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药企业(精选9篇)
中小制药企业 篇1
0 引言
中小制药企业与普通的工业企业相比,其财务管理有其独特的一面。国家对制药企业的管理政策与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决定其财务管理独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中小制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影响中小制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
1.1 质量上有gmp管理的严格要求。
根据现行的国食药监安[2007]648号关于印发《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通知,gmp认证成了制药企业的生产通行证,企业不通过该标准,就没法取得药品生产资格。据笔者总结,gmp认证标准主要有五个特点:(1)对生产药品的环境设备作了严格规定;(2)对职工的操作管理水平做了严格规定;(3)对产品的原料投入配料比例做了严格规定;(4)对供应商的原辅材料、内包装质量做了严格规定;(5)对产品的记录尤其是批记录做了严格规定,以便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追溯。企业因质量上有gmp管理要求,原料的投入比例受到严格限制,从而保证原料的投入在财务管理上基本是可信赖的。
1.2 在价格上多数药品尤其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的需要经过国家招标。
制药企业药品销售基本经过相关部门的招标。从招标的特点看(比如上海地区),价格只占评分标准的30%,因而价格不是招标最终决定因素。招标部门对药品价格的衡量也是根据企业的报价作出选择。众所周知,由于制药行业的经营特点,招标价格一般较高,远非普通工业企业的招标价格。
1.3 营销渠道有别于一般的工业企业。
中小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基本以人员推销为主。推销对象是医院和医生。在推销过程中,发生在医院医生的费用较高。
2 财务管理的特点
(1)销售收入特点。销售比较稳定,销售增长较快。中小制药企业的推销对象是大量的医院和医生,二者与企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这基本是制药行业的潜规则),医院一般在一个药品品种上都有两个品种备用,企业的营销渠道较为开阔。(2)成本和费用特点。制造成本在销售收入中占比较少,一般不高于30%;销售费用一枝独秀,在收入中占比较大;管理费用在收入中占比相对较低但控制比较严格;资金回笼较快,应收账款在资产中的占比相对较少,现金流量相对比较充裕,财务费用在销售收入中占比很少,很多企业财务费用甚至是负值。(3)利润率相对较高。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从10%到40%不等,高额的利润率指标很难说没有政策的导向因素。虽然制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但与其他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水平没有特别显著地方。(4)税务管理上的特点。因销售人员的公关费用金额较大且发票难以取得,费用的税前扣除困难,企业所得税风险较大;营销人员众多,收入多是毛收入,个税申报较难规范;由于在专利技术上有较多优势,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比较容易取得,但是由于受到研发能力的限制约束,研发费用投入与税收法规要求有较大差距。
3 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
(1)运营模式与国家的廉政政策差距较大。企业为了推销药品,必须在医院和医生方面发生大量的费用。国家一方面在医生和医院的管理上推行廉政政策,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不断挤压企业利润。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这反映在财务管理上,企业的药品价格不断受到降价冲击,企业的营销模式受到考验,企业的财务难移走出灰色地带。(2)质量管理被动,远没有将质量上升到企业生命的高度。企业虽然也进行质量管理,但管理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疲于应付药监检查,远远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将质量管理视为企业企业管理的制胜法宝。(3)企业的产品定价较高,实际分得的“蛋糕”较小。制药企业的销售收入从金额上看虽然较大,但是这是企业的毛利,这其中包括了给医院和医生返利,企业实际取得的净收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把企业的销售收入看做一块蛋糕的话,企业可能只分得了其中的一角蛋糕。
4 解决方法
(1)转变企业的运营模式,以技术为突破口,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经营模式转型,与国家的政策相融合,变为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笔者认为,这是企业彻底解决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的根本出路。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多价廉疗效高的药品,真正用科技捍卫健康,才能走出目前制药行业的尴尬境地。(2)调整税务管理战略,从企业长期性发展的角度审视企业的税务管理。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误区是错误审视了国家的税法意图。罪不罚众可能也是企业的一个考虑。随着执法环境的日益好转,制药企业必须从发展的战略高度调整企业的税收战略,才能求得持久的发展。(3)企业家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坚持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统一。这实际上是深层次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企业家的价值观影响至深。(4)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和创新,企业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财务人员要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关键是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财务人员有了这两种能力,做财务工作就显得得心应手。(5)开发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软件,提高核算质量。制药企业产品类型多、批次复杂。要想真正核算出批次成本,单靠手工作业是不能做好的。企业必须开发适合自己的财务软件尤其是成本核算软件,才可以真正将财务与管理融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制药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病有非常深刻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企业只有审时度势,将企业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市场化境界,才能奋力改革、勇于创新,财务管理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财务的价值。使得中小制药企业的财务与管理融为一体,从而使财务的管理职能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医院财务管理与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2]雷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措施[J].现代企业,2010,(01).
