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法制化建设(精选12篇)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1
摘要:结合实际, 谈谈档案法制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档案,法制化建设,对策
现代档案事业在社会化、信息化建设中, 越来越表现出对法制化的依赖。因为“社会化”的档案事业方方面面都与社会相关联;“信息化”的档案事业需要有科技的发明和进步作支撑。而对档案工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档案科技知识产权的维护, 则需要靠法制来保障。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 是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形势, 推动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建设的简单回顾
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党和国家通过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现了对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动干预, 实现了对档案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从施行的角度来说, 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有创建初期的党、政系统的档案工作政策与法规, 1959年党、政档案工作统一后党、政档案工作统一施行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以及如1980年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工作条例》等建国以来相对独立的军队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从施行的范围来看, 有全局性的档案政策法规以及部门与地方性的档案政策法规。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 , 后者如《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至“九五”末已制订并在使用的全局性的政策与法规共217项, 其中综合类26个, 专门档案管理类115个, 档案的收集保管类8个, 档案开发利用类11个, 档案科研管理类6个, 档案管理升级、目标管理类6个, 编制、职称与经费类12个, 档案工作标准33个。废止88个。“十五”期间, 国家档案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 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 取消了33项行政审批项目, 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3项、继续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 经国务院同意暂予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6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要求努力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和行政许可清理的后续工作,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截至目前, 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个较大的市颁布或修订了地方性档案法规。这些政策与法规, 是人民利益在档案领域的体现与表达, 有明确的思想导向性, 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规范, 针对档案工作的现实而制定, 并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进步及环境的发展而发展, 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
2 档案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淡薄。
意识决定行动, 档案法制意识在人们遵守和执行档案法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档案法制化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 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但由于档案工作不可能成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档案部门不处于热线, 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甚至档案部门自身也对档案行政执法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致使档案行政执法“软弱无力”, 不足以对违法者形成影响, 更不可能真正制裁其违法行为。由于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淡薄, 使得档案行政执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作出具体执法行为时困难很大, 与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相比, 显得苍白无力。
2.2 档案法规体系尚待健全。
近年来, 我国的档案法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 重新修订了《档案法》, 颁布了《档案法实施办法》, 此外, 各级地方档案事业管理部门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这些法规为解决新时期档案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提供了依据, 但是, 与档案法制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现有的档案法津法规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执法严密性, 档案法规体系尚待完善。例如在确定违法情节、裁定标准等适用哪些具体条款时难以把握, 弹性大, 执法手段单一, 对有法不依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怎么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2.3 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不够。
观瞻十余年来的档案行政执法情况, 可以发现, 很多地区违反《档案法》及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但真正得到处理的却极少。个别地方办了个别案件, 也是草草收场, 达不到宣传教育效果。不少执法人员存在档案部门是“软单位”、无权无势没有必要得罪人的思想, 做“老好人”, 逢事绕着走, 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孰视无睹, 得过且过, 违法不究。
2.4 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理念、法制业务素质等, 还远远不能适应档案法制建设的需要。有些档案执法人员对档案法律、法规研究得不够, 不熟悉有关法律条文, 哪些情况属于违法行为, 应该如何处罚, 心中没底。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多同志并没有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法、懂法、执法, 而只是忙于各种具体事务。另外, 从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开展的学法活动来看, 多数单位也仅局限于法律条文的学习, 而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法规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并不多。
3 档案法制化建设的对策
3.1 做好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营造档案法制化建设的社会氛围。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广播宣传、悬挂标语、布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法规宣传活动, 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为档案法制化建设营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充分认识到,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等是法律的规定, 保护档案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档案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等行为是违法行为。是否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不仅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 而是是否守法、执法的原则问题。当档案法制意识在社会各层面中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时, 档案法制化建设便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档案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档案法规体系。
必须将档案立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既要强调国家制定的档案法律的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又要增强国务院及省 (市、自治区) 以下各级档案法规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确保档案法规体系的严肃性、权威性, 增加其灵敏度和惩戒力度。建立健全档案法规体系, 对于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保障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无疑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3.3 深入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工作, 加大对档案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档案执法是档案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联合执法检查与独立检查相结合,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档案行政执法机制, 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综合档案馆建设等进行执法检查, 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违规案件, 对违法违规现象予以通报, 督促整改, 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4 积极实施“人才兴档”工程, 努力培育一支过硬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执法人员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法律的实现程度。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实施“人才兴档”工程, 重点加强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 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使他们不仅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还要了解《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 不断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此同时, 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 培养一支既具备系统的档案工作知识, 又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思想工作作风过硬的档案执法队伍。
参考文献
[1]社论:积极拥护国务院的决定, 做好我们国家的档案工作[J.]档案工作, 1956, 4.
[2]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8, 9.
[3]张中.发展档案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J].档案工作1, 9813, 5.
[4]刘文仲.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讲话.第一讲制定档案法的意义[J]档案工作, 1988, 1.
