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FDA认证

2024-07-25

制药企业FDA认证(共4篇)

制药企业FDA认证 篇1

摘要:分析了为什么要实施GMP认证并且对制药企业目前在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建议, 并且阐述了实施GMP认证的意义等。

关键词:GMP认证,必要性,意义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其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我国相继发生了“齐二药”、“欣弗”、“鱼腥草”、“广东佰易”等药品不良事件, 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安全,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归根结底, 出现上述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制药企业不能完全落实GMP的实施。几年来,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1998年颁布实施的GMP一直在进行修订, 新修订的GMP已于2011年颁布实施。

1 实施GMP认证的必要性

1.1 药品质量源于生产而不是检验

众所周知, 药品的检验采用抽样检查, 并不能像汽车或者电视机这样的产品可以逐台检验, 因为检验药品是检验它的成分和含量, 如果对每一片药剂和每一瓶输液都进行检验, 那在检验的同时也就破坏了药品的完整性, 这个药就不能再使用, 所以对药品检验只能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

抽样检验有置信度的问题, 所以抽样检验显然不能完全代替整批产品的质量, 尤其不能代表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 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操作单元和人员、环境、设备、卫生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才能把不合格产品扼杀在摇篮里, 从而保证生产出安全、稳定、可控、重复、高质量的药品,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2 我国全面实施GMP认证的必要性

我国没有实施GMP之前, 制药企业众多, 并且规模小、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 产品大多是靠仿制, 尤其是设备和设施相当落后, 根本无法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比如, 有些药厂生产大输液的车间, 没有净化系统, 夏天竟然把灌装间的窗户和门打开, 和外界直接相通, 并将电风扇直接搬到灌装间降温, 这样的环境显然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药品生产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很多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本就没有无菌意识、过程控制的意识、混药的意识, 造成了许多药品安全事故。所以, 要提高药品的安全质量, 在我国实施GMP是非常有必要的。

2 GMP实施历程回顾以及制药企业实施GM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实施GMP的历程回顾

我国实施GMP的相关法规颁布及实施情况如表1所示。

2.2 制药企业实施GM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片面理解药品GMP

在实施中偏重生产工艺规程和岗位SOP;对物料供应商的评估, 物料的采购、贮存、发放、销售以及空气净化, 制水, 压缩空气制备净化等环节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和质量管理文件没有细化量化到具体品种, 没有落实到每个品种的生产全过程;执行力不强, 在生产过程中不按文件的规定执行, 甚至随意更改文件规定。

2.2.2 措施不符合生产实际

有的企业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文件装订成册, 检查时应有尽有, 但生产现场却没有相应的文件, 具体操作只是根据车间主任的口头交代。岗位操作人员的随意性强, 文件的指导性、刚性、强制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2.3 文件的可操作性差

企业在制定文件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未能参与, 导致不少文件与实际不符, 按照文件规定无法完成实际生产操作;有的企业文件修订了, 各种记录却没有及时修订、印制, 导致文件与记录脱节, 无法追溯药品生产过程和质量检验过程。有的企业负责人用个人意志代替制度, 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和实施权。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文件的落实, 导致执行力较差, 文件形同虚设, 影响药品质量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2.4 人员流动性较大

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操作人员流动性过大, 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2.5 个别企业主观故意违法违规并且缺乏自检

监管部门的工作方法与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有的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简单, 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是一罚了之, 不注意从转变企业理念的角度, 利用教育、服务等方法提高企业实施GMP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3 制药企业应当如何实施GMP认证

3.1 观念发生转变

由认证过关思想转变为全过程控制理念;由事后追究转变为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事后溯源;由高层精英管理理念转变为全员参与;由教条的、机械的、僵化的执行GMP条款转变为紧密结合企业及其品种实际贯彻GMP的本质要求;由一蹴而就、一次过关思想转变为长期的管理目标和理念。

3.2 企业内部相互沟通, 真正落实GMP的实施

(1) 让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能够参与进去, 实现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良性互动渠道, 真正使文件的修订过程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

