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文化建设

2025-01-04

档案馆文化建设(精选8篇)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1

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离不开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实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内涵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档案馆;建设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单位,既肩负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又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需求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公共档案馆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以及公共档案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公共档案馆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

公共档案馆是一种政府承办的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社会信息档案查询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公共资源和社会历史风貌,通过为公共群体提供服务实现公民的文化关怀和文化享有的公共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践行这一举措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公共档案馆是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最大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因此,公共档案馆就是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就是全体公民。公共档案馆在满足公民对馆藏资源查询利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人们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确立公众的文化权利。公众的文化权利的确立和行使,要求公共档案馆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要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因此,积极传播档案文化和维护公众的文化权利,是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特性

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性与服务性。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是以档案资源供给为主,这种档案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查询和利用工程中不会产生利益性竞争,公共档案馆无法通过市场效应来调节公众对档案的使用率,而公众也无法通过交易途径来谋得档案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从公共档案馆的确立和定位来看,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是全体公众而并非特定群体。因此,公共档案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三)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原则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档案收藏的场所,它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重大事情的记载,而且也记载了广大公众的普通历史事件,它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承载社会、国家及个人文化积累于一体的文化事业机构。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是对历史的客观反应与公正表达,它揭示了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现实写照,因此,公共档案馆的定位与性质决定了其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服务社会。

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档案馆等部门或机构。缺少了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成的体系,公共档案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累、保存、沉淀,是其它任何部门都无法取代的,同时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支撑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政府在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有利于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

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对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公共档案馆的建立与运行,不仅仅是政府设立的一个供广大人民群众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服务机构,同时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服务大众的文化制度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行使。

(三)有利于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政府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而且也是促进公共档案馆发挥文化职能的中坚力量。因此,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必然会加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制定并出台一些相关文件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共档案馆有效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的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个文化部门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法定的公共事业文化单位,它既具有一般文化事业机构的共性,也具有属于其自身特色的专属属性。它与其它文化机构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不同。只有将处于文化边缘地位的公共档案馆地位提升起来,才能够激发公共档案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服务能力。因此,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和规范各个文化部门的职责与权力,使公共档案馆能够与其它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同时要竭力打通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之间的隔阂,凝聚服务社会公众的文化合力。

(二)丰富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档案馆藏资源使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受传统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匮乏、内容与形式单一,馆藏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馆藏资源记录的都是政府政务工作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等。而那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特色事务的记载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档案馆要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必须要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逐步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其中公共档案馆要加强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收集和完善公众户籍、婚姻、医疗等档案资料。同时还要建构与当地历史发展相结合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如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既能够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发展,又能够满足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三)深化公共档案馆的服务举措

公共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公众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满意度。然而,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相比,公共档案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节假日不对外开放、传统化办公模式等等。因此,公共档案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要改变原来的不便之处,在保证丰富多样的档案馆藏资源的同时,积极优化相关的服务举措。首先,政府部门要规划好公共档案馆的选址与建筑,要选择公众比较密集的生活休闲区,同时还要兼顾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的协调与设置,使某一区域能够满足公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查询与利用。其次,要合理布局公共档案馆的内部陈设,依据档案分类规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合理安排馆藏开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办公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公众的切实需求。

(四)提升公共档案馆队伍的综合素能

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共档案馆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抓好馆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在提升专业档案管理素质的同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档案人才管理模式,即引进适合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增强档案管理实力;加强对已有管理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能。

参考文献:

[1]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建设,.5.

[2]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5.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地域文化之徽州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狭义角度理解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区域内, 处于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长期生成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且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 精神理念以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理念、工作作风等[1]16。地域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标志。

徽州文化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 它起源发展于皖南地区, 在今天的黄山、宣城一带。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2]30。徽州文化从宋代形成, 一直延续到民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如此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徽州文化不断积淀, 内涵越来越丰富, 底蕴也越来越深厚, 其内容囊括了徽州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档案馆参与地域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式

1. 对徽州历史档案的征集整理。

徽州向有“礼仪之邦, 文献之海”的称誉。史载, 徽州“自井邑、田野, 以至远山深谷, 居民之外, 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3]。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文化的主要承载体, 徽州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大部分积淀于徽州历史档案中。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徽州地区“土改”运动的开展, 徽州历史档案开始大批散落流向社会。

安徽省档案馆在50年代重点接收了省直单位和原徽州地区有关部门保存的旧政权档案, 收集保存了一大批徽州文书档案[4]34, 60年代初便在徽州地区征集购买文书, 80年代又开始从民间征集。目前安徽省档案馆约收藏8.3万件 (册) 徽州历史档案[5]12。此外, 省市档案馆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征集散存在民间的徽州历史档案。以黄山市档案馆为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黄山市档案馆开始了对徽州文书档案的广泛征集, 据统计, 黄山市档案馆系统2000年以来至2004年底新征集徽州文书就有六七千份[6]。档案馆在对徽州历史档案进行征集的基础上, 还对其进行了集中整理。1996年, 黄山书社出版的严桂夫先生主编的《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就是安徽省档案馆对所藏徽州文书进行的一种目录式整理。

2. 对徽州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徽州文化作为我国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和新安朴学的文献、徽州工艺、徽州民俗等。2008年7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中国的文化, 特别是徽州的文化要发扬光大”[7]。

