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求

2024-10-19

旅游需求(通用12篇)

旅游需求 篇1

一、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从旅游需求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要成为现实的旅游需求主体, 必须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 即主观上要具有旅游动机, 客观上要具有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另外, 由于旅游需求的实现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位移下才能实现, 因此具备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也是支撑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所必需的, 但是那不属于旅游经济学的范畴。

1、客观条件

(1) 支付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必须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才能实现各自的旅游需求, 因此, 旅游需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旅游支付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和必须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 一般以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为衡量支付能力高低的指标, 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 则表示旅游支付能力越强。在谈及个人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时, 有些学者也使用可支配收入这一概念, 它是个人收入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因为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在其可自由支配收入不足以支付一次旅游活动经费的情况下, 出于旅游的需要, 采取了节省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和某些社会消费开支的办法, 用节省下来的钱参加了旅游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可支配收入也可作为个人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当然, 在现实中, 还有很多人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并不是来自于当年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而是出于过去的积蓄或者利用信用方式来支付。然而前者使用的是过去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后者使用的则是未来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居民所在国 (地区) 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一般来说,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地区) , 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 相应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较高, 表现为旅游支付能力较强。从国际旅游来看, 2005年国际旅游开支位列前5位的国家是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 它们都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若从我国国内旅游现象来看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2) 人们的职业 (各类职业的收入高低不等) 及其家庭结构 (人口多少、是否双收入等) 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 家庭结构通过相对降低家庭基本开支、绝对增加家庭收入等途径对可自由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如家庭结构比较简单、成员较少的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往往相对较多, 最终做出用于旅游消费开支的决策也相对较容易。

支付能力对旅游需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衡量一个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需求潜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也是影响一个旅游目的地能否纳入到旅游者选择决策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是决定着旅游者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 要时刻关注旅游客源地居民支付能力的变化情况, 以便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

(2) 闲暇时间

由于旅游是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的活动, 没有足够的时间, 出外旅游是不可能的。在旅游经济学中, 出外旅游所需的时间称为闲暇时间。这里的闲暇时间不仅是相对工作时间而言, 而且也相对于处理个人事务时间而言, 所以概括来说,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所需时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 连续的时间越长, 参加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来说, 人们的闲暇时间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每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法定假期、带薪假期。这四种闲暇时间对于旅游需求的实现来说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每日闲暇时间对于旅游需求的实现没有什么意义, 周末闲暇时间在大周末的休假制度下可用于短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的实现, 法定假期中更长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更长更远的旅游需求的实现, 如我国通过黄金周的制度安排实现了人们长距离旅游的需求, 带薪假期才是未来促使旅游真正走向大众的必要条件。

闲暇时间对旅游需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旅游地域范围的选择, 而且也对居民的旅游方式及其消费时间的集中程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并进而关系到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素质的提升状况。因此,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 不能不考虑闲暇时间带给旅游产品的设计、结构的调整及其产业运行模式的影响。

2、主观条件

实现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是指人们须具有出游的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动机就是引发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旅游动机就是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旅游动机的产生与人类其他行为动机一样, 都是来自于个人的需要。人们为了健康的需要到他地去疗养, 为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去异地游览风景名胜, 为了消除疲劳, 暂时避开紧张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到一个地方去度假等等, 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反之, 一个人若没有这种需要, 或没有意识到这种需要, 其旅游动机也就不会产生。

个人出游动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的心理特征、文化素养以及年龄和性别等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也同外界的客观因素, 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一些微社会环境 (家庭、邻里、朋友、同事等) 相关。后者对一个人旅游动机的形成有时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一个人原不准备出游, 但在朋友的规劝和激励下也打算一道出游。

二、中国旅游业具有巨大需求

旅游消费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的求新、求知、求乐消费, 是一种发展性消费,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 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 用于旅游等发展性用途的消费比例将有很大的提高。以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766万人次, 增长4.0%。其中因私出境4221万人次, 增长5.2%, 占出境人数的88.6%。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19.0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184亿元, 增长16.4%。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关联性的动力产业。旅游消费涉及旅游者从一地到另一地过程中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实际上, 像旅游这样涉及内容广泛的消费活动并不多。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广泛的关联性。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 旅游业既依托于相关产业, 又对其他产业具有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餐饮、娱乐、交通、景区景点的建设, 同时也将带动农业、建筑业、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如前所述, 按照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划分, 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的产业被称之为“旅游业”, 这包括旅行、饭店、交通、餐饮和旅游景区、景点等行业, 而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所有产业综合被称作“旅游经济”。由于经济结构不同, 旅游业发达程度不同, 旅游业的增加值 (直接产值) 和旅游经济的增加值 (直接加间接产值) 比例较大。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重要决策的产物, 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政治和外交活动到经济活动的根本转变, 不仅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 影响旅游需求既有消费者内部的因素, 也有其外部环境因素。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经济,旅游业

参考文献

[1]张广瑞, 等.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欧阳润平, 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 9.

旅游需求 篇2

首先对调查者致以诚恳问候。

1.您所居住的区域:城市□ 县城□ 乡镇□ 农村□

(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青藏、港澳台等;或欧洲、北美、南美、澳洲、非洲、东南亚、西亚等)

2.您的性别:男□ 女□

3.您的年龄:18岁以下□ 18-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 55岁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高中以下□ 高中□ 大专□ 本科□ 本科以上□

5.您的职业: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 自由职业者□ 教师□ 学生□ 农民□ 离退休□

6.您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 1000~2500□ 2500~4000□ 4000~8000□ 8000以上□

7.如果经济允许,您会选择出行的目的地:国内□ 欧洲□ 非洲□ 澳洲□ 东南亚□ 日韩□ 不一定□

8.您每年出游的次数:每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两次以上□ 不一定□

9.您选择酒店的主要考虑是:交通便利□ 价格便宜□ 窗外风景优美□ 朋友推荐□

10.您认为本地旅游最适宜的旅游花费是:500元以内□ 1000元以内□ 2000元以内□ 看旅游项目而定□

11.您认为本地适宜的停留时间:一天□ 两天□ 一周以内□ 更长时间□

12.您此次出行的原因:公务出差□ 家庭外出旅游□ 单位奖励旅游□ 探亲□ 宗教朝拜□ 其他□

13.影响您出游最主要的因素是:实际花费□ 线路编排□ 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 出游季节□ 其他□

14.您最近一次外出是:半年以前□ 半年以内□ 三个月以内□ 一个月以内□ 一周以内□

15.您未来是否有出游计划:无□近期□ 半年之后□ 一年以后□ 不一定□

16.对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因素:人文胜迹□ 自然风光□ 民俗节庆□ 文化艺术□ 消费购物□ 娱乐享受□ 安全稳定□ 其他□

17.您计划出游的同伴:独自□ 家人□ 朋友□ 同事□ 网上随机预约□

18.您最愿意采取哪种出游方式:随团□ 自助□ 自驾车□ 其他□

19.您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电台□ 书报/杂志□ 互联网□ 他人介绍□

20.您认为我社为您组织的这次旅行:线路安排——合理□ 不合理□ 没感觉□ 住宿——满意□ 不满意□ 一般□

餐饮——满意□ 不满意□ 一般□

导游讲解——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感谢参与!

旅游需求 篇3

[关键词]市场需求;旅游产业品;旅游业

一、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内涵

旅游市场需求是指国内外游客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特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旅游产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消费的数量,是游客各种需求的总和。旅游市场需求与游客的偏好、游客的收入、旅游的产品与服务、游客的预期和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闲暇的逐渐增加,我国旅游市场需求正在演化为井喷之势,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相关的企业或个人为了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游客销售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旅游产品开发是指这些企业为了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分析、设计、研究、创新和供给的过程。旅游产品主要由住宿、交通、游览、饮食、娱乐和购物六种因素组成,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产品,融汇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之中。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和手段,也是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所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成败。由此来看,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都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市场需求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其强大的推动力;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为其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产业也只有在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相互关系

1.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不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而不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针对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为何我国近年来旅游市场的发展如此迅速,正是由于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急剧膨胀。这也就造成了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品迅速发展起来,如截至二零一零年底,我国的5A级旅游景区已经达到九十五家,仅二零一零年就新增加十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中最优质的主体,也是我国旅游品牌的最优秀代表,更是旅游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其势必要为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多种旅游需求,引领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两大战略性目标和建设世界性的旅游强国梦想而做出巨大贡献。我国5A级旅游景区的快速增加,正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集中体现。由此,不难看出,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产品的开发才有了必要和动力;如果旅游市场的需求逐渐萎缩,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就失去了动力,变得没有必要了。

