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024-10-05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共12篇)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篇1

摘要:徐特立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 是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9101924年间, 他曾东赴日本考察小学教育, 后留法勤工俭学, 又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教育。期间, 他通过撰文、回国演讲等方式, 向国内民众介绍了考察它国教育的心得, 由此阐发了他关于“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反对专制, 民主办校;工读并进, 学以致用;勤俭治校, 注重效率”等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思想主张。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重温徐特立考察国外教育之思想主张,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徐特立,考察,国外教育,思想主张

徐特立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 是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 为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1910年, 33岁的徐特立东去日本考察教育。五四运动后不久, 他又远涉重洋, 西赴欧洲强国法国留学。留法期间, 他考察了法国的教育。之后, 又相继去德国、比利时等国考察教育。在留学, 考察它国教育的活动中, 徐特立认真思考, 撰写了多篇考察调研文章, 回国后, 他又作了多场演讲。在文章和演讲中, 他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 提出须极力追赶先进, 革旧布新, 虚心借鉴他人教育经验, 从而阐发了他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思想观点。

一徐特立赴国外“留学”, 考察教育之活动概略

“徐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作为一位老教育家, 他不像当时许多办教育的人一样不问政治、不管国事, 而是很关心政治, 很关心国家命运。他的一生是随着革命潮流而奋进的。”1905年,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成立, 其时, 关心国事与民族前途的徐特立由相信康梁而“走上了反康梁而相信孙文的道路”。

1905年, 徐特立科举考试落第, 后考入宁乡速成师范。此校由曾留学日本、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周震鳞担任校长。徐特立在这里学习4个月, 民主革命意识有较大提高, 教育思想有较大转变, 科学知识也有较大的增进。受周震鳞等人的影响, 又目睹国内真正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并不多, 认为长此以往, 不仅教育改革无望, 国民文化水平无法提高, 而且对于革命事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他觉得自己应该主动担当起这一责任, 于是, 他接受周震鳞的建议, 决定先到外省学习, 然后东渡日本去考察, 研究中小学教育。

1910年春, 33岁的徐特立在江苏教育会办的小学教师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 他到上海多所小学参观考察, 并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改革活动。举办培训班的俞子夷曾留学日本多年, 他鼓励徐特立到教育发达的日本去考察。1910年7月, 徐特立东去日本考察2个月, 在湖南留日学生的帮助下, 他阅读了一些介绍日本教育的书籍, 如《小学校事汇》《三千个优良小学校》等, 这些书对他影响较大, 此后被他反复提及。据日本学者大塚丰介绍, 《小学校事汇》由日本教育学术研究会编写, 1904年出版, 主要内容有12篇, 包括小学教育的沿革, 小学校的各类法规, 小学教育的近况、组织、设施、事务、职员, 讲授与管理的训练, 教育行政的现况, 小学与社会, 参考书, 内务等。在这本书出版之前, 日本的有关教育书籍大都是从西方国家的著作翻译过来或改头换面编写成的, 介绍的多是欧美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而此书却是根据日本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搜集第一手资料加以具体系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 这在日本尚属首次。徐特立注意到这本书, 而且认真地翻阅了此书。这说明他很注意联系本国实际办教育的经验, 同时也表现了后来他成为教育家的超前的卓越胆识。

五四运动前后, 徐特立在湖南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驱逐湖南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中, 他成了斗争的骨干。五四运动后,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 1919年9月, 徐特立离开上海远赴法国, 11月到达法国马赛, 至1923年9月, 他在法国半工半读, 达4年之久。留法时他已经43岁, 有人问他何必去吃苦做“扶拐棍的学生”?他认为:“年老的人多半在社会上有些权柄, 倘若全不求学, 社会上受害就不小。”因此, 他下决心要做一个进步的老人, 不远万里到法国一边做工, 一边学习自然科学, 考察社会。1923年9月离法赴德国考察教育, 1924年1月离开德国去比利时考察教育, 7月回国。除此之外, 1928年5月, 受党中央委派, 徐特立去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六大”, 并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俄语和马列主义, 1930年回到中国。

二徐特立考察国外教育之思想主张

在国外留学和考察教育期间, 徐特立带着问题学习、思考他国办教育的方法和经验, 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与改革的办法, 他经常给同仁寄信, 并在报刊发表文章, 如《徐懋徇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致留法湖南勤工俭学学生书》《徐懋徇自法来函:报告归国原因》《法国小学状况》《请湘教育界诸公注意》《致黎邵西书》等文。回国后, 他在湖南教育界结合自己的学习考察心得作了多次演讲, 如《在法比游学归来的讲演》《欧洲义务教育现状》《法国小学教育状况》等。反思中国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弊端, 提出应借鉴日本、法国等国教育制度与办学经验。他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对办好教育, 尤其是办好中小学教育, 极大地提高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阐发了一些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思想观点,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普及小学教育

自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以后, 中国的小学教育普及与日本、法国等国比较, 速度很慢。徐特立比较中国与它国在普及小学教育上的差距, 直指当时本国的弊端:“我国的教育现象, 最受影响的就是什么玉皇、观音, 操之一般无聊的无知识宗教家, 这是中国教育不进化的现状。”且认为, 中国教育没能普及的根本原因是人民无权自治。要实现义务教育, 应该从乡自治办起, 多办小学, 因为“教育之基础在小学。根沃者枝茂, 源深者流长, 固其理。”民国成立后, 徐特立下决心要在湖南从大办小学教育开始, 从而达到普及基础教育之目的, 他和好友, 时任长沙县第一任知事的姜济寰商议, 准备在长沙县办1000所国民小学, 姜济寰还向他提出为了满足师资需要, 有必要大力培养师资。他委托徐特立先在长沙办一所师范学校。在艰苦努力和多方筹措下, 1912年, 徐特立在长沙创办的长沙师范正式开学。在姜济寰、徐特立、朱剑凡等人的辛劳操办下, 后来, 在长沙办成了800所小学, 成绩卓著, 颇受湖南教育界称道。除此之外, 他还办夜学等补习学校, 招收社会上从事苦力劳动的学生就读。如黎明州、廖奕等就是徐特立招进长沙师范读书的苦力学生。为了普及小学教育, 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上书, 他反对湖南省当局的错误教育政策。当时, 湖南省教育司司长主张贵族式教育, 要裁减学生, 兼任湖南省教育司科员的徐特立力争无效, 最后, 丢下委任状, 弃官而去。

