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文化建设

2024-09-23

档案馆文化建设(通用12篇)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1

档案馆与地域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地域历史文化积累、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人们了解某个地域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档案馆如何参与地域文化建设, 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已成为档案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徽州文化为例, 探讨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实际行动以及如何更好的建设徽州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地域文化之徽州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狭义角度理解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区域内, 处于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长期生成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且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 精神理念以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理念、工作作风等[1]16。地域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标志。

徽州文化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 它起源发展于皖南地区, 在今天的黄山、宣城一带。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2]30。徽州文化从宋代形成, 一直延续到民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如此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徽州文化不断积淀, 内涵越来越丰富, 底蕴也越来越深厚, 其内容囊括了徽州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档案馆参与地域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式

1. 对徽州历史档案的征集整理。

徽州向有“礼仪之邦, 文献之海”的称誉。史载, 徽州“自井邑、田野, 以至远山深谷, 居民之外, 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3]。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文化的主要承载体, 徽州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大部分积淀于徽州历史档案中。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徽州地区“土改”运动的开展, 徽州历史档案开始大批散落流向社会。

安徽省档案馆在50年代重点接收了省直单位和原徽州地区有关部门保存的旧政权档案, 收集保存了一大批徽州文书档案[4]34, 60年代初便在徽州地区征集购买文书, 80年代又开始从民间征集。目前安徽省档案馆约收藏8.3万件 (册) 徽州历史档案[5]12。此外, 省市档案馆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征集散存在民间的徽州历史档案。以黄山市档案馆为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黄山市档案馆开始了对徽州文书档案的广泛征集, 据统计, 黄山市档案馆系统2000年以来至2004年底新征集徽州文书就有六七千份[6]。档案馆在对徽州历史档案进行征集的基础上, 还对其进行了集中整理。1996年, 黄山书社出版的严桂夫先生主编的《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就是安徽省档案馆对所藏徽州文书进行的一种目录式整理。

2. 对徽州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徽州文化作为我国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和新安朴学的文献、徽州工艺、徽州民俗等。2008年7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中国的文化, 特别是徽州的文化要发扬光大”[7]。

一个国家内各地档案馆、室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除了可对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外, 更在缔构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具体文化领域发挥特殊重要作用[8]57。安徽档案馆通过编纂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 积极参与徽州文化建设, 如将严桂夫编纂的《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出版;绩溪档案馆在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在绩溪解放50周年时、在县档案馆建馆40周年之际, 除了召开座谈会, 还举办了3次大型图片展览, 拍摄和播映了《架起历史与未来的金桥》的电视专题片[9]。

3. 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保护。

徽州文化是一种稀缺不可复制的资源, 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是要以传承为导向,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 促进徽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据黄山市文化部门的最新调查统计, 现存的徽州历史档案不少于50万件[10]。与目前公布的所存徽州历史档案的数量对比来看, 还有大量的档案散落在外。档案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并付诸了实际行动。如安徽省档案馆于2002年至2003年连续推出11件徽州文书, 且都顺利选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1]71, 通过争取国际力量的支持, 努力保护徽州文书。档案馆对徽州文化的保护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对散存在民间的档案的抢救性征集, 如黄山市档案馆2011年抢救性的征集到徽州老族谱51套、214册[12], 2012年抢救征集徽州地区族谱精品档案共计45套620册[13], 避免了档案损毁的命运。

“充分研究地域文化, 绝不是简单地‘发思古之幽情’, 而是为了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 进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14]6。档案馆承担了许多关于徽州文化的课题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初, 安徽省档案馆就组织较强的业务力量, 承担了安徽省“八五”社科哲学项目“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课题[15]70。此外, 档案馆积极与外界合作研究, 如安徽省档案馆积极与徽州中国博物馆、黄山学院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等单位开展徽州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的学术交流活动, 共同研究探讨抢救保护徽州历史档案的方法和途径。

三、档案馆建设最优化地域文化的路径选择

1. 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以现代理念来传承、继承、弘扬、创新徽州文化。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特征与接收理念, 现代社会也有属于它的新的文化观念, 身在现代化环境中人们的审美也呈现出多元化。因此, 档案馆在对徽州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时, 要基于徽州文化积极内涵, 在观念层面上对传统徽州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而不是刻板地复制过来展示于众。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超越时代与历史阶段、建立新世界所必备的精华部分, 也有所谓的时代局限性[16], 这就需要档案馆在传承和发展徽州文化时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徽州文化, 不断挖掘、研究、提炼, 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 在突出了传统徽州文化的特色的基础上, 也体现出时代的进步。

2. 处理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产业化思路来开发利用徽州文化。

在经济社会文化日趋一体化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下, 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创建徽州旅游文化, 为徽州文化打造展示平台和文化品牌, 让文化与经济搭台唱戏, 提升徽州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如档案馆可以利用徽派建筑的特色, 将徽州文书中关于古牌坊、古桥梁、古民居的由来、建造、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结合建筑实物图片, 通过举办展览将其展示给观众, 不仅起到宣传作用, 还有一个引导作用, 为徽州的旅游业树立起一个活招牌。

3. 处理好自励传承和介入传承的关系, 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来传承和保护徽州文化。

保护地域文化首先要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 认识自励传承的规律, 强化介入传承的自觉[17]62。在徽州文化自身自然而然传承的基础上, 基于对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档案馆要积极介入, 使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导向性, 更符合公众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级省市档案馆在尊重徽州文化自励传承的规律的前提下, 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合作, 同时也要与其他文化单位合作, 共同传承、保护和弘扬徽州文化。

4. 处理好开发利用和研究保护的关系, 以同步的方式建设徽州文化。

在地域文化的发掘中, 一个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保护地域文化的本质特性, 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文化的价值尺度[18]60。档案馆对徽州文化开发的最初目的就是保护和传承徽州文化, 因此, 要坚持开发有度、利用有节的原则, 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对徽州文化的保护, 将开发和保护并举, 在合理保护和利用中真正将徽州文化弘扬。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2

论文摘要: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其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坚持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

自我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各界对公民文化权利及其如何实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公民的文化权利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这要求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义务,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中的责任。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作为国家出资设立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该如何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呢?笔者认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档案馆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篇3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着力点

(一)做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有利于传统载体档案的安全和证据保全,有利于传统载体档案进入社会信息化系统。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率是检验档案馆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校档案馆要按照“存量数字化”的要求,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规划,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发扬“钉钉子”精神,运用各种人员力量和激励手段,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要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全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检查等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质量。

(二)加大电子文件归档力度。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原生电子文件归档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国家发布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划(2011-2015年)》,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归档做出具体规定。高校档案馆要适应信息化建设及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制定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明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及时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确保电子文件应收尽收。同时,建设电子文件容灾备份中心,相应进行脱机异地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

