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措施(精选12篇)
相应措施 篇1
由于公路的养护是长期的,并且也是持续的,具有周期性,因此在道路开始运营时就要实时对路况进行跟踪检测,并给出合理评价。要想公路路面得到理想的养护效果,需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一般的沥青路面的检测和养护都是通过传统的人工调查的方式,进行决策的时候都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因此导致了设计的时间消耗过长却效率低下的问题产生。这时就要利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路面进行监测,可缩短检测时间,但是设备的购买维修需要的费用过高,而且还存在不能够对所有病害全部识别的弊端,还不能在养护设计的后续中直接应用,因此我们需要从当前的养护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全面提高养护设计工作效率。
1 沥青路面病害检测
1.1裂缝病害及裂缝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沥青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沥青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及基层材料的性质,其他外界的环境影响包括有气候条件和交通量的变化及通行车辆类型的变化,还有一个方面是在施工的时候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
1.1.1横向裂缝
(1)低温横向裂缝
沥青混凝土本身是一种热胀冷缩的材料,所以在温度较高时,具有良好的应力吸收能力,但到了冬季,较大的温差就会导致拉应力的产生,而这种收缩的变化有可能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超额,因此就会在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
(2)温度疲劳裂缝
温度的反复变化就会导致沥青的面层之中产生温度应力,反复作用的结果就会使沥青的表层出现温度疲劳裂缝。
(3)反射裂缝
一般在行车载荷作用下若出现超重车辆过多情况,那么半刚性的基层材料就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基层开裂,随着反复作用至基层的荷载变化,致使裂缝扩展到沥青的表层。
(4)桥头路基不均匀沉陷
由于桥头的路基在填土时压实度不高,或对原地基的处理不恰当,就会导致邻接的构造物路线出现不均匀下沉的情况,从而导致横向裂缝。
1.1.2纵向裂缝
沥青路面若是产生纵向的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路基的填筑质量较差,或是通车之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较低,路基填料的本身原因导致等。
1.1.3不规则裂缝
国省道公路的沥青路面在使用一定的时间之后都会产生局部的形变,一般以网裂或是龟裂等的形式出现,并且都会伴有沉陷,而产生这些不规则裂缝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在半刚性材料层之间存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遇到水潮湿之后使路面的承载力下降导致的不规则裂缝;其次是半刚性基层的厚度不足导致路基的压实度不够,从而产生裂缝;再次是沥青面层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间歇式的搅拌时间太长或是温度太高导致沥青的氧化,变得更加坚硬,当行车的荷载拉应力超过了沥青本身,就会产生裂缝;最后是基层的施工质量不好,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混合料的搅拌不够均匀导致表面不平整,不均匀的基层在车辆的不断碾压过程之中让薄弱处出现不规则的裂缝。
2 沥青路面的养护措施研究
2.1压浆法
面对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问题,我们一开始采用普通的沥青灌缝的处理,但是裂缝还是没有停止扩大,所以最终还是需要对路面的纵向裂缝采用压浆的处理方式,在施工的时候,压入水泥净浆,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剂量为350kg/m3,注浆压力为1.5MPa。在开始压浆之前,利用环氧沙浆封堵裂缝的表面,沿着裂缝预埋注浆管,隔15m预埋1次,从顶端开始,依次开始注浆。若是中间出现压浆管不溢出浆液的现象,就可将压浆泵移到下一个孔管中进行注浆工作。
2.2普通沥青罐缝
一般的沥青公路通车之后都是采用普通的沥青对路缝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使用的设备数量较少,人员配备不需要太多,修补的费用低廉,对长约1m的路面缝隙灌溉费用为1元,施工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每位施工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可以达到250~300m,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由于缝隙与普通的沥青连结不够结实,来年又要进行重新地灌缝,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一般沥青的体积就会迅速的膨胀,溢出路面后被路过的车辆粘走,主要原因是连结的强度不高,每年都需要重新进行施工,导致累积下来的费用增加,并且施工人员需要长期进行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下,危险程度较大。
2.3溶剂型改性沥青材料灌缝
随着沥青路面病害情况的不断发生,裂缝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若是采用普通的沥青灌缝那么就容易导致工程量的增加,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溶剂型的改性沥青材料实行灌缝。这种方法中所采用的材料为专门的灌缝材料,具有较强的灌缝效果,一般使用的期限为3~5年,并且在低温的环境下还能够保持其稳定性,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之下也能够进行灌缝,所用设备也比较简单,一整套设备可以在1d之内完成800~1000m的灌缝,最终的成效也较强,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耗费的资金较多,每m耗费10元。
2.4稀浆封层材料灌缝
随着通车的时间不断增加,车辆的碾压作用下沥青路面中采用密封胶灌缝的路面两侧容易出现龟裂或者破碎的情况,在经历雨水的冲刷和行车的荷载作用之下,裂缝的两侧容易出现啃边现象,导致原灌缝材料脱落,扩大裂缝的宽度,若是再继续利用密封胶进行灌缝的话,就会在通车之后再被车轮粘走,故可以采用铺筑稀浆封层,将沥青混合料进行乳化修补,最后达到良好的养护作用。
3 裂缝处理措施
(1)在施工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路基的横向失稳,导致出现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情况,就要避免设计的路线穿过洼地,也包括平原上的局部洼地。
(2)在路面设计的时候要加强设计的深度,在进行路基设计的时候,如果是位于坡面之上的路堤那么雨雪融化之后的水就非常容易渗透到路堤边的下地基中的上部土层中,导致路堤的承载能力下降。为了避免形成纵向裂缝,就要在路堤上册的坡面之上设置截断水流的边沟,将其流向路堤,同时,也要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涵洞,这样就可以将水引流到另一侧的下坡位置,而后被排走。
(3)路堤的边部若是出现压实度不足的情况,主要就是实际的密度与中部的路堤土层有差异,密度上的差异导致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会从路肩和边坡的坡面渗透到路堤的边部,使得路堤的边部产生沉降,路面边缘产生纵向的裂缝,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就需要加强对路堤边部的碾压,尽可能地保证横向密实度均匀。
(4)当路面产生裂缝之后,沥青面层的内部都会更容易进入水,而层间的水要是排不出去滞留在沥青的面层之间,不断的经过车辆的碾压之后容易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冲刷,剥离沥青和食疗,导致混合料之间的松散,极容易产生病害,所以在出现裂缝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来出来裂缝。
(5)公路路面产生裂缝是时常发生的,而为了不让路面的结构层内的裂缝发生贯通的情况,就可以在路面的结构层内铺设应力吸收层,或者设置一层过渡层,就可以减慢路面病害的扩散。
4 结束语
国省道公路现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所以当国省道公路受到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裂缝时,需对路面进行维修护理,在此之前还必须要对路面进行检测,发现沥青路面的病害情况,这样才能够提出有效的养护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寅初,郭成超,王鹏.沥青路面养护效果历时性评价方法[J].中外公路,2012(3).
[2]王永胜,孔永健.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
[3]王磊,何少春,贾正红.步敦岩沥青在路面面层病害处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6,47(3):265-268.
