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需求

2024-10-16

数据需求(精选12篇)

数据需求 篇1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科学与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带动了冶金、机械、交通和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设备和工艺越来越复杂,基于数据驱动模式建立起物理和化学的模型,并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加以控制,以提升管理效率。在实际运营中,预测和评估比较复杂,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备,储存大量的处理数据,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对设备运行信息加以管理,形成数据驱动理论来构建数据知识体系,构建和实现精确的机理模型,在此条件下实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优化,对数据驱动理论要加以预测和评估控制,形成控制理论。数据驱动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发展,是新时期控制理论发展和应用的必然要求,因此对数据驱动进行需求测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数据驱动控制模型的发展

将基于数据驱动控制模型的理论应用到控制对象中,以实现精确的模拟仿真,建立起数学模型,并采用科学的办法确保数据驱动控制模型所建模型是科学准确的,基于此可实现控制器的合理操作,以保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数据驱动控制模型的顺序构建会让控制器设计处于高阶系统模型状态,求解过程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要建立起模型系统控制方法以实现基于模型的控制理论,当前数据驱动控制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主要有:

(1)基于离线数据的PID控制。PID控制已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数据驱动控制过程中,根据当前离线的数据来实现PID控制,在当前的系统控制中采用PID控制方法,以实现控制参数的调节,使用PID控制方法有利于控制方法的构建,采用离线数据进行PID控制是工业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使用给定的输出数据,来对数据驱动控制加以构建,形成参数控制器,数据驱动的方法是简单有效的,也是易于使用的,所以工业生产中要对数据驱动加以控制,以实现数据驱动理论的构建。

(2)基于子空间方法的控制。在子空间辨识方法中基于子空间方法的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要使用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对线性子空间加以预测,再次使用控制器体系进行预测指标的设计。子空间辨识方法的优点是其不需要识别系统的模型,要采用无模型控制系统,并且可与基于数模型方法组合来设计各种控制器。子空间辨识方法的缺点是数据通过该方法设计驱动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线性系统构建,子空间辨识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

(3)去伪控制。1995年,Safnove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控制方法。根据控制对象的输入和输出的测量数据,从该组候选控制器中做出选择,是满足特定性能要求的控制器。数据驱动控制能够找到满足性能指标的控制器,然后选择可切换到闭环系统的环境。

(4)虚拟参考反馈整定。在2000年,Guardabassi和Savaresi提出虚拟参考反馈调整的非迭代数据驱动控制方法,使用一组受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测量数据方法,构建起最佳的参数结构控制器,使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5)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是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一种自适应控制(MFAC)数据驱动的控制模型,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控制系统当前工作点与等效线性动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以取代一般离散时间的非线性系统,从而实现自适应模型的自由控制。

3 数据驱动的需求测试特点

在尽可能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的软件测试,在实践中可总结出数据驱动的需求测试的特点。

(1)在系统上线投入运营前要做好数据驱动的需求分析工作,要根据系统需要,做好系统的测试开发工作,对系统加以测量构建起系统模型,数据驱动的需求测试对于整个系统的测试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要在理解数据驱动需求的基础上,对需求测试计划加以管理,以对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数据驱动的需求构建需要对数据驱动测试中产生的偏差加以修改,以重新测试、实施,从而避免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3)数据驱动的需求会因应用环境的差异而发生改变,这在许多项目中是十分常见的,要根据数据驱动的需求变化情况做好测试工作,对数据驱动的需求分析从开始阶段就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以便相应的加以补充,并进行快速的调整。

(4)数据驱动的测试需要专业的人员加以设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要做好相互的配合工作,以提高数据驱动的需求测试水平,满足数据驱动需求测试工作的要求。

(5)数据驱动的需求测试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数据驱动系统中的问题所在,及时地对数据加以效准,以做好数据驱动需求测试的修正工作,提高质量数据驱动的测试质量,降低数据驱动系统的开发成本。

4 结语

在本文的测试中要对测试概念和模型加以分析,做好设计模型测试系统的信息管理工作。在本文中,对数据驱动的需求进行了测试,但其自身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

数据需求 篇2

提供统一的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校验工具、数据导出工具和公共的数据查询接口服务管理工具是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方向。

一、项目范围的界定

没有明确项目边界的项目是一个不可控的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业务边界:有哪些业务系统的数据需要接入到大数据分析平台。(2)数据边界:有哪些业务数据需要接入大数据分析平台,具体的包括哪些表,表结构如何,表间关系如何(区别于传统模式)。(3)功能边界:提供哪些功能,不提供哪些功能,必须明确界定,该部分详见需求分析;

二、关键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主要考虑包括系统间数据交互的流程、传输模式和针对大数据平台本身涉及相关数据处理的流程两大部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流程和模式,决定了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和设计,因此必须进行专项分析。大数据平台本身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历史数据导入流程 2.2 增量数据导入流程 2.3 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 2.4 数据批量导出流程 2.5 数据批量查询流程

三、功能性需求分析 3.1.历史数据导入 3.1.1 XX系统数据 3.1.1.1 数据清单… 3 3.1.1.2 关联规则… 3 3.1.1.3 界面… 3 3.1.1.4 输入输出… 3 3.1.1.5 处理逻辑… 3 3.1.1.6 异常处理… 3 3.2 增量数据导入 3.3 数据校验 3.4 数据导出 3.5 数据查询

四、非功能性需求 4.1 性能 4.2 安全性 4.3 可用性 …

五、接口需求 5.1 数据查询接口 5.2 批量任务管理接口 5.3 数据导出接口

六、集群需求

大数据平台的技术特点,决定项目的实施必须考虑单独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否则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必将面临测试不充分和性能无法测试的窘境,因此前期需求分析阶段,必须根据数据规模和性能需求,构建单独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6.1开发环境 6.1.1 查询服务器 6.1.2 命名服务器 6.1.3 数据服务器 6.2 生产环境 6.2.1 查询服务器 6.2.2 命名服务器 6.2.3 数据服务器

掘宝大数据:寻找理性需求 等 篇3

当生产制造商们还想一味“撒网捕鱼”,却反被消费者挑剔的眼光“倒打一耙”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重新坐下来,凝神思考,出路究竟在哪儿?《谁是“首席客户”》这篇文章,既解答了这个疑问,又传递出明快的信息:对企业而言,外来的竞争压力并不可怕,对旧的管理模式念念不忘才最要命。但可喜的是,时下,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谋定而动,他们脱掉思想的枷锁,借势发力,重新找回自信。如穗宝、正谷、安联救援,正在从互联网的“大数据”中掘宝,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找到“首席客户”的真正需求。当B2B,C2C,B2C正在激烈竞争的时候,C2B已随影而来。

金翅岭金矿党委办公室 刘学刚

客户为什么不信任你 《亚瑟:成败“客户关系”》 2013年8期

很多销售人员之所以被客户拒之千里,主要原因是:第一,目的性太强,上来就直奔主题;第二,侵略性太强,跟顾客说“这就是你要的”;第三,不注重倾听客户的感受,急于反驳客户的异议;第四,专业性不够,不了解客户熟悉的业务。

那么,作为营销团队的管理者,销售总监应该做什么?除了文中提到的要从培训、流程和工具三方面对销售人员提供帮助之外,还要让销售人员明白,第一,销售就是要穿客户的鞋,以同理心为客户设身处地着想;第二,售前的阿谀奉承不如把售后服务做好;第三,销售最大的收获不是单笔提成多少,不是为此得到升职机会,而是从此多了一个信任你的朋友。

乐途(LOTTO)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刘 燚

乐观主义的最高境界 《老板最爱乐天派》 2013年8期

乐观的人勇敢、上进、无畏。乐观主义让人阳光四射,积极向上,能感染身边的朋友;让人抓住机会,优先获得市场准入权,得到第一桶金。但工作生活中,不乏由于盲目乐观而高估成功几率,以致遭受失败重挫者。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重新审视,是否当初加入一些悲观主义因素会更有利。正如文中所说的“防卫性悲观”,能让人的思维更理智。

稍加总结:内心乐观+外表乐观+防卫性悲观=乐观主义最高境界。

具体来说即是:自身动力+强感染力+适当压力=团队成功。

实际上,这也让我想起个人登台演出的经验:过于乐观,必然放松;过于放松,必出纰漏。只有放松,加上适当的紧张,也就是对突发状况的事先准备和预料,才能从容应对。万物皆有相通之处。

招金贵合科技有限公司 苑继文

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事业部 总经理助理 孙 骐

【团队高效沟通的六个要点】管理者该怎么帮助团队通过高效沟通提升凝聚力?你可以试着通过几点,打好沟通的基础。第一,使团队建立共享之愿景,并拥有共同目标和共同信念;第二,团队管理者定期和每位员工面谈,少说多听,整合不同的观点;第三,建立互信,提倡分享工作的经验和方法;第四,沟通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团队例会前,节省时间成本;第五,每件事情都有责任人,沟通要求反馈;第六,沟通渠道有很多,约定一个成员之间的“法定渠道”和反馈周期。

北京同心动力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董事长 孙 兵

【你的办公室有多大?——改变从小处开始】在一个组织里,管理者办公室面积的大小,与其官本位和控制意识成正比,面积越大,威权越重。有趣的是,其办公室的门开掩的幅度与其官本位和控制意识成反比,门开得越小,官味越浓。每种现象,没有对错,但都代表着一种管理模式,一种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企业文化。组织的变革与提升,往往要从关键的小事开始改变,释放强烈的变革信号。比如,要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和谐的氛围,就可以把经理的门全打开。这是一件小事,但对企业里的人尤其是经理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也让全体的成员都认识到:真的要改变了!

