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理论与词汇教学

2024-11-24

图示理论与词汇教学(精选5篇)

图示理论与词汇教学 篇1

1 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日渐低龄化的趋势, 如何使中学生接触较多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是教育者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 在我国解决此问题的主要路径便是运用图示教学, 我国的图示学习英语词汇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里所说的图示理论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对相应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或者表达。图示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教学形式, 图示教学中一些高质量的图文, 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认知, 以及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 对于中学生想象力, 以及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怎样结合英语图示,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词汇习惯, 激发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已经成为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

2 图示教学的注意事项

(1) 注意避免图示教学流于形式

很多老师因为感觉运用图示准备困难、比较浪费时间等原因, 就会用讲解来替代探究, 或者有时候直接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探究过程, 这就与探究活动的本质不相符。因为图示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方式, 及通过图示教学的探究行为, 把获得知识的方式由间接接受转变为通过实践经验或者理解方法接受, 能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供很多的机会。所以, 在教学中学英语词汇时,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示资料, 不能让图示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图示教学课堂中, 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的过程中, 避免自己在讲台上表演, 学生在下观看的现象, 例如在讲My favourite animals中, 教师为学生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为此, 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物图片、模具活动等,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并模仿动物的行走、叫声等, 甚至有的活动需要学生间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的习性、充分思考以及互相合作。

(3) 注意体验教学的有效拓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但是课堂体验的时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 使教学内容不够宽广, 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入, 一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与课外衔接起来, 将课本知识适度拓展,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进行调查研究, 并将获得的材料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返回课堂, 大家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共同探讨学习, 这样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常常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从现实中得到锻炼。

3基图示教学实现中学英语词汇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

(1) 精心备课是实现图示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 备课的充分与否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备课包括备教案、备学生以及备自己, 备教案方面教师基本上都能认真钻研教材, 提高备课质量;优化教学方法, 减少低效环节。存在问题的地方就在于备学生以及备自己身上,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采用图示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了解越深入, 教学设计就越有针对性, 越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了解学生, 除了传统的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外, 教师还应设计相应的调查表格, 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法及情感, 设计诊断试题, 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借助于数学统计规律, 归纳出他们的共性特点及显著差异以指导教学, 获得应有的知识, 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作为一名教师, 想上好课必须首先要备好课, 高质量的备课自然而然成为了英语课堂中有效运用图示教学的前提。

(2) 让图示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学习活动就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愉快、享受的体验。在英语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并让同学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学生就对课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包括所喜欢水果的颜色、口味等, 创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3) 结合学段特点合理选择与融合

譬如, 在教学动物和颜色时, 可以介绍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随着教师的引导: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学生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教师接着问: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学生答: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文字非常有韵味, 朗朗上口, 学生读了还想读。

4 结论

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运用图示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鉴于中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图示教学更是一种有效学习中学英语的学习方式。本文从精心备课是实现图示教学的前提, 让图示激发学习的兴趣, 结合学段特点合理选择与融合、提供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合作场域以及深化中学生交往体验四方面提出了实现体验性教学的途径, 并从注意避免图示教学流于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注意体验教学的有效拓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图示教学应当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

[1]陈沪军.基于生活的英语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0 (9) :47-49.

[2]陈秀春.图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 2003 (5) .

[3]杭艳.新尝试新活力——职教《实用化学》教学新体验[J].科技资讯, 2009 (23) .

[4]李英慧.中学英语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浅析[J].学苑教育, 2010 (1) .

[5]梁海燕.开展体验教学感悟人文关怀[J].中学生物学, 2008 (12) .

[6]刘友德.实施体验教学构建新型课堂[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5) .

[7]杨通宇, 陈庆良, 何克, 周涛峰.体验教学的理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 (4) .

[8]藏炳良.浅谈提高中学英语实验有效性的策略[J].浙江教育技术, 2010 (2) .

[9]郑碎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0 (28) .

