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学前教育

2024-09-30

国外的学前教育(精选12篇)

国外的学前教育 篇1

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 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 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美国的中学生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

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 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 十六七岁的姑娘, 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 上午劳动, 下午上学。这样做, 一方面锻炼劳动能力,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行为。

德国——家长从不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 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 比如要替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 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 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 都要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

国外的学前教育 篇2

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特征源于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创新正在生活的每一角落里全面铺开。创新能力的开发已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实力。各国对创新能力的开发越来越关注。

美国总统提醒人们:“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须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日本人也提出:“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开发国民的创造力是“走向21世纪的道路”。由此可见,开发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什么是创新教育呢?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能力有不同的解释,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创新概念,是人们(包括儿童)在各自领域,以同样的质和量的水平,产生新东西(包括新思想、观念)的活动方式。狭义的创新概念则是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的活动方式。不管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新”总是创新的根本特征。国外发达国家围绕这个“新”字构建创新教育目标。他们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即善于适应变化和创新的新人上,如:日本人提出,教育要成为“打开能够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大门的钥匙”,“教育要适应技术新时代而提高学生的价格品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谋划力和创造性智力以及为创造而进取的不屈不挠的意志?quot;,使受教育者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美国人则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骨髓中都充满未来思想和未来意识的人“和”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英国人在《学校课程框架》中提出了发展创新思维,了解世界群体和个人,养成正确道德观念等教育目标要求。具体来说,创新人才具有这几方面的素质:

1)创新意识,包括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等;

2)创新思维,包括创造性想象,积极的求异思维;直觉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敏捷而持久的记忆力、良好思维品质等;

3)创新技能,包括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关于捕捉灵感技能等。而日本心理学家宫城音弥从他的研究角度作了阐述。他认为创新素质应包括:

活力(精力、魄力)冲动性、行为性;

扩力(发展力、思考力和探索力);

结力(组合信息能力、灵感、感知能力、联想力、构成力)

个性

国外的挫折教育 篇3

在教育发达国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编者

德国:无所不在的“磨难营”

德国同事苏珊娜7岁的女儿要跟同学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行囊,可她没有提醒。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柏林一所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异常安静。讲台前,殡仪馆的叔叔阿姨正在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假定的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老师告诉我,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

12岁的马丁今年已是第8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磨难营”活动了。今年暑假,他将和数百名儿童一起在哈兹山进行野外生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磨难”。“‘磨难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带队的社会志愿者舒密特博士说。

6月的一天,德国汉堡青少年法庭现场,法官正在审讯一名持刀杀人的少年犯。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来自汉堡亨利希中学初二B班的20多名学生正专注地聆听着。

接受采访时,校长说:“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他认为,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校长说。

(李泉)

瑞典:欺负人是一种优势

刚定居瑞典,我就把5岁的女儿菲菲送进当地一所最好的教会幼儿园。可是,菲菲晚上回来时情绪很不好,还哭着向我抱怨没有小伙伴跟她玩。

第二天,我站在幼儿园游戏场旁边偷偷观察,发现一群孩子在轮流荡秋千,只有菲菲像个傻瓜一样独自站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望着,而老师站在旁边一脸漠然,不管不问。

晚上,菲菲回到家告诉我,老师要求其他的小朋友跟她玩,可是没有人听老师的话,还有两个小男孩把她推倒了。我忍无可忍,马上打电话联系别的幼儿园。可是,瑞典社会福利丰厚,很少有人把孩子往幼儿园送,幼儿园本来就很少,想找一个离家比较近的真是难如登天。

最使我气愤的是,老师明明看见有人欺负菲菲,却从来不干涉。有一次,一个男孩把菲菲的胳膊咬出了两排牙印,我愤怒地去找老师。老师满不在乎地说:“孩子打架无可厚非,也没有人阻止您的孩子去咬别的孩子啊。”我差点气晕了,这不是强盗逻辑嘛!

等那个咬人男孩的母亲来接孩子时,我上前告状,希望她好好管教管教自己的儿子,不要再欺负菲菲了。哪知那个胖胖的女人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难道您的孩子没有牙吗?她不会咬我家的孩子吗?”我语塞,哭笑不得。

有一天,丈夫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替我解开了谜团。他说:“在瑞典,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既不能去找老师,也不能去找欺负人的孩子父母。在这里,欺负人是一种优势的表现,受欺负则是无能的表现。逻辑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对于孩子之间的互相欺负,老师是不管的,这叫鼓励竞争。欺负人的孩子会体验到实力带来的优势,被欺负的孩子会努力提高竞争能力。”望着正在一旁玩耍的娇娇弱弱的菲菲,我心情非常复杂。

(刘欣)

日本: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日前,日本组织几十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到上海市民家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让上海市民大开眼界。

在厨房,有个1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上的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急欲阻止,孩子的妈妈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男孩咬了一口生馄饨,皱着眉头吐了出来,不哭也不闹,看来此前没少吃这样的亏。

一个不到3岁的日本小女孩要求下厨切辣椒,被呛得泪水四溢,喷嚏连连。上海房东看着心疼,急忙递上毛巾,也被日本妈妈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小女孩切完辣椒,眯着眼摸到毛巾架前,取下毛巾,自己到水龙头前擦洗眼睛。

一个6岁半的日本男孩更了不起,在弄堂口看人家补自行车轮胎,三天后居然能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上海市民围观的不少,却没一个让自己的孩子也试试。

日本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这么狠心呢?一位日本妈妈回答:“日本是资源贫乏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费少游)

美国:来自鹿苑的启示

在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奔跑,很快大量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斥巨资予以挽救,一概无效。

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把几只凶残的恶狠引进鹿苑,病弱残疾的鹿不断被捕杀,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原因是,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而拼命奔跑,使得活下来的鹿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动物需要“逆向关怀”保护,孩子是否也需要?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的孩子过着越来越优越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像鹿那样失去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在逆境中经过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向关怀”式的挫折教育呢?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的做法最具“狼性”。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有一次,老约翰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自己的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的呼唤,高兴地冲过去,但老约翰迅速躲开,小约翰重重地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国外的学前教育 篇4

创业教育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和尝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引导受教育者释放个人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中做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贡献。我国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 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国外创业教育可以为构建中国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路提供参考。

1 国外的创业教育

1.1 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

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成熟, 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即培养具备企业家素养的创业型人才, 使大学生具备开办小企业所需的一系列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者的精神品质, 实现毕业生成功就业或创业, 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资源。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要求师资能力全面, 注重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类, 即普通大学创业学专业课程体系、普通大学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体系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分别遵从以普通大学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以提升普通大学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以拓展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就业面为中心的发展路径, 共有专业、普及和培训三种模式, 为其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1.2 德国的创业教育