[3]医院国际通用管理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4]高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中小制药企业 篇2
同时为了在巨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分一杯羹。
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公司架构,调整药品开发战略和经营模式等手段进入到仿制药领域。
2.1并购仿制药企,成立自己的仿制药部门
进军仿制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仿制药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直接壮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
,日本第一三共支付40多亿美元购买印度兰伯西实验室的控股股权。
在,赛诺菲去年先后收购了瑞士的Helvepharm AG、墨西哥的 Laboratorios Kendrick SA 公司和巴西的 Medley SA 三家仿制药企业,还追加投资 20 亿美元控制捷克仿制药企业Zentiva NV 公司,并在同年 7 月控股了一家印度疫苗公司 Shantha Biotechnic。
年2月,雅培花费62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的Solvay药业,面向新兴市场销售仿制药;2011年3月辉瑞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King制药,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其主要的.仿制药业务。
而诺华拥有的山德士仿制药子公司多年来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的仿制药公司。
此外,辉瑞、默沙东也成立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仿制药业务,把仿制药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
2.2与仿制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授权品牌仿制药
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仿制药企,亲自涉足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高市场潜力与低生产成本的特点,除了收购仿制药企外,跨国企业与仿制药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仿制药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
除了上述的辉瑞海正合作成立海正辉瑞公司,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仿制药外,2010年辉瑞还与印度 Strides Arcolab 公司,Aurobindo 公司和 Claris公司三家公司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行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合作。
印度公司利用辉瑞公司在世界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向海外主要是美国市场销售其仿制药。
辉瑞公司可以利用印度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优势,扩大其仿制药产品链目录,同时利用印度公司在本地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给公司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可观的利润,加大其在仿制药市场的话语权。
另外,针对到期的品牌药,跨国制药企业通过授权仿制药企业销售其品牌仿制药( Branded Generics),也叫授权仿制药(Authorized Generics,Ags)。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劣质药品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
如:葛兰素史克在20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博士(Dr.Reddy’s)签署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 GSK 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 的标示销售。
中小制药企业 篇3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
1.“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在中小型制药企业中广泛存在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据统计, 自2004年开始, 虽然国家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强制的GMP认证, 企业的数量得到了控制, 药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就我国的460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来看, 其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优势产品, 仅靠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简单的仿制药品存活。“二多”指企业数量多, 产品重复多, 低水平的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突出, 重复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 以致这些产品供大于求。“三低”指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 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 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2. 企业管理水平低, 产品科技含量低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标准有缺陷、成本控制只局限于生产成本、成本开支缺乏总的规划、坏账损失等问题, 出口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 利润大大降低。人才方面:一是缺少能委以重任新药研发专家和熟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专业人才;二是缺少既精通药品的管理又能拓展市场的管理人才。数据表明, 2005年~2006整个医药制造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 约40亿人民币, 并且分撒于数千家企业, 这样研发导致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医药企业不注重研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产业的研发风险非常高。
3. 环保问题突出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1月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给制药企业的环保再敲警钟, 细分化的《标准》给企业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将投数百亿环保资金, 而当今低迷的经济形式又给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增添了新的压力。制药行业的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企业。此前, 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导致停产的事件也频频出现。对企业来说, 虽然在短期内会影企业的现金流, 但是从长远来看, 却对行业的发展有利, 因为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将提高制药行业的准入门槛, 无形中降低了制药行业的发展质量和环境。
