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限制

2024-09-13

利用限制(精选5篇)

利用限制 篇1

在非编网络中对编辑用户进行管理时, 限制权限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保护系统核心服务器和各个工作站点的软硬件设置不受破坏, 同时赋予编辑用户必要的权利, 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视音频编辑工作。举例来说, 正常运行的非编网中用于存储数据的硬盘驱动器是非常多的, 既有核心存储体的硬盘阵列, 又有各种服务器提供的共享磁盘空间, 还有本地硬盘的各个分区, 为了系统数据的安全, 不可以让它们对普通用户全部透明, 只提供必须要使用的驱动器就够了。本文探讨在windows2000 server网络中, 用“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的组策略功能实现这个任务。

首先登陆windows2000 server网络的域控制服务器, 打开“程序/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 这是windows2000 server对域内用户和计算机进行各种权限管理的主要工具。我们在图一左侧“树”窗口中看到目前的域为tv.com, 域控服务器为DB-MAIN, 最下面有一个名为“tv”的组织单元, 我们的普通编辑用户“edit”就是属于它的一个对象。要限制“edit”用户能够访问哪些特定的硬盘驱动器, 就必须对“tv”组织单元的组策略进行修改, 用鼠标双击“tv”打开它的属性窗口, 在组策略面板点“编辑”按钮, 打开组策略编辑窗口图二。

要限制用户访问特定的硬盘驱动器, 在图二左侧“树”窗口依次打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 双击右侧“策略”窗口的“隐藏我的电脑中这些指定的驱动器”, 打开新窗口见图三。

图三列出了windows2000 server缺省安装的几种限制驱动器的策略, 如果有符合需要的项目, 将它启用即可。可是, 在这个非编网络中, 我们想让编辑用户edit只使用本地驱动器的F盘, 此外无权访问其他的任何驱动器, 所以这些默认的策略是不够用的。怎么办呢?

当使用windows2000 server“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创建组策略对象 (包括组织单元) 时, 会针对每个组策略对象自动生成一套管理模板 (ADM) 文件, 其中名为“system.adm”的文件包含了该组策略对象的各种设置信息, 对它进行相应的编辑修改就能够实现我们的要求。接下来我们首先要找到edit用户对应的system.adm文件。

返回到图一, 点击tv组织单元 (记住:edit用户是它的下属对象) 属性窗口的“属性”按钮, 打开窗口见图四;需要记录“唯一的名称”项目中的数值:这里是“{B2E3AC98-698E-4DE7-8028-0A7E284152A7}”。windows2000 server各个域策略管理模板文件夹的默认位置是:“%SystemRoot%SysvolSysvolDomainNamePolicies”, 我们打开域控制服务器的“c:winntSysvolSysvoltv.comPolicies”文件夹, 找到其中一个名为“{B2E3AC98-698E-4DE7-8028-0A7E284152A7}”的子文件夹, 这里就是tv组织单元域策略管理模板存放的位置。用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软件打开“adm”子文件夹下的system.adm文件, 现在可以开始编辑修改工作了。

要更改默认的“限制访问特定驱动器”项目, 必须修改System.adm中以下部分:

注意ITEMLIST下的几条语句, 它们表示前面图三“隐藏我的电脑中这些指定的驱动器”窗口中下拉列表列出的各个选项, 其中VALUE NUMERIC后面的十进制数值转换为26位二进制字符串后, 对应26个驱动器号 (Z到A, 倒序) 的开关状态;例如十进制数67108863转换后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代表驱动器号为“ZYXWVUTSRQPONMLKJIHGFEDCBA”的26个驱动器全部受到限制无法访问。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只能访问F盘, 二进制字符串应为:11111111111111111111011111, 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7108831。而[strings]部分负责对ITEMLIST下的各个语句中“NAME!!”前缀的字段进行注释, 让他们显示在图三“隐藏我的电脑中这些指定的驱动器”窗口的下拉列表中。

我们要做的是:在I T E M L I S T中加上一句“N A M E!!FdisplayOnly VALUE NUMERIC 67108831”, 在[strings]中加上另一句“FdisplayOnly="只显示F盘"”, 然后将system.adm存盘后退出记事本, 重启动域控制服务器。

再次打开打开“程序/管理工具/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 编辑tv组织单元的组策略, 我们看到其中多了一项“只显示F盘” (见图五) , 将它启用。以edit用户登陆非编网络, 现在他只能使用本地驱动器的F盘了。

windows2000 server的组策略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善加利用可以轻松实现很多看似复杂的任务, 本文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在非编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中, 组策略的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具。

利用限制 篇2

就是直接限制网络流量,这种限制通常是最严厉的一种流量限制,10个g的流量大体支持50人在线以内.当月流量超过后,在一个月内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了,解决办法是升级空间或加大流量!