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激烈的讨论, 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猛发展。德国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精神为培养目标, 在德国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 主要有创业生涯成功、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主, 或是经济学的老师担任。德国的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全体大学生, 而是以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在教学过程中, 以经典教学模式为主, 以创业学习模式为辅, 前者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路径, 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传授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知识, 让大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自主创业, 大学生所学内容都是预先设定的, 不允许犯错误和模仿;后者以对策为驱动的研究路径,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不再作为被动学习者, 而成为参与者, 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学习内容不是预先设定的, 没有指定创业教育教科书, 而是根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环境也比较宽松, 没有授予评价等级的压力, 并且允许模仿和犯错误。

1.3 加拿大的创业教育

加拿大的创业教育发展自20世纪80~90年代, 其教育目标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才理念, 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 培养能够制造出更多能创造工作岗位的人, 使受教育者成为自食其力、自谋职业的社会成员;另一类是素质理念, 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变革。德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创业教育学术水平, 同时还要求具有实际创业经验, 鼓励创业教育的教师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者自行创业, 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加拿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商学院模式、综合性大学模式及社区学院模式三种。

1.4 美国的创业教育

美国的创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逐步发展完善, 美国创业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的价值取向, 分别是以培养企业主为目标的低层次功利性创业教育和以提升创业者意识和素质的高层次非功利性创业教育。基于这样的创业目标, 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树立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发展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美国政府对创业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美国政府对高等学校师生创业的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在特定行业创建基于技术的公司, 和为所有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资金、组织和技术资源。

1.5 日本的创业教育

日本教育界和产业界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有所不同, 其吸收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精华, 并融合了欧洲的创业教育模式。日本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社会挑战能力和冒险精神的资质能力教育, 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 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其掌握创业的技能。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分为四类:以掌握实际的管理经验为主的创业家专门教育型;以掌握系统的经营知识、技能为主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型;创业技能副专业型;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涵养型。

2 对构建中国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2.1 重视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视为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之一, 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使学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积极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市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2.2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可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 教师成分应多样化, 可以是理论基础深厚的学者型教师, 也可以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型教师, 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多方的交流与合作, 将其打造成能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育团队, 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3 慎重选择创业教育对象

不是所有学生都想创业, 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创业的潜质, 应通过科学的筛选, 把既有梦想又有潜质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有针对性地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以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盲目开展。否则容易使部分学生陷入迷茫, 不知道该不该去创业, 或是在创业和就业之间徘徊不定, 同时也造成部分创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2.4 创业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中国领土辽阔、高校众多,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情况不尽相同, 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 形成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一刀切、僵化单一的模式本身与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背离的, 只有多样化的模式才能培养出独特的、多样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才能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3 结语

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吸收其精华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本土化的工作。创业教育是为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而提出的,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教育环境与国外的教育环境也不尽相同, 只有立足于本土才能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形势和教育环境的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景坤.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0.

[2]杨茂庆, 袁琳.基于德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0 (32) :84-88.

[3]张彦波.加拿大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0.

国外的语文教育:更活 篇5

女儿跟当地孩子们在一起学习,语文当然就是西班牙语教育了。

跟国内的孩子一样,现在她在小学二年级,也就是需要慢慢概括段落大意了。

国内的语文教育,主要是有课文,阅读课文,熟读,分析段落大意,明白中心思想。或者再搞些范文,叫学生们念念,等等。

女儿也在学习这些。不过,我觉得他们的更灵活,也更难一些。最近一段,她每天回来,得在报纸上自己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把它剪下来,贴在本子上。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本新闻的主题是什么,要求写一句话;你觉得本新闻写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最后一个,你对这个新闻的写法有什么建议或者解决办法。我和孩子常常一起做,我觉得这个作业说实话挺不容易的,它灵活,也确实做的人需要动脑筋,因为没有人告诉你现成的答案。而且它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孩子们了解世界也是很管用的。

昨天的西班牙语作业,是关于自然的。有一则神话,说明太阳是怎么产生的。孩子们读了,需要搞清字句等意思外,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觉得太阳是怎么产生的?你相信神话中说的吗?请你说说,山是怎么形成的?水是谁给我们的?

国外孩子的环保教育 篇6

去年秋季邻居家的小孩本尼上小学报到,放学后,他高高兴兴地跑来汇报上学第一天的生活。除了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外,本尼还拿到一个环保日记本。环保日记本的设计精心别致:封面上有森林、草地和田野,还有小动物和孩子,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每一页的背景都是德国各地的自然环保区,页面的角落还写有“每日一句”,如环保格言、环保法律等知识,右侧则是“环保收支”,记录孩子每天使用的水、电、暖气等有没有“超支”。出于好奇,我们这几天阅读了一下本尼的环保日记。其中上周这样记录:

周一,外面温度下降到零下16度,出门上学忘了关暖气,真不应该。

周二,给“为了孩子”非洲环保项目捐款2欧元。

周三,全家人从2013年开始乘坐公交车上班上学,既准时,又节约汽油,还减少了废气排放。

周四,家里的阳台装了接水的水缸,以后可以用雨水浇花了。

周五,学校里学了针线活,以后自己缝补破衣服。

周六,大扫除,发现家里一些食品过期了,全家人反思。

周日,上街去扫雪。

这样的环保教育还渗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德国小学教室都很大,设有洗手池、书柜、杂物橱,还有各种颜色的垃圾桶。比如本尼的教室里有4个不同颜色的塑料垃圾桶:绿色代表生物垃圾,白色代表废纸,棕色代表玻璃,蓝色则是其他垃圾。另外,还有一个绿色小箱子,专门收集废电池。在学校里,要求一律不用一次性物品, 孩子用的饭盒等都是自带的。每位小学生还要轮流担任“节能值日生”,执勤内容贴在教室的墙上。笔者随机问了本尼的几位同 学,他们都能对答如流,比如只有在光线不足时才开灯,且先打开远离窗口一边的灯,以后才开临近窗口的灯,尽可能用自然光照明;用水后,水龙头要及时关上, 小便冲水按小出水按钮;冬天供暖前开窗换气,供暖时关闭窗户等。

