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精选12篇)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1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对供应链这一复杂系统,为了取得良好的绩效,必须找到有效的协调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通过供应链管理来降低运营成本并简化商业流程,因此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在当今的商业活动中变得至关重要,而物流信息技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2.1 降低供应链成本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供应链中大量的事务处理已完全信息化、自动化, 供应链中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得成本, 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EDI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商业数据交换,这不仅可以将供应商、制造企业、零售企业、顾客和银行连接起来,可以在供应链范围内实现无纸化贸易,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确保了信息获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2 优化供应链中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往往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因此,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那些服务水平低的物流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就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的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的最大化优势,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
2.3 建立供应链的协作网络,提高运作效率
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业务信息和知识进行集成与共享,在完善的供应链网络环境下,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优。当所有供应链参与方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么它们对最终市场的影响会达到最大,而较大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收益,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都可以通过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得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在共同的供应链目标指引下,也会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简洁、高效。
2.4 改变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获得竞争优势
传统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往往是跨部门,甚至是跨企业的,不利于供应链的畅通。要想改变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必须有一个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支撑。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行为协调起来。促使企业对原有的组织和运作模式重塑,对传统的以组织功能为中心的企业进行以流程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企业应向顾客提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同顾客建立稳定的长期联系,以获得竞争优势。
3 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技术有很多种, 其中核心的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一种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它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灵活实用、经济便宜等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为了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商品,自动读取有关商品的信息,广泛地应用条形码技术。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及时做出反应。当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及时响应(QuickResponse )、自动连续补货(CRP)等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都离不开条码技术的应用。条码技术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3.2 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限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射频技术因其识别距离远,不局限于视线;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等特性而备受瞩目。射频技术在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或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在实际应用中,射频技术能够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 物品能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被实时地追踪, 同时消除了以往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各环节上的人工错误。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仓库及商场货架上的阅读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整个供应链中的流动。同时,射频技术还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让供应链上的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3.3 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它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和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是按照通信协议、依据各行各业的事务处理模式形成一个信息标准,经数据通信网络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以电子的方式交换商业文件,减少甚至取消了纸张、票据等书面文件的来往,因而也被称为“无纸贸易”。EDI具有快速、及时、价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点。
近年来,EDI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供应链管理应用中,EDI是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全球进行合作贸易时,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通过EDI,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纸面作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并且能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战略性的好处,如改善运作、改善与客户的关系、提高对客户的响应、缩短事务处理周期、减少订货周期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
3.4 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
目前,GPS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卓有成效,尤其在货物配送领域。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容量设置、运输车辆的调度等都可以通过运用GPS的导航、车辆跟踪、信息查询和交通管理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GPS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5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科学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GIS具有数据搜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它可以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GIS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中企业的信息共享,通过GIS平台,随时调出任何区域的电子地图,查询所有的商业信息和相关地理信息;同时,基于GIS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决策管理中选址和资源分配等。GIS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供应链企业的集成度,有利于各成员企业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加强了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侯方森.供应链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家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4:113-115.
[3]张永军,王文彬.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8,1.
[4]唐四元,鲁艳霞.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伍娜,潘红平.基于GIS技术的供应链管理[J].特区经济.2004,10,211-212.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2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在回顾供应链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以及对中国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 管理机制 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30-0211-02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起初人们并没有把它和企业的整体管理联系起来,主要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局部性研究,如研究多级库存控制问题、物资供应问题,其中较多的是关于分销运作问题,例如分销需求计(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DRP)的研究就是典型的属于供应链中的物资配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
1.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业务流程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商与供应商、或者制造商与分销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一般要借助于因特网或EDI进行业务联系,由于实施了电子化商务交易,因此许多过去必须通过人工处理的业务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简捷了,有的环节甚至不要了,从而引起业务流程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企业间可以通过因特网方便地获得需求方生产进度的实时信息,从而可以主动地做好供应或出货工作。
2.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变化。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计算机化的程度。从国外成功经验看,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一般都有良好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基础,不管其规模是大还是小。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思想,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关系为例,过去在人工处理条件下,生产管理人员制订出生产计划后,再由物资供应部门编制采购计划,还要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向供应商发出订货。这是一种顺序工作方式的典型代表。由于流程较长,流经的部门较多,因而不免出现脱节、停顿、反复等现象,导致一项业务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平台,数据可以实现共享,并且可以实现并发处理,因而使原有的顺序工作的方式有可能发生变化。
