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检测(精选8篇)
手术前检测 篇1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 是临床外科手术前患者止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1], 特别是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的广泛使用, 已成为全血凝固时间 (CT) 的代替试验。本文对手术前凝血试验结果PT、APTT延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例凝血异常标本 (凝血原时间PT>21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 s) 与病历资料,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8岁~64岁。均为外科术前送检标本。
1.2 标本收集与处理
对20例患者按操作规程及时重新抽血复查。用专用抗凝真空管 (0.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与全血1∶9抗凝) 采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3 000转/min速度离心15 min。依据仪器操作规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1.3 仪器及试验方法
仪器为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 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 校正物、质控物均为德国DADE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试, 每天测定质控值在许可范围内。
2 结果
20例复查结果有15例PT、APTT均为正常, 5例两项均为异常延长, 追踪观察15例PT、APTT复查结果转为正常的患者, 复查前标本状况均不同程度存在抗凝比例不正确、有小凝块或溶血、脂血等因素, 其中有1例是由于饭后抽血标本为乳糜状态。5例复查结果同样延长患者,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知有4例为肝病患者, 1例是正在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
3 讨论
APTT、PT均为体外激活凝血形成的凝固时间, 在外科手术前作为观察患者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项目。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外, 还与试验前的标准采集、处理有很大关系。部分临床医生由于对检验工作缺乏了解, 认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是由检验人员来保证的, 实际上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2]。国内有学者提出了PT、APTT测定的标准化[3], 其内容包括样本的采集、样本的保存、试剂的标准化和报告方法等方面, 也就是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近年来我院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情况来分析, 全自动血凝仪的使用使分析过程中影响因素变得容易控制,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是依靠检验人员认真执行规范化操作, 室内质控应在±2SD才能进行标本的检测。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是标本采集与处理,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采血时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 静脉穿刺应一针见血并迅速流入真空采血管与抗凝剂混匀, 如果穿刺时损伤血管造成组织液进入血液, 使凝血酶形成, 启动凝血机制使血液凝固, 从而影响凝血实验的凝固时间, 导致结果误差。 (2)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不正确, 也会使凝固时间延长或缩短。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减少, 造成PT、APTT显著延长。在采集标本时加入血液量应与管外的2 ml定量指示处平行。 (3) 抽血后须立即颠倒混匀, 否则标本会出现部分反应, 导致凝血因子消耗或激活, 以致凝固时间延长或缩短。 (4) 避免饭后采血致血浆呈乳糜状态, 因为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原理是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凝固过程浊度的变化, 标本浑浊会影响凝血仪的检测。 (5) 标本存放时间与存放方式:标本采集后最好即刻送检, 因血液离体后即开始变化, 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 不准确的检验结果会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室温下放置超过2 h易使凝血因子Ⅷ及Ⅴ因子对热不稳定, 随着温度增高和放置时间延长, 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丧失, 使PT、APTT测得凝固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卜国平, 曹伟建.凝血实验影响因素探讨[J].江西医学检验, 2005, 23 (4) :353~354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9~47
[3]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21 (5) :308~321
美容手术前的清心丸 篇2
1这个手术对你很重要吗想必你已经多次权衡利弊,清楚自己将以什么样的代价换来这一"美丽",最坏的结果你可以接受吗只有在无论发生怎样的结果你都会欣然接受的情况下,你的决定才是最让自己开心和正确的。
2你能不能做这种手术即使你身体很健康,但并不是每一种美容方法你都可以去尝试。瘢痕体质者是禁忌一切有创伤的手术的,最简单的判定方法是检查一下自己以往受伤后破损皮肤处有无小块状或条索状纤维疤痕块形成;患有禁忌手术的疾病时也不能随意进行手术,这在手术前要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3她的技术可靠吗先举两个有教训的病例。李亭在一则广告的引导下,去一家大的美容院去除面部色素斑,美容师对她进行了面部磨削术,并对李亭承诺:手术后不会留下任何色素或者疤痕。但由于磨削过深,半年时间过去了已经过了色素沉着的时期,脸上大片色素沉着仍历历在目,比手术前的色斑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立平在一家市级医院的美容科做眼袋去除术,眼袋是去掉了,但下眼睑出现了明显的外翻畸形,可怕不说,眼睛闭合不拢,还常常干涩、流泪。所以,在你打算进行美容手术前,一定要选择三证齐全的医院,并找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生给你做手术。没有卫生许可证的美容院是不能开展医疗美容手术的。