二、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与利用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切入点

(一)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是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对档案材料的数字化管理。高校档案馆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和存储备份技术,按照文件实体归档与电子归档相结合、实体利用与网络利用相结合、实体保护与信息安全防护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系统研发,找准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建立起以档案馆为中心,覆盖各院(系)、校直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做到功能全、运行快、安全性好。系统要覆盖档案工作的全部过程和每个环节,最大程度地优化档案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特色档案数据库。高校档案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3792.5-85档案著录规则》和《GB/T20163-2006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的要求开展档案著录,保证进入数据库档案目录的准确、完整和规范,实现档案资料方便快速检索。挖掘学校历史留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包括珍贵档案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光盘档案数据库等;建立特色数据库,比如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有利于完善教学档案信息系统,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建立专家数据库,能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合作的双赢目的;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服务社会贡献度。

(三)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要充分利用全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建立高校档案目录中心,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全方位构建档案资源服务体系,提升档案远程服务能力,高校档案馆要改变“看摊守业,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积极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师生和档案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办理档案业务。根据业务流程和处理方式的不同,信息共享平台可分为六大功能区:档案查阅、档案证明、出国翻译、档案外借、学历学位认证、学生档案提取,基本涵盖档案馆的档案服务工作,六大功能区分别由六个模块自动进行处理,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业务类型。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办理并出具的档案证明、出国翻译等文件都使用防伪纸张、统一版式并采用条码管理,具备唯一标识,无法模仿与造假,且复印和扫描无效,充分体现档案的严肃性、真实性和凭证性。

三、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支撑点

(一)加强档案队伍自身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任务艰巨繁重,涉及多门学科、多项技术、多个领域,需要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作支撑。档案工作者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档案数字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既要掌握图书情报、档案学等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和驾驭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传播者”;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严守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始终保持求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数字档案馆夯实思想能力基础。

(二)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档案部门要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专题讲座、业务研讨、学术交流等方式,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制定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在职务晋级、职称评审中关注长期在档案信息化一线工作而又肩负重要责任的人员,培养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

四、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点

(一)确保档案信息存储和传输安全。要充分利用安全防护技术,配套建设档案系统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对每份电子档案的生命周期实行全程监管,采取电子、纸质两种形式并存的办法,对已经数字化的信息多重备份与异地备份。制定信息录入、信息维护、设备管理、网络维护等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档案信息资源库与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局域网、档案网等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与控制档案信息数据库,原则上应分建库。档案信息网与互联网联接时,应采取防火墙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护,避免病毒感染。

(二)确保档案信息保密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保密意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的要求,健全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对拟公开的档案信息和开放档案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凡属国家秘密或公开后可能危及学校安全、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对数字化外包公司,要进行保密资质审核。对于外包的档案,要做好鉴定和解降密工作,同时加强其数字化过程的监管,保证档案信息保密安全。

(三)确保档案馆舍库房安全。强化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四防”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全自动火灾报警及气体灭火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馆舍重要区域的全智能控制。

数字档案馆是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档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面对档案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不断丰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搭建档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为建设档案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4-01-06.

[2]孙艳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2(2).

[3]甄学云.试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泸天化科技,2009(6).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4

一、江西省村史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村史档案馆,是保留村落容貌、历史、民俗等的场所,收藏了村落文献、口传及实物等各类档案,是全面反映村落发展历史脉络的综合馆。江西古村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86 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89 个。2012 年以来,江西以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及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在全省深入开展村史档案馆建设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组织下,由省、市、县三级宣传部、文明办共同出资,宣传部、文明办、乡村和理论界四方共同建设,于2013 年和2014 年先后开展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村史档案馆工程建设,共有50 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和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纳入其中[1]。在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村史档案馆建设工作取得较大成就。

但也应看到,目前村史档案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建设实施过程中受到乡村文化建设氛围、文化资源保存、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制约,影响着村史档案馆建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村民对村史档案馆建设不熟悉,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村史档案馆建设基本上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依托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与支撑,许多古村的村民对村史档案馆建设工程浑然不知,对村史档案馆的概念内涵基本上不甚了解,村民的主动参与程度较弱,反映出政府相关部门宣传力度的薄弱。另外,村民们对村史档案馆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村史档案馆建设尤其是建设经费方面存在顾虑,担心需要村民自己摊派,从而影响到他们对项目的支持与配合。

2.古村传统文化遗产缺失,古代建筑损毁严重。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一些古村尽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所存的历史文献资料缺乏或者不全,如村落族谱,很多是新版本,老版本的破损严重,数量不全,甚至缺失;一些古村历史建筑、古迹损毁严重,许多木质结构古建筑因无人居住,屋内梁朽柱折、外部墙体裂塌,还有一些古民居的木雕窗花、门花等被不法之徒盗卖,不仅对古村历史文化遗产和景观的保护开发造成破坏,也对村史档案馆建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有些古村的一些生产和生活习俗主要是通过家族成员的代代手耳相传,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村落族群演变,其中许多目前已不复存在,尤其是一些祖传秘方和家族手工技艺等,无文字记录且并不公开传习,失传更甚。

3.馆藏对象侧重于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和村内景观内容。目前许多村史档案馆侧重于历史文献和文物的搜集,对现当代以来形成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物产、新景观、新习俗等则有所忽略,而这些新的生产、生活形式对村落和民众产生了重要甚至主要的影响,如婺源县乡村的油菜花景观、赣南地区的脐橙景观等,早已成为当地的“名片”,是村史档案馆藏的重要内容。

有些村史档案馆侧重于对村内文化景观的展示,对村外的相关文化景观有所忽略。一些古村在长期的繁衍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名士贤隐、工商达人等,他们有的在全国叱咤风云,有的则在地方主持公共事务建设、造福乡里。其中的一些地方公共建筑、工程等流传至今,尽管不在村内甚至距村较远,却是古村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内容也属村史档案馆藏范畴。

4.村史档案馆基础保障性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一些古村村史档案馆的布局简单,展陈手段和内容单一,仅是一些文字图片,不能将古村历史文化的内涵完整展示出来。许多古村地处山区僻地,尽管交通建设较为便利,但忽略了进村路线指示牌工作建设,影响其旅游开发服务水平。有些古村环境卫生建设严重滞后,村内垃圾遍地,特别是公共卫厕条件较差,不仅影响着古村面貌和村民身心健康,而且给外地游客留下了巨大的“杀伤力”,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当前村落青壮年民众大量外出,村中仅是老人和小孩留守,村史档案馆解说人员缺乏。