3.支持业务流程的技术手段的变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流程的变化也不是偶然出现的。我们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改变了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把企业的资源概念扩展了,更倾向于与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因此加强了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紧密性;二是供应链管理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并行工作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都要借助于纸质媒介,制约了并行处理的工作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供应链管理的潜力,人们开发了很多管理软件,借助于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供应链企业可以快速交换各类信息。共享支持企业不同业务及其并行处理的相关数据库信息,为实现同步运作提供了可能。
二、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的变化
1.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就是常说的按职能专业部门分工的组织形式,这时的部门划分主要表现为按专业分割。虽然有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但是由于各个部门总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从部门主管开始就很难达成一致,更不用说下面的工作人员。这种现象意味着整个工作缺乏跨职能协调,从而导致重复和浪费,信息常被扭曲或延迟,权力界限和责任常常是模糊的。这时候还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也没有独立的职能部门。
2.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形式。当人们初步认识到业务分割和分散化的组织使企业反应迟钝之后,即开始了对组织功能的合并和集合的尝试,这种变化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是这时的功能集合只集中在少数核心业务上。例如,在市场营销领域,集中点通常围绕在客户服务周围。在制造领域,集中通常发生在进入原材料或零部件采购阶段,大多数的部门并未改变,组织层次也未做大的改变,因此其功能整合的效果有限。
3.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受到了进一步重视,出现了物流管理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此时将物资配送和物料管理的功能独立出来,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尤其是随着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企业为了更快地、成本更低地作出反应,纷纷建立面向零售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也是造成物流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和地位提升的原因之一。
4.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物流一体化组织的雏形出现了。这种组织结构试图在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下,统一所有的物流功能和运作,目的是对所有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存储进行战略管理,以使企业产生最大利益。在这种组织结构中,负责总体的计划与控制处在组织的最高层次上,这种努力的结果促进了一体化的形成。计划功能关注的是长期的战略定位,并对物流系统质量改进和重组负责。物流控制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和客户服务绩效的测量上,并为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信息。物流控制系统开发是综合物流管理的关键程序之一。一项综合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物流组织完成了从分隔到物流一体化的转化,使功能渐趋整合。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物流组织已扩展到包括联盟关系,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优势。
5.从功能一体化向过程重构转移。自从BPR提出后,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变化逐渐从过去的注重功能集合转向注重过程(或称流程)的重构上来。在新的环境下,功能一体化对企业获得优秀绩效的作用仍嫌不足,因为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和所依赖的信息技术都与几十年前大不一样,不彻底改变原有流程就不能实现新的目标。所以,人们就提出了要将流程的整合作为新的工作中心。这项工作目前在欧美国家的企业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三、中国进行供应链改造的要点
国内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过去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D制造商这一层面上,只是供应链上的一小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问题,没有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而且研究也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中国企业传统制造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怎样将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有机地集成起来,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与供应链管理联系最密切的是关于生产系统设计时间问题。就传统而言,有关生产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制造企业的内部环境,侧重点在生产系统的可制造性、质量、效率、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对企业外部因素研究考虑较少。在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供应链对产品成本和服务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扩大了原有的企业生产系统设计范畴,把影响生产系统运行的因素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与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都联系起来,因而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就成为构造企业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2.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要求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
3.集成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统。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决策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因此要研究出协调决策方法和相应的支持系统。运用系统论、协同论、精细生产等理论与方法,研究适应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统。
4.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5.研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陈畴镛,于俭,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Fynes B,Voss C,Burca S.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quality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96):339-354.
[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SCM 篇3
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内涵和边界,有多种论调。在本次评选中,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界定为:电子市场(拍卖、业务流程集成、交易数据交换)、网上采购(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内容管理)、订单处理(订单管理、信用管理、支付处理)、供应链执行(仓库,‘库存管理、运输管理,或物流管理)、供应链计划。SCM软件供应商TOP 10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SCM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中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行业的调查发现:
1 产品。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同其管理理论、管理模型、企业实践一样,处厂起步阶段。市场上软件的定位、应用架构、功能、行业专注,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上要是三类:ERP软件商、分销管理软件商、物流管理软件商。当前行业情况为产品零散、公司规模小。大多公司都将完善产品,使其成为综合性供应链管理系统作为当前的产品研发任务。
2 市场。行业领先者对营销网络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带来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由于其营销的重要性高,以及降低成本的内在要求,都乐于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上投资。从各个领域的软件市场综合来看,这个领域软件商的赢利情况良好。
3行业化。中国特色的物流环境、企业经营模式、政府管控方式,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的行业化和贴近中国特色,提出了要求。在走过了标准化、简单化的供应链和物流软件初级发展阶段后,供应链和物流软件的行业应用正在逐步深化。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物流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物流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物流企业针对运输、保管、包装和装卸等基本物流环节,以物流功能和成本为主要管理对象,以提高物流部门的短期效率为主要目的,以物流部门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而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物流、销售过程为主要管理对象,着重于企业内部业务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短期与中期的物流效率为目的,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供应链管理兴起并逐渐取代了单一的物流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着眼于整个业务链所涉及的各个企业,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追求整个供应链上的长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思想主要基于如下三点:一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佳化。部分最佳不能带来整体最佳的重要原因,在于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会出现瓶颈问题,供应链的业务衔接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制约关系,如果不能考虑到中心制约因素,把握瓶颈之所在、并加大力度解决,就不会得到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二是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要想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最佳化,需要配套企业与供应链中从事核心业务的企业共同努力,如沃尔玛与宝洁、帝拉都百货与理兹·库雷邦公司、佳世客与花王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这种合作把原来的企业间交易关系变成了一种联盟关系;三是供应链管理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基于消费者的视角考虑系统的优化。供应链上的各相关企业越来越需要以消费者作为判断的基准,不仅零售商如此,对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同样如此。