日本孩子的环保教育

家住东京的岛田女士说,不久前她家要扔矿泉水瓶,却被上小学的儿子留下来做花瓶,说是老师要求废物利用。日本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环保教育。东京都丰岛区一所幼儿园园长说,大班的小孩要学会分辨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为节约资源,园里每月省了多少水电,复印用纸是否两面使用等等,都要向区政府报告,并借此将环保意识渗透给小孩子。

幼儿园附近还有一个轮胎公园(游乐道具用废轮胎设计、制作),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地方。在这里玩耍,他们无形中理解了“回收再利用”的环保观念。日本社会也在为环保教育而努力。儿童环保俱乐部由环境省发起,鼓励民间自行组织儿童选择课题从事环保活动,由政府提供指导员。如组织儿童到下水道工厂参观,调查学校游泳池里的微生物,到市郊收集垃圾,检测河流和自家排水中的成分。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

美国孩子的环保意识

美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到位是从小教育的结果。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留美学生,经常带着孩子去河里钓鱼。美国人将鱼钓上来只是称称重量后便放了。留学生却将鱼拿回去改善生活。他的女儿便提出来说:“爸爸,你别去捞鱼了,否则我在同学当中会非常难为情。”还有一次在夏天,他们一家出去玩,父亲将汽车空调打开了。女儿就说:“爸爸,你能不能把空调给关了,车窗打开一样可降温,空调放出来的废气会把臭氧层破坏的。”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的一所高中,生物课的一项内容是培育树苗,并将培育好的树苗种到社区中。至今他们已在弗雷斯诺市种植了5000多棵树。在这种与环保有关的课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实践机会,并且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环保收益,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动物园水族馆则面向学生招募志愿者,清洗养水獭的大玻璃池。报名者非常踊跃,多达3万人,每人每年只能轮到一次。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生态环境的知识,也为保护环境做了贡献。 在华盛顿州的一所学校,全校的垃圾实行分类回收,每周汇总处理一次。整个过程中老师只给一些知识上的帮助,其余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完成。这项活动至今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新西兰的环保校服

新西兰一所学校的孩子们最近决定,为自己设计一身环保校服。这种校服从短裤到T恤,从外套到帽子,都是用孩子们从家中拿来的废旧塑料瓶循环再生制成的。这些塑料瓶被分类后,成分达标的经过粉碎和 高温熔解成纤维,然后再与聚酯结合,生成环保面料。由于新校服面料轻柔,便于运动,又十分环保,因此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最重要的是,这是孩子们为保护环境做出的独特贡献,校服穿在身上,环保意识深入心中。

英国的“反向社会化”

英国小学生越来越关心环保事业,他们从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环保知识和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用实际行动教育父母。这种“反向社会化”的环保教育方式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迈克尔记录了他与5岁女儿罗莎的一段对话。“爸爸,你乘飞机去过多少次美国?”“大约40次。”“你种过几棵树?”“没种过。”“那我要告诉老师去!”

过去一年中,奥德尔发现女儿开始对可循环用品、节能和环保政策特别感兴趣。她要求家中用节能环保灯泡,坚持循环利用废水,刷牙时要关紧水龙头,购物时要带环保袋……

其实,在奥德尔的新家布里斯托尔雷兰德地区,这样严格的环保行为已不足为奇。英国2008年一项调查显示,这里是全英国最环保的地方,80%的居民自视为“环保狂热者”。

罗莎的环保意识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还来自媒体和书籍。英国广播公司的Pippin节目是她的最爱。这档节目由一只热爱循环废旧物品的“牧羊犬”主持。

小罗莎从畅销书《教奶奶发短信和其他改变世界的方法》中获得了不少环保理念。这本书倡导人人都可以实践环保理念,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就可以改善人类环境,使地球上每个人受益。

罗莎有一本书《如何让你的父母变得环保》,教孩子如何影响父母,如果父母有不环保的行为,孩子可以收取罚款。书中说,冬季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0摄氏度以 下,每提高一度,孩子就可以向父母收取20便士的罚款;家长每用一个高耗能灯泡,孩子就可以收10便士罚款等。奥德尔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每天要先把 这本书的有关章节读给女儿听,然后等着罗莎“发起环保战争”,接受罚款。

罗莎的好朋友,8岁的罗斯·贝利也是一位“环保狂热者”。他曾不厌其烦地劝说哥哥放弃打掌上电子游戏,为此他几次被哥哥撂倒在沙发上。

法国环保小天使

10岁的法国女孩蒂皮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野孩子,连她自己都说:“所有我认识的孩子都是家养的,而我是个例外——我是野生的。我生活在非洲丛林,野生动物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蒂皮的父母都是法国野生动物摄影家,他们在非洲丛林与动物们打了7年交道以后,在那里生下了小蒂皮,而蒂皮就在非洲丛林和草原上长到10岁。蒂皮的爸爸阿兰·德格雷先生是一个善于用画面而不是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摄影家。他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爱动物,爱大自然,如果后来他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那是教育的结果。”

在阿兰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一头硕大的公象小心翼翼地迈着它沉重的大脚,一个还不及象膝高的小女孩笑嘻嘻地走在它前头,象鼻子就在女孩头发上擦过。这个女孩儿就是蒂皮。从她学习走路的时候,她和它就经常这样一起出门散步。蒂皮了不起,还在于她敢于与鳄鱼同游,同豹子游戏,跟世界上最大的变色龙一起玩耍。在很多 人看来很恶心的癞蛤蟆,也是蒂皮的伙伴——一只非洲特有的大蛤蟆,被蒂皮抱在怀里,肚皮贴肚皮,从蒂皮眼里,看不到惧怕、嫌弃和鄙视。10岁的蒂皮在她的书中写道:“我的天赋就是与动物相处。我會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

责编/梅子

值得学习的国外五大教育典范 篇7

一、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

爱迪生小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这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爱迪生的妈妈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他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这与母亲的教育、与母亲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家长的期望对子女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家长期望水平越高,他们子女的智商和学习成绩相应也越高,反之亦然。

三、捕捉儿童成才的敏感区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等到麦克斯韦画完交卷时,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够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会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四、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训练

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动手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美国、日本、英国教育法规中,还有专门条款规定孩子的劳动时间,家庭和学校均不得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

现在的家长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由此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过度保护。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让孩子接受必要的劳动训练,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课。

五、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在瑞典,两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老师会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政策工具:国外治理教育的秘诀 篇8

