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24-10-08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精选12篇)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包括“自我”和“教育”两个范畴。“教育”具有与一般教育相通的共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对教育的限定又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主体性。主体性,指的是在自我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2.自控性。自控性,指与一般教育的强制性他控相对应的内在的自我调控;3.社会性。社会性,指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和保证;4.终身性。终身性,指高校思想政治中的自我教育相对于一般教育的持久性和永恒性。

一、自我教育实现的理念要求

1. 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自觉地在学习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发自内心、由内而外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在此基础上,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因此,自我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就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自我教育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根据学生各个成才阶段的真实需要,努力从教育过程方面探索新的突破。自我教育是主体教育,需要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发展,尤其需要将过程与“方位”相结合,全方位地将其渗透、贯穿到主体成长、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引导其进行从学术活动、心理活动、文娱活动到社会实践的全方位的自我教育;同时也要求我们着眼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和成长阶段特征,引导其进行自新生入学、在校培养直至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全过程的自我教育。

3. 提高意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受教育者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取舍及精神世界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人格和精神上,为受教育者树立一个具体而鲜活的形象,使学生“见贤思齐”。此外,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处理好教育与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自我教育的辩证关系。

4. 贴近学生,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自我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觉行为,其本身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只有不断随着学生群体情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具有生命力。所以,自我教育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贴近的姿态,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要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随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调整教育思路,改进教育措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转变观念,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自立意识增强,需求知识,渴望成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时常以“骄子”、“宠儿”自居,好高鹜远,眼高手低,特别是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心态浮躁,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鉴于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并利用讨论、对话等教育形式,促使学生自觉思考,并引导学生从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高度去认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内心自我教育的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2. 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借知识之力,提高学生自我陶冶能力

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基本形式,也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要进行自我教育,必须首先系统地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概念,作为行为表现的分析和判断的依据,作为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随着知识的增多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不仅能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而且有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依据,也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

3. 提高尊严感,培养理想人格

自尊心是推动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促使学生进取的内在动力,没有自尊心的人,就不懂得自我教育。因此,必须促使学生提高尊严感,追求理想人格。首先,教育者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公之于众,更不容许不尊重人格地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发生;要设法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欢迎和鼓励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有了缺点错误勇于改正的学生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树立起前进的信心,从而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其次,要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要使他们认识到,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要想得到集体的承认,必须对集体做出贡献。而他人的尊重、集体的承认,又能提高人的尊严感。当学生的确感到自己的存在对他人对集体是有用的时候,就能得到最深刻的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唤起自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更加自尊、自爱、自重,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

4. 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先进意识

榜样教育是通过典型示范,用典型的人和事教育人、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它把抽象的说理变成榜样进行教育,从而引起思想情感的共鸣,让人们去学习、对照和模仿。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树立了大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感染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正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情感丰富,抽象思维有了更高的发展,并有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看问题比较辩证和全面,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榜样教育中能对照榜样检查、审视自己,并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大学生必须按照知行统一的原则进行榜样教育,如果只注意了“知”而忽视了“行”,造成知行脱节,就会影响效果。因此,进行榜样教育,切记做到既要“知”更要“行”,指导学生把“知”落实到“行”上,实行知行统一。只要组织得当,引导合理,学生就会追求先进,把榜样的高尚品德和进取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

5. 积极开展大学生修身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和巩固自我教育能力

当代大学生具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却往往忽略了“修身”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注意了外在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内在价值的形成。可见个人修养问题应成为跨世纪青年学生需要不断提高的首要素质,但“立德、立功、立言”,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或语言上,而应积极投身到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提高自身修养,进行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2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李瑜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如何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给大学生以切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思想和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在当今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高校就业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不少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面对就业感到压力重重。

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逐渐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成为了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仅仅是面对大四的学生,并且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侧重于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与技巧的培训,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而忽视了就业指导

