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效果

2024-09-08

相应效果(共4篇)

相应效果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 以期完善脐部护理方法措施, 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 预防出现炎症和其他并发症, 确保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0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新生儿脐部容易感染, 脐部炎症的发生与脐带本身粗细、残端的修剪及剪脐时间、结扎位置高低有关;经脐部护理, 未发现有脐部轻微炎症, 90%脐带在1周左右完全愈合。结论 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很重要的是要重视脐带的结扎, 且要掌握剪脐的适宜时间及手法技巧, 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相应效果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重要部位, 因它与外界直接接触, 容易发生感染。如果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 容易出现新生儿脐炎、出血等并发症, 甚者可能引发新生儿败血症, 可危及生命。因此,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关键要以预防脐部感染为宗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护理新生儿505例, 根据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脐部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505例, 其中阴道分娩398例, 剖宫产107例, 新生儿出生评分都在8分以上, 出生体重>2600 g。无严重脐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1.2 护理方法

1.2.1 生后断脐方法

出生后2 min内用络合碘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 在距脐带根部0.1cm处用气门芯结扎, 而后在距结扎部位上0.5cm处剪断脐带, 并挤除残血, 先用2.5%碘酊对脐带断面消毒, 再用75%酒精溶液脱碘, 为避免灼伤新生儿皮肤, 药液不可接触皮肤。最后覆盖好无菌纱布, 外加脐带布包扎。

1.2.2 48 h护理方法

出生当日, 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部2次, 上午洗澡时1次, 晚上1次, 然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生后次日洗澡后用以上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后利于保持脐部干燥无需包扎。

1.2.3 二次剪脐方法

出生后48 h左右进行剪脐, 常规消毒后, 在结扎的下方用手术剪沿脐根呈浅锥形剪去残留脐带, 再次消毒, 接着用无菌纱布覆盖及脐带布包扎, 出现出血时, 应加压明胶海绵包扎, 利于止血。

2 结果

一般情况下, 残留的脐带会逐渐干枯僵化, 1周左右脱落, 创口完全愈合需要10~14 d。自然脱落法愈合所需的时间较长, 这样会导致感染率升高, 故我科采用二次剪脐法, 而不等其自然脱落, 目的是使创口能早日愈合, 降低脐炎发生率。本文通过分析505例新生儿临床表现, 发现脐部炎症的发生与脐带本身粗细、残端的修剪及剪脐时间、结扎位置的高低有关。

3 经验总结

3.1 重视脐带结扎, 正确掌握脐带的结扎位置, 确保结扎位置的高低适宜, 正确断脐, 因为结扎技巧的好坏是觉得剪脐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3.2 掌握剪脐的适宜时间及手法技巧 剪脐的时间必须根据脐带的干枯程度来选择剪脐的适宜时间, 而不是固定在出生后48 h左右, 粗大的脐带干枯慢, 可能要在出生78~96 h后较适合, 否则剪脐后创口面大而容易导致出血。一般选在脐带干燥呈黄褐色且质地柔软时, 在新生儿沐浴后剪脐。剪脐要彻底, 正确的剪脐方法:先常规消毒脐部及脐周围皮肤后, 再用剪刀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脐根部呈浅圆锥形一点一点剪掉残脐带, 切忌一刀剪平, 防止脐带残端遗留。

3.3 出生后24 h内的护理 当新生儿娩出后, 不仅要做好正确断脐及消毒处理, 还需严密观察脐部是否有脐带过粗、脆性大, 或因不正确结扎导致脐带过短, 或脐部推注过抢救药物等情况, 容易发生夹断脐带组织或使脐带夹发生滑脱而出现渗血。所以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应严密观察脐带是否有渗血, 如有少量渗血则可用止血钳夹住, 必要时可严格消毒后重新结扎。

3.4 家庭护理 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工作。部分家庭会在新生儿脐部未脱落前将其接回家, 故家庭护理很重要。新生儿回家后, 如果有脐部被尿液、粪便等污染, 而没有及时换药, 很容易发生脐炎。因此, 我院除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必须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 避免潮湿、污染外, 还给每个出院的产妇备好母婴保健盒, 并组织随访讲授相关知识, 减少发生院外感染的几率。

