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精选12篇)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1
0 引言
在士官职业教育中, 学员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但是目前士官学员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士官学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文化水平一般较低, 所以很多课程不易掌握和理解, 教员讲课的深浅程度也不好把握, 不能保证每个学员都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因此, 有些学员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态度, 比如:上课睡觉, 不认真听讲, 有甚者会有厌学情绪。对于这些问题, 就需要我们引进现代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更好地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而开发智能则是学导式教学法的目标, 依靠自学的手段独立获取知识、培养探索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从而养成独立分析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但是, 对于教员而言, 学导式教学法对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方法以学员自学为主, 教师精讲为辅;通过学员的主动学习, 在经过教员能够抓住精华的精讲精炼, 能够有效帮助学员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学员理解不透彻以及自攻不破的难点, 从而解决问题的要点, 因此,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出适应岗位任职要求的学员, 从而证明了, 学导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 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过程
所谓学导式教学, 就是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士官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中进行运用。可以在一门课程中精选几个教学模块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员应当通过精心设计导学问题, 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设置成若干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②引导学生自学, 必须要求教员认真负责的指导, 让学员有充足的时间自学, 然后教员进行相关指导, 帮助其理解学习内容;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员要经常性地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发言,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能够用自己的话术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④为了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 除了教员课后进行课程小结之外, 学员也应当根据自学的讨论情况和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①在上课前几分钟, 让学生开始预习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尝试练习, 从中发现问题, 然后反馈给教师。同时,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提示, 或者作出示范, 让学生进行模仿。在课前, 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本堂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然后让学生独立去寻找答案。②在确定了基本要求和目标以后,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自学, 经过自学后, 再次提出经过思考仍未能理解的疑难问题, 可以和同学一块儿商量, 共同解决, 或者反映给教师。③分小组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 可以将座位临近的几个同学分为一组, 小组间的几个同学相互讨论, 交流一下自学的知识和内容, 教师可以巡视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同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于解决不了的难题, 可以第三次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的进行辅导兵帮助解决。此时, 经过学生的自学和讨论, 所剩的难题已经为数甚少, 这时遇到的难题是学生真正难以解决的。④了解了学生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情况之后, 教师已经掌握了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对其精心讲解, 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于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内容, 教师应该讲清楚他们的来源和性质,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可以举例说明其用处。并列的概念, 只讲解一个就行, 另外的让学生自学, 做到“举一反三”。课后, 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和资料。“学导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自学, 所以课堂上,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的时间, 一般45分钟的一节课,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⑤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 有计划、有重点和选择性的提问,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更正对知识点的认识, 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 进一步加深理解。
3 学导式教学法的主要观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士官教育面临着形势、任务以及要求的变化, 因此, 院校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及明确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 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士官的教育创新发展进行有利的谋划和推进。由于为部队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学的中心目的, 并且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导式教学方法的重点, 因此, 学导式教学方法迎合了部队对士官能力培养的这一主体要求。
确立问题牵引的思想。提出问题不仅是创造和创新的前提, 更是成功的阶梯。学员通过学导式教学法与课程紧密联系的纽带去尝试、探索以及创新, 能够在答疑解惑中掌握课程的精髓, 因此, 学导式教学法具有“先导后学, 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的鲜明特征, 表现为:①由于导学的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提炼的重点问题, 因此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探索创新精神;②学员通过自主的自学就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③学员的自学活动与教员的指点和点评能够保持紧密的结合。
让学员学会自学是学导式教学的实质。虽然士官学员的学识水平较低, 但是其本身却具有一定的理解、判断和思维能力, 因此, 不需要将所有的理论问题进行完全的传授和灌输。相反, 学员通过自学能够更好地更深刻地掌握知识点, 但是, 教员如何去引导, 怎样提问以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最后如何总结和评价就成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因此, 导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此方法并不是由教员先讲解, 并传授给学生, 而是先由教员进行提问, 学员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学习知识, 最后, 根据学员自学中的难点和教学重点, 教员在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点评, 此方法给予了学员充分独立思考的空间。
4 学导式教学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实际的应用效果提出的, 学导式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以及探索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这是由于学导式教学法不仅有其专有的运作模式、实施步骤以及教学原则, 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充分体现士官教学中“面向岗位, 注重能力”的总体要求。为了使教育出来的学员在毕业后能够在部队留得住、用得上以及适应本职岗位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学导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大胆的充实一些新的思想和内容, 本着“以学员为主体”的思想改善教学效果并鼓励学员养成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具体应用导学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为了促进专业教学的目的, 必须将理论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此外, 为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并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当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 教员也应当转变教育的理念以不断提高学员的能力和本领。
摘要:本文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过程、基本结构、主要观念和预期目标进行了简单剖析, 得出了有益结论, 为学导式教学方法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导式,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占广, 郭晓, 郝东升.学导式教学法在士官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吕占广, 2012 (12) .