二:cpu限制

cpu限制看起来没有限iis或网络流量,但由于每一个程序运行都需要一定的cpu配额,也是变相的流量限制,通常网页显示在线过多都是由于cpu限额过小引起的!通过刷新或15秒后可以得到暂时的正常运行,通常1%的cpu限额相当于20个iis连接!这对于论坛空间很重要,论坛的cpu限额一旦过小就会不能正常运行!

三:iis限制

iis限制是现在用的最多的,也是被大多用户或主机商认可,是唯一宽松的流量限制,通常20个iis就相当于1%cpu占用!

总而言之,虚拟主机实际上没有不限流量的,总的可以分为以上三种方式,您如何选择,要看您的需要,如果您的程序占用cpu很少,是优化的程序可以选择限cpu的,这样您的在线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您是初学者,或是论坛用户,或网站程序中有bbs,选择iis限制或直接流量限制是一个好的选择!

关于同时连接数与在线人数问题的详解

很多用户对连接数的概念认识都很模糊,现介绍如下:

1、浏览者访问站点,必需与站点通过TCP协议,建立连接,这个连接在从服务器上读取信息时存在,读取结束时,一般即自动关闭。所以,当一个页面已经完全地显示在客户端的显示器上时,使用的连接也许已经关闭了。

2、每个浏览者,访问某站点时,可能会占用1――3个连接,这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快速度。

相关问题:所以,对于连接数为30的基础型主机而言,有时只能十几个人访问,就不足为怪了。

3、论坛中统计的在线人数,是以某一时间段内访问论坛的活动人数为标准的,与连接数应无关系。比如动网论坛,默认好象是40分钟内(?记不清了)的活动人数。也许论坛显示某用户还在线,但该用户由于不(正)在读取论坛中页面,所以也就不会占用连接数。

相关问题:

(1)所以,只要浏览者对论坛的访问不过于集中,不会在某一时间点超出最大同时连接数,则论坛中统计的在线人数,会大大超出空间允许的最大同时连接数。

(2)某些用户为了显示论坛的人气,可以在调大论坛统计在线人数的时间范围(动网论坛提供此功能),甚至可以将一天内所有浏览你站点的人,都算作在线人数。

4、虽然服务器中可以规定每个站点的最大连接数,但同时也存在服务器的总计最大连接数。所以,即使规定用户站点的最大连接数为不限,当服务器达到了最大连接数时,仍不能访问站点。而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一般在1000――。

相关问题:

(1)这就是为什么服务商敢于开出不限连接数的主机,本质上不是无限连接数的。

(2)西部数码提供的主机,允许连接数均较高,应该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5、现在的主机服务中,有些服务商利用许多人对上述概念模糊,而误导消费者,所以购主机者应谨慎从事

了解什么是IIS连接数

IIS连接数指并发连接数,什么意思呢?

要分几种情况:(以100M空间50人在线为例)

A用户单点下载你的文件,结束后正常断开,这些连接是按照瞬间计算的,就是说你50人的网站瞬间可以接受同时50个点下载

B用户打开你的页面,就算停留在页面没有对服务器发出任何请求,那么在用户打开一面以后的20分钟内也都要算一个在线,就是说你50人的网站20分钟内可以接受不同用户打开50个页面

C上面B的情况用户继续打开同一个网站的其他页面,那么在线人数按照用户最后一次点击(发出请求)以后的20分钟计算,在这个20分钟内不管用户怎么点击(包括新窗口打开)都还是一人在线,

D当你的页面内存在框架(Iframe),那么每多一个框架就要多一倍的在线!因为这相当于用户同一时间向服务器请求了多个页面。

E当用户打开页面然后正常关闭浏览器,用户的在线人数也会马上清除。

然后了解什么是论坛在线人数。

论坛在线只是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活动用户数。

这里的时间用户可以自己设定,动网论坛默认为40分钟的相对准确值。

根据上面的说明,显然论坛在线和IIS连接数的概念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IIS连接数和论坛在线不符合的情况?

