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

2024-09-29

制药企业(精选12篇)

制药企业 篇1

1 制药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其发展问题

1.1 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这就造成了制药企业管理不正规、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很少有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比如, 有的企业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全复制过来而不考虑自身情况, 也有企业是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支持, 这也引发了绩效考核问题。这就造成了执行人员工作的盲目性, 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 增加了绩效考核随意性。

1.2 绩效管理主观性强, 实质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企业想方设法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但因其绩效管理能力有限, 且受企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绩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仅是形式主义, 完全感受不到绩效管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要不扣工资就可以。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将绩效管理作为工作任务, 完全当成工作内容填制表格就草草了事, 考核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说, 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绩效与员工能力完全不相关。这样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根本不能作为评判员工优秀与否的依据, 也完全违背了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这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优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1.3 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培训, 其他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有的员工将绩效管理看作是领导者的约束和压迫。正是受这种抵触情绪的影响, 严重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错误认知致使绩效管理由实质流于形式, 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 更谈不上绩效考核结果评价。

1.4 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完善

完善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结果反馈及应用等几大方面, 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 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限制, 致使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工作毫无头绪, 尤其是绩效结果反馈工作, 很多企业都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让员工看到考核结果, 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才能及时的加以更正。管理者担心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 而刻意回避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而这样小范围的结果公布, 完全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还有部分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绩效考核受主观因素影响, 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 得不到正确的考核信息反馈, 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2 改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2.1 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起步晚, 中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管理水平也不高。根据这一情况, 制药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培训, 丰富管理工作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同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自身素养, 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合理的岗位说明书, 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各部门岗位作用,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2.2 客观评价考核过程, 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强这一问题, 制药企业应当从考核指标制定方面入手, 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工作。对于不同岗位, 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 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 设计出相适应的岗位考核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 建议考核指标还应将员工品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纳入考核范畴, 力求各岗位员工“德才兼备”, 坚决不用无德无才之人, 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作用, 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核指标要对员工的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 加强绩效管理知识宣传, 提高员工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 它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 因此, 整个企业都应当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完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应不断加大员工宣传和培训力度, 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一, 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绩效管理知识, 充分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并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 建立有效的工作交流沟通渠道, 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作问题, 快速达成企业目标, 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第二,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培训等方式, 让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执行, 发挥督促员工工作的作用, 使其能够真正接受绩效考核, 快速提升员工能力。

2.4 加强考核结果反馈, 重视反馈环节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知识培训, 都是为了绩效结果反馈做铺垫, 是为了让员工通过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因此,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时要进行考核周期设置, 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 帮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工作问题, 提高工作成绩, 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认可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绩效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 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帮助员工掌握工作中的症结, 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 提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各部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上下级沟通, 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结语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期, 只有将个人价值最大化, 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有利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掘每名员工的能力, 使企业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实现群策群力。因此, 制药企业必须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 维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 加快自身管理工作建设, 创造企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汤兴, 段文轩.企业社会责任及羚锐制药的实践[N].经理日报, 2011.

[2]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胡杨, 公秀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双赢[N].中国企业报, 2010.

制药企业 篇2

虽然各大跨国制药企业都在纷纷建立自己的仿制药业务,但仿制药的销售最终还是要拼价格,而这不是大型制药企业所擅长的。

过去几年里,凭借相对于原研药企业超强的价格优势,仿制药企业的业务成长非常快,其利润和销售业绩都要优于这些跨国大药企。

例如世界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以色列的梯瓦制药凭借其丰富的产品链和极强的价格优势,占据了北美和欧洲 15%~20%的仿制药市场份额。

目前梯瓦公司市值500亿美元,已超过了礼来公司。

梯瓦公司等仿制药公司的日益壮大,必然对这些以创新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在仿制药领域的竞争带来很大压力。

3.2把握在生物仿制药上的优势

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s)是指在原研生物制剂保护期过后,参考现有的生物制剂按照市场授权法规,需要单独申请许可的一类生物药品制剂,如:如糖蛋白、重组单抗、大分子多亚基重组酶和PEG修饰蛋白等。

现有的生物制剂专利很大部分即将到期,越来越多的原研生物药将被仿制。

据统计,2011-2015年,全球有30个品牌生物制剂将失去专利保护,市场销售额达510亿美元;2015年,生物仿制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37亿美元,因此生物仿制药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另外生物仿制药与化学仿制药不同,仿制厂商在生产流程上的微小差别都会影响生物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生物仿制药的特殊性,各国在生物仿制药的审批上要求很高。

2010年4月,WHO 发布了生物仿制药指南,用于指导各成员国的生物仿制药评估。

该指南的一般原则是:化学仿制药的申请步骤并不适用于研发、评估和审批生物仿制药;生物仿制药需通过可比性研究显示在质量、非临床、临床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方面和原研生物制剂的相似性。

跨国制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仿制药区别于化学仿制药的几大特点:开发时间长,进入壁垒高,审批严格,风险大。

充分发挥自己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快地抢占生物仿制药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丁萍.仿制 PK 原研上演“无间道”[N].医药经济报,2010-1-22.

[2]孔洁珉,袁跃.春天里,像辉瑞那样做药[J].首席财务官,2012,(3):36-40.

[3]张俊祥,李振兴.药物开发策略: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 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J].创新科技,2010,(7):28-29.

[4]赵曦.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较量—美国Hatch-Waxman法案简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10):80-81.

[5]王迪.品牌仿制药的魅力[N].医药经济报,2010-2-26.

[6] Misa M.Biosimilars:current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implication[J].Indian J Pharmacol,2012,44(1):1-14.

中国制药企业成功模式探秘 篇3

医药行业的成功经营模式

医药行业作为改革开放中较先市场化的行业,20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药厂的净资产收益率无法同跨国公司相比,但是很多企业连续多年30%左右的成长性,弥补了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劣势,也使得医药行业维持了竞争性行业中较高的利润水平。

拿上市公司为例,就已经形成了几个较为成功的模式。可以预期的是,取得相对优势的企业,可以避免多数大型企业“大企业病”的状况,通过细分市场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延续较高的成长。

从产业层面来看,化学制剂药与中药近几年大体保持12%以上的增长。毛利润率的稳定程度比较是,化学制剂药强于中药,强于医药业,另两个子行业处于弱势特征。今年以来,受到连锁药店迅猛发展,以及医保目录的扩容和广告费用投入增加的影响,中药子行业利润增长稍快(见表1)。

化学原料药行业

化学原料药历史上的几个亮点基本都与成本有关,很多企业十年磨一剑,东北药VC技术革新使得中国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海正在2003年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他汀类原料药供应商;天药与华海一直保持着在普利类原料药与地塞米松原料药方面的国际优势。

从企业资本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化学原料药行业在2005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包括抗生素四大家族,也包括浙江的代表企业海正与华海。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企业的表现超出了所有分析师在一年前的判断。笔者认为,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急需转变,否则多会面临被收购的境地,以下是给原料药企业的几个建议:

第一,规范治理结构,认真对股东负责,切实履行融资时候的项目承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考量公司领导层业绩的重要标准;第二,在开发新产品,制剂药等方面下功夫,每年争取开发几个适销对路的品种;第三,认真对待可能出现的长期汇率风险,通过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集中于开发低端产品,掉进“成本优先,再优先”的怪圈;第四,忽略地区差异,所有制差异,多与国内企业合作,完善自己的产业链,合适的时候建立战略联盟,运用合力对抗外资企业的进攻。