(2) 注重用非强制性的方法转变员工观念, 增强主人翁意识, 构建和谐企业, 打造高素质的团队。

(3) 加强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4) 实施药品GMP管理与生产计划及验证紧密结合, 做到生产一个品种, 推进这个品种的文件修订工作, 完善这个品种的文件体系。

3.3 加强文件管理, 认真按照GMP要求做好文件记录工作

(1) 把握每个品种的特点, 更加突出品种的个性特征, 把具体品种的个性部分与其所在剂型的共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2) 把握每个操作岗位的特性, 更加凸显岗位的特点。

(3) 生产全过程都要做好记录工作, 包括供应商审计、物料管理、空气净化、产品销售与召回等。

(4) 把验证作为实施药品GMP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经过验证的文件才能正式实施。

(5) 文件必须具有下面八个特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操控性、时效性、权威性、协调性和动态性。

3.4 加大人力资源和科研投入, 使新产品成为利润的新增长点

制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但也是高利润的行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和品牌产品, 一些中小企业并未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认证之前高薪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认证之后就走人了。实际上, 对于发展中的中小制药企业, 资金的急要是非常迫切的, 但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没有优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没有新药的看法和市场化, 企业连生存都困难, 更谈不上发展。因此, 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储备, 吸引、培养和挖掘人才,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提高技术人员新药研发的能力, 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

4 制药业实施GMP的意义

我国制药企业实施GMP是形势所迫, 势在必行, 它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大问题, 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1) 有利于企业新药和仿制药品的开发。

(2) 有利于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取得《药品GMP证书》, 方可发放《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3)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 提高竞争力。

(4) 有利于药品的出口。GMP已成为国际医药贸易对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要求, 成为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也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如果制药企业获得GMP证书, 药品就可以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 扩大出口, 争取更多的外汇。

(5) 有利于指导医院医生和患者用药。因为通过GMP认证的企业, 国家都发给其GMP证书, 并向社会予以公告, 证书的有关内容可以印在宣传广告上, 这样, 医院医生和病者可以一目了然, 在采购和购买药品时就可以有所选择, 达到指导用药的目的。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GMP要求和实施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目前在世界上获得的广泛认可的美国FDA、国际协调会议、WHO、澳大利亚、欧盟和日本等国家或组织提出的GMP标准。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HO,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推进, 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生产好质量的产品会赢得社会的尊重, 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因此, 生产规范、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公司无疑将占得市场先机,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实施GMP, 企业才能与其他国家全方位地进行交流和竞争, 加快改革开放力度,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巨大的空间。

5 结语

目前,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是在实施c GMP, 我国医药企业虽然已经走过了GMP的初级阶段,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 还只是在进行硬件方面的GMP改造, 离真正的动态GMP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 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GMP认证, 但是要认真执行并将GMP进行到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企业应在建立和实施GMP的过程中,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逐步培育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以实施GMP为契机, 建立具有与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是企业内成员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 增强对企业的自豪感, 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在此之中,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也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企业中培育每一个成员的大局观、群体意识, 开拓进去的创业精神, 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人人关心GMP, 参与执行GMP, 投身于GMP创建之中, 人人都为自己在实施GMP中的贡献而自豪。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2010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S].卫生部令第79号, 2010

[3]张思忠.GMP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上海医药, 1998, 19 (11) :7~10

[4]姜典才, 林朝霞, 张洁, 等.对我国GMP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药事, 2006, 20 (4) :244~246

[5]梁毅.新版GMP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9:38

制药企业GMP认证后的设备管理 篇2

一、创建有效、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

1. GMP认证对设备管理的贡献

我国GMP认证本着对人民用药安全负责的宗旨, 关注流入市场的药品能不能由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安全、有效、稳定等方面的产品一致性。相应GMP对制药设备的管理也必然围绕这一主题。GMP不可能涵盖设备管理工作全部内容, 通过GMP认证并不标志已经建立了有效、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 更不能保证企业必然能获得高效的设备投资回报。以下对制药设备一生管理进行分析 (见图1) 。

