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技术

2024-12-17

渗透检测技术(精选12篇)

渗透检测技术 篇1

0 引言

在一些情境下, 内存捕获对渗透测试人员作用极大。设想如下场景:在一个内部行动中, 测试人员获得了接触机器的权限。客户满信心认为测试人员不可能利用这些机器获得对系统的访问。这些机器使用了全盘加密, 拥有阻止从Ophcrack和下载hash的功能。运行中的机器全部处于锁定状态。客户不知道的是, 测试人员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能够抓取运行系统内存中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有两种技术可以用于这样的情景:冷启动攻击和火线接口攻击。

1 冷启动攻击

事实上, 数据从内存中丢失需要一定的时间。断开一台机器的电源一到两秒, 大部分数据会完好无损。该效果可通过冷却内存延长。研究人员借助一种老式社交游戏, 倒置一灌压缩空气, 做了测试。冷却内存确实可以使数据保持很多秒, 甚至好几分钟。这促使研究人员开发一系列工具, 用来从即将关闭电源的机器内存中提取信息, 然后再次启动系统。

使用这种方法捕获内存, 存在小错误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这就是它被取证组织大量摒弃的原因。但是, 渗透测试人员并不需要内存的法律上的取证镜像。如果密钥或SAM数据库完好无损, 即使内存有2%的破坏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使有点难, 这种方法对内部渗透测试人员来说, 也是一个合适的攻击向量。

The Lest We Remember团队创造了大量用于攻击的工具, 可以在普林斯顿网站https: //citp.princeton.edu/research/memory/code/下载到。主要工具是一个USB/PXE镜像工具, 可以下载到源码。研究团队制作了许多makefiles文件使编译更容易, 他们也在源码中打包了优秀的文档。32位的提取器应该在32位虚拟机或32位物理机器上编译, 64位的提取器同样需要在64位虚拟机或物理机器上编译。需要为目标机器使用合适的提取器, 如果32位提取器在64位机器上使用, 它将不能抓取全部的内存空间, 因为32位提取器不能完全访问到64位的内存地址空间。

Makefile编译的结果是一个命名为scraper.bin的文件, 其实是一个可以拷贝到USB设备的可引导启动的镜像工具。该USB同时需要用于存储内存镜像, 建议使用大存储量的USB设备;因为当前主流系统使用4G到8G的内存, 所以建议使用至少16GB容量的USB设备。以root用户权限, 使用dd工具把scraper文件拷贝到USB设备, 命令中sdb是硬盘驱动器的挂载点:

sudo dd if=scraper.bin of=/dev/sdb

这个时候, 为目标系统准备好USB设备。理想情况下, 渗透测试人员准备好一个32位的8G和一个64位的16G可以在内部环境使用的USB设备, 同时备好一罐压缩空气。目标机器必须是一个运行中, 且锁定的系统, 有无用户登录无关紧要。同时, 目标必须被全盘加密, 否则启动Kali或Ophcrack, 只需少量工作, 就可以获得出色效果。

一旦合适的目标被定位后, 渗透测试人员 (从客户处获得了适当的授权) 应该打开机箱, 露出内存。同时, 他们需要插入USB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 渗透测试人员可以倒置灌装压缩空气并喷射覆盖, 以冷却内存。由于这会导致在芯片上成霜, 小心使用软管浇内存, 不要碰到主板其他部分。

内存冷却足够后, 渗透测试人员需要尽可能快地切断并恢复供电。在桌面计算机上, 这相对简单, 按reset电源键就可实现。但是大部分的笔记本并没有reset按键, 进行这样快速的重置电源操作本质上很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快速替换电池, 并按电源键。上述两种机器环境, 越是快速恢复供电, 内存镜像就越完好。

当渗透测试人员从USB启动机器, scraper工具会自动复制内存镜像至USB设备。

根据内存大小和USB端口速率, 捕获过程需要一会儿, 对大容量内存则需要数小时。Scraper程序完全复制内存后, 它将立即重新启动系统。渗透测试人员只需移除USB设备并插回编译scraper的机器。在源码中有一个叫做USBdump的工具, 它只是简单地使用如下命令:

sudo ./usbdump /dev/sdb > memdump.img

把USB设备上的每个字节拷贝至渗透测试人员的机器。再次, 根据内存捕获镜像的大小, 这可能需要数小时。最终结果是内存镜像的完全拷贝文件, 包含目标机器的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捕获镜像, 同时有望使错误最少。

2 火线接口攻击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1394接口, 是初始设计用于取代SCSI的一个高速通信接口, 更因为苹果公司以火线命名实现而知名。火线的主要部分是它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 这也是它大量应用于音视频传输的原因。火线接口高速率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它可以完全绕过CPU, 通过直接内存访问DMA的方式访问内存。这对从相机下载数小时连续镜头的视频编辑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渗透测试人员同样如此。

火线接口的直接内存访问使具有目标机器物理接触能力的渗透测试人员, 可以通过重写包含访问控制功能的内存部分, 绕过操作系统的密码保护机制。DMA同样可以让渗透测试人员下载小于4GB内存镜像。即使火线接口仅能访问少于4GB的内存且能使用反病毒软件保护DMA, 这类型的访问还是揭示了IEEE1394标准中重大的安全缺陷。由于火线接口的热插拔功能, 即使目标机器在锁定情况下, 攻击同样能够进行。此外, 虽然大部分操作系统试图对知名火线接口设备如iPods进行DMA授权限制, 但是欺骗设备很容易。

