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求预测

2024-11-02

旅游需求预测(共12篇)

旅游需求预测 篇1

学术界对旅游需求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始于西方国家, 并逐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人们的旅游需求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旅游需求的相关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外对旅游需求研究较早, 尤其是对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较多, 而国内旅游需求研究主要是参考国外研究的模型, 但也提出了国内自己的研究模型。

一、旅游需求概论

旅游学是个年轻学科, 对与旅游相关的一些概念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系统定义。而关于旅游需求的定义, 国内外亦无统一界定。而对旅游需求的定义有传统定义, 也有其他学者个人的不同见解, 如张辉、谢彦君、保继刚和王艳平。这些定义的出发点相同, 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定义;不同之处在于考虑问题有所差异。有些学者把旅游需求定义为数量问题或者关系问题, 而有些学者则涉及到数量和内容问题, 即需求量和需求内容两方面。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旅游需求量是对旅游需求的种种度量。

二、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

(一) 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国外对旅游需求的预测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 包括德尔菲法、逻辑推断法、回归模型法、时间序列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外研究不断融合整合分析、误差校正模型 (ECM) 、向量自回归法 (VAR) 和时变参数法 (TVP) , 使得预测效果更精确。

Kulendran (1997) [1]通过研究比较得出误差修正模型优于天真1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法 (SARIMA) 。Law and Au (1999) [2]证明神经网络模型比多元回归、移动平均及指数平滑法在预测精度、标准化相关系数上更有优势。Greenidge (2001) [3]使用STM模型 (Structural Time Series Model) 对加勒比海地区的阿卢巴岛进行国际游憩需求预测。Goh, Law (2002) [4]运用多种模型对香港旅游需求进行预测, 发现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法预测效果最佳。Ramesh Durbarry和M.Thea Sinclair (2003) [5]使用AIDS模型预测法国的旅游需求。Smeral et al (2005) [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天真法1比各种回归移动平均法效果更好。Li Song, Witt (2006) [7]将TVP分别和ECM-LAIDS与长期线性近乎理想需求方法LR-LAIDS组成TVP-ECM-LAIDS, TVP-LR-LAIDS, 通过比较得出该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Montserrat (2007) [8]结合跃迁概率矩阵的遗传算法证明该组合模型比单一的遗传算法预测精度更高。

综上所述, 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日趋成熟, 方法众多, 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由于不同的预测方法效果不一样, 比如, 在有些研究中误差修正模型优于天真法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法;但在有些实证研究中天真法却优于综合性的回归移动平均法;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在有些研究中的预测效果是最好的, 它和多因素自回归移动平均法 (MARIMA) 优于其他几种时间序列模型。可见任何一种模型的预测效果是不能断章取义的, 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 国外研究倾向于模型整合, 如TVP-ECM-LAIDS和TVP-LR-LAIDS。这些组合型模型相对于单一型模型的预测效果更佳, 应用范围更广泛。

(二) 国内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

国内旅游需求预测研究主要是运用国外模型或者国内学者改进的模型探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旅游需求情况。

王娟、曾昊 (2001) [9]指出人工神经网络比多元回归分析适用范围更广, 显著性更强。吴江华等 (2002) [10]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3层BP模型应用于日本对香港的国际旅游需求。朱晓华和杨秀春 (2004) [11]采用中国1978—2001年入境客源数据运用多种模型分析得出序列较短时灰色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殷英等 (2004) [12]采用统计学习理论建立支持向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云南的旅游需求进行预测及对策研究。陈俊 (2005) [13]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云南国际旅游需求进行预测。覃频频等 (2006) [14]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对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 结果表明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 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黄银珠和陈雅丽 (2010) [15]运用灰色GM (1, 1) 模型、动态趋势预测模型和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分别对福建省未来5年国内游客接待量预测。结果表明, 灰色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 国内旅游需求预测研究除了学习借鉴国外的预测模型外, 还提出了国内的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的预测效果好, 误差小, 应用广泛。同时,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较多。此外,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 采用同一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因此, 我们应用预测模型时应该权衡利弊, 以求所得结果更准确可靠。

三、总结

(一) 国内外模型应用同中有异

基础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和基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BP神经网络等模型是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模型。而国外主要采用定量方法, 种类繁多, 并且旅游需求预测模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国内主要借鉴国外模型, 侧重与理论研究, 但灰色预测模型是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型。因为灰色预测模型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次创立的, 比起国外预测模型, 国内学者更倾向于简单实用的灰色预测模型, 因而应用范围更广。

(二) 组合模型高于单一模型

数据类型、分析对象、应用领域的差异造成预测精度的不同, 因而每一种模型都不是万能的。为了获得精确的预测效果, 部分学者将不同模型组成新的模型, 并运用实证研究证明组合模型 (如TVP-ECM、P-ECM-LAIDS和GA-SVR等) 比单一模型预测效果更佳。同时, 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作为利用单变量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模型, 只能对具有规律性的历史趋势进行预测。

(三) 国内外预测精确度存在差距

国外预测精确度高于国内, 如误差修正模型、接近理想需求方法、向量自回归、遗传算法等, 而国内运用这些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 部分基础预测模型误差较大, 精确度较低。线性回归L和滞后线性模型LL在许多旅游预测中运用较多, 但预测效果不佳。由于近乎理想需求方法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它非常适合于旅游需求的弹性分析。因此, 国内应加强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旅游需求预测 篇2

系别:资源管理系 班级:11级旅游管理专接本 姓名:崔可欢 学号:111210951001 摘要:西柏坡作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它的发展状况良好,处于平稳发展时期。受季节影响游客人数,季节性明显!

关键词:西柏坡 红色旅游 季节性

红色旅游是我国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专项旅游产品,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它既能发展旅游地的经济,创造经济效益,又能让国民增长历史知识、接受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社会效益。自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以来,各级政府和业界人士积极响应,红色旅游积极发展。

为了提高红色旅游的研究、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和效率,及时、准确地对其客源地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旅游需求人数是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需求现状和趋势、掌握旅游市场变化情况的依据。西柏坡,作为石家庄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地,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其发展对石家庄市来说尤为重要。要保证西柏坡旅游发展,首先要对其旅游需求作详细的预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色旅游者的需求结构分析。

一、红色旅游者年龄与旅游目的确定分析

各年龄段红色旅游者首要的目的是旅游消遣的占比例最大,这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革命老区,渴望在旅游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崇拜瞻仰型,游客从心里敬仰革命前辈、伟人,到实地亲眼看一看前辈留下的东西想一想当年前辈英勇战斗的情景,更能增强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更能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出有目的为体验参与型的比例次之,尤其是青壮年的红色旅游者都愿意亲身体验革命前辈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探亲访友者占很大比重。回归故里,拜访当年自己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的亲人和朋友,叙旧思情,而年轻人不属于这种类型的旅游者。[2]

二、红色旅游者与旅游景点选择分析

红色遗址景点是各年龄段红色旅游者首先选的旅游地,这也是他们参与红色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游客总量占据首位。同时,以欣赏自然景观为目的的位居其次,游客年龄多集中在青年、中年阶段,这一阶段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热爱大自然,喜欢边欣赏自然风光,边从精神上接受革命精神熏陶。许多革命老区具有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情调,喜爱探寻民俗风情知识的红色旅游者,喜欢追奇求异的青年、中年、老年红色旅游者也会把红色景点与民俗风情连接起来进行游览。另外,一些红色旅游者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城市景观表现出浓厚兴趣,包括古城、现代化城市风貌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成就。这些红色旅游者多集中在少年儿童、老年阶段,少年儿童天性活泼,喜欢新鲜事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正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老年人喜欢新旧对比,看到现在的生活比蜜甜,比歌里唱的还要好,心里就特别欣慰,毕竟革命者们的献血没白流。诚然,其他的一些旅游景点也会吸引一定比重的红色旅游者。