5.村史档案馆缺乏市场运作,信息化建设薄弱。在各级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许多古村已建成特色鲜明的村史档案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也应看到,各地村史档案馆建设还是建立在完全由政府扶持,且主要停留在“重实体、轻信息化”的层面,缺乏市场运作和媒介宣传,绝大多数村史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薄弱,目前百度搜索中仅能搜寻到泰和县蜀口村、赣县白鹭村、横峰县葛源村等少数村落的村史档案馆信息,而且多为当地记者所写的通讯报道,内容较为简单。

6.村史档案馆建设经费短缺,缺乏有效运营管理。目前许多村史档案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其建设由于是在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而得以顺利进行,但各级政府在对村史档案馆建设进行验收后,对其运营管理缺乏引导、监督和支持,而古村由于资金缺乏,使得村史档案馆缺乏运营管理。一些村史档案馆并没有制订相关的运营管理规定,或者相关制度规定并没有真正贯彻实施,成为一纸空文,村史档案馆平时大门紧锁,成为摆设;村史档案馆内容缺乏更新,一直停留在建设完工时期的状态。

二、乡村文化建设视阈下村史档案馆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组织与主导下,众多古村的村史档案馆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从村史档案馆的长期持续运营来看,这种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形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吸引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使其成为村史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力量。

村史档案馆中包含了乡村档案、文献和文物等内容,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表现。由于许多反映和体现古村历史的文献和文物等散藏于民众手中,仅靠政府机构的力量将其收集齐全并妥善保管于村史档案馆中,在经费和人力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推动广大民众参与其中,逐步推广村史档案馆文化建设理念,努力培育和提高当地民众的历史文化意识和观念,加大村落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力度,形成民众重视、参与和分享的局面,推动村史档案馆文化与村民生活的融合发展。

在村史档案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充当好村落文化建设的“服务者”角色,营造发展村史档案馆的良好基础和氛围。另外,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职责,担负起发展村史档案馆的重任,制订相关的制度、规定和要求,促进村史档案馆建设有步骤地推进[2]。

2.突出价值导向,扩充村史档案馆内容。村史档案馆建设应重点挖掘乡村文化的特色内涵,打造村落文化特色“品牌工程”。对村落发展历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或社会效应、留下丰富史料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应该重点挖掘和深入研究,突出其价值导向,打造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将村史档案馆建设成为古村历史文物、民俗风情和生态景观缩影的“展览馆”,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价值观念和建立和谐幸福社会的“教育馆”。

村史档案馆展陈内容应包含古村现当代以来形成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新物产、新景观、新习俗等,以及一些与村民联系(如主持、参与)的地方公共事务和建设,并对族人口耳相传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通过认定、记录、口述等方式予以展现。将传统与当代、村内与村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融合起来,并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实物陈列与场景设置相互映衬,全方位展示不同时代农村发展的原有风貌,全面展现乡村文化发展的原有风貌及其传承脉络,由此扩大、充实古村历史内涵及其展示内容范畴[3]。

3.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相关辅助性保障措施建设。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的开展,需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发挥引领作用,多方筹集费用,进一步加大古村相关辅助性设施的建设力度。首先,在条件较好的古村,配备展示柜、陈列橱、木架等相关设施,以及电脑、功放音响、投影仪、空调等设备,以满足展出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其次,合理规划、建设古村生态环境,强化实施村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尤其是建设、改善村落公共卫厕设施。再次,加强对古村的基础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在目前全省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背景下,应着力实施古村(镇)的公路改造、养护政策,以及进村路线指示牌工作建设。随着自驾游的兴起,指示牌应分布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道至村口一线的路口,更好地引导游客,提升古村旅游开发服务的“软实力”。从次,召募和培养村史解说员。在当前村落人员组成结构的形势下,可以选择那些身体较好、对本村历史文化民俗较为熟悉、热心村庄文化事业建设的老者担任,并且积极在地方民众中加强解说员后续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4.加大市场运作和媒介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村史档案馆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村史档案馆建设作为古村建设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吸纳社会捐资赞助和投资兴办,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机制,有效解决村史档案馆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困扰问题。

另外,在开展村史档案馆实体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大媒介宣传力度。由于乡村人才和资源的缺乏,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介入,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通过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介,积极宣传村史档案馆建设工程,介绍其文化特点和特色,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5.结合当代实际,保护古村文化遗产与建设和谐乡村相融合。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农村人口流向城镇的浪潮不减,众多的农村走向消失或者成为“空心村”,村庄合并或成为城郊现象凸显,由此也必然会影响到村史档案馆的建设与运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合村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抢救问题高度重视,进行充分挖掘、保护、整理和开发。村史档案馆建设要注意到这一实际情况,将村落演变的脉络与现状包含其中,展示历史与当代发展的轨迹。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古村形成多姓杂居的局面,且历史以来族群之间曾发生许多矛盾冲突。在村史档案馆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一方面尊重村落发展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和谐乡村建设的大局,合理处理好涉及不同族群利益的问题,如村史档案馆的选址,在当前单一姓氏村落大都是安排在某一祠堂内,但是多姓村落中则不能如此简单安排,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避免引发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建设的开展。

6.重视村史档案馆运营管理,促进长期持续发展。在村史档案馆和古村建设管理过程中,应秉承“建设和管理并重”原则,将村史档案馆运营管理纳入古村保护管理范畴,成立村史档案馆及古村管理协会或管理理事会等相关管理组织;由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处理古村建设相关事务,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优势,并争取政府文博保护专项财政资金的扶持,以促进村史档案馆和古村的更好发展。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引导、监督和支持作用。

摘要:村史档案馆是保护、传承、宣传和展示“乡村记忆”的基地,是推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江西省村史档案馆建设正在大力开展实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同时在民众参与、馆展内容、市场运作、保障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促进村史档案馆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档案馆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县档案馆建设项目按照汉发改投资(20XX)577号《关于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要求,于20XX年底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列入了第一批西部建馆计划,批准建筑面积3293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59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6万元,20XX年县上将档案馆建设纳入县行政中心统一建设,由县委办公室负责修建。由于受灾后重建和相关政策影响,20XX年8月15日县上确定另行选址为原职教中心院内修建,确定由县档案局负责承建。设计规模:建筑面积为:3468.6平方米,投资800万。为了认真落实省发改委和省档案局“档案馆专项检查通知、通报”意见,省档案局两任局长亲临督查督办,要求年内开工修建。从今年9月初开始我局对该项目实施地堪、设计、审图、评审、发布公告、发标、办理各类审批相关手续。目前,已进入最后招标阶段。