4生物填充材料,安全系数有多大美国plastic&reconstructive杂志报道:面部提升术已成为目前整形美容界的热门话题,人们要求获得自然的、无手术痕迹的年轻化的外貌,强调有棱角的面容;女性体态也应该挺拔有形、曲线突兀有致。隆鼻、隆颏、隆胸等手术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青睐。不过,由于人体本身对异物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反应,所以像液体硅橡胶注射隆鼻、隆乳后发生皮肤破溃、穿洞的情况常见报道。目前国内外整形美容界提的较多的填充材料--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英捷尔法勒,国产奥美定,有研究说人体对其排斥反应比较弱,它能很好的和人体组织共存,填充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引起充填部位红、肿,甚至其他严重症状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在你决定要"提高"自己身体的某处部位前,你得多方面了解即将进入你身体的东西的安全系数有多大,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接受孰轻孰重,掂量清楚后再作决定。
5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了也许你已经在脑海中上演了无数次吸脂术后苗条婀娜的身段、隆鼻隆颏后面部轮廓完美如维纳斯的侧影、磨削术后光洁如玉石般的美丽肌肤......渴望使自己变得美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人毕竟不是玉石,会在手术者的精心雕刻下愈加精美,因为上帝会怂恿你全身的细胞抵制外来的任何改变。英国一个网站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仅有1%的年轻女性对自己的体形满意,70%的人对此大为沮丧,体形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对自己体形的过分挑剔也表现在对美容手术效果的过高苛求上。湛江一位女孩慕名到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要求做颌面整形手术,医生觉得她的脸型挺好,她却说:"我要做成范冰冰演员那样的脸型"。这种对美容手术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发生美容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对美容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6你的新形象塑造者的审美能力如何你一定要选一个不仅技术一流,而且审美能力也不俗的美容医生为你重出江湖包装策划。她的审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你的新形象的美与否。你可以从她的穿着打扮、周围人对她的评价、最好是她的许多"作品"探出些端倪。
经过以上的深思熟虑、精挑细选,你决定还是要对自己"装修一番",这是值得祝贺的,因为你是一个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人。但要记住的一点是:手术前要拍一套自己近距离的清晰照片尤其是要做手术的部位,一来留个纪念,二来以防万一手术不成功可有法律依据。另外,做好家人及朋友的工作,避免术后持不同意见的"耳边风"干扰自己内心的宁静。下一步就等着悦纳自己的新形象吧,那可是自己劳神伤财换来的啊
手术前检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血液样本来自2012年1月—11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需进行手术和输血的患者, 共31 381例。
1.2 试剂与方法
在手术和输血前采集患者血液样本5 m L并分离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试剂由广州丽珠有限公司提供;HIV阳性标本均由我市疾病预防中心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采用ELISA, 试剂由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仪器
奥地利产Anthos awl洗板机、芬兰雷勃酶标仪和上海新波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2 结果
本组共检测出4 136例阳性, 总阳性率为13.2%, 其中抗-HCV 70例 (0.22%) , 抗-HIV 17例 (0.05%) , 抗-TP 761例 (2.43%)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3 288例 (10.48%) 。
3 讨论
我国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区, 据调查, 我国HBV感染率为5%~18%[4]。抗-HCV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由于HCV感染存在“窗口期”, anti-.HCV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 有文献报道anti-HCV阴性血清仍有0.16%HCV-RNA阳性[5], 这种情况下患者仍然具有传染性, 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核酸检测, 避免漏检。本组检测结果显示抗-HCV为0.22%, 抗-HIV为0.05%, 抗-TP为2.43%, HBV为10.48%, 说明患者在输血前就已经感染了这些传染病, 而且据报道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 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
同时, 输血并非HBV、HCV、梅毒、艾滋病传播的惟一途径, 对患者进行介入性检查和手术治疗也有可能传播以上几种疾病,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 易通过接触血液被感染。术前明确手术患者是否携带病毒, 对避免患者医院内感染, 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7]。对于阳性血液污染的器械及其他用品, 需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处理, 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有必要对患者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 可以提醒医护人员加强自我保护, 避免职业暴露和患者的医院感染, 同时也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济生.2085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2) :2074-2075.
[2]王迅, 高峰.上海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5) :395.
