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孵化器分析

2024-09-05

企业孵化器分析(精选12篇)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1

一、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自在我国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孵化能力也有了显著地提高。发展到今天, 已经有大量的在孵企业从孵化器中毕业, 但是当今的大多数人对企业孵化器的概念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孵化器服务的对象在孵企业的概念比较模糊。

在孵企业虽然都处在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个共同的环境下, 但是每个企业其成长的阶段是不同的, 大致可以将在孵企业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所处的时期不同, 其对于知识需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本文是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研究不同时期的在孵企业相关特点, 进而得出其相关的知识需求。

二、不同时期在孵企业特点分析研究

孵化器中的企业大多从事的是高新科技技术行业, 知识密集度高, 创业者或者是创业团队专业文化层次比较高, 多拥有专业技术背景, 研发能力比较突出。在孵企业在孵化器这个环境优势下, 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效率高, 较易获得其他社会资源。小规模和扁平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波动, 能够调整迅速、反应敏捷,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有其优势, 必有其劣势, 尚未毕业的在孵企业仍然是需要孵化器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 尤其是企业知识。在孵企业主要需求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企业组织及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资金运作知识、市场营销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主要包括:行业最新技术信息、项目或新产品研发中试验检测内容、专家提供关键性技术或服务、技术交易信息及平台、中试或产业化的支持、产品生产技术。

资金运作知识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科获得的资金种类 (如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政府项目资金、天使投资等) 、了解获得资金的渠道, 即每种资金的来源、了解各种资金的要求条件, 办理手续及文件准备。

政策法规知识包括:了解企业环境及产业发展趋势、识别政府推行或倡导的新兴产业潜在机会、了解各项对企业有利的政策, 并知道获取的渠道、关注管理学领域的创新思想, 并试图在企业中应用。

市场营销知识: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需求预测、产品广告策划及产品推介展示、供应商和采购商网络形成、编制商业计划书、特殊行业市场准入条件, 以及如何获得批准。

企业组织以及管理知识:创办企业的各种管理知识, 如工商注册, 税务登记等、管理团队的构成、人力资源获得及培训、各类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了解各类专业服务机构, 并能够据需要选择、与其他同行企业或地理位置临近企业建立沟通交流渠道, 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三、不同时期在孵化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对于每一个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来说, 其无时无刻不在需求符合其企业本身阶段的企业知识, 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有着不同的知识需求, 所需求的知识类别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种子期———在孵企业处于商业创新的构思阶段、产品研发阶段或产品试生产阶段, 还未形成正式的产品和一定的业务运作模式。创业者或者是创业团队具有比较专业的知识, 企业的当前的最大的目标就是依据其专业技术知识, 进而研发或者设计出相关产品, 能够让企业进入一个正规的业务运作模式。这一时期的在孵企业除了具备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外, 其他的一切企业知识都是比较匮乏的, 也就是说需要科技孵化器给予其所有的企业知识作为支持企业的创建。

经过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 企业组织及管理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资金运作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被调查的种子期企业需求中, 均涉及到, 需要孵化器给予哺育式的供给。市场需求、各类法律法规;新产品开发趋势预测、了解企业可获得的资金种类 (如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政府项目资金、天使投资等) 、了解各种资金要求的条件、办理手续及文件准备`;了解获得资金的渠道 (即每种资金来源) 、了解各项对企业有利的政策并知道获取的渠道、行业最新技术信息是被调查的企业当中所需求的比例比较高的, 均超过了50%, 分析可得出, 专业技术知识和资金运作知识对于种子期的企业是最需求的。此时的知识需求都是比较基础性的。

初创期———此阶段的在孵企业中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已经开始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或者自己所持有的项目向产业化转化。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产品或者是创建出自己的商业运作模式, 正在逐步的形成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所需求的企业知识已经从最初的比较盲目的需求向有方向性的需求转变。

成长期———从生命周期理论来讲, 企业的创业者已经克服了领导人危机, 能够让企业向着成熟发展,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团队和一个清晰的公司运营体制, 有了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这一阶段的在孵企业对于知识的需求已经超出孵化器所提供的基础知识的范围, 并且其所成长的经验, 也能够为孵化器的知识储备做出一定的回馈, 提高孵化器的孵化能力。

四、结语及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 对孵化器中不同孵化期的在孵企业对于企业知识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其知识的需求侧重点也是随时企业的成长而逐渐的发生变化, 因而我觉得科技孵化器面向不同的在孵企业时, 其提供的知识服务的侧重点应该是依据不同时期的在孵企业的特点, 能够让在孵企业更好, 更短, 度过孵化期, 顺利的从孵化器毕业。另外本文对于企业知识的总结有不完善之处, 不同时期的企业知识需求也是不尽详尽和全面, 有待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周寄中, 刘腾.孵化企业:动力学过程与资源配置[J].管理科学学报, 2000, 3 (4) :7一14.

[2]吴寿仁, 李湛.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孵化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 6:l-18.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2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创业中心,国际上一般称之为企业孵化器(Businesslncubator或Innovation Cente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孵化器,英文为incubator,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领域,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题为“企业孵化器在发展中国家的初步评价”的一文中将孵化器诠释为“孵化器是一种受控制的工业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试图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成功的企业。”一个成功的孵化器离不开五大要素:共享空间、服务体系、孵化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

其组织结构通常分为:

(1)项目招商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企业进驻审批,收集各类科技、经济信息和市场情报,推荐投资合作项目,文件翻译,三资企业工商注册服务等。

(2)产业服务部:企业生产、科研、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知识产权、标准化等全过程服务,内资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一条龙”服务,进驻企业资格审核、毕业认定,协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各类项目的申报、推广,研究企业发展模式,指导和培训进驻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做好企业数据统计和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等。

(3)综合服务部:对外宣传、接待、文秘、档案、内部财务管理、信息调研、内部管理等。

(4)物业管理部:孵化基地的水、电、设备、环境卫生、保安、企业策划等一系列物业后勤配套服务。

(5)信息部:孵化基地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信息服务等。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 篇3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效应;区域创新;扩散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001-04

1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及功能

1959年美国人乔·曼库索(Joe Mancuso)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且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特维亚工业中心”。由此拉开了孵化器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的序幕。由于孵化器本身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形式日趋多样化,所以学者对其理解的角度及侧重点也不同,至今学界并未对孵化器的概念形成统一认识,但从其定义的角度大致归纳为环境论、工具论、组织论、机制论等四大类。这些对定义理解存在的差异都不是根本性的,其共识之处在于强调了孵化器的孵化职能,专门促进企业和扶持初创企业成长的设施和相关服务体制是孵化器最为突出的特征。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孵化器概念的深化,是指一种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条件创造并培育创新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组织机构,不仅要创造新的企业主体,还要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本文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目的,有效聚集及运用多种资源要素的公共服务平台。

孵化器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原因在于其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从微观层面度言,其定位是服务性经济组织,在客观上企业孵化器能聚集了人才、智力、资金、政策等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援助、办公服务、管理协助、营销服务、融资、信息及咨询等服务;从宏观层面而言,孵化器发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企业产业群,推动区域创新。所谓的聚集效应是指众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同一个孵化器空间内,通过回波效应,强化了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度;扩散效应是指在聚集效应基础上,成功孵化项目人才,技术、资金,企业家等要素向外扩散,进而对孵化器所在区域产业产生影响。

2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国范围拥有孵化器89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46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200家,毕业企业47286家,就业人员117万,孵化器企业成活率是孵化器外企业成活率的10倍以上。其主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孵化器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有80%以上的孵化器毕业企业留在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成为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孵化器将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最高的创业成功率培育出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与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因此,各地政府将孵化器建设作为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纷纷列入各地政府经济发展规划。

3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广西的孵化器事业也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1989年广西第一家孵化器——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起,截至2010年底,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其中高新区内5家(有4家创业服务中心获国家级认定),各市科技局建设孵化器4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场地面积40.85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年度毕业企业近100家;孵化器内企业总收入近5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申请专利120多件,获授权7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获授权30多件。2010年的孵化器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3.1各地孵化器工作亮点纷呈

2010年,各地孵化器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北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项目为切入点,重点加快北部湾电子孵化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建立了能为电子信息中小企业提供电磁兼容测试、环境测试、电量标准测试等三大检测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测试中心,有效强化了孵化服务的专业性;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九大产业链开展企业引入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育计划,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园区企业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为科技创业企业营造了一个优良创业环境;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通过扎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交流活动,完善孵化软环境,提升了孵化服务水平;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改进服务手段,及时做好企业培育及跟踪服务,顺利推进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有效促进了柳州高新区的升级与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

3.2孵化器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

2010年,科技厅组织开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桂科高字

〔2005〕123号)进行修订的工作,并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重点解决了广西孵化器建设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修改了内容框架;在可支配场地、在孵企业数等方面适当降低了认定标准;规范了孵化器管理;还完善了孵化器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增加广西孵化器数量及扩大规模范围,从设区城市至县城全面促进孵化器的建设和

发展。

4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广西的孵化器在促进科技对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4.1各地对孵化器认识不足、支持力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广西仅有9家孵化器,集中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等4地,且规模偏小,以最大的孵化器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为例,其2010年总收入仅为616万元,孵化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从各地政府发展规划层面看,多数地市未将孵化器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资金投入规模偏小,其中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等5家孵化器年均获得政府拨款仅为300多万元;孵化器专业水平低,仅有几个专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整体创新能力欠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4.2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提供服务能力差

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看,广西孵化器总体面积偏低,不到全国孵化品总面积的2%,规模偏小,容纳能力有限,限制了孵化项目的引进;由于缺乏相关高级人才及政策的支持,孵化器难以成为技术、资金、市场地有效衔接的有效平台,孵化服务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即以提供场地租赁、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内容为主,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有待

提升。

4.3缺乏总体战略思维,发展目标不明确

孵化器建设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在各地未能充分认识到孵化器建设服从广西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性,未能及时做出对企业培育方向的调整,阻碍了广西孵化器建设未能发挥出加速广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

5“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建议与对策

“十二五”期间,广西孵化器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目标,结合实施广西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构建种子遴选、创业辅导、研发保障、服务拓展的创业孵化网络体系,推动广西孵化器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服务内容标准化。

