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原则范文

2024-05-11

编制原则范文(精选11篇)

编制原则范文 篇1

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常见问题解答

按省就业中心统一要求,顺利编制就业方案,做好毕业生在就业方案解答工作,现将编制就业方案要求汇总如下

一、落实省内就业单位的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1、落实中央在鄂、省直单位的,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接收,单位名称填主管部门名称,具体用人单位填入扩展项1;若属人事代理制的,则单位名称填人事代理机构,具体用人单位填入扩展项1;其它项目据实际情况填写。

2、落实省内各市州属就业单位的,若是本地生源,可直接派往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具体单位写入扩展项1;若是非本地生源,需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章,签章后派往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具体单位写入扩展项1;其它项目据实际情况填写。

二、落实省外就业单位的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3、在省外落实就业单位的,请按外省的文件要求派遣。一般情况下,本地生源可直接派往就业单位或人事代理单位(具体单位写入扩展项1);非本地生源,需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章,签章后直接派往就业单位或人事代理单位(具体单位写入扩展项1)。

三、毕业生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不接收户档关系的,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4、毕业生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但用人单位不接收户档关系,毕业生可申请将户档转回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单位名称填原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名称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名称,所在地按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所在地填写,单位性质按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填报,就业状况填就业,具体单位填入扩展项1(人户一致情况)或扩展项5(人户分离情况),实际所在地按就业单位所在地填写。

(二)、用人单位接收户档关系的,毕业生不愿转到单位,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5、毕业生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可以接收户档关系,毕业生不愿转到单位,毕业生征得用人单位书面同意函后,毕业生可申请将户档转回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派遣方案同4。

四、编制回原籍的就业方案?

6、毕业生户档回原籍不需要提供材料,就业系统会根据生源地派遣,一般回生源地的地市级人事部门,单位名称填原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名称。如对回原籍有不同人事部门意见时,必须提供书面同意接受函,方可派遣。

五、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6、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可申请将户档转回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单位名称填原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名称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名称,所在地按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所在地填写,单位性质按就业实际单位性质填报,就业状况填灵活就业,具体单位填入扩展项5,实际所在地按就业单位所在地填写。

六、参与各项目计划的,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7、参与各类项目计划的(农村教育硕士、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聘生、预征入伍、科研助理),按文件要求填报。

七、毕业生升学,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8、毕业生升学,录取学校接收毕业生户档关系的,毕业去向填升学,单位名称填录取学校的名称,单位性质及就业状况填升学。此种情况不打印报到证。

9、毕业生升学,录取学校不接收毕业生户档的,毕业生可申请将户档转回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毕业去向填回原籍或派遣,单位名称填原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名称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名称,所在地按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所在地填写,单位性质及就业状况填升学,录取学校写入扩展项5。此种情况打印报到证,以方便毕业生户档关系迁转。

八、毕业生出国,如何编制就业方案?

10、毕业生出国,申请将户档转回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毕业去向填回原籍或派遣,单位名称填原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名称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名称,所在地按原籍或户档托管(代理)机构所在地填写,单位性质及就业状况填出国,国家名称写入扩展项5。备注:kzx1为就业方案具体单位(报到证备注),kzx5为就业方案具体单位。

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印制

编制原则范文 篇2

文化是自然力筛汰的结果。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去芜存菁,人类语言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风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一定的语言又促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化,聋人也凭借这种自然力,在无声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信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也形成了以手语语言为中心的特殊思维方式。对大多数聋生来说,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也是他们学习所依赖的工具。通俗地说,手语是用手“说话”和用眼睛“听”的语言。

在国外聋教育中,从口语教学到全面交流法以至今日的双语教学(即手语教学),是聋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双语教学是进行聋教育的最佳途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用于教学和交际的第一语言是手语。英国已经形成了“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的共识。可以说手语对聋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是聋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手段,也是帮助聋生学会语言的手段。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把教师或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因此,数学语言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衣和工具,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往往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不仅决定聋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而且是发展聋生数学思维的第一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以探讨与研究。数学手语的发展关系到聋人的学习和发展,甚至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只有适合聋生自身特点的数学手语系统,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国的数学手语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各地手语各行其政,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标准;词汇量极其贫乏(《中国手语》中只收录了131个数学手语),缺少严密的语法系统和数学逻辑结构。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手势动作不够完整、手势概念含糊不清、个别基本词动作不一致、手势不符合聋人习惯打法。例如:用手势“等待”表示数学词语“等于”,没有“极限”、“导数”词语等。要改进这种状态,必须进行系统的手语研究,还手语以生动形象、确实能够传达概念真实含义的本色。