徐特立留法时了解到法国的国民教育即公共义务教育, 成效显著, 他写信给姜济寰, 提请在国内办小学时主意:“教育程度不必高深, 普及最要。足下仍须用民国元年之精神, 极力提倡。”与此同时, 徐特立还极力支持举办女子教育。五四运动以前, 中国能够接受学校教育的女子凤毛麟角, 五四运动中, 由于西方新思潮的传入, 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张旗鼓地宣传妇女解放的主张, 这就大大地刺激了社会各界对妇女教育问题的关注。无疑, 这对设立女子学校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鉴于长沙女子学校太少之缘故, 徐特立大声疾呼:“学龄儿童, 须强迫入学, 女子尤须注意!”“女子补习学校, 宜从速设立, 一年或半年毕业。俾成年女子, 略识之无, 可以做工, 可以经商;程度稍高者, 可以办公。”为解决师资严重匮乏的问题, 他通过自己创办的长沙师范大力培养师资。徐特立普及小学教育的思想与时俱进, 后来在延安期间, 他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不分男女成分、民族国籍、一律平等、免费的……进行普及的民主教育”。

2. 反对专制, 民主办校

徐特立留法和考察德国、比利时等国教育, 尤其是对法国教育的办学新风印象深刻。期间, 他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启蒙和影响, 看到法国教育民主管理, 风气甚浓。回国后他在创办的长沙师范和长沙县五美小学等学校中, 积极倡导民主作风, 反对专制主义。在民主治校中, 他采取多项措施使师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如他在一些公立学校, 破天荒地提出在学校组织“校务会议”, 吸纳学生代表参加, 让他们反映学生意见, 使师生平等参与学校管理。又如开放校禁。清末民初, 受封建教育思想和新式教育思想的交叉影响, 教育事业处于传统向现代过渡、新与旧交替的阶段, 但是, 多数学校仍墨守陈规, 对文化专制主义的风气未有大的触动, 即使是新办学校大多还实行封建家长式管理, 学校大小事, 均由校长一人说了算。徐特立针对此种不民主的风气, 他在自己管理的学校率先示范民主管理。长沙女子师范是他一手经办的私立学校, 为了发扬民主, 组织成立学校董事会, 董事会集体讨论产生校务委员会, 选出五个常务委员, 轮流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这些做法在湖南各校开了民主治校的风气。在西方, 尤其在法国等国家, 妇女得到解放, 女权与男权无异, 妇女权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障。中国通过五四运动, 妇女处境虽有所改善, 但还有很多权利没有争取到, 就连在校女生都受到有形或无形的禁忌羁绊。为此, 徐特立带头在长沙师范开化良好校风。过去不允许学生随便走出校门, 徐特立当校长时“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出入。过去不许女生过问政治, 现在可以参加社会活动了。”有时, 他还带领学生进行郊游, 打破学校对女学生的长期禁锢状态。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和其他学校一样, 规定女生学习期间不准怀孕, 否则取消学籍。后来遇到一个湘潭籍的早婚女生许德耀深夜临产, 徐特立打破原来的规定, 允许她在校分娩。1912年春, 春柳社在长沙文庙里演文明戏, 徐特立带领学生去看戏、学戏。可想而知, 徐特立在当时的背景下, 要力革旧制、大倡民主、以人为本, 那是需要何等的魄力和勇气。徐特立之所以敢这样做, 这与他留学时目睹了法国女子活动自由有很大关系,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男女平等、自由, 要彻底变革社会制度的思想。

3. 工读并进, 学以致用

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一种“治术教育”, 是以培养“君子”或士大夫之类的“治术人才”为目的, 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内容与方式, 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节。而且当时一直流行“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观念。徐特立对培养封建士大夫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为不满。他深受国外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 坚决反对“劳心者要受教育, 劳力者不需要受教育”的观点。在日本考察期间, 徐特立对于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 开展勤工俭学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例如, 东京的鲛桥小学, 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工厂上下班时间配套, 学校为了使在工厂做工的学生无论什么时间下班都能有书读, 便设立二部和三部。二部是上下午开两班课;三部是上下午开三班课。这就使学生做工学习两不误, 这是日本半工半读学校的基本做法。1915年9月, 新文化运动兴起时, 蔡元培等人曾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一口号影响甚大。五四时期的勤工俭学运动主张以勤工为手段, 解决学生学费问题, 并创造“工读并进”“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新生活。这一做法, 可以说是对封建教育的严厉批判, 也是对中国现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有益探索。徐特立留法期间, 抱着学习西方科技、“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以期改革本国教育, 改良中国社会的愿望, 他“赞成工学主义, 赞成勤工俭学到底”。回国后他主张学校可实行半工半读。在长沙, 他不遗余力地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 显然, 与他受到勤工俭学思潮影响有关, 他认为应该让劳力者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建立后, 徐特立在兴办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过程中, 一再强调办教育就要贯彻“劳力与劳心并进, 手和脑并用”的思想观点, “所谓‘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勤工俭学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从用中去学”打下基础。我们必须懂得:“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 劳动才能创造世界, 劳心者只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 把实际理论化。光劳心不劳力, 把心吊在半空中, 光用脑不用手, 瞧不起用手的人,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光劳力不劳心也会变成狭隘的经验主义者, 所以劳心必须和劳力并进, 手和脑应该并用, 这就是我们提倡勤工俭学的实质。”

4. 勤俭治校, 注重效率

在国外考察中, 他对勤俭治校, 注重效率的做法是特别赞赏的。1910年, 他在日本考察教育时对日本教育大加赞赏, 日本学校十分注意人力、财力、物力的节约, 不搞铺张浪费, 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他曾访问过一所叫做“实践女校”的学校。这所学校的行政人员, 就只有校长夏田戈子一人, 其余都是教员。校内的日常事务, 均由学生自理, 学生亦即工作人员。学校的房屋设备, 都能充分发挥效用, 一室多用, 如缝纫教室, 只要把工作台搬走, 就成了室内操场。学校课程的开设, 也注意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根据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需要而开设, 如“家政”课之类的开设。由于学校勤以做事, 俭以办学, 因此, 学校环境整洁清雅, 教学安排井然有序, 效率很高。徐特立非常佩服这位精明能干的校长, 认为其经验值得学习。后来, 他回国后, 在创办长沙师范时, 他就以“勤、俭、公、实”四字为“校训”。他经常告诫学生:“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 都要注意节约俭朴, 不要铺张浪费, 你们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徐特立留学, 考察国外教育的思想, 对我们今天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我们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大量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重温徐特立考察国外教育所提出的思想主张, 我们应为此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明.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1、73、41

[2]徐特立.徐特立文存 (第一卷)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69、32、33

[3]徐特立.徐特立文存 (第五卷)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169

[4]徐特立.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16、585、586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篇2

上第一位女总统。迪尔玛总统在国会发表就职演说时强调,巴西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我们这一届政府最顽强的斗争就是彻底消除极端贫困,为所有人创造(就业)机会”。

