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通用8篇)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1
【发布单位】803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5-16 【生效日期】2000-05-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河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关于
在全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河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0年5月16日
河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
关于在全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
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决议》,团结和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在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具体意见如下:
一、一、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义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了贯彻落实这一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及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搞好国有企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最近,省委、省政府决定2000年要在全省广泛开展“管理质量效益年”活动。当前,全省广大职工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进国有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紧密结合“管理质量效益年”活动,努力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创新优势,为实现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宏伟目标建功立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技术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三低一高”(产品档次偏低、产品结构优化度低、整体竞争力低、国有经济占比重偏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职工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工人队伍急需壮大。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取代落后的管理方法,围绕调整结构,改进质量,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各级、各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尽快掀起经济技术创新高潮,为今年内我省国有企业实现改革脱困的“两大目标”,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化河北建功立业。
二、二、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我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国有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广大职工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开展各种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努力推动企业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培养一批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创出一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帮扶一批亏困企业扭亏和减亏,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化河北做出较大贡献。
2000年全省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年内实现双“百、千、万”。即:帮扶100家亏困企业实施扭亏或减亏,举办1000期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培训班,创较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0000项;选树100个经济技术创新先进集体、1000个经济技术创新先进班组、10000个经济技术创新能手。
为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各单位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引导教育广大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经济技术创新,首先要思想观念创新。要引导广大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论述,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经济技术创新的现代意识,树立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科技意识,树立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键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意识,使广大职工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入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以经济技术创新的新成就,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2.结合实际,实现重点突破。经济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指某一种单项的技术或者是工艺的发明,而是包括改革旧制度、调整旧结构,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许多新的内容。各级、各单位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分类排队,明确主攻方向,选好经济技术创新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力的队伍,扎实有效地实施,力求在整体推进中实现经济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
3.强化岗位培训,努力造就经济技术创新队伍。各级、各单位要以企业为主体,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和经济技术创新培训。培训内容要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组织方式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职工技协阵地的作用,引导、支持、鼓励职工岗位自学成才。要大力推广电子信息、软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新操作法和创新技法,切实组织好全省职工“迎接新世纪计算机知识普及及应用大奖赛”等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努力造就一支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能够担当起经济技术创新重任的高素质的新型职工队伍。
4.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活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各级、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来组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在广大职工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一条新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的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5.继续深入开展“学邯钢”等全国十大企业活动,努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各级、各单位要组织发动职工深入开展“管理质量效益年”活动,大力学习推广邯钢经验,从严治企,苦练内功,着力抓好财务、质量、成本三个环节,强化管理创新,努力“培养一批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转化一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总结一批先进技术(管理)操作法”。要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培养一名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完成一项技术革新、创新一项经济技术活动记录”的竞赛活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继续组织好“安康杯”竞赛。要努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好重点工程竞赛,使重点工程在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等方面实现创新。各行各业都要广泛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把“窗口”竞赛进一步抓实抓好。
