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概念(精选9篇)
智慧旅游概念 篇1
在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的背景下, 人类文明进入到了信息时代, 这是智慧旅游得以产生的基础。近年来, 我国参与国内外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 在积极应用智慧旅游的过程中, 极大的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能够在满足人们各种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 应用先进的链条式旅游服务模式。在数据处理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基础上, 网络预订等旅游服务模式为旅游主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本文加强了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 希望为我国智慧旅游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一、智慧旅游概述
1、含义
智慧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业不断发展过程中, 同信息处理、通信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 给予旅游者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智慧旅游基础上, 旅游业运行过程中, 能够快速的收集各种旅游信息, 并在深入分析旅游地点以及旅游群体需求的基础上, 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以及结构的优化。在对互联网便携设备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使用者可以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上, 随时随地的对各种旅游资源、活动呢以及信息进行充分的掌握, 旅游机构在公布这些信息的同时, 可以为旅游者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计划并安排旅游时间[1]。在这一过程中, 旅游者能够对旅游信息效果进行深刻的感知, 同时促使旅游机构运行过程中, 营销、服务以及管理三者协调统一。
智慧旅游存在独特的内在逻辑, 首先, 其作为一项信息服务, 能够充分说明智慧旅游的根本属性;其次, 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消除传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地点等限制。
2、本质
在了解智慧旅游本质的过程中, 保持专业人士指出, 旅游主体新时期可以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 给予旅游主体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主权利, 在全面的旅游信息基础上, 为旅游企业的营销以及管理提供便利的基础上, 也是对旅游理念的一次创新。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旅游体系,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集约化特点, 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旅游业中对智能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智慧旅游的本质内涵, 它能够从旅游主体不同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角度出发, 对旅游以及社会等各项资源进行共享, 同时能够促使旅游机构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提升服务的全面性和质量。
在线服务是智慧旅游的本质特征, 为全面满足旅游主体的需求, 以在线的方式手机和传输旅游信息。因此在智慧旅游模式下, 旅游主体是开展一切活动和服务的中心, 旅游机构在运用智慧旅游的过程中, 通过增加同旅游主体之间的互动来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 并提升服务的全面性和质量[3]。由此可见, 旅游信息是智慧旅游当中的基础, 智慧旅游在运用过程中, 最本质的思想就是在有效结合新旧技术的基础上, 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智慧旅游给旅游机构和旅游主体带来的转变
1、旅游机构方面
现阶段旅游机构在运行过程中, 对旅游业务以及活动的管理, 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同传统的旅游管理相比, 能够从每一位旅游主体的需求角度出发, 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并在旅游过程中实时监控旅游主体动态以及服务内容, 在引导旅游主体展开旅游活动的过程中, 及时的提供可靠服务信息,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能够系统的分析旅游主体需求、爱好等各种信息,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 旅游机构在展开营销活动的过程中, 会利用信息技术对营销要素进行传播。智慧旅游实施过程中, 旅游机构能够对各个旅游景点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 以视频、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向广大旅游群体进行传播, 吸引潜在的旅游主体的注意力。同时, 智慧旅游还积极开发了不同手机APP, 促使潜在旅游主体更加便捷的接受旅游景点以及地区信息, 为其提供更多的参考[3]。因此, 先角度智慧旅游有效应用的过程中, 促使旅游机构面对的用户增多, 同时类型多种多样。
2、旅游主体方面
同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 现阶段旅游主体在参加旅游活动的过程中,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往旅游途中, 一切活动以及行为都是由旅游公司统一规定的, 而现阶段, 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 人们旅游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和灵活的选择旅游活动和具体的景点, 旅游公司安排的旅游行程对旅游主体的行为限制性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 针对不同旅游主体, 以及对旅游地点全新消息的掌握, 智慧旅游能够根据旅游主体需求随时转变已经制定好的行程。而旅游主体在对旅游体验进行分享的过程中, 也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方式, 现阶段, 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对路线的记录不仅可以应用照片的拍摄这一方式, 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中通过游记的方式来分享旅游体会。同时, 在对旅游地点进行体会的过程中, 还可以利用三维软件构建虚拟实境, 因此旅游主体在利用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结论
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提升, 旅游业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广泛重视。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积极同信息技术进行了紧密结合, 网络预订等连锁服务模式的产生为智慧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 我国的智慧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 本文展开了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 希望为构建拥有我国特色的智慧旅游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泓.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路径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 2014, 09:67-71.
[2]黎忠文, 唐建兵.“数据流动”视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1:48-53.
[3]彭文治, 黄蕾.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基于智慧旅游视角[J].科技与企业, 2016, 03:5-6.