现具体分析如下:

1:您使用了插件版论坛或者美化版论坛!

现在的插件很垃圾,不但占服务器资源,而且会使论坛运行变慢(没有插件可以快一倍以上),同时很占在线人数,有的插件调用很多框架,少则2、3个,多则4、5个!甚至有在线播放音乐,这样一个人在线就相当与很多人在线!而美化版论坛因为使用大量的图片,也同样比标准版论坛占用IIS数量大。

2:您的网站是主页+论坛的形式!

这样主页和论坛要争夺你的在线人数!

3:你的论坛内部有播放器!

一个人在线,然后他在线播放音乐,就占二个人在线!

4:你的论坛内部存在框架形式的网页!

每一个框架,就多一倍的在线!

5:你的论坛设置在线时间过小!

动网默认为40分钟,因为论坛在线只是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活动用户数,当您设定的时间较小的时候,看起来论坛在线的人数就自然少了!

6:你的空间存在多个论坛!

有的客户在一个空间里上传多个论坛,如bbsbbs1bbs2等等等等

毫无疑问,这样个论坛也是要争夺再线人数的!

7:你的论坛图片等文件被人盗链!

比如:你的论坛有张图片文件,被粘贴(注意是粘贴不是上传)到别的论坛!

别的论坛的用户在浏览该文件的时候也算一个在线人数!

尤其是LOGO连接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对方把您的LOGO上传到他的空间!

8:你的空间上放有下载文件!

如果用户用网络蚂蚁类的软件,每一个线程就表示一个在线,非常厉害!

――――――――――――――――――――――――――――――――――

解决办法:

1:去掉垃圾的插件版,用标准版!

2:尽量不要采用框架的形式制作页面!

3:不要放任何的音乐、电影、下载!

4:防止盗连情况的发生!

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 篇3

关键词:著作权;限制;反限制;平衡

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分支,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设立是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促进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因此,著作权法一方面要赋予作者一定的权利,使其知识成果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补偿;另一方面,又要促进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利用,使之造福于人类。

一、著作权限制的表现形态

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为有著作权的作品,法律以专有权利的形式来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其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此种权利的设置很好地保护了作者的权益,但也于无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利益。因为这种以作者权益为保护重心的“个人本位“强调的仅仅是作者的个人利益,如果其发展到极致,则会出现绝对的、放任的”个人本位“,那么将容易导致作者权利的滥用。针对此冲突,现代著作权法摒弃了”个人本位“、”国家本位“的立法观,力求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其在把作者权利作为核心利益保护的同时,为了确保公众对作品的接触和使用也对作者权利作了一定的限制,即著作权的限制。

1.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系指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以外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而不必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仅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的一种限制形态。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他要求一切合理使用必须以指明原作者姓名及作品名称为前提。反过来,著作权中也有比伯尔尼公约限制更为严格之处。伯尔尼公约对于可以合理使用的作品,并未一概限于”已发表的“著作权法却对全部合理使用加了这一条限制。这对于避免侵权并无害处,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把并非侵权的行为纳入”侵权“之中。

2.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须向权利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制度。相对于许可使用,法定许可属于“非自愿许可”。设定法定许可的目的在于鼓励作品的广泛传播,由于合理使用的标准较为严苛,在目的和数量上有明确的要求,而法定许可的使用人多为营利性主体,且使用智力成果的数量大多超过合理使用的范围,故法律在推定对已发表作品的进一步传播并不违背作者的意志的基础上规定法定许可制度,由使用人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以平衡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

3.强制许可使用

强制许可使用制度的设定目的在于防止发生著作权人滥用其专用权利而拒绝他人基于正当理由使用其作品的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给予正当理由,比如教学,科研或公共利益,可经申请得到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无须征得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当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规定强制许可制度,但我国已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因而司法实践中可以援引公约中有关强制使用的规定。

4.著作权的穷竭

所谓经济权利穷竭,指的是权利人行使一次即告用尽了有关权利,不能再次行使。实行这一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商品的自由流通,防止著作权中的专有性质产生妨碍商品流通的结果。

5.社会利益或”公共秩序“保留

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规定”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下发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留”的原则,在《尼泊尔公约》第17条中得到明确认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对该条进行解释时:任何坐着都只能在不违背(其本国或其权利主张国)公共秩序的前提下,才能行使其版权。