4 体会

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首先要重视脐带的结扎,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口, 血供很丰富, 且新生儿皮肤柔嫩, 抵抗能力较差, 所以脐带残端是细菌容易滋生的部位, 掌握好剪脐的适宜时间及手法技巧, 并跟进不同时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我院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505例新生儿最终无脐部轻微炎症发生。脐部是新生儿最易感染的部位, 由于脐带断面位于表皮, 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脐部容易发生细菌定植[1], 如果脐部护理不当, 清洁消毒不过关, 且脐带在脱落过程中分泌胶质, 易引起分泌物增多, 容易导致脐炎的发生[2]。有文献报道[3]在新生儿败血症原因中, 脐部感染占66%~87%, 而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若脐带没有保持干燥, 潮湿、分泌物过多会给细菌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容易引起脐部感染[4]。因此护理人员在出院前一定得教会产妇及家属新生儿脐部消毒护理的方法。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朱新群, 贾殿举, 马楠.妇产科感染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354.

[2]李传敏, 邹娟.三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7A) :1782-1783.

[3]杨秀菊, 谢景玫, 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细菌学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392.

[4]朱家贵, 张俏玲, 陈少丽.选择适当时机为新生儿再次剪脐并用脐粉的临床观察.现代护理, 2006, 12 (4) :340-341.

相应效果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22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12例。观察组中男65例, 女47例;年龄6~12岁, 平均 (8.3±2.8) 岁;住院时间1~4周, 平均 (2.4±0.3) 周。对照组中男66例, 女46例;年龄5~11岁, 平均 (8.1±2.1) 岁;住院时间1~3周, 平均 (2.9±0.1) 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护理, 观察组采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并配合相应护理, 患儿取仰卧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采取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后, 沿血管侧面刺入血管口。在静脉留置针护理期间,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穿刺点和肝素帽的清洁。每天采取75%乙醇消毒穿刺点, 并留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出等情况。如发现以上不良情况, 应该立即拔除重新穿刺。一次性完成体征检测、药物皮试、静脉穿刺等护理工作, 为患儿提供清洁的静脉滴注环境, 并加强护理巡视工作, 如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并发症预兆, 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 以保证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清洁, 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 说明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措施,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

在护理过程中, 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 落实换班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完成护理后,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调查, 满分100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其中护理满意度包括静脉滴注、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穿刺成功112例 (100.0%) , 对照组穿刺成功99例 (88.4%) ,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患儿在静脉穿刺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紧张感, 容易出现抵触、恐慌等不良情绪, 提高了多次静脉穿刺的可能性[3,4,5]。同时, 反复静脉穿刺也提高了护理难度, 浪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常规护理的问题非常明显, 加剧了患儿疼痛程度, 降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6]。儿科患者往往病情紧急, 时间就是生命, 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是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 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 因为患儿好动, 血管细、血管壁薄, 静脉瘤置针可以大大减少药液外渗的机会, 减轻患儿的痛苦, 同时减少穿刺次数, 提高静脉滴注速度,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便于管理, 对保证救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8]。要使小儿静脉留置针能安全有效的留置, 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留置部位, 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 妥善固定、有效封管、适时宣教等。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 对照组穿刺出现13例留置针脱落, 需要进行二次穿刺, 主要是患儿年龄比较小, 自制力比较差, 不利于临床护理的开展。因此, 在儿科护理中, 必须加强巡视护理, 才能及时处理留置针脱落情况, 避免出现扎伤等伤害,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掌握适应证, 用熟练的穿刺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 遵循三查七对制度,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 为患儿提供良好的静脉滴注环境, 防止出现留置针脱落或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穿刺次数, 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儿痛苦程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成燕.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171-172.

[2] 曹秋花, 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0 (2) :147-148.

[3] Lowe G, Stike R, Pollack M, et al.Nursing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echniques and hemolysis rate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analysis of venipuncture versus intravenous catheter collection techniques[J].J Emerg Nurs, 2008, 34 (1) :26-32.

[4] 盛敬伊, 史囯晶, 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22 (15) :197-198.

[5] 王丹, 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1 (18) :1996-1998.