5.1政府引导,扎实推进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厅市会商这个平台,引导各市重视并积极推进孵化器的建设。把开展孵化器建设作为厅市会商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推进,并在厅市会商项目中设立孵化器建设专项,引导各市围绕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创办各种类型的孵化器。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解决当前孵化器建设及在孵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加大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在孵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科技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孵化器及在孵企业。三是深入开展孵化器建设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大型企业等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经验。四是各地市要把孵化器的建设纳入到本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去,设立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重点用于孵化器建立创业种子资金的匹配,以及对在孵企业的创业投资;要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定位,充分考虑技术成果选择、资金提供渠道、转化方式、空间环境及产业规模化等问题,研究制定扶持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孵化器的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5.2多措并举,大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启动孵化器建设科技专项,进一步加强孵化器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建设。加大政府财政科技经费对孵化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重点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的条件建设,重点加强物业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尤其要加强研发、中试、测试等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提档升级,形成一批“区域性标杆孵化器”和“特色孵化器”。二是加强孵化器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孵化器协会,以民间的方式推进孵化器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广西孵化器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广西孵化器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开展科技企业网上孵化和远程孵化服务,充分发挥广西孵化器的辐射作用。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与积聚,为孵化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创业培训中心,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孵化器管理及营运服务人才的培训,满足孵化器发展对管理、应运服务人员多样性的需求;重点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培养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才加盟孵化器,引导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构调整所分流的人才进入孵化器。四是要苦练内功,不断深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对于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孵化器,要坚持“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推动孵化器从业人员由管理向服务转型,增强解决在孵企业信息交流、研发支撑、成果商业化、产业关联度和协同发展的增值性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导师”的辅导体系建设,将能力提升的重点放在探索解决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上。同时,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孵化器的功能范围,即向前延伸鼓励“预孵化”和向后延伸鼓励“加速器”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孵化器综合支撑体系,发挥孵化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培育“创新、创业、创税”的源头作用。

5.3大胆创新,推动建立先进适宜的孵化模式和体制机制

一是鼓励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企业、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包括个人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创办盈利性孵化器,实现孵化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管理服务的市场化,建立孵化器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财务平衡、项目顾问、持股孵化和集群孵化等模式,整合并匹配政府、院所、中介、金融、产业、市场、人才和在孵企业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促进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三是推动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探索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衔接机制,拓展“育苗造林”系统通道。

5.4预先布种,满足广西产业发展战略需求

一是围绕广西“14+10”重点产业及产业链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的科技资源,“选种”布局,创办一批专业技术孵化器,如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专业技术孵化器,为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形成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二是充分利用孵化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抚育服务功能,实施广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孵化器布种”工程。在深入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基础上,超前布局孵化器的基础条件建设和技术创新平台设置,通过发现、遴选和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高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形成顺应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链布局。

参考文献

[1]王水莲.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

[J].商业研究,2011,(9).

[2]罗公利,肖焰恒,边伟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刘颖杰,曹东溟.企业孵化器创新功能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3,5(5).

[4]李磊,王信东.论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促进城市产业升级的功能[J].科技和产业,2011,11(1).

[5]数据来源:《2010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统计表》.

(责任编辑:王书柏)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分析 篇4

作为落后地区的广西,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了孵化和培育一大批的新创企业。这些科技企业成功转化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不断凝聚着大批的科技人才, 也持续刺激着所在地的经济不断增长, 拉动了相关创业, 新增社会就业岗位, 促进地区产业升级。

以2009年为例。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1065家 (比2007年增长43.9%) , 新增孵化企业202家 (比2007年增长29.5%) , 毕业企业67家 (比2007年增长71.8%) 中的51家企业毕业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占总数的76.1%。按企业来源分, 广西区外的企业占比约40%;按技术领域分, 毕业企业达67家, 电子信息领域的占44%, 生物医药的占18%、光电一体化的占13%、新材料领域的占9%。引进技术共253项 (比2007年增长80.7%) ;从技术来源来看, 国内其他省市的占92.6%, 国外的占7.4%。在孵的新创企业共申请专利282件 (比2007年增长33.6%) , 获得专利授权212件 (比2007年增长32.2%) 。比2007年引进了更多的专家学者 (多了52.4%) , 共为314人, 其中42.6%的专家学者常驻为科技企业服务。孵化资金2943.99万元 (比2007年增长19.66%) , 其中来源于政府的资金占62.4%。在孵企业创利税2.6亿元 (比2007年增长36.8%) 。

2010年, 广西科技厅根据长期孵化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实际, 广泛征求意见, 整理修改出了最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规范了孵化器管理, 完善了孵化器的系列扶持举措, 降低了可支配场地、在孵企业数等方面的认定标准。新办法实施后, 效果明显:不仅新增了更多的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 还使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各个个体规模实现了增长, 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行业范围出现了扩大;更多的市县区域内建设了科技企业孵化器, 从设区的城市发展至县城;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了更多的专利申请, 在孵的科技企业利用专利进行经营和通过专利授权获取收益的情况发展喜人。在发展过程中,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但追求数量重视规模, 而且努力完善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质量:从初期只能简单提供一般性服务, 如优惠政策、优良公共服务环境服务、市场信息反馈、免费低价的厂房和办公室、相关优惠配套设施;现在孵化服务已经深化发展, 可以为科技企业的创业创新提供更充足、及时、针对性的市场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同成长, 共发展。

二、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存在问题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由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在孵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评价所衡量其成功程度及其贡献大小。根据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发现了如下问题。

1. 相对全国而言, 孵化器数量少, 发展比较落后。

截止2010年, 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其中4家为国家级) 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玉林等区内经济强市, 而在百色、河池等经济落后的地市还没有建设有孵化器。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更是稀少, 数量、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落后国内。

2. 孵化器提供人才支持的能力不足。

由于孵化器的人力资源紧张和培训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对企业的培训工作 (尤其对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 开展得不理想。人才小高地建设难以满足初创企业的需求, 人才结构单一, 还是在人才的发展环境较差。专业孵化器服务不到位, 未体现出分工专业化的优势。企业信息的交流成本和学习成本过高, 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没有很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3. 孵化器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中, 孵化器的资金不仅可以依靠政府和银行, 还可以吸纳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 但是各个孵化器基本不具备现代化的融资能力, 缺少社会市场融资的成功实例, 孵化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自然孵化资金规模小。在孵化资金的运作上, 孵化器自身运营能力差, 不能实现孵化资金的快速保值升值。在向孵化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 机制建设落后, 往往简单的把钱“一投了之”, 投资意识不强, 没有根据各个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完整的资金支持服务:制定资金计划, 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引入股权投资方案。

4. 孵化器的自主经营管理意识缺乏, 往往没有“做强做大”的发展期望。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身份设置上, 往往是事业单位, 财政全额拨款, 缺乏盈利动机;孵化器的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薪酬设计和人事制度的设计等原因, 个人福利前途与孵化器发展好坏相关性不强, 这就导致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差和工作效率低, 没有把个人事业追求和孵化器建设挂钩, 严重的更是会出现腐败犯罪。

三、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完善建议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应该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集合各种社会资源要素, 促进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方便科技企业创业创新, 高效转化科技成果, 实现科技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有机结合;还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孵企业不断增多和不停发展, 为了高效地提升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转化数量和转化效率, 一方面要改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 另一方面要自觉实现自身组织的能力提高和实力壮大。按照以上这些组织属性和运作要求, 可以为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来多重参与。

无论是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地方政府, 还是各大型企业。只要条件充足就可以依照广西重点产业的战略需求布局规划, 结合自身情况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建设过程中, 应该有意识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参与, 充分实现各自的科技资源能够优化配置, 满足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形成科技产业链。尤其要注重建设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形成专业行业的企业群不仅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还可以促进广西产业的升级换代, 实现广西战略新兴产业的建立。

2.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实现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

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推动契机, 通过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使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实现降低成本、简化程序和远程可操作, 利用网络系统和信息工程充分做到服务精准和效果辐射;通过孵化器协会和各个孵化器联网, 整合资源, 深化各个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孵化效果提升。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创业培训中心, 充分挖掘其人力资源, 培训和提升孵化器管理营运服务人才的服务能力, 使管理营运服务人员适应孵化器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和多样性相结合的人才需求。孵化器必须坚持专业孵化, 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团队, 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 推动孵化器实现服务更为专业化精细化, 力争面向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性服务功能 (如信息交流、研发支撑、成果商业化、产业关联度和协同发展分析等) 。

3.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必须设立资金充足的创业创新基金, 并实现资金支持市场化现代化。

创业创新基金在积极利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的基础上, 要积极吸纳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市场资金重点;基金的设立和运作要充分遵守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规律。按照市场化管理基金, 企业化发放资金的原则, 选择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帮助其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资金渠道获得不同市场的资金应对资金短缺。在科技企业的融资过程中, 实现联络员预先知晓, 辅导员全程辅助, 导师不断指导。

4.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对孵化的模式、体制和操作推进创新力度, 力争更为有效适宜。

前文提到的多种主体建立孵化器, 必然应该在法律制度上为盈利性的孵化器提供许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专业型孵化器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借鉴财务平衡、项目顾问、持股孵化和集群孵化等模式) 。整合专业型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并匹配优势资源, 因地制宜地促进政府、院所、市场、中介、产业、金融、人才和在孵企业等共同完成预孵化筛选、孵化器培育、加速器完善、产业园进驻这一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过程, 利用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有效捆绑来畅通孵化道路。孵化器的发展要以“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 要根据本地产业现有优势和发展趋势, 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的创业创新, 使孵化服务更专业, 服务的科技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璐, 王凤霞.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贸论坛, 2006 (12) .