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活用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和各关联企业的内部信息,削减库存和供货周期,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信息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二、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利润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生产领域成本降低的潜力已逐步削弱,物流领域被看作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物流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部门,专门经营全社会的物流活动和相关服务,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发达的立体运输网为桥梁、以众多中心仓库为枢纽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在物流过程中,只有物流各环节间有机的衔接和协调才能使总体物流功能优化,因此对于物流的管理必须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建构完善、畅通的物流系统,使企业能以最低的实体分配成本提供最佳的销售服务。而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和经济资源逐渐融入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仓储运输中被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仓库、运输、装卸、包装各环节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从而使物流从总体上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仓储运输管理阶段,延伸到流通加工、配送、代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专业生产的细化和优化。商品运输条件、物流设备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改善和创新,也为流通市场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将管理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外部供应链,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系统中相互并存又相互联系的三种运动形式,如果将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引入供应链,必然会带来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规则和新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供应链发展和物流效率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运行环境是鼓励创新、知识共享和价值创造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基于知识的网络,才可能完成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商业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下文将详细探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 积累、保存企业内外部知识
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产品购买和销售关系,供应商无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之后,供应商可以适时地向企业供货,并及时反映市场的动态情况,对企业产品的款式、外观和包装等方面提出建议,企业可根据供应商的意见调整生产。通过企业内外信息与知识的互动交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企业外部知识内溶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知识是进行信息共享的基础,将这些知识存入企业的知识库,可避免因人员频繁流动而造成损失。
2. 挖掘、共享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
在强调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必须分享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信息分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协调和满足各种需求。要做到信息分享,管理层必须清楚知道顾客及供应商想知道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已经准备好且能有效管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料、信息或知识,排出优先级,并且在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中被共享。
条形码技术是最核心的可以共享的物流数据,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条形码作为商品信息的载体,不仅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建立了联系的纽带,而且为电子信息交换提供了通用的“语言”。
3. 日常物流知识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的物资供应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运用,客户任何一个需求、供应、配送的信息都会通过企业信息与知识网络选择最快的路径,企业可以实现敏捷供应和科学决策。例如每一规格的商品都将编码,不但编入品种、规格、材质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而且可根据企业的隐性知识提供近期货物送达时间、路径、路况等。
4. 供应链变通与知识创新
由于供应链上各组成部分的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的要素之一是变通,并进行知识创新。供应商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提高应急能力,不使系统中断。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企业强调员工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深化企业的知识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由于不断的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站在时代的前端,随时调整其发展方向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企业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5. 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往往出现很多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应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的最大化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效率和服务功能。
6. 建立供应链的协作网络
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企业一般的业务信息和企业知识进行集成与共享,在完善的供应链知识网络环境下,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优。当所有供应链参与方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么它们对最终市场的影响会达到最大,而较大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收益,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都可以通过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得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在共同的供应链目标指引下,也会使得物流管理变得更加简洁和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德禄.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9-95.
[2]李玉勇.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供应链管理[J].物流管理,2007,2:34.
[3]钱恩露.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96.
物流供应链管理专业简历样本 篇5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8年8月1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jiangqing@51job.com 最近工作 [1年6个月] 公 司:XX机械有限公司 行 业:机械/设备/重工 职 位:高级采购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物流供应链管理 学 校:南京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在采购、供应商管理和物流配送方面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熟悉各类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工作,熟悉供应商渠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熟悉产品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在供应商方面拥有丰富的渠道和资源,能够独立完成采购及相关工作。为人诚实热情,富同情心;做事有钻劲,具冒险精神;对于全新领域的工作,积极投入,极富企图心;忠于事业的同时亦热爱家庭。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前程无忧简历范文|简历样本-简历指导
希望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采购主管 工作经验
2012 /9—至今:XX机械有限公司[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供应链部
高级采购工程师
1、负责供应商开发及管理,价格谈判,样品试制,订单跟踪,周期评估等;
2、负责与各部门协调解决供应商供货的质量问题,交期问题等;
3、负责行政采购及公司固定资产采购项目;
4、负责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并负责国产化项目及全球采购项目;
5、负责焊接件,机加工件,钣金件,液压件,电器件等采购。2011 /8—2012 /8:XX化工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国际贸易部
贸易/外贸专员/助理
1、负责积极关注市场价格变动;
2、负责联系客户,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3、负责联系工厂,保证产品按时按质交货,并转达客户对产品的质量反馈和要求;
4、负责跟踪业务进程,跟踪通关进程,协助解决整个业务进程中所发生的问题;
5、负责准确制作各类进出口单证。
前程无忧简历范文|简历样本-简历指导
教育经历
2007 /9—2011 /7 南京财经大学
物流供应链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8 /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8 /6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探析 篇6
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已倍受各方的关注,对企业而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就必须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基于供应链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对企业而言,着眼点不仅是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物流成本了,而应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与物流作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消耗或支出进行管理。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物流是物质商品流的全过程,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
二、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与策略
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取决于物流的运作模式,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必须对物流成本控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基于供应链的全局角度的物流成本的控制,就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过程。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构成。这四个环节涵盖了供应链物流的全过程,研究对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可从这四个环节分别进行(如表1所示)。表1归纳了四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主要控制的成本指标,并给出了不同物流过程中应侧重的控制策略。
