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免疫调节剂

2024-10-16

内源性免疫调节剂(共3篇)

内源性免疫调节剂 篇1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也称为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道高反应。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好发于4~5岁儿童。现阶段, 临床通常认为该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 (Th1/Th2) 细胞功能失调。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出现于100多年前, 且目前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但是, 半个多世纪以来, 哮喘免疫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一直存在一定争议, 英国治疗指南中指出该治疗方法不适用于哮喘等疾病。但是, 近年来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结果证实, 哮喘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1 中药或植物来源

槐杞黄、银杏叶提取物等大部分补益类中药对于哮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 槐杞黄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 具有一定抗过敏作用, 有助于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 该药对肥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能够降低免疫球蛋白 (Ig E) 分泌与合成量, 封闭抗体, 提高肥大细胞膜稳定性, 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银杏叶提取物同样能够减轻患者的气道炎性症状, 改善其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保证其完整性, 提高E-钙黏素水平, 抑制哮喘豚鼠气道上皮E-钙黏素的胞外段裂解和脱落, 避免气道重塑过程, 同时具有抗过敏、抗炎、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药理作用[1,2]。

2 化学合成剂

2.1 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是一种具备生物学特征的多肽物质, 其主要来源于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能够直接作用于淋巴系统, 有助于抑制哮喘发作, 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 并能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转移因子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可经口服途径给药, 具有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药物起效快、给药剂量小的特点, 且其属于小分子物质, 对于胃酸无破坏作用并且不会被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解。李文岭[3]等选取60例哮喘婴幼儿展开临床分析,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哮喘患儿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2.2 匹多莫德

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免疫刺激调节剂, 其化学成分为吡酮莫特, 能够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然免疫产生非特异性刺激效应, 增强细胞免疫反应, 对抑制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失调现象产生调节作用, 同时, 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 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与活性。翟凤馨和刘馨[4]选取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并随机分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 结果发现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复发率较低。由此可见, 匹多莫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效果显著。

3 糖皮质激素

3.1 全身用药

主要适用于恶化的慢性顽固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及气道阻塞的可复性试验等, 宜足量、早用、短程。泼尼松0.5~l mg/ (kg·d) , 分2~3次口服, 地塞米松0.25~0.5 mg/ (kg·次) 静脉滴注。重症患者应先静脉给药, 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 并逐渐减量、停药。激素依赖或需长期用药的患者, 可用泼尼松隔日1次晨间顿服[5]。慢性哮喘患儿还可肌内注射或天突穴注射布地奈德, 1个月左右给药40 mg[6]。

3.2 表面用激素丙酸培氯松气雾剂 (BDP)

BDP为青春发育期前各型哮喘的首选药物。如某研究以BDP治疗60例顽固哮喘患儿, 50~100 mg/次, 3~4次/d, 治疗3~6个月, 有效率为96.7%[7]。保障疗效的关键是教会患儿正确的吸入方法。因BDP起效较慢, 重症患者应先吸硫酸沙丁胺醇5~10 min后再吸BDP, 每日剂量不大于1 mg为宜。干粉剂吸入操作较简单, 1.5岁以上儿童可在家属指导下应用, 一般100μg/次, 2~3次/d, 但需较大吸力。

4 微生物制剂

4.1 细菌溶解产物

细菌溶解产物是由脑膜炎奈瑟菌、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臭鼻克雷白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8种细菌组成的冻干溶解物。细菌溶解产物能够调节免疫功能, 降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 、白细胞介素-13 (IL-13) 分泌量, 并可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延缓树突状细胞成熟, 同时还能够减少Ig E产生, 并对嗜酸性粒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产生抑制作用[8,9]。

4.2 多糖类

多糖是一种10个以上的单糖基经糖苷键连接作用而逐步形成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多糖类药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辐射、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病毒以及抗肿瘤作用。现阶段, 临床上用于调节免疫功能的多糖类药物主要包括卡介菌多糖和香菇多糖等, 其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免疫促进效应。卡介菌多糖是一种应用率相对较高的多糖类药物, 该药物有助于抑制气道炎性反应和气道高反应作用, 减轻Th2型免疫反应, 减少药物治疗剂量, 改善中度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10]。