[3]王税, 韩玲, 赵伟萍.20例输血感染案例引起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3) :216.
[4]Merican I, Guan R, Amarapuka D, et al.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e—tioninAsin countries[J].J Gastrenterol Hepatd, 2000, 15 (12) :1356-1361.
[5]雷永良, 纪勇平, 吴丽雅.抗-HCV检测阴性献血者HCV-RNA流行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4) :264-265.
[6]杜兰英, 庄辉, 何军, 等.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1) :11.
手术前的整体护理 篇4
关键词:手术,整体护理,语言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手术前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 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 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我院于1998年以来为1500例病人实施围术期系列化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需求
经过调查1500例病人结果发现, 术前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疼痛157例 (19%)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119例。 (14.5%) ;紧张要求关心照顾69例 (8%) ;担心疾病性质52例 (6%) ;担心室温51例 (6%) ;关心愈后情况34例 (4%) ;要求保留脏器6例 (0.7%) ;不要输血6例 (0.7%) ;担心经济问题3例 (0.4%) ;其它21例 (2.6%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体位等) ;302例病人表示无特殊问题 (38.1%) 。根据调查结果, 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疏导。
2 制订规范化指导语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 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 沟通情感。但不恰当的语言表达, 往往会误导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 事先告诉病人麻醉过程, 指导病人密切配合, 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 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 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制订了以下9条规范化指导语:
2.1 担心疼痛
一般情况下, 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 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 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大部分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 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 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 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 可能您一觉醒来, 手术已经结束了。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
2.3 要求关心照顾
您明天早上进手术室时, 会有护士、护士长迎接并关心您, 为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我们手术前为病人设置了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 您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 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您有任何不适或需要, 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 请您放心。
2.4 担心疾病性质
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人违, 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 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 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 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 中药等。另外, 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 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锻炼, 按时随访, 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5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摄氏22℃。当伤口消毒前, 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 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 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 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 我们备有特制的小棉被为您解决怕冷问题, 您不必忍受不说。
2.6 关心愈后情况
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愈后情况也各不相同, 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及尽早下床活动等, 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前护士对病人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很难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应由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您作具体解答, 望您谅解。
3 体会
前S1抗原检测体会 篇5
关键词:前S1,抗原检测,体会
S、前S2和前S1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三种成分, 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 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及在病毒侵入肝细胞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基因结构
乙肝病毒为嗜肝DNA病毒, 约3200个氨基酸, 由一个不完全双链DNA组成。长链L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 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C、P、X;短链S相当于长链的50%~100%, 其不固定端可被内原性DNA多聚酶延长, 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HBV基因组编码HBV抗原, 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位于DNA负链, 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 C基因编码HbcAg, S基因编码S抗原, 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 X基因编码X产物。编码不同形式的表面抗原 (HBsAg) 的HBV基因区域由大蛋白 (LHBs) , 中蛋白 (MHBs) 和小蛋白 (SHBs) 组成, 在第一和第二个起始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称为Pres1, 在第二和第三个之间为Pres2, 从第三个密码子到终点密码子的序列为S。
2 临床意义和用途
①反映HBV的感染与复制状况的指标:前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提示机体内含有HBV就有前S1抗原, 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 提示前S1抗原可作为HbeAg和HBV-DNA检测的补充和对照。抗HBeAb (+) 慢性乙型肝炎和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中, 前S1抗原 (+) 可表示病毒的复制, 提示临床上只检测“乙肝五项”是不够的, 补充前S1抗原的测定十分重要。病毒附着于肝细胞上, 最重要的介导部位是前S1蛋白的氨基酸 (AA) 21-47片段, 变异的病毒只要这一区段完好就有传染性;②预后及药物疗效:前S1抗原阴转越早, 预后越好, 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是急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前S1抗原持续阳性。因病毒基因变异的HBeAb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较易进展为肝硬化, 甚至肝癌, 前S1抗原检测是疾病预后的良好手段。前S1抗原可作为药物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是对HBV-DNA和HBeAg指标的补充和加强;③乙型肝炎早期诊断: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 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 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在体检和献血员中加查前S1抗原, 可起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尽早切断传染源的重要作用。