6.建立健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职工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各单位要从组织领导、创新培训、资金保障、运行管理、总结表彰、评审奖励等方面,制定经济技术创新的领导、依靠、激励、管理等有效机制,以达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努力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广大职工实施经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三、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意义深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增强这项工程的群众性、时代性和效益性,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实施。省成立河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各设区市、县及省直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组织,制订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各级、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落实省委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决定,努力实现落实依靠方针制度化、规范化。各设区市总工会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今年内使9%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起“依靠”制度,从多方面调动职工投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经济技术创新政策。要积极探索、研究制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奖励政策。各企业对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和技术(管理)创新等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要根据创造价值多少和贡献大小予以奖励。建议年创造价值10万元以下者,奖金额为价值额的2%;年创造价值10万元以上者,奖金额为价值额的1%。奖金由受益单位支付,企业单位应能计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在事业费或者收入提成中列支。各级、各单位对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效益者应给予重奖,其中省技术类创新标兵应晋升为工人技师、高级工人技师(或相应技术职务),并作为推荐省“五一”奖章获得者的重要条件。
4.充分发挥职工技协和劳动模范等方面的作用。各级、各单位在组织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要大力发展技协组织,充分发挥“三结合”(技术工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职工技协队伍在技术攻关、技术比赛、推广应用新技术、培训岗位技术技能带头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劳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劳模素质,敢于并善于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培养选树先进模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发挥好班组长的作用;要发挥县以上各级工会的作用,帮扶亏困企业扭亏增盈,促进企业发展。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推进管理和技术进步、鼓励经济技术创新的强大声势。各级、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介和各单位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创新工程的意义,宣传在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和创新成果,宣传各地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经验。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简报》和各新闻宣传单位,刊发各级、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和经验。
6.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评比选树工作。各级、各单位要层层建立职工创新成果征集制度、创新成果发布制度、选树创新典型制度和工作调度制度,努力把组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及时反馈信息。年内省拟评选100名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00个经济技术创新红旗班组、100项重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各级、各单位要注意积累先进职工创造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对省委全宗的规范化管理, 落实省委常委、秘书长杨东奇对省档案局呈报的《关于调整省委档案全宗划分的请示》“择时把各部门的具体负责同志请到一起, 把这次工作安排好”的签署意见, 1月6日, 省委办公厅召开全宗调整协调会。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研室、省政法委、省对台办、省直机关工委等部门档案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韩嘉彬主持, 省档案局副局长伊爱华到会并讲话。
韩嘉彬副主任要求2013年起从省委档案全宗中析出, 分别设立独立全宗的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研室、省政法委、省对台办、省直机关工委等单位要认真做好全宗调整工作, 积极与省档案局对接, 每年形成的档案不再移交省委办公厅, 由本单位自行管理, 接受省档案局的监督和指导, 定期向省档案馆移交。
伊爱华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 省委全宗调整是适应档案工作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其他省和我省各市 (地) 县已基本完成了省委和市 (地) 县委全宗的调整和分设工作, 省委全宗调整后, 分设全宗的单位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确定1名领导分管,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综合档案室, 集中管理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3
《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
第三条 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第二章 中央统筹
第四条 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脱贫攻坚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完善体制机制,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协调全局性重大问题、全国性共性问题。
第五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国脱贫攻坚的综合协调,建立健全扶贫成效考核、贫困县约束、督查巡查、贫困退出等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和第三方评估,有关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第六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完善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
第七条 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按照工作职责,运用行业资源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按照《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要求制定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中央纪委机关对脱贫攻坚进行监督执纪问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扶貧领域职务犯罪进行集中整治和预防,审计署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第三章 省负总责
第九条 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并确保责任制层层落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政策措施,根据脱贫目标任务制定省级脱贫攻坚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向中央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
第十条 省级党委和政府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扶贫资金增长机制,明确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统筹使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第十一条 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项目实施管理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及时纠正和处理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第十二条 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贫困县的管理,组织落实贫困县考核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
第四章 市县落实
第十三条 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协调域内跨县扶贫项目,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监督。
第十四条 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十五条 县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指导乡、村组织实施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退出工作,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十六条 县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制定乡、村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并监督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贫困退出的真实性、有效性。
第十七条 县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指导乡、村加强政策宣传,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第十八条 县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化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和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第十九条 县级政府应当建立扶贫项目库,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扶贫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
第五章 合力攻坚
第二十条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双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推动建立精准对接机制,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帮扶成效,加强产业带动、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东部地区应当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帮扶投入;西部地区应当主动对接,整合用好资源。
