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地域文化

2024-09-04

旅游区地域文化(通用12篇)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日益提升,人们对旅游风景景区中各种用途的景观文化艺术要求越来也越高。这就必须要不断提升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建筑向着精品化和具备浓厚的地域民俗文化,这就要全面了解风景旅游区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并能够将景观设计有效的融合地域文化,深入研究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脉络的精髓,同时,目前,景区旅游成为人们假期的主要计划,为了符合游客的口味进行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使风景旅游区以独有的地域特色吸引大众的目光。本文试图探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不用地域存在多元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加入地域文化,使人们通过地域文化了解地区独特的魅力。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从自然资源入手,亦可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加入人为和谐因素,使风景旅游区拥有自己的特色[1]。

一、旅游景区设计中地域性景观设计原则

1、统筹全局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需要进行全方位统筹,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地质环境、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等。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不可将设计理念寄托于某个因素,需要探寻因素之间的联系,根据内在联系进行设计。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可将整个园林区域进行分层处理,对景区的整体活动空间进行布局,使景区内每个区域之间通过内在联系构成整体。

2、文化精神

一部分旅游景区作为历史岁月见证的体现,是历史岁月留下的痕迹,因此进行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时,更应以景区历史文化为主[2]。设计人员对历史文化进行考证,以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进行有机结合,采用新的表现手法与模式,提升景区景观设计的内涵。以延安红色景点为例,延安作为抗日战争战略总后方,共产党在那里进行全国抗战指挥,将这一红色历史作为历史文化建设红色景点,使人们感受当时情景的同时,激发了爱国之心。另一方面,将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可以沉淀心灵的场所,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3、生态平衡原则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与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出现矛盾,因此,进行风景区景观设计时应树立生态平衡意识,根据景区所处生态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相宜的方式进行设计,突显景区的自然之美[3]。这种理念下的景区景观设计有利于景区的长久发展,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们在景区旅游中逃离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亲近自然。

二、景观设计中区域性文化的表达方式

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为充分表达区域性文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混合的手法进行设计。

1、广泛借鉴

进行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从众多艺术种类中借鉴表达方式。借鉴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借鉴的表达方式作为启发,对艺术行为表达方式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表达过程中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使景观设计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眼光,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底蕴。

2、传统文化的保留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促成了我国今日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时间的韵味。进行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将这些传统文化收集起来,向大众展示景区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历史中的和平富饶,也见证了历史中的两国相争,无论是哪一种见证都是历史的记忆。因此,设计人员应保留景区已有文化价值,引导更多的群众了解接触历史文化,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将文化底蕴世代延续下去。

3、象征表现

象征通过某样具体事物暗示特定的人或事理,在设计中常用来表现抽象的概念[4]。设计人员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刻事理中的深刻意义,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通过想象力感受意境的独特魅力。进行旅游区景观设计时,可以借用象征的手法体现区域特色,如海南三亚可以用椰子代替,进行景观设施布置时可以采用椰子的形象进行表达。

4、隐喻的含蓄

隐喻作为一种感知暗示,使人们在暗示之下体会设计中的内在含义。设计人员运用隐喻的手法,将地区所有的地域特性进行表达,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首先,将景区内的自然生态文化因素进行收集。接着,将这些文化因素进行大胆创新,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符号,为人们传播景区文化内涵。

这种隐喻的表现手法含蓄的表达了景区的文化特色,通过来往的宾客将景区的内在文化特色传播出去。

三、旅游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实践

1、做好规划目标

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应遵循统筹全局原则,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如对少数民族聚集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应根据少数民族习俗为核心进行设计,如新疆那拉提大草原景区为例,结合少数民族习俗,以毡房代替混凝土结构房屋进行设计,使游客进行游览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

景观设计前做好整体规划目标,有助于景观设计的全局理念,避免为追求部分美观,导致整体景观失调。

2、规划内容

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旅游过程中的扩展项目,建设扩展项目区域,保障景区的经济收益,提高景区环境维护质量。如地势开阔的草原区域可以设置民族游戏项目体验区,山俊水美的区域可以设置水上项目体验区,植物种类多的区域可以设置植物走廊。另一方面,对景区建筑、道路、阶梯造型、功能区进行规划,进行景区建筑规划时应尊重当地风俗进行特色建筑群构建,进行道路铺设时应考虑耐久性与承载力,进行阶梯造型时可以采用象征手法融合景区特色,进行功能区设置时,融入文化元素设置休息设施、娱乐设施等。

总而言之,规划景观设计内容时应以多方考虑为主,不仅考虑景区的整体功能还应考虑景区的经济效益。

3、植物种类规划

进行旅游区景观设计时,应根据旅游区现存植物种类进行植物种类选取,在不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树植移栽,对景区植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进行树植选择使对于基调树种的选择应以地区独特性质为主,加强地区风情。除此以外,应构建层次性景观效果,选取适宜的乔灌木进行景观创设,为观赏者带来多层次视觉享受。

4、建筑规划

进行景区建筑规划时应就地取材,根据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本土建筑材料进行房屋建筑,这种建筑规划理念不仅使建筑物别具特色,同时改变了建筑物要以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概念,呈现民族多样性。如,内蒙古景区可以采用蒙古包,四川景区可以采用竹子。通过构建多样式的景区建筑物,体现了景区的多样性文化,为景区赋予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吸引旅者的观赏兴趣。

5、水系规划

风景旅游区内大多有湿地、溪流等水系景观,设计人员应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了解景区内的水系分布,根据景区内的水系分布进行全区水系景观设计。在较危险水系地区,进行观赏台、观赏围栏的设置,进行设置时以流畅圆润的线条为主,顺应水流的趋势,使观赏围栏与观赏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山水皆有的水系,可以根据登高望远的原理,选取在山上选取一处观赏点,使游客通过山上的观赏点观赏水系美景,如新疆喀纳斯景区的观鱼台。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循环式净水系统,将景区中建筑所用水进行循环净化,满足游客与景区商家的需求,避免因为水资源的需要,过渡采集景区的自然水系。

四、结语

进行风景旅游区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景区所处地域文化为主体,不同情况下的景区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为旅游者体现景区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加深游客对于该地区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吴卫光.绿道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介入——风景园林课程教学笔记[J].美术观察,2015,01.

[2]李畅,赵静,赵艺源.基于地域文化的芙蓉湖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14,04.

[3]徐蕾,许先升,袁晓军.海南呀诺达旅游区地域性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13,04.

[4]颜颖,欧阳高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5]李川“体验”视角下民俗旅游目的地的景观规划[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4.