二、严控规模认真执行中央相关政策精神

按照国档函《关于贯彻中办发(20XX)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档案馆舍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把设计关口,在设计环节做到节俭。一是严格设计标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实情,在原审批建设面积上不得超出规定范围10%以上,初步涉计方案已经省档案局评审,市发改委审批,没有超出规定范围。二是严把设计细节。档案馆在设计外部和内部结构时,本着简仆、大方,符合当地实情的.原则,没有设计使用高档装饰和超标设备。三是严控办公用房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了办公建设面积,认真落实《档案馆建设标准》,将档案库房、对外服务、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足额按《档案馆设计规范》一步设计到位,防止建成后出现挪用、占用等情况发生。

三、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确保档案馆顺利开工

1、实行局领导包抓建设项目责任制。我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机构,除主要领导主抓外,还落实了包抓、主抓科室及配合工作人员。待工程开工后,聘请有经验的老同志负责现场协调、监督,确保建设环节和工程质量。

2、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待工程开工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规范动作。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高校;建设策略;信息技术;数字化

新阶段的数字信息技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数字档案馆是在现代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存储,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以超文本技术进行信息查询,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连接到全球各地,并对学校所有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以更高的效率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每一个利用者的一个基层的学校档案数字库。”[1]

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促使网络教学的发展。各种课件、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现代方式的出现,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了新的要求,而且高校出现异地办学、合并办学和合作办学的现象,因此一些高校已突破了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教学模式和组织构架,促使档案信息的结构要素也呈现多元化的现象。

一、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数字信息资源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一种计算机处理信息形式。高校建立档案数据库,如学生教务系统、校园网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纸质文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甚至是网站网页上的正式的电子公文及校园工作信息,学校活动的宣传报道等都属于数字信息资源。因此数字信息资源需要收集与利用的,尤其是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等学术成果,都要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

1.信息资源数字化策略。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丰富,比如说学生档案、教工档案、科研档案等等,建设这一过程需要数字化信息生成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源数字化包括文本和多媒体的录入和采集。主要应用于传统档案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和文本和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2.信息资源存储策略。包括媒体的保存、更新、迁移和转换。

3.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由于高校数字信息涉校内事务多方面,因此需要全校各个机构的合作来保存数字信息,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是建设数字档案的前提条件。

二、组织与管理协调策略

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别类别的档案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能。而网络平台的的广阔性,并且在存储容量大具有优势,因此需要专业的组织与管理,决定了数字档案馆组织与管理的特殊性。

1.组织策略

(1)组织体系。从全校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档案馆贯穿于高校信息资源之中,因此,从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的标准来完善高校档案行政管理。

(2)组建方式。“高校数字档案馆资源的统一管理、永久保存和有效利用是组建数字档案馆的根本出发点,统一管理取决于标准体系的建设,永久保存主要取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而有效利用则取决于档案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共享的程度。”从国家档案事业发全局看,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需要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领导下,依照规定,实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管理、提供利用、搭建平台、系统运行维护以及数据组织、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等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此形成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

2.管理策略

建立数字档案馆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业务标准。包括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技术应用策略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存储等涉及了顶层设计、海量数据存储、知识数据管理、多媒体数据检索访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专业技术,数字档案馆的顺利运行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来获得保障。

1.顶层设计技术与方法

顶层设计是一种体现总体管理过程的设计方法(Top-Down)。顶层设计要求以整个学校的角度考虑用全局视角去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方案并实施,并且体现整个数字档案管理机构的系统性,制定和明确任务目标。顶层设计的全局性与发展性能够有效保障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2.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随着校园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各类归档的电子文件日益增多,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在不断增强,这不仅需要用海量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利用。这就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在线存储技术以获得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存储空间,提供更快速的访问。其中包括直接附加存储(DAS)技术、网络附加存储(NAS)技术、存储区域网(SAN)技术、内容寻址存储(CAS)技术。

3.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高校的发展,校园积累的档案数据量迅速增长,面对校园档案馆保存的海量数据,需要考虑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档案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挖掘与共享,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为高校活动提供知识服务。

4.多媒体数据访问和检索技术

多媒体档案将会逐渐成为高校数字档案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教师授课课件及视频、校园宣传片、高校历史等。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Content-Based Retrial)是一种新的数字资源检索技术,是对多媒体对象的内容及上下文语义环境进行检索。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索引、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

5.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对其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数字档案馆的长期保存主要应从应用系统的软件和网络存储的硬件来研究。

6.服务导向体系架构技术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能够支持系统架构者从面对业务需求的变化,帮助系统架构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理解复杂系统的各种组件的开发与功能部署形式,以迅速的方式來架构整个信息系统。基于SOA技术架构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关键在于提供各种“服务”,即系统中精确定义的、封装完善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支持多个实体档案馆基于统一的数字档案馆服务平台来开展现代档案管理的综合业务工作。

四、保障策略

1.安全保障策略

在数字档案馆需要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入侵检测技术、容灾技术、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以及加强对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都是维护信息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2.人才策略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撑,包括信息主管、网页编辑人员、数据处理人员、信息鉴定人员、在线服务人员等,进而打造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所以,首先要培养和引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技术型人才,并且不断进行档案信息技术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整体层次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高校数字档案馆则是将学校里的各项事务、教师与学生的档案资源等材料进行数字化,存于计算机之中,然后再向校园网中发布,以数字档案的形式向全校师生甚至是全社会提供查阅利用。如何在信息时代建立一个高层次、专业化、服务型的高校数字档案馆应当值得人们去关注。

参考文献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7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路径

很多高校档案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展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对传承和发扬高校独具特色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以四川医科大学为例,探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

四川医科大学1992 年建立综合档案科,2010 年11 月成立档案馆,作为副处级单位挂靠院长办公室,2011 年10 月成为独立的处级部门。

明确了思路和目标,四川医科大学的档案工作者近几年来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学校档案文化的新理念,新使命,新任务

转变观念,明白档案工作者应转变为档案的记录者和展示者,不是单纯的档案接受者和保管者;档案馆从被动接收档案转为主动征集、积极抢救档案;从被动保管档案转为主动记录档案、积极研究档案;从只注重馆藏历史档案的发掘、宣传转为更加注重社会文献、资料的抢救、征集和编研。不断提高档案文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动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如果没有推行档案文化建设,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就会被阻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就不可能实现。

二、主动争取校领导支持,为档案文化建设落实坚强后盾

美观、功能齐全的档案馆舍等基础设施是档案文化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我校档案科升格为档案馆后,新一届领导意识到档案文化建设是将来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档案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档案馆积极的努力下,领导将修建新档案馆纳入了学校的125 规划,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统筹。此外,学校为档案馆下拨的经费逐年攀升。今年,学校还为修裱破损实物档案和实物档案征集划拨了专项经费,并将档案文化建设经费列入档案馆年度专项工作经费预算,为档案文化建设落实了坚强的后盾。

