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2024-10-17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共11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1

社会对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中药资源研究、生产和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中药资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医药院校(包括中医药)、农林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及中药资源保护更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中药学是一门主干课程,是后继学习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及中药新药开发概论等课程的重要基础。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2]。因此,对现有的中药学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特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因此,笔者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对中药的初步认识,对中药学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评价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1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54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对中药的初步认识,对中药学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评价和建议等方面。

1.1对中药的初步认知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之前,94.4%的学生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应用过中药治疗疾病,其中72.5%的治疗效果良好,19.6%的治疗效果一般,7.9%的治疗无效;72.2%的学生对中药几乎没有任何了解,27.8%的学生对中药有非常粗浅的了解;92.6%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非常感兴趣,7.4%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兴趣一般或没有兴趣。可见,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对中药没有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中药的疗效较为显著,对于中医药治疗疾病基本认可,有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知识、了解中药治疗基本机制的迫切愿望,故约90%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学习有强烈的兴趣。

1.2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和将来所从事工作关系的认识

调查显示,96.5%的学生认为中药学在本专业的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后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93.8%的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可能从事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见学生能够认识到中药学课程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重要性,也能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有学好中药学的自觉性。

1.3对中药学理论教学认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40%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较难,53%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难度适中,7%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较为简单;98.6%的学生认为中药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各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最终学习效果一般,甚至较差;96.3%的学生对中药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认可;94.8%的学生认为经典小方剂及学科发展前沿等扩充知识对中药学学习有很大帮助;94.3%的学生认为教学中药材原植物、饮片的展示有助于中药学学习;95.7%的学生对于尝试讲述一部分内容的讲课方式非常感兴趣。

1.4对中药学实践教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中药学实践教学非常重要;98.1%的学生想在实践中了解中药原植物和中药药材。在实践中学习中药原植物、药材及饮片的知识,可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对中药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有利于后续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专业课的学习。

1.5对中药学教学的建议

调查中,学生对中药学教学的建议主要有:(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走入校园、药园,了解中药原植物;(2)讲述一些与中药来源有关的故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3)拓展部分药物临床应用,穿插个别病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丰富图片资源;(5)介绍一些中药应用及流通信息等。

2建议和对策

2.1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中药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多味药具有相似的功效,易混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学习兴趣减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中药小故事、临床小案例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的认识[3]。同时,针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特点,穿插部分中药原植物的图片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学习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将药材原植物、药材饮片等实物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中药的质地、色、味,加深了印象,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应用,使中药学理论教学更加生动,也为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2.3丰富实践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

中药学的实践教学相对学时较少,内容较为单一,以往以中药饮片教学为主,学生学习效果一般[4]。调查中,学生对于中药学实践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在中药饮片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药用植物园见习、中药原植物标本见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获得同一个中药不同产地的中药标本,并更好地理解产地对中药的影响,为中药学资源与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5]。

通过调查研究可见,中药学教学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及各味中药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为今后的中药资源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国振,汤丽云,陈蔚文.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4(13):72-74.

[2]陈丽.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2015(21):52.

[3]赵宇昊,王地,王敏.中药教学改革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2006,25(4):49-51.

[4]黄海燕,张敏,许玲,等.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3(23):36-37.

[5]谈献和.中药资源与开发特色专业建设思路[C].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2

论文摘要: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过程,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发人力资源,使之对企业产生“一本万利”的经济效果,从对象分析及内容与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经久不息,长盛不衰,一个企业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有的是因为决策高明,出奇制胜,有的是因为总有先进的、新的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填补市场空白,有的是因为产品在同行业始终处于质优价廉的地位,有的是因为资本营运有方,实行集团经营,多角化经营,分散了风险。所有这些无不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这些都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过程,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办好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社会角度看,一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二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二要实现企业资源的转换。其中人力资源最为活跃,通过人的作用可以较快地完成其他资源的转换,信息资源可以转换为物资资源,物资资源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源。而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经济资源要转换成人力资源,速度较慢,有的甚至不可能。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即使其他三大资源丰富,也会失去优势,甚至变得毫无用处。如果一个企业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即使没有资金,也可以借款筹措,可以使借贷资金膨胀增值;没有厂房、设备可以购建,没有产品可以开发,没有市场可以开拓。所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第一重要资源。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象

什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一般认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待分配、待招聘的人员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就企业本质来讲,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人员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外部人员系指兼职人员,厂校挂钩人员,对企业咨询、服务等人员),因为外部人员也是能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人口不等于人力资源。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该是一个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是处于发展阶段中的国家,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口质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达到理想程度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按照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适用程度和作用程度,可将人力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智力水平、劳动技能未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性工作均无能为力的人员;第二层次是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均已达到一定标准,但是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包括学非所用或用非所长两个方面的人员;第三层次是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已得到开发,正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大显身手的人员。人才与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佼佼者,他们分布在第二、第三层次人力资源中,企业领导人、决策人是第三层次人员中的核心、动力,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开发、有效管理,能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更决定于他们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第二、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占大部分,也存在一部分第一层次的人员。三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一家企业引进了一条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就可能使第三层次中的部分人力资源转变为第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当他们经过上岗操作实践后,又可以从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转变为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是需要培训提高或转化的开发对象,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是以知识更新为重要内容的开发对象。

3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一个企业始终希望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不断地转化为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如何实现有效的转化,一是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二是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培训与开发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年龄段作出计划安排:第一阶段的培训对象是新进企业的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规章制度、有关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技环保知识等;第二阶段是针对三十岁左右的员工,主要培训与他们有关的职能、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是针对三十五岁到四十岁左右的员工,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管理知识技能、工作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

第四阶段是针对四十五岁以上的员工,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提高,如何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产业政策的研究及其对策等。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岗位培训。前面在培训内容方面已涉及到,这里主要从管理方法的角度再次强调对新进厂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员工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视,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少,费用也低,但对增强职工主人意识,增强凝聚力收效颇大,有利于新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对企业充满信心,勇于去克服困难,使自己尽快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能者为师,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方法仍被国内外企业广泛采用,一个举目无亲的新员工,师傅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可以迅速消除新员工的孤独感。其关键问题是要物色好一个德才兼备的指导人。干什么学什么,进行岗位练兵,造就一大批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3)业余培训。利用工余时间或占用一部分生产、工作时间进行培训。

(4)脱产培训。脱产培训又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这种培训是根据企业特定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培训,这种培训是建立在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基础上的。企业花钱培训人才,稳定性较好,一般不会轻易“跳槽”。

(5)攻关。遇到生产技术上的难关,组成攻关小组,让小组成员在攻关中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既能攻克难关,又可以培养锻炼员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6)咨询。借助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请他们提供技术资料,解答有关技术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7)鼓励自学为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应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自学条件,使他们自学成才。

(8)引进人才。对那些有才实学,而又是企业急需的缺门人才,应花钱引进,为企业所用。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培训开发的内容与方法放在一起,不等于培训与开发是一回事情。企业的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员工的培训面广,是以广大员工为对象的,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是针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的。培训是开发的基础,而开发则是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或知识的再更新。

4人才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712

职业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这个目标来开展,因此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的教学资源建设也应该站在整体的高度进 行。本文旨在用系统化的方法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高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课堂教学中只讲适量、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知识,多使用项目引领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模拟情境法等。这部分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材、课件和教案、视频动画等专业教学资源。

2、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践指导资源、实践辅助资源和实践环境资源。实践指导资源包括实践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践教学大纲、学生任务书、技术规范等; 实践辅助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动画视频、数字化虚拟实训软件等;实践环境资源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3、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承载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对教与学起促进作用的,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体地讲,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三种类型: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支持工具。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的问题

1、重复建设,用户使用率低

专业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的孤岛式的资源,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得到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无用的资源的充斥。资源建设的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也使成本浪费、使用率反而降低。

2、建设质量不高,使用体验较差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不够完善,资源不够丰富,较单一,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化化的资源建设秩序,各部门自行构建,资源建设者由于团队或个人的精力、经验、资金、技术等因素开发出的资源质量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3、与教学的耦合度低

