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公司

2024-09-25

招标公司(精选12篇)

招标公司 篇1

一、引言

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关注, 从狭义来说,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 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从广义来说,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安排,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发展至今, 公司治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可以归纳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这三大理论是公司治理实践的基石。本文偏向于采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进行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Freeman在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所以企业在设定自己的目标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实践表明,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公司的高效运作和保持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即使刚经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依旧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然而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入世以来, 我国的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这就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残酷而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 要谋求一席之位不能单凭低价策略或其他只能一时有效的策略, 只有将公司的综合能力提升了, 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立足。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不论在国外或是国内, 学者们对于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是否存在关系的研究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众学者不论采用理论分析研究还是实证研究, 得出的结论都不尽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外有一些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或者没有关系。Berle和Means (1932) 在其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人财产》中, 提出了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的观点。Jensen和Meckling (1976) 、Shleifer和Vishny (1986) 、Claessens和Djankov (1999分别在这方面也做了实证研究, 并支持这一观点。Demsets和Lehn (1985) 以1981年美国511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 发现“会计利润率与股权集中度没有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没有正相关关系”。Holderness和Sheehan (1988) 通过对纽约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也得出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的结论。Mc Connell和Servaes (1990) 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统计回归显示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股东持股份额之间具有显著曲线关系。Berle和Means (1932) 、Demsetz和Lehn (1985) 通过研究认为经理持股比例越高, 公司绩效越好, 两者成线性关系。Morck (1988) 、Mc Connell和Servaes (1990, 1995) 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 两者成非线性关系。在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方面, Hermalin和Weisbach (1991) 、Bhagat和Black (2000) 研究发现, 独立董事的比例与托宾Q值之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

(二) 国内文献 在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关系的研究方面, 许小年和王燕 (1997) 研究表明, 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孙永祥和黄祖辉 (1999) 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程度存在非线性关系, 并因此导出存在基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张红军 (2000) 研究发现,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陈晓和江东 (2000) 通过对三个行业的分析来考虑不同竞争环境下股权结构多元化对ROE的影响;徐晓东和陈小悦 (2003) 除了分析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对托宾Q值和ROE的影响之外, 还考虑了一些公司治理机制, 包括第一大股东的变更、CEO的变更、董事会结构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所受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 一个公司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对其内部的治理的要求就会越高, 如果企业内部治理愈加完善, 外部治理又能使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满意, 公司的价值应该也会随之提升。因此,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上述文献回顾, 笔者也倾向于认为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企业的公司治理越完善, 公司价值越高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食品、饮料业公司为样本, 剔除了ST和PT公司以及报告缺失、数据披露不全的公司, 最终取2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食品与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相对而言, 这个行业是公众较为关注的行业, 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个行业。通过查阅样本公司2009年年报和其他公开揭露的相关资料, 运用EXCEL及SPSS17.0统计软件,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定期年报以及和讯网网站公布的部分相关数据资料, 由笔者整理计算而得。

(三) 变量定义 相关变量定义如下: (1) 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Tobin Q (托宾Q) 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Tobin Q值代表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重置成本的比率, 是投资者对企业成长性的市场评价。计算公式为:Tobin Q=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 (股权的市场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 /总资产的账面价值。该值越高, 意味着投资者越是看好企业, 并愿意投资该企业。由于重置成本较难取得, 本文用企业年末资产总额来替代。股权的市场价值=每股价格×流通股份数+非流通股份数×每股净资产。 (2) 解释变量。在公司治理方面, 本文从狭义的公司治理角度设计变量, 即从股东、董事会及经营管理者三个角度设计, 选择狭义的公司治理角度是因为广义的公司治理同样涉及利益相关者, 而公司治理从内部来讲, 主要还是股东、董事会与经营管理者的责任, 因此, 具体变量定义如下:X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X2=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量集中度=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X3=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总人数;X4=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X5=高管层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数/总股数。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 上述五个指标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两个指标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考虑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董事会的规模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两个指标是从董事会的角度考虑两者与企业价值是否相关, 而高层持股比例即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观察是否与企业价值相关。

(四) 模型建立 为了验证样本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是否正相关, 则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中Tobin Qi和Xi分别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 β为待估参数, ε为随机扰动项, i代表第i公司的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笔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了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年报, 通过查阅25家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 找出上述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 通过Excel进行各指标的简单计算, 最终得出各公司的Tobin Q值和各指标值;再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样本公司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公司治理方面, 均值最低、标准差数值最小的是高管层持股比例 (X10) , 与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贡献一样, 最小值在小数点后6位仍然是0, 这说明在样本公司中, 普遍存在公司高层持股少的现象。在股权结构中,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X6) 的均值达到了37%以上, 是最高值, 虽然其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 标准差数值也较大, 但笔者认为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比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7) 大的多。在董事会中, 独立董事所占比例 (X9) 的均值达到了0.36648485, 标准差数值也较低, 说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较稳定。从表中可以看出, 第二大股东到第十大股东所持股的比重 (X7) 相对较低, 均值为0.16591261, 远不及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比重大。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 (X8) 均值为9.88, 但标准差数值相对较大, 说明各董事会成员的数目各不相同, 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 回归分析 根据上文所提出的假设和建立的模型, 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表2所描述的是Tobin Q值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表中采用了Pearson系数以及单侧显著性检验, 得出了以下结论:Tobin Q值与高管层所持股比例 (X5) 成正相关关系, 但其相关系数不足0.5, 且与Tobin Q值的相关系数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1之上, 0.05之下, 说明其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而Tobin Q值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所持股比例 (X2)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 (X4) 均成负相关, 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1) 和董事会规模 (X3) 无关。而Tobin Q值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所持股比例 (X2)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1) 和董事会规模 (X3) 的相关系数均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5之上, 因此, 不否定以上四者与Tobin Q值间没有关系或成正相关关系。对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Tobin Q值的相关系数是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1之下, 因此可以认为, 两者间为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注:“**”.在.01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由于表格太长, 笔者删除了一些释义, 上述相关性为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为单侧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证实分析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企业的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所持股比例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企业价值成负相关关系, 但可能是由于笔者选取的样本较少的缘故, 且相关分析显示, 高管层所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成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些结论与之前许多学者的结论不尽一致, 因此, 笔者并不否定前文的假设, 即企业的公司治理越完善, 企业价值越高。我国现在正在走着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道路。由于实证所得的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较模糊, 并不否定完善公司治理能提升企业价值的假设, 因此, 建议公司仍需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 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不断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避免董事会形式化, 公司还需加大对经营者的激励制度, 如给予一定的股权等, 通过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还可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改善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2]雷仕凤:《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财务与金融》2009年第4期。

[3]崔元鹏、周燕冬、王雯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 (C SR) 理论演进与启示》,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第9期。