智慧旅游概念 篇2
记者获悉,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继续深入挖掘目前较成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在物联网大概念下清晰突出:智能交通(车联网)、物品溯源及防伪、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三大主题。
作为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通过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运营车辆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为城市道路保驾护航。国家 ITS 中心带来的中国 ITS 应用发展现状、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的上海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探讨,以及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汇集了交通、出租车、轨交、长途客车及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的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将分别从行业发展、规划设计和成功应用等多角度地剖析智能交通领域的全方位发展。
物品溯源及防伪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建立可靠的技术体系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农业物联网的食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物流销售信息化服务与技术验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农作物生长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多源感知技术与装备等。
物联网技术引领未来智慧城市。本届参展商上海移动、上海电信、上海联通等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均带来不少实例。
智慧旅游概念 篇3
5月29日, 东方网“智慧屋”第一家概念店开张, 这是东方网智慧社区战略的第一步。东方网的目标是在上海打造“最后一公里”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并计划充分利用东方网线下资源, 用2—3年时间建成一百家“智慧屋”。
目前, 东方网智慧社区已引入中国联通、浦发银行、京东商城等21家专业运营商, 以及东方网旗下电子商务公司, 整合了购物、医疗、家政、公共事业缴费、理财等21项民生服务。首批100家店明年将进驻上海各大社区。
同时, 东方网也在积极鼓励员工创新。在2014年度的企业员工创新项目展示会上, 共申报了25个创新项目, 其中11个项目进入现场展示环节。公司提供了110万项目发展资金, 以资助其中的优秀项目。
智慧旅游概念 篇4
“目前我国旅游业态已发生根本变化,90%以上的游客选择自由行,散客时代已经来临。”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表示。
2001年以前,郝康理的身份是工程师,一直在电子工程部第十研究所工作;2001年以后,他先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宣传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兼),“传播”从此融入他的精神理念。“技术”打底,“传播”呼应,这是郝康理的特色,也成为了四川旅游的底色。
“为什么只考虑将游客送出去而不是引进来?”2011年,初上任的郝康理提出疑问。这成为四川推动智慧旅游的起点——规划理念由此改变:从自身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建设的重点也由此明确:“只有面向游客的信息化应用才属于‘智慧旅游’,应把投资重点放在针对游客的行前、行中、行后的服务当中,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
理念确立后,四川省旅游局开始清查梳理全省旅游资源,并引进世界一流的规划团队,同时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建立规划监督机制,智慧旅游的发展途径逐步清晰起来——将“一个中心、三个集群、五个平台和一个示范工程”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总纲领,同时以重点区域建设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编制完成《G5(108)国道(四川段)和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构建省、市、县、景区(企业)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在省发改委、科技厅、交通厅等多个部门群力支持下,全省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与省气象局、测绘局、省电信等部门(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交通厅、公安厅、环保厅、三大通讯运营商等初步形成涉旅部门(单位)信息共享交换和联动协作机制。四川电子政务网站体系业已建立,成都、绵阳、乐山等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其中乐山已建立全市旅游应急指挥平台。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地则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建设。
四川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至此初步成型。
“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目前有87.6%的游客通过互联网、75.2%的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趋势倒逼我们必须提供更个性化、高品质的信息服务。”“服务”,是郝康理一直强调的理念。
“‘天府四川,熊猫故乡’,欢迎您!现已开通以下景区语音导游,回复以下纯数字编码,开始畅游四川吧。”这是四川旅游官方微信“四川好玩”的开场欢迎词。在该微信中,还设置了“随身导”、“画说四川”、“旅游资讯”三个底端菜单,各自又设有二级栏目,游客按照需要回复相关数字或文字,便会立即有信息反馈。
微信仅仅是四川智慧旅游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多语种的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囊括省级、市级的各种最新旅游资讯;与携程、艺龙等知名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四川旅游网络旗舰店;开发“四川好玩”APP客户端、微博服务平台、四川旅游YOUTUBE视频频道、G5(108)国道及大九寨环线多媒体互动智慧旅游地图和景区微卡、智慧旅游多媒体查询终端等。大部分市州和主要景区亦建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发了APP客户端,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和咨询服务。只要游客想了解四川,会有上述众多的服务平台为之服务,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智慧旅游让旅游智慧”。
而成功吸引游客对四川的关注,“营销”是“服务”之外同样重要的一环,也游客而言是感受“智慧旅游”与“旅游智慧”的一个过程。
2013年10月四川省旅游局与四川卫视合作拍摄《两天一夜——旅游梦想》,是国内首档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同时段播放的卫视综艺节目中,一度排名第2和第3,网络点播量近三亿次,在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荣获“2013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亦带来超过五千万次的网络传播量。
还有在淘宝上开展的“寻找稻城亚丁‘最美星空’活动”,1000多份产品5分钟被网友抢购一空;以及“行摄365 画说四川”、“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评选活动等,收集并发布了4万余张精美图片,极大地提高了参与景区和四川旅游的知名度。更与百度、TripAdvisor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构建境内外网络营销平台及渠道体系。
今年4月,四川省旅游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宣传四川旅游,6月,三大活动——首届旅游博览会(乐山)、“中国旅游日(广安)主会场活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元)”在四川先后启动。接下来,还有“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闪耀开幕。最初那“走进来”的期望,正在游客踊跃来川的脚步中实现并夯实。
四川智慧旅游服务与营销体系的建设成果,可见一斑。
“智慧旅游需要时间检验”
尽管目前四川智慧旅游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郝康理仍保持着清醒:“目前,我国尚未制订出统一的智慧旅游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四川各地对旅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也不足。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应用不均衡。另外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体系不健全,建设各自为政,共享整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郝康理向记者阐述了四川旅游将采取的举措。下一步,在规划建设上,四川将启动藏区智慧旅游规划、317国道智慧旅游规划等编制工作,制定全省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宾馆、智慧旅行社等一系列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评定管理办法。