[5]王刚.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职能[J].中国档案, 1996, 9.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行政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进一步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作出批示。他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档案局要与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全面规划,积极推动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为了更好地适应闵行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区档案局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行档案双套制归档,深化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全面铺开与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是档案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和坚实基础。
首先,立法是执法的基础,档案执法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往往来自于立法方面的不完善,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要避免档案立法相对滞后,档案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影响行政执法工作开展的情况。立法过于原则,配套法规制定得不够及时,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重重;下位法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引起执法混乱;信息急剧增长和新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无法可依的新情况。这些都是需要避免或者解决的。
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的法律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以《档案法》为核心,注重各层次法律法规的系统性。逐步将现行的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五个方面组成的档案行政法规体系,转化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构成的一个整体。《档案法》是档案法规体系的核心,但它只规范了最基本的内容,修订速度慢,可操作性不强的弱点,可发挥法规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能效作用。同时压缩各层次之间的真空地带,统一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口径,避免造成各级地方档案局在行政执法中各依其据的现象发生。第二,以《档案法》为依据,明确档案执法主体。局馆分离,明确职能、编制和经费,避免局馆对于行政责任的错位和失位。第三、档案信息立法和相关信息立法的协调和融合。正确划分政府、企业、个人信息,规范保密程序,正确解决信息保护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执法工作是法制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所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容易造成政府威信的缺失,造成社会的混乱。因此在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严于律法,要敢于并善于查处违反档案法规案件。档案、司法等机关要以严格、严肃、严明为原则,认真查处违反档案法规案件。要选准突破口,抓好切入点,冲破阻力,发挥档案法律法规的惩罚、警戒和教育作用,并通过违法处理,分析总结档案执法与违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第二、懂得借“力”打“力”,倚靠机关内部管理体制以及规章制度,形成内部约束、内部循法的长效机制,以高效的内部运转机制弥补档案行政部门检查的薄弱环节。第三、以“人”为本,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的人力资源建设,在培训档案执法人员有关档案法律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在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技能强、现代化水平突出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在数字信息全球化、现代行政数字化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档案信息化的立法工作作为档案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具有前瞻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档案信息化将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3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要把加强档案事业发展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按照《档案法》和《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帮助档案部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档案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讲话精神,从推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依法加强档案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对新时期档案事业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关心到位,使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级国家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档案事业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把加强国家档案馆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好发展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建设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精心规划,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按照“四位一体”的功能要求抓好兴馆工程,力争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成有文化品位、有地方特色、有现代气息、能充分发挥档案馆各项功能的标志性建筑。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全面检查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客观评价各地档案事业发展状况,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档案法制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深入开展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档,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普法活动之中。把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作为贯彻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档案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自觉查找并纠正在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日常执法检查,特別要在对基层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上下功夫。要面向公众、面向社会,依法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力度,进一步办好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为广大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知程度,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4
1 档案法制化建设中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
1.1 领导层面的制约因素。
一个单位工作成绩的取得和事业的发展与领导的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及其政策导向有直接关系, 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目前制约档案工作领导层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1.1 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认识不够。
《档案法》从原则上规定了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干预和行政执法权。但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单位) 的领导却把档案管理部门看成是纯业务部门, 只做业务, 不从事执法和监管, 这种错误认识挫伤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影响和制约了归档资料的质量和社会服务效益。再者, 某些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档案意识淡薄, 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馆 (室) 的事情, 与本单位关系不大, 从而影响着归档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1.1.2 对档案的社会普遍性认识不够。
档案法》明确界定了档案的概念: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就说明凡是档案行为者在从事档案活动 (档案活动是指档案行为者在社会活动中可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的行为过程) 中所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有形材料都属档案范畴, 均应作为历史档案保存下来。这就要求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进行档案活动, 就要对整个行为过程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翔实的记录材料, 并积极主动地整理移交档案馆 (室) 。但由于单位领导对档案的社会普遍性认识不够, 不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使档案资料收集成为档案管理链条上较薄弱的一环, 造成单位或单位职工一些有价值的社会活动记录资料残缺不全或简单粗糙, 甚至出现涂改、损坏、丢失或随意转送的现象, 给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全面、真实、准确造成很大困难, 而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又得不到相应的处罚, 违纪违法现象得不到纠正, 久而久之, 导致他们档案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 违犯档案法规成了不自觉行为。
1.1.3 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一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在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方面经费投入不够。经费的不足, 一方面, 造成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 或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管理隐患;另一方面, 档案人员得不到必要的业务培训, 有的同志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而没有走出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机会, 理论知识陈旧, 业务素质不高, 难以应对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要求, 严重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 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层面的制约因素。
1.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法》第三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 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便于对档案的利用。”但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职责不明确、分工不科学、措施不得力、奖惩不分明, 管理理念粗放陈旧, 管理体制不合理, 缺乏科学、规范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挫伤了广大档案工作者依法治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导致档案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无从谈起。
1.2.2 行政干预力度不够。
《档案法》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 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 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法》不仅赋予了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的业务管理职能, 而且赋予了他们行政监督、指导和对本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的职能。同时, 《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对违犯档案法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档案法》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和依法追究权。而实际工作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却不能很好地发挥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能, 对所属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和组织协调, 对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及时、严肃处理, 有时为获得下属部门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而姑息迁就。久而久之,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成了纯业务部门, 而失去了监督、指导功能。