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力资本顾问 王 恺

【如何让你的公司年轻化】公司作为一名“法人”,有着“生老病死”的过程,“基业长青”的企业,也难免经历“死而复生”。如何让已近暮年的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一,从“轻资产”到“众包”。“轻资产模式”是公司脱掉“附庸”,专注做好本行;所谓“众包”,是让客户参与产品设计。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不是单纯裁汰,而是借助IE(工业工程)的理论,先行对各部门进行价值分析……接着用ECRS的标准调整、删除、合并等。第三,决策民主化。公司发展到一定时间段,形成了“管理惯性”,谁也不想去“标新立异”,“决策民主化”要求高层敢于决策,基层也有参与决策的勇气。

@中外管理杂志:【长城汽车:领跑马拉松的秘密】@中外管理雁兮:走进企业内部深入了解长城的人,看到其企业内部类似文革运动般的高压管理、大张旗鼓并竭尽全力地反腐以及精益化企业管理文化等,都惊讶于长城汽车如何将多种特色融为一体?这些都可令其成为不可多得的管理研究样本。《中外管理》7期

@Daban_Fang:这不是什么变态的规定,也不是形式主义。在生产制造类的企业的人都知道,这是精益生产和7S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才能保证高效率。我觉得不光是企业,我们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都应该学学长城的管理,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环境持续恶化、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中外管理杂志:【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企业经营七法】1.每个职工都是大家庭中的成员;2.向新人演讲,快乐必须靠自己去创造;3.平等的劳资关系;4.互敬、互重,选择合适岗位;5.适才任用;6.公开提出意见,因为有不同看法,公司犯错的风险才会降低;7.索尼精神“索尼人永远亲密和谐地团结在一起”。

要货数据反映市场需求 篇4

(一) 主动要货模式

电话订货、网站订货、POS机订货均由卷烟零售客户发起, 通过电话、网络和POS机等不同媒介, 根据自身卷烟销售情况、当前库存状态、客户经理经营指导、自身经营经验等因素自主上报卷烟需求。

(二) 被动配货模式

网上配货属于被动配货模式, 是在POS机订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与POS机订货的最大不同就是不需要零售客户自主上报需求。其基本运作原理是根据零售客户的近期销售和期末库存情况, 结合各个卷烟规格的投放策略, 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合理的配货数, 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批零互动。核心配货参数和公式如下:

库存边界:判断卷烟是否脱销的临界值。每天通过POS机、PC-POS等渠道采集客户期末库存, 若期末库存≤库存边界, 则判定为脱销, 并进行计数, 用于判断脱销天数, 还原真实销量。

库存天数:公司希望客户“备几天”的安全库存, 体现各个卷烟的货源供应策略和库存管理策略。对于紧俏卷烟, 货源供应采取合理限量的方法, 允许脱销, 因此库存天数一般为0;对于顺销卷烟, 按照客户需求供应货源, 客户应防止脱销, 库存天数以3-7天为宜。

合理定量:描述客户各个卷烟规格的近期销售能力, 取前N个自然周 (周一至周日) 的周均零售销量, 结合脱销天数, 还原真实销量作为合理定量。

季节系数:描述卷烟消费的季节性变化, 如重大节日前卷烟需求迎来一波高峰、夏季卷烟消费存在回落现象等。

网上配货公式:

配货数= (合理定量-上期期末库存+库存天数*日均销量) *季节系数

例如:某顺销规格库存边界设置为0.2条 (用于保障出样) , 库存天数设置为7天, 平季时, 通过POS采集某客户每日进销存信息, 前5个自然周共零售18.3条, 其间库存小于0.2条的有5天, 订货前库存有4.1条。

正常销售天数=5周*7天-5个脱销日=30天

日均销量=18.3条/30天=0.61条/天

合理定量=0.61条/天*7天 =4.27条

计算配货 数 = ( 4 . 2 7 - 4.1+7*0.61) *1=4.44条 (取整为4条)

一、客户要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主动要货模式下, 客户自主要货, 往往会因为紧俏卷烟长期不能满足供应, 而产生夸大性、重复性的要货 (图1) , 因此要货数据会远远大于真实的市场需求。而在这种模式下, 对于顺销牌号, 客户要货往往过于谨慎, 担心动销缓慢库存囤积, 而且由于长期能够满足其要货需求, 客户不愿意将流动资金转为安全库存, 所以往往要货数会略小于真实的市场需求。

可见, 主动要货模式下客户要货并不等于市场需求, 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与卷烟价位、紧俏程度等因素有关, 并不能很准确地定量衡量。

被动配货模式下, 从公式来看, 库存天数*日均销量=需要客户备货的数量, 与上期库存量理应相近, 因此配货数与还原得到的真实需求 (即合理定量) 是基本一致的, 并且客户配货数由系统自动生成, 不受客户人为因素干扰 (图2) 。

于是可以得到“被动配货模式下, 配货数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市场实际需求情况”的结论。

二、建立要货-需求关系模型

由上文可知, 网上配货的客户配货数基本等于市场实际需求, 并且在货源投放没有倾斜的情况下, 这种货源满足关系可以代表整个区域的平均水平, 通过建立要货-需求关系模型, 就可以以点带面地了解整体的需求情况, 并可以根据多期数据, 得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结合其他统计方法, 更有效预测后期市场需求。

(一) 模型架构

第一步是建立起网上配货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系统计算配货数=网上配货真实需求

第二步是以网上配货的货源满足率代表整体市场的满足情况:

网上配货客户货源满足率=确认货源数/计算配货数*100%

第三步是结合主动要货客户的确认数, 还原出整体市场的需求:

整体市场需求=所有客户确认货源数/网上配货客户货源满足率

(二) 数据论证

采集公司主动要货和被动配货客户2013年第11周至第18周数据, 在紧俏卷烟中选择中华 (硬) 数据, 统计整理如下表1所示:

可见, 对于紧俏卷烟, 在同样的供应策略下, 主动要货的客户会将需求放大, 导致要货满足率明显降低, 而被动配货部分则去除了这部分人为因素的影响。

以第15周为例, 被动配货客户配货数5980条, 代表被动配货客户群体的真实市场需求, 而这部分客户货源满足率为72.56%, 代表当周制定的货源供应策略对需求的满足程度为72.56%, 而货源供应策略对于所有客户是一致的, 则认为对于所有客户, 实际的货源满足率也是72.56%, 而所有客户的确认数为7900条 (3561条+4339条) , 则还原出所有客户的真实需求为10888条。

在顺销牌号中, 选择红双喜 (硬精品) 为例, 同样采集2013年第11周至第18周数据, 统计整理如下表2所示:

对于顺销卷烟, 供应策略是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货源满足率较高, 除15、16周由于货源衔接问题, 其他各周均为100%, 此时主动要货客户不会对需求进行夸大, 其要货基本能够体现需求。因此, 运用此模型也能够有效还原市场需求。

通过以上数据论证, 可以发现运用要货-需求模型, 既为还原市场真实需求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又避免了盲目根据客户订单进行判断。

三、要货-需求关系模型的应用

(一) 还原市场真实需求, 提 高需求预测准确性

现行的短期需求预测方法, 主要是通过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季节波动法等模型根据前期批发销量对需求进行拟定, 结合集合意见法、德尔菲法等定性方法调整预测值。但这些方法本质上都忽视了客户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 需求, 没有真正做到市场导向。

