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

2024-10-06

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精选8篇)

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 篇1

潜心研究教学工作 致力打造特色名校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万福山下,龙崮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2008年4月由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按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占地面积20亩。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26人,专任教师26人,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市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6人。并拥有省级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空调22台,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和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2009年9月,东龙崮小学、柳龙崮小学顺利并入该校。

学校自合班并校以来,紧紧围绕“办一流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要硬,软件更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坚持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来排在了高新区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了莱芜市行风测评优秀学校、莱芜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办学水平优秀单位、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创设优质教育环境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要有一个清晰地定位,必须明确将来的发展要朝向哪里,如何发展才能切合实际,让当地老百姓的子女接受不差于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为此,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外出考察、聆听专家报告,然后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系统,即“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恒细密,致宏远”的校训、“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的校风、“用爱心呵护孩子”的教风和“每天都进步”的学风,并创作了师生誓词、校徽和校歌。号召全校师生在这一理念系统引领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1.“细”字当头——注重细节。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有着极其清晰的脉络,德育线、教学线、行政线、后勤线等各有明确职责。作为校长,重点是为副校长服好务,副校长为各处组室主任服好务,各位主任为年级教师服好务;班主任老师为任课教师服好务,同时大家又共同为学生服好务。站在不同的岗位上要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不用扬鞭自奋踢,全体教职工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注重细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做好。

2.“专”字为先——立足专业。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任何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管理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现在是专业化时代,教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路子,为此我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号召广大教师从专业入手,自主发展。近几年来,许多年轻教师积极走专业化之路,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如朱丽老师成了莱芜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李慧老师成了莱芜市优秀班主任,刘志峰、郭凤霞、李凤芹、沈明、何维波等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均获得了省级奖项。

3.用数据说话——科学量化。科学量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对教师实施科学的评价是促使教师人人成长、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杠杆。学校一直主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量化,为此学校采取从教师中来,通过各处组室、教职工代表的反复论证,再到教师中去的办法,制定出台了《福山小学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文明班评比办法》,均用数据说话,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有效的调动了各班级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二、潜心研发学校课程,致力打造办学特色

学校合班并校之前,除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和科学等几门学科正常开课外,其他学科大都不能开全,被别的学科挤占现象严重。合校后,学校首先把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动员广大教师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树立办好教育为老百姓和学生服务的思想。需要突出说明的是,我校在强调抓好三级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学校课程上下功夫,做文章。

1.着眼于全面发展——学校课程呈现系列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科任教师积极研发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研究的学校课程。如体育课程,一年级是蛙跳,二年级是健美操,三年级是巧转呼啦圈,四、五年级是花样跳绳;又如艺术课程,低年级是幸福刮画,中、高年级是快乐剪纸;再如阅读课程,一年级开发了《丛林故事》,二年级开发了《犟龟》,三年级开发了《绿野仙踪》,四年级开发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五年级开发了《夏洛的网》等等。系列化的学校课程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当地实际,开阔了学生眼界,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

2.基于学校本土——学校课程呈现校本化。设计学校课程要着眼于本校本土,要根据当地实际,培养学生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因此,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在研发学校课程时必须着眼于校本化。如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可爱的莱芜,我的家》、《手工制作与花样跳绳》、《美术技法与剪纸艺术》等都能够体现出学校课程校本化的特点。

3.立足于万福山岭——学校课程呈现特色化。学校在强调学校课程系列化和校本化的同时,特别重视特色化课程的研发。福山小学位于万福山下,广阔的万福山岭就是学校课程丰厚的研发资源。从2010年春开始,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如树叶、树根、石头、中草药材等,积极开发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集体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终于形成了今天具有我校特色的奇石、根雕、树叶粘贴画等艺术课程和中草药课程,得到了市局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不仅没有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目前,我校全员学生既能够巧转呼啦圈、花样跳绳,又会刮画和剪纸艺术;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的会舞蹈,有的会弹古筝、电子琴,有的会表演课本剧,有的会说相声,有的会武术,有的能踢足球……学生的个性特长带动了学校的艺体发展。在高新区历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运动健儿人人能拿奖项,个个敢创佳绩,像刘慧悦、吕昌丽等同学,每项成绩都列高新区第一;在高新区历届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舞蹈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并被推选到市里参加表演,如《五月的风》、《床前明月光》等。学校丰富多彩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许多原先转出的学生又悄悄地转回来上课学习。2011年7月7日,莱芜日报以“转到城里的孩子又回来了”为题对我校的优质教育作了详细报道。

三、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2009年9月合班并校伊始,我校就提出了“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口号,并作为教育理念引领着每一位师生向前发展。

1.载体建设——以活动促进教研。针对师资队伍年龄两极分化现象,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教师结对子活动,师傅带徒弟。每学期对师傅和徒弟考评,成绩进行捆绑纳入考核。这样,老师们教学科研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为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学月活动,组织教坛新秀评选、教学设计比赛、优质课件评选等,以活动促教研,带动教师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0余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人德育教学课例被推送到了省里。

2.课题引领——以课题带动教研。学校积极实行教研课题带动战略,自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于2012年1月顺利结题。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越来越强,学校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

3.模式跟进——以教模深化教研。自2011年起,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段式”即“自学——互动——训练”自主课堂学习模式与“424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在“三段”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学单”和“问题生成单”在课堂中得到灵活、有效运用,问题在学生的自学中生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孩子们通过登台展示、小组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而更富有情趣。在2012年4月高新区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中,我校的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一致肯定。

四、精心抓好新教育,甘做实验排头兵

作为莱芜市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在实验之初,紧紧围绕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成立了“儿童课程”、“阶梯阅读”、“共读共写”、“完美教室”、“理想课堂”、“特色活动”等六大课题组。在政策引领、制度约束下,各组成员潜心研究,精心实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探索晨诵课程。学校积极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学习生活方式,特别在探索开发晨诵课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定了晨诵时间,确立了晨诵内容,创意了晨诵形式,设立了晨诵练习本。晨诵课程的每一次穿越,都成了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历程。