二、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之间的平衡

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设立是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促进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因此,著作权法一方面要赋予作者一定的权利,使其知识成果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补偿;另一方面,又要促进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利用,使之造福于人类。因此,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实质,归根到底就是如何认识著作权法律关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分配的问题。因此,在分析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问题时,我们应当首先分析著作权法所调整的各种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现代著作权法除考虑作品创作者的利益外,还兼顾了作品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将著作权观念变为以维护作者权益为核心,兼顾国家个人利益的“双向本位”价值观。该理论认为:作品传播者,作品使用者在使用作品时应给予作者一定补偿。但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也必须通过传播者的传播才能为世人所赏识,所以作品传播者是作品创作者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媒介,是沟通两者关系的桥梁,故对其传播作品的行为也应给予确认并给予补偿,保护其合法权益。旧作品使用者而言,他们对作品的使用使作品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因为作品只有通过使用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作品使用者所支付的版税也补偿了作品创作人及作品传播者的损失。而且,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只有保护其利益,允许其合理利用作品,才能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维护创作者的利益,激发其创作热情;另一方面又要对该权利予以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利益。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功能就在于谋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当创作者的利益高于社会利益时,则对其实施限制,反之,则通过反限制手段来制约公共利益而扩大创作者的利益。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斗爭的结果,促成了两者利益的大致均衡。

参考文献: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353页.

[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357-358页.

[3]霍一找,陈昭宽.《版权讲座》.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综览 篇4

1 限制性定语从句概述

1.1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引导词问题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引导词, 从其在从句中所做的句法功能来看, 可以分为:关系代词 (relative pronoun) 和关系副词 (relative adverbs) 两大类。常见的关系代词有:that、which、who、whom、whose等;常见的关系副词有:where when why等。一般来说, 定语从句的引导词除了用来连接从句与主句起连接作用外, 在从句当中还往往具有起一定的句法作用, 如做主语、宾语、表语和状语等。

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 when做时间状语;why原因状语;where地点状语。

1.2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的选择

1)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做主语的关系代词的选择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做主语的关系代词的选择, 往往根据以下规律:指人—who/that;指物—which/that。例如:She is a student who/that is very good at English.This is the book which/that I bought yesterday.但需要说明的是, 但在英语口语当中和实际生活的运用当中, 大多数用who指人, 较少用that;大多数是用that指物, 较少用which。例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 who lives next to me.She has a book that is useful for her English learn-ing.2)

2)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做宾语的关系代词的选择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做主语的关系代词的选择, 往往根据以下规律:指人—who/that/whom;指物—which/that。例如:Is that the person who/whom/that you met?Is this the book which/that you bought for me?但需要说明的是: (1) 在正式语体当中, 一般用whom指人, which指物, 例如:She is a girl whom I like very much.This is a method which is good for my studies. (2) 在非正式语体中, who/that指人, that指物, 且通常省略;例如:The student is a girl (who/that) I often meet on my way to school.This is the dictionary (that) she lost.

3) 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只用that的情况

A先行项既指人又指物:She mentioned her friends and her books that aroused my interest.

B先行项为指物的不定代词anything/all/something等时:All (that) I have is my heart.C only/al

C先行项指人并受到only/all/any等的限定时:Anyone that wants to succeed must work hard.D She is the clev

D先行项有最高级修饰时:She is the cleverest woman that ever taught in our school.

1.3 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关系副词的选择

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关系副词通常用when表时间, 用where表地点, 用why表原因, 例如: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day when you first went to university?Chengdu is a city where peo-ple here are frank and friendly.

1.4 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引导词的省略问题

1) 引导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The book you got just now is mine

2) 引导词在定语从句中做补语:China is no longer the country it used to be

3) 关系副词where/when/why在引导关系分句时;在非正式语体中, when和why可以省略, 用介词后置的方法代替where, 例如: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we first met.The reason (why) she loves me is that I devote myself to her.The room I lived in is good.

1.5 由“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1) 介词与定语从句中的动词是一种“动词+介词”的搭配:The girl with whom I talked was Jane.但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动词+介词中, 两者的关系比较紧密, 介词就只能放在动词后, 如:The girl I am looking for is Jane.

2) 介词与定语从句中的形容词是一种“形容词+介词”的搭配:The student of whom I am proud is Jane.

