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2024-10-25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共5篇)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1

现阶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的整体规划以及监督理念的日趋提升, 城市规划的实质目标开始有所转变, 它要求规划部门要从城市的现有布局出发, 在综合分析和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前提下, 把城市功能布局打造得更加协调与合理, 使之能更好地与城市经济建设以及民众的基本需求相适应。基于此, 在城市规划中要确保每一项建设活动都要与城市的功能布局需求相符合, 从而达到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以及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内涵

1. 城市规划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预测并对城市中各项资源实施管理以此来对发展相适应的这样一个方法或过程。城市规划主要对已建环境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指导, 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当中发展的目标, 并制定能把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给反映出来的规划, 它是城市建设的整体和综合部署。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整体研究城市和周围影响地区的环境, 来为广大民众提供舒适、宜人以及适合居住的良好环境。

2. 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功能布局就是指城市建成区域的平面形状以及城市内部功能结构与道路系统的结构。它的形成是在历史发展当中形成的或者为自然发展的结果, 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结果。对城市布局形成以及其利弊进行研究, 对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城市的功能布局应该把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给反映出来。城市规划在对城市规模以及性质进行确定之后, 其功能布局就要把城市的性质给反映出来。同时,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提升, 城市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工业区, 现代化的厂房、水塔以及码头等建筑开始出现, 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 一定要把这些区域给规划布置好。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

1. 城市规划可以构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

城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作为城市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对其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共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架构了一个科学的结构, 它们之间的合理性促使着城市空间日趋实用和科学。

2. 城市规划可以推动城市趋于合理布局

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当中, 所要考虑的功能布局项目有很多, 比如, 在规划中, 要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进行考虑, 像城市某一区域是商业区还是生活区, 是工业区还是高新产业区等, 并从这些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合理建设。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与城市规划方案有着直接关系, 规划设计不仅要对城市中每一个区域的功能需求相满足, 而且还要把此片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空间的发展带动起来并予以优化。

3. 城市规划可以抉择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 城市规划的目的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 要由以往传统的只限于空间布置以及整体的设计中转变到与时俱进并对城市功能布局战略性发展进行强化的轨道当中来。从这点来看, 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当中, 一定要重视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性并把其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 要想实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 城市规划是必要条件, 而城市规划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以及创新进步, 科学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必不可少, 两者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三、怎样在城市规划当中合理进行功能布局

当前, 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在规划当中重视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 从对我国城市规划经验进行总结的前提上, 认真吸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良好经验, 并总结教训, 以此来达到在城市规划当中能够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的目的。与此同时, 广大民众对城市功能布局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使得我国在城市规划当中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布局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严格性监督, 并且确保每一项功能布局都能有效落实在城市建设当中。除此之外, 还要把现代社会人性化发展的特征融入到城市功能布局当中, 能够让广大民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发生的变化。

1. 城市功能布局要实现全方位设计

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城市功能配置的区域性需求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既要用有着代表性的区域建设来把城市的特征以及人文特点给展现出来, 又要注重掌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 这也是现代社会所重点强调的设计理念, 尽可能地使城市功能布局与全方位的城市新兴建设需要相满足。除此之外, 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还要与城市的整体建设特点相配合, 以能够让广大民众得到全方位的享受, 在客观上达到对城市的艺术品位进行提升的目的, 让民众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从而起到对城市的整体形象进行宣传的作用。

2. 重视生态功能区域的布局

近段时间以来, 我国主要把城市规划放在城市商业区、城市工业区以及城市生活区等建设上, 忽视了创设独立的生态功能区。尽管一些城市开始增加建设一些景观园林项目, 然而生态功能区域布局还依然没有重视起来。再加上当前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工业用地逐渐扩大, 城市中普遍存在着土地面积锐减的问题。为了应对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把大量的用地融入到城市生态功能区域建设当中, 并且一定要通过城市规划对这些用地进行合理布置和科学调配, 尽可能在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应用更多的土地资源, 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修复被严重破坏的城市生态环境, 又可以使城市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 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