[2]韦小华.改革开放30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22) :10-12.

xxx孵化器企业入驻流程 篇5

一、企业入驻前提条件:依法在xxx孵化器注册成立的企业。

二、申请进驻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需向xxx孵化器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报告和进驻申请表;

2、项目简介或可行性报告;

3、科技人员登记表和职工登记表;

4、法定代表人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5、查核营业执照正本,留存副本复印件;

三、xxx孵化器负责对企业、研发机构的项目、人员情况进行考察、评估、审核,填写综合评估表,确定是否批准。

四、被批准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xxx孵化器根据其《入驻申请表》企业人员数量、设备数量及房屋规划图与之签订入驻协议,确立孵化关系。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发布

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将着力攻克深空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国将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研究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万钢还提出,2013年要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积极推动中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众文化资源集成与推送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技术等科技支撑。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研究建立科技人员行为规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激情。

拥有职务发明可优先评职称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评定职称、晋职晋级时,将科研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实施的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依法保护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职务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实施;完善保护职务发明人权益的政策措施,强化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督导。

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规划出炉

为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部日前正式发布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高潮,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部要求,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国家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国家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两部委

进一步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对1997年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于日前正式实施。

这次修订增设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监督”两章,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适应财政改革的新要求,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收支和结转结余管理;结合科学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了内部成本费用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

产业

国内首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成功

日前,我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该无人机可升至2千米以内高空,可连续飞行2小时,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

“飞跃一号”由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共同研制。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许震宇副教授介绍说,燃料电池无人机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工作温度低、噪音小、易于维护,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其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燃料电池轻型飞机等新能源飞行器型号,以及大型民机燃料电池辅助动力系统的设计。

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

2013年1月20日,随着3个生物油火炬点火成功,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式投产,将对秸秆、树枝、谷壳等农林业废弃物进行加工转化,每年生产1万吨航油、汽油及柴油。这是全球第一条投入生产的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

生物质燃油是指有别于石化时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新能源。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自2004年起,自主研发生物质能化学热分解与费托合成技术,生产高清洁、高品质的航空煤油、汽油、柴油。

在8年多的时间里,凯迪投入5亿多元研发费用,依托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年产百吨级液体燃料的小型试验和千吨级的数值模拟实验,再到万吨级的商业化示范项目建成,取得了超过200项专利和3000多项专用技术。

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

2013年1月22日,我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主机产品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至此,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

“浪潮天梭K1系统的上市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战略完成了关键布局,打破了信息化网络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对于全面缓解我国信息战略被动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产品的上市也标志着主机研制与推广工作从科研攻关转入产业化推广阶段。”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通过示范工程、优先采购等举措支持国产主机产品,推动天梭K1系统在金融、电信、政府、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应用推广工作,通过应用驱动天梭K1带动平台软件、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下游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

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投用

2013年1月20日,占地约10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的苏州纳米城正式投用,这也是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

据悉,苏州纳米城将面向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与产业资源,目前,已有晶联光电、博实机器人等为代表的18家机构明确入驻,其中10家正式签约,签约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此外,苏州纳米城以定建和企业自建模式引进了华泽纳米、雷泰、纳微等多个项目。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军表示,苏州纳米城作为涵盖纳米技术各领域、功能完备、整体规划的大规模全新模式产业社区,将聚焦特色产业领域,整合利用高校和地方优势资源,引进纳米技术领军人才,以“双轨制”扶持创新、创业、创优,推动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成为国际纳米技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的“门户”。

发现

生物疗法有望攻克败血症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疑难杂症。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科研人员发现,败血症小白鼠接受LECT2激活巨噬细胞的治疗后,存活率从原先的12.5%提高到75%,有望攻克败血症的国际难题。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LECT2抗败血症的疗效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人体内先天的免疫细胞,一般情况下,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研究表明,LECT2通过一种名为CD209a的受体激活了巨噬细胞,增强了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从而改善了败血病症。专家称,该研究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治疗败血症,为治疗败血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以色列破译密码查基因可知姓啥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波士顿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刚刚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发出的一套运算法则使得通过Y染色体上的基因信息判定姓氏成为可能。

特拉维夫大学的霍尔珀林教授表示,这一研究可以应用到很多有用的地方,比如寻找亲人,以及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灾祸时辨别遗体。不过这一研究也有一些隐患,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基因信息放到网上,即使是匿名的,他的身份也可能会因为他的Y染色体而暴露。

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

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使艾滋病病毒“休眠”的方法,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简便的艾滋病疗法。

他们通过修改艾滋病病毒成长中所需的一种蛋白,使病毒处于休眠状态,不能继续复制。实验表明,艾滋病病毒被修改蛋白后,无法再感染人体细胞。

研究人员将于2013年开展动物实验,如果成功,再开展人体试验。如果一切顺利,新开发的疗法将更为简便。传统疗法需要服用两三种药物,而新疗法仅需服用一种药物就能够阻碍病毒的复制。这将会大大方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人类首次用激光

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日前利用激光束将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传输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激光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说,这是该局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进行激光通信试验的一部分。通常飞离地球的航天器都是利用无线电通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目前唯一绕其他星球飞行且能使用激光通信的航天器。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简单的激光通信技术可能成为卫星无线电通信的补充”,美国航天局专家戴维·史密斯说,“再往后看,这种传输方式有可能实现比现有无线电通信线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盲人电子记事本”助推信息

无障碍建设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盲人电子记事本”在京发布并将首批样机赠送给盲人使用,该设备能够帮助盲人更加方便地学习、工作、交流,使盲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该设备集成了中科院计算所经多年研发积累的盲文点字输入装置、智能盲文-汉字转换系统等创新成果,可通过其上的盲文点字板方便地输入盲文。据介绍,其输入方式与盲文书写完全一致,盲人无需学习即可方便使用。

同时,“盲人电子记事本”方便了盲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支持录音和播放外,该设备还配备通用USB接口,当将其连接至计算机时,通过调用其上的软件自动将用户输入的盲文转换成汉语文本文件,供用户阅读和整理、编辑。

活动

朝阳区政府结盟高校促进协同创新

本刊讯 本刊讯 “我们特别希望能聘请到北京化工大学的专职教授或博士生导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并且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或本科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日前,在“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上,朝阳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北化新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宋玮娜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旨在推动高校与朝阳区内单位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该联盟刚一成立,就受到区内企业的欢迎。“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校之一,北京联合大学为联盟的成立倾注了心力,以校党委书记徐永利为首的15位人大代表的提案成为联盟成立的直接动因。”朝阳区科委主任冯守华在谈到“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是如何发起时激动地告诉记者,在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上,徐永利研究员提交的“关于构建朝阳区高教文化发展走廊”议案得到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年多来,朝阳区科委积极组织召开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和驻区高校座谈会,研究具体落实议案的办理,并支持了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恩祥承担的“朝阳区区校合作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软科学研究项目。

“政府与高校建立联盟的方式在北京尚属首次。”冯守华介绍,联盟共有17家成员单位,包括朝阳区政府,以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合大学为代表的15家驻区高校,还有1家科研院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本刊记者 陈治光

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年会召开

本刊讯 2013年1月17日,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京召开了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首都种业发展”为主题的联盟年会暨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专题研讨会。

会议特别邀请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志强处长对刚刚发布不久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更好地落实国家种业战略,推动首都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会议还就北京农科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方案、联盟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2013年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籽种产业分论坛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市科委农村处赵静副处长在发言中指出,籽种联盟工作要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推动联盟成员单位要立足种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新型种业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工作重点,为首都及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刊记者 郭剑峰

北京摘取90项国家科技奖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本刊讯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地区90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4.2%,比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81项,获奖数量及获奖占比均创历史新高,领跑全国。2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者均出自北京,截至目前,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产生22位获奖者,其中17位来自北京,占总数的77%,显示了北京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

90个获奖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5项,占全国自然科学奖总数的36.6%;国家技术发明奖22项,占全国技术发明奖的34.9%,比2012年提高了22.7个百分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占全国科技进步奖的33.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2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全部出自北京,1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占据6席,显示了北京地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7

近年来,孵化器做为一项政策和制度工具被各级政府广泛使用。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80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46家。数量已仅次于美国,占全球孵化器总量约七分之一。孵化器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孵化器对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已从资源基础理论、合法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多个角度得到解释。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创业企业面临新进入缺陷,发现机会的创业者普遍缺乏开发机会所必需的资源[1]。孵化器在帮助企业获取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供办公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有形资源,而且通过咨询建议、融资、营销、公共关系支持等服务,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无形资源。合法化理论则指出,新企业缺乏现有企业所拥有的合法性而难以获得资源以及顾客、供应商。孵化器对企业有筛选程序,因此接受孵化服务作为一种可以观测到的组织特征可能会提高投资者对新企业内在质量的感知。孵化器可以作为声誉或信号机制发挥作用,有实证研究指出与硬件设施等有形资源相比,入孵企业更为看重这种赢得外部信任、树立正面形象的晕轮效应[2]。社会网络理论关注到网络在新企业生成和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创业者与网络成员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可以用来获取资源、赢得弹性、降低成本、加快创新速度等利益。孵化器可以为入孵企业提供自己拥有的网络资源和渠道,还可以在孵化器内培养创业者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孵化器有助于改进新企业绩效,但围绕孵化企业性质和绩效展开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对孵化企业的研究多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为样本,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国内创业领域的实证研究经常选取孵化企业作为创业企业的典型代表来开展研究,但缺乏对孵化企业特征的认识,从与非孵化企业的比较视角来考察孵化效应的研究较少。孵化企业具有怎样的区别于非孵化企业的特征?孵化器服务是否对这些特征产生影响?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

1研究假设

孵化器向入孵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是创业企业的普遍选择。但孵化器对申请入孵创业企业的建立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主要支持有发展潜力,能够通过孵化服务获得独立生存能力的新技术企业。筛选机制一方面要体现出孵化器对入孵企业的要求,挑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入孵企业的愿望,看重孵化器服务,缺少相关资源的企业更容易做出入孵决策。

目前的筛选标准主要集中在技术与创业者两个方面,这是新技术创业企业初期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孵化器考核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技术创新性和技术成熟度是衡量新企业的两个重要指标,技术创新程度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孵化器管理者的认同,而技术成熟度则指这项技术处于研发、中试还是样品阶段,技术成熟度越低,项目风险就越大,就越难获得外部资源支持。创业者是创业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创业者的教育背景、行业相关经验、职能经验均会影响企业的绩效。孵化器管理者在筛选入孵企业时很看重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孵化企业的初始资源禀赋与非孵化企业相比有显著差异;

假设1a: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性高于非孵化企业;

假设1b:孵化企业的技术成熟度低于非孵化企业;

假设1c:孵化企业创业者管理经验少于非孵化企业创业者;