[6]王凌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2

利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宿迁当地旅游文化特点,创建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境,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水平,切实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二级市,自1996年建市以来,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近年来,更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打造朝阳产业—旅游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2013年起,随着中国宿迁骆马湖四项国际户外运动精英赛的举办、江苏微旅游推荐的江苏最美骑行路线—三台山森林公园路线的出炉、以及三台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开发项目获得2015年“全省旅游创新发展优秀项目”、三台山森林公园入选“江苏十大新景区”、包含三台山森林公园在内的“楚汉文化宿迁生态休闲二日游线路”获评“江苏十条新线路”,宿迁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十一”黄金周,七天累计接待133.6万游客,2016年黄金周的奥地利维也纳轻歌剧交响乐团、吕思清、廖昌永、李玲玉等云集的“衲田花海音乐节”及其他彰显地方特色活动的举办,对宿迁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检验和挑战,它对宿迁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江苏省联合职技院宿迁分院(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理所当然地承担了为宿迁旅游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如何适应宿迁旅游业的涉外旅游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英语学习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业,成为旅游英语教师的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材方面,自2012年江苏省联合职技院宿迁分院旅游管理专业首招以来,该专业基础英语一直使用和其他师范类专业相同的教材,而旅游英语教材也都为全国通用的教材,基本没有涉及江苏省及宿迁当地文化,加之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提不起兴趣。

(二)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单词、语法的讲解和语篇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旅游英语所注重的实用性、交际性等特点,口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中,也很少结合宿迁当地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特点,联系宿迁本地各景点景区,培养学生旅游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三)教学手段上,很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技术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传统的教学手法导致学生普遍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寥寥、自主学习不够。

(四)评价方式上,仍旧采取书面的考试形式,忽视了旅游英语最为重要的口语测试,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英语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理论的内涵及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就如何提升学生第二语言习得效果,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着,他们的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中,并成效显著,情境教学理论即是其中最近的研究理论,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教学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 Vygotsky,他们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他们的观点后来被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情境学习理论”正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新的学习理论,它更为强调学习情境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强调知识的意义应在真实的活动中建构,学习活动应与文化相结合;强调最有效的学习必须让学习者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二)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并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渗透地域文化特色,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依据情境教学理论及情境教学法需要,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改进旅游英语的教学,以促进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一)编写利于创设“情境”的、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旅游英语教材,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为高度重视英语交际功能的旅游英语,要求教学内容真实、贴近生活,依据情境教学理论,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于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即真实、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所使用的教材真实、贴近生活,才利于创设情境,也才能够达到英语语言学习活动与文化的融合,所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或由长期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编写具有江苏及宿迁旅游文化特点的英语教材是实现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的前提,才利于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二)走近当地及周边旅游景点,感受楚汉文化,达到英语教学中的“移情”和“迁移”效果

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说,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学生迅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与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协作,实现活动意义的建构。为此,在宿迁举办国际性比赛、国庆旅游黄金周或节假日期间,教师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近景区、景点、宾馆、饭店,近距离地让学生们欣赏体味宿迁深远的楚汉文化底蕴、西楚霸王的雄风、三台山的衲田花海、骆马湖的碧波浩渺等旅游文化、去品尝具有当地饮食文化特色的美食,让学生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文化而自豪,将会对在其后的课堂上创设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移情”效应,达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去抒发真实的情感,真正达到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所倡导的情境教育能通过“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习者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作用。同样,也便于在其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发挥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迁移效果,提升英语学习实效。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融入地方旅游文化特点,创设旅游英语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声、画、意相结合,寓意于形,创设与当地的楚汉文化、景区景点、餐饮、宾馆服务设施相关联的课堂情境,以不同类型直观、动态、形象的模拟情境如在宾馆中接待旅行团、向游客介绍项王故里、三台山衲田花海、骆马湖四项国际户外运动精英赛现场等学生熟悉的景点等去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内容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重视网络资源对于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微信及时为学生上传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视频、影像、图像、文章等内容,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为学生学好英语创设良好的条件。

(四)重视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及过程性评价工作,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时,重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发挥合作学习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合作学习小组在英语情境教学法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不同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能力、性格等特点,合理安排课堂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角色,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都能融入情境,进行真实而逼真的英语交际,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内涵;形象造型;意象造型;旅游纪念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属于特色旅游商品,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游客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一切物品。旅游纪念品市场竞争的实质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竞争的核心则是设计理念中所蕴涵的文化元素的较量。当今社会,随着技术、性能、结构、材料运用等因素日趋成熟与设计的同质化,旅游纪念品所彰显的有关地域文化重要内涵的要求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旅游人员对纪念品相关多样化以及品位化等要求。因此,面对多样的消费要求和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如何在设计中挖掘纪念品文化层面的潜力,怎样将区域文化内涵和相应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设计出适合的纪念品,赢得旅游者的喜欢已经成为了纪念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位置的重要问题。

一、设计具有区域文化内涵旅游纪念品的影响与意义

旅游纪念品的美观是由美丽的外观设计与内在精神的结合。一件纪念品的创意不论是解决哪类问题,都要落实到以某种特有的造型与人接触,完成纪念品与人之间信息传达的使命。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艺术、科技、企业、结构材料、人工等,而且还要考虑到消费者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社会时尚的变化趋势,人们的消费品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不断的变化。只有兼顾时尚、文化内涵等较为实际性的设计才能够使得旅游消费者能够愉悦的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在设计上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绘画、雕刻技术、色彩调试技术等。

设计出具有区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不仅仅使得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和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加能够提高旅游纪念品的人文价值,好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必须要有人文价值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竞争力。能确立设计的“原创”依据,使纪念品达到系统设计策略要求。

二、地域文化中形象造型与意象造型的设计形态表达

(一)外观形象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影响

外观形象指的是人们通过简单、自然的形象直接确定纪念品的造型,这种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只要能够明确纪念品地域文化的寓意,根据其本身固有形态设计出其外观形象。在将形象造型融入设计理念中时,首先应考虑到它的纪念性功能,把握住人、设计、文化三者之间相关的联系,将旅游者作为主体,既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又能够将地域纪念品的人文内涵渗透进去,充分发挥纪念品的作用。在设计之前通过一些调查,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再确定设计的方向,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结合文化的内涵以及纪念品本身具有的特色,找到文化内涵的核心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完整的方案对纪念品进行设计。