2.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月12日在首都河内开幕。大会以“继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发挥全民族力量全面推进革新事业,为到2020年把越南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为主题。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作重要报告,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国外宾等出席开幕式。大会将通过修订后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简称“2011年纲领”),并修改党章,还将听取越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提交的政治报告,审议通过《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会将确定越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人选,选举产生新一届越共中央总书记。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已连任两届总书记,根据相关规定,今年已71岁的他将不再参选。“2011年纲领”在越共十大提出的“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合作、发展的对外路线”基础上,还增加了“主动、积极融入全球”的表述。根据越南《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越南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至7.5%,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2020年GDP争取达到2010年的2.2倍,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3.1月12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再次获评为全

球最自由经济体系,这已是香港连续第十七年名列经济自由度榜首。据悉,该经济自由度指数每年测评一次。去年,香港在贸易自由度和财政监管制度两项排行全球第一,财政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得分上升。

4.突尼斯民族团结政府1月17日宣布正式成立。在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因国内局势

动荡出走沙特阿拉伯之后,代行总统职权的突尼斯众议长福阿德·迈巴扎授权总理加努希组阁。加努希于16日、17日与8个政党和全国工会组织、律师协会等民间机构领导人进行了密集磋商和对话,就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尽快恢复国家秩序、在6个月内举行大选等事宜达成共识。加努希继续任总理,国防、外交、内政和财政等重要职位也均由原来部长担任,一些反对党领导人也进入民族团结政府。目前,突尼斯局势已得到控制,24小时戒严改为晚上6时至早上6时实行宵禁。

5.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1月21日在首都明斯克正式宣誓就职。标志着卢卡申科开始

第四个总统任期。

6.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1月24日晚发生一起爆炸事件,爆炸已造成至

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伤。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这是一起恐怖袭击。当地时间16时32分(北京时间21时32分),多莫杰多沃机场国际航班到港大厅的行李提取区发生爆炸。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爆炸可能是混在接机人群中的恐怖分子所为,爆炸威力相当于5到10公斤梯恩梯炸药。有报道说,爆炸是由安放在行李中的爆炸物引发的。事发后,俄警方封锁了爆炸现场及其周边地带并展开调查。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5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

稳定报告》,前者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稳定,并上调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

4.5%;后者则提醒,由于发达国家财政状况持续疲弱,尤其是欧元区财政信用和融资市场的风险,全球金融稳定仍面临挑战。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称,全球经济仍在继续复苏,但是明显呈现出“双轨”的态势: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方。报告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4.5%,相对去年10月的预测上调约0.2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经济2011年和2012年将增长2.5%,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在6.5%的增长水平,其中增速最快的仍是亚洲发展中国家。

8.为期5天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0日落下帷幕。年会期间,全球政商界精

英围绕“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政经格局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政治动荡和资源紧缺等全球性风险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9.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5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交换

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文本。这标志着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10.苏丹总统巴希尔2月7日下午正式宣布接受苏丹南部公投最后结果——苏丹南方与

北方的分离。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在2月13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确定公投后将与北方分离,即将建立的新国家国名为“南苏丹”。

11.纽约证券交易所与德国证券交易所2月15日正式宣布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证券交

易所集团。纽约证交所表示,经双方董事会同意,双方合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商业运作阶段,新集团的名称目前尚未确定,但根据双方初步达成的协议,将在纽约与法兰克福设立双总部,这项合并将加强法兰克福与纽约作为世界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新集团同时在巴黎、伦敦、卢森堡及世界其他地方进行业务活动。而双方在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里斯本等其他地方的全国性交易所,仍将保留其各在当地市场的名称,所有交易活动将在当地管理规则与框架下运营,合并后的集团将与所有市场的管理者保持密切合作。

12.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时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搭载6名宇

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这是“发现”号第三十九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大约4000名观众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告别之旅后,“发现”号将进入博物馆。“发现”号此行的任务期为11

天,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一个名为“莱昂纳多”的永久性多功能舱、一个固定大型设备的外部平台,以及空间站上的首个人型机器人——“机器人宇航员2号”。搭乘“发现”号的6名美国宇航员将对空间站进行维护、安装新设备,并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发现”号是美国建造的第三架航天飞机,其名字来源于一艘18世纪的英国探险船,1983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戴尔组装完毕,并于转年8月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执行太空飞行使命。转眼26年多过去了,“发现”号已成为美国现在服役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为美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如

果算上未来11天的太空之行,“发现”号“一生”共有363天在太空度过,几乎等于一整年。“发现”号将一共围绕地球飞行5800多圈,飞行总里程达2.36亿公里,相当于太阳与地球距离的1.5倍,或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310次。“发现”号总共将246人次的宇航员送入太空,其中包括人类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年纪最大的宇航员、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非洲裔美国人、首位搭乘美国航天飞机的俄罗斯宇航员、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议员等等。

13.联合国大会3月1日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中止利比亚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

格。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中止人权理事会某一成员国的资格。

14.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3月25日落下帷幕。在这次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通过一套

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方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认为,这是一次“真正的突破”,将有助于加强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经济的治理。为重塑市场信心、帮助欧元区国家最终走出债务危机奠定了基础。全面方案囊括一整套短期应急措施和长期改革举措。其主要内容有:通过了“升级版欧元公约”;扩大现有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和用途,建立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开展新一轮银行压力测试,降低希腊等国接受救助的成本;提出6项关于预算与宏观经济监管的立法建议。“升级版欧元公约”是欧元区国家为进一步加强经济融合而作出的承诺。公约为欧元区国家设定了4个共同政策目标,即巩固财政、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但在提高退休年龄、控制工资增长等争议大的问题上,允许欧元区国家自主选择。对于非欧元区国家来说,可自愿参加该公约:丹麦、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6个非欧元区国家均在峰会上表达了加入意愿。

15.印度统计普查总署3月31日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印度总人

口已达12.102亿,较2001年的普查结果增加了1.81亿。其中,男性人口为6.237亿、女性人口为5.865亿。目前,印度总人口数已超过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总和。

16.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4月7日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举行会谈。贾庆林表

示,中方高度重视同澳大利亚的全面合作关系,愿与澳方共同努力,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中澳联合声明》为指导,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高层和各级别交往,深化经贸、能源资源、农牧业等传统领域的合作,积极拓展在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高速铁路、宽带网络、货币金融等新领域的务实合作,利用互办文化年、中澳非正式高层论坛成立等契机促进民间友好,加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配合,推动中澳全面合作关系不断取得更大的发展。

17.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4月8日晚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来自175个国

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今年气候变化谈判的议程和工作安排达成了共识,同意按照“巴

厘路线图”授权,在去年底墨西哥坎昆大会所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谈判进程。

18.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4月19日闭幕。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