三、丰富馆藏资源,为档案文化建设夯实基础

1. 定期召开专兼职档案员培训会,加强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归档的系统、齐全和完整。通过培训,让部门归档人员了解档案的重要性,调动归档人员的归档积极性。

2. 开展档案工作下部门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加强与各归档部门(单位)的业务沟通交流,宣传档案意识,及时解决各部门(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归档部门领导了解和重视档案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3. 开展实物档案征集活动,四川医科大学有着60 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很多珍贵的、记录学校发展历史的档案留存在社会中。征集社会档案,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4. 开展口述档案工作。为补充学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活动的相关材料,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确定主题,联系采访对象,采集了大量录音、录像,丰富了馆藏档案内容。

通过不断的努力,最近几年,我校档案馆每年档案进馆量增长20% 以上。

四、立足现实,把握时机,充分发挥现有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

1. 将校史展览馆建成爱校教育的基地和展示学校悠久历史的窗口。2011 年是我校建校六十周年,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的历史和精神,重新修建校史馆。档案馆不仅参与了校史馆的布局设计,还为校史馆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丰富校史馆内容,将校史馆打造成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来校参观宾客了解川医大、热爱川医大的文化阵地。

2. 建设历史图片墙、宣传栏、报刊专题等,形象生动地展示艰苦创业的川医大精神和历史变迁。为了更好的宣传档案文化,档案馆在办公区域内以及过道建设历史图片墙,在校内合适区域设立宣传栏,在校报上参与校史资料研究,形象生动地展示学校的历史变迁。

3. 将档案馆网页建设成宣传档案知识、了解川医大历史的文化阵地。在档案馆网页上设“川医大影像”、“历史回望”等专栏,以丰富的图片,展示学校发展历史原貌。“馆务公开”、“规章制度”等栏目宣传档案知识、档案业务流程等。

为了宣传档案文化,在建设档案馆网页的时候,特别开设了“川医大影像”和“领导题词”专栏,图文并茂地展示学校历史原貌。

五、精耕细作,积极开展精品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

近三年来,以学校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档案馆参与或是提供历史素材,完成了《泸州医学院校史(1951-2011)》(泸州医学院为四川医科大学原校名,2015 年5 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忠山文化》、《六秩风华- 建校六十周年画册》等作品。同时,分阶段编撰了《泸州医学院2000-2008 年院发文文号索引》、《泸州医学院2009-2013 年院发文文号索引》、《泸州医学院档案全宗及档案利用指南》等汇编作品,为大家利用学校档案提供了便利。此外,档案馆还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大量史料,完成了很多编研工作。

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牢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努力向档案文化建设做得好的高校学习,不断实践,争取实现川医大档案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玲娥.高校特色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J].兰台世界,2013,(20):99-100.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8

这次会议是档案馆文化建设专项推进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学习交流大庆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等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这次会议得到了大庆市市委、市政府、大庆市档案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代表省档案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午我们实地参观了大庆市档案馆和让胡路区档案馆的文化建设情况。两个档案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 灵活运用各种形式, 积极打造档案文化产品, 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 推动档案馆文化建设发展, 彰显了档案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树立了档案文化品牌, 提升了档案局馆形象, 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 大庆市、大庆市让胡路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伊春市、黑河市档案局馆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开展档案馆文化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档案馆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希望各地能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 结合各自的实际, 把档案馆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全省档案馆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 全省各级档案局馆立足档案工作实际, 着力挖掘馆藏档案资源,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 开展了档案展览、档案编研、档案网站、档案刊物、走廊文化等一系列活动, 使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和文化氛围得到了有效提升,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 档案文化为大局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档案局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着眼于为大局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有力地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省局、伊春市局精选馆藏资料, 相继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展览, 很多党政机关参观了展览, 感到很受教育、很受启迪, 对档案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齐齐哈尔市局编撰了《档案印证———生命线足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 涵盖从群众路线的产生和发展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8个专题, 印刷15 000册, 发放齐市12 000个基层单位, 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许。哈尔滨市举办了《百年沧桑哈尔滨》、《哈尔滨档案记忆》、《哈尔滨发展战略图片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 网上展厅这一形式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振兴哈尔滨优秀创意奖”提名。齐齐哈尔市编写了《翻阅历史看齐齐哈尔“三化”发展之路》专题资料, 对全市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专题资料, 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好评, 并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三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黑河市以丰富的照片档案特色资源为切入点, 先后举办了《“两国一城”档案资料图片展》、《黑河历史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图片展》。双鸭山市编写的《拓印———中国共产党双鸭山六十年》, 为60年来当地党的发展历史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鹤岗市编撰了《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鹤岗史话》, 《知青档案》已经付印。绥化市完成了《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汇编》的部分编辑。大兴安岭编纂了《大兴安岭地区5.7、5.6两次特大森林火灾》、《大兴安岭地区区划体制文件汇编》等, 同时, 为林区开发纪念、蓝莓节、北极光节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声像、图片、文字等档案资料支持, 很好地发挥了资政铭史的作用。绥芬河编纂出版了《绥芬河市历史大事记1860~2012》, 较全面的反映了全市历史发展面貌。各地还开展了档案文化下乡活动, 深入基层、深入农村, 将档案产品送入街道社区, 送到农民手中, 使基层群众和广大农民也受到了档案文化的熏陶。大庆市让胡路区开展了以“展示家庭档案成果, 见证社会和谐进步”为主题的家庭档案展览活动, 常年免费赠送文学艺术、档案知识、编研产品等多类书籍, 印制并免费发放带有档案文化内容的购物袋、鼠标、U盘、扇子等便民文化产品。

(二) 档案文化为加强机关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各级档案馆采取多种方式优化档案馆人文环境, 通过开展走廊文化、演讲、知识竞赛、大讲堂、征文等活动, 彰显了档案部门的文化底蕴,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提升了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 为推动和促进机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者的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和廉洁品质,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哈尔滨市、大庆市、伊春市、七台河市、大庆市让胡路区、萝北县等地档案部门纷纷开展了走廊文化建设, 将有限的走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档案工作者充分感受到了档案文化气息, 使档案部门充分展现了文化部门的良好形象。大庆市的做法得到了当地党政机关的广泛认可, 已经成为地方机关文化教育的品牌。伊春市委、部分市直机关领导专程到市档案局调研, 市直机关工委和市群教办还以简报的形式介绍了市档案局开展走廊文化的经验做法。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黑河市等地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大讲堂、座谈会、征文等形式, 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激励干部,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哈尔滨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庆市让胡路区等地举办了知识竞赛、学习论坛、文体活动周、巡回演讲等活动, 提升了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促进了档案工作者相互交流, 凝聚了档案工作者力量。哈尔滨市开展了“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创建文化名城、服务民生星级竞赛”活动, 按照星级标准找差距、补不足、炼内功, 着力提升为百姓、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庆市举办的“档案在你身边”文体活动周吸引了市、县区、油田石化企业共16支参赛队130余人参加, 搭建了档案工作者文化交流的平台。黑河市档案局与市委宣传部、依法治市办公室在全市联合举办“档案与我有约”为主题的档案巡回演讲, 举办5场专题演讲, 行程1 500公里, 听众达2 000多人, 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