利用拨款工具助推政策目标实现

关注弱势学生, 缩小差距成为各国政策取向。美国是联邦分权制国家, 教育管理重心在州一级, 而美国教育部则主要通过立法和拨款两大政策工具引导各州教育优先。美国著名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立法宗旨就是提高弱势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 缩小弱势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确保每一个儿童都享有接受公正、平等和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为此, 法律规定在2002至2007年间总计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拨款1162.5亿美元。美国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学校改进拨款”计划, 面向最薄弱学校, 通过拨款引导和鼓励地方和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该计划采取分级和竞争性拨款, 做出承诺最大的地方才能获得拨款。美国现有1300多所最薄弱学校, 每所学校获得了600万美元的拨款, 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小城镇和农村学校。

利用专项拨款改善儿童福利, 促进教育公平。免费校餐是最大的儿童福利, 世界上许多国家实施了学校免费午餐计划。印度从1995年开始实施学校免费午餐计划, 覆盖面逐步从小学扩大到高小 (六至八年级) 学生, 以提高就学率、保持率和出勤率, 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在落后地区中央政府负担90%的费用, 在普通地区则负担75%的费用, 受益儿童达1.13亿人, 该计划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校免费午餐计划。

利用标准工具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完善的教育标准体系为质量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日本注重基本标准建设, 逐步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从幼儿园、小学到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 保证了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投入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比例5%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基本标准, 欧盟27国平均达到5.41%, 其中学前教育占0.55%。英国从2013年开始陆续出台各科新的课程标准, 向世界一流教育体系迈进。美国、日本等国建立了国家评价标准, 定期评价学生学业成绩, 注重趋势评价。

构建国际可比的现代人才培养标准。在“欧洲资格框架”的强势推动下, 欧盟国家纷纷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 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八级总体国家资格框架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作为资格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 资格等级标准对一个学习者在每一资格等级应知能做什么提出了通用要求, 运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四维发展目标描述, 具有综合且均衡的素质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标准, 承认在不同学习背景下取得的学习结果更是体现了终身学习理念。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德国, 则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 凸显了德国人历来的务实精神。在欧洲的影响下, 美国推出了学生在完成副学士、学士和硕士学位时应知和能做什么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强调学有所用, 具有批判精神和分析能力, 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在鲁米那基金的资助下, 美国目前有数十所高校正在对这个资格框架进行试验。

利用国际评价工具推动教育改革

一个国家的教育在国际比较中的表现成为判断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 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 评价本国教育质量必须考虑到国际标准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散, 国际排名对国家的教育政策走向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德国在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排在第20名以后, 学生差强人意的表现引起举国震惊, 德国教育部部长专门召开会议, 商讨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英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 教育大臣戈夫感受到10年来英国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排名滑落的巨大压力。英国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英国在核心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表现上乘的新加坡等国存在着差距。因此, 英国政府发表《教学的重要性》白皮书, 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教育体系, 推进国家课程改革, 英语、数学、科学等科目的课程标准将从2013年开始陆续实施。

印度学生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垫底成绩引起印度各界震惊。印度有两个邦参加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09年第二轮测试, 数学和科学成绩分别仅得337分和325分, 在73个经济体中排在第71名。有印度媒体分析指出, 印度学校仍然深陷在教授“内容”的范式之中,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早已转向培养学生“能力”。印度教育部指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 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利用信息披露工具加强社会监督

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行政和加强社会监督的前提条件。英国在2000年颁布《信息自由法》, 日本在2001年实施《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法》, 印度在2005年通过《知情权法》, 目前世界上有近70个国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各国重视政府教育信息公开, 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业评价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增强信息透明化, 更好实现公民知情权, 加强社会监督。

英国每年都改进和完善学校表现评价指标, 将每一所中小学“学校表现表”公布在英国教育部网站上, 表现表包含学生群体、核心科目统一考试与教师评价结果、进步测量与增值测量、缺勤、教师、经费、督导评价等100多项评价指标和信息项目, 这使家长和公众能够全面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 从而评价某一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程度。

国外的学前教育 篇9

关键词:国外旅游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策略

近20年来, 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趋势更为明显, 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也对我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对国外知名旅游类学院或高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查询、分析, 尤其是对康奈尔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普渡大学, 乔治·华盛顿大学4所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内进行了对比研究, 并结合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方向划分过细

多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统一为旅游管理专业, 2010年酒店管理专业增补为目录外专业, 2011年设为正式本科专业。多年来, 为了与我国旅游行业对口, 旅游管理专业划分了细化的专业方向, 涉及: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物业管理、旅游交通管理、商务旅游与会展等不同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设有专门的专业课程和知识技能培训方案, 但又统归于旅游管理大专业[1]。由于目前我国旅游教育的综合水平、师资力量尚处于较低水平, 且英语、政治等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 少量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学时用于分配到如此多的专业方向之中, 人为地分散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 培养的学生往往对于每一个方向只能了解一点皮毛, 无法深入, 特别是技能, 到企业就业必须从头学起。

(二) 课程设置偏离行业需求

目前, 我国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缺乏对旅游行业的深度的调研和分析, 在讨论课程设置时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旅游业界人士参与。同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更改手续烦琐, 可以更改的课程数量较少, 且教学计划修订周期较长, 使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设置长期与业界的需求脱节。

此外, 我国大约70%旅游高等教育是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1]。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方面, 受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较大, 因人设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从地理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 在课程设置中偏向地理类课程;从历史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 则以史学课课程为主, 导致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脱节。

(三)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 高素质旅游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多数高校的旅游师资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实践经验有限。同时, 我国本科高校教师岗位有限, 教学评估对教师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 一般要求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而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多为应届毕业生, 缺乏旅游实践经验。有丰富旅游实践经验的旅游从业人士很难跨越学历限制, 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二、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一) 专业设置

国外没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 而是设置了接待业管理、休闲学、酒店管理、会展专业、餐饮管理等专业。从专业名称来看, 我国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养旅游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 而国外则偏向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

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在大学前两年不确定专业, 而是学习服务业的基本知识, 实习后再进一步确定专业。这样可以先让学生在服务行业实践、体验后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 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评估自己的优劣势, 选择自己喜好、专长的专业方向。

(二) 教学设施建设

国外旅游类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酒店, 且教室及教师办公地点按高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进行装修、布置, 让学生和教师每天在实战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习惯成自然,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养成了专业型的工作、生活习惯。教学酒店多采用双重管理, 院长 (老总) 必须要对教学负责, 同时要对教学酒店负责, 且必须自负盈亏。

(三) 课程教学

1. 重视通识教育和沟通知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所有本科都是120学分且除专业课程外, 强调通识教学模块和沟通基础模块。通识教学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类、管理的组织行为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务会计类、参与管理类模块。近年来, 通识教育逐步重视信息类、法律类的知识教育。沟通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 重视实践教学