相应措施 篇2
当今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口商要想占领市场,需要重视在付款方式上给予进口商一定的优惠。因此,在结算方式上,出口商往往不得选用进口商乐意接受付款方式,托收业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托收方式纯属一种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银行只起结算中介作用,缺乏第三者对买卖之间交货和付款做出可靠的信用保证。
2.出口商在托收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出口货款能否收妥,收多收少,托收行和代收行两家概不负责。出口方唯一依靠的就是进口方的信誉。正因如此,在托收业务中,出口方可能遭遇各种风险。
2.1 进口商诚信风险。若为了开拓市场,而对进口商经营规模和风险管控能力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很可能在托收结算环节出现拒付风险,主要有:
2.1.1 进口商经营管理不善偿债能力下降而无法支付货款。进口商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破产倒闭而没有资金支付。若此时合同已履行,出口商不可避免地要遭受价格损失,可别指望进口商能按时足额地支付货款。
2.1.2 由于市场变化对进口商不利而拒付货款。若货物运输期较长,等到货物到达进口国境内时,价格出现下跌,这种情况下进口商付款积极性大打折扣。
2.2 进口国经济环境风险。进口国的经济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经营业务的开展,经济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进口国经济、法律等因素。
2.2.1、政治、经济形势变动带来的风险,如政局动荡导致国内骚乱、罢工,甚至战乱等,政府的政策多变,出台针对出口国的敌对性新法案等。
2.2.2 对进口国的法律掌握不足带来的风险。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很多法律文件议,对这些法律文件内容产生的争议,是经常有的事,由此可能导货款拒付的情况发生。还有对新法律的认识不足等都会产生一定风险,如进口商无法申请足够数量的外汇、进口商无进口许可证等风险都可能存在。
2.3 进口地一些特殊规定带来的风险。在某些进口地,针对当地的国情会制定一些特殊的规定,若不加以识别,风险也很大,也有可能造成出口商钱货两空。例如某些欧洲国家,对于来自出口地银行按远期付款交单方式的托收业务,习惯上均在进口商承兑后,立即把单据交给进口商,将D/P一律按D/A处理,这就存在很大结算风险。
2.4 商贸合同术语表述不当带来的风险。在国际贸易协定中,术语要用得准确,要尽力选有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否则也会带风险。如在货物运输环节,由谁实际控制货物至关重要,如在CIF条件下,由出口商联系货运,掌握货物的途中运输情况,出口商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对在途或有损失提供保障。而在F条件下,运输环节由进口商掌控,这种条件对出口商极其不利,因为进口商办理了货物运输事宜,货物及运输单据在进口商手中,进口商事实上掌握了货物的控制权,如果是按CFR、CPT成交的合同,出口商没有办理货运保险,而进口方为了经济利益有可能不办理保险,如货物在途中发生损失,进口方不能信守合同,势必造成了出口方直接经济损失。
2.5 远期付款交单方式带来的风险。在远期付款交单条件下,进口方付清货款才能拿到单据,而在买方承兑情况下,可以拿到单据,此方式对出口商的风险也很大。进口地的代收行为了自身融资业务,可能会允许进口方从代收行借出货运单据,进口方只在付款前开立一张信托收据,在提货出售后再把货款偿还银行。
2.6 托收业务过程中相关部门及人员工作疏忽带来的风险。托收结算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环节,难免会出现各种差错,如在快递公司发送不及时,相关单据不全、银行人员未将承兑结果及时通知出口商,这都会延误付款。
3.托收风险的防范措施
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托收结算方式运用越来越多,尽管这种方式对出口商有诸多不利,但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商在结算方式上不得不做出让步,尽管存在很多风险,但也有很多便利。并且越来越多的生意人注重诚实守信,托收结算方式还是很有生命力的,针对托收结算方式风险制定有效的监管理措施,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是我们必需学会的本领。
3.1 广泛深入了解贸易伙伴的资信和经营作风
3.1.1 对于有过贸易交往的客户。对于老客户,要经常联系。建立客商信用档案,详细记载调查了解的情况,以评估客户的资信及经营作风和履约能力。
3.1.2 对于新交往的客户。对于新客户,出口商应事先采用各种手段搜集客户信息,了解客户的经营规范、管理水平,所处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等。对其资信证明、财务报表等更要仔细研读,如进口商是否合法,是否已经申请到外汇等。
3.1.3 对资信存在问题的客户。对信誉不好的客户,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比如对方要求采用托收结算方式时,可要求其预付一部分货款作为条件,以此把风险降低。
3.2 熟悉进口国政治经济文化,当地法律知识。要全面学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当地法律知识。特别是进口国家的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要多分析研究,避免货到目的地后,由于违反当地有关法律规定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而造成损失。
3.3 学好贸易知识,谨慎选择贸易术语。要加强贸易知识学习,尽力避免贸易条款中不当表述。如应争取CIF或CIP贸易条件,尽量避免采用FOB或CFR术语。因为在FOB与CFR两种术语下,买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而由买方自行办理。对出口商来讲这是个潜在风险,因为进口商可能不办理保险,一旦货物在途中出现风险,卖方将钱货两空。
3.4 谨慎选择托收行、代收行。应选择在国际上知名度较高、与其有往来业务关系的国外银行较多的银行作为托收行,另外,还可以参照进口商提供的代收行,选择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出口地银行作为托收行。要求托收行按照出口商的托收申请书行事。
对于代收行,事先需要了解代收行的资信状况,以免进口商与代收行合伙行骗,对出口商造成损失。出口商可以通过托收行选择代收行,代收行通常为托收行的海外联行。
3.5 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转运货物、制作单据。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数量条款、品质条款、以及装运条款装运货物,以防止买方以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借口拒收。另外,单据内容应真实准确,做到单单一致,单据种类齐全、份数完整。
3.6 可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以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降低风险。一旦进口商拒付或逾期付款,出口商有权凭保函向银行追索。
3.7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用托收结算方式应当定期检查、及时催收清理,发现问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对未收账款进行全程跟踪,在未收款期间,与托收行及代收行保持密切联系,查询银行交单及客户付款信息,做到事先控制。
4.结束语
相应措施 篇3
关键词: 住宅工程;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近年来, 为数不少的住宅工程在竣工后不久就出现了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 较常见的是外墙面渗漏、屋面渗漏和厨房、卫生间渗漏, 严重影响了室内外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 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用户反映强烈。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易产生渗漏水的部位,积极采取有效的施工应对措施,确保住宅工程无渗漏。
一、渗漏部位、原因及施工技术措施
(一)砂浆抹灰饰面外墙面渗漏部位及原因
1.框架梁底与砌体交接处开裂、渗漏。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 无按规范要求操作, 砌筑一次到顶, 因重力作用, 砌体产生变形, 出现水平裂缝、渗漏。
2.框架柱边与砌体交接处的竖直裂缝、渗漏。框架柱预埋拉结筋遗漏或长度不足, 砌体与砼柱的交接处表面无钉加强网, 不同材料基体变形不一致, 出现竖直裂缝、渗漏。
3.外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引起渗漏。由于抹灰砂浆产生收缩以及抹灰层施工不规范, 使抹灰层局部地方空鼓、裂缝, 引起渗漏。
4.外墙脚手眼、预留洞口处渗漏。外墙抹灰前, 脚手眼及预留孔洞堵抹不密实或堵抹的方法不正确, 造成空鼓、裂缝、渗漏。
5.外墙窗框周边渗漏。外墙窗框四周与墙体接触处理不当及缝隙填塞不密实, 使窗框周边成为渗漏隐患的重要部位。
(二)屋面渗漏部位及原因
1.屋面结构层裂缝引起渗漏。屋面板结构无按规范要求施工, 致使屋面板出现裂缝, 引起渗漏。
2.屋面找平层裂缝引起渗漏。找平层表面质量及排水坡度不符合要求,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做法不规范, 产生裂缝而引起渗漏。
3.屋面防水层空鼓开裂, 引起渗漏。屋面防水涂料的涂刷及防水卷材的铺贴不规范, 因涂膜防水层或卷材防水层空鼓、开裂、积水而引起渗漏。
(三)厨房、卫生间渗漏部位及原因
1.楼面墙根部渗漏。砌体直接砌筑在卫生间的楼板上, 由于砌体空隙大, 吸水性强以及与楼面粘接不密实, 产生墙根部开裂造成渗漏。
2.穿楼板管道根部渗漏。给水立管等各种管道穿越楼层时, 由于二次浇筑砼时,支模马虎、缝隙太大, 致使漏浆而产生蜂窝;预留洞四周清理不干净或润湿不足, 使填塞的砼不能与已浇楼板紧密结合,或砼水灰比过大,引起收缩、渗漏。
3.地面及墙面渗漏。地面及墙面防水涂料施工时,不按有关规定进行配料和涂刷, 致使涂膜性能和厚度达不到技术要求, 有些防水层施工完毕,无进行蓄水试验, 即进行面层施工。
二、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介绍
(一)外墙面防渗漏措施
1.填充墙砌筑前, 必须将梁面与墙底部交接处残渣清扫干净、浇水湿润, 填充墙砌筑分二次完成, 当砌筑至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一定空隙, 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砌斜砖挤实, 其倾斜度为60-75度, 斜角缝砂浆必须饱满,分二次堵塞砂浆来弥补砂浆的收缩和下坠。
2.因为砼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 所以易引起砌体与砼梁板交接处抹灰层开裂。施工时应在砼框架柱与填充墙交接处, 沿墙高每隔500mm处设置末端带90b弯钩的拉结筋, 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得小于500mm。
3.外墙面抹灰是墙面防渗漏的关键工序。抹灰前先将墙面基体表面清理干净, 提前浇水湿润, 表干后用滚筒或刷子将303砼界面剂涂刷于砼构件基层上, 随即趁湿抹一层35mm 厚1:1水泥砂浆。外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 每层抹灰厚度宜为5-7mm, 应待前一层抹灰凝结后, 方可涂抹后一层。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 我们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PP)束状单丝纤维。
4.外墙抹灰施工前, 还得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全面检查外墙脚手架的穿楞洞及预留孔洞等, 并记录其位置和洞口尺寸, 安排有经验的技工按要求逐一堵洞。
(二) 屋面防渗漏措施
1.屋面板砼结构施工时, 要确保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板厚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砼应振捣密实, 不留施工缝, 并在砼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 对砼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14d。
2.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排水管、烟囱等) 交接处, 找平层均做成半径50mm圆弧形, 屋面找平层设纵横不大于6m 的分格缝, 分格缝宽度为20mm, 缝内嵌填防水油膏。
3.防水涂料应分遍涂布, 后一遍涂料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 方可涂刷。防水涂料施工完毕, 应进行一次24h蓄水试验, 以检验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三)厨房、卫生间防渗漏措施
1.在卫生间的楼地面结构四周应浇筑高度不低于200mm 高的细石砼梁, 仔细插捣密实并加强养护, 而后在砼梁上砌筑空心砖, 防止水从四周墙角向外渗漏。
2.热水管、煤气管穿过厨房、卫生间、楼板时, 应预埋钢套管、套管内径应比穿管外径大2~5mm, 套管顶部高出楼面30mm, 底部与楼板底面齐平。钢套管在埋设于楼板段的中部应加设一道BW 止水条, 用绑扎钢筋的铁丝捆牢。钢套管与管道之间空隙用掺10% UEA 膨胀剂的C20细石砼浇筑, 套管周边还要留出深15~ 20mm 凹槽, 采用防水油膏嵌缝密实。