(二)内在形象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影响

意象指的是将人的感情寄托在某个物象上面,综合其他因素一起构建的、能够让人们产生另一种境界的想象。意象是人情感显现的载体[1]。意象造型即意境造型。是通过事物所变现出来的属性所联想到的意识。不具备直观的形象依据[2]。但是由于人们对意象联想是源于受到物呈现出的具体形状、姿态、结构、材料、纹理、色彩的影响而被创造的。由此可知,固的属性才是意象形象的原始依据。对纪念品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意象的一种表达。

三、地域文化内涵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在外形上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外形上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纪念品的特点,而对于区域文化内涵的表现方式中,我們可以通过对材料,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纪念品的自身内涵,还能够向消费者们展示本区域中具有传统属性、民族特色等一些特有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也不能够仅仅通过材料来增加纪念品的内涵,除了材料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使用方式,能够展现出区域地理文化特色的一些东西将纪念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色彩的应用对于纪念品和地域文化内涵的特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结合色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将纪念品和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较为多样化的纪念品。

(二)将地域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

把传统手工艺的一些品质从最深处提取出来,用现代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向工艺的文化本质的深化和贴近。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慢慢地由舒适型转为文化型消费,设计的旅游纪念品能否适应现如今的市场变化,体现设计主题的多样性成为现如今较为重要的研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理念建立在地域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并且要结合现如今经济体系制度的发展,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等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设计出满足消费者要求、适合表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

四、结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着重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强调文化内涵的体现,是设计深入的表现,从文化的发展研究纪念品设计理念,不仅仅能够使得人们的情感得到一定的释放,还能够满足人们对感情的需求,更能够使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白兴易,赵得成,刘刚;基于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J];中国包装,2012(05):14-17

[2]王园.基于文化基因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05):03-05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4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作文 篇5

从本质上讲,建筑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全球化的建筑有其合理的内涵。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一部建筑史本来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

从大的方面说,欧洲与美洲就有相当大的差别;即使在欧洲,西欧与东欧又有所不同;西欧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亦各有特色。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旧金山等风采各异。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找到自己的道路,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

中国从历史地理条件发展,从来就有文化上的分解。陈述彭院士将地域文化分为绿洲城市、港口城市、盆地城市、平原城市等,并且精辟地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列有12个都市群,它们与中华民族多元古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近代建筑也有利用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的实例,从50年代起更有佳作陆续呈现。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6

引言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间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同时地域文化和旅游景观设计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少数民族性地域文化是旅游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受到接待地旅游景观的熏陶与感染,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的景观设计也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旅游景观规划的问题现状

就现阶段四川少数民族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营销服务体系上,而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则将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更为重视的则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一部分旅游景区景观的建设以及设计者往往只是仿照其它旅游景区特色景观进行表面形式的设计,却忽视了与当地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对文化底蕴以及地方历史的挖掘不足,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了旅游景区景观缺乏设计依据和文化理念,进而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

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少数民族地域文化

1.旅游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的设计中,需要突破一般设计的限制,从空间设计、材质运用和民族文化符号三方面进行挖局。首先是空间设计的多样化研究。在阐发审美力场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旅游景观基本模型和空间策划,从而形成功能建筑上更符合景区和旅游要求的空间特点及功能布局。其次是景观材料本土化研究。本土化是设计所有旅游区景观设计的第一原则。针对本土材料的内涵和特性,探索了本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观营造中的运用,从而揭示乡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观营造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是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符号对旅游景区尤其是旅游集散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旅游景区大多数是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2.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

四川地区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与景观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在任何区域景观项目设计中,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身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并理解当地文化的内蕴,方能以该地域文化背景作为元素并将之与大地之间产生关联。本论文以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对象为基础,进一步探究旅游景观设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情况,对地域特色文化如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以四川地区地域文化旅游为例,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地貌的尊重、对地域文化的表现与塑造,为现代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和见解。

3.地域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元素可作为展现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将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符号用各自不同的景观元素加以体现。一方面,景观建筑布局应借用羌族聚落布局。另一方面,景观休闲娱乐设施置入具有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代表的雕塑。其次,旅游景观设计应尊重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以此为基础,在遵循旅游景观设计的原则下,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实现传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精神的作用。建筑材料沿用羌族传统的建筑材料。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各要素应运用民族特色颜色,体现民族特征。 第三,以研究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范例,需要引出的是更多的民族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各种景观元素通过表达不同的民族文化来展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特色,能让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第四,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结合现代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理念,相互交融,加以创新,在传统文明发展传承的同时,促进旅游景观设计的发展。

结语

旅游景观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传统地域文化的演变进程。少数民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一方土壤孕育一方文化,历尽千百年的风霜洗礼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点的旅景观创新设计的新模式。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7

吉林省旅游资源独特性是地域旅游文化的形成的基础条件和根基。吉林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特点。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所形成的人文景观, 是吉林旅游资源不断发展的基础, 吉林拥有国家级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4A景区等旅游资源, 并有冰雪、森林、湿地、农业、边境、民俗、史迹及吉林八景等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又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产粮基地, 这些都为吉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深度开发的基础。

从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看:吉林省外围相邻两国, 东部接壤俄罗斯、东南接壤朝鲜;国内相靠三个省份, 北靠黑龙江、南靠辽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以大的区域划分看, 吉林地处东北亚腹地几何中部和腹地中心地带, 与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及中国东北部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商业圈, 成为为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地理区位还是交通网络优势明显。这些条件优势是吉林自身原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地域性质和文化形成的因素。

从旅游资源分布看:吉林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以东部的长白山为代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中部的净月潭和吉安高句丽王城为代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西部向海湿地和萨满文化为代表。应该说吉林旅游资源分布较好, 覆盖面较广, 旅游景区贯穿于整个吉林省, 同时吉林极具东北特色的冰雪、林海、湿地、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进一步确立了吉林地域文化特征与优势。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较, 具有丰富的北方特色旅游资源和差异化较强旅游资源。

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形成, 离不开旅游地域的独特景观与人文生态环境及有效持续开发的潜力。正是由于吉林独有的旅游资源和四季鲜明的景色, 造就了吉林特色的旅游文化和地域风情。尤其是满族和朝鲜族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品位独特, 在其形成民俗人文景观资源的同时, 也成为黑土地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地貌差异和地域特点多么独特, 旅游资源多么丰富, 如果没有形成文化内涵特征, 其外在个性彰显必定缺少品质魅力和人文关怀, 所以说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将是吉林旅游深度开发的根基所在。其实,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地域特征外在与内涵的表现, 旅游文化反映出的正是地域外在特征与内涵体验的一种形式, 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地域文化, 它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且伴随着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得以壮大。吉林地域旅游文化的形成得益于自身特有的北方文化的积淀。

