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源(精选8篇)
体育资源 篇1
小学体育教学成果资源
通过这一期的国培,我对体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点收获,希望对我们的同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新的课程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改革的目的。
二、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
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体育资源 篇2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新一轮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需要地方、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因此,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体育课程资源阐释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 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 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和锻炼效果。当前体育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开发重点集中在竞技体育上, 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 高竞技、复杂规则限制的项目很难使之积极参与其中。而那些非竞技的、新兴的娱乐项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健身理念、科学健身方法等, 又由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匮乏, 难以在学生中间展开, 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教材是体育课程基本的而又特殊的课程资源,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意志, 反映了国家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是学校落实《纲要》的参照性标杆和尺度, 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 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教材。”而传统的教材多以竞技项目为主, 以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为主要内容, 缺少具体帮助学生参与锻炼、指导练习的手段与方法, 学生参考和利用的价值较低, 教师在选用教材内容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走入“教教材”的误区。因此, 全面、科学、优质、利用率高并具有特色的教材是体育课程急需开发的教材。
2. 体育课程的时空资源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和锻炼价值,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适应”作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以往学校体育只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自然活动显得十分重要。拓展体育课程空间, 将校外体育活动场所 (如家庭、社区、校外俱乐部等) 、自然环境等纳入体育课程空间,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对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加快课外、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体育课程的物力资源
长期以来, 由于受竞技体育观念的影响, 学校体育设施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的规格来配置, 致使学校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为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而服务。而许多身体条件较为普通的学生特别是女生, 难以体验到体育设施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上难以突破, 以及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设施作为体育课程实施中的条件性资源, 既要服务于运动基础好的学生, 更要服务于大多数运动基础较弱的学生,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因此, 开发和利用适合大众型的体育设施资源将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4. 体育课程的实施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被动地被评价, 缺少参与意识, 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 感到体育学习和锻炼枯燥无味。因此, 在培养体育兴趣的体育课程资源上还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5. 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传递到学生中。体育教师师资水平、师资力量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体育教师, 如何开发与利用, 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凝结教师集体的教育智慧,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深度挖掘自身的潜能, 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及内容取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明确指出了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身体健康为主线, 寓教于动的综合性课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因此, 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中始终以此为基点, 教学内容根据地域特征、学生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 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1. 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和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在拓展过程中, 一切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但事实上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 而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需要和认知特点的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 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切忌选择那些技术要求过高, 学生很难完成的内容, 应将那些娱乐、休闲、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纳入进来。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体育课程如何改革, 体育教师仍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 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是人力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课改的进程中, 体育教师应当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即从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 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课程的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当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学习, 积极思考, 参与教学研究, 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3. 挖掘潜在课程资源
