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2024-09-05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精选11篇)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1

分期收款销售作为一项特殊的销售商品业务,其账务处理是学习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核算的主要内容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核算包括:1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2分期收取价款(含本金和利息)和增值税;3分期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上述核算内容中,难点在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先要确定折现率,在此基础上才能计算每期的摊销额。

二、图示教学法在销售收入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销售成立时,其账务处理中涉及三个金额:一是价款,即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二是价款的公允价值,即未来收取价款的折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三是价款与价款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1对其账务处理思路进行描述:

根据图1即可建立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销售成立时的账务处理模型(假定销售成立时增值税纳税义务未发生):

例:SK公司于2015年1月1日以分期收款方式售出一套设备给D公司,合同规定该套设备价款1 000万元, 分5年等额收取,收款日期为每年的12月31日。该套设备在现销方式下的销售价格为800万元,假定2015年1月1日SK公司发出商品时,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在合同约定收款日发生。根据上述资料,SK公司在2015年1月1日销售成立时的会计处理如下(金额单位为万元,下同):

三、图示教学法在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中的运用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按合同或协议约定收取价款及增值税时其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同时,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并冲减财务费用,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该账务处理中的难点是摊销金额(即每期利息收入)的计算,而计算摊销金额时首先得确定折现率,这是学生最难理解之处,可在教学中运用示意图来描述和分析。

1. 折现率计算中的图示教学法。分期收款销售中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该价款的现值或现销价格之间的差额,实质上为企业因购货方延期付款占用自己的资金而应取得的利息收入,故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先将其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处理,以后再分期计入利息收入。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对未实现融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这就需要先确定实际利率,这个计算过程是在已知终值和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折现的实际利率,即计算折现率。折现率的计算采用插值法,该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 目前会计教科书是根据“未来若干年收款额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关系式来计算折现率的,如前例中SK公司分期收款方式是每年末等额收取200万元价款,5年共收款1 000万元。200万元即为年金,根据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可列出下列等式:

200×(A,r,5)=800

上述计算式中的“(A,r,5)”为年金现值系,表示5年期1元年金的现值,其中r为折现率。根据年金现值系数表,经过多次测算找出两个r,一个r对应的“(A,r,5)”代入计算式中的计算结果大于且最接近800,另一个r对应的“(A,r,5)”代入计算式中的计算结果要小于且最接近800,即:

当r=7%时,200×4.100 2=820.04>800

当r=8%时,200×3.992 7=798.54<800

因此,7%<r<8%。采用插值法计算r的过程如下:

上述计算过程一是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找出计算结果最接近800万元的两个年金现值系数所对应的r,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二是学生不能理解其计算原理。对此笔者将计算过程做了变形,并通过图示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具体做法是:

因为:200×(A,r,5)=800

所以:(A,r,5)=4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知现在需要求解的是年金1元、期数5年、现值4的折现率r。在年金现值系数表中没有一个折现率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正好是4,需要运用插值法来计算,此时可借助数学上的坐标系进行教学,并将年金1元、期数5年的现值系数(A,r,5)用y表示,折现率r用x表示,则它们的函数关系为:y=[1-(1+ x)-5]÷x。此函数中x>0,当x取整数时其函数值可从现有的年金现值系数表中获取,该函数图像在坐标系上绘制出来是一条曲线,如下图2:

图2中A点的坐标为(x,4),其中x为要求的值,即折现率。根据年金现值系数表,可以直接查找出x为整数的、 A点左右两个最接近A点的两个点B、C的坐标,由于A、 B、C三个点相处很近,它们近似地处在一条直线L上,具体可用图3表示。

直线方程斜率的计算公式为:k=△y/△x。根据直线方式的斜率原理,同一直线的斜率处处相等,即直线L上三点A、B、C,存在下列关系:kBA=kBC。则图3中存在下列关系:

上述采用图示教学法并结合数学上的直线方程的斜率原理进行教学有两个优点:1能够让学生理解插值法的原理和实质;2能够直接从年金现值系数表中查找最接近要求的折现率的两个整数折现率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从而得到最靠近要求的坐标点的两个坐标,再根据斜率原理求得折现率,省掉了会计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中多次测试的过程,从而简化了计算。

2.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中的图示教学法。各期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实际上是将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期转作各期的利息收入,其摊销额的计算采用实际利率法,会计教科书中一般是通过列计算式来直接计算的。例如根据上例资料SK公司第一、二年的摊销额计算过程如下:

第1年摊销额=(1 000-200)×7.93%=63.44(万元)

第2年摊销额=[(1 000-200)-(200-63.44)]×7.93%= 52.61(万元)

教科书中介绍的摊销额计算方法不够直观,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上述计算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结合前例资料加以说明:SK公司2015年1月1日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面余额后的差额,为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亦即应收款项的本金。该本金乘以折现率(实际利率)为第一年的利息收入,第一年末收到的价款200万元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收到的第一年利息,二是收到D公司第一年末偿还的本金。2016年1月1日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应收款项的本金)等于第一年年初的本金减去第一年末D公司已偿还本金,以此本金乘以折现率(实际利率)即可计算出第二年的利息收入,第二年末收到的价款200万元减去第二年利息收入, 即为第二年末D公司已偿还的本金。2017年1月1日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应收款项的本金)等于第二年年初的本金减去第二年末D公司已偿还本金,即为计算第三年利息收入的本金,以此类推可求出以后各年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额。上述计算过程用图4列示如下(图中金额单位:万元):

根据图4,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的经济实质为:将未实现的融资收益转作各期已实现的利息收入。分期收款及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15年末收到价款及增值税税额并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2)2016~2019年末会计分录,除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不同外,其余同2015年末的会计分录。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2