1.2.3 职能意识淡薄。
《档案法》中明确规定,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搜集、保管、编研入馆 (室) 的档案材料, 办理档案查询、提取业务, 同时, 还要承担宣传档案法规、开发档案资源、主动服务社会等责任和义务。而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仅限于档案馆 (室) 资料的搜集、保管、编研、查询、借阅等基础性管理, 管理人员就好像办理物品出入库手续的“仓库保管员”, 由“管理者”变成了“保管者”, 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一种内向型、自我封闭型管理模式, 这种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 淡化了《档案法》赋予档案管理部门的宣传、指导、编研、开发、服务职能, 使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低效运行状态, 从而失去了管理工作的创造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降低了管理绩效。
1.3 档案产生者层面的制约因素。
《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 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 集中管理, 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 (单位) 有价值的各种有形资料, 都是应该归档的信息资源, 行为者应依法积极、主动向档案管理部门 (单位) 上交, 而不能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更不能根据个人主观意愿擅自处置。而现实生活中, 由于对《档案法》宣传不够, 人们不重视或不懂法律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往往把一些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 甚至涂改、赠送、出卖、丢失或损坏。这些现象都违背了《档案法》赋予公民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亵渎了《档案法》的尊严。
2 克服制约档案法制化建设诸因素的对策
2.1 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同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奖惩。采取切实措施, 确保资金投入充足、设备配置到位、人员配备齐全。要强化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尊重和珍惜档案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并对其取得的工作成绩及时予以表彰和鼓励。要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2.2 加大对《档案法》的宣传力度。
要通过不同渠道, 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社会成员档案法制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使每位社会成员学法、懂法、用法, 让《档案法》深入人心, 付诸行动, 形成积极主动搜集和上交档案资料、保护和提供档案资料和档案线索的良好行为。
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档案法制知识试题 篇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以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2.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B)。
A.12月1日 B.12月4日 C.12月14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B)起施行。
A.1987年9月5日 B.1988年1月1日 C.1996年7月5日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C)起施行。
A.1987年9月5日 B.1988年1月1日 C.1996年7月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解释权在(C)。
A.国家档案局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2004年3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B)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A.五 B.十 C.十五
7.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建立(B)、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A.合法合理 B.权责明确 C.程序正当
8.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A)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应当规范化。
A.行政机关的活动 B.人民群众的活动 C.全体公民的活动
9.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A)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A.直接形成的 B.间接形成的 C.直接和间接形成的
10.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C)档案的义务。A.保管 B.维护 C.保护
11.(A)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A.县级以上 B.地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2.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B)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A.集中管理 B.分级管理 C.分散管理
13.(C)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A.党中央 B.国务院 C.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14.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州、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B)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
A.法制工作部门 B.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C.办公厅 15.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A)知识。A.专业 B.文化 C.理论 16.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C)。A.保管 B.保存 C.归档
17.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B)制定。A.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B.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8.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者赠送的,必须报(C)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A.省级以上 B.地级以上 C.县级以上
19.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C),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A.分散管理 B.统一管理 C.集中管理 20.禁止出卖属于(C)所有的档案。A.公民 B.法人 C.国家
21.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B)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A.十五 B.十六 C.十七 2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B)年向社会开放。A.15 B.30 C.50 23.涉及(C)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A.重大经济问题 B.公民个人隐私 C.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C)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A.单位 B.身份 C.合法
25.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B)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A.馆藏档案 B.开放档案 C.档案资料
26.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门提出(C)2 的意见。A.禁止利用 B.部分利用 C.限制利用
27.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C)无权公布。A.机关 B.团体 C.组织和个人
28.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的(C)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A.形成者 B.保管者 C.所有者
29.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B)向档案馆移交档案。A.随时 B.定期 C.不定期
30.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B)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
A.10 B.20 C.30 31.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A)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A.10 B.20 C.30 32.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C)管理。
A.统一 B.共同 C.自行
33.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A)应当妥善保管。A.档案所有者 B.档案馆 C.档案保管者 34.向国家捐赠档案的,(A)应当予以奖励。
A.档案馆 B.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C.人民政府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档案的公布,是指(A)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或者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
A.首次 B.随时 C.按时
36.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C)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A.7 B.15 C.20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B)和摘录。A.拍照 B.复制 C.复印
38.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收藏单位(A)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 3 同等的效力。
A.法定代表人 B.负责人 C.管理人员
39.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B)权。A.所有 B.优先利用 C.处置
40.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B)向社会开放。A.延期 B.随时 C.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
41.档案(B)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A.原件 B.复制件 C.复印件
42.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B)制定。A.国务院各部门 B.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43.各级国家档案馆对(C)档案的公布和利用,应当征得档案所有者同意。A.馆藏 B.征集 C.寄存
44.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的标准由(C)制定。A.财政部 B.国家发改委 C.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
45.全国档案馆的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由(C)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A.国务院各部门 B.当地人民政府 C.国家档案局
46.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A)保存的珍贵档案。A.永久 B.长期 C.定期
47.根据《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A)。A.永久、定期两种 B.永久、长期、定期三种 C.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48.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C)年。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可以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A.30 B.50 C.100 49.电子公文参照国家有关(A)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归档并划定保管期限。
A.纸质 B.涉密 C.一般
50.《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编制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须经(C)审查同意后执行。A.本机关领导人 B.上级主管机关 C.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51.下列文件中(C)是不需要归档的。