第二十一条 各定点扶贫单位应当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督促政策落实和工作到位,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第二十二条 军队和武警部队应当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脱贫攻坚,有条件的应当承担定点帮扶任务。
第二十三条 各民主党派应当充分发挥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第二十四条 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及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并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及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在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帮扶主体,予以大力宣传,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6年10月11日起施行。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4
关于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办发„2010‟1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进一步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1、实行对口扶持制度。省民委委员单位要认真落实《省民委委员单位对口扶持民族乡村方案》,帮助民族乡、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帮助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经济,发展公共事业。辖有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市、县(市、区)直相关部门对口扶持民族乡村制度,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援助工作,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编制专项规划。要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省发改委和省民委要认真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
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辖有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较多的市、县(市、区)也要把加快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和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之中。同时,结合实际编制民族乡村发展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省财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及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市、县(市、区)财政根据本地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情况设立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市、区)应当设立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4、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09‟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带头进行民族团结宣讲。中小学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大力宣传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
5、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谐民族乡、村”、“和谐民族社区”创建等活动。开展创建活动要与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结合起来。对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
6、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做好清真食品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对实行土葬民族的非经营性公墓用地,要本着节约够用的原则,实行划拨供地。
7、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对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把与民族问题无关的问题归入民族问题。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要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三、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
8、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县(市、区)两
级都要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9、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05‟16号)的要求,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加强民族乡村领导班子建设,注重选好“一把手”。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有计划地选派机关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采取各种途径,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5
【发布文号】闽委办[2006]8号 【发布日期】2006-02-08 【生效日期】2006-0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生协会《关于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
划生育协会的意见》的通知
(闽委办[2006]8号)
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几年来,全省各级计生协会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力推动在流动人口和企业中建立计划生育协会,通过开展活动,不仅促进了各项计生政策法规的落实,而且对稳定企业人员,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密切员工同企业的关系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这项工作,现将省计生协会《关于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的意见》转发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倡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稳定我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扫素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2月8日
关于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的意见
几年来,我省各地建立了一批流动人口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通过开展宣传服务活动,有效地落实各项计生政策法规,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稳定企业员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密切员工同企业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企业法人代表和员工的肯定与赞扬。实践证明,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是新形势下做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为进一步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省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推动人口计生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各类企业和集贸市场,这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全省流动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支劳动大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特点和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也给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成为当前计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点。据统计,2004年在全省政策外生育27670例中,流动人口占18502例,比例高达66.87%,其中流到外省的占37.6%,在本省外市流动的占15.78%,在本市外县流动的占13.49%。这组数据说明,流动人口已成为政策外生育的“防空洞”。如果这个局面不加扭转,势必极大地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个工作大局。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全国一盘棋”的机制尚未形成,在我省首先建立起“一盘棋”的体制,更显重要和迫切。加强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企业组织严密、机构健全、管理严格和经费保证等优势,加强企业计生协会建设,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做好,同时也促进计生协会为企业聚人心、创效益、争荣誉,达到“利国、利企、利民”的“三赢”目标。
二、立足实际,采取多种组建形式
组建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应当坚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法人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覆盖面广,就是流动人口流到哪里,计生协会(协会小组)就建到那里,努力扩大覆盖面,使流动人口人人都有温暖的“家”。
形式多样,就是企业计生协会的组织形式可多种多样,选择哪种组织形式,要根据本地流动人口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
法人负责,就是企业法人代表既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负总责,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相关事务负责。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发〔2000〕8号)中明确提出的“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坚持法人代表负责制,组建和抓好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工作。
