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精选8篇)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篇1
青岛海正工贸有限公司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目的:为健全公司管理制度,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增加员工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充
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服务精神,特制定本管理规定。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一、行为规范
(一)出勤规范
1、公司作息时间安排,8:00∽12:00;13:00∽18:00(随着季节改变,作息时间将另行通知),加班起止时间按订单状况临时决定.2、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岗,做好工作前准备,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上、下班全体员工均应按时至传达室处打卡,任何人不得委托他人或代他人打卡。
4、工作时间内不得随便进出公司,进出公司应填写《员工出入证》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出公司;
5、有事应填写《请假单》,主管领导批准后,请假生效,否则以旷工论处。
(二)形象规范
1.着装统一、整洁得体,上班时必须穿公司配发工作服,佩戴好统一的工作牌。员工调离公司时需将工作服、工作牌上交于资源管理部.2.在工作场所不打赤脚,不穿拖鞋、不穿漏背装、短裤
3.女员工不穿高跟鞋进入生产现场
4.头发梳理整齐,不戴夸张的饰物
5.男员工修饰得当,不留长发。
6.女员工可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不可浓妆艳抹,工作时间内不可化妆。
7.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
8.目光平和,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三)语言规范
1.2.3.4.5.语音清晰、语气诚恳、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语意明确言简。提倡讲普通话。与他人交谈,要专心致志,面带微笑,不能心不在焉,反应冷漠。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用谦虚态度倾听。尽量少用生僻的专业术语,以免影响与他人交流效果。
对来宾应态度和气面带微笑、言语礼貌。
6.严禁说脏话、忌语。
7.使用“您好”、“谢谢”、“不客气”、“再见”、“不远送”、您走好等文明用语。
(四)社交规范
1.接待来访 微笑、热情、真诚、周全
2.接待来访热情周到,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3.来访办理的事情不论是否对口,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要认真倾听,热心引导,快速衔接,并为来访者提供准确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或引导到要去的部门。
4.访问领导,进入办公室要敲门,得到允许方可入内。
5.接电话时,要先说“您好”。
6.7.8.9.10.11.12.使用电话应简洁明了。不可用电话聊天。使用他人办公室的电话要征得同意。员工有履行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不与家人及工作无关的人谈论公司商业秘密。使用资料、文件,必须爱惜,保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不得擅自复印、抄录、转借公司资料、文件(工作需要除外)。公司资料或文件因工作需要带出公司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
13.凡属保密级文件,需经公司领导批准。
(五)人际关系
1.上下关系 :相互尊重,不搞个人崇拜,不搞小团体,营造相互信赖的工作气氛。
2.同事关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建立真情互爱,荣辱与共的同事关系。营造“团结向上、欢乐进取”的氛围。
3.尊重他人: 肯定、赞扬他人的长处和业绩,对他人短处和不足,进行忠告、提醒、鼓励和包容。
4.相互合作: 在意见和主张不一致时,应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寻找能共同合作的方案。
5.禁止派别 :不允许在公司内以地缘、血缘、学员组成派员。
二、违规处罚规定
处罚为批评教育、口头警告,责令降职留用或解除合同,同时给予经济处罚。对初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能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的,给予批评教育、口头警告和经济处罚。
1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罚款10~30元。
1.1迟到、早退15分钟以内(事先请假除外)。
1.2在班时间出厂吃饭、购物、浪费饭堂粮食等。
1.3工作时间聊天、干私活、玩手机、串岗者。
1.4经检查确认不符合工艺操作要求的行为,但未造成损失。
1.5找人代打卡或代人打卡者。
1.6所在生产(工作)休息场所不整洁,设备有积尘、油污、泄漏。
1.7私自将车辆等交通工具带进工作场所。
1.8未按规定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
2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罚款30~50元。
2.1迟到、早退15~30分钟以内(事先请假除外,迟到、早退超过30分钟以旷工1日论处)。
2.2一个季度内有二次受到第1条违规处理的。
2.3上班大声喧哗、侮辱人格、影响别人正常工作秩序。
2.4浪费及损坏公司财物造成500元以下经济损失。
2.5质检人员发生错检、漏检或不及时检验而影响生产。
2.6散布谣言,直接影响他(她)工作(情绪)。
2.7在生产场所吸烟或吸游烟。
3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50~500元的罚款。
3.1季度内两次出现第2条违规行为(第二次违规时就按此款)。
3.2旷工者(旷工1天公司有权直接在工资中扣罚金150元;以此类推)。
3.3上班时间睡觉、打牌、下棋或打架斗殴。
3.4浪费损坏公物达500元以上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超过5000元以上的,给与损失额的50%的赔偿)
3.5不服从分配、纠缠领导、影响正常工作秩序。下列情节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予解除劳动合同,造成严重后果者除给予足额赔偿外,报送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4.1违规情节严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超过【含】10000元以上);
4.2经教育不服从管理,辱骂、围攻、动手攻击管理人员;
4.3偷盗公司各种财物者;
4.4怂勇指使他人违规,造成后果者;
4.5违反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6无故连续旷工3日或全月累计无故旷工6日或全年无故旷工达10日者;连续迟到/早退3次或全月累计迟到/早退8次或全年累计迟到/早退15次者;
4.7 当班饮酒及醉酒上班的;
4.8 泄露公司机密或直接影响工作,造成公司损失或正常运营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附:
1、本规定未提到的情况、情节与本规定类似的,按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处理。
2、职工违规的处罚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3、凡处罚均记入员工考核档案中,作为合同续签与否的依据和后续绩效考核。
4、各种处罚可随时下发处罚单,告知违规者将在当月工资中扣除。
5、本规定从2010年04月1日,公示后开始执行。
6、本规定解释权归海正工贸有限公司管理部。
制定:蒋武金
2010/04/01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篇2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大量研究表明, 股权分散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部分国家的公司都具有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和控股股东。这样一来, 由Berle和Means (1932) 提出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即“公司代理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外部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被隐匿了, 而代表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 公司治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变得鲜明而突兀起来。在我国, 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进行盈余管理侵害中小股东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大股东控制下的盈余管理 (李东平, 200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 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 据统计分析, 在2009年12月31日, 我国A股市场1696家上市公司中, 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36.39%, 其中大于30%的上市公司为1009家,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严重性。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说, 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盈余管理大股东, 不仅可以获取和维持公司上市资格这种稀缺资源而且可以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蒙骗中小股东实现“圈钱”的目的和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 从而获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对于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 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任意控制企业和实施盈余管理的能力, 使得盈余管理的程度可能较低。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 利用其控制权和信息优势可以更加肆意的进行盈余管理。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169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剔除了房地产类、金融类以及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 最后得到15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清华金融数据库。数据基本分析使用的是EXCEL, 回归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统计软件包是SPSS13.0。