一个国家内各地档案馆、室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除了可对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外, 更在缔构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具体文化领域发挥特殊重要作用[8]57。安徽档案馆通过编纂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 积极参与徽州文化建设, 如将严桂夫编纂的《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出版;绩溪档案馆在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在绩溪解放50周年时、在县档案馆建馆40周年之际, 除了召开座谈会, 还举办了3次大型图片展览, 拍摄和播映了《架起历史与未来的金桥》的电视专题片[9]。

3. 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保护。

徽州文化是一种稀缺不可复制的资源, 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是要以传承为导向,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 促进徽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据黄山市文化部门的最新调查统计, 现存的徽州历史档案不少于50万件[10]。与目前公布的所存徽州历史档案的数量对比来看, 还有大量的档案散落在外。档案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并付诸了实际行动。如安徽省档案馆于2002年至2003年连续推出11件徽州文书, 且都顺利选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1]71, 通过争取国际力量的支持, 努力保护徽州文书。档案馆对徽州文化的保护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对散存在民间的档案的抢救性征集, 如黄山市档案馆2011年抢救性的征集到徽州老族谱51套、214册[12], 2012年抢救征集徽州地区族谱精品档案共计45套620册[13], 避免了档案损毁的命运。

“充分研究地域文化, 绝不是简单地‘发思古之幽情’, 而是为了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 进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14]6。档案馆承担了许多关于徽州文化的课题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初, 安徽省档案馆就组织较强的业务力量, 承担了安徽省“八五”社科哲学项目“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课题[15]70。此外, 档案馆积极与外界合作研究, 如安徽省档案馆积极与徽州中国博物馆、黄山学院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等单位开展徽州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的学术交流活动, 共同研究探讨抢救保护徽州历史档案的方法和途径。

三、档案馆建设最优化地域文化的路径选择

1. 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以现代理念来传承、继承、弘扬、创新徽州文化。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特征与接收理念, 现代社会也有属于它的新的文化观念, 身在现代化环境中人们的审美也呈现出多元化。因此, 档案馆在对徽州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时, 要基于徽州文化积极内涵, 在观念层面上对传统徽州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而不是刻板地复制过来展示于众。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超越时代与历史阶段、建立新世界所必备的精华部分, 也有所谓的时代局限性[16], 这就需要档案馆在传承和发展徽州文化时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徽州文化, 不断挖掘、研究、提炼, 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 在突出了传统徽州文化的特色的基础上, 也体现出时代的进步。

2. 处理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产业化思路来开发利用徽州文化。

在经济社会文化日趋一体化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下, 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创建徽州旅游文化, 为徽州文化打造展示平台和文化品牌, 让文化与经济搭台唱戏, 提升徽州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如档案馆可以利用徽派建筑的特色, 将徽州文书中关于古牌坊、古桥梁、古民居的由来、建造、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结合建筑实物图片, 通过举办展览将其展示给观众, 不仅起到宣传作用, 还有一个引导作用, 为徽州的旅游业树立起一个活招牌。

3. 处理好自励传承和介入传承的关系, 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来传承和保护徽州文化。

保护地域文化首先要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 认识自励传承的规律, 强化介入传承的自觉[17]62。在徽州文化自身自然而然传承的基础上, 基于对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档案馆要积极介入, 使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导向性, 更符合公众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级省市档案馆在尊重徽州文化自励传承的规律的前提下, 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合作, 同时也要与其他文化单位合作, 共同传承、保护和弘扬徽州文化。

4. 处理好开发利用和研究保护的关系, 以同步的方式建设徽州文化。

能本管理与新时期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能本管理档案馆文化

21世纪是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新时期,档案馆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培养员工能力、持续推进档案馆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未来档案馆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能本管理

是档案馆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西方管理理论将人性理论的发展分为物本(以物为本)管理、人本(以人为本)管理和能本(以人的能力为本)管理三个阶段。能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档案馆管理工作也势必产生很大的影响c

1.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

传统的档案馆“重藏轻用”,只起着库房作用。档案工作人员从属于档案实体,甚至被等同于保管档案的工具,个人根本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空间。在一些档案馆,档案工作者甚至还不如档案馆的机器设备受重视。长期的“以物为本”直接导致了档案工作在社会上普遍不受重视,档案工作者也因此缺乏事业心和成就感。在档案人长久不懈的努力下,现在的档案馆已经初步摆脱了“物本管理”的重重束缚,许多档案馆已经不再是神秘冷清的保管禁地,而已经发展成为主动服务公众的文化窗口。随着档案工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思想感情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人为本”逐渐成为档案工作的主流理念。

2.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又有其历史局限,未把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人性的根本内容凸现出来,未能看到人的能力在确立和实现人的主体性及其价值中的基础地位,因而未能认识到以人的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源的价值。现代档案馆也同样受困于人本管理的诸多通病:在很多人眼里,档案工作是一份不需要太多技能的清闲职业,所以在档案馆聘用、选拔工作人员时,常常要受到各种关系人情的影响,难以保证选用的人员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有些单位工作作风涣散,当有人迟到、早退或在工作时间吃零食、上网聊天、打游戏、做私活时,没人管也没有人愿意管;当职工违犯管理制度时,管理者碍于情面,难以惩处到位。随着信息技術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档案馆越来越需要大量精通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外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档案人员的能力开发、培养问题备受关注。能本管理被提上日程。