潜在课程资源隐含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 以及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中, 它不具备直接的显性的课程价值, 需要主体在开发利用中进行合理有效的赋予, 方能进入显形课程资源领域, 再经过开发利用转化为实现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条件。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氛围, 开展学校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讲座等, 建立学校体育传统节日、体育传统项目,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 培养一批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完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 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布局, 通过体育设施的便捷使用吸引学生, 这将大大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4. 建立开发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价体系, 使评价指标具体化, 能够给开发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而加以改正。同时, 利用评价体系增加各学校之间的交流, 互相学习和借鉴, 取长补短, 为更好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捷径, 更好地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5. 共享校内外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除了应加强校内的开发和利用之外, 还应向校外 (社会、自然环境) 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原创性的特点, 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交流平台, 以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成果的分享渠道, 提高使用效率,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 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总之,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体育课程的地位要进一步得到提高, 要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发本课程的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 本着科学有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筛选, 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浙江体育科学, 2004 (3) .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体育资源 篇3
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诠释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校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学校、教师、家长、儿童等为参与对象,以包括两操、课间活动、活动课、小型竞赛、学校体育节、社会体育活动等为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原则上是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能够积极、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和技能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体育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
二、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创设创新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
长期以来,原有的课程追求共同、统一和均衡发展的原则,提供每位学生相同的体育学习内容,在体育内容上注重学生必须拥有共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这种"千校一盘棋"的教育理念,不仅给体育教育很大的牵制性,而且给体育发展带来了误区。体育仅是狭隘地作为发展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手段。要改变这一些不利于体育活动开展与开发的现状,就要整合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使体育活动资源多样化、个性化,并以儿童主体价值的凸现和个性化有效发展为出发点,创设创新体育活动情境,借助丰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动作技能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和信息,及他所需要的意志、情感、能力,乃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体育活动现状及学生对体育活动需求的分析
以下是对我校学生作的一个随机调查,虽有以点盖面之嫌疑,但也在一定层面上反应出了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
图表一、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需要的调查
选取我校三~六年级各100名学生作随机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对原有的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是很支持,只有33%,对于改变现有的一些形式、内容持支持态度,说明现有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如何整合有限的体育课程资源,创设创新体育活动情境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体育活动情境的创新与创设需要结合学校与地区资源的具体现状,以下本人将结合我校和本地区的现状,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体育活动情境的创新与创设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调查和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
要整合体育课程资源首先要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民族体育文化、体育信息等各方面对学校已有的以及有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调查。如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学习、锻炼的方式等。同时,也要综合调查本校体育场地器材情况,体育经费的开支,师资力量情况等。
1.对我校现有体育教育资源的分析。我校是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距杭州市中心不足10公里,周边有两个大的商品房住宅集结区,内有游泳馆、健身房等完备的体育设施均对外开放。同时,学校现有教师共45人,年轻教师占90%左右。其中体育专职教师3人(1人为大学体育专科生),特长:田径项目、乒乓球、篮球、科技体育项目;另兼职体育教师4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有保证,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按国家一类配置,教室内均安装多媒体。我校为唯一一所一块牌两个项目的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与科技项目)。
2.校现有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课、两操、活动课、每学期二次小型竞赛、每学年一次的校运动会。
(二)依据我校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对我校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及形式进行重组与重设
1.基本框架。以学年为单位,将学生的体育活动组成分成为日常体育、体育节和假日体育三部分(如图表二)。再根据学校和本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设置具体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图表二:体育活动组成
图表三:体育活动的安排表:
2.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
(1)日常体育
活动的目的:对体育活动有兴趣,个性、特长发展。
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全体学生,能够活动的全体时间,能够活动的所有场地。
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操、大课间活动、活动课、学校小型竞赛、课间自由体育等内容和组织形式。其中两操、活动课、学校小型竞赛、课间自由体育是常规体育活动,以正面引导学生自由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为主。大课间活动是课改以后新兴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场地、器材情况,设立了乒乓球活动小队、篮球活动小队、羽毛球活动小队、体操与舞蹈活动小队四个跨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小队和以班级为单位的、低段年级以游戏为主,中、高段以趣味竞赛、锻炼身体为主的自主性活动小队,如:X人Y足跳接力比赛、跳长绳、花样短绳、校内越野跑等。
(2)体育节
活动的目的:形成独特的节日气氛与自主锻炼的意识。
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全体学生,体育周或体育月。
活动的内容:趣味游戏、田径与象征性比赛、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多媒体观看国内、国际体育比赛视频等。
体育节以体育周的形式开展,五月的第一周为为竞技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为主,其它开展一些如:中高年级的乒乓球比赛、花样跳长绳比赛,低年级的拍皮球比赛等小型竞赛。另每班出一期体育活动知识宣传板报、校出一期体育活动知识宣传窗、每天午自休时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段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视频、双休日和父母出去郊游一次等内容。十一月的第一周为科技体育节,以校科技体育活动为主,另组织一些如低、高段学生都可以参加的自制纸飞机掷远、留空、自制竹蜻蜒留空等小型比赛。
(3)假日体育
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所提高、满足需要。
体育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主体需要的学生,双休日与寒暑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