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未能为大学生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在高校教育中是密不可分的,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是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探讨的一个新问题。通过分析考察当前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顺利的成才就业。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虽然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二者在对象、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多共同点,因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效果。

在培养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都是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在培养目标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着眼点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四有新人”。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为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项服务,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中心内容,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贯穿其全过程,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就业政策宣传、择业观的教育还是就业信息的指导、就业技巧的训练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定方向。这种定向的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中,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个人成才等方面,保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职业观和劳动观,反对极端的个入主义。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寻求新的有效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实现教育与服务的结合,在服务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3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面临各种压力增大,心理问题逐步凸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部分学生感到读书无用、前途无望,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从象牙之塔里走了出来,思想观念很务实,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择业等现实性问题上,显示出比较现实的态度,能够屈就一些岗位,反而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然而大多大学生择业愿望都较高,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严峻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同时受到大学扩招、教师职位紧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理想愿望,一旦竞争失败,就会发生心理扭曲,心理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

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不够。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不是很成熟,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解决办法

3.2.1 加强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择业观体现出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它是影响大学生做出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了帮助大学生及时顺利的就业,高校可以通过择业观教育向学生传导职业价值观,努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处理好个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参照自己的志趣、特长,选择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地发挥并能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的职业和工作岗位。

3.2.2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求职择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考验的过程,心理素质如何对就业目标的确定、就业目标的实现、职业成就的评价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他们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和误区,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论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新就

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就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探索了在新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以及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刘莉莉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2010.01.01 2 蔡苏州 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 2009.05.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

民日报,2004-10〃15(1).张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5.08.23。5 傅安洲,阮一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谈)[N]. 人民日报,2005-08-29(9).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G].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段玉銮.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3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54—02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全院学生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7份,有效问卷为495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以下问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较高,但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不良倾向;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信心不足;对日常教育管理和行为规范要求存在着矛盾心理;学生政工干部、学生干部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对课余活动、文化建设有强烈的需求,但还不够健康活跃。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重点。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

1.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这个平台,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要突出邓小平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并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及时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动力。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赋予这一主题以时代的气息,使它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增添自身的魅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把爱国主义融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人生理想中。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要鼓励同学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献血献爱心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进一步树立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对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时,应当更多地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如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等这些鲜活的事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教育学生,从而使“社会主义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等观念真正深入学生心中。

3.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道德教育,使同学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同学中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具体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爱岗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尊老敬贤爱幼、礼貌待人接物、讲究清洁卫生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正确引导,促进学风建设

要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找原因、寻对策,做好个别教育。三是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对学院工作的支持,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严格考勤,强调行为规范,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是要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促进教学相长,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实务锻炼,增强实际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晚自习辅导老师一定要按时到位。同时,辅导员也要多对学生进行自学、自修的指导和管理,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拓宽知识面。五是要广泛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笔者所在院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较多,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电脑多用于玩游戏、上网娱乐。为了改进学风,首先,要求辅导员每天早上八点到教室、实验室检查学生出勤,其次,是要求专业课任课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每周至少要布置一个课外上机任务给学生,最后,是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寝室检

查,对仍不学习的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对布置的上机任务进行检查。通过这些合力,各班学风大有好转。

三、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要建立全员、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做到党、政、工、团多方相互配合,院、系、班三级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实际效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教育,实行严明的奖惩,使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把升旗仪式、“文明宿舍”建设、晚自习、对学生晚归的检查督导等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认真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资助工作,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安心学业。并且要积极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做好就业指导和相应的思想工作。

4.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后进生和受处分同学的教育,严加督促,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利用家校联系、找他们个别谈心、结对帮教等方式,共同做好这些同学的思想工作。

四、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作为高校教育者,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政工干部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敬业奉献。

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身教与言教不可偏废、身教重于言教的事实,足以说明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的学生政工干部如果能给学生三分爱,学生回报给我们老师的可能就是七分甜。为此,教育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和爱护学生,实施爱(主要指师爱)的教育,把爱的情感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爱而不偏,通过自己的“形态语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尊敬人、做好人。