罗共同主持了当天的闭幕式。大会选举出古共新的领导机构,劳尔·卡斯特罗正式当选为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马查多为第二书记。大会表示,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威望和影响,足以永久成为古巴革命领袖,任何具体职位都难符其名。菲德尔·卡斯特罗于当地时间18日在政府网站上撰文重申,将不再担任古巴共产党的领导职务。他说,古共领导层正在进行新老交替,他对新一代领导人最主要的嘱托是“坚持革命原则”。劳尔·卡斯特罗在闭幕式上表示,要继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纠正错误,抵制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时将进一步探讨领导层年轻化问题。

19.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5月1日日23时3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

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行动,此人是屠杀数以千计无辜男女老少的恐怖分子。”另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情报官员5月2日证实,本·拉登于当地时间2日清晨在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本·拉登是“9·11”事件的头号嫌疑犯。

20.5月9日是第六十一个“欧洲日”。今年的主题庆祝活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61年前,时任法国外长的罗伯特·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该文件被视为欧盟的“出生证明”,由此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联盟打下了第一块基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欧盟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5亿多人口、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21.日本外相松本刚明5月16日上午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别雷,对俄副总理谢尔盖·伊

万诺夫等官员15日访问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一事提出抗议。松本刚明说,自去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后,俄政要不顾日方的多次交涉仍接连访问北方四岛,这与日本的原则立场是不相容的,伤害了日本国民的感情,令人遗憾。他要求俄方停止访问北方四岛。别雷表示,此次视察是为南千岛群岛的发展规划,并重申了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领土这一俄方的原则立场。

22.“奋进”号航天飞机5月16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点火升空,开始为

期16天的第二十五次太空之行,这也是“奋进”号的谢幕之旅。返回地面后,“奋进”号将与不久前退役的“发现”号一样进入博物馆。“奋进”号预计于1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宇宙粒子射线探测器——价值20亿美元的“阿尔法磁谱仪2”,用来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造价超过20亿美元的“奋进”号航天飞机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是美国航天局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也是最新的一架。“奋进”号建造于1991年,用以替代1986年爆炸的“挑战者”号,1992年5月7日首飞。在截至去年的24次太空飞行

中,“奋进”号总共在太空度过了280天9小时,绕行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达到1.65亿公里。“奋进”号进入博物馆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也将在今年7月完成最后一次飞行,此后美国将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美国航天局的航天飞机发射基地今年可能有近2000名员工因此失去工作。美国终止航天飞机项目的主要理由是成本过高,奥巴马政府希望私营公司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新一代航天器,而美国航天局则可集中资金进行深空探索和新技术研发。

23.第四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5月2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会议由菅直人主持。三国领导人首先为日本地震海啸灾难遇难者默哀,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会后三国发表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以及加强灾害管理合作、核安全合作、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合作等成果文件。三国领导人共同会见了记者,并在三国工商界午餐会上发表了讲话。

24.八国集团首脑会议5月27日下午在通过《多维尔宣言》后,在法国西北部海滨小城

多维尔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峰会期间,与会领导人就核安全、气候变化及与新兴国家合作、互联网问题、阿拉伯国家社会动荡等议题进行了4场工作会议。东道主法国总统萨科齐还邀请部分非洲国家代表与八国首脑共同参加了题为“非洲和平与安全”的扩大工作会议。27日上午,会议通过《多维尔宣言》,阐述了八国对峰会主要议题的立场。与会领导人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趋势已得到确认,八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与会领导人强调,八国将继续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八国集团由七国集团演变而来,其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八国集团成员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65%。

25.应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当地时间6月2日与80

多个国家领导人一道在罗马出席了“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庆典活动。此次阅兵庆典规模宏大,有近6000名意大利军人和民众参加,此外还有骑兵和装备方阵,整个过程持续了80分钟。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团在主席台观礼。在阅兵庆典开始前,现年85岁的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向无名烈士墓敬献了花圈。他强调说,保证意大利的国家统一和不可分割是“至高无上的原则”。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意大利实现统一。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意大利宣布每年6月2日为国庆节。

26.第二届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首脑会议6月12

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与会国家签署宣言,宣布覆盖非洲26个国家的三方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这将是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标志着非洲向酝酿已久的经济共同体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规划中的三方自由贸易区将创造一个包括近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和为6250亿美元的自由市场,占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58%。

27.日本参议院6月20日下午通过《复兴基本法案》。该法规定将新设“复兴厅”,负

责重建计划的拟定、协调及落实,并发行“复兴债”以确保重建资金来源,以及成立“复兴特区”以实行土地、税收等各种特殊政策。政府拟于近期任命复兴担当相。由于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复兴厅”预计将于明年成立,目前由政府的“复兴对策总部”行使其职能。该总部由全体阁僚组成,首相担任部长,官房长官和复兴对策担当相任副部长。在岩手、宫城和福岛3个重灾县将分别成立“当地对策总部”,由副大臣或政务官出任部长。

28.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6月21日通过安理会对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连任推荐,其第二个5年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在随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潘基文对会员国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承诺将秉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使联合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29.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晚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自今年7月至年底从阿富汗撤军1

万人,明年夏末前撤出2.3万人。届时,2009年底美国借“增兵”战略派出的3.3万名美军将全部撤回,其余约7万名美军将“稳步”撤离,直至2014年底完成对阿富汗安全防务移交。奥巴马表示,明年5月,美国将与北约盟国及相关国家在芝加哥举行峰会,讨论下一阶段的移交计划。阿富汗战争使美国付出了4430亿美元和1500多名士兵生命的代价。民调显示,近3/4美国人支持从阿富汗全部或部分撤军,连一贯支持战争的共和党人也有六成支持撤军。

30.北京时间6月29日凌晨,当地时间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法国经济、财

政与工业部部长拉加德当选为新一任总裁,成为该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性总裁。

31.美国参议院27日一致通过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美国总统

国外消防教育一瞥 篇3

法律规定:老人和孩子的用品,建筑装潢材料和家具用品必须阻燃。

美国是世界上多火灾的国家之一,但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已逐年减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视民众的消防教育。在美国,国家不仅设有专门的消防学院,而且几乎每个州甚至一些市和县都有程度不同的消防学校,有的相当于大专程度,有的相当于中专或中技。除此之外,美国现有多所大学,如马利兰州大学、依利诺伊州理工学校以及俄克拉何马州大学都设有消防系,专门培养消防硕士、博士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美国的消防教育从幼儿园娃娃抓起。同时,还向居民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提供火灾案例资料,指导民众进行防火训练和避难演习,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和逃生能力。美国不提倡老年人和儿童“勇敢地”参与救火,只要求他们在遇到火灾时,能及时唤起身边的人,及时报警,逃生避难。美国法律规定:老人和孩子的床具等必须是阻燃的。因为老人和儿童是防灾的弱者,对他们应该加倍关照。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在高层民用建筑中,普及感烟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唤醒人们的警觉,尽快逃生避难,及时扑灭初起之火。另外,美国还通过立法,限制建筑物的火灾荷载,提倡兴建和居住不燃性建筑,尽量不用可燃性建材。从美国总统的白宫到普通人的公寓,都禁止采用可燃性装修。室内家具陈设,包括沙发、床具、窗帘、地毯等都必须是阻燃的。在美国,每一位家庭成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消防逃生演习。每一个人,包括学龄前儿童都要学习火灾逃生的基础知识。如果有婴儿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家庭中有指定人员来协助他们逃生。

