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2024-12-24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精选12篇)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1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四大国际旅游输出国。如此强势的旅游发展, 必然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大量旅游服务人才。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 正好迎合了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并且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针对性、目标性强, 具有“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的特点。因此, 如何使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成为旅游行业“美丽形象代言人”, 加强在校学生素质培养, 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素质培养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素质培养应适应社会需求, 这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根本宗旨和总原则, 也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

旅游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有一定旅游服务管理理论基础知识, 懂得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其经营管理, 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2. 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是指素质培养应遵循旅游行业的特点进行。

导游以及酒店专业学生就业将走向旅游工作的第一线, 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 用热情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力和缜密灵活的思维了解客人的心理和行为。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代表着国家、公司和个人的形象, 所以需要不断充电, 努力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知识层次, 做好旅游行业的“美丽形象代言人”。

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素质培养内容

1. 思想素质要求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在服务工作中, 应严格遵守外事纪律, 讲原则, 讲团结, 识大体, 顾大局, 不卑不亢, 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热爱本职工作,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遵纪守法;倡导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2. 身体素质要求

首先, 旅游从业者必须身体健康。《食品卫生法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包括病原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 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凡是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士, 不予颁发导游证。”没有导游证, 就无法从事导游工作。

其次,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有强壮的体格, 因为餐饮服务工作以及导游工作劳动强度都非常大。比如:餐饮服务“日行百里不出门”, 站立、行走、托盘等都要一定的腿力、臂力和腰力;导游工作更是每天奔波劳累, 睡得晚, 起得早, 没有健康的体魄是不能完成此项工作的。

3. 相关能力素质要求

(1) 语言能力。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 是旅游从业人员最根本的服务工具。《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对饭店服务人员的语言要求为:“语言要文明、礼貌、简明、清晰;提倡讲普通话;对客人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时, 应予以耐心解释, 不推诿和应付。”《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导游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 应变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灵魂、有需求的人, 人与人的需求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不相同的。这就增加了对客人服务的难度。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学生从在校期间就应该锻炼应变能力, 遇事冷静, 及时应变, 妥善处理, 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充分体现旅游企业“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 尽量满足客人的合理需求。

(3) 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指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显现的技巧和能力, 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服务的规格、标准, 更能给客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 要想做好服务工作, 就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 并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

(4) 服从与协作能力。服从是下属对上级的应尽责任。旅游专业学生应培养具有服从上司命令为天职的组织纪律观念, 对直接上司的指令应无条件服从并切实执行;还应服从客人, 对客人提出的要求应给予满足, 但应服从有度, 即满足客人符合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合理要求。

三、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素质培养方案

1. 优化课程设置

以素质技能为核心, 优化课程设计。所谓素质技能课程系列主要是为适应旅游行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而设计, 突出了旅游行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规范性、操作性、层次性要求, 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考虑, 本课程系列主要包括:公共课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和体育课;旅游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大学基本素质技能培养课程, 包括外语、计算机应用、普通话与口才训练 (口语课) 、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旅游行业性素质技能培养课程, 包括公共关系学、礼仪与形体训练、饭店服务、导游业务、推销技巧及所有旅游行业的实践性课程等。

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旅游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应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分别进行安排: (1) 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如演讲比赛、模拟导游大赛、体操表演、歌咏比赛、客房与餐厅实际操作比赛等, 将专业学习融入文化活动之中, 既可发挥旅游专业学生的优势, 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带领学生去三星以上饭店、旅行社以及景区进行考察实习, 有助于学生对当今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全面了解。 (3) 配备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 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 改进教学手段

(1) 强化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 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 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互动式学习,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 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2)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 诸如“客人是上帝”“客人是皇帝”“客人是衣食父母”等。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例如正方“客人是上帝”、反方“客人不是上帝, 是皇帝”, 这样, 有助于学生对该服务理念提出的原因、背景、目的以及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的素质能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 加强旅游管理实习

旅游专业实践操作性比较强, 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因此对学生实习工作应加强管理。学校须与旅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 每一届学生应进行至少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

实习期间,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与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习成绩, 从而提高学生实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凡是实习不合格或不实习的学生应给予严肃处理。

总之,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是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孔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6) .

[2]王德刚.略谈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1999 (1) .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2

1.研究缘起

21世纪,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该专业的就业情况却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旅游业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却很少。以浙江高校为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仅有22%。究其原因,除了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外,还在于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存在着与该专业所需素质的较大差异,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旅游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素质与能力需求。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规划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未来职业的适应上存在很多困难,这些都涉及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素质问题。职业适应性在各行各业都有重要影响,学生需要知道自己适合哪些岗位,自己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素养,以及在学校的、家庭的、社会业界的各层面上有何改进之处。对于学校而言,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需求有准确认识,从而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各方面做好切实有效的培养工作,才能让学生适应本专业学习以及就业。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旅游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供需错位”的现象。学生在校所获技能只能满足行业所需的部分,综合素质不高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被旅游企业管理层拒之门外的主要原因。学校在培养学生各种素质时存在一些问题,明确学生素质结构特点,把握教育教学的重点培养方向,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在“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中,我们必须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做深人研究。由此,基于职业适应情况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据资料的调査发现,目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大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且结合行业和学校两方面来共同分析学生的素质结构问题的几乎没有实证的研究,更没有一份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素质结构的问卷能够反映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素质结构特点,所做的素质结构分析结论也就不具体、不清晰。

2.职业适应与素质结构关系的研究

2.1概念界定

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应最基本、最突出的`体现是工作技能的熟练。

素质结构:素质结构是指人们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搭配和组合的方式。“素质”一词在《辞海》、《心理学大辞典》、《教育大辞典》中都有阐述,系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点”。

