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药企业毕业论文(精选5篇)
我国制药企业毕业论文 篇1
在目前的国际制药产业中, 市场竞争环境日渐激烈, 我国制药企业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 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就必须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 努力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加大管理力度, 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同时, 在与国外知名制药企业进行竞争时, 国内制药企业不但要注意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提升, 而且要适时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进而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1 我国制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1 融资困难
贷款是制药企业的最好选择, 但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赢利性金融机构坚持成本核算、稳健经营的原则, 往往不愿为这些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 其原因如下:一个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一般仅有5%至10%, 却需要8至10年时间和l亿至3亿美元的投资。这与商业银行等赢利性金融机构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相悖。制药企业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 银行对高科技贷款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也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 所以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技术己成熟的企业和项目。
1.2 企业管理水平低, 产品科技含量低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标准有缺陷、成本控制只局限于生产成本、成本开支缺乏总的规划、坏账损失等问题, 出口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 利润大大降低。人才方面:一是缺少能委以重任新药研发专家和熟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专业人才;二是缺少既精通药品的管理又能拓展市场的管理人才。数据表明, 2005年-2006整个医药制造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 约40亿人民币, 并且分撒于数千家企业, 这样研发导致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医药企业不注重研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产业的研发风险非常高。
1.3 环保问题突出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1月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给制药企业的环保再敲警钟, 细分化的《标准》给企业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将投数百亿环保资金, 而当今低迷的经济形式又给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增添了新的压力。制药行业的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企业。此前, 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导致停产的事件也频频出现。对企业来说, 虽然在短期内会影企业的现金流, 但是从长远来看, 却对行业的发展有利, 因为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将提高制药行业的准入门槛, 无形中降低了制药行业的发展质量和环境。
2 促进我国制药企业创新发展的措施分析
2.1 建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药企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相一致, 且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有专门的医药专业分析人才, 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融资企业则可从风险投资中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 制药企业还可以从风险技资公司得到经营方面的支持, 如管理咨询和市场策划。成立专门为制药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公司一定会为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在制药领域更多地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多种方式把我国的科研触角延伸到国外, 把研究领域的合作扩展到技术前沿的国家, 追踪世界技术的最新进展, 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在我国大力吸引外资的今天, 制药企业应该也必然能够在吸引国际资本的舞台上独领风骚。
2.2 资源整合, 研究政策, 抓住机遇
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有业内人士指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有利于延续医药行业的景气状态。因此, 即将公开的、修改后的新医改总体方案和一个配套实施方案备受瞩目, 此次医改涉及到社区医疗和新农合的普及和建设将直接带来整个医疗市场的扩容。业内曾对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做过估算。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将带来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400亿元, 社区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在500亿-2900亿元。医药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扩大社区、农村销售网络, 就有望抢先占领市场, 借机放量合理搭配产品组合中小型制药企业为了提高开发第三终端的效果, 争取足够的市场销售费用支撑, 需考虑合理的产品搭配, 使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有机地相结合。
2.3 原研发公司专利进行挑战, 确保仿制药效用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事由, 可以启动专利权无效程序, 一旦被宣告无效, 仿制药的申请和审批就水到渠成。也可借鉴美国的做法, 对第一个获得仿制许可的申请者授予180天的独占销售权, 以鼓励仿制药厂家积极进行仿制试验和申请。但该战略的风险是引发诉讼的几率非常高。同时还不得不考虑到的现实问题是, 如果采取了强制许可,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生产药品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 达到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廉价程度?以及将来有没有可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出口的问题。如果我们生产的药品很贵, 强制许可就没有更多的实际价值了。
2.4 改变经营思路,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管理企业, 譬如高效的界面管理有助于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界面管理是当前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它不仅代表创新网络模式和一种集成管理方法, 还代表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本质即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环节进行财力, 人力, 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动态整合, 实现网络联盟, 合作信任与共同愿景, 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 达到创新绩效的最优化。如中小制药企业在融资、知识、信息获取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不同区域交易成本高, 使得中小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资源难以整合, 阻碍了企业创新, 积极开展界面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多的整合创新资源, 捕捉医药市场信息, 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 获取社会信任与政府支持, 提高企业融资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3 结论
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际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特别是在正式加入WTO以后, 我国各类型企业的竞争环日趋激烈。我国制药企业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 但是在制药工艺、技术、科研、营销、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与问题, 只有经过系统的改革与完善, 才能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在我国制药企业的未来发展中, 必须结合国家或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 采用更多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 培养中国自主创新力, 进而促进制药行业健康发展, 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
摘要:近年来, 我国制药企业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政府扶持政策下, 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经营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制药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导致我国药物品牌在国际市场中普遍缺乏竞争力, 难以实现中国药物品牌在全球的推广。仅就我国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以浅要分析, 旨在促进国内制药产业的科学、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制药企业,发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昱洋.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应注意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 2008, (11) :88-89.