本文从图示教学法的.定义入手,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探讨这一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图示法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作 者:陈涛  作者单位: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晋江,36225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图示法   应用   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3

一、 直观图示法与哲学概念教学

1. 借鉴经典图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形象直观的图形比文字更有利于信息的编码和提取。事实证明,尤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信息,受到记忆容量的限制,师生很难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述时,图式表征作为一种形象表征,有效地减少了文字叙述,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矛盾对立统一的相关原理时,太极阴阳鱼图便是一个很好的图式表征(见图1)。阴阳鱼图中有两条黑白鱼图形,代表了阴阳两极。黑鱼有白眼珠,黑中有白;白鱼有黑眼珠,白中有黑。黑白两条鱼相互斗争、相互依赖,寓指对立之中有统一,统一之中有对立。作为哲学图形,远在文字还未出现的六七千年前,阴阳鱼图便揭示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它内含的阴阳两仪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至今仍是关于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最直观、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中国古代哲学素有以图说理的传统,非常讲究化繁为简、图文互证,即“以文字释图象,则无待思索之烦。以图象证文字,则不蹈虚疏之弊”。将传统经典图式与哲学原理结合起来讲解,既有利于弘扬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又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直观呈现区别

哲学中许多基本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凭教师口头上表述有时很难讲得清楚,教学这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时,直观图示能提供一些外部线索,从而减少信息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明辨概念之间的区别。

例如,哲学中“变化”与“发展”之间、“发展”与“质变”之间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混淆。可呈现图2来帮助学生区别:变化是双向的,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而发展则是单向的,即向上的、前进的、向好的方面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事物的发展离不开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是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也有质变,而质变仅仅是指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不是只有发展时才会有质变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呈现相关例题,如“发展就是事物的变化,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没质变”,请学生辨析。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图示来回答,以判断学生是否科学地掌握了相关概念。

又如,“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中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借用概念中的相通之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分清概念中的区别,有利于对知识的精致化,如图3所示。

再如,教师可以运用韦恩图来区别“物质与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由图4可知,社会意识与意识的范畴是一样的,即“凡是意识都是社会意识”,但不能得出“凡是物质都是社会存在”的结论,因为物质的外延要比社会存在大,它还包括纯粹的、未被人认识和开发的自然界;而上层建筑中既有社会存在,又有社会意识。如设施和部分制度(如经济制度等)是属于社会存在,而部分人为制定的制度则属于社会意识。

二、 直观图示法与哲学原理教学

哲学中有不少原理是相通的,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称谓之中的舅舅与叔伯、姨妈和姑妈,属于不同角度的不同称谓而已,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又有些原理的名称看似相差无几,但实质却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很容易搞错,运用直观图示可有效解惑。

1. 体现原理相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既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又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且两个原理本身是相通的。因为量变引起质变,所以矛盾的主次方面才会发生变化;而矛盾主次方面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其中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主次方面也会因为各自的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发生量变,最终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如图5所示,原本白鱼是矛盾主要方面,经过不断量变,黑鱼逐渐变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导致事物发生质变。通过一系列的图式演示,能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清晰直观。

2. 比较原理相异

哲学原理中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是初学者极其容易混淆的,可以通过图6来进行展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是针对复杂事物而言的,所以会出现一对多的关系;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是针对矛盾内部双方而言,是一对一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加深直观形象,还可以列举一些俗语,来进一步区别两者的差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打蛇打在七寸上”、“牵牛要牵牛鼻子”等体现了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功过三七开”、“利大于弊”等体现了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矛盾的次要方面。

当然,如果笼而统之地说有利有弊,那么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都可以适用,但是如果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则只适用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3. 图示事例图式

事件图式代表人与客观世界打交道时对自己反复从事的那些事情中的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有组织的认识,因此,当有些知识很难抽象时,可以借用事件图式来让学生参悟其中的道理。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这一教材表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举了一个“猜猜粉笔颜色有几种”的事例。笔者拿起讲台上一只外面标示白色字样的粉笔盒,让学生猜一猜其中粉笔颜色有几种可能性。并说猜中有奖、猜错要罚,以防止学生乱猜。于是,学生表现得很谨慎,只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只有一种白颜色。笔者立即从盒子中取出一支红色的粉笔。学生很不服气,说早上他还整理过粉笔盒的,看到粉笔都是白色的。

于是,笔者呈现了图7板书,结合书本知识进行了讲解。笔者告诉学生,不乱猜是正常的,正如书本所说的,真正知道粉笔有几种颜色只有客观事物本身——粉笔盒和粉笔,但它们不能自言其明,所以客观事物不能作为检验的标准。由于这位同学整理过粉笔盒,所以知道里面都是白色的,但是不知道又被老师调换过了,因此他先前的正确认识也不能作为判断正确的标准,除非老师将粉笔拿给这位同学对照才知对错,另无他法。这里的拿出粉笔来检验认识的过程,就是哲学上所讲的实践。辅以直观板书,清晰讲解了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原理。

三、 直观图示法与哲学体系教学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学者斯泰尔在《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一书中讲了一个“善于记忆的弗佑尼斯”的故事:弗佑尼斯一次从一匹马上摔了下来,结果获得了一种超强的照相式记忆,但是由于拥有了细小而又烦琐内容的精确记忆,从而导致他不能快速搜寻,最后弗佑尼斯成了一直陷于回忆之中的囚徒。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清晰完整地把握知识体系,而非让学生变成记忆的囚徒。单凭机械记忆,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即使能记忆清楚,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效率低下。