而要货-需求模型则以客户要货为突破口, 既关注客户要货, 又不盲从客户订单, 通过科学鉴别客户要货数据的真实程度来还原市场需求, 真正做到了市场导向, 从而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

例如, 以2013年6月硬中华需求预测为例,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方法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采集2、3、4月硬中华批发销售数据分别为9124条、22000条、31087条。由于2月受元春节后淡季影响需求较小, 3、4月正常, 所以分配权重0.2、0. 4、0.4, 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算得到预测值为23059条。

方法二:要货-需求模型

采集4月各周各要货模式客户的硬中华要货数、确认数, 具体数据及算法见表1中14-17周数据, 计算得到4月还原需求41562条, 6月与4月同属平季, 因此可预测需求量没有太大波动, 为41562条左右。

我们发现, 在方法一中, 数据波动明显, 权重分配并没有定量或定性依据, 其测算得到的预测值仅可作为批发销售预计, 难以代表真实需求。而方法二则准确定量了市场真实需求,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异。

(二) 体现客户对不同品牌的 培育信心和期望

运用要货-需求模型, 还可以利用客户的要货心理, 准确把握客户对不同品牌的信心, 主动要货客户对需求的“夸大程度”则正好体现出其信心强度 (图4) 。

我们经常疑问, 市场更看好软中华还是硬中华?现在可以通过要货-需求模型进行解答:

以2013年第14-17周软、硬中华要货-需求数据来看, 首先得到被动配货满足率, 代表整体满足程度, 其次还原主动要货客户真实需求 (主动要货确认数/整体满足程度) , 最后计算主动要货客户需求夸大程度 (主动要货数/真实需求-1) 。

我们发现, 各周软中华的需求夸大程度均高于硬中华, 一方面说明软中华的市场满足程度更低, 另一方面说明客户要货时对软中华更为期待, 对软中华的销售信心更高。

四、结论

数据需求 篇5

信号微机监测建议数据需求青藏铁路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微机监测建议数据需求

青藏铁路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1、前言

青藏公司目前正在做一个科研项目: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将涉及行车安全的现有系统中的重要告警和部分数据接入到系统。

根据青藏公司的要求,需要将信号微机监测的重要告警及部分数据接入“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中。

希望青藏公司领导审核该需求;审核没有问题后,建议以青藏公司的名义统一发给卡斯科、铁科院等单位;

2、建议的数据需求

2.1、需要的报警信息

一级报警:

1、挤岔告警(每个道岔);

2、列车信号非正常关闭报警;

3、火灾报警;

4、故障通知按钮报警。二级报警:

1、外电网输入电源断电报警;

2、外电网三相电源错序、断相报警;

3、外电网三相电源瞬间断电;

4、电源屏输出电压断电报警;

5、列车信号主灯丝断丝报警;

6、熔丝断丝报警;

7、道岔表示缺口报警;

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区间自闭设备发送盒、接收盒、区段主轨道故障、小轨道区段报警、区间信号点故障报警,灯丝报警,灭灯报警;

9、信号微机监测通信故障报警;

10、转辙机故障报警;

11、TDCS/CTC系统故障报警:车站分机故障报警、车务终端故障报警以及通道故障报警等;

12、列控中心系统故障报警:列控中心控制主机故障报警,列控中心系统与计算机连锁通信故障报警、与CTC/TDCS系统通信故障报警、与LEU通信故障报警等。

13、计算机连锁系统设备故障报警。

2.1、需要的数据

1、外电网的电压、电流、频率数据。

3、需要的其他信息

为了顺利完成青藏公司的科研课题,希望厂家提供以下信息或资料:

1、接口形式(网口、串口,RS232/RS485/RS422);

2、接口协议;

3、数据编码的相关资料;

4、接口服务器的位置、IP地址。

5、其他数据接入需要的相关资料;

6、接口技术支持人员的联系方式。

数据需求 篇6

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人员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1份。

在151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55人(36%),女96人(64%)。按年龄段统计:30岁以下40人(26%),31~45岁52人(34%),45~60岁39人(26%),60岁以上20人(13%)。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9人,初中文化46人,高中及其以上92人,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30%、61%。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宽裕型5人(3%),一般状况133人(88%),较差13人(9%)。

问卷回答情况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社区内存在的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按照社区居民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是:环境卫生问题69人次,生活习惯问题69人次,卫生知识缺乏63人次,慢性病的管理和指导问题38人次。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回答经常参加的有94人(62%),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经常参加的57人(38%)。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希望有关机构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问及“你目前所知道的健康基本知识是从哪些渠道获得”时,社区居民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14人次(75%)选择来自广播电视,96人次(64%)选择报刊杂志,57人次(38%)选择健康知识讲座,40人次选择墙报、专栏,32人次选择是其他人告诉的。

在问到“您参加这次活动最希望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时,希望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126人次(83%),希望得到健康生活指导的86人次(57%),有64人次(42%)选择了慢性病预防知识。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按照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多种形式的欢迎程度分别排序为健康咨询(93人次)、专题讲座(79人次)、专家义诊(68人次)、口头交流(47人次)和小组座谈(34人次)。

当问及“您喜欢哪几种形式的宣传材料”时,按照社区居民对健康宣传材料的喜爱程度,依次排序为卫生小册子(91人次)、卫生报刊(77人次)、卫生专栏(51人次)、卫生传单(40人次)、卫生展版(29人次)和宣传折页(19人次)。

当问及“你是否患有慢性病”时,有22人回答经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占人员比例15%),3人患有糖尿病(2%)、4人患有冠心病(2%)。

当进一步问道“你所患的慢性病是否已经进行了规范的治疗”时,上述29名慢性病患者都自述在医生的指导下已经进行了连续的治疗。其中23人自我感觉控制效果良好(87%),6人控制效果不满意(13%)。在问及是否掌握了所患慢性疾病的规范治疗方法时,17人回答经医生宣传已经掌握(59%)。

当问道“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回答准确的社区居民只有27人(18%),完全不知道的124人(82%)。但是几乎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当问到“你经常饮酒吗?”,回答经常饮酒的50人(33%),不饮酒的101人(101%)。有74人(49%)知道经常过量饮酒或酗酒对身体的损害,另有77人(51%)则不清楚饮酒过量的危害。

当问及“你是否知道每人每天食用油不应超过多少克”时,只有10人(7%)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家庭不清楚1个月究竟用了多少食用油。

在调查吸烟人群比例时,仍在吸烟的31人(21%),不吸烟120(79%)人,吸烟人群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且绝大多数为男性。有96人(64%)知道吸烟带来的害。

当问到“你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或文化娱乐活动吗?”回答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106人(70%)。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一般为早晨散步或参加社区举办的其他文体活动。大多数参加晨练活动的居民在冬季天气寒冷时中断。

当问及是否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这四句保持健康的基本要领时,只有61人(40%)回答知道道。

当问到“你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吗?”被调查的人群中有38人(25%)回答参加过无偿献血,113人(75%)没有参加过。56人(37%)知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95人(63%)回答不知道。有94人(62%)知道应该到国家指定的献血机构献血。

当问道“你能说出火警、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的电话吗?”能全部说出上述电话号码的只有102人(68%)。

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在回答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健康知识知晓率太低。在健康行为的形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被调查的人员中,尚有38%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采取低盐、低脂饮食的具体措施;仍有21%的人继续吸烟;在对吸烟人群进行调查中,除3人外,其余28人都知道吸烟会对人体肺部带来伤害,充分说明了健康知识的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之间尚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欢迎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调查中发现,广大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非常迫切,几乎每一个被调查的居民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较为科学的生活常识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都希望相关单位能经常到社区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健康问题集中在社区的环境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因此能及时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则成了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面的首选。调查中发现,比较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健康专题讲座和专家义诊;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宣传材料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健康知识小册子、宣传报刊和卫生专栏。

数据需求 篇7

2014年4月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9247台, 环比增长21.1%。进口金额8.05亿美元, 环比增长2.9%, 约合49.6亿人民币。进口单价已从2013年的13~16万美元/台大幅下跌至8.7万美元/台。预计2014年中国对高性价比机床进口需求增多, 而高价机床进口需求将快速下跌。

统计显示, 1~4月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27 163台, 同比增长7.1%。进口金额30.46亿美元, 同比下降16.1%, 按人民币计算约合1 867 178万元, 同比下降18.1%。进口单价11.2万美元/台。2014年3月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单价大幅回落, 降至10.2万美元/台。面对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未来中国企业对高档机床的需求更加看重高性价比, 企业将更为理性的考虑设备投资回报率。在此情况下, 2014年及未来中国对高价机床的需求将逐步降温, 性价比高的中高档机床占比将增多, 进口高价机床占比将快速下降, 机床进口单价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电力企业IDC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篇8