[2]王莉.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管理, 2005, (2) :23.
[3]杨赦.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突围中的管理方式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30) :108-109.
[4]杨舒杰, 陈晶, 王淑玲.论转变我国医药企业临床促销模式[J].亚太传统药, 2008, (9) :221-421.
[5]孟令宏.浅谈新形势下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 2008, (16) :59-60.
[6]施翼为.浅析如何打造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活力, 2008, (10) :40-41.
我国制药企业毕业论文 篇2
一、企业存在的技术层面问题
(一)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缺乏研发生产经验。
这里所说的“新兴”主要是指从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转型成为的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
根据阿里巴巴企业数据库最新版《-13中国制药企业及产品大全》,截止到3月5日,我国制药企业有35605家,但生物制药类企业仅有925家,占整个制药行业比例约2.6%。
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占整个行业20%的比重而言,我国现有的比例明显低下。
显然,相比国际成熟市场占整个行业20%的比重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例还是较低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前从传统医药进入生物制药的企业如长春高新、华神集团等均已取得了较大成功,有了前人典范,再加上世界一些重磅生物药炸弹的专利陆续到期,国内越来越多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开始尝试进入生物仿制药领域。
但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以往几乎从未涉及生物仿制药领域,普遍缺乏相关的研发生产经验,不少企业仍然延续了化学仿制药的思路,考虑得更多的还是生产出来之后的问题。
其实对于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而言,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物药物通常为大分子药物,远比小分子的化学药物复杂,专家们常用飞机与自行车来比喻两者的结构差异之大。
传统药物由于拥有精确的化学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很容易被精确复制。
而生物制药在生物组织/细胞中直接培养,通常难以精确复制。
相对于传统化学仿制药,生物仿制药生产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对于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由于生物仿制药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的化学仿制药,其要求技术含量比较高,故研发时间和费用也较多。
与此同时,生物仿制药研发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新的技术,这类技术往往可以寻求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平均降价较小,伴随而来的自然是高额的利润(见下图:化学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研发成本比较)。
生产经验的不足,使得国内不少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仍然延续化学仿制药的思路,缺乏应有的专利对策,其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错失研发生物仿制药的大好时机,错失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仿制药的大量机会。
(二)原有生物制药企业下游技术平台尚不完善。
对于原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而言,走向国际化需要解决的一大瓶颈问题已不是上游研发基础,而是下游专利技术平台。
下游技术在生物技术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极大,就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来讲,“下游工程”比“上游开发”更显得重要。
然而,我国“下游工程”与国际水平相比至少相差以上 。
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先进的生物制药工艺论坛”中,与会的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生物制药在上游研发技术方面与世界水平差不多,但下游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差较远,具体表现出4个不够:创新不够、资源不够、投入不够、技术平台不够。
”要发展生物仿制药,除了必须开发培养基、细胞培养工艺等上游技术外,还要开发除菌过滤、超滤浓缩、分离纯化、一次性技术乃至制剂和灌装等下游技术。
下游专利技术平台的不完善无疑制约着生物制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内最大的五家上市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双鹭药业、达安基因)营业收入共40.72亿元,仅占3.8%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仅美国生化公司Amgen一家20销售就达到150亿美元,接近中国生物制药全行业的销售额。
2010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内各类企业营收占行业营收比例分布如下图:
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单纯依靠自身难以独自开发下游技术平台。
相比之下,不少国外生物制药企业在下游技术方面则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技术研发平台,他们可以根据拟生产的生物制药特点自由选择相应的技术平台,不因技术限制而只能用某一特定技术平台。
以美国为例,这些年在下游处理流水线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我们如何才能在短时间突破下游专利技术研发平台的限制呢?以笔者之见,我们可以寻求合作。
当然,合作需要一定的基础,如何才能构建合作的基础呢?
