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2024-10-22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精选8篇)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篇1

一、发展起步较早

美国是最早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就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课程。

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能力,要求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纳入到课程之中,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高校为此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教师培训、课程改革、雇主合作以及学生的直接参与等。

澳大利亚专科、本科水平的创业教育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研究生水平的创业教育也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其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开办小企业,建立“小企业创业机构”,并开发符合职教特点的创业课程。一般是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进行,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来完成。

二、政府高度重视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20世纪40年代,就诞生了创业投资基金,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致使目前全世界81%的风险投资集中在美国。风险投资不仅为美国小企业提供长期债务和股本,也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基地和经费保障。同时,美国政府还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基金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例如,国家创业教学基金、kauffman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均提供经费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政策、知识产权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政策、鼓励高校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政策,形成了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还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英国创业教育80%的资金来自于公共资源。此外,政府还成立专业部门(工业部中小企业科),联系银行,帮助中小企业筹措外部资金,支持民间大企业向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投资,减轻各种赋税,鼓励采用灵活的雇佣政策等措施,帮助创业者积累资金,提高创业成功率。

日本政府将官、产、学合作视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希望通过促进产学合作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日本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将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共同研究、共同思考、共同行动。从“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政策联合部署”到《技术专业促进法》的颁布,从教育科研体制的系统改革到创业教育研究的“国际参与”,日本政府在创业教育系统中扮演了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近些年,日本政府又在简化新公司申请程序和广泛的资金援助方面出台政策,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教师创业经验丰富

国外高校根据创业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选聘创业教育教师的问题上,不仅选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教授,而且还特别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

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培训中的教师专兼比为4U6,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

英国创业教育课程中,全职教师占93%,有61%的教师有过商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36%的教师有创业方面的经历。

四、课程体系比较完备

英国高校创业课程名目众多,各学校使用的名称和课程教学内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概括地讲,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四类:创业、创新、创新管理、技术转移管理。除此之外,某些高校还针对特殊需求开设相应的创业课程。例如,社会创业课程、女性创业以及少数民族创业等课程。

新加坡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其特点主要是国际化。如新加坡管理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亚洲经济发展、海外商务研究和东亚经济等辅修课程;南洋理工大学为创业与创新管理硕士所开设的创业运筹、创业融资、商业计划的实施、企业成长的管理、可持续领导力与战略创新等学位课程,借以造就具有国际眼光、国际活动能力、熟悉异国文化环境、拥有国际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创业人才。

澳大利亚近年来积极推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并开发出了综合性介绍类、工业类、商业发展类和远程教育类四类模块化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和教学评估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

五、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体验。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如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每年都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并且有为数不少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二是组织学生在校内参与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以百森创业教育中心为代表,他们在为本科学生设计的“新生管理体验”课中,新生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创业小组,学校为每个小组准备3000美元的原始资金,每个小组自行制订创业计划,年终进行结算。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丰富了创业体验,提高了创业实践能力。

印度高校同样经常组织一些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很多高校还成立了创业中心,来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例如,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

英国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各高校举办各类创业竞赛,如“牛津大学21世纪挑战”创业竞赛,曼彻斯特大学“初级创业”和“深度创业”项目,并向获胜者提供创业奖金和进行帮助与指导,以此来推动创业实践教育。二是建立科技园区,为立志创业的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三是充分利用多功能的研究中心,它们面向学生和社会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各种咨询服务。

六、社会积极参与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大学的创业中心在与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组织的密切联系中,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企业乐于接纳学生到企业中开展项目研究,学生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这种开放的模式,有效地利用、整合、开发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使创业教育步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日本许多大企业为高校创业教育,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意见,为学生见习提供“实习基地”,向有潜力创业计划提供“风险资金”,和高校联合开发创业教育教材、课程,设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许多中介机构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商业运作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例如,整合技术与企业需求的产业合作办公室、促进高校研究成果专利化与技术授权的技术转移机构、提供商业层面支持的创业辅导机构、提供作业场地与商业设施的科学园区以及风险投资、人力中介及律师服务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真正体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参与。

企业参与同样是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企业车间开展学生实践课和实习,并且邀请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使得学校的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篇2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文化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回溯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式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之前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商学院曾经尝试引入企业家精神的课程教学, 虽然这一内容始终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为后来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 百森商学院的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远见卓识者敏锐地预感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 即所谓的“创业革命”, 从而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思维。由此, 当绝大多数高校都还致力于为大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时, 百森商学院便独树一帜地开始尝试创业教育, 在未来人才身上植入“创业遗传代码”, 培养适应“创业革命”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20世纪70年代, 西方发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出现了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严重缩小了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空间, 在获得工资性就业岗位受阻的情况下, 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创业。此时, 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为适应大学生创业的知识需求, 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创业学课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国外信息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 并催生了一大批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中小企业, 也造就了当今无数的卓越企业, 如微软、戴尔等。这些企业在随后的20年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中小企业创造的, 这一事实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 动摇了高校过去一直以来奉行的为大型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 高校开始积极思考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了企业奇迹, 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 Mierosoft的盖茨、艾伦, 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 Netseape的安德森, Dell的戴尔, Yahoo的杨致远等。这些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推波助澜, 极大地影响了国外大学生的就业倾向, 并在美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浪潮。这一创业浪潮也迅速带动了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

目前, 美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商学院都将创业学课程设为工商管理硕士的主修或辅修专业, 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等大学的商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许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学系, 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纳入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 美国的这股创业教育潮流很快传入其他国家, 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迅速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 逐渐在全球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热潮。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经过近50年的发展,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断走向成熟, 新的创业课程和学习模式不断开发, 创业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创业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形成了诸多鲜明的特点。