图示理论与词汇教学 篇2

本文对图式、图式理论进行了较系统介绍,并通过分析图式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提出可将其运用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 者:张德才 王晶  作者单位:张德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国,北京,100083)

王晶(济宁第十三中学,山东,济宁,272500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示理论   激活   创建   口语教学  

图示理论与日语阅读教学 篇3

一、图示理论

图示 (schema) 一词来自希腊语, 最旱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图示的概念最早是由康德 (I.Kant, 1781) 提出, 他曾论述图式的哲学意义, 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 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皮尔逊 (L.Pearson, 1982) 认为, 图示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是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Cook (1989, 1994) 提出图示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 (the pre-existent knowledge) 或“背景知识”。Widdowson (1983) 提出, 图示是认知的构架, 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Rumelhart (1980) 也有类似的观点, 认为图示是人们所有知识的总和, 每个人都把各种图式或知识存储于大脑中。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在他的Remembering (1932) 中把“图示”描述成为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 (an active developing pattern) , 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示概念。

图示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 (或概念) 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编码、解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 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

图示理论包含两个策略:自上而下 (top-down processing) 策略和自下而上 (bottom-up processing) 策略。自上而下策略指的是人脑中被客观世界激话的知识, 加上过去的经验、期望和自觉对所分析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个过程是根据人的经历和背景知识由整体到细节;相反, 自下而上策略是由分析细微之处入手, 进而统观全局。通过实验研究证明, 阅读理解也涉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即两种策略。在日语阅读理解过程中, “自下而上”策略表现为:读者较注重语言信息, 即单词、句子等具体信息的听辨或具体图示的运用, 是读者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去留意形式的过程;而“自上而下”策略则较注重高层次的图示运用, 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已存在的抽象概念和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 是读者运用自己固有的图示和背景知识去推测和提取意义的过程。

根据图示理论, 任何语篇本身并无意义, 它只不过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理解的媒介。在阅读过程中, 只有当读者充分启动大脑中的图示网络, 把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 意义才能产生, 理解才能实现。面对一篇语言材料, 读者通常采用两种基本信息处理方式, 即“自下而上” (bottom-up) 和“自上而下” (top-down) 。“自下而上”的方式亦称“材料驱动式” (data-driven) 阅读, 它遵循由“单词—句型—段落—语篇”的解码顺序。在这种信息处理过程中, 输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图示, 并逐渐合成较大的高层次图示, 它使读者容易注意到新信息, 注意到那些与他们所期望的话语和结构不相符的信息。而“自上而下”方式则遵循“既往经验—语言直觉—选择性阅读—篇章含义”程序。

图示知识一般分为三类:语言图示、内容图示与形式图示。语言图式是指读者的词汇、短语、句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或领域的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 (genre) 的了解程度, 主要指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总体结构及段落的修辞组织结构。

二、图示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者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读者对所读材料具有的背景知识越多, 就越能正确理解信息。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 图示理论的两种策略相辅相成, 同时发生在信息处理的各个层次, 并引导着输入信息与图示知识的相互作用, 达到理解的目的。图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驱动力, 在话语信息的预测和推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克服心理焦虑。

1.预测作用

图示集合了关于某一定型事物的具体构成的知识, 它能为人们理解语言材料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当图示被激话后, 人们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会产生一种预期作用。图示有利于人们选择、注意和记忆重要信息, 预测未明确表达信息, 为新信息的同化提供组织框架。人们运用已有的图示去搜索语篇信息, 并利用所得信息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 如果所得信息与开始的预测有差异, 人们马上调整并修改错误的预测, 重新建立新的预测。因此, 准确的预测应是阅读理解技能的重要内容。

2.补充作用

有时候, 阅读材料中一些不言而喻的细节性内容并没有讲出来, 这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示, 在阅读理解时所建立的意义表征就会包含关于这些部分的信息。阅读材料中没有直接叙述而由图示提供的信息差与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借助图示, 将这些事项补充进思维当中, 建立材料语义的连贯。

3.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图示对所要加工的信息并非全部接纳, 而是有针对性的。某一图示一旦被有关线索激活, 就会为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一种框架。当输入的信息与图示密切相关, 则会被图示组织进来并获得巩固的记忆;而与图示无关、难以组织进来的信息则很容易遗忘。在有些情况下, 不能由图示组织起来的信息就会很快丧失。

三、图示理论对日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内容图示及其对日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内容图示是指读者对一篇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 即狭义的背景知识, 它由两方面内容构成:一是关于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具体阅读文章中涉及的有关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一般说来, 读者的知识越丰富, 就能够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级阶段的信息处理和提出假设上, 从而达到对文章较好的理解, 充足的背景知识甚至能对较低的语言水平构成一种补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语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不断充实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消除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理解上的障碍, 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促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 多读一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领域的文章, 因为读者与材料所相关的知识经验越多, 理解越好。

2.形式图示及其对日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形式图示是有关各种文章, 修辞之间差别的背景知识和读者对材料结构排列熟悉程度的语篇知识。对文章体裁和语篇结构形式图式的了解能增加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吸收。所以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 渗透文章体裁知识的讲解。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结构, 将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所读材料的大意, 了解情节的发展,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注重语篇结构教学。语篇结构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有效完成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提示作用。一篇文章是一个思想连贯的语言整体, 既有完整的思想又有完整的结构, 阅读理解过程中, 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 非视觉信息也会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