在考虑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时,应选择有利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最小的控制策略的组合,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来协调各子系统,将物流总成本分解到各子系统作为子目标,通过子系统的优化、集成,最终获得使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物流系统最优或次优状态。
根据以上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建立数量模型。假设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四个节点企业的物流成本分别为C1、C2、C3、C4、Ci(i=1,2,3,4)是四个环节Ei中的变量xij的函数,即Ci=Ci(xi1,xi2,…,xim)。其中xij表示Ei的第j种成本或费用,Ii={1,2,…,m},m表示Ei 环节中控制指标项数。
则,各个环节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Ci=min{Ci(xij)},j∈Ii
整个物流总成本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在一定的成本约束条件下,如果满足凸性条件,可分别求出物流各环节的最小成本和全局控制的最小总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目标函数掌握物流各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三、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传统的、单一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并不能对供应链上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及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从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三个维度出发来进行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物流成本全局管理系统,从而寻找到物流总成本最低的最佳方案。
一是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主要有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等步骤,物流成本控制与决策是以物流成本为依据,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决定采取的行动方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
二是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也是物流过程优化管理。物流过程是具有创造时空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欲使其达到最大的市场价值,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最佳配置。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对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与横向控制交织进行。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和最优化原理来组织物流系统,实现最优组合控制,如运用现行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实现物质运输优化。此外,运用作业成本管理也可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经营过程的改善。
三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连接着许多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的大系统,物流成本控制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企业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并汇总各机构订货商品的名称、订货数量,根据供应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及时安排出货,并将出货信息传递给相应的销售商。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达到总公司、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它能处理从新商品资料的说明,直到会计结算所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业,可以涵盖整个物流过程。
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是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纽带,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将物流成本的横向和纵向控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物流成本全局管理系统,通过循环、计算、评价,整个物流系统在不断优化,最终形成物流总成本最低的最佳方案(如图1所示)。
四、结论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为企业合理优化物流流程和物流成本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将着眼点放在整条供应链的全局角度研究物流成本管理,建立现代化物流意识和企业物流组织模式,改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进而对物流成本实施综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供应链的环节中挖掘出最大的利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企业管理水准的参差不齐以及供应链现状的不同情况,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会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系统成本管理意识逐渐加强而逐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Boray Huang, Seyed M R Iravani. Optimal production and rationing decisions in supply chains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06, 35(5):699-676.
[2]侯晓红、赵涧:《浅论供应链成本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
[3]宋雷:《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3期。
刍议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篇7
1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有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对商品、资金、信息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流动的管理,其核心是以供应为基点,将生产、流通直到消费者终端连接起来,实施高度组织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它的三大要素是电脑及通讯网络技术、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其精髓表现在: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的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做出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简言之,供应链就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组成的一条链,它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
2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供应链管理是随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完善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但又超出物流管理的范围
供应链管理的演化分为仓储与运输、总成本管理、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四个阶段,它起源于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传统物流主要局限在一家企业中,从原材料、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供应链管理不仅注重对所有企业职能的集成和优化,它还将企业外部存在的竞争优势机会包含在内,关注外部集成和跨企业的业务职能,通过重塑他们与代理商、顾客和第三方联盟之间的关系,来寻求生产率的提高和竞争空间的扩大。供应链管理使原来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联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关联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但是其范围已经超出物流管理。
2.2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物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对来源点到使用点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和储存。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相互合作的纽带。在供应链管理下,物流旨在以快捷准确的产品转移、比传统运输更为低廉的物流成本、基于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与需的无缝连接。供应链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可见,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也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实际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
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点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物流管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与传统物流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在支撑体系、核心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持、信息响应、管理特征及整合能力、虚拟集成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它以客户为中心,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和协同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管理平台作支撑,通过灵活的网状配送体系和可控性供应链物流流程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追求客户增值效益。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3.1 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管理中,节点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的特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是共享的,避免了信息失真的现象,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第四方物流系统、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实现了企业内外关系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降低了库存压力。
3.2 响应敏捷
供应链管理促进了电子化商务交易和企业管理信息的计算机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作业流程的重组能力,降低了成本,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3.3 物流过程的实时控制
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因为没有共享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反馈机制,许多企业有能力跟踪企业内部的物流过程,但没有能力跟踪企业之外的物流过程。
综上所述,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供应链管理包括了物流管理在内的各个有关管理环节和流程,如市场销售、生产等等环节和活动。在供应链由推动转变为拉动型以后,应该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物流管理,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或供应链与内部或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配送中心、中间客户或终端客户等联系的核心系统,充分发挥物流对增强供应链的效益的关键性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点。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特点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物流