随着电力输电公司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信息系统成为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业务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IDC数据中心则是管理这些系统设备的一个物理中心, IDC数据中心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随着IT系统的逐渐增加, 相关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数量日益增长, 对IDC数据中心机房的空间、供电、空调等需求日益扩大, 而当前的IDC机房环境及其设施已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

IDC数据中心的能力评估

IDC数据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 涉及到公司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系统管理软件、应用业务系统, 甚至包括IT运维服务都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因此, IDC数据中心是构成公司IT系统的物理载体, 是公司的日常运营及业务系统的关键基础。

如何评估IDC数据中心是否符合公司信息化战略, 能否有效支撑公司未来的高速发展?这就需要对IDC数据中心进行能力评估。

通过利用数据中心评估模型, 我们对电力输电公司公司目前的IDC数据中心进行了粗略的能力评估。

数据中心的评估模型核心思想:每个数据中心从规模来看, 可能层次不一样, 有很多服务器、网络设备, 有很大的建筑面积, 有很大的能耗。如果仅仅从容量水平来看, 很难对企业真正的指导意义。数据中心作为企业IT设施的物理载体, 最核心、最关键的衡量指标是能力, 即能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应用系统运行, 能不能可持续地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运转。我们利用的数据中心能力的等级指标, 参考了TIA-942的标准 (国家电信级数据中心标准) , 定义了从Tier1-Tier5的五个等级。我们对能力有一个定义, 数据中心的能力不简单地表现在运维人数、服务器数量、机房面积等物理指标, 而且还包括种种数据所蕴藏的支持未来业务发展的潜质。

数据中心能力评估考察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可用性、运维保障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绿色环保情况、对企业绩效影响能力。

1.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 重点考察数据中心机房的基础配套设施。从基础设施来看, 沿用国家电信级数据中心的标准 (TIA-942标准) , 有四个等级, 对机房设施配备会有严格要求。

2.在运维保障能力方面, 考察制度和流程标准化程度, 服务水平协议的执行程度, 瞄准数据中心作为运维服务中心的时候, 对其它部门是运维服务中心, 服务水平协议的执行程度怎么样, 我们也会考察更先进的指标, 还会考察运维管理电子化程度。

3.在安全防护能力方面, 考察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数据中心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安全和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运行的问题;考察当系统真正崩溃的时候, 数据的恢复能力, 保持业务持续运行的能力;针对于很多时候安全问题是管理能力的体现, 因此也会考察安全管理能力。

4.在能耗和绿色环保方面, 考察数据中心的空调、外围设施的能耗, 服务器等设备的节能环保能力。

最后会考察数据中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据中心对公司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承担着很多处理功能, 同时还有很大的资金投入, 我们对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如何产生绩效,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电力输电公司IDC数据中心现状及能力评估

按照以上的数据中心能力评估模型, 我们对电力输电公司的IDC数据中心进行的调研和评估, 形成报告如下:

1.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

(1) 面积不足:设施比较陈旧, 机柜摆放较为拥挤, 不足以支撑电力输电公司未来两年的信息化发展 (备注:国内省级电网公司或同等级别公司的IDC机房面积基本都在400平米以上, 地市局供电局的IDC机房面积也都在300平米左右) ;

(2) 相关配套设施不足:配电负荷不够, 已进行多次配电改造;空调负荷不足, 已发生过几次过热造成的停机事件;机房建设初期铺设的线缆和跳线不足, 未考虑到未来信息系统的增加, 对当前的新业务系统上线造成一定困难;

(3) 建筑结构缺陷:数据中心所在楼层为混合建筑, 上下均为办公楼层;地板承重不足;可用通道线路不足。

2.根据电网标准要求, 信息化水平整体达到国资委A级要求, 其中规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达到TIA相应的级别3+或4 (Tier III+或IV) 。根据美国电信产业协会 (TIA) 、TIA技术工程委员会 (TR42) 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2005年批准颁布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TIA-942标准) , 级别3+或4的数据中心要求如下表, 目前电力输电公司数据中心在硬件指标上与此有一定的差距:

(1) 在楼房建筑方面:

(2) 在供电方面

(3) 在机械方面

3.在运维保障能力方面:

(1) 未配置统一、跨平台的自动化运维管理工具, 维护操作步骤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不规范、不能实现运维操作的综合审计;

(2) 未配置统一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平台, 对故障响应、预警不及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

(3) 未建设完善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及工具, 不能实现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记录跟踪。

4.在安全防护能力方面:

(1) 数据中心未进行安全分区, 系统互访存在安全隐患;

(2) 未对当前的数据中心建设冗余及容灾中心, 发生灾难性故障时, 不能提供业务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及数据的可恢复性;

5.能耗和绿色环保方面:因建设较早, 机房设施及服务器等设备未采用新型能源及节能技术, 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6.数据中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能力:

(1) 信息化肩负着支撑电力输电公司公司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同行认可的现代化电力公司的重要责任, 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是近几年电力输电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系统的物理载体, 对公司绩效有着重大影响。但目前的数据中心尚未建设可有效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业务的应用系统, 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业务层对欠缺对数据中心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 未来的电力输电公司公司IDC数据中心需承载全公司的业务数据及其应用系统的运行, 对公司的绩效有着重大影响, 应加大对数据中心建设的资金、人力投入, 加快开展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研和评估, 我们认为目前的电力输电公司IDC数据中心仍处于比较初级的Tier1-2的水平, 不具备支撑电力输电公司信息化和业务发展规划的能力, 急需对当前的IDC数据中心重新进行设计规划和改造。

新IDC数据中心规划及设想

新的IDC数据中心建设应立足于支撑电力输电公司未来五年以上的信息化及业务发展规划, 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水平、保障业务可持续运行的安全防护能力、节能环保方面应具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为提高电力输电公司的信息化及科学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1.若将IDC数据中心在原址扩建, 需要考虑到因素有:

(1) 参照上述TIA标准,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装修, 而原建筑目前已有多个单位租住, IDC数据中心仅是其中的一层, 由此引起的整栋建筑的高额建筑改造费用得不偿失, 同时对现租户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2) 将IDC数据中心分割为两个独立的楼层, 增加了建筑、供电、制冷设备的成本, 并为统一的管理维护造成不便;

(3) 该建筑目前的多家单位办公场地等资源非常紧张, 将IDC数据中心迁出后, 可有效缓解该建筑目前的拥挤情况。

2.在新IDC数据中心的建设阶段, 应充分考虑到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及设施配置。

优点有:

(1) 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 端到端监视和控制多个操作系统的异构环境以及各种应用, 在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

(2) 通过统一服务器与存储、虚拟与物理环境的管理, 提供一种灵活的方法来优化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降低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和维护成本;

(3) 通过提供先进的自动化和管理工具, 帮助公司把用作维护的IT投资用于创新, 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在保障业务可持续运行的安全防护方面, 新的IDC数据中心, 应设立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建设灾备数据中心, 为关键业务系统提供异地的数据中心容灾能力, 以保障关键业务的可持续运行。

4.新IDC数据中心应该成为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

通过以下技术可有效的实现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

(1) 虚拟化:虚拟化技术通过整合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方式节省能源。同时, 通过虚拟化实现集中并共享IT资源, 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 在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的同时, 进而实现按需供应。同时, 虚拟服务器环境 (VSE) 具有灵活的处理能力, 可将服务器利用率翻倍, 并轻松实现IT的按需供应。

(2) 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是能源节约的“排头兵”。尽管结构更密集, 但其独特的结构可以显著节省开支。刀片服务器与拥有同等运算能力的机架式服务器进行比较, 刀片服务器比机架式服务器少消耗约30%的电力。原因在于刀片服务器的“主动散热”式风扇, 可根据散热要求调节其运转速度, 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提供适当的散热气流流量。

(3) 大型空气“散热”装置:通过一些新的革命性科技成果, 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动态增加或减少冷气流的流量, 将气流路径最优化。通过对最需要的位置提供集中的制冷, 避免了气流的分散, 因此节能量非常显著。

5.新的IDC数据中心应建设为面向全业务的综合业务数据中心。未来的IDC不再仅仅充当“机房”这样局限的概念, 而是将成为企业的平台, 包括基础架构平台、工作平台及服务的平台, 成为支撑企业运营的重要的一环。综合业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采取灵活的、可扩展的网络架构, 以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提高数据中心综合业务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数据需求 篇9