3.卫生间楼板上应做找坡层, 坡度按设计要求为2%,坡向地漏, 地漏边向外50mm 排水坡度为3%, 施工时, 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方向幅射冲筋, 找准坡度, 用刮尺刮平, 抹面要求表面平整, 无凹陷, 以不积水为合格。
三、结束语
油品损耗原因浅析及相应降耗措施 篇4
一、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1、蒸发损耗
油罐储油时, 油品会蒸发出来, 在罐内油面以上的空间与空气混合, 若这种混合气体溢出油罐则会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蒸发损耗可以按照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大呼吸损耗。
(1) 自然通风损耗
储油容器上部有孔隙, 随着容器内部压力或外部压力的波动, 油气自孔隙被排出或空气被吸入, 会使容器内的油蒸气浓度降低, 使油品不断地蒸发, 形成自然通风损耗。
(2) 大呼吸损失
大呼吸损耗是指当油罐进油时, 液面不断上升, 罐内气体受到压缩, 压力升高, 当压力超过呼吸法控制压力时, 呼吸阀打开, 混合气体排出罐外造成损耗;当油罐发油时, 液位不断下降, 气体空间体积增大, 压力减小, 当压力下降到呼吸阀的控制值时, 呼吸阀打开, 油罐吸入空气, 油面上方的油品蒸气浓度下降, 促使油品进一步的蒸发, 造成原油损耗。
2、残漏损耗
残漏损耗与油品性质、设备状况以及操作是否不当有关。由于油品的粘滞性, 油液在容器内壁上的少量粘附造成油品的损失;储运设备的不完善, 如油罐或管道破损、输油泵阀门盘根填压得不严或连接不严、油罐加热盘管穿孔或管道腐蚀穿孔等, 会造成油品不可避免的微量渗漏及容器底部无法卸净的余油;操作不规范会造成残漏损耗, 计量工作不准确也造成油品的损失。
3、混油损耗
混油损失是指由于使一种油品混入另一种油品、倒错流程、管道的顺序输送、油品置换、混入影响油品质量的其他不良物质等原因造成油品经济价值损失的现象。
二、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
1、降低蒸发损耗的措施
降低油罐油品的蒸发损耗的措施包括改变油品蒸发损耗的条件和采取有效的油气回收技术。
(1) 优化油罐操作和管理
(1) 加强油罐区收发油和储存管理, 尽量保持油罐在高液位储存, 减小气体空间和蒸发面积;
(2) 定期检查油罐的密封情况, 加强呼吸阀和液压安全阀的检查和维护;
(3) 适时收发作业。油罐早发晚收, 收油后不久发油以减少大呼吸损耗, 而装车应在白天进行, 减少蒸发损耗;
(2) 降低油罐内温差及其变化幅度
降低油罐内温差及其变化幅度对减少油品小呼吸损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采取的措施有:
(1) 采用喷淋水冷却;
(2) 采取隔热措施, 即在油罐罐顶和罐壁安装隔热措施, 减少储罐热输入和热损失, 以降低罐内温度变化;
(3) 使用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对降低蒸发损耗和保护储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好使用浅色的涂料, 减少吸收辐射热;
(3) 提高油罐承压能力
提高油罐承压能力对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作用是是十分明显的, 当油罐的压力提高到14.7KPa以上时, 可以基本消除小呼吸损耗, 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大呼吸损耗。一般从改进油罐结构设计入手, 以便在提该油罐承压能力的同时, 尽量减少钢材的耗量。广泛采用的是具有加强结构的立式圆柱形拱顶罐, 另外还可采用球形罐、滴状油罐等特殊形状的油罐以提高其受力水平。
(4) 减少储罐内油气空间
为减少储罐内油气空间, 常采用外浮顶罐或者内浮顶罐, 这两类油罐的灌顶随油面升降, 大大减少了蒸发自由表面和气体空间体积, 从而可以减小油罐的大小呼吸损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一种比重比油品小、流动性好、化学性能安全、使用寿命长的物质覆盖在油品上, 起到浮顶的作用, 减少油品蒸发损耗。
(5) 采用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
冷凝法
冷凝操作可以用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 (除去热量) 的方法来完成, 采用两级或三级机械制冷深度冷凝将大部分油气冷凝回收 (回收率达到99%) , 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 只适用于大浓度大排放量的场合才。
(2) 吸收法
a、常温常压吸收法, 这种方法是在常温常压下, 利用吸收剂使其与排放气体接触以去除油蒸气;
b、常压冷却吸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冷冻机将吸收液冷却到低温, 然后送到吸收塔对混合气进行喷淋接触选择溶解吸收, 由于在温度与吸收剂性能间没有取得较好的平衡, 常压冷却吸收法在国内很少应用。
(3)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吸附剂 (如活性炭) 之间结合力强弱不同, 将难吸附与易吸附组分分离的技术, 吸附剂再生利用, 吸附法的工艺流程已经非常成熟, 在国内外应用很广泛。
2、降低残漏损耗的措施
(1) 正确的储运操作
在进行储运作业时由于操作错误或不恰当是造成残漏损耗的主要原因, 因此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减少损耗, 如: (1) 油罐收油及装车装船时, 注意监控装油高度, 防止溢油; (2) 接卸车船时要将容器底部余油卸尽, 船卸完后具备冲舱条件的, 最好进行洗舱。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经常检查计量口、呼吸阀、泡沫室、与罐内相通的自动化装置及其他附件、油泵、阀门、鹤管、法兰、油嘴等,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减少残漏损失。
3、降低混油损耗的措施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油品储运管理, 降低油品损耗必须从提高油品经营管理水平人手, 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科学管理要求的制度。
(2) 减少设备原因引起的混油损耗
加强输储油设备的检查维修, 管线、阀门定期检查, 必要时进行压力检验, 防止渗漏引起混油。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引起油品蒸发损耗的因素众多, 要达到减少油品损耗的目的, 首先应对油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 才能提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降低油品的损耗,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媛、杨英、刘晓东:《油库中油品的蒸发危害及措施》,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7) 42-43。[1]许媛、杨英、刘晓东:《油库中油品的蒸发危害及措施》,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7) 42-43。
相应措施 篇5
【摘要】铁路噪声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汽笛声、运行速度和振动,其中运行速度是影响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通过对列车运行噪声的现场测量,采用环保部推荐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确定了基本条件下列车运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关键词】环境噪声;铁路噪声;环境评价;治理
噪声是铁路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噪声也往往成为铁路环境评价的主导因子。噪声的超标,不仅影响了沿线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伴随着噪声带来的动力响应,造成沿线建筑物的破坏[2]。铁路列车运行中机车风笛的鸣笛声,对铁路两侧区域的声环境影响很大,已成为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噪声源。调查表明,有的住宅墙皮松动,有的甚至出现裂缝。在高速行车速度下,列车对周围的噪声和振动干扰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铁路的噪声污染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积极寻求防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铁路的噪声源分布特点
列车的噪声主要来自轮轨的滚动噪声、牵引动力的机械运动产生的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及鸣笛噪声等,随着速度的增加,轮轨噪声的影响最为显著。铁路的噪声属流动污染源,具有线长、面广、间歇的特点,其污染程度由行车速度、行车密度、轨道结构、通过地区居民密集度、敏感点的多寡等因素决定。据日本的声源分析表明: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轮轨噪声占78%左右,机械运动产生的噪声为4%左右,空气噪声约为2%。鸣笛噪声由于声级高,对噪声值影响较大。所以铁路的噪声及振动的控制应主要放在轮轨噪声和鸣笛的噪声治理方面。
二、铁路声环境评价程序和方法
(一)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1.声环境现状调查
采用现场踏勘的方法,调查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现状、噪声污染源及噪声敏感点的分布和情况。2.声环境现状监测
(l)监测点选择。为了掌握铁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作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根据铁路噪声特点以及传播规律,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监测点:①铁路边界处;②噪声敏感点;③一般性的测点。(2)监测因子。铁路噪声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方法及监测周期和频率。铁路噪声监测方法一般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时间的选择应注意考虑铁路噪声间歇性的特点,选择有列车通过时进行侧量。采样频率应适应列车迅速通过的特点,设定为1s。3.声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和噪声评价标准对铁路沿线噪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二)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交通噪声源强
铁路上行驶的车辆是一种综合性声源,其中机车噪声和车厢噪声是铁路噪声主要声源。但目前没有关于机车的噪声源强计算公式,在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机车车头实际行驶时噪声监测数据和车厢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噪声预测。
在进行源强噪声监测时,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l)在铁路中心线同侧开阔地,垂直于铁路中心线的同一直线上,按离开铁路不同距离处选择若干个测点。
(2)所有测点要同时监测,并记录列车通过时的车速、等效声级以及持续时间。
(3)监测因子应选择列车通过时间内的等效声级。2.噪声预测与评价(l)噪声预测内容
铁路噪声预测内容包括铁路边界噪声预测、距铁路中心线外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敏感点噪声预测、鸣笛噪声预测四个方面。采用相应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
(2)噪声评价
铁路声环境评价是将噪声预测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判定评价点噪声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的要求。若达到标准要求,即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则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治理,使其达标,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三、控制对策
铁路噪声控制对策与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列车鸣笛时噪声级多在100~103dB(A),属瞬时突发性高噪声,对Lmax和LAeq贡献值大,因此应尽量减少列车鸣笛;
(二)切断噪声侧向传播路径,比如设置声屏障;
(三)铁路设计减噪措施,即从车轮、轮轨、轨枕等铁路设施着手,研究减轻铁路噪声的措施;
(四)铁路两侧建筑合理布局及房屋的隔声设计;
(五)城市规划及铁路两侧土地利用规划。
铁路建设应远离市区,铁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应考虑噪声的分布及传播规律,在临近铁路的地方安排对噪声不敏感或要求不高的建筑物。
四、建议对策
为防止鸣笛扰民,建议:(l)列车进站时不鸣笛;(2)限制使用汽笛,使用有指向性的喇叭;(3)使用电铃代替汽笛等噪声级较大的鸣笛设备。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铁路噪声现状监测与预测内容的分析,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使铁路噪声符合相应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噪声污染。【参考文献】