三、红色旅游者年龄与旅游方式选择分析

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型小红色旅游者基本上是以家庭亲朋伴随、学校组织的形式为主。每逢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以及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在家长带领下、在学校组织下,小学生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5岁到24岁年龄段基本处于中学、大学阶段,正是追求自我、增长知识、探新求异的阶段,主要是以家庭亲朋伴随、学校组织、独自旅游三种方式为主。与同学、朋友结伴出行,既有安全感,又有共同语言,这是这部分红色旅游者最喜欢的出游方式。但是,既然处于求学阶段,还必须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入团、入党、成人宣誓和其他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在革命烈士雕像、伟人塑像面前宣誓,立下自己的志愿,继承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把伟大的革命精神发扬下去。也是在这一阶段,具有一些叛逆与冒险性格,也喜欢独自一人去旅行。25岁到44岁和45岁到64岁正是家庭事业发展达到顶峰的时期主要以家庭亲朋伴随、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独自旅行四种方式为主;65岁以上的老年红色旅游者“红色情结”浓厚,旅游方式多选择家庭亲朋伴随、独自旅行两种方式,有时也会跟随旅游团参与远距离的红色旅游。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距平山县城4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距京石高速石家庄入口处79公里,207国道横贯全境,16个行政村全部分散在国道两侧,公路畅通,交通便利,景色优美。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地方,具有很强的革命教育意义。西柏坡是红色旅游圣地,景色优美,适合各类人群旅游。

西柏坡位于山区,季节性温差大,冬季寒冷,所以季节对西柏坡的旅游影响比较大。季节对西柏坡的影响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反应研究。

:为各季节游客量占全年比重%

0.25:1/4的百分比

西柏坡游客量每年的统计如表

年份 全年游客量(万人次)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01 69.80 16.40 28.60 17.50 7.30 2002 70.60 16.70 29.40 17.90 6.60 2003 68.90 15.90 28.50 17.80 6.70 2004 71.90 17.80 29.10 17.10 7.90 2005 75.80 18.10 30.70 18.10 8.90 2006 75.60 17.90 30.10 18.50 9.10 2007 74.10 17.00 29.30 18.90 8.90 2008 75.60 17.80 29.90 19.90 8.00 2009 80.70 19.00 30.60 21.90 9.20 2010 79.60 18.90 31.70 20.00 9.00

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各年季节性强度指数均在0.1左右,所以西柏坡受季节影响很大。西柏坡属于山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所以夏季游客人数最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西柏坡的游客人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在个别年份有较低回落。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基于2011年数据缺失,而且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所以可以估计2011比往年游客人数会高出很多。2012年应该比2011年有所回落,根据数据线性预测应该不低于80万人次。

总结:根据以上分析,西柏坡处于平稳发展时期,在往后的数年内游客人数稳定,不会有明显的回落。

[1]田孝蓉,旅游经济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3

旅游永远是大需求 篇3

C: Club Med在2010年的时候和中国复星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中国的高端旅游市场。你对中国的高端旅游市场有什么样的评价?

E: 最近几年中,我们发觉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以往去很多个目的地每天要看数十个景点,发展到现在他们已经非常懂得选择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度假。比如,他们会在一个度假村中停留4天的时间,可以完全得到放松,享受一个假期。

C: 我们发现,Club Med目前致力于兴建豪华度假村或者升级改建旅游胜地已有的Club Med度假村。请问,这是因为您认为旅游市场未来的增长将集中在高端度假产品板块吗?

E: 奢华并不是所说的奢侈,不单单限于金钱或者物质方面,而是能够见到更多的人,一起享受快乐,能够和其他各种不同国籍的人呆在一起,这也是去探索多元文化的机会。这将是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C: 我们也了解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意大利私人海滩的出租率只有往年的60%。您认为,旅游行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应该做哪些准备?

E: 我认为,“一价全包”的方式是很适合金融危机的,因为“一价全包”的方式不会带来预算外的支出,从而不会给家庭预算带来压力。像在欧洲和美国这些经济不景气的国家,我们还在继续加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因为通常在这些时候,我们的客人在选择度假产品的时候会非常的敏感,他会去考虑:首先,这要是个好的度假,而且其中每一件东西每一项服务的价格都是可见可控的。经济好的时候,有的客人会考虑自己去租一个别墅,然后再去安排行程、机票,这一切有太多的点需要去控制,其实不是那么容易控制得好。但“一价全包”对客人来说透明度就很高,确定这个是可以相信的。

C: 世界上那么多做旅游的机构,包括中国,不可能所有的都是“一价全包”。对于这些机构,在消费者紧缩预算的情况下,有没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E: 其实,假期的消费是在长期增长的。虽然,目前全世界的旅游消费增长正在放缓,但是由于工作上的压力,全球的人们还是有度假的需求的。无论是情侣还是家庭,他们只是想享受生活好好放松。所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会视经济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并确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计划外的开支。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C: 作为一个成熟的度假品牌,能够给一些新兴的品牌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和帮助呢?

旅游需求预测 篇4

旅游业是一门新兴产业, 许多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 运用恰当的预测方法来获得旅游经济发展规律, 为旅游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避免导致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和环境损失, 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相对于其他产业, 旅游业具有显著的易波动性, 宏观上容易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突发事件等影响;微观上还受制于游客的个人喜好、可支配收入等因素, 难于严格区分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内生和外生变量, 而这些因素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灰色性。所以旅游市场就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巨大灰色系统, 因此, 本文尝试着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雅安旅游发展做出预测和分析。

2 GM (1, 1) 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2.1 建立GM (1, 1) 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实现对系统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确切描述, 并据此进行科学预测, 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GM (1, 1) 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它主要用于对复杂系统某一一主导因素特征值的拟合和预测, 以揭示主导因素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变化态势。对于非负原始数据序列X (0) = (X (0) (1) , X (0) (2) …X (0) (n) ) 进行一阶累加生成后得X (1) = (X (1) (1) , X (1) (2) …X (1) (n) ) , 则得均值序列Z (1) (k) =0.5 (Z1 (k) +Z (1) (k-1) ) , 于是建立灰色系统微分方程:X (0) (k) +aZ (1) (k) =b (k=1, 2, …, n) , 其中a称为发展系数, b称为灰作用量。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为undefined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可得 (a, b) T= (BTB) (-1) BTY。

undefined

由此可得:

undefined

其还原值为:

undefined

2.2 GM (1, 1) 模型精度的检验

任何一个模型所做出的预测, 其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必然存在偏差, 模型的精度是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的反映。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 是判定模型是否合理、有效、可行的重要依据。GM (1, 1) 模型精度的检验方法通常有: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

残差检验:平均相对误差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与精度p (0) = (1-ε (avg) ) ×100%。一般要求精度大于80%, 最好大于90%。

后验差检验: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分别为X (0) 的均值和方差;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分别为残差序列q (0) (k) 的均值、方差。后验差比值C=S2/S1, 小误差频率undefined。

当后验差比值C小于或等于0.35, 小误差频率大于或等于0.95时模型精度等级为一级。

关联度检验:关联度检验属于几何检验, 它是对模型曲线的形状与建模数据列的曲线的形状接近程度的检验。关联度按下式计算: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这就是模型值数列对原始数列的关联度。一般要求ξ>0.6, 关联度越大, 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