在本文中, 笔者从业务需求视角出发, 分析人民银行的数据资源以及数据资源中蕴含的业务价值, 为人民银行数据综合利用如何拓展业务需求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人民银行的数据资源情况

人民银行担负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支柱职能, 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宏观调控部门。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 产生、收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资源存在于人民银行的各项计算机业务系统中。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征信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等一批重要金融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十一五”末, 人民银行共建成和运行了100多个重要应用系统, 基本实现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全覆盖;建成符合“数据集中、资源整合”战略部署的两级数据中心, 实现货币金银、征信、国库、金融统计等重要业务应用的数据集中。

如此众多的系统, 不能一一列举, 但基本模式大多是一项业务一个系统, 在逐年的信息化建设中积累起来的。因此, 从业务分类来看, 人民银行应用系统可以分为13类。比如, 支付类系统包括了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 征信类系统包括了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等, 统计分析类系统包括了金融统计监测数据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银行家问卷调查系统、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系统等, 国库类系统包括了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本文不对分类一一列举。

如此众多的应用系统, 自然有大量的数据, 并且通过多年的运行积累, 这些数据已经具备了分析挖掘、对比研究的价值, 是反映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重要数据资源。

二、对数据资源的整体分析

如前所述, 人民银行应用系统可以分为13大类, 这13类系统既有关联, 又有区别。其关联在于, 这13类系统都是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服务的, 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 这是可以开展数据综合利用的基本前提;其区别在于, 这13类系统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业务, 发挥不同的作用。

为开展数据综合利用, 笔者认为, 应该脱离具体业务系统的束缚, 对数据资源进行整体分析、分类, 才能打破局限于具体业务系统的思维定势, 拓展数据综合利用需求。按照这种思路, 应摆脱具体业务系统的局限, 对数据资源进行整体分析。笔者认为, 从业务视角来看, 人民银行业务数据可以分为3种类型。

第一类是反映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经济金融活动的数据。

这类数据以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为主体, 记录、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在进行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中提供的金融服务。这类业务数据包括非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账户管理数据、通过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进行的支付交易数据、通过国库信息系统进行的财税业务等数据以及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开展调查统计数据等。

第二类是反映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数据。

这类数据以金融机构为主体, 记录、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活动, 存在于人民银行的相关业务系统中。这类业务数据包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经营、参与金融市场交易以及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调查统计等数据。

第三类是反映国家、地区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数据。

这类数据以国家或者地区 (某级行政区域) 为主体, 记录、反映了国家或者地区在某个时间点或者一定时间段内的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这类业务数据包括国家或者地区的GDP、财政收入、银行业存贷款、支付交易量等数据, 以及反映国家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的数据, 如各项货币量、货币发行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

三、数据综合利用中拓展业务需求的思考

上述对人民银行数据资源的3种分类, 脱离了具体业务系统的局限, 是从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角度出发, 对大量看似杂乱的数据资源进行的业务分类。这三类数据不是绝对独立、分割的, 而是有密切联系的, 比如:从第一类业务数据中某些数据项的合计可以得出第二类业务数据中的数据项, 从第二类业务数据中的某些数据项的合计可以得出第三类业务数据中的数据项。

为便于分析说明, 把第一类业务数据设为集合A, 第一类业务数据集合包括的各子项业务数据设为A1, A2, A3, …An, A={A1, A2, A3, …An};同样, 把第二类业务数据设为集合B, B={B1, B2, B3, …Bn};把第三类业务数据设为集合C, C={C1, C2, C3, …Cn}。

第一类业务数据集合A反映了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的经济金融活动, 数据中蕴含了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的经济金融活动在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上的关联价值。在该类业务数据集合中开展数据综合利用, 可以从{A1, A2, A3, …An}中的任意多项 (应该大于等于2项, 下同) 组合分析, 得出有业务价值的组合, 从而拓展了该类业务数据综合利用的业务需求。同样, 第二类业务数据集合B、第三类业务数据集合C分别反映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国家、地区宏观经济金融状况, 综合利用也可以分别从{B1, B2, B3, …Bn}、{C1, C2, C3, …Cn}中的任意多项组合分析, 得出有业务价值的组合, 从而拓展业务数据综合利用的业务需求。

三种类型业务数据集合A, B, C之间同样蕴含了三种主体的各种业务活动之间在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上的关联价值, 对于宏观分析来说, 跨越业务数据集合A, B, C之间的数据综合利用, 甚至更有意义。这种数据综合利用的需求组合分析是比较复杂的, 可以是{A1, A2, A3, …An}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和{B1, B2, B3, …Bn}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的组合, 可以是{B1, B2, B3, …Bn}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和{C1, C2, C3, …Cn}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的组合, 概括起来, 可以是业务数据集合A, B, C三者之间的任意组合。对于其中任意组合的分析, 得出有业务价值的组合, 就可以拓展得到数据综合利用的业务需求。

以上分析, 是从业务视角对数据资源进行业务分类, 可以分到合适的业务粒度, 即{A1, A2, A3, …An}、{B1, B2, B3, …Bn}、{C1, C2, C3, …Cn}, 在开展数据综合利用时, 根据需要对适当粒度的业务数据进行任意交叉组合, 分析组合中可能蕴含的价值, 从而拓展得到业务需求。笔者认为, 这种业务数据组合法, 在面对大范围、大规模的数据资源时, 是开展数据综合利用中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有效可行的拓展业务需求的启发式方法。当然, 在开展数据综合利用时, 明确大致的业务目标, 就可以大大减少业务数据组合分析的工作量, 提高业务需求分析效率。

四、数据综合利用的业务需求举例分析

目前, 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开展数据综合利用工作, 在一些业务数据中挖掘出新的、有益的价值, 为推动履职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 介绍分析几个数据综合利用的实例。

(一) 数据综合利用实例

1.反洗钱应用实例

为主动开展反洗钱工作, 人民银行某分支机构利用账户管理业务数据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 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查找企业或个人账户的异常支付情况, 为反洗钱提供线索。在该实例中, 通过账户管理业务数据和大额支付业务数据的组合, 即{A1, A2, A3, …An}中的两项组合, 从而拓展了数据综合利用的业务需求, 为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

2.征信应用实例

管理征信业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为做好征信管理服务工作, 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 收集企业、个人在金融活动中的相关数据, 如贷款、还款、信用卡等数据, 并逐步拓展数据收集范围, 从金融业扩展到非金融业,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得到对企业、个人的信用记录报告。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是{A1, A2, A3, …An}中的多项组合, 是对企业、个人有关金融业务活动数据的综合利用, 分析、挖掘出了数据资源中蕴含的价值, 极大改善了我国信用环境。

以上2个实例是人民银行数据综合利用中的典型案例,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 笔者以上文提出的“业务数据组合法”, 分析几种可能的数据综合利用业务需求, 提供一种参考性、示例性的拓展业务需求的思考。

(二) 拓展业务需求的思考

1.业务数据集合A和业务数据集合B组合的思考

这种组合将反映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在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的关联关系, 可以分析其中蕴含的业务价值。比如数据集合A中的账户管理业务数据和集合B中的银行机构存款数据进行组合, 可以分析出各银行机构的存款账户平均余额及其变化情况, 从而分析挖掘各银行机构的客户群体相关情况。

2.业务数据集合A和业务数据集合C组合的思考

这种组合将反映非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的经济金融活动和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金融状况的相互影响。比如, 数据集合A中的支付清算业务数据和数据集合C中的国家GDP数据的组合, 分析挖掘非现金支付交易发展情况等信息;数据集合A中的支付清算业务数据和数据集合C中的利率、存款准备率数据的组合, 分析挖掘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等信息。

3.业务数据集合B和业务数据集合C组合的思考

电力需求侧数据标识的研究与设计 篇10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用电数据,数据分类,标识编码,树型结构

0 引言

为了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实现线损监控、负荷管理、防窃电等各种功能,电力管理应用系统需要分析和处理大量的需求侧(用户侧)用电数据[1,2]。电力系统涉及的需求侧管理数据众多,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个行业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能力,就要将计算机、通信等多种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监测等各个环节。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对需求侧数据的交换、存储、分析处理及查询等操作,采取科学简明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给数据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标识编码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3~5]。数据的分类是否科学合理、数据标识编码方法是否规范,都直接影响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以及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性能。

但是,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需求侧管理数据的分类和标识体系,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数据编码,致使现行的多种电力通信规约中,存在着需求侧用电数据定义不够明确细致,数据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标识编码混乱不一致等问题[6,7]。这样不仅加大了电力管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而且各系统之间信息无法互通、共享,严重影响了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不科学的数据标识方法,编码效率比较低,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耗费带宽,影响网络性能,无形中提高了通信的成本。