聋人学习高等数学,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借助一些与初等数学语汇相同的手势。但高等数学毕竟不可能完全借助初等数学的语汇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数学的词汇几乎全部需要重新创制。这就需要按照手语编订的一般原则和数学手语编订的特殊原则进行创新。

二编制数学手语的原则

在通用的《中国手语》编订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基本词的手势;保留手势的形象化;同字异义动作有区别;适当使用手指字母等。在确定数学手语的过程中,上述原则必须作为编制数学手语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特点,特别是聋人学生的实际情况。据此,在确定数学手语时,有必要对数学手语特殊的原则予以考虑。这些特殊原则应当包括:

1.简练性

数学手语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少”和质量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是简练的。

2.准确性

数学手语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含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如我们不能用“除”代替“除以”,不能用“消去”代替“约去”等。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注意用词含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准确地表达数学的含义。

3.严谨性

数学手语的严谨性指的是符合科学性。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4.可接受性

数学手语的可接受性是指所制订的手势在不违反科学性、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前提下能够为聋生认同。

5.创新性

数学手语的创新性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制《中国手语》上没有的数学手语词汇,特别是高等数学词汇。聋人语言的创新是一个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过程,但创制高等数学手语是一个新课题,其出发点仍然是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数学手语表述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数学手语的表述要建立在《中国手语》手势语和手指语的基础上,针对数学的特点,以手势语为主,辅以适当的手指语。

1.数学手语的表述特点

第一,符号化。复杂的数学语言可以通过简单的符号表示,即符号化,这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例如,“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表示等。由于相当一部分数学语言可用符号表示,因而使它得以借助符号这种简单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抽象复杂的信息,使学习过程简约化。

第二,专有化。除数字、字母和符号外,数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数学专有语言。如除以、除、当且仅当、单调性、奇偶性、极限、积分、微积分、导数、求导等。数学语言在这里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由于词的多样性,因而用词来表达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中必须注意:(1)一词多义:如“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中的“解”,其含义不同,方程的解一般指有限个离散的值,而不等式的解则限制一个连续的区间。(2)异词同义:例如“a的平方”、“a的自乘”、“a的二次方”是同一含义。又如“自然数”、“正整数”是同一含义。(3)词义相近:例如“扩大”与“增加”。(4)词义易混:如“增加了”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

在数学手势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数学词语的多样性,正确区分其含义,并根据其含义打出具有正确意义的手势。

2.数学手语的表述方法

第一,象形(含仿字)。手势按照事物的外观进行直观描述,让聋生一看就知道指的是什么,即用直观、形象的手势去描摹事物外观形象的手势。如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就表示数学词语“三角形”。象形手势能逼真地反映出所要表达的具有特有符号的数学词语的含义,且手势简单明了,只要具有相应的经验,聋生就能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所以容易被聋生接受。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词语无“形”可“象”,又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特征往往作不同的选择,因而同一事物常有不同手势。虽然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交往中的理解,但会因此使手势的打法不统一。

第二,意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手势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属于抽象手势。如两个人前后相随的样子,就是当“跟随”讲的“从”字,数学手语的表示为两个食指前后相立,一起向前移动,表示“从”字。再如数字“6”的手势是用一只手的拇指表示数字“5”,用小拇指表示数字“1”,合起来表示数字“6”。这种手势的表意性质最为显著,能表示更多的抽象概念。意表手势词的符号与事物形象并无联系,聋生只有正确理解词义才能掌握其内涵。由于聋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语言词汇日益丰富,单用象形、意表的方法不能满足数学的需要。

第三,形声。用现成的两个手势,一个表示意义(形旁),一个表示声音(声旁),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词——形声手势,属于抽象手势。如“极限”,先打出手指语“J”表示“极”,再打出“限制”的手势语,用这一复合的手势打出数学词语“极限”。但由于以手指语“J”为第一个字母的词语有很多,所以对这类手势的理解需要按照具体情景,联系上下文,才能判断其准确的含义。由于每个字母都可以作为若干词语的声旁,因此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含糊。

第四,音表。用两个手指打出构成词的每个字母,即手指语。如“若……,则……”。这种手势能帮助聋生借助指式大大提高其看口的效果;改进并丰富手势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可适当地运用手指字母拼打数学的虚词和手势不易准确表达的抽象词语。但由于打的字母较多,聋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故这种手势不宜太多。

第五,约定。按照数学语言的科学内涵进行规定,使其成为教学双方都认可的既定语言。如数学的“倍”的手语是用手势“双手拇、食指相对,相距半寸。一手拇指叠于另一手食指。叠一次表示一倍,两次表示两倍。依此类推”。

第六,借用。用音相同的手势代替另外一个词汇。如数列中“项”的数学手势用“像”的手势代替。同形声手势一样,对于这一类手势的理解也需要按具体情景,联系上下文,才能判断其准确的含义。借用手势表达的意思可能导致数学词语内涵的模糊。