总之,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系统, 图示理论只是其中之一, 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如何使用图示理论去指导阅读教学, 同时培养大学生不断开拓视野, 丰富自己的知识草图的积累, 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运用图示理论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晔.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3) .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3]吴庆麟, 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浅谈图示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篇4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离开读者的背景知识, 阅读是不能够完成的。而上述被忽视的部分恰恰与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者的背景知识能够影响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能力。Christine Nuttall (1996) 非常支持这一观点, 他表示在其他能力相当的情况下, 阅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知识了解的越多, 相应的就越容易理解文章。阅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读者在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同时, 也在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中获取信息。背景知识包括与文章相关的读者的所有经历, 如读者的生活经历、教育经历、相关文章结构的知识、读者的母语知识及第二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

一、关于图示理论

图示理论为文本的演绎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威多森 (Widdowson) (1984) 把图示描述为“一种认知概念”, 其允许各种信息存在于读者的长期记忆中。库克 (Cook) (1989) 提到, 人的记忆力在收到文本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的刺激后, 就会激活图示。他们二人都强调图示的这种认知特性, 这种特性提供给读者一种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

阅读文本激活相关图示的同时, 来自文本的新思想也会改进已激活的图示。如果相关图示被激活并且准备好被使用, 那么文本就更容易被理解。可能优秀的二语阅读者会说, 没有必要特意应用图示, 他们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已经足够理解文章。但对于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 有意识地使用图示是有必要的。比如, 他们可以根据图示猜测生词词意以及文中未直接表明的事物关系, 即便这并非会完全准确, 却足以帮助他们理解。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 图示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图示 (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题目相关的背景知识等) 、形式图示 (篇章的修辞结构、不同题材文章的话语构成等) 和语言图示 (词汇语法结构等) 。这里主要谈及内容图示。

很多第二语言阅读学研究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激活潜在的图示知识可以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技能。图示影响阅读理解的功能显示出阅读的意义不只是依赖于印刷好的文章上, 也依赖于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总之, 图示的激活可以促进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二、如何激活图示理论

首先, 学生在读前可以通过提问题、做预测等方式来提高激活图示的能力。激活图示可以通过制订目标、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开始,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阅读任务的方法更积极、更灵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的被动性是他们缺少预测信息参与活动的反映 (H. G.Widdowson1984) , 他们不问问题, 不制订目标, 不检查预测结果的正确程度。

要激活图示, warming up部分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近些年, 很多新版本的英语教科书都会在正式的阅读篇章前提供这部分内容。我们也可以把warming up理解为一种读前讨论。通过这种讨论, 学生可以有机会去了解自己对这一题目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其他学生对其的了解程度。在这一部分, 教师可以提出与话题相关的问题, 这个过程被称为“预期引导”。有时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他们对某一话题的了解, 但是, 当他们在听其他学生的讨论时, 可能就会意识到他们也知道一些相关知识。

其次, 通过语义图来建立图示。它也可以设计成communication work shop的一部分, 增加师生互动。所谓语义图, 是指围绕一个中心词, 周围列举出各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或解释作为其分支而形成的一种图。教师可以从将要讲解的阅读材料中挑选一个关键词或者概念对学生进行提问, 让他们举出与之相关的一些词或概念。语义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把已有知识和将要学习到的新概念相联系的机会, 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图示。例如, 一篇文章将要介绍一款微软公司开发的Xbox游戏主机, 教师就可以把Xbox一词写在黑板中间, 让学生说出他们对Xbox的了解。比如, 学生说a video game console, 教师在Xbox周围写个分支;学生说manufactured by Microsoft, 教师再列个分支等。这种课堂活动同时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目前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及其正确性。由于人们的社会知识、文化知识或者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导致学生的一些背景知识可能不完整或者错误, 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相关图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学生的图示存在问题, 阻碍了理解, 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纠正。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 图示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传统英语课堂还是依靠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 容易把重点放在课文上, 而忽略单元其他部分的重要性。所以, 教师应该对此积极引导, 有意识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此外, 教师还应注重解释出现频率较高但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笔者发现,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更具有西方色彩, 这也在提醒二语学习者要重视图示。

总之, 图示理论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头脑中缺乏图示的话, 即便掌握了再多的单词, 仍可能经常遇到阅读障碍。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建构图示, 优化学生的阅读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Cook, G.1989.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ttall, C.1996.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Oxford:Heinemann.