(三) 档案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各级档案馆立足自身实际, 拓展档案服务功能,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开展了内容丰富、别具特色的档案文化活动, 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一是活化档案信息资源, 编撰档案文化精品。各级档案部门纷纷编纂出版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成果,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力支持。二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举办固定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等方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播档案历史文化, 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特别是哈尔滨市改版的“哈尔滨档案记忆”展厅, 通过电子魔盘、实物、照片、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 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和教育效果。大庆市举办的“中国姓氏展”、“庆七一·中国梦·兰台梦”书画展、“摄影器材展”、“东北民俗展”等展览, 拓展和延伸了档案展览的功能。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大庆市的一些大中小学校已与档案馆签订了共建协议, 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省馆和哈尔滨市馆还成为省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牡丹江市还将档案展览馆和地情方志馆有机结合,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丰富了档案文化内容, 拓展了档案文化服务渠道。三是借助新闻媒体, 推动档案文化传播。各级档案部门深入挖掘馆藏, 与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合作, 制作纪录片、宣传片, 开办专栏, 发表署名文章, 设置博客, 开展在线访谈, 解答群众咨询,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哈尔滨市档案局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人事档案追寻录》、《黎明前的哈尔滨》等, 增强了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牡丹江市通过在《牡丹江晨报》雪城风物栏目不定期刊载历史档案故事、在《雪城画刊》开辟“边城琐忆”专栏, 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鸡西市组织制作电视宣传片、做客新闻直播间、开展“档案开放日”、手机群发等系列活动, 鹤岗市采取开设报刊专栏、召开座谈会、电视报道、知识竞赛、发送短信等形式, 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四是加强阵地建设, 搭建档案文化平台。各地立足于刊物、简报、档案网站, 加强信息沟通, 促进文化交流, 展现文化精品, 有力地推动了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档案馆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档案馆对档案馆文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认识, 自觉性不强, 重视不够;二是档案馆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制约了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发展;三是档案馆文化建设水平还不高, 人员素质还不强, 还不能满足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努力予以改进。

二、下步工作意见

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创建具有龙江特色、档案特点的文化品牌,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 进一步推进全省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 我讲五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 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独特的自身优势。可以说, 档案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档案馆作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维系着历史传承的血脉, 守护着精神财富的宝藏, 汇集着执政智慧的源泉, 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因此, 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日程, 不断提高档案馆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 围绕中心、围绕大局、围绕群众需求, 立足馆藏档案资源, 拓展合作领域、拓宽文化建设形式、加大开发力度, 切实把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切实加强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领导, 纳入局馆议事日程, 统筹协调, 科学谋划, 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 列入工作考核检查范围, 形成档案馆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要加大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投入, 着力研究解决档案馆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夯实档案馆文化建设基础。要加强档案馆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注意选拔培养档案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 实现档案人才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多样型的转变, 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 筑牢档案馆文化建设根基。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五位一体”功能为基准, 着力推进档案馆基本建设, 为档案文化建设夯实基础。档案资源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关注地域文化, 广开渠道, 加大档案馆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 有序整合档案资源, 逐步建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为深入开展档案馆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粮和素材基础。要扎实推进档案馆库建设, 把档案馆库建设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规划, 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努力提升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 创建良好的档案馆文化环境。近几年来, 我省档案馆库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 全省已有20个档案馆完成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 使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新建成的档案馆要把档案馆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学习先进经验,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形成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要切实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 努力提升档案文化开发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充实网站内容, 完善网站功能, 探索馆际互联和档案信息远程服务办法, 提高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 为传播档案文化、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窗口建设, 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的需要。

三要努力把握档案馆文化建设方向, 突出为中心、为民生服务的主题。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把服务理念贯穿始终, 坚持为中心为大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把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 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大力提升档案文化服务水平。李海涛秘书长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 是档案事业的主攻任务”。因此, 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为中心为大局为民生服务的主题。一是要围绕大局, 努力做好档案咨政服务,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要像李海涛秘书长说的那样, 找准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对档案资源进行归纳提炼和深入分析, 把原始记录上升为深入准确的剖析, 上升为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研究, 上升为对问题规律性的认识, 有效发挥档案的咨政作用,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这方面大家要向齐齐哈尔学习, 他们围绕城镇化等三化建设, 编写的《翻阅历史看齐齐哈尔“三化”发展之路》专题资料,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二是要围绕中心, 切实搞好档案展览、编研,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是社会的集体记忆, 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档案作为历史记录, 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 能够以独有的方式将历史带入现实, 满足于人们研究和求知的需要。因此, 充分发掘档案信息资源, 编研出版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档案文化精品力作, 展出独具特色的展览, 是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立足馆藏实际, 努力开发馆藏资源, 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三是要围绕民生,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档案文化产品。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我们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 我们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工作制度建设、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档案管理体制等方面, 要以人为本, 以人民群众为本。要围绕群众的需求, 做好档案工作改革, 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服务工作, 使档案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