用手势来表现丰富的客观和主观世界,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在制订一些词目的手势动作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同时贯彻几条原则的情况。当以上原则难以同时兼顾时,以贯彻科学性、形象性原则为先。当然,在能够兼顾的情况下,制订手势动作仍须注意同时贯彻各条原则。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对于聋人这个有着自身特点和特殊需要的群体的教育更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因素。只有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数学知识才得以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系统,思维能力才能跃上更高的抽象概括水平。正如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法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所指出的:“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力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宜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1)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辑.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

[2]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3]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4]李宏泰.聋校康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 篇3

关键词:招标文件;合法;公正

中图分类号:TU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28-2

0 前言

目前,招标已成为业主选择供货商或承包商的最佳方式之一。其主要程序为:确定招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和答疑→开标→评标→发布项目预中标公告→发放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其中编制招标文件是招标工作的源头,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招标文件是由招标人或其授权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项目特点编制的,是向所有投标人表明招标意向和要求的书面法律文件。它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依据、是招标人回复质疑和相关部门处理投诉的依据、是招标人和中标人签订合同的依据、是招标人验收的依据。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否合法、公正、科学、严谨,直接影响着整个招标工作的成败。因此,招标文件应当充分反映招标人的需求,做到系统、完整、清晰、准确,使投标者一目了然。

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遵守“合法、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分析如下:

1 合法性

合法是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招标文件是招标工作的基础,也是今后签订合同的依据,因此招标文件中的每一项条款都必须是合法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招标投标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如果项目涉及内容有国家标准或对投标人资格国家有明确要求的,招标人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如果招标文件的规定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可能导致“废标”,给招投标双方都带来损失。

2 公正性

招标是招标人公平、择优地选择中标人的过程,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也必须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首先,招标文件的内容对各投标人是公平的,不能具有倾向性,刻意排斥某类特定的投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条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如:对投标品牌进行限定、对投标人地域进行限定、对企业资质或业绩的加分有明显的倾向、技术规格中的内容暗含有利于或排斥特定的潜在投标人、评标办法不公平等,这些内容都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有些项目的招标文件新发布就招来投诉,主要就是因为编制文件时没有遵守公正性的原则,招标内容中有明显的倾向性。

其次,编制招标文件时还应注意恰当地处理招标人和各投标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招标人既要尽可能的压低投标人的报价,也要考虑适当满足投标人在利润上的需求,不能将过多的风险转移到投标人一方。否则物极必反,投标人在高风险的压力下,或者对项目望而却步,退出竞争,或者提高投标报价,加大风险费,这样最终伤害的还是招标人的利益。

3 科学性

招标文件要科学的体现出招标人对投标人的要求,编制时要遵守科学的原则。

3.1 科学合理的划分招标范围

如果业主有多个招标项目同时开展,且项目内容类似,应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整合,合并招标,这样不仅节约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成本,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招标工作的效率。如我校的三个实训室项目,都是以采购台式电脑、投影机等设备为主,在实际操作中,我校将这三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标项进行招标,同样顺利的完成了招标工作,还方便了各投标人,减少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在划分工程类项目的招标范围时更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原则。工程上有些部分是多个分项工程的交叉点,在划分招标范围时对交叉部分要特别注意。这部分内容应根据其特点科学的划分到最适合的标段上去,不能漏项也不能重复招标。

3.2 科学合理的设置投标人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国家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在设置资格条件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行业特点,结合项目预算和市场情况等诸多客观因素,科学合理的设置资格条件,吸引实力强、产品知名度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家前来投标,这样才利于项目的正常开展。如果对投标人的资格设置过高的投标“门槛”,会导致潜在投标人数量过少,甚至出现投标单位数量不足三家或无人投标的情况,最终导致“串标”或“流标”;如果资格设置太低又可能导致投标人数量过多,出现一个项目几十家投标单位,这样不仅增加了评标工作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质疑、投诉等情况发生的概率。而且一旦资格等级低、实力差的企业以低价中标后,将很难保证项目能保质、保量、按时的完成,同样也达不到招标人的预期目标。

3.3 科学合理的设置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标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一项目,对同一份投标文件,采用不同的评标方法,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评标办法的制定也是招标文件编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遵守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不同的评标办法,科学的评选出最适合的企业来实施项目。

4 严谨性

招标文件编制的完善与否,对评标和决标工作的工作量、评标的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影响。招标文件包括投标须知、技术要求、清单、图纸、合同条款、评标办法等内容。招标文件的内容要尽可能量化,避免使用一些笼统的表述。内容力求统一,避免各部分之间出现矛盾,导致投标人对内容理解不一致,从而影响投标人的正常报价。而且如果招标文件出现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也会给后续的招标工作留下很多隐患,它有可能成为中标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提出索赔的依据,也可能成为落标者提出质疑和投诉的证据。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一定要注意严谨性,文件各部分的内容要详尽、一致,用词要清晰、准确。尤其是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是投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更应保证严谨。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应详细写明项目涉及的所有事项,避免待中标后再与中标人进行谈判,增加無谓的工作量。

综上,招标文件是招标工作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是招标工作的源头,为实现招标人的预期目标,编制文件时要做到“三心”——“精心、细心、耐心”,并遵守“合法、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S].1999.