2.建立健全学工人员例会制。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及时的沟通交流很有必要。因此,要建立健全学工人员例会制,定期召开例会,就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小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安排好下阶段工作,提出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如此可以达到汇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实效的目的。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联系学院、系部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要选好学生干部,并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是对学生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不称职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调整,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第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率作用,促使他们在专业学习、能力培养、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都能真正成为广大同学的榜样、带头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

校园文化、体育、科技等学生活动历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之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政工干部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热点,积极引导学生思想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保证活动经费。学校要切实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经费等方面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扶持力度,为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对社团活动的组织、指导。随着高校院系的调整和改革,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也突出了学生社团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社团的管理和重点扶持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社团活动,并加强指导。

3.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我们同样要重视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情商”的开发和引导。情商包括了人的个性、性格、情绪、心理素质、品行、承受能力、自我激励、公关能力等。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人作为完整的人去发展,通过健康心理知识的教育、心理咨询,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等,帮助学生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交流,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是要结合高职专业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且努力扩大参与面。三是要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巩固专业知识。四是要多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参考文献:

[1]王崇志.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机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0,(12).

[2]彭国祥,张军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条建议[J].武汉金融,1990,(01).

[3]仝丙昌,李黎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4]李月顺,王翠丽.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理论导刊,2006,(11).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4

一、分析法律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

1. 包含关系。

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的对象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体,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于通过教育、文化、德育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提高人民的素质, 从而实现人的价值。法律教育则在于用法律制定的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规范, 并且以一种强制的力量来使得人民遵守, 从而达到一个促进社会稳定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教育体系中看,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法律教育。

2. 互补关系。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在对于人的发展, 实现人的价值, 以及实现社会的各方面稳定的目的是一致的, 但是法律教育在具体的方面有了针对性较强的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遵守自己的义务, 以及超越法律界限收到法律的制裁, 用一种比较严肃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来实现提高人们素质的目的, 但是相对于法律手段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比较和谐的方式。所以在教育层面来说, 这两种教育具有互补性, 法律教育使人有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的严肃, 思想教育有法律教育没有的轻松。

其次, 唯物论讲究物质决定意识, 任何人的下意识行为都是来源于人大脑的思考, 而大脑的思考的来源不外乎就是物质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精神方面。所以,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 都是来源于外部对大脑的刺激。只不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脑的刺激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刺激, 主要依靠的方式是说理论证、讨论结论、言传身教、批评自省等方式;而法律则是通过拟定好的法律规则去评判人们的行为, 看是否符合法律的范围, 当超出法律的范围的时候, 还会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一个强大的后盾给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一定的惩罚。相比来说, 法律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要严厉很多。所以两种方式的互补性表现在:当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自我管束, 当行为触碰到法律的界限时, 就可以用法律教育来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

3. 互补认知规律。

法律教育是一种强制教育, 仅仅只是涉及到调整对象的具体行为, 但是细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可以涉及到人的思想、语言、行为做一个内在的导向, 从而达到调整各个方面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较高层次, 法律教育则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所以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 却恰好可以形成一个互补的作用。

二、为什么会形成互补关系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 法律教育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调和作用。所以, 两者的自身局限性反而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思想教育要想深入人心, 就要引入法律教育, 从而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民主, 而社会主义民主又要以社会主义法律作为一个强大的后盾。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人们心中的信念和舆论监督, 并利用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共同调整来实现。但是道德规范始终是缺乏一个刚性的制约, 没有刚性的法律制度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国是一个长期缺少法治的国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将法制建设提上一个健康的轨道。但是法律并不是万能的, 法律产生的根源便是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 菜肴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来约束同质阶级的行为, 但是, 社会形势的变化法律也没有办法去调和出现的一些矛盾, 这时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维系社会稳定。所以, 一方面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 一方面也要依靠法律教育, 对错误的人, 错误的事进行一个严肃公平的处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同时进行, 才能达到人们所追求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社会稳定的效果。