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根据我校离主城区近、周边社区体育设施完备等特点,假日体育除了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体育作业外,主要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球类、棋类、游泳、轮滑等以休闲体育为主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对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评价
1.评价方式
评价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一个搜集、交流信息和资料(包括成果)以及判断和描述活动过程价值的过程。学校要根据体育活动的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体育活动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时反馈。
2.评价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方面,不是统一的。例如,有些活动成绩可以实地测查(各种竞赛);有些活动成绩可以看效果(参与面);有些活动成绩可以看表演;有的活动成绩则要看经常性的表现(参与的持久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
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能力的相应提高,以学生的成长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淡化活动的结果。
激励性原则。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不同程度的进步。评价不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只要学生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的目的、价值有所认识、有所体现,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通过肯定其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
3.评价指标的制定
体育活动学生评价指标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项目,根据评价原则,采用优、合、待合三个等级赋值。各种活动要求有记载,有评价,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随时总结活动情况与成效,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图表四:体育活动实施评价表
(四)管理
由教导主任任组长、体育教研组长任副组长,各体育教师和全体教师为组员,共同管理和督促学校体育活动的总体实施情况。
五、问题与建议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加强和突出组织纪律性教育。
2.体育活动情境的创设与创新要与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相结合。
3.课程整合的本质特征不能忘,教学内容要具有健身和健心功效。但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突出趣味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动作技能的教学,注重选编有利于发展动作技能的内容。
4.教学必须有意义,注重人文教育方面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团结。
体育资源 篇4
论文摘要本课题根据贵州省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论述适合贵州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共享,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者有机地结合并共同发展,提高高校与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一、前言
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同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个重要部分过去是分割开来,互不联系,各寻发展。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是有悖于我国体育政策法规所要求的。而高校体育的设施齐全、人才众多、方法先进,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不仅要管好校内师生的健身活动,而且对校外周边的社区体育负有责任和义务。
贵州省内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国家的资金扶持,体育资源相对富裕,如何使相对富裕的人才、物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服务于社会、社会回馈于大学”的功能转变,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和高校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资料50多篇,及其它相关书籍和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贵州省内该领域的10名专家、9个市(州、地)的10个城市社区、10所高校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764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758份。
3.数理统计法
熟练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15.0、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应坚持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原则可以为群众体育和健身活动提供建设场所和必要器材,为部分体育专项爱好者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为区内群众性的体育专项运动提供便利。
2.资源共享原则
目前我省开展社区体育有几大难处:缺少专门的体育人才、缺少设施、缺少资金投入。可见社区体育在有形资源上严重匮乏,同时我国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和良好的体育设施等有形资源却在学校。但社区在体育文化、体育娱乐等无形资源方面却比学校体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3.互利互补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都是为大众健身服务的,在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高校体育的大部分设备应向社区内体育运动爱好者有控制的开放,以利于社区内居民健身;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在技术上给予社区体育活动以支持和帮助。
(二)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
1.贵州省高校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调查现状
在对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占据很大比例。在学校没有形成很好的活动氛围,没有朋友陪同,一个人不愿意去占到26.6%,也反映出学生喜欢的运动方式。
贵州省目前在校大学生在空闲时间选择网上冲浪和看书写作业的占到了69.4%,而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14.8%,并且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其它,可见大学生迷恋网络,沉溺于电脑游戏、视频聊天等现象还大量存在。
(2)贵州省高校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调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除去正常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外,大学生每周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2-3次,这说明贵州省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达到或接近了体育人口标准(中国体育人口判定的标准为:(l)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2.贵州省城市社区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目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限选一项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散心解闷、休闲娱乐、增加人际交往、与同伴交流、缓解压力和减肥治疗疾病。大部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这说明体育运动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娱乐消遗的主要方式,并且得到了社会广大群众的认可。
(2)贵州省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对健身环境满意度
贵州省中心城市经济及生活水平与地区、县形成差距较大,所以城市的聚集功能普遍较强,而辐射、扩大能力较弱,体育资源优势向周边地区扩大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对健身环境的不满意。这反映出目前我省社区健身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善社区体育环境,加大人力、物力的补充。