2.缔造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强调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作为新教育人,就应当守住每个孩子的心灵,把每一间教室都缔造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命场”,让用爱播撒下的种子在每一个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们主要在构建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班级文化、研发班本课程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2011年10月26日我校承办的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上,小竹林班展示的幸福教室板块、七色花班展示的儿童评价版块和小荷班展示的班本课程花样跳绳板块等都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师生共读共写。师生共读共写是落实新教育实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领导积极带头,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一年多来,学校新教育简报《与梦一起飞》已出刊7期,刊登教师研究性论文、随笔、校园快讯等150余万字;教师撰写的教育日记已达400余篇360余万字;各班积累的写绘、读后感均达到120期以上。各班师生在共读的基础上,都分别创编了课本剧。小竹林班创编并演出的课本剧《夏洛的网》,在高新区2012年阅读展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之,自2011年5月份启动新教育实验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用聪颖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美丽而又隆重的庆典:2011年10月26日,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12月2日,在莱芜市教学工作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12月28日,在全市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总结大会上,我校作了题为《向着明亮那方,追寻教育梦想》的典型发言;2012年7月,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朱丽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全国小学生学习文摘、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报、莱芜教育、莱芜日报、鲁中晨刊、莱芜电视台都分别对我校的新教育实验作了详细的宣传报道。

春去秋来,岁月飘逝,回首之前的岁月,展望崭新的明天,我们将继续践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大胆创新,勇争一流,铸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福山小学的师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执笔:刘立安*** 何维波***)

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 篇2

这些高校在长期的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曾经积累了一整套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中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较好的案例,因为这些行业如石油、化工、气象、矿业等,在当时一般均被国家分配到边远艰苦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异常重要,但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向综合性大学和为行业进一步培养和输送行业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其培养模式必须加以探索更新,以便更加适合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研究生。

1 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的特殊性和党建工作的迫切性

对于行业高校来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就意味着被分配到国家的艰苦边远地区,选择了行业高校就必须选择服从,但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行业高校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学位点从单一行业拓宽到几个甚至数十个,在校研究生也从几个、几十个发展到数千甚至上万名,行业特色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弱,而现在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已经是80后,并且逐步过渡到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吃苦精神大不如从前,工作领域的选择也趋向多样化,说教主义、英雄榜样主义的示范作用逐步丧失,学生一般以自我为中心,进一步追求经济利益、物质享受,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均必须努力创新,与时俱进,以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既保持行业特色高校的优良传统,又能够适应新一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2 行业高校研究生党建模式的历史演变

2.1 精英化管理

部分实力较强的行业高校较早就已经开始招收研究生,但此时研究生的教育就是象牙塔上的皇冠,人数极少,研究生简直就是学生中的宝贝,并且大部分研究生是在工作岗位上重新进入高校再深造的,应届研究生如凤毛麟角,研究生和导师关系更是亲密无间,有的甚至亲如父子,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也是细上加细,管理体制上一般以研究生党总支为主,研究生教育管理全部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管辖,对研究生的党建管理严格,研究生管理老师进行全方位、精英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均能够迅速发展,成长成才,现在绝大部分成为各行业中的高级领导、著名专家。

2.2 大众化管理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研究生扩招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非本行业研究生学位点的扩大,传统的精英保姆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各高校纷纷将研究生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各相关学院,由各自学院管理负责,研究生部(处)只从学校层面上进行宏观管理,主要从事研究生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研究生党建主要由各学院负责。

2.3 开放式管理

部分高校更加彻底,将研究生的管理直接下放到各导师自己管理,特别是对部分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或者和外单位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仅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其余两年均在外学习,直到研究生三年级论文答辩时方回学校,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如研究生中的流动党员如何管理,正常的党小组、支部生活如何开展。

3 目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管理体制、内容形式、管理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着较普遍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约束了党建工作实际效果的发挥。

3.1 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各行业高校在本世纪初划归地方管辖后,许多高校为迎合地方发展的需要,采取了“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大规模地兴办起了许多与原行业关联度较小的学科,不再是原行业“一枝独秀”,而是各专业“遍地开花”。

相应地原行业特色专业研究生也不再是学校研究生中的“独苗”,原有的先天性优越感开始丧失,而从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管理层并没有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仍旧停留在原有的“校之骄子”的思想观念中,认为本行业专业的研究生是学校学生中“长子”、“骄子”,有着先天性的优越性,无须采用更多的管理方式方法,其管理模式仍旧采取原有的一套,不愿意去更新观念和更改管理模式。

3.2 原有管理体制没有适时理顺

部分行业高校实行的是一级研究生管理体制,研究生部(处)直接管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生活甚至包括宿舍安排等等,这种托儿所式的管理虽然有利于加强研究生的管理,但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和人力,一般适合于人数较少的研究生教育机构。随着研究生人数的逐渐增多,二级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建立二级管理体制不是放松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是更进一步从宏观结合本校校风总结教育管理理念,从微观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院系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可以说实行二级管理体制以后,研究生部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任务不是松了,而是更加重了。

3.3 管理对象来源更为复杂

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高校的研究生也面临着以下四大特点“广、大、散、异”。“广”指学生来源广,有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继续攻读研究生的社会人员,同时还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大”指研究生的年龄结构差距较大,最大的有40来岁的在职人员,小的有刚刚年满20左右的本硕连读生。“散”指研究生不在集中在原有的特色行业专业,而是分散在各个学科,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异”指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和求学目的各异,有学术型和应用型,有脱产学习和在职定向培养,有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由于个人阅历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因而研究生管理对象更加复杂化,研究生的党建工作更加困难,党建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4 管理队伍弱化,经费投入不足

正因为在管理思想上重视不够,更新不快,许多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规模扩大以后,其党建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同步增加和进行培训,管理队伍人员不足现象普遍,而大多数高校将管理重心放在本科生党建工作人员建设上,基本上能够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按照本科生200:1的比例配备了辅导员,有条件的高校还健全了从校到院的各级团委组织,而对研究生的党建管理队伍则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没有一个文件性的比例配备要求,许多高校没有专门配备研究生党建工作人员,有时让本科生辅导员“顺便”带一下,有时又让导师管一下。

同样本科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没有研究生参与,主要的党建活动经费也被投入到了本科生活动中,研究生的党建活动经费难以有足够的保障。