三、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

首先, 在具体的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结合在一起, 并且双方达到一个互补的效果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就注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表达的意志。并用法律教育来体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本质上看来, 法律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但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 因为局限而相互互补, 来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法律教育。

首先, 法律教育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规范, 所以说利用好法律教育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因为我国本身是一个缺少守法, 执法传统的国家, 因此在改革开放后, 发展使得法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因此在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尽享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法律教育。

2. 法律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

普法教育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开展, 学校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全民从小的时候开始, 就要学习和服从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行为规范, 以此来养成一个良好的严肃法纪, 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进而来到了社会不会做出什么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在200年前, 资产阶级利用法律来传播民主, 和平, 自由等思想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是离不开法律教育的, 因为法律先行去传播思想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来得更加便捷和有效。

3. 在法律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5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中既各自独立又交又联系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标取向、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都具有相似性,从而具有了彼此互补转化的可能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作 者:陈亚萍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水电讯处,225261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6) 分类号: 关键词: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补   转化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重要性;原因;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中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本质上,高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在教学方面就有着较为特殊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把就业率当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也没忘本心,仍然把思政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无论是从学生立场、高等职业学校立场还是社会的立场出发,都应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的品德方面也呈现多元化。即使大部分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小部分人向着消极方向发展,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出有失道德的事情。由于学生的思想波动大,很容易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学生所处复杂的环境也成为不利因素之一。因此,在这个大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有辨是非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有的学校不断提高就业率,以此来吸引学生目光,取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学校本身的条件不够,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益的学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不完善,德育教育不够,教育观落后陈旧,对学生发展没有好的影响,导致学生思想不健康,进入社会反而对社会的发展不利。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职业学校中仍存在着弊端

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只有小部分取得了成功,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存在着弊端。如下:

(一)思政教育被忽视

由于高等职业学校不了解思政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学校设立了思政教学课程,但是得不到学校以及老师重视,忽视对学校秩序的管制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至于使许多的高校生得不到良好的素质培养,道德水平低下。

(二)思政教育滞后的表现形式

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滞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的落后、对人文学科知识了解少、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和教学模式缺乏多元化等方面。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麻木,缺乏课堂活跃度,不仅如此,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思政理论建设落后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专业授课老师出现短缺现象

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安排的课时以及教师都不太重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师资队伍不专业化导致相关工作机制的匮乏。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对师资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协调。

三、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缓慢、难以普及的原因

社会的逐步发展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前提下,教育工作变得复杂,其原因还是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遭受到不重视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高等职业学校对思政教育方面的忽视造成了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查审方面的缺失,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出现问题,进而会引起学生对其的忽视,使学生上课不积极。

(二)思政教育专业授课老师的队伍缺乏建设性

就像前面所说的,思政教育的师资基本处于抽调状态,上课随意。又由于面向的对象主要是中专升格而来的初中毕业生,教学者也用中专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师资结构不明确,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方向性。

四、提高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地位的对策

(一)明白高职学生接受思政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就要有对其的教育意识,通过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首先领导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中的重重困难。根据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时代的需要来发展思想教育工作。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进行一些诸如讲座、读书活动等宣传活动。

(二)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优点

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巩固。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发展其教育功能。

(三)改新式教育为主流,以学生为主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和灌输式教学早已麻木,高职院校应结合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体验式,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体验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以及参与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内容最好贴近实际生活或社会问题,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活跃,以改善其社会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加自身修养。

(四)老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的便利条件之一就是对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有明确的了解,对一些思想偏差的同学及时的进行疏导,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探索出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小兵.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秦爱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4.