3.能本管理

所谓能本管理,就是以人们提升能力、发挥能力作为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提倡能力本位,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核心,采取有效方法,把提升个人能力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提升并发挥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在个人提升能力、发挥能力改造世界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二、营造适应能本管理的档案馆文化

能本管理理念体现在档案馆的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营造能本管理的档案馆文化。具体说来,就是要营造和谐严谨的工作文化、相互促进的学习文化、宽松活泼的创新文化、公平开放的发展文化,使档案工作人员和档案馆目标一致,共同发展。

1.和谐严谨的工作文化

对档案馆来说,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团体协作才能完成,员工的个人行为、意识与修养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工作氛围的形成,工作氛围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馆整体工作。好的工作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即使工作中出现意见和分歧,每个人仍能够以一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心态去主动沟通。此外,好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严谨有序的。每个人都能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主动开展自己的工作,当工作出现疏漏时,会有人自觉补位。在和谐严谨的工作文化氛围下,员工能心情舒畅、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为档案馆创造最大价值。

2.相互促进的学习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与以往相比,档案工作的内容与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靠经验很难解决档案馆自身建设的新问题。除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档案馆更应该努力为员工营造能够相互学习的组织文化氛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工作中向能力出众的同事学习是提高业务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倡导员工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档案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3.宽松自由的创新文化

能本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档案馆为员工提供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管理者应该适度授权,给每个员工一定的自由创造空间,让他们在不违背工作原则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突破成规,积极创新。其次要允许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犯错,鼓励员工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由于有严谨有序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作前提,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不会让员工放任自流,反而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自信心、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4.公平开放的发展文化

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是人才潜能发挥的润滑剂。与物质待遇相比,员工往往更看重是否拥有在工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机会。能本管理强调以能力作为决定员工任用和选拔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档案馆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用人环境,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档案馆能本管理机制

要营造能够适应能本管理要求的档案馆文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馆能本管理机制,包括岗能匹配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时效激励机制等。

1.岗能匹配机制

管理学家泰勒说过,只要工作对员工是适合的,他就是第一流的工人。潜能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个人能力与岗位相匹配,通过岗能匹配达到开发潜能的理想效果。岗能匹配机制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每个岗位都有特定要求与相应的报酬;二是一个人要想胜任某一个岗位,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三是工作报酬与个人努力程度相匹配。岗能匹配可以增强档案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吸引力,激励他们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开发工作潜能,使档案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

2.人才流动机制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鲶鱼效应,原指在装有沙丁鱼的运输船上放上几条鲶鱼,为了防止被鲶鱼吃掉,沙丁鱼只得快速游动,由此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后指在工

作中引入競争机制,使员工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组织活力。将其运用到档案馆中便是人才流动机制。档案馆中的员工如果能横向流动、纵向流动,能左能右、能上能下,岗位互动、择优上岗,就可以形成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形成不同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交流,同时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新鲜感、使命感、满足感,使组织机构增添活力,形成开放性的系统结构。相反,如果一个档案馆没有一定比例的员工流动,那么人的潜能就会被封闭,创造性就会被禁锢,档案馆就会进入迟滞发展甚至死亡状态。现在,有很多档案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以重钢档案馆为例,为了促进员工的内部流动,在原有行政主岗位之外增设了以专项工作中心为形式的辅助岗位,形成了主辅岗结合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的跨岗位流动成为现实,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3.结构功能机制

众所周知,同样的物质,由于原子结构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的档案馆,假设资源相同、软硬件条件接近,人才量也差不多,但由于机构设置不同,工作程序的不同,其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程度以及档案馆的综合实力也会有很大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扁平化管理受到普遍重视,档案馆也应该减少管理层次,细化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档案馆结构功能机制,使能本管理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时效激励机制

激励有一个时效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激励出现在员工最佳年龄区域,即人才能力发展的上升阶段、黄金阶段,其成果几率增长最快;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激励的功效就会较差,激励成本就会较大。此外,每个员工的一生都有一个时效激励问题,在档案馆每年的工作内容中,具体到每个工作项目,在其动态进程中也有一个时效激励问题,激励点把握得好,就会促进工作项目的顺利推进落实,反之,则起不到应有作用,有时还可能起到负作用。

在建立、健全档案馆能本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着力营造以“能本”为核心的档案馆文化体系,有利于在档案馆内部形成崇尚能力、支持创造活动又能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加档案馆内部结构和制度的弹性,使个人活动范围增大。档案工作人员处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创造潜能更容易被激发而活跃起来,获得超常的释放和发挥,以此激发整个档案馆的活力。

浅析促进档案馆功能建设 篇4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 ] 档案馆 功能 建设

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是一项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大众新品牌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彰显档案信息存储之基,传承社会文明之韵,整合历史文化之源,实现馆藏信息共享的系统工程。2004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系统阐述,即“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这三项基本功能,而且还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二○○六年三月一日,在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上,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随着档案馆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加强。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档案馆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的初步转型,到目前将档案馆功能定位于“四位一体”,我国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从主要为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扩展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基本上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档案工作体制,有三大突出特征,一是档案资源分散,二是自我封闭,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存在五大弊端:一是档案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浪费。二是投入分散,难以发挥效益,造成财力浪费。三是重复建设,造成物力浪费。四是管理非专业化,造成水平低下。五是档案资源分割,难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拓宽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目前在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二点