招标公司 篇2

一、工作总体情况

目前,我的工作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刚开始的工作内容为帮助公司各位前辈在各项目中完成辅助工作,工作内容较细较杂,因此,在工作中,我不断培养自我的责任心和耐心,将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放在做好工作首位,在这其中对招标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学习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之后我接手了翼城县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从前期联系供应商到出谈判文件,检查标书,开标,制作备案等一系列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项目得以顺利开标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专业技术能力仍需提高。

在具体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比如在284项目中甲方参数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在招标中是不允许的,而在参数的具体修改上,我得到了同事们的专业性的指导,在专业技术方面学到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事的差距,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

(二)工作的统筹计划性需加强。

在工作中,个人对工作的安排和计划性仍需不断提升,常常会因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这是本人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三、下步工作安排

抓学习,提内涵。在今后项目实践操作过程中,个人的业务能力仍需不断提升,多帮助别的同事的项目,在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多思,多看,多请教,努力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公司人看公司 篇3

“简单”的华为人

总体来说,这个公司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前不久收到主管发的一封邮件:“当你为工作纠结的时候,想想是否以客户为中心,问题就清了。”

我们公司一直都在变,研发部门以前被号召学IBM,现在要学爱立信。近期开始强调管理,有的部门解散了,一些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因此离职。同时,还强调降低成本,简化各种细枝末节,少开会、少评奖、少参加行业会议等,聚焦主要业务。

我觉得任正非还是比较伟大的。他个人只占1%的股份,其余的都散给了员工(我们近几年进来的也还有,不过跟早年的元老们相比,就份额很少很少了)。他很低调,会议记录视频里,播到他讲话的时候,屏幕上就只显示PPT上的字,没有他。

他一直倡导艰苦奋斗,保持忧患意识。只要开会上台,他就会讲我们面临的竞争有多激烈,从来不说好话。最近要签《奋斗者协议》,很多人也听说了吧。

公司文化主要是拼搏、奋斗,让人感觉比较有激情。不过,最近有点迷茫,有时候觉得人还是应该经常跟人打交道,而不是机器。

工作两年,我发现华为研发部门的人一般都想法简单,或者说没活力,没个人思想,可能因为老加班,又在关外。很多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坐班车到公司,上午工作,中午抽个垫子在办公室睡一会儿,下午接着工作,晚饭后加班,然后坐班车回家。很多新鲜的事情,比如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他们都不知道。

互联网公司的气氛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员工精神面貌也完全不同。在深圳,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是华为人,哪个是腾讯人。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个人未必能学到多好的技术,因为管理体制要求一个人的离开不影响整个系统,下一个人来能马上接手。一般人做的,只是对原有体系的修修补补。不过,我们公司对很多人还是很有吸引力,因为到底是个不错的平台。

招标公司 篇4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价值,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

一、引言

随着价值最大化逐步代替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公司价值驱动因素问题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文献关注的对象。公司治理视角的引入,在丰富驱动因素问题的认识途径、拓展研究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该问题的复杂性。虽然大量的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了公司治理确实对公司价值具有重大影响,但公司治理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公司价值,却并不清楚。莫林等(2002)建立的价值管理模型中,公司治理与公司战略、公司财务并立为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在我国,华锦阳(2003)、徐二明(2007)等基于“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公司价值”分析框架,提出了公司治理它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公司战略而间接实现的,然而,目前鲜有从实证研究角度来检验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公司价值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因此,本文基于公司治理影响公司价值的既有结论,重点尝试检验公司战略在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治理影响公司价值

目前,很多国外学者都对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我国也有不少学者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潘福祥(2004)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价值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白重恩(2005)构建了G指数来综合反映公司的治理水平,并实证证明投资者愿意为治理水平较好的公司付出一定的溢价。邱闯、李延喜、李艺玮(2013)构建了回归模型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证实了较高的股权制衡度、较高的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较高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和较小的董事会规模能够显著提高公司价值。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公司治理正向影响公司价值

(二)公司战略的中介作用

(1)基于董事会运行效率的公司战略中介路径分析。近年来,作为公司治理机制核心的董事会其功能已经慢慢地由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向介入战略制定过程转变。董事会不仅仅通过监控经营者,间接影响战略规划和实施,而且还参与了对公司战略决策的从战略目标制定、实施到控制与评价的全过程,确保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好的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董事会战略服务职能要求董事能在董事会会议上积极讨论公司战略。

向凯和陈胜蓝(2008)认为,除了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们的专业性以及勤勉程度都会影响董事会对财务报告监督的有效性。董事会成员教育程度是董事会专业性的保证,相对于教育程度较低的董事,教育程度较高的董事拥有更强的认知、理解以及学习能力,并且更倾向于采取复杂管理手段。能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面对创新活动中隐含的风险,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董事会运行效率经由公司战略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公司价值

(2)基于股权结构的公司战略中介路径分析。一般来说,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二是股权构成,在我国的股权构成包括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在社会上流通的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越分散,股东就要花费越多的成本来安排决策控制权,管理者就越容易用其他目标来替代公司价值最大化,不利于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随着公司所有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出现,企业的利益与大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去监督管理层,从而抑制管理者以自己利益为主导而导致的非效率战略投资行为,进而避免侵害公司价值。

但是,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无论在法律上还是事实上,大股东都对公司有足够的控制权,有动机也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凝结于公司的战略决策之中,这对公司价值的提高是不利的。多个大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可以有效的抑制单个大股东对私有收益的追求,可以减少由单个大股东主导的非效率战略行为。因此,适度的股权结构要求公司保持股权集中度以保持监督管理层的动力,另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股权制衡度,避免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的行为。而持有流通股的股东要依靠股票增值来获得收益,所以他们对公司价值以及成长性更为关注,会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层实施监控。因此,为了从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高管人员一般会制定出好的公司战略,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

假设3:适度的股权结构经由公司战略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公司价值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13年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以下原则对初始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公司;(2)剔除ST、PT的公司;(3)在这三个年度里样本公司的公司治理指标的数据是齐全的;(4)还需要剔除股价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5)保持样本的持续性,即平衡的面板数据。这些标准使得我们的研究样本共包括308家,924个上市公司样本。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部分缺失的数据通过巨潮资讯网的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收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公司价值(Value),本文的因变量选择的是股权价值。因为我国《证券法》规定,股票或者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包含指定内容的年度报告,并予公告。所以本文选取会计年度结束后的第五个月的股价为因变量。

(2)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

(3)中介变量。本文中的公司战略包括差异化战略与低成本战略。第一,差异化战略(Differ)。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产品,顾客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哪怕支付很高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应具备较强的营销能力,因此会存在较高的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所以我们主要采用毛利率和营业费用收入率测量公司差异化战略程度,取这两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差异化战略的指标。第二,低成本战略(Lowcost)。低成本战略要求公司全力降低成本,则必须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所以用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维度,用销售收入与成本比率衡量企业的成本效率维度。本文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低成本战略衡量指标。(4)控制变量。第一,公司规模(Size)。用ln总资产测量公司规模,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第二,资本结构(Dtar)。我们用公司资产负债率测量影响公司价值的资本结构。

