订新的试验计划的套路,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三、在专利撰写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对文献的调查不够彻底,第二专利撰写不够细致和全面,对专利的创造性和新颖性阐述不够全面,第三说明书的撰写没有经过理论分析,确定处方是否成立等。这些不足多是对专利审查细则学习的不够彻底所导致,对专利认识不清,导致了撰写专利是往往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写”,“这样写对不对”等问题。下一步必须加强对专利审查细则的学习,多多借鉴国外专利的书写模式,做到专利撰写的细致规范。
四、在岗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不能和小组员工做好协调沟通,事实亲力亲为并不能发挥一名管理者的最大能量。
下一步我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20xx年我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肯总结,努力改正,终能如破茧之蝶,飞向更宽广的天地。
20xx年是研发技术中心组建的第一年也是制剂小组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中我们也在一点点的进步,不良的试验习惯和不成熟的工作习惯也导致了许多错误。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要本着“缺点留给别人,优点留给自己”的原则,不断的追求进步。更要以一名管理者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统筹规划,做好人力物力的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一名好的员工要依赖其所在的企业,而我们作为企业的构成元素同样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我要坚持拼搏,拿出勇气,做好自己,有所创新,去追寻工作的本质,去接近自己的梦想!
生物制药学考试总结 篇10
陈祖地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
①应用重组DNA技术;②基因药物;③天然生物药物;④合成与部分合成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①高技术;②高投入;③长周期;④高风险;⑤高效益。
3.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哪些应用?
①基因工程制药;②细胞工程制药;③酶工程制药;④发酵工程制药;⑤生化工程。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
第二张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过程
1.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主要程序:目的基因的克隆、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2.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表达的因素有:①外源基因的剂量;②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③表达产物的稳定性;④细胞的代谢负荷;⑤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3.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分为:①分裂不稳定性;②结构不稳定性。
解决质粒不稳定性的方法:①选择合适的宿主菌;②选择合适的载体;③选择压力;④分阶段控制培养;⑤控制培养条件;⑥固定化。
4.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影响因素有:①培养基的组成;②接种量;③温度;④溶解氧;⑤诱导时机;⑥诱导表达程序;⑦PH。
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5.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酵?
高密度发酵--是大规模制备重组蛋白质过程中,培养液中工程菌的浓度在50g DCW∕L以上的发酵工艺。
影响因素有:①培养基;②溶氧浓度;③PH;④温度;⑤代谢副产物。
实现高密度发酵地方法:①发酵条件的改进;②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③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6.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哪些?他们的原理是什么?
方法有:①离子交换层析;②疏水层析;③亲和层析;④凝胶过滤层析。
7.对由基因重组技术所获得的蛋白质药物产品进行鉴定时,常做哪些项目分析?常做的项目分析有:①生物活性;②理化性质;③蛋白质含量;④蛋白质纯度;⑤杂质检测;⑥稳定性;⑦产品一致性保证。
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1.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分为哪些类型?
类型分为:①贴壁依赖型;②贴壁非依赖型。
2.生产用动物细胞有哪些种类?他们各具有什么特点?
种类有:①原代细胞;②二倍体细胞系;③转化细胞系;④融合细胞系;⑤重组工作细胞系。
3.常用的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的种类有哪些?
常用种类有:①天然培养基;②合成培养基;③无血清培养基。
4.如何进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①悬浮培养;②贴壁培养;③贴壁—悬浮培养。
5.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求?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
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①材料是无毒性的;②结构性能良好;③密封性能良好;④理化参数能自动检测;⑤能长期运作;⑥容器无死角;⑦维修方便;⑧设备成本低。
动物细胞反应器类型:①搅拌罐式生物反应器(高径比、搅拌转速、通气系统、密度);②气升式生物反应器;③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④透析袋或膜式生物反应器;⑤固定床或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
特点是:……………
6.动物细胞制药有哪些新进展?
……………
第四章抗体制药
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有哪些不足?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其不足有:①单克隆抗体均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内可产生人抗鼠抗体,加速了排斥反应,在人体内半衰期只有5-6h,难以维持有效药物作用靶组织时间;②完整的抗体分子,即Ⅰg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2.如何制备杂交瘤细胞?
3.基因工程抗体有哪些类型?其特性和制备方法有什么不同?