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 “物联网”在其基础之上, 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 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 构成了一个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物联网这一信息技术的问世, 便被国内外业界人士视为新的技术创新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业中。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现代的物流业都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 因此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借助物联网的飞速发展,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并且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供应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1物联网相关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并非中国最早提出, 其是由美国在2005年的“全球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最早提出的。在本次的世界峰会当中, 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在其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在当时所提出的相关概念中, 对于物联网的理解和未来的战略规划和现阶段的中国其实是相似的。换言之, 便是关于网络从非生物之间的链接, 转而变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让网络彻底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的说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为三大基本特征, 全面推动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感知也就是通过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即时感知和识别物体, 采集和捕获信息;可靠传送, 即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等技术通过信息平台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 真正实现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沟通。
2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
近年来, 物流业逐渐向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一体化的规模发展, 因此要求物流业要充分的具备高效率、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物联网技术问世后, 便迅速的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融合, 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地追踪和定位供应链中流动的任何一件物品, 高度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透明性。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企业库存管理环节、物流管理环节、产品分销环节等。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各环节比如生产、运输、配送等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 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 决策更加合理科学, 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 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物流供应链带来的深远影响
3.1物联网技术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可视化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化, 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以及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 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
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节原材料和生产量, 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供应商可以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 可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量;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 做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 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的成本;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可以进行准确查看了解, 有效保证了顾客的知情权。
3.2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物流企业管理的智能化
供应链管理涉及诸多环节, 比如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售后和回收等。在供应链管理中, 需要环环紧扣,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 尤其是其定位跟踪的功能, 使得物流领域企业管理更加智能化。企业与企业之间、整个物流过程之间信息得以充分共享, 使企业能迅速有效地整合自身业务流程, 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3.3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进行整合, 实时了解生产、采购等各种状况, 有效地实现供应链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使供应链内部各成员有组织有计划的协同发展。同时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化, 使得企业物流仓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存货水平不断降低, 资产生产率不断提高。
3.4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时效性
信息化的时代, 高效率是一个企业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企业能否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快捷而又及时地服务,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 物流供应链愈加透明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物流企业管理, 都为物流供应链的时效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5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物流中物品的安全性
在物联网被充分利用到供应链管理中后, 企业可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 即产品跟踪溯源。通过在各个环节上实现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及追踪, 保证企业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物品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同时提高了对物流各个环节的可监管性, 推进了对物流企业依法管理的有效实施。
4总结
在当前时代下,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 具有极为强大的互动性、即时性、公开性等特点, 这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 除了能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外, 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新的挑战, 物联网中路线的优化, 必须与时俱进, 方可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ITU.ITU In 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 et of Th ings[R].Tun is, 2005.
[2]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 2010 (05) .
[3]钱志鸿, 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 2012 (05) .
[4]马丽.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营销学, 2013 (06) .
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9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我们对汽车物流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后, 它为中国汽车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汽车制造商应该如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下正确引导本企业与世界接轨, 并与发达企业形成友好合作关系是汽车制造商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1 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过长
之所以说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过长, 是因为在汽车零件和配件的采购方面过于拖拉。为了提高自己车厂生产产品的质量, 制造厂商往往会选择国外先进的配件等进口货, 在进口时由于厂商对零件和配件的大量需求, 那么国外厂商会用相当长的时间来生产, 由此导致运输周期延长, 由于链条反应将会致使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过程过长。另外还有一点, 即使制造商们需要的零件等是国产货,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 并且运输干线的可靠性较差, 各个制造商们会设立安全库存,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线的顺利工作, 但是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 同时也会因为库存管理不当而导致部分零件、配件等的积压或报废。
1.2 汽车物流信息技术较为落后
促使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进行往往离不开信息数据库的辅助作用。但是, 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仍旧选择人工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这不仅仅带来了较高的人力成本费用, 同时在花费大量金钱的基础上不能实现信息时效性等优势。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汽车物流信息数据库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仓库管理成本上升且容易发生较多的失误。
1.3 汽车物流标准化仍未实现
众所周知, 关于汽车零件和配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形态体积都大有不同。在日常的工作中, 我们为了尽可能多的利用卡车的空间, 通常会采用纸箱来进行包装, 并且装卸车都是以人力为主。但是, 在对零件等进行重新包装的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增加其成本, 并且极有可能损坏部分零件。
1.4 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的挑战
自从中国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后, 那么它就必须接受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一是高效率挑战, 国外的企业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用户的需求制造生产, 因为这是一个强调效率的时代。二是高质量挑战, 例如福特等汽车的制造商们应该为客户们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系统, 所有库存资源可以共享并可进行统一调度, 由此保证供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侧面提高该汽车厂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国际化挑战, 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将意味着我们要同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进行竞争, 外国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的专业水平还是管理工作方面都高于我们, 这也是我们需要反省的。