2.旅游产品开发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出能够让国内外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因此,可以说旅游产品开发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如游客在旅游中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都是游客实现旅游需求必可或缺的硬件设施。还有游客购买的各种特色旅游商品,也起到了满足游客好奇心和购买欲的重要作用,给游客的旅游过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美好的回忆。二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如旅游景区优美的风景,巧夺天工的各种自然景观以及人为的各种娱乐设施,使游客心旷神怡,达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彻底放松的美好意境,极大的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更好的满足游客精神需求。三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如我国各地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呈现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独有文化,可以让游客眼前一亮,极大地拓展其文化视野,使游客的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3.旅游产品开发可还以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

旅游产品虽然一般是在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上开发出来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旅游产品开发可还以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为旅游市场需求开拓一片新的天空。如我国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和挖掘了大量的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像河南省商丘市和濮阳市的“四平调”、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大歌”等。这些文化资源正在逐渐的被开发为旅游产品,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瞻和聆听。同时,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也非常重视研发新的产品,以此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带动下,人为的创造和挖掘游客的潜在需求,从而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各个地方在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的过程中,根据地方特色开发和包装的新颖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由此来看,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小燕.论我国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2]胡爱娟.新环境下民俗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09,(3)

[3]姜立英.我国民俗旅游商品市场需求分析[J].商业经济,2011,(12)

[4]娄世娣.我国旅游产业品市场开发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5)

[5]周剑锋.浅谈我国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J].民营科技,2011,(12)

[6]张立伟.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业品的关系及其发展策略[J].信息导刊,2004,(3)

旅游需求 篇4

一、旅游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大旅行时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行为模式、消费模式和旅游价值取向。火车在19世纪早期的出现使旅行变得比以往更便捷,并随收入提高,更多人渴望出国旅行,从而促成了全新旅游模式的产生。直到20世纪汽车产生,突破了地理限制,汽车的兴起有效拓展了乡村郊野的游观空间。到20世纪末,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显著发展。以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跨国游的发展也日益增长, 例1950年跨国游(不包括1日游)总消费约2 520万左右,到1997年增到6.128亿,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增到4 437.7亿美元。旅游业也促进了交通技术的改进。今天旅游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为代表的21世纪,人们的选择机会会更多[1],如今太空旅游也在召唤人们前往,旅游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

二、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因素分析

作为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潜在因素,由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所决定,而涉及的变量包括收入、税收、可支配时间、旅游产品价格等因素。拥有可支配收入,导致了潜在度假者度假行为的产生,人们的度假行为是多种动机共同促成的, 并受收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制约。

1.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

随着人们对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渴望日益强烈,游客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游客已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已把旅游看成一种经济活动。旅游是游客的一种需求,也是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其他服务的一种供给,从而形成消费,创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游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

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及汇率等,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上升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从旅游中获得新的体验。

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可见,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由多因素决定,可表达为

在用经济模型预测旅游消费的增长,仅用收入是不能完全解释旅游量变化的。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变化和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一表述,即每一年的旅游消费函数组成了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例图中有三根分别是某三年的旅游消费,组合成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会导致较高的度假消费。旅游消费与个人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而“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受食物价格、交通费和通货膨胀等变量影响的,还要考虑税收,利率的影响。同时要分析旅行成本 (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各种活动成本)。一方面经济变量决定了游客的出游能力,另一方面旅游地的物理属性和过去旅游经历的评价共同影响了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

旅游消费、旅游支出与旅游团的出游时间、停留天数,团的规模以及成员构成有密切联系。

总之,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要素有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旅行成本,货币汇率、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的通货膨胀等因素。目前,大力提倡旅游文化创新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大大促进了旅游需求及消费[2]。

2.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社会因素

收入增加刺激了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增长,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加,也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例带薪休假的增加,弹性工作制度的引入也使人们延长周末以获取较长时间休假成为可能,当然旅游的需求及消费也要有相应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

人口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老年人、未婚、已婚但无子女的游客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也使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增长。

3.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心理因素

心理需求因素包括娱乐、放松、学习、购物、社会交往、自我实现、自我发现、实现个人梦想。

旅游作为产品不仅能让人暂时摆脱日常琐碎生活,还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旅游不是有形商品,而是作为游客获得体验和实现梦想的途径,它的价值是无形的[1]。旅游往往不是一个自发的决定,它很可能是家人、朋友共同的决定,从而实现人的自尊、自重和自我实现。以上分析归纳至图2。

三、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

1.旅游的经济影响因素

旅游的经济价值在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旅游业当作脆弱经济体系带来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的一种手段,吸引投资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可将闲置土地再生变成繁华区域的手段。

旅游带来了经济收益,它包括了旅游消费给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了税收,给旅游服务、旅游投资企业带来商业利润,帮助小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并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也给运输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

游客数量越多,人均旅游消费越高,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游客停留时间和住宿性质是决定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建立旅游纪念品商店,提供购物机会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游客净支出决定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为达到以上目标,必要的条件是目的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有较好的交通可达性及旅游设施。

2.旅游的环境影响因素

旅游业受到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超负荷发展耗尽了被关注地区的环境质量),间接威胁到那些地区旅游业的收益。为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应联合起来保护高质量的景观,许多旅游业经营者也已充分意识到加强景观建设对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很多旅游企业也不断在寻求与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以提高现有景观的吸引力。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旅游的影响和吸引力。随时适合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产品的开发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经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制定和规划产品功能,最大限度实现旅游者的消费预期,以羸得广阔的旅游市场,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

保护好旅游环境,不能完全依靠游客自身对其行为进行约束,要有行为守则帮助人们进步,还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障措施,同时需要经营者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的保护环境。要提倡生态旅游,一方面要尊重当地文化,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期望,以求真实的市场推广和促销。

从管理技术上也要采取分流措施避免在主要旅游区发生过度承载的情况,同时,使更多地区享受旅游业带来的效益。为打造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假期和游客,要鼓励绿色政策,致力于保护环境。需要在品牌化经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抓住品牌的核心、特色和定位[3]。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旅游企业必须以满足旅游者 (顾客)需求为本。

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从宏观上看,旅游给人们带来乐趣,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使人们身心放松。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性质的看法是很重要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其中旅游者对接待情况的满意度影响对当地旅游服务的评价。游客的“示范效应”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当地人,形成文化的互相渗透。

旅游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手工艺品、服饰、建筑、美食等具体的表现出来。旅游会引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通过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为生产部门带来收入,同时,旅游业能迅速将传统设计转化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营销手段。旅游业的出现为传统服饰生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机会,直接将产品推向旅游市场,推出有地方图案的纪念性服装。旅游可以引起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从而影响人们的穿着。

如果旅游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动因,对于旅游产业的建筑式样和建筑物,也反映了旅游者活动类型和变化过程,是旅游地社区吸引游客的表现形式。

在美食方面,旅游业不仅对传统食物提出了需求,同时也渴望新颖食物的不断创新。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理解。旅游客源地社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源泉。目的地除了现实的旅游资源外,对待游客的态度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游客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先来的游客会影响到后来的游客,旅游信息除通过营销渠道、媒体等方式传递,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实际的运作及游客的体验。对已到过目的地的游客,通过过去形成的体验,以及对吸引物,整体环境和价值的评价来间接地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1]。

游客体验来自于一系列的旅游行为,它由游客的社会经济条件、认知水平以及对目的地的感知所共同决定,同时,目的地本身的交通、通讯、设施等实际条件也会影响游客的行为。在今天旅游体验受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旅游服务及管理水平所影响。旅游产生的影响由图3可见。

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损耗最小化,促进经济发展,使消费者、经营者均满意。

四、旅游需求及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要树立一个正面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游客。形象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游客体验、促销信息、实际自然状况和服务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旅游区的管理不只是为了旅游促销,主要是要增长旅游体验,实现接待地收益最大化和损耗最小化。旅游区犹如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它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走向,同时,旅游本身也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消费活动,比其他的经济活动更引人注目。

总之,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企事业人员旅游需求调查 篇5

2旅游者个人收入(3,4)旅游者旅行动机(6,7)3旅游者空闲时间(5)

二模式建立的影响因素:心里活动是有序的,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是认识过程,首先从感知开始,然后到印象和思维,第二是感情过程,第三是意志过程,感知是行为的基础,一直是行为的保证,这表现为从旅游者获得信息到确定行为之间的一系列过程.1旅游者接受信息(见8)旅游者旅行偏好(11)

2旅游地比较评定(9.10)

三模式的输出物:旅游这根据一系列的决策后,才回采取实际的行动,因此我们把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视为输出物.1旅游种类(见12)

2旅游形式(13)

3旅游消费(14)

4旅游地点(15)

5交通方式(16)

四:模式的行为后果:旅游行为后果对以后的决策,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成为新的刺激因素或者其他因素,.在以后的旅游决策中发挥作用.旅游的收获(19,20)1旅游后的态度(见17,18)

<三亚企事业人员旅游需求>

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高尔夫0901班的学生.为了解三亚企事业单位人员旅游消费需求,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占用您宝贵的十分钟为我们填写,谢谢您的配合.(部分题目可根据您的情况进行多选,如选D其他选项请简单备注)1 您的年龄段是()

A50后B60 C70 D80后您的职务是()

3的月收入是()

A800-2000B2000-3000C3000-5000D5000以上

4您愿意为旅游提供多少份额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A10 B10%-20%C20%--30% D30%--50%

5倾向于何时旅行()

A周末 B长假 C黄金周D其他

6作为企事业人员您对旅游的态度是()

A很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一般是从那里了解旅游产品()

A网络宣传 B宣传单张 C朋友介绍 D 其他()您旅游最先考虑的因素是()

A 目的地,B 时间段 C 价格 D 其他一下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出游(....)