(三) 变量定义相关变量定义如 (表1) 。
(1) 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在应计制会计模型下, 会计盈余包括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个部分。因此, 盈余管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操纵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条途径来实现。但由于经营现金流量一般与公司销售和收款政策等密切相关, 与会计选择的关系不大, 所以经营现金流量的可操纵性不强, 而应计利润项目相对弹性较大, 因此盈余管理主要通过调整应计利润来实现。由于操纵各项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最为灵活和常见, 数据也较容易取得, 因而在实证中多以应计项目作为研究盈余管理的对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续时间较短, 缺乏足够的时间序列数据来保证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因此, 本文使用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 (Dechow等, 1995) 来计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总应计利润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 即:TAi, t=NIi, t-CFOi, t。其中, TA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I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CFO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经营现金流量。上述变量都是经过t-1年末总资产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公司规模差异造成的影响。根据修正的Jones模型, 非可操纵应计利润或期望应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应收账款变动额和固定资产的函数, 即:NDAi, t=a1 (1/Ai, t-1) +a2[ (△REVi, t-△RECi, t) /Ai, t-1]+a3 (PPEi, t/Ai, t-1) 。式中, NDAi, t是i上市公司经过第t-1年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非操纵应计利润;△REV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收入和第t-1年收入的差额;△RECi, t是第t年的应收账款和第t-1年的应收账款的差额;PPE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年末总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i, t-1是第t-1年年末总资产。a1、a2、a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 这些特征参数a1、a2、a3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 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TAi, t/Ai, t-1=a1 (1/Ai, t-1) +a2 (△REVi, t/Ai, t-1) +a3 (PPEi, t/Ai, t-1) +ζi, t。式中, a1、a2、a3是a1、a2、a3的OLS估计值, TAi, t是i上市公司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 ζi, t为剩余项即随机误差项, 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 其他变量含义同上。用总应计利润减去期望应计利润, 就可以得到代表盈余管理程度的异常应计利润或可操纵应计利润DAi, t, 即:DAi, t=TAi, t-NDAi, t。使用与上市公司相对应行业中的上市公司截面数据进行OLS估计, 估计过程当年每个行业独立进行一次, 时间是2009年。由于股权发行事件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剔除了估计期间相关行业中配股, 增发和首次公开发行 (IPO) 的公司。
(2) 自变量。自变量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而设, 实证分析的自变量是P, 将其设置为哑变量, 其含义为是否存在大股东。根据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对控股股东的定义, 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上市公司即存在控股股东。因此, 哑变量P具体定义为:以30%为限,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30%的公司取1, 否则取0。
(3) 控制变量。对控制变量的选择基于现有相关研究并结合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8个控制变量。第一, 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能够对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产生重要影响。较大规模的公司可以为大股东盈余管理获取私人收益提供较广泛的空间, 但同时容易受到来自政府部门、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关注, 信息也比较透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股东实施盈余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公司规模对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第二,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代表了企业的债务风险, 衡量了企业债务融资约束程度, 较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力, 但同时较大的财务杠杆使外界加大了对企业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融资约束。第三, 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越多越便于进行盈余管理。第四, 股权制衡。股权制衡度较好的企业能够很好地抑制第一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五, 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比。经营现金流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足容易导致企业因资金无法正常运转而出现危机, 因此, 充足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大股东获取私人收益的前提。第六, 成长能力。成长能力指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百分比。一个公司的成长能力越强, 则意味着公司需要较多的资金进行扩张, 这使得公司的财务压力较大,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对较少。第七, 上市年限。设置上市年限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在我国, 很多上市公司随着上市年限的增长, 经营状况越来越糟, 促使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上市资源粉饰财务报表。第八, 股本性质。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更多的行政监督, 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本较高, 对于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有产权企业, 大股东不仅有剩余控制权, 而且具有剩余索取权, 因而有更大的动力操纵盈余。因此, 产权的不同也会影响盈余管理。
(四) 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盈余管理与股权集中度及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是盈余管理程度的可操纵应计利润, 而解释变量是上述各种影响因素, 相关变量的定义和符号见 (表1)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 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引入模型来捕捉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DAi,t=α0+β1Pi,t+β2Sizei,t+β3Levi,t+β4CAi,t+β5SH2/1i,t+β6CFOi,t+β7Growthi,t+β8Yeari,t+β9Zi,t+μi,t