相应措施 篇6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安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列出了三个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期望能对岩土勘察工程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问题;改进建议
引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建筑工程项目在各个城市越来越多,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解决成为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
1.1 勘察市场鱼龙混杂
目前勘察单位资质门槛偏低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从业单位的监管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造成勘察单位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勘察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市场供大于求,而且实际工作中挂靠、层层转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职业的业务中介,对所介绍的工程明码收取所谓的信息费。这些钻管理漏洞的少数单位搅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严重制约了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且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工程设计,轻岩土勘察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常常被有的建设单位当作是例行公事,勘察成果有时得不到充分利用,勘察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些建设单位把勘察工作看成是“打几个孔,取几个样,画几张图”的简单劳动,费用越低越好,工期越短越好,由此造成勘察工作投入资金不足,时间紧迫,严重影响了勘察质量。
1.2 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保证勘察质量的关键,未经正规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都来搞勘察,可能导致原始数据严重失真,对试验数据不能深入分析,或者提出不合理的建议等,这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给工程安全埋下隐患,给工程造成浪费,只有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目前管理部门对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等人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渐提高,但同时应看到,市场上和原始资料质量密切相关的人员,比如现场作业的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人员的素质却良莠不齐,特别是有些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这些人员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地层分层、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
1.3 勘察設计工作长期分离
由于部门管理、利益等原因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常常是分散作业,勘察人员很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而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对于获得的勘察信息资料不能深入理解,这便导致了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勘察中获得的资料不能有效的运用到设计之中,勘察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另外,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部门之间资料、信息交流多采用书面传送,基本上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同时也受限于当前的软件功能水平,很难实现系统化,工程勘察与设计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得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处在不利地位,导致上道工序的出口数据不能自动作为下道工序数据的入口,需要重新输入,既耗时又易出错,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 勘探点布设及测试取样不合理
有的技术人员不能根据不同的基础型式和结构型式合理地布设勘探孔,或者不能根据工程地质性质的好坏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及时地调整勘探方案,只是简单的要求不违反现行规范,而不考虑其合理性和最优性,导致勘探资料和设计要求脱节;一些勘察单位在取样数量上钻规范空子,不论场地范围多大,不管地基土状态如何,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组)的低层次要求,根本不考虑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6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检验、剔除。这样的勘察结果的合理性自然值得推敲,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
2.2 原始记录质量不可靠
作为勘察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质量低劣甚至造假极为常见。比如静力触探现场测试,按规定测试开始前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些单位为了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夏季节触探指标相差更大;还有最常见的现场标准贯入试验,该试验是钻探施工中造假的重灾区,由于通常钻工按进尺深度计算报酬,都希望能尽快多进尺,而标贯试验则要求现场工人起钻、清孔、量尺等工序,不仅占用较多施工时间且无报酬,因此个别钻工会编造假的标贯数据、并在贯入器中装入芯样应付检查。原始记录是勘察资料的基础,哪怕基础只是“差之毫厘”,也可能导致结论“谬以千里”,此类行为严重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3 勘察成果分析评价深度不足
不少勘察技术人员过于简单地处理原始数据,对其合理可靠性不作深入探讨,便对场地条件进行评价,比如:⑴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以蔽之;⑵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其原因;⑶对相关联参数进行统计时,统计样本却不一致;⑷在承载力的评价时,采用了多种手段、给出了相应的成果,但对各方法的适宜性不多加分析,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差异不作研究,常给出一个最低值了事;⑸推荐基础类型时,大多勘察单位图省事,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多考虑工程造价,甚至不考虑施工的可行性,不结合建筑物的结构荷载特点,不注意环境影响就给出基础方案,设计方也不问原由,拿来就用,可能给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3 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促进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市场检查;提高勘察单位准入门槛,规范建设单位行为,合理确定勘察费用和工作周期;坚决制止任意压缩勘察周期、片面追求低价中标等不良倾向,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勘察行业是科技型企业,但归根结底是人的企业,不论多么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不论功能多么强大的计算机软件,都需要人来操作,不同素质的人员,即使使用同一种软件,同一种设备,得出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有时差别甚至是相当大的。因此,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及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不断改善勘察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提高勘察工作质量的基础。
3.2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勘察工作的质量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巩固理论知识,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外,还建议主管部门在制定制度和和规范规程时,鼓励和引导勘察单位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在勘察工作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勘察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才能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提高勘察工作质量。而勘察企业也应当积极主动更新勘察设备,实现勘察设备电子化,优化勘察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减少工作量和资源损耗,也能够全面提高工作水平。
3.3 建立勘察监理制度
勘察工作如果仅仅依靠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必定显得鞭长莫及,因此积极推行勘察监理制度才是治标治本的良策。监理制度从建立至今,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但目前监理制度主要是在工程設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却缺少正规的勘察监理制度,仅在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或者在部分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才实行了勘察监理。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投资及工期,为了有效控制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对勘察工作从方案制定、野外作业到提交勘察成果进行全过程监控,防止出现勘察工作方案不合理,特别是外业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制度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只有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4 勘察设计一体化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长期被分离,是我国岩土勘察工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勘察设计一体化能有效地减少工程资源的浪费,减少人力的损耗,也能够很好地降低人为操作的一些失误风险,从而综合提高勘察的效率。勘察设计一体化作业的主要特点是勘察设计各环节使用计算机作业,勘察阶段为设计阶段、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以及各专业工种间提供接口数据文件,使数据传递流畅,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这样不但能缩短勘察设计周期,使文件资料整洁优质,而且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效率、节省人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要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则必须掌握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岩土工程建模技术、地质统计技术等,以此推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数字化、一体化进程。
4 结语
由上文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不断地改革和深化,勘察设计将会向技术型发展,所以对现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和勘察工作人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改变现状,积极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
参考文献
[1]刘健,戴正虎,曹曜,贾兴安.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问题及对策[J].地质学报,2010,30(6):212-214.