(1) 前半生管理

设备前半生管理是指根据设备购置需求进行调研、选型到安装调试具备正常生产能力的过程, GMP将其定义为设备验证, 即证明设备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1) 设备验证程序。完整的设备验证大体与传统设备管理从设备“选型购置”到“安装调试”过程相吻合, 分为以下4步确认。

a.预确认 (设计确认) 。对欲订购设备经济技术指标适用性的审查及对供应商的选定, 采购和开箱验收。

b.安装确认。机器设备安装及安装后进行的各种系统检查及技术资料文件化工作。

c.运行确认 (空车调试) 。为证明设备各部功能达到工艺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而进行的运行试验。

d.性能确认 (重车调试) 。实际是模拟生产试验, 一般先用空白料试车以初步确定设备的适用性, 对简单和运行稳定的设备可依据产品特点直接采用物料进行验证。

(2) GMP关于设备验证时机的强制性要求:

a.新设备安装投产。

b.再验证 (不进行设计验证) 。

c.前半生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发展规划要求, 能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要求, 运行稳定, 能获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的在线生产设备。

高速发展期和正常运行期的企业对设备前半生管理不仅极为重视, 而且选择购进技术先进的装备,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前半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企业) 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是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2) 后半生管理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普遍执行以“三级保养大修制”为主的设备后半生管理制度, 该制度基本能满足药品生产企业日常设备管理需求。

GMP认证进行技术改造阶段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在于前半生设备管理, 通过GMP认证后, 企业即把设备管理的重点及时转向设备后半生管理。

2. 设备管理体系的模式选择

(1) 制药行业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见表1)

从表1可得以下结论。

(1) 设备管理体系的模式变更是随着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管理体系的选择着重有效, 而不是越先进越好, 即设备管理制度的选择应当有效、先进, 适应企业装备水平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2) 近20年来, 制药行业形成并不断完善机械化设备体系, 创建以GMP为主要标志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推进了制药现代化进程。

(3) 制药行业与机械行业相比, 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滞后。

(2) 制药行业设备管理模式的选择

(1) 根据企业现状, 选择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

(2) 借鉴先进经验, 实现跨越式进步;

(3) 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 向管理要效益。

依据制药行业目前装备水平, 选用“三级保养大修制”是适宜有效的。许多制药企业仍把“三级保养大修制”作为设备后半生管理制度, 但并未完全有效实施。适度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可以提升管理水平,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已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线实施“零故障”管理将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设备投资回报。

3.“零故障”的追求

制药装备越是配套成线,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 必然越追求“零故障”。以4台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例, 假设其故障率均为10%, 未组成生产线的单机操作时总故障率仍为10%, 组成生产线后则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 机台间周转库存量

生产线单台设备发生故障, 其流水线下游可用机台间周转库存短时间维持生产, 周转库存量越小, 故障对全线影响越大。因而生产线不可能按10%故障率设计。

(2) 故障发生时机

如4台设备同时发生故障, 同时排除故障恢复生产能力, 则总故障率仍为10%。通常4台设备故障会发生于不同时间段, 则全线总故障率可能≥40%。故障处置水平和相关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分为如下几类。

(1) 不能及时识别故障及故障隐患, 不会排出故障, 致使被动停产, 产品质量不稳定, 甚至引发设备事故。

(2) 能及时发现故障, 必要时及时停机, 初判故障原因并找相应责任人排除故障。

(3) 能及时发现故障、检查确认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 及时恢复生产。

(4) 能有计划地保养设备, 动态检查监测设备, 及时清除故障隐患, 防止故障发生。

由此可见, 作为实际操作培训教材, 常见故障处理表是实现及时排除故障、及时恢复生产的必要文件。而为实现“零故障”目标则需要三级保养细则、五定润滑图表和动态巡回检查图表等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以及培训和实施。

在自动化流水线上, 通常是一点发生故障, 全线自动停机, 即便是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机械化生产线上, 高运行稳定性也必然是取得设备投资回报的必要前提。