A.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B.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C.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52.下列文书档案中,(B)是需要定期保管的。A.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
B.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C.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53.机关对应归档电子文件的元数据、(A)等要进行相应归档。A.背景信息 B.相关信息 C.所有信息
54.新中国成立前本行政区内各个历史时期政权机构、社会组织、著名人物的档案列入(A)收集范围。
A.综合档案馆 B.部门档案馆 C.专门档案馆
55.国有企业发生破产转制,事业单位发生撤销等情况,其档案可按照有关规定由本级(A)接收。A.综合档案馆 B.部门档案馆 C.专门档案馆
56.各级各类档案馆要根据《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制定本馆的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C)同意后施行。
A.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B.同级人民政府 C.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57.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A)。
A.竣工验收 B.档案移交 C.专家评审
5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B)。A.予以警告 B.责令赔偿损失 C.予以罚款
59.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B);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A.拘留 B.罚款 C.行政处分
60.张某未经档案馆同意,将自己在档案馆摘抄和复印的未开放档案资料整理编辑出版了一本书,这种行为属于(B),应承担法律责任。
A.非法出版 B.擅自公布档案 C.非法抄录
61.某市国土资源局一科员因工作粗心大意,丢失档案,应由(B)给予行政处分。A.市档案局或者市国土资源局 B.市国土资源局或者市监察局 C.市档案局或者市监察局
62.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B)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A.公安机关 B.海关 C.档案管理部门
63.《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罚款数额,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为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对个人为(C)。A.50元以上1000元以下 B.1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C.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64.实施档案行政处罚应当遵循(A)的原则。A.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B.批评与教育相结合 C.行政处分与处罚相结合
65.档案违法行为在(B)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档案行政处罚。A.1年 B.2年 C.5年 66.档案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C)。A.责令赔偿损失 B.行政拘留 C.没收违法所得
67.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对单位处以(A)元以上罚款,对个人处以三千元以上罚款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5万 B.6万 C.8万
68.某人违反档案法律,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处罚机关未听取该人申辩,直接下达处罚决定,该行政处罚的法律效力为:(C)。
A.效力待定 B.程序瑕疵,不影响成立 C.不成立
69.当事人在收到档案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B)日内部缴纳罚款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A.10 B.15 C.20 70.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档案行政处罚的,(A)行政处罚。A.不予 B.应当 C.必须
71.某市教育局保存的部分档案已经到达移交期限,档案馆反复催告移交,但该局局长出于查档使用方便的考虑,指示拒绝移交,对此,应:(A)。A.对该局局长进行行政处分 B.对该局进行行政处罚
C.对该局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对该局局长进行行政处分 72.携带、运输、邮寄档案出境的审批,是(A)。A.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实施的档案行政许可项目
B.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并继续实施的档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C.经国务院同意暂予保留的档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73.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之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B)设定行政许可。A.可以 B.不可以 C.视具体情况
74.地方性法规可以(A),对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A.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 B.超出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 C.根据实际情况
75.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A);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A.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B.可以增设行政许可 C.可以灵活设置
76.对法律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C),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可以不设行政许可。A.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 B.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77.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B)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A.地方 B.国家 C.部门
78.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A)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A.设立登记 B.设立备案 C.撤销备案
79.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其设定的行政许可,(C)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A.可以允许 B.可以限制 C.不得限制
80.档案行政许可实行统一受理制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A)办理行政许可受理事项。A.法制工作机构 B.业务指导部门 C.对外窗口部门
8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A)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A.二十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82.档案行政复议机关一般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C)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的,最多不得超过90日。
A.15 B.30 C.60 8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B),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8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A)、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A.国家档案馆 B.综合档案馆 C.公共档案馆
85.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B)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A.税务部门 B.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C.审计部门
86.《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A)携带出境。A.不得 B.允许 C.经批准可以
87.《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C)保管。A.公安部门 B.司法部门 C.原管理单位
88.《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规定,职工失踪、逃亡、合理流动或出国不归者,其档案由(A)保管,也可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代为保管。A.原所在单位 B.所在地档案馆 C.人才交流中心
89.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属归(C)所有。A.个人 B.单位 C.国家
90.劳动合同关系解除后,原工作单位(档案保存单位)(A)妥善保管档案的义务和根据需要进行流转和移交档案的义务。
A.仍负有 B.不负有 C.应解除 9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C)。A.新的工作单位
B.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
C.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92.《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其中,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B)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A.20 B.30 C.50 93.2012年《全国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进入(A)阶段。A.实施 B.启动 C.总结验收
9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A)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A.保存版本 B.交换藏品 C.印制宣传品
9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送达债务人之日起至破产程序终结之日,债务人的有关人员需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B)。A.档案 B.资料 C.凭证 96.《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法》自(C)之日起实施。A.2011年6月30日 B.2011年11月21日 C.2012年1月1日
97.法律、(B)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A.宪法 B.法规 C.规章 98.行政强制执行由(A)设定。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9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B)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三年 B.五年 C.七年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以(A)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A.三年 B.五年 C.七年 101、我省出台的关于档案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是(B)
A、浙江省档案管理办法B、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C、浙江省档案工作条例 102、《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规定,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A)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A、五年 B、十年 C、二十年
103、为了加强档案管理,省政府以政府令第306号颁布了《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该办法自(B)施行。
A、2011年12月28日B、2013年2月1日C、2012年7月1日
104、组织承办重大活动的单位,重大活动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其重大活动档案应移交(A)A、同级国家档案馆B、承办单位档案室C、指定有关单位保管
105、国家档案馆是(A)机构,依法履行保存历史记录、提供档案利用、开展社会教育、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能。
A、公共服务B、文化团体C、行政
106、属于下列范围之一的单位档案应当进行备份,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依法应当保管30年以上的档案;
(二)(C);
(三)由政府投资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
(四)其他应当进行备份的重要档案。
A、文书档案 B、会计档案 C、列入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的档案
107、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根据《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3〕67号)、《国家档案局关于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展改革 委关于取消利用档案收费规定的通知》(档发〔2013〕3号)要求,自2013年8月1日起,(B)所有利用档案收费。
A.可以按照规定 B.停止 C.自行决定