1、以提升创业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目标是创业教育的宗旨所在, 也是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过去,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主要集中在创业知识的传授, 今天, 更多的大学将创业目标集中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 百森商学院将创业教育目标定义为:“理论联系实践, 通过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把学生时刻浸泡在创业思想和创业行为中, 培养能够塑造创业机会、评估财务可行性、有创业心态的学生。”剑桥大学贾奇管理学院定义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识别并抓住创业机会, 或者创造机会的潜在创业者, 促使他们增强能力, 为有创业兴趣的人提供良好的背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定义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完成主修课程如工程学、生命科学、城市景观、政治学后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育一批有创业热情的企业家。”创业教育目标的这种转变直接带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变。

2、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各具特色的课程设计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计划大多是综合性的教学计划, 其教学内容系统地涵盖了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和一系列知识与能力拓展课程。例如, 百森商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创业成长五大内容, 非核心选修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分析六大领域, 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一些大学由于培养方向的不同, 特地开设了一些差异化创业课程, 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注重高科技创业;印第安纳大学Bloomington分校注重新企业创立和创新;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Baton Rouge分校注重家族企业、连锁经营以及妇女创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注重生命科学应用、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

3、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

教育方式是实施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有着系统而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而且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注重多种资源的整合, 包括合作开发网络化创业课程、创业课程与课外创业活动整合、创业课程与各种创业援助整合、创业课程与创业研究整合等。上述整合内容可以基本概括为正式教育方式与非正式教育方式的整合。正式教育主要指课程教育, 不少课程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内容模块化, 旨在系统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非正式教育主要指大学设立的各种创业实践项目, 通常称之为创业竞赛。许多高校的创业竞赛活动直接孵化出一批新企业, 这种非正式教育对参赛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将创业意识深深根植在参赛者心中, 非常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自行创业。为激励大学生踊跃参加各种非正式教育的创业竞赛, 一些大学还设立了丰厚的奖金计划。如曼彻斯特大学则分设两类创业项目:一是针对创业主意的“初级创业项目”, 向获胜者提供150—1000英镑奖金;二是针对创立新企业的“深度创业项目”, 向获胜者提供2.5万英镑的创业奖金。

4、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还有赖于全方位的大力支持。许多大学都成立了创业中心或创新中心。这些中心能有效整合学校师资、经费和课程供给, 并能跨越传统的学术边界, 成为高校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比如, 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创业精神和个人创业项目” (简称EPE) , 支持全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个人创业技能的提升, 9所学院的院长组成EPE管理委员会, 统一协调和指导全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拉夫堡大学的创新中心是创新知识或技术型新企业与成长企业的商业孵化器, 向创业者开放图书馆等学校的主要资源, 提供办公场所、实验室各类办公服务以及各类咨询服务。杜伦大学的蒙特桥科技园区内创业者除获得各类办公服务外, 还可在学校帮助下向当地政府申请相关资助。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实际上充当着连接大学与外界关系的桥梁, 在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 国外政府、企业、媒体、非盈利组织等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 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各种支持和援助, 已经形成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网络。

三、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创业教育必须破除功利主义思想, 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强调, 科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探究的结论, 而且需要学生形成探究的思维, 掌握探究的操作程序, 即让学生像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那样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应该遵循此原则, 要打破快餐速成式的创业知识传教方法, 由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素质培养转变, 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在创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创业实务教育和创业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进取意识、风险意识、机会意识,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2、创业教育必须打破专业限制, 扩展到其他学院各个专业

成功创业并不仅仅是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目标, 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创业组织往往是由多个专业人才组合起来的, 这样更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附属于斯隆管理学院, 他们通过招收具有技术背景的学生来进行创业教育, 这种跨学科的方式使得该院毕业生创办的大部分公司, 能够应对市场风险并生存下来。因此,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打破专业限制, 将创业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大学生开设, 积极推动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在研究生教育层次, 更需要招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 实现商业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3、创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寻求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融合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 融合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常见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 此外还应该尝试加入一些其他教学方式, 如计算机模拟教学、多媒体视听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商业规划、项目研究、创业竞赛、现场实习等。因此, 创业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园内, 必须走出去, 寻求与社会的结合点, 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教育, 走向社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4、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首先, 高校必须重视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整体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 有计划、全方位地在全校推进创业教育内容;其次, 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从事创业活动,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 建立学校创业教育中心, 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和制定创业教育计划, 开展各种创业竞赛活动;再次, 高校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产品, 鼓励教师自己创办公司, 并带动学生共同创业;最后, 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既要多方面争取校外支持, 又要积极向社会推广学生的创业成果, 为学生创业寻求各种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7) .

[2]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7) .

[3]乔明哲、陈忠卫: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9 (6) .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启示 篇3

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

28岁的迈克·葛兰尼今年将会得到他的MBA学位,他希望自己从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在新兴的风能技术市场中有所施展。8年前,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在硅谷一家年轻企业中工作。“但是,我后来成了一名‘创业虫’。”葛兰尼说。他到马里兰州学习自己不熟悉的MBA课程,“在那里,能够和创业基金里的成员相互沟通、进行协作,这对我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

在美国,像葛兰尼这样充满创业热情的青年并不少见。据美国高校和雇主协会统计结果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率已超过20%。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有超过500家大学院校开设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而在1990年,设立该课程的大学仅有175家。

在世界其他国家,创业教育都是增加就业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引导和规范来实现就业率的提高。而法国将创业教育的实行程度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成立了专门的创业计划培训中心。

在德国,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职业院校“模拟公司”则是创业教育的雏形。作为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系统,同时作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场所与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成为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瑞典也开始关注创业教育,日益增多的涉及创业教育的新的创业课程、创业训练项目与学术专著在高校中异军突起。同时,瑞典在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施行创业教育的机构改革。如今,瑞典更是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仅仅满足个体需要的个体创业教育理念,着重强调在创业教育中开展团队合作环境下的工作活动。