(三)模型构建

首先,本研究要检验公司战略对公司治理影响公司价值的中介作用,需要以下几步:(1)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显著相关;(2)公司治理与公司战略显著相关;(3)加入公司战略,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减弱。

因此,参照Baron和Kenny的回归方法依次建立三个回归模型。

其中P代表公司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公司治理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代表公司战略作为中介变量,Control代表其它影响公司价值或公司战略的控制变量集合。模型(1)用来检验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模型(2)用来检验公司治理对公司战略的影响,模型(3)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公司战略变量,用来检验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沪深两市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0.35,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为0.15,这说明了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股权集中度,但有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对第一大股东存在一定的制衡作用,在监督与制衡公司控股股东上可发挥一定的作用。流通股比例占到了0.90的还是说明我国上市股份大多数处于流通状态,可以对大股东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作用,有益于维持股市的稳定。董事会作为核心管理决策部门,有85%的公司两职分任,保持了非常好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均值为2.71,说明公司董事的平均教育水平接近了硕士,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公司在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上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差异化战略最小值为一0.22,最大值为0.74,而低成本战略最小值为0.37,最大值为4.75。

(二)回归分析

(1)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回归检验。本文将因变量公司价值及5个公司治理变量通过SPSS17.0带入了实证模型中,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发现在1%的显著标准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两职分任以及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而流通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不明显。(2)公司战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4报告了公司战略对公司治理影响公司价值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模型(1)反映了控制主要影响公司价值的变量后,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模型(2)显示了控制了影响公司战略的主要变量后,公司治理对公司低成本战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低成本战略的正向作用显著。模型(3)中,对公司价值的回归加入了低成本战略变量。回归结果显示,低成本战略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63,P值为0.000,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同时,低成本战略这一变量的加入使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有所降低,回归系数从0.102降低为0.076,低成本战略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得到证实。也就是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低成本战略正相关,低成本战略与公司价值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通过低成本战略影响了公司价值。低成本战略这一变量的加入使得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也有所降低,回归系数分别从0.150降低为0.116,低成本战略中介了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对低成本战略的正向作用不显著,不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二步,低成本战略对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影响公司价值的中介作用没有得到证实。模型(4)显示了在控制了影响公司战略的主要变量后,公司治理对公司差异化战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对差异化战略影响显著。在模型(5)中,对公司价值的回归加入了差异化战略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差异化战略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220,P值为0.000,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差异化战略这一变量的加入使得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有所降低,回归系数从0.150降低为0.128,差异化战略在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同时,差异化战略这一变量的加入使得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也有所降低,回归系数从0.131降低为0.116,差异化战略中介了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加入差异化战略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回归系数从0.102变为0.119,不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三步,差异化战略对第一大持股比例影响公司价值的中介作用没有得到证实。

*、**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1)*、**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具体P值。

五、结论

实证结果验证了公司战略对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公司价值的中介作用。低成本战略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中介效应也得到了证实,而实证结果显示差异化战略没有中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这说明了在具有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公司里,大股东为了保全自己的资本,会偏向于督促管理者探寻方法,争取在成本上取得领先地位,而不会倾向于选择冒险、标新立异来取得竞争优势。在董事会因素方面,实证结果验证了差异化战略对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和公司价值的中介效应。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具有越高的专业能力,能够积极开放的面对新战略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赢得高水平收益。

参考文献

[1]华锦阳:《论公司治理的功能体系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2]徐二明:《基于战略的公司治理研究》,《当代财经》2007年第1期。

[3]石大林:《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周建,李小青:《董事会认知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战略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12年第6期。

[5]刘金石,王贵:《治理环境、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财经科学》2011年第7期。

[6]Ran R.Barniv.Whe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Analysts affect Valu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09.

招标公司岗位职责 篇5

全面负责公司行政办公和后勤管理工作,监督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及工作指令的顺利实施;是综合行政部门,也是公司日常运转的枢纽。

1、行政处。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负责公司的行政后勤事务及管理、办公地物业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

作;

(2)负责公司的交通安全管理,车辆服务、保障、管理及停车场管理工作;

(3)负责公司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水、防火和防盗等安全保卫、保密工

作;

(4)负责与所承担各项工作有关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协调工作;

(5)负责重要客户接待及公司会议组织安排,负责公司的节能降耗和环保工

作;

(6)承担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相关服务及管理工作。

2、人事处。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负责提出并制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规章和实施细则,保证公司各

项人力资源行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保护公司利益;逐步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和质量,以适应公司市场竞争和发展战略的需要;

(2)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考核、续聘、解聘等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3)负责公司员工的晋级、降级、处分、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辞退、开除等

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4)与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建立密切的工作互动关系,遇有劳动仲裁和法律诉

讼官司时,代表公司积极应对,维护公司利益;

(5)根据国家相关薪酬和奖惩政策,提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薪酬改革措施;制

定(修订)和组织实施员工薪酬管理办法,结合对员工考核的结果制定奖惩办法并组织实施;

(6)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员工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及管

理工作,负责公司员工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组织工作;

(7)负责组织和落实公司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维护员工应得的基本权

益;

(二)综合部:内设综合业务处、质量管理处。

1、综合业务处。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负责与各行业领域的招标管理政府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2)负责公司有关招标从业资质的申报和审核的资料报送等有关工作;

(3)负责向各招标管理部门报送有关业务数据及资料工作;

(4)负责公司简报、会议纪要、总结、业务文件的编辑或撰写印发工作,在公司未确定董事会专职秘书前,代行相关职责;

(5)负责公司的工商、进出口、海关等企业年检及向有关部门报送业务总结

工作;

(6)负责公司各类业务资质证书、营业执照(证)的管理工作;

(7)负责公司相关的收文、转发文件、发文核稿及办文工作;

(8)负责或协调公司法律顾问对重要法律文件的审核把关;

(9)负责公司网站的建设维护、公司办公管理平台、业务网络操作平台的规

划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10)负责公司业务相关工作中领导交办的其他综合协调工作。

2、质量管理处。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负责公司招标等业务的委托协议、授权、投标和项目跟踪登记备案工作;

(2)负责公司招标业务的内部协调和业务统计工作;

(3)负责公司主要业务环节的文档备案和审核、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

(4)负责公司业务中国际招标、政府采购项目、中央投资项目等有关业务环

节的集中上网及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6)负责公司各类招标及咨询项目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7)负责公司专家库的维护管理及专家随机选取工作;

(8)负责公司有关招标业务的培训规划及实施工作;