[2]王森, 南静.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中国俄语教学, 1990 (04) .
[3]吴道全.“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实践[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89 (03) .
[4]谭小林.学导式教学简介[J].学科教育, 1993 (05) .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2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不只注重教师的“教法”,更要求注重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把“导”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教学相长。
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是: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尝试练习,初步体验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及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待重点思考问题或演示操作,供学生模仿,并向学生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后进一步深入自学、操练,并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再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对第三次出现的疑难问题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最后,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教学重点,加以精讲,或示范、演示、操作,并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与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与巩固熟练。
可见,学导式教学方法是由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表明,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学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如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各种教材,确定学生自学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等。(录自该书第285页)
(学导式教学法之后,依次是
(十一)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
(十二)邱学华的尝试法;
(十三)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八字法)
二、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及理论背景(该书指出:当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一)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三)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四)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目标,突出了教学的综合性)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3
一、“学导式教学法”的定义
“学导式教学”是指:教员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员主体作用和教员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员的主动参与,让学员多想、多说、多做,让讲堂变学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参与和教员的主导性引领,学员自主学习的方式贯穿课堂的各个过程,让学员逐步适应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学员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培养目标
教学培养目标即学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学导式教学模式把培养学员的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實际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通过着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员心智的平衡发展。学导式教学倡导让学员学会学习,培养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为以后自我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素质培养的目的。
三、“学导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先学后导,问题先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导结合,符合认知;以导利学,学导相长;及时评价,注重效益;开发智能,适应性强。具体的实施过程可按如下进行:
(一)激发求知欲——创设问题,
求知欲是学员能否乐于自学的动力,也是自学有否成功、有否成效的关键。对于不同学科和知识,均有其丰富多彩的新奇,教员要善于利用其新奇扩大视野,激发起学员的求知欲,使之有动力主动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开发出自身潜在的探索能力。要实施好这个教学环节,其关键在于学员在自学前,教员应做好阅读提示,即创设问题。学员按照教员出示的提示的阅读提纲(即问题)进行自学,其自学效果将获得成倍提升。
(二)提高自学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员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员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如果老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性很强,必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员的自学是自己独立领悟、自己思考的过程。在这期间,学员可以充分开启自己的潜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去尽情领悟知识海洋的风光,得出自己的结论认识。在自学过程中采取互相提问、小组讨论、专题辩论,学员自行上台解答等灵活多样的自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自学气氛,而且激发了学员对知识探求研究的良好学习惯。通过自学,既培养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解疑排难——巧用“点金术”,
在“学导式”教学中,学员的自学是认知过程的主体。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感知示知世界并作出自己的感知,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掌握理解书本及书本以外的知识。但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疑难点,这就要求教员根据疑难程度选择适当的时机去点拨。
(四)评估总结——巩固自学成果
“学导式”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前期自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鼓励,由自学的短期行为变为学员自学的长期行动,这对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终身教育颇为有益。因此对于课堂中的自学和某一阶段的自学要加以评估总结,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自学方法的总结
由于学员学在先,各有各的方法,其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员要对学员自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分析、指导、筛选总结出适合大多数学员的自学方法。使学员自学得心应手。对于个别思维敏捷、方法独特、有创造性的学员让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交流自学的体会和经验,教员要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对于个别吃力学员,让学员相互邦带,找出其原因所在,这样相互经验,使每个学员均在自学中受益,充分调动学员自身求知潜能,增强竞争意识,更加自学自愿地学习。
2.教员引导法总结
学员肯学、会学是内因,而教员引导是学员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的外在条件,因而在学员自学过程中,教员的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画龙点晴,在解惑答疑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自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员的“”引导术”直接有关。因此教员也应总结其经验教训,更好地引导学员自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自学效果的测试
课堂中学员的自学效果可以通过课下交谈,作业来检测,阶段时间内的自学效果可以通过章节总结、小测验、学习心得、专题讨论等方式得到检测。测试方法的就任,均要围绕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性作文章,并贯穿于“学导式”教学的始终,对于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