3 雅安旅游的灰色预测

3.1 模型的建立和预测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 数列预测所依据的原始序列越长, 模型预测的精度就越低。因此选择雅安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005-2008间各自的四个序列数据作为预测的原始数据, 具体数据见表1。

运用Matlab软件, 对未来4年的雅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进行预测。可得雅安旅游人数和旅游收人的GM (1, 1) 模型。

雅安旅游人次的模型为:

undefined

雅安旅游收入的模型为:

undefined

通过以上两个预测模型, 利用累减生成, 求得各年的预测值undefined。结果见表2和表3。

3.2 模型的评价

由表2与表3可得, 人次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978%, 预测精度为94.8022%;收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073%, 预测精度为99.0927%;关联度分别为0.6981与0.9926, 均大于0.6且关联度较高。另外, 两个模型的后验差比值分别为0.1817和0.0205, 均小于0.35;小误差概率分别为1.000和1.000均大于0.95;模型精度等级为一级, 可以进行实际预测。

3.3 预测结果

模型通过检验之后, 根据a的值决定预测长度, 当-a≤0.3时, GM (1, 1) 的预测精度较高, 可用于中长期预测, 当0.3<-a≤0.5时, 可用于短期预测。人次模型与收入模型的发展系数-a分别为0.1828和0.2816均小于0.3, 可用于中长期预测, 由此预测雅安未来4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其结果见表4。

4 结语

旅游预测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它能为旅游管理科学的决策者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现代旅游研究中用数学方法进行旅游预测, 有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 各种方法各有优劣。该GM (1, 1) 模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雅安旅游人次和收入指标收到了影响, 属于变态原始数据, 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精确度;尤其是影响了对旅游人数指标的准确预测, 其平均相对误差达到5.1978%, 但是, 平均相对误差还是小于10%, 能够作为雅安旅游人数和收入预测模型。旅游业是雅安的支柱产业, 雅安旅游指标的准确预测对雅安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晓云, 赵黎明, 秦彬.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旅游预测中的运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7 (2) :1-5.

[2]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17-43.

[3]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4]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考英语作文话题预测:文明旅游 篇5

【预测作文】文明旅游

【猜题理由】有些旅游景点的文物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最近文明旅游的倡议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就“游客可付费在仿造长城上涂写留言”发表看法。

【预测题目】文明旅游

写作内容:1. 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

2. 以约120个词写一篇短文,就“游客可付费在仿造长城上涂写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内容包括:

(1)谈谈对某些人喜欢在旅游景点随便涂鸦留言的看法;

(2)对专门修一段仿造城墙让游客付高价留言的做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范文】

It is reported that tourists to China’s Great Wall can now leave their mark on a fake wall recently built near the real wall in Badaling if they pay 999 yuan.

In China, many visitors have the hobby of carving graffiti on places of interest, especially on some famous cultural relics. Last year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and found many people had left names and ugly words on the Wall, which destroys many historic bricks. In my opinion, such people should feel ashamed of leaving their marks on the great relics which were created by our ancestors.

So personally I quite agree with this brilliant project though it has caused criticism from some people. The Great Wall would be ruined one day if we didn’t take any steps to protect it. The fake wall is a really good idea because it will protect our relics as well as making profits from the project.

文明旅游英语作文

旅游业需要挖掘“纵深需求” 篇6

类似于大多数公园,旅游景区提供的服务也是一种准公共品,其具有鲜明的公共资源属性,即属非专有资源、具有整体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就这一点而言,对旅游景区的收费,本身就违背了其作为公共社会资源的特点,强制剥夺了人们使用它的权力。

旅游景点的开发,一方面在于提供一些休闲服务,另一方面的根本意义则在于传承历史或者自然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已经渐渐淡忘这一公共属性。

公共资源观念的淡薄,并不能够抹去其收费所带来的不同声音,个体经营户、民营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会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变动,同时发出声音。

以凤凰古城涨价为例,首先出来说“不”的,是古城那些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商贩。

收费范围的扩大实质上是把这些商贩的经营之地大大缩小,也意味着游客要到这些商贩购买商品,必须先交给政府148元的入门券。对于那些理性的游客来说,自然会减少购买。

我们试想,如果杭州西湖因为申遗成功而要加收148元的进场费,表面上看,政府手中拥有了一个看似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但可以想象,纵然西湖有天堂美景,到杭州的游客必然相应减少,从而这些年取得长足发展的餐饮住宿业就会相应萎缩,地方政府的税收就会大大缩水。

更长期地看,没了这些生意,也就没了那些投资者和打工仔,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人才都会流出城外。到时,即使拥有十般之美的西湖,唱的也只能是一计空城。

而这种收费政策,对于城内的民众而言,不仅仅是把自家门口的风景无偿给政府占用收费,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出入——出门不得不时刻带上身份证明,而那些来此走亲访友的人们也不得不买上148元的门票才能进你家门槛。

这种情况不仅会给民众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催生旅游业中的不正当竞争——景区内居民可以钻空私自揽客,这不仅使游客的安全及出行质量没有保障,而且会大大降低景区的美誉度。

还须提及的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旅游产业的直接需求将不断增强,而且旅游延伸的间接需求也会被挖掘出来。

因此,发展旅游产业更多的着力点不应在增收门票和门票涨价上面,而应该重点放在诱发消费者的直接需求和延伸旅游的纵深需求。

尽管旅游业在很多官员看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产业,但我们不能忽视产业链的经济连带效应,没有哪个产业能够独立于其他产业之外生存,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架构。

试想,如若旅游市场不能够规范收费,那么市场之手将营造出不利于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最终,仍然需要个体经营户、民营企业来为发展环境买单。(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浅析旅游需求的条件及旅游消费 篇7

从旅游需求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要成为现实的旅游需求主体, 必须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 即主观上要具有旅游动机, 客观上要具有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另外, 由于旅游需求的实现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位移下才能实现, 因此具备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也是支撑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所必需的, 但是那不属于旅游经济学的范畴。

1、客观条件

(1) 支付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必须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才能实现各自的旅游需求, 因此, 旅游需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旅游支付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和必须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 一般以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为衡量支付能力高低的指标, 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 则表示旅游支付能力越强。在谈及个人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时, 有些学者也使用可支配收入这一概念, 它是个人收入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因为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在其可自由支配收入不足以支付一次旅游活动经费的情况下, 出于旅游的需要, 采取了节省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和某些社会消费开支的办法, 用节省下来的钱参加了旅游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可支配收入也可作为个人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当然, 在现实中, 还有很多人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并不是来自于当年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而是出于过去的积蓄或者利用信用方式来支付。然而前者使用的是过去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后者使用的则是未来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居民所在国 (地区) 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一般来说,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地区) , 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 相应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较高, 表现为旅游支付能力较强。从国际旅游来看, 2005年国际旅游开支位列前5位的国家是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 它们都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若从我国国内旅游现象来看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2) 人们的职业 (各类职业的收入高低不等) 及其家庭结构 (人口多少、是否双收入等) 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 家庭结构通过相对降低家庭基本开支、绝对增加家庭收入等途径对可自由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如家庭结构比较简单、成员较少的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往往相对较多, 最终做出用于旅游消费开支的决策也相对较容易。

支付能力对旅游需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衡量一个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需求潜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也是影响一个旅游目的地能否纳入到旅游者选择决策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是决定着旅游者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 要时刻关注旅游客源地居民支付能力的变化情况, 以便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