2 吉林省旅游地域文化特征对旅游工艺品设计的影响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开发虽从属于旅游产业开发范畴内, 但其本质特征的特殊性又使其在开发设计中地域文化内涵得以拓展, 除了其作为物质形态特征外, 同时又兼具旅游文化特征, 即旅游工艺品物质属性的外在直观表象和文化属性的内在审美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使旅游工艺品特色鲜明, 持续开发和创新的空间无限扩展, 既体现出经济价值又体现出文化价值。

2.1 吉林省旅游工艺品设计的现状分析

虽然该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却没有丰富的旅游工艺品与之相对应, 这对于该省整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协调的。该省旅游局报告显示旅游商品创收从2009年至2013年一直不高, 该省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在20%左右, 旅游商品创收低于全国其他省份, 特别是该省旅游工艺品创收更是微乎其微, 创收少的可怜。

虽然该省有经营旅游商品的企业600余家, 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工艺品企业不多, 多数都是个体民营企业, 难以形成吉林旅游工艺品特色系列。并在产品质量、品种、包装、创新以及地方特点等方面, 缺乏品牌价值、缺少旅游工艺品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旅游工艺品方面, 缺少个性化特征及文化内涵, 产品造型简单, 工艺结构粗糙、不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实用性、工艺性、收藏性、礼仪性和纪念性的需求。整体看没有形成吉林独有的特色, 体现不出北方或地域景区文化的内涵, 旅游工艺品同质化现象较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我省旅游工艺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够, 工艺产品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 与日益火爆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产品的工艺品市场发展明显落后, 跟不上旅游经济发展的节奏。虽然各级政府政策上给予支持与扶持, 但是相应的企业没有更好地把握政策与机遇, 致使我省旅游工艺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推进速度迟缓, 总体呈现出地域特色不强、品牌竞争弱势、营销手段单一的态势, 旅游工艺产品设计整体水平处在低端层面上。旅游工艺品设计基础研究领域处于起步阶段, 在旅游工艺品设计定位、设计研发、设计创新、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教育及设计人才储备等方面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战略性统筹布局与长远规划。

2.2 吉林省旅游地域文化特征对旅游工艺品设计的影响

任何旅游工艺品设计不是孤立的简单的物件造型。其内涵文化的体现是产品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旅游产品设计更是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支撑, 应该说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是其本质特性彰显的着眼点和切入点。旅游工艺品地域文化特征、审美文化特征、旅游文化特征是其设计根本所在, 是旅游工艺品的实质性变革的基础。强调其地域特征和文化性, 并非不去开发设计旅游产品的其他需求, 而是更好地挖掘设计本质, 拓展设计开发空间, 探索旅游工艺品研发新的路径。所以说, 地域文化特征对旅游工艺品设计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2.1 旅游工艺品品质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

没有文化的介入与支撑, 产品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 其表现力会大打折扣。旅游工艺品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如果单从旅游这个概念上下功夫, 就会被束缚住, 单纯突出其纪念、收藏、馈赠等作用, 有悖于旅游工艺品设计本质, 其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景观等旅游文化深远意义就会被弱化。旅游工艺品本身承载和传递着很多文化的信息, 这些文化信息是通过产品设计来显现的, 一个旅游工艺品实则是一种旅游文化被物化的结果, 同时也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浓缩与展示。其中独特的地域景观特色和民俗风情文化是其亮点, 也是设计要点。吉林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 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 是深入挖掘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的源泉。怎样整合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 立足于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并从中梳理出不同民俗、不同景区、不同历史所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 在此基础上谋划设计方向, 确定设计要点, 凸显设计文化要素, 培育拓展有价值的旅游工艺品, 以此来提高设计品质。

2.2.2 旅游工艺品功能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点

旅游工艺品包括多项功能, 这里主要谈的是旅游工艺品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有些企业常把美术工艺品等同于旅游工艺品看待, 直接移植在一起不分彼此。这种植入的思维方式与简单作法有悖于产品设计原则, 组合不是叠加, 整合不是拼凑, 两者虽属工艺品范畴, 有其共性之外, 还有其本质区别。作为旅游工艺品自身含有旅游的特质成分, 如果说旅游是一项亲身体验和精神享受的活动, 那么旅游工艺品就是旅游过程中见证的载体和经历的象征, 也可以说是旅游体验活动的延续过程,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工艺品是有分别的。把握共性关系和个性特质是旅游工艺品设计的前提条件, 也是设计开发的关键所在。旅游工艺品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都要体现出“旅游文化”的意义和“旅游地域”的特点。

旅游工艺品在审美功能方面主要包括: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质感美、机理美等。表现形式有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情趣与意境等多种美的法则。审美取向对应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对应艺术风格。审美功能的设计要体现出旅游工艺品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旅游工艺品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值得探索。旅游工艺品在实用功能方面主要包括:“陈设”、“把玩”、“观赏”、“纪念”、“收藏”等。旅游工艺品实用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任何产品设计必须面对和首先解决的课题。作为旅游工艺品设计, 目前设计的重点多数注重审美功能的要求, 减弱了实用功能的要求。同时, 设计文化的价值没有体现, 地域文化更是不得凸显。旅游工艺品设计在立足于审美、纪念、启智等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拓宽设计开发领域。

2.2.3 旅游工艺品品牌塑造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建立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此塑造过程中, 不可回避与旅游地域文化的有效衔接。塑造地域文化的同时也是建立信誉度和塑造自身的品牌。品牌除了要建立优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还要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 更要建立持续发展的设计管理体系, 其设计管理体系中设计文化体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传统旅游工艺品只注重自身的修为, 还没有意识到品牌价值的外在推广作用。随着商品品牌战略推广与研究, 商家逐渐认识到了确立品牌的重要性与意义。随着品牌意识的加强, 打造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作用越发凸显。这其中地域文化应是特色品牌有力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吉林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创设应结合原有的“一木” (松花江浪木) 、“两石” (松花石、长白石) 、“三宝” (人参、鹿茸、不老草) 的品牌效应, 推动延伸开发设计。建立品牌推广机制, 深入挖掘整合吉林黑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开发吉林地域特色文化内涵, 申请政府扶持政策, 调动企业积极性, 推动“吉林制造”旅游商品工程建设, 塑造带有吉林特点的旅游工艺品品牌形象, 构建吉林品牌推广平台, 为品牌建设与发展寻求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巨天中.品牌推广[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01.