3 常见问题
对于HBV的检测人们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检验两对半为何还要查Pre-S1?目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主要是HBV-M (即乙肝五项, 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 病毒复制情况, 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一是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早期, 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 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二是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 预后越好, 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 前S1抗原持续阳性, 将发展至慢性肝炎;三是HBeAb (+) 慢性乙型肝炎约占慢性乙肝的30%-50%, 检测前S1抗原, 提示病毒在机体内继续复制, 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 弥补了因HBeAg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四是在HBV无症状携带者中, 有一定比例的HBeAb (+) 者, 加查前S1抗原 (+) 提示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 病毒并没有清除, 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五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 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 尤其对HBeAb (+) 的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排查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检验两对半, 加查前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②HbeAb (+) 的HBV感染者中, 为何要检查前S1抗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HBe阳转后, 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自然好转率非常低;HBeAb (+) 的HBV无症状携带者, 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 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突变, 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 (TAG) , 阻断了HBeAg的形成, 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Ag缺陷和HBV血清型。因HBeAg的缺失, 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此时检测前S1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 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 充分显示了前S1抗原的临床价值;③为什么检测HBV-DNA还要检测前S1抗原?一是前S1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外膜蛋白的主要专长部分, 在病毒感染机体的整个周期中, 前S1蛋白的独特功能, 使其能够较充分的反应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 直至病程的转归过程, 这是单一测定HBV-DNA所不能做到的;二是免疫测定技术因其有效、直接、简便的特点, 已经在临床诊断应用上占主导地位。前S1抗原的检测与基因测定HBV-DNA在治疗方面能够相互补充和加强;三是HBV DNA-PCR技术要求精密、所需要的条件高, 易发生污染和假阳性, 不适于做常规检测, 前S1抗原测定与之相互补充和加强。
4 检测与操作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酶免诊断试剂盒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前S1抗原肽, 最低检测浓度为0.1ug/L。检测原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用抗-PreS1和抗HBs作为固相化抗体和酶标抗体。如果标本中存在乙肝病毒PreS1抗原, 则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 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适用于血浆和血清类标本。试剂盒组成:微孔板、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酶结合物、显色液A、显色液B、终止液、洗涤液。操作步骤第一步, 反应孔内加入待测标本50uL, 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 每孔加入阴、阳性对照各50uL, 并设空白对照1孔, 置37℃孵育30min;第二步洗板;第三步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滴或50uL (空白对照孔除外) , 置37℃孵育30min;第四步洗板, 第五步加入显色液A、B各一滴, 充分混匀后, 置37℃孵育15min;第六步加入终止液、混匀;第七步酶标仪读数。
5 判断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判断标准
(1) 所有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标本的读数值减去空白对照读数即为计算值;
(2) 阳性对照读数必须比阴性对照读数大0.300, 实验结果成立;
(3) 临界值 (CUTOFF) =2.1, 阴性对照平均OD值。测试标本的计算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为阳性;测试标本的计算值小于临界值为阴性。
5.2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试剂盒应预先在室温下平衡30min;
(2) 试剂盒启用后应尽快用完;
(3) 不同批次的试剂组份不能混用;
(4) 使用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性物质;
(5) 温育反应板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6) 阳性对照仅用于判读试剂盒内的包被微孔板和酶是否有效, 不是临界值的标志;
(7) 反应终止后, 请在10min内判读结果;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外科手术患者276例, 其中男性168例, 女性108例。年龄17~83岁, 平均年龄50岁。
2 护理方法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一直是以疾病为中心, 忽视了心理方面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所产生的作用已不容小视。因此, 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研究, 掌握患者心理活动的规律, 加强和改进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是提高和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无论任何手术对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刺激, 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 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 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因此, 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的交流, 了解其生活情况, 性格特点, 以及对手术的看法和想法, 积极动员患者, 配合好医护人员接受治疗。
2.1 对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