中药行业

由于很少遇到行政性降价的威胁,而且很多企业拥有相对独特的产品,减缓了成熟期产品退出市场的节奏,因此在医药行业里,多年来中药行业表现最为平稳。

相对于其他几个制造业,中药行业的营销问题不是很大,好的产品大多可以在1~2年成为大品种。但是中药行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集中在新产品,新剂型开发上。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的企业,在近几年表现格外突出,例如天士力,益佰制药,主要是新剂型开发的贡献,为其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利润空间。目前看,虽然很多传统中药企业在剂型开发上投入很大,但是离应用到龙头产品上还有较大的距离,预计随着发改委对医保药品降价范围的扩大,中药行业过度竞争的状况也将最终出现,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且经营企业,缺点最少、最小的,生存时间最长。

营销费用控制,也是中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为电视媒体广告贡献的第一大行业,电视上的药品广告几乎多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其中多半是OTC(柜台销售)类中药贡献的,原因有播出时间密集,低水平重复,产品诉求表达不清等。碰巧的是,这里提到的天士力与益佰制药,今年用高价位买断了央视电影台两个黄金时断的冠名权。在跨越了产品宣传的第一层次后,这两个企业,与电影中的精品一起,进入消费者的记忆空间;这仅仅属于“花钱花到刀刃上”的一个例子。

我们总结了一些中药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1、连锁药店,平价药房铺货的贡献;2、医保目录产品放量,各地区节奏不同步;3、农村市场启动,集中于中低端产品;4、优势企业品牌化,集中于高端品牌药;5、老龄化与需求不足,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渐提高,而老年人人均消费药品比正常人群高4倍,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比较低,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面临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

受到上述驱动因素分层次的促动,中药企业表现优于前几年,产品能够形成梯队,并将在未来的消费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化学制剂药行业

在肝病药领域,比较有名气的是正大天晴。其主要产品虽然是中药提取物类别,但是由于是处方药,大多在医院销售,而且化学成分确定,这一类药品通常被称为现代植物药,归为在化学制剂药行业内。类似的企业还有昆明制药。

长期以来,化学制剂药行业似乎与“大品种战略”无缘,理由包括跨国药厂的正面竞争、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行政降价、处方药不得在公众媒体做广告等多重威胁,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大病种类上几乎无法同欧美药厂抗衡。令人欣慰的是,部分企业已经在抗肿瘤等品种上取得了突破,在国内市场的优势超过了欧美企业;从经营指标上看,化学制剂药行业正在逐步脱离经营低谷,营业费用控制等指标上优于中药行业。

化学制剂药行业强调的是专业化,精耕细作,寻找独特品种的放大机会。虽然目前还没有企业成功复制了恒瑞与复星的经营模式,但是在肝病领域,糖尿病领域,以及感冒药领域,国内企业还是有实现突破的可能。

慢性肝炎药物市场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与对癌症的治疗相似,都缺乏完全有效的药物,从根本上说,乙肝疫苗,以及即将完成临床研究的治疗性乙肝疫苗,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乙肝的发病率。虽然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但是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占首位,平均年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而现患的慢性肝炎病人为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约30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目前已经进入临床治疗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拉米夫定以及苦参素类三大类:

1、干扰素。干扰素目前国内有30多家公司生产,产能超过了欧美国家的总和,但是销售额却很少有过亿的,原因是一方面医院加价巨大(通常3~7倍),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得产品的生态环境不佳。

2、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近几年来的大多数时间里,贺普丁都是中国葛兰素史克销售最好的药品,基本上没有遇到多少正面竞争。

3、苦参素类。90年代初,人们在应用氧化苦参碱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过程中,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而且可以使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eAg及HBV DNA)转阴。在其后十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发现,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乙肝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对肝细胞凋亡有阻断作用,对重度乙肝及重型肝炎也有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抗纤维化,一定程度抗肿瘤,双向免疫调节是这类产品的主要市场诉求。但是,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也是有限的,有效率也不能非常满意,而且对于垂直传播及感染时间较长的患者疗效较差。

从南方所数据上看,贺普丁与干扰素在2000年前后销售额遥遥领先,但是近年来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原因是病程长的病人以及复发病人的影响。而苦参素与其他类增长速度比行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一倍多,新药在其中的贡献不小。当然,不同病人所需疗效的差异化,也是后发品种的细分市场切入点。笔者判断,如果不考虑可能的技术革命,苦参素类药物的增长仍然会领先于整个肝炎药物市场的增长。

目前在苦参素类制剂领域,正大天晴的市场份额过半;宁夏博尔泰力药业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特别是2002年博尔泰力苦参素胶囊的上市,使其市场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广州白云山下属公司的苦参素产品是上海长宁区医院与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的研究成果。这几个企业的苦参素类制剂,伴随着市场的高速增长而得到较快发展。

成功模式对肝药市场的启示

技术、政策与消费拉动,始终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驱动力,具体到肝病药物企业,也应该围绕着这几个项目做文章。目前慢性肝炎药物,涉及到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龙头品种,如果考虑到诊断试剂与疫苗企业,相关公司就更多了。由于乙肝是世纪顽症,笔者认为,能够复制成功模式的企业,可能在这一领域成为最终的行业龙头。

首先是现有产品有较强的定价能力,通过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来实现,目前片仔癀,华邦制药等企业的毛利润率就得以保持。

其次是新产品开发能力强,每年最好有收入10%附近的研发投入;最好是经常有独特的新产品出现,在细分环节有优势的,例如肝纤维化,病毒复制,病毒基因整合等方面。这一方面笔者看好从事PEG化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新的植物提取单体,以及复合治疗方案的公司。

再次是政策跟踪能力强,以及运用到营销创新中的企业。这方面是国内企业的优势,不需要很高薪水聘请产品经理,也能完成较好的市场推广计划。

最后是企业战略。是走恒瑞与天士力那样的单品种绝对优势,还是走复星那样的多品种集合于商业平台的模式,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企业资本平台、技术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以及物流平台效率的提高。

笔者认为,对于处于初创期(销售额2亿元以内)的企业,采用单品种战略较好;而上市公司面临主导产品成熟期的限制,融资相对丰富,多数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这就需要对从事领域的产业链有深刻的把握。由于肝病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所以,广药、白药等企业精耕细作的成功模式难以复制;同时,横向并购对提升企业价值并不大,纵向并购虽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常异地经营又面临其他的困难。无论如何,医药行业并购整合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即将完成股改的中小企业板块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较好的空间。

中药制药企业产品组合管理 篇4

一、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

选取中药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心脑血管用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包括心可舒片、脑血疏口服液、琥珀消石颗粒、鸢都感冒颗粒等产品。

2. 实证解析。

通过对沃华医药年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综合, 可得到以下资料。

(%)

从表一得到:企业营业收入过度依赖主导产品心可舒系列。2008-2011年度, 心可舒系列产品的贡献逐年上升, 最高贡献达到91.28%。因此, 企业经营容易受到政策风险干扰, 公司主导产品心可舒片未进入2009年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配套使用部分) 》, 并在各省进行的药品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中未能进入全部招标目录, 使其赖以销售的县级及以下社区医疗机构自2010年初出现超出预期的持续大幅下滑, 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092.06万元, 亏损额却达到9781.16万元。

从图一、表一得到:公司普药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在10%以下, 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营销网络的影响。2010年以来, 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降低了中药普药产品的毛利率, 最低降到3.30%的水平。与此比较, 公司独家品种毛利率稳定在80%以上, 心可舒系列产品对营业收入贡献率上升, 但脑血疏口服液等产品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却一直在1%左右徘徊, 这表明企业没有优化的产品梯度, 产品风险较大。通过年报显示, 公司经营净利润2009年实现5000余万元, 但2010年出现大幅亏损, 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从而导致风险释放引发财务亏损, 不能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自危机以来, 公司积极开展专利产品的收购, 拓展产品组合, 加大营销力度, 实现经营状况的持续好转。