二、中小型制药企业发展思考策略
1. 改变经营思路,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管理企业, 譬如高效的界面管理有助于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界面管理是当前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它不仅代表创新网络模式和一种集成管理方法, 还代表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本质即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环节进行财力, 人力, 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动态整合, 实现网络联盟, 合作信任与共同愿景, 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 达到创新绩效的最优化。如中小制药企业在融资、知识、信息获取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不同区域交易成本高, 使得中小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资源难以整合, 阻碍了企业创新, 积极开展界面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多的整合创新资源, 捕捉医药市场信息, 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 获取社会信任与政府支持, 提高企业融资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2. 创新营销渠道, 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
规避政策风险, 营销渠道创新, 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医药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是两种: (1) 患者者可以在各种药店买到药品 (OTC) 。这种渠道模式创新就是“弱化一级经销商, 加强二级经销商, 决胜终端零售商”, 厂家一方面通过对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等环节的服务与监控, 使自身的产品能及时、准确的达到零售终端, 同时厂家能加强零售终端的管理,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处方药只能在医院买到。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从我国医药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说应该转变以往的促销模式, 带金销售的模式应逐渐被淡化, 不断通过建立适应医药企业自身的专业性的学术促销模式, 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 通过市场理论与销售策略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发掘市场潜力是专业化临床促销的目的, 市场利益的驱动以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加大力度整顿也要求非专业化促销必须向专业化促销的转变。专业化的促销既提高了医药企业的拜访促销效率, 又保证了医生的安全用药, 对医生的临床的处方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将促使国内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研发水平, 体现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研发能力, 要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 这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措施。中小型制药企业间可以通过资产重组, 合作开发等形式, 资源互补与企业间互动, 整合资源, 大力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我国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研发实力弱是不争的事实, 在稳步提升主业的同时, 逐步兼并扩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好路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享的一组知识和技能, 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转移和复制的能力, 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原因。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实现, 也可以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来实施。
4. 资源整合, 研究政策, 抓住机遇
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有业内人士指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有利于延续医药行业的景气状态。因此, 即将公开的、修改后的新医改总体方案和一个配套实施方案备受瞩目, 此次医改涉及到社区医疗和新农合的普及和建设, 将直接带来整个医疗市场的扩容。业内曾对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做过估算。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将带来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400亿元, 社区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在500亿~2900亿元。医药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扩大社区、农村销售网络, 就有望抢先占领市场, 借机放量合理搭配产品组合中小型制药企业为了提高开发第三终端的效果, 争取足够的市场销售费用支撑, 需考虑合理的产品搭配, 使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有机地相结合。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 其每年的市场购买力呈逐年递增趋势, 对于中小医药企业来说这更是一个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宗珍: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9, (1) :55~57
[2]刘辉:中国制药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7) :75~81
[3]谢波:界面管理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 11 (2) :52~56
[4]杨舒杰陈晶王淑玲:论转变我国医药企业临床促销模式[J].亚太传统药, 2008, (9) :221~421
[5]孟令宏:浅谈新形势下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 2008, (16) :59~60