[2] 国家计委等七部委令第12号令.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S].2001.

[3] 冷军.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若干要点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5):353-354.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 篇4

1. 概念

在实施ISO9000的质量管理中,质量体系文件是对质量体系的开发和设计的体现,它是企业质量活动的法规,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应遵守的工作规范。ISO9000-1中阐述文件的作用时,着重指出“编写和使用文件是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为了实现高增值的目标,需要开发和创造性劳动,需要在文件的编制时遵从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原则。

2.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原则

2.1 符合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做到以下两个符合性:

(1) 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 符合所选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这两个符合性,也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基本要求。

2.2 确定性

在描述任何质量活动过程时,必须使其具有确定性。即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应保留什么记录等必须加以明确规定,排除人为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3 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仅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各自为实现总目标承担好相应的任务。从质量策划开始就应当考虑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2.4 可操作性

质量体系文件都必须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文件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应该做到编写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人员及时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尽快改进和完善,确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2.5 系统性

质量体系本应是一个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而在体系文件编写的过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门人员的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统性较为困难。因此,应该站在系统高度,着重搞清每个程序在体系中的作用,其输入、输出与其他程序之间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馈控制。此外,文件之间的支撑关系必须清晰:质量体系程序要支撑质量手册,即对质量手册提出的各种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业文件也应如此支撑质量体系程序。

2.6 简化

简化可获得如下效果:

(1) 节省;

(2) 减少差错;

(3) 降低人员素质和培训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简化的效果更明显。一个简化的系统(过程)是更为可靠的系统(过程)。

2.7 优化

每个程序和过程都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寻找最佳的折中,从而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化目标。

研究优化,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搞清约束条件(包括各种可能的负面效应),并找出其间的规律才能寻求最佳方案。

这种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应贯穿于文件编写全过程。在文件实施中要继续进行动态优化,才能获得最佳增值效果。

2.8 预防

预防是质量保证的精髓。在体系文件编写中,要预先对可能的各影响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对质量策划活动,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还应注意如何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预防措施。

2.9 独立性

在关于质量体系评价方面,应贯彻独立性原则,使评价人员独立于被评价的活动(即只能评价与自己无责任和利益关联的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设计验证、确认、质量审核、检验等活动中,贯彻独立性原则也是必要的。

2.10 区别

在各种管理活动中要反对一刀切,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从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对策。如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内部审核计划安排、设备、工装、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等管理活动中,更宜体现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以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方向上去。

2.11 闭环

任何管理活动的安排均应善始善终,并按照PDCA循环力求不断改进。开环意味着管理中断,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闭环也是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闭环管理中,不断检查和评价管理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如合同管理,应从接受合同前的评审、合同执行中的控制与协调,直到能按质、按期交付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开环的“常见病”。

2.12 制衡

在管理职责方面,从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配,职责、职权的赋予和相互关系,都应注意到权力的制衡原则,只有权力受到制约,才能避免质量体系过分依赖某一个领导者,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当偏离质量方针、目标和标准要求时能及时纠正。

有的企业进行机构“改革”,为了强化生产指挥,将采购、检验、生产、技术均归于一统,其结果生产任务、计划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产品质量却明显滑坡。

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检验部门,独立的质管部门,使得监督、检验把关的职能难以实施到位。

2.13 补偿

所谓补偿就是对复杂事物,运用调节的方法来控制其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尺寸链中,要保证最后装配的封闭环的尺寸精度,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补偿环后,通过补偿环来调节,从而控制封闭环的精度。在质量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设备、工装、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周期就可作为一个补偿环节,通过及时调节周期,可实现更有效而节省的控制。

2.14 动态控制

ISO9000标准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从顾客的质量要求,到体系文件和质量活动都应该着眼于动态控制。

实施动态控制,要求不断跟踪情况的变化和运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准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从而保证质量体系具有健壮性,能不断适应质量体系环境条件的变化,持续有效地运行。