其中, DAi, t表示可操纵应计利润;Pi, t表示是否存在大股东;Levi, t表示公司规模;Levi, t表示资产负债率;CAi, t表示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SH2/1i, t表示股权制衡度;CFOi, t表示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比;Growthi, t表示成长能力;Yeari, t表示上市年限;Zi, t表示股本性质。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从 (表2) 中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是0.0583为正值, 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正的非正常应计利润, 即有调高利润的动机;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0.3616, 说明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较高;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的平均值为0.5820, 说明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为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是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其是否存在大股东具有显著性。此外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公司规模、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股权制衡度及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与 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比、企业成长能力和股本性质不具有显著性。
(三) 回归分析
为了证明本文的假设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存在之间的关系。本文用上市公司2009年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回归分析, 以检验第一大股东的存在是否影响了盈余管理。为了控制横截面数据异方差性 (Heteroscedasticity) 的影响, 采用W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使用OLS估计的残差估计量绝对值的倒数作为权重, (表4) 描述了样本公司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第一, P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说明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产生了较强烈的盈余管理现象, 没有大股东存在的上市公司样本与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样本的盈余管理是有显著差异的。分析其原因, 当股权高度集中时, 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0%时, 大股东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 通过各种隧道行为来转移上市公司利益, 获得其他非控制性股东无法得到的利益。也就是说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有更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从而使得与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相比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假设得到验证。第二,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是负值, 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说明,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 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公司较大的财务压力, 使大股东很难获得较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此外, 较大的财务杠杆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加大了对公司的关注与监督,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第三, 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这说明,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 流动资产的比例越高, 大股东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因为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为大股东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第四, 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 即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越大, 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越大, 上市公司进行盈 “余**管*”理表的示程在度0.0越1小的。水这平是上因显为著大股东为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会受到其他控股股东的制约。相对于一般的小股东, 第二控股股东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能力参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与第一大股东相制衡。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越小, 则股权制衡的效果就越好, 这样对第一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控制就越明显。第五, 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值, 在统计上是较为显著的。这说明规模越大, 大股东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因为相对于较小规模的上市公司, 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不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获得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而且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途径相对更隐蔽, 获取的领域更加广泛。特别是控制集团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与母公司的关联购销、资产租赁、资产重组、资产托管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手段, 由母公司向上市公司注入利润, 这样可以在短期内人为地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粉饰财务报表。第六, 上市年限、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比、企业成长性与股本性质的回归系数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这说明上市公司上市年限、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比、企业成长性和股本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并不大。
注:表中是变量之间的Pearsion相关系数, 括号内是显著性水平 (2-tailed) , **和*分别表示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注:“*”表示在 0.1 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 0.05 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0.01 的水平上显著
四、结论
本文着重分析了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即:当上市公司中存在持股比例大于30%的大股东时, 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大股东所控制, 出于配股、再融资等动机, 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比较高。这说明大股东控制问题的存在, 使得股权集中度偏高时, 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但我国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方式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 侵害中小股东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 有必要通过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强化外部监控机制以及完善中小股东诉讼制度等措施来抑制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 从而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东平:《大股东控制、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 中国政经出版社2005年版。
分公司如何有效规范化管理? 篇3
分公司是公司工作的核心,是公司的第一生产力,销量回款直接影响着公司总体销量的完成,怎样确保分公司任务的完成呢?