108.档案行政处罚由(C)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权管辖。.A、受害人所在地 B.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C.违法行为发生地
109.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是指(C)对贯彻实施档案法规定的监督检查以及依法对违反档案法规行为的查处。
A.各级公安机关 B.各级检察机关 C.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110.下列温湿度选项中,不适合档案库房的是(C)。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6
1 问卷与问题设计
问卷共设计法制常识、档案法制基本知识、法制教育与用法意愿4类,15个问题,65个选项。其中单选题10个,多选题5个。调查时,题目随机排序,不分类。
2 卷面回答情况及分析
2.1 法制常识问题。这一类问题设置了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您对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多少、您了解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三个问题。
多数参加调查者能正确选择出全国法制宣传日。对自己基本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较高与一般的占比基本相同,总比接近90%。网络新媒体成为受访者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被动获取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2.2 档案法制基本知识问题。这类问题设置了《档案法》宣传日是哪一天、《档案法》是一部什么法、造成档案损坏的人或单位是否应当被追究责任三个问题。
近六成受访者错将“国际档案日”当作“《档案法》宣传日”,回答正确者大约只有四成。清楚《档案法》是行政法的人数最多,但占比不到四成。大多数人认同造成档案损坏的人或单位应当被追究责任。
2.3 法制教育问题。这类问题设置了是否参加过普法教育、对普法活动的看法、档案法制宣传效果、法制宣传教育评价、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选择、影响法律知识宣传的因素有哪些六个问题。
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人占九成,对普法教育效果持肯定态度的超过了七成。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对待普法教育的态度积极或比较积极,态度消极的极少。大多数人对档案法制宣传的效果表示肯定,持否定态度的人极少。
对法制教育效果持正面评价的人数最多,持负面评价的人数较少。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传统宣传教育形式效果好,认为新媒体效果好的人数超过了半数。绝大多数受访者将“领导重视”视为影响法律知识宣传的最主要因素。
2.4 用法意愿问题。这类问题设置了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您是否关注法制建设、现实中当您的正当权利被侵犯时一般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三个问题。
多数受访者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一般,觉得法律没用的只占不到5%。大多数受访者对法制建设比较关心,经常看法制节目;不再关注者,多因期望值高,对现实有所失望造成的。遇事“找政府”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处事选择,走法律途径与找熟人协调已经成为同等重要的处事手段。
3 问题及对策
3.1 普法宣传教育有死角,继续推行普法教育,消除法制盲区。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基本法律知识“几乎都不了解”的人,或搞不清,或搞错《档案法》属于哪一类法的人;无论是搞不清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的人,还是记不得《档案法》宣传日日期的人;无论是表示没有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人,还是 “觉得法律没用”的人;都说明法制和档案法制宣传存在死角和盲区。从这些人的占比数来看,有大有小,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将这一比例用在全国十几万档案工作者身上,其绝对值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此,应当继续进行普法教育,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与持续性,直到消除法制死角与盲区,进而提高全体档案工作者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能力。
3.2 对《档案法》的实质不清,应加大知法守法教育,强化对法律的敬畏感。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要遵循《宪法》《档案法》,还要遵循行政法。应当加大对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知法、守法教育,强化档案工作者对法的敬畏感。
3.3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仍然喜欢通过传统媒体和被动接收的方式获得法律法规及其法制方面的资讯。应当在尽力做好传统媒体的档案法制教育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提高与需接受教育者的互动,增强档案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4 用法意愿有待提高,加大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知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法制观念法制思维首先需要有知法、守法、用法的意愿。要改变“有事找政府”的观念,就需要在法制教育与法制宣传中,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用法意愿为重点,加大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档案工作者知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推动档案工作者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要真正从有事找熟人、找政府,向有事找法律转变。
3.5 对领导作用的依赖是把“双刃剑”,既要求领导做出表率,也要提高普通档案工作者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领导在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应当起带头作用,做出表率。同时说明受访者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上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应当将档案普法及法制教育的目标确定在提高普通档案工作者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上。
总之,档案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够提升档案工作者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将档案法制建设推进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果。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增强全民的档案法制意识
为了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应该向全民大力宣传档案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对全民进行档案法制教育, 以此帮助全民树立档案法制意识。但现今我国的档案法制建设现状是:档案法制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 因此, 为了使档案法制建设的宣传力度得以增强, 档案法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得以创建, 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科学运用电视及网络等传播媒介, 通过一系列的档案法制讲座、专业知识指导以及24小时的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 对全社会的民众进行档案法制宣传教育, 树立全民的档案法制意识。第二, 将相关档案法规政策的发布纪念日或围绕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以及重要会议, 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如通过举办档案馆珍稀藏品的陈列展等活动, 引导公民参与到档案法制建设中去, 推进档案法制建设的进程。第三, 将档案法制知识与档案专业知识相结合, 采取充满趣味及娱乐的形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档案法律知识, 激发公民的积极性, 加快档案法制建设的步伐, 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档案法律及法规体系
建立科学的档案法规体系是加强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档案法规体系包括: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地方政府档案规章等,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法律地位。全面贯彻档案法律法规, 配套制度建设是先决条件。多年来, 这方面工作不断加强, 档案技术规范、业务标准和管理制度不断出台, 档案工作的制度环境有大改善。各地各级档案部门都争先恐后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档案行政规章和业务规范。各种法规名称不胜枚举, 在此我就不具体举例。但我们缺少的不是法律条规, 而是执法力度, 治理途径。否则不仅《档案法》是软法, 整个体系都将是软体系。因此在健全法规体系这方面的任务应是:各级档案行政部门要增强紧迫感,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 健全档案工作具体操作性制度, 形成完整的管理规范;与此同时, 清理档案行政许可, 保持法制的统一。制定出的东西要强调它的配套、协调、科学和适用, 最关键是档案工作者本身的法制观念跟不上, 必须让他们参加到具体操作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 一个过程下来, 他们对上面的规章谙熟于心, 自然运用, 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档案法制理论研究, 法律环境的建设也会事半功倍。
三、增强档案行政执法力度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保证档案法发挥作用的必要手段, 也是档案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仅有档案立法而没有档案行政执法, 那只能是有法可依, 还不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如不能落实, 档案行政执法权限不能得以好的发挥, 依法治档就是一句空话。目前, 走进许多单位, 档案、资料堆集杂乱无序, 各自为政, 自发自然的状况比比皆是。有的单位已暴露出因档案管理混乱带来的弊病, 相关领导和人员尝尽了资料分散, 乱堆乱扔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苦头。此现象体现在法制建设上:一是法制观念不足, 二是依法行政缺乏有效手段, 三是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这正是强烈呼唤法制建设的原因所在。首先, 档案部门要坚持进行经常性的行政执法检查。通过检查, 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了解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并要求采取措施, 积极整改。其次, 组织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检查。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 指出了被检查档案部门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通过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有序开展, 大大增强了档案行政执法力度。
四、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专职档案行政执法人员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专职档案行政执法人员队伍是推行法制建设的保证。使他们敢于执法、善于执法、规范执法。这支队伍应该面向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职员、档案利用特对象等诸多群体开展服务。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争取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得到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依法把档案事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切实帮助解决问题, 使档案工作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档案人员还要注意了解经济、法律、历史、管理、信息、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 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学海.档案法制建设之发展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1.02
[2] .杨志权.关于档案法制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 2011.05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8
关键词: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统计
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在档案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多。在知网文献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行政管理”并且“法制化”为联合检索词进行检索,对2014年5月10日前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33篇。以下是对这33篇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
一、来源数据库分布