由于攻击主要针对火线接口, 对同一总线下的任何设备同样有效;这些包括ExpressCard, PC Card和所有苹果新产品都可以使用的雷电端口。

Carsten Maartmann-Moe已经开发了一个叫做Inception的工具 , 可以轻松 利用火线 接口。该 工具可在http : //www.breaknenter.org/projects/inception/找到。Inception必须从一个Linux桌面运行。这种情况下, Linux系统不能是一个虚拟机, 因为虚拟机不能实现火线接口传输 (出于安全原因) 。另外, 渗透测试人员需要Python3和Freddie Witherden的1394包。最后, 攻击和目标机器都需要具备一个火线接口, EC, 雷电或者PC card接口。

Inception安装准备就绪后, 渗透测试人员仅需通过一个火线接口电缆, 简单的连接攻击和目标机器, 并在root权限模式下运行命令

incept

Incept将会访问内存中负责访问控制的部分并“修补”它们, 使我们可以无密码访问机器。当然, 目标机器内存含有丰富的信息, 渗透测试人员可以使用

incept –d

命令转储小于4GB的内存镜像。

3 结束语

活动内存中存储了足够多的信息, 渗透测试人员可以从其中获得重要信息或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权。这从来没有被认为是问题, 因为对外部攻击者来说不存在事实方式获得内存镜像。但是, 特定环境下冷却启动和火线接口攻击, 不但使获得内存访问, 而且使获得密钥的突破访问成为可能。

摘要:计算机中存在一个单独的区块:活动内存, 任何一个攻击者都愿意把手伸到这个存储有敏感信息完全未加密的区块。系统为了方便调用, 在内存中存储了多种有价值信息;全盘加密机制也必须在内存的某个地方存储密钥。同样, Wi-fi密钥也是如此存储的。Windows在内存中存有注册表键值, 系统和SAM hive。许多剪贴板内容和应用程序密码也在存储于内存中。即问题在于, 内存存储了系统在某时刻需要的大量有价值信息。攻击者要获得它, 需要使用一些同样的取证技术。本文有助于向渗透测试工具包中增加这些技术。

关键词:渗透攻击,冷启动攻击,火线接口攻击

参考文献

[1]苏文芝, 李飞.基于Web方式的渗透攻击技术研究与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2) .

[2]祝宁.面向抗攻击测试的渗透攻击模型的设计与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渗透检测技术 篇2

海南LNG项目

检测部位:底衬板、罐顶衬板

检测频率:底衬板角板、底衬板三层搭接处、罐顶衬板三层搭接处(ICW联合体内部要求)

原理: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将渗透液渗入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处,再通过显像剂将渗入的渗透液析出到表面显示缺陷的存在。

方法:渗透检测方法,即在测试材料表面使用一种液态染料,并使其在体表保留至预设时限,该染料可为在正常光照下即能辨认的有色液体,也可为需要特殊光照方可显现的黄/绿荧光色液体。

此液态染料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表面开口的裂痕。毛细作用在染色剂停留过程中始终发生,直至多余染料完全被清洗。此时将某种显像剂施加到被检材质表面,渗透入裂痕并使其着色,进而显现。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可对该显现痕迹进行解析。

作业步骤: 1.被检物表面处理。

2.施加渗透液。

3.停滞一定时间。

4.表面渗透液清洗。

5.缺陷残留渗透液析出。

6.缺陷判定。

适用范围:渗透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无需额外设备,便于现场使用。

其局限性在于,检测程序繁琐,速度慢,试剂成本较高,灵敏度低于磁粉检测,对于埋藏缺陷或闭合性表面缺陷无法测出,对被检测物体表面光洁度有一定要求。

现场作业相片:

渗透剂

清洗剂

显像剂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渗透 篇3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我认为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重在信息意识的培养,即让人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可以扩大眼界,提高素养……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的时候,我第一次让学生找用信息技术查找黄山奇石的其他资料。第二天,只有一个女孩带来了资料,我当即好好地表扬了她的探究精神与收集资料的能力。后来每次查资料,孩子们都很积极。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作用,同时,树立一些能恰当运用信息资料回答问题的“样板”学生,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会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我在教室的展示台上开辟了“我是收集大王”的栏目,把学生收集到的好资料展示在墙上,并及时表扬,不仅起到激励作用,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1.注重训练,培养其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资料,确定为完成任务所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能力。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圆满的解决呢?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资料,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比如《荷花》一课,我们可以确定信息任务为:“荷花真的很美吗?荷花有哪些高贵的品质?”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关图片以及对荷花赞美的诗词文章可展现荷花之美;对荷花进行赞誉的诗词和文章,有关荷花的传说故事等等,月都可以体现荷花的高贵品质。信息来源有了,接下来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怎样查找?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当然,还有网络资源。

2.引导积累,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能力指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抑制和消除垃圾信息。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利于自身。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细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锻炼。例如,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记载积累下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3.适当示范,培养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出来。在教学中我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其展现自己。

这个环节比较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进行引导和示范。比如,学生说他查到了人们对牡丹、菊花等十种花的命名,如牡丹为“花中之王”,兰花为“花中仙子”……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特别想知道荷花被称为什么。”待学生回答“花中君子”之后,教师追问:为什么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呢?从而引导学生从荷花的称呼联想到荷花的高贵品质上来。

再比如壁虎一课,学生查到有关壁虎生理特点的资料,有一处是这样的:壁虎紧紧地贴住墙壁,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个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迷惑的问题。既然学生提出来了,就需要学生的信息资料来解答。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描述时用了专业词汇,其他学生会更困惑。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就是因为它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常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

三、适时切入,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后的评价,从而加深对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会提高得很快。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篇4