A 工作任务重 B 经济条件不允许 C 时间不够 D 其他(…………)11 您最看重旅行社提供的(….)

A 线路安排 B 食宿安排 C 同行人员 D 导游服务当你选择出游时, 你会选择那种性质的旅游(……)

A 自然风光 B历史人文古迹 C 都市风光 D 民俗民风

13.你一般选择的旅游形式(…..)

A 跟团旅行B 单位组织旅行C 自驾游 其他()

.旅游花费多用于()A 买纪念品B 交通住宿C 景区门票D 餐饮 5你会选择出行的距离()

A 三亚市附近观光景点B 海南岛内旅行C 省外旅行D 境外旅行

16.一般选择旅游的交通方式()

A 汽车B 火车C 飞机D 游轮

17.对于跟团旅游中购物点的态度()

A喜欢,能买到特产B 一般,可有可无C 反感,价偏高,质量一般 18 您对旅行社设计的线路和安排通常是否满意()

国内医疗旅游何时满足国人需求 篇6

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介绍,医疗健康旅游是以医疗服务、疾病护理、疾病健康管理、康复养生与健康休养为主题,以旅游为载体的新兴旅游产业,也是世界旅游产业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领域。

根据全球水疗与健康峰会与国际著名斯坦福研究机构(SRI)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

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医疗旅游早已为国人接受。去韩国做整形美容、到日本做癌症早期筛查、抗衰老去瑞士打羊胎素针等旅游产品已成为许多旅行社国外旅游主推项目。华东地区一家经营国外医疗旅游产品的旅行社营销部经理周晔说,抗衰老、防癌体检和整形美容是出境游游客咨询最多的项目。

“到韩国做隆鼻手术,全程中文翻译陪同,还能购物旅游,价格只比国内贵两三千元。”曾去过韩国垫高鼻子的河北唐山市民孙晓东说,网上有不少推荐出国整形美容的旅游中介,多花一些钱让自己变美点,“感觉这钱花得不冤枉。”

“中国医疗健康旅游客户90%以上以出境为主,中国入境医疗旅游产业尚处于早期萌芽阶段。”贾笑芳表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游客输出国,但在入境医疗旅游产业规模方面,明显落后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邻国。

国内医疗旅游差距在哪?人才机构稀缺、知名度尚待提升

面对国内庞大的医疗旅游市场需求,国内一些地区提出建设医疗产业园区或国际医疗中心。如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区,国内首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于去年落户海南博鳌,上海也在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博鳌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表示,目前这些医学中心或医疗旅游园区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国内医疗旅游发展仍需突破人才培养、政策限制等瓶颈。

缺少从事高端医疗服务的医疗人才是国内医疗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我国相当一部分医生的教育水平不高,国内对于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细节尚不明朗,使得名优医师多点执业难以实现,限制了优秀医疗人才的有效利用。

此外,一些医疗旅游游客偏好“洋大夫”,对国内开展美容整形、癌症早期筛查等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不放心。博鳌嘉宾、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介绍,部分国人将服务态度等同于医疗技术水平,其实国内医师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但在服务态度上的确与国外有差距。

“购买医疗健康旅游产品的游客非常看重医疗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医疗服务国际认证程度及医疗机构的服务形象是国际医疗旅游游客选择判断的重要标准。”医学界网站总编陈奇锐说,目前国内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标准)的医疗机构仅有20余家,影响境外医疗健康顾客选择中国作为医疗旅游目的地。

国内医疗旅游产业路在何方?突出传统医学、接轨国际服务标准

贾笑芳建议,在中国设立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引导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聚集,分阶段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逐步形成世界领先的医疗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相结合。

蔡江南表示,应根据我国和具体地区的竞争优势和特色来建设医疗旅游,避免一哄而上,浪费资源。政府在规划上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让社会资本来起主导作用,避免政府行政行为来推动医疗旅游的发展。

博鳌嘉宾、海南省卫生厅厅长韩英伟以中医诊疗吸引国外高端游客突出的三亚市中医院为例,该院2013年共接诊外宾约5000人次,其传统中医针灸、推拿、康复保健服务项目吸引了俄罗斯、匈牙利、美国等欧美国家游客。

此外,部分国际医疗旅游业内人士认为,除引进全球高端医学人才、放宽先进医疗设备进口和先行先试部分诊疗手段外,国内还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健康服务业服务标准等国际医疗服务行业标准。

旅游需求 篇7

1 旅游市场的现状

目前, 我国的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时期, 更是旅游业调整结构以及转变发展方向的好时期, 国家出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相关意见, 主要观点在于要把旅游业逐步转变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实现全民的满意度提升,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 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2 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 我国的旅游业市场人才需求量大, 旅游市场的人才结构以及市场的薪酬机制等方面发展的也不顺畅, 旅游市场的人才机制不健全, 旅游市场的人才配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点, 这是影响旅游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旅游市场旅游人才质量不高

和旅游市场刚刚起步的阶段相比, 目前从事旅游的各种动机和要求都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游客喜欢的东西已经不是那么简单, 已经逐步转向了复杂化和个性化, 虽然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都是以观光为主, 但是也有一种旅游就是休闲度假的趋势, 旅游人才的素质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另外游客的需求和以往的相比, 也出现了个性化和复杂化的特征。随着旅游向观光度假这方面的逐步过渡, 旅游的线路以及旅游的现状和文化形式等方面都开始向季节向和集中性这两方面发展, 这需要提供的旅游产品要进行革新。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数量需求这么简单, 要求旅游人才的素质要逐渐提高, 以便提高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 旅游市场的人才流动非常大, 做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旅游人才的流失非常严重, 很多旅游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在相互竞争。

新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工作时间也很短, 还不能全面了解关于旅游服务的相关知识, 游客在这方面的幸福指数还不是很高。另外很多旅游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不断的跳槽, 造成很多旅游企业不愿意用这些毕业生, 更加找不到高质量的人才, 这些方面已经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质量。

2.2 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为止, 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方式不能够满足旅游企业的需要, 全国关于旅游业的院校有一千多所, 旅游人才培养已经涵盖到了博士、硕士、本科 (含高职) 、中职等各层面的旅游教育结构, 针对这种情况关于旅游专业的教育的形式不乐观, 很多高等重点院校的旅游专业培养正在萎缩。从表面的形式看, 常常把旅游管理做为工商管理以下的二级学科。这种教学方案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知识学科教学涉及面很广,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很多专业性的知识, 没有达到要求的教学效果。另外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选择旅游专业, 也不愿意就旅游行业就业, 造成旅游专业缺乏行业带头人, 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于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模式不匹配, 才造成了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

2.3旅游专业教学水平不高

很多大型的旅游院校在这方面也存在弱点, 教学的基础设施薄弱, 教学资源也不足, 从高等教育的数量方面研究, 许多高等旅游院校的自身建设正在转型, 随着高职院校的人数在逐渐增加, 很多学生学科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 教学资源少, 很多学校的旅游教育观念也很薄弱, 除了很少一部分是专业性的院校, 很多学校在旅游专业这方面师资都很不好, 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习到一些很肤浅的知识, 造成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很多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也不明确, 没有办学的专业标准, 缺乏认识知识的内涵, 有些院校虽然教学经验充足一些, 但是对旅游业在的专业性研究还很少, 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性质不强。

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还需接受高等教育, 这样就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招生, 高职院校采用注册入学的方式是学生, 使那些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都到高职院校中, 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等。这样本身就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不高, 针对这些原因, 要想提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 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旅游专业的教育, 这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 (这段去掉。)