图示理论与词汇教学 篇5

“Reading is an essential skill for English as second/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and for many, rea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 skill to master” (Anderson, 1999) .In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skill,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nstitutes a large part in a lot of exams, such as CET-4 and CET-6.As Anderson puts it, “reading is an active, flu ent process which involves the reader and the reading material in building meaning.Meaning does not reside on printed page, nor is it only in the head of the reader.A synergy occurs in reading which combines the words on the printed page with the reader’s back groun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Readers move through the printed texts with special goals.”However, efficient reading is stil a big obstacle for language learner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ompre hension, schemata theory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feasi ble option.

2 The Concept of Schemata

The concept of schemata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Barlett, a follower of Gestalt psychology.According to schema theory, the comprehension of a text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tex and the reader’s background knowledge.Jonassen, Beissner, and Yacci (1993, p.6) illustrate on schemata stating, “A schema for an describe and therefore help us to recognize that object or event.These slots contain relationship to other schemata.It i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emas that give them meaning.”It has also been defined as“data structure for representing the generic concepts stored in memory” (Rumelhart&Norman, 1983) Thus, there are schemata“representing our knowledge about all concepts:those underlying objects, situations, events, sequences of events, actions, and sequences of actions” (Rumelhart, 1980) .Schemata are claimed to be the basic units of human knowledge.A schema is defined as an organized body of knowledge, conceived theoretically as a set of interconnected propositions centering on a general concept, and linked peripherally with other concepts (Gagne, 1986) In essence, schemata are organized mental structures that aid learner’s ability to comprehend and associate what is being presented to them.

3 The Functions of Schemata in Reading

3.1 Activating expectation (before reading)

As schemata are composed of knowledge that’s prototypical of certain events, they can provide an active state of preparedness for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language materials.When a certain kind of schemata is activated, readers will naturally come up with formation provided by schemata can not display vividly in our con sciousness, but their availability is very apparent.Maybe the infor mation provided by schemata can not be perceived vividly in ou mind, but their availability is obvious.The reason why prediction is so important lies in that it activates schemata, put it another way, i arouses in our mind any associated in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Reading is not a stereotyped process, and in fact even wha the language user perceives is only partly what he sees and partly what he expects to see.Pred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lan guage reading because a good language user has the ability to orga nize his perceptions according to what is and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he must keep in mind what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what not to pay attention, so as to make reading more efficient.Smith maintained that the predictions readers made on various levels would help them avoid being overwhelmed by in formation from the printed pages.Without some expectation fo what was coming, a reader would be overloaded by new information.

3.2 Providing supplements and more choices for understand ing (while reading)

There exists no completely explicit text because the informa tion which is necessary to our comprehension is often omitted.Un 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reader’s schemata will arm his mind to make inferences above the literally stated information so as to mak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When there is something missing in memory for a text, the reader’s schemata, which are related with the specific text informa tion, will help to generate hypothesis about the gaps in memory.A schema can enable readers to decide on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a text, so as to serve as a guide for allocating cognitive resources Competent readers may use their schemata to determine how famil iar the information is, thus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to what is less familiar.

3.3 Facilitating memory (after reading)

English reading is a process of judgment, deduction and choice.In fact, the meaning doesn’t lie in the text.Right after the printed signs are imported into the brain, readers will constantly make hypothes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With the reading pro cess going on, the reader’s hypotheses will constantly be con firmed, negated or improved.What’s worth mentioning is that the reader would bring his own original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opinion into the text, that’s to say, the reader himself may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reading material itself.Thus, we can easily come to conclusion that the reading is an active and deductive process.The readers’schemata will be enlarged and thus they can more easily stimulate the necessary schemas if encountered again at later times.

4 Conclusions

In summary, we can see that schema theory is truly conducive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it will activate prediction before reading, provide supplements and more choices for understanding while reading and facilitate memory after reading.If we 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use of schemata in reading activates, their reading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will surly be ensured.

摘要: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阅读能力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技能。然而, 很多学生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善阅读能力, 效果却并不乐观。基于这种情况, 该研究从图示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的过程并提出图示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功能的。

关键词:图示,阅读,功能

参考文献

[1]Anderson R C, Pearson P D.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NY:Longman, 1984.

[2]Bartlett E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 l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Carrell P.Devine J, Eskey D.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Carrol, Davi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彭蚺龄, 谭力海.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6]徐锦芬.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徐玉亭.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

[9]左莉.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宋艳艳.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职业高校下一篇:面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