4 创新党建模式的构建

研究生党建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勇于进取,开拓思路,不断尝试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4.1 按导师和年级建立支部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和学习,因此按照导师和年级建立党支部,是增强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及时动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研究生导师中党员比例较高,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治学态度严谨,政治素养较高,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作用,让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参与或指导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也更有利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开展互动。国内部分高校例如同济大学就率先实施了导师负责制度,研究生的思想汇报和进步情况由导师决定。党总支的职责在于履行监管权力,以保证导师发展党员的程序合法、合规。

4.2 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在行业高校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二年级就必须送到行业中进行校外实习和作业,而学校辅导员和导师均不能同时前往,由于学籍和体制原因,这部分研究生党员或难以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实习单位,或所在实习单位因各种原因难以正常同学校一样的组织活动,因此此类研究生党员就成为了流动党员,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是各方进行探索的难题,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对研究生流动党员的监管在于充分利用好流动党支部和搭建网络平台。

对于相对集中于一个单位的研究生党员群体,按照党章规定,有3人以上党员的,即可成立相应的流动党支部,任命支部书记,正常开展党员组织生活,书记应起到带头作用,做好在外单位实行所需要注意和关心的工作。

学校和所在学院党委应建立网上党委或党总支和党支部,让每一位在外的流动党员都能随时随地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党支部的所有组织活动,积极利用网上视频和网络通话,让在外的党员积极参与到支部建设中,及时履行各项党员权利和义务。

4.3 建立研究生公寓党员工作站

过去宿舍、教室、食堂构成的“三点一线”曾是研究生生活的形象比喻,而今,研究生阶段随着专业的细分、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弹性学制的推行,学生“跑班”上课已经非常正常,以往按班级建制为基础的党团建设格局正在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各院系专业的研究生居住相对集中,原有的党团组织在研究生公寓中相对稳定,且研究生在宿舍里接触的时间最长,这正好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可以创新性地在研究生公寓中成立党团总支或党员工作处,按楼层成立党团支部或党员工作站,站长可以由辅导员也可以由威望较高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开辟“研究生党员公示栏”,实行党员挂牌寝室,将党员的先锋作用辐射到宿舍的同时也起到对党员的群众监督作用,划分“研究生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联系日”、“我为党旗添光彩”、“让党员声音在公寓中响起来”等党团活动,通过公寓党员工作站将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开展公寓各类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接受考验,党员工作站将其表现定期反馈给所在院系。

4.4 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传递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无非于网络,而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据有关部门调查,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课余时间的第一选择,作为高等教育的承载机构,高校应顺应社会和历史潮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共产主义理念去占领网络阵地,树立起网络党建工作新形象,开拓网络党建工作新视野,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当代科技发展迅速,网络、手机、QQ、MSN等通讯方式将每一个人均连接在一起,传统的开大会、口口相传等方式应迅速转变,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快速、重点掌握这些科技工具,并将其利用到党建管理工作中去,譬如建立网上党校、QQ党建群、飞信党建工作组、党建微博等等。

随着新的研究生党建模式的建立,行业特色高校将重新焕发新颜,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中培养出又专又红的综合性复合人才。

摘要:具有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生规模一般不大,但是却承担着培养行业精英的重任,许多行业的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均来自于这些高校,在新的社会和高校大发展的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按照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探析构建适合本校和本行业研究生培养的党建模式。

关键词:行业,高校,研究生,党建

参考文献

[1]林娜,伍锦昌.探索师生支部共建模式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2]连漪.高校研究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途径探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3).

[3]周霞,等.网络化管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2007(10).

[4]蔡三发,等.创新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05(7-8).

[5]赵睿.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有效途径探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6).

[6]谢加书.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

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 篇3

摘 要:民族高校担当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干部和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学生素质备受社会关注。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工作应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党团联动工程,党建工作的创新要不断完善党员学生的管理,建立动态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平台搭建工程,发挥品牌效应。

关键词: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创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民族高等学校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培养建设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国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要“借助于品牌创建内容,结合基层党建根本目标,探索时代性鲜明、规律性客观、创造性丰富、目的性突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使之成為创新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在各民族青年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依托。以创建党建品牌推进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对于党员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可以牢牢把握在意识形态方面对青年人教育、培养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一、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首先,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可以拓展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探索新载体、新措施和新方法。运用品牌理念开展创建,用品牌质量、品牌管理和品牌服务的标准夯实群众基础,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其次,通过党建品牌建设,结合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切入点,使党建工作针对性强,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影响。再次,通过有效的党建品牌建设,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号召,树立党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大批立场坚定素质高的党员,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宣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最后,党建品牌建设过程还是民族大学生党员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亮出党员身份,体现党的先进,提高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党建品牌建设让大学生党员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工程的创新做法与探索实践

1.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队伍建设工程,抓好品牌队伍。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创建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第一要义是有一只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为主要力量,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务队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务队伍建设的主导,学生党支部干部为主要辅助,把学生党支部干部充实到党务工作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对基层党务队伍建设合力。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培训活动。活动中,既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体、服务社会的工作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活动工作来锻炼、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以此来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建设循环,从而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政治素养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

2.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党团联动工程,扩展品牌建设外延。如今少数民族高校都是在学分制下施行行政班级建制。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团互动,巩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以此来扩大基层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的辐射面,提升宣传力、影响力,感知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基础落后,入学后需要时间来适应高校内的学习生活,建立“一帮一”“多帮一”学习互助小组,是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优势的良好契机。我们要借助学生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动一个,带动一片”,提升党建品牌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3.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制度建设,落实动态管理。我们要重视学生入党前、中、后的培养教育,把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实施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要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学生党员考核和考察指标体系,通过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

4.深入开展党建品牌的平台搭建工程,发挥品牌效应。党建品牌建设需要良好的载体来推广提升影响力,更需要良好的平台来展示党建品牌的优越性,通过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来推广品牌效应。在学校内,构建学习“一帮一”互助小组来帮助学困生学习,以及定期去学校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义务劳动。在校外,可以深入周边少数民族乡镇,利用所学电工、会计、生物知识去切实进行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研究生特色党建工作 篇4