二、锻造高能力技工队伍

1. 操作技工在设备管理中的地位和任务 (1) 维护保养

操作工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装备完成生产任务, 因此必须维护保养好设备, 使之处于完好状态和保持高运行稳定性。

(2) 故障处置

操作工经常是设备异常情况的第一发现人、初步判断者和简单故障处置者, 维修工则是异常原因最终确认人和复杂情况的处理者, 常见故障处理表应是维修工和操作工共同的实践总结。

(3) 动态监控

高运行稳定性和低故障率是制药生产追求的运行性能, 在操作工准确及时完成润滑、日保和一保任务基础上, 配合维修工科学地编制、执行巡检、预修计划并动态监控在线设备是极为重要的技术保障活动。

(4) 参与技术攻关

在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上马时, 操作技工应参与现场设备工艺参数测试、最佳数据的筛选、技术文件编制等。

(5)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四懂”、“三会”

(1) 四懂:懂设备用途、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和懂设备结构。

(2) 三会:会使用、会保养和会排除故障。

2. 分界线的确定

将培训作为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分界线——项目竣工、转固、建档。这一时期最关键、最困难的是设备投产前的培训。由于我国药机市场发育不够成熟, 考核无标准、教员无资质、教材不规范, 致使培训质量无保证已成为普遍现象。仅以操作技工应执行的9个设备执行文件为例, 至少有6个文件存在供应商不能提供甚至没听说过的缺项。药机供应商一般以产品手册为教材开展培训工作, 而产品手册的编制并不是在充分考虑药机使用厂设备管理制度情况下开展的。

3. 以合格文件规范操作工的行为

据“安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SOP) 规范”防止误操作;据五定润滑图表、三级保养细则、调试规范和易损件表保持设备完好;据常见故障处置表及时判断、排除故障;据巡回检查图表发现故障隐患。

4. 技术解决方案

(1) 合格的文件

操作工和维修工是与设备接触时间最长, 对设备影响最大的两支技术力量, 要贯彻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必须使他们拥有合格的设备执行文件, 这些文件既是他们实施技术操作的依据, 也是对他们进行实际培训的教材。

以操作工为例, 要落实“三级保养大修制”需要编制以下9个文件。

(1) 名称:安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SOP) 、五定润滑图表、设备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SOP) 、日常保养细则、一级保养细则、调试规范、常见故障处理表、巡回检查图表 (在线动态) 和易损件表。

(2) 编制原则:

a.可操作性。

第一, 符合大规模制药生产实际情况, 在日常生产中可实施。

第二, 文件规定每一技术细节在生产现场均可合理实施。

b.准确性。

第一, 文件规定内容科学、合理, 没有错误表述, 没有重要遗漏。

第二, 文件用语规范、准确、无歧义。

c.唯一性。

第一, 同一事物 (系统的工作机构、构件、零件、物料等) 不得赋予不同的名称。

第二, 不同人员按文件规定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是相同的。

d.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 文件涉及的专业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合相应“标准”和行业规范。

第二, 文件体例符合企业相应文件编制规定。

(2) 文件的编制

(1) 三方合作编制。鉴于目前制药机械供应商不能承担所有操作文件的提供及其培训任务, 较好的方法是由供应商、使用厂家和相关院校三方合作编制。三方统一“编审大纲”, 由供应商出初稿, 使用厂家补充修订, 校方按“大纲”规范。

(2) 设备管理工作应正确解决标准化与创新的关系。以常见故障处理表为例, 表中列入的内容, 技工执行文件的水平可以有差异, 但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是一致的;而发现表中未列入的新故障, 就应通过分析, 顺利排除故障后进一步补充完善该表。

(3) 重视“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强调“两参一改三结合”。在设备管理工作中, 应当通过标准化管理制度, 尽可能为操作工提供操作文件和培训。同时要求操作工从单纯的文件执行者转变为文件修订和编制人。创建专职设备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为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技术革新改造提供了可操作性, 不仅有利于文件编制和相应培训, 还为企业打造了一支不断提升水平的设备管理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制药企业设备投资向标准化设备管理索要回报, 标准化设备管理靠标准化操作落实, 标准化操作需要标准化文件体系的技术支持。