2.4旅游市场人才需求量大

目前, 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的非常快, 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 以外国人为主的入境旅游团为主, 已经发展成以国人为主的出境旅游团为主, 另外, 还有很多国内的旅游团, 形成了我国的三大旅游板块, 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性的旅游大国发展,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人数已经比以前增长了数百倍, 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大国, 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按照这种形式发展, 到2015年, 我国的旅游产值会达到两万亿,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国, 在这种发展的势头下, 酒店业的规模也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增长, 各种类型的品牌酒店在不断的增长, 很多著名的酒店都在中国有分店。按照目前这种形式发展, 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由于个方面的原因, 旅游市场的人才配备都不够完善, 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 致使很多的旅游市场人才素质都不是很高, 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状况, 需要全面的扩大旅游市场人才需求量, 以便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

3提高旅游人才素质的措施

由于旅游人才素质不高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出台了管提高旅游人才素质的规定, 要求, 完善旅游人才的开发机制, 实施科教兴旅的教育方针, 加强旅游业人才的培养, 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中国的旅游教育工作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一种使命, 必须要完成, 笔者总结了一些方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加强职业素养确定学习专业方向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 要把学习专业内容做为学习期间的重要任务, 全面了解旅游专业的一些素养。以便在工作中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专门对旅游员工的要求, 这是对专业带头人的要求。在人才素养的培育这方面, 要求学生要学习礼节、礼貌、仪容、仪表、仪态等, 这些内容都是旅游专业要求的内容, 另外的重要方面是针对学生在的职业道德这方面的内容, 这同样也是培养员工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员工的职业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在这方面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产生了很多研究方向和市场需求空间, 需要加强这方面素养的研究, 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酒店管理同样是旅游产业的一部分, 在专业学习的时候包含了国际酒店英语方向、国际酒店日语方向。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中也包含了旅行社、导游方向等很多方面, 这样就要求教学的内容要更有针对性。

2.2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 需要从根本上明确教学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这方面, 注重人才培养的布局, 明确要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解决什么问题的能力, 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的构成属于金字塔的状态, 所以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抓好一线员工的培养, 提高教学水平和一线员工的额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互补的方式, 集中力量办学, 积极培养一线人才, 抓好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培养, 对于本文旅游教学的研究, 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积极目标人才, 这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

2.3 教学过程工学结合, 建立有特色的PBL教学模式

在旅游业的教学方式这方面, 要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精神, 旅游行业是应用型人才很集中的地方, 建立学校学企业合作的机制, 是旅游专业发展的一个导向,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实践的过程, 学校也可以按照旅游企业的要求方向培养人才。学校的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旅游企业的专业课程, 这也是进行旅游教学的重要任务, 有的学校可以按照旅游行业的特点进行试行的学习。在十二五期间, 国家制定了旅游专业的相关规定, 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进行学习, 优化旅游专业内容,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结构安排, 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合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些都是重要的培养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 挖掘出校内外的一些就业平台, 实现教学和实践结合, 真正的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

PBL的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旅游专业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旅游装爷教学中引入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的教育过程中, 采用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 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老师在其中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 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建立多方面的实习基地

教学过程中, 建立学生实践的教学基地, 主要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其中校内的实践基地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实训课程内容, 校外的实践基地是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 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场所,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方式。经济迅速发展带动着各种产业结构的转变, 产业结构都在逐步的优化升级, 这是资源型国家的需要, 所以在旅游专业的学习中, 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出高中职业院校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

2.5 强化职业培训, 面向国际合作

旅游业的人才培养, 也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走出学校门的旅游工作者要提高自己,

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跟上时代的步伐, 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必不可少。另外, 具有全球化视野、交往能力、辩证的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紧跟时代步伐, 了解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 是每一个旅游工作者自我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强和国际语旅游组织的合作, 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提升我国旅游人才的综合能力。

2.6 教学中构建结构型双师团队

针对旅游业的发展, 在教学需要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度额根本。在教学模式这方面, 构建结构型的双师团队,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在旅游院校中, 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要求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 更重要的是要求具有旅游企业一线实践的经验和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 有创新性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能力和背景, 这是构建双师型结构团队的根本。构建这种团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在学校和旅游企业期间实行互派教书, 企业的专业人士去学校职教, 学校的老师去企业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安排学生参加旅游企业的实践。

(2) 建立旅游学术委员会, 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 评价教学过程和确定专业的教学方向。

(3) 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 结合教学计划, 编制相关的教材, 对毕业生的就业给与管理。

(4) 要求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5) 实施双语教学, 实现就业多方面的发展。

采用这些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双师型结构团队的构建, 做到学校教师在学校课堂是教授、副教授, 在企业课堂是高级设计师或者是高级导游,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做到校企深度融合。

结束语:

旅游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是多方面的, 有针对性的, 要求相关的旅游高等院校要加强旅游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曼娇.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

[2]杨红.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协调发展探究[J].中国商贸, 2012, (11) :182-183, 185.

[3]黄安定.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J].中国商贸, 2010, (23) :141-142.

旅游需求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高层次的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需要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按照三条原则安排人类的需要层次:首先, 人类的基本需求要先得到满足, 人类的基本需求是生理需求, 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 是应当最先得到满足的需要, 如食物、睡眠、住所、御寒等需要, 尔后才能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其次, 人类的需要同个体成长发展密切相关。人在出生后, 满足了生理需要之后, 然后才会逐渐考虑到安全、归属、自尊的需要, 最后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 个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过程是呈波浪式的演进过程, 各种需要的优势由一级升级至另一级;第三, 人类需要与个体生存有关。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除了应当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外, 还应使人类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并鼓励去追求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理论, 人类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 就要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毫无疑问, 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是高质量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的人, 会去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从旅游的角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我们可以将旅游者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生理安全的需要:

人们在节假日出行旅游, 从紧张的生产生活中脱离, 享受难得的闲适, 主要是为了调节身体的不良状态, 满足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者的生理需求。人们旅游一般选择治安好的地方, 保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 就体现了旅游者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实质上, 是生理需求的社会保障。

2. 社交和尊重的需求:

旅游的过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而旅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些压力和焦躁的情绪。旅游中可以结交新朋友, 得到团体接纳, 爱和友情, 从而获得爱与归属感, 并且感到自信和尊重, 这表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需要。“怀旧”“归土”的旅游则是突出表现了归属的需要, 特别是定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大陆缅怀先辈故土而旧地重游、重温历史、探亲访友等。

3.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旅游活动, 寻求从未看到的食物, 开阔眼界, 更好地了解世界, 并从中学到知识, 增长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显然是由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4. 探索求异的需要:

旅游者一般都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人对自身以及生活的世界的探索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一些人通过登山、跳伞、滑翔、航海等来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 则是通过旅游者来发现新的目标, 结交不同的人及了解异地文化来实现。这是他们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

5. 冒险的需要:

冒险一方面是为了认知世界, 满足好奇心, 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对自己的挑战。冒险, 就是到遥远的、艰险的、未知的地方去旅游, 能够满足激发人的竞争意识及新异刺激的需求, 是认识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结合。这种尝试说明了人的旅游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要, 对某些人来说, 是暂时摆脱单挑生活的时机, 故而改变基本需要结构, 把精神的需要摆到了较低级需要之前, 并不与安全需要冲突。

6. 多样性的需要:

旅游是人们逃避厌烦造成的紧张, 寻求心理放松的方式。旅游允许旅游者抛弃那些阻止人们在家里“玩乐”的观念与行为束缚, 旅游可以抛弃掉那些令人心烦而又不得忍受的生活规格, 同时, 离家外出旅游会给刻板的生活带来多样性。旅游过程中包括人们对身心放松的生理需要和对美感的审美需要。在旅游中交往又可以满足归属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旅游形式也可以满足人们的认知需要, 从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这些旅游活动中都是以安全为保障的。

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 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满足, 是在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生活, 高质量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

二、体验的定义

美国体验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对体验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 体力, 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 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

约瑟夫·派恩的研究指出, 消费者把体验的价值看得更高, 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 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于产品提供方而言, 由于其中一些公司策划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体验, 他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因而这类公司不必按通常的竞争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定价。而是基于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三、旅游体验模式与旅游体验提升

体验能够成为新经济价值的提供者, 使得产品的价值提升, 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美好体验付出相应的价格;作为体验经济最好的诠释者的旅游业, 旅游体验同样也具有能够增加旅游产品价值的特性。在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中, 更注重旅游体验的体现, 就能够增加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者们也会为了获得美好的旅游体验而付出相应的价格。所以, 旅游资源地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也应当把握这样的旅游心理, 注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任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都要考虑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一个旅游产品旅游价值的高低, 其吸引力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提供体验内容的特殊性及体验效果的好坏所决定。旅游者良好的旅游体验也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营销最为重要的手段与方式。因此, 只有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得到满足, 旅游业才得以蒸蒸日上和持续发展。

孙根年教授就旅游体验的经营与策划提出了一个旅游体验“动机——过程——目标”模式: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形成是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多种多样的旅游需求中, 求补偿、求解脱和求刺激这“三求”是激发旅游动机的核心动力。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只有达到了对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参与性, 才能达到旅游体验的最高级目标: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 从而满足了激发旅游动机的旅游需求。

孙根年教授提出:“所谓高品质旅游体验, 就是要通过“三性”, 达到“三感”, 满足“三求”;而“三求”、“三性”、“三感”的有机组合和连接, 便构成了旅游体验经营的核心理念”。

因此, 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品设计、塑造和经营中, 应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 以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良好提升, 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以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高层次生活水准和方式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需要已经成为旅游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动因。只有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良好提升, 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以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体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在国.体验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 2004.