[3]冯秀云.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李丽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吉首大学,2012.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探讨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性,文化性,实践性

1 汲取前人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因为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靠中国古代教育一代代地传递下来的……没有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难以创造、延续和发展的。” 文化一方面借助教育得以更好的传播和保存, 另一方面也赋予教育以更宽广的领域来面对社会的多方需求。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育, 生生不息、源源流长的社会文化都是其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使得它对于优秀文化资源的利用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于人的正确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确实,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政治性较之文化性, 是更为根本、更为深刻的本质规定性。否则, 思想政治教育则将与智育、美育等无异, 并无以在众多的教育形态中以其独特性而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 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实现这些教育目的, 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都很多。“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 更把'诗教'看成最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到了魏晋时代, 文学已经觉醒且被视为'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 包括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中国的艺术自觉追求表现天地之心, 拟太虚之体, 因而也把和作为最高境界。自古以来, 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 对人生的看法, 他们生活的意义, 他们的价值信念, 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 都是透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核提升的。” 主动吸收来自这些学科的丰富内容, 紧跟时代潮流,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密切联系优秀传统文化,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学科特色。

2 经理论严密论证

“任何一门学科, 都有它的理论基础。有了理论基础, 学科的理论体系才能在它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然也有其特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作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没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解释了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根本目的和任务。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人们的社会存在, 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思想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意识中相对比较稳定的一部分。社会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反映在人的头脑中, 就必然形成各种思想观点, 造成人的思想复杂性。因此,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就必须全面考察教育对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周围所处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便把握其思想形成、变化的外部客观环境, 由针对性地组织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同时, 人的思想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存在, 对社会存在也具有能动作用。依据这一原理,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 一次武装人们的头脑, 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是早就和培育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理论。 因而, 它必然成为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 我们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 正确对待社会矛盾, 科学地分析和把握每一社会矛盾引起的物质原因和社会条件, 从而引导人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对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 对实践经验的抽象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这是一个已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但历史和现实也表明,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体现不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就走不出经验主义和盲目主义的窠臼, 就很难提高水平和效益, 其作用就势必受到怀疑, 并进而使其价值和地位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回顾党的历程, 从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到夺取全国政权, 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 由于我们党总是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而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环境非常严峻和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 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使全党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很快的取得统一认识, 从而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马克思指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 说到底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并从实践中抽象提升, 形成真理性的认识, 最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容及相关理论, 正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确认识。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形成, 又会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广泛实践性的科学理论, 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引导并提升人的精神生活, 开发人们的智力水平,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同时, 以人为实践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立足于现实, 根据各种变化的因素, 不断调整自身, 超越旧的理论, 形成新的理论, 以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政治教育, 2008 (5) .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探讨 篇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以及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与教学等方面的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总要求。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则是在国家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 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 他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目标体系结构。

一般来说, 这一目标体系由四个层次组成。一是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标, 即由国家或社会规定的、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即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教育目标;三是课程的教育目标, 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规定的课程, 如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教育目标。上一层次目标是下一层次目标的依据, 下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上一层次目标的条件和基础, 教育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确立的依据及意义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确立依据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有三种需要, 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这三种需要是有层次的, 并且随时间、条件的推移不断变化的, 只有实现了生存需要, 才能发展享受需要, 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2. 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析理论, 认为人有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为缺失的需要, 后三种需要为成长的需要, 后一种需要以前一种需要为基础和条件, 最终目的是自我实现。

3. 科学发展观理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确立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确立, 有利于多层次、全方位实现教育目标,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树立问题意识, 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地改革,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确立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劳动转化的高层次人才, 这种人才只有经过教育,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确立解决了“怎么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提出了四个基本的目标实现的阶段, 并对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合理的阐释, 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

最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体现了教育目标的有效管理方法和策略。从国家、学校、课程及教学看, 每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管理主体是有所侧重的, 改变了以前国家一统教育目标的局面, 采用了更加合理的目标管理范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实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四个层次又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即社会教育目标和个人教育目标。所以, 无论那个层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应该充分考虑社会与个人的需求, 合理调配两者之间的关系, 共同推动实现良性的教育目标层次。