(9)负责公司业务中有关质疑投诉的答复说明及法律文件的审核工作和协助

处理工作。

(10)帮助招标业务部门开发和维护有关业务的关系,作好招标项目的事后

评价;

(三)财务部:

1、财务处。

作为公司重要的职能部门,财务部的主要工作职责为: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和逐步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各类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特长,全面精准地核算公司及各部门费用成本、严格监督公司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性、诚实细致地编制财务报表、及时为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可靠财务分析数据,详实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收、退保证金并保证其安全;针对公司特点和国际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提出安全可靠的资金运营方案,为公司管理层的正确决策提供支持。负责各分公司财务、账务管理及税务规划,负责分公司外派财务人员的管理及培训,负责各业务部门及分公司经营奖励的结算及成本核算工作,具体包括:

(1)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财务会计工作;

(2)负责公司经营业务中费用支出的监管,拟定、完善有关管理规定;

(3)负责公司目标责任制实施过程中涉及财务收支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与公司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

理工作;监督落实下属公司的效益的上缴,实现公司的投资回报;

(5)负责公司与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单位的业务联系;

(6)代管公司职工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有关工作;

(7)代管公司与所在地政府及其办事机构的劳动工资、统计等部门的联系及

工作;

(8)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财务咨询建议,协调公司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财务关

系;

(9)负责保证金收取、退还和分公司财务管理。

2、其他相关工作专员。

从“大”公司变成“快”公司 篇6

显然,IT技术领域正在发生变革。随着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一个公司甚至在不需要购买任何IT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就能够建立起来,这给了许多初创企业一日千里的发展机会,也正在转变一些大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方式,让它们以不同的角度思考传统业务。EMC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David Webster认为,未来5至10年,云计算将成为主要的IT交付方式,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快地行动,拥有更多灵活性和选择权,让商业模式的颠覆成为可能。

C:对那些不是非常熟悉IT行业的人而言,你如何向他们解释像EMC这样的公司所做的事?

W:我会这样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人们在做什么,实际上都是在跟像EMC这样的公司合作。航空公司、政府机构、制造业企业或者电信公司、银行,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它们的服务。对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这些公司存储并保护着它们的所有数据,换句话说,其实也是每个普通消费者的所有数据。同时,它们也帮助企业转变运营方式,让IT系统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快速。现在,许多公司的IT运行方式正在从铁板一块的中央角色变成分布式的。这能使其所提供的服务变得更高效,比如在银行你可以少排队或不排队;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公司IT的运营成本,将之转移到业务创新上,给终端消费者带来好处。

C:这些趋势怎样改变了EMC这样的IT公司做生意的方式?

W:这些趋势正引发着变革,让企业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客户的业务,颠覆传统。围绕新型IT方式,人们的想法能够更快速地成形。例如Uber出租车公司,它没有自己的IT基础设施,全部依靠移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这家公司从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进入市场。全新的IT趋势让商业模式的颠覆成为可能。我们的客户正快速行动,我们至少要赶上它们的节奏,有能力帮助它们变革。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自身也必须变革。拿EMC来说,现在在内部我们正经历转型,改变我们与客户、合作伙伴共事的方式。基于收集的数据,我们现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从而确定如何与不同的客户群以不同的方式打交道。

C:EMC没有采取传统的做法,把3家子公司合并成一家大公司,而是成立了EMC联邦,让3家子公司既联合,又独立。这种模式有什么好处?

W:是的,EMC联邦,由EMC信息基础架构、VMware和Pivotal 3家公司构成。每家公司的业务重点、规模都不尽相同,这种模式能让它们面向各自的市场,以不同的速度正确运营,各自拥有独立执行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客户想要更多选择。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如果购买EMC的基础架构,也并不妨碍它们同时采用微软的方案。或者想要我们VMware的方案,但同时不选择EMC的存储也可以。如果方案产品是整套打包的,对客户而言,选择权和灵活性就不复存在了,这将导致客户不能足够快地行动,尽管业界很多公司是这样做的。而联邦模式让我们可以很贴心地告诉客户,你可以继续使用你喜欢的技术,将我们的部分加进去就好。

C:很少有IT公司采取联邦模式,这样做有何挑战?

W:你需要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贯穿在所有的子公司中,否则它们无法紧密合作,共同决策。在EMC、VMware和Pivotal,我们都有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当你将关注点放在客户上面时,制定决策的流程就相当简单,因为你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了客户,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决定了谁主导,谁跟随,重点在哪。3家子公司经常需要围绕一种跨联邦的架构方式携手工作。所以,我们有一套“联邦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结合了3家子公司的最佳做法,由一个联合实验室专门负责设计并进行工程测试,然后我们为客户提供组合方案,客户可以选择这种组合,或者客户说,不,我想要替换那种组合。(采访:卢隽婷)

招标公司 篇7

施迈赛集团公司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安全控制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德国米尔多夫城市, 是从事安全光栅、安全光幕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的专业公司。

安全控制公司前身为安全控制公司和安全保护公司两个不同的公司。安全控制公司主要是早期开发安全光幕产品, 并负责市场和销售;安全保护公司主要负责安全光幕的生产制造和后期的产品开发。施迈赛集团公司一次完成对两个公司的收购, 并整合两家公司为一体。安全控制有限公司目前作为施迈赛集团公司中专业的光幕光栅安全保护产品的子公司, 产品主要有符合安全等级2、等级4的系列安全光栅和光幕, 产品均通过TUV、UL等公司安全认证。

施迈赛集团公司对安全控制公司的成功收购和管理, 是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重要的一步, 是施迈赛集团安全保护产品的有力补充和扩展, 施迈赛集团产品范围更加全面, 可以为市场提供安全保护的完整解决方案。

招标公司 篇8

1.1有限责任原则的滥用

有限责任产生的初衷是给予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 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刺激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子公司的股东当然也享有这一权利。母子公司模式中, 绝大多数母公司都是子公司的法人股东, 虽然对于法人股东是否使用有限责任原则还存在争议, 但实际操作中,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法人股东仍然是享有有限责任的。对于母公司的股东, 除了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外, 对母公司的债务也享有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 也就是说母公司的股东实际上享有双重保护。即使债权人有充分证据证明母公司对子公司有过度控制, 从而启用法人资格的否认制度, 去除子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 但是母公司的股东仍然可以利用本公司的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逃避债权人的追索。我们还可以设想, 若是子公司再设立子公司, 或者这样无限的设立, 那母公司的股东就有无限个保护了, 这对于子公司或孙公司的债权人来说, 是非常不公平的。

1.2过度控制

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这种联系更多的体现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上。从实质上来说, 子公司是从属于母公司的, 很多情况下, 母公司为了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而作出不利于子公司的决策, 甚至牺牲子公司以换的母公司的生存, 更有可能利用子公司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当母公司对子公司控股, 成为大股东, 或者控制董事会的人事任免权来控制子公司的时候, 子公司所作出的决定必定是有利于母公司的, 而其他股东, 尤其是小股东, 在经营管理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 最后利益受损的必定是其他股东。