高校内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主研发;一是购买。而购买引进的资源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才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容易造成与实际教学活动的脱节。使用的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没有适用的教学资源。

4、现有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

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很有必要,需要一站式的系统化构架。教学资源整合工作是当前资源建设工作的关键,要构建优质高效的专业教学资源,资源整合优化是必由之路。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优化措施

1、积极培植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

首先,努力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认识。教学资源意识是教学资源开发、深化和优化的前提,是课堂优质化建设的必需,要认识到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变革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逐渐用教学资源观以替代原有的教学材料观。对教学资源认识的清晰程度和强弱程度不同,教师教学哲学观就会各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拓展教学资源观念。

2、努力强化教师的教学资源能力建设

教师的教学资源能力建设即是指教师搜寻、筛选、处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的综合性能力。首先,教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搜寻到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源,譬如文本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教学经验资源、课例资源、学生资源等能力。其次,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等资源要素进行区分和取舍。再次,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

3、做好教学资源的普查与摸底

对于教学资源做理论上的认识和澄清,是树立教学资源观念的先导。首先,在宏观的方面,教学资源普查是为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基本的依据。其次,在中观层面,针对教学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存在形态,紧扣教学资源的特点,建立教学研机构与研究者的普查共同体,为教学资源的普查和摸底提供理论支撑。再次,在微观层面,明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现状,采用扎根研究,对于课堂这种学习共同体和这种学习型组织开展围观的课堂研究。

4、减少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的荒废

尽管社会地变革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品类,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 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导致的资源荒废却屡见不鲜。教学资源的荒废 成了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也导致了教学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首先,更新教学观念,重建教学资源观是前提。对于某种事物的认识程度,就决定着对于这种事物的态度和与之相关的行为和行动。其次,合理地搭配教学资源是减少教学资源荒废的主要途径。任何单一的教学资源是不能达成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学资源必须在相互搭配中才能形成教学的合力。

四、“蝴蝶结”式专业教学资源开发配置系统的构建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对性、关联性和平衡性等特征。系统论让人们不仅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而且 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系统, 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和需要。

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展示系统模型图,只阐述构成。本研究经过分析问题、找准解决措施,最终形成了以“统一标准、统一思路、统一核准进行课堂、实践、网络三路对应交汇资源开发→资源配套整合、科学转化、优化配置→教学、实训、科研、服务、培训五位一體,系统管理、规范监督、反馈、评价体系”为基本构架的开发配置两端多线程、中间系统优化的“蝴蝶结”形状体系,建立教学资源系统的概念模型对于我们理解高职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合理规划教学资源的设计有重要作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多种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系统化管理、师生评价反馈、政校企共同监管,最终形成多元统一的最优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系统。

【参考文献】

[1]石娟.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10(5):181-183.

[2]宋健.刘广利.论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及其开犮原则与途径[J].内蒙古农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53-154.

[3]刘志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15): 19-22.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4

一、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现状

为适应社会新的职业分工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领域人才的强盛需要, 湖南农业大学在改革园艺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 结合现有学科专业结构特点, 通过整合园艺学与中药学的特色教育资源, 于2005年增设了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新专业。该专业于2006年秋季开始首届招生, 迄今已连续招收8届学生。该专业在近8年的建设中, 依托学校现有园艺学等传统优势学科,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依托母体、资源共享、特色创新、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教材教参、实验条件、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建设成效, 并在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中, 顺利通过评估并获得优秀;该专业所依托的学科于2007年获得了园艺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药用植物资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招生资格。当然, 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 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8年的教学实践运行, 加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专业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和不足, 迫切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综合改革。

二、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总体思路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经过近8年的建设, 目前已从先前的“能办专业”的初级建设阶段过渡到了更高一级的“办好、办精专业”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时期。采取什么样的专业综合改革总体思路, 如何在总结前期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 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上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调整补充、完善优化、改革创新, 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首要内容。新的专业改革旨在总结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前期建设和教学实践运行成果的基础上, 按照“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六大保障”的专业改革总体思路, 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一个核心, 以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为两条主线, 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专业教材教参建设、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建设、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为六大保障, 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上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调整补充、完善优化、改革创新, 以构建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1. 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优化宽口径、精课时、理论与实验分开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主线之一。由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故原有教学计划中, 相关涉农、涉中药、涉中医等方面选修课程较多;而且, 由于单门课程学时多, 最多的一门课程达到80学时, 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只要选修几门课程就能完成额定选修学分, 常常造成许多课程从开设至今学生从未选修过, 而有些课程由于课时太多, 学生上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宽口径、广交叉、精课时、厚基础、理论与实验分开”的原则, 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要做到以“宽口径、广交叉”为原则, 参照学生历年选课情况,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 对现有教学计划中每门专业理论课进行调整、删减、增设必要性论证, 按照适宜比例合理设置相关的涉农、涉中药、涉中医等方面的选修课;要做到以“精课时、厚基础、理论与实验分开”为原则, 参照历年授课情况, 通过“精课时, 增课程”的方式, 精减每门专业理论课程授课课时, 确保单门专业理论课程授课时间控制在20~40学时之内, 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和种类, 以增加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构建适宜学生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2. 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不依附专业理论课程而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又一主线。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循序渐进、自主实践、注重创新、避免重复、独立设课”的原则, 将原有不同专业理论课程附有的实验项目、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劳动、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整合、重组、融合、创新, 减少实验项目、内容的重复, 增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 推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置与论证的制度化, 构建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的固有模式。

3. 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 培养新兴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阵容整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涉及到多门学科交叉, 现有师资队伍中, 共有专任教师9人, 其中, 教授5人, 占55.5%, 副教授2人, 占22.2%。从师资学缘结构来看, 现有师资队伍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分别来自植物学、中药学、园艺学、农学、生物医学、化学等多学科领域。新的专业改革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将继续坚持“引进与自身建设两手抓”。一方面, 根据课程教学需求, 利用学校新专业的进人计划和优惠政策, 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急需的药用植物资源分类鉴别与中医方剂两方面的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师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 要采取各种措施, 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可通过学科交叉配置双线、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攻读在职学位、外派短期进修培训、课程小组集中备课评课、职称晋升、外聘教师讲授观摩课程、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 全方位培养现有专业师资队伍。

4. 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措施, 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新的专业改革将坚持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 严格遴选每门专业课程负责人, 在课程负责人组织下, 全体专业教师参与论证, 按照“删除芜杂、保留经典、体现现代、涉及前沿、理论与实验分开”的原则, 全面修订每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加强对每门课程的网络建设, 同时通过听课评课制度, 加强对每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培养, 将进一步加强现有教学计划中《中药资源与开发技术》这门专业特色创新课程的建设。另外, 将通过申报精品课程与双语教学课程项目, 建设好1~2门专业主干精品课程与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 将坚持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及教书过程中育人的原则, 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式、比较式、专题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努力创造条件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研产紧密结合、教学良性互动的教学要求;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5.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材教参建设。

专业教材教参建设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保障。新的专业改革将采取多种措施, 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主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 自编教材, 编写教材参考书、科普图书, 订购专业期刊杂志, 购买音像影音教学资料, 购买多媒体网络课件, 购买参考图书, 野外收集教学素材等多途径多渠道, 加强专业教材教参建设, 并及时将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补充到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本专业改革实施期内, 确保完成现有3本在编教材与3本在编科普图书的编写任务, 确保完成独立设课的创新实验实践课程自编教材的编写。

6. 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硬件指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与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关系。一般地, 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有多年的办学历史, 具有良好的办学硬件;而且, 新专业大多由传统学科专业衍生而来。因而, 在实验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材料等很多方面可以与传统学科专业共建共享。新的专业改革将按照“依托母体、资源共享、特色创新、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建设模式,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要重点建设好中药资源标本室和校内药用植物资源圃。要按照学研产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

7. 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设。

作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模块之一, 校企合作培养的依托单位———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的实训阵地。新的专业改革将在进一步完善、巩固现有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 利用国家中药材生产 (湖南) 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两个技术平台, 以及学校双百工程项目等进一步孵化、培育、建设新的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湖南省植物提取物协会设立的专业人才培养奖学金。

8.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考评机制是检验、评估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保障。新的专业改革将结合学校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将本专业改革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 责任到人, 细化、明确每个研究内容的考核办法与目标, 责任人分年度对照研究进度计划及时总结汇报研究工作, 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Z].2012.