属地管理,就是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要根据计生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接受所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计生协会的业务指导,积极参加属地计生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具体组建过程中,各地要根据流动人口和企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组建模式。
1、独立型计生协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拥有百名以上员工)的“三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较多的集贸市场,外来人员集居的“公寓”、“新村”,单独建立计生协会。
2、联合型计生协会或计生协会联合会。在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大小不等的乡镇(街道)、社区,除较大企业单独建会外,其他企业可建立计生协会联合会。企业规模不大、相对集中的按片区成立协会或联合会;行业性强、企业数量较多的按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等)成立协会或联合会;企业较集中的投资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在企业建立协会的基础上,成立计生协会联合会。
3、挂靠型计生协会小组或团体会员。企业规模不大又较分散的成立协会小组或作为团体会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挂靠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计生协会;规模不大,建在投资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成立协会小组或作为团体会员,挂靠投资区、开发区、工业园区计生协会联合会;居住相对稳定的零散人员,直接由属地协会吸收为会员,参加属地协会活动。有的出租房住有一定数量务工人员的,也可吸收房东为团体会员或联络员,负责联系所租住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
三、明确工作任务,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
根据计生协会的“五大职能”和企业的特点,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的主要任务有四项:
一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带头学习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的模范;带头学习生殖健康知识,做自尊、自爱、自强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做讲文明、讲诚信、讲道德的模范。
二是积极开展适合职工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青年居多,而青春健康知识较少,以致出现有些人未婚同居、未婚先育等情况,计生协会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婚育观,提高“自尊、自爱、自强”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带动广大职工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三是围绕职工的需求开展服务。密切与属地计生协会的联系,做好计划生育方面的各项服务工作。尽心尽责帮助外来职工解决在吃、住、娱乐、健康以及看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通过富有成效的服务,把计生协会建成职工之家,促使职工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是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的利益相结合。计生协会是群众组织,在宣传服务的同时,要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教育会员和职工知法、懂法、守法、宣传法。积极参与企业特别是“三资”、民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和协议条款的制定,促进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落实。配合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维护职工包括婚假、女工孕育、哺乳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与政府有关部门、其它组织和法律机构建立联系,为困难职工、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健全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网络。一是建立企业计生协会领导班子,要有健全的理事会,有称职的会长、秘书长。一个企业计生协会理事会一般由5―9人组成,推选企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为会长,行政、人事、劳动部门的主管为秘书长。二是建立企业计生协会组织网络。一般以企业的车间或班组建立会员小组,由车间主任或班组长为协会小组长,发展外来人口中热心计生工作的员工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分子为会员。每个会员骨干联系2―3个外来员工。三是建立企业计生协会工作制度。一般要求做到“四有”:有专职(兼职)人员、有活动场所、有规章制度、有活动经费。
(二)活动方式方法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活动。二是与企业的党团、工会活动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三是与企业评优奖励相结合,对模范遵守计生政策法规和晚婚晚育的员工给予奖励,并纳入企业奖励制度一并实施。四是与企业现有资源相结合,一些设施(如医务室、活动室、职工之家、图书阅览室等)可与协会共用,这样既节约经费开支,又为计生的宣传服务活动提供现成的优越条件。五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企业各种文化活动,如深入开展争当“文明市民”、“生产能手”、“技术标兵”、“五好会员”等活动,把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广大会员既获得知识,又丰富文化生活。
各地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倡导,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县、乡(镇、街道)计生协会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6
【发布文号】浙委办[2000]94号 【发布日期】2000-11-27 【生效日期】2000-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的通知
(浙委办〔2000〕94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巩固和发展我省清理整顿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的成果,切实减轻基层和群众负担,进一步转变相关作风,集中精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严格开展范围。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继续严格执行浙委办〔1999〕82号文件规定,从严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国家法律和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规定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要认真地组织开展;中央和国家各部门部署在我省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能合并在一起进行的不要分开进行。举(承)办单位要切实规范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不得借中央和国家各部门部署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名义擅自扩大范围,不得借其他名目搞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
二、二、严明审批纪律。对本省自行开展的全省性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各举(承)办单位要把活动的名称、内容、范围、时间、主办单位、批准单位、经费来源等主要情况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后,发给《浙江省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许可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凡无许可证的各种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各被涉及单位可拒绝参与。各有关单位要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涉及全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情况和本需要安排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的计划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无特殊情况,超过期限申请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项目不予审批。
承办中央、国务院各部门下达的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的省直有关单位,要把活动的名称、内容、范围、主办单位、批准单位、经费来源等情况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备案。各市党委、政府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也要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备案。
三、三、切实加强监督。经批准同意开展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举(承)办单位要认真负责,精心组织,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务求实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准借开展活动之机,向涉及单位及个人收费或变相收费,搞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不准对基层单位及个人,故意设置关卡,影响和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秩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纠风办将组织人员对经批准同意开展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的有关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查。鼓励、支持基层单位和群众举报未经批准及不符合规定的活动。省委、省政府的举报电话设在省纠风办(号码是:0571-7057255)。我们将对情节严重的违纪典型予以曝光,并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0年11月27日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篇7