[6]施翼为:浅析如何打造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活力, 2008, (10) :40~41
[7]刘昱洋: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应注意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 2008, (11) :88~89
[8]王莉: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管理, 2005, (2) :23
中小制药企业 篇4
通过对清洁生产审核一般规律的研究,介绍扬州制药厂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之案例.为实施清洁生产提出11条节水措施,5种节电方案,生产过程中9个控制要素,并对提供动力、能源以及仓储等的生产辅助部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作 者:唐文金 TANG Wen-jin 作者单位:扬州制药厂,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水资源保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38 关键词:制药企业 清洁生产 审核 生产过程控制
浅议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发展方向 篇5
1 中小型制药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制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 90%以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 管理水平落后, 产品技术含量低, 重复产品多。制药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存在着诸多风险[1]。
1.1 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医药行业, 质量意识淡薄
医药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朝阳行业, 许多投资商把目光转向制药企业, 随着国营企业的的改制, 许多投资商想在制药企业捞一桶金, 纷纷投资制药厂。现在制药企业的投资者大多数质量意识淡薄, 据调查, 现在的制药企业的老板们来自各行各业, 如房地产行业、水泥行业、政府机关内退人员、早期的医药代表等, 很多缺乏药品的质量风险意识。
1.2 部分专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喜欢找国家药品标准的漏洞, 导致药品质量下降
任何一个产品, 国家制定的检测标准均很难完全把握产品的质量, GMP也提出了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药品的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 而是通过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才能把握的。由于大多数制药企业产品重复, 导致竞争激烈, 一些制药企业总是绞尽脑汁去降低成本, 偷工减料, 违反GMP的规定, 导致许多假药、劣药流入市场。
1.3 药品监管很难深入
近10年来, 我国的药品监督工作逐渐成熟, 对提高药品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2], 但制药企业相对于药品经营行业, 家大业大, 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与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普遍比较熟悉, 有的是大学同学、有的是朋友, 导致监管很难下狠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比较严重。制药企业大多属于当地的招商引资企业, 地方保护相当严重, 使药品监管难度加大。
2 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发展方向
面对当今的制药企业现状, 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发展之路, 对中小型制药企业至关重要。本人结合自己在多家制药企业的工作经历、结合调查、结合GMP认证的经历, 总结如下几点:
2.1 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能力比较差, 要想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只有加强品牌建设[3]。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药品重复率高, 导致恶性竞争。如“六味地黄丸”国家批准文号为694个, “罗红霉素”国家批准文号为289个。一个制药企业的产品销得好, 其他厂家的商品名或包装设计大多相似, 如广州星群的“夏桑菊颗粒”卖得好, 很多厂家的“夏桑菊颗粒”的包装设计与广州星群的包装很相似;如感冒药“快克”卖得好, 然后接着就产生了“盖克”、“藏克”、“可立克”、“服克”等等。一个好的产品, 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不能随意跟风, 避免伤害了别人, 也伤害了自己。如果一家企业能打造出自己的一个特色品种, 表明这家企业就找到了生存之道, 比如:江中的健胃消食片、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等等。
2.2 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加中小型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 推动GMP的贯彻实施, 提高药品的质量,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顾客的满意率, 促进企业的诚信发展[2]。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一家企业如果出了一起药害事件, 肯定会严重影响这家企业的声誉, 如齐二药、安徽华源生物等, 中小型制药企业要引以为戒, 脚踏实地, 严格遵守药品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把好质量关, 提高药品的质量。任何一家中小型制药企业的董事长都希望能把制药企业做强做大, 从董事长到工人, 一定要树立好质量意识, 做药要凭良心。不能有人监管就做做假, 没人监管就乱来。
2.3 增加监管力度
首先从企业内部入手, 增加质量管理人员, 严格执行监督权力。很多中小型制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减少质量管理人员, 减少质量检测项目, 检验数据弄虚作假, 存在着大的质量风险。90年代, 某制药厂有40多名质检员, 每天忙不过来, 但改制后,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将质检员数量减少至10余人。谁都明白:一家制药厂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均要检测, 不知道这10余名质检员怎样检测的。再次从当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入手, 要做到勤监督、狠监督。要经常突击检查, 该罚则罚、该停产则停产[4]。第三, 可以推行“企业监督员”政策, 由药监部门委派, 长期参与制药企业的日常生产监督, 定期向药监部门汇报。
参考文献
[1]吴涯.用品牌竞争力弥补中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上的不足[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7, 10 (1) :6:53-54.
[2]颜方妮, 等.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J].首都医药, 2012, 01 (下) :29-30.
[3]冯志宏, 等.浅议当今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发展思路[J].商场现代化, 2009, 6, 579:33-34.