[2]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07.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8

一、辽西地域特点对秧歌文化的影响

(一)满族文化。

辽西秧歌反映了八旗制度、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多年来,有些抚顺市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和传承辽西秧歌,例如,某舞蹈艺术导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入抚顺偏远农村,采访了许多民间老艺术家,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秧歌舞照片,发表在《满族民间舞蹈》及《辽宁抚顺民族舞蹈》上,这些珍贵的材料为辽西秧歌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辽西秧歌作为满族舞蹈的一种,为抚顺的满族文化研究增添了价值。多年来,当地一些艺术团体,如八旗风艺术剧团、民间艺术剧团、满族新宾民间艺术团等,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舞蹈比赛和表演,每次都载誉而归。

如今,“辽西秧歌”已被列为抚顺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尽早将抚顺木偶戏、抚顺雕刻、满族歌舞、满族婚俗、满族服装、满族剪纸、萨满舞蹈、萨满仪式等当地特色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如何将这些资源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是我们如今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闯关东”的民族大融合文化。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杂聚的地域,汉族人占据多数,随着历史发展,各民族文化融合,在节庆习俗上也是汉族的节庆日居多。当东北秧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解放区发展起来的时候,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形式,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更多是因为民间的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自身的隐蔽性以及自然性,因为这样两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意识形态被公众共享。

“闯关东”使得东北人民共同的情感和群体意识刻在了东北秧歌的民间艺术载体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强大的团结和凝聚的力量,将东北的“闯关东”文化加在了“秧歌”这一载体之上,同时传承了下来,慢慢融进秧歌文化之中。对于东北秧歌来说,因为其具有鲜明以及丰满的东北人民特性,能够激起东北人民自身的强烈情感。

二、辽西习俗对辽西秧歌表演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服饰道具。

辽西秧歌的服装多为满族的骑马装,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女装上身为镶边的夹袄,下身大多为褶皱长裙,长至足踝。女士头上的装饰漂亮华贵。女装肩部有绣花披肩,头饰和坎肩颜色耀眼。由于男士们表演的动作幅度大,因此男装是镶边的夹袄加上镶边的长裤,有的夹袄外披一件深色对襟的坎肩,头上多为艳色的毡帽。男女服装上都有图案花纹衬托节日的喜庆氛围。

辽西秧歌是古老又传统的民间舞蹈,自然也是反映民间风俗文化的载体。其曾经是中华大地普遍存在的舞蹈,加上地理与自然条件,使得其成为东北地方文化。虽然这些只是传说,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认识到文化与舞蹈对于旅游的重要性。辽西秧歌是当地节庆活动的重要精神支柱,它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动作特色。

辽西秧歌表演起来自由性较强,动作灵巧多变,左右肩头上下交替耸肩,手臂伸直上扭,双肩前后摆动,双肩也可以前后连续微动或抖动,表演的时候,舞姿连贯娴熟。这是辽西秧歌表达、抒发感情最主要的方式。表演者无论男女,手中必备的道具就是扇子和多边形手绢,表演者手中的扇子,颜色也是多彩的,它的作用等同于腰间彩绸。表演者手持扇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兰花指握扇;另一种是右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用虎口外抓住扇子中股。左手拿绢,右手拿扇,这是辽西秧歌传统的表演方式。

辽西秧歌继承了女真人、清代满洲人的民间歌舞,舞蹈中的大摆大浪、盘旋作势等动作,再现了八旗子弟的劳作、骑射、狩猎的传统生活。辽西秧歌以上身晃动、下身屈膝、双脚交错、大起大落为基本造型,其中大场、走阵、小场表演生动,形成独具特色的秧歌文化。

(三)东北曲调。老百姓以自娱自乐的方式来创造、

表演东北曲调,用这种方式来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这种艺术很强的平民化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辽西秧歌通常由大众化的鼓、唢、锣呐等乐器进行伴奏,具备了很强的节奏性和色彩性,继承了萨满舞中的基本调式。在辽西秧歌的音乐当中,很有“逗哏”的风格。在表现手法上还加上独唱对白等多种表现方式。

三、辽西的旅游文化传承与发展

东北秧歌在很大程度上与汉人自身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其活动目的主要就是节日中的祈福。辽西文化是民族独特的文化。其中投射着深深的民族情怀。秧歌和民间艺术息息相关。辽西秧歌是一种具有地域性以及艺术性的民间舞蹈,舞蹈动作本身特点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东北地区的节庆文化以及秧歌中的“乡土”文化,反映了东北秧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蕴。辽西秧歌无论是从表演上还是从音乐上,都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样的表演气氛其实是因为辽西秧歌是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舞蹈表演,不同于取悦他人的宫廷舞蹈,因此,秧歌是一种群众文化,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由于辽西秧歌是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性舞蹈,因此也就在民间文化所研究的范畴之中,其在民族的进程之中,主要是由民众自己进行创作,是民间最为朴素、最为直接,同时又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一种年轻而又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有着久远的文化,同时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面,成为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相对重要的部分。

四、结语

辽西秧歌从民俗历史的角度深入探究,分析了辽西满族文化的传承机制,探讨了辽西秧歌在继承东北秧歌优秀内涵的同时,如何推陈出新,树立起独具特色并且符合舞蹈美学的文化品牌,实现辽西秧歌的创新。辽西秧歌发展到现在,对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也做到了一种传承,为了保护、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政策上的维护、乡间的采风,还是现代科技手段的保护,都必须从东北节庆习俗出发,探寻其对辽西秧歌的影响,

辽西秧歌作为东北独特的文化风貌,发展了东北当地的民间传统的艺术元素,保护了东北的风情村、秧歌的节庆文化等原生态文化,展示东北的热情与活力。开创舞蹈旅游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将开创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丛坤.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9

1 江苏省影视属性的地域特征

历史电影、遗产旅游和目的地形象是江苏省影视属性的主旋律。江苏省的影视属性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为题材,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 太湖旅游区最丰富, 旅游价值最高, 这与太湖的美景及太湖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密不可分, 后依次为长江旅游区、徐海旅游区, 三大旅游区影视属性特色纷呈, 相互间有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开发的前景广阔而美好。