2.2职业适应性的研究

社会有机论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指出包括社会在内的每一种有机体总是在适应它的生存环境。社会学领域的学者认为,适应分为无意适应和有意适应。无意适应是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别人的教化和社会的熏陶,参与了社会化过程。有意适应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自身,以适应社会。

欧美学者对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之后逐渐细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个人职业适应(OccupationalAptitude,简称0A)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0A研究在内容、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日本心理学研究者森下侧重于个体因素来研究职业适应性问题,心理因素与职业适应具备关联性,职员性格与职业环境相适应更加利于职业适应状态。心理动力学的学者基于个人愿望在职场中的满足程度进行职业适应性研究。社会学研究者更加注重组织机构及个体群体角色关系(作用)测量职业适应性水平。

国内学者在职业适应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多地集中在大学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的实证研究上。目前问题在于,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具体研究某一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适应良好所需具备哪些素质结构研究缺乏;二是在研究运用上,研究某一职业如教师、公务员等职业适应需要哪些基本能力,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选拔与开发上的研究居多,多是在进人岗位之后基于他们与环境、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过程与问题等的研究,而在未毕业的高职学生中进行职业适应的素质结构研究及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提供意见的研究基本缺乏。

由以上职业适应和素质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因为,素质结构本身就是“人们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搭配和组合的方式”,与职业适应息息相关。而中外学者的研究,无论是在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或是社会学角度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都与人的素质有关。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前五年对旅游管理专业文章有493篇,主要涉及的领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建设、实训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文章,-的五年时间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文章有1689篇,多涉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工学结合、实践实习的模式等方面。可见,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逐渐走向更细、更实际层面的研允。

从巳有的文献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研究是一个空白,我们只能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研究这方面结合学者们对于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研究。

研究意义上比较相近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的文章主要表现在:

范智军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人才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态度和学习能力七个方面。

周旗从新时期旅游的需求特征出发,分析旅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人文素质、一定的信息素质、熟练的人际交往素质和深厚的旅游业务素质。

贺建武、陈炜认为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有三个基本思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注重分析,一种是基本素质,包含道德修养、艺术鉴赏和政治理论;另一种是专业素质,即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三是综合素质课,即交叉学科和人文综合性课程。

马华泉认为,素质本身是一个综合指标,素质实际上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李鹏军、秦志英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旅游行业对学生素质要求的吻合度分析来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思想、专业、行为、心理四个方面。

从以上学者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比较侧重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获取,有的侧重综合能力,即不仅有知识的掌握,还有信息素质、人际交往与业务素质等,范围比较广,然而,素质结构应该是一种结构比较稳定的综合素质模型。在这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

白学伟、李文涛认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素质结构体系主要由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组成。

李柏良提出“职业素质核心”理论,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七大要素。

杨静维指出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所要求高职教育学生具备的素质结构应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

肖鸣政主编的《人员素质测评》首先把个体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肖先生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国内学者关于高职院学生的素质结构的主要构成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等。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经过归纳分类,我们可以将素质结构大致整合归并为品德、智能、身心三种素质。

国外学者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近从素质结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研究方向上还是有所差异的。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例,国内学者普遍强调思政政治素质,而欧美学者更加注重公民意志、个人价值观、人格修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4.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趋向的分析

旅游、酒店业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世界旅游组织(WT0)预测,中国将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国际旅游创汇60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可达2万亿人民币,旅游业总产值可达全国GDP的一成以上,成为真正的绿色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就业前景更加趋好,预计到20,我国从事旅游业人数约7000多万。

由于旅游业具有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特征于一体,以及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其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比较强。旅游行业涵盖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等多个行业领域’其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就业创造了巨大的人力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管理、懂技术、素质高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更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大潮中的“佼佼者”。

针对行业岗位的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直接能从事旅游专业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才的专业,具体地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将从事直接的旅行社服务工作和旅行社管理工作、成为一名称职的第一线骨干;也可担任基层或中层的管理工作,从事旅游企业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因此,本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一专多能。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旅游服务 管理专业 素质培养 由于旅游服务人员为客人所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为此,他们职业素养的好与坏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可能对旅游企业的形象、对一个地区及一个国家的形象都会产生影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单纯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质的现象。 所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专心、用心地为客人服务

专心、用心地为客人服务,这体现的不但是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更是对旅游服务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具备为客人提供最佳服务的超前理念

旅游服务人员要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进一步树立“一切服务为了客人”的职业理念。

(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

要想做好服务工作,需要旅游服务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又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服务人员形成高雅的气质以及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旅游服务人员接触的客人来自“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对旅游服务人员个性化的要求也很多。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身体素质要好,没有任何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2.对服务工作有热情,每天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客人服务;

3.有连续站立八小时为客人服务的内功;

4.能用平和的心态,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

5. 有的客人也许对服务不满意或有怨言,那么就需要在客人理解及原谅之后,向客人进行真诚地道歉。

(五)仪表端庄大方,着装整齐规范

(六)在旅游服务时,礼貌、礼仪要规范

二、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联系。由于师资和资金紧缺问题的客观存在,企业需求的与时俱进,在落实到办学思路上出现折扣,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差距较大。

2.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改进。大多数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在教学安排上,以较多的实践课为主,而缺少职业素养课程。

3.缺乏师资,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师本专业毕业的较少,大多数都是后改行,所以实践能力不强,同时缺乏师资,致使工作量较大,所以,很少有时间加强自我实践能力的提高。

4.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重视度不够。可以说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养成而并非取决于传授,但是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里学生职业素养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不过要是离开了教学环境,常常忘记了书上的理论和老师的教诲,为此,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光靠课堂上的讲授和训练是非常不够的。需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来体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5.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加强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他们各方面还都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大多数学生选择本专业并不是个人的原因和喜爱旅游业,而是由于老师及家长的选择。

三、结合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学校应该同一些具备规模、管理上也比较正规的企业保持持续性的合作意向,平时适当的组织和安排旅游专业的师生到企业去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及理念,从而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来适时制定、改变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向。另外,学校也能够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推荐优秀毕业生等等,进而使学校与企业能够互惠互利。

2.要针对企业需求改进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一在选择普通文化课程内容上,由于要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作必要的准备,所以语文、数学、政治不能完全放弃。第二在专业课程上,旅游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精通所有旅游知识,但是要做到"博”而“杂”。可以适量的增加一些具有本地特点及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还可以结合辽宁省旅游资源特色,开设第二课堂。 这样,能够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进而也可以满足旅游者通过旅游寻求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

3.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教师要运用实际案例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乐趣,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愿望,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规范整齐的着装、用语要使用称谓"您”等。

4.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平时也要重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学生管理上,要使学生明白,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是学校管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8-143.