中小制药企业 篇6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小。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 人员数量以及业务量等方面规模较小, 与大型企业相差悬殊。中小企业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受到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专业人才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风险较高, 专业型人才的流失将阻碍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不足, 缺乏足够的资金, 没有充足的资金一切技术创新无法充分发挥, 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特别是在遭遇金融危机时, 有效融资更是非常困难。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
3.发展不均衡, 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从数量分布上来看, 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及沿海地区, 其中包括中、东部各占42%, 西部占15%。从经营模式上看, 经销批发和生产加工所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38.24%和46.44%。在企业规模上, 东部的平均产值规模要大于中部和西部。这些都说明, 在东部发展的中小企业较中西部有优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对市场变化能做出灵活应对。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 物资、财产相对贫乏, 因此无法在经营品种多样化及规模生产上分散风险以及减小成本, 这些都是与大企业相比之下的不足之处。
2.中小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 行业齐全, 点多面广的特点, 面临着成本较高, 提高经济效益的艰巨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暴露出了自身的缺点, 例如经营品种单一、很难实现规模生产、技术创新不足, 但从整体上看, 中小企业也有大型企业不具有的优势, 例如分布点多、行业面广, 这使得中小企业可以贴近市场, 及时调整运营模式, 直接面向顾客。因此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适应不同方面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
三、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后的余额。盈利能力一般与企业的资源投入与生产规模成比例, 资源投入以及生产规模越大, 盈利能力相对就越大, 企业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盈利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盈利能力分析通过一系列相应的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和财务分析方法形成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评价。
对企业来说, 从事经营活动最大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不断地发展。因此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获取利润, 持续稳定的经营与发展是基础, 而获取利润优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利润的获取。不难发现, 利润收益大的企业比利润小的企业不论是在企业影响力还是发展前景上都具有更多的优势。对企业的经营人员来说, 盈利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业绩考核和衡量标准, 通过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 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经营思路, 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除以销售收入, 是企业利润的主要形式, 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销售利润率一般是10%-20%, 正常情况下该项指标越高越好。该项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 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率是用企业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体现了企业在耗费成本的情况下所带来的利润成果。成本费用利润率有助于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测算企业耗费的经济效益, 该项指标更具有实际价值。
3.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是用企业利润总额除以企业资产平均总额。利润总额一般采用税后净利, 故总资产利润率会受到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报表使用者通常用该项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其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2011-2014年相关数据
单位:元
(1) 销售净利润。销售净利润率在2011至2012年较为平稳, 在2014年, 该公司净利润下降了50.96%, 降幅较大, 致使2014年销售净利润下降为9.2%。
(2) 息税前利息率比2010年有所下降, 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下降, 但总体平稳, 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3)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总资产报酬率自2010年至2014年呈波动状态, 2013年达到最高值。从2013年到2014年, 利润总额下降了36766834.22, 同时平均净资产上升了58%, 因而2014年总资产报酬率下降了0.07, 但基本平稳。
4.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相当重要, 是盈利能力分析核心所在, 企业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最高, 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13年下降了69%, 降幅较大, 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资本增值能力下降。
5.结论通过对2011-2014年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羚锐企业2013年总体销售情况较好, 资产的投入方式与成本花费较为合理。2011-2014年成本销售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总体持平。②净资产收益率2014年较2013年降幅较大为69%, 说明公司净资产盈利能力下降, 应引起企业的重视。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2014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 企业应该在今后的营运过程中参照2013年的财务管理方法, 加强对资产营运能力的提升。
四、对中小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建议
1.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很容易忽略市场需求, 把握不住市场的走向, 使产品面临滞销的困境, 因此, 中小企业应着力扑捉市场动态趋势, 因时而动, 适时调整产品, 紧跟消费者需求。产品的生产要与市场需求量紧密结合, 不能盲目扩大生产, 避免产品滞销。
2.控制成本。加强成本观念, 要认识到成本优势并不是简单的把成本降到最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例如产品的质量, 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加强成本观念要求企业将单纯的成本控制上升到管理的高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 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制药企业绩效管理探析 篇7
1.1 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这就造成了制药企业管理不正规、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很少有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比如, 有的企业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全复制过来而不考虑自身情况, 也有企业是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支持, 这也引发了绩效考核问题。这就造成了执行人员工作的盲目性, 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 增加了绩效考核随意性。