3) 介词与先行项是一种“介词+名词”的搭配:The room in which I live is good..4) pr

4) 在一定语境中, prep+which=where/prep+which=when/:good.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定义和特点

由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本质都是限定分句, 因此, 这两类从句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一般而言, 非限制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的类型以及句法功能, 和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中引导词的类型和句法功能基本一致, 即引导词在从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时用关系代词, 做状语时用关系副词。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关系代词没有that, 但却增加了as, 具体为:which/who/whom/whose/as;关系副词没有why, 但可以用for+which结构替代why的句法功能, 具体为:Where/when/for which.

3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从句的用法比较

3.1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从句的区分

关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分, 主要从形式与意义来进行, 具体而言: (1) 限制性关定语从句:在句法功能上起限定作用, 修饰先行项;通常紧接先行项之后, 无逗号;若省略, 原句意思不完整。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起补充说明作用, 既可修饰先行项, 也可修饰整个句子;在口语当中, 限定关系分句有停顿;在书面语中, 限定性关系分句不能直接位于其修饰和限定的先行项后面, 有逗号隔开;若省去, 原句意思不受影响;

3.2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比较

关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做了介绍, 为了进一步让学习者更加明白它们之间的异同, 用表格表示如下:

3.3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语义功能比较

不管是限制性关系分句还是非限制性关系分句, 其“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在句中作修饰语, 对其先行项或整个句子进行修饰和限定;因此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的功能。但是, 由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对先行词的附加说明, 若省去也不影响主句的意思。因此,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除了做修饰语修饰先行项—即做定语修饰语, 通常,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还相当于状语分句:表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的作用, 例如:She was sent to America, who would study here for 1 year. (这里的who would....相当于so that she would..., 表目的) 。

3.4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一些引导词的句法功能比较

1) 关于引导词that: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关系代词that既可指人, 又可指物;但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that不可使用。例如:Jane is my friend, who is clever and beautiful.

2) 关于引导词which:不管是在限制性定语从句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关系代词which都是指物。但是,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which通常只指代先行项, 即一个单词或短语, 例如:This is the book which gives me much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而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which既可指先行项, 也可指前面整个句子的意思;例如:She got a book, which is about Ameri-can culture.She is good at English, which is known to us all.

3) 关于引导词why: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why在从句中做原因状语;而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不用why, 而用for which, 例如:The reason, for which she was late, was clear.

4) 关于as/which引导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区别

A语序方面:As可放在句前、句中和句后;但which通常放在句后。例如:Reading is good, which we know.=As we know, reading is good=Reading, as we know, is good.=Reading is good, as we know.B As

B语义方面:As引导的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有“正如、就像”之意, 而which不具有。例如:She is graceful, as (正如) is shown in her behaviors.C

C在从句中做主语时:As所引导的句子, 其动词往往是系动词;而which则不一定, 例如:Beijing is famous, as is known to all.She came here for me, which came as a surprise.

4 结束语

关系分句是英语限定从属分句中最重要的分句之一;也是学习者最为常用的从句。由于受到汉语语言形式和汉语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 特别是关于其“关系词”的选择的问题的时候, 往往有许多需要注意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基于此, 全面介绍了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联系与区别, 以期为学习者学好这类重要的从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利用限制 篇5

显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是不可或缺的;虽然限制仅是手段而非目的, 但终究是基本权利的樊笼,因而也有必要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加以规范。否则,公权力极容易以限制是为了保护为籍口, 冠冕堂皇地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自身也必须接受从根本大法的高度进行限制。这涉及到的范畴就是公民基本权利规范的限制范式问题了。