首先从分公司的内部管理抓起,保证一支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团队。分公司经理对应该做好的工作没有合理性计划,毫无头绪,看起来每日工作很忙,可工作进展不明显,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分类,抓不住主次,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知道什么时间内完成哪些工作,往往出现“临时抱佛脚”现象,结果可想而知……分公司的常规化管理分为三大类:分公司的内部管理、业务终端的基本管理和外联的管理。
公司的内部管理
资源浪费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资源的浪费及现金的一些浪费(购买物资的浪费,老想着是公司的,与自己无关);第二种,硬资源浪费及对公司财产的合理化管理,往往出现武器“放假”浪费现象;第三种,流动资源的浪费即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员工资是分公司费用较高的一部分,且此项资源是一个双向资源,若管理不好,不仅给分公司带来不了销量,反而无形的增加了一笔高额费用。
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历史,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文化良好的应用,可带来良好的工作氛围。
A、办公环境的布置,是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墙壁文化,也就是办“学习园地”“任务倒计时牌”“龙虎榜”“企业文化牌块”“阅报栏”这充分体现出了员工工作环境文化氛围,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性来实现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业务目标。
B、办事处晨会、例会、周会的召开,保证每月任务的明了化、目标的清晰化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怎样进行解决。
培训制度建立
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制度,才能让员工心朝一个方向看,力向一个地方使,培训、培训、再培训!我曾在培训中实行“高中低”、“长中短”、“上中下”的三类模式。
第一类:“上中下”的“上”指“中央党校”即营销总部培训班,“中”指“分部党校”即各省区分公司培训课程,“下”指“学习所”即各地县级办事处常规培训。
第二类:“高中低”的“高”指高级经理培训班,“中”指中层干部培训班,“低”指基层专项员工培训班。
第三类:“长中短”的“长”指培训时间1—6个月,“中”指培训时间为7—30天,“短”指培训时间1—7天。
A、培训形式:授课式、以会代培、模拟式培训、讨论式、活动现场的培训等;
B、培训种类:
产品知识——产品知识、活动现场各环节培训、回访跟踪培训;
企业文化——增强员工责任感和忠诚度,使员工有归属感;
销售技巧——通过会议的总结和购买一些书籍使大家业务技能、营销管理、心智模式的提高。
沟通体制的建立
A、沟通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收集、发送,以及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出现沟通障碍。
B、沟通前期做提前预约,沟通时间及沟通内容;
上级之间的沟通: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馈;
同事之间的沟通:经验的交流;
下属之间的沟通:对问题的反馈、及时的处理。
建立民主团队的“生活会”制度,要求全国每个市场在每月2号、10号、20号的经理、部长会议,都有1-2小时的各种形式的民主生活会,让干部敞开心扉,把一些想法讲出来,特别是经理要认真的反省自己,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部属才敢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想法,经理坦诚地与部属交流才能赢得下属的真心,解除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做市场,真正让各个市场成为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团队。
C、沟通种类:
D、沟通产生的效果:
达到一种生活上的朋友,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和合作伙伴。
E、分公司建议的沟通表:
分公司层级考核与工作推进表格
在管理中首先建立完善的层级考核体系:公司总部——市场部——销售部——办事处——促销组,以建立常规考核制度。
日常考核与月底考核,季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考核工作及时性,使考核工作与员工的奖励、晋升、选拔挂钩。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除看市场业绩外,参与考核的还有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敬业精神等。
A、分公司任务推进表的建立,按预期的时间、任务的落实、场次及活动的表明;
B、本月分公司的培训计划表,在分公司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
C、列出销售拱形图 目的 (计划量与实际量的对比)
列出销售曲线图 目的 (上月完成情况与本月完成情况对比)
会议的准时召开
月初营销会议的传达,活动三会即晨会、例会的准时召开。
会议中的三个反对:反对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每个人必须知道:“开会+不落实=O,布置工作+不落实=O;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管理分公司的四种领导模式
命令式:如果你一定要完成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而你的职员经验不足,工作不主动,且时间紧急,但你又必须完成,最适合命令式领导模式。
指导式:如果员工比较主动,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你适合选择指导型的领导模式。
扶持型:如员工对所要求的技术娴熟,而你又与员工关系比较密切,你适合选择扶持型领导模式。
委托型:当你与员工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他们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可以放心的让他去干,这时选择委托型的领导模式。
如果你把此四种基本领导模式与职员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和使用,会使你的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业务终端管理
作为一个分公司下面各个终端是本分公司销量回款的重要部分,必须合理利用此部分资源。
终端概述:买与卖的结合点。
终端建设管理:终端主要分为软终端和硬终端。1、软终端建设:主要是指客情关系的维护。软终端的建设主要包括:联谊会召开;店员的培训;销售的积分竞赛;小礼品的馈赠;电影式的招待会。2、硬终端的建设主要包括:台卡的摆设;展板的设置;招贴画POP张贴;条幅的悬挂;灯箱的制作与维护。
送货结款的种类:先款后货;现款现货;代销;压批借款;滚结。
渠道的类型:扁平式的销售网络与常规式的销售网络(上图)。
优点:环节少;商家的利润丰厚;货物流向易管理。
缺点:管理较困难;容易造成呆死帐;价格不稳定。
优点:渗透市场快;减少厂家的工作量;铺货率高;厂家承担的风险小;价格可以保证;易于管理。
缺点:首推率较低;工作不能细化落实;终端软硬包装不够到位,需设立专门的客情维护部门。
实践中如何管理终端?