在试点工程上,将在全省全面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程,提升1个智慧旅游带(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1个智慧旅游区域(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建设,在继续强化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都、绵阳、乐山),智慧旅游试点景区(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建设基础上,新增10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攀枝花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眉山市、阿坝州、凉山州)和30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
在应用服务上,将开展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和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构建省-市-县-景区四级旅游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整合省级及市州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4个外文网站和英文APP建设;并继续推动全省旅游行业的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整合应用。
“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产生实际的效果。一段时期以后,智慧旅游建设究竟为我们的行业管理带来怎样的变化,游客通过智慧服务享受到了哪些便利,智慧营销是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郝康理期待着智慧旅游为旅游业带来变革。
智慧旅游概念 篇5
一、概述
所谓“智慧博物馆”,指的是将数字博物馆作为最基础的部分,将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充分地利用起来,构建起全面、透彻的感知以及宽带互联、融合智能技术等特征的一种博物馆新形态,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博物馆进行管理,并且更加有效且全面地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保护,同时深入地与博物馆观众进行交流。
针对实现智慧博物馆而言,技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针对提升其管理以及保护的水平方面,不能单纯地将技术作为主要的向导却严重地偏离了进行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初衷,它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将更多技术引进到博物馆当中,而这恰恰也是当前大多数智慧博物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智慧博物馆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的发展基调,令观众有充分的融入感以及回归感,同时通过探索来发现新的知识,并且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实现和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一)逐步实现智慧博物馆和博物馆的信息交互
博物馆从其定义来看,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且保证开放的一种非营利性的常设机构,主要目的是教育和欣赏,确保人类物质文明以及非物质文明得以传承。博物馆的发展是将博物馆所具备的社会价值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而对已有的教育传播模式和性质、内容等展开适当的改良和完善,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这说明,博物馆的智慧化,是令其借助网络手段来实现更加良好的服务。
实体博物馆当中游客仅仅在藏品展出的时候才可以观赏,信息交互仅仅存在于物和人之间,将藏品的信息准话成数字化的数据,并且经过网络来打造数字博物馆,可以打破藏品时间和空间的展出限制。
当前,各种传感器发展形成的物联网实际应用变得愈发普遍,在博物馆当中的物和人的信息都可以经过电子标签和其他的传感器来进行获取,并经过网络整合来构建双向信息互动。借助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技术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
而数字博物馆也是发展智慧博物馆的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智慧博物馆核心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在数字化当中,而是逐步将物和人之间的互动引入到单纯的数字化当中。
(二)发展智能系统
其一,感知变得更加透彻。实现智慧博物馆,可以将更多的技术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实现时时刻刻测量并感知信息。比起传统的信息化系统来说,智慧系统有非常大的调整。现代化指挥系统强调采集信息的自动性和时效性,而不是规模化、大范围的信息采集,逐步实现数字化的资源库建设。
其二,互联变得更加全面。它指的是智慧化系统可以结合新型网络连接模式来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性质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所谓全面的互联互通,是网络的联通对象(在博物馆当中包括藏品、设施、库房建筑以及消费者、工作人员等)实现更加高度的多元化的体现;除此之外则是联通网络的方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等都可以用作联通网络的途径。
其三,智能化变得更加深入。指的是借助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全面且系统地认知世界,以此来给管理决策工作人员提供比较可靠的参考,并将有效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对数据展开分析和分类处理,最终将大数据和云计算智能化充分地利用起来。
三、如何实现智慧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发现和预览”
“发现”一个博物馆是博物馆和观众进行互动的前提,如果观众无法发现博物馆,那么一切的智慧化和互动都没有意义。在现代化社会的环境下,需要使用更加智能的方式来令观众可以更快地发现该博物馆,例如,苹果曾经推出的应用“Museum Finder”,即“发现博物馆”,使用该软件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博物馆,甚至可以立刻发现它的3D图以及具体位置等,如果和当地地图软件结合,还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抵达博物馆的路线。
该应用除了可以为观众提供地址路线信息外,还能够为观众提供博物馆预览功能,将其和VR功能相互融合,打造3D模式下的预览效果,在抵达博物馆之前,观众就已经了解到了博物馆当中所具备的展馆、各项服务类功能等。
例如在我国的苏州博物馆当中就设置了展厅3D模拟场景,能够让观众在抵达博物馆之前就知道自己希望看什么,怎么去看。
(二)“体验与融入”
在观众确定了一个博物馆而且已经抵达的时候,博物馆会发放给他一张RFID Reader手持式读写器,此时,其与博物馆的真实互动就开始了。观众在来到博物馆之前就已经基本了解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因此观众可以非常清楚此次目的,或者自己是否可以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整个场馆的游览,在RFID上可以按照观众的需求(包括性别、年龄以及个人偏好等)来进行路线规划,或者观众自己去定义一条路线,随后RFID就会将其记录好,随时向工作人员反馈。
比方说,观众在博物馆当中游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玛瑙杯子,对它产生了非常浓烈的兴趣,但是仅仅凭借说明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的,这种时候RFID标签以及读写器就派上了用处,观众在观赏其实物的美妙材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RFID标签来对其历史、三维图进行全面的观赏。比方说,观众想要了解其制作工艺,在RFID读写器当中就有明确的说明[2]。
(三)“虚幻与现实”
观众完成了博物馆的观赏活动回家后,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依然存在,很多观众都会对博物馆当中的展品有所留恋,并且会对没有参观到的展品感到遗憾,因此,通过网站进行浏览就作为了补充而存在。例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始终非常重视虚拟化的参观,开设了官方网站,可以选择多种语言来进行虚拟参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VR技术,将虚拟和现实融合起来,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为博物馆之间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一条良好的渠道。
四、结语
总的来说,智慧博物馆可以很好地拉近博物馆以及观众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并且适当地整合了博物馆的感知、获取信息、展览、评论的过程,令观众可以获得信息,同时可以进行交流,博物馆应该将观众作为主要的工作主导因素,有利于其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新华.智慧博物馆建设研究与思考---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5(01).