澳大利亚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有40余年,其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机构在小企业中积极开展有关小企业的创业教育。日本是个特别重视创业教育的国家,日本高校在1994年创设了“综合学科”,课程结构由新的必修课目、自由科目和选修科目组合而成,而“产业社会与人”则作为学生必修创业课程列入教程。印度曾在1966年提出“自我实现就业教育”的创业教育理念,旨在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20世纪80年代,“自我就业教育”的理念再次引起了印度社会的重视,印度政府在1986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政策》中尤其要求大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优势

政府重视早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大外因动力。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提供的良好外部条件,大学生的自主就业会面临较多的困难。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创业时间早国外大学生在创业时间上起步较早,尤其是欧美国家,孩子到了18岁以后就不再接受家里的资助,没有了零花钱。这样的传统使许多大学生急于寻找出路,会积极尝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心态良好国外许多国家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创业热情。因此,在巨大的就业危机中,国外的学生更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客观正确地对自我进行定位分析,冷静处理就业风险。

创业教育完善国外创业教育有着至少30年的历史,而且政府在经济、政治上都给予了创业教育有力的支持。

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作为一种就业手段,一直是国家政府极力提倡的项目。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也有专门的补助,通过政策和资金上的扶助来帮助大学生创业。然而,自主创业作为一个口号虽然被广泛提及,但国内高校大学生对创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创业教育有很大的欠缺。我国正式开始创业教育始于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的力度,广泛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制定具有战略性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还包括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方法、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并使学生具备关于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创业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在理念上造就一批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终身型的教育过程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相对于丰富的创业实践,中国的创业教育和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会长严隽琪表示,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要将创业教育放到构建教育终身大体系中,使创业成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受年龄、地位、时间、地域限制。因此,要将创业作为一种终身学习过程,而对创业教育的定位应是涵盖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方位的立体教育体系。首先从小学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普及教育。

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师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模拟活动,进行就业体验;进行教师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深刻理解创业教育;定期舉办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教育教师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创业水平。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篇4

(一)六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简介

英国

英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长期以来中小学地理课程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教学大纲,其弊端是全国地理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评估也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难以进行。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从19 89年开始,公立中小学实行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共有10门,分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两大类,地理属于基 础课程。

1991年3月,英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Geoy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地 理课时占所有课程的10%。《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五个要 求达到的目标):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这五大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联 的,所有学生都同时学习这五大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内容又具体分为10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 学生的基本要求(如图)。根据规定,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即在7岁、11岁、14岁和16岁时,要分 别参加统一考试,以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地理教学质量。

(附图 {图})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中学阶段(12――16岁),大多数学校都将地理单独设课,也有部分学校把地理与其他科目结合(通 常是历史)一起教授,但只有一年级较普遍。中学最后两年,地理通常为选修科,大约有半数学生选修,是相 当热门的选修科目之一。

教学目标的五个部分,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如地理技能可分为地图的使用与野外技能两项;区域知识 与理解要求学生学习关于区域地理主要特征的系列知识和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学生所在家乡(乡土 地理)的区域知识,其他地区以至国外的区域知识。水平1――3着重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英国一些具有特色 地区的区域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4――7主要学习当地、欧洲共同体国家、美国、前苏 联和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7――10主要学习当地区域知识,欧共体国家专题、发展 中国家,以及国际贸易等区域地理知识。从中可以发现,学习乡土地理自始至终是区域知识与理解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有关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 然、人文和环境地理的原理。对于其他地区与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注意选取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区,并 鼓励学生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对比,以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自然地理主要介 绍地球表面性质及其它特征,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大气圈),河流、流域、海洋(水圈),地形(岩石圈) ,动植物和土壤(生物圈)四个方面。人文地理主要学习土地利用、人类居住、就业模式与经济,包括人口、 聚落、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初级、第二和第三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地理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 源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学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滥用;各种环境的质量与弱点;保护与管理环境的可能性。

德国

德国法律规定了各联邦的“文化主权”。各州也很注意该州的文化不受侵犯。教学大纲由文化部制定,大 纲对地理课程有约束力,由于德国有16个州,就产生了16个文化主权。德国的中学(第5至10年级)有 3种不同类型,加上小学,每州至少有4个地理教学大纲,全德国就有64个大纲,各州大纲之间有所不同。

1970年前联邦德国各个州的大纲是统一的,大纲规定地理课讲授的重点是景观与国家。普通中学地理 课的教材偏重于专题结构。高级中学地理教材则以各个景观作为划分章节的基础。1970年以后的大纲,各 类不同学校区别不大。由于社会发生变革,地理学与教育学产生根本的变化,社会地理学得到地理科学的承认 。在教育学中,人们在挑选、确定、考虑教材结构时都联系到学习目的,一般知识则退到次要的地位。标准是 培养能够适应当今被科学所主宰生活的学生。有关空间的内容――不管是国家还是景观――都让步于普通地理 结构。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学习目的:农业企业体系知识。选择的例子(可以自由选择):德国――农业家庭企业;(文秘站:前)苏联集体 农庄;中国――人民公社;以色列移民区的集体农庄;美国西部放牧区。

学习目的:工业布局分析与工业经济结构。可选择的例子:(前)苏联重工业中心;美国海湾沿岸工业; 日本――工业大国;上海――中国的工业中心。

1994年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倾向并包涵许多重点。

一部分州的大纲以普通地理学习内容为主。例如萨尔州大纲中文理中学7年级的讲授内容:地球上的气候 与植物区(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风与海流,气候区与植物区);地球面貌的改变(地球的产生与构造,内源力

量,外源力量);人们对大自然的侵犯(亚马孙地区开发,阿斯旺堤坝:成绩还是失误?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 以及其给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后果,严寒地区的空间开发,贝卡――阿穆尔――玛吉斯特拉尔的环境受到威胁, 可以无限制地污染空气吗?水的利用与整治,每人都产生垃圾但无人要垃圾,土地的利用与整治)。从这里可 看出,普通地理专题的内容是主要的,空间只是或多或少地起了例子的作用,它并没有很大的独立价值。