1. 优化知识体系

在运用直观图示法重构哲学体系时,必须依据学科逻辑来高屋建瓴地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以便在需要时能快速而又准确地提取知识。

如图8所示,以关键词为标志,以基本概念为牵引,以线段符号为连接,简明扼要地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都串联了起来,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 便于同化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E.加涅指出:结构之中包含着功能的成分,图式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图式含有变量;二是图式可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嵌入另一图式中;三是图式能促进推论。呈现直观的认知图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同化学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图9所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属于“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就像数学中“四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上位的同化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许多具体的事例,以归纳方式来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下位的同化学习则是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定义或判断的形式向学生揭示概念和规则的本质。当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经验达不到下位同化的要求时,如新授课时采用上位同化学习是非常有必要;反之,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扎实的概念原理时,如复习课时采取下位同化学习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4

受外语教学环境和高比重的考查力度的影响, 阅读课的重要性在初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毋庸置疑。然而, 面对阅读如此的重要性,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遇到一种尴尬的声音。学生对于阅读恐惧多于喜欢。从阅读课上的“茫然不知”到阅读理解训练时的“哀嚎四起”, 皆是学生情绪流露的最佳例证。“索然无味”的阅读教学附带“痛苦坚持”的阅读训练, 高强度的时间投入是否能得到高质量的回报值得商榷。

二尴尬背后的原因分析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已提倡多年。图式主要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三个方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 教师往往极其关注语言图式, 而内容图示和形式图式方面的积累通常被忽视或低效处理。

阅读材料的分析尤以缺乏递进式的问题设置为特点。以百度文库所提供用户评分为4.0的牛津英语教材M6U2Project的参考教学课件片段为例。设计者针对第二篇My future happiness的提问是: (1) What will guarantee people’s health and happiness in the future? (2) In the future it will take less time to do housework and we will be able to have more time to enjoy staying together with your family.Why? (3) What else makes the author think that she will enjoy a happy life in the future? (4)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it is nice tothink the happiest days are still ahead of her?

布鲁姆将认知技能分为六大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阅读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源于课本即需要学生理解, 间接源于课本即需要学生应用分析, 超越课本即需要学生综合评价。仔细分析该课件中的问题设置, 我们可以发现, 几乎所有的问题设置均停留在直接源于课本层面, 基本均可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在提问形式上做了一次变化——运用判断正误的形式, 但题干本身的设置只需学生搜索信息和对比信息。间接源于和超越课本层面的问题, 如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推断、猜测、批判这类思维层次的问题基本不见踪影。

三深度解读文本, 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阅读是读者运用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主动解码、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信息的心理语言过程。研究者曾指出当学习者阅读时, 需要调动两方面的信息:直观信息 (visual information) 和非直观信息 (non-visual information) 。学习者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度取决于学习者的非直观信息的储存量。非直观信息越多, 就越不需要依赖直观信息。

传统的英语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图式上非常到位。然而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 更大程度应着眼于文章透露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组织思想的结构。教师在对一篇阅读材料应当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式阅读模式。笔者以自身设计的M6U2 project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说明递进式的问题设计:Step 4 critical thinking: (1) How can you become mature?What comes along with independence?How can you have a secure job? (2)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behind the two persons’totally different views of adolescence?

通过信息对比的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成熟、独立和工作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是什么导致了老年人和少女对于青春岁月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此问题属于第三层次的超越课本类型,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文章所获得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体会, 剖析愿景背后的含义并对两位主人公的人生观进行分析评价。

Step 6 conclusion: (1) The old man is almost at the______of his life journey, having experienced almost everything in life.He missed the golden days so much because during that period, his life was full of________and had little_______.However, for the teenage girl, she hadn’t experience the_______of grown-up life.Instead, she only looks forward to the freedom and________after she grows up. (2)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mystery.But today is a present.

针对学生的探讨, 教师做出对人生幸福时刻的总结归纳, 丰富并升华学生对于人生观的认知。

四结束语

机械的阅读训练只会让学生不堪重负并彻底丧失对语言学习的乐趣。只有科学地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习者语言的进步, 否则英语教学将始终徘徊在低效痛苦的困境中。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却面临着教学耗时长、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低的尴尬现状, 尴尬现象的背后是教学方法的缺陷。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当增加“消遣式”阅读量, 深度解读文本, 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并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关键词:消遣式阅读,阅读策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谈初中历史图示教学法的运用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利用图示创设情境,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变枯燥讲解为形象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教学“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和“宋金南北对峙”的相关知识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两幅图示。

当学生看到这两个图示后,自然就会去探究北宋、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从而激发探究积极性。

由此可见,恰当运用图示可以提高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图示展示基本史实,提高教学生动性,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达成教学目标。

二、整合教材,简化知识,促进学生记忆

历史教材主要是用文字来叙述历史知识,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使学生准确记忆历史事实就成为现阶段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教师可利用图示教学法,整合教材,简化知识,促进学生记忆。在保证教材知识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高度概括教材内容,降低记忆难度,增加记忆广度,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在教学“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了以下图表。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教师可利用以上图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图表,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各个学派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这一方法能够降低学生记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理清思路,提高历史知识条理性

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感到无从下手,无法理清历史知识脉络。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历史知识条理性,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此,教师可采用图示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例如,在教学“近代化的探索”这部分知识时,我利用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图表非常清晰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学生结合图表牢固地掌握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6