3. 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

除应遵循以上所列的14项原则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体例、格式统一

为保持文件的系统性,应遵照统一的要求来编写,而不能各行其是,百花齐放。

3.2 逻辑性

在内容安排及说明文字中,要符合逻辑规律,不能前后矛盾或齐说不一。

3.3 注意“异常流”的控制

如果把质量活动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看作是“主流”或称“正常流”的话,那么不正常的少数、特殊情况则是“支流”或称之为“异常流”。

“异常流”往往易被误为正常的,“异常流”下的产品常易失控而造成质量问题。

例如:紧急放行、转序的产品;不合格品、标识丢失或不清的产品;周检中漏检或不合格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生产设备、工装等。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异常流”问题应有充分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其失控。

3.4 严格界定术语

在采用术语方面要力求严谨,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就要按标准中的定义正确地界定术语,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一些行业用术语或企业沿用的略语,都应给出确切的定义。

3.5 文字表达准确、顺畅、简练

要注意文字表达“规范性”。“准确”就是要表达清楚,避免歧义。“顺畅”就是要语句通顺,易朗朗上口。“简练”就是要简洁、明了。

编制原则范文 篇5

第1条公司每个项目实施前,施工经理应编制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及月进度计划并报相关职权人员审批,

第2条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如下,

(1)项目相关合同。

(2)施工图纸。

(3)施工人员的数目、机械及设备材料。

第3条经审批后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由施工经理传达给与施工进度相关的人员,作为相关人员采购、调配及施工生产的依据。

第4条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月计划为滚动计划,随施工进度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

编制原则范文 篇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Some Principles and Essentials of Compiling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n Water Information Projects

曾仕康

Zeng Shikang

(广东省水利水电信息中心 2002年)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水利信息化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于原则和要点,对于全省水利基层单位在编制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水利信息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概述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的治水方针下,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的推动下,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简称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是履行基建程序工程建设立项工作的关键环节。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太快,有关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方面的规程规范的建立,还一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导致全省很多基层单位的可研报告编制出现形式各异、深浅不一的情况。如何 1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虑了目前广东省水利信息网的连网需要,也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正式刊布后的修改或转换留下余地。因此,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做好自己区域或部门的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规划管理和分配,是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重点环节之一。

政府系统专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

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建设管理、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5)工程实施计划。列出工程建设计划时间,各分支系统或部分的进度及相应的资金安排计划。此外,还应根据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核准固定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方式和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计资[2001]652号)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发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8)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由于现有的设计定额很少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费的标准,应由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将设备和软件的购臵价提交概预算编制人员,按规定的估(概)算编制规程作出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

(9)经济评价。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应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1994年颁发)进行编制。

4、其它

4.1与外部系统的衔接安排及之间的边界划分

由于水利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环境条件下建设的,都应该在可研报告中对新与旧(若有的话)、点与面以及内与外三者之间的衔接及边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否则,就没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4.2多媒体演示汇报稿制作

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写后,便进入专家评审和计划部门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评审会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与会专家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等单位的领导作汇报。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汇报,能够使与会的专家、领导和代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架构和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可研报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如何将大篇幅的可研报告浓缩为提纲式的讲稿,充分利用计算机Powerpoint的功能,制作出简明、清晰、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稿,也是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5、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单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为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负责或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主要参考资料: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2、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

编制语文探究题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篇7

一.有问题可发现

也就是说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 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应当是与学生有联系的, 这里的联系是指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是同步的, 还要考虑学生的层次, 要能够“深其深, 浅其浅”, 即深者深求, 浅者浅求, 就是人人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例如, 试题如下:

以小记者的身份, 去采访班上一名曾在作文竞赛 (或其它竞赛) 中获奖项的同学, 请你拟一个可行的采访计划。

拿这道题去考查初一学生就不恰当, 因为它虽然联系了学生的生活, 但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初二年级已学过新闻的有关知识, 如果创设这样的情景, 就既注意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又注意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就有可能很好地完成, 更主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 自己的设想构思, 自己的知识技能, 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浅者至少可以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内容;较深者, 不仅可以设计以上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还能增加采访的大致思路;深者, 更会详细设计出采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解决的方法, 设计出采访中需要向采访者提出的主要问题等较为详细的方案。

二.有问题可探究

即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 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值得学生去探寻研究。这里的“引起”、“激发”、“值得”, 就是指问题有探讨的价值, 亦即有一定的意义。或是对生活的感悟, 或是对知识的探寻, 或是对人生的思考, 或是对热点的追寻, 或是对盲点的深思, 或是对趣点的寻访。材料或背景要能联系社会, 联系科学, 联系生活, 联系学习。

例如, 试题如下:

请根据以下两则材料, 谈谈你的发现。

(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朱熹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这既是对知识的探寻, 也是对生活的感悟, 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两则完全相反的材料, 同时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是你被环境同化还是你在为改变环境而努力, 这值得每个人去思考、探索, 认识到了这一点, 出题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有问题可获结论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 它在于激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创新, 放飞学生个性, 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信息, 矫正教学。因此, 必须从发现问题入手, 继而一步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结论, 这样才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认识规律。如果所设置的材料或创设的前景, 虽有问题可以研究, 但问题无边无际, 学生无从下手去探究, 就不可能追寻到结果, 也就无法起到检测的作用。

例如, 试题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 (1) 若干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成凤毛麟角了。

材料 (2) 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 性怯懦机警, 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

材料 (3) 近年来, 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 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 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 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 挥蹄致意。

这三则材料是说:

(1) 藏羚羊原来没有受保护, 已被枪杀、乱逮所剩不多了。

(2) 藏羚生活习性也可改变。

(3) 警官兵已开始加大力度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

这三则材料可以引起这些思考:藏羚羊为什么越来越少?藏羚羊胆怯的习性能否改变?保护藏羚羊的办法在哪?

由材料 (3) 以得出这些结论: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习性已在改变。

假如材料 (3) 去掉, 要探究结果, 就只能是无意义的瞎想。

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编制原则及要点 篇8

摘要: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中重要的文件之一,是采购工作的源头,文件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采购的成果及项目后期的实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注意要点进行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采购文件 编制原则 注意要点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实行政府采购的重要单位,高校政府采购已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政府采购首先面临的技术问题就是采购文件的制作。采购文件是告知潜在投标人(谈判响应方)采购项目的内容和数量、投标人资格条件、招标过程的程序规则、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主要合同条款等信息的载体,其质量对能否达到政府采购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要点作简要探讨。

1 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

1.1 合法性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的制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采购文件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如果采购文件的内容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可能导致“废标”,给双方都带来损失。在编制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方式应合法,政府采购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询价五种采购方式,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法合规的确定采用何种采购方式;其次采购内容应合法,一是供应商资格条件设置应合法适宜,不得设置过高资格要求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技术指标及标准应合法,技术指标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不能套用特定产品的技术规格、不得带有倾向性或者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三是合同条款内容应符合《合同法》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再次采购程序应合法,采购文件中关于采购公告、开标、标书发售、澄清等日期设定应满足法定日期要求,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严格按采购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

1.2 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影响资格预审结果或者潜在投标人投标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后重新招标。”只有编制公正合理的采购文件才能使采购人选择最适宜的中标人。只有公平才能吸引真正感兴趣、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如果我们一直无视公平性原则,那么高校的政府采购便失去了招标的意义,今后高校的采购工作也必将陷入因没有足够法定人数的供应商参与而影响采购效率尴尬局面。

1.3 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标明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进行有效的实施。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采购文件,是毫无价值的。招标文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并采购项目。高校采购项目种类繁多,合理的将一些相关设备合并采购是节约成本及时间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若为了成本将相关性不大的设备合并采购则会适得其反,评标专家对部分标项不能做出最专业的技术评判,最终导致流标,重新招标反而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减缓采购效率。第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要提出合理的供应商资格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比如一采购项目要求供应商必须为生产型企业,而市场上对于该类项目提供服务的多为销售型企业,如此规定导致供应商对此不合理的资格要求提出质疑,影响采购执行的进度。第三,具体评标方法及细则。评分办法及细则是评标委员会评审的依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若不然则会导致评审工作的中断,以致影响整个招标采购工作。比如,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是确定几家协议供应商,其投标报价是图书的折扣率,若在评标方法中将具有50万元人民币以上等的相关项目业绩作为公司经济实力的相关条款,则不具有可行性,使评标过程无法执行。

1.4 严谨性原则 所谓严谨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所表述的内容要详尽完整,用词要清晰准确。采购文件编制的完善与否,对评标工作的进行、评标的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影响。采购文件内容应包括采购公告、投标人资格条件、项目名称、编号、数量、技术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保证金要求、评标细则和方法、废标条款、交货时间、付款方式、验收标准、合同基本条款等等。这些内容中,有的在采购文件内不止一处出现,这就要注意前后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避免各部分之间出现矛盾,导致投标人对内容理解有歧义,从而影响投标人的正常报价。

2 采购文件编制注意要点

2.1 供应商资格要求确定 采购文件编制时要明确指出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这关系到投标人是否具备报名条件,也是保证中标方具备供货能力的保障。资格要求主要包括投标人公司注册资金、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近年来业绩水平等,有助于直观、有效地反映投标人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信息,从而确保中标人的履约能力,从源头上降低招标人的风险。