类型有:①人-鼠嵌合抗体;②改形抗体;③Fab与Fv抗体;④单链抗体;⑤单域抗体和分子识别单位。
特性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有:……………
4.抗体诊断试剂有哪些类型?
类型有:①血清学鉴定用的抗体制剂;②免疫标记技术用的抗体制剂;③体内导向诊断药物。
5.抗体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体治疗药物有: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②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③毒素偶联的抗体药物。
第五章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1.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由哪些主要成分组成?
主要组成成分:①无机盐;②碳源;③有机氮源;④植物生长激素;⑤维生素等化学成分。
2.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主要方法及其特点:①成批培养(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产出);②半连续培养法(定时更换新鲜培养基);③连续培养法(定时定速采集细胞和培养液);④固定化培养法(细胞固定在一定位置)。
3.影响植物细胞积累次级代谢产物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有:①生物条件;②物理条件;③化学条件;④工业培养条件。
4.各种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有:①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②鼓泡塔式生物反应器;③气升式生物反应器;④转鼓式生物反应器;⑤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各自特点为:…………
5.植物细胞培养有哪些新进展?
新进展:①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工程研究中的应用;②前体饲喂;③两相法培养;④转基因技术在次级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⑤植物生物转化技术与生物制药。
第六章酶工程制药
1.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是:①酶分离、提纯、大批量生产及应用开发;②酶和细胞的固定化及酶反应器的研究;③酶生产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遗传修饰酶的研究;④酶的分子改造与化学修饰以及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⑤有机相中酶反应器的研究;⑥酶的抑制剂、激活剂的开发机应用研究;⑦抗体酶、核酸酶的研究;⑧模拟酶、合成酶及酶分子的人工设计、合成的研究。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特点和优点各是什么?怎样制备?
固定化酶的特点是:既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具有固相催化剂的功能。优点是:①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稳定性高;②易于分离纯化,产品质量高;③条件易控制;④利用效率高;⑤比水溶性酶更适于多酶反应。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①载体结合法;②包埋法;③交联法。
固定化细胞的特点是:既有细胞特性,又有生物催化剂功能,也有固相催化剂功能。优点是:①无须进行酶的分离纯化;②回收率高;③稳定性高;④细胞内酶的辅因子可自动再生;⑤含多酶体系。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①载体结合法;②包埋法;③交联法;④无载体法。
3.为什么要对酶进行化学修饰?
对酶进行化学修饰,克服酶的应用局限,人为地改变天然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天然酶所不具备的某些优良特性甚至创造出新的活性,来扩大酶的应用领域,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4.何谓分子印迹?分子印迹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分子印迹--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
分子印迹的应用范围有:……………
5.有机相酶反应的定义及其优点是什么?
有机相酶反应--是指酶在具有有机溶剂存在的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其特点:①增加疏水性底物或产物的溶解度;②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③可抑制有水参与的副反应;④酶不溶于有机介质,易于回收再利用;⑤容易从低沸点的溶剂中分离纯化产物;⑥酶的热稳定性提高,PH适应性扩大;⑦无微生物污染;⑧能测定某些在水介质中不能测定的常数;⑨方法简单。
6.何为人工模拟酶?
人工模拟酶--就是指根据酶的作用原理,用各种方法人为制造的具有酶性质的催化剂。
第七章 发酵工程技术概论
1.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内容包括:①菌种的培养与选育;②菌的代谢与调节;③培养基灭菌;④通气搅拌;⑤溶氧;⑥发酵条件的优化;⑦发酵过程各种参数与动力学;⑧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与控制;⑨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等。
2.微生物菌种诱变使用的主要诱变剂有哪些?它们的诱变机制是什么?
主要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生物诱变剂三大类。
它们的诱变机制是:……………
3.微生物发酵主要有哪些方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主要方式有:①分批发酵;②补料分批发酵;③连续发酵。
各自特点是:……………
4.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
主要因素有:①培养基的影响(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水);②温度的影响(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③溶氧的影响;④PH的影响。
5.如何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①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②阻断变株法;③突变克隆法;④直接克隆法;⑤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⑥寡核苷酸探针法;⑦同源基因杂交法。
6.基因工程在抗生素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制药企业生产工作总结08-14
制药企业09-29
中小制药企业09-24
生物制药企业11-11
制药企业3句半11-07
制药企业GMP自检07-15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06-08
制药企业生产质量控制07-08
制药企业FDA认证07-25
制药企业的物料管理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