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鉴赏艺术

2024-10-21

初中小说鉴赏艺术(精选4篇)

初中小说鉴赏艺术 篇1

从基本要素上说, 文学其实就是语言的一种艺术。文学是借助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描写外部环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言美是文学美的集中体现, 语言的生命力对文学的生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阅读语言大师鲁迅的小说时, 会感受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而其语言更是生动传神、诙谐幽默、魅力无穷。有一部分教师在教鲁迅小说作品时感到对其语言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鲁迅小说作品语言之所以“难”理解, 是体现了其优美、含蓄、活泼、生动、自如的特点, 这正是初中学生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因此, 加强小说语言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小说教学应以语言为切入口, 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笔者结合教学鲁迅小说的实践, 谈几点体会。

一、在阅读中展开想象, 体会小说语言所描绘画面的多姿多彩

多读细品深思才能理解小说的内涵。尤其是对脍炙人口的小说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段落,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内容和情节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在阅读中对关键的词句要仔细品味,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脑海中勾勒描绘出小说中的环境、情节和画面。用心去感受小说的意境美。

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处写景的句子:“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这是一幅洒满银色光辉、朦胧神异的美丽图画, 整个画面亮而不透明, 暗而不迷糊。碧空如洗, 皓月当空, 银光泻满瓜田沙地。作者以“深蓝”来形容天空, 以“金黄”来形容圆月, 以“碧绿”来形容西瓜, 这三个带有“色彩”的词, 把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 夺人眼球。学生在阅读时脑海中自然会出现一幅沁人心脾的月夜自然风景和一个引人入胜的童话世界。在这一幅自然风景画中, 色彩凸显了清纯、自然、明朗的特点, 作者的运用可谓匠心独运, 把对闰土这位儿时伙伴的深情厚谊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眷恋全都寄托在色彩的运用上, 这就使得“美丽的童话世界”与现实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要根据语句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在朗读的语音、朗读的语速、朗读的语调、朗读的感情等方面的指导。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让学生的语感得到有效的培养, 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 在充分的想象中深化朗读。让学生对小说语言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先导性地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小说做好准备。

二、在阅读中品味语言, 感知小说语言所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

如何品析语言, 初中学生在这方面还缺少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在小说教学中要加强对他们品析语言的方法和技巧的悉心指导,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这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品味语言, 领悟人物神态

小说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品味后, 谈自己对作者运用语言的感受。《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髻辫子的, 盘得很平,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清国留学生不伦不类、不男不女、奇类怪异的打扮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的百般丑态,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和鄙视之情。

2.通过品析语言, 感知人物情态

在《孔乙己》中, 孔乙己的话虽然很少, 但其每一句话都有鲜明的个性。“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吗?’”孔乙己这个人物特有的性格, 决定了他会说出这样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这些语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傲, 死要面子的性格。孔乙己“睁大眼睛”, 说明他想极力辩解, 保持读书人的清白;孔乙己“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说明他偷书被打的现场被人看到后所露出的难堪与尴尬, 逼真地描写了他被人戳痛灵魂深处伤疤时的神态;孔乙己“争辩”, 说明他在确凿的“偷书被打”证人面前还死要面子。由此我们可以感到, 鲜明的性格特征是鲁迅描写人物的最大特色, 有时虽然是寥寥数语, 但人物形象却活灵活现。

3.通过品味语言, 感受人物动态

《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从破衣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这些句子中的四个动词“排”“摸”“笼”“罩”用得炉火纯青, 十分形象、传神。如果用“拿”替代“排”, 用“掏”替代“摸”, 用“沾”替代“笼”, 用“罩”替代“盖”, 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替代后就不能把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原文的这四个动词, 把孔乙己从自命清高到穷困潦倒的窘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初中小说教学要把重心放在对语言独特的个性魅力和语言对作品深化功效的品评上。小说教学固然要使学生知道小说写了什么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让学生在语言鉴赏的过程中领会和掌握小说的主旨, 对人物形象有真切的感受, 语感得到培养与提升, 语言应用的能力得到增强与提高。

初中小说鉴赏艺术 篇2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6分)

名著中一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是我们需要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从下列推荐人物中选择一位,仿照示例,续写一段话。①贝多芬 ②保尔·柯察金③阿廖沙