1.1 渗透检测的特点。 渗透检测是一种最古老的探伤技术。 它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开口状的缺陷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 具有检测原理简单、操作容易、方法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 可以检查各种材料, 且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的影响, 对于小零件可以采用浸液法, 对大设备可采用刷涂或喷涂法, 可检查任何方向的缺陷。 基于这些优点, 其应用极为广泛。 渗透检测又分着色法和荧光法, 就其原理是相同的, 都是基于液体的某些物理特性, 只是观察缺陷的形式不同。着色法是在可见光下观察缺陷, 而荧光法是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观察缺陷。 液体渗透检测对表面裂纹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其缺点是操作工艺程序要求严格, 繁琐, 不能发现非开口表面的皮下和内部缺陷, 检验缺陷的重复性铰差。

1.2 渗透检测的适用范围。 在压力容器检测中, 液体渗透检测用于工艺条件试验、成品质量检验的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局部检查等;它可以用来检验非多孔性的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 能显示的各种缺陷如下:①表面的裂纹、缩孔、疏松、冷隔和气孔;②锻件、轧制件和冲压件表面的裂纹、分层和折叠等;③焊接件表面的裂纹、熔合不良、气孔等;④金属材料的磨削裂纹、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热处理淬火裂纹等;⑤酚醛塑料、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和器件的表面裂纹等缺陷;⑥各种金属、非金属容器泄漏的检查;⑦在役设备检修时的局部检查。

2 渗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1 液体渗透检测的原理。 液体渗透检测的这个原理是依据液体的某些特性为基础, 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叙述。a.渗透。将工件浸渍在渗透液中 (或用喷徐、毛刷将渗透液均匀地涂抹于工件表面) , 如工件表面存在开口状缺陷.渗透液就会沿缺陷边壁逐渐浸润而渗入缺陷内部, 如图1 (a) 所示。 b.清洗。 渗透液充分渗入缺陷内以后, 用水或溶剂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 如图1 (b) 所示。 c.显像。 将显像剂 (氧化镁、二氧化硅) 配制成显像液并均匀地涂敷在工件表面, 形成显像膜, 残留在缺陷内的渗透液通过毛细现象的作用被显像膜吸附, 在工件表面显示放大的缺陷痕迹, 如图1 (c) 所示。d.观察。在自然光下 (着色渗透法) 或在紫外线灯照射下, 检验人员用目视法进行观察, 如图1 (d) 所示。

2.2 液体渗透检测的方法

2.2.1 渗透检测法分类。 按照渗透检测法中所使用的渗透液及观察时光线的不同, 渗透检测法大致可分成荧光渗透检测法、着色渗透检测法两大类。 a.荧光渗透检测法。 荧光渗透检测法使用的渗透检测液是用黄绿色荧光颜料配制而成的黄绿色液体。 荧光渗透检测法的渗透、清洗和显像与着色渗透检测法相似, 观察则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下进行, 缺陷显现呈现黄绿色的痕迹。 荧光渗透检测法的检测灵敏度较高, 缺陷容易分辨, 常用于重要工业部门的零件表面质量检验。 它的缺点是在观察时要求工作场所光线暗淡;在紫外线照射下观察, 检测人员的眼睛容易疲劳;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长期照射有一定的危害;其适应性不如着色渗透检测法。 荧光渗透检测法按清洗方法的不同可分成三种:水洗型 (自乳化) 、后乳化和溶剂清洗型荧光渗透检测法:按显像方法不同、每种方法又可以进一步分成干法显像和湿法显像。 b.着色渗透检测法。 着色渗透检测法使用的渗透液是用红色颜料配制成的红色油状液体。 在自然光线 (白色光线) 下观察红色的缺陷显示痕迹, 所以在观察时不必使用任何辅助光源, 只要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便可进行观察。 着色渗透检测法较荧光渗透检测法使用方便, 适用范围广, 尤其适用于远离电源和水源的场合。 着色渗透检测法的缺点是检测灵敏度较低于荧光渗透检测法。常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表面质量检验。 着色渗透检测法按使用的渗透液不同可分成水洗刷 (口乳化) 、后乳化和溶剂清洗型着色渗透检测法。 若按显像方法的不同, 每种方法又可分成干法湿像和湿法显像。

2.2.2 渗透检测方法的选择。 各种液体渗透检测法都又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也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每种渗透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工件表面质量检验。 在具体进行渗透检测时, 应视工件表面粗糙度、尺寸、数量、形状、缺陷的种类、检测液的性能、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3 压力容器焊缝渗透检验

3.1 压力容器内表面不锈钢堆焊层表面质量检验。 压力容器内表面不锈钢堆焊层, 具有一般焊缝渗透检验的特点, 且要求检测堆焊层表面微小的裂纹及针孔。 其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 所以一般均采用溶剂清晰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具体检验工艺如下:a. 用清洗液PR- 1对工作表面进行预处理;b. 在工件表面用刷涂法均匀涂布PP- 1 渗透液, 渗透时间不少于10min;c. 采用喷灌将PR- 1 清洗液涂布于工件表面, 把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 用干布擦干工件表面;d.让工件自然干燥5- 10min以后, 用喷灌将PB- 1 显像液均匀地喷涂在工作表面;e.在7- 30min内, 用目视法进行观察红色的显示痕迹。

3.2 压力容器检漏。 压力容器泄漏往往是由工件中存在的贯穿压力容器壁厚的针孔, 裂纹所引起的, 对于这些缺陷的检测称为检漏。 在检漏要求较高的场合往往采用气体进行检漏, 但在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下也可以采用液体进行检漏, 但煤油检漏存在缺陷分辨力差的缺点。 所以近年来, 发展了采用荧光或着色渗透液代替煤油检漏, 其最大优点是采用这一技术以后, 可以用渗透检测显像液在被检部位对应的另一表面进行显像, 从而缺陷分辨力大大提高。 a.在被检表面采用R- 1W清洗液进行预清洗;b.在工作外表面用刷涂法均匀地涂布F- 6A溶液清洗型荧光渗透液, 渗透时间15- 20min;c. 在工件内表面用喷灌喷涂法将F- 4S显像液均匀地喷涂在相应部位上;d.让工件自然干燥, 10min以后用便携式荧光灯照射观察贯穿性缺陷所形成的显示痕迹。