2 对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汽车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技术水平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 信息数据库的优化将会是提高汽车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汽车制造商们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 将本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拉近用户与制造商、供应商们的距离, 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一方面, 汽车物流要为电子商务系统服务的, 但是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汽车物流供应链倘若想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应该积极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合作, 并将其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由此提高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效率, 实现电子化的汽车物流。
2.2 推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
汽车物流供应链应该实现标准化的运输, 并可以用仓储、装卸及条形码等技术作为辅助条件, 推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立了关于汽车零件、配件等的标准要求以后, 供应商就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考虑因素, 比如:汽车零件、配件的包装及其运输要求;负责运输的汽车的容积;是否便于机械化的装卸工作等等。编码的标准化是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基础, 在未来它将会有效的缩短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流程时间。
2.3 合理规划汽车物流供应链
首先, 想要优化汽车生产结构、降低汽车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汽车生产工业园区。其次, 降低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 实现与总厂的同步生产, 真正意义上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建立一个合理的汽车物流配送体系不仅仅可以降低其配送成本, 同时在提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可以增强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然它带来的环保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2.4 提高汽车的生产水平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发展与汽车的生产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汽车制造水平的提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汽车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的生产制造水平就是提高我国零件、配件的国产率, 由此来有效的控制较低的物流成本。同时在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时, 我们争取做到:高效率、高质量、更专业!面对机遇时要紧紧把握, 面临挑战时要沉着冷静, 积极面对。
3 结束语
在本文中, 我们对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如今所面临的弊端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 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不仅在实际的操作中能解决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提高了该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摘要:随着国际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汽车物流业也成为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重点, 汽车物流业是一块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且较为专业的一个分支。纵观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它始终呈现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开始寻找降低其成本的方式, 而在汽车物流业的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挖掘出汽车物流业的潜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并会将中国汽车行业内关于物流的需求转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物流业,供应链管理,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1]夏雪冰.基于业务流程集约化的MS公司物流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J].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5) .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10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 由于行业还未形成一个整体, 人们对此也没有更深的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 物流业的发展有了本质的改变, 物流从个体向企业间的合作发展, 此时也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1]。当然, 供应链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也与商业运作有很紧密的联系, 它是由许多的企业组成的, 如果仅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也无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远见。供应链管理主要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同时将企业的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让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相互的联系, 同时也相互影响, 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减少了企业运营的成本。而物流主要指货物的运输活动, 主要是动态的货物流动管理, 包括货物的运输、分配、仓储、搬运、库存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同时还包括货物制造前期的采购、厂内生产、销售、退货、废弃物回收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这些方面都是构成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要素[2]。
二、供应链环境下促进物流创新的途径
在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下,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 能够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减少了企业采购方面的成本,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其次, 还能节约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让交易的周期不断的缩小;此外, 还解决了企业的库存问题, 货物都是订单式生产, 在信息化时代, 企业没有货物积压的风险, 也降低了企业的货物储存量[3]。供应链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优势, 也为物流的创新提供了途径。
1.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面。
首先, 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依然是企业最本质、核心的管理, 与企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 最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人转变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的发展, 同时也要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 即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与供应链联系, 改变企业旧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 同时要加强企业人员的素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其次, 企业要促进供应商的发展管理。供应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企业要在战略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促进供应商的发展成长, 只有供应商在认识理念方面有成长, 并且有共同的发展认识, 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也能促进物流供应链的更好发展。
2.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向。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并且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经上升为国际化平台的竞争。如今, 在供应链管理中, 虽然企业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 但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的核心业务依然存在竞争, 因而, 为了让物流管理供应链能够平稳的发展, 需要企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增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竞争。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创新
1. 企业物流组织方面的创新管理。
首先, 在企业物流组织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物流组织逐渐由职业转化为一体化, 将企业各个环节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形成产业链式的发展, 比如:企业的采购、运输、搬运等都需要放在一个组织中, 从而提高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其次, 在物流管理中, 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组织结构, 这一物流创新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确定的, 企业的发展主要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 需要以客户群体为中心建立物流发展管理, 提升组织结构水平, 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第三, 还要将物流管理与市场结合, 根据市场之间的竞争从中建立与物流有关的战略联盟, 让物流供应链之间也结成联盟, 从整体提高竞争力。
2. 企业物流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
物流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与使用的设备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两大方面, 但在每一个大方面下还有细小的技术需要创新管理, 比如:对于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方面, 需要进行针对自动化立体仓库、配送调度方面的优化管理、物流中心综合程度的提升、智能交通和专用车辆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先进的装卸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管理, 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物流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 物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有了良好的发展, 从个体发展走向了团队合作发展。目前, 物流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仍在不断的创新, 希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能够促进物流管理创新的发展, 从而推动供应链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永芬, 曾宪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 2014, (01) :41~43.