[6] 翁莉, 韩树萍, 余章斌, 等.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66-68.

[7] Yu B, Zhang X, Sun P, et al.Non-stimulation needle with external indwelling cannula for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pain management in 62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limb surgery[J].Int J Med Sci, 2012, 9 (9) :766-771.

相应效果 篇3

地沟油是在地沟隔油池中捞取来的, 严重腐败、变质的油脂, 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1]。近年来, 地沟油被不法商贩简单地提纯加工, 再次回流餐桌, 扰乱了市场秩序, 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目前, 可以将地沟油进行加工制取生物柴油, 从而达到将地沟油变废为利的目的。生物柴油是一种生物质能源, 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和利用价值[2,3]。地沟油经过简单预处理后, 为红棕色粘稠油状液体, 且含有大量杂质, 杂质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泥沙等。如果不进行地沟油脱色且去除部分杂质和臭味, 将会严重影响制取的生物柴油品质, 制取出的生物柴油将在色泽、气味上达不到市售的标准。

目前主要的油脂脱色方法为物理脱色法, 其中运用活性白土进行油脂脱色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白土巨大的比表面积, 利用吸附将油脂中的色素进行去除[4]。地沟油是一类品质低劣的油脂, 在地沟油的脱色方法中, 目前研究的较少, 主要还是借鉴传统的油脂脱色方法。本文尝试在传统方法基础上, 研究活性白土紫外-可见区吸收光谱, 提出了光谱法表征地沟油脱色效果, 同时设计曲面相应实验, 进行脱色条件的最优化选择。

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 实验材料

地沟油:由北京环卫集团提供, 已进行前期除杂。

2.2 试剂、仪器

活性炭 (分析纯) ;活性白土, 购于市场;95%乙醇 (分析纯) ;甲醇 (分析纯) 紫外-可见光扫描仪, AF-1油浴-磁力搅拌器。

2.3 实验方法

油样与定量的脱色剂加入圆底烧瓶中, 运用油浴-磁力搅拌器对烧瓶进行加热搅拌, 一定时间后, 待脱色反应结束, 将油样与脱色剂趁热抽滤。得到的样品通过紫外-可见扫描仪在指定波长进行扫描, 对比原地沟油的吸光度, 考察地沟油的脱色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沟油脱色检测方法

将约20mL油于圆底烧瓶, 恒温水浴加热, 同时恒定搅拌速率, 加入脱色剂进行脱色反应。当达到反应时间时, 趁热对油进行抽滤。

用紫外-可见光扫描仪对样品从400~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其中不添加脱色剂和添加脱色剂的脱色效果如图1、图2。

由图可见, 在650~670nm范围内有峰值, 选择660nm波长处测量脱色前后吸光度的变化, 作为脱色效果判定的依据。

同时, 按照国标GBT22500-2008 《动植物油脂 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将油样稀释若干倍, 在220~320nm波长范围内测量其吸光度。结果表明:230nm处和660nm处都有特征吸收峰, 本实验选择660nm处吸收峰作为脱色效果的表征。其中, 脱色率的确定依照下公式:

脱色率 (%) =Ai-A0A0

式中Ai为脱色后油品的吸光度, A0为脱色前油品的吸光度。

3.2 脱色剂的选择

地沟油由于其成分复杂, 包含了反复煎炸的深色废油、油料中蛋白及磷脂反应分解的产物、杂质等, 导致地沟油色泽较深, 并具有浓烈的恶臭气味, 为了保证生产得出的生物柴油在色泽上能够满足综合利用的需要, 使地沟油能够充分发挥再利用的价值, 为生物柴油下一步深度加工提供可能, 必须对废油进行脱色处理。而需要注意的是, 对地沟油的脱色, 并不是脱去所有的色泽, 而是通过去除其中的色素、微量金属、胶粒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对于深色油脂, 传统的脱色方法有蒸馏或精馏, 但是考虑到操作成本高、操作时间长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并不适于用作低品质废油——地沟油的脱色研究, 故考虑使用脱色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其达到脱色的目的。