部分州的大纲则偏重于区域地理内容。例如柏林市大纲中,第9年级的讲授内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远 东文化区;印度次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与它的利用;黄河―中国的忧虑;10亿多人口;单有成就 的农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矿藏与工业;与计划经济告别?中国向世界开放);拉丁美洲文化区。很明显 ,在上述每一大文化区域里均包涵有地理课的`内容。但几乎没有普通地理学(这里指自然地理学)内容,或者 将普通地理学内容放进每一区域里讲授。

也有的大纲把普通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大纲;5年级的讲授 内容为巴伐利亚州(城市与郊区;交通;德国南部疗养区;农业;自然地表形式;熟悉德国南部)。6年级的 讲授内容为德国(海岸;工业、德国:统一的国家)。7年级的讲授内容为欧洲(欧洲的气候区与植物区;欧 洲的政治区域;欧洲的经济区域)。8年级讲授世界概况(世界概况;人与受到威胁的自然界的关系;非洲: 地球上变化着的一洲;亚洲南部与东部的不同发展)。9年级的讲授内容为世界大国美国、俄罗斯;北与南的 差距: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国家;附近地区影响空间的因素以及该因素对人产生的意义。显然,5年级与6 年级大纲中的标题是区域地理的,而实际上讲授普通地理学概况。与此相反,7年级完全以区域地理为主。但 是不象以前那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讲欧洲,而是把内容分成大的(一般的)专题。8年级和9年级则部分以 普通地理、部分以区域地理为主。

全部大纲都有以下的专题重点,但范围程度不同:

①社会地理学专题。讲授影响各种空间结构的社会力量,同时指出规划中出现的矛盾。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篇5

一、阿尔托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背景

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及邻近的埃斯波,它的成立与21世纪以来芬兰政府推动以高等学校结构调整为重点的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相关。作为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芬兰政府在2007年启动对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和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的合并程序,在三所大学的基础上成立阿尔托大学。阿尔托大学于2010年1月1日开始正式运作,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使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教学研究机构之一。经过合并与调整,阿尔托大学设置了六大学院,分别是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化学技术学院,商学院,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以及工程学院。2014年,全日制学生数达到11337人。从阿尔托大学成立的背景可以看出,这是芬兰政府期望在高等教育中借鉴和引入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而做出的积极尝试。[1]

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在高等学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步得到了芬兰乃至欧盟教育决策者的认可与支持。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在2009年发布《创业教育指南》(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提出以终身学习为出发点,向学生灌输积极的创业理念,传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培养相关技能[2]。在《教育与研究(2011-2016)》(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1-2016)中,芬兰教育与文化部也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相关性[3]。欧盟委员会在《2020创业行动计划》中明确地将“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以支持商业活动的创建与发展”作为三大行动重点之一,也强调青年一代无论是否创建新的商业活动或者社会组织,他们在接受创业教育之后都可以获得创业知识、技能与理念,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坚韧态度、团队合作、风险倾向以及责任意识,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实现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也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受雇就业能力[4]。作为一所新型大学,阿尔托大学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业知识、技能与理念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满足现代职场岗位的需求,也要迎接未来产业发展的挑战。在以创业型大学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阿尔托大学需要整合原有三所学校的优势领域,鼓励和支持创新与创业的行动者,重视创业教育、孵化创业公司、完善创业服务。[5]

二、阿尔托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

在学校的发展战略中,阿尔托大学将卓越科研、开拓教育、引领艺术和影响社会作为四大核心内容,特别指出要通过“创业、商业联动平台以及与社会互动发展实现价值提升”的方式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6]。通过梳理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内容,可以将其实施路径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阿尔托大学推出“阿尔托创投计划”(Aalto Ventures Programs, AVP),为各个学院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与培训,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机会了解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学生可以将AVP作为选修课程,也可以选择合计至少20学分的课程作为辅修专业。AVP课程分为“灵感与导论”“知识与技能”“综合项目经验”三个大类,内容覆盖创业领导力、设计思路、财务规划、初创起步、经验分享等。AVP通过招募专任和兼职教师的方式,组建了约40人的授课团队,包括企业负责人、天使投资人、公司执行官、高校教授、科研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士等。在设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阿尔托大学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AVP发展成为欧洲创业教育的领导者。

(二)优化创业体验学习环境

阿尔托大学在六大学院下设35个系所及研究部门,为了跨越传统院系设置与学科边界,整合各个学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学校设立了四个“阿尔托工厂”,分别是设计工厂(Design Factory)、健康工厂(Health Factory)、媒体工厂(Media Factory)和服务工厂(Service Factory)。这些工厂旨在满足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与合作的需求,为教师、学生、公司以及社会团体的协同创新构筑平台。以其中发展最成熟和影响最大的设计工厂为例,它通过支持基于问题的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促进了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与研究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相关学院的教师在设计工厂开设了40门课程,选修学生超过1200人。设计工厂以产品开发和设计为基础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在设计工厂,学生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创造者,他们以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组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习团队,在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评估,进一步根据选定的解决方案进行原型设计与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他们将学科知识、设计思维和工作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协同工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如果说教学活动是阿尔托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知识则是教学活动的源头活水。在这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应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如机械工程、认知哲学、教育科学、产业设计等。除了教学与研究,设计工厂的另一使命就是强化与产业的合作。设计工厂与相关产业领域的知名公司合作,针对现实问题和发展需求开发学习项目与课程。同时,从研究产生并经过检验的解决方案可以由成熟公司进行技术收购,也可以成为创业公司起步发展的基础。

此外,阿尔托大学在2013年启用“开放创新大厦”(Open Innovation House)作为学校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创建一种在校园环境中促进创新人才与创新思维碰撞融合的运作模式。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诺基亚研究中心、赫尔辛基信息技术研究所、阿尔托科学研究所首批进驻开放创新大厦,欧洲创新技术研究院也将信息通信技术实验室设立在这里,相关科技产业领域的创业公司也将这里作为创业始发站。