[2].李昕.实用旅游心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孙根年.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路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

旅游需求 篇9

但是,与轰轰烈烈的高等旅游教育急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未像数量一样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整体较弱,未能经受住高速发展的旅游市场的考验,高等旅游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同质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等严重问题。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行业进入率低”和“流失率高”的结构性矛盾。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 ,而两年后能继续干旅游的本科生也只有40% 左右,也就是约有80% 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由此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3]。高等旅游教育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贡献率偏低,而全社会对旅游职业的认同度也在持续下滑。对于从业者而言,旅游行业似乎成为一个“听起来很大,走进去很小; 看起来很好,干起来很苦”的领域。

一、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专业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定位不准。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求严重错位,这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综合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具体体现为: 旅游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趋同程度较高,层次不鲜明,“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学本科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导致培养的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也导致教育培养工作的盲目性,不少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都遵循“大而全”的原则,设置了大量空泛的理论课程; 在专业教学中,一直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指南”这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旅游行业强实践、重应用的行业特点是完全违背的,造成了培养的人才大多属“知识型”、“理论型”旅游人才,缺乏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适应性差,从而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旅游专业毕业生“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2. 课程体系混乱,培养教育形式僵化。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大多数旅游院校遵循“宽口径、厚基础”这一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与工商管理下的其他专业相比,极为不同。旅游行业的行业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因此,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全采取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会掩盖了旅游专业性的特色,造成培养的“通识人才”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大部分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相当混乱,忽视了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特色。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按照教育部在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的规定来设计和制定的,虽然它体现了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要求,但各校制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特色课程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旅游专业“因人设课”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对应旅游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导致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较弱。

3.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作为强调实践应用性的行业,旅游业对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高。但由于体制、培养定位、历史、办学条件等诸多原因,导致实践能力成为目前高等旅游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短肋”。许多旅游院校出于师资和条件的限制,对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压缩,致使课程体系中无法真正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也安排了一部分实践教学课程,但其所占比例极低,课程体系较为杂乱,缺乏逻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且大多数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导致所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大多为“教师讲授+ 简单室内实训”,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在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过于集中,从而导致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两者的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以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此外,在旅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实习学生基本从底层的一线服务人员开始,如旅行社的导游、计调、门市接待,酒店的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台预订员、接待员等,实习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仅仅为重复简单的“流水线”工作,这与学生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反差较大,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展现自身才干、发挥创造性的空间,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而且会不断消耗着学生对于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信心和热情,造成旅游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持续走低。

4.“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师资力量专业性较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需要大量既有深厚理论积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旅游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绝大多数老教师都是为了旅游专业的创办而“半路出家”。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没有直接从事任何与旅游行政和旅游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绝大多数是从中文、外语、地理、历史、思政等学科专业转型而来。专业教育背景的缺失,导致他们的专业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层面,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严重的“短板”; 部分青年教师虽属“科班出身”,但由于传统“精英教育”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青年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在旅游行业一线实践的经验,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实践能力不强,与旅游专业要求教师具有的“双师素质”差距明显。专业师资实践能力的缺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契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也造成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为“谁”培养人才? 为“什么岗位”培养人才? 培养“怎样”的人才? 必须意识到,高等旅游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因此,高等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本着“贴近企业、贴近行业、贴近人才需求”的宗旨,突出专业方向特点,打造专业方向特色; 按照实现“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和纵横向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目标;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专门设置职业方向课程模块,与就业岗位对接,从而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岗位指向性,使旅游专业在与岗位的不断对接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并以此贯通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内容更符合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毕业生能够“一步到岗”。

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邀请旅游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论证和执行。校企双方围绕行业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运行等关键性问题,共同研究,充分论证,并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高等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和验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通过积极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以行业为依托,以合作企业为平台,强化校、政、企、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教学方式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践、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在设计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高等旅游教育理论,围绕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围绕职业能力,制定课程标准; 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设计教学情境,以此作为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

此外,还必须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开放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通过市场拉动、学校主动、政府推动、企业互动形成多方连动、合作多赢的局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的“四化”模式,即“实践教学内容市场化,实践教学场所现场化,实践教学师资企业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化”,以弥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以及保证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确保旅游专业毕业生一步到岗,高位就业,探索出一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路径。

3.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建立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4]。在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旅游专业必须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和国内外旅游教育发展的趋势,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事关高等旅游教育生存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办好特色专业的关键。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用好现有师资,引进急需师资,稳住关键师资,培养未来师资,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师资队伍; 调整、整合现有师资资源,使师资队伍在结构、布局上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带动整个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发展; 引入竞争机制,制定选拔标准,通过评价和考核,遴选出一批优质专业师资资源,组建教学团队; 把建设“双高型”、“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两大目标,使师资建设适应于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任务,为旅游行业和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双高型”、“双能型”人才。

此外,还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起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走出去”,即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相关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渗透到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获取新讯息、了解新需求、把握新方向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从而顺利解决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的问题。此外,还可通过“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批从业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行业人员充实到理论和实践教学队伍中来,这里面包括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者,行业协会管理者、旅游企业领导者、岗位技术能手、一线管理人员等,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显示出其增长潜力和发展势头。据国家旅游局( CNTA) 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据世界一流酒店组织( LHW) 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5]。高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需要大量高素质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高等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所急需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合理地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夯实基础,明确导向,拓宽选择,强化实践,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从源起至今,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其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求错位,造成毕业生就业出现“低就业率”、“高流失率”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等旅游教育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对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

长白山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篇10

(一) 长白山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长白山以景观奇异、风光迷人物产丰富而闻名于世天下, 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从游客的年龄、费用来源、消费水平、客源市场等几方面分析可以得出, 长白山旅游市场以青年和中年人为主, 资费旅游较多。从客流量方面分析, 长白山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 以及气候特点, 景观的季节性比较强。一般在五、六、七、八、九这几个月份客流量比较大, 由于近年来开发的滑雪项目, 使得在一、二月份游客也相对较多。其余时间客流量则相对较少。

(二) 存在的问题

旅游旺季, 接待能力明显不足;旅游淡季酒店设施闲置, 维护成本高, 造成行业可进入性小, 资本流入差。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分析, 长白山旅游资源丰富, 但在发展期间旅游产品的结构单一, 由于固定客源市场对长白山旅游产品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民俗风情、山水风光和长白山的崇拜三方面, 使得旅游产品的发展与创新相对缓慢, 造成现在的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不完整、不成熟。

二、长白山旅游地潜在客源消费市场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集冰雪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探险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迅速发展起来。长白山旅游度假区以其冰雪旅游, 森林旅游为核心, 吸引了大批旅游者。

1.潜在客源市场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旅客准备以何种方式旅游以及购买消费何种旅游产品都会受到潜在客源市场社会经济背景特征的影响。长白山旅游主题特征包括:性别构成、年龄结构、职业与出游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与出游率的关系、出游者家庭收入状况、出游方式。

2.交通方式与出游时间选择意向

近年来,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 究其原因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 旅游在出行中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有的喜欢体验在旅途中的愉悦自然会选择自驾游、火车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有的则喜欢快捷方便的出游方式, 因此就会选择飞机这一交通工具交通的畅快性决定着景区的可进入性, 是连接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主要通道。根据调查显示, 游客选择前往旅游地的交通工具中乘坐汽车占30%、火车占40%、自驾车占2%、飞机占28%。