参考文献

[1]周裕峰, 沈功田.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超高压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 2005 (1) .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篇5

高二级 谢锦霞

信息技术发展速飞猛跃的今天,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要求复合型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其它方面素质的培养,德育渗透需要长抓不懈。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操作技能和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通过实践反复总结,对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透我积累了以下几点:

一、紧扣教材,因事利导。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透应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切忌就事论事,空泛地进行说教。有些教材思想性很强,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过程,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引导。如在学习网络知识时,可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注意防范网络传播病毒。还可以教育学生不要进网吧,不要上不健康的网,不要迷于游戏之中。

二、课堂跟踪有的放矢。根据信息课高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例如: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要着重要抓好高考那几科就行了,信息技术是副科,应付了事算了,针对此情况,可以以此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将后在各行行业者离不开计算机,不要计算机就是文盲。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教育他们重视计算机,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还可以举出实例,以事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其表现,抓住苗头,对一些有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机会,有的入矢进行渗透。这样使用权学生很自然地接受生动的思想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去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

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祝福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四、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已经成了定式,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虽然花样翻新,但仍然停留在“知识传递”上,这样,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的思想与意志,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确定他喜欢的主题,用学到的技术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做起来兴致高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去解决,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我则鼓励他自己去想想,然后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完成综合任务之后我都会有节讲评课),学生大部分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主动,而且争先恐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学生变了,变得有朝气、有活力、生动、有主见。

五、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孤独时没有正确的交流渠道,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6

1 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饱满的热情、流畅的语言、规范的书写、清晰的条理、典型的训练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应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看上去只是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2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各种素养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

2.1 法学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在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2.2 协作精神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网页制作》之后,这部分内容涉及文字处理、图片加工、表格制作、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筛选、音视频作品制作等众多的知识、技能,而每位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如果让学生单独制作,即使完成也难有精品。学生对各制作环节的把握度难完全理解,就难有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但是如果让他们共同完成综合性任务,在合作中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各展所长,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2.3 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电脑动画Flash的教学部分,基于学生对电脑动画的喜爱,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笔者采取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前将相关知识制作成辅助学习的网站,上课时发布给学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参考学习网站完成课堂所要求的任务。学生凭借对Flash的兴趣,从任务要求出发,点击相应的链接,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制作完成学习作品。在本单元的最后,笔者将综合任务设计为:确定一个健康向上的主题,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电脑动画作品。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积极行动,确定主题、搜集资料、设计故事情节、制作动画等,制作出多个优秀作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2.4 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讲解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

3 结合网际交流,强化学生网络道德

首先,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新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网络“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报复心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4 结合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不断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有效。

重视信息技术渗透法制教育 篇7

一、转变教学意识,让法制“走进”课堂

教学过程中,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过多侧重于实践操作,在演示操作、分组完成任务、布置任务等环节忽视对学生德育、法育的引导。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电脑,如何学习操作各类软件,哪有什么法律知识可以渗透。其实不然,每一堂课,我们只要结合课本内容认真思考,多多收集资料,就能找到合适的案例或设置相关的法律问题,穿插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转变意识,不要只停留在以往的经验中,不要总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使法制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立足之地,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懂得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二、转变态度,不让法制教育在课堂上只是画蛇添足的一笔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学生家长都转变不了只对考试分数重视的思想,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不重视的学科。在这种因素影响下,无疑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因为这样的因素,教师也不重视对本学科的教学,更谈不上要如何去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可以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可以在教师讲完课后玩与课堂无关的游戏等,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这门学科,无论讲再多的法律知识,学生都不会当回事。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该着手如何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让学生对教师带进课堂的法律知识视而不见。

三、更新教学方法,使法制成为课堂的“主角”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但每次都是直接念法律条文,或告知学生什么不能做,做什么是触犯法律的,试问大家,这样学生能吸收到我们所讲的法律知识吗?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总感觉在“乱闯乱撞”,找不着北,失去信心后, 索性按照旧的教学模式继续走下去,这样就会把那些态度有转变的学生又打回“原形”。教学如此,进行法制教育同样如此,也需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犯过难,因为找不到好的案例,其实只要我们去多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报刊、电视节目、网站、身边的事例,又何愁找不到呢?比如说贵州卫视的“取证”和“真相”、中国法律门户网———法律界、汇法网等。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篇8

一、保证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

注水水质是影响到低渗透油藏注水效果的关键。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 采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同时, 油藏采出水的水质也不断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极大的增加了油藏水的处理难度。污水处理罐反冲洗变频调速系统, 采用高效微机控制技术, 结合电机变频调速功能, 实现污水处理罐的高效反冲洗作业。系统利用电机变频技术实现冲洗水泵的转速调节, 水泵转速的变化可以实现水流量的输出变化, 改变了传统节流阀控制调节方式。这种流量调节方式, 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机启动电流, 而且水泵冲洗强度可以进行实时控制调节, 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由于电机转速的可调控性, 可以充分的利用电能, 降低电能消耗。