二、国际专利合作策略
(一)合作对象的选择。
无论是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还是原有的生物仿制药企业,国外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都不失为良好的合作对象。
通过与国外的生物技术企业合作通常能够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以期在更短时间内取得生物仿制药的突破甚至是专利技术的突破。
不过合作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应侧重于弥补经验,原有的生物仿制药企业则应偏向于选择能与自己上下游专利技术协同的.企业,复星投资的美国汉达药业就是一家具有较强协同性的小型研发企业。
生物技术企业往往是由科研机构或大学的研究人员成立的。
其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项目和研发优势,能够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潮流;其劣势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国外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尤其是一些新成立不久的生物技术企业;毋庸置疑,他们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不少生物技术企业面临融资的困境。
以美国为例,,在370家公开上市交易的生物科技公司中,近60%的公司市值远远低于1亿美元。
20底,120家公司手中拥有的现金不足维持6个月的时间,这一数字比增长了90%。
在美国,无盈利和公开上市交易的生物科技公司现金可维持的时间平均为1.7年。
虽然年通过合作方式筹措的资金比20只是略有下降(2008年为200亿美元,年为224亿美元),但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获得的私人和公共融资资金却下降了50%以上(2008年为101亿美元,2007年为220亿美元) 。
此后联邦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至于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又爆发欧债危机的欧洲,其生物制药企业融资的困境可想而知。
在难以通过公开融资和私募渠道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生物科技公司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选择。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拉希姆-里扎夫(RahimRezaie)博士称,如果西方生物技术公司能与中印两国的同业者展开合作,新药上市花销将大大削减。
相比之下,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则较小,虽然融资难是生物制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乘着医改的春风和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之机(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40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生物制药行业 ),再加上近几年投资者对生物产业十分热捧,一些制药企业甚至得到了软银这样大投资者的亲睐,中国制药企业资金缺乏的困境已逐渐得到改善;况且中国不少刚转型而成的生物制药企业经过转型之前多年的经营本身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本。
此种情况无疑为生物仿制药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借助国外生产经验及下游专利技术研发平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
(二)专利合作形式的确定。
对于国外企业成功研发的专利技术,可根据自身条件采取恰当的专利合作策略。
企业的专利合作策略具体包括了参股、合资、并购等形式。
参股方式既有投资收益又可与原有制药产业寻求协同,对于我国原有生物制药企业而言,不妨选择参股方式寻求下游专利技术平台,以达到上下游协同。
如20海正出资200万美元认购美国PharmTak Inc公司发行的A类优先股800万股,致力于借助PharmTak拥有专利技术的研发平台,加快提升公司制剂的生产水平,有利于公司加快开拓国际制剂市场的步伐,促进公司新建制剂生产设施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
这次合作的PharmTak是一家高端仿制药研发企业,显然,海正药业试图通过参股弥补自身高端仿制药制剂生产经验和专利技术研发平台的不足。
与参股方式相比,合资方式往往可以更明显地扩大合资双方产业规模,如底,复星医药与美国科学家团队合作,在上海成立了名为“复宏汉霖” 的创新研发实验室来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年9月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集团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各自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龙沙负责原料药开发及生产,复星则负责制剂开发和市场推广。
两家公司通过合资方式结合各自优势,形成高度互补。
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则可以将核心专利及其所有公司整体并购,此种方式在其他行业早有先例。
如轰动一时的联想收购IBM 的PC 业务和TCL 收购Thomson 彩电部门案例中,专利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我国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篇3
1.1 成本控制不全面。
大多数医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仅占总成本20%。80%的成本支出发生在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特别是广告费用和宣传费用等支出比重相当大。但制药企业普遍将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看得很重, 而对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不够重视。对原材的采购供应很少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竞价采购, 这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1.2 片面强调降低成本, 忽视企业长远发展。
从企业长远发展看, 确实需要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却必要的费用, 如新产品的开发和储备费用。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忽视新产品的开发和储备, 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 在飞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里, 企业停滞不前, 只能是病树前头万木春。
1.3 物料放行管理。
物料的放行原则之一就是按标准进行检测, 合格的物料才允许放行。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生产所需的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但没有规定进行药用辅料生产需要进行审批以及药用辅料的安全性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目前国外虽尚未对药用辅料的生产强制执行GMP, 但美国、欧洲、日本共同成立了国际药用辅料协会, 专门负责辅料企业推荐性认证, 引导辅料企业走向正规, 并在辅料的定义上更加强调了安全性, 而我国对药用辅料使用采取的是认可制和药品生产企业负责制, 由此导致辅料的准入门槛很低, 由此产生的药品质量隐患相当大。
2 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和物料质量管理对策
2.1 物料放行管理。
为了解决国内目前药用辅料的混乱状态, 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大监管力度, 尽快统一质量标准, 使企业生产有据可依。同时, 在制度上严格控制辅料的准入门槛, 及早颁布并强制执行《药用辅料管理办法》、《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逐步引导辅料供应商生产专业化、检测专业化、管理专业化, 加快药用辅料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如果必须选则非药用辅料, 尽量选择食品级, 选择分析纯以上级别的, 并进行必要的毒性实验和生理活性实验, 然后根据实验情况建立企业的内控标准。