一、限制之理由

1.公共利益———实质意义限制。在宪法学上, 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一般包括: 公共利益的维护、国家功能的实现和国家的生存、防止侵害他人权利。但是国家功能的实现和国家的生存、防止侵害他人权利两者其实可以属于广义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因而,一般情况下宪法将公共利益作为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直接理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这条规定不能简单地与后面的数条并列视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应当看成是表明社会公益和他人的权利对公民权利行使的界限。无独有偶:德国基本法第11条首先规定了公民的迁徙自由,随即又规定“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基础,将给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特别负担时,或联邦或州的生存或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面临危险时,为处理传染病危险、 自然灾害和特别重大事故时,或为保护青少年以防堕落或为预防犯罪活动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或依据法律对迁徙自由权予以限制”,在第14条关于财产权的规定中则直接规定“财产权的行使应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利益”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无法给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行诸万事而不惑”的定义乃至界定标准,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因为受益主体的不确定性,利益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主体对于客体自我满足程度的感知,因而一群人所认为公共利益在另一群人看来也许是公害,公共利益因而是因人而异的;另一方面,一般理念往往根据“公共”一词简单地将公共利益的对象界定为多数人的利益,即从数量上来界定,然而多数人的利益未必全然符合公共利益,否则就会鼓励“多数人的暴动”,而从现代宪法理念看,公共利益更注重质量方面的强调,因而公共利益的内涵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正因为如此,诸多法学专家担忧“公共利益”概念存在滥用的可能。这种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因着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任何一种国家权力及其运作行为,莫不是为了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存在的,无论是对基本权利的规定、限制, 还是基本义务的履行,抑或国家权力的侵犯,都可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这就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对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国家公共利益所必需。但是,另一方面,对于限制人民基本权利,也是基于公益而为之。有学者建议缩限公共利益的概念,而以“公共福祉”概念取代“公共利益”概念,唯有那些经过“选择的、重大的、特别的公益”才属“公共福祉”之概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所谓“公共福祉” 和“公共利益”仅有“质”上的差别,在概念和目标上是相近的。

因而,公共利益作为限制基本权利之理由并不已足,至少需对公共利益进行具体化处理,就规范层面而言即需要立法者用立法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种不确定概念在有宪法诉讼制度或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也许可以由宪法解释制度予以具体化,但是在那些宪法诉讼制度缺失的国家,这种空泛的“公共利益” 概念要么流于口号而难以发挥作用,要么成为公权力肆意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借口。因而在实证法理念下对基本权利做限制时,不宜对“公共利益”概念陈义过高。

2. 法律保留———形式意义限制。以 “公共利益”概念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有其固有的缺陷,因而,从形式意义上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益显必要。法律保留是指对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或侵犯,必须依法律方可为之。法律保留与前面所述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公共利益是以宪法本身对一个涉及基本权利的限制方面, 就目的上的许可性问题所作之规定;而法律保留则是涉及执行这个目的许可性方面的执行工具之相关制度,必须以法律来限制。二者一个规定限制的实质,一个规定限制的形式,共同构建了基本权利限制的理由。

这种立法在各国宪法中不乏实例。 德国基本法中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多采用 “由法律或基于法律”的经典表达予以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人人享有生命和身体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可侵犯,只有依据法律才能对此类权利予以干涉。”德国基本法第5条规定:“一般法律和有关青少年保护及个人名誉权的法律性规定对上述权利予以限制”。诸如此类,第8条第2款还规定了“对于露天集会的权利,可制订法律或根据法律予以限制”。

法律保留的法理渊源出自“宪法委托”的理念,将形成和限定基本权利的权力授权给立法机关,其主要是基于民主性考量。既然是“宪法委托“,那么限制权利的规定只有经过由人民代表组成的议会立法通过,才可以看成是经过人民的同意,也才算是获得了法理的民主正当性,目的在于对抗行政权力。同时,根据 “重大性理论”原则,这种限制方式一方面承认只有权利者自身才有权对其自身重要权利作出限制,另一方面其“法律” 指的是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又充分体现着“依法限制”的法治理念,可谓贴切,因而法律保留也常常被学术界称为“国会保留”。

法律保留原则固然体现着民主性和法治观念,但是这种立法体例其实是将宪法的立法义务转移给了普通立法机关,这并非不可,不过这种权力的授予, 一方面使得立法机关的立法任务增加, 而当立法机关不作为时,又只能仰赖于宪法本身或者行政司法力量;另一方面有些基本权利,如生命权、拒绝人体试验的权利等等并不适宜于法律保留,而需要宪法保留才能体现其重要和神圣。

因而,单纯的法律保留及其后来发展的重大性理论,基于对立法者的绝对信赖和对行政机关的部分授权,都有可能使立法权或行政权以立法或行政方式 “合法”地侵害或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单纯的宪法保留则容易挂一漏万,且不适宜在立法技术上与宪法文本实现良好协调,因而采用何种法律保留方式还需要长期探讨。

二、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之模式

上述是基本权利的两大主要限制理由———实质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和形式意义上的法律保留,在基于一定理由对基本权利限制上,世界各国在立法体例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基于各国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差异性,因而在对公共利益位阶做层次分明的界定前,难以用公共利益对各项基本权利逐条界定其限度,而只能在列举完基本权利之后做总括式的一般限定,自不必多言;而法律保留有单纯的法律保留、加重的法律保留和无限制保留的区别,因而有可能对不同的权利予以不同的规定。