四、“学导式”教学对教员的要求
学导式教学法是“学”与“导”的统一,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导式教学法一般以单元教学为宜。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教材练习的程序,必须依据教材的系统性其动作的原理来编排,设计好学生自学、自练内容,体验动作技术结构的环节,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练习。
在学生自学、自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疑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起思维、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五、全程进行“学导式”教学的提议
对学员进行素质教育是一个全程教育的过程,同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教育过程,它需要在有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因此有下面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时间比例
教员讲课时间可适当缩短,并非以讲课的时间长短来衡量课程的授课量。
2.变课时教学为知识结构教学
改变按学时教学的模式,依据知识结构教学,重在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照实的基础。
3.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这往往使学员陷于死记硬背的模式。对于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两小时内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考试可分为限时答卷和定期答卷两种形式,比如士官班的《发动机原理》课。限时答卷主要考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定期答卷包括专题论述、学习心得、问题分析等,检查学员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知识运用与创新的能力。
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观察 篇4
1 对学导式教学法的认知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十余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之一, 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所谓学导式就把教学重点由"教"转移到"学",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学主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他与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于本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法一脉相承。他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 这样能更好地发掘人的智慧潜力,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激发学生发现的兴奋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有助于保持和强化记忆。"学导式"教学法的形式较灵活, 学生边看书边做模型, 把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使学生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 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1]。"学导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 强调"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第一, 对教师素质要求高, 教师不仅通晓本专业知识, 有丰富教学经验。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讲究授课法, 而且还要传授自主学习法, 有意引导训练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 获取问题答案, 使学生会学、爱学;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自学为主",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教材和参考资料要多次反复咀嚼、消化, 由不懂到懂。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基本上靠独立探索, 学习重复"量次"较多, 思维过程的曲折, 故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知识同实际结合更紧, 思维量和训练密度也相应增加, 导致学生对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更好。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活动, 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感知产生了成就感, 体会到自己能学会用、学进去的快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油然而生。致使学导式教学法成为较高层次的双边主动性教学。
2 学导式教学法实施信息反馈
学导式教学法在医学基础各科理论和实验课上都已作了试点性改革, 讨论思考: (1) 学生信息反馈, 其教学方法受欢迎; (2) 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 (3) 它适用于小班小课的部分章节的理论课和实验课; (4) 它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能的作用, 学生在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 它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 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及高度自觉学习习惯; (6) 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是学导式教学法推广的阻力。
3 学导式教学法实施环节和程序情况
第一种集体备课, 统一口径→编写提纲, 教师示范-自学阅读, 启发答疑→教师引导, 学练结合→课堂讨论, 加强小结
第二种引导式讲授2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90分钟→课堂讨论50分钟→总结精讲40分钟
第三种自学材料→精讲教学内容→课堂讨论
第四种 (多用于实验课) 读读---讲讲---做做---小结
4 学导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比较
两种教学法的比较及教学效果评价, 见表1。
5 学导式教学法的延伸
5.1 学导式教学法重在"创造型"智能结构的培养
"创造型"智能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学导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非智力因素, 抓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自学探索能力和意志调节等环节下功夫, 使之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如创平等、民主、亲切、和蔼的师生讨论关系, 学生心情愉快, 心灵自在, 思考轻松, 思维活跃, 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多方面询求答案。独立设计实验课程在湖北医科大学实验课实施效果反应好, 讨论中提到:除了智力因数外, 良好的非智力因数对创造性的启迪, 创造个性的培养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5.2 学导式教学法是医学教育改革方向
现代医学生面对的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时期, 知识的创造, 技术的创新, 科学的发展, 都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支柱, 并形成竞争力。因此, 要尽快转变以智力为中心教育思想, 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一个模式为多个教育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创造宽松平等的气氛。学导式教学法在观念上, 是由传授知识的被动教学观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主动教学观转变;在实际操作上是努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具有的和谐性、民主性、开放性、选择性空间, 建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形式[3]。学导式教学法与时俱进, 为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提供适宜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必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继绸."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 1993, (6) :20-21.
[2]汪正清."学导式"教学法在细菌学各论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 1992, (8) :20-23.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篇5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
施建新
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学导式”模式.