终端维护却是终端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终端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在“简单”的持之以恒的工作中,让你的产品永远与众不同,闪亮、耀眼,这就是终端维护的核心。
(1)终端维护的内容:
日常维护:在日常走访终端时,对产品陈列和宣传的摆放进行维护。
重点维护:对易被竞争对手破坏的“问题终端”实施每天维护。但采取必要的手段搞好客情。对于周末终端客流量大,有针对性地在周五对此类终端进行维护。
产品维护:产品陈列数量减少或两侧仍有陈列空间的要增加陈列数量,产品摆放位置不理想要力争调整过来。
销售:及时补货,防止断货,防止冲窜货。
促销:不定期的在店内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拉动销售。
宣传品的维护:宣传品摆放整齐、到位。
宣传品种类要越多越好,海、陆、空三维一体宣传。
宣传品是最容易破坏的一环,因此,要勤补充、勤整理。
(2)做好终端维护必须做到:
定点、定时、定线巡回拜访。业务员每人都负责一数目的终端网点,按照拜访路线和拜访效率,定期对每个终端进行走访,各业务人员应对自己区域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调查,确定各种类型网点的分布情况,再确定不同类型度的拜访效率,根据最优交通线路设计拜访路线。
定好计划。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是制定每项工作的标准:自己每周、每天拜访多少店次;不同类型终端应保持什么水平的安全库存(一周还是两周,这直接影响拜访效率);不同类型终端怎样陈列产品;不同情况的终端应做怎样的包装宣传;根据各店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店的客情攻关计划。
(3)拜访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A、销售手册内容:
公司介绍:我们是一家多么伟大且有实力的公司,公司发展背景,经营理念等。
市场介绍:我们产品的市场是这样的,我们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是这样的。
产品介绍:我们的产品是______,我们的产品分布不同的地方是______,消费者喜欢我们产品的原因是______。
陈列规范:如果这样陈列我们产品会______,能给你带来________。
宣传计划:这是我们目前的宣传方式与计划,以后还准备怎样宣传_______。
促销计划:这是我们的促销计划,实施这些活动,会给你带来额外销量等等。
B、销售包里装什么:包装宣传品,笔、记事本、包装工具(如胶带、刀)等,挂布,名片,售后服务卡,赠品等。
C、拜访记录本。拜访记录本是终端人员记录和监控店内产品销售、库存、价格、陈列、促销、产品信息等方面状况的基本工具,拜访事后,迅速地使拜访记录整理到自己的工作日记中,留作下次拜访前的参考。
D、做好客情关系。一方面是营业员的关系,多拜访、多慰问、有礼貌、讲信用、投其所好、搬东西、接孩子、提供生活信息等,公司定期举行营业员联谊会,如座谈会、培训会、电影晚会、聚餐会等。一方面是终端业务经理的关系,了解其所爱,投其所好,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产生亲近;每逢节日送合适的礼品增加感情;公司的促销活动有选择地考虑在他的店做;把市场信息传递给他,让他感觉从业务上,日常生活上都成为朋友。当然象客户其它部门也要沟通,如财务部结款,企划部店面包装,售后部重点推荐等。
外联管理
外联工作是一个分公司工作中的重点,直接影响工作与活动是否能够正常的开展。能否为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是对分公司经理的重要考验。其实许多被罢免或自动辞职的市场管理者,他们的问题大部分是没有过外联造成的。
分公司经理有许多刚刚上任,只顾冲销量,不注重外联建设,没有将外联工作与营销工作同步推进。当发生外联事情时由于没有外联意识,没有思想准备,经理拿不出措施导致市场随之下滑,员工人心涣散,从而造成管理混乱,经理对市场丧失信心,无所作为,最终不是被开除就是辞职。
外联拜访的一般规律:
(1)事前打招呼:在某些地区进行宣传之前,作为主管首先要稳住局面,避免事件的扩大,将事件先进行汇报,办事处的工作照常开展,多拜访然后进行分析,对外联部门主管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事件性质和主管人性格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公司员工礼仪行为管理规范 篇4
一、礼仪行为
1、仪表服饰礼仪要求:
(1)公司员工的头发应保持清洁、整齐、避免零乱。
(2)男员工胡子应经常修剪,女员工的化妆以淡妆为宜,切勿在办公室内化妆。
(3)男员工的服饰颜色相宜,不宜颜色反差太大,不宜衬衫袖口有污秽。
(4)女员工要保持职业装为宜,不宜着牛仔装。
2、员工的办公姿势要求:
(1)站姿:腰背挺直,两背自然下垂,两手交叉在胸前。
(2)坐姿:上身端正,下身自然,双脚不宜叉开,不要翘二郎腿,更不能抖动。
(3)行姿:挺胸收腹,步履轻松矫健,不宜把手插进口袋,不宜双手背在后行走,更不
能边走边吃东西,两人同行不宜勾肩搭背。
3、员工办公礼仪要求:
(1)公司内与同事、上级相遇应点头行礼或相互问候:“你好,你早!”表示致意。
(2)出入办公室时,一定要先敲门,在允许走入时,方可走进。
(3)如果同事正在谈话,应说“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我有事……。”
(4)走通道走廊时遇上司、客户或同事都应谦让礼先,让上司或同事先行,不宜与上司或同事、客户抢行。
(5)礼貌用语:分别时要说:“再见、明天见”
请求时要说:“请、请你”
求托时要说:“有劳你(您)、拜托!”
致谢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
道歉时要说:“对不起,请原谅!”
称呼时要说:“您,贵姓?”
4、打电话时用语:
(1)接电话时要说“您好+企业简称或您好+部门名称,”如“您好,金大陆集
团!”“您好,人力资源部!”
(2)打电话时要说“您好,我是金大陆集团+部门名称”请特定人接话时要说:“请您叫***接电话,好吗?”