(2) 闲暇时间

由于旅游是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的活动, 没有足够的时间, 出外旅游是不可能的。在旅游经济学中, 出外旅游所需的时间称为闲暇时间。这里的闲暇时间不仅是相对工作时间而言, 而且也相对于处理个人事务时间而言, 所以概括来说,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所需时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 连续的时间越长, 参加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来说, 人们的闲暇时间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每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法定假期、带薪假期。这四种闲暇时间对于旅游需求的实现来说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每日闲暇时间对于旅游需求的实现没有什么意义, 周末闲暇时间在大周末的休假制度下可用于短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的实现, 法定假期中更长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更长更远的旅游需求的实现, 如我国通过黄金周的制度安排实现了人们长距离旅游的需求, 带薪假期才是未来促使旅游真正走向大众的必要条件。

闲暇时间对旅游需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旅游地域范围的选择, 而且也对居民的旅游方式及其消费时间的集中程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并进而关系到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素质的提升状况。因此,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 不能不考虑闲暇时间带给旅游产品的设计、结构的调整及其产业运行模式的影响。

2、主观条件

实现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是指人们须具有出游的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动机就是引发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旅游动机就是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旅游动机的产生与人类其他行为动机一样, 都是来自于个人的需要。人们为了健康的需要到他地去疗养, 为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去异地游览风景名胜, 为了消除疲劳, 暂时避开紧张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到一个地方去度假等等, 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反之, 一个人若没有这种需要, 或没有意识到这种需要, 其旅游动机也就不会产生。

个人出游动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的心理特征、文化素养以及年龄和性别等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也同外界的客观因素, 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一些微社会环境 (家庭、邻里、朋友、同事等) 相关。后者对一个人旅游动机的形成有时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一个人原不准备出游, 但在朋友的规劝和激励下也打算一道出游。

二、中国旅游业具有巨大需求

旅游消费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的求新、求知、求乐消费, 是一种发展性消费,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 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 用于旅游等发展性用途的消费比例将有很大的提高。以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766万人次, 增长4.0%。其中因私出境4221万人次, 增长5.2%, 占出境人数的88.6%。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19.0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184亿元, 增长16.4%。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关联性的动力产业。旅游消费涉及旅游者从一地到另一地过程中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实际上, 像旅游这样涉及内容广泛的消费活动并不多。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广泛的关联性。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 旅游业既依托于相关产业, 又对其他产业具有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餐饮、娱乐、交通、景区景点的建设, 同时也将带动农业、建筑业、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如前所述, 按照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划分, 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的产业被称之为“旅游业”, 这包括旅行、饭店、交通、餐饮和旅游景区、景点等行业, 而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所有产业综合被称作“旅游经济”。由于经济结构不同, 旅游业发达程度不同, 旅游业的增加值 (直接产值) 和旅游经济的增加值 (直接加间接产值) 比例较大。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重要决策的产物, 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政治和外交活动到经济活动的根本转变, 不仅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 影响旅游需求既有消费者内部的因素, 也有其外部环境因素。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经济,旅游业

参考文献

[1]张广瑞, 等.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旅游需求预测 篇8

一、旅游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大旅行时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行为模式、消费模式和旅游价值取向。火车在19世纪早期的出现使旅行变得比以往更便捷,并随收入提高,更多人渴望出国旅行,从而促成了全新旅游模式的产生。直到20世纪汽车产生,突破了地理限制,汽车的兴起有效拓展了乡村郊野的游观空间。到20世纪末,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显著发展。以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跨国游的发展也日益增长, 例1950年跨国游(不包括1日游)总消费约2 520万左右,到1997年增到6.128亿,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增到4 437.7亿美元。旅游业也促进了交通技术的改进。今天旅游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为代表的21世纪,人们的选择机会会更多[1],如今太空旅游也在召唤人们前往,旅游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

二、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因素分析

作为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潜在因素,由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所决定,而涉及的变量包括收入、税收、可支配时间、旅游产品价格等因素。拥有可支配收入,导致了潜在度假者度假行为的产生,人们的度假行为是多种动机共同促成的, 并受收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制约。

1.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

随着人们对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渴望日益强烈,游客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游客已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已把旅游看成一种经济活动。旅游是游客的一种需求,也是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其他服务的一种供给,从而形成消费,创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游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

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及汇率等,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上升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从旅游中获得新的体验。

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可见,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由多因素决定,可表达为

在用经济模型预测旅游消费的增长,仅用收入是不能完全解释旅游量变化的。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变化和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一表述,即每一年的旅游消费函数组成了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例图中有三根分别是某三年的旅游消费,组合成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会导致较高的度假消费。旅游消费与个人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而“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受食物价格、交通费和通货膨胀等变量影响的,还要考虑税收,利率的影响。同时要分析旅行成本 (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各种活动成本)。一方面经济变量决定了游客的出游能力,另一方面旅游地的物理属性和过去旅游经历的评价共同影响了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

旅游消费、旅游支出与旅游团的出游时间、停留天数,团的规模以及成员构成有密切联系。

总之,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要素有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旅行成本,货币汇率、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的通货膨胀等因素。目前,大力提倡旅游文化创新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大大促进了旅游需求及消费[2]。

2.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社会因素

收入增加刺激了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增长,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加,也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例带薪休假的增加,弹性工作制度的引入也使人们延长周末以获取较长时间休假成为可能,当然旅游的需求及消费也要有相应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

人口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老年人、未婚、已婚但无子女的游客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也使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增长。

3.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心理因素

心理需求因素包括娱乐、放松、学习、购物、社会交往、自我实现、自我发现、实现个人梦想。

旅游作为产品不仅能让人暂时摆脱日常琐碎生活,还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旅游不是有形商品,而是作为游客获得体验和实现梦想的途径,它的价值是无形的[1]。旅游往往不是一个自发的决定,它很可能是家人、朋友共同的决定,从而实现人的自尊、自重和自我实现。以上分析归纳至图2。

三、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

1.旅游的经济影响因素

旅游的经济价值在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旅游业当作脆弱经济体系带来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的一种手段,吸引投资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可将闲置土地再生变成繁华区域的手段。

旅游带来了经济收益,它包括了旅游消费给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了税收,给旅游服务、旅游投资企业带来商业利润,帮助小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并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也给运输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

游客数量越多,人均旅游消费越高,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游客停留时间和住宿性质是决定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建立旅游纪念品商店,提供购物机会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游客净支出决定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为达到以上目标,必要的条件是目的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有较好的交通可达性及旅游设施。

2.旅游的环境影响因素

旅游业受到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超负荷发展耗尽了被关注地区的环境质量),间接威胁到那些地区旅游业的收益。为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应联合起来保护高质量的景观,许多旅游业经营者也已充分意识到加强景观建设对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很多旅游企业也不断在寻求与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以提高现有景观的吸引力。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旅游的影响和吸引力。随时适合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产品的开发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经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制定和规划产品功能,最大限度实现旅游者的消费预期,以羸得广阔的旅游市场,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

保护好旅游环境,不能完全依靠游客自身对其行为进行约束,要有行为守则帮助人们进步,还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障措施,同时需要经营者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的保护环境。要提倡生态旅游,一方面要尊重当地文化,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期望,以求真实的市场推广和促销。

从管理技术上也要采取分流措施避免在主要旅游区发生过度承载的情况,同时,使更多地区享受旅游业带来的效益。为打造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假期和游客,要鼓励绿色政策,致力于保护环境。需要在品牌化经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抓住品牌的核心、特色和定位[3]。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旅游企业必须以满足旅游者 (顾客)需求为本。

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从宏观上看,旅游给人们带来乐趣,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使人们身心放松。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性质的看法是很重要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其中旅游者对接待情况的满意度影响对当地旅游服务的评价。游客的“示范效应”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当地人,形成文化的互相渗透。