所谓“学导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我在学生自学辅导和教师适当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面就谈一点对此模式的浅见。
一、实行这一模式的要求
1、学生在导前,自学为主,把学习质疑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发展,“教”要为“学”服务。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 一,做到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二、“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确定的,每节课的45分钟也是固定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导”功能,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的各环节,尽可能做到规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学导式”教学的课堂结构通常分四个环节,即:自学——质疑——精讲——演练,其中演练是“学导式”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以上各环节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相加,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学是基础,精讲是条件,演练是综合发展。
当然,在每一节课中四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内容及教材深度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目的。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导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因此,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组合课堂45分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我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l、“学导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它以自学、思考和讨论为主,学生自 己观察、辩认和分析,作出判断或结论。如我在讲“社会主义民主”这一节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特点、本质、内容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从而自己得出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的结论。“学”以后马上“导”,我从书本内容出发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的现象,还存在官僚主义,民主生活中还有形式主义的东西存在,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新型民主的本质?这样就又引出了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了解到我们的民主尽管还不完善、还不成熟,但随着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这种最高类型的民主终究会成为现实,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也终将会随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而消失,而资本主义民主尽管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的本质,它仍是资产阶级专政。
2、“学导式”的重点放在开发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上,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普遍发展,实行教书育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渗透,使知识、能力、提高觉悟得到综合效应。《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活动巨大影响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把一些基础理论灌输给学生,然后针对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现象,自己领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3、“学导式”是学在导前,因而能把教师从重复叙述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把导的效能转化到学生能动地开发自己智能上去,从而使差的跟得上,好的吃得饱,获得大面积提高。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6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16-01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因是内因的条件,内因反作用于外因,并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掌握系统知識与智力充分发展的关键。改革课堂教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
学导式教学法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种教法符合认识规律、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好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培养求知欲,增强兴趣
有趣的课前互动是良好的开端,在讲课前先结合学生知识实际,用有趣的语言导入新课,或者采用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热情然后给同学们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共同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
2、布置预习题,明确目的
课前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是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且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预习题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让其完成生字、词语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来解决;另一类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前者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如分段、概括段意、理解课后习题等,这样既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基本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3、提出疑难点,补充教案
同学们在预习时,让他们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划出写成纸条,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分组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较难的问题再由学习委员收集起来找出普遍问题,在讲课时做为难点讲解,这样,会消除课堂盲目性,增强教育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纯度。
4、学生上讲台,初步感知
在学生做好课文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各自备课,启发学生上讲台,择优试讲,让学生当小老师。这样一是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更有效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提问题,回答问题,还能锻炼引导别人回答问题。
二、抓好课堂教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抽查预习,形成习惯
对课文中重点字词进行听写、提问,并让学生进行近反义词的积累,词语意思的理解,以及造句练习,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对遇到的难字词给予讲解,采用字、词、句一条龙教学。
2、理解课文,释疑解难
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时,我让同学们从课题入手分析课文,我作了如下提问:(1)这篇课文写谁与谁之间的友谊?(2)他们是怎样建立友谊的?(3)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友谊?(4)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概括中心。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这篇课文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他们俩在生活上,事业上共同帮助,亲密合作,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对于第三个问题部分同学不能回答。我提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吗?不是,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为什么是伟大的友谊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寻找“共同共同共同创立了”的语句,结果90%同学讲出:“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样文章的中心也就清楚了。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多次看课文,画出与问题,与中心有关的词句。
3、教给阅读方法
(1)在预习过程中,采用圈划、标记、查阅工具书方法进行。还要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找问题,要善于提问。
(2)理清文章思路。
A、预习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有些文章按时间顺序写,有的文章按空间顺序写,有些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再根据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懂得大概的内容。
B、找中心分清文章结构,还可以试着给文章分段,写出分段依据和段落大意。
(3)积累优美句段,以达到背诵程度,为以后写作做准备。最好是要求学生可以用一个专用的本子进行摘抄。
三、抓好课后辅导,进行习作训练
1、习题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课后习题涉及的内容重点讲,处理习题时再次讲解,使学生对课文重点加深巩固,讲解习题前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老师只负责点拨和最后归纳。