3. 实证结果。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 公司心可舒系列产品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明星产品”, 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现金流量。但企业没有合理的产品组合, 缺乏优化的产品储备, 企业可持续经营取决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表现。为了解决产品风险,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 延伸产品组合, 并通过积极的公关活动和营销策略, 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和持续。

二、中药制药企业产品组合管理策略

中药制药企业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策略, 系统地考虑产品的选择和资源匹配的问题, 从而塑造更强大的产品力, 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1. 自主研发。

我国医药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大部分是仿制药, 同质化严重, 中药制药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而外资企业利用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品对我国药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中药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促进医药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引导中药生产企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发展, 使企业形成以科技为依托, 具有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和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团。卓越的研发能力将为企业贡献创新的科研成果, 确保企业产品结构更新和延伸, 这对于中药制药企业形成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梯度产品结构非常重要, 也是企业保证持续良好发展的根本。

2. 企业并购。

收购在建立和维持中药制药企业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构建某种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的企业进行收购或合并,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对于寻求持续增长的中药制药企业而言, 寻找合适的时机和目标开展企业并购, 通过产权交易迅速获得药品专利或研发成果, 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风险、获取互补资产和能力、扩展产能和产品种类、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3. 战略联盟。

中药制药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调整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减少产品研发风险, 催生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 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 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我国制药企业, 尤其是中药制药企业面临有限的资源数量、种类和质量, 战略联盟可以弥补中药制药企业间资源的差异, 优化资源配置, 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承担和开发中药产品, 实现成本效益优化。

4. 产业链延伸。

制药企业 篇5

从而为制药企业提高制药设备运营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制药设备管理;制药企业;维护保养

硬件是制药企业搞好药品生产的必要条件,制药设备作为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随着新版GMP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制药企业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加上GMP对直接参与药品生产的制药设备作了指导性的规定,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和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可见设备管理与药品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为了更好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导致设备技术性能受损或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由此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制药企业需高度重视现代化装置设备的故障检测及设备的相关维修保养以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损耗和确保药品生产过程和质量符合GMP认证要求。

本文将从管理人才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两方面探讨制药企业在制药设备故障及维护保养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

生产设备、生产厂房、生产技术、生产人员和生产资金是构成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

生产人员是五要素中的关键要素。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再先进的设备也离不开管理和维护人员。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医学设备管理及维护人才成为管好用好设备的前提和基础。

1.转变思想观念,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制药企业要始终把员工的思想意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调动大家向“管好设备、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同时,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过程中,让每位员工积极加入,以便为日后的管理及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备、生产管理人员应要求操作人员按设备维护保养SOP执行并做好点检检查。

这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让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还可以树立员工的全局观念和效益观念,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2.建立高素质的设备管理及维护人才队伍

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

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维护及至报废离不开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

尤其是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中,除了大型贵重的机器由生产厂家负责保修外,大部分中小设备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

倘使没有对设备技术的深刻了解,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也就无从谈起,更无法对突发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药品的生产质量更是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欲坠。

因此,打造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是做好故障处理和设备维修保养的关键,并可大大降低制药企业设备维修费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制药企业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学术会议或各种业务学习班,让员工及时了解并掌握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最新动态,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企业在做好在职人员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对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资源库,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二、制药设备管理模式的完善

制药企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设备管理及维护人才队伍,倘若没有好的管理机制,设备的高效运营也只能事倍功半。

因此,制药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应以成本节约和设备运转效率最大化为重点,以设备的维护保养作为设备管理主线,以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故障作为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因此,企业在日常药品生产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机制:

1.严格实施岗位负责制

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企业有必要将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巡检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

实行岗位负责制,做到专人专职,每台设备、每条管线乃至每个阀门等都由专人负责,明确岗位权力和职责;另外,责权到位使得设备的管理和检测做到了有章可循,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安全、连续、高效生产。

2.做实设备状态监测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基础。

开展设备故障监测,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转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

设备故障率的高低,不仅仅反映了设备技术素质的好坏,也反映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否到位。

做实做好设备状态监测就要从设备的日常巡检做起,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征兆,磨损状况,各关键部件的劣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另外,还可以根据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获取设备的技术状态。

对设备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必须给予及时的处理,组织专业技术工程师或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故障应急措施,防止设备故障的恶化,寻求故障排除方法,以保障设备的良好技术运行状态。

设备的状态监测离不开日常巡检工作的认真贯彻落实。

车间巡检员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规定”,认真填写好“巡回检查记录”,并在各岗位交接班记录上签署意见和姓名;另外,车间设备人员或设备主任对“巡回检查记录“应定期抽检,每周至少一次,并在上面签署意见。

3.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做好制药设备的日常管理、给予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是保障设备正常高效运转的前提。

在企业设备的日常维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设备防腐措施。

有些制药设备、管线容易受水汽、大气和化学药品的腐蚀,对于易受腐蚀的设备、管线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并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与维修。

(2)加强润滑管。

润滑是设备维护保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设备的润滑管理中要做到“五定”和“三过滤”。

“五定”即特定的负责人员、特定注入油点、特定注入油量、特定注入油质和特定注入时间。

“三过滤”指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方可注入设备,即由大油桶到小油桶,小油桶到油壶,油壶到设备。

将“五定”和“三过滤”作为设备管理负责人工作规范标准及考核指标,使得良好的润滑在最大限度内减少设备的物理磨损,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减少企业设备维修费用。

制药企业在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应采取定时、定期的设备维修及设备改善也是降低设备运行中故障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1)定期维修。

企业设备的定期维修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可分为小修理、项目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

小修理包括我们上文提及的针对日常维护开展的巡检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修复或更换等。

小修理主要是依靠检查检测手段来维护设备技术性能。

项目修理通常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某一项目特定的技术要求而对设备进行的调试与维修,以提高设备的精确度和技术性能。

中修理是介于小修理和大修理之间的一种修理。

在中修期间,必须对设备进行部分的拆解和组合替换。

目前,中修已基本上为项目修理所替代。

大修理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通常是预防设备发生较大的故障而由专业修理人员进行维修以保障设备的全面工作能力。

(2)定时维修。

定时维修通常是设备工作量在达到某一预订的累积工作时数后对其进行的预防维修。

对于那些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设备,有必要给予定时维修。

虽然定时维修和定期维修都是预防维修,都是努力把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点,但是两者还是有些不同。

定时维修往往是根据企业以往的设备使用经验,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有规则的修理。

定期维修除了有规则的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外,更加注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3)改善维修。

企业通常为了消除设备的技术缺陷和频发故障对其进行改善维修,主要包括改进设备的结构设计,更换部分部件的材料介质等,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三、结束语

制药生产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GMP根本出发,就是制药生产设备的生产应该是围绕着满足药品生产实际工艺所展开,深入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制药企业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中,人才是关键,管理模式是重点。

企业要认真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把企业的设备管理理念植入人心,使得公司上下及各部门车间人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为产品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怀远,叶春明;《构建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分析研究》,《医药工程设计》,(28)。