四要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档案馆文化建设要始终重视打造档案文化产品。这是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是档案馆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 也是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立足档案馆的功能优势。国家档案局对新时期档案馆功能确定为: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五大功能优势, 把两个基地和三个中心打造成档案部门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档案部门不可替代的力量。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依托档案优势,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品牌, 不但要有固定展览, 还要根据形势、任务、社会需求的变化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不但要有固定展厅展览, 还要开展流动展览;不但要有实体展览, 还要利用网络优势, 举办网上展览, 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力作。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努力打造出影响更广、受众更多、流行更远的大众档案文化产品。一方面, 我们要继续抓好档案展览、编研、图书出版等传统档案文化产品;另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网络等新技术手段, 努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档案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利用好各级档案网站, 把档案网站打造成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要正确把握档案宣传与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根据每年的重大节庆, 根据国家、国际重大纪念活动, 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档案宣传。并不断提高档案宣传工作的文化品位, 注意在宣传中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特别是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要逐渐形成特色, 创出品牌, 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要搞好档案馆自身文化建设, 努力塑造兰台精神, 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近日,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 省委秘书长李海涛也要求我们, 要把档案工作向“五大规划”延伸、向“十大重点产业”和“十项重点民生工作”延伸, 推动全省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支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而档案馆文化建设就是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 各级档案部门要把档案馆文化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 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通过书法、摄影比赛、文艺演出、演讲等文化活动, 提升职工的文化修养;要通过档案知识竞赛、档案技能比赛、档案业务练兵等活动, 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要充分利用档案局馆的各种空间, 搞好走廊文化建设。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文化单位, 不是单纯的机关。文化单位就一定要有文化形象。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认真学大庆市档案馆、大庆市让胡路区等档案馆的先进经验,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 建设走廊文化、楼梯文化、大厅文化, 宣传档案工作, 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宣传地方历史, 使我们走进档案馆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档案文化, 从而对每一个档案工作者, 对每一个走进档案馆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要立足实际,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我们强调档案文化的重要性, 但并不主张一个模式、一个模样, 百花齐放才是春。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立足本地本局馆实际,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大型的搞不了, 可以搞小型的;固定展览搞不了, 可以搞流动的、网上的等等。总之, 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又经济节俭的手段, 把档案走廊文化建成档案文化的重要品牌, 进一步推进档案文化的发展繁荣。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9

档案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文化, 集结了一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粹, 又承接了以往的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既符合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 又符合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这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文化功能, 主动融入社会, 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全面记录和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打造特色档案文化品牌, 努力在文化强国征程中建功立业。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要不断解放思想, 强化档案文化主阵地。档案馆要在切实做好文化资源存贮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 纵深度、全方位地挖掘开发档案文化, 通过展览、网络、作品、视频等多平台、多内容、多媒体形式, 充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 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档案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阵地。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要借力文化支点, 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在现代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 档案馆作为档案文化主阵地, 应强化大局意识, 捕捉社会热点, 寻求文化支点;积极与社会文化界合作, 推出档案文化品牌, 使档案馆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彰显“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 进而营造各方关注、支持和参与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 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知, 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科学有序、高效快速发展。

丰富的档案遗产是弘扬档案文化的基础, 厚重的档案文化则是对档案遗产的挖掘、提炼与升华。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1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感染,使他们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认同,影响和塑造学生。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对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凝聚力和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在校园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建设项目蓬勃发展。我们可喜地看到,经过高校的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精神文化建设有所提高、制度文化建设逐渐规范、校园文化意识日趋增强、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功利心严重,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发展。在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的今天,很多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努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校园布局,改善校园硬件环境,扩大办学规模,尽一切力量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社会影响。这种功利心理使学校领导和师生过分重视物质建设,只考虑眼前短期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和精神文明目标追求。另外,由于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的目标较易实现,只要学校领导加以重视,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就会呈现明显的效果。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缓慢性和持久性,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因此,很多高校避重就轻,将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容易出成果的物质文明上,对需要花费漫长时间和精力的精神文化工程关注度不高,建设推进力度不大。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准确定位,制约了其功能发挥。很多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活动,将其建设重心局限在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没有协调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课程开设、师资配备、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1]198,未把校园文化真正贯穿到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环节中去,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广度和深度,特色不突出。目前,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学生参与学校、院系以及各种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他们希望通过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开阔视野、培养工作能力、积累社交经验、提升修养和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从活动开展实际情况来看,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还较少,活动较为单一、层次也尚浅,普遍缺乏广度和深度;能够反映学校特色面貌的活动不多,具有特点和新意的项目不足;侧重现代流行因素的成分较多,商业色彩浓重,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欠缺[2]70。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1. 档案收集。高校档案馆要想依靠馆藏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首先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收集范围,保证收集质量,有针对性地接收和征集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关的各类资料,保证收集类别的广泛性和收集内容的深入性。在内容上,档案馆要侧重接收学校发展史和办学特色材料,使师生感染学校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爱国爱校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和集体凝聚力;要收集整理各类社团活动记录,切实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汇报支撑材料,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要征集校友风采事迹,激发在校生学习热情,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追求。档案馆要获得第一手有价值的校园文化材料,就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多地收集活动资料,充实馆藏。同时,要重视收集能够生动、全面反映活动场景全貌的影音资料,敦促活动主办方或者由档案馆直接对活动进行全程拍摄,形成完整生动的活动场面记忆。另外,由于档案馆人手有限,不能每一次都及时地了解到整个学校各个学院和部门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资讯,容易错失接收档案机会,遗漏应接收进馆的档案材料。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经常与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联系,特别是及时关注校园网活动动态,了解各部门近期工作安排和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接收档案进馆。

2.档案利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馆针对档案利用环节要着重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设。(1)工作环境。档案利用者对档案馆乃至学校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建筑本身。因此,高校档案馆应坐落在校园中具有标志性特点的建筑内,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在内部设计和装修风格方面,也应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装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档案精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宣传学校建设和发展重点,展现校园文化和师生风采[2]70。(2)工作人员。档案馆是一个窗口服务部门,在接待来访和查询过程中,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能显示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整体队伍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理念,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检验。因此,档案馆人员要时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展现高尚的职业道德,使校园文化在档案馆得以传播和弘扬。(3)馆藏内容。内容丰富的高校档案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创新文化活动提供素材。档案馆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展馆藏利用服务,切实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3.档案编研。档案馆在开放原始档案信息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深入挖掘档案内容,使信息知识得到再生。所谓档案知识再生,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经过利用者的分析、加工和组合,重新构成了信息单元”[3]41。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馆藏档案进行数据的加工和重组,形成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向各界提供利用服务,最终实现传播校园文化、展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为校园文化成果提供论据支撑的目的。针对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修订学校校史、撰写年鉴及大事记、整理校园文化活动汇编等。档案馆要把编研重点放在“对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分析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产品,为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其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4]25。

4.宣传展览。(1)校史馆建设。校史展览馆是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学校风貌的重要场所。它从馆内装潢设计到展品的选择摆放,无一不体现出学校的整体特色和建设重点。通过对校史馆的参观,可以使人们对学校整体有大致的了解,掌握学校的概况,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内涵。可以说,校史展览馆是外界了解学校的桥梁,是展现校园风采的窗口。目前,很多高校将校史展览馆交由档案馆管理,由档案馆负责展馆内部设计、展品更新、日常接待等工作。档案馆应做好校史馆维护和接待任务,及时更新展品,将校史馆工作列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为向各界介绍学校发展概貌、弘扬校园精神文明服务。(2)多媒介全方位宣传。档案馆的宣传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将参观者“请进来”的模式,还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即要充分利用广播、校刊校报、校园网、专题展览、宣传栏、文化长廊、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媒介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引导广大师生了解档案馆的功能及档案的作用,熟悉档案馆的馆藏范围和收集重点,掌握利用档案的方法,包括开馆时间、查阅范围、查阅程序和手续等,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使档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另一方面,在宣传教育内容上,应结合国家和学校发展的形势需要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针对性地举办活动,将爱国爱校教育、模范人物事迹教育、科术发明展览等专题作为宣传重点,发挥档案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档案馆办成精神文化基地。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 篇11