相应措施 篇7
1 影响肉鸡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
1.1 能量
与其他家禽一样, 鸡也是“为能而食”, 能适应日粮中较宽的能量浓度变化范围。肉鸡日粮的代谢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 育雏期0~21 d为13.0 MJ/kg。中期22~37d为13.2 MJ/kg。后期38 d至上市为13.4 MJ/kg。较大的肉鸡能根据日粮能量浓度很好地调节采食量, 因此能量对其羽毛生长影响较小。
1.2 粗蛋白
一般标准体重肉鸡 (小于2.25 kg) 饲料中粗蛋白所占的百分比, 在育雏料为23%, 在中期料为20%, 在后期料/宰前料为18.5%。Urdaneta-Rin-con M等研究发现, 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影响羽毛的重量, 但粗蛋白的含量再增加羽毛重量却没有显著的变化。此外, 肉鸡对日粮氨基酸也有严格的需求, 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情况也是影响羽毛生长的重要原因。李志琼等研究发现, 饲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均极显著地影响8周龄雉鸡 (一种肉用特禽) 胴体、羽毛总体蛋白沉积量及饲粮蛋白质净利用率, 此外还发现保证羽毛生长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最佳比例为0.751∶0.410。鸡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不足。如精氨酸缺乏, 会使鸡出现羽毛向上卷曲、羽毛松乱脱落;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不足, 会使羽毛生长不良、脱落。氨基酸的比例不合理也会造成脱毛。因此, 在饲养过程中, 蛋鸡和肉用鸡的粗蛋白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左右, 后备鸡增加0.5%。同时, 调整氨基酸的比例, 增大蛋氨酸和精氨酸含量, 预防时每100 kg饲料增加50~100 g, 治疗时每100 kg饲料增加100~200 g。
1.3 粗纤维
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纤维对肉鸡羽毛生长是必须的。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可导致啄羽癖。而高纤维含量则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这可能与提高日粮中纤维含量后增加了饲料消耗量和采食所需要时间或高纤维日粮会提高Na+、K+的利用率有关。在配制肉鸡日粮时添加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可以减少啄羽的发生, 但是当这类原料过多时会使生长性能下降, 同时, 加工时还较难制粒, 会引起较大的饲料浪费。
1.4 维生素
维生素A、B6、B2、泛酸、烟酸等对肉鸡羽毛生长极为重要。维生素A能保护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 维生素A不足会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和过度角化。泛酸与皮肤和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毛发的色泽、对疾病的抵抗力 (增强免疫效应) 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泛酸缺乏的鸡, 皮肤干燥, 呈鳞片状, 羽毛脆而易折落。烟酸和烟酰胺在机体的细胞中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的功能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细胞的氧化, 并且有扩张末梢血管、保持皮肤和消化器官正常功能之功效。烟酸不足可破坏糖的酵解、柠檬酸循环、呼吸链以及脂肪酸的合成, 使机体出现皮肤病变, 在非换羽期可引起鸡群大量脱毛, 甚至全部脱光。维生素B6既是氨基酸转氨酶和某些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 又可促进半胱氨酸脱硫酶的酶促反应。维生素B6缺乏时被羽不佳, 羽毛粗糙、脱落、稀疏。缺乏维生素B2, 鸡除了有足趾内弯曲以外, 羽毛也会出现据卷曲脱落。在配合饲料中一般都添加了上述维生素, 不会出现典型缺乏症状。但由于它们都是易失活的成分, 贮存时间过长、贮存环境恶劣等都会影响它们的有效含量。另外, 肉鸡在应激、疾病等特殊情况下对它们的需要量会增大, 因此实际中也会出现因上述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羽毛生长问题。肉鸡在断喙的前后一、二天要补足多维,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5 矿物质
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可引发肉鸡啄羽癖, 钙、磷过量时也会不利于肉鸡羽毛生长。实际中钙、磷过量常有发生, 由于钙、磷比较便宜, 一般饲料中它们的含量都比需要量高。锌参与一系列生理过程, 是多种酶的成分。锌缺乏会使雏鸡生长不良, 羽毛出现边缘卷曲、无光泽、易折。钙和锌的比例应适当, 钙太多会影响锌的吸收, 导致脱毛。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能防止细胞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 保护细胞膜。Choct M等研究表明, 硒有助于羽毛的保持, 而且有机硒比无机硒效果明显。缺硒会引起羽毛生长不佳, 但硒又是有毒元素, 含量超标将使羽毛蓬松。钠和氯是维持体内渗透压、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的主要元素, 如果缺乏会导致羽毛生长不良, 特别是引起啄羽现象。铜含量过高会引起肉鸡对含硫氨基酸的需求增加, 而它们是羽毛生长所需的主要氨基酸, 因此会引起羽毛生长不良。硫的缺乏使羽毛生长缓慢, 长出的羽毛易脱落。在生产中如果出现因矿物质而引起的羽毛问题, 通过对症下药可以解决。对于矿物质的缺乏, 预防的方法是:每50kg饲料中添加40~60 g硫酸钙和4~6 g锌。治疗方法:每50 kg饲料中添加100~120 g硫酸钙, 或12~15 g锌和1%~1.4%钙, 矿物质添加后需同饲料充分混匀。此外, 药物的相互作用, 铜、锌、硒等微量元素过量, 原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如铅、砷、镉) 等, 也会引起脱毛。
2 饲料管理及环境因素
2.1 饲养密度和群体
一般而言, 饲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死亡率高及羽毛生长不良的现象。合理的饲养密度为:地面平养1~2周龄为30~40只/m2, 以后随着日龄增加逐渐扩大面积缩小密度, 直至出栏7周龄左右, 为7~8只/m2。网上平养, 密度可适当增加, 一般可增20%~40%。炎热的夏季, 对于密闭鸡舍, 密度应酌减30%左右。为减少鸡群应激, 应按性别、个体强弱合理分群分栏, 每栏鸡在800~1 000为好。
2.2 选料和换料
选择适当的饲料和换料时期及其重要。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做法不科学, 如不按期换料、选择不适当的饲料。饲料厂设计的鸡料一般都有针对性, 而不是通用的, 养殖户应了解这点再选择饲料。若换料太早或选择了不适当的饲料, 会导致营养成分不足而导致鸡只啄羽和互啄。部分养殖户选择饲料时以饲料的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 这是不科学的, 应该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通常高档鸡饲料营养水平能较好地满足肉鸡增重和羽毛生长的需要, 也很少出现羽毛问题。
2.3 饲养场地
肉鸡养殖一般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但如果地面特别是鸡舍内地面潮湿, 肉鸡腹部羽毛极易脱落, 此时应在地面上铺上清洁干燥的垫料如麸皮或木屑, 并1周左右更换一次。同时注意在运动场上放置一些沙粒和小石子, 如果肉鸡不能采食到这些, 饲料消化率会降低, 会使鸡营养不足而导致羽毛生长不良。运动场要宽敞, 最好是室内面积的1.5~2倍。
2.4 品种
各种肉鸡羽毛生长发生的问题不一样。如快大型的肉鸡易出现羽毛生长发育慢的情况, 而慢大型的肉鸡易发生啄毛和脱毛的现象。不同品种肉鸡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不同, 养殖户最好根据肉鸡品种来选择适当的配合饲料, 如果用快大型肉鸡料来喂土鸡, 则更容易产生啄羽和脱毛的问题。
Lx、h
2.5 环境
2.5.1 湿度:
环境和垫料太干燥或太潮湿, 肉鸡会因不适而互啄。进雏后前10 d要求相对湿度为60%~70%。如湿度过低, 鸡只会出现脚趾干瘪, 高温高湿会使体热散失受阻同时霉菌容易繁殖, 低温高湿使体热散失过快而易着凉。
2.5.2 温度:
在太闷或光照太强的情况下, 肉鸡较易互啄。进雏后3 d要求温度在30℃左右, 以后每周下调2~3℃, 直到常温21℃左右, 最适温度为18~25℃。鸡群在40~60日龄时, 如温度低于20℃时, 要注意生火保暖。温度偏低, 鸡会挤成一堆, 温度过高, 鸡只张口喘气, 张开翅膀;温度适宜时鸡散开活动, 姿势自然。平时要仔细观察鸡的活动情况, 根据鸡行为和分布情况具体施温。
2.5.3 光照强度:
光线太强烈, 肉鸡会过度兴奋造成互啄, 只要将其控制在昏暗环境下, 此现象就可改善。因此, 采用弱光制度是肉鸡饲养管理的一大特点。表1为肉鸡达到成活率的参考光照程序。
2.5.4 通风:
通风不良易造成肉鸡烦躁不安、应激增加及采食量下降。应激增加使肉鸡对某些营养成分的需要增加, 在加上采食量减少, 势必造成营养成分的缺乏, 影响羽毛的生长。随着肉鸡排泄物的增多, 舍内有害气体逐渐增加。因此, 为了使肉鸡健康成长, 舍内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的通风。
2.5.5 感染慢性或临床疾病及外寄生虫病:
很多疾病会阻碍营养成分的吸收, 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当营养成分吸收受阻时会导致鸡只啄羽, 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会出现慢性或亚临床疾病。此外, 一些体外寄生虫病对羽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鸡羽虱、刺皮螨和新勋恙螨等。鸡羽虱咬羽小枝和基鞘, 引起鸡体发痒, 鸡用喙啄痒处会引起羽毛的脱落。刺皮螨也引起鸡体发痒, 使鸡在用身体与粗糙物体摩擦止痒中导致较多的羽毛脱落。因此, 在发现以上体外寄生虫时要及时治疗,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给发病鸡只投服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药物; (2) 每天用敌敌畏 (40 m L药物对水15 kg) 全面喷洒运动场1次, 连续喷4~7 d, 鸡群康复后每半个月喷1次, 同时, 给鸡舍周围环境喷洒两次, 时间与鸡体喷雾时间一致, 统一行动, 每间隔7~10 d用药1次, 药物可选用敌百虫、除虫菊酯等; (3) 用0.05%的蝇毒磷喷洒在沙子里让鸡沙浴。
3 遗传因素
肉鸡羽毛的生长除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雏鸡在出生时, 一般只有主、副翼羽及其腹翼羽生长出来, 其余部分为绒毛, 但翼羽的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差异。主翼羽生长速度快、出生时明显长于腹主翼羽者称为快羽, 而出生时主翼羽长度等于或短于腹主翼羽者称为慢羽。肉鸡按照羽毛生长的速度可分快羽型和慢羽型。快羽型鸡有父系罗斯×母系AA杂交, 父系Cobb500杂交等, 而慢羽型包括父系罗斯×母系罗斯杂交, 父系Cobb×Cobb500杂交等。
4 小结
相应措施 篇8
1949年建国之后, 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贸易限制。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公报”, 打破了两国经济长期僵持的经济、外交局面, 两国开始进行直接贸易。1979年1月, 中美两国之间开始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为发展中国同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贸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到目前为止,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在摩擦和曲折中求发展的状态。
1980年7月2日, 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 波澜不惊。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开始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减少进口额, 打击其他国家的出口商, 从而增加了国内产品的生产额, 保护国内产业。由于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大国之一, 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密切, 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针对对象。
2009年6月23日, 美国、欧盟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 向中国提出磋商要求, 指责中国针对一系列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 包括关税、配额等扭曲国际贸易秩序、提高国际售价, 令欧美下游产业蒙受损失。同一天, 中国要求WTO审查美国禁止中国禽肉进口的问题, 7月1日, 商务部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肉鸡。
2011年2月28日,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 决定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进行行政复审调查。该复审调查由美国家具制造商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 涉及包括中国出口商及生产商在内的110家企业。调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12年, 随着美国考虑在大范围内向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原本就紧张的贸易关系再次经历考验, 两国之间的贸易口水仗或将演变成一场全面的贸易大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两国之间的摩擦也在不断的变化, 伴随着一些旧的摩擦消失, 一些新的摩擦也在不断的出现。总体来说贸易摩擦和冲突是日益加剧, 中美两国政府找到能够缓和和解决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方法非常迫切, 并且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 中国外贸经济自身存在着缺陷
不可否认, 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缺陷 (如产品档次低、产业组织分散造成的出口秩序混乱等) 及国内需求不足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内部因素。