[2]谢苏.论旅游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39-42.

[3]李晓梅,项桂芳,彭花燕.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16-18.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4

一、在河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在招生体制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中职院校正在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尤其是旅游专业招生更是举步维艰。稳定、体面、有地位等传统的就业观,社会对学历日趋狂热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报考志愿时的意向,而具有不稳定、薪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就业特点的旅游业就成了冷门专业。河南省很多中职院校在招生时采取了给每位教师硬性分配招生任务,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教师要受到相应处罚的措施。也有院校设置“招生专干”岗位,派专人到各个市、县的初中学校常年招生。由于招生难,旅游专业的学生便没有分数限制,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础教育、思想偏执、品格不完善、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缺点较多的学生占大多数。

(2)在教学组织管理方面。中职旅游教育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生源严重不足。政府不重视其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造成了师资力量匮乏。从业教师专业性不强,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进入旅游业一线工作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目前河南省中职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远不能适应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需要。

(3)在实践教学方面。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目前的旅游中职教育仍是理论课为主,实践课较少。“校企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无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理论知识与市场需要的技能需求脱节。我省的中职旅游教育实践时间只有半年,只设置了3个月的实习时间。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理论基础差,但是动手能力强,如果无法扬长避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中职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在教学师资方面。我省旅游教育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广州、深圳、珠海、扬州等中职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有较大差距。很多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都是从历史、地理等专业转过去的非专业教师,对旅游专业知识是现学现卖,旅游教育教学方法不熟悉,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套用过来,忽视了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在旅游中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改革现行的招生体制,拓展招生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①政府加大对中职旅游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强招生、就业引导,扩大中职旅游院校生源。由于地域差异,河南市、县级的中职院校还存在资金匮乏、设备设施落后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旅游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对旅游专业实训室、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要求较高,各市、县的政府应当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中职旅游教育的投资和扶持,扩大招生规模。②学校和社会加大对中职旅游教育的宣传力度,改革招生体制。学校应积极宣传旅游大发展理念,向社会推广旅游人才的就业优势和广阔的就业前景,解决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时的后顾之忧。旅游中职教育招生应是学校、社会齐参与,让公民的择业意识实现“参加旅游”———“选择旅游”———“为旅游服务”的转变, 招生体制从被动招生变为学生主动选择。

(2)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方法,是中职旅游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利器。①案例教学法。多用精彩的案例,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导游业务地陪工作流程中,可以用一个少林寺地陪导游带团流程的案例来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完成素质教育中提高理论知识积累的目标。②录像教学法。录像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有效地解决旅游实践教学中时空局限的问题。例如,在《河南导游基础》课中,可以放映少林寺、龙门石窟等视频录像。

(3)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拐杖。①提高现有专任教师的素质。学校应选派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素质。我省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慢,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日本等国家进修学习,把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进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业务技能可以达到和国际接轨的水平。②聘请兼职教师,扩充教师队伍。聘请的兼职教师要进行严格把关,要把学历和知识系统的完整性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准。兼职教师在行业内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并考取旅游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

(4)实行1+1+1教学体制,走校企联合办学道路,是实施素质教育必由之路。试行“1+1+1”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校第一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认可的意识;第二年理论学习与校外短期见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第三年步入行业,在市场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扎根旅游”的就业观念。

摘要:中职旅游素质教育应当明确“德育先行,技能为本”的教学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中职旅游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旅游学院09学年素质拓展计划 篇5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自身的发展作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记录。为了进一步落实该证书的填写工作,认真执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新的学期里,我部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要求继续重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计划”,毫不松懈地完成各项工作素质拓展工作的负责人要与各班素拓小组的相关人员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动员全学院认真重视这一计划。针对大四学生的证书填写工作,首先要提高部门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要做到部门内部的每一个人都十分了解填写工作该如何进行。

二、工作安排划分主次,尤其注重大四学生的证书填写工作。我学院对于大四年级素质拓展证书的工作流程如下:

1,十一月初,在学校素质拓展召开会议之后,对部门内部的人员进行一次具体系统的培训,对于证书的填写的各项要求以及注重填写中的细节问题进行阐述。

2,十一月下旬,组织大四各班的素质拓展小组召开素质拓展会议,进行证书填写方面的培训,要求我部与各班素质拓展小组积极联系,争取素质小组的人员对证书填写的重视,以及清楚明白如何的组织班上同学进行展开填写工作。3,十二月,收齐各班素质拓展所需要的红底小一寸照片和素质拓展相关的个人资料,并将以往保存的素质拓展资料发还个人,在本学期末之前让各人以电子版形式上交素质拓展认证证书初稿。

4,寒假期间,我部门相关人员对素质拓展电子版形式的初稿进行修改。5,在下学期初,将素质拓展电子版形式的初稿发还,并用黑色笔填写素质拓展认证证书。期间我部要积极与素质拓展小组配合以及了解填写的进程,并且进行监督。

4,四月初证书填写完毕后,我部马上进行对证书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总结其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模板并与素质拓展小组开会就填写过程中的问题要求进