3. 适当把握功能布局的空间尺度

设计师要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要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的基础上, 运用非常严格的尺度标准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间。设计师在对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尺度进行适当把握时, 一定要把人性尺度的规划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内涵当中。基于此, 现代城市规划当中的功能布局一定要以创设舒适和温馨的活动空间为主要目的, 能够让广大民众觉得在城市当中的活动空间更加宽广, 比较适合居住, 而不是让民众觉得城市的功能布局方便了自身的生活、工作以及出行。除此之外, 在城市整体功能布局当中, 设计师一定要从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出发来确定城市道路的宽度以及城市建筑物的体量等, 只有这样, 广大民众才会感觉出行的方便和居住的舒适, 也才能让城市功能布局的建设趋于温馨宜人, 从而全面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整体视觉景观以及总体风貌。

四、结语

在城市规划当中, 城市功能布局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要想权衡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以及合理性, 城市功能布局是关键指标。

基于此, 在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建设当中, 规划部门和设计师一定要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城市的功能区域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进行深刻认识, 以此来确保能够有效落实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 并把城市规划的时代意义给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欧阳娇薇.论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6) .

[2]张国新.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与职能的转型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6) .

[3]王建宙, 张晓妍.特大城市中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相互影响研究及相关建议[J].中国工程咨询, 2012 (04) .

[4]潘悦, 刘媛, 洪亮平.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研究[J].中国名城, 2013 (03) .

[5]汪方胜.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合理性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 (中旬) , 2013 (01) .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2

1.1 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区域为上海市全部行政管辖区, 共包括中心9个城区即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近郊4个区域即宝山区、嘉定区、浦东区、闵行区;远郊5个区县即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和崇明县。

研究数据来自于2001年至2010年统计年鉴中关于区域经济结构、人口变动和社会环境的指标数据, 见表1。

1.2 因子分析

统计检验中KMO检测值为0.784, 属于0.8~0.9范围, 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对指标的矩阵变化分析, 把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 并且相互正交。而后按照对方差贡献率的大小, 顺次提取4个主因子, 说明上述17个指标的85.491%, 因子旋转后主因子的载荷矩阵, 如表2所示。

2 上海市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分析

第一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8.101%, 在第一因子上, 2010年二产占GDP比重;2010年外来人口比率;2010年人口密度;2001~2010年人口密度变化;2010年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0年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因子具有原有人口密度较低, 但人口密度增长较快, 外来人口比率高, 二产比重较大, 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较好, 城市化进程较快的特性, 所以将第一因子命名为外来人口驱动的的新兴工业拓展区, 如图1所示。

因子得分大于1的地区为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这些地区主要是上海的近郊区, 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人口密度增长较快。与之呼应,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人均绿地面积都较高, 说明城市化率增长亦较快。外来人口增长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第二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4.655%, 至城市中心直线距离比率;2010年人均GDP, 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2010年企业集团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比重;2010年每公里文体场馆数;2010年万人拥有病床数;2010年每公里外资投资额;人口密度等因子的载荷比较大。第一因子具有区位条件好, 三产比重高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完备, 投资环境好, 人口密度高且人口密度增长缓慢等特性, 将第二因子命名为三产驱动的优势服务区。

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因子得分大于0小于1有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长宁区、浦东新区等, 这些区域大都是上海的中心区域, 其区位好, 人口密度高, 经济优势明显, 文化卫生等城市设施完善, 外商投资环境良好, 城市化程度高等特点。第三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2.420%, 在第三因子上, 至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比率;2010年一产占GDP比重;2010每公里文体场馆数;2010年万人拥有病床数;2010文盲占本地区人口的比重等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 第三因子命名为生态环境驱动的乡村旅游区。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崇明区、金山区、奉贤区、青浦区;因子得分大于0小于1有松江区、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 这些区域大都是上海的近远郊区, 其区位一般, 一产比重高, 文化卫生等城市设施较少, 文盲比重大, 城市化进程较慢等特点。

如图2所示, 第四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10.315%, 在第四因子上, 2008~2010年二产占GDP比重变化;2008~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变化, 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 说明“退二进三”步伐较大, 三产增长速度快, 为特色服务驱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黄浦区、静安区、浦东新区;宝山区等。这些区域有的是上海中心核心区, 如黄浦和静安, 2011年三产增加值已占到生产总值的94.5%和96.85%, 这些核心区呈现出较强烈的城市化“质”的提升态势。浦东新区和宝山区是近些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较猛的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域, 它们承接了许多从中心区转移来的像金融、商贸服务等功能, 经济空间呈现“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并存态势, 既有临近中心城区的要素不断集聚和功能的提升, 又有边远农村区域变成为城市化区域。