一、图式教学法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 图示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是因为图示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过程, 特别是形象化的图示可以弥补教师在讲解或短暂、瞬间、有限的示范中无法保留和重现动作的不足, 起到加强识记、想象、模仿、对比的学习作用。如大班体育课《击剑》, 通过幼儿看图示, 教师再引导练习击剑动作, 重点练习步伐。在没有运用图示时, 尽管教师一遍遍讲解, 但幼儿有很难看懂的动作, 利用图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幼儿的击剑动作和步伐很快就学会了。幼儿发生由不知到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变化, 这是因为教师在整个认知过程中, 采取了适合幼儿认知思维的, 与幼儿学法相契合的图示教学方法, 使幼儿学得积极、主动, 智力得到开发, 进而了解学习内容, 增长知识。

二、图式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是人类交往、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语言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学会说,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首先, 要让幼儿敢说、有机会说, 我们得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 让幼儿主动去说。其次, 语言教学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观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开端, 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其中, 看图讲述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幼儿通过对图片的理解来认识事物, 明白道理。例如, 中班的看图说话《三只小猪》, 当教师出示图片时, 小朋友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是小猪, 有三只小猪, 它们在造房子, 它们的衣服不一样, 帽子也不一样。”在教师还没有提问时, 幼儿就开始议论画面的内容, 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幼儿识字少, 他们主要依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信息, 从而唤起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图示画面清晰、排列整齐, 绘画夸张生动可爱, 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对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能力, 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三、图式教学法在社会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创造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我们可以利用图片的直观性, 让幼儿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则。例如, 在社会教学《要回家的小积木》一节课中, 一开始教师出示一张哭泣的小积木图示, 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小积木怎么了?”调动幼儿的情感, 从而引出帮小积木找家的愿望。接着教师就利用图示, 让幼儿观察小积木的形状、颜色等, 让幼儿给小积木找家。整节课, 教师都通过图示的提示, 帮助幼儿很快掌握了收拾玩具的规则。

四、图式教学法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里科学包括幼儿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及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那用什么方式来让幼儿喜欢上科学, 爱上科学呢?在教学中用什么方式来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呢?立足于幼儿的发展, 我们尝试利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例如, 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相吸与相斥》中, 教师利用标记图 (颜色:红色、绿色。一个人手往两边推表示相斥, 两人相抱表示相吸。箭头←→、→←等) 让幼儿理解相吸是什么样的, 相斥又是什么样的, 很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到磁铁的两个极。幼儿在看看、玩玩, 、记记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加深对磁铁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原理的认识。若是没有标记图, 教师的讲解就会显得很乏味和苍白, 可见图示的重要性。

五、图式教学法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和游戏方式。可是, 我们要让幼儿掌握音乐的节奏, 理解音乐的内容并表达出来并非易事。利用图示教学法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小班的仿编歌曲《红苹果》活动中, 我们利用图片与曲谱一体的图示方法, 幼儿则更容易理解。我们把红苹果、西瓜和葡萄的生长图片贴出来, 幼儿就会自己观察, 它们的生长方式是不一样的。苹果是长在树上的, 而西瓜和葡萄是长在藤上的。仿编时, 幼儿自己就会进行比较, 就不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如“树上许多大西瓜”“树上许多紫葡萄”了。苹果是一个一个的, 而葡萄是一串一串的, 这里许多小朋友容易说成“一个一个摘下来”, 有了图示, 幼儿在教师的一声“嗯?”的疑问下很快就察觉出来了。

图示不仅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如厕、洗手、吃饭等环节, 幼儿积极主动观察、理解图示, 根据图示的意思做得井井有条。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7

关键词:图示法,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而传统的讲授法更多的刺激了学生的听觉。在新课程理念下, 各种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大胆的尝试, 教师已经在渐渐的向为学生服务这个角色转变, 学生渐渐变成了课堂的主角, 情景教学、多媒体的应用、辩论会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活生生的生活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彩图、插图、漫画等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方便的特点, 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原创图导入新课

这里的图不一定由老师给出, 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比如当我们讲到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时, 我们一开始就会让学生拿出纸和笔, 先画一张中国地图。然后请画的好的同学上黑板。大部分同学在画完以后都是不能注意到台湾问题的, 此时再适当的提问:看看这样的中国地图完整吗?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还有台湾。接下来再介绍台湾问题, 从而也就导入了新课。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听讲, 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情感教育: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的导入方法新颖奇特, 富有吸引力, 必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境界,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用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习到某一内容时, 如果适时对该部分的内容用图片展示出来, 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达到高潮,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在讲到交通安全时, 通过学生收集的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图片, 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 珍爱生命的主题不言而喻。再比如在讲授资源与环境时, 我们就布置了一项竞赛,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的图片, 然后让他们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学生们收集的资料远远要超过我们老师现有的, 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分门别类的作简要介绍, 在能引起共鸣的图片面前, 有时是不需要我们再用语言来表达什么的。

三、课本中现成图片用于课堂教学的结尾

课本中现成的彩图、插图也是绝好的教学资源, 但这些资源有时并没有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 发挥他应有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在一堂课的结尾加以运用, 能使整个课堂的内容得到升华, 效果会更好。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 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及情感的升华。比如在讲党的基本路线时, 当我们要结束新课时, 就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彩图, 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上海浦东等, 边看边讲解, 这些使老百姓受实惠的工程之所以能建成, 得益于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应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最后打出图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复习时运用我们老师积累的图片能增强联想和联系

此时的图大多是一些知识结构图, 把我们学习的内容用一张图表反映出来, 前后呼应, 这样定会深化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复习时如以图作为联系点, 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把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必然会有助于学生完整而又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

比如在讲授我国的基本国情时, 我们就发现学生有几个时间和事件老是搞混淆, 尤其是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改革开放的时间等。于是在复习这一课时, 我们就将整个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用一个数轴表现出来, 把几个重要的时间、事件、意义一件一件在数轴上标出。通过复习, 整个近现代的国情都可以在这根数轴上反映出来, 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当然, 我们在运用以上这些图示法时也有一些地方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的。