假设1d:孵化企业创业者教育程度高于非孵化企业创业者。

在高科技产业的市场竞争中,产业技术变动速度相当迅速,技术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竞争力有密切的影响。因此,高技术企业相当注重创新活动。孵化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综合运用来自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各类企业的创新资源,为孵化企业搭建平台,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Felsenstein首先检验了孵化器对创新所起的“温床效应”[4],孵化器位置邻近大学或科研机构等创新源,地理位置的邻近能使企业从研发和知识溢出中受益。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及时管理知识流,从而促进在孵企业的创新活动。除此之外,孵化器还制定有针对入孵企业研发活动的辅导和奖励办法,因此,相对于非孵化企业来说,孵化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均能降低,从而提高了投入研发等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反映企业创新活动水平的指标包括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孵化企业的创新程度高于非孵化企业;

假设2a:孵化企业的创新投入优于非孵化企业;

假设2b:孵化企业的创新产出优于非孵化企业。

网络功能被认为是孵化器的重要功能[5]。由孵化器主导的孵化网络不仅包括孵化器与各个关联单位之间形成的外部网络结构,而且包含不同孵化器之间形成的知识网络以及孵化器内部在孵企业之间形成的知识网络。在孵企业借助孵化器实现与诸多创新主体的联系,孵化网络对于新技术创业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技术和资金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科技型企业的基础是技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是主要的技术知识源。孵化器一般位于大学或研究机构附近,与其有密切联系,为企业与大学联系提供了地理位置和组织上的保障。从这一点来看,孵化企业有优势与大学间开展更密切的网络互动行为。在获取资金方面,由于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较大,传统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等难以获得,如果孵化器的网络功能能切实发挥作用,孵化企业的融资方式应该更多元化。

假设3:孵化企业的网络互动行为多于非孵化企业;

假设3a:孵化企业与大学的联系比非孵化企业更密切;

假设3b:孵化企业融资方式比非孵化企业更多元化。

孵化器能为孵化企业提供设施、咨询和网络等服务。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可以帮助科技创业企业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帮助他们吸引风险投资和优秀员工,这些对初创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孵化器还可以通过促进在孵企业与区域内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联系来促进技术转移;科技创业企业进驻孵化器可以向其他相关企业传递信号,增强他们对企业声誉或组织合法性的认知。另外,孵化器营造的网络可以提供一种氛围,使科技创业企业获取隐性知识和技能。总之,现有的研究认为孵化器能在商业技能、技术、声誉等不同方面改进孵化企业的绩效[6,7]。评定企业绩效有多种方法,现有研究指出,衡量绩效的传统财务指标如利润、销售额等不适用于成立时期较短的小企业。成长性及是否能获得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资源常被做为衡量这类企业绩效的变量[8]。因此本文使用成长性指标来衡量新企业绩效,包括规模成长性和销售成长性。

假设4:孵化企业的绩效与非孵化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4a:孵化企业规模成长性比非孵化企业更好;

假设4b:孵化企业销售成长性比非孵化企业更好。

2研究设计

2.1研究设计

现有研究中对于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的比较存在很多争论,原因之一是孵化企业大多属于高科技行业且处于创业期,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由于缺乏相应公共数据库支持,研究者难以获取与孵化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外部企业样本,这构成了目前实证研究中的主要缺陷。

基于此,本研究将天津市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申请书做为分析对象。创新基金设立了申请对象的基本要求,申请企业必须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或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申请企业基本是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由于两类企业对照同样的基金申请标准来提交申请书,因此可以克服研究中存在的选择偏差,符合本研究的要求。申请书内容真实可靠,可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位于孵化器内的118家(简称“孵化企业”)和位于孵化器外的111家(简称“非孵化企业”)企业样本在一系列维度上进行对比分析。

2.2变量测量

① 技术创新性:

天津市科委对每家申请企业,选聘5位熟悉该领域技术的专家按照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先进性、技术含量进行打分,采取10分制,从0到10创新性依次增强,并加权得到最后的平均分。

② 技术成熟度:

项目申请书中要求填写技术成熟性,包括研发、中试、样品3个阶段,1为研发,2为中试,3为样品。

③ 创业者教育程度:

按项目申请书中对核心创业者介绍部分对该变量进行编码。

④ 创业者职能经验:

按项目申请书中对核心创业者介绍部分对该变量进行编码。

⑤ 创新投入:

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和资金投入,分别用研发人员占总人员比例、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率来衡量。

⑥ 创新产出:

包括专利数量和新产品(服务)数量。

⑦ 与大学(科研机构)联系:

根据项目申请书介绍对该变量进行编码,根据相关文献,联系被分为6种形式,分别是1为合作研发、2为兼职、3为技术转让、4为出资、5为使用实验室、6为咨询培训。

⑧ 融资方式:

根据项目申请书介绍,区分出获得风险投资和政府基金的企业。

⑨ 规模成长性:

用企业员工人数年增长率来衡量。

⑩ 销售成长性:

用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来衡量。

3假设检验与讨论

3.1对假设1的检验

在技术创新性方面,孵化企业技术创新性均值高于非孵化企业,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64),假设1a得到支持。在技术成熟度方面,处于研发与中试阶段的孵化企业数要多于非孵化企业,而处于批量生产阶段的孵化企业要少于非孵化企业,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41),假设1b得到支持;在创业者相关经验方面,孵化企业中拥有研发职能经验的创业者占60.17%,高于非孵化企业的45.05%(P=0.022);而孵化企业拥有生产经验的创业者比例却小于非孵化企业,两组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假设1c得到支持。这表明具有研发工作经历的创业者往往更容易发现基于技术的创业机会,但在成立企业以开发这些机会时却需要多方面职能的共同配合,因此这些创业者需要借助孵化器来获得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资源。在教育程度方面,孵化企业创业者整体教育程度较高,两组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假设1d得到支持。见表1。

注:***代表p<0.01,**代表p<0.05,*代表p<0.1,下同。

3.2对假设2的检验

在创新投入方面,孵化企业与非孵企业的研发人员比例均值分别为52.36%和37.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0);在研发强度方面,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不存在显著差异(P=0.633),表明在高科技行业中,研发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必要策略,不管是否位于孵化器内,企业都很重视创新活动,假设2a得到部分支持。创新产出方面,孵化企业专利数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11)。孵化企业的新产品(服务)数量远远小于非孵化企业,且两组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8)。这表明孵化企业在专利实际使用方面处于劣势,技术产业化能力较差,孵化器在推动专利向新产品转化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假设2b未得到支持。见表2。

3.3对假设3的检验

在与大学合作方面,孵化企业与大学有合作互动的比例略高于非孵化企业,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56)。说明科技型创业企业都比较注重与大学建立网络互动关系。通过对比发现,两类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存在差异。孵化企业较多采用合作研发、兼职、出资等关系更为紧密的合作形式,而非孵化企业较多采用技术转让、培训咨询等松散合作形式,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假设3a得到支持。

融资行为方面,获得风险投资的孵化企业数为7家,与非孵化企业存在显著差异(P=0.009),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4家企业所获投资来自于由孵化器成立或与孵化器具有相同股东的风险投资公司,表明孵化器能够在争取风险投资方面予以企业一定支持,但这类企业所占比例还相对较小。在获得政府基金方面,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没有显著差异(P=0.307)。假设3b得到部分支持。见表3。

3.4对假设4的检验

在企业成长性方面,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在成长性(包括员工增长率与销售收入增长率)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假设4未能得到支持。这表明孵化器在促进企业成长与获取资源方面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孵化效率有待提高。见表4。

4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初期资源禀赋、创新活动、合作互动、企业绩效等方面对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进行比较,评价了孵化器对科技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样本是申请创新基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克服了这类研究中普遍面临的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结论具有较高信度。见表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结果总结。

从初始资源禀赋来看,与非孵化企业相比,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性较高、技术成熟度较低,而且创业者大多是缺乏管理经验的高学历者。这表明入驻孵化器的企业具备较好的初始资源禀赋,大多拥有创新性较强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背景的创业者,但技术成熟度较低,创业者缺乏商业技能与管理经验。这也体现了孵化器具备一定的筛选功能。孵化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特别是有形服务能够帮助科技创业企业缓冲直接面对市场压力的冲击,促进机会发现者能够利用创业活动开发机会。这也说明了创业者对孵化器提供的直接利益较为认同。

孵化企业的创新活动较为活跃,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创新产出方面,专利拥有情况与非孵化企业没有显著差异,新产品数量较少。孵化企业的网络互动行为与非孵化企业存在不同,更倾向与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且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这表明孵化器环境能够促进孵化企业的创新活动,且搭建网络平台,但在形成创新产出方面存在不足,网络的多样性有待提高。

分析结果还发现孵化企业的成长性与非孵化企业没有显著差异,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某些迅速成长的孵化企业由于空间限制选择毕业离开,造成孵化企业绩效相对低估。更大的可能是孵化器需要进一步提高孵化效率,帮助企业成长。当然,绩效指标的选择会影响评价结果。例如不少学者指出成长不一定是创业企业的必然选择,不少企业没有显著成长却可以生存多年,如果选用生存指标来度量孵化企业绩效可能会有不同结果。

本研究一是指出了孵化企业区别于非孵化企业的特征,比如更加注重创新、与大学建立更密切的互动等,提高了孵化企业的可见性,为孵化器更好地提供服务指出了努力方向。二是揭示了孵化器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孵化器拥有的筛选功能、基本设施服务、咨询功能、网络功能作用于在孵企业的创业活动进而体现为在孵企业的绩效。

参考文献

[ 1 ] Alvarez S A,Busenitz L W.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755–775.

[ 2 ] Peters L,Rice M,Sundararajan M.The role of incubator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4,29:83-91.

[ 3 ] Barringer B R,Jones F F,Neubaum D O.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growth firms and their found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 663-687.

[ 4 ] Felsenstein D.University-related science parks: “Seedbeds” or “Enclaves” of innovation?[J].Technovation,1994,14: 93- 110.

[ 5 ] Scillitoe J L,Chakrabarti A K. The role of incubator interactions in assisting new ventures[J].Technovation,2010,30:155-167.

[6]Chih-Hai Yang,Kazuyuki Motohashi,Jong-Rong Chen.Are newtechnology-based firms located on sciened parks really more in-novative?Evidence from Taiwan[J].Research Policy,2009,39:77-85.