(一) 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

坚持教育目标的社会尺度是建立健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以崇高的思想、觉悟为导向, 才能实现好、落实好学校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 向大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 促使其建立宏观的国家教育目标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促使学生参与其中, 体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 充分结合学生的现有情况, 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 完善其理想教育。

(二) 教育目标的个人需要

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这一主体, 所以满足个人需求、兴趣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动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遵循人的发展的顺序型、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规律,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可理解的、可接受的自我知识, 丰富和完善教材中的内容, 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及学生关心的问题, 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应该以学生为本, 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 调动其积极性、参与性与自觉性, 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互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 认同目标、觉悟目标与信仰目标

对全体学生群体、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理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教育结合起来, 将认同、觉悟与信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具体分层教育目标。一方面, 以认同为目标, 求同存异, 体现学生主体,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 对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推行觉悟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快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转变;同时, 对学生党员、全体学生推行以信仰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 突出强调学生的需要, 实现教育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井海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效能与路径的探讨[J].今日南国.2009 (2) :74-76.

[2]魏志俏.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今日中国论坛.2010 (9) :109-110.

[3]赵宏宇.关于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思考[J].德育在线.2011 (3) :269-270.

[4]冯爱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12) :23-30.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9

高等职业教育是先进的科学文化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面向一定职业定位, 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其办学特色就在于所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 学生从校门到工作岗位基本上没有过渡期。从总体上看,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这就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各方面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另外, 社会转型时期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而思想道德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重自我价值而轻社会价值, 更多地强调向社会、他人索取, 不太考虑自己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蔓延, 为人处世为金钱所动、享乐所迷、私利所趋, 甚至出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足。这就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政治理论性和政策时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加上高职院校多数是理工科学生, 人文素质不高, 仅仅追求掌握技术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因此客观地说, 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不爱学的窘境。另外, 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陈旧, 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加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措施上缺乏思考和实践, 教学内容陈旧, 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更令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一种不良状态。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集体主义教育

当代学生大多数系独生子女, “80后”的特点突出, 学生的个性强, 团队意识差。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 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应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今社会的发展, “合作”、“团队”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强烈需要, 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参与各种组织活动,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力倡导为国家、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 反对损人利己的行为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面对现代生活、就业等问题的巨大压力, 在高职学生中产生了部分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 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关键, 新形势下,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主要内容。学校应当引进专业化的心理教育人员,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 设计符合其心理特征的活动方案, 鼓励学生参与和体验, 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所受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约占75%, 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 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认为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加强三者之间的配合和反馈, 不断督促和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防止坏习惯的滋长, 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 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

(四) 职业道德教育

如今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问题, 而且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 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行为礼仪培养以及就业形势政策的教育之外, 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学生就业教育的全过程, 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是非分明、公道正派、勇于奉献的思想品格。另外, 引导学生尽快熟悉拟就业企业的文化, 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排除工作初期阶段的陌生感, 顺利实现“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五) 法制观念教育

法制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要更多地通过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 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为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必须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一般效果并不理想, 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 如何利用法律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 以人为本,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也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 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的能力, 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以情育人, 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自身需要的体验, 只是把老师的教育当作一种理论来接受, 而没有将这种教育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学生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也使思想教育索然无味。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要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 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深化和升华。要注意发掘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注意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作为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作到“以理育情”, 多关心学生, 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及时,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到“以情育情”。