【2】侯文瑞;《设备管理及维护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业工程与管理》,(4)。

【3】刘美琴;《制药企业GMP认证后如何加强设备管理》,《 中国药业》,(8)。

【4】桂光榕;《上药九厂设备管理过得硬》,《 上海医药》,(3)。

尔康制药:国内药用辅料龙头企业 篇6

核心产品贡献主要收入

尔康制药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包括药用辅料及新型抗生素。公司主要核心技术产品包括药用甘油、药用蔗糖、药用氢氧化钠、药用丙二醇、药用乙醇及磺苄西林钠。2008年、2009年、2010年主要核心技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为6442.98万元、7992.99万元和26706.75万元,占公司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1.63%、50.81%和73.46%。此外,公司的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制剂自2010年3月批量生产上市以来,当年即实现制剂销量4137300克,销售收入7541.46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研发、生产药用辅料为核心,兼顾开发其他医药产品的整体业务布局。公司始终坚持“药用辅料是决定我国药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的理念,通过建立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进行药用辅料安全性、有效性及多型号多规格质量标准的探索。目前公司已获得100多种药用辅料的注册批件,并且率先在行业内开启了药用辅料在GMP环境下生产的先河。公司也凭借标准化先行的优势获得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湘药制药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全部3个规格产品批准文号的企业,其中磺苄西林钠为全国独家产品。

药用辅料安全性高

药用辅料的质量对于药品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及实践,在药用辅料制备工艺上开发出了众多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药用辅料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品质。

公司十分重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性研究,近三年公司新增近80个药用辅料品种,极大的丰富了产品结构。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拥有5项专利技术,另有17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被受理。

公司优质的产品品质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公司产品获得了众多制药企业的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国内近3000家制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客户覆盖了国内70%以上的制药企业。公司与国内产值排名前一百位的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收入保障,提升了公司产品品牌知名度。

未来将抢得市场先机

核心竞争优势是公司近年来取得良好业绩的法宝。2008-201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6亿元、1.58亿元、3.64亿元,2009年和2010年同比增长25%、130%,净利润分别为1069万元、2275万元、6711万元,增长趋势明显。

制药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 篇7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 它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企业经营的指示灯, 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制药业是中国竞争最激烈、分布最广泛的行业之一, 中国对制药企业的财务预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黄辉曾用功效系数法来预警制药行业的警度, 但在权重的赋予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本文拟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等方面选取指标, 通过引入一种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来构建中国制药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一、文献回顾

最早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是Fitz Patrikc (1932) 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发现, 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的财务比率相比有显著的不同, 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 (1966) 对美国1954—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为“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资产总额) 和资产负债率 (债务总额/资产总额) 。1968年Altman提出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断分值 (称为z值) 来预测财务危机, 他所建立的预测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美国学者Ohlson (1980) 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 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Logit模型假设了企业破产的概率p (破产取1, 非破产取0) , 并假设Ln[p/ (1-p) ]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 (1-p) ]=a+bx, 根据推导可以得出p=exp (a+bx) /[1+exp (a+bx) ], 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TAM (1991) 最早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 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 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内的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外的财务预警研究与应用成果逐渐被引入国内, 20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 国内的财务预警研究才逐渐兴起。陈静 (1999) 以1998年3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 利用其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一元判别分析。吴世农、黄世忠 (1986) 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 (1996) 借鉴Altman研究建立F分数模型。梁飞媛 (2005) 较早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李莉 (2004) 运用现金流量类指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韩东平、田艳丽 (2006) 选用了现金流量类的16个财务指标, 并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现金流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中国上市医药行业财务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将上市公司中的ST类公司定义为“财务危机”企业, 并选取其第t-1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建立模型。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第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结果所决定的, 因此利用第t-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预测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在实际预测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2009年11月30日前被ST的17家制药公司作为样本估计组。同时根据同行业且总资产规模相差在10%以内的原则选取23家非ST公司与其混合作为预测样本组, 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同组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

(二) 财务预警指标设计

制药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研究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 选定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起点来构建制药行业财务指标预警系统。具体指标 (如下页表1所示) , 其中, 现金比率X1这一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一般认为高于20%以上为好;营运资金比率X2, 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指标, 这一比率越大, 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并表明公司有充足的营运资金, 反之, 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营运资金不充足;权益乘数X3, 该指标反应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 权益乘数越大, 代表公司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也越大, 公司将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总资产报酬率X4, 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X5, 它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 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 而非收益;营业收入现金比X6, 是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修正, 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获得现金的能力, 该指标排除了不能回收的坏账损失的影响, 因此较为保守, 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资本积累率X7, 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净资产收益率X8,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该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1]。

三、实证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 研究多指标 (变量) 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由于指标较多, 再加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造成信息重叠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一旦盲目减少变量又会损失很多信息, 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主成分分析法, 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 综合指标就是新的变量, 是原来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 且彼此互不相关, 并能反映原来多个指标的信息。该方法的优点是降低数据空间的维度、简化系统结构、抓住问题的实质[4]。

(一) 预警模型的构建

首先本文先对8个观测指标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 其结果 (如表2所示) 。

根据计算结果, KMO统计量值为0.503>0.5, 基本达到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标准 (0.503稍微低了些, 这与样本数量偏少有关, 因为一般要求样本数量为财务变量的5~20倍) 。Bartlet’s检验值为199.183, 而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0.0001, 因此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的假设, 故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 运用SPSS软件自动完成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值计算 (详见表3) 。本文取累计贡献率为72.124%。从表3可以看出, 3个主成分因子包含原来72.124%的信息量, 则主成分个数n=3, 对这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旋转后的旋转成分矩阵 (见表4) 。

从表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在营运现金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积累率这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这3个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将第一个因子用符号表示为Z1, 代表现金偿债盈利能力;第二个因子在权益乘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和净资产收益率这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而这3个指标综合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 将第二个因子用符号Z2表示, 代表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综合主成分;第三个因子在现金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 用符号Z3表示, 代表短期偿债盈利能力综合指标。据表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就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主成分模型: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由表4得:

3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 但单独使用某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因此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最终模型:

式中:F—预警分值;Z1—现金偿债盈利因子;Z2—现金流量偿债因子;Z3—短期偿债盈利因子。

(二) 确定评价区域

将样本组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比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代入Z式和F式, 计算得到各上市公司的预测分值, 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 对上述F值进行频数统计, 结果 (如表5) 。

据此, 可得到以下判别准则, 从而确定评价区域 (如表6) 。

四、模型的预警效果检验及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9年11月30号前上市的A股制药企业上市公司的23家健康公司和17家特别处理公司为样本, 选择第t-1年的数据, 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检验对健康公司的预测精度为83.3% (由于制药企业被ST的公司只有17家已全部作为预测样本, 因此只对20家非ST公司进行预测效果检验) 。这样就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此制药企业可通过重点关注本文设定的8个财务指标, 定期求出预警值F来观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 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 另外企业也应该注意到非财务指标的补充, 并和企业的实际相联系, 以进一步提高预警的精确度。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样本数量较少, 致使研究成果缺乏最佳的说服力, 另外研究仅选用了一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预测, 预测精度受到削弱。

摘要: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研究在国内外都受到高度关注, 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以中国的上市制药公司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主成分指标, 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医药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进而根据预警模型的预测分值来确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区域。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预警模型,因子分析,制药企业

参考文献

[1]孙静, 张子健.传统财务预警的指标与现金流指标的整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9) .

[2]高峰, 孙春升.煤炭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3) .

[3]熊燕.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评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8) .

[4]陈磊, 任若恩.基于比例危险和主成分模型的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7) .

[5]陈艳, 张海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6) .

[6]贲友红, 邹林全.财务预警模型中变量体系的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5, (12) .