[ 7 ] Ha-Young Kim,Chang Mu Jung. Does a technology incubator work in the regional economy?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10,9:273-284.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差异,DEA,聚类分析

孵化器是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初期的恒温箱, 为新创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硬件便利和政策支持, 在我国现代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我国内需增长乏力、外贸技术壁垒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存的经济环境下, 2011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96家 (其中国家级346家) , 在孵企业总收入达3 750亿元①, 在孵企业高活跃度的表现俨然成为科技产业增长中少有的亮点。西南地区 (川、渝、滇、黔、藏)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原材料基地和经济腹地, 坐拥丰富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 “起步晚、潜力大、发展快”的孵化器特征使西南地区在全国孵化行业竞争中独树一帜。2012年西南地区的国家级孵化器增至28家, 孵化器收入和孵化基金总额分别达2.17亿元、2.44亿元②, 区内孵化器现已初步呈现出功能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和组织网络化的发展局面。然而, 在孵化器盲目上马、决策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等因素的作用下, 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状况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个别竞争优势不明显、运行机制不够成熟的孵化器弊端开始凸显, 在孵企业创新乏力、成活率持续走低的现象使得进驻企业对孵化器的前景产生动摇, 进而给西南地区中小科技企业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行业风险。因此, 对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对于提升孵化器运行水平、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孵化效率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1 研究文献综述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存在差异?如何做才能够保证企业孵化器高效运转?国外学者们主要围绕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Sarfraz A.Mian[1]分析了高校形象、设施、人力资源等要素对在孵企业价值增长贡献, 并从项目的持续性和增长性、在孵企业的成活和发展、对高校形象的影响力以及孵化器的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建立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评估体系。K.F.Chan和Theresa Lau[2]构建了孵化器评估指标体系 (资源聚集优势、资源共享、咨询服务、公众形象、网络优势、集群效应、地理位置优势、成本补贴和资金支持) , 并对我国香港地区的科技园某初创企业的孵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Sung等[3]收集了韩国7家企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 经过统计分析, 将“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应用于孵化器的评价研究。

国内学者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更加侧重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孵化器效率评价研究。刘宁晖、王小敏[4]在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南京的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李恒光[5]运用AHP和模糊评价法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能力评价模型, 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提供依据。代碧波、孙东生[6]运用DEA方法对东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殷群、张娇[7]运用DEA方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 并提出了控制资源投入和增加产出的效率改进策略。王敬、汪克夷[8]运用DEA对我国14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技术效率评价, 得出孵化器的技术效率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创新水平、政府公共支出水平和智力支持水平影响。黄虹等[9]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26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绩效与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提升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的对策建议。

总的来说, 现有文献对区域孵化器运行效率的聚类研究相对较少, 特别是对我国中西部区域孵化器的运行效率研究还有待完善, 且未充分揭示运行效率存在差异的缘由。鉴于此, 本文构建DEA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从DEA有效性的角度探讨效率差异的原因及改进方向, 为管理者提供技术依据和政策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模型

2.1 DEA方法和BCC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是1978年由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 此方法是运筹学、管理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的一个新领域, 在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决策单元评价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将效率进一步细分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 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根据评估效率的指向不同, DEA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两种, 投入导向型是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使投入尽可能减少以优化资源配置, 产出导向型是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规模报酬是否可变, DEA基本模型分为规模报酬不变模型 (CCR) 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 (BCC) 。本文采用投入导向型BCC模型进行效率评估, 从投入角度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孵化器是有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决策单元,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 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 xij、yrj分别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种投入量和r种产出量, si-和sr+分别第i种投入和第r种产出的松驰变量。BCC模型具体如下:

当θ=1且si-=0, sr+=0时, 表示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当θ<1时, 表示决策单元为DEA无效。

2.2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数据归类方法, 它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对被聚类对象进行类别划分。聚类方法中以分层聚类法和快速聚类法 (又称为K-均值聚类) 较为常见, 其中K-均值聚类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样本进行聚类的效果更佳。K-均值聚类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一定方法选取K个对象作初始聚类中心, 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初始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 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形成初始聚类, 再根据对象相似性和距离最短的原则进行一定的调整并形成最终聚类。

3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指标选取是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选择合理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对DEA效率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主要从孵化器自身和在孵企业两方面构建孵化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1,2], 孵化器方面主要包括孵化器设施、管理服务、资金支持等, 在孵企业方面主要涉及企业成长能力、项目的持续性和增长性、在孵企业的毕业率等。国内学者主要从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角度构建孵化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如崔歧恩等[10]从经营管理人员、孵化基金总额、各类固定资产设备净值、生产经营场地面积等方面构建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的投入指标, 并以累积毕业企业数、孵化器从业人数、在孵企业上缴税金数作为产出指标;殷群等[7]从人力 (人员总数) 、财力 (投入资金) 和物力 (场地面积) 角度构建了投入指标, 从孵化效率 (累积毕业企业数) 和社会效率 (就业机会和上缴税额) 角度构建了产出指标;黄虹等[9]选取孵化器的占地面积、孵化器的工作人员数、孵化器已毕业的企业数等作为投入指标, 以在孵企业的总数、员工数量及其收入水平等作为输出指标。在归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人才是孵化器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孵化器致力于为在孵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指导、管理服务, 需要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构人员来维持日常运转, 所以选取孵化器在职人员总数对应人力投入纳入指标体系;孵化基金主要由政府资助、财税补贴、创业风险投资等社会各方资金组成, 科技企业孵化及其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过程离不开孵化基金的支持, 因此孵化基金总额无疑是测算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最佳的财力投入指标;作为在孵企业各种办公场所、基础配套设施的空间承载体, 孵化器场地是孵化效率提升的物质基础, 因此选取孵化器的场地面积作为物力投入的指标。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年度企业毕业率反映了孵化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能力, 所以选用年度企业毕业率和累计毕业企业数等两个指标来衡量孵化效果;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平台, 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所带来的效益不仅直观体现在企业毕业收入等孵化效果上, 而且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在孵企业的平均毕业时收入、新增就业岗位 (含孵化器岗位和在孵企业岗位) 被分别选定为孵化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指标。

考虑到原始数据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经过对级别较低、数据缺失的孵化器进行筛选和剔除, 最终选定了《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2010—2012年) 中收录的我国西南地区2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并将选定孵化器的年度数据整理归类以便进行实证分析。

4 运行效率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孵化器2010—2012年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见表2) , 结果显示:28家企业孵化器的效率差异较大, 综合效率最大值为1.000, 最小值为0.128, 均值为0.700。从投入角度看, 场地面积、孵化基金总额、孵化器在职人员总数等指标的标准差较大, 说明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建设上投入差异较大;从产出角度看, 累积毕业企业数、年度毕业率、新增就业岗位、平均毕业时收入等指标的均值水平不高, 说明孵化器产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注:TE、PTE、SE分别代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下同

4.2 DEA效率分析

采用Deap2.1软件测算出我国西南地区28家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 并将2010—2012年的效率按省 (区、市) 归纳得出表3, 进而绘制出雷达图进行分析 (如图1) 。从纵向来看, 不难看出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在动态波动中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表明孵化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出现了运行不畅。其症结在于:近年来随着企业孵化器投入的增加, 边际产出增加的幅度相对有限, 投入产出效率降低拉低了企业孵化器的整体运行效率。从3年平均的横向视角来分析, 西南地区整体效率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数据表现为西藏效率最高, 其次是渝、滇, 川黔排名垫底。原因在于:西藏地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仅有1家, 投入相对集中且有一定的国家政策支持, 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运行效率;排末的四川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效率不高主要根源在于点多面宽, 一方面11家企业孵化器效率差异较大, 拉低了整体运行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孵化器分布相对零散, 信息不畅和重复建设严重, 集群效应不够明显;而贵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运作机制上受到机关单位管理模式的影响, 未能建立起现代科技孵化机构的市场运行机制, 加上部分在孵企业市场定位出现较大偏差, 过度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 在吸引资金和人才方面缺乏足够的手段, 进而陷入了企业毕业率不高、孵化器运行效率不断走低的怪圈。

4.3 K-均值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剖析我国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差异, 以2012年静态数据为基础, 将其DEA效率测度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BCC模型将效率分解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其中综合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 而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因此选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聚类变量, 设置K=4, 利用SPSS18.0软件平台进行聚类分析 (见表4) 。

由表4可以看出, 第I类企业孵化器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综合效率无疑属于最高档次;第II类企业孵化器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双低”状态;第III类企业孵化器的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第IV类企业孵化器的规模效率明显低于纯技术效率;第II、III、IV类孵化器的综合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表5可知, 以上变量聚类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因此上述聚类结果可以作为分类分析企业孵化器效率差异的依据。

综上, 得到我国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分类如表6所示。

注:F1—F28分别代表西藏自治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成都高新区教育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孵化区管理有限公司、云南海归创业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科技机构管理所、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管理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绵阳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昆明创新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 (中国重庆国际企业孵化器) 、重庆市涪陵区金渠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自贡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服务中心、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四川中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昆明高新五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云南省新材料孵化器、贵州贵阳软件园、重庆市南岸科技创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 相对高效型企业孵化器。相对高效型企业孵化器是聚类分析中的第I类孵化器, 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接近或等于1。属于这一类型的企业孵化器有8家, 占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28.6%, 包括川滇各3家, 渝藏各1家。除F4的规模效率外, 该类型孵化器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均为1, 即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和规模有效。

纯技术效率有效是孵化器在不考虑规模收益变化的情况下资源利用已达到最佳水平, 也就是通过改变任何投入也不能使产出增加, 或者现有的产出水平所使用的投入量已为最低水平, 即相对高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不能通过孵化基金总额、孵化器在职人员数等投入变化来改变累积毕业企业数、年度毕业率、平均毕业时收入等产出水平。规模效率有效是在孵化器配置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孵化器规模所能达到的收益最佳, 此时的规模收益不变, 任何规模状态的改变都会造成孵化器效率下降。相对高效型企业孵化器的规模效率为1, 已达到规模有效, 因而无需对现有规模作调整, 应保持现有的规模状态持续运营。

第I类孵化器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规模水平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应在保持现有规模状态下继续寻求技术创新和突破。这类孵化器作为西南地区运行效率最高的企业孵化器, 其规模、配置水平、管理经验等可作为其他企业孵化器学习的参考。

(2) 相对低效型企业孵化器。相对低效型企业孵化器属于聚类分析中第II类企业孵化器, 其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更低。属于相对低效型的企业孵化器有9家, 占总体比重的32.1%, 其中渝、川分别有4家、3家, 滇、黔各1家。