工作报告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课题组

2011年12月,由我校孙荣老师负责申报的“十二五”规划课题——《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经过层层评审,成功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立项批准。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和飞跃,它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科研热情,更坚定了我们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四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和引领下,课题组严格按照《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乒乓教育特色的形成,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现将四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乒乓教育是我校实施多年的校本化特色教育活动,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丰富我校乒乓教育的内涵品质、提升乒乓教育的文化品味,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就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这一研究设想。结合农村教育的现状和我校的办学基础,我们确立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践创新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路径”的基本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课题研究的“135模式”和“螺旋模式”,并将二者有机整合起来,以期在这一技术路线的指引下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研究质量,改进工作效能。所谓“135模式”是指以实现学生共同发展为中心,做到读书、实践、写作三者结合,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教育论文5种写作形式促进研究的深入推进。“螺旋模式”是指在操作过程中要始终遵循“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达成研究目标。

在上述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引领下,我们紧扣课题研究内容,通过乒乓文化进课堂——创活力智慧的课堂,乒乓文化进班级——创团结向上的班级,乒乓文化进课间——创快乐灵动的校园,乒乓文化进社区——参与体验的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在进取和创造中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学校一直把乒乓文化列入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成立了以黄富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对我校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完成了《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南通市教科室、如皋市教科室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课题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培训、组织开题论证 活动;课题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初步确定研究计划和步骤;搜集资料,总结经验,准备课题研究的相应材料。

3.拟定了预期的课题研究成果。

(1)《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资料汇编。(3)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教师博客信息资源。(5)建立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如课件、学件、录像带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

2012年7月《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正式开题,标志着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本阶段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指导,理论培训,培养科研型的教师。

作为一项专题研究,课题组的各个教师包括课题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真实的研究实践,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来支持课题研究实践。我们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为此,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我校课题领导小组相继邀请了南通市教科室以及如皋市教科室的专家来校进行理论培训,并定于每月中旬组织一次专题课例研究。学校课题组还选派教师21人次先后到苏州、成都、南通等学校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回来后及时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2.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调动教师研究激情。

课题领导小组从研究的开始,就极力营造和谐的研讨氛围,积极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学校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阐明课题研究是当前学校校本教研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参与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教师的教研兴趣。在各种活动中观摩、反思,引起教师的思想震动,以达到教师想去教研的目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激情。

3.规范程序,科学研究,校本教研成为主阵地。

课题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直接施教者,自身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为了优化教师的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素养,我们以课题研讨课为依托,借助学校校本教研作为研讨的平台,积极进行“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探索。

我校课题研讨课已经形成一个比较规范有效的流程:课题组发布通知→授课教师提前备课→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发布到个人博客→课堂教学→集中评议研讨→平行班二次授课→反思总结。

教师主动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主动挖掘学校乒乓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了常规教学和乒乓文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有机整合。从2012年7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相继举行了多次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乒乓文化教育资源的培训、研讨会议,教会教师走向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从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共举办了近100次课例研讨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学校课题组根据研究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资料完成了中期评估阶段性工作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参加了如皋市教科室于2014年4月对我校课题的中期评估。课题专家组对我校课题实验、教育博客、网络评课、收集资料和阶段研究成果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通过我校课题中期评估验收并且评定为优秀。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

实践中,我校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过程性资料。课题小组及时汇总,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进行了整理,相继形成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课题论文资料汇编、软件资料汇编等。教师和学生参与了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这几年的课题研究,提高了乒乓文化资源的利用,有力地推动乒乓文化教育资源软、硬件的建设和应用,形成了学校在乒乓文化教育资源应用方面的新局面,乒乓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三、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从本校特色出发,深深扎根于我校乒乓优势资源的肥沃土壤中,经过4年多脚踏实地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较为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

(一)硬件建设拉动课题研究 1.乒乓文化广场

全校学生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以及体育课乒乓活动场所。东边世界冠军大幅海报,伴着学校荣誉墙,鼓励学生学国球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西边绿化带8个灯箱,正面和反面都是学生对乒乓文化的深刻感悟;南边橱窗陈列乒乓技能知识、乒乓明星成功故事、乒乓征文展示、学生成果展览等,北边手抄报墙展示学生乒乓文化手抄报优秀作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

2.乒乓文化园

乒乓文化园长达60米的室外广告喷绘从健体、立德、启智、兴校四个维度,讲述学校全体师生建设乒乓文化的过程,分享劳动成果,指引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

3.乒乓球训练馆

学校举行乒乓球班级联赛、乒乓球技能考核、校队训练及对外交流比赛的场馆,内有发球区、训练区、比赛区,设备一流,环境布置独具匠心,告诉学生“我们是冠

军,永远争第一”。学校乒乓球队队员“名人堂”、江苏乒乓球队“名人堂”、学校乒乓文化成果展示厅让学生感受乒乓文化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及快乐。

4.教室、走廊、过道等校园文化载体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陶冶学生情操,释放教育之美的正能量,开拓环境育人的新境界。24个班级,班班都建有“乒乓文化角”,各中队以乒乓明星命名;楼梯过道每层均有乒乓世界冠军大幅图片,配以典型事迹介绍;各班走廊陈列本班优秀学生典型事迹自述介绍,乒乓精神激励自己快乐成长。

(二)课程开发提升课题研究 1.落实乒乓球技能教学

制定全员参与的乒乓球运动技能教学活动,制定培训计划,开发校本培训教材。每周有一节或以上体育课专设为乒乓球教学课,体育老师要备好每节乒乓球教学课,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全体学生乒乓运动技能。

自创乒乓操,将乒乓标准动作融于体操之中,为普及乒乓打好基础,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

制定各学段全体学生乒乓球运动技能基本标准,对达标水平和达标率作一定的要求,每学期定期现场考察考核,作为考核相关体育老师、班主任、学校分管领导、校长的依据之一。

2.开发生动有趣的乒乓文化校本课程

制定乒乓文化特色教育大纲,围绕大纲努力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乒乓文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乒乓文化·健体篇》、《乒乓文化·育德篇》《乒乓文化·启智篇》《乒乓文化·兴校篇》,为乒乓文化特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学校积极开发相关“乒乓文化”德育课程资源,每周均开展“乒乓文化班级主题德育活动”的实践研讨活动,逐渐形成了乒乓历史、乒乓交际、乒乓人物、乒乓心智四个专题校本德育课程分类,编写了相关教材,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校本德育课堂案例。