[2]穆頔.智慧博物馆概念下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焦俊一,闵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博物馆综合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4(05).
[4]宋俊龙,高永兰.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的高级阶段[J].俪人:教师,2015(12).
智慧旅游概念 篇6
近年来, 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景区以神奇的光雾红叶美景、迷人的诺水洞天、灿烂的三国文化、悲壮的红军历史、浓郁的巴山风情, 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南江县“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同样受到了旅游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前,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 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尤其是四川建成“全光网省”, 进一步加快了四川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四川电信全力支撑四川“互联网+旅游”信息化建设, 巴中市南江“智慧旅游”项目, 就是公司承建的第一个全省“智慧旅游”样板项目。
据了解, 南江县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三大板块, 是集视频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WIFI无线接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工程。自5月启动以来,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四川电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建设内容多等困难, 组织成立项目攻坚团队, 抽调专业技术力量, 安排专项建设资金, 历经4个多月的紧张建设, 建成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信息发布、 WIFI无线接入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工程, 增加400余公里光缆线路、26个景区4G基站和30个景区无线WIFI点位, 能够为政府、旅游运营企业和游客提供多种信息化服务。
旅游资源概念新视角 篇7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 在英文中又称作旅游吸引物 (Tourism Attraction) , 其本身包括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在我国,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一批学者相继转入旅游科学的研究, 他们在撰写论文或专著时都涉及到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解释, 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下了定义。其中, 以下几种说法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1) 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 知识乐趣, 度假休闲, 娱乐休息, 探险猎奇, 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 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郭来喜, 《人文地理概论》, 1985) (2)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保继刚,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2) (4) 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 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由此可见, 这些依托于一定空间环境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籍以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旅游资源具备吸引因素是以往概念达到的共识, 正是这种吸引因素引发了旅游者向旅游目的地移动, 它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
二、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目前各学者提出旅游资源的概念, 在概念认识共性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一些细节上依然存在着分歧。只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些分歧, 才能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作以科学而较全面的界定。
(一) 自然和开发的争议。
这一问题的焦点, 集中在旅游资源客体的形成原因上。一种观点认为, 资源一词应该解释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所有的资源是指未经开发的自然的物质条件, 即只有原始的地理环境才是资源, 而已经开发的就不能列入旅游资源范畴。另一种观点则与此相反, 认为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即只有已经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事物, 才是旅游资源, 或称现实的旅游资源;而未经开发的旅游资源, 只能算作潜在的旅游资源。
(二) 三大效益的争论。
绝大多数学者在给旅游资源下定义时都承认旅游资源的效益功能, 即旅游资源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是, 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与旅游业挂钩并没有绝对的必要, 不少原始的旅游资源未经开发, 即未能进入旅游业的经营范围, 产生经济效益, 却能为部分旅游者所使用, 比如原生态的户外森林探险活动等。
(三) 旅游资源系统论的争论。
1996年, 杨振之提出旅游资源系统的概念。他认为, 将旅游资源片面的单向的视为旅游目的地, 存在着缺陷, 因为, 旅游资源除了双向吸引力外, 还有中介吸引的问题。旅游资源应该既包括旅游地 (客体) , 也包括旅游服务设施 (介体) 和客源市场 (主体) ,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基于这一思想, 他对旅游资源作了如下定义:所谓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来说, 就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对于旅游地来说, 就是客观存在的客源市场;是关于旅游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相互吸引向性的总和。
(四)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资源的提法。
将人力、市场等因素视为旅游资源, 是近年来旅游资源研究的一个倾向。如杨开忠、吴必虎 (1998) 提出:“不妨可以将一切参与或有利于旅游生产过程的要素与条件均视为旅游资源。它们包括自然资本资源、物价资本、人才资源、金融资本、制度资本、市场资本等”;朱孔山 (1998) 提出旅游资源可划分旅游对象资源、旅游设施资源、旅游购物品资源、旅游业人力资源;马雪萍 (1999) 也提出旅游资源概念中要重视“人力因素”。这种倾向是对以往旅游资源研究中不重视人力、市场等因素的一种纠正。但这种提法是否妥当呢?有待学界进一步探讨。