1.1  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1.2  形势发展的需求。进入信息社会化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酝酿和进行必将摆在首位。要实现油田企业档案馆馆藏的数百万卷(件)档案资料的信息共享,首先就是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错误。

1.3  社会强烈需求。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便于管理,查找便捷的优点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其生命力和发展的后劲将是传统档案无法比拟的。新时期的档案之忧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整个档案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因此,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档案基础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2  数字化档案馆的特征

2.1  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是指通过计算机,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将各种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新型载体承载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存储起来,它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也是数字化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最大、最根本的区别。数字化档案馆将经过数字化后的信息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形成了一个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用户可以在网上通过声音、数据以及图形、图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2  档案信息传输平台数字化。以往人们查阅历史档案信息需要亲临档案馆,通过阅览摘录、复制或者拍照等形式来获取所需信息,如果实现数字化档案馆之后,档案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获取提供便利条件。数字化档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远程协助,利用者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检索和利用所需的信息。

2.3  服务对象扩大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数字化档案馆与其他档案信息机构及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普遍和广泛,其用户范围也突破本局域网限制。用户范围扩大化也带来用户需求的扩大化,从而用户需求信息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广泛化。

3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对策

3.1  统筹规划并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由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立足全局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健康有序地发展。

3.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离不开网络环境、信息通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其中,网络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先决条件,数字化档案馆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因此,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关键问题。

3.3  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馆藏资源数字化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大量的时间,要根据主次,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对一些利用率高,有特色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档案的价值鉴定、数字化筛选、上网利用应一次性完成,避免多次重复调卷,避免数字化信息的重复,避免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数字化,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加快了数字化档案馆开放利用的步伐;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数据标准化。

3.4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数字化档案馆所需要的人才,除具有传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管理知识外,还要加强现代知识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成为档案信息网络的导航员、协调员、管理员。

档案馆文化建设 篇12

一档案文化的内涵

1. 档案的概念

档案是一些历史记录, 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 涉及过去的和现在的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 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宗教等活动形成的材料记录。很明显, 这些资料具有保存价值, 而且带有文化性。

档案资料的属性不同, 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等;按照档案来源可以分为国家机关档案、事业档案、企业档案等;按照记录方式可以分为文字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等;按照时间分为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

2. 档案工作与文化

档案是历史资料, 是特定时期特定当事人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 这些文件肯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社科等内容相联系, 反映当时人群特定的观念、价值观等, 所以, 档案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

档案工作不仅包括对档案的分类、管理、保管、查询, 还包括对档案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形成系统的档案文化。档案工作是历史发展一定时期的产物, 它的管理水平和人的行为观念密不可分。档案和档案工作共同构成了档案文化。如果说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成果, 档案工作就负责升华档案文化。所以, 应把档案工作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 对档案文化研究的内容就是要明确档案和文化的关系。

3. 档案文化的属性

档案文化具有历史文化的共同属性特征, 都具有可追溯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可追溯性就是通过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查询研究, 还原再现当时的情状, 透过档案材料的存真性和原始性, 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当然是对档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档案文化和档案的特殊关系, 也使得档案文化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为这是原始材料, 当然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大众对它的认可度相当高。档案作为一种原始记录形成的文化, 它又必然以更高的形式, 对档案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开发, 要排除一些因素的干扰, 要忠于历史、忠于事实, 应是纯粹意义上的开发。这也是档案开发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

4. 档案文化的价值

档案不仅是一些原始记录, 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透过档案材料, 可以让我们追溯历史, 认识当今。档案的社会地位并不是特别被看重, 但是档案的重要性却不容质疑。档案工作能够满足人们一些特殊的需要。档案文化应是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 开展档案文化研究, 也能促进整个大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对档案文化价值的研究, 首先要弄清档案文化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档案价值体现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档案文化一样具备一般客体的各种属性。所以, 档案文化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于管理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对这些主体满足的程度。其次是人们对档案文化的属性本质特征的认识。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不等同于对档案材料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档案文化的价值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 人们对档案文化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规律。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其价值表现是多方面的, 任何主体对这个客观存在的评估都不能脱离其本身隐含的文化价值。反之, 档案文化对主体的观念认识也有一定的影响, 促进主体形成新的文化观, 即档案文化的价值体系。

二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 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文化建设虽然很重要, 但在一些单位还没有足够重视, 有些领导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见, 对档案文化建设关注不够、支持不够、造成经费短缺, 不仅软硬件建设跟不上, 就是一些应搞的研究活动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往往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口号, 不能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因此, 档案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档案人员以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 积极投入到档案文化建设中来。

2. 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档案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内涵, 人类文化的长期积累沉淀, 才形成文化的丰富多彩。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手段, 可以说, 档案就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对档案文化内涵的挖掘, 应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 档案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档案工作和档案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都需要有单位领导的支持, 特别是经费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像我校的档案管理, 虽然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 但硬件建设还不硬, 许多原始档案, 特别是一些音像资料的管理环境较差, 档案损失严重, 因为没有资金维护, 造成档案资料受损。所以, 要进行相关抢救工作, 就需要有资金投入, 包括档案室建设、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的配备等。

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活动, 也需要有资金支持, 包括外出学习、购买相关资料、器具等。此外, 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也很重要。

档案文化建设不能“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相关领导要注意提供资金, 要从思想上重视, 支持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并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给予有力的帮助, 这样才能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二, 档案文化建设的体制改革。由于受到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 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旧的认识, 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档案, 档案管理员就是仓库保管员。这就造成档案管理和档案文化建设的滞后, 档案管理体制明显落后时代要求, 档案工作人员配备偏弱, 管理在低档次徘徊。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要进行档案文化建设, 就必须对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加强管理力度, 改善档案文化建设环境, 让档案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表彰会上说:“要切实把档案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建设结合起来, 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行业文化, 明确发展重点, 突出行业特色,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这为我们进行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 档案文化建设的机制运行。档案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一定的技术技能, 特别是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完善, 对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没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做铺垫是难以胜任的。要建立完善档案文化建设的机制体系, 确保档案文化的建设向前推进。

三结束语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加强认识,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按照科学的规划, 进行缜密的管理, 才能把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 2013 (2)

[2]高汇慧.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8)

上一篇:图书馆藏书剔旧下一篇:聚乙烯防渗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