3 完善建议

3.1 中心城区建设方面

宝山滨水区应依据自身的城市特点和资源禀赋, 在开发中强化其文化博览、休闲娱乐、旅游航运功能, 结合滨江区时尚住宅的开发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形成多方位展示都市风采的旅游风景带, 以完善宝山区作为中心拓展区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定位。闵行区应结合闵行轮渡站的迁建、新安市场的搬迁, 进行绿地景观和滨江活动空间打造, 使其成为黄浦江滨江景观的组成部分, 作为滨江绿带的补充和延续。使闵行滨江融交通集散、文化休闲、生态建设等功能于一体, 营造出都市滨河新景观, 打造闵行区滨江沿线景观新地标和样板示范段。

3.2 新城建设方面

上海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较突出, 虽然产业布局主导新城兴衰, 但在新城建设中, 仅仅孤立地发展新城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定要有城市之间的依托, 如果没有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辅佐, 新城建设将会非常困难。上海新城建设应打造宜居“市域城市群”。如东部滨江沿海城市群 (南桥新城、金山新城、南汇新城) 、西部城市群 (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 , 北部生态城市群 (崇明城桥新城) 等。人口从中心城区流到了新城以后, 新城的发展和功能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要解决产业问题, 更要解决人口承载力问题, 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服务, 都要考虑。这就是比较理想的新城, 简单概括就是“宜居”。这是在新城建设中很重要的, 需要从顶层设计的重大问题。没有政府干预, 新城运动不会成功。上海要尽力把新城建设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

3.3 小城镇建设方面

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城镇化建设质量, 要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空间转向以城乡统筹, 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目标, 着重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宜居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可根据各城镇不同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 制定符合各城镇发展的综合型城镇、旅游型城镇、生态型城镇、产业型城镇等发展规划。从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转变, 让农村居民在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上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从粗放扩张向集约低碳转变, 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推动中远郊小城镇与新城的合理分工, 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为例,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18个区县综合反映城市发展状况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估分类。结合上海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点, 提出延伸拓展黄浦江两岸发展轴线, 使宝山滨江区和闵行滨江区合理分担老城区的人口、功能过于集中的压力。并通过7个新城之间的产业链接, 以浦东“三港”等新城群为主体, 形成东南沿海滨江城市产业发展群带。以西部嘉定新城等发展西部新城群, 依托沪宁、沪杭交通干线, 构建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骨架。

关键词:因子分析,功能布局,上海

参考文献

[1]宁越敏.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治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2 (10) .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转型上海规划战略[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3]洪楠.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4]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0-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3

1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1.1 风电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 世界能源市场一度受到冲击, 能源投资者由于市场资金紧缩积极性下降, 但风电产业却一枝独秀, 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根据世界风能协会 (WWEA) 统计[1], 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共增长38 312MW, 增长率为42.1%。在区域分布上,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 (占全球2009年风机装机量增长40.4%) 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 (占28.4%) 取代欧洲 (占27.3%) 成为风电市场增长的火车头。

2009年, 我国百万、千万级风电基地建设进度加快, 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统计[2], 2009年我国实现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为13803.2MW, 年新增装机量增长率为124.3%, 实现了新增装机量连续4年翻番, 再一次创造了中国风电奇迹。

1.2 市场逐渐成熟, 产业链逐步细分

我国风电市场在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 产业趋于成熟, 风电产业链逐步细分。目前, 已初步形成上游风机制造原材料及部件生产, 中游关键部件加工、整机研发及生产, 下游风场投资开发及管理、设备维护及CDM交易等多个产业环节, 并且每个产业环节上都各自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据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统计, 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00MW的风电开发商达7家, 分别为国电、大唐、华能、华电、中广核、京能及国华;而在风电设备制造商方面, 新增装机产量超过200MW的达12家。在产业链不断细分的过程中, 整机制造商积极推动纵向整合, 部分整机企业正逐渐由单一的设备生产商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一趋势将随着风电产业的成熟进一步加强。