对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资源”进行区分是否有必要呢?我们认为有此必要。因为事实上由于未加区分已造成概念上的一些困扰, 影响了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实践应用;而且西方学者常常使用“旅游吸引物”的概念, 以之取代“旅游资源”, 较好地进行了两个提法的区分。因此, 如果只是要引起对人力、市场等因素的重视, 大可做为“旅游业资源”或“开发环境因素”来处理, 而用不着对旅游资源概念进行修正。
三、有关旅游资源概念的科学界定的尝试
长期以来, 旅游研究者做了很多努力, 在论证实践中提出了多种的旅游资源概念, 由于学术的自由, 这一概念也就众说纷纭, 但学术的统一定义对于实践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认识旅游资源概念的初衷不是为了概念而研究, 而是为了准确地去界定旅游研究的客体进而指导旅游实践。如旅游规划开发人员,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如何确定自己的开发对象, 有时只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也削弱了旅游规划研究的可信度。
旅游资源是综合性的一种资源, 本身包含的内容、事物多种多样, 所以给界定带来困难。而不少学者提出仅用吸引力来界定, 同样带来不少困惑, 因为把旅游者感兴趣的资源都归入旅游资源系列明显范围过于宽泛。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是组合性、多样性、综合性、整体性, 因此我们谈论旅游资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来认识这一对象, 而不少学者从理论上探讨旅游资源概念时容易受整体旅游资源中的特殊个体现象影响。如对景区设施设备的认识问题上, 有些学者就单列出来认为该设施设备不具备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不属于旅游资源, 实际上景区的设施设备当然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但不能单独作为旅游资源的个体来研究, 因为脱离了景区这一大的旅游资源整体, 设施便成了单独的生活、生产资源, 再者, 单独研究设施设备, 对于旅游管理也毫无意义。又如, 雪山我们毫无疑问地会把它当作旅游资源, 而单独地把雪、山, 甚至植被当作个体研究对象来认识旅游资源便失去意义, 因为对于旅游者来说, 雪山和与之相关的植被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对旅游者产生了吸引力, 提供了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 比如攀登、欣赏等。因此研究旅游资源要从它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去研究, 资源之所以被称为旅游资源是因为资源的整体功能、特征吸引了旅游者, 并提供了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旅游资源, 首先, 要具有吸引力, 因此能吸引旅游者这一因素是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的。其次, 旅游资源应该要满足能让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 这是关键因素。至于第一要点学界已经形成共识, 而在具备核心因素的情况下增加旅游资源概念的一个关键因素能更好地体现旅游资源概念的内涵。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事物纷繁复杂, 种类繁多, 但也只能称之为旅游者感兴趣的资源, 如果都称为旅游资源, 那这样的概念界限便无限度延伸, 也失去这一概念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其中也有不少学者强调用能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或实现三大效益来限制, 却忽略了未能为旅游业利用却能为旅游者利用的资源, 因此, 旅游资源的概念本身就是为旅游活动的对象事物的综合体, 就应该从旅游活动的本质去界定。旅游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文化活动, 而不是经济活动, 因此应该从旅游者或旅游活动出发去限定吸引力的范围。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事例的分析来认识旅游资源概念中关于增加“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这一关键因素的界定。
外太空对旅游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都有吸引力, 而我们却不能断定外太空资源就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首先人类科技未能发达到能轻易去到外太空旅游的时候, 去谈论外太空属不属于旅游资源对旅游实践毫无用处;其次, 如果科技发达了, 人类可以乘坐飞船去外太空观赏、体验的时候, 外太空的事物就具备了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 自然也就成了旅游研究的客体, 即旅游资源。这种情况下把外太空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类别去研究才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即当能提供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能的时候才进入旅游学界研究范畴。
工业旅游中, 如果说吸引游客的工厂都是旅游资源这样的范围显然过于宽泛。实际上, 工厂开放给游客, 工厂的事物就成了旅游资源, 其一是工厂的工艺或设施、规模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二工厂要成为旅游者的旅游对象就要开放参观区等, 为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提供可能, 如果不能开展旅游活动, 也即这工厂不能算作旅游资源, 实质上只能算潜在的资源可以用于发展旅游。
会议商务旅游的旅游资源对象是最受争议的, 不少学者提出会议商务游客面对的会议、会展出于公务未必是产生吸引力, 而我们知道首先商务游客代表的是公司企业, 会议、会展存在的商机就是对商务游客所代表的企业的吸引力, 而会议、会展的场所以及相关事物能满足商务游客开展活动的需要, 因此会议会展的场所以及相关事物便成了旅游资源。
华侨回乡探亲旅游的旅游资源中宗族关系是核心, 也是吸引华侨回乡探亲的根本动因, 而华侨的亲人、家乡的华侨组织的存在是宗族关系这一资源的载体, 他们的接待与安排满足了华侨进行探亲访友旅游的动机, 即提供了华侨开展探亲旅游活动的可能。因此宗族关系与华侨的亲人朋友、华侨组织等共同构成侨乡的旅游资源。
中南海对于去北京旅游的旅游者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但是中南海的地方不具备为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提供可能, 因此不能算作旅游资源。
因此, 从旅游本质出发去解读旅游资源概念更能符合实践需要, 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其开展旅游活动提供可能的各种事物的综合体。
摘要: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论, 学界已形成多种观点, 但都存在一些片面性, 未能很好地与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结合起来, 往往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认识。因此, 在旅游资源概念的现状基础上, 本文尝试从旅游活动的本质来认识旅游资源的概念。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旅游业资源
参考文献
[1].邓观利.旅游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3
[2].郭来喜.人文地理概论[M].1985
[3].周进步.中国旅游地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4].黄辉实.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 1985
旅游商品:概念·范畴·特征 篇8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商品概念的定义
1、旅游商品概念的几种典型定义