1.1 徐海旅游区影视属性特征

盐城大丰年夜丰知青农场拍摄的《北上海三部曲》讲述了四十年前上海知青在大丰工作、生活、锻炼的真实与非凡经历。盐城大纵湖旅游景区以抗战为题材的《游击兵工厂》一群铁匠在新四军的带领下, 克服重重困难, 采用手工方式生产出七千多支“七九”步枪, 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2009年以淮安盱眙玉皇山影视基地为外景地拍摄的《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小兵“顺溜”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射击技巧, 为部队赢得了多次宝贵的胜利, 同时他自己也在炮火洗礼下成长的故事, 2009年另一部《冬日的阳光》讲述了以盱眙女孩梦雪为主题的真实故事。2010年6月在该影视基地还开拍了电影《黄花塘, 我的乳娘》、《化虾成龙》的影视精品。2010年3月在淮安楚州启动《西游记》文化旅游年, 举行全球首部立体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首播仪式等。

1.2 长江旅游区影视属性特征

被誉为“十字黄金水道上的中国古渡博物馆”镇江西津渡主要拍摄了《天堑·1949》讲述了我党内线肖剑秋在国军内部潜伏10年成为高级参谋长, 为了收集渡江战役的可靠情报, 在生死一线的艰难环境中斗智斗勇的故事;2010年首映的《血色沉香》反映了旧中国民族资本在乱世中挣扎后再获新生、兼济天下的一代儒商。主要取景于南京溧水石湫影视基地并于2011首映的《金陵十三钗》讲述在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几个神职人员、一群躲进教堂的女学生、13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及殊死抵抗的伤兵, 共同应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买官传奇》、《头门口遗事》等多部影视剧则以宜人环境的泰州学派纪念馆为外景地, 建筑群青砖小瓦, 构造精致, 体现了明代苏中地区建筑特色, 内有四季不同景致, 富有园中小“桃源”的意境。

1.3 太湖旅游区影视属性特征

无锡影视城主要上演了以历史名著为主题的《三国演义》、《唐明皇》、《杨贵妃》和《水浒传》等。苏州同里影视基地主要有《包氏父子》 (1983) 、《红楼梦》等160多部影视作品。常熟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 常熟沙家浜横泾老街影视基地《三言两拍》是明朝末年的一部通俗流行小说集锦,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常熟虞山尚湖风景区《柳如是》讲述了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还君明珠》讲述落难千金金明珠等四个出身不同、性情各异的年轻人, 因缘际会命运交缠, 构成民初一段波澜激荡、引人入胜的传奇。常州《天涯歌女》讲述周璇的爱情故事, 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秋之白华》既是一部红色影片, 又是爱情传奇。

2 江苏省影视旅游开发策略

2.1 政府主导型的政策保障

江苏作为中国的旅游大省, 政府支持与鼓励的政策导向作用成为影视旅游开发的重要保障, 以政府为引领保护旅游资源的生态与文化, 高品味开发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2.2 进行影视旅游目的地空间营销

编辑江苏影视旅游专题地图 (见图1) , 引导游客空间影视景观消费, 江苏旅游开发商应尽量多地进行与具体影视剧情相关的开发, 实施银屏文化景观与景区地理景观间的对称化开发, 产生良好空间营销效应。

2.3 影视旅游与其它重要旅游资源合作营销, 优化旅游空间结构

旅游区域合作是指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及区域内部地区与地区间的旅游合作[7], 构建旅游地区域竞合模式, 影视旅游资源开发避免完全局限于单一的影视基地营销, 应同时发挥其它旅游资源的多元吸引功用提升目的地, 从而获取较高游客满意度和重游可能性[1]。

2.3.1 区域内部影视与其它旅游资源融合营销

区域内部影视旅游开发可与区内邻近重点旅游资源、4A级景区 (点) 等相结合, 重点旅游资源主要指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世界遗产、5A级景区 (点) , 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1) 徐海旅游区内部融合营销。盐城的影视旅游开发应与邻近4A级旅游景区如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海盐历史文化风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和新四军纪念馆进行空间融合营销。淮安盱眙玉皇山影视基地的影视旅游游资源应整合邻近4A级的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周恩来纪念馆与故居、盱眙明祖陵、淮安市博物馆、盱眙县第一山景区、清河新区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和府署景区等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景区 (点) 。

(2) 长江旅游区内部融合营销。长江旅游区内影视旅游开发大致应与南京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 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等5A级景区 (点) 的重点旅游资源相融。以镇江西津渡为外景地可具体结合镇江三山景区 (金山-北固山-焦山) 、茅山风景区、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镇江博物馆、南山风景名胜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和醋文化博物馆。金陵十三钗外景地溧水石湫可具体结合除上述明孝陵等重点旅游资源外的雨花台、阅江楼、总统府、朝天宫、玄武湖、明文化村 (阳山碑材) 、梅园新村纪念馆、栖霞山风景名胜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市科技馆。泰州泰州学派纪念馆可具体结合姜堰市溱湖旅游景区、凤城河风景区和姜堰市溱潼古镇旅游区。

(3) 太湖旅游区内部融合营销。太湖旅游区影视旅游大致应与苏州园林、退思园、虎丘山风景区、周庄古镇景区、同里古镇景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无锡灵山景区与常州市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等丰富多样的重点旅游资源相结合。除上述重点旅游资源外, 该区拥有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宜兴善卷洞、武进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等等众多的4A级景区 (点) 。

2.3.2 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联盟

电影创设的旅游影响是有差异的, 苏州发展影视旅游优势最突出, 不仅影视作品数量多, 而且大多为名作, 价值较高, 可融合的、对国际国内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世界遗产、5A和4A级景区 (点) 较多, 泰州较苏州悬殊很大, 所以形成三大旅游区旅游合作网络, 优化江苏旅游空间结构, 进行空间竞合的网络开发是江苏省影视旅游开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Joanne Connell, Denny Meyer.Balamory revisited:An evaluation of the screen tourism destination-tourist nexus[J].Tourism Management, 2009 (30) .

[2]Joanne Connell.Film tourism-Evolution, progress and prospects[J].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 .

[3]万津津, 陈刚, 沙润.地理信息视角下江苏同里影视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2 (11中) .

[4]袁丁, 周其楼, 周春林.基于文本的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键要素比较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为例[J].中国商贸, 2010 (10) .

[5]袁丁, 周春林.江苏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要素耦合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10 (5) .

[6]袁丁.江苏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0 (11) .