2.2 树立战略成本思想。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企业作为竞争主体, 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思想来支配成本管理工作, 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 企业成本的概念也突破了生产经营成本的局限, 它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包括产品引入时发生的成本、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成本, 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
结束语
总之, 要想在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制药企业就应充分认识到物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具备风险意识, 从物料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和使用管理等方面保证药品的质量, 减少各类药害事件发生, 提升企业竞争力。
摘要:国内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加大产品成本的控制, 降低产品的价格, 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的效益, 这些对于制药企业是求得生存的方式, 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重点。
关键词:制药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我国制药企业毕业论文 篇4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
1.“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在中小型制药企业中广泛存在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据统计, 自2004年开始, 虽然国家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强制的GMP认证, 企业的数量得到了控制, 药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就我国的460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来看, 其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优势产品, 仅靠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简单的仿制药品存活。“二多”指企业数量多, 产品重复多, 低水平的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突出, 重复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 以致这些产品供大于求。“三低”指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 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 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2. 企业管理水平低, 产品科技含量低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标准有缺陷、成本控制只局限于生产成本、成本开支缺乏总的规划、坏账损失等问题, 出口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 利润大大降低。人才方面:一是缺少能委以重任新药研发专家和熟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专业人才;二是缺少既精通药品的管理又能拓展市场的管理人才。数据表明, 2005年~2006整个医药制造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 约40亿人民币, 并且分撒于数千家企业, 这样研发导致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医药企业不注重研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产业的研发风险非常高。
3. 环保问题突出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1月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给制药企业的环保再敲警钟, 细分化的《标准》给企业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将投数百亿环保资金, 而当今低迷的经济形式又给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增添了新的压力。制药行业的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企业。此前, 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导致停产的事件也频频出现。对企业来说, 虽然在短期内会影企业的现金流, 但是从长远来看, 却对行业的发展有利, 因为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将提高制药行业的准入门槛, 无形中降低了制药行业的发展质量和环境。
二、中小型制药企业发展思考策略
1. 改变经营思路,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管理企业, 譬如高效的界面管理有助于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界面管理是当前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它不仅代表创新网络模式和一种集成管理方法, 还代表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本质即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环节进行财力, 人力, 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动态整合, 实现网络联盟, 合作信任与共同愿景, 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 达到创新绩效的最优化。如中小制药企业在融资、知识、信息获取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不同区域交易成本高, 使得中小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资源难以整合, 阻碍了企业创新, 积极开展界面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多的整合创新资源, 捕捉医药市场信息, 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 获取社会信任与政府支持, 提高企业融资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2. 创新营销渠道, 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
规避政策风险, 营销渠道创新, 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医药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是两种: (1) 患者者可以在各种药店买到药品 (OTC) 。这种渠道模式创新就是“弱化一级经销商, 加强二级经销商, 决胜终端零售商”, 厂家一方面通过对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等环节的服务与监控, 使自身的产品能及时、准确的达到零售终端, 同时厂家能加强零售终端的管理,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处方药只能在医院买到。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从我国医药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说应该转变以往的促销模式, 带金销售的模式应逐渐被淡化, 不断通过建立适应医药企业自身的专业性的学术促销模式, 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 通过市场理论与销售策略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发掘市场潜力是专业化临床促销的目的, 市场利益的驱动以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加大力度整顿也要求非专业化促销必须向专业化促销的转变。专业化的促销既提高了医药企业的拜访促销效率, 又保证了医生的安全用药, 对医生的临床的处方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将促使国内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研发水平, 体现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研发能力, 要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 这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措施。中小型制药企业间可以通过资产重组, 合作开发等形式, 资源互补与企业间互动, 整合资源, 大力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我国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研发实力弱是不争的事实, 在稳步提升主业的同时, 逐步兼并扩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好路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享的一组知识和技能, 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转移和复制的能力, 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原因。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实现, 也可以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来实施。