1、处理好和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 图片的应用不能喧宾夺主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初中学生对于查找图片、展示图片的热情很高。所以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往往会很多, 而且展示、解说的热情高涨。这样极有可能出现进度来不及的情况。教师可以事先摸底筛选, 避免出现“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情况。

2、图片应精心筛选, 防止出现负面影响

初中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毕竟有限。有时收集的图片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老师还要对学生收集的图片把关。比如当我们布置学生回去收集交通事故的图片时。有些学生收集的图片过于血肉模糊, 我们成人看了都会不寒而栗, 这样的图片我们最好不要让它出现在课堂上。

3、配上精美的解说词

图片更多是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 如配上精美的解说词, 对学生的听觉再进行刺激的话, 那样的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们在讲授到毒品问题时, 展示图片时, 图片上深受毒品侵害的情形正在撞击学生的心灵, 此时, 教师的一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 彩图、插图、漫画、知识结构图等就犹如精彩的电影片断, 使教材内容一幕幕重现在学生脑海中, 引发了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修订稿) 》, 2011年。

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佛教图示运用 篇8

一、“悟性”思维应用于油画艺术创作

“悟性”思维产生于艺术,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是针对艺术创作者而言, 所有人的个性特征、道德修养及精神财富、先天才能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把握及升华情况不尽相同, 主要原因在于“悟”性思维“悟”起到了关键作用, 青源惟信禅师说过:“老僧十年前入寺, 见到的山水并无两样;到后来亲自见识, 又有理解, 看到的山非山, 见到的水非水;现在于歇息处看到的, 山即是山, 水便是水”, 这是大师修禅所得是概括化的提炼, 也是参禅后认识的转变。各艺术创作者在艺术理解和追求中具有共性, 艺术产生于生活, 却超越生活, 油画也好, 中国画也罢, 都要求艺术者在认识和需求上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过程的长短, 各有差异。刚开始学习艺术时, 只是以物画物, 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于肤浅, 所以, 见到的山即是山, 水便是水, 当学习达到一定境界, 再次理解和把握艺术时, 配合审美和艺术修养, 不再是表面的物即是物, 而是客观和主观结合下的能动改造, 也即是言是一物, 意是它物, 便是上述山不是山, 水不是水;最终, 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趋于娴熟, 将艺术融入生活, 才有后来的看山依然是山, 见水依然未变的境界。

从上述阐述可知, “悟性”思维方式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起的了重要作用。

油画是艺术门类之一, 上述阐述的问题也适合用在当今, 油画当前取得了快速发展, 艺术工作者对油画从认识到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终形成自身艺术风格, 把影响深远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中,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长期坚持, 以个人对某一方面, 如精神内容层次和风格层面等来理解, 材料技术是熟练运用和掌握材料, 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借鉴, 通过自身努力学习, 付诸实践, 很容易把握油画艺术, 不仅仅需要材料和技术, 还要不断发展, 达到形式风格层面。影响风格因素不同, 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 形成了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此外, 还有画面要求及艺术语言的使用等, 不表示自身艺术风格已经达到了艺术顶峰, 油画艺术需要较高的精神性, 学习艺术材料, 通过努力, 形成艺术风格, 然而, 精神层面无法模仿, 需要艺术家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国油画艺术家已经了解到油画本土化, 不仅体现在形式内容, 还表现在精神内涵上, 这样, 许多艺术家步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追求的品格和格调极高, 这个追求便是悟的过程1。20世纪早期, 一些油画先行者就从我国灿烂的佛教艺术中, 吸收到了丰富的营养, 尝试进行了传统艺术和油画的结合, 促使油画艺术逐渐完善, 这就需要艺术家对油画艺术不断探索和“悟”, 研究我国文化精神, 探索过程不简单, 看似表面的痴, 实际是反复研究的苦。

二、形神论应用于油画创作

形神论体现在美学上, 较为突出的是“贵神贱形”, 重视画面神的存在, 形处于次要地位。所以, 我国美学论中的美学思想多样, 趋于完善, 集各创作者思想为一体, 然而, 佛教思想中的神不灭论更为突出, 所以, 绘画艺术也更加丰富, 古人认为以形写神, 只要精神具备了, 形即使不太吻和, 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只要求神相似。《画论》:“当前大多数人对画的评价, 只看作品的大体形式, 古人却将形式评价标准放到最后位置考虑。”此外, 形神论发展的同时, 和大量艺术实践有很大关系, 佛教传入我国后, 佛化绘画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在大量艺术实践的基础上, 形神论进一步丰富。形神论中的美学思想对我国传统油画产生的影响巨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一些油画艺术创作家有一定的文人精神和国学基础, 创作时, 对材料技术的使用显得有些生疏, 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人文精神, 然而这却是油画创作的最高境界, 也即是所谓的神。中国油画创作家受形神论思想影响深, 一边创作, 一边摸索, 将形和神的结合看的很重要。东西方油画艺术各有差异, 西方古典写作突出实, 东方传统写作强调表现性和写意性, 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见一斑。 西方古典写作理性占较大比重, 要求严谨性和科学性, 东方古典写作把神放在重要地位, 只求神似。二者似有冲突, 然而, 经过仔细分析后, 事实不是这样。由于两者的文化差异不同, 使得油画创作侧重点不同, 但最终都是满足审美精神的需求及表现一定层面的精神内涵。我国油画创作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基础上, 不断探究, 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髓, 使油画在中国土地上成长, 形神论思想也一直体现在油画创作中。