从文献的来源数据库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来自于4个文献数据库。来源比较广泛,覆盖面较大。具体情况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8篇,占84.85%;特色期刊2篇,占6.06%;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占3.03%;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占6.06%。
二、学科分布
从文献的学科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来自于4个学科。学科没有重叠与交叉。具体情况是:档案及博物馆9篇,占27.27%;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篇,占27.27%;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篇,占3.03%;其他14篇,占42.42%。
三、发表年度分布 26
从文献的发表年度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始于1991年,至2013年已有23年。平均每年发表文献1.43篇。最高年份是5篇,最低是1篇。中位数为2.5篇,高于平均数。众数为1篇(8个年份)。1991年到2003年是第一阶段,2007年到2013年为第二阶段。
四、研究层次分布
从文献的研究层次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基本上来自于社科领域,共14篇,占42.42%。自科1篇,占3.03%;大众文化1篇,占3.03%;其他17篇,占51.51%。研究明显属于社会科学类研究的范畴。在具体研究的层面上,研究略为偏重于理论性研究,而实践性的研究占比也非常大。
五、作者分布
从文献的作者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来自于35位作者,每位作者平均发表文献数只有0.94篇。发表两篇以上作者2人(李富英、杨爱东),占5.71%;发表文献2篇,占6.06%。这些作者是高产作者,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合著文献5篇,占15.15%。其中3人合著的1篇 , 占3.03% ;2人合著的4篇 ,占12.12%。合作率不高。
六、机构分布
从文献的机构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署名单位的22篇,来自个22机构。平均每个机构发表文献1.5篇,没有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机构。在全部机构中,档案行政管理机关10个,占%;发表文献10篇,占45.45%。大学5个,占22.73%;发表文献5篇,占22.73%。其他党政立法机构5个,占22.73%;发表文献5篇,占22.73%。企业2个,占9.09%;发表文献2篇,占9.09%。
七、文献期刊来源分布
从文献的期刊来源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署名期刊及出版机构的30篇,来自于20种媒体。平均每种媒体发表文献1.5篇。发表2篇以上的6种,占30%;发表文献16篇,占53.53%。这种媒体是名副其实的核心载体。
八、关键词分布
从文献的关键词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共使用关键词166个,使用291次,平均每个关键词使用1.75次。使用2次以上的44个,占24.1%;使用196次,占67.35%。
九、文献分析与小结
综上所述,“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1、研究规模较小,以期刊论文为主,档案学期刊是主要载体
从文献的总体 规模上看 ,33篇文献对 于档案行 政管理这样一个话题,在依法行政的背景下,是一个比较小的规模,这表明档案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还不是非常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献大多集中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占接近全部文献的9成(28篇,84.85%)。再加上属于期刊的特色期刊(2篇,占6.06%)所发表的文献,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 超过了全部文献的9成。全部文献中,有76.67%(23篇)发表在档案学期刊上,有33.33%(6篇)发表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档案学期刊,特别是非档案学核心期刊对这一研究敏感性与关注度要高于非核心档案学期刊和其他期刊。虽然平均每种期刊平均发表文献只有1.5篇,但发表文献超过2篇的有6种,只占30%,但发表文献16篇,超过了全部文献的半数(53.53%),已经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核心期刊。除了期刊以外,会议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也有相关文献发表,但数量非常少。研究还没有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与课题,还没有引起档案学专业理论学者,特别是高校博硕士导师的关注,没有成为档案行政管理及档案法学的研究对象。
2、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和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学科,属于社科类研究的范畴,且偏重于理论性研究
从文献的学科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33篇文献中有18篇来自于档 案的行政法及 地方法制 学科,占到了全部文献的半数以上(54.55%)。学科集中度比较高,与其他研究内容在学科所属上多存在重叠或交叉不同,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没有学科重叠与交叉现象。但却出现了14篇文献(42.42%)没有划入任何学科所属的情况。这或许表明这一问题存在着一些特殊性,不易明确划分学科。如果按照社科与自科来划分,有14篇属于社科(42.42%),自科和大众文化各有1篇(6.06%),研究明显偏重于社会科学范畴。在具体研究的层面上,理论性的基础研究9篇,占27.27%;实践性研究6篇,占18.18%,偏重于理论性研究。这种判断的准确性受占51.51%的文献(17篇)没有学科所属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使用这一结论时应当注意并加以说明。
3、研究受档案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影响,研究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活跃期及高峰与核心事件正相关
从文献的年度分布看,有关“档案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文献始于1991年,而这一年正好是《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后的第二年。整个文献的分布以2006年《档案法》第二次修改启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高峰出现在1997年,这一年是《档案法》第一次修改后 重新颁布实 施(1996年) 的第二年。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3年,2007年正好是《档案法》第二次修改(2006年)开始的第二年,在这之前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2010年10月10日,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第二阶段的高峰(2012年)正好出现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颁布之后的一年之后(2012年)。研究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活跃期及高峰受档案法律法规及国家大政方针颁布实施的影响。
4、研究以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与行政机构为主,个人合作强于机构合作,尚没有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研究者
从文献的 作者情况 看 , 平均0.94篇发表文 献数和5.71%的低多篇率,表明这一研究领域还没有核心作者。15.15%的低合作率则表明研究多为单枪匹马的个人模式。每个机构平均发表1.5篇文献,使机构与作者情况相比略显突出,但没有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机构和没有机构合作发表文献,则显见出这一研究同样没有核心研究机构。在全部机构中,无论是机构数,还是发表文献数,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都位居第一,占比最高,大学与其他党政立法机构居第二位,企业机构最后。如果考虑党政立法机构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管理性质的情况,行政管理机构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占68.18%,占绝对多数。档案行政法制化研究及实践的主体与主导均为行政管理机构,且以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为主。
5、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依法行政 、依法治档 、执法 、法制化、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处罚等方面
从文献的关键词分布看,166个关键词,291次使用频率,每个关键词1.75次平均使用频次,表明研究的内容广泛而多样。44个(24.1%)高频关键词占67.35%(196次)的使用率,则表明研究的内容有比较强的专指性。在高频关键词中,与依法行政、依法治档、执法、法制化、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处罚等方面相关的关键词的使用频率更高,更集中。这与实践中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者,在档案行政法制建设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相吻合的。研究关注并力图解决档案法制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十、结语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9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及时对房地产权属问题进行登记, 并颁发房地产权证书, 房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另外,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为房地产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有了明确的房产权属界定, 在以后与房产有关的转让、租赁、抵押以及拆迁等利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 现在的住宅区管理服务、房屋的维护都是以产权产籍管理为基础的;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资料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促进房地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综上,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权益纠纷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以及城市的科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完备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运行, 将有效杜绝一房两卖、重复抵押、中介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挪用售房资金等损害购房人利益等行为的发生, 有效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保障房地产交易和资金安全, 降低金融风险。
2 树立法制意识, 严把法制关口
保证档案管理法制化能顺利进行, 核心原因在于人。因为人为干扰是影响档案信息法制化运行的最主要原因, 在管理的时候如果有法不依, 那么法制化难以开展。所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就是让管理人员有法律意识, 而且能够做到依法行政。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建设进行的同时, 有效的提高行政能力, 从而使法制建设顺利进行。其次为了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效, 就要为档案管理工作组建一支优质管理队伍, 队伍中的成员不但具有超强的管理能力, 还能在管理的时候坚持依法管理。在管理档案时还能对其他的管理行为监督, 使档案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后, 在管理房屋产权产籍的时候, 要保证档案的完整, 而且要做到准确管理, 因此就要保证管理工作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这样不仅仅是保证了房屋权利人的利益, 还能让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态势。
3 把握改革机遇, 完善信息系统
现阶段, 我国有关于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的法律很多, 而且法律体系正在完善, 出台的规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文件的标准开展管理工作。
3.1 完善网签系统功能。严格贯彻落实好法律法规, 除了解决人的意识问题, 还应在技术上采取措施。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各个环节中, 设置系统限制功能, 以技术手段减少或避免违规违法行为发生, 保证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及时形成。
3.2 形成社会信息共享。房屋产权产籍的相关信息要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向税务、金融等部门通过系统联网做到信息共享, 在确保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前提下, 这将有效地解决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 办事效率低的弊端。
3.3 利用技术手段限制虚高抬价。网络公示和签约, 落实明码标价政策。开发企业在申请预售许可, 通过信息系统填写每套房屋的销售价格, 完成预售许可审批后, 楼盘表及价格通过网站对外公示, 并在签约时进行校验, 凡高于申报价格的, 无法完成签约。
3.4 利用数据监测结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通过监测业务系统中的交易数据, 实时监测企业是否在三天内一次性公开销售、是否实行网上签约、退房率是否异常、是否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 以确保房屋产权产籍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发现疑似违法违规行为后, 由执法部门立即对其销售现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3.5 加强对非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贷款监管。联合银行监管部门, 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前, 通过访问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询每个项目批准销售、土地用途、房屋规划用途等具体信息。