德国:建立消防博物馆,使之成为国民消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社区设置消防屋、消防车等,让居民体验救火和逃生。

德国16个市、州都建有消防院校。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消防官员都是大学毕业后志愿从事消防工作的。在景色美丽的伏尔达市建有全联邦消防博物馆,这里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人,成为国民消防教育和弘扬民族传统的重要场所和旅游景点。在德国,每年都有儿童成为火灾受害者,大约有30%的家庭或楼宇火灾是儿童造成的,空旷的乡野火灾也往往因青少年玩火或过失所致。因此,少儿消防教育被明文规定列入了地方消防法规,也成为德国消防部门预防火灾、减少伤害的重要措施。消防安全教育不仅限于消防人员给儿童和青少年上课或组队参观,还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社区多处布置了一个消防屋(模拟居民房屋火灾,体验逃生),一部消防车(体验消防人员生活,着消防服、握水枪、放水带)、一只电话(让孩子学报警)和展出大量消防图片和文字资料,用于宣传。

日本:将家庭妇女培养成“消防博士”,带动社区和儿童的消防教育。

流行送“119”面包,崇尚送礼就送“阻燃型”。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篇4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国外许多大学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 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典型经验进行研究, 对建立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国外教育资源共享实践及特征

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源开放项目 (MITOCW) 。

(1) 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源开放运动及其影响。世界范围内最早开放网络教育资源、实施网络资源共享的高校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为MIT) 。2002年, 麻省理工学院在网上发布了第一批课程, 涉及人类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50门学科。至今, 麻省理工学院共在网上发布共享课程2000多门, 有358门被翻译成简体汉语, 翻译成西班牙语的有140门, 葡萄牙语的135门, 繁体汉语的108门, 波斯语的66门, 泰国语的33门。继麻省理工大学免费开放教育资源之后, 世界其他名校纷纷开放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 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 形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波澜壮阔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2)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的特点。总体来看, 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源开放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院校自主发起实施。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大学, 在理工、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实力和知名度。开放课程项目 (MIT Open Courseware) 由该校自主发起实施, 教师自愿参与, 学校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支持和其他服务。 (2) 基于联网平台, 课程资源全免费开放共享。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中所涉及的约2000门课程资源, 通过互联网络全部免费向全世界开放, 教师、学生以及自学者可自由访问, 免费获取和应用。但这些开放课程既不属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校教育, 也不属于该校的远程教育, 不对使用该资源学习的学生提供教学交互支持, 也不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3) 发布过程标准化。开放课程在网络发布过程中, 基于模块化管理系统, 采用灵活、可扩充技术方案, 以便于参与主体使用和终端用户的访问。从课程资源制作到发布的整个过程, 犹如工厂作业流水线, 流程化、标准化、模块化, 简单明了。为提高网站运行性能和节约成本, 通过教育镜像网站, 提供不同带宽、课程离线下载, 并支持强大的资源搜索功能, 只要有基本的浏览器就能浏览全部内容。 (4) 项目评估系统化。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是项目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 麻省理工学院在开放课程项目启动之时就引入评估战略, 实时关注项目实施进展及资源发布效率, 不断进行信息反馈, 根据需求的变化更新资源, 提供应用者满意的服务。

2.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

(1) 英国开放大学简介:英国开放大学 (Open University, UK) 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的以电视、广播、函授与暑期学校相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建校以来,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影响力不断提高, 在世界教育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迄今已经授予学位18万人次, 现有注册学生20万人次, 其中海外学生3万多人,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学, 也是全英国招生规模最大的大学, 被誉为英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2) 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点: (1) 远距离教学。英国开放大学的所有课程都通过电视、广播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播放, 教材等学习材料邮寄到学生手中, 学生既可以通过现代视频设施在家中学习, 也可以到附近的学习辅导中心接受辅导和参与学习讨论, 学习辅导中心配置计算机终端学习设备。 (2) 开放式教育。1969年7月4日, 首任名誉校长克罗瑟在开放大学成立典礼上明确指出, 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人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地点的开放和理念的开放。”凡21岁以上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英国公民, 不论性别、学历和社会地位都可申请入学。英国开放大学学生的入学年龄从21~70岁不等, 60%的学生为30~40岁左右。家庭主妇、老年人、残疾人都可以成为开放大学的学员, 甚至一定数量的在狱犯人都可以申请入学。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为那些希望获得高等教育但无法迈进大学门槛的人们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促进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3) 创建免费教育资源网站。自2006年起, 英国开放大学开发开放学习 (Open Learn) 项目, 通过Mmodel系统创建开放教育资源网站, 学习者对该网站所有资源均可免费获取。网站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空间。该空间主要面对学习者, 提供有5400学时的学习内容;二是实验空间。该空间主要面向教学人员, 共有8100小时的学习库存。同时, 开放教育网站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支持和社交网络工具, 使网络资源运用者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评估网络资源环境和人们对网络资源的运用状况。 (4) 注重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实验空间, 教学人员既可以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网上, 同时, 还可以对上传到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修订、完善、更换, 然后重新上传, 以供其他人使用或修改。自2008年6月开始, 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高校开始将大批的优质音频和视频教学节目送上了i-tune U频道, 全世界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下载收视收听。 (5) 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享誉世界的办学成果, 使英国开放大学从各类机构赢得的科研资助不断增加, 每年从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其他机构得到的研究基金大约1800万英镑。1997~1998年度, 英国开放大学赢得来自于研究委员会、慈善基金、政府部门、商业赞助人和欧盟的研究奖金400万英镑, 1998年~1999年增加到540万英镑, 1999年~2000年则达到了950万英镑。来自各领域不断增长的科研资助为开放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加强对开放大学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印刷精美的宣传材料等, 对开放大学的性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特点、学生入学注册办法、学习要求等进行广泛的宣传, 加大学生对开放大学的了解。

二、国外开放课程建设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享建设的启示

自2003年国家实施精品课城建设以来, 已有14348门本科课程和5924门高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建设也取得重大成效, 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7项、省级149项, 校级114项。2011年, 教育部在已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基础上, 又精选出9项精品课程视频。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申报轻建设, 内容更新缓慢;资源缺乏特色;学生知晓率不高, 访问率偏低;有些网站访问不顺畅等。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经验,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完善现有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动态监测体系。

时代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征。如果课程资源不能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最新的发展变化, 网络课程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 应完善现有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动态监测体系, 对优质资源建设团队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从机制上促使团队注重对网络课程的后期维护和内容的更新完善。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树立共享意识, 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促使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来支持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建和共享。当然, 每一个资源使用者也要把自己的新思想及获取的新资源及时上传到网上, 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提高。

3. 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宣传力度。

目前, 许多大学生知道国外的网易公开课, 但却不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教室和进学生头脑, 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网站和优质公开课, 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MITOCW网站.MITOCW概况[EB/OL]. (2009-03-14) .http://ocw.mit.edu/Ocw Web/web/help/overview/index.html.