旅游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手工艺品、服饰、建筑、美食等具体的表现出来。旅游会引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通过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为生产部门带来收入,同时,旅游业能迅速将传统设计转化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营销手段。旅游业的出现为传统服饰生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机会,直接将产品推向旅游市场,推出有地方图案的纪念性服装。旅游可以引起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从而影响人们的穿着。

如果旅游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动因,对于旅游产业的建筑式样和建筑物,也反映了旅游者活动类型和变化过程,是旅游地社区吸引游客的表现形式。

在美食方面,旅游业不仅对传统食物提出了需求,同时也渴望新颖食物的不断创新。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理解。旅游客源地社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源泉。目的地除了现实的旅游资源外,对待游客的态度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游客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先来的游客会影响到后来的游客,旅游信息除通过营销渠道、媒体等方式传递,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实际的运作及游客的体验。对已到过目的地的游客,通过过去形成的体验,以及对吸引物,整体环境和价值的评价来间接地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1]。

游客体验来自于一系列的旅游行为,它由游客的社会经济条件、认知水平以及对目的地的感知所共同决定,同时,目的地本身的交通、通讯、设施等实际条件也会影响游客的行为。在今天旅游体验受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旅游服务及管理水平所影响。旅游产生的影响由图3可见。

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损耗最小化,促进经济发展,使消费者、经营者均满意。

四、旅游需求及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要树立一个正面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游客。形象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游客体验、促销信息、实际自然状况和服务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旅游区的管理不只是为了旅游促销,主要是要增长旅游体验,实现接待地收益最大化和损耗最小化。旅游区犹如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它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走向,同时,旅游本身也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消费活动,比其他的经济活动更引人注目。

总之,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旅游需求预测 篇9

1 GM (1, 1) 模型介绍

GM (1, 1) 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它主要用于对复杂系统某一主导因素特征值的拟合和预测, 以揭示主导因素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变化态势。

2 九江市入境旅游需求的GM (1, 1) 模型预测

2.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将2004年~2010年九江市入境旅游人数作为原始时间序列, 具体见表1。

2.1.1 级比的平滑检验

, 表明序列是平滑的, 可以作数列灰预测。

2.1.2 级比的界区检验

已知n=7, 有界区

为了使所有级比落入界区内, 将作预处理:.

2.1.3 GM (1, 1) 建模

对X (0) 做一次累加生成, 得到X (1) , 则

对于上述的X (0) 的参数GM (1, 1) 按照下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

将B, Yn代入辨识算式, 有

得GM (1, 1) 模型为

(1) 灰微分方程:

(2) 白化方程:

(3) 白化方程的时间响应式:

根据

可得还原方程为

此为预测方程。

2.2 模型的检验

(1) 残差检验:设绝对残差, 相对残差。对2004~2010年预测结果做残差检验, 运行结果见表2:

(2) 后验差检验:分别为绝对残差序列和原序列的均方差, 这里0.1055<0.35, 所以模型的精度为优。

2.3 模型的评价

由表2可以得到旅游需求模型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38%, 后验差比值为0.1055<0.35, 模型精度为二级, 可以进行实际预测。

2.4 模型预测

模型通过检验之后, 根据发展系数a的值决定预测长度。当-a≤0.3时, GM (1, 1) 的预测精度较高, 可用于中长期预测, 当0.3<-a≤0.5时, 可用于短期预测。九江市入境旅游需求模型的发展系数-a分别为0.0786小于0.3, 可用于中长期预测, 由此预测九江未来5年入境旅游人数, 其结果见表3。

根据以上结果, 画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3 灰色动态模型群改进模型

3.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首先, 取, 建立第一个模型:

其次, 取, 建立第二个模型:

以此类推, 取, 建立第个模型:

分别对这个n-3模型进行预测, 将所得到的值求出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

这里, n=7, 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和原始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见表4) :

根据以上结果, 画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3.2 模型的检验

(1) 残差检验:设绝对残差, 相对残差, 对2004~2010年预测结果做残差检验, 运行结果见表5:

3.3 模型的评价

由表5可以得到改进后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21%<5%, 后验差比值为0.05795<0.1055<0.35, 模型精度提高为一级, 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4 结语

利用4个GM (1, 1) 子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对GM (1, 1) 模型进行改进, 减少了预测的相对误差, 提高了模型精度, 说明模型的改进是有效的。考虑到2003年非典对旅游人数的影响, 数据会产生偏差, 因此近期数据的影响比以往更重要。用该方法进行预测时多次考虑了近期数据对未来的影响, 而对时间序列靠前的数据信息使用频率相对减少, 能够作为九江市旅游人数预测模型。旅游业是九江的支柱产业, 九江市旅游指标的准确预测对九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晓银, 周保平.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 2010.

旅游需求预测 篇10

一、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分析

1、旅游市场恶性循环的局面

由于旅游业的市场结构问题以及市场呈现无序化,造成了我国旅游业人才流失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拥有资格证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五百万左右,但是旅游业市场的需求却在九百万以上,这就造成了旅游业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市场情况的理论,大量的无资格证的人员涌入旅游行业,造成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形势。因为国内舆论对旅游行业的误解,导致旅游业整体的低迷,许多旅游学院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了旅游业每年需求量的不足,又会有大量的社会人员涌入其中填补空白,这造成了旅游市场整体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个情况,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旅游市场的需要开展人才培训战略计划,使旅游市场摆脱无序、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同时学校也要针对这个情况,制定配合我国政策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计划,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多功能型旅游人才,满足我国人才短缺的旅游业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旅游服务类人才需求量,供不应求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人才市场基本上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从事旅游业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因此造成了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现有六千多家旅行社,五百多个国家5A级景区,这些客观条件为社会提供了许多的空缺职位。但同时,毕业生与岗位的比例为一点五比一,许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即使是旅游学院毕业的专科生,在选择工作上也倾向于其他行业,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造成了旅游服务人才市场的供不应求,在另一个侧面讲,也导致旅游行业从业者整体缺乏专业素养。

3、 旅游业紧缺新兴的专业人才

面对我国现阶段旅游服务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的旅行社之间也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一度把我国的旅游市场拉入“红海”旅游市场。为了吸收高素质人才,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导致我国旅游业市场混乱的局面。我国旅游业紧缺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与新兴的专业人才,这个新兴的专业人才具体指的是能够将旅游业与新兴的产业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如旅游电子商务管理人才、旅游信息平台构建的人才、旅游休闲策划的人才以及旅游资本运营的人才。旅游业的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战略计划,同时增强合作精神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新兴人才。

二、旅游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1、 旅游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方向模糊是旅游人才培养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相比外国的旅游人才教育行业,我国的旅游学院在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都不够成熟。学校没能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不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情况,自然在旅游人才培养上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市场调研是开展教育目标的信息基础,没有这个信息基础,旅游方面的教育就会陷入盲目的局面。许多旅游学院在开展旅游行业教育时,缺乏实践精神,在开展教学计划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导致了我国旅游教育模式的僵化,旅游教育过于理论化,使学生上岗之后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2、 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脱节

旅游市场高素质人才与新兴人才的缺乏,而旅游学院的毕业生毕业的工作难题,这一双向矛盾体现出旅游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源头在于旅游学院的教学方式上,是旅游学院的教学内容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了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脱节。旅游也没有合适的安置岗位,毕业生没有适合的专业都是先进旅游行业会发生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求学院在教学方式上与时俱进,紧跟如今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在教学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旅游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旅游人才培养教学形式僵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教育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教育行业却呈现教学形式僵化的局面,让相关从业人员非常头疼。由于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前景不错,许多非旅游学院的学校也开设了旅游专业,使我国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比例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一味追求迎合市场需求的结果,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教学形式僵化,在专业建设上缺乏相关的经验,造成旅游专业教学水平偏低,这也是我国旅游专业的一个常态,因此加强教学当中的实践部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旅游人才