(三)强化创业孵化训练指导

2012年,在芬兰政府的支持下,多位创业者与投资人依托阿尔托大学的校园设施成立“初创桑拿基金会”(Startup Sauna Foundation),冠以芬兰国粹“桑拿”之名,目的是创建一个实体组织以支持在赫尔辛基打造一个持续发挥作用的创业生态系统。基金会以阿尔托大学为中心发起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活动,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分别是“初创桑拿”(Startup Sauna)、“初创生活”(Startup Life)和名为“Slush”的创业大会。

“初创桑拿”发挥创业加速器的作用,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并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项目,帮助其做好准备募集种子基金或者进入销售市场。“初创桑拿”举行为期一天的培训计划和为期一个月的加速项目。在培训计划中,“初创桑拿”与各个城市的地方创业加速器、高等学校等开展合作,借助多位企业家、投资人和产业专家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创业公司拓展项目发展前景。2010年以来,“初创桑拿”已经在北欧、东欧和俄罗斯的20多座城市举行了百余场培训计划。在开展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初创桑拿”将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公司聚集起来,通过加速项目接受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投资家和产业专家的专业指导。加速项目的内容包括三类,分别是一对一指导、提升宣讲技巧、经验传帮带。一对一指导是与创业项目所属商业活动和产业领域密切相关的专家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会谈,获得创业项目的反馈意见并就细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宣讲技巧是帮助创业团队在面对未来投资人、潜在合作方以及媒体大众时,以引人关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经验传帮带则是具备丰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创业团队在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此外,“初创桑拿”的合作伙伴可以在法律事务、人力资源、市场影响、资金募集等方面,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与支持。在加速项目结束后,“初创桑拿”从中选择最佳创业团队赴美考察,目的是让这些创业团队尽可能地了解美国经济市场以及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参与考察活动的创业团队有机会与硅谷知名的风险投资人见面,并在“初创桑拿”组织的天使创业投资活动中进行创业项目宣讲,进一步获得媒体、潜在合作伙伴以及未来目标客户的关注。2013年,大学商业孵化器指数(University Business Incubator Index)曾对运行不满五年的大学创业孵化器进行评价,阿尔托大学的“初创桑拿”在全球22个国家的150所大学中排在第15位。[7]

(四)提供创业实习实践机会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源于实践,也要回归实践。在阿尔托大学,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有机会申请进入创业公司实习,更有机会获得资助,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初创生活”是阿尔托大学作为创业公司和技能人才的互选平台,面向芬兰所有大学生发起的创业公司实习项目。对于学生而言,进入位于旧金山和硅谷的创业公司实习,可以在世界公认的最佳创业生态系统中实现自我挑战。学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申请。一种方式是在每年开放两次的固定申请期提出实习申请,另一种方式则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习需求提出申请,即如果固定申请期开放的实习岗位不合适或者错过固定申请期,“初创生活”项目也会帮助学生提出单独的实习申请。如果学生获得实习邀请,“初创生活”项目会提供实习支持。“初创生活”实习岗位分为工程、设计和商业三个大类,吸引和汇聚了阿尔托大学相关学院的各类优秀人才。从参与学生的后续发展情况来看,“初创生活”对学生个人、实习公司乃至学校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阿尔托创业社团(Aalto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 AES)成立于2009年,尽管当时学校自身仍然处于合并磨合阶段,但一群学生在赴美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后开始反省芬兰高等学校中创业热情低落的现实,自发成立了这个学生社团。他们希望AES能够改变芬兰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不再将职业规划局限于大型公司,而是能够像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学生一样把创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今,很多芬兰高等学校都在AES的影响下建立起学生创业社团,共同帮助芬兰青年一代走上创业发展的道路。AES认为芬兰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创业,因此鼓励学生大胆梦想,从错误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为此,AES每年举行一次为期9周的“初创之夏”(Summer of Startups)项目,选择和支持15个团队实施创业计划。根据创业计划的规模,每个团队可以获得1500~5000欧元的创业经费支持。同时,团队可以获得免费的工作场地、量身定制的专业训练,并且获得学校其他创业组织和机构的支持。除了阿尔托大学,创业团队在财务、保险、技术、法律等方面还可以获得国内外大公司的帮助与支持。

(五)促进创业成果商业转化

阿尔托创业中心(Aalto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ACE)发挥孵化器、加速器和转化器的作用,将创业活动、风险投资和周围的创业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帮助创业公司获得成功。例如,ACE联合微软与诺基亚公司成立“应用校园”(AppCampus)项目,吸引全球关注手机应用开发的创业人才与团队,为他们提供经费支持和设计指导,促进微软视窗平台移动端应用的发展,也通过微软应用商店的销售渠道促进应用开发领域的创业公司快速发展。在2012-2015年的首期项目中,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4300多个创业团队申请项目支持,在获批的305个团队中有约1/5是芬兰学生团队。为了帮助应用开发团队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加成功机会,“应用校园”还以学校的“开放创新大厦”为基地,每年举行四次为期2~4周的“应用学院”(AppCademy)高强度训练营。训练营的培训内容涉及品牌定位、设计开发、用户体验、市场推介等,指导应用开发团队有针对性地向合作方与投资人进行项目宣讲,包括一对一指导和手把手训练,最终目的是确保应用开发团队在训练营结束时可以募集资金或者上架销售产品。参与首期“应用校园”项目的创业团队推出了315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下载数量是其他手机应用程序的7倍左右,其销售收入也高于微软应用商店的平均水平。

Slush从最初仅有300人参加的小规模创业交流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创业盛会。在2015年,Slush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700家创业公司。在超过1.5万位参与者中,有800多位风险资本投资人和630余位媒体记者。Slush是创业者为创业者打造的平台,所秉持的理念是推动未来能够征服全球的公司向前发展。因此,无论处于何种产业领域或者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无论创业团队在寻求风险投资、潜在客户、媒体宣传还是创业指导,都可以借助Slush获得全球关注。Slush组织创业宣讲百强竞赛,让创业公司面向欧洲规模最大的创业孵化公司SeedCamp展示项目设计,并且帮助寻找对应的投资人并安排会面。除了创业公司,Slush也吸引了那些对创新科技怀有浓厚兴趣的大型公司和成熟品牌,包括谷歌、阿里巴巴、三星、微软等在内的跨国公司均加强了与Slush的合作。