当今, 油画艺术形式多样, 一些油画艺术家借鉴西方古典写实性中的精髓, 融合了我国审美文化, 形成了具有东西方特征的写实性油画, 实现了油画创作中的形神兼备, 不仅重视形体的存在, 还重视神韵的追求, 我国有一些写实画家, 如王沂东、冷军等, 此外, 西方艺术家对西方古典写实不断反思, 寻求油画语言转变, 转向东方艺术象征性和表现性的方向发展, 一些西方现代主义画家摒弃了西方古典写实, 开始寻求抽象性和象征性, 这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有相似之处。从一定层面看, 西方古典写实和中国传统写意有相似之处, 都是对精神的追求和探索。尽管二者文化差异性较大, 然而, 艺术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东西方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鸣。处在东方绘画大环境中, 艺术家不仅要写实, 还要在油画艺术创作中, 使用一些创作手法, 如抽象和夸张等, 大胆尝试新艺术创作, 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共同之处在于, 艺术家没有抛弃东方灿烂文化, 特别重视形和神的结合, 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扬和创造, 我国优秀的艺术家有赵无极、吴冠中等, 其中吴冠中创作的绘画艺术中, 表现了丰富的思想性, 画面纯净、灵动, 含有禅的境界2。

对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佛教图示运用, 文章从“悟性”角度和 “形神兼备”角度, 对油画艺术和佛教思想二者的关联进行探讨, 尽管佛教坚持唯心主义, 然而, 主体的精神性和艺术性和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共性, 对后续油画创作中的佛教图示运用有利。

注释

11.路春娇.从“悟性”思维谈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相关性[J].科技视界, 2015 (10) :127.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9

之所以选取《南方周末》 (以下简称《南周》) 2010—2011年相同时间段内共46期报纸进行量化分析, 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 《南周》对于报纸图示的运用向来有自己的特色——“庄谐有度、勇于创新……大胆凸显形式, 大胆给读者以视觉刺激和艺术享受。”[2]作为一份以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见长的报纸, 其在“视觉时代”运用图示增强版面内容竞争力的情况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二, 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11月和2011年1月至11月的版面, 并对其进行隔期抽取, 两年11个月共46期的统计有利于体现量化结果的普遍性;相近两年的同一时间段内隔期抽样的方法, 也充分考虑到了样本的效度, 亦便于在体现继承性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结论更具说服力。

第三, 本研究涉及的版面包括新闻版、经济版、时局版等六个版 (除固定版面外, 特殊情况下《南周》亦有增版出现, 本文暂将其列入其他版, 以下同) 共使用图示量193幅, 其中, 统计图表48个, 示意图83幅, 新闻地图62张。其间, 各类型图示运用情况不一, 各版图示量多寡又有不同, 新技术彩色立体作图特色凸显, 不同图示类型结合方式多样, 与报刊内容相得益彰。

二、分析类别与标准

本文拟将图示归为统计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个类别。其中, 统计表是将统计数字以表格形式进行条理化罗列;示意图包括两类:一类是由统计表变形而来, 包括曲线图、柱状图以及饼状图, 一类是对组织结构、工作原理等抽象、复杂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呈现 (本文在统计时将其归入“关系示意图”) ;新闻地图则服从新闻报道要求, 对照标准地图选择某一局部加以放大, 用更为简洁的线条和符号呈现相关新闻背景。[3]

就《南周》而言, 本文将其图示运用所涉及列为:新闻版、经济版、时局版、评论版、文化版、绿色版, 其他版。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 基于图示类型进行的分析

由表1—1可以看出, 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1年, 相同时间段内, 《南周》对图示的使用量均在100幅上下。两年46期报纸运用图示共计193幅, 平均每期4.196幅, 约合4幅, 《南周》对图示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以图配文, 提升的不仅是视觉美感, 在信息内容层面上亦起到引导受众进行深度解读的积极效果。

读表不难发现, 《南周》作为一份有自己独特定位的高端报纸, 其对图示类型的运用是有所选择和侧重的。

由表可知, 示意图在总图示量中的比重高达43.0%, 分别高于统计图表和新闻地图24.9和32.1个百分点, 足见其在版面运用中的广泛性。示意图集合了数字和内容的形象性, 将报纸读者从冗杂的新闻事件中解放出来, 赋予其清晰的新闻脉络。

其次是新闻地图, 两年共计62幅, 所占比重达32.1%。其在版面编排中亦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其简洁直观的特性是对新闻事件要素的有益补充, 在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统计图表虽亦有明了简洁的特征, 但其稍显枯燥的外观呈现影响了编辑对其的青睐, 在总图示量中的比重自然不高。

由表1-3我们可以看出《南周》对示意图的青睐, 46期共计使用83幅, 期均将近2幅。由图1又可知, 编辑给予不同类型示意图的权重又是有差别的。

《南周》对关系示意图的运用程度较高, 比曲线图和饼状图比重的总和还要高9个百分点, 可见编辑对其的重视程度。在由统计图表演变而来的示意图中, 柱状图在版面编排中又占据着绝对优势。

不同形式的示意图在版面运用中的广泛程度与其自身特性有关。

关系示意图, “它不是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解释, 而是对组织结构、工作原理等专业性较强、头绪较多或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表现。”[4]无论是在自然现象的分析还是社会现象的解读中都有广泛的适应性与应用, 《南周》在经济版和绿色版都较多地运用了这种示意图。同时, 这两个版在解读复杂难解的经济现象时也充分运用了柱状图的优势。柱状图通常用来比较一段时间中两个或多个项目的相对尺寸, 《南周》经济版不少有影响力的报道都因汇集了此类示意图的威力而使得复杂难解的经济现象轻松地抵达读者的解读中枢, 传播效果大为增强。