1、 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紧随旅游市场需求新动态

由于我国旅游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求了我国旅游市场人才培养工作要有针对性。针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来培养具有潜力的人才,在时代不断的进步中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这就要求了旅游市场的人才需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面对新兴的产业也能泰然处之,紧随旅游市场需求更新动态。保证人才的发展方向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合性,这依靠旅游业教育工作的高效性。同时国家也要动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在旅游教育的培养上面加大资金,教学资源的投入,保证旅游教育的物质基础,从而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可靠性。非旅游学院的高校也要对旅游教育一视同仁,在教学效果的评定上、师资力量的投入上要一碗水端平。教育市场的得失要建立在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因此对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开展专业培训,定期举办旅游行业相关教育讲座,对于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发展方向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教育也十分重要,综上所述,不管是开展何种教育,都需要有一个教学理念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构建。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发展才是旅游专业的总体教学目标。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关乎着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说教学目标的建立是以旅游市场为主要参考,但旅游专业的教学情况也实实在在对旅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不能不考虑到旅游专业教育的情况,优化市场的人才机制,配合旅游教学来接收旅游专业毕业生,也是旅游社以及星级酒店解决旅游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使旅游市场的需求与旅游人才的培养达到平衡的程度,减少因为闲散人员涌入带来的综合素质低下的旅游市场局面。是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旅游市场结构相适应,才能实现旅游市场与旅游培养工作的双赢。这是旅游行业与旅游专业教育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3、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改革专业课程建设

从旅游专业构建出发,要实事求是的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需要以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主要参考对象,构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好的教育课程内容。比如我国如今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增设网络课程十分有必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增加旅游专业教学的效率问题,还能够让旅游专业学生建立对信息化技术的总体认识,从而为旅游市场输送旅游电子商务管理人才、旅游信息平台构建的人才、旅游休闲策划的人才以及旅游资本运营的人才。教学课程的构建依靠的是学校对于旅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更依靠旅游专业教师的经验,往往从事一个工作较长时间,便能在本专业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增加旅游专业教师资源的分配比例也是改善我国旅游教育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增设,可以增加旅游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这都依靠实践课程的具体构建。因此我国高效应该秉承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建构,争取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四、结语

针对我国僵化的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平台合作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教学效率。为了与旅游市场接轨,旅游专业的高效应该以社会上具体的工作岗位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社会上旅游专业的潜在岗位为教学方式的次要目标。满足我国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原哲.基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曹南宁.以行业需求为基础的旅游管理硕士课程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王月.北京市体育休闲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谢苏,蒋永业.多业态旅游市场形成与旅游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2-16.

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篇11

[摘要]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文章基于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两方面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呈现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体验的趋势。在核心内容的需求方面,旅游者需求较高的依次为: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在衍生产品的需求方面,旅游者对特许旅游纪念品中的世博护照、海宝和世博纪念徽章的需求较大,对出版发行服务中地图的需求较多,对网络文化服务的需求度正逐步提高。分析发现,基于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和月均收入因素的影响,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园次数和出游方式的影响较小,文章并据此探讨未来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旅游者需求;差异性;上海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103—09

1

引言

创意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约翰·霍金斯(JohnHawkins)在《创意经济》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约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正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文化创意旅游这一特殊的旅游发展形式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和欧盟旅行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旅游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机会。旅游需求是一种态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意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产品所需求的数量,不仅包括“需求多少”的問题,也包含“需求什么”的问题,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正在从被动消费者向自我构建者转变。旅游者需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旅游需求中的这一新兴趋势,以使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者更好地明晰旅游者的需求。

目前,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国内由于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多将文化创意旅游等同于创意旅游,在创意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旅游加以探讨。理查德(Richards)认为,创意旅游包含旅游者的自我发展,是文化旅游的延伸和反作用力;随后,另外一些国外学者对旅游创意阶层、创意旅游体验、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进行了探讨。国内研究者主要对创意旅游的内涵、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王慧敏明确指出,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与传统的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它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手段,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载体。总体来看,国内外对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研究多在宏观产业层面或就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整合的某一环节进行定性研究,缺乏基于旅游者需求视角的微观层面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本文着眼于旅游者需求中出现的这一最新态势,以上海世博会为例,研究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

2世博会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世博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图1)。世博会在文化底蕴深厚、创意含量丰富的特定空间内,依托文化创意构成旅游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体验需求为标准,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从而形成旅游园区、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空间和功能集聚区。世博会不仅涵盖旅游产业中的行业要素和核心的文化创意要素,而且带动了建筑设计、艺术创造、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与科技、文化、艺术、生态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的有机融合及空间和功能集聚。世博会始终贯穿“文化创意”的发展主线,寓含“未来”的思想:1889年巴黎世博会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展示的电视摄影机,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展示的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舱模型等。可以说,世博会已经成为一个泛文化意义的超大规模的文化创意活动的集合,不仅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集聚区,也是展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载体。

上海世博会依托节庆展会的平台,在文化、科技、旅游等方面,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以多种互动式的文化创意体验旅游活动和项目为融合产品的表现形式,形成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新模式。笔者结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构建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体系(图2)。上海世博会以主题创意为核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凸显“以人为本”,蕴含了对创意空间生产的重视,密切联系了城市空间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而引发了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等众多产品的参与和创新,构成诠释和表达世博会主题的三大核心内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衍生出新的产品圈层,包括特许旅游纪念品、出版发行服务和网络文化服务等系列衍生品,提高了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因此,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地问卷调查发放分两次进行,时间分别为2010年8月22—25日和10月16~18日,发放地点为上海世博园区内。共发放问卷625份,回收620份,回收率为99.2%,其中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为94.35%。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就旅游者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的需求进行测量;第二部分为被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运用$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信度系数达0.883,大于0.5,说明问卷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同质信度。文章通过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与上海世博会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需求的相关分析,检验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对影响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4旅游者特征分析

4.1人口统计学特征

接受调查的旅游者中,男性占48.5%,女性占51.5%,比例相当;年龄方面,15—44岁的旅游者占81.6%,是参观上海世博会旅游者主要的构成人群,65岁及以上的老年旅游者仅占1.4%;职业方面,以学生为主(45.3%),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11.3%)、其他职业(10.6%)、职员(9.2%)和政府工作人员(8.3%),学生较多可能与调研时间集中在暑期以及学生旅游者的旅行习惯和旅游偏好有关;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6.4%,初中及以下学历仅占19.3%;个人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于5000元以下(90.9%),其中又以999元以下居多(49.8%),这部分旅游者大多是学生阶层。

4.2旅游行为特征

接受调查的旅游者中,第一次进入上海世博园区的人数居多(65.1%),可能与事件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场所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有关,二次进园的人数占22.7%,三次进园和三次以上进园的人数分别仅占6.5%和5.6%。对重游意向的均值分析显示,旅游者表示上海世博会“值得再来”的均值为3.69,根据塞维斯·升东(Cevat Tosun)的观点,5点李克特量表的均值在3.5~5之间表示赞同,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表现出一定的重游意愿,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在出游方式上,以散客旅游为主,非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占67.3%,而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仅占32.7%。文化创意旅游者倾向于自助旅游方式,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更注重表现个性需求,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5