行业协会商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迅速, 在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 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还存在政会不分、管办一体、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创新发展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 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 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理清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 加强综合监管和党建工作, 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创新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提升行业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二) 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改革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 按照去行政化的要求, 切断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利益链条, 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促进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自主运行、有序竞争、优化发展。
坚持法制化、非营利原则。加快行业协会商会法律制度建设, 明确脱钩后的法律地位, 实现依法规范运行。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各级政府要明确权力边界, 实现权力责任统一、服务监管并重。按照非营利原则要求, 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服务行为, 发挥对会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和权益维护作用。
坚持服务发展、释放市场活力。提升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推动服务重心从政府转向企业、行业、市场。通过提供指导、咨询、信息等服务, 更好地为企业、行业提供智力支撑,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坚持试点先行、分步稳妥推进。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开展试点, 设置必要的过渡期, 积极探索, 总结经验, 完善措施, 逐步推开。根据行业协会商会不同情况, 因地因业因会逐个缜密制定脱钩实施方案, 具体安排、具体指导、具体把握, 确保脱钩工作平稳过度、有序推进。
二、脱钩主体和范围
脱钩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行业协会商会。其他依照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行业协会商会, 参照本方案执行。
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业协会商会纳入脱钩范围:会员主体为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单位、同业人员, 或同地域的经济组织;名称以“行业协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联合会”、“促进会”等字样为后缀;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会团体法人。
个别承担特殊职能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 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 另行制定改革办法。
三、脱钩任务和措施
(一) 机构分离, 规范综合监管关系
取消行政机关 (包括下属单位) 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行业协会商会依法直接登记和独立运行。行政机关依据职能对行业协会商会提供服务并依法监管。
依法保障行业协会商会独立平等法人地位。按照有利于行业发展和自愿互惠原则, 对行业协会商会之间、行业协会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代管协管挂靠关系进行调整, 并纳入章程予以规范。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优化整合, 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调整行业协会商会与其代管的事业单位的关系。行业协会商会代管的事业单位, 并入行业协会商会的, 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核销事业编制, 并入人员按照行业协会商会人员管理方式管理;不能并入行业协会商会的, 应当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 根据业务关联性, 在精简的基础上划转到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管理, 并纳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与行业协会商会合署办公的, 逐步将机构、人员和资产分开, 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业协会商会职能。
(二) 职能分离, 规范行政委托和职责分工关系
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剥离行业协会商会现有的行政职能,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业务主管单位对剥离行业协会商会有关行政职能提出具体意见。
加快转移适合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的职能。行政机关对适合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的职能, 制定清单目录, 按程序移交行业协会商会承担, 并制定监管措施、履行监管责任。
(三) 资产财务分离, 规范财产关系
行业协会商会应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没有独立账号、与行政机关会计合账、财务由行政机关代管或集中管理的行业协会商会, 要设立独立账号, 单独核算, 实行独立财务管理。
对原有财政预算支持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 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发展。自2018年起, 取消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财政直接拨款, 在此之前, 保留原有财政拨款经费渠道不变。为鼓励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加快与行政机关脱钩, 过度期内根据脱钩年份, 财政直接拨款额度逐年递减。地方性行业协会商会的财政拨款过度期和过度办法, 由各地自行确定, 但过度期不得超过2017年底。用于安置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的财政资金, 仍按原规定执行。
按照财政部门、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有关规定, 各业务主管单位对其主管的行业协会商会财务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和清查登记, 厘清财产归属。财政部门会同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所有权、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制定行业协会商会使用国有资产 (包括无形资产) 管理办法,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同时确保行业协会商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行业协会商会占用的行政办公用房, 超出规定面积标准的部分限期清理腾退;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部分暂由行业协会商会使用, 2017年底前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及有关规定清理腾退, 原则上应实现办公场所独立。具体办法由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四) 人员管理分离, 规范用人关系
行业协会商会具有人事自主权, 在人员管理上与原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单位脱钩, 依法依规建立规范用人制度, 逐步实行依章程自主选人用人。
行政机关不得推荐、安排在职和退 (离) 休公务员到行业协会商会任职兼职。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 (离) 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及在职工作人员, 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兼任职务。领导干部退 (离) 休后三年内一般不得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 个别确属工作特殊需要兼职的, 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退 (离) 休三年后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 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方可兼职。
对已在行业协会商会中任职、兼职的公务员, 按相关规定进行一次性清理。任职的在职公务员, 脱钩后自愿选择去留:退出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的, 由所属行政机关妥善安置;本人自愿继续留在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的, 退出公务员管理, 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在行业协会商会兼职的公务员, 要限期辞去兼任职务。
行业协会商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与工作人员签定劳动合同, 依法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工作人员的工资, 由行业协会商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行业协会商会及其工作人员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和缴存住房公积金。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 使用的事业编制相应核销。现有事业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仍执行原定政策。