3.实现乒乓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乒乓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将乒乓信息导入孩子们的学习之中,建构出吸引孩子们眼球的学科资源,引领他们学会发现,探求新域,激发创新。其基本着眼点有:启迪生活智慧、发展学习智慧、激励创新智慧。打造“乒乓文化”特色课堂

启迪生活智慧,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让孩子们看乒乓球比赛,布置观战经典赛事的作业,带孩子们一起聊一聊精彩比赛,体验高手间较量的争分之险和取分

之智。课题组开发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多计并举,胜券在握》,引领孩子们从古典战例和现实乒乓战例两个角度解读“三十六计”,使孩子们充分领略到古代中华智慧的魅力所在;设计了《如何组织班级乒乓球挑战赛》的班会课,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赛前的一切细节准备,包括技能提高、战术设计、助战氛围、后勤服务等,形成详细的分工协作方案,并立即付诸实施,反馈其方案效果,实实在在地启迪了孩子们自主管理的智慧。

发展学习智慧,即让孩子们在综合处理乒乓信息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建构学习方法。马燕老师设计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乒乓比赛中的趣味数学》,让孩子们从乒乓比赛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奇怪的“比”、循环比赛的场数、选手技术成功率统计等。因为对乒乓的兴趣浓厚,孩子们自然对这类数学问题也兴致盎然,总能不断发现新的数学趣例。徐晓灵老师设计的英语情境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乒乓比赛情境中,学习相关乒乓比赛的单词和词组,活动效果良好。课程开发小组还组织了“乒乓小选手常问的问题征集活动”,征集到诸如“乒乓球的旋转是怎样产生的?”、“国际乒联为什么要频改乒乓规则?”等问题,再组织相关社团进行探索研究,让孩子们学会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激励创新智慧,即让孩子们在活动或课堂中感知创新的魅力,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乒乓文化”各项活动的策划,本身就具有多样的创新要素,如:我们自编的乒乓操和乒乓歌、舞蹈社团自创的舞蹈《乒乓帅小子》,我们创设了“乒乓游戏开发社团”,组织了“何庄小学乒乓文化LOGO设计征集大赛”,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对“乒乓文化”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特色活动助推课题研究 1.开展系列乒乓比赛

正常开展乒乓比赛活动,班级每半月一赛,年级每两月一赛,校级每一学期一赛。各级各类比赛,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以有循环赛和淘汰赛、团体赛和个人赛、单打赛和双打赛等形式,低年级可以开展乒乓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乒乓快乐、乒乓智慧。

2.创新乒乓文化活动

学校每年4月和12月开展“乒乓文化月”活动,举行乒乓运动比赛、乒乓技能考核、乒乓知识竞赛、乒乓精神演讲比赛、乒乓手抄报比赛、乒乓书画比赛、乒乓征文比赛、乒乓操比赛、乒乓故事大赛、乒乓歌曲联唱等活动,重在展示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乒乓文化建设的激情。将弘扬国球精神活动贯穿于学校德育活动始终,宣传

乒乓英雄,号召全体师生向国手学习,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拼搏进取的精神。

3.建设“乒乓文化教育网”

利用学校乒乓文化网站发布活动通知,公示基地建设管理制度、规范及竞赛评比结果,展示各项特色创建活动成果,分享乒乓文化资料。开通乒乓文化论坛,实现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联盟学校的网络交流通道。

(四)社团建设丰富课题研究

依托学校创建的龙腾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拥有全如皋市农村小学最好的乒乓球训练馆和敬岗爱业的乒乓球教练队伍,组织和开展与乒乓球相关的比赛以及其他各项体育活动,培训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俱乐部创办至今,连年组队参加如皋市、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先后荣获如皋市小学生乒乓球赛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亚军,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少年乙组男子团体第三名、个人单打第五名,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儿童组男子团体第三名、个人单打第五名,章牧野因乒乓运动成绩突出被评为“南通市体育小健将”。

以我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龙腾俱乐部创建的龙腾学社为核心社团,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自发组织社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争班班有社团。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健康向上的活动和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学校根据社团的专业性为学生社团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保证会员交流思想、开展工作的质量,把社团活动进一步引向正规化。

几年来,何小孩子们的体质测试成绩,健康指数明显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历年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何小孩子们的整体视力状况明显改善,孩子幸运告别“小眼镜”的案例不胜枚举。

(五)名师导航引领课题研究

积极推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遵循教师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主持人参加了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课题组4位老师参加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乒乓球教练员上岗证书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创设“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何庄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特色”。

在以孙荣、黄富春为主持人,以孙辉、沈小平等为子课题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成果近20篇相继在省市级杂志刊物发表。孙荣:《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发表于《吉林教育》2014年第15期,《银球彰显魅力,文化浸润校园》发表于《南通教育研究》2014年7月;黄富春:《文化乒乓舞动校园风采》发表于《成才之路》2013年1月;朱小培:《小球推动大球——漫谈乒乓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发表于《教师》2014年1月,《寻找乒乓明星》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2014年3、4月合刊,《寻找校园乒乓明星》发表于《学生之友》2013年8月;万再华:《乒乓中的趣味数学》发表于《学生之友》2014年9月;孙辉:《小学生乒乓球球感练习六法》发表于《文体用品与科技》201 4年 第2 期;钱晓建:《借乒乓特色优化教师专业成长》发表于《江苏科技成长》2014年5月;沈小平:《学校乒乓文化的特质、内涵及创新策略》发表于《新课程导学》2014年 5期,《“乒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发表于《少年素质教育报》2014 年32 期;马燕:《乒乓运动后学生视力数据的对比分析》发表于《少年素质教育报》2014年4月;张英云:《“乒乓文化”给了我习作教学的启示》发表于《读写算》2014年 7 月;谢翠全:《 乒乓特色建设下校长专家化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表于《 新课程导学 》201 4 年 1 期;杨继锋:《 以“乒乓”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发表于《青少年体育》2014年2期;陈永华:《小学生体育真兴趣从哪里来》发表于《陕西教育》2013 年 10 期,《乒乓球对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研究》发表于《成才之路》2014 年4期。