三、阿尔托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

(一)重视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和创业研究三大场域中,以利益相关者、基础设施、资源、文化四个维度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在学校中以跨越院系设置和整合行政机构的方式促进创业教育不断发展[8]。从阿尔托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可以发现,以学生、教师、科研机构及公司组织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在创业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方以互联互动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在原有三所学校的基础上,阿尔托大学开辟了诸如“开放创新大厦”“阿尔托工厂”等平台作为创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创业桑拿基金会”借助学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主导的AES和以学校为主导的ACE举办各种活动,有助于在校园中宣传创业精神,打造创业文化。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发创业活动

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的独特之处,是在学校实施和推动正式的创业教育政策之前,学生就以自发的形式建立创业社团,组织创业活动。学生创业社团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朋辈效应的影响下积极地看待创业,将其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职业发展道路。从芬兰高等学校纷纷效仿AES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学生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活动能够在校园中有效地传播创业文化,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从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来看,阿尔托大学在创业教育中采取了“学生自发”和“学校引导”并举互补的方式,并且将AES有效融入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重视强化产业领域深度合作

国外的创业故事精选 篇6

丰克和席佩尔所在的____学校举行了一次募捐拍卖会,每个学生都要捐献一些东西进行拍卖,用以募集资金。丰克家住农村,马路对面就是农场,里面有很多羊。于是,他与母亲一道,将一些羊粪装到袋子里拿去拍卖。拍卖时,很多人觉得好笑,但羊粪却赢得最大一笔拍卖款。

后来,他和好友席佩尔想去参加夏令营,他们的父母让他们自己去筹钱,丰克再次想到了收集牲口粪,卖给那些有花园的家庭。小本创业短故事开始并不成功,因为捡来的牲口粪没晒干,气味奇臭。他们最后只卖出了3袋粪,赚了不到20美元,这其中还包括一位好心的女士给的小费。不过,第一桶“金”为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小本创业生意牲口粪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这对“小老板”卖出了近26吨牲口粪。他们的销售手段也颇为先进,大部分是通过网上卖出去的。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论文 篇7

1 台湾地区创业教育概况

台湾地区创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 学校教育、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1.1 学校教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台湾学校创业教育内容已形成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社团、企业参访为主的格局。

1.1.1 创业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及普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和创新的敏感度以及创业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 从而掌握创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地区经济合作分工, 台湾的技术职业学校首先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随后, 台湾政治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也相继设置创业课程。依据台湾“青年辅导委员会”2007年12月委托相关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截止2007年年底, 台湾地区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院校已超过70所, 相关数据较之2003年有大幅上升。[1]

1.1.2 创业竞赛。

创业竞赛的开展是创业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台湾地区许多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资源举办的创业竞赛来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这些竞赛主要有We Win创业竞赛、TIC100创业竞赛、龙腾微笑竞赛、若水社会企业创业大赛等, 且竞赛奖金不断提高, 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 促进了校园内技术的商品化和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创意的具体化。

1.1.3 创业社团。

开设创业教育的台湾高校积极扶持创业性质的社团, 学校通过创办创业社团的过程使学生积累社团经验, 帮助他们提升课堂中不能获得的企业管理能力, 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创业社团主要有国立政治大学创新创业社、国立清华大学创业经营研习社、国立台湾大学趋势研究社等。此外, 台湾高校还通过成立产学合作中心、创新育成中心、技术转化中心等来承担课程导师咨询、专家演讲、企业考察、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等职能。

1.2 政府组织

台湾地区政府各部门对创业教育从各方面也予以支持投入, 制定一系列计划方案予以实施。2006年台湾当局“青辅会”等相关部门特别将青年创业力的培养列为会议主要议题, 众多专家学者对创业力培育从校园开始给予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执行方案。台“行政院”2006年10月核定实施了《2015年经济发展愿景第一阶段三年冲刺计划》之《产业人力套案》, 分别在子计划《活化高等教育学制弹性》、《扩大产业专班培育计划》的强化与新增措施中, 要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3 非政府组织

1.3.1 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

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受到政府鼓励, 其经营主体主要以大学院校为主, 也有民间及财团法人资源投入。政府、学校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使得育成中心在知识管理、智财加值、资源整合三个方面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并朝育成精英化、专业化、国际化与外部服务化的方向前进。

1.3.2 其他非政府组织。

以竞赛方式培育青年创业能力的非政府组织有研华文教基金会举办的TIC创业竞赛、台湾工业银行举办的We Win创业大赛以及时代基金会的国际青年创业领袖计划YEF, 这些比赛提供大量创业基金或奖金, 鼓励创业人才实现创业梦想。

2 台湾创业教育经验

台湾近二三十年来, 中小企业对台湾地区经济的贡献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大量创业人才的涌现使得这一现象得到持续发展。而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台湾地区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是分不开的。

2.1 台湾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系统地开展了创业相关学程和创业相关科目课程的设置和创业训练。例如台湾大学创意与创业学程“结合创意 (creativity) 以及创业 (entrepreneurship) 精神, 为经过专业知识训练后的学生提供相关异质性课程的修习以及创意实践的平台, 提升其创意及创新能力, 并引导以参与社会的实际行动, 使学生发挥创造潜能进而实践创意创业理想与目标。”[2]

2.2 台湾的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种社会资源与民间财团法人资源与学校资源相结合, 形成一个广泛的创业资源网络, 政府、高校、社区以及企业良性交互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2.3 台湾政府及高校重视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训, 各机构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 采用案例教学, 十分注重吸收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从事专兼职教学和研究, 丰富和提高了教学水平, 使得创业教育水平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3 台湾创业教育模式对苏北地区高校的启示