但是在限定资格条件时也要注意合理性,既不能有歧视性或倾向性,也不能设定过高、超出实际采购需要,《招标投标法》第18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设定及资格审查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不符合项目特定资格条件的供应商要求获取采购文件的,采购组织机构不得拒绝,并应允许其对特定资格条件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只有在满足采购项目规模和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合法的设定供应商资格要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达到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的节约。

2.2 技术要求的确定 技术要求是充分体现招标项目需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技术文件,在编制技术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要全面。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内容应当包括基本要求、技术参数、配置、附件、备品备件、售后服务期、安装及调试服务等内容;其次,关键技术性条款要求应清晰表达,比如某些不允许有偏离的技术指标应明确指出,加粗或以“*”标注,明确对此条款不响应则为无效标。采购文件技术参数除满足全面清晰的要求外更要注意不能具有倾向性的原则,采购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规格不得标明特定的品牌、专利、特有技术参数等信息,这在高校政府采购尤其是专业类设备采购时尤为常见。比如通过特定的技术参数等方式间接的制定品牌,此时在书写采购文件时就要注意避免出现技术参数精确到某一数值的现象,可用限定范围的方式来代替,不大于或者不小于某一数值的表述方式均可有效的避免这种倾向性。对于某些重大项目也可在采购文件发出之前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对技术要求进行标前论证,从而使技术要求更加符合招标项目的实际需求。

2.3 评标细则的确定 评标标准和方法是采购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标方法不同,中标的结果也会不同。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应该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及体现招标人采购目标及要求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选用最适合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以其简便易行而被广泛使用,其评分因素主要从应标公司的经验和实力情况、技术方案、服务承诺和优惠以及价格四个方面去设置,具体评审细则应包括各评分因素的选择和细化、权重分配、评分条件以及相应的解释。在细化设置原则上,评审细则应体现对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评分可操作性,应保证公平、规范、合理,同时要避免倾向性设计。对于特殊项目比如家具、军训服等需要实样的项目,其评标标准中更要对实样的评判进行说明。只有谨慎选择合适的评标方法,合理细化评审细则,同时保证公正评审,才能评定出最适宜的中标供应商。

综上,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准则,采购文件编制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合法、公正、可行、严谨的原则,仔细推敲、逻辑严密、认真审核,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采购文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袁晶.浅谈如何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J].科技信息,2014,5:273.

[2]苗凯.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J].吉林农业,2010,7:228.

[3]魏周花.浅谈编制招标文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J].甘肃农业,2012,13:87-88.

[4]付德春,金奎万.高校招标采购中编制招标文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2,21:209-210.

企业环境规划编制要点[范文] 篇9

企业的环境规划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总设想,它对企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防治污染的措施等全局性问题作出规定,包括预期达到的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规划、污染源治理规划、污染治理科研规划和环保监测规划等。

编制企业环境规划的依据主要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企业环境现状评价(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程度、物染物在大气中及水体中的迁移和扩散规律、污染物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污染防治途径的探讨等)、企业环境目标(根据区域环境质量和行业环境管理的要求,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水平)、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地区规定的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等。

编制企业环境规划的步骤: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中生产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企业环境现状评价.提出全面解决的措施,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及地区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规定治理和管理的分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制定各部门的规划。

为了实现环境规划,更好地组织实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分类分部门落实措施、落实方案、落实必需的条件;

(2)按规划要求,编制分年的执行计划,把计划分解成各项具体任务,成为车间、小组或个人的任务;

编制原则范文 篇10

1.验收申请报告;

2.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3.工程施工大事记;

4.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5.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6.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7.工程初期运行及管理准备工作报告;

8.工程质量评定意见;

9.完工结算报告;

10.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报告。第二卷验收主要文件

2.1施工合同文件

1.施工招标文件;

2.施工投标文件。

2.2设计文件

1.设计报告

2.设计图纸

3.设计变更联系单。

2.3施工管理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及监理工程师的批复文件;

2.进场设备申报单及监理审查意见;

3.现场施工人员情况表;

4.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及监理发布的开工通知单或开工令;

5.工程保险单;

6.合同变更申请及批复意见;

7.施工测量成果报审表;

8.施工放样验单;

9.监理通知单;

10.会议纪要;

11.施工期水文气象资料;

12.施工过程中与参建各方的其他往来文件。

第三卷工程计量、结算支付资料

3.1工程量完工统计表

3.2工程结算支付汇总

1.付款申请;

2.付款证书;

3.施工统计表;

4.支付工程量结算审核表;

5.工程量明细表;

6.工程计量证书

7.单元工程支付工程量结算签证单;

3.3中间结算付款证书

1.预付款申请书;

2.中间结算进度付款申请书及付款证明书;

3.中间计量表;

4.月施工统计表;