(3)接电话应对礼仪:“您好,金大陆+部门名称,请找哪一位”“您找的人不在,能留下口信吗?我帮转达”切忌:“喂,你找谁”;电话记录:人名、电话号码、公司名称、什么事、紧急与否等。
(4)通电话简明扼要,结束时应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时,自己再放话筒。
二、办公环境要求:
1、办公室应保持优雅整洁的环境,不得杂乱无章。
2、每天提前五分钟到岗,做好清洁和准备工作。
3、办公桌面物品的摆放要统一、有序,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4、办公时间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宜,不能大声喧哗,吃食物。
5、公司内以职务称呼上司、同事,客户间以先生、小姐或对方职务相称。
6、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三、日常行为礼仪:
1、顾客或领导来访时,应该立刻站起来,并礼貌性地行注目礼,必要时招呼“欢迎光临”。
1、公共见面场合下,应先介绍高层领导,与客人关系上,可将本公司人员先介绍给客人。
2、名片交接应首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客人或上级领导,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工作部门,双手执名片两角,名片的文字朝对方,要说“请多指教、关照!”或“今后请保持联系!”等。
3、公司内你有顾客来访时,应先把桌上的文件资料合起,避免他人一目了然,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送,一般应送至门口。
4、与他人共餐时,不宜发出不雅之声,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意剔牙,不得叼着牙签说话,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刀叉为别人添菜。
6、走路、坐车时,应照顾老人、妇女和儿童。
公司规范请假规定 篇5
合诚[2013]07号文件签发人:彭克香
合肥真诚钢结构有限公司关于规范 员工请假(事假、病假)的规定
一、请假规定:
1、公司上下班考勤严格按照合诚[2013]01号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2、事假每月不能超过一天,超过一天,扣除当月一天工资;病假,每月不能超过二次,超过2天,扣除当月一天工资50﹪。
二、请假方式:
1、请假一律向行政部请假制,请假超过两次或一次超过两天以上时 间的,请假条需经总经理批准;
2、事假,书面写请假条,说明事由,征得同意为准;病假,电话或短信予以说明,上班补假条(附病例复印件);
三、适用范围:
请假制度适用于公司除总经理之外的每个部门工作的员工;
四、公司执行劳动法关于假日、年休假等之规定:
1、公司严格执行劳动法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等之规定;
2、公司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五、规定之处罚:
1、不执行请假条例,不按规定执行,发现一次,作为旷工处理,扣
除当月3日工资;
2、不执行请假条例,不按规定执行,超过三次,公司有权予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3、请假频繁或已因请假影响本部门工作及公司正常运作的,公司有权予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六、执行部门:
公司行政部门是本规定统计及执行部门。
本规定在公司例会上进行研讨,经总经理批准,公示3天,予以2013年11月11日起执行。
合肥真诚钢结构有限公司
公司公文管理规范 篇6
根据山东省办公厅鲁政办明电[2005]88号《关于规范向省政府报送公文的通知》和集团公司×××号《印发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公文管理,切实增强公文管理的时效性、正确性和严肃性,不断提高各类公文编制、签发的质量,便于各类情况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沟通反馈,减少随意性,避免因多头报送、越级报送
等不规范行为造成工作延误,文秘部落结合近期公司公文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现就公司公文管理做如下规定,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公司内部行文
(一)办公室自拟公文
1、公司领导和办公室安排的材料,办公室承接人为材料编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办审核、校对、印制、下发或上报的全过程。
2、公文初稿形成后,填写公文发文稿纸(写明文件名称、主题词、发文范围、份数、拟稿部门、主送、抄送部门等),送交办公室主任或分管副主任审阅,并签署核稿意见。
3、公文初稿经办公室主任或分管副主任审核并交拟稿人修改后,呈报公司领导会稿、签发。
4、公司领导签发后,由秘书组进行登记、编号,送交打印室印制,按规定印发或上报、上挂电子平台、存档。
5、拟稿人凡不按规定程序行文,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拟稿人按办公室规定自行承担责任。
(二)各部门、各单位自拟公文
1、各部门、各单位将打印好的公文初稿送交办公室,由办公室承办人初步审查后,提出修改意见并填写公文发文稿纸(同“办公室自拟公文”第二条),送交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审阅及签署核稿意见。
2、公文初稿经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审核后,交公文拟稿部门、单位修改,由其签署拟稿人,公文文稿起草部门、单位为该公文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办公文审核、校对、印制、下发或上报的全过程,办公室承办人为连带责任人。
3、拟稿部门、单位将审核、修改后的文稿呈报公司领导会稿、签发。
4、公司领导签发后,由秘书组进行登记、编号,由拟稿人送交打印室印制并校对,按规定印发或上报,办公室承办人负责上挂电子平台、存档。
5、严禁各部门、各单位不经办公室审核直接将公文文稿报送公司领导或其它如多头报送、越级报送、代拟发文稿纸、自编公文文号等违规行为,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本部门、本单位自行承担责任。
(三)呈报公司领导公文
1、除公司领导明确要求直接报送其本人和确需直接报送的文件外,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得将公文直接报送公司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个人,应按程序将拟报公司领导审阅或签发的公文先报送至公司办公室,由办公室呈报公司领导阅示。
2、所报送公文内容力求简洁扼要、准确无误,所用纸型、字号要符合规定,附件正确齐全,请示类和情况报告类公文要分开报送,情况报告类公文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3、严格控制报送公司领导公文的数量,凡属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的事项和可协商解决的问题,尽量自行解决,向公司领导报送的请示类公文不能只提问题,还要提出可行性强的参考意见和解决方案。
二、呈报上级部门公文
向集团公司及以上部门、单位报送的各类公文,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签发后方可上报,具体程序参照本管理规范第一项“公司内部行文”规定执行,严禁未经签发私自上报行为,三、公司电子办公系统行文
(一)公文按规定程序由公司领导签发、印制完毕后,需要在电子办公系统发布的,由承办人通知信息中心办理。
(二)办公室信息中心管理人员为公司电子办公系统的技术和安全支持责任人,负责电子办公系统服务器的管理及系统维护,确保服务器安全运转和网络安全,保证办公系统使用正常。
(三)严禁信息中心管理人员未经批准私自将公文上挂办公平台或发生公文漏挂、错挂等事件,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按办公室规定自行承担责任。
四、集团公司电子办公系统公文接收
集团公司办公系统文件的收发实行专人负责、值班秘书联责制度,接收公文后及时进行打印、登记、转送文书按规定办理,及时与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联系,保证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转,坚决杜绝公文漏收、错收等事件发生,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按办公室规定自行承担责任。
本公文管理规范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二00五年九月二十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篇7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 国外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Schipper (1989) 认为, 盈余管理是“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 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Healy和Wahlen (1999) 认为, “当经理们在财务报告中运用职业判断, 并虚设交易、改变财务报告, 以误导股票持有者理解有关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信息, 或者影响那些依据财务报告会计数据签定的契约的结果时, 盈余管理便出现了。”美国会计学者Scott (2000) 认为,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 (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计权) 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种观点。其共同点是: (1) 都确认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等, 企业管理当局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 他们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2)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都有一定目的, 即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都是有意而为之的; (3) 盈余管理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对外报告, 而对外报告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手段。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的国情也得出了自己的观点。魏明海认为, 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秦荣生认为,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 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二、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 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包括上市筹资动机和规避退市动机等。管理当局为了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 保证企业的业务发展稳健, 往往会进行利润平滑的盈余管理, 给人以收益稳健且稳中有升的感觉。公司为了上市, 就有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这就形成了首次募股的盈余管理;而在配股时, 《证券法》要求公司在三年内连续盈利, 且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在10%以上, 逾期利润率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润率;对重大重组的上市公司, 重组后首次发行新股的, 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等等。事实表明有些公司为达到目的, 公司便采用盈余管理, 调整利润进行包装, 粉饰公司股份发行前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具备上市资格之目的。