1.3转移风险

母子公司自建立起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外界都知晓的母子公司形式以外, 更多的是内部的、外界所无法知晓的联系, 如财政、纳税、经营策略等。当子公司经营不当, 即将破产时, 由于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政经营状况了如指掌, 同时又作为子公司的股东之一, 母公司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条件提前转移资产或设立担保债权, 一旦子公司破产, 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母公司的损失。

2总分公司关系的剖析

除了母子公司还有一种类似的公司模型, 那就是总分公司。

与子公司相比, 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只是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性。

具体表现为: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其资产全部归属于总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 而和总公司使用同一名称;分公司的业务问题完全由总公司决定;股份资本全部属于总公司, 分公司没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没有自己的公司章程, 它一般以总公司的名义并根据其委托进行业务活动。因此, 分公司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由总公司来承担。

由于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使得总公司在经营时风险加大, 但笔者认为, 总分公司这种模式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更能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2.1破除双重保护

分公司不能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由总公司来承担, 这样一来, 就破除了母子公司中, 母公司的股东具有双重保护的弊端, 最大限度的避免股东滥用公司法人资格, 这既保护了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 同时也保障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对交易双方都是十分公平的。

2.2公司控制合法化

在母子公司中, 母公司不能过度控制子公司, 而在总分公司模式里,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 其财务, 经营, 策略都可以由总公司来控制, 完全合法化。总公司可以为了整体利益而调整财产、人员、物资在内部的流动, 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同时在制定经营决策时, 必会更加谨慎, 保证总分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

2.3降低第三人交易风险

分公司大多冠以总公司的名称, 对外签订合同时, 其总公司的信誉和品牌, 更加有利于分公司的发展, 另外总公司要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这便可以去除第三人在交易中的顾虑, 提高分公司交易的信任度, 也可以有效的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将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一比较, 笔者认为, 在经济起步阶段, 需要刺激投资者大量投资, 鼓励公司发展, 母子公司的出现, 恰好适应了这一需求, 极大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当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追求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而不是一味的看经济指标。在当前条件下, 总分公司已经能满足公司拓展业务, 开辟市场的需要, 足以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它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原则, 对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在现阶段, 应当适当约束母子公司的发展, 鼓励发展总分公司, 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稳定的环境。

摘要:有限责任的出现让无数的投资者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总分公司也使得公司集团不断膨胀, 但总公司对总公司承担责任的原则, 仍然使得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为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促进投资发展, 母子公司应运而生。子公司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开展业务活动, 并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后果, 因而在法律上有独立的法人身份, 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使得母子公司迅速风靡全球。

关键词:母子公司,总公司,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11

[2]沈乐平.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透析[J].时代法学.2003. (2)

[3]沈四宝.略论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法律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1985. (2)

招标公司 篇9

从西门子抢注“Hi Sense”商标并要求海信支付4000万欧元商标转让费案, 到长虹与美国APEX公司高达40多亿的贸易纠纷案, 这些事件的发生因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法律风险的事前预防不到位, 促使潜在法律风险的大爆发, 而事后处理又不够及时和有效, 原本盛极一时的公司就此彻底走向失败。因此, 认真做好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对于公司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但中国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投入力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 美国公司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防范费用占公司总收入的1%, 但是中国公司实际投入只有0.02%, 美国公司投入是中国的50倍。而且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中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法律风险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公司法律顾问多数情况下处于虚职, 无法真正参与到公司的风险管理中来, 现状令人担忧。

公司高管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 是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中流砥柱, 因此, 公司高管应该正确把握自身与公司的关系, 理性认识公司的法律风险, 远离违法犯罪的牢笼, 用法律思维来应对法律风险, 从而促进一个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把握自身与公司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公司高管要想在公司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知悉其权力来自何处, 又将使向何方, 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 就必须首先正确把握自身与公司的关系。

现代各国公司在公司法上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具体有差异, 而且理论界对公司治理也持有多种观点, 但总体上, 公司治理的结构仍然呈现分化趋势。就我国而言, 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 其中,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执行机构, 董事会可以聘任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所谓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决策。董事会聘任公司高管来执行决策, 从而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即公司高管接受董事会的委托, 代理行使相关职权, 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然而在实践当中, 关于公司高管的义务履行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 对义务违反的责任认定不清晰, 公司高管的义务承担程度与其风险承担不相匹配。承受能力与收益不成比例, 公司的董监高往往会在决策运营中谨小慎微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无法大胆经营公司。因此, 对症下药, 完善和细化我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高管义务的规定显得格外重要。

三、公司法律风险的相关问题

那么何为法律风险呢?有观点认为, 企业和企业家主要面临的两大风险:第一, 商业风险, ;第二,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因为即使是商业风险最终也将以法律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法律隐秘性极强而不易被识破, 一旦爆发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笔者认为, 法律风险是公司潜在的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有很大爆发可能的, 并将对公司产生极大影响的风险形式, 比如合同法律风险、投资和融资法律风险、担保法律风险等, 即使商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 也有可能演变为法律风险, 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害。

虽然法律风险对公司有如此的影响力, 但现阶段公司高管对法律风险认识还难以同步, 仅少数公司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聘请了公司法律顾问, 但大多数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 并未真正的参与公司的法律风险的防范。相比美国48%以上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设置了法律顾问。在美国, 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中的地位很高, 通常是企业管理阶层的人员, 企业也给予他们比同阶层更高的薪水和待遇但是, 由于我国公司高管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 我国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难入发挥真正的作用, 这也是我国公司高管频频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如果把自身利益置于企业利益和组织利益之上最终表现就是大肆铲除异己, 同时进行权力扩张, 一旦越过法律的红线, 那么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在内的各种责任都将是公司高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因此, 坚守住自己行为的底线, 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来思考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四、针对性措施

回归到公司高管与公司最本质的关系上来, 即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高管作为受委托人, 不会因为自己的经营行为而承担损益结果, 而是会努力工作、管理法律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报酬。笔者认为, 公司高管与公司博弈的通用模型是偷懒模型, 真正的完美纳什均衡策略是公司高管努力工作, 善管法律风险, 最终获得高额报酬, 且公司也实现收益。因此, 信息的充分程度对于维系双方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对于更好地管理公司法律风险至关重要。笔者认为, 需要从公司内部制度环境与外部制度环境两方面入手, 以提高公司高管与公司之间的信息充分程度。