国外教学计划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 深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时间分配上, 其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 教师现场指导, 把理论贯穿到实习中去。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 根据旅游专业综合性很强的实际特征, 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分配上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其本科生在大学4年内必须完成800学时的实习, 并尊重学生的意愿, 允许广泛选择, 掌握一技之长, 力求全面发展, 把广泛精深的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 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国外的课程很少采用考试的模式测验学生学习效果, 而是多采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论文要求非常高, 要有第一手的数据, 且必须是实地调研和认真思考的, 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首先自由选择组建团队, 无法组建团队的同学要么重修课程, 要么经任课教师同意剩余同学共同组建成一个团队。团队需要提交论文报告, 并进行宣读、答疑, 如不通过, 整个团队成绩会受到影响, 甚至全部重修课程。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生上课的方式多样, 学生可选择face to face mode (聊天模式) 、fix model (教室授课形式) 、video model (视频形式) 中的任何一种, 课程通过内部网络在教室和图书馆直播, 学生可用移动终端 (如手机、笔记本电脑) 共享教学资源。

(四) 实践教学

1.3段式实习模式

罗森酒店管理学院采用3段式的旅游实践教学流程,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初级-中级-高级实习过程, 实习流程必须依次进行, 且遵循理论-实习-理论的教学流程。实习过程必须达到1000小时[3]。其中初级实习只需从事服务业的相关工作, 例如洗盘子、传菜等都可以。中级实习必须从事服务业中管理岗位或重要技术岗位的工作, 如酒店的前台、旅行社的计调等。高级实习要求学生必须从事部门经理、主管及以上管理岗位工作。此外, 实习单位必须学生自己找, 学校不进行安排, 只负责宣传, 且学生的实习必须是带薪实习。

2. 专人负责型实习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采用专人负责制, 每个专业一般有2-3名专业实习带队老师, 全程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 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3. 实用型方案策划模式

在毕业论文方面, 本科生不需写毕业论文, 而是针对某一个旅游企业, 做一个能高度融合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的project (策划方案) , 如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开发、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方案, 并进行答辩或试用。

三、对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启示

(一) 明确专业定位

将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转向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定位,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 应加强通识知识、沟通知识、信息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在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 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由于旅游人才属于涉外型的人才, 因此要把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 弱化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虽增加了学生的“专”和“精”,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 禁锢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而, 需要在取消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程, 减少固定课程的比例, 增设活动课和选修课。

(三) 优化课程设置

要特别注意协调好专业课、技能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关系。旅游是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 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 大部分专业课和技能课应考虑减少课堂讲授, 通过搞好实践调查和增加模拟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

同时, 适当调整拓展课程体系, 增加拓展知识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将大量不成熟的课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 同时加强课外培养力度, 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以考虑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压力, 并通过适当的选修课丰富教学内容。

(四) 强化实践环节

争取建立自己的教学酒店, 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办公地点按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逐步完善设施, 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 培养师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 减少单次实习的时间, 增加实习的次数和类型, 且要求每次实习的岗位有轮换, 实行理论—实习—理论的交错教学模式, 以较好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五) 争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旅游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协作办学, 吸纳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和先进办学经验, 共享国外优质教学资源, 在旅游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时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培养模式, 创造政策扶持的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青, 谢旭东, 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旅游学刊, 2003, (S1) :155-158.

[2]代志鹏.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 2007, 26, (2) :130-131.

国外的学前教育 篇10

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美两国。人们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多样化的。如果从全面的视角出发,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具有双重性的。对个人而言,比较浅层的,可以说其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而比较深层的,可以说,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成人群体中的先进部分,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上持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于社会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主动地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运作的优化完善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概况

(一)英国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英文缩写为FE,英国各地共有六百多所学院提供继续教育课程。英国学生在十六岁时均应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以决定他们继续何种学习,或者留在原校继续学习,或者进入学院学习,或者脱离全日制教育,接受在职训练。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公立继续教育学院或者私立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然而,继续教育学院并非仅仅招收中学毕业生。这些学院面向其所在的整个社区提供教育以及培训服务。英国政府负责提供大部分的继续教育课程。一些私立学校也提供十六岁之后的教育课程,大多数为涵盖各种专业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考试,或者是个别为衔接高等教育而设的预备课程。

私立学院并无强制性的认可学历计划,但是学院可以向英国私立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认可学历评审局提出学历认可申请,或者向私立继续教育联合会申请入会。一个学院若获得了英国私立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认可学历评审局的认证,那么该学院在教育质量、教学设备、校舍以及管理等方面均已达到了标准。

(二)美国的继续教育

1. 加强继续教育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已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法案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实为各国之冠。

2. 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继续教育顺利运行。

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

3. 社会各方积极举办继续教育,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美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学校的额外任务。美国的大学都面向社会,努力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

4. 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适合学员不同需求。

美国的继续教育灵活多样,成人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参加随时随地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

5. 教育对象广泛。

美国的继续教育吸引了1/3多的成年人口参加学习。并且,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

6. 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着重于应用。

美国继续教育不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是从社会实际和学员需要出发来考虑和安排的,使受教育者提高其职业技能。“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继续教育机构当成求生存发展的口号和策略。

(三)德国的继续教育

1. 职业继续教育。

职业继续教育是以职业培训为前提的,通过改行教育可以弥补职业培训的不足之处。职业继续教育不仅可以阻止就业率的下降,而且能够使个人尽量获得晋升和扩大普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适应再次参加工作和更换工作的需要,缩短失业时间,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企业是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它是最大的职业继续经验供给者。

2. 普通继续教育。

普通继续教育能帮助个人实现尽可能全面发展个性的愿望。因此,这种继续教育多融合在职业教育之中。普通继续教育传授文化和理性知识,并在一个主要由理智和技术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变得陌生的生活世界提供辅助性帮助和应变能力。

3. 政治继续教育。

政治继续教育,是德国公民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使人们能胜任判断决策。政治继续教育传授民主决策过程的洞察能力,并培训有决心、有活力和经严格权衡后组成的公共团体。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和掌握一种自制能力,即能够容忍一种与基本意见不一致的意见。在德国各政党中,主要是各政党的基金会承担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任务。德国工会联盟工人继续教育的重点是非职业性继续教育,尤其注重对企业工人实施工会教育和政治教育。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状况