要提升II类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 必须根据规模收益情况调整孵化器的规模, 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出人才和资本优势, 使现有投入和产出相匹配从而提高规模效率。

(3) 配置低效型企业孵化器。配置低效型企业孵化器指的是第III类孵化器, 全部位于川 (3家) 渝 (1家) 地区, 占总体比重的14.3%。此类型孵化器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低, 但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 说明孵化器在资源配置和规模水平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 特别是资源配置方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表7可以看出, 配置低效型企业孵化器 (F18—F21) 的在职人员数、场地面积和孵化基金总额存在较大冗余, 其中场地面积的冗余最为严重。此类企业孵化器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孵化器应适当缩减场地面积、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避免场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 孵化器应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控制孵化器人员数,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适当进行人员轮岗, 增强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 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后, 适当控制孵化基金总额, 加速孵化基金的周转, 提升资金运作效率。

(4) 规模低效型企业孵化器。这类孵化器属于聚类分析中的第IV类孵化器, 其规模效率明显低于纯技术效率, 在滇 (3家) 、川 (2家) 、渝 (1家) 、黔 (1家) 均有分布, 占总体比重的25%。这类企业孵化器的规模收益均处于递增阶段 (表7) , 规模低效的原因一方面是孵化器规模有限, 无法达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孵化器规模与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 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投入冗余的矛盾,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孵化器的投入结构不合理, 导致孵化器投入与资源需求出现供需结构失衡, 从而出现部分投入冗余 (场地、人员、基金总额) , 而另一些资源则相对缺失的现象, 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人才匮乏、管理经验不足、孵化器的知名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

因此, 这类企业孵化器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适当调整自身规模, 以发挥规模效应获得成本优势;另一方面, 根据市场和自身需求调整孵化器投入结构, 减少冗余投入, 增加不足投入, 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树立企业孵化器品牌形象, 增强孵化器软实力, 吸收优秀企业孵化器的先进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入孵, 全面体现出孵化器的规模效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2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法测算了其2010—2012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 分省 (区、市) 分析了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差异, 并运用快速聚类分析运行效率差异及改进方向。结果表明:

(1) 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动态波动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2010—2012年间具体表现出“低———高———低”的发展态势。

(2) 西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平均水平偏低 (0.700) , 区域运行效率差异显著, 其中西藏和重庆相对较高, 四川、贵州偏低。这与我国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的研究结论一致[9], 表明地域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影响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3) 西南地区低效型企业孵化器比重较大, 占71.4%。低效型孵化器很大程度影响西南地区孵化器运行效率整体水平, 其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规模水平偏低是导致孵化器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验证了前人关于我国东北、长三角等地区的相关研究结论[6,7,11], 为下一步改进西南地区孵化器管理思路点明了方向。

5.2 建议

要提高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 除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外, 还可从企业抉择、孵化器跟进、政府扶持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1) 企业理性抉择。企业决策者要熟悉孵化器的运行特征, 借力地方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提高人、财、物运行的有效性。企业进驻前需要考察孵化器的硬软件环境, 重点了解孵化器的集聚产业扶持措施, 注重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帮助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降低盲目跟风进驻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 企业决策者还需注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合理制定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 摒弃家族式经营等传统观念, 利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和发展企业,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以谋求与孵化器共同成长、成熟。

(2) 孵化器主动跟进。摆正孵化器位置,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孵化器成功的经验, 着力提高科技企业孵化、融资渠道拓宽、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运作水平和管理效率,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重视人才在科技孵化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 合理确定孵化器规模, 减少因纯技术原因或规模不合理导致运行效率的不必要损失。孵化器应严格企业接纳标准, 以保证进驻企业的质与量, 努力保持孵化器的最优资源配置状态。针对不同企业性质、资本人员配置提供优质高效的创业咨询与人才服务, 为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来得到、留得住、干得成”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环境。

(3) 政府侧面扶持。政府要首先明确孵化器的战略定位, 注重整体协同发展。在成渝等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 可立足科研优势帮助构建产学研无缝对接的大学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而在云贵藏等经济稍逊地区, 可立足当地突出的资源禀赋 (矿产、气候、医药等) 实行产业倾斜式的企业孵化。此外, 政府还应及时对孵化器各阶段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确保孵化器运行的科学性;增加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人、财、物的支持力度, 针对孵化器在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扶持和纠偏, 确保孵化器高效平稳运行, 从而帮助有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早日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SARFRAZ A MIAN.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7 (12) :251-285

[2]CHAN K F, THERESA LAU.Assessing technology incubator programs in the science park: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Technovation, 2005 (25) :1215-1228

[3]SUNG TAE KYUNG, GIBSON DAVID V, KANG BYUNG-SU.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business ventures:The case of Daejeon, Kore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3, 70 (5) :449-466

[4]刘宁晖, 王小敏.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S1) :50-52

[5]李恒光.我国科技产业、孵化器 (TBI) 的经营定位、发展战略及模糊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1) :57-61

[6]代碧波, 孙东生.基于DEA方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东北地区14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 :142-146

[7]殷群, 张娇.长三角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研究——基于DEA的有效性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0 (1) :86-94

[8]王敬, 汪克夷.我国新兴产业科技孵化器技术效率的测评与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3) :40-47

[9]黄虹, 许跃辉.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与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对26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7) :144-151

[10]崔歧恩, 刘帅, 钱士茹.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1) :16-21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9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类新装修材料的化学添加量不断增加,广大民众对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愈来愈重视,购置空气净化器产品作为改善家中空气质量的手段。空气净化器行业也作为新兴家用电器行业,在我国的家电领域内迅猛发展。2015年空气净化器零售量为352万台,同比增长超过8%;零售额将近75亿元,同比增长10%,增长远高于其他家电品类。由于门槛低、利润高,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价格差异巨大,消费者难辨好坏。同时,由于对空气净化器的性能评价相对专业化,一些评价指标难以使广大消费者获得直观而方便的理解,相反,一些“直观性指标”,如:“净化率”“去除率”等不规范标识充斥卖场,掩盖了对净化器净化能力的真实性评价,很多品牌难免存在虚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空气净化器的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

国家越来越重视消费品质量,2015年11月12日,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建设行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委办地方〔2015〕163号),选择在石材、人造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胶粘剂、服装、家用电器(空气净化器)、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行业试点工作。12月,质检总局发布了2016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共涉及170种产品,包括电子电器产品32种,空气净化器名列其中。

2 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内容相比前一版本更为完善细致,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更为合理。新国标明确了空气净化器的核心技术指标是“洁净空气量”(简称CADR值)和“累计净化量”(简称CCM值),兼顾了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净化能力”和“净化能力的持续性”[1]。这两项技术指标详见表1。

3 空气净化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

3.1 空气净化器企业标准声明情况

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pbz.gov.cn/index以下简称服务平台)以标准名称“空气净化器”进行搜索,有关空气净化器的记录共42条,按企业自我声明的时间汇总整理,共有31家空气净化器企业在服务平台进行了自我声明。本文主要是对比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空气净化器,故删除4家不属于该类的产品。其余的27家企业以行政区域划分,山东省6家,重庆市2家,广东省5家,上海市4家,江苏省3家,陕西省1家,浙江省4家,福建省1家,北京市1家。以产品分类划分,主要有其他家用设备、净化器、空气循环设备、零件和附件、过滤器、清洁和清洁车及配件、环境系统等7类。

从执行标准情况看,27家企业执行新国标的企业有6家,占22.2%;新标准实施后,仍执行旧国标的企业4家,占14.8%,其中,有的公司在服务平台的自我声明时间晚于新国标实施时间,但是仍采用的是旧国标。有的公司(除执行企标的产品外)执行5项国家标准,包括旧国标、安全性能标准、建筑行业标准、抗菌、除菌、净化标准、售后服务标准等标准。有的公司把技术指标写到产品信息栏。有的公司自我声明的是家用电器安全标准,仅是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的一项。

3.2 标准间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新国标明确了空气净化器的基本技术指标是“洁净空气量”(简称CADR值)和“累计净化量”(简称CCM值),各企业标准CADR和CCM技术指标对比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17家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仅有4家企业标准有CADR和CCM指标要求,除1家企业标准CCM仅对颗粒物有要求,1家企业标准CCM指标不明确外,指标要求与新国标要求一致。9家企业标准仅对CADR指标有要求,3家CADR指标要求与新国标基本一致,1家企业标准CADR指标高于新国标(余姚市亚舜电器有限公司),2家企业标准CADR指标有两个规定(台州欧士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3家企业对CADR指标有具体指标要求(南京华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美时美克空气净化器有限公司、上海新技电子有限公司)。4家企业标准未涉及这两项指标。

注:上海夏普电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技电子有限公司仅公开了技术指标。

从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看,存在的问题:13家企业标准是在新标准发布(2015年9月15日)后发布实施的,其中6家企业标准是在新国标正式实施(2016年3月1日)后发布的,但是其技术指标均未高于国家标准。此外,2家企业标准无实施日期(见表2)。

从标准文本的规范性看,存在的问题:有的企业标准有技术要求无试验方法,或试验方法不明确,或试验方法仍执行GB/T18801-2008;有的企业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0,最新起草规则应为2009版;有的企业标准中技术要求是对外购件(如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活性炭吸附网)的技术要求,而无产品本身的技术要求;有的企业标准文本中提及附录,但是标准文本无附录;有的企业标准文本中提及表格与所列表格不对应等。

4 企业产品标准声明情况分析

4.1 公开声明企业数少

据报道,全国空气净化器厂商从2013年的151家,上升到2015年的689家,但是目前通过平台进行声明的空气净化器厂家仅有几十家。尽管目前企业标准自我声明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是试点范围内进行企业产品标准声明的数量较少。

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财经国际、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推出2014年中国空气净化器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品牌。这十个品牌在服务平台自我声明的情况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8个品牌所属企业在自我声明试点范围内,仅有2个在服务平台上进行了自我声明(含1个非试点地区品牌)。

4.2 企业自我声明信息不完善

通过企业自我声明信息汇总发现,有的企业自我声明的不是产品标准,而是产品的安全性能标准或某一项技术指标标准,自我声明标准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产品性能。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将产品信息填报完整,大多数企业在声明的产品信息方面缺少规格/型号等关键信息。此外,有的企业信息填写错误,把技术要求填写到产品信息栏中。