二、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效率的工艺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过程中, 注水泵是关系到低渗透油藏注水效率高低的关键。离心泵是低渗透油藏注水泵的重要类型。离心泵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泵的特征曲线来表示, 通过对泵的排量、功率等特征参数研究, 得到各个参数对泵效率的影响关系, 依据实际的离心泵工作条件, 得到离心泵效率最高时, 离心泵各个运行参数的值, 从而调整离心泵的工作参数, 保证离心泵的高效运行。往复泵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泵重要的类型, 往复泵的泵阀是影响到往复泵工作效率的关键。通过将往复泵和注水输送管线结合起来, 将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 利用水力学的计算方法, 结合泵的工作特性, 管线参数, 以及系统约束条件, 可以对往复泵的水力系统进行计算分析, 得到水力系统各参数对往复泵运行效率的影响关系, 从而确定出什么条件下往复泵的注水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往复泵转速一定的条件下, 不同的柱塞直径会对应特定的泵额定排量与压力, 将泵的压力排量和柱塞直径的关系制成关系曲线, 通过曲线的规律, 找到能够保证往复泵处于最大运行状态的泵直径。

往复泵和离心泵系统差不多, 不同的注水管线压力会对应不同泵的工作状态。低渗透油藏注水状况分析中, 可以将注水管线的压力作为关键参数, 开展相应的注水工艺参数调整。如果注水管线的压力不方便调整, 可以调整泵的工作参数, 同时也能够进行泵结构参数的合理性的评价。不同的注水管线压力对应不同的注水工作状态。对所有的低渗透油藏注水系统, 通过设定特定的注水状态评价目标, 经过不断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水效率的指标, 将这些指标整理归类后可以形成注水效率的评价指标集, 该指标集就可以作为油田注水系统的状态描述点。

三、注水井的测试工艺技术分析

注水井注水测试是油田注水工艺的重要部分, 通过注水测试可以准确的得到注水工艺的效果以及地层的吸水情况。智能测试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注水井测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地面注水井测试系统和井下注水井测试系统。地面的注水井测试系统主要功能是, 实现系统的供电、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井下注水井测试系统是注水测试的关键, 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测试控制部分、通信部分、动力部分、传感器和其他部件。智能测试系统的地面控制部分, 利用蓄电池作为测试系统的动力来源, 利用逆变换的方式为地面设备提供控制, 通过电缆将控制系统和井下测试系统相连接。实现对井下注水流量的测量任务, 同时控制井下的测试系统。智能注水井系统应用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 首先要对绞车进行一定的改造, 绞车的改造不会改变原有的设备和工艺, 只是增加系统的电缆输送结构, 使绞车具有调控的功能, 而且在测试的过程中, 不会影响到绞车的正常使用。由于智能系统的信号传输采用电缆, 电缆的强度不如钢丝绳, 而且直径较大, 所以需要对电缆滑轮槽进行加宽处理。同时需要在装置的放喷帽位置增加缓冲弹簧, 从而保护信号传输电缆。

结束语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效率的重要方式。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水质是影响到油藏注水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油藏的注水质量是保证低渗透油藏稳产的重要措施。污水处理罐反冲洗变频调速系统, 采用了高效微机控制技术, 结合电机变频调速功能, 实现了污水处理罐的高效反冲洗作业。注水泵关系到低渗透油藏注水效率高低的关键。往复泵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泵重要的类型, 往复泵的泵阀是影响到往复泵工作效率的关键。智能测试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注水井测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地面注水井测试系统和井下注水井测试系统。通过研究对于改善注水井的工作状况, 提高注水井的工作效率, 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油田的含水量在不断的增大, 油田的开发已经处于高含水率阶段。如何控制油田产出液的含水量, 保证油田的产量, 已经成为目前油田开发的研究重点。通过改进油田注水工艺技术, 提高注水井的注水质量, 可以有效地保障油井的产量。低渗透油藏由于油藏的渗透性差, 地层流体的流动性不高, 原油开采的难度大。通过合理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工艺, 可以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率。文章通过调研分析, 结合低渗透油藏注水实际, 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工艺技术。通过研究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质量, 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锋李晓平.注水水质对低渗油藏注采井开发指标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 2008.

[2]段礼祥等.油田注水设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机械, 2005.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探究 篇9

低渗透油田最主要的渗流特性就是渗流呈现非线性的特性, 并且很多的实验也已经证明了, 一旦储层的渗透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 驱动压力梯度逐渐减小的情况下液体也不会流动, 直到降低到这个特定值时, 液体才会流动, 这就是所谓的启动压力梯度。当对注水井组同时应用超前注水技术时, 每一个注水井都可以看作是圆形封闭的边界, 当进入到拟稳态时, 底层的压力与注入流体的体积就会呈现出一定的关系, 具体的关系公式应为V=c×Vf (Pi-P) , 在代入边界条件以及对此公式的两边进行求导的操作, 我们就很容易得到圆形封闭底层中心处一口井的拟稳态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我们还能得到, 油井以固定的油压生产, 并且注水井以固定的注入量注水时, 与同步注水技术相比, 超前注水技术是具有更高的油井产量的。

2 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机理

2.1 避免因压力降低而导致原油的性质变差。

低渗透性的油田具有渗流阻力大、压力消耗大、油层物质差以及供油面积小的缺点, 因此当其生产一段时间后, 底层的压力就会降低并且一定会降低到饱和压力之下, 底层原因就会脱气, 并且其所脱出的气体没有经过处理也一定会有一部分滞留在地层中, 而另一部分则会随原油一起进入井底, 并且在地层中脱气原油会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当开始实施注水操作后, 地层压力会不断提高, 在新的平衡状态下, 地层中的脱气原油会建立一个新的原油物性体系, 而在脱气的作用下原油的密度和黏度都会不同程度的上升, 原油的渗流阻力也会随之提高, 体积系数减小, 因此原油的产量也会减少。