我国作为古典终身教育思想丰富及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现代继续教育的开展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要晚。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针对在职科技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工作。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标志着我国正规继续教育的起步,继续教育对象也从纯粹的科技工作者扩展到管理工作者。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成为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第一个使用终身教育概念的文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努力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必要条件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终身教育的概念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目前,终身教育的理念已逐步贯穿于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并促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新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四、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一)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向会议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终身教育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影响深远,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各国都把终身教育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从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智力竞争等角度和高度进行规划、实施。

(二)专业化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有了专业化的理论研究。目前从事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逐年增多,继续教育有了一批专业化的工作团队。相关理论刊物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层次也不断提高。许多继续教育机构都成立专门的市场开发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发党政系统、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等多方面市场。

(三)职业化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工作岗位的获得和升迁与职业培训的关系越来越大,继续教育与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继续教育通过系统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业成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业,

(四)国际化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企业与高校合作,采取委托、联合、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教育效益比较高。我国开展继续教育主要依托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在当前形势下,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提高阶段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补充,有可能率先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五)信息化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形态。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国际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二位。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现已开展的继续教育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录音、录像、摄像、电视、电影、卫星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进的电教手段,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和人性化,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摘要:我国作为古典终身教育思想丰富及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现代继续教育的开展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要晚。了解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历程,分析国外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发展,借鉴和学习国外继续教育的管理及其理论研究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奉越.美国继续教育的特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7,8.

[2]冯长根.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讲话.2007,8.

国外企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篇11

关键词:农民保险公司企业教育培训战略

一、简介

农民保险公司创立于1928年,迄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公司是全美第三大的乘客旅行险和个人财产险的保险商,其业务范围涉及多种险种。经过全公司上下近2000名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把业务拓展到全美41个州,客户人数达到15,000,000个。公司一直秉承着“至真至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尊贵般的服务”的服务理念。在2012年的美国《Training》公布的美国培训公司前125强中名列第二。而农民保险公司近两年在强手如林、竞争剧烈的金融保险业中始终保持着一股强劲发展的势头,总结其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人才培训的重视。每年公司都会拿出收入的5%左右作为企业教育的预算,2012年的企业教育预算达到121,000,000美元。公司有全职培训人员333人,兼职培训人员569人,此外还长期外聘外部培训人员。

高瞻远瞩的培训战略: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逐渐步入退休年龄,知识经验的继承和人才接任的培养是每个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农民保险公司也不例外,公司企业大学的副总裁兼首席学习官汤普森(Thompson)指出,未来的五到七年内,公司内有超过40%掌握核心知识的职工将会退休。除非我们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传承那些知识经验,否则,那些公司“无形的资产”将会随职工的离去一起消失。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下,公司的首先任务就是制定和实施“面向未来、立足长远、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战略——面向2020的农民战略。此战略也被视为公司腾飞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保险公司而言,为将来制定一个保险策略这并不足为奇。但农夫保险公司把这个策略推进了一步,把目光放到2020年,它们制定了一个深远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的目标有三:一是促进收益的增长;二是提高公司的效率;三是发展领导能力。公司深知要想实现上述的目标,关键在于出色的业务团队,而业务团队的获得则需要不断的培训。为此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无限的财政预算、建设企业大学、规划设计课程、运用高科技手段授课……。正如汤普森(Thompson)所言“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计算我们的培训费用到底花费了多少,我们也没有时间准确计算由培训带来的产出有多大,但我们知道,我们一直在本行业中快速前进,并不断给对手施加压力,促使我们的市场份额在节节上升。”“保险是人才的事业,人才是培训的事业”这句话用在农夫公司身上是其最好的体现。

二、他山之石理论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作助手,形成1名操作技师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技能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形成1+1>2的效应。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助导师提高理论知识,归纳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编辑成文,汇编成册,作为操作工的辅助教材。

(四)实施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工程。根据新上工程要求,超前预订职业学院在校生,按专业需求新编“济钢班”,实行校企合作管理,单独制订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和实习,并按学习成绩分配工作岗位,为新建工程的快速达产达效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施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工程。先后制定实施《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操作技能拔尖人才、操作技能带头人和优秀操作技能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在公司范围内开展首席技师、技术能手、操作技能十百千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了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多做贡献激情。

六、强化六项工作

(一)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创新工作。为保持技能人才的不断提高和创新,2002年出台实施了《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和《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考核管理办法》,组织技能人才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坚持“严、高、细、实”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及高技能人才岗位实际,确定履行的职责和考核的内容及考核方法,做到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利益五明确,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二)大力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工人先进操作法,是蕴藏在一线工人中的先进生产力,是工人聪明才智与实践结合的结晶,命名、推广先进操作法,对鼓励职工钻研技术,不断改进、提高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公司范围内,编辑推广了“贾广顺炉前开铁口法”等235项先进操作法。

(三)山东省首席技师选拔工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提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创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004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组织选拔,确保推荐质量。

(四)全员职业技能鉴定。鼓励职工人人参加资格鉴定、在岗职工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职工积极参加鉴定,提升技能与精准操作水平。

(五)努力打造“金蓝领”队伍。金蓝领项目是山东省人社厅、财政厅培养优秀青年技师的重要政策。为加速青年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济钢积极争取,多方努力,成为山东省“金蓝领”技師培训认定单位之一,加速了公司青年生产骨干成长成才。

(六)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1.用创新模式培育人。采取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委外培训相结合、拓展与适应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厂级技能竞赛与公司技能竞赛相结合的8种培训模式,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交叉培训网络,满足公司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要求。2.用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根据公司各个时期发展阶段的不同,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断细化,使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转化为每名职工具体目标,建立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高级技能人才考核标准与细则》、《济钢工人先进操作法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使人才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职工培训的有序开展。3.强化劳务工技能提升。作为现代钢铁企业,工艺日趋复杂,工序之间结合日趋紧密,生产节奏日趋加快,使用外来务工者能降低人工成本,但外用工技能低、不适应生产节奏。随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进,以引导、促进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减少事故,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开展了劳务工职业资格鉴定。(1)通过教育培训塑造“学习型企业”、培育“企业文化”