1.3 风机制造呈现较高产业集中度, 国产设备成为主流

根据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统计, 在2009年全国新增13803.2MW风电装机容量中, 华锐新增装机3495MW, 金风新增装机2722MW, 东汽新增装机2036MW, 三家共占据59.8%新增装机市场, 呈现出很高的产业集中度[3]。同时, 国产风机已成主流, 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41.20%, 2007年的55.9%和2008年的73.17%上升至2009年的86.9%。

2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区位布局态势分析

2.1 行业领头整机企业呈现多点布局趋势

在我国风电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大背景下, 整机制造企业争先扩大产能, 进行多点布局, 抢占区位优势。以装机量前七的整机企业来看, 七家企业共建成、在建或拟建39座工厂。其中华锐在8个省市建成、在建或拟建10座总装厂, 金风9座 (8省) , 东汽4座 (4省) , 区位多点布局的态势明显, 见表1。

2.2 整机制造企业布局呈地理集中态势

目前, 整机制造企业区位布局呈现出较高的地理集中度。任以2009年市场排名前七的整机企业为例, 39座工厂分别分布在16个省市自治区的25个地级市。内蒙古、江苏、天津和甘肃分别有3座以上总装厂, 为龙头整机企业产能较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包头、天津和酒泉更是各自集中了3家以上总装厂及多家风机配件生产企业, 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同时,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 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布局总体偏向内陆城市, 但沿海地区潜力明显增加。

2.3 龙头带配套, 整机带配件

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跟随整机制造企业进行区位布局, 形成“龙头带配套, 整机带配件”的态势。其中叶片、塔筒、轮毂和机舱罩等不便于运输的超重、超长配件加工企业基本选择与整机制造企业同步布局[4]。与此同时, 一些关联性强的配件加工企业也存在随整机厂进行布局的势头, 比如铸件、发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等[5]。但由于此类配件较易运输, 所以生产厂商将按照更大的地理辐射范围进行布局。

3 中国风电企业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3.1 资源分布因素

风力资源的地理分布是影响风电设备制造商区位布局的最基本因素。这是由风能本质和风电设备运输成本高的特性决定的。风能作为一种无法运输的资源, 必须就地开发转化成可以输出的电能才能实现大规模利用。这不但影响着国家风电开发的总体规划, 而且还从根本上决定着风电开发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的产业布局趋势。风资源的多少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地区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投资的吸引力的大小。我国的风资源多分布在三北 (西北、华北和东北) 和东部沿海地区[6], 所以从长远来看,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应进一步关注这些区域内风力资源储量及可开发量的探查, 结合国家风电场建设总体规划而进行合理产业布局[7]。

3.2 企业成本及市场和战略因素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区位布局受到装备运输成本、产业特性和企业战略的综合影响。首先, 与其他传统能源产业不同的是, 风能本身并无成本, 设备的制造和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电项目开发的总成本。所以整机企业需要以风电设备合理的供货半径 (通常认为为陆上800km) 为依据进行布局以降低成本, 增加价格优势。其次, 风电产业分为多个环节, 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考虑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问题, 必须在应用现场进行监测和认证, 也必须考虑就近提供备品和服务, 所以设备制造企业在进行产能布局时, 须将生产基地尽量向终端市场靠近。最后, 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布局也是其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就近资源, 多点布局的方式增加将来在风电项目开发特许权招标中的优势。

3.3 国家风电场建设总体规划

我国现在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产能的区位布局基本以国家风电厂建设总体规划为导向。根据我国现有风电场建设开发规划, 2020年前风电装机容量在可达到1亿kW。其中, 已经规划的七个千万级风电基地[8]分布在的6个省或自治区中。

3.4 地方政府政策能动性及干预因素

地方政府在风电开发项目立项阶段和制造企业投资落户上具有一定的政策能动性和干预能力。地方政府不但可以通过土地、财税政策吸引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安家落户, 而且地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电开发项目的申请、立项以及招标。这一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个别企业的投资, 加速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但却可能忽视国家风电开发的总体规划以及企业战略考量。这一现象应提早受到重视, 以免造成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合理供货半径内重复或过度建设, 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继续多点布局, 分散扩大产能的扩张战略。但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 都应以客观规律为准绳, 以风资源的地理分布为依据, 以国家风电场开发整体规划为引导, 从长计议, 避免在同一区域内由于重复建设和过度开发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 随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产能的不断集聚, 在不久的将来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出现将促进风电产业链上各环节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整合, 进一步增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WWEA.World Wind Energy Report2009[C].9th WorldWind Energy Conference&Exhibition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Istanbul:2010-06-15-17.