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被推入八卦炉中遭三味真火淬炼,遭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足见其意志坚强; 是 中的人物,他,足见其意志坚强。

【答案】共6分。

示例:贝多芬是《名人传》中的人物,他十七岁丧母独自教育两兄弟,后遭亲朋好友死亡离散之苦,又耳朵失聪,仍创作出举世瞩目的作品,足见其意志坚强。

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他为救助朱赫来被匪帮拷打,在战场上受伤患病右眼失明,劳动工地上患伤寒差点死亡,但始终战斗在革命岗位上,足见其意志坚强。阿廖沙是《童年》中的人物,他三岁失父被寄养在外祖父家,遭受母亲的变化及再嫁的打击,又历经为糊口捡破烂卖的困苦,但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足见其意志坚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了解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了解人物及重要的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名著阅读。(6 分)

【小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 名字)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3分)恶人: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你最喜欢汤姆的哪一特点?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3分)

【答案】 【小题1】人物:印第安人乔。原因:汤姆认为是回声使声音无法辨清,所以对方逃跑了。下场:汤姆脱险后,洞口被封了起来,印第安人乔就被困死在洞中(简单回答“饿死了”也可以)。(每问1分,3分)

【小题2】【示例】我最欣赏他的坚定、勇敢和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作斗争,对脱离困难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言之成理即可,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这是三个问题,要依次回答,不要错乱。先回忆所读的判断这个“恶人”的情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一定仔细阅读过本书,对书中的细节没有记忆。阅读名著是非常有益的,名著有曲折的故事,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生动,描写精彩,为学生提供文化与精神的营养。【小题2】

试题分析:汤姆的品质是多方面的,可以先回忆情节,根据情节再概括其精神品质。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形象突出,学生只要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即可。现在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目的有三,一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中享受一点精神的享受,二是了解各种文化,间接的接触社会生活,三就是让书的故事和人物教育影响学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居里夫人是波兰人,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B.《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告诉人们:厄运能使人由脆弱变得坚强。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一部书,共20篇,作者是孔子。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4.名著阅读。(3分)

《格列弗游记》中“我”来到语言学校,聆听了三位教授关于改进本国语言的讨论。教授们提出的改进办法:一是_____,二是__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

【答案】简化词汇;以物示意;批评英国殖民统治政策。【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根据“飞岛国中语言学校”这一情节的描写来分析改进的办法,然后根据当时英国的社会现状来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5.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小题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2分)【小题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答案】

【小题1】代指抗金前线 【小题1】C(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联系诗歌背景,得出“天山”代之抗战前线。【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看不到收复失地的沉痛悲愤和不甘。故选C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A.耳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B.古稀 C.知天命….D.花甲 考点:《论语》

点评:做好此题要对《论语》做到倒背如流。

7.名著阅读。(5分)

《水浒》中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的他却在高俅等人步步追杀之下,雪夜上梁山。他既有骁勇善战的一面,又有隐忍退让的一面。

(1)在上梁山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2分)林冲:()()

棒打洪教头

怒杀王伦。

(2)请概括一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3分)

【答案】(5分)(1)(2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怒杀陆谦)(2)(3分)示例1:林冲夫妇到大相国寺进香,林冲看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钦佩鲁智深的武艺,与之攀谈。此时高俅义子高衙内见林妻貌美,遂上前调戏。丫鬟告知林冲,林冲想打此人,但见是高衙内,自己停手,并拦阻鲁智深。

示例2:陆谦施诡计帮高衙内诱骗林妻,当高衙内欲行不轨,林冲恰好赶到,只得放高衙内逃走。示例3高俅使计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临出发林冲休妻离去。高俅有买通差役董超、薛霸,欲在野猪林结果林冲,幸得鲁智深解救,林冲仍让鲁智深放过差役,到沧州看守草料场。示例4:刺配沧州道中,差役董超薛霸将林冲的双脚按进滚烫的水中,烫伤了脚,第二天又让他穿硌脚的新草鞋上路,林冲都忍了下来;

示例5:初到梁山,王伦妒贤,故意为难林冲,要他在三天内取“投名状”来,他虽然闷闷不已,但还是按王伦的要求去办;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此处了解《水浒传》相关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8.回忆经典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观音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取经,修成正果,被封为“ ”。