3.资金、时间、住宿消费意向

中国国内目前的旅游黄金时段一般集中在国庆节期间、五一劳动节期间以及春节期间, 由于这几个节日时间长, 为有出游动机的游客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因此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长白山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采取积极有效的开发思路

1. 长白山民俗文化开发

中国各民族自古就有祭祀山神的习俗, 长白山也不例外自古就是北方各民族的圣山。天池、瀑布、高山花园、地下森林等等, 以其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果在长白山旅游度假区开展各种祭祀活动和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必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长白山观光游玩, 同时也可以吸引各类宗教人士前来朝圣, 凸显长白山的独特旅游文化。长白山民俗文化的开发不仅能为当地带来更为丰富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它能将独有的民俗文化不断地传承延续下来, 增加长白山的文化底蕴。

2. 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应该是一种集欣赏、探索、认识为一体的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享受高品质、精华和精神的高层次旅游产品的过程。因此生态旅游可以理解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模式。长白山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生态条件、有模仿森林里种植长白山人参的生态条件、更是东北三宝的故乡, 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多样性丰富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可以开展观赏植物景观旅游、观赏动物、鸟类旅游、观赏山水旅游, 再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做到对自然景观的最大利用和开发。

3. 具有科研性质的考察活动

长白山是具有火山地貌、温泉、山峰、瀑布为一体的自然历史遗迹。因其独特的地势地貌环境因素, 它的动物、植物、水文、地质地貌等等都是理想的科研环境和重要素材。因此可以组织各类学者专家进行考察活动, 出尽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同时也反过来为保护长白山森林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提供有力的支持, 促进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

(二) 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自然资源、民族风俗文化的保护。优质的自然环境是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 悠久的历史文明是长白山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内在属性。因此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保护环境, 保护文化的准则, 尽一切可能保证在开发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保护。其次要加快在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 要想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 增强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是必由之路, 只有挺升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才能使不断增加游客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三) 加大长白山旅游宣传力度

以上措施, 增强了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的环境承载力, 提升了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产品, 从自身条件来讲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是无论有多么好的自身优势, 如果没有吸引更多的游客就不能体现景区真正的自身价值。酒香也怕巷子深, 自身的优势同样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

四、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度假游渐渐成为游客们的首选, 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长白山旅游景区以天池、瀑布、森林、冰雪为核心,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 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丰富旅游产品, 加大宣传力度, 将长白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人们休闲养生的首选之地。

摘要:本文从长白山旅游地现状分析入手, 通过对长白山旅游消费现状分析, 指出长白山旅游消费存在问题, 在对长白山旅游地潜在客源消费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长白山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长白山,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茵, 许学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1) :100-104.

度假旅游者需求与行为特征分析 篇11

[关键词]旅游者;度假旅游;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需求;三亚

[中国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2—0059—07

一、引论

长期以来,中国人喜欢以游览为主要目的观光旅游,西方人则喜欢一地停留休闲式的度假旅游方式。为了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类型,国家旅游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倡导开发度假旅游产品,然而多年来却难以获得实质性发展。自从“非典”流行的2003年以后,人们对健康和清新自然环境空前重视,无论是国家宏观统计数据,还是笔者所了解的多家旅游企业的数据信息,都显示出2003年以后,有一个明显变化——休闲度假的人数急剧上升且持续增长;旅行社接待的高档度假旅游者增多;典型热带海滨度假地悄然兴旺,中高档度假型酒店客房需求大增。中国显然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旅游观念的度假型客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消费者?他们为什么放弃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而选择一地停留式度假旅游?是因为经济收入高吗?是因为他们已经几乎游览过所有的重要景点吗?他们的出现,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性意义?作为中国人,他们对于度假旅游产品有什么特殊的需求?与西方人相比,二者在需求与认知上有哪些异同点?中国呼吁了10多年的度假旅游,今日终于出现了具有产业规模的消费需求。因此,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检索文献,我国以往对度假旅游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来自地理学规划开发的视角,比较单一地从度假区开发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少数则停留在国际经验对比、概念分析与政策建议的层面。尽管大多数研究者和政府部门都意识到市场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少有人对市场需求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对上述度假旅游的最新态势也同样缺乏关注。

本研究着眼于旅游者需求中出现的这一最新态势,并通过在典型度假地选取典型度假旅游者进行调研的方式开展第一手的实证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旅游需求中的这一新兴趋势,也可以对旅游企业、营销机构和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经营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综述

度假旅游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旅游方式。“我们一直倾向于将传统的度假产品作为旅游的核心产品,把传统的度假者作为旅游者”(斯沃布鲁克,2004)。因此,对度假旅游的研究,不仅体现在许多专门的文献中,也分散于一般旅游研究中;而中国对度假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且比较零星,早期以介绍性文献为主,中期以度假区规划开发的文献为主,其中穿插着许多对于中国度假旅游产品建设的质疑和主观价值判断性文章,缺少对于度假旅游市场和产品的实证研究。笔者曾专门对国内外度假旅游研究的成果进行过比较分析(徐菊凤,2007),在此不再赘述。总体来看,在度假旅游需求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拉力”和“推力”理论,由克罗普顿(Crompton,1979)提出。该理论认为,西方度假者的9种动机中,有7种是“推力”因素,分别是:逃离世俗生活环境、重新发现和评价自己、放松、声望、心灵回归、增进与家人亲情、促进社会交往;另外2种是新奇感和教育,属于“拉力”因素。其中前者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后者是文化方面的需求。皮尔斯(D.Pearce,1995)也运用了这一理论,并进一步认为度假旅游的动机是“推力”作用的结果,很大部分出自人的内在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放松、康复;观光旅游的出游动机是“拉力”作用的结果,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增长见识。

国内对于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实证研究,起步于2000年以后。方靓(2005)、王莹(2006)分别对千岛湖、杭州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者前待上述度假性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目的,仍然以观光游览为主,其次才是休闲度假;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较短,以2~3天为主,少数人能停留4~6天。在旅游活动偏好上,千岛湖和杭州的游客都将游览景观和享用当地美食作为分列第一、第_的内容,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则稍逊。作为中国最典型的海滨度假旅游日的地——三亚,学术界的研究较少。2000年前后的研究集中于如何通过价格调控手段摆脱当地旅游业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局面,2004年涉及当地如何实现观光型目的地向度假型目的地转轨的问题(赵全鹏,2000;王健生,2004)。刘俊(2006)注意到三亚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该研究的关注点在度假区治理结构上,并没有对度假市场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

总体来看,我国对于度假旅游市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状态,专门针对典型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量、需求特征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某些调研依据的对象,并非典型的度假地客人,也缺乏对外国来华度假者行为的具体调研。官方统计迄今也没有对休闲度假旅游的任何数据资料。因此,以往许多关于度假旅游的观点,还缺乏实证研究依据的充分支撑。

三、研究目标与假设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典型海滨度假地三亚的国内度假旅游者的实证调研,把握中国典型度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为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提供决策参考,并透过市场特征把握度假旅游在我国未米的发展趋势。研究将对上述研究假设提供验证。

假设1:中国当前的度假旅游者集中于某一具有显著特征的群体。

以往研究界普遍认为,中国度假市场发育尚未成熟。然而近年来,除了有大量人群到郊区进行休闲度假旅游之外,还有不少人到马尔代夫、塞班等东南亚海岛享受高档度假旅游,同时,海南二亚的高档度假酒店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国内度假旅游者。事实表明,接受度假旅游方式的群体已经出现。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一群体的状况,看他们是集中于某一具有显著特征的群体,还是平均分布于各种群体中?这有助于精确地把握这一细分市场的特征。

假设2:中国人在度假旅游时具有不同于西方人的需求特征。重点考察对3s的兴趣、对休闲娱乐康体活动的兴趣、与陌生人交往的兴趣三项指标。

从已有的文献和度假旅游的现实中了解到,两方人在度假旅游时,最喜欢躺在沙滩上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海水(3S),享受美食,同时喜欢参加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尤其是体育类活动;还喜欢与当地人或其他陌生人交往,从中获得乐趣。那么,中国人是否

也具有与西方人一样的需求与爱好?对此问题加以了解,既可以把握东西方文化影响上人们不同的行为偏好,也可以为度假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提供启发。

假设3:选择度假旅游产品的游客,其观光旅游需求已得到了充分满足。

由于传统、资源、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习惯于观光旅游。炎黄子孙大都有“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想法,既如此,那些愿意选择度假旅游的人,是否其观光旅游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动机在推动着他们进行一地停留式度假旅游?了解人们选择度假旅游的动机,既可以为度假产品经营者提供启发,也可以对观光旅游的经营者提供借鉴。