国外思想汇报4月 篇5

尊敬的党组织:

我是一名留学俄罗斯的大三学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预备党员。到俄罗斯已经有一个月了,心中对祖国的牵挂难以言表,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到异国他乡求学。陌生的国度,新鲜的事物无不刺激我的好奇心,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思乡之苦。

“三个代表”思想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的生产力和广大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政党。相应“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真正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必须立足国情也要放眼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让我们取得无数光辉胜利的党永远年轻。所以,作为一名身处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共预备党员,我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实质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知识,“长技以自强”,为回国后促进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打下基础。资本主义仍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应用在缓和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整体水平上,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相应地,我们也应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用来为社会主义更好的服务。

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十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引以为荣的重工业的光辉正是来自其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和坚韧的意志使俄罗斯一直保持着重工业的强大。这种精神和顽强毅力值得我所学习,因为它们不但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提倡,也可以应用到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贯彻上来:只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只有刻苦地科学研究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行程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但是,俄罗斯人行为处事在某些情况下却十分刻板,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要有自己的取舍。灾民里不同情况时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准则。只有牢记这个行为准则,才能适应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以上是我在俄罗斯第一个月的思想汇报。虽然身在国外,但我会始终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注来要求自己,应积极保持和组织上的关系,及时学习党组织的新思想新精神,为早日成为正式党员努力奋斗!

汇报人:

国外没有“快乐教育” 篇6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一个白人医生朋友曾告诉我,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读中学二年级,学三种语言,外加学弹钢琴、拉小提琴,并且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游泳。孩子妈妈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12岁的姐姐会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带吃的东西去上学。

最小的孩子4岁半,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是选择之后就不许耍赖。我朋友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因为他和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的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他们坚持监督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等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孩子走出第一步,坚持到他的成绩让他更加自信,这是父母的责任。

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的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在孩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时间灵活的工作,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去参加兴趣班。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在有困难时退缩,不愿意练习,很多时候妈妈必须陪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在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

关于国外教育,越来越多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蓝图,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而两者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

国外的吃苦教育 篇7

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 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 十六七岁的姑娘, 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 上午劳动, 下午上学。这样做, 一方面锻炼劳动能力,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行为。

德国——家长从不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 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 比如要替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 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国外民众防灾教育 篇8

2008年,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灾害防御的思考。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来临之前, 英国小女孩蒂莉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防灾知识, 判断出海啸即将来临, 在关键时刻, 使海滩上100多人化险为夷, 可见防灾教育是何等重要。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众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普及、宣传、培训, 并成为整个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 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 对提高民众防灾意识与能力, 防患于未然, 减少灾难损失, 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学校和社区

国外民众防灾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有学校、社区等。学校是防灾知识教育的主课堂, 幼年、青少年时期也是接受防灾知识教育的最佳时期。国外很多国家都把防灾知识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形式对待, 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日本, 一般学龄前儿童就已接受过3h的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并有计划地组织地震应急演习, 这3h往往使他们受益终身。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防灾课程, 防灾教育早已深入人心;在墨西哥, 政府对全国青少年实行地震灾害的义务教育, 让他们知道如何防御地震灾害;1999年, 美国红十字会开发了“灾难演习”培训课程, 该课程面向5~14岁的儿童及他们的家庭, 教师将重要的灾难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核心课程的教学中, 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巧, 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防灾准备, 美国已有超过380个红十字分会在各自的社区实施了这一课程, 并获得了4项杰出奖项, 更重要的是, 这已经正式列入美国全国的校园课程;欧美等国的大、中、小学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安全教材或指南;在墨西哥、罗马尼亚、新西兰等国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此外, 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家也非常重视中小学的防灾教育。

另一方面, 社区也是防灾教育的重要场所。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以推动更加广泛的民众防灾教育工作。在日本, 政府积极鼓励各地区或社区组织、居民自主自发成立防灾赈灾市民团体, 如消防团、水防团、妇女防火俱乐部、少年防火俱乐部等, 这些群众性组织, 平时在所在地区组织防灾训练、普及防灾知识、检查事故隐患、保管与维修防灾器材, 形成了地区防灾及互助的有生力量。一旦发生灾情, 他们便可立即投入初期灭火、疏散居民、抢救伤员、收集和传递信息等工作。本东京的目黑区还专门建立了“目黑区地震知识学习馆”, 供市民防灾教育培训使用。目前日本许多社区都有防灾教育学习设施;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 为强化整体防卫, 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中心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 使社区具备灾前预防及准备功能、灾时应变及抵御功能、灾后复原及整体改进功能等3大功能。受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1979年, 卡特政府设立此机构) 的推广, 美国还在28个州和波多黎各的社区成立了社区救灾反应队。

依靠传媒

在信息时代, 利用报刊、手册、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推广手段, 来传递防灾知识, 有着便利、快速、直接、有效的作用。日本早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就明确规定日本广播协会 (NHK) 属于国家指定的防灾公共机构, 从法律上确立了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 有许多人不是死于倒塌的房屋, 而是被家具压死, 或是被倒下的家具堵住逃生的出路。据此, 日本的“防灾手册”修改了部分内容, 更强调不要使用高大的家具, 如果不得已要使用, 也要用特制零件加以固定。日本旅馆每一客房的“入住指南”里, 都有一张封塑的“避难路线示意图”, 供旅客在发生灾害时逃生使用。

日本“京都市民防灾教育中心”, 通过发行杂志、录像带出租与销售以及在互联网上介绍防灾知识等方式进行减灾知识宣传;韩国在1996年根据《灾难管理法》将韩国公共电视台 (KBS) 列为报道灾难的指定台;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PEMA) 在其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了灾害知识版, 可供社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了解相关的知识;德国政府通过宣传手册、互联网、展览以及听众热线介绍如何应对危机, 德国居民保护与灾害救助局出版《居民保护》季刊, 普及防灾救灾知识;在墨西哥, 所有公共场所都贴有如何防范地震的宣传牌, 教育公众如何防灾减灾。