国际上相关旅游企业和组织机构也曾对旅游商品的概念和范畴做出解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购物支出的定义是“旅游者做准备或者在旅途中购买的物品 (不包括服务和餐饮) 的花费”, 其中包括衣服、工具、纪念品、珠宝、报刊书籍、音像资料、美容及个人物品、药品等。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买, 即为了转卖而做的购买。韩国观光公社在研究旅游购物时, 指出购物的对象和范围除了以传统的生产方式利用国内生产资料所生产出来的土特产、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之外, 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从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都只是旅游商品内涵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众多学者对旅游商品概念做了深入探讨。我们列举了部分学者的观点 (见表1) 。
2、旅游商品概念的争议
(1) 旅游商品是否包含无形服务
学者对旅游商品是有形的实物产品, 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仍有部分学者 (张爱国, 1990;王克坚, 1991;田里, 1994) 指出旅游商品还应该包含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所需的服务。
(2) 旅游商品的购买是否只发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旅游商品是否只包含在旅游途中购买的商品?表1中认为旅游商品只包括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商品的学者有陶汉军 (1994) 、李艳 (2001) 、陈胜容 (2006) ;认为旅游商品是在旅游准备阶段和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商品的学者有张文详 (1992) 、田伦 (1998) 、张文敏 (2000) 、刘敦荣 (2002) ;苗学玲 (2004) 、钟志平 (2005) 则认为旅游商品是因旅游或旅游活动而产生的购买, 指出在旅游准备阶段所购买的实物商品也应该包括在内。
(3) 旅游商品是否包含生活日用品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关于旅游商品是否包含日常生活用品这个问题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明确指出旅游商品包含日常生活用品, 比如学者李艳 (2001) 、刘敦荣 (2002) 的定义就直接将旅游日用品列入其中。第二种观点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他们在对旅游商品定义时, 既没有将生活日用品归入旅游商品, 也没有明确将其排除。第三种观点认为, 旅游商品“不包含维持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如陈胜容 (2006) 。
(4) 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是否只在消费主体
张文敏 (2000) 认为“旅游商品是针对旅游者设计的”。而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者购买的商品即为旅游商品, 其购买目的可能是由于某些商品具有地方特色或价格优势或旅游活动必需。同一种商品既可以是旅游商品, 也可以不是旅游商品, 关键在于其消费主体与购买目的。
二、旅游商品概念的重新界定
1、旅游商品概念与内涵的重新界定
综合以上分析, 借鉴学者和相关旅游机构对旅游商品的描述, 我们将重新界定旅游商品的概念, 以明确旅游商品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我们认为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过程中以及旅游结束返程途中出于非商业和非投资目的而购买的、以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体的一切实物商品。这个新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一定是旅游者。言外之意是当地居民出于目的购买的当地旅游纪念品不能纳入旅游商品统计之中。而且该定义将旅游者的旅游购物行为的时间延伸到启程前和返程途中, 空间扩展到居住地。
(2) 该定义借鉴了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购物品的规定, 强调了旅游商品购买动机的非商业性和非投资性。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合。旅游者出游为的是体验快乐, 寻求愉悦, 他们购买旅游商品是为更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或者是为他们快乐经历留下回忆的空间。
(3) 该定义指出, 旅游商品是以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体的一切实物商品。第一, 将旅游商品规定为实物商品, 区别于以无形服务为主的旅游产品;第二, 把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商品的主体部分, 暗指旅游商品还包括其他部分, 如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生活日常用品以及免税商品 (Dutyfree) 。这里, 旅游用品是指为旅游而准备的物品, 如旅游专用鞋、野营工具之类。旅游纪念品主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旅游服务用品和旅游食品。
(4) 该定义中没有指明旅游商品的文化要素。笔者认为, 旅游商品的核心部分——旅游纪念品, 是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而旅游用品、日常用品和免税商品一般都不具备地域性和文化性。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是出于旅游活动需要或商品具有价格优惠。
2、旅游商品的基本特征
(1) 宣传性。旅游商品的宣传性是指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旅游商品具有宣传旅游目的地, 吸引更多潜在旅游者来访的功能。旅游商品具有特色性, 往往能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象征。旅游者购买当地的旅游商品, 并将之带回居住地。在他们与亲戚朋友交流旅游经历时, 起到了宣传目的地的效果。
(2) 经济性。经济性是旅游商品的应有之意。对旅游者来讲, 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除旅游商品具有纪念意义外, 还可能是因为旅游商品相对较低的价格 (旅游商品的生产大多使用当地富足的原料) 。对旅游目的地来讲, 发展旅游商品市场有利于活跃当地旅游业。此外, 当地居民也能从旅游商品的销售中获得经济收入。
(3) 效用性。旅游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旅游者或者出于满足旅游活动所需而购买旅游商品, 或者出于为旅游经历留下回忆而购买, 使旅游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得到满足。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很强的效用性。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分析学者们关于旅游商品的概念后, 对旅游商品进行了重新界定, 认为在时间上, 旅游商品的购买行为发生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过程中和旅游活动结束返程途中三个阶段;在内容上, 旅游商品的范畴包括旅游用品、日常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免税商品四个部分。在这个定义之下, 文章指出作为旅游商品应该具有宣传性、经济性、效用性、纪念性和便携性等特征。
旅游商品是一个由多种需求构成的整体, 具有较宽泛的内涵和复杂的外在联系。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旅游商品内涵及其外延, 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问题一:旅游商品就是旅游购物品吗?