1.2 绩效管理主观性强, 实质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企业想方设法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但因其绩效管理能力有限, 且受企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绩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仅是形式主义, 完全感受不到绩效管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要不扣工资就可以。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将绩效管理作为工作任务, 完全当成工作内容填制表格就草草了事, 考核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说, 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绩效与员工能力完全不相关。这样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根本不能作为评判员工优秀与否的依据, 也完全违背了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这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优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1.3 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培训, 其他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有的员工将绩效管理看作是领导者的约束和压迫。正是受这种抵触情绪的影响, 严重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错误认知致使绩效管理由实质流于形式, 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 更谈不上绩效考核结果评价。
1.4 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完善
完善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结果反馈及应用等几大方面, 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 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限制, 致使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工作毫无头绪, 尤其是绩效结果反馈工作, 很多企业都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让员工看到考核结果, 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才能及时的加以更正。管理者担心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 而刻意回避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而这样小范围的结果公布, 完全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还有部分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绩效考核受主观因素影响, 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 得不到正确的考核信息反馈, 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2 改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2.1 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起步晚, 中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管理水平也不高。根据这一情况, 制药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培训, 丰富管理工作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同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自身素养, 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合理的岗位说明书, 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各部门岗位作用,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2.2 客观评价考核过程, 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强这一问题, 制药企业应当从考核指标制定方面入手, 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工作。对于不同岗位, 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 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 设计出相适应的岗位考核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 建议考核指标还应将员工品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纳入考核范畴, 力求各岗位员工“德才兼备”, 坚决不用无德无才之人, 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作用, 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核指标要对员工的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 加强绩效管理知识宣传, 提高员工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 它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 因此, 整个企业都应当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完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应不断加大员工宣传和培训力度, 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一, 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绩效管理知识, 充分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并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 建立有效的工作交流沟通渠道, 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作问题, 快速达成企业目标, 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第二,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培训等方式, 让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执行, 发挥督促员工工作的作用, 使其能够真正接受绩效考核, 快速提升员工能力。
2.4 加强考核结果反馈, 重视反馈环节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知识培训, 都是为了绩效结果反馈做铺垫, 是为了让员工通过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因此,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时要进行考核周期设置, 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 帮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工作问题, 提高工作成绩, 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认可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绩效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 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帮助员工掌握工作中的症结, 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 提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各部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上下级沟通, 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结语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期, 只有将个人价值最大化, 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有利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掘每名员工的能力, 使企业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实现群策群力。因此, 制药企业必须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 维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 加快自身管理工作建设, 创造企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汤兴, 段文轩.企业社会责任及羚锐制药的实践[N].经理日报, 2011.