(五) 党建、外事等事项分离, 规范管理关系
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外事、人力资源服务等事项与原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单位脱钩。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的党建工作, 按照原业务主管单位党的关系归口分别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领导。地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的党建工作, 依托各地党委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已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的, 可依托组织部门将其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整合为一个机构。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 外事工作由住所地省 (区、市) 人民政府按中央有关外事管理规定执行, 不再经原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单位审批。行业协会商会主管和主办的新闻出版单位的业务管理,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人力资源服务等事项由行业协会商会住所地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承担。
四、配套政策
(一) 完善支持政策
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引导政策, 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发展。鼓励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 向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和其他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及时公布购买服务事项和相关信息, 加强绩效管理。
完善行业协会商会价格政策, 落实有关税收政策。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委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定相关立法、政府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指南制定、行业人才培养、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第三方咨询评估等方面作用, 完善对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机制。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有关行业统计数据, 按原规定报送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商会应按原渠道向行业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行业数据和信息。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行业公共信息交汇平台, 整合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有关数据, 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为行业协会商会提供必要的行业信息和数据。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在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交流、企业“走出去”、应对贸易摩擦等事务中, 发挥协调、指导、咨询、服务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协助政府部门多双边经贸谈判工作, 提供相关咨询和协调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搭建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等服务平台, 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二) 完善综合监管体制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 按程序修改章程并报民政部门备案。健全行业协会商会退出机制, 在实施脱钩中对职能不清、业务开展不正常、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协会商会依法予以注销。鼓励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间公平有序竞争。
完善政府综合监管体系。制定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民政部门依照相关登记管理法规, 对行业协会商会加强登记审查、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强化对主要负责人任职条件和任用程序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购买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的资金和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管, 并会同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和监管。税务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涉税行为进行稽查和监管。审计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价格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及价格行为进行监管。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论坛、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 要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并接受监督。各行业管理部门按职能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政策和业务指导, 并履行相关监管责任。其他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按职能分工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监管。党的各级纪检机关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探索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完善信用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承诺制度, 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的信用记录, 建立综合信用评级制度。对行业协会商会的信用情况开展社会评价,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公开和年度报告制度, 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行业协会商会要按照建立现代社会组织要求, 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章程审核备案机制, 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会员大会 (会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 制度, 建立和健全监事会 (监事) 制度。落实民主选举、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制度。鼓励选举企业家担任行业协会商会理事长, 探索实行理事长 (会长) 轮值制, 推行秘书长聘任制。实施法定代表人述职、主要负责人任职前公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在重要的行业协会商会试行委派监事制度, 委派监事履行监督和指导职责, 督促行业协会商会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政策。所派监事不在行业协会商会兼职、取酬、享受福利。
五、组织实施
(一) 建立工作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国管局、全国工商联, 成立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 (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 , 负责组织实施本方案, 推进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 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脱钩工作。联合工作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 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地建立相应领导机制和工作组, 制定本地区脱钩方案, 负责推进本地区脱钩工作。
(二) 明确责任分工
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本方案和职能分工, 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各级发展改革、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脱钩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抽查监督, 审计脱钩过程中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逐个制定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实施方案, 落实各项工作, 并向社会公开。
本方案印发后一个月内, 有关部门分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制定关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办法, 明确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的具体任务, 切实加强党对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的领导;中央编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提出关于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涉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意见;外交部提出相关外事管理工作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民政部牵头制定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主要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财政部会同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协会商会资产清查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财政部提出逐步取消财政拨款的具体操作办法,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购买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的具体措施;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清理腾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占用行政办公用房的具体办法。