镇赉县新合中药材开发专业合作社 篇5

镇赉县新合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以中药材板蓝根开发种植经营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张立明在县供销社的引领下,带领农户于2002年取得了100亩中药材板蓝根的试种成功以后,认真总结经验,注重精耕细作,严格按照种植技术标准和田间管理操作规程,逐年加大了板蓝根的扩植工作,并连年取得了可观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实现板蓝根种植面积300亩,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年为农民实现收入40万元;2004年实现板蓝根种植面积500亩,平均亩产达到425公斤,年为农民实现收入90万元;2005年实现板蓝根种植面积1000亩,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年为农民实现收入230万元;2006年实现板蓝根种植面积1500亩,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年为农民实现收入420万元;2007年实现板蓝根种植面积2000亩,平均亩产可达到625公斤,年可为农民实现收入500万元。

随着种植板蓝根面积的扩大,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迫切要求成立一个能够为种植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務的组织加强为农民服务。在县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与张立明紧密配合深入调查研究后,合作社成立了。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20万元,入社社员150户,带动500多农户。集组织建设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在负责人张立明的带领下,以社员为核心,实行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种植上坚持物资供应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田间管理指导到位;销售上坚持回收及时、保质保量和销路稳定;服务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合作社在逐年发展的基础上,现已形成了1000亩板蓝根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与省内知名制药公司结成了销售对子,正沿着“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产业化道路迈进。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6

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特点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

早期记载甘肃中药资源1081种[1] 。1982年甘肃省医药公司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全省中草药资源普查, 编写了《甘肃中药资源普查名录 (内部资料) 》, 收载1527种中草药。甘肃省著名中药学专家赵汝能教授主编《甘肃中草药资源志》收载2055种来源2540种中草药[2] 。关于甘肃中药资源的调查与增补, 各方面仍然有报道[3,4,5,6,7,8] , 我们综合认为, 甘肃中药资源为2335种来源约2800种中草药, 其种类在全国 (12772种) 排名第10位;1987年全国重点普查的362种药材, 甘肃就有238种[9]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共收中药材531种, 其中366种在甘肃有资源分布。由此可见, 甘肃是我国中草药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目前, 甘肃地产收购中药材达400个物种来源, 450余种商品;全省家种 (家养) 中药材达154物种来源, 涉及到172种中药材品种, 提供商品药材约110种, 大宗商品药材约60种[10] , 甘肃是我国中药材商品的主要产区之一。

同时, 甘肃是我国著名道地药材产区, 医药行业中常以“甘肃五个宝, 归芪黄参草”或“甘肃五大宗独一红”来概况, 即当归、黄芪、大黄、党参、甘草和红芪。属历史延续或近代发展的道地药材尚有:秦艽、羌活、半夏、天麻、岷贝、远志、柴胡、板蓝根、地骨皮、花椒、苦杏仁、桃仁、款冬花、肉苁蓉、锁阳、麻黄、麝香、牛黄、石膏等30余种[11] 。

1.2 中药与民间民族药研究循序渐进

近20年来, 甘肃省内科研院校、药检等部门对蒿属、花椒属、天南星属、堇菜属、银莲花属、芍药属、细辛属、黄精属、小檗属、龙胆属等50余属90余种常用中药、民间民族药进行资源、生药、化学和药理等研究。先后对当归、牛蒡子、麻黄、羌胡、黄芩等20余种引种栽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对指导甘肃省人工栽培药材发挥积极作用, 赢得社会各界好评与肯定。

1.3 中成药及藏成药与新产品的开发不断

利用甘肃省特有的中草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 主要有祖师麻膏药、竹叶椒片、陇马陆胃片、五加片、高乌甲素片及注射液、独一味片及胶囊、红芪口服液等。

利用本省的道地、大宗药材生产一批名优中成药和藏成药。传统的有贞芪扶正系列、金匮肾气丸、板蓝根冲剂、当归腹宁滴丸、归脾丸等80余个品种。藏成药有洁白丸、奇正消痛贴、七十味珍珠丸等30余个品种。近年研制开发的有金参润喉合剂、宣肺止咳露、黑红伤药、宫瘤宁片、前列泰片、盆腔炎康胶囊等产品已生产上市。

1.4 中药资源的相关领域成绩斐然

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沙棘果汁和当归美容霜。90年代以来, 应用当归、党参、锁阳、黄芪、甘草、大枣、玫瑰花等在保健食品、饮料、佐料、化妆等方面开发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先后开发出党参露饮料、红枣汁饮料、当归保健醋、归芪参保健醋、苦荞麦酒、红枣酒、锁阳宝酒、苦水玫瑰精油, 兰州百合口服液, 人参果酒, 虫草黄酒、当归黄酒、三泡台系列浓缩胶囊等各类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深受消费者喜欢。

1.5 中药材深精加工与提取物方兴未艾

据统计, 全省有各类中药饮片加工企业 (点) 1000余家, 已取得生产许可证140余家企业, 从事道地药材饮片加工。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甘草、锁阳加工成系列饮片, 经过精美包装, 提高了药材附加值, 其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以资源为依托, 采用现代技术分离制备中间体, 省内有20余家医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生产黄芪、甘草、黄芩、当归、丹参、橄榄油、百里香油等40余种中药提取物。由于产品科技含量提高, 不仅提升中药材附加值, 也使甘肃省中药资源产业链延伸发展, 取得了成效。

1.6 中药材栽培 (养殖) 稳步发展, 基地初具规模, 栽培品种多元化

目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各级政府采取措施, 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 现有30余个县提出将中药材做为本地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产业。中药材生产已成为甘肃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已有110余种家种 (养殖) 药材可不同程度提供商品, 当归、党参、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黄芩等20个品种家种药材, 品质优良, 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稳定的中药材生产, 促进了甘肃经济的发展, 保持在全国中药主产区的优势地位。

建国后, 从外地引种了不少药用植物, 有杜仲、黄连、云木香、地黄、独活、银杏、油橄榄等, 既丰富了甘肃的中药资源, 又成为国内新的产区。

1.7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链已具雏形

对同一资源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与利用, 提高了中药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甘肃对当归进行了较好的综合利用, 其产品涉及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工、农牧业等众多领域。以当归为主药研制出面膜、营养露、沐浴液、膏霜类、洗发剂等产品应有尽有。当归煮粥、炖肉、炖鸡汤等药膳, 当归保健醋、当归黄酒、虫草归芪二十五香佐料等进入千家万户。近年研制天然浓缩当归胶囊等保健食品。大大提高了当归的附加值, 培育出一批当归主导产品和以当归为原料的当归产业链形成。其它如大枣、银杏、兰州百合等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形势喜人。中药农业、中药加工业、中药工业、中药物流业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2 中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药混淆误用和错采误收时有发生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 各地区、民间民族应用不同等历史原因, 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名实不符、张冠李戴等名实混乱局面。

(1) 《中国药典》之间名称混淆、品种误用。如对地产“杂寄生、桑寄生”鉴定, 结果是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对地产“五加皮”鉴定, 结果是杠柳 (Periploca Sepium) (香加皮) ;

(2) 地区习用药名称与《中国药典》名称相混, 有山紫苑与紫苑、硬前胡与前胡, 小防风与防风等15种;

(3) 品种混乱、来源复杂。一些地产药材不仅有正品, 也有习用品和民间药及误用品, 品种混杂。例如, 全省共有14种菊科蒿属植物在各地作“艾叶”, 7种商品流通, 7种民间入药。其它如菌陈、泡参、地骨皮、紫花地丁、柴胡等80余种来源复杂;