国内外研究表明, 首次发行股票前, 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这不仅因为上市的资格要求, 更因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场价格, 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就成为确定股价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 中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配股进行再融资。为了达到规定的再融资资格, 盈余管理主要针对净资产收益率, 发布好的盈余信息, 从而影响股价。
2. 管理层报酬分红与实现盈利预测目标的动机
由于公司盈余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管理者薪金水平的高低, 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另外, 隐性报酬如声望、政治前途、职务消费等, 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驱动力。中国证监会制度规范中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的预测会计数据中包括会计年度利润总额、每股收益、市盈率等与公司会计盈余有关的财务指标。上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预测年度结束后, 对出现重大预测偏差的做出解释。在这一系列的契约以及政策的基础上, 利益相关的管理者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粉饰利润。
3.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现行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中许多问题并没有一定的取舍标准。会计过程的最终产物会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 是会计主体相关利益各方博弈均衡的结果。会计固有的特点和局限性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
(1) 权责发生制固有的缺陷。权责发生制目前是国际通用的会计确认基础。这一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性,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利润也因此包括了现金和应计项目两部分。管理当局就可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虚拟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人, 推迟确认费用;为了避税或获取补贴, 则可进行反向操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如果继续地单纯地采用权责发生制, 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都会给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机会。 (2) 现行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所固有的缺陷。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的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 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 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 无论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 现行会计理论都未能做出具体规定, 往往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无疑又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 涉及大量的应计项目。这些事项往往需要人为估计, 而估计必然有误差, 这就为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如资产减值会计是目前中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上市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由于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因而上市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时, 常无视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 而是根据需要, 尽可能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或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加大亏损。
2. 提前或推迟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收入应在其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予以确认和记录, 根据盈余管理的需要, 企业管理者会在过程完成和交易发生之前确认和记录收入, 以达到增加本期收入的目的, 或推迟收入的确认, 以达到减少本期收入或平滑收益等目的。同样, 提前或推迟费用的确认, 也可以达到减少或增加基本收入的目的。
3. 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 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 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的价格进行交易, 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人的目的。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 因此, 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4.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 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 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 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但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毕竟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形象, 延缓亏损年度的来临, 因此, 作为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 非经常性损益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 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四、减少盈余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从客观上看, 上市公司中存在盈余管理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不能一味地强调遏制, 而是要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保障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在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同时, 更加注重引导。
1. 修正现有制度关于IPO、配股、ST、PT等的有关规定。
目前有关配股条件的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 由于指标单一, 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 使IPO过程中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修正:第一, 针对现行指标的主观性, 建议引入一些客观性的财务指标, 如现金流量指标。第二, 针对财务指标的单一性, 建议设计一套指标体系, 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如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等。第三, 由于盈余管理经常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上做文章, 因此, 可将主营业务损益作为指标体系中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同时应关注关联交易对这一指标的影响。
2. 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系统。
现行企业业绩考核过分注重利润指标, 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这一指标往往在年底进行盈余管理。因此, 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便是一种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的较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该系统认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有顾客、学习和成长、内部程序、财务等四个方面, 那么业绩评价也应以这四个方面为基础。而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是一条因果链, 揭示了业绩和业绩动因之间的关系。比如说, 为了改善财务业绩, 公司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而在时间上、质量上、成本上赢得顾客的满意就需要对内部过程进行改进。
3. 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制定带有前瞻性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并不断完善, 尽可能减少时滞与会计的不确定性, 以压缩盈余管理的生存空间。比如, 针对八项计提被滥用, 应当更加明确地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和冲回时间;针对追溯调整法所存在的问题, 应严格规定该法的使用条件。此外,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适当具有超前意识, 比如对于即将出现的新的经济业务, 应纳入预先考虑中, 不能等到其出现会计人员手足无措。
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是指影响公司管理行为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 基于合约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首先, 解决国有股股东缺位问题, 实施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 发展机构投资者;其次, 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职责, 使其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最后, 积极建立经理市场, 加强证券监管, 使内外部监控机制两方面都充分发挥作用。