一、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赖国家。如果不突出重点,不管它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管它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味地强调档案馆要上规模、上档次,将有限的资金一点一点地分割,将对综合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将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特别是市县以上的档案馆,无论是在丰富的馆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还是在人员素质与结构方面都是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无法比拟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发挥其中心馆的效应,以它们为龙头,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二、要根据现代化档案馆功能的要求,推进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新馆建设事关档案馆事业发展全局,是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的保障平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深处于党委、政府机关大院的档案馆,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曾长期与“保密”、“内部”等字眼相关联,很少把档案馆与自己的生活直接相联系。面对这种状况,各级档案馆把贴近群众作为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新馆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打造档案馆服务新平台,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档案馆的新形象,有效拉近了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贴近群众的服务理念,促使档案馆不仅考虑从建筑设计观念、服务设施方面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而且也从地域空间上贴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5

吴瑛

2012-12-23 21:12:47来源:《四川档案》(成都)2008年4期

【英文标题】Development of Archives Function Based on the Culture Attribute of Archives

【作者简介】吴瑛,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内容提要】 该文分析了档案的文化属性,并就档案馆功能的拓展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档案文化/档案馆/功能拓展

一、独特的文化属性

1.档案的文化价值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档案作为人类“文明之母”,承载着积淀、升华、传播文化的重任。档案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传承历史的作用,作为一种历史记录,档案从宏观上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包括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无论对于史学研究,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次,通过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档案可以成为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再次,档案的史料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把不同时期历史文

化灌输给当前人类记忆,不同地区之间也可以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最后,通过民族文化精神的传递与交流,还能实现凝聚人心和团结激励的作用。

2.档案对区域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

在档案的文化价值和作用中,必须要着重指出其对地区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在当今社会具有特殊意义。四川是个文化大省、民族大省,保护和开发档案资源,是建设文化和民族大省的重要工作。如何在推进文化和民族大省建设过程中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宝贵的文化和民族资源,已成为四川档案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而成都也是档案文化建设重点地区。城市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档案文化的衍生和历史延续,利用档案记载与传承的文化资源,可以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档案史料可以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档案文化中可以发掘、培育并弘扬城市精神。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最终形成,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文化中凝聚着前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记载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集中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文化的魅力和地方的特色。

通过深入研究档案文化,还可以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在塑造城市形象时,继承和保护城市历史传统,突出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失去自己的城市个性。档案本身作为一种文化事业还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将城市档案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整理,筛选升华,对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项目要大力继承与开发。四川的美食和旅游文化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利用档案资源对这些散布于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将会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四川经济的发展。

二、档案馆功能的拓展

长期以来,被公众视为“档案重地”的档案馆神秘色彩浓厚,除了过于封闭,档案馆功能单一,服务层面狭窄,甚至档案结构本身也很单一。档案馆主要围绕着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开展工作,而忽视了代表社会最广大利益的社会民众的档案需求。视野的狭隘,造成其服务范围、内容、方式和手段都受局限,档案馆迄今也未能以一种完全独立的、面向全社会的文化机构形象真正融入社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馆的管理体制滞后,工作中仍然保持较强的机关色彩,使档案馆也难以独立社会文化机构的身份,发挥其文化储存与传播的功能。

1.拓展档案馆功能

我国档案馆除了基本的保管功能,曾经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相关功能必须随之得到拓展和开发。2004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国家档案馆应该具有四位一体的功能,即档案安全保管的基地、利用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拓展档案馆的功能应从文化、休闲和社会服务功能上着眼。档案具有文化属性,档案事业属科学文化事业,档案馆应发挥文化功能,从科学定义、机构定性到思想定位,都给予了答案。而档案馆功能的拓展,重点就在于发挥档案的文化价值。档案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储存中心,其文化功能应包括积累、保存人类精神文化;传播、延续人类档案文化信息;创造新的文化财富、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培养人才等。深藏在档案馆中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是我们拜读前人历史、解读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凭据,又是传承民族历史文明的使者和桥梁。

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日增,档案作为一种信息,其收集、整理、编目、提供利用都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整个过程都贯穿着劳动,这种劳动产品能为利用者服务,具有使用价值;档案提供利用,实行有偿服务和等价交换,生产的过程中凝结了人类抽象劳动,从而使它具有价值,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档案具有商品的属性。档案馆完全可以进行市场运作,让档案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和社会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体现档案作为“特殊商品”的更广泛功能。

2.拓展档案馆功能的建议

(1)档案馆要有危机感,转变观念,档案工作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让档案馆成为有优雅环境、良好服务和浓厚文化氛围的文化休闲的场所。

(2)应加强社会和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和读者的联系,学会“走出去”和“请进来”,消除人们对档案的畏惧和神秘感,让人们有途径来了解档案信息内容并习惯利用。如建立固定的档案信息发布会,加强宣传和沟通,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走进社区举办讲座,请读者进行座谈等。

(3)利用多媒体进行传播。发布档案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不应只局限于档案专业领域发布。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也可以在档案馆或适宜场所作板报,甚至印发宣传册,把服务对象延伸到学校、厂矿等更广范围,培养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

(4)强化收集环节,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加大收集、征集的力度与范围,利用名人档案、多媒体档案、家族档案等老百姓感兴趣的档案材料吸引