[7]辛建荣, 张俊霞.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10

一、旅游商品概念的界定

目前, 国内外对旅游商品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 甚至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名称。但是学术界已经对以下两个问题达成共识:一是就旅游购物发生的时间而言, 广大学者普遍认为“购买行为的异地性”;二是就旅游商品的属性而言, 所购物对象有别于服务产品, 具有“有形性”。因此, 旅游商品即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笔者将其分为四大类, 即 (1) 旅游纪念品; (2) 文物、古玩及仿制品; (3) 土特产品; (4) 旅游日用品。其中旅游商品的核心是旅游纪念品。

二、燕赵文化及其对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的意义

(一) 燕赵文化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 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 燕赵文化的概念逐步形成, 并被人们认同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 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从文化特征上看, 燕赵区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可以概括为燕赵文化的精髓, 即“慷慨悲歌、好气任侠”。

(二) 燕赵文化对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的意义。

1.有利于打造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

虽然河北旅游商品内容繁多, 种类齐全,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分散经营, 文化内涵缺乏, 品牌意识淡薄, 导致河北旅游商品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文化内涵是旅游商品的核心特征, 而燕赵文化作为我国一种地域文化, 历史悠久, 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在国内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燕赵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河北旅游商品要走名牌之路必须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 燕赵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将其融入其中, 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质, 开发出特色产品, 还可以创造、培育出名牌效应, 从而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

2.有利于提高河北旅游商品竞争力。

旅游商品深层次的内涵是文化, 因此任何旅游商品都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品格和素质, 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式利用旅游商品来推销自己, 而许多旅游者也是通过旅游商品来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如以迪斯尼乐园、上海金茂大厦为标志的旅游纪念品就是如此。而燕赵文化是千百年来在燕赵区域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 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只有将这种独特的文化属性反映到旅游商品之中才能成为特色旅游商品, 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 增强其竞争力, 实现经济目标。

三、河北旅游商品燕赵文化内涵的评价分析

为了正确评价河北旅游商品文化内涵的竞争力, 本文在对河北旅游商品分类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对各类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评价分析。旅游纪念品评价从社会历史价值C1、艺术审美价值C2、收藏价值C3、文化传播价值C4四个方面考察;土特产从社会历史价值C5、艺术审美价值C6、美味价值C7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文物、古玩及仿制品从社会历史价值C8、艺术审美价值C9、收藏价值C10、文化传播价值C11四个方面考察;旅游日用品从艺术审美价值C12、文化传播价值C13、实用价值C14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由此构成第三层评价指标层。具体如表1所示。通过AHP层次分析软件包, 计算出河北省各类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价值指标体系各子体系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权重。各层次之间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指标体系进行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得:CI=0.043, RI=0.085, CR=0.051<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经分析可以看出, 河北旅游商品中燕赵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是旅游纪念品, 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其次是文物、古玩及仿制品, 主要是由于文物和古玩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而仿制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土特产和旅游日用品次之, 土特产比旅游日用品更能吸引游客, 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美味价值;而旅游日用品主要是由于其实用价值中结合当地旅游特色而影响河北省商品文化内涵。依托此指标评价体系, 可以针对河北省的旅游特点, 从不同方面提升河北省旅游商品文化内涵, 从而达到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河北省旅游商品品牌。

四、以燕赵文化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的主要策略

(一) 依托地域文化, 树立旅游商品品牌形象。

旅游者购买的旅游商品除了自己收藏、使用外, 还要馈赠亲朋好友,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旅游商品是一个景点 (区) 、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因此,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首先注重运用科学技术保证旅游商品的质量, 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选购、现场制作工艺、包装装潢等方面, 这是树立品牌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旅游企业要注意应该依托地域文化, 深挖地域文化特色, 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 设计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燕赵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河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设计旅游商品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题材、材质、色彩以及精良的工艺技术等方面充分体现旅游商品的燕赵文化内涵, 同时在包装、商标等方面也体现出河北文化特色, 满足旅游者不断发展的审美需要, 最终以文化的优势赢得游客的喜欢, 这也是树立河北旅游品牌的根本。

(二) 做好广泛宣传, 加强旅游商品品牌促销。

虽然人们常说“好酒不怕巷子深”, 但是一个新的旅游商品——即使它是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在被大家认可之前也需要进行广泛地宣传。例如, 杨文利、关楠在对《河北省旅游纪念品的市场调查分析》 (2007年) 中提到, 通过调查19.2%的游客对河北旅游纪念品的认识是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宣传;47.9%的游客是听别人说的, 即口碑相传;32.9%的游客是在旅游中见到或听导游讲解得知的。可以看出, 好的旅游商品要游客认可必须经过良好的宣传。因此, 河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需要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在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或在各种对外促销活动和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宣传、赠送旅游商品, 加强旅游者对河北某一品牌旅游商品的认识;或举办购物节、订货会等来提高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只有经过广泛的宣传, 具有河北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除此之外, 河北旅游企业还应注重实施注册商标策略。品牌资本的法定形式是注册商标, 在注册商标时需要融入燕赵文化, 以代表该商品的特色和档次, 这既有利于该旅游商品在众多的竞争商品脱颖而出, 又有利于注册商标所有人创名牌、保名牌。

五、结语

旅游商品深层次的内涵是文化, 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和锤炼才能成为特色旅游商品, 河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开发前景广阔, 而燕赵文化博大精深, 深入挖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必然会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同样,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对我国其他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旅游商品的发展一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地旅游商品雷同化严重, 品牌意识淡薄, 缺乏地方特色。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 以燕赵文化为例, 对河北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评价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旅游商品,燕赵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李艳.旅游商品需要品牌支撑[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 1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11

旅游纪念品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其具有纪念意义而被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商品,当旅游者去旅游景点游玩,可以在当地给亲朋好友带去礼物,也可以使自己的旅途留下纪念意义,但纵观我国现在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能够见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以一些做工粗糙,成本低廉的小工艺品为主,甚至随处都可以买到的小商品,和旅游景点的特色毫无关联,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中难以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旅游纪念品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鄂西北旅游纪念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越来越显现出不可低估的价值。但现在许多景点景区产品缺少原创,大量同质化、单一化、庸俗化,游客看了不想买。以武当山为例,走访武当山旅游纪念品销售的摊点,发现当地的纪念品仍然处于初级商品状态,大部分都没有像样的包装,很难激发消费者收藏购买的欲望;纪念品虽然本身在结构、用料、图案及文字上极具地方特色,但无统一的表现形式,且缺乏一套对外介绍帮助他人认知的系统;产品造型单一,设计感不足,完全没有为武当山的人杰地灵锦上添花,却略显内涵品位低俗。以大名鼎鼎的武当茶为例,虽然产品本身高大上,但外包装却采用了简单粗糙的纸包装。不仅寒酸更没凸显武当山的特色,且失去了商品自身的价值,怎么吸引游客的目光?销售方面自然没有突破;另外像同心锁、平安袋和护身符等产品几乎都没包装,做工一般,有大有小携带不变。这些没有经过深度开发与包装的纪念品很可能因为以后的使用不当给游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鄂西北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分析