(1) 企业缺乏行业自律, 出口秩序混乱。从我国外贸的增长方式来看, 无序增长、低价竞销、追求数量扩张一直是我国外贸领域中比较严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为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提供了口实。近几年, 虽然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额在日益增加,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在不断恶化。主要是国内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不断降价, 最后形成恶性竞价, 某些地区的出口没有较为规范的规则, 业务有些混乱。同时,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竞争力不大, 企业缺乏长远的计划目标, 只要发现新市场, 就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当地市场的一些特殊要求, 大量企业会蜂拥而入, 最终结果不是遇到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或者反倾销行动, 就是达不到当地需求者的要求, 最终被市场抛弃。这种低价竞销和追求数量扩张, 会使得企业失去应得的利益, 还会使我国遭遇到更多的贸易摩擦, 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2) 中国国内需求不足。中国传统的消费观注重于储蓄, 不太接受西方的消费习惯,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保障, 不敢过多消费, 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低, 储蓄率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的生产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 中国的出口量大增, 但由于内需不足, 进口增长明显滞后,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贸易摩擦更高频率的发生。
(二) 外贸依存度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 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 外贸的快速发展能够刺激有效需求, 从而对促进GDP稳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但外贸依存度的趋升的隐忧同时不容忽视。若外贸依存度过高, 过度依赖其贸易伙伴, 一旦出现政治或者经济上的动荡, 都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外贸依存度极易容易引发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三) 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观点
贸易保护主义, 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 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对弱势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最基本的经济原因, 在中美贸易扩张的过程中, 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突飞猛进, 在美国的进口市场上, 中国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这体现出中国外贸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在美国的进口市场中, 中国所占份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成为了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 对此, 美国感到了惶恐, 担心中国的经济对美国国内企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国内企业, 他们迫不及待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四) 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
中美的贸易关系一直受到中美双边基本战略势态制约。中国经济的的快速、稳健增长对美国造成了所谓的“威胁”或“经济压力”。如果站在正常的国家利益和大国兴起的角度考虑, 我们会发现, 一个大国的崛起, 往往会导致世国际格局和世界市场的急剧变化。中国的崛起必然会面对各种阻挠和挑战。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 美国并不希望看到有一个日益强大的可以与之抗衡的中国出现, 美国反华势力将中国视为潜在敌人, 认为中国发展强大后必然会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 中美对抗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 根据这一思维, 美国总是试图寻找各种结果对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 如提出“遏制中国论”“中国威胁论”“鼓吹人民币升值”等。美国大众媒体作为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四种权利”, 不仅传达反华势力, 阻扰中美关系、限制中美贸易关系发展, 而为还大大夸大中美贸易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 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美国始终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强国和潜在的敌对大国加以戒备, 并利用各种方式加以遏制。作为方式之一, 中美贸易摩擦在双边贸易的发展进程中将不可避免, 并呈现出长期化、政治化倾销。
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 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 失业率上升
美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如增加关税, 实施进口配额或增强技术性贸易壁垒, 都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终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企业的生产量减少, 会造成部分人员的失业。贸易摩擦也会影响一些跨国公司的发展计划, 它们考虑到风险, 可能会改变计划, 停止在中国设立工厂。从而跨国公司会将资产转移, 并采取措施分散风险, 如采购和生产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会导致中国的失业率上升, 中国的经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境。
(二) 致使国内市场争夺激烈
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出口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使中国产品销往美国的路径充满了重重阻碍, 一部分出口产品会销往本已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国内商品供给的增加以及国内需求的不变会导致产品过剩现象的出现, 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供求原理, 短期内供应量大增会使供应商相继降价, 出现恶性竞争, 破坏国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 有损世界经济的发展
目前, 中美两国是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贸易战会损害两国的经济利益, 带来的一些无谓损失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不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如果之后世界各国都效仿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将会损害世界经济的发展。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况, 一面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却又一直打破自己的承诺。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深厚, 贸易摩擦对两国不利, 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 对全球经济带来压力。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 我国正在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加入WTO以来,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该要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 在充分把握和理解WTO规则的基础上, 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 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一) 加快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 低价竞销, 在国际贸易中易被认为是倾销的产品, 受到其他国家的制裁。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要支持生产出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企业, 通过不断优化升级, 走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 缓和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二) 扩大内需, 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坚持内需为主应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 我国人口众多, 拥有13亿人口, 国内市场非常庞大, 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很巨大的。为减缓贸易摩擦态势, 我国应该提高统筹内外经济的发展的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 坚持内需主导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水平、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弱势人群的收入以扩大内需。与此同时, 发挥内需与外需的相互促进作用, 消除内需与外需之间的负面影响, 逐渐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性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三)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
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应该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由重数量型转变为重质量型, 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 我们应该吧这个问题提升到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解决, 只有这样, 我们的产品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使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 增强产品竞争力, 促使我国由世界加工厂变成世界工厂, 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纵观近些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 大部分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有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争端比较少, 所以这种转变有利于贸易摩擦的减少。
五、结束语
总之, 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有加剧的趋势, 但中美经贸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互利的, 是可以实现双赢的。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多重机制, 包括商贸联委会、高层战略对话等方式, 通过谈判来缩小分歧、解决争端、达成共识, 这有助于引导经贸关系健康地发展。我们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相信它将继续成为整个中美关系的稳定力量。
摘要:中美建交以来,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在摩擦和曲折中求发展的状态,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导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和贸易争端增多。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 连续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实施了反倾销行动,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透视, 继而分析中美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外贸依存度,霸权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2]庄宗明.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影响研究[M].人们出版社, 2008年.
[3]崔景医.聚焦中美贸易摩擦[J].经济观察, 2010 (11) .
[4]蒋梦娜.浅谈中美贸易摩擦[J].中国市场, 2010 (22) .
[5]王亚飞.解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特有性[J].当代世界, 2008 (1) .
[6]徐振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 2010 (1) .
[7]张京, 庞引巧.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展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 .