(三)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起着重大影响。当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校舍、文化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缺乏与不足。学校首先应加大投人, 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科学的、健康的、高雅的校园文化。如扩充校内的有线电视网络、宣传舆论设施, 以便组织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设置一些校园人文景观, 以挖掘环境育人的资源, 美化育人环境。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可以在满足学生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 使他们受到哲理的启迪, 情操的陶冶,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开展技能、科研比赛活动, 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 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优势, 主动建设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网站, 努力增加校园网的健康有益信息,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提供良好服务。在网络上建立各类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库, 尽量做到与时俱进, 尽可能多地选择那些体现时代精神与学生生活贴近、反映国内外风云变幻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内容。另外, 在现代信息环境与科技条件下, 学校图书馆应当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上所承担的具体任务, 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思想政治阅读材料。在图书馆的建设中, 需要不断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整合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丰富学生的阅读选择。

(五) 丰富教学手段, 使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

在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 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荣八耻荣辱观》《汶川大地震献爱心》《减免农业税》等正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会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此外, 今后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协作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式教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选课题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并最终形成课题报告。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独立进行信息分析与利用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 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朱小曼.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我国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园地, 因此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深入贯彻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 坚持把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创新作为突破口, 不断推进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一、观念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的转型期,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工作观念, 从而有效应对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提出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强调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 在工作目标的制定上注重社会要求而忽略了个体的一些内在需要, 这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响应, 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 人们在利益问题上普遍经历了一个转变, 即从利益休眠状态向利益觉醒状态的转变, 大学生的利益观普遍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确立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达成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 这样才会使受教育者能够从内心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会切实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是任务观创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主要局限于对大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和说教, 忽略了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良好个性。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随这种变化, 在开展传统教育活动的同时, 侧重于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 确立灌输社会规范、培养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新任务观。

三是主体观创新。多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坚持以教育者为主体, 时常将受教育者看做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 忽视其应享有的主体性地位,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切实纠正这种观念偏差, 牢固树立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相统一的新主体观。这样才能促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内容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对自身工作内容做出调整和创新, 这对提高自身工作实效来说是极为关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主要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围绕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来追求创新。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 不断挖掘现有的政治教育内容, 适时添加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二是伴随社会道德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高校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道德教育的内容。传统道德教育重在强调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内在调节。现代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全新道德要求, 这些都为高校道德教育创新提供了依据。

三是高校要拓展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年大学生诚信危机事件频发, 导致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诸多疑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一种需要, 因为诚信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而且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本。

四是高校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学习任务不断加码, 促使他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科技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 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岗位需求变少。这些变化使大学生心理时常要承受来自于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 就会慢慢沉积, 一旦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就会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创新, 增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机制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创新主要涉及领导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4个方面。

领导机制创新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党的领导, 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以校行政为具体实施者的工作机制, 由校行政负责把校党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部署贯穿于教学、生活及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 充分显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工作效应。

运行机制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重在以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运行, 力争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平时。同时, 高校应尽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拓展到家庭和社会,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处在一种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转状态。

评价机制创新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不同主体来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对教育者而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应重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两个层面, 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激励与惩戒相统一的评价原则,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的工作自觉性和能动性。对受教育者而言, 要逐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学生德育考核体系, 从单一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考核转向于侧重对德、智、体、美等综合表现的考核, 将学生德育考核细则进一步具体化, 力求考核内容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受教育者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体系日趋科学化。

保障机制创新就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必须从基层抓起, 逐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能化水平, 同时采取相关措施,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豪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促使他们能够专心于本职工作, 使高校能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这应成为保障机制创新的重中之重。

四、方式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根本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当前,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作方式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根本路径。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技术具有开放、透明、互动性强等特点, 这为大学生快速获取外界信息提供了便利, 也为他们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这些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都是有利的因素。当然, 互联网也具有隐秘、虚幻等特点, 这为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甚至散布流言提供了一个渠道, 这种隐秘性对高校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必须直面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 并以此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  思想政治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90后”大学生经历着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吸收力,并形成鲜明的个性。