[2]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中药制药企业产品组合管理 篇8
一、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
选取中药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心脑血管用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包括心可舒片、脑血疏口服液、琥珀消石颗粒、鸢都感冒颗粒等产品。
2. 实证解析。
通过对沃华医药年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综合, 可得到以下资料。
(%)
从表一得到:企业营业收入过度依赖主导产品心可舒系列。2008-2011年度, 心可舒系列产品的贡献逐年上升, 最高贡献达到91.28%。因此, 企业经营容易受到政策风险干扰, 公司主导产品心可舒片未进入2009年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配套使用部分) 》, 并在各省进行的药品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中未能进入全部招标目录, 使其赖以销售的县级及以下社区医疗机构自2010年初出现超出预期的持续大幅下滑, 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092.06万元, 亏损额却达到9781.16万元。
从图一、表一得到:公司普药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在10%以下, 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营销网络的影响。2010年以来, 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降低了中药普药产品的毛利率, 最低降到3.30%的水平。与此比较, 公司独家品种毛利率稳定在80%以上, 心可舒系列产品对营业收入贡献率上升, 但脑血疏口服液等产品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却一直在1%左右徘徊, 这表明企业没有优化的产品梯度, 产品风险较大。通过年报显示, 公司经营净利润2009年实现5000余万元, 但2010年出现大幅亏损, 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从而导致风险释放引发财务亏损, 不能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自危机以来, 公司积极开展专利产品的收购, 拓展产品组合, 加大营销力度, 实现经营状况的持续好转。
3. 实证结果。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 公司心可舒系列产品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明星产品”, 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现金流量。但企业没有合理的产品组合, 缺乏优化的产品储备, 企业可持续经营取决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表现。为了解决产品风险,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 延伸产品组合, 并通过积极的公关活动和营销策略, 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和持续。
二、中药制药企业产品组合管理策略
中药制药企业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策略, 系统地考虑产品的选择和资源匹配的问题, 从而塑造更强大的产品力, 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1. 自主研发。
我国医药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大部分是仿制药, 同质化严重, 中药制药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而外资企业利用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品对我国药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中药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促进医药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引导中药生产企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发展, 使企业形成以科技为依托, 具有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和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团。卓越的研发能力将为企业贡献创新的科研成果, 确保企业产品结构更新和延伸, 这对于中药制药企业形成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梯度产品结构非常重要, 也是企业保证持续良好发展的根本。
2. 企业并购。
收购在建立和维持中药制药企业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构建某种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的企业进行收购或合并,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对于寻求持续增长的中药制药企业而言, 寻找合适的时机和目标开展企业并购, 通过产权交易迅速获得药品专利或研发成果, 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风险、获取互补资产和能力、扩展产能和产品种类、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3. 战略联盟。
中药制药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调整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减少产品研发风险, 催生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 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 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我国制药企业, 尤其是中药制药企业面临有限的资源数量、种类和质量, 战略联盟可以弥补中药制药企业间资源的差异, 优化资源配置, 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承担和开发中药产品, 实现成本效益优化。
4. 产业链延伸。
制药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 篇9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 它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企业经营的指示灯, 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制药业是中国竞争最激烈、分布最广泛的行业之一, 中国对制药企业的财务预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黄辉曾用功效系数法来预警制药行业的警度, 但在权重的赋予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本文拟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等方面选取指标, 通过引入一种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来构建中国制药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一、文献回顾
最早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是Fitz Patrikc (1932) 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发现, 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的财务比率相比有显著的不同, 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 (1966) 对美国1954—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为“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资产总额) 和资产负债率 (债务总额/资产总额) 。1968年Altman提出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断分值 (称为z值) 来预测财务危机, 他所建立的预测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美国学者Ohlson (1980) 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 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Logit模型假设了企业破产的概率p (破产取1, 非破产取0) , 并假设Ln[p/ (1-p) ]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 (1-p) ]=a+bx, 根据推导可以得出p=exp (a+bx) /[1+exp (a+bx) ], 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TAM (1991) 最早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 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 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内的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外的财务预警研究与应用成果逐渐被引入国内, 20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 国内的财务预警研究才逐渐兴起。陈静 (1999) 以1998年3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 利用其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一元判别分析。吴世农、黄世忠 (1986) 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 (1996) 借鉴Altman研究建立F分数模型。梁飞媛 (2005) 较早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李莉 (2004) 运用现金流量类指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韩东平、田艳丽 (2006) 选用了现金流量类的16个财务指标, 并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现金流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中国上市医药行业财务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将上市公司中的ST类公司定义为“财务危机”企业, 并选取其第t-1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建立模型。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第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结果所决定的, 因此利用第t-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预测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在实际预测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2009年11月30日前被ST的17家制药公司作为样本估计组。同时根据同行业且总资产规模相差在10%以内的原则选取23家非ST公司与其混合作为预测样本组, 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同组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