2、习作练习
(1)运用课文写作特点写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要先理会清楚文章的写作特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要求多方面入手,以此提高写作能力。
(2)读后感。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同学们写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心理写了出来,同时与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对比,从而更增强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锻炼文笔,又可以有情感的交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写日记。坚持认真观察,学以致用,及时写作,日记是记录平时点滴最好的方法。
(4)加强作文评讲,开展作文比赛活动、讲故事等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给同学点评,多让学生说:“要是我,我会这样写…”
高中数学《学导式教学法》策略论 篇7
一、应把对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对读书可以说习以为常了。然而如何做到会读书,乐读书,并把读书当做获取知识的自觉行为,则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第一,带读。高中数学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示符号,文字高度精练,言简意赅,不像小说那样洋洋万言,一览而知就里。如果没有精心阅读,就不会领略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势必造成“高声朗读,有口无心”,一遍念完,索然无味,不知所云。因而教师要做到带读不代读,通过形、声的暗示和对问题的质疑,促使学生读出知识的“形”与“质”, 并通过知识的剖析 , 克服学生对数学课本畏难的心理障碍,为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创造条件。第二,促读。精心设计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理性去读,带着悬念去读,鼓励学生对课本问题提出质疑和猜想,激发求“读”欲。第三,议读。每个数学概念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因而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应允许有个体阅读、思考、钻研的“自读”;有群体质疑、相互讨论的“群读”等形式。通过“自读”与“群读”的合理结合,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第四,精读。精读是对读书的深层思考。要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总结出自读内容的系统规律,并以此透过知识的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即“识破庐山真面目”。
二、应突出教师引导的时效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有高有低。教学由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导式”教学法过渡,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启发诱导的时机。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出偏差”、“走弯路”甚至“越轨”。只要教师宏观把握好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学导式”教学法便会使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成为现实。第一,激发导思,教师的引导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心理,增大信息输入的强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力求做到引导目的明确,引导方式灵活多样,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耳有方向,眼有目标。导思就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应做到:一要围绕教学目标设“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有一个“主干”和若干个“支干”,教学应以“主干”为主线诱导学生思维,不能漫无目的地任由学生的思维开无轨电车,放风筝;二要结合实际引导:思考教学的内容有差异,教学的对象也有差异,因而导思要切合实际,要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切忌一刀切;三要创造气氛鼓励“思”。好的课堂气氛对教学益处甚大,这种气氛应当是对所学新内容的“求知著渴”,对问题解决后的“喜形于色”,对后续内容的“翘首以待”;四要善于提出问题深化“思”。学生受年龄、掌握知识深度所艰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但高中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绵延无穷,仅满足于“解决问题”式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 而要使思维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必须使思维贴近“最近发展区”,平淡中见奇,寻常中见妙;五要提供条件落实“思”,力戒一问即催答,只求热闹,不讲实效的做法。第三,点拨提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思维发生潜伏状态时,在思维出现零散态势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导,华罗庚先生说过:学习过程是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厚与薄,薄与厚间的转化包含着学生的表象思维,层次思维,纵深思维等。从而使零散的思维变成对问题深层次探索的系统性,理性思维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点拨。第四,精练强化。精讲是对所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多练是对所学内容的内化训练,讲中释疑,练中提高,及时反馈,不断强化思维,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突出对学生数学问题敏感性的培养
对问题敏感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要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就必须做到:第一,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然而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爱好、心理因素等又往往制约着学习效果,此外人们常说的“直觉”、“灵感”等也都含有非智力因素的成分。所以在碰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感觉”,尽管这一感觉并不一定可靠,然而通过对错误“感觉”的剖析,学生才能逐步领悟,“感”源于“理”,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感觉才是可靠的。通过对正确感觉的论证,学生才能逐步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增强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第二,注重思维训练,增强敏感性,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练。练习是巩固知识,增强敏感性的主要手段,练必须在“精”字上下工夫,即根据教学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体中目标,加大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敏感度;其次应重视对比联想、归纳的练习。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通过对比性训练和对前后知识的多角度联想, 归纳出常规性问题的求解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品味出数学语言的味道,进一步增强敏感度;最后应着眼“拓宽”思路练。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是“滑动性”练习,“绕圈子”练习,然而在知识形成的中后阶段就应当是一种高效度的练习。练一定要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多动脑、深动脑、广动脑,从思考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最终增强思维敏感度。
四、应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初探 篇8
一、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 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 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 (思维时间) 空 (思维空间) ,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样的观点,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 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3. 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发展必须以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保护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尽可能发挥和全面发展的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 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 而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综合最优化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它是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要求, 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探求知识,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 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层学导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图1)
上述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归纳起来是五个环节:
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开拓创新。
三个层次:
一层:自学检测, 精讲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小结重点和难点;
二层:知识迁移, 精讲数学方法, 小结数学方法;