采取措施

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技能是防灾教育的组成部分, 但采用什么有效的方式尤为重要。为了营造浓厚持久的民众防灾教育氛围, 让危机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永驻, 各国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国家把某一特大灾害发生的日子作为灾害宣传日, 开展多方面的社会宣传, 让人们了解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和防灾的重要性, 以达到对民众灾害知识教育和宣传的目的。日本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 把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 这一周定为“纪念周”。纪念日当天, 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举行灾害宣传、防灾演习等活动, 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 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在美国, 9月11日因为“9·11”恐怖袭击事件成为美国重要的“防灾纪念日”;作为一个灾害类型多样化的国家, 韩国政府规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防灾日”。

将灾害遗址作为教育基地是一种比书本教育和宣传更直观的方法, 其教育“映像”可长久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在日本, 建于阪神淡路大地震震源附近的北淡町震灾纪念公园是普及地震知识的专题公园。园内的野岛断层保存馆内, 人们可看到由实物再现的高速公路倒塌后的场景和被完整保存下来长达140m的地震断层, 直观地了解到地震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日本的“京都市民防灾教育中心”是1994年专门为民众用于防灾教育而成立的, 中心用各种图片、文字、影像向民众介绍日常各种防灾知识, 并可看到三维立体震动电影“京都大地震”。

除了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外, 各国政府还积极组织民众参加各种防灾减灾活动, 使他们掌握防灾的技能, 知道面对灾害如何沉着冷静、正确处理。日本“京都市民防灾教育中心”开设面向公众的各种减灾培训课程, 其中面向单位开设消防员培训班, 培训内容包括防火管理的一般知识、防灾人员的责任、设备的使用、综合防灾操作训练等。中心还向广大市民开设外科医护急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工呼吸、止血的方法等。

日本在“防灾周”里, 规定民众要参加不同规模的防灾演习, 主妇还要检查和更换防灾背包里快过保质期的压缩饼干与饮料;韩国在“全国防灾日”里举行全国性的“综合防灾训练”, 通过防灾演习让政府官员和普通群众熟悉防灾业务, 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在美国, 逃生演习经常在学校等场所举行, 使孩子从小就懂得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自救的知识。美国在构建“防灾型社区”时就注重通过防灾、救灾的训练, 来促进防灾、救灾管理水平和个人技能的提高。

国外如何教育孩子自立 篇9

在美国, 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 到外边参加劳动。

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 还要外出当杂工, 出卖体力, 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 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 十六七岁的姑娘, 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 上午劳动, 下午上学。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 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 也有讲法语的地区, 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 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 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 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原西德, 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 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 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 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动向 篇10

为适应学习化社会化的需要, 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 是开展终身学习, 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如, 德国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向成长着的一代传授广泛的、出色的、综合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 无一不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 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各国课程改革普遍注重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 强调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如, 英国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 学校教育应该反映有利于达成促进机会均等, 形成健康、公正、民主的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基本目的的永恒价值。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 具有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展宽松的活动, 发展个性教育等。

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 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信息素养的养成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 信息素养的养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如, 英国把以前的“信息技术”改称“信息和交流技术”, 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 而美国的新泽西州则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

尊重学生经验, 发展学生个性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 课程是学生的课程。因此, 要把学生的教育交到他们手中。如, 德国北威州的课程纲要规定, 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 包括每个学生独特的能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等。

【案例】

日本

日本各学校可以在“综合学习时间”中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同时在“校本学科与科目”中, 设定有特色的学科, 创造性地编制学校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可以是戏剧、摄影、旅游、职业、技术等特色课程, 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科学”, 以及以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茶道、和服、传统工艺为内容的“日本文化”和以国际关系、多元文化研究、外国语研究为内容的“国际”等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最高学分可达20学分。此外, 学校还可以根据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职业与生活”“日本的产业与社会的变化”“未来出路与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向来注重探究性、适应性、整合性以及个别化和多样性。但新加坡仍把改革作为首要任务, 主要包括:确保课程符合21世纪的需求, 在未来几年内落实教育资讯科技总计划, 以及确保国民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体系的重心;开放教材市场, 推出“教育电子坊”网站;政府保证对市场的管理;推行“教育电子簿”试验。教育部规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策略, 目的在于拓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 使学生不再受课程的限制, 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新加坡国家课程的目标旨在帮助全体学生逐步成长为“自由民主”国家的公民, 在公民素质教育中, 要求让学生掌握有关成为有修养的公民的知识, 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具有询问和交流的技能, 如, 通过分析信息和它们的来源, 思考时事的、政治的、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和事件。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 表达个人关于上述问题、难题或事件的观点, 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

国外的奥数教育 篇11

——编者

韩国:奥数不是大众化教育

2012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韩国首次获得团体冠军。韩国国内数学界认为,这表明韩国数学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早在1988年,韩国就开始组队参加这项赛事,但成绩并不理想。此后,随着国内奥数教育不断发展,成绩也稳步提高,从2006年起,韩国从未跌出过团体赛世界前五。

据首尔中学教师卢泳和介绍,奥数教育在韩国不是大众化教育,只有英才高中和科学高中的学生才专门学习奥数。小学生和初中生学奥数完全凭兴趣,可以到培训班报名学习奥数,不过奥数成绩和学生升学没有关系。英才高中和科学高中在招生时会考虑奥数成绩,其他高中则不会将奥数成绩作为升学标准。他表示,小学生和初中生过早学习奥数可能会给他们造成负担,可能产生对数学的反感。学习奥数更多应凭个人兴趣,并非每个人都适合。

截至2012年,韩国共有24所科学高中。其中,首尔科学高中、京畿科学高中等4所科学高中因为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好,在2009年后改名为科学英才高中。韩国科学高中偏重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绝大多数毕业生最后会选择韩国科学技术院、浦项工业大学等理工科大学,或者选择首尔大学等综合大学的理工科专业。2012年参加阿根廷国际奥数竞赛的6名韩国学生,全部来自科学高中。(李越)

保加利亚:奥数强,数学弱

近20年来的国际奥数竞赛中,保加利亚是除俄罗斯以外唯一夺冠的欧洲队伍。保加利亚中学生学习奥数、参加奥数竞赛有很长的历史。首届保加利亚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可以追溯到1949年。目前,在保加利亚国内,该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共分为三轮,分别是校级比赛、市级比赛和全国性决赛。在进入全国决赛的70名中学生(9~12年级,14~19岁)中,只有6人能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

在国内和国际奥数比赛中获奖的中学生,可以免去大学入学考试,进入相应专业学习。也就是说,要学与数学相关的专业,如果该学生想申请诸如文学之类的其他专业,仍需参加统一的入学考试。