[2]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中国风能, 2010 (1) :28-33.

[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2009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业市场格局及发展态势[J].中国风能, 2010 (1) :34-37.

[4]许勤.河南风电装备制造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3 (5) :43-45.

[5]周晓明, 张玉赋.全球视野下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6]廖顺宝, 刘凯, 李泽辉.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估算[J].地球信息科学, 2008, 10 (5) :551-556.

[7]叶莲松, 勒新彬.新型工业化与能源工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4

(一)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与发展。

深入地研究集聚理论,不仅要探索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以及动力机制等定性因素,而且要产业集聚度量等定量分析,以便更好地检验或者完善产业集聚理论。在这一要求下,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区位基尼系数,它的出现为我们测度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保罗·克鲁格曼(1991)计算了美国3位数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分析了美国行业的地方化程度,得出一些行业是高度地方化的;梁琦(2003)计算了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产业集聚现象;白重恩等人(2004)在分析中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上也将区位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产业集中度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指标。

(二)区位基尼系数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可以采用多种指标来计算,适用性强。一般来讲,其计算采用两种指标,一种是产业产值,另一种是产业人口就业,具体使用哪种取决于地区经济差异等一系列因素;二是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的不同层次,它包括中观宏观两个层次:中观层次是企业外部、产业内部的集聚经济,宏观层次是多个行业向城市地理集中形成的集聚经济,都作了很好的解释;三是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有几何方法﹑平均差方法、协方差方法以及矩阵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方便地计算区位基尼系数。缺点:区位基尼系数是一种经济集聚趋势的反映,它只是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的测度,本身没有一个决对的数值来评判其优劣,我们只可以从其大小来看行业分布的区域均衡程度;区位基尼系数是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产业集聚只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经济现象,并非所有的产业都具有集聚的特征,这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二、三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原因。

二、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河北省的产业分布

(一)河北省四大区域的划分。

河北长期以来分为四块,位于渤海海滨,有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是对外开放,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点地区的冀东三市(沧州、唐山、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中部,是环京津、环省会城镇重点发展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的冀中地区(石家庄、保定、廊坊);位于河北北部,以高原和中低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基础薄弱,林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的冀北两市(张家口、承德);位于河北中南部,钢铁、能源、煤化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装业较发达,区域东部为低平原,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的冀南地区(邯郸、邢台、衡水)。

(二)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历史回顾。

由表1可以得出:河北省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存量较大。冀中、冀东、冀北、冀南四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总量上看,2002年和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的格局是冀东﹥冀中﹥冀南﹥冀北。总体上形成中东方强于南北方的格局,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河北这种地区差距明显,6年期间地区经济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三)冀四大区域三大产业的产业发展:

历时6年的比较。本部分以产业区位基尼系数衡量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系数越高,说明地区之间分工明显。该区位基尼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用公式表示即为:Gj=1/2n*n*Si∣︱Sji-Smi︳其中,Gj为区位基尼系数;Sji为地区j产业i所占的份额;Smi为地区m产业i所占的份额;n为地区的数量;Si为全国产业i的平价份额。