(2)《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四个国家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①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

②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一只眼睛凹陷,一只眼睛直冲天顶。(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焚香已罢,林冲、吴用扶到主位,居中正面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军师吴用,下首公孙胜。左一带林冲为头,右一带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了,两边坐下。A便说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回心合意,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B。”

文中A是,他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后,将聚义厅改为,表现了他性格的两面性。

【答案】

(1)(1分)斗战胜佛

(2)(2分)马国(慧骃国)飞岛国(3)(2分)宋江 忠义堂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牢记4个人的封号。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花》选自《繁星 春水》,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这首诗劝诫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的荣誉,更要关注成功的背后蕴含的艰苦努力。

B.《安恩和奶牛》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文章刻画出安恩老太太善良、有爱心的形象。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

C.《郑人买履》这篇寓言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的作品,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试题分析:C中韩非子应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隆中对》分别出自《左传》《战国策》《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C.《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海上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三夜,虽然最终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但他用行动证明: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吃败仗的。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名著相关情节的考查,要学生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及其名著相关重要的故事情节。祥子买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丹麦小说家、诗人安徒生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构思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想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B.《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回报。D.《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小说,作者借助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去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A错,《安恩和奶牛》任务是丹麦的约翰尼斯延森。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名著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他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小题1】这里的大造化指什么?

【小题2】该情节之后,他有了一个什么称号?

随着情节的发展,他还有孙悟空—— ——孙行者—— 等称号。(请补充完整)【小题3】他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因何返回又回到唐僧身边? 【答案】

【小题1】指发现了水帘洞。【小题2】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小题3】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选段,把握选段内容,回顾《西游记》的相关情节内容,根据题目,进行作答。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选段,把握选段内容,回顾《西游记》的相关情节内容,根据题目,进行作答。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的,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言谈轶事的著作。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 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A项《论语》是儒家典籍;B项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C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小题。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小题2】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愿意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赏析诗句,要从内容、写作方法、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另外要分辨出颔联和颈联的先后位置。此处的C项中“惶恐滩”和“零丁洋”从修辞上看是运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含义----双关。

【小题2】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本诗属于哪种类型,然后要结合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有时注释中明示),抓住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句子(如标题或最后一句)和其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此题中“干戈寥落”“山河破碎”以及“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能将作者的情感表达。

15.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小题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小题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小题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案】 【小题1】留 / 柳

【小题1】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初中小说鉴赏艺术 篇3

一、开篇铺陈, 巧妙归结

三篇小说开篇都是先做铺陈, 在铺陈中为下文的阅读理解提供钥匙, 并巧妙归结到表现的主旨上来。《社戏》虽然是个节选, 就课文看做了这些铺陈:跟随母亲去平桥村的缘由、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在这里受到的各种“优待”等, 作品用铺陈突出了“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种种快乐, 再归结到作品的中心, 即“第一盼望的, 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故乡》则先叙述“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感所思。现实中故乡的影像、“我”的悲凉心情, 为全篇中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背景。无论是闰土还是杨二嫂, 他们都是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故乡中, 进而归结到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上来。《孔乙己》是三篇作品中铺陈较多也最特别的。作品先从鲁镇酒店的格局、两类酒客的特点, 又到“我”来酒店当伙计的感受, 最终归结并引出作品的主人公。“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突兀的一句, 正是承接前文对酒客衣着与喝酒方式描写之后对主人公特点的概括与照应, 这样写让读者对孔乙己的印象更为深刻, 也更好奇, 激发出阅读的欲望。可见, 这些作品的开篇都匠心独运, 除了交代背景外, 还埋下伏笔, 并以特别的方式推出叙述的重点, 形成了全篇的聚焦点。