本文详细研究了现有电力通信规约中数据标识编码的方法,针对传统数据分类和标识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电力需求侧数据分类标识标准。该标准在明确需求侧用电数据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对象(编码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建立了需求侧数据分类体系结构和标识方法。数据分类标识标准中,对复杂的需求侧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给每一个数据对象赋予了简明且唯一确定的标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类标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该标识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1 现有电力数据传输规约的需求侧数据标识

1.1 数据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8]:⑴科学性,数据分类的科学性是建立分类编码标准的基础。对数据对象的分类要依赖于对数据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⑵唯一性,每个数据对象或数据集合,在标准化代码中也都应该有且仅有一个确定的代码与其对应,否则就会在信息的表达与交换中引起混乱。⑶可扩展性,分类编码应满足电力应用系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需求侧数据分类编码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留有适量的冗余,便于扩展。⑷统一性,根据数据对象自身的特点以及不同应用系统的需要,综合确定数据对象的分类方法与编码结构,使各应用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⑸简明性,数据分类编码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简短,减少不必要的编码冗余,提高编码效率,便于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并可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同时节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通信开销。

1.2 现有需求侧数据标识方法的研究

电力系统中使用的数据传输规约是用电数据进行交换的接口,规定了系统中主站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以及数据传输的规则等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数据传输规约中的数据标识还存在如下问题:

⑴电力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需求侧用电数据的分类和标识体系。电力行业应用管理系统众多,系统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数据传输规则以及数据编码。需求侧用电数据从本质上说是相同的,相同的数据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分类标识不统一,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数据资源就不能实现共享。比如:在文献[9]规定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需求侧用电数据的分类标识方法中,正向有功总电能表示为AFN=0CH、Fn=F41;在文献[10]规定的多功能电能表抄表数据的类型中,正向有功总电能的数据标识则为DI1=90H、DI0=10H。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要对某一地区的用电状况进行监控,就需要分析用户的实时抄表数据,但不统一的数据标识标准,致使用电数据无法在负荷管理系统和抄表系统之间直接交换和处理,降低了数据传输处理的效率。

⑵各个数据传输规约制定的数据标识存在着数据定义不明确,分类不够科学合理,标识混乱不唯一,编码效率低影响信道利用率等问题,不能满足数据标识编码的基本原则。比如:文献[9]中共248个信息类标识Fn(n=1~248),用于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分类信息。每个具体的需求侧数据项都被划分在数据集合中,但是信息类的划分标准不够科学,缺乏严密性。如果需要抄录某一时刻的正向、反向有功总电能示数,就需要用到F33、F34两个信息类,而每个信息类中除了我们需要的2个数据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数据项,每个信息类都需要50个字节以上,总共需要传输100多个字节,而其中只有10个字节是真正需要的,因此通道的利用率只有10%。

2 需求侧数据标识编码的设计

制定电力需求侧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8]:⑴根据电力各应用系统的工作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需要编码的数据对象的范围;⑵分析编码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⑶根据数据对象的分类,建立数据标识编码标准的结构,确定具体的数据编码规则;⑷完成有关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具体编制工作。

2.1 电力需求侧数据对象的分类

通过分析电力行业常用的数据传输规约,可以确定主要的需求侧用电数据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型:电能量数据组、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组、三相数据组、断相记录组等。需求侧数据的属性主要可以分为:分类属性(有功、无功)、供电方向属性(正向、反向)、费率属性(总量、不同费率的量)等。每组数据根据属性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子类型和数据项。

电能量数据组包含有功电能量和无功电能量两类数据,其中有功电能量包括:有功总电能、正向有功总电能和反向有功总电能;无功电能量包括:无功总电能、正向无功总电能、反向无功总电能、一象限/四象限/二象限/三象限无功总电能。应用系统可以对电能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网损统计计算及分析、负荷预测、电能量结算等。电能量数据的处理结果是计算电费的基础,同时也为电网运营提供了参考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供电方式,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电能量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是最大需量计费方式的基础数据,对最大需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系统监测用户的用电状况,分析用户用电需求的变化,也可以促使用户计划用电,降低高峰负荷。最大需量数据及发生时间组分成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和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其中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包括:正向/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及时间;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包括:正向/反向无功总最大需量及时间、一象限/四象限/二象限/三象限无功最大需量及时间。

三相数据组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总/三相有功功率、总/三相无功功率、总/三相功率因数等。瞬时的三相数据是最基础的抄表数据,通过分析计算三相数据可以得到许多相关的用电数据,用于实时反映电网的运行情况,因此,三相数据对于传输实时性的要求较高。

断相统计数据组分别记录A、B、C三相的断相次数、断相时间累计值、最近一次断相起始时刻和最近一次断相结束时刻等数据,可以让系统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行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2.2 需求侧数据标识体系结构的建立

在对数据对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起数据标识编码标准的结构,制定具体的数据编码规则。

在需求侧数据标识编码标准中,所有数据对象都按照层次性的结构即树型结构排列,每个数据组包含的数据对象可以是一类数据的集合或是具体的数据项,它们都位于树型结构的某一节点上。需求侧数据对象分类标识编码树型结构,如图1所示。

2.3 需求侧数据标识编码的设计

数据标识编码是在数据分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代码的结构应与分类体系相适应,进行编码时也应通过代码体现出同样的层次关系。

对象标识符是表示数据的唯一标识,由一系列的十进制整数组成,一串十进制的数字序列从左到右进行读取,定义了对象在数据标识树型编码体系结构中的位置。然后,将这些十进制的数字映射成二进制代码,每一类数据及单个用电数据项就有了自己确定的数据标识。科学的数据分类可以使我们方便地获取一类数据的集合;具体到每一个数据项的标识,又可以使我们获得需要的任何数据,而不用在许多不需要的数据中寻找所需数据。一方面提高了应用系统处理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节约了数据传输的通信资源,避免了不必要的通信开销,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从图1可以看出,需求侧数据是树型结构的顶点。电能量数据类型是需求侧数据节点下的第一个节点,因此它的对象标识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为1.1。按照同样的方法,树型结构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对应的点分十进制标识。比如:有功总电能的标识为1.1.1.1,正向有功总电能标识1.1.1.2,反向有功总电能标识1.1.1.3。

随着电力应用系统的发展,电力需求侧数据组和数据对象可能会有所增加,只要在需求侧数据标识编码树型结构的相应层次上增加节点,并顺序标记新节点即可完成数据标识的扩展。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是要由不同时刻的统计数据来反映的。为了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就要通过有间隔的数据采集来了解系统的实时状态。刚采集到的数据就是当前数据,那么以前的数据就成为了历史数据。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分析这些当前数据和系统存储的历史数据才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做出判断。现有的数据通信规约,如文献[9]和文献[10],把相对的时间因素作为一个属性,在标识编码中体现出来。比如:正向有功总电能会因为其产生的时间不同而分成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上月正向有功总电能和上上月正向有功总电能,并且标识上不同的代码。用上月、上上月等相对概念来简单地标识数据时间非常不确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正向有功总电能到了下一个月就成了上月正向有功总电能,标识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不仅使数据的标识混乱不唯一,也降低了系统处理传输数据的效率。因此,在本数据标识标准中不再利用标识编码本身区分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数据的产生具体时间完全由数据帧中的时间参数来确定,从而达到明确简化数据标识的目的。

2.4 数据标识编码性能的分析

本文提出的基于树型结构的需求侧数据分类标识方法,与现行的电力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相比,有如下优势:

⑴分类的科学性。在仔细分析需求侧数据属性的基础上,对用电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提高了一类数据中数据的相关性,并给每一组数据和其中包含的数据类型赋予和数据项相同结构的标识,使得在同一测量点某一时刻产生的多个用电数据或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一个数据集合整体上传,而不用在请求和上传数据帧中包含各个数据的标识,节省通信开销,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比如,同样是上传某一时刻的正向、反向有功总电能示数,只需要上传有功电能量这一类数据,其数据标识编码为1.1.1,这样总共需要传输的字节数有20个左右,而其中10个字节是真正需要的,因此信道的利用率可以由原来的10%提高到50%。

⑵标识的唯一性。在数据分类标识编码体系中,每个数据都固定且唯一对应一个节点位置,因此系统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唯一确定的数据标识。采用统一的数据标识,用电数据可以在系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换,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电力数据的共享性。

⑶编码的简明性和可扩展性。将点分十进制映射成二进制的代码,包含有必要的冗余便于数据的扩展,只需要2个字节就可以标识现有的需求侧数据。数据标识的编码冗余合理,标识编码效率较高。

3 结论

为了有效地避免现行的电力行业数据传输规约中数据标识存在的问题,降低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增强电力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时提高数据传输时通信信道的利用率,节约通信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型结构的数据分类体系和标识编码标准。在该标准中,每个数据对象无论是一类数据的集合还是单个的用电数据项都有自己明确唯一的数据标识,获取所需的一类或多类数据的数据集合和获取单个数据项所需的标识长度相同。科学的数据分类和高效率的标识编码大大提高了通信信道的利用率。

本数据标识编码标准是在研究了电力系统常用数据传输规约的基础上,确定了需要标识的需求侧数据的范围,提出了数据分类标识编码的方法,其科学性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等性能还需要在进一步的软件实现中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杨蕙,杨成龙,王宝安,等.需求侧管理与配网自动化的关系及发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4):18-20.YANG Hui,YANG Cheng-long,WANG Bao-an,et al.Re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mand Side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J].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2003,5(4):18-20.