对于什么是旅游购物品, 旅游购物品与旅游商品有何区别, 旅游购物品是否就是旅游商品等问题学者们很难有一致的观点。表1中, 田里 (1994) 认为旅游商品的内涵要更宽泛, 它包含旅游购物品;苗学玲 (2004) 认为旅游商品与旅游购物品的内涵是相同的, 它们的差异只在名称上;陈胜容 (2006) 指出, “旅游购物品”这一名称以“购”的行为作为界定特征, 即因旅游而购买的一切物品皆称旅游购物品。由于“购”这种行为的发生面太广, 从而产生是不是旅游组织机构、旅游企业因工作而购买的物品也属于旅游购物品的疑问。笔者认为, 旅游商品与旅游购物品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 在内涵上也是有所不同的。相比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品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和旅游返程途中购买的实物商品, 突出强调商品购买的异地性。
问题二:旅游商品没有边界吗?
旅游商品没有边界, 可以无限延伸吗?学者张凌云 (1990) 认为旅游商品是模糊的、边界不确定的和动态的集合。它是由众多不同实物商品构成的, 对于不同的旅游商品购买者这个构成体的内容有所不同。我们觉得, 这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的问题。也就是说, 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旅游商品, 但所有的实物商品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只有满足了旅游商品的定义及特征的商品才可以列入旅游商品范畴。
问题三: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如何统计呢?
智慧旅游对大众旅游市场影响研究 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大众旅游,新大众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济的快速发展, 方便、廉价的出游条件催生了平民化的旅游类型———大众旅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缺乏灵活性的大众旅游越来越不适应大众旅游者的需求, 人们越来越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进行旅游。智慧旅游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旅游实践中来, 旅游者可以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 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 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 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 这样一来, 大众“自由行”的方便之门大开, 一个全新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旅游的内涵
国外并无智慧旅游的提法。智慧旅游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目前还没有对这个概念标准的、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有:马勇 (2011) 认为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张凌云 (2012) 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也称信息通信技术, ICT) , 为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 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旅游者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智慧旅游系统主要由数据中心、服务端、使用端三部分构成, 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传感网等技术相互联结。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智慧旅游的四大核心关键技术。
2、智慧旅游的特征
(1) 高度智能化。智慧旅游背景下, 旅游者的出行模式是这样的:出发前, 潜在旅游者只需要将自己的需求信息输入电脑, 便可了解目的地的客房、餐饮、交通、天气和人流等一系列的旅游情况, 并可进行虚拟游览和体验;潜在旅游者通过网上预订, 选择游览项目、旅游企业, 设计制订自己的个性化行程;到达目的地后, 旅游者将自己的行程规划定制到电子导览导游机中, 或将旅游计划和电子导览导游软件下载到自己手机里;在游览过程中, 旅游者还可以与网络随时互动交流, 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改旅游计划, 由网络帮助调整行程;完成旅游行程后, 旅游者可以把对旅游项目的需求、对旅游服务的意见和投诉等通过电子导览导游机反馈到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 实现网络上互动交流反馈 (见图1) 。
(2) 信息的有效聚合。智慧旅游的应用体系包括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区 (点) 、文物古迹、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公共设施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 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 为整个智慧旅游的应用体系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通过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 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 达成目的地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
(3) 政府、旅游者、企业、居民深度参与。智慧旅游的四大应用对象为: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政府通过获取旅游信息、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市场监管信息、旅游目的地营销反馈信息等多种旅游信息, 实现实时反应、协调运作, 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做出最优管理决策;旅游者通过信息查询、合理线路设计、旅游预订、智能导览、门票及优惠券获取、紧急救援、投保理赔、旅游投诉等多渠道获取旅游全域/全流程的信息服务;旅游企业通过获取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满意度调查、行为追踪、数据统计及挖掘等相关信息, 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同时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高科技信息系统创造旅游需求, 并对旅游者进行知识服务, 引导旅游者进行消费;目的地居民则可以享受交通、游憩、休闲等多种系统信息共享带来的价值。