焦虑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入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治疗及护理工作受到干扰或难以适应所致。患者还会对自己患有的疾病能否治愈而顾虑重重, 心神不定, 焦虑不安。还会使患者心情烦躁, 情绪低落, 夜间失眠, 不仅加重病情, 还可导致各脏器功能失调, 抵抗力下降。同时还会减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增加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机会。所以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向患者介绍病区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病区的环境、责任医师、责任护士以及同病室的病友, 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有良好的仪表, 自信心及责任感。与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语言美及形体美, 语言要柔和, 态度要真诚, 无论自身有什么困难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因为自己的自身情况而对患者产生影响[5,6]。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 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2.2 对紧张、恐惧患者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当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时, 被动的接受各项检查、治疗和各项护理措施时,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而且疾病本身所产生的症状如剧烈的疼痛、频繁的呕吐、持续高热或肢体活动不灵等, 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痛苦, 使之康复, 但患者也有可能在手术中发生意外而死亡。所以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既是一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创伤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 因而人们常对手术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彻底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与患者多交谈, 解除其紧张心理, 护理人员还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疾病与手术的的知识, 恰如其分的向患者解释病情, 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 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和术后可能要用的各种引流管和监测仪, 使患者减少对各种器械的恐惧心理, 消除紧张心理因素,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对悲观、绝望、忧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产生悲观、绝望、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一般都是因为病情而引起的, 还有可能是因为自费患者对医疗费承担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这些患者呈现消沉、忧虑, 信心不足, 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易发生麻醉并发症[7,8]。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 必将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 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 让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 树立坚强的信念, 做生活的强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要强调他本人的优势以及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对于病情重、手术比较复杂而心理负担特别重的患者, 可以适当介绍有关手术人员技术水平和是怎样通过反复研究, 才确定的唯一最佳手术方案, 使患者知道医护人员对病情的了解, 对手术的重视, 并说明手术的成功率与预后都是良好的, 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 感到安全。与患者交谈时, 语言要带有鼓舞性, 要充满坚定信心, 使患者相信有高明的医师, 采取新的、有效的手术方式来医治所患的疾病, 使患者感到暂时的不幸很快会过去, 从而获得较大的期待效果。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 以对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 利用不同的时机, 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术前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技术, 如咳嗽、深呼吸, 请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受到鼓舞, 因而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3 结果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76例外科手术患者均顺利的度过了手术期, 且无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随着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 临床护理工作者将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应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就是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心理护理, 解除术前心理负担, 减轻或消除术后不良反应, 促进其健康的一种护理手段, 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为了使外科手术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有所改善, 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后得到最好的效果, 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注重术前心理护理, 有利于减轻焦虑, 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 减少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 利于血压、脉搏稳定, 减少并发症。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多数患者能较平安地度过手术期,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患者顺利地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刘丹.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 2006, 5 (8) :154.
[2]魏彩梅.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6) :124.
[3]王朝霞.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 19 (3) :32.
[4]吴清梅.浅谈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 2011, 8 (12) :323.
[5]林冬红.浅谈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 2008, 12 (12) :43.
[6]张群英.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 2010, 14 (18) :40.
[7]王霞.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5) :161.
浅谈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手术对患者来说, 是一个比较强的刺激, 会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因为过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 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对手术不利, 所以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 对于手术前的患者, 我们一定要做好如下的心理护理工作, 使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积极配合, 使手术获得更好的效果。
1 恐惧心理的护理
1.1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
护士在手术前和患者接触较多, 要以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患者, 要以严肃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纯熟的技术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 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减轻恐惧感。
1.2 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为患者安排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 尽量避免与同病种重症患者同居一室。医院环境不一定都是清一色的白色, 护理人员可以穿粉色或浅蓝色的工作服, 并精心布置病房, 病房内的陈设在保持整洁的基础上, 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使之具有温馨的家庭气氛。
1.3 卫生宣教
护士要利用卫生宣教的机会,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及手术后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解除顾虑, 改善情绪。向患者介绍病情要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对有些恶性病变患者, 有时不必将手术危险性和预后向患者详细介绍, 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切忌使用消极暗示性语言, 因为伤害性语言可以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机理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 而导致医源性疾病。