假设4:度假旅游者在组织方式上大多数选择自助旅游方式,不需要旅行社的服务。

国内许多提及度假旅游出游方式的文献都认为,旅游者在进行度假旅游时,一般选择自助旅游方式,不需要旅行社提供服务。这种情况是否属实?这一问题关系到旅行社可否在度假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研究方法

三亚是我国度假旅游的标杆性目的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热带海滨度假地。依据独特的热带海洋气候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三亚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还吸引了大量俄罗斯游客,并率先在2004年实现了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型。因此,选取三亚高档度假酒店的客人作为调查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调研在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和若干旅游企业的配合下进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配合以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的时间段为2006年12月~2007年2月。对国内游客的调研,主要在2个五星级、1个四星级饭店进行;对国外客源的调查,主要针对俄罗斯游客进行(因为三亚暂时还几乎没有欧美客人),由旅行社配合完成。调查共发放国内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发放俄文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两份问卷设计的内容完全一致,因而可以进行对比性分析。对于数值结果,考虑到量表方式将损失一些有效信息,因此特别使用自分比方式表示。

五、调研结果

(一)国内赴三亚假旅游者的需求特征

1国内赴三亚度假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表1显示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从性别和婚姻状况看,男性略高于女性;已婚者略高于未婚者;年龄段集中于15~24岁和25~44岁;文化程度集中于较高学历上,其中大专或本科占71.25%;收入总体上以中低档的2001~4000元最为集中,占37.50%,其次是4001~6000元,占23.75%。

2赴三亚旅游频率、伴侣、旅游方式、信息渠道

调查发现,国内游客赴海南旅游者中,只有35%是第一次前往,两次以上前往的人数达到65%(表2)。

旅游伙伴中,伴侣居第一位,占28.75%;其次为同事或朋友,占26.25%;家人占第三位,独自一人成行的,占8.75%。

游客赴三亚的度假方式以“自己安排”的最多。占43.75%,其次是参加旅行社包价旅游团(17.5%)(6.25%)(表3)。

游客获取度假地信息,则以“互联网”渠道高居首位,占42.5%(表4)。

3度假旅游目的、动机与停留状况

由于旅游者在出游时一般具有多重目的,因此,对旅游目的和动机的考察采用多选方式。国内游客赴三亚的旅游目的中,以“休闲放松”为第一目的,远高于第二目的“观光游览”(表5)。

旅游的动机中,享受海水、沙滩和阳光成为高居榜首的动机(81.3%),其次为放松休息(53%),名列末位的是“结识新人群(3.8%)”(表6)。

从停留时间看,国内游客大多数停留3夜(33.75%)或4夜(23.75%),其次是停留2夜(13.75%)和5夜(11.25%)的人较多,达到和超过1周时间的度假者所占的百分比只有11.25%。从住宿停留的地点来看,70%的人只在一个地方住宿,25%的人住宿两个地方,住宿3~4个地方的人只有3.75%。

国内游客主观上对度假地产品各类组成要素持何种态度(预期值)?到三亚度假后的实际感受与评价如何?本研究设计了15项要素向游客进行调查,每一项调查均可以看出预期值与实际感受之间的正负差距。所调研要素为下列15项:

硬性要素:度假地景观、饭店区位、休闲/康体/娱乐设施、保健疗养设施、交通、餐饮;软性要素:文化与民俗风情、度假地知名度、度假地氛围、服务与管理、当地居民态度与素质、语言沟通、方便的用餐时间;此外,还设立了两项特别考察对象:儿童/婴幼活动设施与客房上网条件。

将现实评价与预期值相比,发现,前后好评率相当的,有如下5项:“餐饮”、“文化民俗风情”、“度似地知名度”、“语言沟通方便程度”、“方便的用餐时间”:下降幅度较大的有8项:“度假地景观”、“休闲康体娱乐设施”、“保健疗养设施”、“交通条件”、“服务与管理”、“当地居民态度与素质”、“儿童活动设施”、“客房上网条件”。另外,有2项在“最喜欢”评价层面上获得了上升值——硬件方面为“饭店区位”,软件方面为“度假地氛围”。从单项数值看,“饭店区位”评价的上升幅度最大,而“当地居民态度与素质”评价的下降幅度最大。

5满意度与重游意向

对满意度与重游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对三亚的满意度达到80%(比较赞同与非常赞同两项之和),表示“值得再来”的人有82.5%,表示“会向亲友推荐”的人有83.75%(表7)。

6三亚国内度假旅游者区域分布

将所调查的赴三亚旅游的国内游客按照其所属地域进行归类分析,发现:

有3个省市的游客所占比率大于10%,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

有5个省市的游客比率等于5%,分别是浙江、江苏、湖南、河北、陕西;有3个省市的游客比率等于3.75%,分别是四川、山东、天津;

有3个省份的游客比率等于2.5%,为海南、辽宁、黑龙江:

有10个省市游客比率只有1.25%,它们是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安徽、湖北、吉林、内蒙占、西藏。

其他省份则在本次调查中没有游客出现在三亚。

7对当地旅游产品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中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希望听到旅游者更多的意见。开放式问题询问被调查者对三亚的度假旅游提出的意见建议,以考察三亚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结果显示,肯定性的评价有3类,分别为气候好、景色美、总体感觉好;负面评价和建议被归纳为8类,按被提及频率的高低排序,分别为:治安不好、交通不便、居民素质差、出租车不好、城市卫生差、景点票价高、海鲜价格贵、购物条件差。

(二)饿罗斯赴三亚度假旅游者需求特征

1度假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从年龄结构上看,俄罗斯赴三亚度假游客以25~44岁的人最多,达57.14%,接近于本调查中赴海南旅游的中国游客比率;其次为45~64岁,占26.53%,高于同年龄组中国游客15个百分点;此外65岁以上年龄段者有8.16%,而中国同年龄段人数为零;俄罗斯游客在15~24岁年龄组,比率仅为8.16%,低于该年龄组中国游客约24个百分点。印证了当地酒店人士所说的中国游客以年轻人为主,俄罗斯游客中老年居多的观察。在学历分布上,以中专或高中最多,占到59.18%,而大专或本科占20.41%,与中国游客相比,学历较低者多。从收入结构上看,也以2000美元以下占最多数,与中国游客类似,但在高收入段的分布比率也较高,这一点不同于中国游客(表8)。

2赴三亚旅游频率、伴侣、旅游方式、信息渠道

调查显示,俄罗斯游客有88%是第一次来海南,12%为第二次。他们携家人旅游的比率远高于中国游客,而与朋友、同事同游的比率远低于中国(表9)。

在旅游方式上,68%的人参加旅行社的包价旅游团或自由人项目,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中国游客,自己安排的,只有20%(表10)。这说明旅游方式主要与游客对目的地的熟悉程度和资源要素驾驭能力有关,与旅游方式的相关性不大,因为从许多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的,90%以上为纯粹度似客人。或许由于国别和语言文化差异的缘故,俄罗斯游客获取海南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旅行社,占46.9%,其次是报刊杂志和互联网,而来自于亲戚朋友的很少,与中国情况相反(表11)。

3旅游目的、动机与停留时间

俄罗斯游客的旅游目的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占72%,高于中国人8个百分点,而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占54%,高于中国人4个百分点,但没有参加会议、商务旅游、奖励旅游动机,这是与中国游客不同之处(表12)。

从旅游动机来看,俄罗斯游客也以享受阳光、沙滩、海水为最人动机,其次是放松休息,只是数值都比中国游客略高;但在增长见识、游览热带海岛风光、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增进亲情友情、寻求乐趣和开心这5项上,数值都比中国游客低;而参加娱乐活动、结识新人群这2项数值与中国游客接近总体上都较低(表13)。

在停留时间上,俄罗斯游客有74%的人停留10~15夜,停留时间普遍较长,体现出度假的特点(表14)。而中国游客69%的人停留2~4夜,这应该与两国是否普遍实行了带薪休假制度有关。

4满意度与重游意向

俄罗斯游客对三亚的满意度达到84%,非常高;认为值得再来的有60%,认为值得向亲友推荐的有61%。

5对度假旅游产品要素的评价

调查俄罗斯游客对15项要素(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人部分)的主观态度与对三亚产品要素的现实评价,发现俄罗斯游客对三亚“度假地景观”和“度假地知名度”2项评价很高,超过他们的预期值;在“饭店区位”、“交通”、“保健疗养设施”、“度假地氛围”这4项上,“比较喜欢”层面有上升,但“最喜欢”层面有下降;而在“休闲娱乐设施”、“餐饮”、“当地居民素质态度”、“语言交流环境”、“儿童活动设施”、“客房上网条件”这6方面,实际感受普遍比预期值低。从单项看,对度假地景观的评价最高,喜欢程度达84.44%,对儿童活动设施的好评率最低,而对餐饮的不满意度最高。