三层:综合运用, 精讲思维方法, 小结数学思想。
一个创新:创设研究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操作说明
1. 引导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教材中将授的主要内容, 初步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典型例题解法, 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 (如教材上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过程在上课讲授新知识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学,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明了化。
2. 第一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对知识感性认识。
包括三个环节:自学检测——精讲——小结。
自学检测要求教师对学生自学知识进行检测, 如编拟三、四道小题或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能根据已自学的知识就能回答, 只能作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和检查, 能反映新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自学检测之后, 教师重点针对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主要概念、定理, 抓住重点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强化学生对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初步融合。这部分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弄清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把握知识的脉搏,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小结。这里要求教师讲解精要。
3. 第二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包括三个环节:知识迁移——精讲——小结。
知识迁移重在巩固提高,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办法是教师精选二至三个解答题, 检查学生通过自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在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调板, 通过学生的调板展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知识迁移之后, 教师重点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到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重在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这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在这过程中, 要求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重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疏导释疑, 深化理解, 并进行适当延伸。
4. 第三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的阶段。
包括三个环节:综合运用——精讲——小结。
综合运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 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内化知识的迁移, 达到知识应用和深化。在这一层主要是出示一至两个综合性的题目, 让学生经过深刻的理解并自己动手解决, 通过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综合运用之后, 教师重点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反映的对新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进行综合概括。要求在讲解过程中, 着重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实践过程中, 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 从而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5. 反馈与创新。
由前四个环节的引导来培养学生, 再通过反馈练习或创新性小课题的研究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实际应用。
这样设计成五个不同环节,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引导学生对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形成大胆猜想, 凝炼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以促进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和主动获取知识, 大面积提高成效。
运用上述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信息, 一节课的某些环节可进行灵活的变动。
四、“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
1. 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站在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上, 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切入口。以认识问题为载体, 创设问题情境为媒介, 思维转化为主导, 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教师的有效启发诱导下, 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维, 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水平, 从而找到一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 构建的数学教育模式。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 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求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方法, 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想变为了现实。
2. 培养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强化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9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长亭送别》。现在让我们借助学习《窦娥冤》的方法, 来确立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了解《西厢记》, 积累有关知识。
2. 鉴赏本文诗化的抒情方式。
(二) 能力目标
1.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的知识, 品味诗中优美的意境。
2. 分析主人公在分别时的复杂心理, 评价长亭离别之美, 理解主人公爱情理想的价值意义。
3. 尝试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 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理解他们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
2. 欣赏优美曲词, 领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自学建构
感受长亭诗意
1.营造氛围:播放《送别》歌, 用幻灯片显示歌词。
2.充分诵读:先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再让学生自由读, 最后齐读或表演读由学生推荐的最喜欢的曲词。
3.交流感受:中国的戏曲是一门综合了诗、歌、舞、曲、画、乐等艺术门类而逐渐形成的艺术, 这部分曲词最鲜明地融入了哪一门类的艺术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4.借用祝肇年先生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长亭送别》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 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三、示范解读
(一) 品味:诗境之美
1. 淡雅的水墨画
⑴让学生给课文随情节展开的几幅画面拟小标题, 要求:切合诗意, 融入感受, 文字优美。回答时能依据以上三点说明理由。
⑵教师点评作结:不仅要感受画中的景物美, 更要将心融入到画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之中, 这样才能把握意境之韵、意境之美。
2. 撩人的离情
⑴再次诵读相关段落, 让学生更为细腻地感受崔莺莺在长亭送别之时的离情别绪,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如:愁离别、怨功名、念羁旅、忧弃掷。
⑵引导评价离情之美。从情感角度评价, 如:情深美、执着美。从追求角度评价, 如:自由美、自尊美。从价值角度评价, 如:叛逆美。
3. 教师归纳提升
《长亭送别》是戏剧, 不是诗;但也正是在戏剧独有的尖锐冲突下, 长亭离情才有了超越才子佳人或缠绵之别的浪漫与深广, 长亭送别才营造出了属于戏曲的诗境美。
(二) 赏析:诗化抒情
《长亭送别》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其抒情方式是诗化的, 所以才似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请学生说说《长亭送别》借助了怎样的诗化抒情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鉴赏:
1. 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以【正宫】【端正好】【一煞】【收尾】为例赏析。
2. 妙用修辞。如诗化用典、比喻、夸张、对偶、反复等。
(三) 表达:诗绘长亭
1. 用幻灯片打出李商隐《板桥晓别》, 简要分析后, 要求学生描绘《长亭送别》。可概括全文, 也可针对某一片段写。
2. 教师评点与示范。
四、拓展迁移:赏析戏剧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采用课堂提问举证和探究交流的形式, 完成以下内容:
1.对待爱情和科举功名, 老夫人、莺莺和张生各有什么想法?
讨论探究后明确:老夫人恪守教条, 执意功名, 并且严标准、高要求, 全不以女儿和女婿的情感为念;张生本为举子, 意在功名, 尽管不忍分离, 但在赶考求仕这一点上和老夫人是一致的, 且对此充满了自信;莺莺坚决反对张生上京赶考, 她珍视爱情, 毫不在意功名富贵。这三个人在此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是本剧的矛盾冲突之一。
2.莺莺内心深处的烦恼与痛苦是什么?