[7]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 篇8

当前, 理论上从制药产业新药研发知识的特点出发, 研究制药企业的合作管理尚有不足之处。为此, 笔者通过对世界制药工业发展进程, 特别是对日本制药工业发展的研究, 从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知识特点出发, 提出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以期为制药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制药企业知识特点分析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创新特性。从产业革命到知识经济时代, 按创新性质划分, 世界工业可分为集成型工业和材料型工业。在集成型工业中, 企业新产品推出过程是问题求解的过程, [1]它可被描述成开发平台或工程系统, 决定新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技术与市场的集成度, 典型的是汽车、电子工业。材料型工业, 新产品推出过程是一个目标搜寻过程, 决定新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原创性, [2]典型的是制药工业。与集成型工业相比 (见表1) , 制药工业具有的知识特点是:

1.知识的基础性

在新药研发中, 专家对一种疾病考虑新治疗方法之前, 需要用数年时间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如病毒分子结构、细菌侵袭细胞的过程、疾病影响机体造成不适的复杂方式, 然后提出可能治疗该病的新理论, 而后是化合物设计、合成及筛选、临床前研究等, 所以大量知识存在于新药发现阶段。而在集成工业中, 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并不紧密, 产品可先于原理被创造出来, 而后才厘清原理。

2.知识缄默性和专有性

在新药研发10多年中, 特别在科学研究阶段, 知识被创造、利用、修正、再利用, 这使许多知识内化为企业的组织语言, 以科研人员无意识思维呈现出来, 企业的专利、技术工艺只是研发成果的片面指标, 技术落后企业引进专利并不等于获得核心能力。而在集成型工业中, 比如, IBM、AT&T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研究, 而大量创新成果却由其他电子类企业 (如东芝公司) 得出, 企业知识存在较大的外溢性。[3]

3.知识的高动态性

制药企业需不断更新领域。从当前成功的制药企业技术发展轨迹看, 是连续与断续的统一:连续是指其由诸多技术发展轨迹组成, 呈上升趋势;断续是指企业需要不停地进入新的技术发展轨迹, 企业技术发展是一种搜寻新治疗领域-集中-维持-转移新治疗领域的螺旋式发展。

以上知识特点对制药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 一些化学制药企业试图通过联盟, 快速掌握生物技术知识, 但由于企业不具有相应的能力, 使蕴藏在生物技术企业内的知识和能力, 无法被化学制药企业掌握, [4]这点与计算机及芯片公司之间的并购不同。因此, 制药企业通过合作开展技术学习必须掌握一种能力。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的内涵

对于获取外部知识, 制药企业不能仅停留在引进、吸收上, 吸收能力并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获得外部知识。[5]国外制药企业的实践证明, 面对当今世界新药研发趋势, 制药企业之间需要互动、协同创新。在社会学上, 协同体现主体之间一种互动、共享、共赢的关系。笔者认为,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进能力, 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研发的进展, 识别外部知识, 结合自身生产和市场能力, 引进联盟药品, 充实新产品线, 凭借低成本、品牌的优势, 获得市场竞争力。当自身药品推出后, 联盟药品迅速退出市场, 联盟药品仅是作为保持产品新颖的工具。第二层次是吸收能力, 是指企业所在的治疗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 内部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情况下, 快速识别、引进联盟的药品和技术, 凭借自身的研究能力, 解剖技术原理, 实施改进。比如, 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 设计合成该药的衍生物、结构类似物, 开发疗效相似或更好的药物, 避开专利保护。但这属于纯粹的吸收过程, 缺乏联盟成员之间的协同, 使得企业的合作生命周期短且效果差。第三层次是共生能力, 是指制药企业在合作中求同存异, 促进企业互动、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包括:优化联盟关系, 促进相互信任, 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促进联盟成员相互启发和进行知识创造, 共同投入和分享;构建良好的技术外溢池, 优化外部知识系统。

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影响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的因素较多且关系复杂, 当前尚未有较恰当的研究方法。笔者尝试通过对国外制药工业, 特别是日本制药工业发展过程的考察, 研究其培养机制。日本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如欧美国家的企业多, 仅占销售额的8.11%, 但新药产出数量却居世界前列。其发展经历了仿制、引进、联合研发、自行研发、国际化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企业联盟与合作起着关键作用。

笔者通过分析日本制药企业引进联盟产品与其核心领域的关系、联盟产品引进相对速度、自有产品推出时间等关键点, 从四方面提出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的要素。

1.技术储备

新药研发的长周期性、巨额投入及随后的二次开发, 使企业形成了设备、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技术传统, 它们构成了制药企业的技术储备, 成为形成技术协同能力的物质基础。

设备存量, 是企业引进同领域产品, 最大化核心能力的前提。新药从发现到上市, 企业需要走完从科学研究、技术研究、生产组织到市场开拓的全过程, 这期间企业的投入转变为各类设备设施。比如, 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在生命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新药, 如治疗糖尿病的Basen和Actos、治疗高血压的Blopress, 这使该公司有能力引进联盟产品, 更新产品线, 2002~2006年共引进13个相关的新药开发许可。[6]但是, 设备存量并非越高越好, 因为这可能会使企业过度注重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 偏离引进联盟产品的战略目标, 导致内部新药研发放缓, 逐渐依赖引进外部新药以维持经营。

专业化人才虽然能为制药企业储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 降低技术引进成本, 但是又可使企业对外部突变性技术识别产生选择性偏见, 影响核心领域转移, 陷入产品怪圈。而后进企业则更容易识别、引进新产品。比如, 1999年日本市场上有Ca (Ca antagonist) 和ACE (ACE inhibitor) 两种抗高血压药, [7]两者相比:Ca的疗效虽然较好, 但是有组织障碍的患者不适应, 如糖尿病患者;ACE的疗效虽然一般, 但是对有组织障碍的患者同样有效, 市场规模较大。2001年抗高血压新药ATII (ATII antagonst) 上市, 其疗效虽处于Ca与ACE之间, 但其适用症最广, 可用于糖尿病、心脏病等有组织障碍的患者。三者相比:ATII与C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ATII开拓了新市场;ATII与ACE属于同性质产品, ATII在疗效和市场规模上是对ACE的全面提升。针对这种情况, 原Ca生产企业对引进和开发ATII反应迟缓, 特别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辉瑞 (日本) 公司;而原ACE生产企业则反应迅速, 高市场占有率者Banyu, 最先引进了ATII。

企业技术传统, 是指企业的研发长期集中于某治疗领域, 在科技和市场的作用下, 随着早期新药成功上市、资源集聚效应、员工技能专业化和一系列延伸性产品的推出, 20~40年间形成了企业惯性。它与行业技术范式与技术轨迹相对, 是企业层面上技术领域形成的默许知识。它与企业人才储备共同作用于制药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产品和协同的过程。当企业技术传统与行业技术轨迹相配时, 它会增强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反应能力。当前, 跨国制药企业创造了长久的技术传统, 它为企业带来了重要的竞争优势。比如, 1930年后美国制药企业形成自身技术传统并主导技术轨迹, 使它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制药强国。但到上世纪60年代, 美国制药企业原来形成的技术传统开始限制新药研发, 当外部技术已发生变化, 企业未采取行动而是转向非研究密集但又有较好成长率的部门产品以维持企业成长, 这使美国制药企业受到欧洲制药企业的挑战。

2.组织因素

与技术储备相比, 组织因素高层次的技术协同能力影响更大。许多制药联盟在建立时轰轰烈烈, 但企业一旦引进联盟的产品, 联盟就消失或联盟内企业之间缺乏持久的互动。这使得联盟无法实现共赢, 知识创造效果差,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组织因素引起的。这些组织因素主要是:

(1) 联盟战略, 是企业实施联盟的目标, 对联盟的建立、维持和优化至关重要。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深度。如果企业对联盟战略考虑深度不够, 使联盟停留在引进产品这一浅层次上, 就不能推动企业之间的互动, 无法吸收联盟产品技术知识、培养新治疗领域。二是战略明确度。如果企业联盟战略不明确, 将使企业在联盟实施过程中逐渐失去方向, 联盟产品的引进或外授可能会导致企业逐渐失去核心能力, 联盟过程成为退出过程。三是战略稳定度。如果企业联盟战略不稳定, 将降低联盟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度, 引发部分成员的机会主义, 导致联盟彻底失败。相反, 如果每个成员都具有较高的联盟战略稳定度, 将促进企业的互动, 求同存异, 共同探索新药领域, 实现共赢。因此企业在实施战略联盟时, 在战略上必须把握好这三个方面。

(2) 核心科学家, 是企业的知识“经纪人”。他们通过参与学术组织, 与联盟企业科学家交换意见, 跟踪最新外部技术, 同时将外部知识, 特别是默许知识输入内部。研究表明, 虽然核心科学家并没有比一般研究人员有更多的专利申请, 但是他们在外部知识流进企业的过程中扮演着“管道”的作用。[8]另外, 在竞争环境下,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 企业根据新药研发环节, 将研发组织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门。比如, 武田制药公司将研发组织分为基础研究部门、目标分子识别部门、先导化合物发现部门、候选药物确认部门、生产工艺设计部门、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部门等。这带来了知识转移的部门界面问题, 而核心科学家通过学术影响力和多学科研究团队, 实现知识跨部门传递。不仅如此, 核心科学家还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 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 以克服企业内部的惯性。

(3) 研发部门的独立性。新药研发的基础性, 决定制药企业研发部门应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它可保证课题立项决策的独立性, 而非受制于企业现在的开发目标, 保持学术研究的氛围;在研究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职业发展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方面, 都体现了新药研发的特点;同时作为新知识的窗口, 与外部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团队, 开展学术交流, 研究下一个研发目标。比如, 当前生物技术的兴起, 相对独立的研发部门已使欧洲中型规模制药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3.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

在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下, 投入巨额资金是保障新药研发成功的必需条件。而在联盟合作模式下, 制药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 它从三方面逐次提升技术协同能力。

(1) 激发功能。新药研发成功后, 巨大的设备存量、专业人才储备和企业技术传统作用, 会使制药企业过度追求效率, 通过不断对已有药物实施改进, 实现规模经济, 而看不到联盟成员技术进步的价值;对新知识反应迟缓, 企业陷入产品惯性, 长期下去企业会逐渐被后来者替代。而保持内部必要的研发投入, 可使企业的知识处于动态, 保持与外部技术源的联系, 时刻准备接收外部新知识。

(2) 吸收功能。企业引进联盟产品后, 应加大内部研发投入, 理解其技术原理, 并从自身技术能力出发, 实施改进。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吸收联盟产品中的技术知识, 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在此领域的知识, 为企业转移新领域做好知识储备。

(3) 知识创造功能。联盟只有进入共同创造知识阶段, 才能实现共赢, 而这需要企业研发投入。通过联盟, 企业共同探索未知领域, 在各方科学家的互动中, 增进信任, 激发思想, 创造知识。如果各企业进入联盟后, 停留在只吸收而不投入的状态, 会导致联盟内企业互动不足, 企业无法引进和吸收联盟成员科学研究中经验性的知识, 无法发挥联盟的知识创造功能, 最终当联盟成员认为无法从中得益时, 联盟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

在上述三方面作用下, 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协同能力增长呈S形曲线:当研发投入较小时, 协同能力增长缓慢;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协同能力增长开始加快;当超过某阈值后, 其呈现自动增长趋势, 但是否会持久是不确定的, 因此目前世界制药巨头对研发投入还是很大。在当前环境下, 我国制药企业对此应持战略性眼光, 如果完全进行虚拟研发, 那么只会使企业逐渐对外部技术反应迟钝, 无法引进合适的技术, 更无法对联盟产品实施改进。

4.技术外溢池

技术外溢池是制药企业通过联盟、合作组合构建的外部技术知识系统, 它与企业进行知识流交换。良好的技术外溢池可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知识。根据当前关于网络组织方面的研究结果, 制药企业对此需要把握的结构参数是:

(1) 参与联盟数量, 决定了技术外溢池的规模, 影响企业可获得的技术知识量。研究表明, 联盟数量与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存在凸型函数关系, 即存在一个最优点, 当企业联盟数超过某值后, 协同能力将逐渐减弱。因为企业资源和员工的精力是有限的, 只能在不同时间分配不同的资源。[9]

(2) 合作紧密度, 即联盟内企业合作的深度。新药研发的特点, 使企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企业只有引进联盟产品, 并在改进产品中进行深入合作, 才能逐步获取联盟伙伴的隐性知识。但需注意, 过分强调合作紧密度和一致性, 会抹杀差异, 导致组织趋同。

(3) 联盟离散度, 即联盟在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分布。新药研发可分为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生产或上市四个阶段,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 选择各阶段联盟数。高离散度, 使得由各联盟知识和资源构成的网络中存在较大结构性空洞, 企业可开发这些空洞, 获得控制性优势。而低离散度, 可增强企业所获信息和知识的可靠度,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阶段发展重点, 有选择的参与联盟合作。

(4) 联盟差异度, 即各联盟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的差异度, 包括核心领域差异和技术水平差异。提高联盟核心领域差异度, 可为企业今后转移核心领域打下基础, 但这种差异度过高, 既会增加联盟引进产品的风险, 也不利于企业深入地进行合作, 会给联盟的知识创造带来问题。技术水平差异度, 在低技术水平联盟中, 后进企业可获得学习技术的机会;在高技术水平联盟中, 为企业引进联盟产品、开发改进型新药提供条件。

构建良好的技术外溢池, 制药企业还应与技术储备、组织因素和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三方面结合, 然后确定结构性参数。笔者提出一个框架 (见表2) :

建议

当前, 国际新药研发外包市场已从最初临床试验外包发展到研发外包。我国凭借廉价的研发资源和一定的研发能力, 成为跨国制药企业最理想的研发外包基地。同时, 世界新药研发已由传统化学模式转向生物技术模式, 这为后进企业实施技术跨越开启了技术窗口。我国制药企业应从知识管理的战略层面, 重新认识企业之间的合作, 根据笔者提出的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要素, 通过联盟合作、承担研发外包业务、引进专利许可, 以效率换能力, 逐渐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摘要:制药企业发展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创新、效率和稳定, 为此必须引进外部知识, 实现平衡。制药工业属于材料型工业, 与集成型工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知识特点, 为此笔者在研究了制药企业知识累积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然后, 通过对国外制药工业, 特别是日本制药工业发展过程的分析, 从技术储备、组织因素、联盟专用性研发投入、技术外溢池四个维度, 研究制药企业技术协同能力培养。

关键词:制药企业,知识特点,技术协同能力,培养要素

参考文献

[1]Allen, T.J., .Studies of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engineering design[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66, 13 (2) :72—83.

[2]Henderson, R., &Cockbum, I.Measuring compet ence?Exploiting firm effect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 (Special issue) :63—84.

[3]K wanghui.The relat 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semiconductor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 2004 (33) :287—321.

[4]Lars Schweizer.Knowledge transfer and R&D in pharmaceut ical companies:Acase study[J].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5, 22 (4) :315—331.

[5]Chihiro Watanabe, Bing Zhu, Charla Griffy-Brown, Behrooz Asgari.Global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its Impact on Industry’s R&D Strategies[J].Technovation, 2001 (21) :281—291.