农民保险公司建立了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培训和课程体系,实施了面向2020的公司战略,在总统领导力培训项目(PLP)中组织了内部的领导者和教学设计、视频、网络技术等行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培训课程。农民保险公司还在密西西比州新建成了一个58000平方英尺的校园,成立了一个新的企业大学,这个新大学比原来西海岸的大学更大,组织体系更完善,设备设施更先进。企业大学不仅是农民保险公司的人才输出的地方,也是员工进一步进修学习的地方。按照其企业大学执行主任库萨克(Cusack)的说法“企业大学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平台。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这就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的组织文化。同时企业大学的培训可集中企业高层和下级员工,使双方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在2011年的企业宣传中,农民保险很好地利用了企业大学这一点,在所有的宣传中都树立一种“学习型企业”的形象,一种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同时也给人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形象。因为企业大学往往和优秀、先进、创新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企业大学也是伴随着一个个卓越的企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此外,在企业大学大学的培训体系中还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渗透。企业大学副总裁海伍德(Harwood)说道,虽然我们有着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充足的资源,但我们想要更上一个台阶的话,就要把学习根植于公司文化中。企业大学也是培养企业文化的最佳土壤。企业大学是思想交流的场所,学员虽然来自不同部门,但凡是在企业大学培训过的人,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这本身就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创新的组织文化。可以看出农民保险公司崇尚知识与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领导者与员工双方不断提高素质,加强沟通,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深刻意识到培训和学习是个人与公司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须条件,终身学习是个人和公司成长的重要部分。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培训体系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农民保险公司的最大特色之一,也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提升员工自身价值”的培训理念。首席学习官汤普森(Thompson)说:“在新拓展的州,我们实行了新入职的代理人和培训师同住的培训模式——一对一个性指导,这样他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能获得培训的知识,还能获得比我们之前所提供的更多沉浸式体验。”这个模式还辅以其他一些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如:与高层对话,导师单独指导等等。农民保险公司也非常重视培训课程系统建设。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公司非常重视调查研究,首先由员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培训需求,同时直接上级给以指导,确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培训部门在广泛收集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中,公司聘请了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和公司内部的高层领导共同开发而成,高层的参与可以使课程的目标更符合公司内员工的发展要求,也使课程的总目标符合公司的发展理念。“以员工为中心”的培训最直接、最彻底地满足员工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充分释放潜能,有效调动积极性、创造性,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和流失率。员工也会感激管理层为他们提供了使自己成长、发展和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的机会,自然有效地增强企业对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立体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模式

农民保险公司的培训模式是立体化和专业化的,它的培训模式既强调内部资源的整合,又强调与社会培训资源的結合。农民保险公司在内部资源的整合上,建立了一个综合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公司的所有的培训项目,不论哪种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远程教学、虚拟课堂、在线学习……都是这个平台所兼备的。在当今时代,单一企业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只强调内部资源的整合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借鉴来丰富企业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和结合社会的优秀资源。农民保险公司的PLP(总统领导力培训)培训项目就是与罗纳德.里根图书馆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目标是利用里根总统图书馆天然独厚的资源来发展未来农民保险公司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情商、健康、保健。此外还要学习美国总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特质和情商,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讨,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建立一个个人领导力培训计划。按照该公司企业大学副总裁卡夫(Cuffe)的说法,PLP项目受到了400多位执行官、主任和经理的青睐。

(4)教育培训手段的高科技化

学习策略与表现艺术中心主任说道:“我们都意识到迅速发展的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和最近出现的平板电脑是一个大的转折,我们已经把两者运用到培训递送中了。在中期,我们看到了移动技术运用到学习的广阔前景,与其说是为了方便课程传送,倒不如说一种绩效支持的工具。”农民保险公司非常注重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善,在其公司的培训中,各种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培训技术将被更多地采用。农民保险公司正在寻求建立一个以学习门户为依托的雇员驱动和能力本位的学习环境,把e-learning,远程学习,社会学习等各种学习整合在一起。在其企业大学中投入大量的先进化设施,教室可以360度视角呈现材料,教室里有三个投影面,这些投影面能够把教学的内容投射到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室前面有一块Polyvision Eno WhiteBoards(伊诺白板,大的智能平板电脑),通过它,讲师可以方便操控屏幕显示的内容以及随时登录需要的网站。农夫保险公司已经很快地进入了平板电脑世界,并作了一些适当的投资,使公司的学习团队能够很快适应这个技术。农夫公司使用iPad来传送指示和讲义,当技能实践研讨的时候需要重新放映和即时反馈的时候,也可以把iPad作为一种记录设备。在课堂上,iPad也被用作快速获得网络资源,提高学员反应能力的一种设备,而且使用iPad,也可以节省了大量的纸质材料,节约了培训成本。此外公司还通过博客为学员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学员和讲师之间可以沟通和交流,而且通过博客也可以发布一些有关培训的信息。学习策略与表现艺术中心主任指出,培训的无限预算可以把钱投资在采购甚至更高质量的学习资产上。具备了丰富的听觉和视觉元素,在加上模拟的学习者驱动的交互模式可以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预算还可以用来聘请更专业的培训师,可以用来拓展公司的流媒体,拓宽学习空间,白板以及辅助设施。

三、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农民保险公司其教育培训经验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是美国保险行业的一个“缩影”。它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远景规划,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培训组织、培训制度建设,改善培训技术条件。也正是其通过重视企业员工培训,造就了大批一流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和销售人员,从而使自己的公司成为优秀的保险公司、世界驰名的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所以中国保险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借鉴其的成功经验,建设符合保险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教育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Training. Training magazine Ranks 2012 Top 125 Organizations.[EB/OL] http://www.trainingmag.com/article/training-magazine-ranks-2012-top-125-organizations,2013-02-14.

[2]雷蒙德·A·诺伊. 雇员培训与开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万万,杨凤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的员工培训[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4]马丁·所罗门.培训战略与实务[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

[5]谢晋宇.企业培训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国外广告教育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 篇12

一、美日广告教育模式简述

1.美国广告教育——“大学式”与灵活的课程设置。

美国广告教育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大学式”教育模式, 其真正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高校。

美国广告教育初期, 尤其是整个20 世纪, 都将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上。但如今, 面对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科技冲击, 美国广告教育界开始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 逐渐将“技术”学习转向了“学术”研究, 以求广告学学生具备稳扎稳打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内涵, 从而更好地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到广告教育内容中, 美国在课程设置上特点突出。一方面美国广告教育是先根据实务经验进行课程设置, 然后才用学科专著进行指导,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 美国高校广告教育也一直根据市场需要和实际研究对课程进行大规模调整, 防止出现教育偏差。例如, 在1989 年, 为了顺应整合传播学的发展, 很多开设广告专业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专业名称更改, 使专业方向往公关和整合、战略营销方面过渡, 高校自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在研究内容上, 将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文化研究、国际广告研究、新媒体广告研究、品牌理论研究等。看似比中国更为“务实”, 实则重点都是理论和方法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著名的广告理论和观点多出自美国。