甘蔗的营养生理及相应的农业措施 篇9
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甘蔗, 大强度的光合作用、高点光饱和点、低二氧化碳补偿点, 甘蔗是C4作物的一种。5 500~8 500℃的年积温需, 330 d以上的无霜期, 平均空气湿度在60%左右, 800~1 200 mm的年降水量, 1 195 h以上的日照时数[1]。甘蔗相对于土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主要在红壤土、砂壤土和粘壤土, 4.5~8.0的土壤p H值下生长良好。
现阶段, 广西甘蔗作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 其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hm2, 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广西占有率大概在62%, 全国的70%的甘蔗产量都在这里[2]。广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糖中心和原料蔗生产基地。甘蔗也是宾阳县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前几年抓甘蔗生的力度很大, 把面积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就近3 a的榨季情况来讲, 2010-2011年, 广西入榨甘蔗5 566万t, 相比往年增幅了0.11%。混合产糖率12.16%。随着广西甘蔗产量的不断增高, 带来却是产糖率的下降, 产糖量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增长理应是成正比的, 所以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自然优势。在确保稳产高产的情况下解决甘蔗含糖量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对比研究, 影响甘蔗糖分的主要原因有:种植时间、肥料比例、施肥量、病虫害程度等。甘蔗斩、运、榨安排及甘蔗收斩的外观质量等在内的土壤施肥管理, 气候管理和原料蔗管理;品种选择高产高糖品种。
1 甘蔗的生长营养原理
1.1 生长必需的元素
甘蔗一般具有10~12个月的生育期, 巨大的生长量, 整个生长过程当中生长的矿质营养元素较多, 甘蔗生长中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硅、铜、铁、硫、锰、锌、硼、钼及氯等营养元素, 且缺一不可。其中, 最难以满足甘蔗生长的氮、磷、钾、钙是土壤中的元素, 也就自然而言成为其主要的营养元素。
1.2 营养特点
1.2.1 大量的需肥量。
甘蔗的一生生长对于养分的吸收量十分大, 在高产情况下, 每1 t甘蔗吸收养分量为氧化镁0.42 kg, 硫0.50 kg, 氧化钾2.11 kg, 氧化钙0.91 kg, 氮1.81 kg, 五氧化二磷0.36 kg, 锰15.5 g, 锌6.2 g, 铁37.5 g, 铜2.2 g, 硼0.74 g。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0.20∶1.16。因此, 肥料是夺取甘蔗生产高产的关键。
1.2.2 吸肥的不均衡性
甘蔗生长一般分为萌芽、成苗、分蘖、茎伸长及工艺成熟5个时期。幼苗阶段生长还是比较缓慢的, 虽然吸肥量少, 但需肥比较急切, 全期施肥的1%左右, 对于氮的需求量较高。生长阶段的分蘖期的需肥量的需求是最大的, 氮磷钾的吸收量为8%~10%, 这个阶段的钾吸收量最大, 生长期对于肥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全期的50%以上的需肥量都是这个时期吸收的, 全部吸收量的50%~60%的氮量吸收, 70%左右的磷钾吸收量;成熟期的需肥量不断会降低, 对于氮磷钾的需求仅为30%左右。
1.2.3 对钾素需求多
甘蔗是典型的喜钾作物, 在各种元素中主要吸收的就是钾元素, 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具有对于糖分的提高、成熟主要的促进作用。此外, 甘蔗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率也很明显。因此, 提高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促进合理分配, 可以为甘蔗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甘蔗用肥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 这样的甘蔗的糖分会增加0.3%~0.7%, 螟虫危害减少5%~8%, 抗性增强。添加钙、镁等中量元素肥料在砖红壤、赤红壤上的甘蔗, 对于糖量的增加是绝对的, 抗逆性也随之增加。对于甘蔗的茎长和高度的增强主要通过镁、硼、锌、锰等中微量元素复混肥的增加来改善。使用硫肥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甘蔗生长、有效茎数和单茎质量的提高、品质改善和含糖量的提高。作为喜硅作物, 甘蔗为了保持较高的中性转化酶活性, 糖分积累的促进, 产量的提高都可以通过硅肥的施加加以实现。影响肝蔗糖分的重要成分是钙、镁、硫、硅等中量元素。所以, 影响甘蔗糖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硅肥, 施加钾肥及中量元素可以提高甘蔗的糖分含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提出产生了甘蔗专用肥, 地膜覆盖技术是12-6-7甘蔗专用复混肥采用的技术, 通过攻茎肥和基肥二次施肥, 相比于一次施肥 (基肥) 的产量和含糖量都会增加6%和11%, 三次施肥 (基肥、攻蘖肥和攻茎肥) 和四次施肥 (基肥、攻苗肥、攻蘖肥和攻茎肥) 与二次施肥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配比为13-5-8的专用复混肥对于提高甘蔗的增产和糖分含量是极其有效的。此外, 施用生物有机肥也可以提高甘蔗增产和糖分含量。相比于常规施肥来讲, 甘蔗生物有机肥增糖率和增产率分别为22%和14%。相比于不含稀土有机复混肥, 使用含稀土有机复混肥的每667 m2产量增加10%, 增糖量为16%, 给农户增加收入130元左右, 糖厂增产300左右。相比于普通肥料而言, 23-7-20肥料施加可以在原则上减少2次施肥量次数, 产量提高6%, 蔗糖分提高4.1%, 每667 m2量收益增加77元, 单独施用肥料只会增加成本, 降低产量和效益。
甘蔗施用22-8-12的控释肥相比于15-6-9专用复混肥、氮磷钾化肥来讲, 其施加会增产, 投资利润也会分别增产。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3种肥料和BJ210L保水剂配制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混入使用, 会使得甘蔗茎产量增产至少5%和15%不等, 甘蔗糖分也会随之提高。
3 甘蔗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根据当前甘蔗施肥技术中的不足点, 为生产出高产高糖的甘蔗, 带来更大的效益, 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施肥使用测土配方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是把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进行测试, 为了解决蔗农在农业上出现的有机肥的轻施、化肥的重施和氮肥的偏施,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剩的肥料。为帮助蔗农降低肥料的投入成本, 增产增收, 根据甘蔗的一些需求, 包括土壤供肥能力、规律和肥料效在内的需求, 使用合理的施肥方案, 对蔗田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改善。甘蔗的最大施肥量不明显, 增加氮磷钾不会明显增产, 带来结果只是成本的提升;没有足够的施肥其产量也会降低。甘蔗测土配方施肥应扩展到中量元素, 不应仅仅局限于氮磷钾的养分, 探究其应用条件、适宜用量以及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平衡关系等, 对症施肥, 以提高效益。
3.2 研发新型生物有机肥
人们常说的有机肥料是指微生物菌剂和无机肥。无机成分的作用在于提供给甘蔗快速生长的养分, 有机成分肥料能够为甘蔗提供必须的微生物, 改善不良土壤情况, 为了后期养分供给提供保证,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所以研发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前途大好。
3.3 改良施肥方法
综合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 要追求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省本、高产的目标。采用传统施肥方式的缺点是劳动强度高、追肥次数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甘蔗生产应该紧跟生产发展步伐, 研究新的施肥方法, 减少施肥次数, 降低劳动强度。因为土壤的水热状况与施肥效应密切相关, 应该科学的结合栽培管理和成套的施肥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将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易芬远, 赖开平, 叶一强, 等.甘蔗的营养生理与肥料施用研究现况[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 (2) .
浅谈铁岭市玉米增产的相应措施 篇10
目前, 限制铁岭地区玉米增产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密度偏低, 缺少适宜品种;良种良法不配套, 增产潜力难以发挥;品种抗性脆弱, 病虫草害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 耕作粗放;土地分散经营及劳动力流出的限制等。
针对铁岭地区现有玉米增产限制因素, 特别提出以下几点相应措施, 以便提高玉米单产和总产水平, 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一、选育适宜品种, 优化品种布局
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 不断拓宽种质资源, 并重视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 强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充分挖掘生物的遗传潜力。在品种选育中实现种质的创新利用, 通过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特别是加强矮秆耐密品种的选育力度, 培育果穗大小适中、苞叶少, 后期蓬松, 粒深轴细, 籽粒灌浆和果穗脱水速度快的品种类型。专家指出:产量就是抗逆性。所以, 在品种的抗病、抗旱、抗寒等性状方面也要结合产量性状加以选择。抗性强的品种才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同时, 要结合铁岭不同县区的气候条件、地力条件等加强品种布局研究, 严禁品种跨区种植。从生产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研究, 变盲目依赖品种为主动选择、应用适宜品种。
二、制定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 良种良法配套
从品种自身特点出发, 结合铁岭不同县区的具体情况, 做好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并使之规范化。从传统的清种、复种等栽培方式, 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出发, 结合现代的科学施肥、覆膜栽培、节水灌溉、免耕播种、机械精密播种等技术对新品种进行高效栽培研究, 良法为良种服务、良种适合于良法, 品种增产潜力将得到更大发挥。
三、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
目前, 铁岭玉米生产在机械化应用方面仅限于整地、播种、脱粒等工作环节, 而且有相当地区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还停留在人工劳作层面, 这不但使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 也降低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今后在铁岭县、开原、铁法、昌图平原地区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四、培肥地力, 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
通过采用农田保护性耕作、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培肥和科学平衡施肥等综合技术, 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从而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条件, 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铁岭中低产田的改造利用, 从而使玉米总产实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加强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
先进技术及栽培、管理理念之所有很大程度上不被农民接受、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还与培训渠道不畅有关。今后,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大力度利用现代化迅捷的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对工作在基层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及时了解、掌握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高产稳产技术措施等, 将有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保障生产水平朝向较高的水平发展。
相应措施 篇11
关键词: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H1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79-2
1 概述
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回转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设备,被称为水泥厂的“心脏”,而托轮则是回转窑运转的支撑点。托轮轴瓦发热是回转窑托轮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笔者所在的企业使用的是φ4.8×72m规格,单传动,单液压挡轮的回转窑。文中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2 引起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1 托轮轴瓦润滑失效引起的发热及预防
2.1.1 发热原因
回转窑的托轮是高负荷、高温环境进行连续不断地运转的,而且轴向上时托轮轴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窜动,综合上述因素,如果应用于托轮上的润滑油性能不佳就很很难形成油膜,加大摩擦力度,最终引起发热甚至烧瓦。
一般来说,回转窑托轮使用的润滑油需要具备抗磨损,抗腐蚀,耐高温等性能,并且黏度系数指标一定要足够高,这样才能保证托轮轴瓦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防止托轮轴和瓦两者间出现直接摩擦。同时油膜的存在还能够对托轮轴和衬瓦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托轮轴瓦出现发热现象的概率,增加托轮轴瓦的使用寿命。
2.1.2 防范措施
为确保托轮轴瓦能够有较为稳定的润滑性,建议使用性能比较稳定的合成油,而不是矿物油。回转窑托轮一般是使用油池强制润滑,并且托轮轴承座的大小是有限度的,因此润滑油能够在这个比较小的范围里重复使用。本公司使用的托轮油品是COG 1500,经证明该油品的使用效果不错。不过每一个水泥厂公司所在的区域不同,气候环境等都有较大差别,所以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自身不断地总结与摸索来选择最合适的油品。
当新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转的回转窑在连续工作400到500小时以后,则应该把所有的润滑油给排干净,并将油池给清洗干净,重新倒入新油,之后每隔3到6个月就对润滑油进行取样分析,以检测油品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的内容包括油品的黏度、水分以及光谱分析等,若是发现检测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需要立即换油,以确保拖轮轴瓦的正常运转。
2.2 托轮轴瓦接触面原因造成的发热及防范措施
2.2.1 发热原因
回转窑托轮轴瓦共有三副接触面是有比较特殊的要求的,这三个接触面的特征及作用都不一样,如果接触精度不够就很容易导致托轮轴瓦出现发热现象。