(4) 野生药材由于外观相近, 难以辩别, 致使误采误用时有发生。如将老瓜头 (Cynanchum komarovii) 误作白前采挖;将民间药碱蒿 (Artemisia anethifolia) 误作菌陈收购应用;将民间药骆驼蹄瓣 (Zygophyllum fabago) 误以为远志收购使用现象等。

2.2 传统中药资源逐渐枯竭, 野生品质量规格下降

在中药材实行多渠道经营以来, 中药材市场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购销两旺的势头, 价格不断攀升, 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惊奇性采挖, 不少常用药材数量锐减, 出现开发利用过度, 现很难收购形成商品, 有紫草、银柴胡、苦参、玉竹、甘遂、辛夷、牡丹皮等。而原盛产甘肃的枸杞子、肉苁蓉、甘松、石斛、白附子、锁阳等野生资源已近枯竭。林麝和马麝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近年省内收购麝香也寥寥无几。甘肃省野生中药材资源存在过度采挖现象, 导致部分中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12] 。

野生药材的等级规格下降, 党参、甘草、柴胡、黄芩等的优级品即特等、一等、二等市场难已见到, 而统货常见。白头翁、秦艽、小黄芩、前胡、柴胡、藁本、羌活、甘松等野生药材干瘪瘦小, 常带有较多的地上茎, 甚至根与地上茎成对半的比例;皂刺中木质茎较多;款冬花中混有高达60%的茎等。麻黄、益母草等家种药材提前采收, 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质量较劣。

2.3 引种药材质量有待加强研究

适宜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如不顾其生态条件, 盲目引种, 势必导致劣质药材出现或引种失败。近年一些地区鼓励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 有些品种突破生境分布发展为新产区, 异地引种虽然增加了种植面积和产量, 其药材质量却出现问题。如陇南、陇东个别地方引种的当归及甘谷、康县、庆阳引种的白术干瘪瘦小;武威部分地方引种的射干缺乏苦辛味, 产生甜味;金昌等地引种的银柴胡细小, 难以成活;平凉个别地方引种的白术出现分歧;陇南、华亭等地引种的川芎外观酷似蒿本, 常误作蒿本药用。这些劣质药材通过各种渠道而被应用。

由于对种子、种苗未严格鉴定, 误种常有发生, 甚至是较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误将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当作人参种植。误将毛叶地瓜儿苗 (Lycopus lucidus var hirtus) 当作天麻种植。误将伞形科迷果芹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当归防风种植等。陇西、岷县种植的“独活”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欧当归 (Levisticum cfficinale) , 在市场冒充其他药材销售。

2.4 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

一些小宗药材多少年来无人问津, 出现产、销、供不平衡, 产地外移现象, 造成当地药源短缺, 忽视了社会效益, 甘肃省只有从外地调进, 如百合、合欢花、卷柏、鹤虱、天仙子、野菊花、灯心草、洋金花、泽泻等。对一些市场需求量偏少的品种, 存在超量收购, 桃儿七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 国内资源十分有限, 临床应用很少, 省内大量收购销售, 并引发误作龙胆的混用情况。再如龙骨、龙齿在古生物及地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受到国家保护, 由于认识不足, 导致从药用角度大量开发收购。

甘肃矿物药30余种, 资源蕴藏量较大, 近年仅有石膏、方解石、石灰华等少数生产收购, 大多数属调进品种, 误用较多, 矿物药的开发不够。

2.5 民族民间草药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掘

甘肃民族民间药资源丰富, 不少当地中医、藏医认为疗效显著, 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常用品种, 从陇南、天水、甘南地区的药店、诊所调查的结果来看, 自采自用的草药有100余种, 因此, 民族民间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一些品种的药效尚待弄清或需进一步研究。

还有部分在甘肃未作药用而在国内有记载的民族民间药资源, 这部分是新药源的主要来源, 该类资源基本上没有被利用, 或群众不了解它的药用价值;或是药用植物生长在偏僻, 人迹罕至的地方, 或是资源太少, 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还有是信息闭塞, 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等, 如水杨梅、百蕊草、杠板归、律草等。

3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3.1 中药材品种是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质量标准, 尊重传统药用习惯。对于地区性、民族间出现的新异品种, 应加强科研工作, 采用严格区分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办法, 做到药尽其名, 物尽其用。

3.2 建设一批道地、大宗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

(1) 野生药材变家种栽培是大势所趋, 选择条件好, 有基础的产区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并根据市场供需, 合理规划种植面积, 搞好近期效果与长远效益结合, 有计划地逐步形成甘肃家种药材栽培基地;

(2) 重视栽培药材的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 栽培加工技术, 种子、种苗鉴定, 栽培品种的质量分析等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培育优良品种及方法。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 保证基地生产药材质量的优质和稳定, 推动甘肃中药材GAP基地建设。针对性地甘肃省中药材GAP建设的优劣态势, 提出了发展方向、对策[13] 。

3.3 合理利用和发展中草药资源

(1) 甘肃除保持现有的骨干栽培品种外, 对产区局限, 资源较少, 而市场长期偏紧药材, 应积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引种试种工作;

(2) 大力开展鹿茸、东亚钳蝎、乌梢蛇等药用动物的驯化养殖工作, 发展人工资源, 保护濒危药用动物, 推动甘肃药用动物的驯化养殖步伐;

(3) 今后对一些利用度较低的家种 (养) 药材, 以及与农、林、牧、副业交叉品种, 应组织收购。

3.4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度性与合理性, 有助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把野生资源应用放在战略地位上考虑, 认真贯彻“护、养、猎”和“采、护、育”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动植物药材资源分布情况, 划分野生资源保护区、抚育区和采收区等区域, 保持动植物的良性循环和繁衍生息;

(2)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把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实行农、林、药多种经营, 互相兼顾, 远近结合, 共同发展;

(3) 中药栽培 (养殖) 的投入和利用方面, 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及不同学科的优势, 一方面与荒山绿化、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联合农、牧、林、副及渔业, 开展综合利用研究, 发展多种经营, 力争提供不同商品价值的产品, 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4) 在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 挽救珍稀濒危的中药品种, 探索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中药材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5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1) 甘肃的中成药工业相对薄弱, 但药材资源丰富, 道地药材较多, 可以把产业化工作放在药材的深精加工上, 推进药材提取物工业的发展;做强最大中药饮片产业, 推进中药饮片GMP认证, 进而带动药材生产的发展;

(2) 甘肃的藏药、蒙药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 应加大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力度, 以地产特色药材为原料, 研发一批优质的藏、蒙成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7

1 休宁县自然概况

休宁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2],年均温度16.2℃,活动积温5113.3℃,无霜期231d,降水量1613.7mm。地貌类型多样,全县山地占55.65%、丘陵21.05%、河谷平原23.30%,最高峰1630m,最低为130m。境内四周群山环抱,中部的山谷盆地和河谷平原相对陷落,山地相对高度相差较大,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小气候、小地形和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土层厚度一般在30—60cm,土壤肥沃、疏松。全县森林覆盖率75.95%。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植被条件,为多种动植物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休宁县中药资源

据调查统计,休宁县中药材共计有243科816种,其中植物类165科677种,动物类78科136种,药用矿物3种。中药资源丰富,多为野生资源,拥有多种珍稀、大路药材,药材蕴量巨大。

2.1 休宁县药材类别

珍稀药材:主要有松萝茶(Camellia sinensi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滴水(Pinellia cordata)、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石斛(Dendrobium nobile)、黄连(Coptis chinensis)、七叶胆(Gynostemma pentaphyllum)、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云豹(Neofelis nebulosa)、四不像(Elaphodus davidianus)、獭肝(Lutra lutra)、狗獾(Meles meles)、猕猴(Macaca mulatta)、娃娃鱼(Andrias davidianus)、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等17种。