(3)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居民不参加健身锻炼的因素排在前5位依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指导组织者、没有时间、没有体育场地、费用高等。形成以上因素的根源,首先是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下班后往往感到身体疲劳,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而不想参加锻炼;二是体育场所有限,公共活动场地、器材偏少,大多数都集中在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三是由于人事编制和街道社区主要工作性质所决定,大部分社区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和管理者,社区内缺乏体育锻炼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得一些居民不知道如何锻炼,使体育锻炼进行的比较盲目和随意;四是体育场馆健身活动需要相当的费用,普通工薪阶层和下岗、离退休人员难以承受。
(4)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对社会要求
目前我省社区居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场地设施和人才指导的缺乏,同样也是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体育场地各项面积中显示我省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2216.2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建筑面积为46.8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为1580.46万平方米;按占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占地面积0.57平方米;按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41平方米。
(5)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也有很大幅度的增强。数据显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为:每月50元以下的占69.6%,每月50-100元的占21.8%,每月100-150元的占6.7%,每月150元以上的占3.1%。我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的比例较少,所以体育消费水平低于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3.拓展工作思路,扩大资源共享
(1)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我省现有各种高校20多所,每年约有3万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而大学更是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且门类齐全。其人才不论在数量上、专业种类以及理论知识、实践示范等综合素质上都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充足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各类群众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及热心体育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2)我省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中体育教研室(部、系)作为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和指导体育锻炼的主要部门,拥有一定数量且具有体育科研水平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加之高校特有的良好科研条件和设备,对体育锻炼方法及其锻炼效果可以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充分发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和先进设备的优势,为社区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3)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
社区体育发展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同时条件较好的社区,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也比较丰富,如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向社区居民投入了大量经费,高校也可以和他们共建体育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
不管是教育者、管理者还是普通的社区居民都应该从社会发展出发,更新观念,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重新定位,来提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认识,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实行开门办学的新思路,以高校体育为突破口,实现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挥体育场馆优势形成资源共享
如果将社区中心和高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相融合在一起,将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提高。这样既可满足高校的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及设施的需要;既可以克服典型的资金“人治”和短缺现象,场地设施又能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和保养。
(三)专门配备组织机构及专职人员
由于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的不同,各司其职,为了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可以考虑组建成立专门“高校与社区互动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可以把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负责相应的组织工作,高校和社区各设一个分办公室,来负责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具体事宜,高校负责人由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领导担任;社区的负责人由街道办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五、结束语
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必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应是全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结合,即社区体育要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表现为社区体育要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体现其教育性的特点;高校体育也要与社会相联系,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体现其社会性的特点。在现时代,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对社区和高校在体育教育事业中的必然要求,是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凯珍.21世纪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一面向21世纪的思考[m].人民体育出版社..4.
[2]贵州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综合情况分析[m].贵州省体育局..11.
[3]张洪潭.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j].体育与科学.2004(9).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 篇5
一、有效的利用小学体育设施
1.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设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利用体育设施值得深入思考,体育设施的作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其功能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拓展思维挖掘其功能。体育器材不仅包括常用体育器械,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例如饮用奶箱和水桶可以用来制作障碍和训练力量。
2.合理使用运动体育场地,体育教学通常在室外进行,有自己的活动区域,合理的设计和利用我们现在的场地,可以很好的增加体育教学的合理性。比如说,教师可以把一些体育器材,比如:排球、足球等有特定的活动区域,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还体现了器材使用的多样化。
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1.体育学科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多年来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是行不通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课程开发的空间,对教学中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良,创设一些独有的体育活动。比如说,在一些传统的体育课程之外,可以增加一些新的项目,如象棋、跳棋,五子棋等,这些项目既能拓展学生的智力,又体现时代气息。