1.概括式限制。概括式限制即在系统罗列公民基本权利后,在章节结尾处附以一项概括式的基本权利限制条款,使得前述罗列的基本权利条款一般性地受制于该条的限制。例如我国宪法第51条在规定基本权利之后,开始规定基本义务条款之前,就对其作了概括式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尽管我国宪法第40条在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之后,也特别地基于刑事侦查这一公共利益之需求对其进行了限制,但是总体看来,整个基本权利章节仍然是以概括式限制为主基调,与德国基本法中的分层限制是有本质区别的。

概括式限制仿佛是立宪者对宪法确认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作一个整体性规定,似乎保障了各项权利之间平等保护、 平等受限的法律地位,然而这种限制实则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各项基本权利内容抑或本质上的差别,忽视了不同权利类型限制程度也应当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属性不同的基本权利经由同一的限制而被侵害”,使得这种条款更倾向于政治教化和道德宣传的作用,而少了规范性的法律品格,从而不利于宪法实施的具体操作。

2.区别式限制。区别式限制的典型是德国基本法,德国基本权利规范的典型样态分为两部分:基本权利保护领域和基本权利限制要件,也就是不厌其烦地在每条权利条款后面对该项权利作出限制性规定。当然这种限制性规定是藉于不同类型的法律保留来实现的:单纯的法律保留仅规定某项基本权利可由法律或根据法律而予限制,而不再有其他要件限定,例如第2条第2款规定:“人人享有生命和身体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可侵犯。只有依据法律才能对此类权利予以干涉”。

加重的法律保留需要在单纯的法律保留基础上另增加其他前提性要件,例如第11条第2款规定:“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基础,将给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特别负担时,或联邦或州的生存或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面临危险时,为处理传染病危险、自然灾害和特别重大事故时,或为保护青少年以防堕落或为预防犯罪活动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或依据法律对迁徙自由权予以限制”,即在“通过法律或依据法律之外”另行增加其他条件,方能限制迁徙自由。

无法律保留限制是指未对某项权利作出可以“由法律或根据法律予以限制” 的规定,如德国基本法第1条(人的尊严)、第3条(平等权)等规定,这似乎表明了这些权利不受限制,不过根据德国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基本权利的社会连带性以及整体宪法秩序,无法律保留限制之权利依然应受到宪法理念内在限制是毋庸置疑的。

这种差异化限制的方法,使得立法者针对不同基本权利而拥有相应的立法裁量权。相对于一般法律保留,立法者所获得的裁量权弹性最大;对于特别法律保留而言,立法者进行利益裁量的许可权就被大幅限制;至于那些不受法律保留限制的公民基本权利,立法者进行利益裁量的许可权就被彻底废除。因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基本权利,看似区别对待, 实则是以分层限制的保障模式,实现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实践意义上的公正呵护。这种差异化模式能对公民基本权利精准地实现了保护并着限制、限制并着保护。不过其问题在于容易使人误以为其将基本权利进行了不同位阶的划分而给予区别对待,尤其当不能合理解释何以此种权利予以单纯法律保留而对彼种权利予以加重法律保留时。但是,小瑕不掩大瑜,这种分层限制体系其实足见德国宪法是何以“认真对待权利”的,这种不厌其烦的精巧缜密的规定,足见德国基本权利条款之真实性与有效性。

3.混合式限制。我国《宪法》虽以概括式限制为主,但是在个别条款中也有限制性规定,德国基本法虽以分层限制见长,也依然在有概括式的限制规定,比如第19条第1款:“依据本基本法规定,某项基本权利可通过法律或依据法律予以限制的,该法律须具有普遍适用效力,不得只适用个别情况。此外,该法律须指明引用有关基本权利的具体条款”。

可以这么说,并不存在完全纯粹的概括式或区别式限制,更由于单种限制模式有其不足,故而兼采众长式的混合式限制模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正在通过大法官释宪制度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各自优劣,已如上述,不再多言。