利用者。收集方式也可灵活采取多种渠道,有偿征集、无偿捐赠、上门收集、代为保管等相结合。另外还要深度挖掘和开发自身馆藏资源,开发有深度、趣味性、时代性、休闲性和文化品位的二次、三次文献。

(5)档案馆应实行档案数字化,建成数据库。如不具备条件,可寻找协作单位,共同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建立档案馆网站,将档案馆已数字化的档案上网,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互联网上进行远程查询、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但档案上网提供利用,应注意网络安全防护、上网内容和范围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著作权和专利权等问题。

(6)应注意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传播功能。开发的档案文化产品不应只局限于报刊图书,而是应当考虑利用者的需求,开发影视、光盘、音像等多种载体形式的产品。

(7)借鉴国外档案工作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文化交流等。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J].档案学通讯,2003,(2).[2]岳宗福,张秀芹.试论档案的文化价值[J].档案学研究,1997,(3).[3]郑小静.档案与文化产业[J].山西档案,2004,(6).[4]张花玲.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档案文化资源关系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6

一、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1、建设项目列入计划的申请文件及批复或计划项目表。

2、用地申请报告及县乡以上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

3、拆迁安置竞购、协议、方案等。

4、建设用的规划许可证及附件。

5、划拨建设用地文件(用的批复)

6、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自然条件、地震调查。

8、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9、放验线通知单(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

10、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人防、环保、抗震、消防、市政、园林、卫生、通讯、交通等)批准文件或取得的有关协议。

11、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批意见。12招标申请及中标通知书。

13、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1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正本)。

15、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正本)。

16、规划平面图。

17、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监督计划。

18、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名单。

二、监理文件

1、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2、监理月报、会议纪要中有关质量问题。

3、进度控制(工程开工、复工审批表/工程开工、复工暂停令)

4、质量控制(不合格项目通知、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意见)

5、工程竣工决算审核意见书。

6、合同与其他事项目管理(工程延期报告及审批、合同争议违约报告及处理意见、合同变更材料)

7、监理总结、质量评估报告

三、施工文件

(一)土建工程

1、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3、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工程测量复核记录

4、基槽开挖测量资料、验槽记录和地基处理记录

5、地基钎探记录和钎探平面图

6、桩基施工记录

7、施工材料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基复试试验报告、出厂证明 1)砂石、砖、水泥、钢筋、防水材料、隔热保温、防腐材料、轻集材料汇总表

2)砂石出厂证明、复试试验报告 3)砖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4)轻集材料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5)水泥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6)钢筋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7)防水材料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8)预制构件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9)门窗(塑钢、铝合金)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10)防腐材料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11)、外墙涂料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12)、隔热保温材料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8、土壤干密度、击实试验报告

9、砂浆、混凝土配合比

10、砂浆、混凝土抗压试验强度试验报告

11、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12、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13、钢筋接头(焊接)试验报告

14、隐蔽验收记录

15、观测沉降记录

16、结构吊装记录

17、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整改报告)

1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9、结构验收记录

20、幕墙工程验收记录

(二)电气、给排水、水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建筑智能化、电梯工程

1、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3、设备、产品质量检查、安装记录 1)设备、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2)设备安装记录 3)设备运行记录 4)设备明细表

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5、屋面、厨卫间注水试验记录

6、施工试验记录

1)电气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综合布线、有限电视末端等测试记录

2)楼宇自控、监视、安装、视听、电话等系统调试记录 3)变配电设备安装、检查、通电、满负荷测试记录

4)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等管道强度、严密性、灌水、通水、吹洗、漏风、试压、通球、阀门等试验记录 5)电气照明、动力、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等系统调试、试运行记录

6)电梯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等测试记录;空载、半载、满载、超载试运行记录;平衡、运速、噪音调整试验报告、7)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8)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三)室外工程

1、室外安装(给水、雨水、污水、热水、燃气、电讯、电力、照明、电视、消防等)施工文件

2、室外建筑环境(建筑小品、水景、道路、园林绿化等)

四、竣工图

1、综合竣工图(总平面布置图、室外管网图、设计总说明书、室外专业图等)

2、专业竣工图(建筑、结构、水、电、装饰装修、采暖通风空调、燃气等)

五、竣工验收文件

1、工程概况表、交工验收证书

2、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纪要、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3、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竣工备案表、消防验收、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空气检测报告等