2.传统的体育项目需要进行部分创新,在游戏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体育项目要进行一些改良,例如:低年级的足球教学我们可以采用缩小场地,减少人数的办法进行,既能锻炼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又能快速的组织学生进行灵活的比赛。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体育项目,为了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我们要进行舍弃。
3.在体育活动中合理科学的使用体育游戏。让游戏为体育项目服务,体育游戏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是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体育游戏,不仅给体育课程加入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课在玩中学,学中乐。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设计游戏的能力,如何让游戏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让体育课有知识、有趣味,这个问题值得教师思考。
4.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改革,对课堂的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健身强体,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5.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体育学科也要与时俱进。体育教学中要适时适当适度融入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影像、音频让学生产生兴趣,参与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网络体育教学视频学习,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体育技能学习。
三、有效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和其他负责体育规划的人员。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使各环节发挥其作用。对于学生,要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指导与示范的作用,还要做好帮助与保护的工作,避免危险的发生,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遗产挖掘论文 篇6
龙舟活动发展至今,较多的是以民间体育运动的形式为主,但其深层动因是纪念先贤、祭神祈福、驱邪避灾,是这项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龙舟竞渡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龙舟竞渡作为节日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节日文化的不断发展,龙舟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关于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的挖掘与整理,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特色,更能有效的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特色。
2.2发掘资源优势,推介现代文明
龙舟拉力赛承载着岳阳汨罗江的自然和人文的精华,无论是向世界推介岳阳境内的.洞庭湖、岳阳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还是向世界推介湖南绚烂的湘楚文化;无论是反映岳阳快速发展的经济局势,还是反映洞庭湖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展示洞庭湖丰富的物产,还是展现岳阳人民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国际龙舟拉力赛无疑是最理想的载体。冲破固定形式,发挥其应有的资源优势,使龙舟传统体育文化不再仅仅是地方性的赛事,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推广至全世界,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推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2.3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
屈原文化是岳阳汨罗文化的灵魂,流传至今的不只是龙舟的活动形式,更是龙舟文化中所体现的人们的爱国情怀、同舟共济、团结拼搏的精神。我们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整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开展龙舟竞技,推广龙舟运动,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
2.4突出龙舟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展示其顽强精神
竞技体育本质是超越自我和对手,体现其顽强的拼搏精神。传统体育应积极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组织经验,创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机制,用体育的奋发图强与竞争的精神价值引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充分挖掘和整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突出龙舟传统体育的竞技性,结合现代体育的机制,完善其竞赛体系。龙舟传统体育的娱乐性,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为业余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于龙舟文化资源遗产的挖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人文精神,提升人们做任何事情时认真、努力拼搏、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态度,无论在体育活动还是其他任何工作生活中,都需要有顽强的精神。
2.5提升经济价值,带动旅游资源
端午节被定为法定假日后岳阳对于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注重,为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不断地挖掘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改变固定模式,对龙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进行挖掘与整理,有助于开发市场潜力,将龙舟文化推向市场,使龙舟体育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也能进一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龙舟文化的发展也能带动当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的游客体会龙舟文化的底蕴,欣赏岳阳的自然风光,促进岳阳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3保护和整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的途径与方法
3.1推广龙舟运动,展示体育竞技魅力
在龙舟赛发源地区举行龙舟拉力赛这一国际性赛事,参与面广、影响力大,更易受世人关注,走向世界。龙舟竞赛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近百个国家迅速开展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它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健身项目,可以娱乐身心,在活动过程中释放压力等。龙舟运动的全民参与意识意义深远,划龙舟,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和展现团结一致的团队意识和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3.2将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文化
发展旅游资源,吸引大量的游客来体验其文化底蕴,也是更好地传承和整理文化资源遗产的途径。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岳阳旅游环境中,可以为岳阳,为龙舟文化做一个广泛的宣传,还可以在龙舟竞渡的比赛过程中为岳阳旅游资源带来丰富的效益,是一个双向经济效益。同时,龙舟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龙舟文化。
3.3提高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度
为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我们需要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创造龙舟赛营销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争取媒体企业的关注,让商家更加关注龙舟赛,在回报社会中展示。寻求体育与企业的协作做到让龙舟体育赛事富于文化内涵,让竞技体育与经济完美结合,宣传龙舟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宣传岳阳,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岳阳的发展,及龙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除此之外,对于龙舟传统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更应遵循地域性特点,以此来提高保护文化资源遗产的针对性、实效性。由政府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重视文化资源遗产,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龙舟传统体育文化。
3.4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宣传