行修改,修改过程中我部人员也要继续做好监督工作

5,修改后,再一次进行检查后,我部针对最后出现的问题用修改章进行修改,盖章后交到学校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三、对于各个年级的素质拓展宣传工作。

1,我部会对大一新生派发素质拓展证书的小册子,并从大一起,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其素质拓展资料。

2,在此同时,召开会议向各班宣传素质拓展工作,如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如何进行素质拓展资料的填写等。并向各班派发素质拓展的资料和素质拓展的模版等。

3,每学期收集每人的素质拓展资料,统一管理存放,在大四的时候发还各班填写。这样有利于素拓证书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素托工作的总结。主要由组织部负责,开会、在会议上进行相关工作讨论,总结工作的内容。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1.010

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全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有效载体,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亮点和重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尤其是在一些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通过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然成为时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概述

早在2002年,团中央就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随后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系统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主要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记录和认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上下和校园内外,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各个过程和各大环节,使得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服务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能够做到具体化和制度化。此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大学生素质拓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搜索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1101条结果。关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主题”搜索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80条结果,“主题”搜索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旅游;学生素质拓展”,可以发现44条结果。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何仕(2006)提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和谐发展”的特征。在知识方面,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1]。周艳华(2014)以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素质拓展活动宣传、拓宽活动渠道、构建专业竞赛平台以及加强社会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毛维国(2012)以衢州学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得出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改革管理机制;第二,创新课程体系;第三,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3]。

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仅仅掌握传统意义的单项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对人才是要求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传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期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一)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现实的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人才短缺与就业艰难同时并存的奇怪现象悄然产生。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两大问题日益突出[4]。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旅游企业认为,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其次是“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性”素养,而对“专业的地理、植物、建筑学知识”重视度最低……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其次是“数理统计能力”,再次是“管理理论知识”……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看, 旅游企业对员工英语要求注重实用性, “基本服务用语,能进行日常交流”要求最高,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对计算机能力要求, 近70%的单位要求员工掌握“办公自动化”水平[5]。另外,调查还显示,招聘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最重视的“操作技能”,其次是“旅游专业知识”,“工作经历”被重视程度处在第三位。

(二)高校育人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尽管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程度并不相同。素质拓展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提升,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训练。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高校育人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渠道。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经成为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支撑的三大育人阵地。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是各大高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endprint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具有综合性,这样的人才才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面临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非专业的社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一些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等。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很多学校办学历史较短,且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甚至依然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原有的那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迫切要求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拓展体系。

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如何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培养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举措

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依托日常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非专业素养。可以提前将旅游企业的一些管理元素有机引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基础。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于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和自身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的养成,可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通过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地培养男生的绅士风度和女生的淑女气质,从而更好地符合未来的职业需要。通过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比如,通过站位着装等礼仪训练促使学生学习职业礼仪规范、通过开展行为规范评比强化学生职业规范意识、通过法纪安全评比活动纠正违纪行为、通过培养学生法纪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通过加强学生卫生行为习惯管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等措施,加强学生以职业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特有的气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依托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拓展专业教育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是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进行提炼和设计,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拟职业岗位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旅游专业适合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可有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明星技能大赛、旅游英语口语大赛、学生创业大赛、旅游辩论赛等,依托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延展和深化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参加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这样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又是对学生专业素质表现的宣传,同时也为方便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在学院竞赛的基础上,选拔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通过强化培训,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依托讲坛平台,拓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讲坛活动在扩充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旅游专业可以创设专家学者讲坛、企业家讲坛、毕业生讲坛、院长书记系列讲座等讲坛,通过讲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对学生专业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企业家讲坛,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普及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四)依托社团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旅游专业可以设置旅游(研究)学社等类似的学生社团,社团下设涵盖学校已经开设旅游类专业的各个研究分社。然后以社团为载体,培育学术沙龙、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会、辩论赛、志愿者服务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打造和支撑品牌社团。社团建设与活动紧扣学校育人中心任务,力争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依托课外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需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三大主要阵地之一。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团队组织与协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从课外活动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平台的打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平台。

(六)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6]。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的既包括学生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要注重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掌握各种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注重产学研结合。endprint

(七)依托课程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发展前沿,过时的课程予以取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通过构建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该加强人文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教育。设置一些专业通识课程或专业综合课程,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贯通。学校可以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一起研讨,把学校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根据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基于职业通识能力(人文素质课程、行为素质课程和能力素质课程)和岗位核心能力(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参见表1。

表1 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模块 具体课程

通识课程 人文素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形式与政策;军事教育等。

行为素质课程 劳动教育;体育与健康;入学教育;形体训练、口才训练等。

能力素质课程 沟通技巧;英语口语;旅游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专业课程 岗位基础课程 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职业规范;客源国概况;旅游礼仪;旅游岗位英语听说训练;办公软件实训;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等。

岗位核心课程 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生态与海洋旅游;旅游景点讲解;旅游英语;导游服务英语;旅游出入境领队实务;旅游策划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等。

岗位拓展课程 旅游专题前沿讲座;前厅服务技能实训/客房服务技能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韩语/粤语/日语/俄语;体育舞蹈/摄影等。

四、结论与探讨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各种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素质拓展活动的社会认同度,加强教师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社团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得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成为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拓宽素质拓展活动渠道,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同时,规范学校各种学生活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科学协调的素质拓展活动运作机制,探索素质拓展活动成效的测评机制,保证素质拓展活动的进行和成效。

当然,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主要表现为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娱乐时间的挤占、学生安全方面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摸索解决。

参考文献

[1]何仕.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5):718-723.

[2]周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42-143.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4]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59-60.

[5]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游企业调查结果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59-463.

[6]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6):127-129.