首先, 公司内部制度环境应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实现完善和突破。依照主体的不同, 公司的董事会在聘任公司高管时应严格把关, 把风险控制在源头, 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公司制度和业务流程, 细化公司高管的义务与职责, 明确责任认定, 从制度上消除法律风险。在内部制度层面, 公司应建立一整套由公司负责人亲自主管、专职管理机构统管、各职能部门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的相互协调配合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其次, 公司外部制度环境应充分考虑公司内部制度, 起辅助角色。一般层面上, 法律法规、行政监管、社会舆论监督对所有公司企业均有效力, 只是效力的程度不同。法律法规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法律法规应该是最主要的手段, 依靠其威慑力和惩罚性来迫使公司活动的参与方增加信息的交流, 以避免承担法律风险。行政监管则往往注重事前预防, 对所有公司均有效力, 但由于监管的力度和手段不好掌握, 所以执行力偏弱。而社会舆论监督的效力在三者之中为最低, 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社会舆论涉及面广, 使监督的范围大大扩张。

总之, 对于公司外部制度环境, 需要建立一套以法律法规威慑为主, 以行政监管为辅, 社会舆论监督为重要补充的制度体系, 三者密切配合, 互为补充, 相互完善, 共同致力于提高公司高管与公司、公司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充分程度, 共同打造坚实的公司外部监督体系, 从而有效的防范公司法律风险的产生。

五、结语

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定会出现波折起伏。而众多公司在一个辉煌之后突然遭遇滑铁卢, 其重要原因就是潜在的法律风险往往被忽视。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本质关系出发, 公司高管与公司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意味着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归于公司高管, 更意味着管理公司法律风险主导权归于公司高管。一损皆损, 一荣皆荣, 公司高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与职责, 自觉置身于公司内部制度环境与外部制度环境相互作用之中, 增加信息充分的程度, 管理好公司的法律风险, 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峰编.公司高管人员法律风险管理策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6:3.

[2]卢锋奇.公司高管勤勉义务及我国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法制与社会, 2013:56-58.

[3]李芳.法律风险防范于管理之研究[D].山东大学, 2009.曾章伟.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 2012 (20) :110-111.

[4]曾章伟.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 2012 (20) :110-111.

招标机构应如何看待电子招标 篇10

一、电子招标与传统招标相比的优势

1. 增强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

客观上来说, 进行招投标活动, 要为参与投标的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并且不受行业与地域的限制。而电子招标的应用, 为招标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平等的信息平台, 使得所有投标人都具有相同的投标机会, 打造了开放的招投标平台。

2. 提高招标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采用电子招标, 使招标整个流程都显示在电子招标平台系统当中, 相关主管部门与单位对于招标工作可以随时调用数据实现全过程的监督, 进而有效约束其中违法违规行为, 提高了招标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例如, 电子招标平台可以对于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示, 对一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单位进行处分, 并且通报批评、将信息进行公示, 实现了招标、投标双方信息的对称。

3. 规范操作流程, 完善管理手段

电子招标与传统的纸质招标从流程上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电子招标对于流程管理更加严格, 业务人员必须按照设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前一项程序没完成, 今后工作则无法开始, 这样可有效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另一方面, 电子招标给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者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 增强了管控力度。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可通过电子招标系统实现在线监管, 发现可能出问题的情况可及时纠正。

4. 节约社会成本、提高效率

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复印社、标书制作机构等单位, 侧面上反映出目前这个市场的火爆程度。在传统招标的时候, 我和同事、招标人、评标专家面对堆积如山的投标文件, 常常感叹这种招标方式对纸张的浪费, 同时增加了很多搬运文件的人力成本, 拆封、投标文件编号、归类等也消耗了招标代理机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电子招标的到来使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清单等等的纸张得以节约, 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 投标人也可以在电子平台上实现购买标书、编制投标文件、异议提出、递交投标文件、开标和澄清答复等环节, 无需车马劳顿, 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差旅费, 并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有利于数据分析和统计

传统招标时招完标后进行纸质文档的归档, 其中的很多细节数据都没有得到统计和分析, 对于长期的供应商管理是不利的。实施电子招标, 由计算机处理结构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得信息更加稳定可靠。招标项目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在系统中, 均可实时在线查询, 可实现单位内部资源共享, 促进知识流动性, 推动专业水平整体快速提高。

6. 转变和完善监督方式, 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纸质招标投标方式下, 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主要靠行政监督, 监督方式主要靠查阅纸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等资料, 多侧重于对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进行检查。电子招标的实施,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平台化业务操作, 能全面、客观、准确、动态记录招标投标项目交易全过程, 相关信息不被篡改、遗漏并可追溯, 为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简明、直观的监督管理平台, 便于行政监督部门实时在线全面过程监督和事后全面监督, 使行政监督得到强化。

7. 有助于诚信体系的建立

促进招标投标诚信体系建设电子招标投标的实施, 可使相关信息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公开, 将较好地发挥招标投标主体的自律作用, 促进招标投标活动进一步规范。实施电子招标投标能减少人为干预:网上购买标书、网上投标、网上澄清答疑、评委异地远程评标等系统功能的应用, 弱化各方对中标结果的人为干扰, 减少投标企业行贿的冲动, 促进评委评标的独立、公正性。由于投标人分散在各地、互不知晓, 在网上与招标人单线联系, 可以有效减少投标人之间的围标串标行为。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将通过全国互联互通的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呈现, 行政监督人员、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自律意识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能力必将大大提升。弄虚作假、腐败交易、违法失信等行为会因为动态开放、透明共享的市场信息、足够充分竞争的交易行为和刚性、规范的交易流程, 而得到有效遏止和约束, 招标投标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将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电子招标的依据和载体

随着2013年3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电子招标终于登上历史舞台了。该办法明确了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完成的全部或者部分招标投标交易、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督活动。交易平台是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招标投标交易活动的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满足交易平台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 并为市场主体、行政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平台;行政监督平台是行政监督部门和监察机关在线监督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信息平台。

三、招标代理机构在电子招标中面临的挑战

1. 目前电子平台的状况

目前的情况是:三种平台并不成熟, 由于缺乏具体制度和规范, 电子交易平台不能互联互通, 一个省、一个市、一个行业、一个系统分别有不同的平台, 虽然全部采用电子招标, 但它们之间缺乏联系。由于各级政府网站和相关服务平台、交易平台互不联通, 不利于打破技术壁垒和行业界限, 阻碍了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也使得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在遇到不同省市、不同类型的项目等情况时要了解并适应多种电子招标的平台。对于招标代理机构而言, 要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仅仅了解交易平台又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甚者招标人的自有平台均需要进行了解。除此以外, 如果承揽多个省市的业务的话, 需要了解和熟悉的平台会更多, 而且每一次平台的升级、调整、变化带来的信息量均需要随时进行更新, 加上每一次信息的变化, 不但要自身充分掌握, 还要传递给可能并不清楚的招标人、投标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 沟通方面所带来的工作量也会急剧上升。

