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2024-05-29

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精选4篇)

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篇1

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钟爱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钟爱。”有的孩子说:“有时钟爱,有时不钟爱。”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取几个平时潜质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刻长了,潜质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理解,潜质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齐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咱们一齐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咱们怎样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能够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立刻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能够轮换着当,这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咱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一天选两名小兄弟姐妹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归纳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们总是请潜质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咱们就剥夺了潜质强的孩子选取的权利,也剥夺了潜质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篇2

在我们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 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领域的教学活动, 而游戏活动则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能更充分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游戏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和感知生活的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融合性表演游戏是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 在我们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开展中, 虽然我时时的提醒自己处处都要以幼儿为中心, 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创造、思考、制作, 在孩子们不会或是做的不好的时候, 我们有时候总会禁锢孩子自己的思想, 加入老师自身的东西, 这样不仅泯灭了孩子自己的思想, 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要在游戏中体现孩子自己的创造能力, 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我们在引导时候要多些鼓励和引导、少些批评, 真正使孩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才能。

一、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孩子们多“做”

在我们的融合性表演游戏中, 制作道具是剧本表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大班孩子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 都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 在道具的制作中, 我充分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制作, 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 促使了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结合融合性表演游戏《三打白骨精》的开展, 幼儿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态、具有可塑性的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加工、改造, 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玩具, 并将之运用于融合性表演游戏中, 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对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性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孩子们多“说”

要想让幼儿多“说”, 我们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 首先就要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 注意向他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够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同时, 教师应注意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教学具, 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样, 语言创造力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在小班融合性表演游戏《拔萝卜》中, 有着这样一幕: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观看着故事《拔萝卜》, 当故事讲述到“老婆婆喊来了小黄狗”时, 有些孩子调皮的模仿着故事里小黄狗的语句, “汪汪汪, 来啦, 来啦”, 说完之后, 大家开心的笑了起来。在讲述到结尾“萝卜终于拔出来了”的时候, 孩子们开心的拍拍手, 表示祝贺。在听完故事之后, 提出问题:“老爷爷在种下萝卜之后, 对萝卜说了一句什么话呀?”这时, 孩子们都沉默了, 互相看着, 不说话, 我请小泽来说, 小泽有点不好意思的走到前面, 小声的说着:“萝卜快快长大。”我对他表示鼓励, 再继续追问:“老婆婆请来谁帮忙呢?”这时孩子们都勇敢的回答着“小女孩”……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 小班孩子在游戏表演中还是挺调皮的, 但是在选材及角色的语言的设计上, 我们要充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而教师的参与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解放儿童的嘴, 让孩子愿意“问”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 他们常用新奇的眼光来观察神奇纷呈的大千世界, 头脑中会有很多为什么。如果孩子们从小被允许自由地说话, 能够比较容易学会注意自己说的话是否会对他人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 反之则不然。在我们的融合性表演游戏中也一样, 在商讨过程中, 孩子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天上真的有神仙吗?太上老君是长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小动物们能够飞到天上去, 我们不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的, 但也都是有着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角度去回答孩子, 不能一味的否定, 同时也能帮助孩子了解到不少科学知识。

四、解放儿童的时间, 让孩子们多“玩”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规定的时间该做什么事也都排得慢慢的。我们的融合性表演游戏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是, 要想能够让幼儿真正的学会表演, 连贯的演出, 就一个下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们在平时, 可以多多的运用一些空余时间, 不要局限于一个下午, 让孩子们做着自己喜欢的表演游戏, 孩子们会非常的愿意的。解放幼儿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幼儿的基础。应该把时间留给孩子们, 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让孩子们多“看”

融合性表演游戏中, 我们常常会贪图简单、省略而局限于幼儿的活动范围。其实, 这样是不利于幼儿的创造发展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孩子们喜欢接触大自然, 喜欢在大自然中进行游戏, 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 我们在开展过程中, 为了更加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天庭、地面的不同, 我们走出了教室这一局限的范围, 让幼儿将道具搬到了幼儿园内, 孩子们自发的进行想象:

食堂边上的一个区域可以是老鼠和花猫的居住地;

公鸡和苍龙比较活跃, 可以选择小树林那边的一块区域;