4.3 企业自我声明标准滞后

2016年3月1号,新修订的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正式实施,新国标代替GB/T18801-2008《空气净化器》,但仍有4家空气净化器企业自我声明的产品标准是旧国标。

4.4 企业标准未严于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通过表2汇总分析发现,表中企业标准均未高于国家标准,仅有一家企业标准的一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不少企业标准文本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

5 结语

随着空气污染问题被不断重视以及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空气净化器产品在中国的普及率还将有进一步提升。当前,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空气净化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应通过加大新国标的宣传力度,终结空气净化器市场“评价”与“标注”的乱象,进一步规范市场、淘汰落后产品、正确引导消费,有效地推动空气净化器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6 说明

本文所引用并分析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pbz.gov.cn)数据,截至2016年6月30日。

鉴于本文版面有限,空气净化器企业服务平台自我声明详细信息未在文中体现,若有需要请与杂志社联系。

参考文献

[1]李颖.空气净化器国标中的两个重要参数[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5(10):45~45.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10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发展具有 一定的区域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技术组织形态, 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在于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帮助创业者尽快实现从科技研究到产业化的进程, 并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中小企业成熟长大形成一定规模, 为社会培养一批成功的企业,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 针对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尤其是某些处于高新区内、发展良好、规模较大的政府主导型孵化器最新的发展现状, 从企业集群的角度, 揭示孵化器内部的企业集群发展、演化规律, 分析孵化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1 孵化器的内涵和我国发展状况

孵化器自诞生以来, 有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下了定义。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下列四种观点::

(1) 把孵化器理解为一种有形的工作资源, 诸如研究和开发机构的一幢或一组建筑物等相关设施[1];

(2) 把孵化器理解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或为新创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组织[2];

(3) 把孵化器理解为一种在控制之下的工作环境[3];

(4) 把孵化器看成是创新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动态过程[4]。

本文从企业聚集的角度认为, 企业孵化器是为新创立的中小企业提供生存和成长的环境, 为企业之间提供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最终促使产业聚集形成的系统空间。

在我国, 企业孵化器的建立是以城市或地区的科技优势为依托的, 企业孵化器所在地在某一方面的科技优势必然使企该地的企业孵化器拥有较多该方面的孵化企业, 从而使得企业孵化器在建立之初就成为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的企业孵化器。这种大量相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在企业孵化器内的聚集能够产生一种集聚效应。我国的企业孵化器, 特别是处于区域中心城市、经验丰富、发展良好、规模较大的政府主导型企业孵化器, 聚集效应表现十分显著。

本文认为, 在企业孵化器内部, 若干个具有产业聚集特性或者密切的产业关联度的孵化企业, 可以在孵化企业之间、孵化企业与孵化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 形成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周围高科技经济进步的效应。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就是企业孵化器内以孵化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现象。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在相对封闭的区域, 聚集着一定数量的企业孵化器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孵化企业集群最新的表现形式, 为孵化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2 企业集群的内涵和形成

国内外学者们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并不统一.在各自的定义中, 其内涵、着眼点都有一定的差别。马歇尔 (1890) 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是由于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的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 促使小企业们的聚集, 从而形成企业集群[5];胡佛 (1975) 将企业集群看做是一个具有“集聚体”规模效益的企业群体;波特则从竞争优势上对集群下了定义, 他认为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 就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 而企业集群的成员包括提供零售部件一类的上游产品供应商、下游的渠道以及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 以及具有相关技能的其他产业内的企业, 同时他指出, 中小企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6]。

本文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集群定义是:

(1) 是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某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

(2) 在这一特定关系中既隐含着专业分工现象, 也隐含着协作的现象;

(3) 企业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交换 (exchange) 与相互适应 (adaption) 等;

(4) 交换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促进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而适应行为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的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内部的不一致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

(5) 集群中存在着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与竞争关系;

(6) 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无需用契约或合同来维持, 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为的因素来维持, 并使集群整体在面对外来的竞争者时, 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对于企业集群的形成, 迈克尔? 波特认为:不要去干预市场, 扭曲竞争, 而应该去寻找制约集群发展的因素, 加以解决。如果集群的发展受到技术短缺的限制, 应该设法去解决教育培训的问题;如果集群的发展受到低效的后勤设施的限制, 应该去建设基础设施;而在增长极的理论看来, 一个地区要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在本地区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 通过产业的集聚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种推动产业的建立可以是依靠国家或区域政策自上而下的完成;而韦伯的区位论则认为企业聚集的产生是由于其对于好处的追求而自下而上完成的[7]。

总的来讲, 本文认为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在两类形成机理中, 自下而上型所占的比重要大一些。图一演示了要形成企业集群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 具体可归纳如下:

(1) 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地区具备的重要条件, 好的区位条件可以加快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差的区位条件则延缓甚至阻碍企业集群的形成。好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便利的交通运输的海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具有丰富地矿产资源或某一特定的自然资源;密集的劳动力或密集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等;特定的风俗文化传统和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产业基础。

(2) 政府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政府促进这一重要条件。在政府有关鼓励、支持、引导企业集群化的各项政策中, 政府的产业相关政策是关键。它决定着国家优先发展哪个产业或政府优先扶持哪个产业。因此, 此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内的企业更容易发展起来, 这类企业集群更容易产生。除此之外, 与政府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是政府的税收政策、公共财政政策、科技创新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政府为了鼓励企业集群的发展和保障企业集群的成长而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另外, 政府的作用还包括搞好道交通路等环境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立的软环境建设。

(3) 市场发育。市场的完善发育有利于企业集群的形成, 相反, 如果市场发育不好企业集群则很难在此环境下形成。市场的发育状况主要是指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状况。市场体系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而市场运行机制主要是指要素流动机制、公平竞争机制、技术扩散机制、技术选择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政府与社会的监督机制等。在市场发育良好的状况下, 辅以市场信息和价格机制的指引, 企业在追逐利润和效益的同时, 逐步实现了企业集群。

(4) 人文环境。宽松的人文环境如鼓励创新、善待失败、乐于合作和轻松自如的交流气氛, 在企业集群地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地作用。

3 孵化器内企业集群的内涵及形成

前文提到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数是建立在城市或者区域的科技优势基础上的, 带有着专业化或者半专业化的性质, 因此对于该类科技优势下的在孵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能够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景俊海教授在我国较早关注到企业孵化器的聚集效应, 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他认为企业孵化器的聚集效应是指企业孵化器由于其所依托的地区或城市的科技优势, 使得它所孵化的企业产生一种产业聚集度或密切的产业关联度, 并通过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行为, 为在孵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聚集生长环境, 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孵化器的聚集效应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效应、信息聚集效应和文化聚集效应。从各科技园区内长久的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产业聚集效应处在各类集聚效应基石的位置, 在此做重点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孵化器的产业聚集效应是指多数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聚集在一个孵化空间内, 通过信息、资源和渠道的共享, 逐渐加固彼此之间的产业集聚的程度, 从而扩大孵化器的集聚优势。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一定阶段的发展, 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经验, 成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达地区”, 而此“发达地区”对生产要素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只有高素质的、复合要求的生产要素才会通过不断的流动向“发达地区”聚集。而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动, 企业孵化器在吸引高质量的技术项目、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和高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从而形成了高强度的产业聚集效应。

本文结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企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把位于同一孵化器内的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依据新创高科技或者相关的组织机构形成的产业聚集的行为称为孵化器内部的企业集群。此类集群集群是企业集群的特殊形式, 它的发展和运转与孵化器的整体调控作用密切相关。孵化器内的企业集群主要的形成规律如下 (图2) :

本文把孵化器内的企业集群形成过程分为以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萌芽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一个或多个集群单元已经在孵化器的内部形成, 相互关联企业开始围绕集群单元进行聚集, 但聚集的速度较慢, 整个群落还未形成规模。孵化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经济、技术优势来对每一个集群单元形成吸引力。

第二阶段称为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小企业聚集到孵化器速度最快的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相互关联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 原有集群内的企业大量衍生。从孵化器外部涌入的企业和内部衍生的企业聚集的结果是企业群落的规模迅速扩大。本阶段孵化器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众中小企业构建桥梁, 搭建一个共同的信息、技术平台, 为其最终形成一个群体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称为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是技术创新企业群落在各方面的功能已发育较完善的阶段, 其基本的特征是一方面各种配套的功能与设施已经完善, 企业进入的速度减缓;另一方面伴随着企业之间的横向与纵向协作关系不断地以企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建立起来, 企业之间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 充分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 整个群落则发展成了一个具有网络性的价值链群。孵化器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自己内部的群落提供足够的共享信息和和服务平台, 给企业集群整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使其顺利发展。

第四阶段称为交替更新阶段:这个阶段孵化器内的企业集群已经进入了新老更替的阶段, 一般来说是原有的产业技术进入了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而由更新的产业技术取而代之。基本特征是原有集群的凝聚功能逐渐变衰弱, 而新的集群单元开始出现。孵化器在本阶段起到的作用是及时的对自己内部处于衰退期的群落进行资源重新配置, 选取一个更好的产业技术群落作为自己的下一个孵化培植的目标。

总的来说, 企业孵化器在其内部的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从区位选择、功能定位到中介平台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充分诱导内生因素的基础上使其自发形成的, 并辅以外在微观、直接支持和辅助工作, 使集群的形成朝着有序、有效和规模化发展。

4 孵化器内企业集群的发展的竞争优势

经过孵化器孵化后的企业, 围绕着相关产业在一定的区域内聚集, 所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比一般的高科技企业集群表现出来的优势更为明显,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其中, 1、2、3优势是孵化器内部的企业集群本身的竞争优势, 4则是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

(1) 孵化器内部的企业集群会产生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依据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到的,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位置接近性, 通过规模经济使学习经验曲线中的生产成本达到或接近最低状态, 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经过同一孵化器孵化的企业, 产业关联度较强, 而产业相关、数量众多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高度聚集, 共享产品信息, 共同采购原材料, 相互之间交流生产技术, 集中市场营销, 共享配套服务, 形成聚集规模经济, 可以弥补单一企业规模不足带来的规模经济损失, 进而形成比较明显的群体规模优势, 从而使整个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都能够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孵化企业集群不仅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使小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 而且通过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充分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使得小规模投资也能形成正常的生产能力。而在后来投资较大的环节上, 少数企业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后又能为其他企业共享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做出贡献, 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总之, 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孵化器的运作以及市场的自发组织活动所形成的群体竞争力远胜于独立的纵向一体化的单一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企业在产业聚集区内所获得的外部规模经济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孵化器内的企业集群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企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温床, 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会使他们受到潜在的竞争压力,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才能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要, 保持在集群中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