虽然在国际奥数竞赛中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保加利亚中学生总体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根据欧盟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关于欧洲国家数学教育的报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中学生的平均数学成绩要比欧洲其他国家的中学生更低一些。保加利亚奥数国家队的彼得教授说:“现在的问题在于,基础在慢慢消失。我们处在金字塔的顶端,与最顶尖的学生一起学习训练。但是为了让他们站到顶端,需要有人在基础阶段就与他们一起努力。”(何菲)

德国:名校拒收奥数尖子

德国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组织在各州、城市设有分部,与当地的学校及数学研究所合作,开设不同等级的奥数班,工作目标是帮助中小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奥数班在德国绝不允许商业化,只象征性收取最多10欧元的资料费;社会上也没有有关奥数的辅导班。据记者了解,德国参加过奥数比赛的学生,大约有10%左右。任何学生都可以凭兴趣报名参加。一位叫安娜的初中学员告诉记者,她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每周一次或者寒暑假的一两个月上课。

那么,获得国际奥数竞赛奖项的德国学生在升学方面能否享受照顾呢?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母校——哥廷根大学的负责人比德斯教授说:“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而不仅仅看竞赛成绩。”奥数竞赛获奖不足以作为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但是一些名气较小的高校把奥数奖牌作为免试条件。比德斯教授说,哥廷根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奥数冠军。他说,虽然他本人认为奥数竞赛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但是它无法测试一个人的全面能力。学术竞赛跟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学生有好的记忆力,而在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要求,则不比学术研究来得高。因此,奥数获奖的学生朝学术研究方面发展时,一定要兼顾其他能力。

(孟怀庆)

美国:靠兴趣,拼综合

尽管早在1974年就组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奥数也比较受低龄学生欢迎,但美国教育界对这种国际竞赛兴趣索然,只是把奥数作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的手段,奥数成绩和升学是挂不上钩的。

在美国,与奥数真正有关的组织名为“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设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上,其网站从2000年开办,至今13年了,点击率不过100万。据该网站介绍,该组织的目标是“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授解题策略,培养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强化数学直觉,促进数学创意和创新意识,提供应对挑战时所得到的满足、快乐和刺激”。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其宗旨并不在于竞赛,而在于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激发创意。

总的来说,美国中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而真正感兴趣的孩子,则会非常投入。在中小学里,对数学有特殊禀赋的人,会自愿参加学校的数学俱乐部或被学校选入相关兴趣小组。这些学生有兴趣的支撑,发展后劲很大。

美国从未出现过“奥数热”。记者询问过不少美国家长,他们均表示不了解这个比赛。网上关于奥数的资料也非常少,偶尔有一些零星记录,也和国内通常理解的奥数大相径庭。

奥数在美国没有大热,首先和美国学校的招生方式有关。美国公立中小学采取按照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一般很少有择校现象。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录取的时候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老师推荐等多方面材料以及面试时的个人表现,而不仅仅是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其次和美国人的观念有关。美国人更关注本土的“西门子科学奖”之类的比赛。与此相应,网上关于“科学设计”之类的材料非常丰富。这种科学设计比赛不限具体内容,学生自行决定设计什么、怎么设计、怎么展示。这些设计需要调动数理化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沟通能力。

nlc202309020054

(高璐)

俄罗斯:数学大国的业余精神

俄罗斯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诞生地,也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大户。1934年和1935年,当时的苏联分别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开始举行数学比赛,并首次冠以“数学奥林匹克”之名,每年一届。现在,俄罗斯的奥数竞赛有全俄、州、市等三个级别。几十年来,俄罗斯的高校以自主招生为主,奥数竞赛的优胜者可以免试入学。2009年,俄罗斯调整高考政策,但奥数优胜者免试上大学的政策没有改变。

莫斯科各高校校长每年都会签署专项协议,特批在莫斯科或全国中学生奥赛中获奖的11年级学生免试进入本校读书。俄罗斯其他一些地区的高等学府同样对奥赛获奖者敞开大门。大学老师们对通过层层比赛筛选来的学生一直评价颇高。

俄罗斯实行11年一贯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小学和中学不分家。因此,尽管学生的奥赛成绩与高校招生直接挂钩,但由于没有小升初和中考这两道门槛,也就不存在择校、加分等问题。同时,奥赛参赛选手有明确年龄要求。因此,俄以进入高校为目标的奥赛热基本集中在高中阶段,没有出现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学奥数的极端现象。

在俄罗斯,奥赛获奖成绩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即只有中学毕业班的学生取得奥赛佳绩才可以免试入学,之前的奥赛成绩并不作数。同时,奥赛获奖者报考大学的专业必须与奥赛科目相同,即奥数获奖者原则上只能免试进入高校数学系,如欲报考其他热门专业,则仍需通过全国统考,但数学科目可按满分计算。

(陈静)

日本:重视但并不强求

日本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上屡次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日本有10%左右的中小学生有过学习奥数的经历。但与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对待奥数的心态比较平和,认为奥数与棒球或书法一样,都属于孩子的课余爱好。日本的基础教育比较宽松,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位日本家长告诉记者:“在众多兴趣班里,奥数只是不起眼的一个。日本孩子似乎对棒球、剑道和足球等体能项目更感兴趣。”

日本实施9年义务制教育,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义务制教育范围内的适龄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由国家提供公平入学的机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各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日本公立中小学基本教学设施大体相同。无论学校规模大小和学生多少,都拥有类似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由于各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大体均衡,家长们一般不需要择校,而是按照学区就近入学。日本小学生几乎不存在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也不需要通过附加条件来取舍学生,所以日本没有奥数过热之忧。

(林键辉)

【编辑:陈彤】

国外的移民子女教育管窥 篇12

法国在移民教育中体现了教育公平,将基本的教育权利这一国民待遇不仅仅给予了本国公民,而且也给予了非本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孩子,不论是否获得法国的合法居留权,未满16岁的孩子都能在法国享受到基本的义务教育。这样做的理由是,这些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能因为父母的身份不合法而失去受教育这一最基本的人权.

德国奉行均衡发展观,在宪法上规定了就学是人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农工、城乡差别,在政策上没有农业人口转化的政策门槛,只要农民进城工作,按章纳税,进入社会保障,就成为城市居民,其子女教育自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以色列为移民儿童举办长日制学校(班),在学校和社区对他们进行补偿教育,还通过制定《长日制学校法》《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参加长日制学校工作法》等法规,对长日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的保障经费支持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目的在于保证新移民子女能够尽快实现文化适应、学习适应,使新移民子女与原住民(流入地居民)子女尽快实现融合。

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当时采取的是随班就读的政策.现在,日本主要面临的是移民孩子的读书问题,采取的是建立专门学校或者在公办学校设立特别班来解决。

上一篇:冗余光纤通信质量监测下一篇:安全保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