地道大路药材:主要有茯苓(Poria cocos)、灵芝(Ganoderma lucidum)、辛荑花(Magnolia liliflora)、榧子(Torreya grandis)、香风茶(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半夏(Pinellia ternata)、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覆盆子(Rubus chingii)、乌药(Lindrra strychnifolia)、猕猴桃(Aclinida chinensis)、山苍子(Litsea cubeba)、竹沥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过路黄(Lysima christinae)、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arguta)、葛藤(Pueraria lobata)、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桔梗(Plathycodon grandiflorus)、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落新妇(Astibe chinensi)、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贯众(Cyrtamium fortunei)、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金樱子(Rosa laevigat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酸模(Rumex acetosa)、平地木(Ardisia japonica)、艾蒿(Artemisia argyi)、红藤(Sargentodoxa cuneata)、桑叶(Morus alba)、白茅根(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陈皮、银杏(Ginkgo biloba)、石鸡(Paa spinosa)、蕲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松脂、白石英、滑石等47种,地道大路药材占药材的主导地位。

野生变栽培药材[3]:主要有前胡、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厚朴、桔梗、黄连、山苍子、黄栀(Gardenia jasminoides)、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辛夷花等9种。

引种试种药材:主要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is)、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菊花(Dendranthema moriflolium)、茯苓、元胡(Corydalis yanhusuo)、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防风Anisomeles indica)、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薏苡(Coix lacryma-jobi)、生地(Rehmannla g1utinosa)、白芍(Paeonia lactiflora)、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aus)、玫瑰(Rosa rugosa)、月季花(Rosa chinensis)、大力子(Arctium lappa)、扁豆(Dolichos lablab)、元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等23种。

野生动物药材:主要有云豹、猕猴、狗獾、豪猪(Atherurus hodgsoni)、娃娃鱼、石鸡、蟾蜍(Bufo bufo)、四不像、麂子(Muntiacus feae)、鹰嘴龟(Platuysternon megacephalum)、猫头鹰(Bubo bubo)、穿山甲、龟(Chinemys reevesi)、鳖(Trionyx sinensis)、蕲蛇、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小灵猫、香獐(Moschus sifanicus)等野生药用动物136种。

2.2 药材蕴量

据统计,休宁县茶叶、垂盆草、败酱草、菝葜根(Smilax china)的蕴藏量在2×107kg以上;竹沥、粉防已、枸骨(Ilex cornuta)、黄荆(Vitex negundo)、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红藤、山苍子、猕猴桃等蕴藏量在5×106kg以上;青蒿、乌药、鱼腥草、路路通(Liquidambar formosana)、松脂、蜂蜜、葛根、榧子、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板粟(Castanea mollisima)、香风茶等年蕴藏量在5×105kg以上,其它各种药材也有较高的蕴藏量。

2.3 部分地道大路药材药用功能[4]

休宁县分布的猕猴桃、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菝葜、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白英(Solanum lyratum)、龙葵(Solanum nigrum)、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蟾酥、六角莲、蒜头(Allium sativum)、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茜草(Rubia cordifolia)、猴头(Hericium erinaceus)等药材均有抗癌功效,七叶胆等有降血脂、治头痛、抗癌症等功效。茯苓、石斛、厚朴、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穿山甲以及大量草本、藤本和动物药材都是具有多种功效的珍贵药材。

3 休宁县药材开发利用现状

休宁县药材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①药材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近年来,山区药农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栽培药材,促进了木瓜、菊花、枣皮、杜仲等药材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利用禾秆、森林资源接种茯苓、天麻、猴头、香蕈、银耳、木耳等药材,畅销国内外。②药材收购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休宁县常年收购的药材有山茱萸、厚朴、马勃、木瓜、菊花、半夏、虎杖、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杜仲、前胡、乌药、活血藤(Vigna vexillata)、垂盆草等100余种,中药年平均收购量约3.5×106kg。同时,还销售猕猴桃、松脂、葛粉、山苍子油、竹沥油、黄荆油、榧子、松萝茶、五倍子、白果等17种有药用价值的产品1.8×107kg。③药材加工业有所突破。政府支持地方投资兴办了多家提取药用成分、开发高附加值中药制剂和配制食、药用食品的公司,改变了长期以来只有单一的采挖野生药材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中药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多是依靠其自身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自生自灭,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具体的保护措施,乱采滥挖使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同时也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据调查,休宁县出产的辛荑、厚朴、石耳、灵芝(Ganoderma lucidum)、白果、木瓜、石斛、榧子、猕猴桃、香獐、麂子(Muntiacus reevesi)、鹰嘴龟、娃娃鱼、穿山甲、小灵猫、白花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蕲蛇等近30种畅销药材,目前普遍出现资源濒临枯竭的现象,如具有“果中之王”美誉的猕猴桃因野蛮采摘使其产量逐年下降。在开发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视野生利用,轻视基地建设。由于对野生药材资源管理不完善,其部分地区药农乱采滥挖,破坏严重。有关部门重视野生利用,轻视基地建设。一些地道药材的CAP基地缺乏资金投入或管理不善,缺乏药材栽培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限制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效益好的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②重视原料出售,轻视产品加工。休宁山区药材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加工增值少,如有多种药用价值的猕猴桃、榧子、灵芝、黄荆油、竹沥油、山苍子油、垂盆草、香风茶等都是外地药厂的廉价原料。目前,药材收购种类仅占药材总数的1/5,药材开发利用率只有药材总蕴藏量的10%左右,许多药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③药材价格不稳,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造成对野生药材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药材收购者使用多种手段降低收购价格,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如人工种植的数万株杜仲因不能收回成本而被迫毁林改种其它。

4 开发利用建议[5]

4.1 制定中药材发展规划

建立中草药资源保护系统,成立县、乡、村三级野生资源保育站。立足地方优势,把发展中药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与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与山区综合开发和无公害示范县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并积极编制项目,争取各级支持。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域建立一批紧缺的药材保护区,不断扩大保护品种和面积,使受到保护的药材资源得到修养生息,恢复植被群落。各级政府要制定长远计划,列出各种目录,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发利用。如目前休宁县种植较好的杜仲、银杏、苦丁茶(Ilex latifolia)、山茱萸、厚朴等有140hm2,贡菊和多种菌类药材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4.2 突出区域特点

根据县域内环境条件的差异进行药材生产经营的合理区划,因地制宜地做好中药的资源保护和生产加工。①在中山区,建立药材自然保护区。一方面通过封山育林、封山育药,颁布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建立村规民约保护药材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深山区针阔叶林木资源,发展香菇(Lentinus edodes)、茯苓、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猴头等菌类药材生产。②在中、低山区发展药材栽培。从恢复传统药材入手,抓住拳头产品,因地制宜地搞好生产基地的布局和种类安排,进一步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提高药材商品率。加大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果药间作、药药间作力度,大力发展辛夷花、杜仲、檫树(Sassafras tsumu)、厚朴、黄柏、山茱萸、菊花、白术等药材。③在丘陵、平畈区加强药材开发,积极发展水生和庭园药材,种养结合,大田种植和庭园培植并举。利用库、塘、河渠等水利资源种植藕(Nelumbo nucifera)、芡实(Euryale ferax),饲养鳖、龟等药用水产,以及利用庭院种植辛夷花、丹皮、芍药、玫瑰、猕猴桃、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梅花(Armeniaca mume)、万年青(Rohdea japonica)和菊花等各类庭院药材。