摘要: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 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 经济正日益市场化, 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 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提高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增强投资者信心, 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A股、B股)已经达到2500多家,股票市价总值也已超过12000亿元,自1990年深、沪证券交易市场成立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盈余管理开始成为一个很普遍的情况。随着人们投资理念以及投资者构成的变化,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研究课题,这对我国会计准则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有鉴于此,从2007年开始,我国政府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就已在所有上市公司全面实施,以期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通常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制定得太宽泛,就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创造更多的空间,使其拥有更多的剩余选择权;而会计准则制定得太详细,则会导致会计人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找到适用的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主要有资产减值准则、关联方披露准则以及债务重组准则,这些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在资产与负债的初始分类、后续计量以及公允价值的使用等很多方面都严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往往会打新会计准则的“擦边球”以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这使得新会计准则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1]。
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
(一)会计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得到提高
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不可逆转的情况,就会加大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下一年再通过资产减值的转回,从而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实务界通用的盈余管理手段,而新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是不允许转回的,其目的是减少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上市公司的实质性控制,这一变化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了很大影响,明确了公司所要承担的债务,同时也可以有效限制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生。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作出了改进,明确了使用的前提和范围,以确保公允价值不被滥用。从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中能够看出,会计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得到提高,可选择性有所降低。
(二)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细化
针对原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新会计准则特别制定了资产减值原则,将销售价格改成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更容易被确定,同时也对如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预计处置费用等问题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操作指南。原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以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单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确定,为此,新会计准则又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此外,新会计准则还对创新金融业务以及套利保证等新业务的确认、计量和列表进行了统一规范,这些举措使得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细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
三、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
(一)资产种类的划分
新会计准则在对资产种类的划分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改变了原会计准则在细则上进行详细规定的做法,而是按照管理当局持有意图进行划分,这一改变使得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接近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但是这种划分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管理当局的持有意图难以判断,变通资产的划分种类很容易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空间。通常,对资产种类的划分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对金融资产的划分与对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划分。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上市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指的是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可确定,上市公司有明确意图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对这部分资产应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债券发生增值时,上市公司对增值部分并不能进行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的是金融资产中的“补缺”账户,这部分资产伸缩性比较大,非常适合充当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器,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所持有的可控出售金融资产正在逐年上升;交易性金融资产指的是以投机为持有目的且具有活跃市价的金融资产,在新会计准则下,由于这部分资产每期的公允价值变动都要转入当期损益,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净利,对上市公司而言,并不容易对这部分资产进行风险控制。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房地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本增值,那么该房地产将被视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可选择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很多上市公司都看到了房地产中蕴含的巨大潜在收益,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一些上市公司便将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这种转换交易行为比较常见[3]。
(二)资产减值的判断
新会计准则大量引入公允价值,符合了目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相关的报表导向,但是并没有将对流动性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规范独立出来,当找不到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时,在原计提范围内就会将已计提的资产减值转回,这就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为了防止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之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这种规定并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区别,固定资产在一定年限内需要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计提累计折旧,某些上市公司在利润较高的年度会对固定资产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使当期利润得以降低,同样也达到了平滑利润的目的。
(三)特殊交易的处理
为了对关联交易进行限制,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关系的认定、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在实际运用中反而增加了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操作的可能性。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处理关联交易的一个趋势,借助中间企业对关联交易进行过渡,就可以达到规避会计准则的目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主要体现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个方面,债务重组能够使原债务人获取重组利得,按照新会计准则,这部分所得将被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原债权人发生重组损失,则被计入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就是以物易物,基于市场需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交易费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与资产重组类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难以摆脱关联交易的怪圈,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不需要付出实际的现金流,账面调整的欺骗性更强。
结论: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且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就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来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宜疏不宜堵,新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更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便更好地控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沈雯.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博弈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
[2] 王建刚,刘庆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10(2):121-122.
[3] 刘永涛,翟进步,王玉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3):65-67.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公司日常行为管理制度11-07
公司员工安全行为规范08-26
公司员工文明行为规范08-01
公司着装及行为规范08-19
行为公司金融06-22
行为公司治理06-26
行为公司财务理论09-07
公司行为金融学06-17
公司组织行为学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