[2]迟玉军.适应电力供需形势提升负荷管理系统实用价值[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3):54-55.CHI Yu-jun.Upgrad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Load Management System to Adapt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J].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2003,5(3):54-55.

[3]梅天华,王康元,傅海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新国网规约及其软件实现[J].继电器,2006,34(1):71-74.MEI Tian-hua,WANG Kang-yuan,FU Hai-feng.New Protocol in L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J].Relay,2006,34(1):71-74.

[4]肖修剑,王家顺,王田苗,等.信息编码与面向对象的信息编码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6):79-80.XIAO Xiu-jian,WANG Jia-shun,WANG Tian-miao,et al.Information Encoding and the Object-OrientedInformation Code Model[J].Control&Automation,2003,19(6):79-80.

[5]黎文伟,张大方,谢高岗,等.网络测试数据存储MIB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6):1019-1022.LI Wen-wei,ZHANG Da-fang,XIE Gao-gang,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Measurement Data Storage MIB[J].Mini-Micro Systems,2006,27(6):1019-1022.

[6]刘越男,程其江,崔峰.编码标准推进电力信息化[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34:36-37.

[7]王伟峰.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内容的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6):96-99.

[8]刘建国,游伟.信息编码技术在军用装备维修物资编码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9):3200-3203.LIU Jian-guo,YOU Wei.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de to the Military Maintaining Material Code System[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06,6(19):3200-3203.

[9]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S].Q/GDW130-2005,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数据需求 篇11

【关键词】改革;用人单位;市场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语言类大学,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目前,学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正全面走向社会,迈向国际,实现外语现代化已提到日程。我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省外语的发展水平。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变化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形势迫切要求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听说能力强的高质量英语人才,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本报告通过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所取的信息,进一步收集、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用人需求,对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基础材料,以适应外语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现阶段用人单位对英语高等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对英语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我校对全国部分英语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函表数据分析

我系印制了《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情况及用人单位总体评价等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人单位性质 (第1项)

②用人需求倾向性 (第2项)

③对学校及毕业生要求 (第3、4、8项)

④毕业生表现及业绩评价 (第5、10项)

⑤用人单位对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分析(第6项)

⑥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建议 (第7项)

⑦贵单位目前有我校毕业生情况 (第9项)

1、抽样情况

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分布地域较广。省内主要以哈尔滨市为主进行调查,省外以北京为主,非别代表一线和二线城市,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有代表性地收集调研信息。

抽样涉及的毕业生,遍及翻译、电子、酒店服务等用人单位,涉及毕业生均是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具体工作人员。反馈用人单位性质具代表性。

2、数据统计表

用人需求倾向性方面:通过数据显示,近半的用人单位需要能从事语言培训的英语毕业生,涉外服务类的毕业生需求也近三分之一。这就要求学生的语言功底过关,相对于读写等其它能力,是听说能力要更扎实,更突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期望如下:1)具有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力;2)具有专业英语四级证书或能做到口语听力能力较强即可。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听说能力水平低等现象的认识及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哑巴英语存在的根本原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听说实践训练的课程比例过低,并且课下没有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

具体工作情况方面:调查表第5和10项是考察毕业生作为一名英语专门人才,是否具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检验。通过数据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工作状态整体满意。

普遍认为,我校在办学方向、主要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认真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已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特点的办学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适应社会能力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事务,工作积极主动,工作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工作。

三、调查结论

1、此次调查工作的针对性强

从毕业生基本表现、基本能力(听说能力)进行了解考察。取样单位有层次,门类齐全,具有典型性;被调查的毕业生有不同专业结构,具有代表性;资料充分,符合毕业生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2、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英语相关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并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使其具备有龙外特色的毕业生。

3、做好毕业生调查是可持续办学有力手段

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联系学校和社会、检验教育质量的制度,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提高用人单位使用人才质量、反映毕业生意见和要求很有益处。要不断完善制度、继续加强此项工作。

4、继续加强学生基本英语的学习,提高听说水平

流畅的口语能力是英语习者的基本素养。随着学校不断扩招,英语习者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随之英语传统教学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言培训机构工作,并且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要求不高,对听说能力的要求较高。故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加重听说课程的比例,大一大二专业课程教学应降低难度,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设置在理论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大学生的听说实践练习;课下作业布置多以听说练习为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大三适当把企业工作内容及相关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模仿企业工作模式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定向培养人才。

5、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来看,我校毕业生优势为:较强的敬业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学习能力;但从调查问卷来看,我校学生也有一些素质有待提高,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案书写能力及文学艺术修养等。针对评价较强或很好的能力,我们要讨论并找到其原因,继续保留有效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在此类素质方面的良好状态;而针对评价一般和不理想的素质,我们更要寻根溯源,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以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让学生多谢多练,提高写做水平;并在课堂活动上和课下作业布置上倾向于发散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实现。抓住问题存在的根源,结合学校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大力度推进方案,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保强 关于本科专业及专业建设探析[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9(4):2.

[2]程郁 李红梅 论校企合作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2008

[3]曹长德 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63.

[4]付涛 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8):85.

数据需求 篇12

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措从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实行了九年,从预算公开到三公消费信息的公开,政府在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公众对政府公开的信息的质疑从未停止,在政府财政转型的背景下,政府究竟应该如何公开会计信息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政报告改革方案》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陆续颁布,政府会计改革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效区分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功能,清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为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提供支持。治理绩效卓越的政府,离不开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能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李建发、张国清,2015)。会计改革方案的颁布表达了政府信息披露的意向,但是,方案的设计及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适应我国财政处于财政转型期的国情,能否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仍有待论证。

二、反馈控制论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反馈控制论”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部分。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有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作用。信息变换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反馈作用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借助控制系统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进而保持或矫正待输出的信息,使得再输出的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发挥控制作用,完成控制目标。所以,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至少要有施控主体与施控客体,以及将控制作用从主体传递到客体和从客体传递到主体的传递者这三个必要的元素。由于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并具有整体的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所以,这三种元素就构成了相对于某种环境而具有控制功能与行为的控制系统。结合反馈控制理论研究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同样满足反馈控制的原理,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反馈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政府是施控者,能够发挥控制作用;社会公众是受控制者,也是承担反馈作用的主体;政府会计信息则是这两种作用的传递者;作为特定的控制系统,也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而言的,两者之间也会存在着相互作用。政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纳税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纳税人的需求,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避免代理问题,政府需要向公众公开资源使用的信息,公众通过信息反馈评价和控制政府的行为。不仅政府能够通过披露会计信息作用于社会公众,而且社会公众通过使用信息和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起到反馈作用,迫使政府调整和优化行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通过信息传递给公众,从而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现实中,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信息的期望与政府实际输出的信息会产生偏差,通过特定渠道,社会公众应该将想要获取的信息和意见反馈给政府,政府根据社会公众反馈的信息变革政府信息披露体系,通过系统的反馈作用优化信息披露,满足公众需求,同时通过信息的优化有效控制政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实现优化公共服务的目标。本文以控制反馈理论为切入点,从施控客体———信息需求者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局限与改革对策。

三、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

(一)样本特征描述。

为了了解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满足程度,收集公众对政府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看法和意见,笔者设计了针对社会公众关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调查问卷,通过在互联网上发放和以书面的形式向不特定主体发放,以保证问卷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6%。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不特定。在年龄方面,调查样本中以21—3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为47.86%,其次是41—50岁的中年人,占样本总数的20.0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49.42%的被调查者为本科水平,硕士研究生占22.37%,表明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从职业分布来看,职业分布比较均衡,其中企业工作人员占35.99%,学生占24.51%。因此,本调查问卷的分布较为合理,问卷的受众广泛,所以问卷结果具有代表性。