[2]于炜杰.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4, (18) :66~67.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现代供应链;转变;思考
一、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
早期的物流概念,是从美国兴起的,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其本意是货物配送的意思。到了1963年的时候,被引入到日本,在日本这个词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名词逐渐代替了“物的流通”。在中国,物流一词是日文资料的舶来品,源资源日文资料"Logistics"的翻译“物流”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的英文名称logistics,简单点说就是通过供应链行为与管理,满足客户对商品配送的服务,并在对商品的运输和配送的全过程进行费用的控制、行程的规划以及成本的控制等。物流:以仓储为中心,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二、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按照实物流转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物流过程终端环节,负责产品出库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我国销售物流发展处于初期,智能化改造空间巨大,看好电商、零售和3PL对消费物流推动作用。其中,电商细分下的跨境电商近年蓬勃发展,因此,看好电商整体和其细分的跨境电商领域。中国网络零售占比超越美国,电商迅速扩张推动电商物流发展。我国网络零售发展迅速,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已经超过美国网络零售占零售总额比重水平。电商物流指电商公司进行物流服务的统称,伴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速扩张而发展,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的销售额接近1万亿美元,且今后几年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电商的迅速发展对电商物流提出更高要求。 快递业务迅速增长,电商快递占比超过60%。我国快递业务近年增长迅速,成为全球快递第一大国。跨境电商物流的迅速发展吸引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帮助跨境电商解决国际物流问题,其中清关是主要难点。京东在完成自有物流的建设过程中,也充分的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保障了电商发展。无论在生鲜还是常规物品,都能通过各地的供应链做好配送工作,物流效率高、配送速度快,成为京东自营店的重要营销手段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快递业务规模达到146亿件,收入完成2040亿元,其中,100亿件来自电商,电商快递在快递总量中占比达到68.5%。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快递业务尤其是电商快递急剧增长强势推动电商物流发展。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然而机遇的背后往往也会带来巨大的现实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大量订单激活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供应物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挑战。
三、传统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及其不足
从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根据其发展目标和需求,出现了很多存储加配送的企业,对于我国的传统物流有着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意义。在成立之初,物流种类还相对较少,车辆的调度不科学、配送的周期过于漫长等现实条件。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的发展也逐渐快速,改变了之前的物流发展缺陷,朝着配送快、周期短、车次多的物流发展。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和消费的需求,商品的流通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样的现实情况促进了传统物流的改革和发展。随着物流的方式不断发展和改革,对于传统物流的渠道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在传统物流发展的后期,一大批以为企业或者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物流模式应运而生,专业的物流运输团队、一流的现代物流园区、完善的配送服务等都让传统物流在时代的变革中走向了现代物流之路。
四、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管理的分析
随着传统物流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现代物流应运而生。现代物流在其定义上是把订单、出库、打包、配送等所有的物流行为和活动的,通过现代企业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串联起来,达到流水线的管理模式,降低物流过程汇总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经费和人力管理,提供给客户更高效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在其发展过程中,具备两个管理模块,一个是物流的计划管理过程包括任务、规划、方案、运费等;另外一个是物流的业务管理,对物流企业的运营等综合事项进行充分有效的管理。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视硬件的管理,轻视物流软件化和信息化的过程。现在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及企业和消费者对于产品或商业的需求,物流企业在软件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走的越来越高效。通过软件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也逐渐被企业所认知和应用。严格意义上来说,现代供应链物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形式,全面的统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且有组织和计划的进行控制和协调。对于供应链物流的认识和了解有多重不同的角度定义,但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的模式形成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合作确实人们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理解。现代供应链在物流的形式表现上就是把供应链与增值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管理和协调运作的体系。其对于现代物流发展与管理的效应,与传统形式的供应链管理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发展中,往往通过供应链做出相关的管理行为和判断意识,整合了物流和供应链的资源和管理,革新了供应链管理在存储和运营商的模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供应链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物流和供应的联系和发展,通过数字化、系统化等管理方式把供应链的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为需求企业的发展服务。
五、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思考
1.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要性和有效性分析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生存和效益的作用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知。长期以来,很多企业重视生产而忽略流通的弊端造成了很多企业商品积压、生产与计划协调性不强的状况。这些都是物流与企业的发展不平衡所致。通过改革和完善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优化生产,降低企业在盲目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此外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效益,能够帮助企业其在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盘活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在各项支出中的费用和设备的折旧损失,为企业开源节流。所以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必须认识和重视到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对企业的物流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国内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和开发做的比较好的电商企业—京东。不同于其他电商企业,京东有着自有物流供应链体系,能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保障,不收其他物流或重大节日导致了订单压舱、派送出问题等情况。另外国内最好的物流企业—顺丰,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企业发展的机遇。在金融危机时,很多物流企业都萧条无法保证其生存,而顺丰却一掷千金买下飞机,保证其派送的实效,赢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和尊重。所以现代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和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加快企业物流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由传统物流形式向现代供应链物流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使之与现代物流的发展向匹配。企业在制度上要做到按章办事,要求一切物流行为都要在规范与章程的要求中进行。企业在于物流企业的合作中,要把合作方的资质、管理模式、行为分析等作为其合作的基本和根本,要求供应方严格按照企业对于供应链物理的管理,遵守供应链的合作条款,提高供应链物流对于企业生产、销售的重要作用。
3.重视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
现代企业在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行为规范,但是究其一点,现代企业对于效率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系统的架构之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现代企业在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在发展中找寻商机、学习新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利润点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样,在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也应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把更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数据科学的提供出来。在企业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中,要把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公司的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增加各部分的组织协调性,发挥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转变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理念的转变就是要让企业在发展中,重视物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通过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帮助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规模上做到优化,把生产和采购有机协调在一起,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这样的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生产的活力,凝聚物流企业中的向心力,避免冗杂的供应链对于企业资金和发展的压力。
5.加强物流供应链人才培养与管理
重视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企业在认识物流和供应链发展的基础上而来的。通过建立一支专门的物流供应链人才体系,有助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在现代企业中都有供应链管理SQE这个职位或者部门,目的就是协调企业与供应链直接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供应效率和产品,充分有效的为企业的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保障。物流供应链人才的培养育管理中,应该中与各大高校、政府等组织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在专一人才上的培养机制和条件,为企业供应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爽,薛林燕,王虹. 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2] 袁邢君. 试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09).