4. 资源整合, 研究政策, 抓住机遇
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有业内人士指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有利于延续医药行业的景气状态。因此, 即将公开的、修改后的新医改总体方案和一个配套实施方案备受瞩目, 此次医改涉及到社区医疗和新农合的普及和建设, 将直接带来整个医疗市场的扩容。业内曾对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做过估算。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将带来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400亿元, 社区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在500亿~2900亿元。医药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扩大社区、农村销售网络, 就有望抢先占领市场, 借机放量合理搭配产品组合中小型制药企业为了提高开发第三终端的效果, 争取足够的市场销售费用支撑, 需考虑合理的产品搭配, 使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有机地相结合。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 其每年的市场购买力呈逐年递增趋势, 对于中小医药企业来说这更是一个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宗珍: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9, (1) :55~57
[2]刘辉:中国制药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7) :75~81
[3]谢波:界面管理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 11 (2) :52~56
[4]杨舒杰陈晶王淑玲:论转变我国医药企业临床促销模式[J].亚太传统药, 2008, (9) :221~421
[5]孟令宏:浅谈新形势下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 2008, (16) :59~60
[6]施翼为:浅析如何打造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活力, 2008, (10) :40~41
[7]刘昱洋: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应注意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 2008, (11) :88~89
[8]王莉: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管理, 2005, (2) :23
我国制药企业毕业论文 篇5
1.1 基因泰克
基因泰克是由DNA重组技术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博耶和风险投资家斯旺森联手创建的。在发展初期, 基因泰克将原有技术专利及初期的研究成果向其他企业进行授权许可获得发展资金。2008年初, 基因泰克的市值超过740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生物技术公
1.2 安进
安进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学家小组及风险投资家共同创办的, 并分别聘请原艾博特公司的拉思曼和原福特汽车公司的宾德为公司的CEO和CFO, 1988年宾德接替拉思曼成为CEO, 同年, 来自台湾的林福坤博士也加入了安进。通过发展过程, 安进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 2008年初市值超过500亿美元, 其销售额和利润长期雄踞全球生物制药企业第1位。
1.3 生物基因公司
生物基因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借助风险投资创办的, 成立之初, 生物基因公司通过将干扰素免疫系统蛋白质等技术许可给默克、史克、艾博特、礼来等企业使用获得发展资金。生物基因公司2008年初市值也超过200亿美元。
2 对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启示
我国与美国的生物制药企业相比, 在经济上、竞争的态度、法律和法规等都存在着差异, 但从生物制药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看, 成功要素对我国企业而言同样是必需的, 但在具体的要素获得及运用过程中,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创新。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前述研究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具有如下有益的启示:
2.1 慎重选择发展路径
近年来, 跨国公司抓紧并购我国生物技术企业的行动已经开始, 而我国很多生物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 寻求国外大型生物企业的兼并和控股, 其中有些还是国内的领头企业, 这虽然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但却使我国失去了一批宝贵的民族企业,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培育世界级民族生物制药企业的基础。我国企业在培育综合组织能力的过程中, 要慎重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既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又能满足必需的资金需求。
2.2 企业发展从构建基础要素做起
虽然综合组织能力及各功能要素在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各基础要素之间的作用和耦合却是产生其他要素的基础。生物制药企业的诸多核心要素都与企业家密切相关。当前, 符合生物制药企业需要, 既具有成熟企业管理经验, 又善于资本运作, 并能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管理规律的企业家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我国企业还要重视产学研合作, 通过与大院大所、顶尖专家的广泛合作, 一方面获得创新的技术,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著名科学家的学术名誉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2.3 积极探索创新融资途径
生物制药技术及其企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需求的特殊性, 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其融资能力的支撑。我国现有的投融资体系是无法满足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壮大的, 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 也是企业必须接受的现实。鉴于此, 我国企业需要创新思维, 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美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创造出许多新型的融资途径。我国企业关键要抓住生物制药高增长、高利润、高风险、高回报以及分阶段发展的特征,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开辟不同的融资渠道。
结束语
生物制药未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国在该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成熟产业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因此一定要从关键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入手提高自身的实力, 这是持续领先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