2.2 不会因底层压力下降而导致底层受到伤害。

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 很多裂缝性的低渗透油田当其地层压力有了明显的下降时, 油层的孔隙度也会随之大幅度的下降, 裂缝就会闭合, 因此油田的渗透率还会降低。在我们对低渗透油田进行了油层岩芯室内试验后, 在围压是定值的条件下, 流量的变化情况是与孔隙压力的变化情况成正比的, 之后再将孔隙压力的值时, 流量也只能恢复到原始值的55%-75%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在地层压力下降的情况下, 低渗透油田的储层渗透率也会随之下降, 这是就需要采用超前注水技术, 从而保证地层压力的稳定性, 避免储层渗透率下降的问题发生。

2.3 降低低渗透油田的初期含水量。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 油井的渗透率与油井的含水率是呈反比的, 即渗透率越低, 那么含水率就越高, 并且启动的压力梯度也越大。当采用超前注水技术时, 地层的压力得到了提高, 而地层压力对地层渗透率以及孔隙度等的伤害就得到了降低, 储层的渗透率得到了提升, 因此当采用完超前注水技术的油田投产使用后, 油井的初始含水率就被降低了, 同时其初始的启动梯度也得到了降低, 这样就起到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作用。

3 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技术措施

3.1 压力保持水平界限的确定。

在对压力数据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如果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 那么地层压力是会逐渐上升的, 当上升到了某一个特定的值后就会呈现出平稳的状态。从过往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的油藏中我们发现在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逐渐上升的状态下, 投产初期的低渗透油田的产能并不是呈现直线上升的状态的, 只有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达到了120%的状态时, 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才会达到最大值, 所以在确定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时, 我们建议为保持在120%左右的值, 这样油田的投产才是最合适的。

3.2 最大注入强度的确定。

在对我国长庆油田近些年来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的油田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后, 我们能够发现当注水井的注水强度不小于3.0m3/ (d·m) 时, 低渗透性油藏的投产开始生产后的见水速度是比较快的, 并且其含水率的上升速度也比较快。所以, 我们在确定低渗透油田采用超强注水技术的最大注水强度时, 我们建议选择3.0m3/ (d·m) 左右。

3.3 合理注入压力值的确定。

当低渗透油田采用超前注水技术时, 是可以采用比较大的注水压力开始注水的, 当然这个值是绝不能够大于地层的破坏压力值的, 否则地层就会形成裂缝, 通过对以往的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建议注入的压力值最大应为地层破坏压力的85%, 并且注水井井口的压力值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Pf=Pwf+Ptl+Pmc-H/100, 在此公式中, Pwf为注水井的井底流压, Ptl则为油管摩擦压力的损失值, Pmc代表水嘴压力的损失值, Pf就是注水井最大的注入压力值, H为注水井的深度, 以上压力符号的单位均为MPa, 深度符号的单位则为m。

3.4 超前注水时机的确定。

在低渗透性的油藏采用超前注水技术的过程中, 由于油田地层物性较差, 如果原始地层的压力比较高, 那么所要的超前注水时间肯定就比较长, 而要想有效的缩短超前注水的时间, 那么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提高超前注水的强度的操作了, 并且通过实验我们也发现了, 不同的超前注水的实际其所需要的超前注水的时间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当对超前注水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增长后, 我们会发现随着注入水体积的越来越大, 油田的单井产量也是由明显的上升趋势的, 并且注水增长的时间越多, 单井产量上升的趋势就越明显。但是也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超前注水的时间, 否则就会增加油田开采的成本, 因此从项目的最佳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我们建议最合理的超前注水时间应为3-6个月。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性、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机理以及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技术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低渗透的油田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对于压力敏感性的储层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其不但保持了低渗透性油田的初始的地层压力, 建立了更为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 同时其也抑制了低渗透油田因较低的地层压力而导致的对地层的伤害, 提高了低渗透油田的初始含水率, 降低了初始启动梯度, 从而起到了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以及单井产量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性、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机理以及低渗透油田的超前注水技术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 从而详细的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藏中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机理及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宁生.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增产机理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8.

[2]刘忠运.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研究以及应用[J].吐哈油气, 2010.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篇10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基本对策,工艺技术

1 中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

中低渗透储层有四方面的特征, 一是物性较差, 砂岩粒度分布较广。颗粒不易于分选, 砂砾混杂, 圆球度差, 含有大量的胶结物。二是孔隙表层较粗糙, 其次孔隙半径小, 喉道细导致了孔隙的曲折性变大。三是由于储层的流体和、与岩石接触, 所以会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作用。四是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比高渗透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偏高, 通常为3O~5O, 有的甚至高达6O。

2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主要有五个, 其一是启动压力与渗透率成反比。其二是采收率与渗透率成正比。其三是天然裂缝也是地层非均质性的原因之一。其四是采油速度通常都在1.5%以下。其五是由于储层水动力连通性较差也限制了单井的控制泄油范围。

3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3.1 研究裂缝、地应力场分布、合理布置井网

3.1.1 地应力的研究

研究地应力分布规律是研究储层流体动态的基础。通常研究地应力以井壁崩落法、声发射法、水力压裂法、井斜统计法等方法为主。

3.1.2 压裂造缝的研究

压裂裂缝有两种成情况, 其中有一部分是追踪天然裂缝, 另一部分则是岩石产生的新生裂缝, 走向与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最好能够形成水平的裂缝, 这样可以提高泄油面积增大油井产能。

3.1.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作用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建立油藏的数学模型, 再通过已知的油藏动态加以适当调整, 以及进行拟合油藏历史, 我们就可预测到油藏动态, 最终提高了开发的经济效益。

3.2 早期注水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田弹性采收率和溶解气驱采收率非常低, 所以应采取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 获得较理想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但是对于一些弹性能较大的, 异常高的压油田, 建议推迟注水的时间, 达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3.3 压裂改造技术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