2 焦虑心理的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其前提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应使自己从着装、言语、表情、动作到专业技术水平都给患者可信赖和亲切的感觉, 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2.2 耐心倾听患者叙述
护士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中, 找出一定的时间帮助患者, 倾听患者的叙述。患者叙述的过程就是他宣泄的过程, 这有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
2.3 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
在解释的过程中, 护士应注意言语的科学性、艺术性、肯定性。为了使患者便于理解, 应避免单纯使用医学术语。也不能表现出似是而非的态度, 含糊其辞, 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焦虑。
2.4 鼓励患者活动
行动是焦虑的对抗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应鼓励一些择期手术的患者活动, 例如每天散步、聊天、听音乐, 都可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 将焦虑控制在最低的、可以耐受的水平。
2.5 教给患者应用放松的技巧
放松的技巧可以产生类似免疫的作用, 每天做一次20min的松弛运动, 可以促进身体维持24h的放松效果, 久而久之, 使身体不容易受外来压力的影响, 可有效控制焦虑。方法如下: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最舒适的姿势, 或坐或躺皆可;集中注意想一个情景或物体;摒弃心中杂念, 然后深呼吸数次, 将身体分为15个部位, 每次紧缩该部位的肌肉7s, 再尽量放松那一部位的肌肉, 顺序如下:优势侧手及前臂→优势侧上臂→非优势侧手及前臂→非优势侧上臂→前额→颊及鼻→颚→唇和舌→颈→肩和背→胸→腹→大腿和臀→小腿→足。也可仅以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方法如下:吸气时放松腹肌, 呼气时收缩腹肌, 如此反复做3min。
2.6 抗焦虑药的应用
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 可遵医嘱应用安定等抗焦虑药物。
3 抑郁心理的护理
3.1 护理人员和蔼、关心的态度可给患者以安慰。
3.2 满足患者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3.3 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嘱咐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 不要让患者感到自己被冷落和嫌弃。
浅谈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了解分析300例手术患者, 发现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主要是担心术中躯体创伤及疼痛120例 (40%) , 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手术效果60例 (20%) , 担心疾病性质18例 (6%) , 担心家庭的经济负担60例 (20%) , 要求得到照顾24例 (8%) , 关心预后情况18例 (6%) 。
1.2 护理
对患者不仅要医其身, 还要治其心。温柔、亲切的笑容, 鼓励的语言能够使患者的积极情绪得到充分调动, 思想负担得到减轻;相反, 粗鲁、生硬的语言会让患者受到不良刺激, 甚至诱发医源性疾病。有调查显示, 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语言使用不当引起的。一般情况下, 人在患病时表现出对维持生命的欲望更加强烈[1], 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非常高。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规范的护理语言, 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及有效的交流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信任, 制定一系列规范化导语,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坦然面对手术。
1.2.1 针对担心术中疼痛的护理
可以向患者说明, 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 各种镇痛药物及设备越来越多,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齐全, 医生临床经验丰富, 技术水平先进, 手术将会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 这样能够较好的安慰患者, 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2.2 针对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手术效果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医生进行全面解释, 一般情况下手术都会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可以介绍相同病例治愈的经历, 以增强其信心。
1.2.3 针对担心疾病性质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展、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 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 如化疗、放疗、中药、介入治疗等,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 远期存活率很高, 只要术后注意加强营养、适当锻炼, 增加抵抗力, 按时随访, 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生活质量也将得到保证。
1.2.4 针对担心家庭的经济负担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 医护人员一定会在职责范围内会尽量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 请患者安心接受治疗。
1.2.5 针对要求得到关心照顾的护理
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 让患者意识到医护人员此刻就是患者的亲人, 这也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整个手术过程有7~8个医护人员都在为患者一个人服务, 出现任何不适或有需要, 医护人员都会随时解决。
1.2.6 针对担心预后情况的护理
人的身体状况差异很大, 预后也各不相同, 但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对手术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 明确告诉患者术后还有主管医生、护士会详细为其解答、制订一整套康复计划, 使患者放心。
2 结果
通过合理解释, 善意劝导, 真诚的抚慰, 并配合适当的手语表达法, 解除了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改变了患者被动治疗的状态, 使300例患者的需要率达到100%, 满意度达到100%。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 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 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2]。随着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但患者对麻醉和手术问题的认知能力比较差, 尤其对于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 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制定的最佳方案,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医护人员应从单纯的手术室内工作扩展到术前访问, 术中关怀, 术后随访, 充分利用语言, 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 充分发挥护理的最佳作用, 体现护理独特的效果。经过充分的心理准备, 患者焦虑、恐惧、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 增强了信心, 从不配合手术过渡到主动配合手术, 为手术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使术后并发症也相对减少。
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干预,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通过术前访视, 广泛了解患者术前心理问题, 对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并与病房整体护理融为一体, 针对性给予患者一系列有效的规范化指导语。结果 患者以较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手术, 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解除或减轻了术前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使其增强信心, 主动配合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手术,焦虑,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丁彦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39.
【手术前检测】推荐阅读:
手术前术后01-20
手术前患者10-30
手术前访视11-06
手术前必须检查项目11-04
妇科手术前的心理护理01-05
股骨干骨折手术前护理01-09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01-07
术前传染病检测06-16
核酸检测前注意事项简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