通过开放式问题了解俄罗斯游客对三亚旅游的意见,获得如下建议:“希望全体工作人员尽量用英语交流”、“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包括俄罗斯信息”、“需要翻译大量俄文指示标志”、“希望海滨游览与登山相结合”。

六、研究结论

通过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度假旅游者群体分布特征——中国当前的度假旅游者集中于某一具有显著特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显著特征是:年轻,25~44岁,具有大专以上的较高学历,收入为中等偏高水平的各行业人员。假设1得到支持。

中国人对度假旅游的需求特征——中国旅游者在度假时也非常喜欢享受阳光、沙滩、海水(3s);同时也注重享受美食,只是更加偏爱品尝当地风味,这与西方旅游者的需求基本一致。与一般两方人不同之处,目前主要体现在对参加休闲/康体/娱乐活动的兴趣不太大,对与陌生人交往的兴趣不大,但同时,对于客房上网便利性的要求很高。假设2得到支持。

放弃传统观光旅游而选择度假旅游的原因——那些选择一地停留式度假旅游的中国游客,并非意味着他们已游览过所有著名景点,他们之所以选择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原因是为了“休闲放松”,只是由于人们已经厌倦了赶场式的观光旅游方式。假设3没有得到支持。

度假旅游是否需要旅行社提供服务——问卷调查显示,度假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仍然需要旅行社提供的服务,尤其在进行远程旅游时(比如出境旅游)。这一点,与国内某些研究者认为度假旅游者一般都是自助旅游者和散客,不需要旅行社提供服务的观点(张凌云,1996;徐汎,2004;王菘,韩振华,2004)有明显不同。国外资料显示,英国人在1987—1992年间外出度假旅游时,包价旅游所占比例每年只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包价游比例在1992年仍然达到54.5%(C.J.霍洛韦,1997)。这说明,是否需要旅行社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一国旅行社业的成熟度,也取决于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程度和出游要素的综合驾驭能力。假设4没有得到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得出另外几个辅助性结论:当今时代的度假旅游者,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站和旅行社,这与观光旅游有明显不同;国内旅游者对三亚度假旅游的满意度、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都比较高,普遍高于俄罗斯游客的评价,说明三亚作为热带海滨度假产品在国内旅游者心目中获得充分认可。中国旅游者对于度假地软性因素的重视已经超过对硬性因素的重视。气候、度假地景观、客房上网条件是度假地各要素中最被看重的硬件因素;度假地环境氛围、服务与管理、度假地知名度是最被看重的软件因素。

致谢:本研究获得了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和海航度假酒店、银泰度假酒店、珠江国旅三亚分社,以及中青旅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责任编辑廉月娟

国内旅游网络信息的需求浅析 篇12

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 自助旅游者自行主导旅游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很高。在出行前作旅行决策时, 旅行者需要借助各种媒介 (旅游报刊, 互联网) 了解各地的旅游信息, 通过媒介提供的文字, 图片, 视频等各种综合信息来作决策, 设计自己的旅行线路, 交通工具, 入住宾馆等等。有关资料显示, 将上网查询作为了解旅游信息主要渠道的网民比例已达66.7%[1]。互联网已超过传统媒介 (电视、报刊和人际信息渠道) 而成为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首选媒介。

1 选择携程旅行网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1.1 网络旅游市场份额

携程旅行网创立于1999年初, 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最大的集宾馆预订、机票预订、度假产品预订、旅游信息查询及特约商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2]。目前, 携程网共有1900万名注册用户, 据易观国际研究表明, 中国网络旅游市场2007年第4季度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163亿元人民币, 携程以51.9%的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占据第一, e龙位列第二, 占10.6%, 芒果网位列第三, 占10.2%[3]。

1.2 网民关注度

另据2008年4月11日百度发布了《百度风云榜·旅游行业报告》, 报告显示, 在网民关注的旅游预订网站中, 百度数据显示:携程以59.97%的关注份额位居榜首, 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三位的e龙网 (9.71%) 和芒果网 (7.02%) [4]。

1.3 旅游论坛活跃度

为了比较携程网、艺龙网、芒果网、同程网、新浪网旅游论坛的活跃度, 本人选取论坛中旅游者提问数、回答数多少作为参考指标, 并选取2008年3月15日上述网站信息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发现, 携程网的提问数为207, 回答数为522, 得分最高。

综上, 由旅游网站市场份额、关注度、论坛活跃度比较分析可知, 携程旅行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 将携程网旅游论坛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 自助旅游者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网络信息需求的分析

2.1 分析方法

本次网络信息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23日~2008年3月26日, 调查地点在携程旅行网的社区栏有问必答板块。本文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 以携程旅行网社区栏有问必答板块连续500个关于国内旅游目的地旅游提出的问题为调查样本。分别从吃、住、行、游、购、娱和归属地等方面, 结合网友提问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子划分, 基本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自助游客对当前国内自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信息需求。

2.2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信息需求分析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分布,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对自助旅游者吸引程度不同。

为了更清楚地掌握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需求情况, 选取自助旅游者关注的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归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调查因子。

自助旅游者最关注的旅游景点或城市归属地前十名是:香港 (20.8%) 、浙江省 (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7.2%) 、云南省 (6%) 、海南省 (5.2%) 、江苏省 (4.2%) 、福建省 (4.2%) 、北京市 (4%) 、广东省 (3.8%) 、安徽省 (3.4%) 和澳门 (3.4%) (关注程度的统计用百分比例表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也决定了自助旅游者对我国南部地区的旅游热情明显高于北部地区。第二, 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关系密切, 自助旅游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整个市场环境的成熟, 对于我国国内而言, 自助游的发展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此外, 由于短程旅游可以减少在交通、住宿上的时间, 费用相对较低, 因此在我国自助旅游市场中去往周边地区的短程旅行占多数, 即东南部自助旅游市场信息需求度高与西北部。

2.3 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信息需求分析

游客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是其旅行的核心内容, 因此是否能准确把握自助游客感兴趣的旅游景点或城市对提高旅游满意度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自助旅游者关注的信息实际情况将调查因子分为旅游景点和旅游城市两个方面。

海南三亚、广西桂林、浙江杭州分别以5.2%、4.8%、4.6%的比例成为最受自助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分析可知,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开发程度, 具有当地特色、旅游形象鲜明、旅游环境良好的成熟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自助旅游者的首选。此外, 我们还不难看出自助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旅游景点的关注度。我国大多数自助旅游者的目光还只停留在从客源地到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上, 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体验旅游, 对旅游景点旅游信息需求度不高。

2.4 旅游六要素信息需求分析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由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构成, 因此为了给自助旅游者出行提供有效信息了解其不同要素的关注情况显得尤其重要。

自助旅游者关注的旅游目的地提问信息分别归属于旅游六要素不同方面 (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 和其它问题, 因此分为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和其它共七个因子。旅游六要素每个要素又分别根据实际提问情况并结合借鉴文献[5]中因子划分方法分类。

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自助旅游者对与旅游目的地的关注更加具体化, 比如他们在提问中会具体提出旅游目的地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的问题。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交通、游览方面信息需求为81.6%, 远远高于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其它方面, 其中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信息需求为47.4%, 居各要素信息需求度排名第一位。这表明我国自助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 游客对最基本的旅游交通信息依赖程度最高, 对较高层次的娱乐、购物信息需求量较少, 还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体验旅游。另外, 自助游客对同样是基本信息的住宿信息问题明显少于交通信息, 这是由于我国酒店预定网络发展较完善, 游客可以提前便捷地了解并预定酒店。此外,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 和以往不同, 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购物信息的需求度超过了餐饮信息的需求度。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的转变, 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旅游业中也有所体现, 饮食在旅游者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购物成为自助旅游者新的兴趣点, 即购物在旅游各要素消费中呈增长趋势。

3 结语

自助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 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网站能够将旅游与网络的价值在更高层面上得以升华, 使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研究开发等活动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新的方式及流程;旅游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已经成为一部分自助游客出行前必要的选择和参考, 只是目前网站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游客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站来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和消费。因此, 我们要在坚信旅游网站发展前途的基础上认真剖析网站的现存问题, 研究可行性对策, 改进现有功能, 开拓新的服务, 使旅游网站与传统旅游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互相促进, 早日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和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007百度风云榜旅游行业报告出炉[EB/OL].it168网.

上一篇:网银系统下一篇:新型缓速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