(六)社会影响促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小学乒乓文化建设学校、南通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南通市体育特色(乒乓球)学校、南通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如皋市优秀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等光荣称号;学校乒乓球俱乐部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省市等媒体报道乒乓文化——《中国体育教学》《乒乓世界》《关心下一代周报》来校采访报道,江苏教育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如皋电视台专题报道,江苏教育新闻网、南通教育网、如皋教育网等网站报道乒乓文化;南通教育局、体育局、如皋教育局和如皋体育局多次召开乒乓文化展示现场会,向全市学校推广成功经验。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广度,达到有效辐射的目的,我们上报如皋市教科室批准,增加黄富春校长为课题第二主持人;因人员调动,缪书安变换为马燕。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特色党建工作汇报 篇5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我乡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以开展“三联共建”、“村级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为落脚点,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提升党建总体水平,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抓好常规党建工作的同时,我乡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以党建工作创新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健全经济组织,提供生产服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各自确立一到两项经济发展项目;目前已建立了以远景畜牧养殖合作社和双喜中药材合作社组织。通过支部和合作社来管理和组织各项产业,把群众发展产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服务农民,乡党委、政府倡导发起了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工作。合作社下设技术服务部、产品加工部、市场营销部三个部门,由乡农业服务站牵头负责技术服务部工作;由外聘科技人员牵头负责产品加工部工作;由私营企业主和本地产业大户牵头负责市场营销部工作。合作社的领导层均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长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工作。

远景支部和养殖合作社针对目前畜牧市场正处于低谷和我乡长期存在生猪品种老化、农户喂养技术落后、防疫跟不上的问题,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市场规律让群众树立“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的思想。按照“一乡一业”的奋斗目标,狠抓品种改

良、圈舍建设、防疫体系三个关键环节。二是构建一个发展平台,同时因地制宜,分析市场规律,按照“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的产业发展规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今年通过多方考察论证,与重庆美德公司下设的“三利来”良种猪扩繁场签订了生猪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相关合同,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顾虑,使群众既学到了技术又回避了市场风险,为我乡畜牧产业大发展破解了一道难题,建起了一个长期良好的发展平台。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乡政府在财政十分紧的情况下,出台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凡新建一个标准化圈舍,给予1000元的补助资金,购一头二元母猪补助100元,并严格标准验收,加大考核力度。截止目前,共发展年饲养30头以上的大户138户,全乡生猪饲养量达到1.2万头,山头4800余只,家禽6.9万羽。

双喜支部和中药材合作社自组建以来,工作运转正常,效果明显,在种植环节中有力提供了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并建立两处药材烘炕加工厂,以解决年底鲜药的烘炕和销售问题。社长潘焕国对服务社的发展壮大充满信心,他说:“晓道乡中药材产业服务社将建成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经济实体,以此推进全乡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药材厂商包销。以“订单农业”发展中药材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已初步形成。采取了“以地招商、协会运作、大户带动、规模发展”的措施,药材合作社与药材客商签订了千亩芍药基地建设的合作项目,采取“客商带动、农民参入、共同发展”的合作方式,通过多方努力,合作社与药商达成了十分优惠的条件,由药商无偿提供药材种子和技术服务,药材开挖后,按照保

护价收购,群众退还给药商所提供的种子,从而保证农民经济效益,带动了我乡中药材发展。截止目前,已实施订单种植芍药1000亩,这种客商加农户的 “订单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农民发展产业的风险,使农民学到种植技术,实现致富增收,调动了农户发展药材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乡中药材产业的大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底,按照“订单农业” 生产模式,我乡还将建成百亩白术基地和标准化桔梗示范园,蓬勃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晓道乡产业建设新的亮点。截止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00亩。力争三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实现人均一亩药的目标。

二、以述职演讲汇报形式创新评优创佳模式。

今年乡党委一改过去对评优树模下指标的评选方式,创新为由各支部书记在限定时间内向全体党员干部作述职演讲,再由全体党员干部投票选出限定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名额。通过这种形式评选出的优秀与党委平时掌握的情况一致,使评选上的和未评选上的支部书记心服口服。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种新型的评选模式,不但展示了自我,也从其他人的工作、思路中看到了不足,有利于更好的完善自己。

今后,我乡还将继续推进这种形式的评优模式,推广到各项评优创佳活动中,包括干部述职都会以此模式进行演讲打分。以评促建,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三、以实行干部季度考核、年终总评的考核模式完善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为强化乡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从2008年起,乡党委从机关干部考核工作入手,试行乡机关干部季度考核制度。具体做法是:一是科学制订考核细则。乡政府结合各部门和各村工作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设置考核内容,对乡干部实行季度百分制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村的考核指标年初乡政府下达的指标与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各村不同的重点有不同的考核方法,各项工作比重分别对待。并实行严格的“五个一票否决”。凡是有违反“一票否决”工作的村不参加全年考核。季度考核细则分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两部分内容,共性考核13项内容由乡考核办制定,明确加、扣分项目和标准,个性考核内容则由各部门根据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等实际情况,经量化和细化后确定。二是严格规范考核程序。为保证季度考核制度的顺利实施,乡党委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业务工作。每季度考核的工作内容月初明确细化,季度检查一次,先由乡干部民主测评,再由领导小组总评。三项评分按照工作实绩占70%、民主测评占20%、考核领导小组占10%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再经加、扣分计算出季度考核得分。乡干部的季度考核得分经考核工作办审核和考核领导小组审批,经本人签字认可后,在全体乡干部会议上公布,接受干部监督。同时在季度平均得分的基础上,结合年终加、扣分计算年终考核总得分。三是及时兑现考核奖金。年终目标管理奖的发放,由考核办公室按照乡政府批准的奖金额度和个人得分系数,计算应发奖金,再根据乡干部年终考核总得分核算实得奖金。年终考核在74分以下的不发目标考核奖,95分以上者全额发放考核奖,每少一分扣发考核奖总额的1%。这种考核办法的好处是:一是这一考核制度成功地吸纳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把工作绩效价值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干部不再享受“大锅饭”式的平均利益,而是必须靠自己的才智和汗水,去获得考核利益中自己应得或超额部分,较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符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社区党建工作特色做法 篇6