较之于前两者, 饼状图和曲线图的使用就较少, 从样本来看, 二者两年数量相加亦有不及。这与其自身特点密切相关。

饼状图是把圆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来表示比例关系的统计图, 它适合于表示比例, 用于对比几个数据在其形成的总和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值时最有用, 应用范围相对较小。曲线图主要用来表示一段时间内事物发展的趋势, 亦有特定的适用对象。

(二) 基于报纸版面进行的分析

由表2—1及图2可以看出, 《南周》各版面两年46期对图示的运用中, 始创于2009年的绿色版图示使用量最多, 共计61幅, 时局版以42幅紧随其后。而评论版和文化版图示应用较显冷清。

由表2—2看出, 绿色版三类图示量使用状况较为均衡。示意图和统计图表数量突出, 新闻地图的运用也不逊色。示意图中柱状图和关系示意图使用较多, 这与绿色版主要关注环保、能源、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的内容特点相关。

观察一下表2—3不难发现, 新闻地图的运用在时局版中较为普遍, 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1年, 新闻地图在使用数量上皆占绝对优势:两年共计24幅, 其他两类图示的总量 ( (8+10) 幅) 还要高出6幅。

时局版新闻内容多涉及地理范围的标定, 地图与新闻事件的有机结合消弭了单纯的文字在内容与形象上的呆板。

四、特色及原因探析

(一) 特色

综合《南周》连续两年的图示运用情况, 本文对其图示编辑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考察。

1. 视觉元素多元化提形象增新颖

综观以往的图示编辑, 多集中在单个视觉元素的独立表达上:统计图表较少与示意图搭界, 新闻地图更是仅关注自身元素的体现, 曲线图与折线图界限分明, 饼状图不敢与新闻地图有所瓜葛, 而今, 图示小类别内部以及各类图示之间各类视觉元素出现了融合, 图示甚至与新闻照片及漫画实现了有机结合。多种视觉元素同台唱戏, 图示运用新颖独到, 给读者带来更为形象的视觉体验。

(1) 示意图内部类型的组合

示意图内部类型的组合主要发生在柱状图与曲线图之间, 将事物连续时间段内发展的趋势与不同时间段内事物的尺寸大小、数量多寡等的对比结合起来, 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得益彰。此类复合示意图在经济现象报道中多有运用。

《南周》2011年1月13日第1404期时局版《2010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76.6%》的配图, 如图3所示, 是柱状图与折线图组合的典型例子。

(2) 示意图和新闻地图的复合

《南周》2011年2月24日第1410期绿色版《多少养熊厂布中国, 多少熊胆药行人间?》的配图“各省活熊取胆养熊厂的数量” (图4) 将柱状图与省市地图相结合, 形象地展示了活熊取胆的省份分布, 将视觉呈现与思考引发结合起来。

再如《南周》2010年8月12日第1382期绿色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环境监测院权威专家警示:还有多少个“舟曲”潜伏?》, 其配图 (图5) 结合了饼状图、柱状图两类示意图以及新闻地图, 同时佐以鲜亮的彩色, 展示了我国灾害隐患的类型与分布地区以及人员伤亡程度。

(3) 漫画、照片和新闻地图的复合

漫画最具生动色彩和象征意义, 开怀一笑中便摘得或大或小的道理。《南周》在2010年6月3号第1372期新闻版《中国如何面对精英移民》一文的新闻地图中加入了漫画元素, 女人大包小包, 男人手打“移民”大旗, 就连宠物也拉着小车, 一家人奔国外而去。这些视觉元素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我国的精英移民问题。

照片具有纪实逼真的特点, 新闻地图则胜在对地理位置的形象化表达, 二者的复合是新闻图示运用的新面貌, 集真实与形象于一体, 在理清新闻脉络的同时增强报道内容的可读性。

该报同年7月15日第1378期时局版《【市局地图】各国 (地区) 领导人的最新工资单》的配图“各国 (地区) 领导人的最新工资单” (图7) 则将照片元素与新闻地图结合起来, 使读者对文章要传达的主题一看便知。

2. 立体化和平面性结合拓展表达空间

《南周》2011年8月11日第1434期绿色版《“蛟龙”出没, 深海争霸——中国海洋深潜历程揭秘》的配图“‘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历次深潜记录”即为立体图。该立体图相邻侧面时间分别为潜水的深度和时间, 其关联稍有常识的读者即可辨识;右侧平面图则以年度为线索, 展现“蛟龙”号的进步。

3. 形象化和逻辑性融汇传达深度信息

多种视觉要素的组合带来形象生动的外化效果, 辅以合理的逻辑性, 可向读者传达更深层次的信息, 这无疑是版面编排在图示运用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图示应用的新趋势。

该报2010年3月11日第1360期绿色版《当金融大鳄遭遇肮脏的泔水》的配图“餐厨垃圾处理循环示意图 (图9) ”不仅使循环路径一目了然, 也揭示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二) 原因探究

《南周》在图示运用方面种种特点, 实际上亦代表了当今报媒版面图示的一些新的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传播规律的要求

图示本身具有抽象文字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其生动美观的形象表达, 其对抽象概念和复杂事件的明了化, 其在引导读者进行深度解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等, 所有这些皆赢得了读者和报纸编辑的青睐。各类图示的综合运用对美化报纸版面、具象化难解新闻事件, 吸引受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周》素以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见长, 以形象简明的图示为辅, 无疑可以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促进信息的传播与流通。

另一方面,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广大受众的生活轨迹, “悠闲”的生活逐渐被急切的步伐和焦躁的心情所代替, “读图”、“视图”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的常态。单纯的文字编排已经不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 对图示的运用和创新是报媒发展的新动向。[5]

2.媒体竞争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异质媒体之间的竞争。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尤其是后者在视觉元素运用中的绝对优势是报媒思变的重要推动力, 加之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媒体, 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符号元素来吸引更多的受众。报媒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其生存受到了挑战, 如何应对?