3.6 着眼长远, 推进建设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房屋普查数据与房屋立项、土地取得、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测绘、交易、登记、房屋安全、物业管理及拆迁等业务数据关联和动态更新, 实现各处室、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动态更新和互通共享。
4 强化监察力度, 推进法制化进程
近些年来, 在对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时候, 一直处于重视管理而忽视教育的状态。由于对房地产有关的法律知识不清楚, 所以在对产权档案管理的时候, 管理行为混乱, 使档案中存在很多错误的信息, 从而影响了房地产的建设, 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档案管理法制化, 要开展宣传工作, 主要宣传房地产的管理政策。同时调查管理工作出错的原因, 并且让管理人员改正, 以免对房屋权利人造成更大的损失。随时的抽查档案, 查看管理人员是否存在管理失误, 如果有就马上限期整改, 如果没有可以借助于法院强制的进行整改。在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 可以开展新的模式, 坚持现代的管理方法。现在的管理方式基本以计算机为主, 从输入信息的时候, 就要保证信息的准确, 而且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在计算机上完成。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简化管理程序, 而且将管理的难度有效降低。
在对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时候, 要坚持动态管理, 保证管理的方式信息化以及整体化, 使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在一个标准的系统下进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将原本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在档案信息上建立有效的登记制度, 保证信息无误。同时要有强化对资金以及档案信息的管理, 使管理工作能够做到统一。档案信息管理也要坚持先进的管理模式, 而且要向国际的管理靠拢, 使得国内与国外的管理方式保持一致, 从而使房地产事业发展的更健康。
结束语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 是很多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会促进很多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 因此, 应重视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以便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摘要:房地产事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有关产权的档案, 相关人员要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因此档案中有关于个人隐私等信息, 如果不加强管理, 那么会致使信息泄露。而且在管理档案的时候, 要坚持法制化。这样在法律的限制下, 管理工程才能有效, 而且规范。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到房屋产权档案管理法制化。
关键词:房屋产权,档案管理,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浅析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J].档案时空, 2010, 6 (7) :127-128.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个人,档案,权利
个人档案是个人从事社会活动而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历史记录。其外延既包括国家、集体制作和保存的关于个人的档案, 也包括私人所有和保存的关于本人的档案、关于他人的档案。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了关于个人数不胜数的各种权利, 基于一般规定的普适性, 其中不少权利性规定也适用于档案领域。因此, 有必要采取“个人对其档案”的视角, 检查、梳理与总结现行法制内个人对其档案享有的权利。
一、档案的语用学分类
从我国档案立法及档案学文献中可知, 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了三种意义上的档案:一是实物意义上的档案形式, 如纸张、光盘等。诸如“损毁的档案”、“保存档案的库房”之类的用法, 指的就是实物意义上的档案, 可以简称为“档案实物”。二是前述实物形式记录的内容信息, 或称为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又可分为关于个人的客观事实信息, 以及基于前者对个人的主观评价信息两类。“通过电台播放档案”之类的语句中表达无疑是档案信息意义上的档案。三是指档案实物与档案信息相结合, 即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意义上的档案。这也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档案。《档案法》、“档案的移交”等大量提及“档案”的语句中, 使用的既是这种综合意义上的档案。
通说认为, 语用学是探索说话人的话语表示的意义及其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学科。前文对“档案”的分类, 借鉴了语用学的观点, 可称之为“档案的语用学分类”。在现行法制范围内, 前列三种意义上的档案分属不同的法律或同一法律不同规定的调整对象。相应地, 个人对不同意义上的档案享有不同的权利。
二、个人对其档案实物享有的权利
个人对其档案实物享有什么权利的问题, 可参考民法上人对物享有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规定, 个人对其所有的档案实物享有所有权、依法转让权、获得赔偿权等民事权利。不过, 这些规定并非都适用于档案领域。《档案法》作为特别法即承认个人对其档案实物享有的某些民事权利, 但又对其施加了限制。根据现行档案立法, 记录个人信息的档案实物可以分类如下:一是按照所有者的不同, 可以分成个人所有的关于本人的档案实物、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关于个人的档案实物;二是按照对国家和社会的保存价值, 可以分成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实物、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实物。
首先, 根据现行《档案法》第17条对其施加了限制, 即个人向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者赠送, 须经有关机关批准, 而且不得向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出卖或者赠送。根据该条的立法目的, 个人也不得行使处分权毁损、消灭这类档案实物。另外, 根据现行民法, 个人在其档案实物受到侵害时, 享有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等权利。另外, 根据私法的“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 个人对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实物, 则享有全部民事权利。
其次, 对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关于个人的档案实物, 个人对其不能主张私法权利。但根据现行法制的规定, 个人对于此类档案实物享有《档案法》等规定的公法权利。由于不易发现这类权利, 在此仅举一例, 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关于档案复制的规定, 个人有权请求国家或集体的档案机关、机构为其提供档案实物复制件, 或者有权自行复制档案实物。除了可以从法律正面规定查找此类权利外, 还可以根据档案事物的本质, 以及美国分析法学家霍菲尔德的权利———义务相关理论, 从档案机关的义务中推出某些权利。比如, 根据档案立法关于档案制作的规定, 档案制作机关应当根据规定并结合现实, 依法制作档案实物。这是一种法定的义务。据此, 个人不但享有知悉其档案实物的数量、种类是否被依法制作的权利, 而且还享有请求保护档案完整性的权利。
最后, 为了防止个人档案被非法“加料”, 避免汤国基案、“上海档案第一案”之类案件的重演[1], 应当废除《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31条第5款、《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17条第4款, 以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4部分第7条。这些条款禁止个人查阅或借用本人档案, 直接侵犯个人对其档案实物享有的知悉权、个人请求保护其档案实物完整的权利, 因而既违反档案立法的目的, 也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三、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享有的权利
档案实物是档案信息的载体, 没有档案实物就不能记录档案信息。但在档案实物存在的前提下, 档案信息与档案实物具有可分性。基于这一性质, 在现行法制内,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也享有某些权利, 包括查阅权、摘录权、公布权、隐私权、收益权等。只要个人不违法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既可全面行使上述权利。
首先,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享有优先知情权。个人对他方保管的本人档案信息享有权利的基础首先是要知道档案信息。这决定了个人对其档案信息首先应当享有知情权。《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把档案利用限定为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实际上,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这仅是利用档案的前提, 即知道档案的内容, 即档案信息。该条款规定的其实是个人对其档案信息的知情权。这种权利不同于个人对他人档案信息的知情权。《档案法》在原则上禁止个人知悉他人未被公开的档案信息, 其目的主要在于保护档案信息上的隐私权[2]。由于个人对其档案信息无隐私权可言, 所以, 无论是对已公开的档案信息, 还是对未公开的档案信息,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都享有知情权, 即阅览、复制与摘录的权利[3]。另外, 根据《档案法》第21条的规定, 个人相对他人优先行使对其档案信息的知情权, 并且有权限制他人知悉档案信息的某些部分。
其次,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享有请求公布权及隐私保护权。根据《档案法》第22条、第19条的规定, 档案由其所有者公布, 其中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公布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充分利用档案, 而规定保密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在这一立法目的指导之下, 只要个人请求国家或集体的档案机关提前公布其个人档案信息, 并且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 被申请人没有实质理由拒绝这一请求。所以, 采用目的解释的方法, 可以得出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享有请求公布权。同时, 对于未满不公开年限的个人档案信息, 即使他人以科研等理由申请利用, 个人也享有隐私保护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 一般情况下,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这一原则同样应当适用于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的公开。也就是说, 除非不公开个人档案信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否则未经个人同意公开, 档案机关不得公开个人档案信息中的隐私部分。档案机关有保护档案信息中个人隐私的义务,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中的隐私享有要求保护权。
第三, 基于《著作权法》的规定, 个人对其档案信息可能享有著作权。对于个人所有后来转让给国家或集体保管的档案, 根据《著作权法》关于所有权与著作权相分离的规定, 以及《合同法》第137条关于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特殊标物的规定, 个人在失去档案实物所有权的同时, 对于作品类档案, 仍然有权保留著作权。这些权利视具体情况可能是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以及复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其中前四项是专属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 这些权利与前文所述的《档案法》等关于个人对其档案信息的公布权、保护档案实物完整权、复制权等具有相同及相通之处;其余的权利, 是著作财产权, 个人可以行使这些权利、利用档案信息获得收益[4]。对于国家或集体的档案机关制作个人档案信息, 如果是作品的, 则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单位作品, 其著作权由单位享有。
四、个人对其档案权利享有的救济权
相对于前述的各类实体法权利, 个人对其综合意义上的档案享有的权利, 主要是广义的程序法权利, 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档案开放申请权、档案利用申请权, 以及《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规定的档案转移许可申请权等。不过, 这只是程序法上的狭义程序法权利, 还有一类在实体法权利和狭义程序法权利得不到实现或者受到侵害时, 据以对其进行救济的广义程序法权利, 即个人对其档案权利享有的救济权。在现行法制内, 除民事诉讼权利外, 这类权利包括:第一, 《宪法》第41条与《信访条例》规定的,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第二,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对作为行政机关的国家档案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请行政复议的权利。第三, 依据《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四, 个人若因国家档案机关的行为受到损害, 还有权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依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郭春镇, 赵耀彤.论对本人档案的知情权[J].社会科学家, 2005 (11) .