全民参与是商家企业融入体育的基础,全民参与需要传统体育项目赋予项目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每届龙舟赛前,组委会都应组织专人撰写文章,通过各种媒体着力宣传、营造赛事氛围,弘扬屈原精神,宣传龙舟文化,让悠久历史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深入人心,让世人感受到在岳阳参加和观看龙舟赛既可更好地锻炼体魄和团队精神,吸取屈原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洞庭湖湖区特色及湘楚文化。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作认识,加强体育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除了节日开展活动之外,应积极开展更多的龙舟竞赛活动,切实保障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5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和手段对龙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收藏与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高科技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的保存和传承龙舟文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和手段对龙舟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文字记录或录音、录像,利用现代三维影视手段将活动过程拍摄成短片,制作成影像资料,予以再现,有利于进行收藏和保存。
4结束语
龙舟竞赛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从第一届国际龙舟节举办发展到现在,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被龙舟文化所吸引。积极挖掘和整理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遗产,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争取政府的重视,利用现代高科技影视技术、视频网络等对龙舟文化资源遗产进行收藏与传承,能有效促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发扬岳阳龙舟文化,将龙舟文化与经济、旅游等联合起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龙舟文化的知名度,促进国际性文化交流。在开展龙舟传统体育活动和传承龙舟文化的同时,还能培养人们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坚韧顽强的精神,促进人们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的挖掘、保护、整理岳阳龙舟文化资源遗产的同时,还能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邦华,周怀球,曾佑辉.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对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推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4(10):1-2,154.
[2]李阳,于克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特点和开发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3):110-112.
[3]吴慧倩.铜仁“龙舟文化”之探析[J].大舞台,(12):267-268.
[4]刘邦华,周怀球.岳阳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湖北体育科技,,34(10):854-857.
[5]朱兰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3):146-153.
[6]陈丽珠,薛可,郑秀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创建——以龙舟活动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0(2):130-133.
[7]蔡国松.关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8]姜蔚丽.论高校体育专业资料室如何利用影视手段挖掘整理民间体育文化遗产——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8(2):179-182.
体育资源 篇7
一、整合社区体育资源, 服务学校体育教学
1.利用社区场地开展教学训练
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很多, 但运动场地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一些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历史的形成和对学校体育的忽视, 政府、学校对其投入相对较少, 造成学生运动无场地。有的学校几千名学生, 仅仅二、三百米的田径场, 没有教学所需的篮球场、排球场等, 学生活动区域受限、练习内容单一、枯燥, 造成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均反映出较大的局限性、随意性和单调性。
如今, 社区体育正蓬勃发展, 社区体育场地日益增多, 但因多种原因, 学校与社区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突出, 相互筑起的门槛较高, 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以致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为了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 降低甚至“推倒”设施的“围墙”, 做到学校与周围的社区接轨, 使学校和社区能面向普通居民 (含学生) 开放准入, 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及自我锻炼, 我们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思路, 一方面与社区相互沟通, 加强联谊, 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含学生) ”的要求, 让社区领导认识和理解体育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当然, 在整合社区体育资源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充当主要角色, 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 主要采用借用、租用等方式, 积极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创造更好的场地条件。如, 借用社区田径场进行学校田径队的教学训练、利用社区游泳馆进行游泳训练, 借用健身馆进行专项训练等等。当然, 不是每个社区都有如此完备的体育教学设施, 但是,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资源, 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就可以缓解。
2.加强竞赛交流, 提高运动能力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外, 课余运动训练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中, 比赛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赛促练, 通过实战演练, 队员可以学到很多平时训练不能学到的东西。在社区, 爱好体育运动的人不少, 有的是专业退役运动员, 有的热爱体育运动, 并且还有特长, 他们在工作之余, 常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比如, 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有的社区还组建了各项目的运动队, 根据这些现象, 我们特意与社区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研讨, 并坚持半月举行一次竞赛活动, 如此, 既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也提高了大家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
3.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社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如, 河流、山川、公园、石梯等, 这些都是我们体育课要利用的资源。实践证明, 学生在校外上体育课有其独特的效果。校外体育课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可以根据自然地理等环境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 环保知识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家乡历史知识教育等。必须注意的是:在校外上体育课, 千万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体育教师要精心备课, 做到安全教学, 有效教学。
4.挖掘民间体育, 丰富体育教学
社区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如, 气势磅礴的广场舞蹈、赏心悦目的秧歌、扣人心弦的拔河赛、轻松欢快的跳竹竿等。如果将这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 无疑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我校对民间体育运动十分重视, 我们收集、整理了40余项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校本体育教材内容之一, 有效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整合家庭体育资源, 服务学校体育教学
所谓家庭体育资源主要是指学生家庭的现行体育资源和隐形的体育财富, 其核心就是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和行为。