(二) 财务预警指标设计
制药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研究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 选定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起点来构建制药行业财务指标预警系统。具体指标 (如下页表1所示) , 其中, 现金比率X1这一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一般认为高于20%以上为好;营运资金比率X2, 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指标, 这一比率越大, 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并表明公司有充足的营运资金, 反之, 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营运资金不充足;权益乘数X3, 该指标反应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 权益乘数越大, 代表公司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也越大, 公司将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总资产报酬率X4, 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X5, 它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 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 而非收益;营业收入现金比X6, 是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修正, 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获得现金的能力, 该指标排除了不能回收的坏账损失的影响, 因此较为保守, 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资本积累率X7, 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净资产收益率X8,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该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1]。
三、实证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 研究多指标 (变量) 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由于指标较多, 再加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造成信息重叠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一旦盲目减少变量又会损失很多信息, 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主成分分析法, 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 综合指标就是新的变量, 是原来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 且彼此互不相关, 并能反映原来多个指标的信息。该方法的优点是降低数据空间的维度、简化系统结构、抓住问题的实质[4]。
(一) 预警模型的构建
首先本文先对8个观测指标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 其结果 (如表2所示) 。
根据计算结果, KMO统计量值为0.503>0.5, 基本达到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标准 (0.503稍微低了些, 这与样本数量偏少有关, 因为一般要求样本数量为财务变量的5~20倍) 。Bartlet’s检验值为199.183, 而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0.0001, 因此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的假设, 故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 运用SPSS软件自动完成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值计算 (详见表3) 。本文取累计贡献率为72.124%。从表3可以看出, 3个主成分因子包含原来72.124%的信息量, 则主成分个数n=3, 对这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旋转后的旋转成分矩阵 (见表4) 。
从表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在营运现金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积累率这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这3个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将第一个因子用符号表示为Z1, 代表现金偿债盈利能力;第二个因子在权益乘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和净资产收益率这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而这3个指标综合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 将第二个因子用符号Z2表示, 代表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第三个因子在现金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用符号Z3表示, 代表短期偿债盈利能力综合指标。据表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就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主成分模型: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由表4得:
3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 但单独使用某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因此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最终模型:
式中:F—预警分值;Z1—现金偿债盈利因子;Z2—现金流量偿债因子;Z3—短期偿债盈利因子。
(二) 确定评价区域
将样本组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比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代入Z式和F式, 计算得到各上市公司的预测分值, 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 对上述F值进行频数统计, 结果 (如表5) 。
据此, 可得到以下判别准则, 从而确定评价区域 (如表6) 。
四、模型的预警效果检验及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9年11月30号前上市的A股制药企业上市公司的23家健康公司和17家特别处理公司为样本, 选择第t-1年的数据, 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检验对健康公司的预测精度为83.3% (由于制药企业被ST的公司只有17家已全部作为预测样本, 因此只对20家非ST公司进行预测效果检验) 。这样就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此制药企业可通过重点关注本文设定的8个财务指标, 定期求出预警值F来观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 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 另外企业也应该注意到非财务指标的补充, 并和企业的实际相联系, 以进一步提高预警的精确度。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样本数量较少, 致使研究成果缺乏最佳的说服力, 另外研究仅选用了一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预测, 预测精度受到削弱。
摘要: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研究在国内外都受到高度关注, 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以中国的上市制药公司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主成分指标, 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医药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进而根据预警模型的预测分值来确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区域。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预警模型,因子分析,制药企业
参考文献
[1]孙静, 张子健.传统财务预警的指标与现金流指标的整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9) .
[2]高峰, 孙春升.煤炭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3) .
[3]熊燕.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评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8) .
[4]陈磊, 任若恩.基于比例危险和主成分模型的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7) .
[5]陈艳, 张海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6) .
[6]贲友红, 邹林全.财务预警模型中变量体系的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5, (12) .
[7]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中小制药企业】推荐阅读:
制药企业09-29
生物制药企业11-11
制药企业3句半11-07
制药企业GMP自检07-15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06-08
制药企业生产质量控制07-08
制药企业FDA认证07-25
制药企业培训总结05-23
制药企业的物料管理05-30
制药企业特种设备管理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