5、勘察、设计质量报告书

6、工程质量合格证书、保修书、保证书

7、竣工决算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7

这次会议是档案馆文化建设专项推进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学习交流大庆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等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这次会议得到了大庆市市委、市政府、大庆市档案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代表省档案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午我们实地参观了大庆市档案馆和让胡路区档案馆的文化建设情况。两个档案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 灵活运用各种形式, 积极打造档案文化产品, 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 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发展, 彰显了档案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树立了档案文化品牌, 提升了档案局馆形象, 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 大庆市、大庆市让胡路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伊春市、黑河市档案局馆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开展档案馆文化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档案馆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希望各地能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 结合各自的实际, 把档案馆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全省档案馆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 全省各级档案局馆立足档案工作实际, 着力挖掘馆藏档案资源,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 开展了档案展览、档案编研、档案网站、档案刊物、走廊文化等一系列活动, 使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和文化氛围得到了有效提升,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 档案文化为大局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档案局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着眼于为大局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有力地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省局、伊春市局精选馆藏资料, 相继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展览, 很多党政机关参观了展览, 感到很受教育、很受启迪, 对档案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齐齐哈尔市局编撰了《档案印证———生命线足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 涵盖从群众路线的产生和发展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8个专题, 印刷15 000册, 发放齐市12 000个基层单位, 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许。哈尔滨市举办了《百年沧桑哈尔滨》、《哈尔滨档案记忆》、《哈尔滨发展战略图片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 网上展厅这一形式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振兴哈尔滨优秀创意奖”提名。齐齐哈尔市编写了《翻阅历史看齐齐哈尔“三化”发展之路》专题资料, 对全市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专题资料, 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好评, 并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三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黑河市以丰富的照片档案特色资源为切入点, 先后举办了《“两国一城”档案资料图片展》、《黑河历史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图片展》。双鸭山市编写的《拓印———中国共产党双鸭山六十年》, 为60年来当地党的发展历史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鹤岗市编撰了《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鹤岗史话》, 《知青档案》已经付印。绥化市完成了《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汇编》的部分编辑。大兴安岭编纂了《大兴安岭地区5.7、5.6两次特大森林火灾》、《大兴安岭地区区划体制文件汇编》等, 同时, 为林区开发纪念、蓝莓节、北极光节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声像、图片、文字等档案资料支持, 很好地发挥了资政铭史的作用。绥芬河编纂出版了《绥芬河市历史大事记1860~2012》, 较全面的反映了全市历史发展面貌。各地还开展了档案文化下乡活动, 深入基层、深入农村, 将档案产品送入街道社区, 送到农民手中, 使基层群众和广大农民也受到了档案文化的熏陶。大庆市让胡路区开展了以“展示家庭档案成果, 见证社会和谐进步”为主题的家庭档案展览活动, 常年免费赠送文学艺术、档案知识、编研产品等多类书籍, 印制并免费发放带有档案文化内容的购物袋、鼠标、U盘、扇子等便民文化产品。

(二) 档案文化为加强机关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各级档案馆采取多种方式优化档案馆人文环境, 通过开展走廊文化、演讲、知识竞赛、大讲堂、征文等活动, 彰显了档案部门的文化底蕴,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提升了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 为推动和促进机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者的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和廉洁品质,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哈尔滨市、大庆市、伊春市、七台河市、大庆市让胡路区、萝北县等地档案部门纷纷开展了走廊文化建设, 将有限的走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档案工作者充分感受到了档案文化气息, 使档案部门充分展现了文化部门的良好形象。大庆市的做法得到了当地党政机关的广泛认可, 已经成为地方机关文化教育的品牌。伊春市委、部分市直机关领导专程到市档案局调研, 市直机关工委和市群教办还以简报的形式介绍了市档案局开展走廊文化的经验做法。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黑河市等地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大讲堂、座谈会、征文等形式, 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激励干部,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哈尔滨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等地举办了知识竞赛、学习论坛、文体活动周、巡回演讲等活动, 提升了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促进了档案工作者相互交流, 凝聚了档案工作者力量。哈尔滨市开展了“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创建文化名城、服务民生星级竞赛”活动, 按照星级标准找差距、补不足、炼内功, 着力提升为百姓、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庆市举办的“档案在你身边”文体活动周吸引了市、县区、油田石化企业共16支参赛队130余人参加, 搭建了档案工作者文化交流的平台。黑河市档案局与市委宣传部、依法治市办公室在全市联合举办“档案与我有约”为主题的档案巡回演讲, 举办5场专题演讲, 行程1 500公里, 听众达2 000多人, 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

(三) 档案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各级档案馆立足自身实际, 拓展档案服务功能,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开展了内容丰富、别具特色的档案文化活动, 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一是活化档案信息资源, 编撰档案文化精品。各级档案部门纷纷编纂出版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成果,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力支持。二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举办固定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等方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播档案历史文化, 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特别是哈尔滨市改版的“哈尔滨档案记忆”展厅, 通过电子魔盘、实物、照片、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 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和教育效果。大庆市举办的“中国姓氏展”、“庆七一·中国梦·兰台梦”书画展、“摄影器材展”、“东北民俗展”等展览, 拓展和延伸了档案展览的功能。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大庆市的一些大中小学校已与档案馆签订了共建协议, 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省馆和哈尔滨市馆还成为省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牡丹江市还将档案展览馆和地情方志馆有机结合,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丰富了档案文化内容, 拓展了档案文化服务渠道。三是借助新闻媒体, 推动档案文化传播。各级档案部门深入挖掘馆藏, 与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合作, 制作纪录片、宣传片, 开办专栏, 发表署名文章, 设置博客, 开展在线访谈, 解答群众咨询,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哈尔滨市档案局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人事档案追寻录》、《黎明前的哈尔滨》等, 增强了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牡丹江市通过在《牡丹江晨报》雪城风物栏目不定期刊载历史档案故事、在《雪城画刊》开辟“边城琐忆”专栏, 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鸡西市组织制作电视宣传片、做客新闻直播间、开展“档案开放日”、手机群发等系列活动, 鹤岗市采取开设报刊专栏、召开座谈会、电视报道、知识竞赛、发送短信等形式, 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四是加强阵地建设, 搭建档案文化平台。各地立足于刊物、简报、档案网站, 加强信息沟通, 促进文化交流, 展现文化精品, 有力地推动了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档案馆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档案馆对档案馆文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认识, 自觉性不强, 重视不够;二是档案馆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制约了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发展;三是档案馆文化建设水平还不高, 人员素质还不强, 还不能满足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努力予以改进。