4.3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临床上最早应用的预防哮喘疫苗, 也属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菌株的一种。临床研究证实, 卡介苗有助于调节患者Th1/Th2细胞, 促进Th1免疫应答, 抑制Th2细胞免疫应答产生, 并减轻气道重塑[11], 但是, 也有部分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卡介苗没有显著的哮喘治疗和预防作用[11,12]。

5 生物制剂

5.1 胸腺肽

胸腺肽是一种由猪或小牛胸腺组织提取的并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胸腺肽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白细胞介素 (IL) 、干扰素 (IFN) 、集落刺激因子 (CSF) 等合成, 对B淋巴细胞可产生间接调节作用, 保持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细胞 (CD4/CD8) 比例平衡, 加速周围T细胞系统成熟以及胸腺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因而临床上常用于继发性或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临床研究证实, 胸腺肽能够改善哮喘症状, 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保持T细胞亚群平衡, 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13,14,15]。

5.2 抗Ig E单克隆抗体

抗Ig E抗体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减轻哮喘症状, 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 降低患者住院治疗的概率, 减轻气道高反应性以及过敏反应, 降低血清Ig E水平, 阻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质及脱颗粒释放, 因而临床上常用于哮喘的治疗[16,17]。

5.3 Th1细胞因子

IFN-γ、IL-12能够抑制Th0向Th2分化, 并加速Th0向Th1分化, 而Th1细胞则可促进IFN-γ、IL-1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所以, 临床上通常通过Th1细胞因子对Th1/Th2细胞平衡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哮喘免疫治疗的效果[18,19]。低剂量IFN-γ有助于CD4+T细胞凋亡, 进而改善气道炎性反应, 对杯状细胞增生以及Th2细胞因子生成产生抑制作用。IL-12是一种核心的Th1介导免疫应答因子, Th1细胞因子缺乏则会导致Th2免疫应答占优势[20,21,22]。

5.4 Th2受体拮抗剂

由哮喘的发病机制来看, 其诱发原因之一就是Th2水平提高。吸入抗IL-13单克隆抗体有助于患者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性反应的降低。抗IL-9单克隆抗体Medi-528有助于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善, 以及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的降低, 因而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但是, 其对于轻中度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9、IL-13等细胞因子[23,24]。

6 总结

综上所述, 虽然本研究所述的各类Th1/Th2平衡调节的免疫方法对于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同时存在优势和不足, 但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均最大限度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也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途径, 而随着未来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及临床上对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逐步深入, 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最终达成最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临床对于哮喘诱发原因研究的逐步深入,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 (Th1/Th2) 功能失调问题对于哮喘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作用, 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对哮喘治疗药物进行选择, 也逐步成为该疾病特异性、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中药或植物药物、化学合成剂、糖皮质激素、微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哮喘药物。

关键词:免疫调节剂,哮喘,治疗效果,小儿

内源性免疫调节剂 篇2

板书,永远也不过时。比如,免疫调节中,特异性免疫中的过程,完全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不同的细胞,然后标记名称,并用不同颜色的箭头代表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孩子们看得认真,思想也能跟得上。尤其是讲到20xx年的上海高考题的时候,更加感受到这一点。不少老师看这道题的时候有些迷茫,而我教的学生确实觉得很简单,尤其是强调了一个记忆细胞分化成2个细胞,其中一个也是记忆细胞的时候,一个浆细胞要增殖成两个的时候。理解起来合情合理,而是教材所没有谈到的。体液调节的过程,是本节课毋庸置疑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变换不同的概念图,减少几步,由汉字改成细胞图,多方位练习。

很多的知识教材没有讲,是否不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面对不少的旧题,如何给学生们讲清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说法。是一个矛盾,但是经过这几节课的教学后,我发现,给学生们补充清楚后,反而没有更多的困惑,学生们很理解习题考查的深浅。比如,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效应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效应细胞释放穿孔素,T效应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在做到一道含有5个实验的老鼠的二次免疫的题目的时候,很自然的补充了不同种类的抗原的差别,有依赖T细胞的,有不依赖的,前者二次免疫产生大量的抗体,而后者不产生记忆细胞。在谈到器官移植的时候,为了讲清楚为什么会有免疫排斥,很自然的补充了MHC,并且还补充了一个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并且还涉及了记忆T细胞。诸如此类。随着自己多学习,使学生们认识的程度也宽了深了,更好的理解教材。