[2]张世林.论档案利用中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J].山西档案, 2009 (3) .
[3]常杰, 任胜云.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考辨[J].兰台世界, 2009 (10) .
档案法制化建设 篇11
为鼓励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档案法制知识竞赛的单位,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档案系统参加全国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会议,根据各单位参赛人数和宣传组织情况等评奖原则,进行优秀组织奖评选,评选出41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海淀区档案局荣获特等组织奖;朝阳区档案局、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馆等22个单位荣获一等组织奖;怀柔区档案局、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综合档案室等18个单位荣获二等组织奖。
希望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向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学习,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履行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获得特等组织奖单位(1个)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
获得一等组织奖单位(22个)
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
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
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
北京市顺义区档案局
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
北京市通州区档案局
北京市石景山区档案局
北京市大兴区档案局
北京市延庆县档案局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馆
北京市工商局档案管理中心
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档案处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
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档案室
北京市环保局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室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保密档案处
获得二等组织奖单位(18个)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
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
北京市密云县档案局
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
北京市房山区档案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综合档案室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水务局办公室档案室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首钢总公司档案处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室档案管理中心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办公室档案室
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建设研究现状 篇12
一、文献综述
1. 著作类。
笔者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 检索词为“电子文件”, 共检索到相关著作21部, 以“电子档案”为检索词, 检索到相关著作7部。在笔者的视野范围内, 还没有搜索到一本专门关于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专著, 关于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内容在专著中的相关章节有所涉及, 但是内容过于笼统, 浅显。大部分专著侧重于电子文件的管理方面, 以档案学领域的居多, 也有涉及法学领域。其中, 影响力比较大的专著有:冯惠玲教授的《电子文件概论》、《电子文件国家战略管理》、《电子文件风险管理》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问题与对策》;金波教授主编的《电子文件管理学》;刘家真教授编著的《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及张宁教授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管理》等。
2. 论文类。
论文主要有两个来源, 分别是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主要通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期刊论文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搜集。
(1) 学位论文检索情况。
注:检索时间为2011.11.1检索年限为1999—2011
从笔者的检索结果可以看出, 硕博士论文的数量初具一定规模, 研究领域集中在档案学、法学、经济与管理学、信息科技等。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学位论文有:博士论文《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保障体系研究》、《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问题研究》等, 硕士论文《电子文件法律效力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价值研究》、《我国电子文件立法保护研究》等, 此外, 冯惠玲教授的博士论文《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 (1997年) 对本文也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2) 期刊论文检索情况。
注:检索时间为2011.11.1检索年限为1999—2011
对电子文件法律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法律证据效力这两个方面, 对于宏观的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论文屈指可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论文有:刘家真教授的《保证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措施》;张照余教授的《档案信息化法规探析》;冯惠玲教授的论文《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刍议》;安小米、张宁、叶晗、杜雅楠合著的《国外电子文件管理机制及借鉴研究》及王少辉的《论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的影响因素和保障对策》等。
二、检索结果分析
我国关于电子文件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笔者检索到最早一篇关于电子文件的论文是1988年载于《档案学通讯》罗伯特·F·威廉斯与许士平合作的《电子文件管理———即将来临的文件管理革命》, 最早一篇关于电子文件管理法规的论文是1990年载于《北京档案》吴晓珊编写的《香港当局尚无保障电子文件法律效用的条例》一文。早期的电子文件的研究集中在电子文件技术、电子文件带来的管理冲击等方面, 介绍国外发展情况的论文占了一定的比重, 到了1998年关于电子文件的论文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从1997年的86篇增长到210篇, 并且开始涉及电子文件的法制建设方面。此后, 我国关于电子文件的论文数量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2010年的论文总量达到了1143篇, 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总体来说, 我国的电子文件的法制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 电子文件法制建设与电子文件的关注度差距大。
我国对于电子文件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但是关于法制建设的文章数量有限。从上述笔者的检索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问题。电子文件的著作数量有21部, 但是目前尚未出现专门关于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著作。同样, 期刊论文的情况也如此, 一次检索电子文件论文数量达到2867篇, 但是加入“法规”进行二次检索后, 论文数量锐减。可见我国对于电子文件的研究关注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但是法制建设的关注程度还不是很高。
2. 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论文研究范围过小。
目前, 我国关于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地位方面, 虽然这是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的核心, 但是电子文件法制建设还涉及管理相关权限、管理系统内部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 笔者认为电子文件管理的法制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方面, 我国电子文件法制建设的研究范围过小。
3.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对电子文件管理法制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大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而忽略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结果影响力、说服力及准确性远不如定量研究的结果。目前, 我国电子文件的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项目是冯惠玲教授主持的“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机制研究”, 该项目对国内70余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 35家省级、副省级城市的综合档案馆进行了两轮深入细致的抽样问卷调查;并且通过网络、文献、会议、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实际案例, 了解了当前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疏漏, 为对策研究提供依据[1]2。
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法制文献检索情况, 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是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为档案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 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 紧紧抓住机遇, 把电子文件法制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契机, 推动电子文件和档案事业的共同进步[1]2。
摘要: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对象, 对电子文件1999—2011年的著作、论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索, 分析检索结果, 旨在对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现状
参考文献
【档案法制化建设】推荐阅读:
档案法制化建设阶段10-26
档案的法制建设06-30
雅安市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10-10
抓好企业法制化建设07-05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体系的建设09-02
环境法制建设07-14
法制建设理论08-18
消防法制建设09-11
工会法制建设10-26
法制社会建设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