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轴线、连接鄂西北与江汉平原的重要纽带,具有"融合两圈、连接一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功能,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鄂西北属于汉江中游地区,汉江贯穿整个区域。

鄂西北自古就有"四省通衢"的美称,鄂西北汉江沿岸,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略数一下,既有武当山这样的风景名胜,又有许多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比如十堰的道教文化、襄阳的三国文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木板年画,鄂西北民风民俗文化等,这些最具鄂西北特色的景观符号标识和人文遗产,可以成为旅游纪念品中对于文化底蕴的体现,将此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以传播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宗旨,弘扬和复兴鄂西北文化艺术,从而带动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旅游产业,

鄂西北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

在鄂西北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围绕文化创意的原则,结合纪念品的纪念性功能,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同时与鄂西北的地域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握人,设计和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

1.首先立足于鄂西北汉江生态旅游区域的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属于鄂西北的“符号性”元素;

2.其实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市场调查,分析旅游纪念品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技术现状,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方向和价格要求;

3.旅游纪念品在开发和设计方面,重视大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想到新的功能要求、使用方式,并密切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新的创意设计思路、新的构造方式、新的替代材料,从而适应并满足旅游业日益变化的价值需求和大众审美取向;

4.让游客参与到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制作中,比如老河口的木板年画,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观看制作工艺,亲身体验年画的制作,不仅极大的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丰富旅游的经历,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湖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西北汉江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设计,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用心发现、选择和提炼鄂西北的旅游文化,把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标志性符号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的视觉语言,突出设计的文化理念和产品的纪念意义。从旅游文化的创新寻找独特新颖的旅游纪念品题材;用独特的造型吸引消费者,通过造型设计将纪念品的实用功能和观赏功能相结合;找到能满足大众旅客品味与需求的灵感契合点,从而在市场开拓中形成主动性,在产品开发中,旅游纪念品一定要通过差异化品牌化的审美创造,诱导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满足人们审美品味与精神层面的需要,进而扩大市场效应。另外,还要从人性化亲民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让旅客觉得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旅游纪念品不是单纯的商品,它浓缩着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沉淀着一次旅行的记忆。在新的时代,设计出具有浓郁鄂西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时代旅游纪念品,发展旅游纪念品也可以带动鄂西北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文化旅游产业。

四川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文化整合 篇12

一、观赏品;

观赏品是通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把概念融入到产品里,好的观赏品从一个设计的细节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它的民族特性。

二、实用品;

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纪念品中的实用性、功能性。既有当地特色又满足日常生活所用的纪念品很受游客亲睐。

三、趣味性物件;

外出旅游可以接触到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条件做的事情,使自己得到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新鲜感的满足。所以具有趣味性的新鲜感旅游纪念品得到人们的喜欢,特别被购买力强的年轻人所追捧。

四、食品;

人以食为天,吃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也出现了美食旅游,是以“美食”作为吸引物的享受过程。

现代的旅游业与饮食是分不开的,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享受美味,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旅游与饮食又离不开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人物质水平的调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修养,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很好的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的方式。

但是现在人们在购买纪念品时却越来越难找到称心如意的。现在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层次低,产品形式单一、雷同,具有趋同性,使产品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四川看到的旅游纪念品在其他省市也能看到买到。旅游纪念品设计陈旧老化,缺乏创新,内涵挖掘不够,品位提升不够,要素整合不够,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因此,创新就成为了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创新最终目标在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的游戏法则和解决新的问题。创新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在多样化中找出动态变化的新秩序,最终构筑起新的物品。这种整合性创造,是一种能够涵盖和平衡彼此矛盾的多价值观,而且是能够囊括丰富而混沌概念的一种综合及构筑性活动。

旅游纪念品整合性创造可以通过现代思想与独具特色的异质性区域文化交汇时产生的矛盾冲突来体现。文化产品负载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功能,设计与文化整合,在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物品。这样不仅有助于区域性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可以超越现代主义的束缚创造新的物品。

新物品的创造需要功能、技术、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基础上,对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探究和运用。

四川是一个物产丰富多民族区域,又处于长江上游,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区域性文化。如果旅游纪念品与文化整合创造出新的物品,那它将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神秘性、神奇性等特性,因此吸引力更强,更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目前四川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逐渐打破“功能决定形式”等单一的传统造型规则,在设计中也加入区域文化元素,但是只是传承区域文化的外衣,仍然停留在模仿传统物的层面。因此,旅游纪念品设计不单单是设计师的任务,也应当是产品研发部门与当地旅游局、文化界、民间手工艺传承者甚至教育部门携手共同完成的过程。为了避免产品在其他地域出现同质现象,还必须对产品进行专利保护,以法律的手段避免产品的泛滥。

如何在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中突显自己的优势,单是创新的产品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立四川自己的纪念品品牌,树立品牌价值。好的品牌犹如一个管教有道的大家族,旗下的产品可以系列化设计产生不同品种的产品组合。从开发和生产的角度,产品系列化设计可以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产品,节省同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从消费者的角度,产品系列扩大了目标消费群,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面并建立连续一致的产品识别性和品牌认知,从品牌传播的角度,以产品为核心,以统一的设计语言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体现不仅是盈利的体现更是旅游地区有利的宣传模式,品牌专卖店的销售模式是最好的展示平台。政府部门可将产品列为对外交流的赠礼,正是最好的品牌的推广。

在日本,不同地区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也各不相同。如富士山景区的富士山系列手链、挂饰和巧克力,在离开富士山后就再也看不到;浅草寺内所售的雷门灯笼外面也看不到;因此游客每到一个景点就会急着购买代表性的纪念品。我们的旅游和工商部门也应对产品销售地域进行区域性管理和划分,这也是地域性文化与销售渠道相整合。通过整合,游客在不同的景点能看到和买到不同的特色商品,也更能激发游客的新鲜感和购买欲。

我们现在说的旅游纪念品与文化整合,不再只是基于怀旧之情而去重复四川独特的符号或是粘贴片面的文化,而是重视并且开拓个人与区域文化之间,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积极意义,将各个组成单元的生命力全部吸纳,并由此形成一个可以不断成长与进步的创新机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区域性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并使未来确实成为包括全球化与区域化两大趋势共同发展的时代。

上一篇:市政路面下一篇:中药储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