Counter Measures of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out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ZHOU Yilong

(School of Tourism,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571127, China)

Abstract:High quality talent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urgently needs to have strong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high professional. In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irstiy,then put forward students' diathesis majoring in tourism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professional to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market,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The quality expansion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the need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quality education.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to expand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Rely on daily management platform to raise the students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rely on profess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platform to exp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rely on the  platform to expand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rely on the community platform to assist the studen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rely on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platform, rel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of, and rely on the cours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旅游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素质培养 篇7

关键词:旅游专业学生,社会能力素质,培养

引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的影响, 但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依然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处境旅游增长1%, 显示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头, 何况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是短暂的, 入境旅游即将恢复和发展, 我国旅游业正走向全面发展和繁荣。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柱, 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旅游专业学生的目标定位是合格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 尤其要注重社会能力素质的提高。

一、能力素质与社会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管理学、心理学名词, 也叫胜任力。“冰山”理论认为能力素质这座“冰山”是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的“应知、应会”部分, 和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社会能力是个体良好地应对社会事务, 适应他人、社会的能力。社会能力素质可以理解为“冰山”理论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具体来说应包括:个人品质;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等。

二、旅游专业学生社会能力素质的培养

现代旅游服务正走向高知识化、高科技化、个性化和人情化的趋势, 因此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 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社会能力素质。具体来说要具有: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情操;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社会能力素质正是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养成和习得的。

(一) 个人品格的塑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1、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1) 爱国热情与责任感。爱国敬企, 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良好的社会道德, 自信、自重等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旅游专业学生要注重对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及现代建设成就的学习, 让我国优秀灿烂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把握时代脉搏, 同时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和汲取思想道德精华, 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忱, 具备良好的思想美德。可以想象一个对祖国河山没有好感、对祖国历史茫然无知、对社会生活缺乏热情的人怎么能给来自异国他乡的客人带来好的印象和美的感受?学校可以就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设成就的相关课程, 组织相关学术社团, 观摩相关题材影视, 组织相关知识交流竞赛活动, 让学生参与一些相关的社会活动, 交流感想和总结。同时, 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 积极开展社区援助和青年志愿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要教育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职业压力的增加,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甚至很自卑的心理, 这主要是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对职业生涯的态度所致。积极的心态会使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得自信、自爱、坚强、快乐、兴奋, 会感受到自身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表现出来, 所追求的职业目标也会比较高。积极的心态体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 旅游业不是单一产品的加工工厂, 其工作异常复杂, 尤其要倾注十分的热情和毅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积极心态的培养。

(3)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 包括思想认识、情感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 是由知、情、意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影响自我意识的关键因素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与自我期望。它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个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能力的人, 一个能够对自我接受和认可的人, 一个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的人, 一个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的人, 常常也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优胜者。旅游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有健全的自我意识, 要有自信和自控能力。因此, 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别人的反馈、心理咨询等方式, 提高自我意识。

2、职业道德的培养

旅游专业学生要很好地胜任职业岗位, 除了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 都十分看重敬业精神、踏实作风、诚信和毅力, 特别看重毕业生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调查显示, 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第二位。旅游企业尤其是这样。拿旅行社导游来说, 其工作大部分都在户外环境, 难以跟踪监控, 这就需要导游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以维护旅行社的形象和出色完成任务。旅游业是一系列的产业链, 酒店业、交通业、餐饮业等等, 任何一环都少不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否则就影响客人的感觉, 影响整个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整个旅游业。所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 必须把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应重点加强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和遵守职业纪律的品质的培养。

(二) 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1、注重仪容仪表和礼貌礼节

良好的仪容仪表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以旅游服务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相互尊重、注意礼节礼貌是与人有效沟通的基础, 旅游业的核心工作是服务, 因此礼貌礼节非常重要, 无论什么时候, 对待什么人员, 都应该做到有礼有节, 分寸得当。学校应专门针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训练。

2、培养倾听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良好的沟通首先要理解沟通对象的思想意图, 倾听对方的话语, 迅速加以推断和总结, 把握对方的心情、思想和意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求系统地表达想法。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多训练和提高, 多开口,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口语表达要注意发音准确清楚, 用词恰当。力求生动活泼, 思维清晰, 逻辑性强, 从多方面多角度系统阐述思想和观点。教学上要安排口才训练、即兴发言、主题演讲等项目。

3、注意场合和沟通对象

不同的场合对于沟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公司、聚会、会议室等, 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 沟通的对象也决定了沟通的语言和形式。比如与同事、朋友、亲戚、领导、客户、邻居、陌生人、老人、青年人、学者等沟通时, 就应根据对象的不同改变沟通方式。旅行社的导游要做到“看菜下饭”, 就是这个道理。

4、积极主动沟通

要知道, 主动沟通与被动沟通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迈出主动沟通的第一步, 就非常容易与别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更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当你处于主导地位时, 就会集中注意力, 主动去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 并调节自己的沟通方式, 以便更好地完成沟通过程。这时候的沟通方式就是最合适的。旅游服务人员要引导客人的消费, 某种意义上说也引导客人的情感。因此, 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积极主动沟通的能力。

5、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但是, 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要明确的是, 同样的身体语言, 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 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 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旅游服务中, 肢体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学生不但要了解肢体语言的意义, 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 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 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我们说的旅游业的“察言观色”就是这个意思。在使用肢体语言的时候, 要注意肢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 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少做无意义的动作, 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影响沟通效果。

(三) 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创造人格的形成与创造思维的形成, 有赖于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 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背景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 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 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 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旅游课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 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促进学生灵感的火花自由绽放。学校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 设计一定的情景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辨证性。旅游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信息量大, 单靠课堂讲授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 把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可开阔学生眼界, 拓宽思路, 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2、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旅游课程应用型、实践性较强, 在教学实践上有着特殊的要求, 必须建设比较稳定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可由专业课程教师深入到实习与实训基地, 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 如旅游线路设计实习、旅游酒店岗位实习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项目参与实习。旅游课程教学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比如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 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 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导游的工作, 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又如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现场讲解, 其他一些学生模拟客人进行考评。在这种实践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最新提出的能力素质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多年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的社会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目标定位要更加合理和科学, 要培养出有知识技能、更加适应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社会能力素质的培养应该要受到重视。旅游专业学生要非常注意社会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5) :150-152