2010年xx社区在各级组织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状况,进一步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强化为社区居民服务意识,在基础工作中求扎实,在扎实工作中求创新,在创新工作中求实效,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一、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1、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月坚持一次集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组织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广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社区进一步健全并坚持了每周一书记办公会制度。每周一由社区工作者向书记汇报上周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并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三是社区“两委”班子分工作明确。通过学习等制度,使社区“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团结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四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各项制度建设,各项工作职能职责明确,规章制度健全。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接待群众热情得到增强。

2、建立党员服务体系。社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关注居民的“大事、小事、”,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心声、”,认真解决社区居民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解决情况,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3、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社区党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党委班子成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分工。党委班子成员对照《党章》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个坚持”的标准,紧密结合个人的思想工作实际,着重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入进行了党性分析和评议,达到了相互交流、增进团结、共同提高、推进工作的目的.

4、狠抓党员教育管理。一是社区坚持每月一次党组织生活学习,通过组织学习《党章》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员的思想觉悟。二是严格按照《党章》和《组织条例》对预备党员用票决的方式进行了转正.

二、以服务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特色活动

1、红轮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社区支部做了一系列宣传工作。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社区信息平台,从而搭建起了与辖区单位党支部、社区党员零距离沟通的桥梁,通过短信息的发送,向党员和居民传达创

先争优的目标、内容和标准、步骤以及社区的先进共产党员事迹等讯息,同时也使辖区单位党支部和社区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工作人员手中,因此获得了辖区单位党支部和社区党员一致的好评。

2、在街道的领导下,开展了创先争优学习活动,推动了党员学习的竞争劲头,使“学习型红轮”的氛围更加浓厚,使创先争优的思想更加深入党员群众心中。

注重特色,做好党建宣传工作 篇7

一、党建宣传工作现状

本疾控中心通过舆论平台等形式进行党建工作,有利于提高对中心党建工作的认识。本疾控中心管理结构对党建宣传工作的影响,主要是指医院管理结构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的运行,结合中心运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但是由于党建宣传工作需要兼顾卫生系统运行的各方面,对于新兴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缺少实质性的针对措施,所以造成新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无法起到预想的管理效果。同时,中心管理部门无法起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严重制约党建工作的进行,客观上不利于中心的发展。

二、做好党建宣传工作的关键措施

(一)领导管理层提高认识,全面推动党建宣传工作

党建宣传工作在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结构的全面落实,首先应提高中心管理层的认识,即对党建宣传工作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党建宣传工作在管理层的全面运行能够起到有力的指导和监督。领导管理层中心运行和发展运用党务工作和业务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党务工作指导业务处理的形式,进而确保党务工作指导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利于用实践检验党务工作的科学性。其次,领导管理层应重视党员教育和党性教育工作,针对党性教育工作,领导管理层应制定严密的教育方案和推行计划,同时合理安排教育课堂和新的交流形式,以进一步推动党性认识。

(二)组织志愿者活动,推动慢病预防工作

党建宣传工作在中心的深入进行应重视基层建设,通过组织慢病预防等志愿者活动,提高党员和广大群众对慢病的正确认识,同时加强相关预防措施的讲解,推动中心预防慢病的实质工作,进而凸显中心结合特色进行党建工作的积极意义。同时完善下属卫生保健系统管理,确保党建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和落实,实现党建宣传工作对医院建设的全面指导。例如,党建工作应重视对党性修养和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运用不断学习和交流的模式,提高党员对党的认识,进一步约束其行为。党建宣传工作在基层建设的深入推行有利于实现基层建设的有力指导,确保基层建设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党员管理,切实促进党员发展

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党建宣传工作应加强党员管理,以实现对党员发展建设的有利指导,进而确保党员向合格党员、优秀党员过渡,实现党建工作的积极意义。针对党员管理,应结合日常考评建立完善的党员管理制度,进而有效约束党员的日常行为,同时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党性认识和理论修养。[1]例如,建立党员考评制度,加强对党员理论和日常行为的考评,尤其重视党员义务建设。同时针对相关典型事迹,通过加分和宣传的模式,提高党员对党建工作的全面认识,从个人做起,切实推动党建工作建设。

三、注重特色,做好中心党建宣传工作

(一)重视特色建设,推动党建宣传工作发展

为实现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建宣传工作的发展,应结合中心特色,进行重点扶植,以实现中心特色的维护和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公共服务性单位,因此中心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应结合公共服务特点,推动中心公共服务建设,进而实现中心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并促进对疾控工作的科学处理和发展。为突出中心特色建设,应合理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和中心特色相结合,进而推动中心党建宣传工作,开拓中心党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政治领导,促进党建宣传工作进行

要切实维护好党建宣传工作在中心的运行,应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地位,从而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确保党员建设符合政治引导要求。其次为推进中心党组织的稳定运行,应结合党建工作的政治领导作用,提高疾控中心工作效率。同时,应加强党员作风建设,以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的宣传效果,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的积极意义和感染力。

(三)重视品牌建设,加快创立品牌体系

中心党委将品牌创建纳入发展规划,建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三个”服务为出发点进行品牌酝酿,即服务健康、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同时结合“党员价值”在全中心掀起了大讨论,让品牌创建氛围下沉到每一个疾控中心党员心中,通过“荣誉墙”树立标杆,通过“大事记”展示历史,通过“我为疾控献计策”等活动,坚持以科学、个性、全面的原则树立品牌精神,实现了从上到下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积极创立体系的效果。

(四)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党性修养

为确保做好中心党建宣传工作,应结合中心特色加强党员管理,确保党员在中心建设发展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应坚持党的先进教育理论和中心特色结合,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以确保教育计划在党员教育中产生实质性影响效果,同时有利于推动党员党性修养。其次运用培训教育方式,合理运用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推动党员自觉进行党性学习,以提高党性认识。同时应运用优秀党员和党员进行“结对子”的方式,实现“传帮带”,以优秀党员的思想作风带动党员建设,确保党员素质在日常建设中得以共同提高,从而扩大党员建设在中心党建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四、结语