[6]日本武田制药公司.武田2006年年报[EB/OL].[2006].http://www.t akeda.com/.

[7]IMS Health data base.2001年研究报告[EB/OL].[2001].http://www.imshealth.com/.

[8]Ryuzo Furukawa.The role of corporate scientists in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 2006 (35) :24—36.

制药企业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篇9

清洁生产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思想, 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战略, 它将过去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到以预防、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的方向上来, 并将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原材料, 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 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 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充分利用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制定了51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最主要工具之一, 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程序, 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 其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费用;增加企业竞争力。

下面以南街村制药有限公司为例, 介绍制药企业如何开展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

南街村制药公司是2007年河南省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 并被列入污染源《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该公司生产利福霉素类药物, 年生产利福霉素S-Na盐300吨, 利福平原料药160吨, 是全国抗结核药最大的生产基地。环保设施配套有900T/D抗生素生产废水深度处理设施。2007年12月通过河南省环保局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二、开展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过程

1.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

主要遵循3条思路、8个方面。3条思路:一是废物在哪里产生?即污染源清单;二是为什么会产生废物?即原因分析;三是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即方案产生和实施。8个方面是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等个方面的输入, 产品和废物个方面的输出。

2. 宣传教育。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争取企业领导层、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的支持, 尤其是现场操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是清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为此, 对南街村制药公司的领导层、各部门车间主任、工段长以上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的意义及清洁生产审核有关方面知识的宣传培训,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各部门车间主任、工段长再对员工进行宣传培训, 并利用公司宣传栏和板报等加大宣传力度。这些提高了公司全体职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使领导和员工了解了开展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内容和程序, 懂得了清洁生产不仅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而且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现状和现场调查。

结合南街村制药公司现状, 到生产现场做进一步深入细致调查, 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生产工艺废水产生量大, 浓度高。如, 提炼车间酸性废水CODcr浓度12500mg/L, 合成工艺废水CODcr浓度60000mg/L。

(2) 发酵车间冷却水、冲洗水等废水产生量大, 回用率偏低。

(3) 蒸汽没有回收利用, 蒸汽利用率较低。

4. 确定清洁生产与审核重点。

在查明该公司生产中现存问题和薄弱环节后, 根据确定清洁生产与审核重点的原则:污染物产生量大, 排放量大的环节;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中起重大作用的环节;一旦采取措施, 容易产生显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环节。我们把废水、废气和固废确定为本轮备选审核重点。再采用权重总和记分排序法, 考虑到环境、经济、实施等方面因素, 对备选审核重点进行记分排序, 确定节水 (发酵车间冷却水及其他冲洗水) 、降污 (提炼车间废水、合成车间工艺及冲洗用水) 作为本轮清洁生产与审核重点。

5.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的主要原则:易被人理解、接受且易于实现;符合公司经营及发展总目标;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具有一定的环境效果;能明显减少废物处理费用, 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明显经济效益。

因发酵类制药工业没有相应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结合南街村药业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及清洁生产有关要求, 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企业横向比较, 设置该公司近期、中远期清洁生产目标。

近期: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 发酵生产达到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中远期:2012年12月, 企业整体上达到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6. 提出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南街村制药公司本轮清洁生产与审核, 共提出和征集清洁生产方案40个, 其中, 无低费方案37个, 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3个。本着清洁生产边审核边实施的原则, 以及时取得成效, 并广泛宣传, 以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顺利按时完成。

37个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如板框压滤机的清洗方法由湿法清洗改为干法清洗, 不仅降低了滤布的清洗难度, 更减轻了后续过程清洗废水的处理压力, 降低了废水中CODcr的浓度;降低染菌率, 提高发酵效率,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酵染菌后造成原材料、能源、人工的浪费及对正常生产的影响, 更避免了染菌原料对环境的影响;锅炉节能改造后, 可以消除不均匀燃烧, 直接提高产汽效率, 降低能源成本。

通过对南街村药业公司物料平衡和水平衡进行分析计算, 发现公司存在冷却水没有回用、合成车间废水产生量较大、DMF没回收、提炼车间丁酯没回收利用等问题, 由此提出了3个高中费方案, 分别是:

(1) 冷却水回用。对原有冷却系统进行改造及维修, 增加冷却水存储、回用设备及设施。

(2) 环合废水中DMF的回收。增加存储罐、分馏塔、泵及配套设施。

(3) 提炼车间丁酯的回收。建设15米高分馏塔一座, 增加丁酯储罐、泵及配套设施。

经过对3个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环境评估、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估, 证明是可行的。通过3个高中清洁生产费方案的实施, 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清洁生产成效

南街村制药公司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

通过统计分析、实测和计算, 对比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前后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废水处理费、以及产值和利税等经济指标的变化 (见表1) , 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01.8万元。

2. 环境效益。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公司环保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上了一个新台阶, 取得了良好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得到了宣传、贯彻和落实, 使公司全体员工对开展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只是连续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因此, 企业需要有固定的机构、稳定的工作人员来组织和协调这方面工作, 来巩固已取得的清洁生产审核成果, 使清洁生产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浅析现代制药企业成本管理 篇10

然而, 一些兴起的民营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经验, 一些改制的老国营企业受传统思想的禁锢, 这样面对现代的竞争, 在成本管理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1 现代制药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生产、轻经营、成本观念模糊

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制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以药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 只注重了对生产成本的管理, 却忽视了企业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物流管理、新产品的研发、后勤保障部门的供应等, 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1.2 盲目投资, 忽略对成本的预测

为了能通过“GMP”认证, 有许多企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整合, 而是盲目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全部资金对原有的厂房进行改建。有的企业由于在改建后资金匮乏而不能生产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另外, 许多企业重视帐面管理, 忽略实物管理, 注重事后算帐, 缺乏经营控制, 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这样容易出现帐物不符, 帐面成本不健全, 报表流于形式等现象。

1.3 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 缺乏市场观念

许多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往往是以节约为根据, 片面强调降低成本, 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管理, 会挫伤企业为长远发展而投资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1.4 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成本信息是成本管理的依据, 它可以控制和考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可以用来制定计划, 预算和长短期的经营决策,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的企业为了完成各种指标或任务, 往往人为地调整成本, 乱摊成本, 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有时也存在, 使得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 造成企业虚盈实亏、帐目混乱、信息失真的局面。

1.5 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 电子信息化技术已在很多领域运用。然而, 有很多制药企业还处于原始阶段, 成本管理仍然使用手工操作, 这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2 关于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以价值链为中心, 实行全程管理, 确保成本管理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波特教授认为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 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辅助活动的集合体。

成本优势应是建立在对价值链上所有活动低成本基础上的整体优势。因此, 企业应树立成本全程管理的观念, 即对价值链上所有活动所耗的费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核算、控制。

2.2 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 注重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

有些制药企业势力相对薄弱, 如果几家企业能联合起来,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资金与信息共享, 就会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创造有利条件。另外, 企业在引进技术, 消耗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是这些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中、小制药企业把“二次开发”作为创新的重点, 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情报深入了解新技术、新药品的研发情况, 从而引进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2.3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 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 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要理解这里所说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并非片面地减少成本支出, 而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我们还要注意到, 有些成本的增加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4 建立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成本管理中控制很重要, 我们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 按照“成本费用关键环节设立控制点”的原则, 设立主要控制点。例如大宗原材料的采购、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动力供应等要严加控制, 各项控制指标要不断细化, 这样可以促进员工提高工作质量, 大大降低了成本。

2.5 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开发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加强成本管理, 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向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 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高度重视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采取措施, 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 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途径。

2.6 运用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

电子计算机是成本管理的必备工具, 其有储存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制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成本管理中的信息资料,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水平, 并及时反馈信息, 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3 小结

总之, 现代制药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GMP”要求为依据;以价值链为中心, 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让企业在成本上领先竞争对手, 在制药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就现代制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制药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制药企业,成本管理,GMP,价值链

参考文献

[1]杨锡怀, 冷克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4.