1.争取家长支持, 解决突出问题
体育器材及设施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地方财政紧缺、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我校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1) 对家长予以体育教育宣传, 增强家长的体育意识, 让他们做好体育锻炼的表率,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 (2) 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自制体育器材, 进行体育锻炼; (3) 希望家长给孩子购买体育器材, 并根据经济情况给学校捐赠体育器材等。这些举措,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也大大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管理
大家知道, 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和沟通交流, 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管理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工作。在众多学生家长中, 有的是体育专业人才, 有的是体育爱好者, 有的是教育、环保等方面的专家, 有的社会阅历广博……他们参与学校体育管理, 无疑会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我校成立了学校体育家长协会, 每期都要特邀一些学生家长参与教学总结、教学观摩、教学评价和教学研讨等活动, 有的家长平时也深入体育课堂, 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利用好高中体育资源 篇8
1、前言
体育场地器材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师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有力武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人力资源积极开发场地器材资源,更好的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工作服务,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望都中学的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场地器材管理
学校场地器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容校貌,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学校其他物资的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把握管理原则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3.1.1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身的原则,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也有自己的原则。
3.1.1.1教育性原则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教书育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也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各种设施的设立都要考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育性原则应贯彻在管理工作的始终。
3.1.1.2科学性原则
学校的场地器材从耗资巨大的场馆到低值易耗得物品有几百种之多,如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必将给体育教学和开展学生体育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中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原则。
3.1.1.3勤俭节约原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年提高,但作为学校教育来讲,尤其是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经济上过度紧张的问题.勤俭节约是场地器材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3.1.2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措施
学校场地器材从固定资产到低值易耗物品,种类繁多。需要按照类别,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有序化和规律化。场地器材必须定期检查,护理,维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轻则损坏器材影响体育教学重则发生意外事故,危及学生生命。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做到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专门管理人才。
3.1.2.1建立领导管理体制
建立学校主管校长,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三级管理机制。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工作应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由主管校长分工主管,对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问题应提交校党委讨论决定。体育部门负责人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场地器材的全面工作。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的场地器材使用和管理工作。
3.1.2.2引进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场地器材管理人员且年龄偏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弊端。引进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的效率。
3.1.2.3实行场地器材开放的有偿服务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基本功能外,实行有偿开放可以达到以下功效:首先,可以提高公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其次,可以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第三,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第四,补充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场馆收費制度的实施,可有效地增加体育场馆与器材的维护,保养,更新的费用。第五,有利于学校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
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渠道增加场地器材显得尤为重要。
3.2.1场地器材开发的规律和原则
学校场地器材的开发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3.2.1.1场地器材配备的规范化原则
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在调研与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目录依据城市,农村,在校生数量等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必需配备要求,以保证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据地域不同以及办学特色不同的差异,提出了两类选配类器材设施配备要求,一类选配是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另一类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确定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为体育场地器材的规范化配备奠定了政策基础。
3.2.1.2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优化组合原则
体育基础设施与运动场馆的建设与开发应趋于多功能和优化组合,既与规范的体育场馆接轨,又考虑体育教学的实用功能.做到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的优化组合,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3.2.1.3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开发体育场地,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设开发体育器材,切忌跟大流,人云亦云。一味的比照其他学校。
3.2.1.4安全性原则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无小事。各场地的开发都应按照其标准手册进行,如《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等。体育器材的设计于安装都应考虑安全因素。
3.2.2体育场地器材开发的措施与途径
【体育资源】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体育06-16
高校体育资源08-01
体育物质资源08-17
体育优势资源08-26
社会体育资源10-28
体育人力资源10-31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10-27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08-29
乐山市体育旅游资源07-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