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5.1

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分析

5.1.1

文化创意旅游核心内容的需求

比较要素的综合得分显示(表1),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旅游者对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核心内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需求,旅游者需求度最高的是特性鲜明的创意空间——展馆,需求较高的集中于展馆中的建筑设计、主题、灯光视觉艺术、展品、娱乐参与体验和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其次是富有活力的创意展示——文化演艺活动,其中较感兴趣的是国家馆日活动、欢乐盛装大巡游和民族传统原生态表演;论坛的需求排在最后,需求度较高的是主题论坛。在展馆的建筑设计中,不同元素、造型和色彩的运用安排组合都体现了设计者独特的创意,成为旅游者需求度最高的内容。展馆主题通过设计者观念、感情和品位的表达,赋予展馆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某种独特的“象征意义”。旅游者对以娱乐元素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参与体验项目更多融入娱乐元素,旅游者体验文化的方式不再满足于单调枯燥的书本,而更多地从视觉、听觉方式体验更本真的文化,如灯光视觉艺术、电影、背景音乐、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和文化演艺活动等,上海世博会7300万人次旅游者中,观看各类文化演艺活动的旅游者累计超过了3400万,近50%的旅游者至少观看了一次文化演艺活动,表明以节庆节事为载体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力,不但吸引了旅游者的眼球和注意力,也为其直接参与文化创意体验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旅游中的多元性成为旅游者关注的诉求点,旅游偏好更倾向于精神消费的娱乐体验,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具有多元性、娱乐性的旅游体验正逐步成为文化创意旅游需求的主要内容。

5.1.2文化创意旅游衍生产品的需求

衍生产品是文化创意旅游的大众化载体,通过旅游者的购买和流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者对衍生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衍生产品的需求主要从特许旅游纪念品、出版发行服务和网络文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上海世博会特许旅游纪念品销售总额达309.58亿元,包括玩具、文具、服装、鞋帽、箱包、邮品和贵金属制品等,开设销售网点8857家,实现了1.45亿件的特许纪念品销售。调查显示,旅游者对世博护照(73%)的需求量最大,销售量超过1000万本;其次为海宝(52.3%)和世博纪念徽章(32.5%)。60.5%的旅游者想盖齐所有印章,世博贵金属(5.6%)、家用陶瓷制品(5.8%)和世博纪念扑克(7.7%)的需求程度较低,都在10%以下。世博护照和纪念徽章收集的是不同场馆的印章和徽章,不仅代表旅游者参观世博的有形经历和特殊纪念,而且是场馆和文化的双重象征符号,它们的设计蕴含不同的文化背景,收集这些象征符号的过程实际上是消费世博文化的体验过程,旅游者把符号消费当作“身份”的象征。

作为文化创意的物质载体,出版发行服务主要向旅游者提供精神文化享受,是最具体、最现实的衍生产品。调查显示,旅游者对出版发行服务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地图(37.4%)、画册(35.7%)和其他类出版物(25.5%),其次为图书(21.9%)、音像制品(16.6%)和期刊杂志(8%)。地图是旅游产业中最具实用性的出版物,它成为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博地图总计印制8000万份,满足了7300万人次旅游者的参观需求。旅游者需求的重心在注重产品的创意功能的同时向实用功能转移。

为探索信息化时代世博会展览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上海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网上世博会。调查显示,互联网(63.6%)是目前获取世博会旅游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其中45.5%的旅游者“浏览过”网上世博会。但多数旅游者对敲章的虚拟体验方式不感兴趣,更倾向于“敲章”的本真体验,“会选择”网上世博护照“敲章”的旅游者占33.7%,而“不会选择”的占48%,18.3%的旅游者表示“不知道”,说明网络文化服务的体验质量尚未能代表真实的旅游体验。

5.2

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5.2.1

文化创意旅游核心内容需求的差异

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核心内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表2),文化程度对其需求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影响了旅游者对娱乐参与体验和省区市活动周活动的需求,女性旅游者偏好体验程度较高的娱乐活动,更注重内心的情境和感受,对娱乐参与体验的需求超过男性,而在省区市活动周活动的需求程度上,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者对核心内容的需求逐渐降低,青年旅游者精力充沛,热衷于新鲜事物,偏好文化载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旅游。职业对展品、娱乐参与体验和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按需求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对展品需求较多的为政府工作人员、學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娱乐参与体验需求较多的为学生、其他职业和服务员/推销员等;而家庭妇女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需求较高。随着收入的提高,旅游者对建筑设计、展品、灯光视觉艺术、电影/宣传片、娱乐参与体验、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工作人员的服饰、国家馆日活动、世博主题月活动、欢乐盛装大巡游、节庆活动、“年轻的世博”系列活动、社区市民活动、城市特别活动和公众论坛等15个方面的需求逐渐降低。

另外,进园次数与展品和娱乐参与体验的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随着进园次数的增多对展品和娱乐参与体验的需求越大。出游方式对“年轻的世博”系列活动的需求有显著影响,在对“年轻的世博”系列活动的需求上,非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需求度较高,因为“活动自由”的非旅行社组织的方式更受青年旅游者的青睐。

5.2.2文化创意旅游衍生产品需求的差异

(1)特许旅游纪念品需求的差异

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特许旅游纪念品需求的差异(表3),发现性别影响了旅游者对家用陶瓷制品和其他类特许旅游纪念品的需求,女性较之男性购买的商品多贴近自己的生活,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家用陶瓷制品更受女性旅游者(9.3%)的欢迎,男性只占2.1%;相反,在其他类世博特许旅游纪念品需求的程度上,男性(20.8%)高于女性(12.6%)。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者对世博护照、世博明信片、世博纪念徽章、世博纪念衫/鞋/帽、世博纪念扑克、其他类世博特许旅游纪念品和印章数量等7个方面的需求逐渐降低,尤其是在世博纪念徽章和印章数量的需求方面与年龄的显著水平较高,需求人群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旅游者。职业对世博明信片、世博纪念徽章和世博纪念衫/鞋/帽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按需求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对世博明信片需求较多的为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世博纪念徽章需求较多的为学生和退休人员,而世博纪念衫/鞋/帽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家庭妇女和服务员/推销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对海宝、世博明信片、中国馆模型、世博纪念衫/鞋/帽和印章数量等5个方面的需求低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旅游者。月均收入与世博明信片、世博纪念徽章、世博纪念衫/鞋/帽、其他类世博特许旅游纪念品和印章数量的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收入的提高,旅游者对世博明信片、世博纪念徽章、世博纪念衫/鞋/帽、其他类世博特许旅游纪念品和印章数量的需求越低。

在旅游行为特征的影响方面,进园次数与世博护照和世博纪念徽章的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经历的消费,是增强文化创意旅游消费的无形性和符号性的重要手段,随着进园次数的增多,旅游者对世博护照和世博纪念徽章的需求逐渐增大。出游方式对特许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对世博纪念徽章、中国馆模型、世博贵金属和印章数量的需求较大,而在对世博护照和世博纪念扑克的需求方面,表现为非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需求较大。

(2)出版发行服务需求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旅游者的职业与出版发行服务的需求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性别影响了旅游者对其他类出版物的需求,男性旅游者(29.7%)对其他类出版物的需求程度高于女性(21.5%)。年龄对画册的需求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者对画册的需求逐渐降低,需求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的旅游者(48.2%)。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对图书和其他类出版物的需求低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旅游者。月均收入与画册的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越低的旅游者对画册的需求越大,这与年龄有关,低收入旅游者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画册类出版物在内容设计上迎合了这一群体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另一方面,进园次数与图书和期刊杂志的需求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随着进园次数的增多对图书和期刊杂志的需求越大,而出游方式对出版发行服务的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3)网络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