选取的脱色剂是活性白土以及活性炭, 其中白土又被称为漂土, 经过酸化处理之后其表面积增大, 提高了其吸附性能。同时, 由于活性白土来源广泛、具有可回收性, 是油脂精炼时常用的脱色剂。

首先比较了活性白土和活性炭的脱色效果:用相同的条件 (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搅拌速率250r/min、脱色剂用量8.0wt%) , 对比两者对地沟油的脱色效果;同时一组不添加任何脱色剂, 作为空白对照样, 结果如表1。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活性白土的脱色率比活性炭高出很多, 这说明活性白土的脱色效果好于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真空抽滤去除脱色剂的过程中, 过滤不够彻底, 导致部分活性炭透过滤膜进入最终体系中, 影响了脱色的效果, 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在彻底去除脱色剂的过程中活性炭耗能较大;对比两者的市价, 单位量活性炭的价格要高出很多, 虽然活性炭能够一定程度上脱臭, 但是考虑到脱色效果的巨大差异性, 总结两者的优缺点如表2。

本实验确定选用活性白土作为脱色剂, 并以此脱色剂为主, 研究脱色剂主要影响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为了最直观地表征各类因素影响水平, 选择曲面相应法作为实验设计方法。

3.3 曲面相应法

3.3.1 响应曲面水平选择

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 选取4因素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脱色剂用量) , 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考察脱色过程中, 各因素水平对地沟油的脱色效果, 从而找出脱色各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水平以及变化趋势[5]。其中各因素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取值如表3。

为了保证能有曲面结果的存在, 选取的水平比较宽, 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及实际应用中可知, 反应温度不会太低 (低于油品凝固温度) , 也不能太高 (高于碳化温度) , 故选取如上的水平。同时考虑到搅拌速度过快后, 可能会导致整个装置不稳定, 故此处未讨论高速搅拌速度。

3.3.2 反应测定值及结果分析

按照上述水平进行反应, 共进行30次实验并得出结果。其中地沟油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无脱色剂的实验, 并进行光谱分析, 以此作为地沟油脱色的本底值, 运用脱色效率公式计算其他条件下的脱色效率。实验过程中, 观察到当脱色剂用量达到或超过14%时, 脱色剂含量过多, 与油样不能很好的混合, 同时会有部分粘附在瓶壁上, 影响了脱色效果;而当温度低于60℃以下时, 油脂可能会出现没有液化的情况, 不利于均相体系的形成。通过活性白土的脱色, 也脱去了地沟油的臭味, 达到了脱色和脱色的目的 (表4) 。

其中, P值小于0.0500的是属于影响显著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具有很好的显著性, 说明此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同时DBCA2、B2、C2、D2是具有显著性的;大于0.1000的是属于影响不显著的 (表5) 。

舍去影响不显著的项, 最终预测的回归方程为:

R=70.22+8.55×D-6.78×BC-10.47A2-6.82B2-5.18C2-4.93D2

其中:R为脱色率;A为反应温度;B为反应时间;C为搅拌速度;D为脱色剂用量。

3.4 曲面拟合二维及三维趋势图

3.4.1 时间-温度对透光率的影响趋势

由图3、图4可见, 当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同时向中心升高时, 脱色率也随之升高, 并在中心点附近达到最大值。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 当反应温度一定, 反应时间逐步升高的过程中, 脱色率先升高后降低。

反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脱色率也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先升高后降低, 在中心点附近达到最高, 这是由于在低温情况下, 油的粘度较大, 影响了活性土对杂质的吸附, 同时地沟油中的极性化合物, 特别是磷脂等物质吸附在活性土表面, 形成了一个吸附层, 进一步降低了吸附的效果。而随着温度的升高, 加快了体系中磷脂等物质的氧化降解, 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脂的粘度;另外温度的升高会提高体系的传质速率, 加快色素分子的运动, 色素分子可以更迅速的附着在吸附剂上, 从而达到脱色的效果。当温度继续升高, 油脂的氧化速率加快, 造成体系颜色加深。

3.4.2 脱色剂用量与时间对透光率的影响

从图中5可以看出, 当脱色剂用量一定, 反应时间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55min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的增大开始减小;当反应时间一定, 脱色剂用量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并且相对变化较小。等值线平面图呈现椭圆形, 从图6中可以看出, 脱色率对反应时间的变化更为敏感。当反应时间为55min, 催化剂用量为13%附近时, 脱色率达到最高。