2.日本广告教育——“公司式”与强实务性。

日本广告教育一直都是“公司式”的教育模式, 也称“双轨制”, 主要由“大学广告讲座”和“广告公司培训”这两部分组成。由于日本的大学没有开设广告学这一专业, 亦没有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 所以讲座形式和公司培训便成为主要模式。一般大学内部均开设有广告这门讲座, 各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将之作为选修课来自主学习, 所以日本广告行业内有涉及各种专业的工作者, 如医学、法学等, 从而使广告真正融入各行各业中, 从各行业的特点出发来为其服务。

关于公司培训, 日本业界普遍认为, 广告教育的技能部分需在企业内部完成, 人才培养要靠社会来检验, 所以公司培训是日本广告教育的第二个主要模式。而从事培训的讲师都是资深的从业人员,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各级员工和领导岗位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

除此之外, 日本各大广告公司还与高校联手组建了多个针对高校学生的行业组织和协会, 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不仅和国际广告行业接轨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也为广告公司培养潜在的软实力。

二、中国广告教育宏观现状——大学为主和“质”“量”不均

1.高校本科广告教育概况。

由于我国的学制设置和就业要求, 目前为广告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是大学本科专业教育。1979 年, 我国广告业经历了众多曲折后, 终于迎来了业界的复兴, 广告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1983 年5 月30日, 厦门大学传播系创办了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广告专业。之后随着广告业对人才的需求, 众多高校出现“设立广告学”的热潮。截止到2007 年, 由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合水教授等人在《中国广告教育状况研究报告》中的调查表明, 我国 (除港澳台地区) 已有322 所高等院校设有广告专业。

目前高校本科广告专业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 核心课程基本相同。现下在全国广告专业排名靠前的校园如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 他们均设有以下相同的课程: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文案与策划、设计与软件应用等, 以此为主并延伸出广告心理、中外广告史、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美学、广告摄影、媒介策略等更为详细具体的相关课程。这几所国内广告教育顶尖的高校, 四年的课程设置总量大致都在40 门以上, 类别细分度高, 涉及面广。其他如天津师范大学等广告专业优势略有不及的高校, 广告学的课程设置也在50 门左右, 但课时较短。具体到学习内容来看, 高校本科广告专业并没有过多细分学习方向, 仅是注重基础, 涵盖内容多。相较于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的课程也更偏重于实务。

2.我国高校本科广告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设立广告专业的高校数量, 还是我国广告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数量来看, 都显示出了我国广告专业在复兴后30多年中的迅猛态势。但正由于发展过快, 我国高校广告教育出现很多只求量不求质的现象, 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

(1) 广告专业学科建设亟待调整。部分高校虽然跟随热度设置了广告专业, 但和已成系统的传统学科相比, 对广告学科的具体发展和学术培养并没有明确目标。由于广告学科交叉性强, 很多院校只是参考性的将涉猎的学科课程进行简单拼凑,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 导致课程内容杂乱、不系统。

(2) 学术理论研究所受的重视度差。目前国内虽翻译并出版很多国外广告学的经典教材与论著, 但真正在国际上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本土专著却十分少见。我国广告业复兴初期, 由于国情所致, 占据学科研究主流的只能是实务研究而非理论。但经过30 多年的发展, 单纯的实务研究显然已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且由于现实情况, 科研资金短缺、对旧理论进行翻炒再加工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理论研究的发展。

(3) 师资力量与结构有待优化。在教师专业背景方面, 通过对广告专业教师的本科学位调查表明, 我国12 个学科门类中, 广告教师本科出身覆盖了其中10个, 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在教师年龄构成方面, 存在年轻化的趋势, 缺乏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在教师学历及职称方面, 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在近年来虽有提升, 但所占比例较少, 除少数专业顶尖的高校外, 学历为本科的教师还是占大多数, 整体师资力量和水平均需提升。

(4) 学术组织的学生参与度有限。我国有关广告行业和广告教育的组织虽然不少, 但能为广告专业学生所触及并提供交流的却屈指可数。很多行业组织的会议参加者都是广告业顶尖人物或高校教师。除了高校自身举办的讲座, 学生基本无法接触到行业内优秀的人才并从中学习到课本外的知识。不仅是高校间广告专业的学生交流较少, 也鲜有学生与广告教育组织的交流, 很难通过行业组织了解到相关动态。

三、不同广告教育模式带给中国的反思和建议

1.明确方向, 调整课程设置。

在美国, “广告专业”这个名词并不笼统存在, 而是划分为如广告介绍、广告研究、受众分析等方向, 分别进行如广告学原理、文案、营销、媒体销售等课程学习, 方向性强, 课程精简。就目前我国广告专业分析, 在本科四年内学习多达40 门以上的科目, 缺乏重点方向, 试图培养“全才”, 实则不然。此外, 美国的广告教育中, 将广告专业和公共关系划为两个不同专业, 教学各有侧重。而我国则是统归为“广告学”。所以现下我国本科广告教育在教学方面, 应精简每学期的必修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方向深入学习。例如, 新媒体软件操作等课程, 只需告知学生在实践中需要掌握哪些必要软件, 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而不必集中授课。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也可以使紧张的课时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只有明确教学方向, 更加系统化, 才能做到让学生在本科阶段, 可以真正的术业有专攻。避免泛泛而学、杂而不专。

2.重视理论研究, 避免求“术”不求“学”。

当前国内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偏差, 认为研究生阶段才需“研”, 而本科阶段只需重视“基础”。笔者认为, 如果选定了正确的方向, 理论研究和实践是同等重要的。从我国广告专业课程来看, 偏重实践操作内容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多。理论毕竟是实践的升华, 我们的广告教育历史较短, “拿来主义”比较严重, 缺乏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导。所以本科阶段广告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理论的研究, 避免浮躁的学术氛围, 将理论教育从本科就抓起。

3.增加和行业组织的互动, 提高学生参与度。

日本虽没有正规的高校广告专业, 但却能够通过讲座和培训培养出大量人才。我国尽管也有如中国广告协会等权威组织, 但参与者基本是行业顶尖人才, 与学生交集甚少。学生除校内讲座、专业实习外, 鲜有机会能了解到行业的真实需求和工作状况。所以高校应多和国内外的广告公司、机构进行合作和沟通, 为广告专业的学生争取到更多的企业讲座以及与从业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机会, 这样也能为高校学生的理论研究提供切入点。

上一篇:药学创新人才下一篇:风险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