三、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

对基本权利规定限制要件,是为国家介入私人领域提供合宪性理由,在限制要件的范围内限制基本权利的才能视为是合宪性干预,然而基本权利限制毕竟不是目的而只是作为手段,因而对基本权利之限制本身亦应予以限制,以防国家公权力不断侵蚀乃至掏空基本权利。故规范基本权利限制使之合宪者,有学者称之为“合宪性理由”,这些“合宪性理由”构成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在对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方面,德国基本法堪称世界楷模。

1.不得侵犯实质内容原则。德国基本法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首要原则,是第19条第2款的规定:“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害基本权利的实质内容”。客观价值秩序观念的建立,形成了基本权利双重性质, 即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性质和客观价值秩序性质。如果说“主观权利”是强调公民基本权利作为“个人权利”的属性,“客观法”就是强调作为约束公共权力的“法律”。

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的彰显,益使基本权利成为立法机关建构国家各种制度的原则,也构成行政权和司法权在执行和解释法律时的上位指导原则。这一点在基本法第1条第3款规定“下述基本权利为直接有效地约束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法则”不难看出。

不过就何谓“实质内容”而言,并无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德国曾有学者认为可以限制某些人之人权,但不可以限制所有人之人权,使该项人权之规定完全不存在。而联邦宪法法院则采取相对论理论,这种理论主张以利用手段是否过分(即比例原则)和有无更大法益冲突(即法益权衡),来判断是否侵犯基本权利的实质内容,联邦法院其实也并未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意在个案中进行具体判断。不过,这一条款极大的解释弹性,使宪法法院能够在个案判决中自如运用以保护对基本权利的过度侵犯,其功能不在小。

2.个别立法禁止原则。个别立法禁止原则在德国基本法也有所体现,第19条规定:“依据本基本法规定,某项基本权利可通过法律或依据法律予以限制的, 该法律须具有普遍适用效力,不得只适用个别情况”。可以说这一条款是基本法第3条第1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基本权利限制领域的体现。这种规制的目的在于使得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变成一种公平的负担,因而与“特别牺牲”之征收概念相区别,前者是对所有人的一般限制,而后者则是对特定人的个别处分, 前者无需补偿,而后者则必须予以补偿。

个别立法禁止原则使得宪法的平等权获得实践,特定人群不会遭受法律所加诸的特别利益或不利益之待遇,预防了在基本权利领域立法可能出现的特权或歧视。不过这毕竟是一种理念,在立法实践中它无法杜绝立法者把所想要规范的具体个案,包装在“抽象规范”的外表之下,对不同收入人群规定不同纳税比率的现象已足以说明该原则约束之有限性。德国历史上一直有制定“措施性法律”的传统,究其根本,这种立法就是采取具体措施来达成特定目的。这种特殊法律形式尽管存在不少批评,但现实生活中亦大有裨益,故联邦宪法法院却并不认为这种立法违背个别立法禁止原则加以禁止。

3.指明条款原则。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1款规定:“该法律须指明引用有关基本权利的具体条款”。旗帜鲜明地要求限制人权之法律必须明确化、实证化,其目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法律适用机关(行政或司法) 恣意扩张对基本权利限制的范围。这样一种指明条款原则因而形成了对立法者的警示功能,要求立法者立法时须有相当的注意义务,这样就通过对立法者之限制间接构成了对司法和行政的限制,从而形成基本权利对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的一般防御。这一原则体现着法治国家“法律实证化”和“保护基本权利”之特色。

综上所述,保障基本权利是目的、限制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这就要求基本权利限制本身亦须受到一定的规制,具体包括限制之理由、限制之模式、限制之限制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对立面论证了基本权利保护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权利的表达范式与基本权利的限制范式,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建构了基本权利的规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国家作为重要议题,在此,从根本大法层面分析公民基本权利规范的限制范式, 当有其现实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8(1)

[2]张翔.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韩大元.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宪法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胡峻.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的立法表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5]蒋清华.基本权利宪法保留的规范与价值.政治与法律,2011(3)

[6]刘建辉,张强.论宪法公民基本权利设定方式的完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2)

[7]张薇薇.“人权条款”: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安身之所”.法学评论,2011(1)

[8]刘连泰.《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

[9]陈新民.论宪法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元照出版社,1999

[10]陈新民.公共利益的概念.三民书局,1992

【利用限制】推荐阅读:

限制坡度05-18

限制发布05-22

限制信息05-27

限制解释05-29

政策限制07-11

限制使用07-13

司法限制07-29

环境限制07-30

出口限制08-10

法律限制08-10

上一篇:体育篮球训练下一篇:灰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