4.3 加强基地建设,规范经营管理,提高药材质量

针对中药种植与加工不规范,中药质量不稳定,存在农药残留等严重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从源头抓起,严格按GAP的要求,建立中药规范种植基地,推行中药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药材的质量和经营效益[6]。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抓主要品种,建立规范基地。根据休宁县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药材建设规划,以道地药材栽培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建立一批规范的人工栽培药材基地[7],重点发展山茱萸、厚朴、茯苓、菊花、元胡、白术、杜仲、白果、辛荑、黄柏、绿萼梅、食用菌等市场前景好的药材种类,重点建设中药GAP种植基地。②加强技术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药材生产、管理和经营人员;加强药农的培训工作,提高药农采挖和加工技术,做到采大留小,永续利用药材资源。对杜仲、桂皮、厚朴等皮用药材,提倡纵带状“间隔剥采法”,禁止环剥和砍树剥皮;辛荑花、猕猴桃、山苍子、山茶花等高档药材的采集应护藤保树;块根、块茎药材采挖后应填坑平土,防止水土流失。③制定管理措施,切实保护药材资源。制定药材资源保护措施,依法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8],对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严禁乱捕滥挖,对濒临灭绝的珍贵药材应重点保护。了解和掌握更多国际中药及天然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加大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侵权的执法力度[9]。④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持续发展。以中药GAP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带动、技术依托,合理布局、多方协作,调动广大药农的积极性;加强资金、人才、技术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加快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中药GAP示范基地,强化药材加工的能力和质量,优化药材营销结构,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7]。

4.4 重视药材加工利用[10,11,12],延伸药材产业链

建立医药公司、制药厂以及其它企业(如食品公司、旅游公司)与药材种植、养殖户和药农的利益共沾、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医药生产加工和产业链延伸。首先,开发轻工业原料的中药品种。重视中药资源在轻工业原料中的应用,如杜仲为硬橡胶化工的原料,大血藤、水杨梅(Adina rubella)为纤维工业原料,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雷公藤、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为植物源农药原料,蛇胆为生产美容品原料。其次,重视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药资源的旅游利用。某些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如合欢、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苏铁(Cycas revolut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十大功劳、木槿(Hibiscus syriacus)、月季、玫瑰、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丹皮、芍药、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莲花、万年青等在城市园林绿化、观光农业及庭院住宅的美化、香化、制作盆景中应用较广。通过发挥其作为观赏物种的价值,丰富生态旅游。此外,开发药材资源可丰富黄山市旅游土特产产品种类。休宁县是黄山市旅游的中心地带,也是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屯溪与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交汇处,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就座落在境内,其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作用在黄山市占有重要地位。开发药材资源可丰富土特产品供应,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具有药用保健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如茯苓面包、动植物药酒、黄精、百合、蘑菇及药膳佳肴,贡菊、松萝茶等。

中药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中药产业体系[13],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休宁县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其职能,宏观引导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集成“官、产、研、资”各方面力量,发挥区域优势,使中药发展不但有利于全省总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中药现代化健康有序地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14]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发黄山市中草药资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山区综合发展,分析了休宁县中药材资源现状。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休宁县自然概况进行初步分析,并统计了县境内主要中药材的种类、蕴量。结果显示,休宁县中药材共计有243科816种,其中植物类165科677种,动物类78科136种,药用矿物3种。研究表明,休宁县中草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高职中药化学微课资源开发 篇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年) 》也提出: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开发微课的资源,并运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来优化传统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最终促进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微课的含义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 “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程,又名微课,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1]。它通常由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同时,简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要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3]。

2 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3,4,5,6,7,8]

2. 1学生对中药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理解不够 透彻

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知识点多、重难点多,例如: 多种提取方法的操作技术、多种分离方法的操作技术、生物碱碱性规律、黄酮酸性规律等,都是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很强,且是非常重要而有难度的知识。教师通常是集中演示一遍或是讲一遍, 学生再进行练习。虽然讲得清楚,但并不代表学生就明白掌握了,我们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会前学后忘。其实这些知识的掌握必须要反复学、反复练、反复用、在练习中遇到问题再学习,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

2. 2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

从笔者所授班级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生源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距,这大大增加了课堂授课的难度。如果讲的过于简单,就不利于学习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好的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进步; 如果讲的过于复杂,基础差、不勤动脑的学生就更听不懂,很可能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拒绝学习的状态,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稳步推进,也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3 学生对知识点的串联应用能力欠缺

中药化学课程教材是以模块为主,但是都是单一的模块。教学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技能实训三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缺少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技能实训时,学生不能熟练的将基本技能或基本知识运用到具体中药材的提取分离中,需要教师的提点, 甚至需要将基本技能或基本知识再重新回顾复习。

中药化学课程应用实践性很强,其涵盖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的应用非常有职业针对性,基于其特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微课资源来补充和丰富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中药化学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中药化学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将通过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将该课程内容精细化,呈现形式多样化,配套资源特色化,实现资源平台共享化,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新的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随时针对自己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为中药制剂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为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教师之间也可通过微课分享教学成果、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技能等,丰富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4 中药化学课程的微课资源开发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建设,不是单纯的进行资料电子化的工作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视频、教材、题库等多方面的建设,因此中药化学微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 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微课选题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不能简单认为是一堂课的缩小版,也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通过微课呈现,所以,教师首先要重视微课的选题。鉴于中药化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我们在选题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紧密结合药物生产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构建服务于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微课程体系。

例如,针对中药及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为中药提取工,因此,在中药化学课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提取技能的培养,所以常见的各种提取方法是基本技能中的重要知识点。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各不相同,学习起来容易混淆,还容易遗忘,从而将该内容进行微课设计; 同时,因其操作性、应用性强,学生不能将其熟练运用至具体中药材的提取分离中, 遇到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所以选择其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合适。

4. 2 微课程教学资源

4. 2. 1 教学设计

微课的内容通常只有一条主线,解决的是一个或一类问题,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由浅入深。例如,在“连续回流提取技术”的微课教学设计中,从仪器的选择,到装置的搭建, 到操作要点的强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将体会到掌握的是一种提取方法。

4. 2. 2 教学视频

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充分展现所要教学的内容, 针对知识点,灵活、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视频中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难点的突破、技能的传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2.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应根据选题的内容,将课件的内容设计并制作的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为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4. 2. 4 微教材开发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设计,仅仅围绕“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职业工作出发,构建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微教材模式。

4. 2. 5 微课简介

为了让学生快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字眼,微课的简介十分必要; 并且通过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特色与亮点,引发学习者对作品的强烈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2. 6 配套题库

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配套题库,帮助学生巩固及学习,也满足学生课后复习的需要。

4. 3 微课程资源库建设

整合资源,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教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题库等,以本课程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为依托,形成一个条理清楚,易于搜索的共享资源系统。学生通过资源系统的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对课程教学基本资料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该资源库的建设,不只是资源的呈现,其最重要的特性体现在课堂内外的互动性及广泛的参与性,满足学生业余时间的网络学习以及可持续学习的需要。

5 结 语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高职中药化学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相对于传统教学资源,优点很明显,是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岗位需求,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微课”资源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微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13(6):25-28.

[3]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装备,2013(30):11-13.

[4]刘浩宇.理实一体化在高职实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科教导刊,2010(8):25-26.

[5]赵珍东,张雷红,段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中药专业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0-11.