摘要:我国药品制造企业在GMP认证热潮中投入巨额资金, 开展了大规模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 因此应及时加强设备管理, 争取设备的最佳长效投资回报。探讨了适应药厂装备水平的设备管理模式和制度的选择、设备投产前人员培训和操作技工应执行的设备技术文件在设备后半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实际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文件编制标准。

制药企业FDA认证 篇3

瘟疫是一种罕见而潜在致命的细菌性感染。鼠疫在世界大部分地区 (包括美国在内) 是极其罕见的, 全球每年发生的病例有1000-2000例。鼠疫的3种最常见形式是腺鼠疫 (淋巴结感染) 、肺炎性鼠疫及败血症性鼠疫。鼠疫可通过感染跳蚤的咬伤、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或实验室暴露而传播给人类。引起鼠疫、鼠疫杆菌的细菌被认为是一种生物威胁媒介, 可潜在用作一种生物恐怖主义媒介。近日, FDA批准拜耳医疗保健制药莫西沙星用于鼠疫包括这款药物在肺炎型鼠疫 (肺部感染) 及败血症性鼠疫 (血液感染) 方面的应用。Avelox还获批用于成年鼠疫患者的预防。“今天的批准为鼠疫治疗提供了一种额外的疗法, ”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抗菌产品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Cox称。FDA根据该机构的《动物效验规章》批准莫西沙星, 如果在人身上进行试验不可行或不道德, 《动物效验规章》可允许使用充分及良好控制的动物研究疗效结果。由于鼠疫是这样的一种罕见疾病, 因此在人身上进行充分的疗法试验是不可能的。莫西沙星的批准基于在实验室条件下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非洲绿猴身上进行的一项疗效研究。在感染了鼠疫杆菌并开始发烧之后, 动物被随机选择接受10d的莫西沙星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是研究末期生存期。所有以莫西沙星治疗的猴子生存下来。以安慰剂治疗的猴子均死亡。莫西沙星的安全性在临床研究及该药物现有临床应用的上市后信息中有描述。 (源自:药品资讯网)

制药企业FDA认证 篇4

一家美国公司研发的基因改造“超级鲑鱼”很可能在短期内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认!!证,据悉,这种“超级鲑鱼”发育为成体所需的时间只需普通鲑鱼的一半。如果这种转基因鲑鱼在美国!获得认证,该公司下一步将在欧洲寻求认可。!!

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水产公司AquaBounty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两封来自FDA兽医中!心的来信,信中表示,该公司市场化生产转基因鱼卵的7个相关部门中,已有5个通过了检测。据悉,!!这家公司是将一种名为Chinook的鲑鱼的鱼卵基因植入到了大西洋鲑鱼的鱼卵中,后者为一种极为!常见的饲养型鲑鱼。植入基因的鱼卵孵化一年后,转基因鲑鱼的平均重量达到了1 340 g,而普通大西!!洋鲑鱼的平均重量仅为663 g。该公司称,这种新的转基因鱼类的饲养成本将更低,因为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它们消耗的食物会更少。这对于鱼类产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对于饲养的大西洋鲑鱼可能出现逃离流失,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问题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争!论。通用公司旗下一位食品部门主管Pete Riley称:“我们对饲养鱼可能逃离的问题极为担心。早前,有!关防止饲养鱼逃离的相关记录也十分不足。”!!

AquaBounty强调,他们只会繁殖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鱼类,以此将鱼种间出现杂交的风险性降到!最低,种间杂交出现新种会扰乱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公司希望他们研制出的鱼卵将在今年的繁殖季节前获得认证,这意味着第一种转基因鲑鱼将!在2012年时供人们食用。据介绍,转基因鳟鱼将是这家公司下一个研究对象。!!

上一篇:民生新闻采访技巧下一篇:股票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