低渗透油藏通常都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 必须进行压裂改造。因此, 压裂改造也就成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如今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技术有很多种, 目前“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了储集流体的压力和方向的改变, 完善了井网注呆关系, 使油气井产量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研究表明, 影响填砂裂缝的有三种因素:储集流体渗流机理, 压裂串通作用机制和化堵作用。

3.4 运用酸化改造技术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产能

酸化技术也是能够起到提高油井产能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此技术改善其地储渗透性可以分为三类:常规酸化, 酸洗和压裂酸化。酸化就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性质去溶蚀地层堵塞物, 来扩大地层缝洞或在地层中制造有导流能力的裂缝, 致使提高了地层渗透性和注水井的驱动能力。

3.5 增压注水调剖技术可提高储层渗透性

中低渗透油气藏注水是很困难的, 这是因为除了在深层钻井中的污染物以及水质等因素外, 还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地层的渗透性低, 孔隙通道和喉道半径都较小;其二是异常高压性质的油藏, 由于其能量和压力大, 打开油层是可能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塑变”, 不利于注水。

3.6 气动力深穿透增油增注技术可改善储层渗透性

3.6.1 作用原理

将装有诸多种化学药剂放入到一个密封的容器中, 然后将这个密封容器下置到油水井的目的层, 这些药剂相遇就会产生十分剧烈的反应, 从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这些气体会把地层压开裂缝, 由于裂缝的产生就可改善地层渗透性, 还可解除地层污染。

3.6.2 地层特性的改善

此方法适用于中低渗透性油藏的地层, 具有热解堵、酸化解堵和压裂等多种机理的综合效果, 还可解除井底附近的油层污染, 最终实现增产增注, 有效的改善地层渗透性。

3.7 通过井距试验, 寻找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方式

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着注水井注不进水的情况, 这样就会形成高压区;从而导致采油井变为低压区, 不能顺利采出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适当缩小井距, 适当增加井网密度。通过这些调整, 就能构建起有效的驱动体系, 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提高采收率。

3.8 主要的工艺技术

在开发早期, 地层压力较高, 通常以弹性开采为主, 也能获得较理想的效益。然而开发中后期, 由于地层压力不断的下降, 油井平均动液面变低, 就应该用深抽工艺来采油。

3.8.1 抽油杆的配套工艺

抽油杆配套工艺分为柔性抽油杆超深抽技术和HY级高强度杆深抽工艺, 前者的特点为柔性抽油杆重量轻、强度高, 下泵深度能够达到3000米至4000米;在同一深度还能有效减少抽油机的负荷, 从而节约成本。而后者特点为能替代大规格的D级抽油杆, 减少了抽油杆柱的重量, 降低了抽油机悬点载荷以及功率消耗。

3.8.2 深井泵配套工艺

深井泵配套工艺分为杆式泵深抽工艺和长冲程泵深抽工艺, 其中前者运用了调速电机, 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依据动液面的变化调节冲次, 得到有效合理的工作制度。而长冲程泵能够有效提高冲程, 降低冲次, 稳定生产压差。

3.8.3 抽油机配套方案

大12型游梁机或者大型链条机适用于低渗透油田, 应配置调速电机, 达到超深抽的效果。

3.8.4 管柱的配套优化

油管为~62mm加厚×~62mm的平式两级组合比较适合在深抽油井中, 而抽油杆为~25mm×O22mm×O19mm×~25mm的四级组合就不如前者的效果理想了。

4 结论

通过以上实例和理论分析, 我们不难得结论, 即到储层的保护和井网的合理设计是成功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前提;合理的配套工艺能够有效保证产量;藏整体压裂、酸化以及其它措施是目前开发中低渗透性油气藏主要措施;开发时, 气藏压裂、酸化、等技术应用能有效使油气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5 结束语

本文以实际出发, 较全面清晰的介绍了如今在中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领域运用的开发技术, 并希望本文能够对一些同学有所帮助。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 文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建议。最后我还会不断努力, 继续前进, 争取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裘怿楠.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1]裘怿楠.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2]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2]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3]张增虎.如何有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3]张增虎.如何有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

[4]李剑.改善中低渗透性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4]李剑.改善中低渗透性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信息技术课程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篇11

关键词:人文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41-01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体水平偏低,这一现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惕和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看,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养教育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从教师方面看,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导致对学科理解出现偏差,他们大多数都是以“技术”为核心,每节课长篇累牍的讲解,课堂枯燥不堪,学生兴趣缺乏。在这门课上,教师无法找到突破点,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突破,玩游戏成为绝大多数学生上信息课的选择,一种行为一旦形成定势,要想重新修正需要下大力气。

一、人文素养含义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及的沟通交流平台。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特点使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在人们的鼠标下面快速闪现。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随着网络的普及,在感受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接踵而来,诸如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构成威胁;网络色情、暴力和虚假信息等“信息垃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中学生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甚至出现网络犯罪。因此,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这个“双刃剑”,让它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发挥其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由于多年形成的心态及习惯,信息技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属边缘学科,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查评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开展不规范,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素养环节。然而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导,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藴、审美情趣和教学技巧去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教育。

2、立足教材人文、深挖情感因素,为教学内容赋予浓厚的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在教材中挖掘教学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人文精神教育,这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在备课、制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突破,更应注重对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要加强对讲究诚信、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信息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四、抓住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认识到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素养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具有人文价值观,除了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意义的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渗透检测技术 篇12

对人工关节假体零件表面缺陷的检验可采取目视和液体渗透检测等检验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液体渗透检测。本工作主要分析了人工关节零件表面缺陷的来源及人工关节生产加工流程,对液体渗透检验所用具体方法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1 人工关节制造工艺流程及缺陷的产生