3.4.3 温度和搅拌速度对透光率的影响

从图7中可以看出, 当反应温度一定, 搅拌速率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275r/min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大开始减小;当搅拌速率一定, 反应温度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110℃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大开始减小。等值线平面图呈现椭圆形, 从图8中可以看出, 脱色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当反应温度为110℃, 搅拌速率为275r/min附近时, 脱色率达到最高。

3.4.4 温度和脱色剂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

从图9中可以看出, 当催化剂用量一定, 反应温度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115℃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大开始减小;当反应温度一定, 脱色剂用量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13%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并逐步趋于稳定。等值线平面图呈现椭圆形, 从图10中可以看出, 脱色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当反应温度为115℃, 催化剂用量为13% 附近时, 脱色率达到最高。

3.4.5 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从图11中可以看出, 当搅拌速率一定, 反应时间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40min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开始减小;当反应时间一定, 由搅拌速率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325r/min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大趋于稳定。等值线平面图呈现椭圆形, 从图12中可以看出, 当反应时间为40min, 搅拌速率为325r/min附近时, 脱色率达到最高。

3.4.6 搅拌速率和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从图13中可以看出, 当搅拌速率一定, 脱色剂用量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14%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脱色剂用量的增大趋于稳定;当脱色剂用量一定, 搅拌速率由低到高变化时, 脱色率也随之由低到高变化, 在350r/min处附近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大开始减小。等值线平面图呈现椭圆形, 从图14中可以看出, 搅拌速率为350r/min附近时, 脱色率达到最高。

3.5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在4个因素权重相同的情况下 (为1) , 预测出反应的最佳条件如表6。

重复实验:在上述条件下, 平行3组实验, 得到脱色率分别为74.9%、76.1%、75.6%, 可以说明在此条件下为最佳反应条件。

4 结语

研究表明: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法能够作为表征地沟油脱色效果的检测方法;活性白土比活性炭的脱色效果和脱臭效果更好;对反应条件进行曲面相应实验设计, 得到反应显著相为:D、BC、A2、B2、C2、D2 (A-D分别为反应温度、反应速度、搅拌速率、脱色剂用量) , 经拟合后预测方程为:R=70.22+8.55×D-6.78×BC-10.47A2-6.82B2-5.18C2-4.93 D2, 且拟合程度较好。当反应时间为43min、反应温度为111℃、转速为350r/min、催化剂用量为13.8wt%, 达到最优反应条件, 能达到75.4%的脱色效率。处理后的地沟油, 色泽变浅, 没有恶臭气味, 可以作为下一步生物柴油的原料, 且能保证生物柴油的色泽和气味达到要求, 解决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同时, 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工业价值。

摘要:针对地沟油的特性,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法研究了地沟油脱色效果, 对比了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的脱色效果, 运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对地沟油脱色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更适合对地沟油的脱色;选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催化剂用量作为控制因素, 经拟合后预测方程为:R=70.22+8.55×D-6.78×BC-10.47A2-6.82B2-5.18C2-4.93D2;最优脱色效果为:反应时间43min、111℃的反应温度、350r/min的转速、13.8wt%的催化剂用量, 能达到75.4%的脱色效率。同时, 能去除地沟油的臭味, 能够作为下一步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料。

关键词:地沟油,脱色,曲面相应

参考文献

[1]潘剑宇, 尹平河, 赵玲, 等.薄层色谱法快速鉴别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 2004, 29 (4) :47~49.

[2]刘贞先.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状况综合分析[J].现代化工, 2007, 27 (1) :10~12.

[3]刘延伟.我国生物柴油产业链发展前景[J].化学工业, 2007, 25 (8) :15~21.

[4]邓琪, 尹平河, 赵玲.活性白土对餐饮业废油脂脱色工艺的探索[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26 (2) :126~128.