讨论探究后明确, 莺莺的内心有两大矛盾:其一, 一方面珍视爱情, 坚决反对张生上京赶考, 另一方面屈从于世俗和母亲的压力, 不得不强忍离愁支持张生上京赶考;其二, 一方面挂念张生赶考的成败和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又担心张生见异思迁、移情别恋。这两大矛盾是课文节选部分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 又集中交织在莺莺一人身上。莺莺的种种烦恼、痛苦、怨恨, 都是由这两大矛盾冲突引起的。作品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3.莺莺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点?
讨论探究后明确: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 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疾便回来”, “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 她也有深深的忧虑, 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 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 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五、反馈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1)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 趱入种桑园 (2) 。茅苫三间厦 (3) , 秧肥数顷田。床边, 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 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1) 吴西逸:生平不详, 曾当过小官, 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2) 趱:赶快。 (3) 苫:用草覆盖。
⑴从归隐角度看, 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考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要鉴赏诗歌, 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 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 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 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 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 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 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 “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 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 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 加以阐释, 再说明表达技巧的效果。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10
“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颠覆了以往教学的顺序, 根据“先学后教, 因学论教”的基本理念, 让学生学在前、教师指导在后, 将整个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环节:目标定向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反馈环节, 即“标”、“学”、“教”、“练”四个环节。
一目标定向环节
该环节包括三项内容: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
1. 出示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包括导入和板书课题两部分内容。在讲课之前,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导入方式有多种, 化学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 利用趣味小实验导入。
2. 出示学习目标
考虑到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所学的知识要能在最后的检测环节直观的测量, 在“学导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帮助学生揭示教学目标主要涉及理解知识内容和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依靠教师的行为、情感渗透来达到。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 ,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出示目标, 时间都不能太短, 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
3. 出示自学指导
学贵得法, 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 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体现“五个明确”:明确自学的时间、明确自学的内容、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标准、明确自学后的检测。做到以上“五个明确”, 自学就变成了检测之前的准备, 学生的自学就会高效。
二“先学”环节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以后, 就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 学生自学;第二步, 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即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自学指导, 在阅读课本、观察演示实验或动手操作实验的基础上, 记住公式、定理;描述实验现象;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 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2. 检测自学效果
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 发现问题, 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检测题应以基础性题目为主, 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 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题量不宜过重, 检测时尤其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
检测一般通过教师启发提问、让学生板演等形式进行,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在检测时, 应该鼓励后进生主动参与。一般来说, 基础好的学生出错的情况, 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
三“后教”环节
“后教”这个环节, 就是弄清楚“为什么”的教学过程, 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 也是最难的环节。“后教”可以分为两步:更正;讨论。
1. 更正 (生生合作)
教师应根据检测题目的难度, 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差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优秀生的自学效果;通过同桌对改, 了解台下同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质疑问难, 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 不仅帮助了差生, 还帮助优秀学生理清了知识点, 长此下去, 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 讨论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 还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形式。学生不能更正的问题, 难度小的组织同桌讨论, 会的教不会的;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 提高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再组织全班讨论, 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
四“当堂训练反馈”环节
“当堂训练反馈”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当堂完成作业的环节。其目的有: (1) 检测每位学生当堂是否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做到“堂堂清”;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背记重要知识点和完成书面作业题目。训练的形式是教师先让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 再出一些练习题目, 让学生像纸笔测验那样限时、当堂独立完成, 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 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对于教师来说, 可以通过批阅学生作业来反馈信息, 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哪些学生课后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 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究、体会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安溪县从2011年率先在福建省对初三年级学生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考查, 其出发点也是基于此。作为一线课程的物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 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本人在十几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改进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一些课堂演示实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而且操作复杂,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 这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 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突破和创新。如在学习“摩擦力”时, 学生对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能理解, 这时可以对比毛刷在木板上滑动和毛刷不动的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毛刷向运动相反的方向发生弯曲, 进而感悟到毛刷在接触面上受到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简单、明了, 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也易于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又如在讲水沸腾的条件时, 把盛有水的小试管放在加热的沸水里, 小试管里的水会不会沸腾?学生通过实验观察, 明确水要沸腾除了需达到沸点外还需要满足另一个条件——继续吸收热量。通过改进物理实验, 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开拓学生思维,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趣味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学生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可成为做物理实验的器材。利用这些物体让学生做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主动。如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一支削好的长铅笔的两头, 手指凹陷程度不同, 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同时手指在压铅笔时手指也会感觉到疼痛, 这又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用铅笔让学生自制一个滑动变阻器, 将导线的一端与铅笔芯的一端接好, 导线的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 从而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 这时灯泡的亮度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还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些小实验, 如“上下楼梯开关”、“筷子提米杯”、“纸盒烧水”等。这些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很强, 贴近学生生活,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 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目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学导式”四步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 人们对于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 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是以“探究”为主的,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体验过程。如在讲“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让学生拿一个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 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都说随矿泉水瓶压入越深 (未全浸入) 所用的力越大,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 能领悟到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如在“光的色散”教学中, 让学生取三棱镜仿照课本在太阳光下做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太阳光不是单色光, 而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并引导学生注意光偏折的方向, 从而引出凸透镜为什么会使光线会聚, 凹透镜为什么会使光线发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而不是讲授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学生能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收获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的思维创新起来。