同时, 周旋于同质媒体之间, 如何吸引和稳固受众?如何增强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又是问题。

报纸只有采纳一切办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改进报道内容, 在报纸编排上进行创新等等, 都成为报纸求生存、谋发展的利器。各家报媒在图示运用中竞向革新图示编辑理念, 客观上推动了图示运用的发展。

3.技术手段的支撑

报媒运用“图与形”视觉元素传达信息实际上经历了图画、照片、图示三个阶段。图画一度颇受报纸编辑的青睐, 摄影照相技术的发展则将更具视觉冲击力与表现力的照片推至版面主角的位置, 而高科技电脑作图又进一步推动了版面视觉元素的融合:图画、图片以及图示结成“联合阵营”, 在吸引读者视线、引导读者进行更为容易的深度阅读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当然, 上述新特点, 就其出现时间而言, 并不在近期;就其表现形式而言, 亦有诸多不足之处, 比如过于倚重图示、忽略内容质量等。如何恰如其分地融合各类视觉元素, 如何真正做到与报媒传播内容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并非易事, 革新版面编辑观念的同时亦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摘要:《南方周末》对于报纸图示的运用向来有自己的特色——“庄谐有度、勇于创新……大胆凸显形式, 大胆给读者以视觉刺激和艺术享受。”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过《南方周末》2010年和2011年相同时间段内样本统计结果的解析来考察报媒图示运用的情况。

关键词:图示,《南方周末》,版面运用

参考文献

[1]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 1997 (5) :49-54.[1]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 1997 (5) :49-54.

[2]向清凯.南方周末特色解读[J].当代传播, 1998 (2) :45.[2]向清凯.南方周末特色解读[J].当代传播, 1998 (2) :45.

[3][4]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370-378.[3][4]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370-378.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10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81-01

图示教学法,也称为图文示意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简单的文字、线条等,使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变得形象、具体,让教学变得更具条理性和说服力。一般来说,教师采用图示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图示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图式整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组织、综合、简化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加工,使其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结束的全过程,知识点比较多,信息量大,学生感到记忆和理解该课的知识点存在困难。为此,笔者指导学生以时间为顺序,用图示理顺该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见图1)。通过图1,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和结束的全过程,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图式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把握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图示是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的有效工具,教师应教会学生善用图示开展历史学习。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国两制》一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板块: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图示对三大板块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见图2)。图2对三大知识板块进行了分析、梳理和系统化的总结: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了“一国两制”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的实现推动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学生在脑海里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知识有了整体的了解。

三、利用图示化解知识难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正确地使用图示,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的难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秦的统一》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图示(见图3),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图3,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秦国灭六国的顺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示总结秦国灭六国的方针。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远交近攻。这样教学,化解了知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能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图示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把握知识结构,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广大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图示教学法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的图示运用 篇11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示法构建历史脉络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具体运用图示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图示的设计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要明确所有的图示设计的目标是便于课堂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把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 提高。不能为了制作图示而制作,制作图示是有目的的,不仅是具体知识的教学,还有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图示的制作不一定就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学生的的参与, 而且不一定是学生单独完成, 有时候也需要分组,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适的组合。其次,在图示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图示的制作不能离开实际的情况,也就是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实力,图示的制作如果过于简单, 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但是如果太难,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影响学生进一步运用图示法的动力。最后,图示法课堂教学的运用还得注意到每个学生的特点, 具体地说就是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能力水平,不同的性格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能力就用不同形式,在难度设计与要求上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性格温和安静的学生就要多多鼓励,调皮而又不守规矩的学生就要多多教导,能力强的就要让他戒骄戒躁,不要让其骄傲情绪蔓延。

二、历史课堂图示教学法构建历史脉络时的具体运用

1. 抓住教学重点

之所以需要用图示法,就是因为图示法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在繁冗的历史知识中找到规律,也就是找到能够把这些散乱的历史知识串起来的一条线索。这样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中, 学生只要牵住这条线的头就可以拉起一长串,既便于记忆又便于回忆,在回忆中加强记忆知识重点。除此之外,有的图示类型还可以反映出各种历史事件之间发生的逻辑关系,也便于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因为对逻辑规律的把握也是重点之一。再次,通过时间这条线可以把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串起来,突出教学重点,顺着时间的推进去记忆重大事件, 也是图示法的制作思路之一, 因为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历史知识学习必须识记的内容, 如果单独地记忆就会困难很多, 但是如果组成一个结构,相互联系比较就会容易得多,而且也可以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2. 具体的图示方法

在运用历史课程图示教学法构建历史脉络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种具体的思路与方法。首先介绍一种交替式的绘图方式,其主要指的是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活动通过对比使其呈现交替式表现的方式,比如, 在讲述两国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列出战时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再列出合适的相应内容,然后再列出战与和的类似内容。第二种方法属于归纳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把同一类型的归为一类,比如,讲述某段历史的社会发展概况时,教师可以分为经济、文化、政治等, 再细致一点比如文化又可以分为印刷、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第三种方法是时间法,也就是利用时间的推进把一件大事一步步表达出来,这样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和思路。还有一种方法叫做并列法,也就是将一项工程或者一件大事的各个部分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它的脉络有比较具体和全面的把握。

3. 运用多媒体进行图示法课堂教学

上一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一篇:人身意外伤害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