谈动态速写——心手相应 篇4

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只熟悉于画静止的对象, 就没有勇气去画动的对象, 对在运动中的人物或动物就感觉到无从下手。人们从事各种工作, 表现出干差万别的动态, 为了学会表现人的各种动态, 应该多画动态速写。下面对动态速写的形式及表现要领分别加以说明。

二、动态速写的几种形式

1. 静止动态速写。

静止动态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静止不动的动态, 如人在睡觉、专心看书时就往往处于静态之中。为了画动态速写, 特意请人作某种固定姿势, 也属于此列。静止动态是比较容易画的。

2. 规则性动态速写。

规则性动态指人物进行规律性的重复运动的动态。一种是人所处的位置不变, 只是部分肢体处于循环往复的某种运动动态, 如织毛衣、洗衣服、踏水车等;另一种是人在行进中所做的规律性动作, 如跑步、骑自行车、插秧、锄草等。画规则性动态速写, 以位置基本不变者较为容易, 它为我们提供了反复观察和捕捉动态特征的机会。但不论何种规则性动态, 关键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加以表现。

3. 不规则性动态速写。

不规则性动态指的是偶然性大、少有重复的动态、如打球、练武、格斗以及由某些事件引起的突然性动作等等。要画好这些动态最为困难, 但是, 这些动态形象在生活中往往也会反复出现, 如足球运动员的运球、拼抢、射门及守门员的扑球等动作都会千变万化, 但如果经常观看足球比赛, 就会熟悉球场上出现的各种动态, 想画好这些动态形象也就比较容易了。因此, 要画好不规则动态, 除了要掌握解剖知识和运动规律外, 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人物的各种动态特征, 丰富生活知识, 多方面地体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动态速写的表现要领

1. 头部形象。

头的仰俯侧转等是动态的组成环节, 必须表现, 但没有必要仔细考察和刻画其五官形象, 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和失去时间, 难以画准动态。在动态速写中, 头部的重要性在于人体各部位的长度比例要以头长为标准尺度进行目测, 失去这个标准, 就会出现其他部位比例过长或过短的失调现象。

2. 关节。

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是以关节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单位的, 而各主要关节之间的联线往往体现着动态关系, 组成动态线, 画准动态线也是正确表现动态的关键。因此, 要画好动态, 找准动态线, 画准人体各部分在动态中的比例关系, 首先要把关节的位置变化关系找准, 这是画好动态速写的重要一环。

3. 动态线。

用去曲取直的方法对人体动态趋势所作的概括线称为动态线。而对某一个人物的动态, 首先要从总体着眼, 观察、认识其动态趋势, 如从头到脚跟的联线趋势、两只手臂的伸向、腰的扭动角度等等。要画准运动趋势的动态线, 除了要考虑总体比例外, 还要注意动态线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 即倾斜度或垂直关系等。倾斜度画错了, 动态趋势也就错了, 或者造成动态软弱无力, 失去力量美感, 或者造成重心不稳, 失去平衡。若不首先找准动态线, 只从局部观察着手刻画, 即使局部轮廓画得很准, 而其动态却不对, 局部的准确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 轮廓线。

动态线找准和确定之后, 要进一步描绘动态的轮廓线, 人在运动中体现的轮廓线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微妙, 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一, 轮廓线的主要转折点和跨度大的曲线均处于人体的关节部位, 如肩、肘、腰、膝、手腕、脚腕等处, 其他部位不可能产生大的转折, 其二, 局部的起伏曲线、弧线等处于肌肉发达而突出的部位, 如胸大肌、臀大肌、乳房、腓长肌 (腿肚子) 等处, 也是应注意表现的重要部位;其三, 手和脚的轮廓在速写中不需要细画, 只要把大体轮廓画得比较舒服, 和头成比例即可。

5. 衣服和主要轮廓线。

人做某种动作或处于某种风向之中, 会使某些部位的衣服比较贴近人体, 使人体轮廓比较鲜明, 大体体现人体形象。在动态速写中, 我们把这些轮廓线称为主要轮廓线。其他一些部位的衣服与人体产生一定距离, 呈现松弛状态, 其轮廓线则是次要的。在画着衣动态时, 应着重寻找并表现主要轮廓线的趋势和起伏形象, 借以刻画人体动态的基本特征。

上一篇:应收债权的会计管理下一篇:边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