制药企业 篇11

【关键词】制药;污水;应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制药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1-3]。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生产抗生素、加工合成药物、生产中成药以及各类药剂的蒸制过滤处理的洗涤废水[4-6]。制药工业废水通常具有混合成分复杂、有机质含量高、色度较深毒害性大的特点,给人类生活的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危害[7-9]。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化学法、物化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工业污水处理是保障和优化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10-11]。本文对制药企业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1.制药废水的产生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制药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生化性很差、毒性大、色度深、间歇排放。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一个难题。

2.处理方法分类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化学法(如催化铁内电解法、Fenton 试剂法等)、物化法(如混凝沉淀法、气浮法、电解法等)、生化法(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其他组合工艺(如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UASB+兼氧+接触氧化+气浮工艺)。

3.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3.1物化处理

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等,一般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

3.1.1混凝法

混凝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方法,如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用于中药废水等。近年来混凝剂主要由成分功能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3.1.2膜分离法

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和纤维膜,具有设备简单、无相变及化学变化、操作方便和节约能源的特点。

3.1.3电解法

电解法处理废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并且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3.2化学法

3.2.1铁炭法

铁炭处理法又称铁炭微电解法或铁炭内电解法,作为预处理技术来处理有毒有害、高浓COD废水。在酸性条件下,铁与炭之间形成无数个微电流反应池,有机物在微电流的作用下被还原氧化。铁炭出水再用石灰或石灰乳中和,生成的Fe(OH)2胶体絮状物对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絮凝吸附能力。

3.2.2 Fenton试剂处理法

过氧化氢与催化剂Fe2+构成的氧化体系通常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过氧化氢能产生两种活泼的氢氧自由基,从而引发和传播自由基链反应,加快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

3.2.3氧化技术

氧化技术又称高级氧化技术,在高温高压、电、声、光辐照、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下,使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光化学氧化、催化湿式氧化、声化学氧化、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Fenton氧化等。

3.3生化处理

3.3.1好氧生物处理

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采用好氧生物处理一般需进行预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3.2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目前国内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是以厌氧法为主,但一般需要进行后处理。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按微生物的凝聚形态可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消化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等;厌氧生物膜法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和厌氧生物转盘。

3.3.3厌氧-好氧及其他组合处理工艺

由于单独的好氧处理或厌氧处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厌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组合工艺效果较好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及选择

现阶段的中成药主要是以中草药为原料,中成药的制药废水主要来自于洗药、煎煮、瓶罐清洗等工序,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的中成药制剂,需要谨慎处理。生物制药是通过微生物生物制药是通过微生物进行發酵、过滤、提炼而制造药剂的方法。生物制药的废水排放量很大,为了保证生物制药的废水能够合理地处理,我们需要对原有的一些处理方式进行深化。社会上最为关注的就是发酵工程制药中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发酵工程非常复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化学制药企业的废水有机物种类繁多、浓度高、盐分浓度非常高,严重影响废水处理的效率。在处理化学制药废水的时候需要将多种工艺并用,否则很难将废水处理干净。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以都采用组合工艺。常用的组合工艺有预处理-厌氧-好氧-(后处理)组合工艺、水解吸附—接触氧化—过滤组合工艺、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复合微氧水解-复合好氧-砂滤工艺等。 [科]

【参考文献】

[1]胡纪萃,胡琼玲,顾夏声.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4).

[2]许晓毅,李泊娇,胡丹,姬宇,蔡岚.微电解联合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医药中间体废水的小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10).

[3]于恒雷,陈秋云,关兵.芬顿试剂法降解高浓度制药废水[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10).

[4]姜友蕾,姜栋,宋雅建,杨鹏,杨海亮,马三剑.UASB-絮凝-SBR处理高含量头孢类抗生素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2(10).

[5]祁佩时,李欣,韩洪彬,刘云芝.复合式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6]范彩安,彭永臻,潘力军,李利生.利用DO在线监测与判断制药废水毒性[J].给水排水,2003(08).

[7]吴敦虎,李鹏,王曙光,聂英华.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03).

[8]周平英,徐岩,王有志.厌氧-好氧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07).

[9]李弘,刘峻峰,冯玉杰.混凝-电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对制药废水降解性能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3(06).

[10]宿程远,刘兴哲,王恺尧,李伟光.EGSB处理中药废水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变化[J].化工学报,2014(09).

制药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篇12

一、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一)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大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但是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企业的经营业务比较简单有限,因而企业的纳税有限,这样税收筹划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而对于制药企业来讲,一般情况下是属于大规模,自动化程度高的工业制造企业,从我国制药企业的经营规模、营业额、纳税情况来进行综合考量,税收筹划的提升空间相当之大。

(二)制药企业新药品利润普遍偏高

新药品的研发和销售是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和力量根源。一种药效可观,并具有市场开拓力的新药品可以有力的促进制药企业的发展。根据医药行业药品价格与成本的统计数据研究而得,医药行业新产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与之相反,医药行业的某些老一代药品利润率非常之低,甚至存在某几种老产品的利润率是负数的情况。医药行业这种特殊状况的存在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比较大的利用空间。在生产能力不改变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新药品和老药品的产量比例和销售比例,这样就会对制药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不能单纯的追求税收的最小化,还应该考虑药品的市场占有情况以及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所占比重大

按照国家的规定《关于技术创新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企业研究开发新药品、新技术、新工艺所产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的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一般来讲,制药企业从药品理论、立项再到研发和临床试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研发周期长。因此制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可合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

二、优化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

笔者结合我国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实际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进完善制药企业现有的财务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由企业财务部进行监管,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显示根本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负责和跟踪。这样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就存在职责交叉和权限不清的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制药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可以由财务部进行主管。税收筹划部门合理合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制药企业所有的税收事宜。随着税收筹划部的专门设立和运营,公司在出台重大的战略策略和财务政策时,都应该和税收筹划部门进行研究讨论,并综合分析相关的税收筹划可行性评估,全面综合分析,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积极关注行业相关的税法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税法类别丰富,并且内涵丰富。而且随着经济的深度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改革,我国的税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频繁的变化。因此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经常出现按照已经过时的法规进行税收的筹划。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制药企业需要在税收筹划部下专门安排专人进行对税法的整理和研究,并且集中关注和医药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能够结合制药企业自身的情况灵活巧妙运用相应的政策规定来进行税收筹划工作。

三、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短期目标主要包括:减轻制药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在不损害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争取资金的时间价值。制药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将当期应该缴纳的税收归结到季度或者年度,争取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制药企业的总体战略是指和企业整体价值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策略。总体战略和税收筹划是全局性规划和局部性经营的关系,是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手段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局部性经营行为应该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全局性规划。因此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应当服从并且服务于制药企业的总体战略。

四、结束语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制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应该和制药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以及整体财务目标相一致。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将经济附加值即经济利润作为税收筹划的短期目标。其次,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制药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制药企业产品是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因此制药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责任对于国家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安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药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承担起维护人们身体健康,解除人们身体疾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叶德斌.税收策划与企业战略互动性研究[N].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周平芳.浅析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性安排[N].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

上一篇:家庭暴力下一篇:高压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