[6]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7]贾琦,刘祥兰,王瑞.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12-114.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9

关键词:《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先决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综合技术;两者紧密相关, 前者是条件, 后者是手段。旅游业发展的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因此,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问题, 既是旅游业界高度关注的内容, 又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是2001年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八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也是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十三门主干课程之一。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新兴学科, 又是涉及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专业, 在高等院校中,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都带有明显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影子, 如在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十三门主干课程之中, 多数课程 (如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等) 都借用或借鉴了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而《旅游资源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中最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 也是最具有独立性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 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 因而受到许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把《旅游资源与开发》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 如暨南大学、广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 其中, 有的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如乐山师范学院。因此, 分析与研究《旅游资源与开发》的课程建设问题, 对于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以及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等,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师资队伍

在众多的精品课程中, 我们会发现《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有多个, 并形成一定的专业梯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的原因, 绝大多数高校每一门旅游课程一般只配备一名主讲教师, 无法做到多人共同负责一门课程。不过, 对于类似《旅游资源与开发》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还是可以灵活安排任课教师, 如理论部分可由专业基础更扎实的教授或博士担任主讲教师, 而课程实践部分则可以由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或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担任或带队。此外, 由于《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内容较丰富, 其中旅游资源部分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的知识, 各个高校还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相关的专业讲座或专题讨论, 如地貌旅游资源部分可以请本校地理教师开设地貌资源与旅游的相关讲座, 生物旅游资源部分可以请本校生物专业教师介绍动植物景观, 而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部分则可以请本校艺术系专业教师开设艺术鉴赏等相关专题讨论等。这样, 既能充分利用师资资源, 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更符合旅游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二、教材建设

2001年之前, 绝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只开设《旅游资源学》课程, 由于该课程开设时间较长, 已有多个版本的《旅游资源学》教材可供选择, 各高校均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选择教材, 或本校自己出版相关教材。《旅游资源与开发》教材最早是在2000年出版的, 分别是中国旅游出版社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肖星, 2000.1) 和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甘枝茂, 2000.9) 。因此, 2001年以后, 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始开设《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 部分高校开始选用相应的新教材, 但也有不少高校仍选用原来的《旅游资源学》教材。2005年1月, 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旅游资源开发》 (马耀峰) , 由于内容相对全面和系统, 此后多数高校都选用该版本作为该课程教材。近几年来, 又有新的教材版本出现, 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张伟强, 2005) 、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 (全华, 2006) 和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闻飞, 2009) 等, 有些相对重视管理方面的高校也选用这些新版本的教材。而某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则开始自己出版该课程的教材, 如广州大学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中国旅游出版社, 肖星, 2000) 、四川大学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四川大学出版社, 杨振之, 2003) 、暨南大学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经济科学出版社, 梁明珠, 2007) 等。当然, 绝大多数高校都没能出版本校自己的教材, 一般都是在选用相对权威的教材的基础上, 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 增加或者删减部分章节内容。然而, 《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可选用教材的丰富性与创新性, 也是其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该借鉴的地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 一般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旅游资源部分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部分。旅游资源部分一般包括旅游资源的基本理论, 以及各类型旅游资源 (常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的形成、分布和特点等;旅游资源开发部分一般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各个高校根据本校的情况, 讲授侧重点各有不同, 如广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偏重于旅游资源部分的内容, 而暨南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等则更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部分。另外, 还有些高校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 增加了许多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无论课程教学侧重点在于旅游资源本身还是旅游资源开发或管理, 由于《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几乎所有高校在该课程的内容安排上都设有实践教学的内容。

《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内容丰富、与实际联系密切,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 其中, 多媒体教学是各高校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 以各种形式的PPT课件、影片、投影等为主;条件较好的高校则利用网络、计算机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 如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电子地图、GIS等绘图软件的应用等, 有些高校还开设了与课程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 如暨南大学的“中国的世界遗产”专题学习网站 (http://course.jnu.edu.cn/151/sjyc/index.asp) 、韩山师范学院的“粤东植物资源网” (http://chahua.host.hstc.edu.cn zyw/index.html) 等。 (2) 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开设相关专题讲座、进行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旅游资源开发模拟、学生分组竞赛等方式, 学生能将所学理论内容与旅游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丰富了教学手段;其中, 各个高校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和实地调查法。《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正是值得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四、实践教学

由于《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与实践结合密切, 许多课程内容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际案例剖析等过程才能将书上理论知识加以认识、理解和运用, 因此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一般都开设有1-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旅游景区或尚未开发的地方进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 以及对已开发旅游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和对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模拟开发等。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是选择高校所在地周边旅游区 (点) 进行实地调研, 不少高校都在周边旅游区建立了自己的课程实践基地, 部分高校还选择在国内一些著名旅游区建立了自己的学生实践基地, 如广西师范学院在德天瀑布旅游区的实践基地、韩山师范学院在黄山———西递———宏村旅游区的实践基地等, 而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甚至把实践地点设到了海外地区, 如暨南大学在澳门旅游商会及美国永利度假集团等地的实践地。实践过程结束后, 一般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作业, 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实习日记、旅游资源开发调查问卷、旅游图件制作等。相关的实践作业一定要在实践之前详细布置, 要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事先该收集哪些资料、如何准备相关材料、如何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过程有哪些步骤、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在野外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等;实践教学完成后, 要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对学生的实践作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成绩评定, 并将实践成绩计入期末课程总成绩。总之, 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就完成实践教学, 也不能允许学生敷衍交差, 否则, 很容易使学生将课程实践过程变成一次次纯粹的班级旅游过程 (这种情况已在不少高校出现并有蔓延之势) , 既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人财物力, 学生也没有真正从中学到该学的知识。在《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在相关实践环节中会碰到的, 值得注意和借鉴。

五、教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这是大多数高校在总结《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教学特色中都普遍强调的两点。由于《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强, 使得各个高校, 不论地处何方, 都能在学校周边找到合适的旅游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 使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能通过实践真正做到服务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就位于著名旅游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显然有近水楼台之利, 能更好地将课程理论知识与旅游区实际相结合进行论证和分析, 如位于乐山市的乐山师范学院、位于桂林市的广西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的上海师范大学、位于广州市的广州大学等。近年来, 我国许多地方院校也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 目前我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 基本上各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能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 共同发展。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是所有带有实践性质课程的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果很多, 多数集中于地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地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横向研究, 同时也包括部分专业或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实践教学的强化与开展等方面, 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与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耀峰等.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肖星, 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3]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全华.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6]梁明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7]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8]汪明林.“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 :130-132.

[9]朱桂凤.“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4) :160-16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10

【關键词】职业标准 教学资源 智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1-02

电梯扶梯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梯零部件设计员、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电梯质量检验员、电梯生产与安装维保现场项目经理等。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随着电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已不能达到电梯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理论分数高动手技能差。由此可见电梯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对电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职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电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时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机电检修技能特色,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电梯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解读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把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分为五级,取得相关等级的技工,只能从事相对应的技术工种。基本技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梯的机械结构(导向系统、曳引系统、控制与驱动系统、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电气系统(电气原理图、自动控制系统、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维修保养与故障诊断排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标准。岗位工作职能包括:控制柜检查与修理、曳引机检查与修理、导轨检查与修理、曳引钢丝绳检查与修理、整机性能调试与判定、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与评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改造工程的实施与检验、电梯检修工技能培训与电梯维修工程管理。

对照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剖解分析,对应的电气技能有:电梯的基本认知、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机构安装与检测装置调整、电气柜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梯运行调试与保养。

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践课程的知识点讲授,要摆脱学生只看不练的常规授课模式。实践课程课件应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课件,应专门针对实训特点而制作,内容上要简洁精练,知识重难点突出。笔者采用了Authorware7.0进行电梯实践课程教学课件的设计。Authorware功能强大,不像操作PowerPoint那么简单,除运用PowerPoint能完成的一般图、文、音频、视频的演示外,本课件制作中还利用Authorware的函数运算程序对相关教学章节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等课堂练习题型,还设计了拼图、砸蛋等教学游戏,融娱乐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并建立了自测系统,可让学生体验期末考试的情景,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对教师而言,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做到了学练结合、自我测评,充分发挥了Authorware运用到教学上的优越性。课件打包后生成可执行exe文件,学生可复制到自己电脑上,无需安装相关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即可打开课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和学习。现在学生不但能看能练,而且能通过玩游戏来达到学习目的,新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有助于在实训过程中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突出重难点的讲解,又节约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三、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设立专项技能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1:电梯机械结构与基础理论认知的考查。利用实践教学课件完成该内容。

实训项目2: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在前期实物电梯、电梯模型的认知基础上,运用专业机房的AutoCAD软件,据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电梯控制功能要求,按指定绘图格式绘制电路图,电路设计图纸中的电气符号,要求符合“JBT 2739-2008 工业机械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技术规范。图纸包含两部分:电梯主电路、变频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与绘制(含交流接触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变频器、曳引机、热继电器,不含PLC控制电路),电梯安全及门锁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实现厅门、轿门、急停、相序、过流等保护功能)。