而企业孵化器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新创企业, 它的最终产品是健康发展并且有足够竞争力的毕业企业。为了使企业能尽早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个体, 孵化企业集群特别重视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的培养, 提供各种创业咨询、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此外在企业孵化器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下, 大量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竞争信息可以很方便的被内部企业获取, 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因相互协作而大大加快, 因此孵化企业集群较之一般的企业集群来说, 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将会更强。

(3) 孵化器内部企业集群的品牌效应。孵化企业集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将在消费者中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孵化器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而成功的孵化企业, 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技术科研成果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 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孵化企业, 形成一个具有关联性的企业的优势产业集群。意即企业孵化器本身孵化能力的提升和企业集群的优势形成会树立为其树立品牌形象, 而品牌本身就蕴含着无限商机及广告效应, 能够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成熟和完善。

(4) 孵化器内部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孵化器是城市高科技技术成功商品化的重要基地, 由于孵化器孵化企业是存在着市场利益的驱动, 并且是向社会承担责任的法人机构, 不同于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小组, 因此孵化企业研制、开发的项目一定是要面向市场, 要尽快取得回报的。这种以企业法人形式推动高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机制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非常有利于其迅速转换。在孵企业是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区域创新的主体, 这类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 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 在集群内相互发生的联系和孵化器所提供的各种交流机会使得自身创新理念在集群中能够得以较快传播和扩散, 同时也使得集群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创新机会, 完成整个创新过程。在企业持续的创新过程中, 企业孵化器作为创新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企业完成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 促使大学、企业、政府、风险投资及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共同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体系。这种企业创新体系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解体, 并随着企业集群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孵化企业集群作为知识、资本和市场三者良好的对接物, 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技术创新的辐射作用, 成为了区域产业升级的发动机。随着集群的不断发展扩大, 促进相关产业内中小企业在地域上集中, 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优势产业群, 从而提升整个区域内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5 结论

孵化器内部企业集群的形成对于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强、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的理论和实现方式是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摘要:在对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集群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提出在孵化器内部建立企业集群的理念, 并进一步对此类新模式下的孵化器的形成因素、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进行理论分析, 希望能够对孵化器内部企业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形成提供一定依据, 因地制宜的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孵化器,企业集群,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颜振军.中国企业孵化器[M].北京:中国社会科技出版社, 2000:1-20.

[2]李志能.企业新创—孵化的理论与组织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5-25.

[3]RUSTAM L, JACK B.Business Incubator in Economic Devolpment[M], 1996.

[4]RICE MP.Co-production of business assistance in business incuba-tor[J].Research Policy, 2000 (29) :45-47.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6]POTER ME.Cluster and NewEconomics of Copetition[J].HavardBusiness Riew, 1998 (11) :67-69.

努力打造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 篇11

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孵化基地和组成部分的高科技创业园,总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投资约1.5亿元。创业中心以“博学、创新、宽容、奉献”为创业文化,以“亲情服务、星级管理”为宗旨,努力营造适应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创业中心以“三优”构筑“三高”,发挥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器多区”格局并正在向“一园多器”转化。为此,创业中心关于打造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划:

(一)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激励创新,内涵发展,建设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把2006年定为创业中心的内涵发展年。主要规划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对入驻企业从初创到毕业全过程的服务链;完善和提高孵化功能,形成对科技企业的梯次孵化链;强化管理水平,形成全方位管理的闭合链。在管理和运作好高科技创业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制”(进驻项目的评估制、孵化企业的评价制、毕业企业的跟踪制)、“两园” (留学生创业园、高科技产业园)、“一个平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术孵化平台)的完善和建设,为创业中心毕业企业实现二级孵化和三级孵化。把淄博创业中心整体实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面,建构起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机制创新、国内一流的创业服务体系框架,培育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二)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形成完善的孵化服务链。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对企业的服务从以物业服务为主的后端,向以创新创业服务的前端转移,全面开展对入驻企业的人才培训、投融资、技术转让中介、信息咨询等专项服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之间做很好的分工,并通过价值链进行有效的整合。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要及时传导政府的意图,执行好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做好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同时努力引入社会力量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提供服务,推进孵化服务的社会化。既要发挥创业中心的优势,对自身没有优势的服务项目,又要能充分发挥和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引入专业化的服务;要探索有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有偿孵化服务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在孵企业能获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孵化服务;强化与创新源头的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作用。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周边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网络系统,帮助被孵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

(三)建设“两园一平台”,形成对科技企业的梯次孵化链。

开展“两园”建设是高新区管委会的又一创新决策,是打造创新型孵化器的重大举措,一是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意见》精神,在管委会原决定建设 “海外学人创业园”基础上,建设“淄博留学生创业园”,三年内建成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同时争取创造条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海外孵化,培育以跨国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二是根据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设“高科技产业化园”,通过产业园建设,完善孵化机制,完成从项目孵化到产业化的衔接,实现对科技项目的梯次孵化,为优秀孵化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空间。

加快“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包括公共实验室、中试车间、大型通用仪器和通用测试平台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孵化条件。2006年上半年前,重点建成科技部和省科技厅资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术孵化平台”,为入驻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根据规划,还将陆续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与市科技局合作在创业园建设“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专业技术支持功能,逐步实现由“一园多区”向“一园多器”的转化。

完善“三制”制度,强化、深化管理,逐步建立实施“孵化企业标杆管理工程”,形成全方位管理的闭合链。在进一步完善项目入驻评估制、把好企业入驻关,并积极探索对孵化毕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制的同时,重点加强项目评价制的建设,加强企业在孵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对孵化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实现以上缴税收为中心的经营目标和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目标,全面提升孵化企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深层次服务,不断提高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点开展好融投资服务和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抓住融投资服务体系逐渐完善、风险投资、融投资服务迅速发展以及金融部门向科技中小企业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强工作力度,争取在融投资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搞好对孵化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在把握好企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地提供高质量的创业咨询指导。积极探索为孵化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协助企业积极申报政府计划,争取在数量和层次都有较大提升,创新基金的申报和立项争取有更大突破。

企业孵化器分析 篇12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主要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作为实施科技创新的载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摇篮,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大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并吸引和集聚了大批的科技人才,成为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1]。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蓬勃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并形成大规模行业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发展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源头,据初步统计,截止2010年末,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900家,其中,国家级346家,孵化面积3 000余万m2,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1.5万余人,在孵企业超过5万家,创业团队超过100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90%,毕业企业47 286家,企业达30%以上,毕业后上市企业超过80家,90%超过孵化器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超过60%的申请获得批准,其中,发明和软件类专利超过40%[2]。科技孵化器已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

2 构建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努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良性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因此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政策体系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大环境的建设,在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与引导体系的建设。

1)加大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创业种子资金的匹配,以及对在孵企业的创业投资,帮助企业度过艰难的起步阶段,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等,培养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2)完善孵化器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物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入驻及毕业流程管理、入孵企业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等制度。设立投资、担保风险补偿金,鼓励孵化器和其他创业投资、担保机构进行多元投资和信贷担保,加快创建综合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孵化器的步伐,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实现企业一条线发展,从根源上解决孵化器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3]。

3)继续加大孵化器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专项计划,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机构能够切实担当起管理和运作的责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探索各种发展模式和道路,促进孵化器运营机制的创新。

4)真正落实在孵企业的财税、科技、人才、金融、外贸、海关等优惠政策,精简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孵化器的工作效率。

5)建立健全孵化器优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孵化器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训、研讨、交流,促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孵化器事业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2 建设多功能的孵化服务体系

引进财务代理、培训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让各个服务机构根据在孵企业的需求提供各种专业性的技术服务,使企业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得到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1)物业服务:成立专门的物业服务部门,负责场地租赁、设备使用、环境卫生和会务服务等,同时,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统计相关数据并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指导等服务。使入孵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的研发、生产、经营活动。

2)中介服务:协助或代理企业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包括企业名称核准、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申请、税务登记等。引进有资质的财务代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代理税务等相关服务,提供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方面的咨询或代理服务,为入孵企业提供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知识产权代理服务。

3)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税务、技术、管理、信息、市场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省、市各类科技项目计划申报推介会;提供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技术、人才市场和产品购销等信息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增值服务。

4)技术服务:充分利用本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研究机构的技术及实验室设备等条件,建立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为在孵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召开的产品推广、技术成果交流会;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成果鉴定、项目验收,协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5)科技投融资服务:以孵化基金、风险投资、投资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资、贴息及担保等多种方式的投融资服务。积极推介企业,为多方投融资牵线搭桥,帮助在孵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第一,通过互访、考察、产品展销、推介、洽谈等活动,召开创业投资研讨会、技术创新交流会等,引进更多国内外创业投资资金,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开展与在孵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短期合作;第二,指导、协助在孵企业申请贷款,争取火炬计划、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资金支持;第三,积极引入各种形式的创业担保机构,为前景较好但又缺少研发和转化资金的项目或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6)国际化服务:按照国际标准创建高水平的孵化组织,为全球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支持和鼓励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同时,想方设法吸引外资企业,促进孵化器内其他企业的发展。

7)人才资源服务:努力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吸引国内外科技型人才进入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2.3 重视孵化器文化建设

因为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企业文化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科技企业孵化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利用自身的企业经营和企业咨询经验,加强与在孵企业的情感交流、经验交流;创造条件,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营造出“支持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孵化器作为创新创业的工具,培育创业者的服务载体,要实现蓬勃发展,必须明确战略方向,把握核心发展要求,政府应当更加重视,转变职能、相信市场,着力创造环境。在当今的国际国内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环境,创新创业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核心,孵化器又是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服务平台,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快孵化器建设向规范化、网络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推动效应,太原市也应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环境建设。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对象决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经营行为不能完全市场化,其追求的目标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孵化器的发展往往需要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何统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治淮,李典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36-37.

[2]颜振军.中国企业孵化器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历史文化演变下一篇:未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