[3] 俞建锋,李贝贝. 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发展新趋势[J]. 现代企业. 2003(12).
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篇12
关键词: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对策
为了让消费者对整个物流过程更加满意,因此对供应链进行绿色管理,从供应者到需求者,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阻碍,从而快速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流动和绿色的商品的过程。供应链的绿色物流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进行理解,既包括处理废弃物时的循环物流管理,从而实现各个企业成员和供应链中各种资源的再利用;也包括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就是为了让物流的整个管理过程和物流操作流程都实现绿色化。
一、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内容
1. 收集和管理绿色的信息。
商品、物料在空间上的转移是供应链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关于绿色物流的所有信息也都是绿色物流管理的内容,而且管理好这部分信息不仅是实现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前提。因此,要实现供应链绿色物流,就必须要加大管理,就必须要广泛利用、储存、管理和收集信息,比如绿色商品信息、保质保鲜技术、包装材料信息、消费信息等。把这些信息收集到之后,把这部分信息运用到绿色物流系统中,从而促进供应链物流的绿色化。
2. 逆向物流管理。
对于逆向物流管理,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从广义上而言,与物流相关的活动都属于逆向物流管理,比如重用和处理材料,置换、再生、还原资源等。从狭义上而言,逆向物流管理是在管理危险物时物流的作用或者废弃物再生时物流的作用。
3. 包装和流通加工的绿色化管理。
在包装商品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保护环境的包装,要节约资源,要再循环、可回收、可再用和少耗材。而流通加工是包括商品检验、标签贴付、价格贴付、组装、分拣、计量、分割、包装等作业的总称。虽然物流过程中的加工非常简单,但是也要遵循高环保、少耗费的原则,实施绿色加工,减少二次污染和货物的损耗。
4. 储存和运输的绿色化。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从而保证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变质,保障存货的数量,而且也可以减少存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存货的毁损率,在没有损坏的情况降低污染。企业在运输之前,要科学的设计运输规划,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和工具,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运输和迂回运输。在运输的时候要选择排放物达标的货车,降低废弃排放,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绿色运输。
二、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的措施
1. 建立有效的测量和评价体系。
管理者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确切的知道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是为了集成化程度更高,能够更加优化供应链物流的绿色化程度,在以后的发展中,供应链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绿色化管理。因此测量和评价更加重视供应链绿色物流今后的发展,除了评价当前供应链管理方式之外,还用测控外部的物流,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统一起来,使得各个指标之间能够实现平衡,在评价现有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层次分析法。
2. 再造物流流程的绿色。
首先,企业在管理供应链的时候,一样采取绿色化的运输策略,要采取一贯制运输,不要迂回运输,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提高运输的效率,在建设配送中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货车的往返载货率,从而减少运送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其次,条件运输的时候应该积极开展共同配送,从而实行统一集货和送货,从而减少污染,还可以为减缓交通堵塞做出贡献,同时共同配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服务的水平。最后,流通加工要绿色化,要重视集中加工,把分散加工的部分进行集中加工,从而有效利用边角废料,降低废弃物的污染。此外,在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和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管运技术水平和能力,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环保能力。
3. 强化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绿色观念。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都有绿色观念是顺利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经常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意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从而在企业中形成绿色物流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的员工。而且企业也要积极给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和绿色需要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对供应链绿色物流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物流管理的氛围。
4. 合理制定供应链绿色物流计划。
合理制定计划是实现绿色物流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很多成功实行绿色物流管理企业的经验要加以借鉴,再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绿色物流管理计划。企业应该选择与绿色物流方面专业性比较强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降低绿色物流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和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重视生态环境,这是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的实质,重视物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绿色物流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物流管理模式,符合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供应链实行绿色物流管理是一种必然的需求。供应链的每个管理过程都要考虑环境问题,让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联合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实现环境效益的同时给企业成员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燕,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研究[J].绿色经济,2013,(12):11~12.
[2]赵有广,马琳.试论建设绿色物流系统[J].财贸研究,2011,(01):14~19.
[3]陈柳钦.有关绿色物流的理论探讨[H].科技导报,2011,(02):62~64.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05-1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9-22
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8-26
供应链物流管理发展10-01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10-2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具10-08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实验报告07-03
原纸采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案05-10
首届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论坛07-20
供应物流管理分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