研究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网络文化服务需求的相关性,月均收入对其需求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别、年龄和职业对网上世博会的需求度有显著影响。男性旅游者(50.2%)更乐于从互联网中获取旅游信息,对网上世博会的需求度高于女性(40.7%)。需求人群主要集中在25—44岁的中青年旅游者(78%),按需求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浏览过网上世博会的旅游者主要为政府工作人员(61.9%)、学生(58.8%)和专业技术人员(53%)等,这一阶层的旅游者大多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地位,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旅游的虚拟体验。

另外,随着进园次数的增多,旅游者对网上世博会的使用度逐步提高。同时,出游方式与网上世博护照的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网上护照需求度较多集中于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

6结论与讨论

文章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认为:

(1)从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的需求来看,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形式和内容,对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的需求逐渐成为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过程中“自我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核心内容的需求方面,旅游者需求较高的依次为: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其中,旅游者较感兴趣的是展馆的建筑设计,需求度较低的是高峰论坛。在衍生产品的需求方面,旅游者对特许旅游纪念品中的世博护照、海宝和世博纪念徽章的需求较大,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符号意义,出版发行服务中地图的需求度较高,旅游者对网络文化服务的需求度正逐步提高,而虚拟旅游体验与真实旅游体验尚存在一定差距,旅游者强调旅游体验的本真性。

(2)从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的差异性来看,需求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和月均收入方面的影响,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园次数和出游方式的影响较小。在核心内容的需求差异方面,旅游者的文化程度对其的需求没有显著影响,需求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和月均收入因素的影响,而性別、职业、进园次数和出游方式的影响较小。在衍生产品的需求差异方面,需求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文化程度和出游方式因素的影响,而性别、职业和进园次数的影响较小。

(3)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高学历、中等收入、注重个人体验的散客中青年阶层是文化创意旅游市场的主要目标群体,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规模定制营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开拓文化创意旅游市场时,注意采取差异化战略,针对每个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改变产品组合的特性,并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文化创意旅游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传统观光类旅游资源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官,使其获得审美愉悦,而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消费实现,依赖于其设计理念、主题等创意内容通过出版发行服务加以诠释说明。图书和音像制品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旅游者对其总体需求度不高,但是旅游者重视身心康健和智力发展的观念开始形成,以关注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为目的,以文化精神体验和能力提升为特征的体验旅游方式正逐步发展。因此,围绕核心创意形成的完整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及其内部各环节的融合是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关键。同时,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内容,提高网络文化服务的使用度,例如面向中年且较高学历的细分市场,要在产品组合中增加知识性的项目和体验性的环节,并在虚拟体验中树立知性形象,引导旅游者主动参与。

(4)目前,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渐走向理性消费、注重体验与求异,文化创意旅游满足了旅游者无形的精神需求迎合旅游者从有形到无形的需求转变趋势。上海世博会有其自身鲜明的事件型特色,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国内旅游者,因条件所限,样本数量、类型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结果在文化创意旅游的范围内不一定具有完整的代表性,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文化创意旅游,还有待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旅游需求预测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高层次的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需要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按照三条原则安排人类的需要层次:首先, 人类的基本需求要先得到满足, 人类的基本需求是生理需求, 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 是应当最先得到满足的需要, 如食物、睡眠、住所、御寒等需要, 尔后才能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其次, 人类的需要同个体成长发展密切相关。人在出生后, 满足了生理需要之后, 然后才会逐渐考虑到安全、归属、自尊的需要, 最后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 个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过程是呈波浪式的演进过程, 各种需要的优势由一级升级至另一级;第三, 人类需要与个体生存有关。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除了应当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外, 还应使人类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并鼓励去追求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理论, 人类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 就要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毫无疑问, 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是高质量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的人, 会去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从旅游的角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我们可以将旅游者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生理安全的需要:

人们在节假日出行旅游, 从紧张的生产生活中脱离, 享受难得的闲适, 主要是为了调节身体的不良状态, 满足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者的生理需求。人们旅游一般选择治安好的地方, 保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 就体现了旅游者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实质上, 是生理需求的社会保障。

2. 社交和尊重的需求:

旅游的过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而旅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些压力和焦躁的情绪。旅游中可以结交新朋友, 得到团体接纳, 爱和友情, 从而获得爱与归属感, 并且感到自信和尊重, 这表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需要。“怀旧”“归土”的旅游则是突出表现了归属的需要, 特别是定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大陆缅怀先辈故土而旧地重游、重温历史、探亲访友等。

3.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旅游活动, 寻求从未看到的食物, 开阔眼界, 更好地了解世界, 并从中学到知识, 增长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显然是由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4. 探索求异的需要:

旅游者一般都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人对自身以及生活的世界的探索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一些人通过登山、跳伞、滑翔、航海等来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 则是通过旅游者来发现新的目标, 结交不同的人及了解异地文化来实现。这是他们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

5. 冒险的需要:

冒险一方面是为了认知世界, 满足好奇心, 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对自己的挑战。冒险, 就是到遥远的、艰险的、未知的地方去旅游, 能够满足激发人的竞争意识及新异刺激的需求, 是认识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结合。这种尝试说明了人的旅游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要, 对某些人来说, 是暂时摆脱单挑生活的时机, 故而改变基本需要结构, 把精神的需要摆到了较低级需要之前, 并不与安全需要冲突。

6. 多样性的需要:

旅游是人们逃避厌烦造成的紧张, 寻求心理放松的方式。旅游允许旅游者抛弃那些阻止人们在家里“玩乐”的观念与行为束缚, 旅游可以抛弃掉那些令人心烦而又不得忍受的生活规格, 同时, 离家外出旅游会给刻板的生活带来多样性。旅游过程中包括人们对身心放松的生理需要和对美感的审美需要。在旅游中交往又可以满足归属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旅游形式也可以满足人们的认知需要, 从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这些旅游活动中都是以安全为保障的。

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 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满足, 是在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生活, 高质量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

二、体验的定义

美国体验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对体验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 体力, 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 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

约瑟夫·派恩的研究指出, 消费者把体验的价值看得更高, 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 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于产品提供方而言, 由于其中一些公司策划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体验, 他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因而这类公司不必按通常的竞争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定价。而是基于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三、旅游体验模式与旅游体验提升

体验能够成为新经济价值的提供者, 使得产品的价值提升, 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美好体验付出相应的价格;作为体验经济最好的诠释者的旅游业, 旅游体验同样也具有能够增加旅游产品价值的特性。在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中, 更注重旅游体验的体现, 就能够增加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者们也会为了获得美好的旅游体验而付出相应的价格。所以, 旅游资源地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也应当把握这样的旅游心理, 注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任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都要考虑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一个旅游产品旅游价值的高低, 其吸引力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提供体验内容的特殊性及体验效果的好坏所决定。旅游者良好的旅游体验也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营销最为重要的手段与方式。因此, 只有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得到满足, 旅游业才得以蒸蒸日上和持续发展。

孙根年教授就旅游体验的经营与策划提出了一个旅游体验“动机——过程——目标”模式: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形成是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多种多样的旅游需求中, 求补偿、求解脱和求刺激这“三求”是激发旅游动机的核心动力。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只有达到了对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参与性, 才能达到旅游体验的最高级目标: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 从而满足了激发旅游动机的旅游需求。

孙根年教授提出:“所谓高品质旅游体验, 就是要通过“三性”, 达到“三感”, 满足“三求”;而“三求”、“三性”、“三感”的有机组合和连接, 便构成了旅游体验经营的核心理念”。

因此, 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品设计、塑造和经营中, 应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 以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良好提升, 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以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高层次生活水准和方式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需要已经成为旅游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动因。只有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良好提升, 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以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体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在国.体验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 2004.

[2].李昕.实用旅游心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孙根年.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路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

上一篇: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下一篇:城市住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