二、下步工作意见

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创建具有龙江特色、档案特点的文化品牌,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 进一步推进全省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 我讲五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 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独特的自身优势。可以说, 档案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档案馆作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维系着历史传承的血脉, 守护着精神财富的宝藏, 汇集着执政智慧的源泉, 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因此, 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日程, 不断提高档案馆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 围绕中心、围绕大局、围绕群众需求, 立足馆藏档案资源, 拓展合作领域、拓宽文化建设形式、加大开发力度, 切实把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切实加强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领导, 纳入局馆议事日程, 统筹协调, 科学谋划, 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 列入工作考核检查范围, 形成档案馆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要加大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投入, 着力研究解决档案馆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夯实档案馆文化建设基础。要加强档案馆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注意选拔培养档案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 实现档案人才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多样型的转变, 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 筑牢档案馆文化建设根基。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五位一体”功能为基准, 着力推进档案馆基本建设, 为档案文化建设夯实基础。档案资源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关注地域文化, 广开渠道, 加大档案馆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 有序整合档案资源, 逐步建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为深入开展档案馆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粮和素材基础。要扎实推进档案馆库建设, 把档案馆库建设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规划, 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努力提升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 创建良好的档案馆文化环境。近几年来, 我省档案馆库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 全省已有20个档案馆完成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 使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新建成的档案馆要把档案馆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学习先进经验,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形成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要切实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 努力提升档案文化开发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充实网站内容, 完善网站功能, 探索馆际互联和档案信息远程服务办法, 提高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 为传播档案文化、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窗口建设, 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的需要。

三要努力把握档案馆文化建设方向, 突出为中心、为民生服务的主题。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把服务理念贯穿始终, 坚持为中心为大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把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 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大力提升档案文化服务水平。李海涛秘书长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 是档案事业的主攻任务”。因此, 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为中心为大局为民生服务的主题。一是要围绕大局, 努力做好档案咨政服务,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要像李海涛秘书长说的那样, 找准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对档案资源进行归纳提炼和深入分析, 把原始记录上升为深入准确的剖析, 上升为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研究, 上升为对问题规律性的认识, 有效发挥档案的咨政作用,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这方面大家要向齐齐哈尔学习, 他们围绕城镇化等三化建设, 编写的《翻阅历史看齐齐哈尔“三化”发展之路》专题资料,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二是要围绕中心, 切实搞好档案展览、编研,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是社会的集体记忆, 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档案作为历史记录, 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 能够以独有的方式将历史带入现实, 满足于人们研究和求知的需要。因此, 充分发掘档案信息资源, 编研出版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档案文化精品力作, 展出独具特色的展览, 是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立足馆藏实际, 努力开发馆藏资源, 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三是要围绕民生,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档案文化产品。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我们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 我们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工作制度建设、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档案管理体制等方面, 要以人为本, 以人民群众为本。要围绕群众的需求, 做好档案工作改革, 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服务工作, 使档案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

四要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档案馆文化建设要始终重视打造档案文化产品。这是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是档案馆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 也是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立足档案馆的功能优势。国家档案局对新时期档案馆功能确定为: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五大功能优势, 把两个基地和三个中心打造成档案部门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档案部门不可替代的力量。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依托档案优势,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品牌, 不但要有固定展览, 还要根据形势、任务、社会需求的变化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不但要有固定展厅展览, 还要开展流动展览;不但要有实体展览, 还要利用网络优势, 举办网上展览, 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力作。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努力打造出影响更广、受众更多、流行更远的大众档案文化产品。一方面, 我们要继续抓好档案展览、编研、图书出版等传统档案文化产品;另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网络等新技术手段, 努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档案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利用好各级档案网站, 把档案网站打造成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要正确把握档案宣传与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根据每年的重大节庆, 根据国家、国际重大纪念活动, 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档案宣传。并不断提高档案宣传工作的文化品位, 注意在宣传中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特别是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要逐渐形成特色, 创出品牌, 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要搞好档案馆自身文化建设, 努力塑造兰台精神, 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近日,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 省委秘书长李海涛也要求我们, 要把档案工作向“五大规划”延伸、向“十大重点产业”和“十项重点民生工作”延伸, 推动全省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支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而档案馆文化建设就是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 各级档案部门要把档案馆文化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 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通过书法、摄影比赛、文艺演出、演讲等文化活动, 提升职工的文化修养;要通过档案知识竞赛、档案技能比赛、档案业务练兵等活动, 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要充分利用档案局馆的各种空间, 搞好走廊文化建设。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文化单位, 不是单纯的机关。文化单位就一定要有文化形象。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认真学大庆市档案馆、大庆市让胡路区等档案馆的先进经验,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 建设走廊文化、楼梯文化、大厅文化, 宣传档案工作, 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宣传地方历史, 使我们走进档案馆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档案文化, 从而对每一个档案工作者, 对每一个走进档案馆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要立足实际,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我们强调档案文化的重要性, 但并不主张一个模式、一个模样, 百花齐放才是春。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立足本地本局馆实际,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大型的搞不了, 可以搞小型的;固定展览搞不了, 可以搞流动的、网上的等等。总之, 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又经济节俭的手段, 把档案走廊文化建成档案文化的重要品牌, 进一步推进档案文化的发展繁荣。