天庭可以设在草地边上, 摆放好云朵教具……

在接触大自然后, 孩子们能够自由的观察、自由的选择, 借此也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不再局限, 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 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要谨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论, 要解放孩子, 让孩子们敢说、敢想象、敢创作, 促进孩子们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摘要:以陶行知理论为基点, 借助融合性表演游戏, 从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头脑、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五点出发, 阐述了幼儿表演活动中应该要彻底的解放孩子, 把机会留给孩子, 让孩子在合作表演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解放儿童,融合性表演游戏,幼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把微笑留给孩子》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本对孩子教育的书,作者是李慕南老师。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你就可以想象书中的内容,一定是一个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前言中有一句话说的好,“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这是一本写给老师的书,因为书中蕴含着慈爱、和谐;这也是一本写给学生的书,因为书中洒满了老师对学生的温暖和感动……然而在我看来,这更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孩子的教育问题,单单靠在学校里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个人认为:书中提倡的微笑面对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

就拿其中一篇《留言》来看,“我曾是一名差生,好不容易考上了初中,十四五岁了,但我对学习始终找不到感觉,上课不专心听讲,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给插图的人物戴帽子,画胡子,经常欠作业,考试成绩一塌糊涂。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后来有个人借了他的课桌考试,看到他课桌的作业,给他留了一张字条:小弟弟,你的作业太马虎了,你的学习态度会害你一辈子的,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不努力是不行的……”自此作者奋发向上,他努力读书,考上师范院校,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有一次去看科学展的时候,也看到那么个小男孩,作业字迹马虎,很多老师批阅重做……于是,作者拿起笔,做了一回陌生人,给他留言:学习必须认真……”这则故事真的让我很有共鸣。说到留言,我还真的确确实实做过,记得儿子刚进入小学时,我经常会通过留言来和他进行沟通,比如:当我发现他回到家没先洗手就吃东西时,我就会利用便利贴写上“亲爱的宝贝,回家第一件事请先洗手喔!”;当我发现他晚上睡前忘记刷牙时也会用小纸条贴在他床前,提醒他睡前刷牙,保持口腔卫生……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非常愿意接受,有时他也会通过小纸条提醒我注意对他说话的态度,“妈妈,你今天回家板着脸,不好看,你要温柔、再温柔一些,这才是我的好妈妈。”旁边还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有时有些不会写的他就用拼音来代替,现在回想起来,特别值得回忆。也许有人会质疑留言的力量真的如此大吗?我觉得,留言本身寄托了希望孩子进步改善的期望,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份期许,这种无声的沟通会让孩子慢慢的进步。这时候我又想起了那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你用无尽的心思和心血在唤醒孩子,这样努力浇灌的花朵,比任何美丽都来的真实。

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只坐一个座位》这篇文章。一天,曾教授在英国乘坐地铁时发现,乘客很少,车厢里有不少空位置。但令人费解的是,一位英**亲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合坐在一个位置上。这位母亲对于旁边的空座位毫不理会,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小男孩很胖,挤坐在母亲的腿上,母亲的脸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难道是孩子生病了?曾教授怎么看也不像,孩子红红的脸蛋,很有精神。地铁停了一站又一站,旁边座位始终空着,母亲心如磐石,一直抱着小孩。到达终点站后,曾教授好奇的问这位母亲:“你旁边的座位始终空着,为什么一直把孩子抱在腿上,不让他坐到空座位上去?”英**亲笑着说:“我只买了一张车票,就只能做一个座位,我不教育孩子从小去侵占国家和公共的利益,那样做我会羞愧的。”为人之母实属不易,更难得的是做一个无私的母亲。这个故事对我们家长特别有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可以用到。其实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我国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始终保持微笑,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到母亲……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拥有这样的母亲,应该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幸运,有其母必有其子,这就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以财富的积累引起世界的关注;相信下一代中国人,能够用文明去征服世界。

你觉得读书时快乐,你的孩子也会捧着一本书,开心地和你讨论故事情节;你觉得学习是快乐,你的孩子也会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小知识,并且因此自豪;你觉得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吃薯条是快乐,你的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样子,每天想尽办法拖延作业,只为了窝在沙发里那快乐的几小时。我们能给与孩子的最大快乐,是陪伴他们的成长,指引他们的方向―让他们将来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的能力。只有那个时候,他们才有底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那才算拥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做到每天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心平气和地给孩子一个微笑;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谨记伤害来自于最亲近的人。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说话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在和孩子相处时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面带微笑不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去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们家长的初衷。

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篇4

用孩子的方式爱孩子

中一班 潘欣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很爱班上的孩子的,教他们很多的本领,希望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尽管有时候显得过于严厉,弄得自己很累,孩子也不情愿,但我仍固执地认为这是对他们好,是对他们的爱!直到那天,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开始反思,也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上一篇:银行锻炼工作总结下一篇:向管理型发展是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