一、“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全球范围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使不同思潮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渗透到大学生群体。面对庞大的媒体资源,“90后”大学生接触大量的信息,思想变得异常活跃,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但缺乏较为完整的辩证思维模式。想要凸显自身个性特色,却又在社会现状下承担很多压力:意识到自己已不是天之骄子,只有锻炼自己,增强能力,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受过生活的磨砺,碰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选择逃避或放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法单一,过于形式化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政课,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少,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课程表面化,内容层次挖掘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差,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二)高校管理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度需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辅导员工作日渐繁重。辅导员是连接各个部门与学生、各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日渐增长,但是辅导员的数量却不能与之匹配。有高校在探索的导师制,以及和辅导员工作结合起来的辅导员-导师制,在可行性、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各种监管机制上都处于探索和磨合期,这必然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盲点,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多维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想建构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学生主体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在明确培养目标下,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建立有效机制,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首先,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把三者的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科学、辩证的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理性思考。其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功能,让学生有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三是构建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环境。以师生关系为主体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稳定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处理交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校园健康向上大家庭氛围的形成。

(二)多维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思维,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首先,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既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育思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校园活动中,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报、校广播台的引导作用。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新形势下,更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三)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优势

积极鼓励、引导大学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参与到学校工作中,代表学生发声。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学生带动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由上至下、有效、及时的开展起来。

(四)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监督、评价机制,做到规范化、程序化,要有管理、有制度、有考评、有监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层面查漏补缺,探索出适应形势变化的管理模式,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教育渗透入学生学习、生活。

加强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相关部门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

[2]刘芳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

[3]纪鑫.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9(7).

[4]许文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08(5).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篇12

(一)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要不断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握精神实质,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行动上都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此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有不理解的,而且在认识上也有很大的偏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说服他们,根本达不到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疑问,达到统一思想的效果。

(二)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强化

高校是创新和传递优秀文化的地方,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把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出和谐的高校文化氛围,用一种积极的内容熏陶无数的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心理和态度,要不断去探索网络信息的特点,对于新的知识,我们要能够进行吸收和接纳,要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掌握这种新形势,成为它的主人。不断地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帮助他们准确地筛选网上的信息,来不断加强抵抗腐蚀文化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有高尚的情怀。

(三)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增强,使其在研究方面的能力得到进步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的工作落实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要不断进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内容进行更新的同时,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的结合。最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四)我们要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实践

马克思主义鼓励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让高校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方法

(一)要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训练

高校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说,挑选优秀的干部进行培训或者去进修,还可以不定时召开一些会议,组织他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政治理论,从实际去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修养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拥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

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但要对历史、法律等知识精通,还要对行政管理的知识有所了解,要加强知识面的学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要不断地调整并且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要有很好的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传递我们的教育内容,使得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达到非常优秀的效果。

(四)了解实际情况,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要对国外和国内的情况进行研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并与其他人进行探讨,然后转化为新的教育内容,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可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当然,身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自觉投入社会,进行锻炼的意识,要学会把思想性与理论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环境已经改变

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有机遇也有挑战的同时,以非常好的措施来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要能够完美地完成,要教育带领学生去积极地树立正确的理念,在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加严格

当前,我国的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教育已经摆脱了原来的模式,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现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增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不一致,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大学生还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就业难问题。只有在学校的时候就认真学习,具有真正的能力,才能够为毕业找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三)科技不断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在提高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极其迅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不断创新的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加强实际锻炼,要摒弃原来的旧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来形成新的模式,不断提高教育工作魅力。

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一)要有培训制度

高校要建立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来解决当前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可以设立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还要做好一系列的规划,比如切实保障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问题,要切实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

(二)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对于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就像培养骨干一样,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合理的制度,要有计划地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适应新的形势下任务多、责任大的情况。

(三)要加强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这一学科是属于综合性的,对于它的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要进行思想政治研究,设立教育培训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队伍的建设,也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我们要建立一个注重实践、充满活力的高校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晓浪,CHENXiao-lang.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0(3):74-76.

[2]陈曾敏.对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6):41-42.

[3]玉珍.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8):60.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教法创新下一篇:深化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