资料来源:2009河北统计年鉴、2003河北统计年鉴

按照此项公式和表1、表2中的数据得出冀四大地区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如表3。

从表1、2、3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河北省四大区域冀中、冀东、冀北、冀南的第一产业不仅在GDP比重上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而且其区位基尼系数也呈现整体变小的趋势,说明在2002年到2008年的短短六年内,河北省的第一产业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更是加大了产业分布调控的力度,即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第一产业的集聚现象。从具体数量上来看,冀中农业比重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中产量绝对高于其他地区,毫无疑问是河北农业主产区,再加上冀中整个GDP比重并不最高,而农业产值却全面超其他地方,区位基尼系数高就不足为奇。其次,冀四大区域的第二产业GDP所占比重并无太大变化,且区位基尼系数除了冀南地区都在0.0004到0.0014范围内变动,即六年内的第二产业在四大区域内不仅是GDP总量还是产业分布集聚程度都无太大变动,说明河北省在第二产业的调控上呈现的是一种稳步发展的模式,并没有形成地区专业化。其中冀东地区所占份额最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中和冀北两大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相同,都为0.0022,说明这两个地区的第二产业集聚程度大致相同;冀南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最趋于零,说明第二产业在该地区分布最为均衡。最后,四大区域的第三产业所占GDP份额都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而且同第二产业相同,在六年内GDP份额也无太大变化,除了冀东地区的GDP份额由所增加以外,其他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产量都有所减少,说明河北省在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分散,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结构层次低。其中冀东地区所占份额最大,而且集聚现象也最为明显;冀南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最趋于零,说明该区第三产业发展最为均衡,其地区差异最小,并无形成产业的集中;冀中地区的第三产业总量变小的同时产业集聚程度也随之变大;冀中地区的第三产业产量变小的同时产业发展更为均衡。

(四)产业集中度的分析:

以2008年为例。该部分主要分析产业内子部门的地区发展集中问题,以第二产业为例。计算得出产业内区位基尼系数,主要反映产业集中度,即是否有地区存在产业集聚现象。根据计算所得的第二产业数据(见表3)。

从这四个表中的两个系数看,建筑业的系数要明显高于工业的系数,说明四大地区的建筑业在产业分布集聚程度上要明显高于其在工业上的集聚程度。在第二产业子部门工业和建筑业比重问题上,两者所占份额大致相同,说明第二产业的这两个子部门在产业分布集中程度上明显不同。各区域的工业发展相当均衡,没有产业集中;而各区域的建筑业尤其是冀中地区的建筑业为0.3528趋于1,说明其产业集中度较高,地区结构差异较为显著。

三、河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化措施

(一)河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较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第一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发展缓慢,基本上变化不大,从农业产业结构总体上讲,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林业所占比重甚少,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批量小,标准化低,商品率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重工业比重较高,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

河北省工业主要是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相关产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高。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信息服务业发展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相对滞后,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金融业发展滞后,尽管河北省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河北GDP大省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还有不相称的方面。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培植特色产业,优化行业结构;二是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优化农业组织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关联产业强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群体;四是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因地制宜,优化河北省农业布局结构。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是加速构建制造业产业体系,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并拉长产业链;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四是优化工业布局,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重视第三产业,合理提高服务业比重。

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三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03

[2].白重恩,杜颖娟.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3].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J].统计研究,2003,9

[4].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5].杨公朴,夏大尉.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2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5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围绕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为产业起点的服务型产业园区, 是在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经济服务化发展情境下, 基于社会需求的增长、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以及体育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而日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园区的类型。

1.1 社会需求的积累和增长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健康的向往和体育运动、健身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 健身风潮逐步风靡大中小城市, 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 为城市型体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社会氛围和市场消费基础。

1.2 体育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后奥运时代,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体育发展重心逐步从体育竞技为主向全民健身过渡, 全民健身、提升全民体育素质成为我国和广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追求。这一重大转变, 必然对原有国有包办式的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模式提出新的变革要求, 成为利好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背景环境。

1.3 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契机

体育产业是为满足大众对体育的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是古老而年轻的产业, 也是21世纪新的朝阳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在国民经济提质转型的大背景下, 体育产业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所占地位和份额日益显著, 如英、美等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内十大产业。因此, 建设体育产业园区,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各个地方政府加快转型、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等的重要举措。

在上述背景下,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 如北京龙潭湖体育园、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在广西, 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南宁市启动建设广西体育产业城。其中, 广西智力运动园作为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以围棋等智力运动为主、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城市体育产业园区, 以其完善智力运动产业功能为魂, 以“生态+现代+智慧”的特色空间建筑为体, 将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体育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先锋。

2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特性

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资料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 也不同于以生产体育用品用具、装备器材为主的体育产品生产基地,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基于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的服务型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也决定其规划建设必须将产业功能和规划布局进行耦合和匹配。

2.1 具有鲜明的产业独特性:基于城市的体育消费需求而生, 以提供竞赛表演、健身服务为本体产业, 不断向相关产业和外围产业拓展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内集聚的体育产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主要基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 多以集聚主题型、服务性的产业业态为主,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生态圈。它一般包括体育竞技、体育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商业、体育旅游和体育广告、体育博彩等, 较少包括大规模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的生产。城市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消费能力、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等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成长的方向和规模。