四通过增加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 各种实验的方法都只有一种, 这种“照方抓药”式的实验只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一些探索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 激活在学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 保持学好物理的学习态势。如不用量筒, 如何测出一杯牛奶的密度?学生的实验设计灵活, 创造性地运用了质量、重力、密度、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已有的知识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实验的设计,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热情。
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除用课本上的方法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外, 教师可引导学生:若提供的器材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中的任意一个, 但多给出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 同学们能不能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呢?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设计实验, 看看有几种方法。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导式;二氧化碳
所谓的学导式教学方法是指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同时,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的指导,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化学课堂一直采取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感觉化学学习越来越难,他们越来越找不到探究的欲望。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学习“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该方法应用到课堂活動之中,以确保课堂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高效化学课堂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与初中化学结合,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进行探究。
一、自学
所谓的自学不是简单让学生在翻翻教材之后就结束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之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切记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保障自学环节的高效实现。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时,我选择了“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我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自主借助相关的实验用品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明确实验步骤、清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同时,也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钙与稀硫酸进行反应?(2)在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与稀盐酸进行反应?(3)为什么在收集CO2气体的过程中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可以吗?等问题进行汇总整理。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因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
足量的盐酸与250g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多少?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将自主练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总结和提炼,进而确保自主学习环节高效实现。
二、解疑
解疑环节是针对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在生生交流或者是实验过程中掌握解决自己所提出的疑问。比如:“在本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钙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在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在这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相关的实验器材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将原本实验中的稀HCl和CaCO3转变为稀HCl与NaCO3、稀H2SO4与CaCO3的反应,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实验探究,这样的通过自主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学生解疑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精讲
该环节是教师为主导的环节,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上述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比如,为什么用排气法进行CO2气体的收集?实验前为什么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为什么要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收集的气体是CO2?等等,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高效化学课堂顺利实现。
四、演练
演练的主要活动包括练习、操作、教师核查评改。所以,在结束了上述环节之后,我引导学生再次对下面的相关试题进行练习,如:
(1)检验一瓶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是 。
(2)在实验室制取CO2的过程中,如果要制取2.2 L(标准情况下)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CaCO390%的大理石多少?(标准状态下CO2的密度约为2.0 g/L)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并进行评改,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确保高效化学课堂顺利实现。
综上可以看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进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科霖.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5(18).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 篇12
(1)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教师以学习目标为指针, 课堂教学以引导、点拨为主, 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发挥“导学”功能。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 侧重学生“会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在导学案中为学生预留生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 逐步思考、质疑, 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归纳并生成知识。
二、学导式目标教学, 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学导式目标教学中, 我以“四导”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 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现实。导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导法是教师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导思是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 创新思维;导行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三、学导式目标教学, 让“三维目标”扬帆起航
课堂教学中导学案安排设计预习, 让学生对新知的建构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再对学生实施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1) 高效学习。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 了解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地复习和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 阅读有关新内容, 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找出学习中的疑难点, 自主地进行课前的有效学习, 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 高效导思。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情境, 让学生切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 提升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然后汇报成果。
(3) 深度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确立学习目标, 为学生提供适当自学指导, 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并适度拓展和延伸, 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知识, 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生成度。
(4) 自学交流。导学案把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 通过交流, 还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权利。学导式目标教学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二要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 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敢于否定既成的事实和结论,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四、小组合作驱动课堂教学
第一, 小组建制。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选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学习小组另设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 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
第二, 具体分工。探讨问题导向要明确, 小组间互动品质越高, 学习效果越好。为了兼顾班级中各合作小组, 各小组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应基本相当。
五、高效评价助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尽可能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多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形成乐学、勤学、善思的态度。
总之, 学导式目标教学以人为本,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个性得以张扬, 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使高效课堂绽放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玉, 孙卫, 徐秋玲.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