二、曲折起伏, 推向高潮

作品主体部分的叙述, 都是曲折起伏, 纵横捭阖。《社戏》中写看社戏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到有船, 后又担心没有大人陪同, 但问题最终解决, 这是一折。再写看戏途中见闻, 这是一起。接着写看戏只能远看且表演不出色, 这又是一折。归航途中的精彩, 这是一起。大家摇船没了力气想吃东西, 这是一折。一起偷豆剥豆吃豆, 其乐融融, 这又是一起。最后到达平桥村, 母亲迎接, 各自回家。一个看戏过程, 写得曲折多姿。《故乡》在引出闰土之后, 有一大段“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从他的外貌到谈吐, 都是那么富有活力。而在期待闰土出场时, 却宕开一笔, 去写一个突然出现的杨二嫂, 连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这样的家庭生活都难以为继, 则暗示了即将出场的闰土更情何以堪。《孔乙己》在情节展开部分的叙述有别于其他两篇作品。它先是对孔乙己衣着到外貌与语言特点等做了一个整体的叙述, 再详细写他“一到店”的情况。接着便是揭开他的伤痛, 从脸上的伤疤到心灵的伤疤, 这两个层次看似轻松, 充满笑声, 其实是在揭开孔乙己那痛苦的生活本质和人生悲剧。三篇小说的情节发展, 都避免了平铺直叙, 而是选择了曲折反复, 或者旁逸斜出, 或者插叙铺垫。

三、底层人物, 不同代表

小说是靠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这三篇小说中, 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都个性鲜明地表现出底层人物的不同形象代表。《社戏》中的一群小伙伴, 那既是群像又有个体。他们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与这群小伙伴形象相得益彰的是少年闰土形象。少年闰土是聪明能干, 充满活力, 并且善于言辞, 说话滔滔不绝, 给“我”介绍了看瓜与捕鸟的许多新鲜事。从这些人物身上, 我们感受到童年是多么幸福。而一旦走出童年, 人生的命运又是那样无常。闰土已经变成木偶人, 与“我”之间竟然形成了“厚障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则是生活在底层的旧知识分子代表。他由于没有进学, 最终沦为受人欺凌的人物。因为一心想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结果失去了营生的本领, 这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一生。平桥村的小伙伴、少年与中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己, 他们都是生活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经历、最终形成不同性格与命运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芸芸众生相。

四、反复对比, 强化效果

鲁迅先生的作品,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 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既可以在同一对象上反复进行, 也可以在不同的对象方面进行的。《社戏》中, “我”不能去看戏的沮丧与去看戏的愉悦, 表现“我”对看社戏的渴望之情。夜色中戏台的美丽与戏台上表演的无味, 表现“我”对看不到那精彩的“蛇精”与“跳老虎”的失望。偷豆吃豆时对大人们的担心与六一公公的厚道好客, 表现出平桥村人的淳朴善良。《故乡》中杨二嫂前后的对比, 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 “我”与闰土关系的对比, 现实中的故乡与想象中的故乡的对比, 一组组鲜明而深刻的对比, 无不在揭示着故乡的沉沦, 人民生存的艰辛, 并成为整个社会底层社会的印记。《孔乙己》中, 既有孔乙己自身的对比, 如他前后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 也有“穿长衫的”与“短衣帮”的对比, 还有酒客的嘲笑与孔乙己悲苦的对比。这些对比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社会的风貌, 特别是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造成了人性的软弱、世态的炎凉等。

五、结尾蕴涵, 隽永深刻

三篇小说的结尾都很有特点, 语言简洁而耐人寻味。《社戏》似乎是一个童话式的结尾。“我”所怀念的“好豆”、“好戏”, 产生在平桥村这个“乐土”之中。“我”所怀念的, 其实是平桥村老人孩子的淳朴、厚道、善良、热忱、好客的本性。而一旦离开了这“乐土”, 就只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种种冷漠, 种种悲苦。《故乡》的结尾已经成为经典名句:“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应当是一个箴言式的结尾。作者把对未来的希望形象地比喻为“路”, 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希望要靠奋斗去努力产生, 唯有奋斗才有希望。这样的结尾, 是作品悲凉气氛笼罩后点亮的光明之灯, 照耀着的不仅是作品中人物所寻求的希望, 也是在启示所有的人去走出希望之路。《孔乙己》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是一个矛盾式的结尾。孔乙己死了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只能是“大约”;孔乙己没有死吗?“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音信全无, 最终只能是必死无疑, 那就是“的确”了。这样一个矛盾式的结尾, 给读者更多的是回味和思考。鲁迅先生作品的结尾就是这样, 简洁、隽永, 深刻。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而且在写作技巧上风格独特, 具有大师风范。本文仅以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三篇小说为例, 进行一个比较阅读, 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张力。