实训项目3:电梯机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建立小型不锈钢框架井道结构,开展操作箱与呼梯盒的安装与接线、井道信息系统安装与接线、平层检测机构的安装与调整、限速器钢丝绳的安装与调整、层门开合传动机构安装与调整等5个单项训练内容。

实训项目4:电梯电气控制柜的器件安装与线路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网孔板或空置电器柜完成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布局安装,实验室提供独立器件包括变频器MM420、交流接触器、变压器、调速电阻、整流桥堆、热继电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座、可编程序控制器S7-226、导轨、螺杆螺母等,器件的安装要求牢靠、合理、规范、接线正确并能实现相应的电气功能,接线符合工艺标准,端子排接线要求使用管型绝缘端子,继电器、接触器等接线要使用U型插片,各导线连接处按规范标准套号码管等。

实训项目5:电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按照任务书给定的I/O端口分配图,结合PLC实验箱编写控制程序及调试设备,进行变频器参数设置、单座电梯运行基本功能设计、电梯安全保護功能与节能调试、群控电梯运行程序控制、高峰时段电梯优化调控模式等7个实训编程专项的训练。

实训项目6:触摸屏组态工程设计。利用触摸屏TPC7062K进行组态,开展包括电梯开门及关门动画模拟、轿厢的运行轨迹及当前轿厢的实时高度显示、关闭楼层开关与取消关闭开关、早间上班模式、区间工作模式、晚间下班模式选择开关与取消模式选择开关、轿厢当前楼层信息、电梯运行方向、所有外呼指示灯,所有内选指示灯,与电梯运行状态保持同步、超载显示报警信息等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7: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利用电梯智能考核系统完成该实训内容。

四、开发智能考核系统,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电梯电气线路故障智能考核系统由1套实训考核装置、1台计算机、实训考核软件组成。微机安装的实训考核软件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两种驱动程序,包含故障点题库、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理论考试、在线故障检修考核、离线故障检修练习等功能模块。

智能考核平台通过答题器控制电气控制线路产生故障。答题器与电气控制线路采用继电器集成板连接,以AT89C52单片机组成答题器运算与控制的核心,采用RS485作为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继电器对电气控制线路中某个点进行开路控制,从而达到设置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点的目的。

教师端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故障点设置与编辑、学生登录管理、考核卷的发送、考试计时、自动收集系统评分数据。学生端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接收故障点考核卷、故障排除答题、交卷功能、自由组题训练、系统自评分显示。

电梯智能考核系统是在VB、OLE图像处理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建立起软件系统,以微机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建继电器集成板平台为依托,专门设计开发的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该系统不但对故障排查过程进行实时智能控制,让学生接受技能训练,增强对故障的判断处理能力,还极大缩短了排故训练周期,节约实验室耗材,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针对不同电梯类型,建立故障处理演练流程

不同类型的电梯扶梯发生故障情况下,现场对人员的指引和要求有所不同,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故障正确处理流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学生故障应急处理程序进行评价。

电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报告人提出事故报告—记录重要信息—核实报告情况—传达信息给运行班组—通知维保单位—派出持证作业人员—检查机房钥匙、维修通信工具、安全防护工具—A、B故障处理人员就位—A人员切断升降机主电源—与被困者取得联系—B处理人员钥匙打开层门约30-40CM—观察轿厢位置—位置合适则直接打开层门,或位置不合适则安抚乘客情绪—拆除牵引电机尾端护罩—套专用盘车手轮—松闸手柄扣住制动机构—1人抓盘车手轮,1人慢压松闸手柄—转动升降机构—钥匙打开层门—放出乘客,关闭层门—全面检查电梯—恢复电源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扶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快速到达故障点—按压“紧急停止”按钮制停扶梯—引导乘客离开扶梯—扶梯上下端设围蔽—设置“正在维修”或“暂停使用”警示牌—查看有无乘客受伤—检查扶梯有无障碍物—报告故障情况—通知人员维修—做好安全防护—1人作业、1人监护—检修模式测试运行—正常模式测试运行—清理现场—盖好扶梯机房盖板—撤除护栏及警示牌—通知恢复设备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制作情景模拟道具资源,填写维修工作票,策划故障案例背景,分组进行任务角色扮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评分标准。通过故障一般处理流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以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职业行为规范为基础,引导学生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合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条件,开发符合电梯职业技能需求的各项实践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梁海珍.电梯安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刘晋宏(1984— ),男,广西北流人,工程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篇11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实训项目,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普及,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 传输文件, 网络购物等等。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

如果政府机关网站、数据库服务器被入侵, 可能导致重要数据泄露,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如果个人的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财产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为了保证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 需要有专门的人才维护信息安全。为了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不少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缺乏配套实验室和实验环境, 缺乏硬件设备及专业机房。许多高职院校硬件实验条件相对落后, 只能进行理论知识教学, 很多实验、实训不能开展。因此导致目前很多院校比较注重信息安全纯理论和技术知识的传授, 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职业技能、如何配置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如何进行网络攻防实训, 如何设计网络安全策略等涉及甚少, 但这些正是信息安全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 也是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

根据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和实际岗位需要, 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适应行业需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实训资源库, 通过完整的信息安全实训项目, 培养学生信息安全综合技术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该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 给出了适合当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训练的完整实训项目。

1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项目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课程体系时, 主要考虑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没有考虑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这样使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岗位脱节。学生毕业以后, 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设置课程中实训环节少, 实训条件不够, 很多都是纸上谈兵, 遇到实际的安全技术问题就难以解决。

由于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验设备少, 实训项目资源不足, 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 往往重视理论课程安排, 而较少考虑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课程,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 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这与高职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 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适合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同时对硬件设备要求较低的实训项目。该类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 可以提高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在普通机房可以实施, 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设备要求较低, 在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起步阶段发展非常重要。

2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项目资源建设探讨

首先, 我们调研本地区对信息安全职业岗位的需求,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 然后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开发设计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项目, 通过完整的实训项目训练, 使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

经过对本地区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社会调研, 可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等岗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不仅面向信息安全方向, 还可以面向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基础方向,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职业岗位。

根据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管理员等职业岗位的需求, 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局域网组建基本能力;具有网络攻防技术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病毒防范基本能力;具有路由和交换基本能力;具有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基本能力;具有系统运行安全与维护基本能力;具有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基本能力具有安全扫描与风险评估的基本能力。根据这些职业能力要求, 需要构建培养学生网络攻防能力、主机加固、部署IDS、防护墙安全策略部署等综合能力的实训项目, 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项目资源开发

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培养中,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资源开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掌握实际网络攻防过程, 了解黑客攻击网络以及主机的全过程, 然后再进行系统主机加固以及网络IDS部署、防护墙安全策略部署,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从而知道网络安全策略及部署的重要性, 以及后期网络安全维护的重要性。下表1-1给出完整设计开发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项目。

该实训项目可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完成与实现, 虚拟实验平台利用web技术、虚拟主机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能够保证以上实训项目实施。虚拟实验平台只需要利用服务器安装运用后, 同学们通过访问该服务器完成相关实训项目, 对信息安全相关硬件设备要求较低, 只需要普通的服务器和计算机就可以实现, 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可以开展。实训项目的实施既可解决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环境的短缺, 又可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职业岗位, 分析岗位能力, 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实训项目, 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及安全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该实训项目可通过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施, 因此对信息安全硬件设备要求较低, 可以在高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中推广, 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信从而能够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息安全知识,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以适应社会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维平.信息安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9 (2) :87-93.

[2]周德富, 李亚琴.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设计实践研究[J].继续研究, 2011 (3) :107-109.

[3]徐川, 唐建, 唐红.网络攻防对抗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 (3) :1268-1271.

[4]张艳伶, 黄声烈, 高艳华.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3 (10) :66-68.

[5]王陈章.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D].吉林:吉林大学, 2006.

[6]沈才梁, 刘健.基于项目的网络与安全实训环境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7 (11) :40-42.

上一篇:人本主义视角下一篇:一号线南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