人工关节产品采用金属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其中金属零件的原材料主要包括Ti6Al4V合金锻造毛坯、CoCrMo合金铸造毛坯以及Ti6Al4V合金棒材、板材等加工材。毛坯或加工材经过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生产流程,最终得到人工关节产品。其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在人工关节原材料生产以及后续的零件加工的各环节当中,都会有缺陷产生,主要包括铸造缺陷、塑性加工缺陷(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机械加工缺陷、热处理缺陷等。缺陷的类别主要有孔洞类缺陷(气孔、疏松等)、裂纹类(冷裂纹、热裂纹、热处理裂纹、磨削裂纹、疲劳裂纹等)、夹杂类缺陷(金属夹杂物、砂眼等)、成分类缺陷(偏析)、折叠缺陷等。孔洞类缺陷的存在使有效截面积减小,从而降低抗外载能力,特别对

弯曲和冲击韧度影响较大,是导致结构破断的原因之一;裂纹类缺陷除降低工件的强度外,还由于裂纹有尖锐的缺口,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因而使裂纹扩展,由于裂纹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特别是承受动载荷,这种缺陷的危害极大;夹杂类缺陷可能会成为断裂源,并促进断裂扩展,导致疲劳和低温断裂抗力的下降;成分类缺陷如偏析可削弱铸件的晶界,引起由冷却应力造成的热裂纹或低应变的提早断裂;折叠缺陷的危害与裂纹相似。因此,缺陷的检出对于人工关节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 渗透检测技术的应用

2.1 渗透检测的原理

人工关节零件液体渗透检测的原理是采用溶有荧光染料的渗透剂对被检测零件进行浸泡,由于毛细作用,渗透剂渗入到零件表面的细小缺陷中,再清除附着在零件表面上多余渗透剂,经干燥和施加薄层显像剂后,缺陷中的渗透液回渗到零件表面,并被显像剂吸附,形成放大的缺陷显示,在紫外灯下,缺陷处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通过观察即可对零件的表面缺陷作出判断[5]。为有效地检出零件表面的开口缺陷,液体渗透检测应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渗透检测的时机、渗透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工艺流程等。

2.2 渗透检测的时机

由于吹砂、喷丸、抛光、涂层等这些工序会掩盖零件表面的缺陷而降低检测灵敏度,因此,为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应合理安排渗透检测工序。液体渗透检测一般安排在热处理工序之后、表面处理工序之前进行。

2.3 渗透检测方法的选择

渗透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荧光和着色两种。由于人工关节的结构、用途的特点,主要使用荧光渗透法。荧光检测根据其渗透剂取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水洗法、亲油性后乳化法、溶剂去除法和亲水性后乳化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产品。由于人工关节产品技术要求高、表面光洁,故一般选用亲水性后乳化荧光检测法[6],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易于后清洗,能够满足行业标准对人工关节产品表面质量的要求。

2.4 检测工艺流程

在人工关节金属零件进行荧光显像之前,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处理,包括预处理、渗透处理、预水洗、乳化等。渗透检测的详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待检零件的表面应清洁、干燥,不应留有任何物质,以避免渗透剂虚假显示和其他不利影响。渗透剂和环境的温度都应控制在10~40℃范围内。渗透时间不少于10min,零件浸没在渗透剂中的时间不大于总渗透时间的一半。乳化时间应尽量短,以充分乳化渗透剂为宜,总时间不大于2min。显像检验在暗室进行,黑光灯在零件表面的辐照度应不低于1000μW/cm2,环境白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显像时间为10~30min。

2.5 检测实例

对20个股骨球头进行渗透荧光检测,其中有1件在黑光灯下表面多处有圆形黄绿色荧光显示,将荧光缺陷处在扫描电镜放大200倍下观测,可见有15 ~98μm的疏松缺陷(图3)。

图3所示为股骨球头采用CoCrMo合金铸造毛坯,经表面机加工、打磨后,所检测出的缺陷表明股骨球头表面出现疏松,为铸造缺陷。人工关节的零部件还包括用Ti6Al4V合金锻造毛坯加工的股骨柄、用钛

合金棒材机加工而成的螺钉等。对于股骨球头、股骨柄等表面抛光至镜面的零件,目视检验时,由于镜面反光,使得直径或宽度为0.3mm以下的疏松和裂纹不易检出。对于螺钉等无需抛光至镜面的零件,虽然其表面不连续性缺陷可以目视检出,但由于螺钉零件批加工数量大,使目视检验的效率较低,还容易因眼疲劳而造成漏检。因此,在人工关节加工过程中,液体渗透检测表面缺陷比目视检验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不破坏被检测件;不受被检测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化学成分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显示直观、灵敏度高(可检出开度为微米级的缺陷);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点。

3 结论

(1)人工关节表面微米级的缺陷采用液体渗透检测时,选择亲水性后乳化荧光检测法。

(2)液体渗透检测应在热处理工序之后、表面处理工序之前进行。

(3)液体渗透检测具有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保证人工关节产品安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摘要:分析了人工关节零件的表面缺陷、生产加工流程以及检测要求,采用亲水性后乳化荧光检测工艺方法作为人工关节金属零件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并确定了其检测时机。通过股骨球头检测示例及其他零件分析,表明液体渗透检验方法适用于人工关节零件表面微米级以上的表面缺陷。

关键词:人工关节,表面缺陷,液体渗透检测

参考文献

[1]王继芳,张△.关节外科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27-29.

[2]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YY 0118—2005,髋关节假体[S].

[4]YY 0502—2005,膝关节假体[S].

[5]李国华,吴淼.现代无损检测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中学美术问题下一篇:蔗渣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