[2]高晓华.论高职院校旅游地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探索》[J].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 (5) :34-35

[3]王光朝.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903.htm[EB/OL] (2009-8-27) [2009-10-10]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8

我院是高职院校, 而旅游专业的名称是“旅游服务与管理”,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十分明确:培养服务操作型人才为主, 基层管理人才为辅,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跟很多院校一样, 我院现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针对性差, 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方面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实务上的需求, 在教育中往往出现“理论化”、“普教化”状况。自从2004年旅游协会社团的成立, 在旅游职业环境的营造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觉和听觉及自己动手实践等, 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 视觉30%, 视觉和听觉50%, 自己动手90%, 手脑并用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适, 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已有所掌握, 由于旅游的应用型特点和其本身的吸引力,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欲望和心态。旅游协会对新进会员进行了礼仪培训以后就会安排学生到宾馆、旅行社等行业一线去参加社会实践, 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学或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旅游协会利用每月活动, 邀请旅游业界人士进行技能培训讲座, 举办多种技能大赛:导游大赛、导游词创作大赛、导游演讲大赛、旅游摄影大赛、酒店服务技能系列比赛, 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通过对几届旅游毕业生信息的反馈来看, 参加过旅游协会的学生, 不仅就业快, 而且以其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职业发展上也比别的学生要快。

旅游协会在四年的发展中, 也遇到一些问题, 如果想进一步发挥旅游协会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以下三个问题有待尽快解决。

1. 社团活动时间与正常教学时间产生一定的冲突。

旅游协会安排的一些旅游企业实践性活动, 实践时间往往是旅游企业旺季, 可这个时间未必是学生的休息日, 但又恰恰是这个时间, 提供的实践机会最多, 这样就势必与学生正常的上课秩序相冲突,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 助长了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良风气。

2. 缺少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 是学生的“习武地”, 是学校的“练兵场”。我院旅游专业的合作单位、实习基地 (包括签约跟非签约) 有:宋城集团、东方文化园、传化大地、萧山国际酒店、海亮集团、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萧山航民旅行社等7家, 在面上、广度上都不足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各个岗位的实习要求。另外, 旅游专业在校园内仅有一餐饮实验室, 里面设备设施简陋, 仅能满足两个同学同时进行摆台、铺床的实训需要, 更谈不上形体训练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宴会厅、模拟总台等实验室。

3. 社团经费来源有限。

我院社团是非盈利性的学生组织, 一般是向每位会员收取10元会费, 没有其他独立的经费, 组织的活动开支经申请可在院学生工作经费中予以支出, 一般一次活动给予的经费支持是200元。

旅游专业很特殊, 实用性强是旅游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以培育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礼仪礼貌、知识水平、应变能力等为导向, 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管理专业氛围, 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劳动服务意识及敬业精神、在基层服务工作中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加强。本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跟很多职业类教育院校一样, 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增强情境教育, 但通过旅游协会社会性活动的开展, 比如, 安排学生到景点当义务讲解员, 到星级酒店参观, 餐饮部门顶班等活动, 大大减少了教学情境与职业情境的悬殊, 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每个工作环节完成的过程,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懂得各种知识的重要作用,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起到了促进学生职业化的环境作用。因此, 我们要应充分发挥旅游社团的作用, 利用社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 李江敏.试论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扩张与课程改革[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1.

[2]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3]崔福生, 曾泽鑫.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3.11.

[4]花瑞锋, 王楷.论增强高校学生社团活力的有效途径[J].学院学报, 2004.9.

[5]周霄.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阶段需求转换与激励模型构建[J].科技信息, 2006.4.

[6]杨宏伟.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体验型”学习法初探.

[7]王华.浅谈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教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0.

[8]陈克文.突出技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论坛, 2004.12.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9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相关概念解析

职业素质: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职业素质的内涵分为广义概念范畴和狭义概念范畴。广义概念范畴的内涵应包括能力和品性;狭义概念的内涵则专指职业品质和性格[1]。本文职业素质内涵用的是狭义概念。

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养成”, 它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方法途径上, 具有实践性、反复性、渗透性、综合性、自主性等特点。养成教育在方法途径上的特殊性, 决定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合“养成”。养成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辅以日常教育管理、熏陶、渗透、疏导、训练等教育手段, 长期反复实践, 在“知、情、意、行、能”等方面进行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为目标, 通过以“养成”为主要形式的多种教育手段, 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

养成教育模式:养成教育模式是以养成教育理念为指导, 对养成教育过程的系统设计与实践, 包括目标、方法、途径、内容、评价等要素在内的养成教育实施体系。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养成教育的理念、目标, 内容、途径方法、评价五个方面。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职业素质教育还未引起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足够重视。从教育模式的角度看, 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 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偏颇。近几年来, 各高

职院校旅游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 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各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是, 不少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把“以能力为本位”片面地理解为以“知识技能”为本位, 无论是人才培养体系还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片面地认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 人为地把学生的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隔离开来, 形成两套独立分隔的教育体系。这样势必影响“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成效。

2. 过于笼统的“口号式”教育目标。

有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仅仅把“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作为宣传口号, 缺乏体现“高素质”内涵和旅游行业特性的具体目标。职业素质一般包含职业社会素质和职业方法素质, 职业社会素质是社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职业素质要求, 而职业方法素质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不同的行业对职业方法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目前,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一般都局限于职业社会素质的教育, 对职业方法素质的教育深入不够。