初中小说鉴赏艺术 篇4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上学期学的课文《风筝》一样,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风筝》出自散文诗集《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下列诗文名句的作者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采菊东篱下 ②海内存知己 ③往来无白丁 ④一览众山小 ⑤把酒问青天 A.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采菊东篱下”(东晋陶渊明),“海内存知己”(唐代王勃),“往来无白”(唐代周敦颐),“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把酒问青天”(宋代苏轼),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点评: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关键在学习时即时记忆,记清楚作品(作者、体裁、出处、内容梗概)和作者(笔名、本名、称谓、代表作)有关信息。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答案】.B(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后四句想象”说法不合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雨说》《乡愁》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他们都是台湾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l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等。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战国策》的编者是刘向。

5.下列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雨说》--抒情诗--郑愁予--台湾诗人

B 《敬业与乐业》--演讲稿--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C 《武陵春》--宋词--李清照--豪放派诗人 D 《望江南》—唐词--温庭筠--花间派诗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鲁迅—长妈妈 C.《水浒》—施耐庵—孙悟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C项中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

B.《童年》—高尔基—阿廖沙 D.《名人传》—罗曼·罗兰—贝多芬

7.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小题1】试从“炼字”的角度,对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作一点赏析。(2分)答:

【小题2】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答:

【答案】【小题1】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或: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

【小题1】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注意分析分析关键字词的含义。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从色彩的浓度上分析战争的场面即可。

8.《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班级黑板报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周敦颐《爱莲说》有关的上联,请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周敦颐独爱莲花说品格高洁 下联:_____ A.刘禹锡谪居陋室铭德行馨香 C.陶渊明偶得桃源叹古今变迁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B.毛泽东纵观古今数风流人物 D.苏东坡夜游承天遣闲情逸致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对联。对联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所写下联在内容上要与上联形成对应,同时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在答题时一定要兼顾内容和结构。A与上联最贴合,都是说品行的。考点:句子仿写

9.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下题。

【小题1】根据上面的连环画,对文同画竹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同品行高洁,学问丰厚,有极高的艺术修养。B.文同十分爱竹,整日流连其间,悉心研究体会。C.文同在仔细地观察竹后,还不断努力练习画竹。D.文同以画竹闻名,登门求画的人多,门庭若市。

【小题2】朋友十分热爱绘画,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像文同一样在绘画领域独树一帜,可他因最近几次绘画比赛的失败而变得十分消沉。于是,你引用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它振作起来,坚定成功的信念。

【答案】 【小题1】D

【小题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国学之成语俗语内容,进而说考查考生对成语的出处和来由的认知能力,本题选D。此题不难,题干问的是“胸有成竹”的原因,是因为品行高洁、悉心研究和不断努力,而D选择说的则是其导致的结果。【小题2】本题变相考查考生对掌握的名句的实际应用和理解的能力,首先要知道李白在《行路难》中的名句有什么,再结合本段内容,不难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插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

①多愁善感 ②精明能干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 [⑤狠毒泼辣 ⑥孤芳自赏 ⑦世故圆滑

【答案】林黛玉 ①多愁善感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 ⑥孤芳自赏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此图是“黛玉葬花”,要求学生对名著和名著中主要人物要有所了解。

11.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于该书。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浪漫主义诗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代表作。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课内经典课文,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3.“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水浒传》中的,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

【答案】智多星吴用 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本题抓住文段中“谋略敢欺诸葛亮”一句即可判断“吴用”,“吴用”是梁山的“军师”。【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课外古诗阅读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 【小题2】“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小题2】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正常为诗歌的总起句或者总结性的句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本首诗描绘的是春山夜月的景象,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为“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惜”字理解。惜的意思为惜别、怜惜,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名著阅读。(2分)

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他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挪到屋里。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大夫,这是公路上的石头给崩的。在罗夫诺城下,一颗三吋炮弹在我背后的公路上炸开了花……”

上面文段节选自一部文学名著。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尔•柯察金

保尔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长篇巨著《暴风雨所诞生的》

上一篇: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来源下一篇:感性工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