(4) 个性化信息服务。智慧旅游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体现在旅游者可以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行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与网络互动交流, 并可按照自己的意愿临时更改行程;个性化信息服务还体现在对旅游安全、旅游便利性需求、旅游移动搜索等方面。比如探险旅游者遇险时可通过终端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难所、急救站等, 方便救援力量迅速确定遇险旅游者位置, 实施有效救援, 甚至还有专门的“人员追踪系统”,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旅游者位置。
二、智慧旅游对大众旅游市场的影响探讨
1、大众旅游的内涵
大众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 由于收入的增加、假期的延长、交通技术的改进和旅行成本的降低, 广大旅游者开始流向阳光、沙滩和海滨旅游目的地, 工薪阶层的旅游消费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大众旅游的首要特征是普通的大众都参与到旅游中来, 具有廉价、便利、安全、舒适等4个典型特征。
2、智慧旅游对大众旅游市场的影响探讨
(1) 个性化、高效的自助游将成为市场主流。目前人们出游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自助游和跟团旅游两种, 跟团旅游因其缺乏个性化体验而受到众多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和高质量体验的旅游者的摒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自助游成为一种新潮的出游方式。然而, 目前旅行社和相关旅游网站推出的自助游产品只是简单的“机票+酒店”组合, 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 出发地局限性大, 尚未充分利用旅游者的反馈信息资源, 更谈不上与旅游者随时随地互动, 预订用户往往出于省钱的目的访问网站, 真正的旅游价值尚未得到体现。智慧旅游将网人合一, 实现旅游者深度参与、生命体验, 网络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交流。因此, 如此便捷又能体现旅游者个性化价值的出游条件, 必然促使在智慧旅游环境下, 个性化、高效的自助游将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方式。
(2) 旅游项目、旅游活动方式异彩纷呈。信息不对称是制约自助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智慧旅游条件下, 一方面, 潜在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检索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高效、准确的旅游信息, 可以轻松自在地安排自己的行程。信息的通畅免除了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遭受吃、住、行、游、娱、购等后顾之忧。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方式、活动项目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 由于智慧旅游的个性化、智能化的特征, 互联网能根据潜在旅游者需求偏好, 对旅游者偏好进行细分, 将具有类似需求特征的旅游者深度聚集, 形成个性化的群体, 互联网能将适合旅游者和群体的信息随时随地地呈现给用户。信息通道畅通使潜在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能激发潜在旅游者的创造性和出游动机, 使旅游活动更具有个性化。
(3) 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行业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助游使旅游者需要无障碍的旅游服务。而智慧旅游时代, 旅游者只要向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 网络将会合理推荐安排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 旅游者只需要在网络的提示下轻松进行自己的行程就可以了。因此, 智慧旅游不仅将网络与旅游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还将涉及到旅游活动过程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 个性化的庞大的旅游市场的发展机会, 使酒店、交通企业、景点、商店等各旅游企业必须紧密联结在一起, 提供一体化服务, 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否则, 就会惨遭市场淘汰。
三、新大众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差别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知, 在智慧旅游环境下的大众旅游, 是与传统的跟团形式的大众旅游有很大区别的新旅游类型, 新大众旅游除具有大众性、便利、安全、舒适等特性以外, 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出游方式、线路设计、旅游过程中线路的更改、出游时间、旅游消费等方面与传统大众旅游存在着很大差别 (见表1) 。
虽然从旅游者方面看, 传统大众旅游与新大众旅游都是广大具有旅游权利的公民, 但是新大众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除传统景点、景区外, 一间普通民居、一间古老作坊、一处闲庭别院、水井、农田、校园、花卉、时装、寻常百姓家庭等都可以是旅游者的目的地, 范围极广, 因此, 旅游者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再局限于某些比较成熟的景区, 而是广大旅游者心目中的目的地, 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更加多样化, 休闲、放松、修学、寻梦、寻根等都是出游的理由, 线路设计是在智慧旅游条件下, 客人根据搜索到的充分的旅游信息, 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的, 并可以在旅游行程过程中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要随时调整, 总之, 新大众旅游是充分体现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新类型。
智慧旅游时代是高度智能化的网人合一的时代, 它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 其智能化、个性化的本质特征将个性化的真正“自由”的自助旅游推向新的高潮, 一个全新的个性化的“大众”旅游时代在“智慧地球”的大力推动下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5) .
[2]张凌云:大众的“新旅游”, 还是新的“大众旅游”?——普恩新旅游论批判[J].旅游学刊, 2002 (6) .
[3]李泽才:现代性条件下的大众旅游[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4]吴卫东:可持续发展旅游与大众旅游生态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9) .
【智慧旅游概念】推荐阅读:
智慧文化旅游08-23
智慧旅游厕所革命10-13
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06-10
智慧旅游资源条件06-12
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08-18
旅游使人智慧10-05
智慧旅游服务平台06-26
智慧旅游发展现状08-30
智慧旅游业务发展方案11-16
智慧旅游网络营销刍议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