3. 零散片面的教育内容。

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构成。由于对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分析研究得不够全面深入, 容易造成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性是指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构成体系, 缺乏系统性就是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构成不完整;层次性是指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构成是有核心职业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职业社会素质和职业方法素质等层次区分;有序性是指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内容安排的时空及形式上的有序序列。许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往往任意选用几门文化素质选修课应付素质教育要求, 不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改造, 没有把职业素质教育重点列入日常的养成教育中。

4. 传统单一的教育途径方法。

从教育的途径上看, 现阶段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缺少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新载体。虽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创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这些模式多为“技能培养”所专用, 真正以“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知之甚少;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 仍以“理论”型教育模式为主, 采用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虽然在校园内有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课余活动, 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可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思想品德。尽管职业素质教育需要思想品德的内容, 但不能完全取代职业素质教育。

5. 以偏概全的考核评价。

一种情况是把对职业素质认知的考核评价作为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另一种是把对品德品行的考核评价作为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评价缺少由学校、企业多方多类评价主体参与, 运用多种科学评价手段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养成教育模式

1.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素质本位。

职业素质教育理念是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原点和核心, 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 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等。当今我国高职教育倡导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特别在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上尤为突出, 能力本位课程的发展模式已经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主流。但是也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马庆发在《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中指出:“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类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 以及忽略了作为社会人所必备的更广泛的知识、理解。他提出的“人格本位”的新课程模式的基本内涵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 其次才是能力发展。姜大源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看作是以能力培养为本的高职教育必须强调的三个方面, 其实质也是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另一方面, 旅游业特殊的行业特点, 决定了职业素质不仅是旅游企业的第一质量要求, 更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备要求。素质蕴涵知识、能力, 具有更高的层次和内涵。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必将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接受。

2.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

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泛指旅游行业或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共性要求。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行业的行业特性, 决定了其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 即在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方面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是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要素构成。笔者认为, 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 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即突出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以服务与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职业意识, 以塑造职业形象、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为目标的职业行为, 以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为内容的职业核心能力。

3.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五位一体”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施体系。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时间、空间与内容的三维概念模型。从时间上看, 一般跨度为学生在校的3年, 有的甚至要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近几年, 主要是出于成效反馈的需要,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从空间上看, 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活动的各个角落, 有学校、家庭、旅游企业与社会, 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 学习区域、活动区域与生活区域等之分。每个空间根据其教育功能和特性的不同, 赋予了不同的时间与内容、特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和特定的教育主体。从内容上看, 如何把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各个构成要素系统有序地设计在时空二维体内并制定相应的机制,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构建的关键所在。“五位一体”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施体系是基于三维概念模型的由五个不同载体构成的实施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动态体系结构, 分为组织结构和机制结构两部分。五个载体分别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 (含隐性课程) 体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基于校内旅游公司制工学交替的学生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课程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基于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职业素质体验与养成。每一种载体都以养成教育的不同途径、不同方法、不同机制承载着职业素质的不同内容, 它们的有机融合, 构成了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

4.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考核评价———“三点一线”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素质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 不断地调整、完善, 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它具有判断、诊断反馈、预测、导向的功能。“三点一线”的考核评价体系的“三点”是指考核评价的三个手段: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一线”是突出考核评价的过程性: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 贯穿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全过程。

5.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

教育教学一体化养成教育模式实施的最大保障就是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制机制, 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氛围。

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养成教育模式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个总的体系构架, 如何进一步充实完善这一模式, 如何在这一模式下扎实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 还有许多更加深入细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朱海岳,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 浙江宁波315100;方黛春,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100)

参考文献

[1]李维维.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0) .

[2]柳国强, 刘春魁.论养成教育的基础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05) .

[3]李逸凡, 邹宏秋.职业素质教育的成功探索[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 2010 (02) .

[4]程华宁, 庞力萍.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之新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5) .

[5]赵希勇, 王锦.旅游企业人才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06) .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10

因此, 中职旅游专业担负着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任务, 为旅游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的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任务艰巨, 但责无旁贷。然而, 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 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现象较为突出。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认为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树立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过程,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也就是个人道德水平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的重大问题, 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 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再强也没有丝毫意义。在日常教学中, 应多给学生讲解反面案例, 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从而自己总结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

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专业教学中, 我们要使学生意识到游客的快乐和满足与导游员的辛勤劳动和良好服务是分不开的;而对旅游服务专业, 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是服务员的优质服务给了客人美的享受, 使客人身心愉悦。如果离开了对客人的服务, 我们就无从谈起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教师通过利用大量的案例教学, 培养了学生敬业、乐业的服务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要求教育,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 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 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要使学生认识到, 只有自觉的服务意识, 才有自觉的服务行为, 同时加上服务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才能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 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素质的需要。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从学生入校开始,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从而加快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

众所周知, 旅游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 旅游业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者服务。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通过案例分析法, 说明增强服务意识的重要作用。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日本某酒店, 一旅客在大厅抽烟, 烟灰很多, 四处张望寻找烟缸, 这时日本服务员跑过去将自己的双手伸到客人面前, 接下烟灰去找烟缸。同样的场景在国内酒店也常见, 国内服务员反应是赶快去找烟缸, 为客人接烟灰, 等到烟缸找来了, 客人的烟灰已经落到地上了。同样的服务场景, 有两种不同服务理念, 导致了两种不同服务行为, 学生感悟很深。

此外, 我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除要求值日生把黑板擦干净、讲桌抹干净、教室打扫干净外, 还主动承担教师办公室值日工作, 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 每组值日一周, 负责教师办公室卫生、教师饮用水, 帮助教师整理办公桌上的书本、材料和用品。每次学校举行活动, 主动承担来宾迎接、服务等项工作, 既树立了学校形象, 又能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实习是规范服务行为、检验服务质量的绝佳时机, 我给每位学生建立实习档案, 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并把实习档案作为向用人单位推荐的实证材料。

三、重视文明礼仪规范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 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软环境, 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视文明礼仪规范也显得十分重要。