(二)样本数据分析。

1. 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

调查问卷对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关注度进行的调查,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34.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关注,33.66%的被调查者会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20—30岁的年轻人,这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30—50岁的中年人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所占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公众正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工作需要而关注这方面的信息。(1)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每个年龄段、各种教育程度以及各类职业的人都会关注政府会计信息。表2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与关注信息的年龄结构做了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除20岁以下,受职业的限制)选择关注政府会计信息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2)政府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游离性。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比较低,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20—30岁的年轻人,30—50岁的中年人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人关注的原因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会有尼尔·波茨曼所说的“娱乐化”倾向;中年人之所以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决策,更深入地说,社会公众和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其获取的政府会计信息基本没有决策意义,难以产生有效的社会回应性,所以政府信息需求者具有游离性。

2. 公众获取政府会计信息的方式。

(1)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在被调查者中有381人选择了新闻(电视、报纸等媒体)作为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有258人选择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而151人会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政府信息。新闻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公众舆论的载体,是获悉政府信息最主要、最常见、最便捷的渠道,从新闻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中处于被动状态,选择官方网站、政府公报、信息公开栏主动去获得政府“未加工”的信息的受访者占的比重很少,这也说明了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2)获取信息的零散性和片面性。尽管新闻、微信、微博等方式是获取政府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新闻、微博等方式公开信息也有局限。一方面,新闻只关注热点话题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片面的。另一方面,随着新闻热度的下降,媒体对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报道量的下降,社会公众对该信息的关注度自然也会下降,因此,公众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的政府信息是不持续、不完整的。另外,这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本身就具有媒体“选择性报道权”,形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这也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片段化的。

3.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政府会计信息,公众的这种被动获得信息的方式以及对新闻媒体的传统认知,所以有76.85%的被调查者选择部分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还有9.14%的被调查者完全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更进一步分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明显缺乏沟通。社会公众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原因,由于这个题目设定的是多选项,有368个被调查者选择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则不透明,同样也有信息的计算和统计口径有问题、政府弄虚作假的因素等原因。比如,政府公开的三公消费的信息仅仅是一个金额,这些金额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按照什么标准开支、开支的效果如何等信息都没有公开,社会公众难以评价这个金额的适当性,这就会使公众质疑信息的可信度。

4. 社会公众期望获取的政府会计。

社会公众期望政府披露多元的会计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了选项,并且留下了空格让他们填写,统计结果如下:社会公众最期望政府披露政府绩效的信息,受访者中有386人选择了这一项信息,占受访者的75%。其次是政府应该公开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有347人选择了这一选项,这样信息公众才可以判断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受访者中选择收入支出信息的有325人,选择预算决算信息的269人,选择资产负债信息的291人,这三类信息政府虽然都已经向社会公众披露,但是这些信息只是像“三公经费”那样披露一个金额和数字,关于绩效方面的信息至今没有披露,难以达到公众期望的效果。

5.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治理的作用。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人大审议通过预算后,都是政府在执行预算,这样,就会给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政府全面真实地公开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预防腐败吗?”,调查结果显示:有26.65%的受访者认为增强政府透明度能够预防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58.56%的受访者认为部分能够预防官员的腐败问题。这说明,政府披露会计信息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政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政府行为有一定的震慑约束作用,可以有效地配合政府治理政策的实行。政府会计需要增强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披露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治理的作用。

(三)政府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政府在最近几年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也越来越多,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后,公开的内容逐渐规范。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决算报告会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向社会公众披露,这是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一大进步。尽管政府出台法律,规范披露内容,作了很多努力,但是问卷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仍达不到期待的效果,甚至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四方面。

1. 政府缺乏公开的意识。

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据统计,我国80%的财政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机构手中,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文件被政府机构作为内部规定对待,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在有着长期封闭历史、文化传统中历来缺乏“公开性基因”的国家里,社会公众和政府都习惯于“保守国家秘密”的理由,妨碍财政透明度的力量远远压倒了推动财政透明度的力量。2015年最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界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财政部门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改革后的信息披露仍以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用为导向,对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社会公众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息披露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 信息公开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目前,社会公众主要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及各类统计年鉴获取政府会计信息,获取信息的复杂性使披露的信息的有用性降低。从披露质量来看,从2013年开始政府公开财政收支数据,都只是简单地公开一组数据,对数据生成的口径、资金的管理流程都不予说明,信息真实性饱受公众诟病,究其原因,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生成信息的流程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3.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会计监督是指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实施的各种监督。从现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形来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所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在向人大提交之前不需要经过第三方审计部门的审计鉴证,审计部门也未向公众披露过审计报告。除了政府审计之外,也没有合适的外部机构来评价政府披露的信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显然与信息公开的目标背道而驰。

4. 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渠道不畅通。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期望很高,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很强烈,但是,一方面,政府公开的信息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需求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政府,最直接的原因是缺少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在信息反馈机制中,双向的信息交流是保障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而缺乏交流渠道会直接导致政府与公众双向信息沟通的不畅通。

四、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政府公开会计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需要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依据反馈控制理论和公众对信息需求的调研结论,本文提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政府转变观念推动会计信息披露。

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监督公权力行使、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日益成为社会常态。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解除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披露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信息是从价值的角度对政府业务活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反映,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潘俊、陈志斌,2011),政府会计是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资金来龙去脉的信息系统,其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披露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政府亟需转变对会计信息“保密”的观念,多元、完整地披露政府会计信息,增强财政透明度,让公众清晰地了解政府的财政行为。

(二)完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

政府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向政府反馈信息参与政府信息披露的过程,这既能保障社会公众能够利用政府会计信息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又能保障公众利用信息参与公共管理,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因此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反馈机制(如图2)。在规范的反馈制度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能够发挥对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作用,政府发布会计信息,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后,通过会计信息公开平台发表意见与质疑,公开平台将公众的意见与质疑,加工后以特定的方式向政府反馈,使政府修正并优化披露的信息,并形成良性循环。整个过程需要完整的制度规范,反馈机制的规范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律制度,即预算法、行政法、会计法等基本法律,规范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第二层次是专业规范,即政府会计准则、政府集中收付制度,审计制度等,保证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三层次是管理规范,即政府会计信息反馈的管理制度,是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的操作标准和执行细则;第四层次是公众回应性机制,测量会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的程度以及与披露目标的差距。这四个层次系统性地构成了政府会计信息反馈的有效机制,保障信息披露的质量,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对信息的信任感。

(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全面持续地披露政府会计信息。

政府财政资金涉猎领域广泛,运营目标多元,因而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体系。会计信息体系由多个会计系统组成,每个会计系统由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序运行而生成会计信息,来完整反映并控制政府的财政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需要涵盖预算信息、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的多元、立体的信息体系。所以,完整的信息披露系统,应该将这三类信息集成在一起,并对量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说明,形成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全面披露政府理财行为和运营成果。见图3。

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的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基础信息。财政预算会计信息是关于政府资源获得和使用的信息,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最基础的信息,政府管理者关注政府预算契约的履行和庞大的政府机器的有效运转,因此增强预算信息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预算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口径和级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归集信息。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应包括政府资产负债和运行成本两类信息。权责发生制下生成的资产负债信息可以反映政府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代表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运营的效果。而政府履行职责需要消耗经济资源,就会形成政府运行成本,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归集的政府成本信息,可以建立政府成本和产出之间的连接,评价政府财政活动的绩效。这两个内容构成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的基本部分。(2)拓展信息。仅有货币计量的信息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的绩效,需要在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对政府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的报告,以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分析政府的资产结构、债务规模与结构以及偿还能力,收支结构增长速度以及运营情况等信息。政府绩效评价报告是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对政府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4E)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政府履责的整体能力、投入产出以及成果等方面的分析与报告。以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方式对货币计量的信息做进一步的说明与分析,一方面,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的政府理财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可比性;另一方面,在会计数据和政府绩效间建立逻辑联系,从而在政府行为和绩效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得各方基于不同的视角评价政府绩效继而评价政府受托责任有一个客观的信息依据;当然,这个政府综合绩效财务报告可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抓手,它既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又是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的制度体系,更是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评价政府进而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在有效的制度保障前提下,政府综合绩效财务报告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琦,方恬.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4,(12).

[2]李建发,张国清.国家治理情境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5,(06).

[3]姜宏青,杨洁.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07).

上一篇:内源性免疫调节剂下一篇:经济空间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