当然,还是有不少的细节,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大学时这个内容很少有学生能认真听讲的。比如:抗体是反应后如何减少,怎样的负反馈呢?T细胞上的受体和吞噬细胞、B细胞的差别是什么呢?特异性识别和非特异性识别,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机制呢?艾滋病患者体内的抗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浓度没有下降,原因是什么?狂犬病疫苗每次都注射的是什么?乙肝病毒侵入机制。

教学案5免疫调节 篇3

班别:

学号:

姓名:

教学案5——免疫调节

预习篇

【问题与思考】

1.人体有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答:

2.请以文字、箭头的形式描述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答:

3.请以文字、箭头的形式描述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答:

4.什么叫做过敏反应? 答:

【基础练习】

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等 2.下列现象不属于免疫反应的是

()

A.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 B.移植器官被排斥

C.抗体降低病毒致病能力 D.青霉素杀死病菌 3.(10福建卷)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记忆T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 C.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效应T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5.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6.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结构是()A.吞噬细胞 B.杀菌物质 C.皮肤、黏膜 D.抗体 高二生物教学案5

班别:

学号:

姓名:

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引起艾滋病的HIV寄生在B淋巴细胞内,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B.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 C.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比正常人高

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8.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9.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10.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1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12.2004年10月,我国福建一些地区出现了登革热病的流行,死亡30多人。治疗的方法如果是直接注射抗体,那么这是()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1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能消灭各种抗原

B.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产生

C.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并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14.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高二生物教学案5

班别:

学号:

姓名:

教学案5——免疫调节

强化训练篇

1.按照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属于抗原的是()A.给贫血患者输入的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白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

2、(2006年,全国卷Ⅱ)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3、.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且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4、(2002年,天津)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5.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泄、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立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6.(2005年,全国Ⅲ)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7、下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

8.(2009·重庆卷,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高二生物教学案5

班别:

学号:

姓名: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9.下图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物质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

(2)如果A吸附在皮肤,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于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__________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__________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10、下图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反应阶段的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I物质是由[⑥]__________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功能的特异性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3)胸腺的功能是产生T细胞,合成胸腺素,一只小狗若没有胸腺,请分析它的免疫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

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高二生物教学案5

班别:

学号:

姓名:

教学案5——免疫调节参考答案

预习篇1~5.ADDBC

6~10.CCABB 11.D 12答案:D 解析:人工注射属于人工免疫,注射抗体直接杀灭病原体,属于被动免疫。

13.答案:A 解析:抗体能特异性地杀死相应的抗原,但并不是所有的抗原都能被抗体消灭。

14.答案:A解析:用抗原刺激机体,机体能产生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故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增加,同时机体还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则体内所存的相应的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所以尽管两次所用的抗原剂量相等,第二次产生的抗体要比第一次的多得多。

强化训练篇

1.答案:B 解析: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都是抗原。自身病变组织细胞、器官都是抗原。注射的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给患者输入的同型红细胞,细胞表面会有相同的抗原物质,不属于异物。

2.答案:D [解析]:破伤风杆菌进入人体内会迅速产生致命的外毒素,应尽快注射抗毒素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以获得免疫力。

3.答案:A [解析]:当机体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其反应阶段不断产生效应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同时一部分细胞也会分化为记忆细胞,当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起到免疫效应。

4.答案:B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一只小鼠的皮肤对另一只鼠来讲属于抗原,当抗原物质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是因为T淋巴细胞是在幼年动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就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形成。

5.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免疫性反应。与正常免疫的区别主要是抗体存在的位置不同。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6.答案:C

[解析]:只有效应B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癌细胞、风湿性心脏病等。

7.答案:D 解析:HIV攻击免疫系统,特别是入侵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8.答案:B 解析: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的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形成效应T细胞,其除了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外,还能释放淋巴因子,吞噬细胞能将抗原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一部分会成为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9.答案:(1)抗体 效应B细胞(2)增多(3)T(4)一

上一篇:诗性建构下一篇:数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