2.2 具有多元复合的功能性:围绕体育运动、康体健身, 配套完善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等功能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功能区块, 具有多元复合的功能和混合利用的土地, 可以满足城市人群多样化乃至一站式的消费需求, 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它以体育场馆设施或体育活动集聚区域为核心, 通过引入商业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住宿、节庆会展、房地产等功能, 使园区地域逐步向体育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复合化、经营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功能空间综合体。

2.3 具有时空上的波动性:针对赛事与非赛时的不同特点, 合理安排设施建设和组织交通流线

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举办时, 具有人群高度聚集、短时快速集散的鲜明特点, 造成对整个园区的场馆、设施、交通等产生极大的负荷。因此, 在进行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规划时注意保留弹性、灵活性, 合理预测、定位, 合理控制产业和设施规模, 科学布设临时性设施, 留有发展余地和可调整空间, 在保证赛时园区高强度运转要求的同时, 统筹考虑好非赛时设施场地闲置的经济性和充分利用问题。

3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涉及体育、城市规划、产业经济等多个领域交叉, 涵盖业态策划、功能组织、空间布局、场馆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后期运营管理等多种任务。笔者主要从园区产业功能策划和规划布局相互耦合的角度, 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对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模式提出设想和思考。

3.1 园区的产业策划

从体育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出发, 构建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是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 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体育配套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 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 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相关产业包括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 体育延伸产业包括体育商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建筑业等;体育配套产业包括交通、餐饮、住宿业等。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产业应依托上述产业, 不断拓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广西智力运动园以智力运动竞赛表演业这一本体产业为核心, 带动体育组织、中介服务、体育产品创意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 辐射教育培训、会展博物、休闲旅游、餐饮购物等外延产业发展。 (见图1)

3.2 园区的功能板块

产业体系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投影形成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功能板块。一般而言,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主要产业功能板块至少包括体育场馆板块、体育相关产业板块和体育配套设施板块。其中, 体育场馆板块包括体育竞技场馆和健身场馆, 相关产业板块包括体育用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体育服务业板块, 体育配套设施板块包括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广西智力运动园功能板块包括创园、乐园、公园、校园和智园五个功能板块。其中, 创园定位为智力运动产业孵化和培育基地, 乐园定位为智力运动赛事组织和消费中心, 公园定位为智力运动休闲和娱乐公共空间, 校园定位为智力开发和运动教育培训基地, 智园定位为智力开发和运动主题宜居社区。具体板块功能见表1。

3.3 园区的规划布局

产业模式和功能板块之间的关系决定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模式。从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独立、综合性的城市功能区的角度, 园区的空间组织应当围绕公共中心进行。从增强各功能板块之间联系、提高运行集聚效率的角度, 园区内部各功能组成部分和用地应当各有分工, 同时要适度混合, 提升活力, 增加弹性。从体育竞赛表演在时空上呈现的强烈波动特征角度, 要求园区的空间组织中要特别注重竞赛表演场馆的布局, 突出其核心地位, 并将其置于园区的门户区位, 优化场馆周边交通组织, 以利于人流的快速集散。广西智力运动园采用棋盘式布局模式, 以贯穿园区东西和南北的十字形公园将园区划分为四个功能板块, 形成相对均衡和对称的布局, 利于各功能板块的联系和人流活动的衔接, 并将最主要的竞赛表演场馆弈园和园区标志性建筑智运环布局于园区北侧中部相对独立区域, 场馆北侧和西侧临近城市道路, 交通便利, 东侧周边辅以公共开敞空间, 形成园区空间组织的龙头和核心。 (见图2~图3)

4 结语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服务性产业园区, 它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从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产业特性、规划特性出发, 探讨了城市型体育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园区产业功能设置和园区规划布局两个关键问题, 并就如何将园区产业功能与空间布局相互匹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归纳, 以期为类似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广西华蓝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广西智力运动园[r].2011.

[2]广西华蓝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南宁智力运动园产业研究[r].2011.

[3]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肖淑红.体育产业价值工程——商业模式的持续改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5]刘凤香, 张金娟.中国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考察与成功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 (6) , 31-35.

上一篇: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下一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