为适应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的新体制新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监管办法。
(三) 稳妥开展试点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由民政部牵头负责, 2015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批试点, 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 2017年在更大范围试点, 通过试点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后全面推开。按照兼顾不同类型、行业和部门的原则, 第一批选择100个左右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脱钩试点。各业务主管单位于2015年7月底前将推荐试点名单报送民政部, 并逐个制定试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实施方案。方案报经民政部核准、联合工作组批复后实施, 其中须有关部门批准的事项, 按管理权限和职能分别报批。各试点单位要在2016年6月底前完成第一批试点, 由联合工作组对试点成效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经验, 完善配套政策。
地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由各省 (区、市) 工作组负责。各省 (区、市) 同步开展本地区脱钩试点工作, 首先选择几个省一级协会开展试点, 试点方案报经民政部核准、联合工作组批复后实施。各地要在2016年底前完成第一批试点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报联合工作组。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试点政策,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稳妥审慎推开。
(四) 精心组织实施
脱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要高度重视, 严明纪律, 做好风险预案, 确保如期完成脱钩任务。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推进脱钩工作, 规范工作程序, 建立考核机制, 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要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 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脱钩工作中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 要及时向联合工作组报告。
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 改进工作方式, 构建与行业协会商会新型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与行业协会商会协商机制, 在研究重大问题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时应主动听取相关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和支持, 及时研究解决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行业协会商会要加快转型, 努力适应新常态、新规则、新要求, 完善治理结构, 规范自身行为, 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强化行业自律, 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积极反映会员诉求,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真正成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断想 篇8
站在刻有“民宅福安里”字样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前,我的思绪跨越时空,在历史和现实的回荡中穿梭。
。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一栋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映入眼帘,这就是当年东北地区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的秘密机关所在地。
1927年10月,第一次东北地区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道里十二道街中共地下党员阮节庵家中召开,北方局根据中央决定,派曾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的陈为人同志来东北领导组建工作。东北地区党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共满洲省委诞生了。
满委机关设在具有“奉天十里洋场”的沈阳北市场,是党组织经过考察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北市场是当时有名的杂八地,商贾和三教九流云集,流动人口众多、鱼龙混杂,便于掩护。因此,共产党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和平时联络员频繁出入不至于引人注意。省委书记陈为人是以奉天英美烟草公司“帮办”的身份为掩护的,他住在这里,既符合身份,又便于活动和接触各界人士。
旧址不大,仍保留着上世纪20年代初方的特色,典型的民居建筑中,6问房舍从东向西依次为厨房兼餐室、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客厅兼会议室、省委书记陈为人及其爱人韩慧芝的卧室。西侧两间为场景复原,5个仿真人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中共满洲省委成员工作和生活的情景。
纪念馆的展览,通过图片和实物,以时为序介绍了满洲省委的革命斗争情况。
走进展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洲省委历任书记的情况介绍。他们分别是首任书记陈为人和王立功、刘少奇、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张应龙、罗登贤、李实、李耀奎、王德、杨光华。
在这些领导人中,有的是大家熟知的,有的是不熟悉的。从那些相貌不同、年龄不同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坚毅、果敢和睿智。他们中的多数人,过早地将生命和鲜血洒在了追求信念的征途上,不论他们在满洲省委工作时间的长短,这些名字已经永远地铭记在历史的典册之中,成为了永恒。
站在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前,我随同解说文字和件件文物一同走进了那个悲壮的年代。从那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中,我品读着追求、奉献、执着、奋斗、激情、艰难这一组组词汇的深刻含义,心灵深处的震撼和撞击是巨大的。我在思索,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勇敢地拼杀在异常险恶的环境里?
其实,答案十分清楚,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当他们从举起右手庄严诵读着入党誓词的那一刻起,就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追求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在这面飘荡在共产党人心底的党旗下,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走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
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不尽不竭是物资资源无法比拟的。我在满洲省委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中,似乎读懂了闪烁着光芒的两个汉字,那就是“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缔造了许多激人奋进的战斗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永远激励人们奋进的源泉。
有了这种精神,在筹建中共满洲省委历尽挫折后,陈为人不辱使命,肩负起了建立满洲省委的重任,成为了东北地区党的最高组织的开创者;有了这种精神,刘少奇在八个多月的岁月里,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成就了斩除荆棘的垦荒伟业:有了这种精神,罗登贤奔走在抗日的最前沿,提出了党在东北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为创建反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有了这种精神,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才在敌人的牢狱中坚贞不屈,面对酷刑而不放弃信念,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就是这样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以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在黑暗中拨亮那盏灯光,引领着革命的方向。
走出展馆,来到建在纪念馆北院的刘少奇旧居。这是一座重建的刘少奇同志在沈阳的旧居。当年,刘少奇与夫人何宝珍同志居住在沈阳市沈河区惠工广场东北的宏业南里2号(奉天西北工业区皇字78号),现在的旧居是易地重建的。这是一栋坐北朝南硬山式青砖瓦房,东侧二、三间是刘少奇当年的卧室、办公室。旧居卧室内设有火坑,炕柜上叠着家织布的被褥、旧式的皮箱等。办公室内陈列的旧式桌椅、座钟、老式帽筒为展示刘少奇在东北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增添了真实感。在刘少奇办公室西侧的玻璃展柜中,还展出了王光美同志赠送该馆的刘少奇60年代视察东北时穿过的衣服、裤子、布鞋、皮带等。
1929年6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他和夫人何宝珍于7月14日到达奉天。由于刘少奇在满洲省委8个多月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他后来的特殊身份,研究和记载他这一时期历史情况的资料和成果很多。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推荐阅读:
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08-11
中共石狮市委办公室文件07-13
中共娄底市委办公室文件09-11
中共大庆市委办公室分工09-21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06-01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减轻农民负担05-14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关于进一07-28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