首先,处在上方的是球面瓦及其瓦座的接触点。这一接触点的要求是必须保持连续,而且两者间的间距不能超过5mm,接触包角在45°左右,而接触的宽度是瓦宽度的三分之一。该接触点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瓦的自由程度,其灵活程度能够确保瓦衬和托轮轴于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较好的接触状态。其次,处在中间的是瓦衬和球面瓦的接触点,其精度要求是1到2点/2.5cm2,这对瓦的承载能力以及瓦衬抗变形的能力都有决定性作用。最后,处在下方的是瓦衬和轴的接触点,该点的接触精度必须要大于1点/cm2,包角则是在30°到60°之间,瓦是否会发热与该接触点有直接联系。
2.2.2 防范措施
托轮轴于轴向的温度有很大差别,轴向有的地方有油膜,部分地方又没有,这是我们分辨托轮轴瓦的发热是否是因为接触不到位而导致的关键,对推力盘的变形进行查看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
针对球面瓦的灵活度缺乏,接触点不精确而导致的托轮轴瓦发热的防范措施如下:首先,如果是球面瓦及其瓦座出现接触不精确,继而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自我调心的性能不佳出现瓦和轴的接触区域减小导致瓦快速出现发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限位顶丝立即松动,并大幅度降窑速及减产,帮助球面瓦的运转。如果采取上述措施之后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则需要调整窑的托轮瓦座,让瓦的接触范围可以增大,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进行上述措施的时候都需要配合对瓦的降温处理,包括通风、淋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调整瓦座的时候须注意瓦座在前进或者后退时绝不能有倾斜现象发生,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2.3 因冷却不够引起的托轮轴瓦发热及防范措施
2.3.1 发热原因
循环冷却水流动不畅通,水量比较少或者是水温比较高等冷却水问题会导致冷却水无法将瓦温内的高热量给及时带出去,继而导致轴瓦发热。若是托轮内部的循环水管出现老化而发生漏水的时候也会导致润滑油出现乳化,让油质变差,从而导致轴瓦发热。
2.3.2 防范措施
因为冷却水而导致轴瓦发热的改为防范措施如下:如果是因为冷却水的水量不够大而引发的托轮轴瓦发热,则应该降低水温并提高水量,以此来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如果是因为水管里有结垢所导致的,则可以在进水管道里制备一个比较大的循环桶,在里面添加除垢液体,再将进水关闭,使用泵让除垢液得以在瓦座内循环,其作用有两个方面:降温以及除垢,等到冷却水的功能恢复正常以后再将循环水系统进行恢复。
2.4 托轮发热应急方案分析
托轮的日常维护及轴瓦发热常见处理方案回转窑安装完成投产后,托轮的正常调整是回转窑维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整前,应对所有的托轮轴瓦做全面的检查,查出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托轮轴瓦发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托轮轴和衬瓦温度高,止推圈和衬瓦端面温度无异常,托轮轴和衬瓦无明显损伤这种情况,应重点检查托轮轴轴颈的热传导、轴承座受到的筒体热辐射、托瓦的循环冷却水、撒油盘淋油。其次是托轮轴止推圈和衬瓦端面出现干摩擦,托轮轴无明显损伤这种情况,表现为止推圈温度很高,应该是托轮受力不均,止推圈和衬瓦端面之间产生过大的推力,此时应重点检查轮带和托轮之间是否线性接触良好,挡轮上行或下行速度是否太快,托轮轴承座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现同一个托轮一端的衬瓦端面和止推圈发生剧烈摩擦,另一端衬瓦端面和止推圈间隙比较大,而轴承座的位置和上一次调整后留下的标记发生偏差,则应该调整托轮轴承座的位置。具体调整方案需根据止推圈位置、托轮轴上油膜情况和其他托轮的情况综合考虑后进行。调整后,需做好标记,为下一次检查和调整提供依据。若发现轮带和托轮之间非连续接触,托轮轴瓦的承载分布产生不均,要考虑增大或减小轮带与托轮接触面的摩擦力,亦可手动拨动挡轮的限位开关,来改变挡轮的上行或下行,来缓解衬瓦端面和止推圈之间产生的干摩擦。此外还要对筒体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筒体最高温度要控制在370℃以下,环向的温度偏差要小于100℃,各档轮带与筒体间的滑移量最好控制在10-20mm之间,最小不得小于3mm。只要即使的对托轮发热状况进行缓解才能够保证整个回转窑能够顺利运转,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3 结束语
托轮是否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回转窑的运行情况,同时还会对水泥厂的运转率及产量产生影响。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有许多,包括冷却水不足、润滑油失效等因素,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针对托轮轴瓦的发热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以确保水泥厂的正常运转,提高企业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林慧峰.回转窑托轮轴瓦的温升及润滑[J].水泥技术,2012(01).
[2] 郭凯,张晓斌,魏玉伟.水泥回转窑大型40Cr钢托轮轴断裂原因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3(06).
[3] 吴志强.回转窑4号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分析[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3(04).
[4] 王高见,马孝直,张秀华.回转窑托轮和托轮轴在热装配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水泥技术,2013(05).
[5] 李德生.锰矿还原系统反应回转窑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相应措施 篇12
关键词:电力设备,电网,状态检修
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在很多的产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正是这样的形式, 对于我们的企业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的时候, 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竞争的激烈能够使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压力, 有向上拼搏的动力。在我们电力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放眼望去, 我国的电力企业、电力部门很多, 彼此之间有很多的竞争。想要在众多的企业脱颖而出, 就要不断的完善自身。近年来, 由于用电量的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的供电系统大部分的问题出现在自身的设备方面, 怎么才能保证设备能够保证持久的良好工作状态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对于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的处理, 更好的保障工作的正常的运行。
1 概述
如今的电力行业是关系着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大事,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电力部门就要跟的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各项事业都在稳步的发展, 我国由于现阶段的状态耗电量巨大, 浪费很多。对于供电部门来说, 设备比较老化, 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设备, 对于如今的需求已经跟不上步伐了。对于供应的量不足, 设备十分容易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重视, 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发现了问题, 问题发生了再去解决, 这样就会大大的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的工作。如果对于问题及时的处理分析, 先预防, 防治结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电力系统进行状态维修的化会有很多的好处:第一, 节省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第二, 大大的提升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第三, 减少了电网系统因为停电而造成的损失等等。
2 状态检修的发展概况
开展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必须抓住设备的状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2.1 抓住设备的初始状态
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 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 而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 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 其工作的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 在设备运行之前, 对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2.2 注重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 指导状态检修工作, 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举足重轻。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 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得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 我们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在线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 如红外线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等, 对电力设备进行测试, 以便分析电力设备的状态, 保证电力设备和电网系统的安全。从设备的管理上狠下功夫, 努力做到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健全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 及时进行内容完整、准确的修订工作, 充分考虑新设备应用、新的运行情况出现及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等;各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缺陷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 每年进行总结, 分析的重点是频发性缺陷产生的原因, 必要时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 上报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
3 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建设“电网坚强, 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供电企业, 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 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 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作业。科学地处理缺陷数据和合理地安排检修工作, 对保证电力设备的健康运行,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 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状态检修, 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满足提高可靠性的要求。我们预防性检查是从一年的年初开始的, 我们是知道的春季有用电的高峰期, 进行试验性检验, 对于某些方面有一些不良方面的波动, 就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 把问题消除在萌芽期, 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对于事故的发生的概率大大的降低了。是设备可靠性保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是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比以往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比较。对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检修就是按照规章流程走, 到期定时的检修, 无论设备的状态如何都要进行检修, 这样会大大的增加工作量, 对于工作的本身失去了意义, 给人的感觉是应付性的检修, 对于正常的供电, 设备的本身等多方面为是一件好事。我们才有对比, 进行状态检修, 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检修的方案制定,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供电系统的保障性更加的好, 可靠性更高。
4 对策和解决方针
虽然状态检修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电力设备的运行年限, 但是状态检修在金湖县供电公司执行的还不是很彻底。其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长期以来电力设备检修工作执行的计划检修制度, 严格按照以前的规章制度办事, 没有权衡到现在电力设备比以前已经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性能和制造工艺较以往提高了很多。
二是人才上的缺陷。由于长久形成的意识形态, 管理和检修人员很难从以往的计划检修走向状态检修。人们对电力设备过分的谨慎和不敢承担状态检修带来的风险也是状态检修迟迟不能推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束语
我国的整体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向世界先进的行列迈进。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有强大科学技术为后盾, 我们建筑行业, 道桥行业, 水利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是的, 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断地探索, 一步步的走来, 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才会取得如今的进步。在我们电力行业表现得更为突出, 21世纪是电器的时代,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电力资源, 在需求不断增强的今天, 我们不断的进行改革, 慢慢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解决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今后的路还很长, 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就要不断的改革下去, 我信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常喜.电力设备诊断技术概论[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6.
[2]黄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方法[J].云南电力技术, 2010 (2) .
【相应措施】推荐阅读:
相应效果09-08
补充责任相应责任06-14
心心相应的教育教学反思06-06
冬梅的问题及相应对策09-22
中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08-28
培养抗挫折能力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07-27
浅谈网络会计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07-30
被拆迁人拒绝评估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05-18
国内外药品包装体系及其包材相应试验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