礼仪是道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社会公德是礼仪的伦理学基础, 学习必要的礼仪知识, 使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 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其特有的职业特点, 有利于重塑自身形象,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待人处事的能力, 同时, 也是学生能否适应环境, 能否赢得社会的认可, 能否受到社会欢迎的一个重要条件。

旅游业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客我关系的处理, 职业形象的设计, 行业礼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礼仪修养, 是旅游业形象的灵魂, 被称为旅游业的无声招牌。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方面在课堂进行, 让他们系统地了解有关知识、原则、规范和要求, 使之成为他们今后的行为指南, 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增加课外实践训练的比重,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鉴于专业特点和从业需要, 一是重视迎宾礼仪, 交际礼仪, 交谈礼仪的训练;二是注重人格、气质、心理的自我完善, 培养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情操;再是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要求, 做到人人施教, 个个评说, 处处施教, 时时评说, 随时随处都是礼仪, 都要学习。

总之, 一个人职业素养的确立, 绝非一朝一夕, 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注重职业素养教育, 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才可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风尚。随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旅游行业这个城市窗口的作用将愈发明显, 职业教育的前途也将会更加光明。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旅游服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旅游人才, 我们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本文从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和重视文明礼仪规范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如何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策略。

“低素质旅游事件”说明什么 篇11

男人随意站在路边、公园树下小便的情形,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都不陌生,甚至一些马拉松选手“尿红墙”的行为,还曾被赋予一种新民俗的意味。但现在,换了一个国家、换了一棵树,公共场合小便就带来了“罚款”“逮捕”“地方法院出庭受审”,这个巨大转换估计远超当事人意料,也会让很多围观者心里一震。

在日本“顺走马桶盖”的中国游客,可能同样吃惊于国内和国外“环境”不同带来的后果差异。以为“上一位客人遗落”而顺走马桶盖,这在中国可能就是“小节不拘”,结果却导致酒店追讨、网上致歉等一连串后续反应。这两件事的相似之处都在于,这些看似极其平常的、每天发生在人们身边的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因行为发生地换到了国外而迅速产生了相应后果,并立即显出规则的刚性。

与其说是中国游客在国外丢了国家的脸,还不如说是“中国规则”正在通过走出国门的游客受到世界的检视。被不绝于耳的“低素质旅游事件”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常见并反感的日常社会生态: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钻规则的空子为荣;不以遵循程序办事为常识,反以操作潜规则达到目的为本事。

正如新闻中受访法律人士对“便溺被捕”一事的评价,“在许多西方国家,构建社会秩序的法网非常严密。许多具体、细节的法律规定,与我国存在很大区别”,社会文明的差异,往往直观体现在这些小的违规行为到底“是事儿”还是“不是事儿”上。这点差别是终端式的差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浅层看是人的素质问题,深层看却是社会生态和环境。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篇12

一、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这个专业, 我们针对某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共计182名大学生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对这182名大学生我们当场给他们发放问卷, 并且他们都是相互独立地完成问卷。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 当问到“同学们对哪门人文社科感兴趣”的时候, 只有10.4%的同学选择了哲学学科。当问到“你最希望开设怎样的人文社科讲座”的时候, 高达85.7%的学生都选择经济方面和管理方面。当提问到他们日常如何获取人文社科知识的时候, 66.5%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问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属于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时候, 只有39%的同学选择正确。另外, 能够准确表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同学仅仅只有全部被调查学生的41.2%。

二、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的素质结构主要取决于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大规模的培养某个专业的人才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课程教学的方式, 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加强的部分。所以对于高职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而言, 使学生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精神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 整个课程体系需要适当调整和整改, 首先对于课程分类应该更加明确和具有针对性, 使得整个体系相互贯通、有机结合。例如开设一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 它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大提高。此外, 适当增加某些选修课的学分, 使整个人文素质教育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 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个性, 更要适应整体性的要求。

三、开展系列讲座, 拓宽人文素质

以专业基础教育为主,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辅, 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 使得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丰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作业布置方面, 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补充, 可以通过阅读名篇名著的方式, 以一种强制性的学习方式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广泛阅读和撰写读后感。对于校企结合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因得到广泛推广, 相信实践出真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巩固理论知识。

对于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 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以后更要锻炼相关的旅游业务宣传活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所以成功的高职院校必须和旅游行业开展密切的合作, 校企结合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也得到广泛推广, 要切实相信实践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建立认识和实践旅游业拥有丰富人文内涵的锻炼的舞台, 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 勇敢的挑战, 健康的成长, 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高校的教师的人文素质决定了这所高校高等旅游专业的学生将得到怎样高度的人文教育。在学生受教育阶段, 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和沟通最频繁的教师, 他们的见解和情操等都会深刻地左右学生对一些陌生事物的看法。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的教师, 拥有丰富的知识量和崇高的人文素质是必不可缺的。新时期、新时代、新要求, 给高职旅游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 要尽可能的开发专业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潜在的功能。第二, 要有机地结合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使两者融会贯通。第三, 在整个教学中要不断地严格要求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 提高高职旅游管理的人文素养已是势在必行,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现代旅游的专业人才, 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旅游专业成功的标志。相信通过将来不懈的努力和不尽的探索, 推广人文素质教育, 强调它在当今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必将蒸蒸日上和迅速健康的发展, 高校也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旅游管理和服务精英。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就其鲜明的行业指向性而言, 非常强调应用性的重要性。对于旅游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 就业去向包括了各大旅行社、各地区酒店、各综合性的旅游景区以及某些旅游行政单位, 他们需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 更应该在应用方面不断拓展自身,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其次分析了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教师

参考文献

[1]黄静, 刘文俊, 李树琪.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0 (1)

[2]张玫, 姜鹤, 胡文华.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5 (1)

[3]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7 (3)

上一篇:音乐聆听法下一篇:水电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