5.月工程量明细表;

6.单元工程支付工程量结算签证单。

第四卷质量控制资料

4.1质量保证资料

1.水泥出厂合格证;

2.水泥试验报告;

3.粗、细骨料试验报告;

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5.混凝土施工配料通知单;

6.混凝土试块强度检验报告;

7.砂浆试块试压报告;

8.砂浆试块强度检验报告;

9.钢材质量证明书;

10.钢材试验报告;

11.钢材焊接试验报告;

12.回填土干密度试验报告;

13.其他检测报告。

4.2质量评定资料

1.工程项目划分申请报告及质量监督机构审批文件;

2.工程质量报验单;

3.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4.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5.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含工序评定成果表);

6.隐蔽工程质量评定表;

7.外观质量评定表;

8.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9.其他质量评定表。

编制原则范文 篇11

关键词:重要性,合并报表,运用

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投资者决策、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重大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则作为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辅助质量要求,对首要质量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尤其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辅助质量要求把握处理原则。重要性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也是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领域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论述在合并报表编制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视交易和事项重要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原则,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有较大影响,并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会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二、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应根据具体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来判断:从性质来讲,即一项交易或事项只要发生,就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交易或事项就是重要的;从金额来说,即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的频率如果比较小,金额不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发生的次数比较多,累积到一定金额时也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此时则认为其具有重要性。

三、重要性原则在合并报表编制中的运用

对于合并范围广的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编制过程繁复,数据量大,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合并报表的编制效率和时效性。

(一)关于合并范围子公司期初数调整问题

对于编制合并报表的集团来说,子公司如果期初数有调整,那么合并报表的期初数一般也需要相应调整,简单的调整可以直接在上一年度合并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但如果调整的单位多,则很可能导致需要根据子公司的期初数重新编制期初合并报表,这无疑增加了合并报表编制的工作量。其实,子公司的一些期初数调整对子公司单体报表来说可能是重要的,需要调整的,但是对于集团大合并报表来说却是影响极小,不重要的。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可以从合并报表的整体重要性角度来考虑,对合并报表影响不大的期初数调整可以忽略。

(二)关于内部债权债务抵消的问题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包括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等项目一一进行抵消。这要求集团内各公司之间往来账务清晰,账务处理相同,且能做到定期对账。但实务中由于双方入账时间和账务处理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双方挂账的期末余额未必相等,或者挂账科目也不一定相同,加上合并报表范围广,各公司之前往来量大,要逐项核对抵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此时,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合并效率。只要能保证最终合并报表不重复反映债权债务,那就不必局限于各项目一一对应抵消。在实务操作中,可以将集团内各公司间的应收应付等债权和债务期末余额按借、贷方分别列示,汇总各项目的合计数,作相反方向的抵消分录,如果借贷方余额相等,则可以完全抵消内部债权债务,如果借贷方余额有差异,则要视差异金额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若差额较小,对合并报表的真实性没有影响,则可按较小金额或较大金额进行抵消;若差异较大,则继续核对内部往来,查找原因,减小差异后再行抵消。

(三)关于内部交易抵消的问题

集团内部公司之间发生的商品或劳务购销差价产生的存货价值中未实现内部利润根据准则是需要抵消的,对于内部购销业务较多、存货项目多的集团来说,要根据各项存货的毛利率计算出需抵消金额,此项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从重要性角度看,如果发生购销业务的公司在生产和销售上没有上下游依赖关系,他们之间的销售差价较小,金额影响不重大,对集团公司的经营成果影响很小时,可以忽略存货的未实现内部利润,将收入和成本直接抵消。

集团内部固定资产的购销交易,除了原值需要抵消外,还需在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该期间内进行折旧的分期抵消。一般企业内部购销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内部利润金额不会很大,且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各期分摊的折旧金额更小,通常对整个集团的经营成果影响是较小的。而且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各项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不同,记录可能遗漏、资产价值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合并报表的人员可能更换,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各期递延抵消调整的难度。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于这些内部利润较小的固定资产购销,其抵消可以从简处理,在对合并报表没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将折旧额全部抵消,或者设定一个综合的折旧年限,在此年限内分期抵消。

(四)关于利息资本化抵消等问题

一些集团公司如果存在内部银行(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的,有较多内部资金借贷业务,那么可能会存在内部银行的利息收入需要与另一家公司的在建工程利息资本化抵消的问题。通常当年利息收入与在建工程抵消后,每年都需要递延抵消,在建工程转固后还需要进行折旧的抵消,如此操作在实务中是十分繁复的,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金额较小的利息资本化业务,可以忽略不予抵消。

(五)关于现金流量表的抵消问题

上一篇:去桃源水电站参观游览下一篇:闲聊的近义词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