2. 现阶段工作量可能更大

现阶段, 由于电子招标还并不成熟, 电子招标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有发生, 导致招标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招标, 从而目前的现状是传统招标和纸质招标并存, 工作量反而进一步增加。有些项目不但需要走电子招标, 而且传统招标也必不可少, 而且极易出现二者不统一的情况, 工作量反而成倍增加, 导致电子招标只是成为了一种辅助的形式。

3. 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子招标由于其自身的属性导致其信息安全性、稳定性都有着不确定性。比如随时可能因为设备、网络等问题导致招投标活动无法顺行进行;若涉及重大、敏感的项目时是否会受到黑客攻击、电子平台突然失控等, 都是现阶段或者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好, 也是招标代理机构、各个平台等多方共同需要面对的考验。

4. 遭遇到的地方保护主义可能更加严重

各地建设的平台, 有可能会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 有的平台可能要求代理机构、投标人入网入库, 并缴纳一定的入网费;或者要求购买电子锁或其他专用软件;或者在设计平台时利用电子技术排斥其他地区投标人参与投标竞争等, 均有可能造成很多企业无法自由进出本地市场。

5. 要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层次

传统的招标投标中繁杂的基础性、程序性、流程化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在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后, 计算机系统则可以高速、准确完成, 如发售标书可让投标人实行自助服务, 开评标时间也可大幅缩短, 招标文件制作、归档、信息资料查询等环节所需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发市场, 深层次了解、把握业主需求, 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分析研究供应商市场、策划招标方案和制度体系梳理等重要工作上, 逐步提升服务层次为招标人提供招投标领域的专业管理咨询, 帮助招标人优化招标采购管理体系。只是帮助招标人走流程、进行简单、重复劳动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四、结语

好公司,必须是好公司 篇11

对于中国商界的认识,我总是倾向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现代企业的竞争,肇始改革开放,历经四个衔接相续又主题鲜明的阶段:比胆大比背景,比产品比质量,比品牌比名气,比发展规范程度和资本运营能力。

上世纪80年代初,30岁出头的王石还在深圳倒卖味精、玉米、摄像设备。令人瞠目的高达300%、400%的投机利润,来自于价格双轨制下,特殊背景群体对特殊资源的掌控和使用,以及这个群体不同往常的胆识与智慧。

1985年,张瑞敏在海尔工厂举锤怒砸残次冰箱。这个后来被广泛援引并载入中国企业管理教程的经典案例,昭显的是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最初萌芽。

从那以后,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和健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产品和服务为竞争主题的生存意识,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创立与走向。

大约从新世纪开始,激烈的竞争导致全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在吃、穿、住、用、行所衍生的社会需求的每一个细分领域,综合排名前20%的公司,几乎可以圈走全行业80%的市场份额。在某些特定领域,行业集中度体现得更高,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对全球饮料行业几乎垄断了市场占有率。

品牌,其实就是基于产品和服务充分竞争、淘汰、优化、崛起,并最终赢得市场价值认可的公司。

2006年冬天,WTO保护政策到期。第一次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开放市场,优秀的中国公司,想要变得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伟大。

不仅仅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基业长青,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持续性创新,致力于满足特定群体持续而多元的需求,最终通过市场认可度,变现经营价值,传递品牌理念,让当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面对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无障碍,今天,越来越多优质的中国公司,正在加紧学习如何运用世界通用的语言,参与竞争世界。这个“世界通用语”,就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上的资本运营。

“目前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账面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转移到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或投资价值。”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公司总裁、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班主讲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刘平安,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场合的交流、教学和讲座,向企业层面灌输这个观点一一“新时期和未来的企业竞争,其本质是资本的竞争。”

草莽时代的治家理念是不能适应资本时代的竞争要求的。

资源整合、规模经济、平台效应、u盘模式、兼并对手为同盟、股东价值最大化……对领域不同、规模不一、商业理念千差万别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而言,未来,熟练运用金融工具、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将使企业弱中变强、强中变快,占得先机。

进入资本市场不是终点,恰恰是成为伟大公司的第一步。初创公司基因中天然带有的草莽习性,需要一个健康而良性的资本市场的规范与洗练。

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接不同资本市场的需求,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掘并孵化更多伟大公司,这正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速推进的初衷。

即使在一个号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三维时空,有效信息的供求双方依然面临巨大的信息屏障。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反过来,投资机构找项目难,也是业内人士纷纷挠头的痼疾。项目与资本,需要在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上自由沟通。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一板市场、二板市场标准有异。场外交易市场因其对挂牌企业的实力和盈利能力要求不同,服务企业的受益数量可以惠及更多,在帮助企业规范、提速发展的同时,也便于以更灵活的方式为合格投资人带来价值。

4月18日,立足青岛、辐射半岛和山东全域的青岛蓝海股权交易市场,首次为13家企业挂牌。作为一家新近诞生的场外市场,蓝海“一市三板”的业务格局,致力于打造以资本要素为纽带、以综合服务为特色的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更加強大的金融服务功能尚待完善,但挂牌当日已有企业受惠——威海海斯特公司借挂牌契机定向和协议融资4100万元;青岛爱您爱家公司确定500万元增资需求。

四板市场为初创公司和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另一番渠道。

查看公开信息,由“蓝海”推介首期进入公众视野的118家公司,既有传统领域的创新型公司,也有从事新经济的初创企业。深入到公司内部,你会发现,公司价值各有亮点。

市场是产品的集散地。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入场公司的实力一有想象空间的好公司的成长性和溢价能力。

招标公司 篇12

由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信任度与资金, 就必须通过担保的模式来完成。我国原本对公司是持有谨慎态度的, 不过在《公司法》颁布之后, 相关部门意识到了公司担保对于市场的重要性, 开始支持公司对外提供担保。[1]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此种风险一旦出现必将导致公司承担责任, 使公司资产减少、公司声誉降低, 或给公司带来其他消极影响。虽然《公司法》放宽了公司对外担保的限制, 但是公司对外担保仍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 以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2]

在我国的规定中, 公司对外担保指的就是公司对公司以外的个人或者集体需要借贷资金时所提供的担保, 其中也包含了企业为内部控股人员的担保以及非公司运作人员的担保。这种担保模式分为了财产担保与保证担保。[3]当企业所担保的对象与担保人之间形成法律关系之后, 担保人就需要对担保对象拥有一定的责任, 假使担保对象无力偿还债务, 债务就会自动转移到担保人身上。因此, 公司在对外担保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避免出现不良担保, 对公司自身利益造成损害。[4]全资子公司指的是内部资源与资产全部都由母公司进行掌控的下属公司。在我国的《公司法》上并没有明确的条例禁止全资子公司对母公司进行担保。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全资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担保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过这种担保还是需要由母公司当中的决策人员商议之后才能进行。在商议中, 全资子公司不能代表自身立场参加。在《证监会、国资委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里还对担保子公司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其中明令禁止了上市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担保。