创业教育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学校教育教学任务, 更是一项需要政府、社会、企业支持的系统工程。目前, 江苏正在全省范围内用“三创三先”的精神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 苏北地区高校如何利用良好的创业环境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创业教育体系, 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台湾创业教育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3.1 培养创业精神和技能,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

首先, 应当对创业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 让大学生理解创业精神, 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来演示创业过程, 增加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提升他们创业的自信。其次, 应完善和优化创业课程体系, 以创业中所需基本技能作为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 并加强财务、法律和企业管理等知识, 使学生掌握创立企业的基本技能。再次, 鼓励一些对创业感兴趣且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组建创业社团, 并配备优质师资和活动资金, 加强管理与指导, 积极促成项目的转化。

3.2 利用好区域经济中的产业集群。

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通过风险投资和创办企业, 解决就业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 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地方经济中的产业集群, 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淮安地区作为台商投资的新高地, 把对台交流作为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 不断加强对台交流合作, 取得丰硕成果。目前, 全市已经吸引包括富士康、明基、台玻在内的520多家台资企业入驻。淮安已经成为继昆山、东莞之后台资企业密集区和品牌企业密集区, 台资聚集高地、IT产业领地正在加速形成。[3]这给淮安地方高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将这些产业集群同创业教育紧密联系, 使得双方产生良性互动, 是摆在苏北地方高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3.3 学校教育。

随着今年课程设置的改革, 苏北高校的创业课程数量和质量较以往虽有所提高, 但仍存在很大不足, 特别是校企合作, 学校可效仿台湾高校做法将“企业实习”列为进修学分。而专业师资的培育与选拔更是刻不容缓, 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可以仿效台湾高校采用招聘专兼职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传授创业心得或以创业失败案例作为教材, 让学生获得经验。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校教育、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台湾地区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了台湾地区创业教育的概况及相关经验,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台湾创业教育模式对苏北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借此对该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台湾地区,创业教育,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宏, 张文举.台湾地区创业教育研究[J].当代经济, 2011, 9.

[2]侯东喜.台湾地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相关学程发展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 2010, 2.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专业社团;创业教育;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内涵

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是Dunn教授对麻省理工学院(MIT)创业者俱乐部的调查基础上首先提出的。通过MIT运行机理的分析,Dunn教授得出“学生创业活动已经完成传统家族资源支持的模式向生态模式转变”的结论。依据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内部的若干子系统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交换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当在创业教育内部各因子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信息流动、激励保障、辐射带动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统一体,各子系统以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和外部资源网络发生对接和互动,真正实现生态平衡。

二、专业社团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校内)

1.专业社团是开设创业课程的目标生源。创业课程在整个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而专业社团也是以学生的共同兴趣为纽带,连接专业相通的学生组织。只有在学生群体中精准锚定那些具有创业潜质的优秀分子,才能让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满活力。按照“路径依赖”理论,好的路径通过惯性和冲力会产生飞轮效应,“专业对口”的创业会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正反馈的作用,使之进入良性循环。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浓厚的创业愿望,又经过创业课程的系统培训,并已然存在于知识结构相近、年龄相仿、信任度高的小团体(专业社团)中,这部分学生是绝佳的创业潜在人群。2.专业社团是开展科研创业的组织资源。首先,专业社团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有效组织资源。专业社团具有较高的自主化程度,社团活动与课堂的被动学习完全不同,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自我强化,完成相对充实的技术积累。专业社团的成员对专业学习都保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在长期的积累中根据个人兴趣有重点地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已经为进一步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专业基础,是各类创新大赛、项目申报活动的主要力量。其次,专业社团是开展创业实践的有效组织资源。创业实践本身承载着培养创业思想和提升创业技能双重任务。从本质上看,创业教育的过程即是创业实践过程。通过学生社团的组织模式可以有效维系创业项目正常运转。专业社团由于其成员黏合度高、专业基础扎实和外向型的特点,特别是在竞争类创业实践活动中优势明显。以专业社团学生为对象开展创业课程的培训及创业项目,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3.专业社团是培育创业文化的示范模本。农耕社会形成的安土重迁、群体至上、大一统观念等基本文化特质和当代创业精神存在一定距离。创业文化是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敢于冒险、适应变化、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才能成为潜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要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创业文化。专业学生社团的活动往往在学生群体中具有示范意义,借助丰富的创业活动和显著创业成果,会对同龄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领下一年级学生参加社团,形成接力发展机制,在创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校外)

1.专业社团是搭建创业网格的活跃因子。国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证明,我国创业教育仅仅由高校孤军奋战是无法完成的,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将高校、政府和社会有效结合,形成三螺旋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创新教育的多元化网络合作平台中,必须将校外师资库、校友俱乐部、企业合作平台和技术支援平台等都纳入其中。如哈佛大学校友会每年有超过17000名志愿者在校友平台帮助校友创业,兴趣分享小组就是专业学生社团的主要形式之一。专业学生社团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开放性,通过举办创业活动,专业社团不仅借助高校的政策扶持获得校内的一些盈利项目,还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搭桥,参与到导师和企业合作的企业项目的研发和新产品生产。在这些外向型的创业实践活动中,专业社团的学生不仅提高专业素养和协作关系,还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文化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成为构建创业网格的活跃因子。2.专业社团是获得资金服务的适格主体。高校内各类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学校拨付、会员会费和社会赞助,经费不足成为各类学生社团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一些文体社团,可以在参与度较高的文体活动中为企业做宣传、拉赞助,获得经费。就专业社团而言,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劳务输出、承揽项目的方式获得资金。从法律角度分析,专业社团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开发相关的项目并开发成果,与企业之间构成类似劳务服务的合同关系,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产学研合作协议获得相应的报酬,支持专业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三、当前专业社团创业教育管理的不足