针对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党建宣传工作,注重利用中心特色,切实推动该院党建宣传工作的深度,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的积极意义。中心应合理利用自身特色,进而实现和科学发展观的新型结合,推动中心党建宣传工作,从而实现党建宣传工作对该院的推动作用。

摘要:有效做好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建宣传工作,同时结合本疾控中心发展特色,对疾病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能够促进本疾控中心的发展。本文对注重特色,做好党建宣传工作进行探讨,以促进鄞州区疾控预防中心卫生系统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加强党性认识,进而推动党建宣传工作。

关键词:特色,党建工作,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耿芬女.医院如何围绕“两个效益”做好党建工作[J].基层党建,2010(10):15-16.

赋予企业党建特色 篇8

从思想和认识上确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发展是硬道理。近几年来,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始终把提高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不断统一公司各级党组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好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摆正和理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根据企业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理直气壮地阐明“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的关系,从根本上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生命线作用。三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工干部队伍自身认识上的问题。突出解决了“岗位与能力”、“有为与地位”的关系,促进政工干部热爱本职,提高素质,创新工作。

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

面对企业的发展格局,公司党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适时地调整和完善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一是打破政工人员配备的比例,以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配备政工干部。目前,公司专职政工干部占职工总数的5%。二是打破政工经费提取的比例,对需要开支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必须确保预算到位,按需开支。三是坚持“三同步”原则。即党组织与行政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书记与行政领导同步配备、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发挥作用。公司所属各单位均设立了党组织,配齐配强了党组织书记,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在基层覆盖率、配备率达100%,基层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60%。四是坚持同级党政干部待遇相同。公司配备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无论其职级如何,都给予与本单位行政领导相同级别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五是实施目标管理,将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量化,与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理念和载体上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建立党建工作“1234”系统工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为了加强党建工作,公司实施系统工程,即确立一个指导思想: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发挥两个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三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开展好“四项活动”:党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活动,纪检监察知识教育和竞赛活动,三线建设和建家活动,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党工委)”和争当“六好共产党员”活动,并加大对开展这一系统工程的奖惩力度和激励机制。

创办内部刊物,构建“数字企业”。一是公司创办了内部报纸《东南铁建》,以加强内部交流。二是构建“数字企业”,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一是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中心,狠抓计算机的配备率,下放了计算机购置的审批权限,奠定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全公司计算机总数占职工总数的45%。其二是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建立了公司局域网,研发了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引进光纤宽带,开通网站,实现了公司内外网并行、机关和所属单位联网率100%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共享的良好平台。其三是在网上建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管理系统,使“网上政工”进入企业,形成了开放型、全员性、信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多年来,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来抓,提出了“文化管理是企业第一管理”的思想,开始逐步将企业引入文化管理新阶段。一是通过普及企业文化知识,在基层设立示范点,对公司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总结、提炼、创新、规划等大量工作,已编印了《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机关工作规范》、《企业发展画册》等企业文化系列书籍,完成了MI、BI、VI、企业名称、企业标识、企业歌曲、吉祥物等大量实质性工作。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党组织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之下,确立了各机构、各组织的“一把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出台了《公司企业文化实施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三是全面实施《体系纲要》,深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与宣传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职工教育培训、建家活动、“三线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互动,促进共同提高。我们的做法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同和赞扬。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同志在我公司泉州和厦门工地召开“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时,盛赞该公司“高扬企业精神,党建工作领先,企业文化优秀,所建工程全国一流”。

创建“学习型”企业。我们提出“终身学习是企业的第一需要”的思想,出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施意见》,较为系统地规划和建设“学习型企业”,进一步增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方式。一是坚持严格的政治学习制度。公司党委每年都制定《年度政治学习安排计划》,明确规定并坚持落实了公司党委中心组、党工委、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二是党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性的学习宣讲教育活动。如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两个务必”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主题活动。三是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组织在职员工内外培训,积极培育公司长远发展的骨干力量。如,选送优秀职工参加MBA学习、给予政策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名师带徒”、举办各种内部岗位(业务)培训、知识讲座等等,不断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求知欲,使员工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接受和吸收新知识,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管理型的团队,营造了内部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竞争风气。

着力体现员工切身利益。公司党委把创建文明企业,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作为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一是给一线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公司每上一个新的工程项目,在项目部的选址定点上,总是优先选择条件较好、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的办公和住宿场所,并不断改善和加强工程项目的“文化线、卫生线、生活线”建设:统一配齐各种家用电器及常用体育健身器材;因地制宜地建起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娱乐设施;给每一位员工配备一整套冬夏床上用品,每月发放一次劳保;加强员工食堂伙食管理,规定了生日饭、病号饭等等。二是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环境建设。制定了一整套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包括工地施工现场的围挡、各种宣传图牌、标语口号、安全警示牌的设立、物资材料的堆放、保管和标识、机械设备的停靠、水电线路的安装、工地粉尘、污水、降噪等环保措施。无论项目大小,都舍得投入,使施工现场布置和项目部建设,有着浓郁的政治氛围和文明气息。三是在后方基地实施“为民”“安民”工程,创造文明生活的新环境。投入资金,绿化美化员工住宅小区,建成绿荫休憩庭院、宣传橱窗、自行车停放场地,建成了员工活动中心,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逢喜庆日子,公司都要安排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同时,公司还举办了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比赛等。四是紧跟形势,积极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 “我为安全、安全为我”安全月活动、“党员、团员、干部、员工奉献日”赠书活动、“希望工程”捐赠活动、女工健身操等等,这些主题活动都紧密结合国家和企业发展形势,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持续抓了“路地共建”活动,树立文明之师形象。公司党委长期以来都把路地共建工作视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队伍每到一地,都主动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施工生产创造条件。不但对外赢得了支持,树立了形象,而且对内也教育了员工,促进了“四有”员工队伍的建设。

上一篇:办公室联欢会策划书下一篇:扑克协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