二、全资子公司对母公司担保效力合法性分析

(一) 公司对外担保的司法立场

1. 由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债务担保做了详细的规定:假如公司的担保项目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相违背的, 则此担保不具备法律效应。而公司的债务人与相应的担保人就需要为此次的担保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2.《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五) 中也有相应的界定:担保内容与合同法上的强制规定相违背时, 此担保没有法律效应。所谓的强制规定在我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十四条上有明确的规定, 指的是执行力高的相关条例。

(二) 全资子公司对母公司担保效力合法性分析

A上市企业旗下有全资子公司B。A上市企业需要从C银行当中借贷8000万来使公司资金短缺得到补充。A公司就以其全资子公司B的所有厂房与仪器作为抵押财产, 为自身提供担保。C银行的工作人员在经过考察之后认为, B公司属于A公司独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是国家掌握实际运作能力的公司。因此参考了《公司法》当中的第六十七条:企业在为自身的子公司或者母公司提供担保的时候, 有必要通过股东大会决议来进行。而国有企业不设立股东大会, 因此国有企业资产的实际运作者是国家设立的相应职能部门。[5]因此A公司向C银行借贷8000万元资金是属于合法具有法律效应的, 只要国家掌控国家企业资产的部门对其行为认可之后, B公司就能将自身土地以及仪器抵押出去, 为A公司获得8000万元的担保金。

将上述内容当中的B公司的合法性进行研究。依照我国颁布的《公司法》当中的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家享有的全部资源的企业指的是全权由国家募集资金, 由国家执权机构或者地方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企业。一般来说, 这种国家享有全部资源的企业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首先, 必须要国家进行资金投入, 这是与其他个人或者集体公司区别最大的一个方面, 也和已经不再施行的旧《公司法》当中所赋予的国有公司的含义不尽相同。其次, 国有公司当中不设立股东大会, 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股东。这也是国有公司与国有股份参加公司的实际区别之一。第三, 国有公司的实际资产控制人与责任人是国家所制定的相应责任机构。综上所述, 国有独资公司自己出资建设的下属全资子公司, 其形式还是属于国有公司, 不过却不是国有的独资公司, 而是有实际责任人员的有限公司。在上文的案件当中, B公司是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那么B公司就有且只有一个股东A公司。即使国家机构能够通过对A公司的调控使B公司的实际经济情况受到影响, 不过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B公司是不属于国有独资公司的。

从《公司法》中我们能够了解到:非国家独资公司向其他的公司与企业进行担保的时候, 需要经过公司自身确立的相关规定, 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对其进行表决。而公司必须对公司所需要进行担保资金的数量与资源进行严格的限定, 在实际担保通过之后, 担保的资源数量不能超过之前限定的数量。公司对自身内部股东或者债权人进行担保的时候, 也有必要通过股东大会对其进行表决。而受到担保的人员则不能参加到表决当中去。此表决流程在表决人员半数同意或者半数异议时结束。

第一款法律规定了母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在为公司内部以外的人员或者集体提供担保的时候有必要按照相应的流程与规章制度来对担保资源进行限定, 第二款规定公司为本公司利害关系人提供担保必须提交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进行决议, 第三款进一步规定了相关程序, 受到担保的股东或者个人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参加到决议当中来。从以上的相关决议能够得出, 一个完善的法律流程对于公司的实际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司章程也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对外担保设定具体的数额而予以限制, 公司、公司的内部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需要遵守上述章程规定。当公司为利害关系人提供担保时, 公司并非依据公司章程记载而是必须直接遵守法律规定, 由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担保事项进行决议, 且相关股东不能参加表决。全资子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有且只有一个, 因此全资子公司能够为母公司提供相应的担保, 就是一人有限公司为自身内部股东提供的担保。[6]从《公司法》的十六条当中能够得出相应的分析:

1. 只有一位股东的公司不能够通过《公司法》对其母公司进行担保。在《公司法》第一章当中的第五十八条规定:一人有限公司所建立的机构与组织, 能够使用此条规定对其进行约束。而在这章当中没有进行规定的, 则应该用本章第一节与第二节当中的规定。也能够使用第一章第六十二节当中的规定:只有一位股东的公司不需要构建股东大会, 而在公司实际控制人做出相应的运作的时候, 就需要使用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担保, 并且把责任人的签名放在公司名之后。从这几条规定中能够得出, 目前的法律对于母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规定已经十分的成熟, 已经能够应对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公司类型。

2.《公司法》中的第十六条明确对公司担保人员进行了规定, 防止了掌控实际权利的股东滥用职权私自担保, 造成公司或者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 使公司当中的其他股东利益得到了保证。也让我国现行的担保法规得到了完善的施行, 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不过, 只有一位责任人员的企业就不会有这类似的问题存在, 因为没有其他的股东, 其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只能由自身进行承担。所以, 只有一位股东的公司能够自由做出的决定, 是否对其他的公司进行担保。[7]

3.《公司法》当中并没有对只有一位实际掌控人员的公司做出限定, 而《公司法》相应的附属条例当中也没有对其进行严苛的规范控制。依据私法当中的“不能对个人的自由财产进行禁止”的相应理念, 政府对这类似的公司进行管控时, 应该遵循控股人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对其的需求, 降低成本。在不违反我国其他基本法的前提之下, 只有以为控股人员的公司能够为其自身股东进行担保。

从以上内容能够知道, 只有一位实际股东的公司能够对其自身管理人员进行担保, 不过其担保必须通过相应的流程。也就是前文《公司法》当中提到的:使用书面保障的模式, 再将自身股东的签名放在公司保证之后。而母公司也能够被其全资子公司担保。

三、相关建议

由于目前的法律规定与理论基础并没有对只有一位股东的公司能否对其自身进行担保进行相关的规定,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业界当中还有很大的争论, 这就造成了需要担保的企业不能得到相应的担保的危险。所以, 在核实单位需要通过担保来获得大量资金之后, 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一) 公司内部应当完善章程规定

企业当中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详细来说就是根据公司自身需要的资金权限对其规章制度进行制定, 在股东或者公司决策者需要进行担保的时候, 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担保承诺将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的利益联系起来, 使公司的真实运作情况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

(二) 降低担保风险的措施

为了不让公司控制人员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在担保后将子公司当中所有的资源转移出去, 就需要通过连带责任的模式将其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王文思.公司越权对外担保的合同效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

[2]吴剑.公司对外担保法律问题探究[D].安徽大学, 2009.

[3]赵振士.&lt;公司法&gt;第十六条作为强制性规范的效力研究[J].天府新论, 2011 (4) :83.

[4]刘姝雅.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 2011.

[5]赵雨昕.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规制与完善[D].云南财经大学, 2011.

[6]玄志翰, 杨继武.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J].中外企业家, 2011 (16) :27.

上一篇:当代建筑玻璃艺术下一篇:协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