(一)程序条件设定粗糙

1.社团设立较为随意。我国高校社团的设立具体条件和程序是:学生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团委审查,获得批准后组成筹委会选出组织机构,报学校备案、注册。专业社团必须由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其涉及的专业应当体现该专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其申报的社团活动应当体现高校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结合。而这种专业背景要素,简单由团委审核是难以完成的。2.学生准入缺乏标准。目前,专业社团的准入制度和其他社团差别不大,门槛较低、来去自由。出于获得学分和其他功利性目的的原因,导致社团成员不够稳定,这直接导致社团活动缺乏延续性,无法承接或完成一些周期性较长的科研项目或实践创新活动。3.评价激励浮于形式。目前,专业社团的考核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统计社团组织的常规活动和大型活动的数量和活动效果,形式上包括活动前的活动策划和活动后的书面总结报告等。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各个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趋同化,弱化专业社团成员对专业特性意义的认识。科学研究和创业项目都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内部运行不够稳定

社团的运作情况通常与社团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主要成员的综合素质存在密切关系。专业社团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像文体等社团那样有一些重大、固定的活动节点,成员的社团活动往往是以小团体形式进行的。加上部分社团负责人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就会产生问题。最外在的表现就是专业社团的传承性不高,不少新生入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此期间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来增加成员的黏合度,人员流失较多,这直接影响到专业社团承接的一些科研活动和创业项目的延续。

(三)科研创业活力不足

专业社团的活力主要表现在科研项目和创业项目两个方面。目前,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果主要局限于在校内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参观校外企业等,真正体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种类较少,形式也不丰富。就科研成果而言,单独研发不多,合作开发特别是跨学科组合研发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不高,专业社团难以把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四)指导教师参与度低

专业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或为团委教师或专业教师,指导工作大多数是义务性的,即便计入教师工作量统计,也都是机械的学时计算,无法体现指导教师的具体投入,造成指导教师积极度不高。校外指导教师较少,所做的指导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沙龙。西方高校的专业社团往往邀请校友、企业家和公司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给专业社团带来最新的创业理念。

(五)资金场地保障有限

专业社团开展活动往往对研发中心、实验室和校企等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而这些资源平台基本不属于团委管理,需要进一步协调其他教学单位和职能机构才能实现。加之高校对专业社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高,专业社团获得企业、基金会、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资金资助的途径有限,而专业社团的创新活动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使专业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限制。

四、创新驱动下专业社团的精细化管理

(一)细化设立准入要求

1.社团设立方面:吸纳专业人士审核。调研发现,对社团的认识还停留在“课外活动”的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不在少数,没有看到高校专业社团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上的重大实践意义。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五分之一的创业成功者依靠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完成初始创业。所以,专业社团的申请审查,应当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教师或校外人士参加。只有把好社团成立审批关,才能避免日后社团显现出定位、指导、经费一系列负面问题的出现。2.成员准入方面:增加专业知识考察。保持专业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要有精英化意识,社团成员的选拔也需要那些具备长期自主自愿地参与社团建设发展、在专业项目任务的执行上肯付出辛苦的人员。搞好专业社团建设,就应实施成员准入机制,以自愿报名、推荐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吸纳专业素养高的学生加入社团,增强社团成员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从而保障社团成员的素质,增强整个社团队伍素质。3.考核评估方面:制定个性考评标准。专业社团的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既不像文体社团活动频次的重复性,也不像实践社团活动结果的确定性。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和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阶段,机械地采用同一考评标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专业社团的运行效果。高校应当制定有别于其他社团的评价体系,对评估不达标的社团提出指导意见及改进期限,从而保障专业社团的发展活力。

(二)理顺内部运行机制

要想实现组内优化合作、组际优势竞争的局面,必须在社团内部搭建人事框架,既要有研究学习的部门,也要有公关策划的部门,还要有创新创业的部门。根据社团成员的专业背景和个体素质,进行配比划分,由专业技术成员展开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创新,由服务外联成员负责服务保障和市场开拓。每个成员明确分属不同的部门,承担相应的组织任务,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专业性。

(三)扩展社团活动范围

1.专业社团活动项目化。社团活动要走出去,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各级竞赛。全国类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创业”挑战赛等。通过参加各级竞赛,以赛代练,才能历练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增加专业社团竞争的砝码。2.专业社团活动市场化。高校应为专业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搭建实践模拟平台,实现多方联动机制。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校外的各级竞赛,还应将专业社团的活动加以引导,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应当积极提供条件进行孵化,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产学研相统一”的能力。

(四)科学配备导师资源

1.优化导师工作待遇。如由专业社团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让最合适的教师担当社团指导教师。学校既要细化指导教师的指导标准和要求,也要明确教师的聘用标准和待遇,改变指导教师只尽义务没有回报的局面,通过计算教学课时或科研工作量,进行评优、评职称方面的倾斜,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增加校外导师比例。专业社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还要大力发掘校外教师资源。高校要积极和产业界建立联系,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必要的感性认识和情感熏陶,让学生体会课堂以及在实践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具体创业。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特别是优秀校友参与到学校社团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传授他们创业经验。

(五)加大资金场地投入

1.资金投入方面。考察国外高校社团经费来源,除了社团成员会费收入,还有高校相关部门和基金会的经费支持、自营项目收入以及校友会和社会团体的赞助。要积极引导专业社团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扩大经费来源。高校应将增加创业型专业社团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创业基金,对那些体现高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的专业社团,要增加物质保障,打造品牌社团。2.场地支持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场地资源,如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实习工厂等。团委要协调后勤部门及相关教学单位制定活动设施、场地配给制度,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和学校便捷管理。其次,要积极推动校园社团创业孵化基地项目,从场所、设施、设备以及师资上,加大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撑,推进专业社团创业孵化基地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Dunn,K.The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J].Tech-nologyReview,2005(9).

[2]田桂芬.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思考:基于社团参与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5(7):20-22.

上一篇:关于全国职教科研下一篇:社会教育模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