论档案馆馆风建设 篇8

馆风,是档案馆全馆员工在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作风,是一种心理氛围所形成的行为风尚,充分体现出馆员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馆风是既无形又有形,无时无刻不在熏陶和影响着馆员。良好的馆风具有巨大的能动性,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馆员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导致思想涣散,行动松垮,工作贻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浪潮中,馆风建设要常抓不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一、良好馆风的基本内涵

1、开拓、创新。档案工作者始终把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作为责无旁贷的天职,爱护档案、保护档案一丝不苟。良好的馆风应该在保护档案实体安全和内容安全的基础上,把提供档案利用放在首位,想利用者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彻底改变多年来社会对档案馆形成的看堆儿、守摊儿的顽固印象。良好的馆风应该提倡充分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敢于涉足新领域,研究新课题,积极扩大馆藏范围,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寻求档案利用的新亮点。

2、团结、协作。就馆内而言,档案馆在人员结构上最显著特征是女馆员所占比重较大,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复杂的个体、不同的价值观要求正确、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分配,改变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狭隘观念。馆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密切协作,营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外部而言,与利用者、与有关部门及馆际之间,也应本着团结协作的精神,协调和发展相互间的关系。

3、好学、进取。近年来,馆员的学历层次得到很大提高,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档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馆内,而档案工作既平凡又琐碎,很容易忙于日常的利用查找工作,行动变成惯性,思维变得麻木。馆员要时刻有吸取新知识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要有吸取、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要的主攻方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馆风的基本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反映了组织赞同什么以及信奉什么,共同的组织价值观构成了组织的文化并影响着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 ①。馆风是本馆的共同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的群体体现,它在潜移默化中从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引导和控制着馆员的思想,使馆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着档案馆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念。例如,在档案馆工作中,每位馆员由于工作分工不同,有的馆员做得多一些,有的做得少一些;每位馆员的素养不同,有的人能时刻为利用者所想,热情接待,千方百计为利用者排忧解难;而有的人则时常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因为自己心情的不好而用生硬的字眼、冷漠的眼光来对待查档者。如果长时间不能够赏罚分明,及时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这种风尚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在馆员的心中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想法:干多干少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对利用者好坏都一样。在这样一种价值观引导下,就会使馆员行动松垮,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如果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馆员,对利用者热情接待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馆员,能够得到档案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在馆员心理激发一种成就感,不断地努力工作,不断地得到馆内馆外的一致肯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勤奋、奉献的馆风。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模仿和从众心理较强,易受环境的影响,馆风的好坏对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直接影响。

2、无形管理功能。一般情况下,档案馆的管理者是按照特定的模式和程序,运用行政权力和规章制度等“硬件”因素来实现管理的。档案馆管理离不开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是约束馆员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但是再严密的规章制度也不可能把所有要管的问题都涉及,馆员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求知欲望是在档案馆这样一个客观环境和人的心理环境共同形成的统一氛围,都不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所能解决的,而这种氛围一旦形成便会成为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这种力量能有效地使馆员按照这个群体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柔软而又强有力的行为控制方式。在一个雷厉风行、精干高效、认真负责的档案馆,对于那些拖泥带水、马马虎虎的馆员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批评,无疑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将压力变为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跟上集体的步伐,这要比领导的说教更有效、更有力。

3、凝聚与激励功能。管理学告诉我们,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程度,包括团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程度和团体成员间的吸引程度。它是维持团体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团体功能和目标的重要条件,它与团体士气(团体成员为达到团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集体态度。它来源于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关系密切。②

良好的馆风必将对馆员产生强烈的凝聚力,使他们可以克服馆员在个性、年龄、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减少摩擦,缓和矛盾,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密切合作,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向心力、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对增强馆员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意识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馆风形成的途径

好的馆风,使馆员无时无刻不受其熏陶和影响。但是,好的馆风,也不是自发而来的。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中要形成一种共同拥护的价值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

1、领导以身作则。《论语》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馆长是档案馆的领导核心,代表档案馆的最高权力。馆长在实施对馆员的领导过程中,他的心理及其行为能力对馆员必然产生影响,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馆员的关注。馆长的表率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只有领导率先示范,教育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才更有号召力。一个好的领导,除了用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好自己、约束好下属之外,还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要有高度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馆长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魅力,一种榜样的力量,一种凝聚力。

2、建立舆论监督与激励机制。要重视维护馆风,推广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弘扬崇尚先进的风气。这种舆论监督,一方面来自领导和组织,如评定先进,实施奖惩;一方面来自馆员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提高馆风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个层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档案馆能够用远景激励人使人感到有奔头,用榜样激励人使人感到有方向,用荣誉激励人使人感到受尊重,用危机激励人使人居安思危求奋进,满足馆员 “个人实现”的需要,增强馆员的自豪感和信任感,一个个有奔头的馆员才会共同培育出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馆风。

3、美化馆容馆貌。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工作,人们会有一种舒适感,必将陶冶人们的心灵,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健康情绪。馆员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服饰整洁大方,举止端庄,待人热情诚恳,以一种美的集体形象和精神面貌出现在利用者面前。还可以根据馆里不同年龄结构的成员,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相互沟通的机会,培养馆员的活泼感。这些对培养良好的馆风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注 释:

①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② 陈辉著:《管理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45页。

上一篇:除夕的夜景作文150字左右下一篇:《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