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孵化器

2024-09-26

科技创新孵化器(通用12篇)

科技创新孵化器 篇1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 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以及一系列服务支持, 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成本, 提高创业成功率, 培育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想在数量、质量、孵化服务以及孵化效果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突破和提高, 必须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本文以宁波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实践为例, 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机制进行探讨。

创新发展理念, 打造完整的孵化服务链

目前, 国家政策对孵化器入驻企业的要求是要满足企业注册资金不超过300万元、企业在孵化器内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2个月, 迁入企业的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 企业租用孵化器内孵化场地面积低于1 000平方米等, 这些条件的设定有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向初创企业提供优质的支持与服务。但在近几年的孵化器实际运行中, 这种对在孵企业的设定以及对应的孵化器的服务职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培育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的需求, 这就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理念, 延伸孵化器的内涵。在“小孵化器”的基础上, 向前向后延伸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大孵化器”, 完善了孵化服务链。

一方面, 向前延伸孵化服务, 打造创业苗圃。创业苗圃和加速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创业苗圃是培育科技创业项目和人才的园地。创业苗圃的设立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 培养了创业能力, 也营造了创业氛围。以鄞创孵化器为例, 累计有16个大学生项目团队进入创业苗圃, 其中6个已成功注册企业, 为孵化器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和项目苗子。

另一方面, 向后延伸孵化服务, 建设企业加速器。孵化毕业企业虽然走出了“死亡之谷”, 初步形成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态势, 但通常暂不具备购置场地的实力和独自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 仍需要孵化器“扶上马、送一程”。孵化器通过建立加速器, 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毕业企业对生产空间和经营发展的需求, 提高毕业企业对技术与市场风险的控制力, 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对那些成功孵化的潜力企业继续进行二次孵化, 同时也大力引进一批处于高速扩张期的高成长企业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大孵化器”发展良好, 在孵企业数近千家, 在孵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7亿元。

创新服务机制,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促进科技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条件。宁波市在借鉴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为创新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上, 宁波市不断加大投入, 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以及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 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 全市孵化面积已超过378万平方米, 孵化办公用房面积超过了28万平方米。为了满足入孵企业不断增长的场地、设施等需求, 目前各个孵化器还在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孵化面积。

在软环境建设上, 制订了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给入孵企业在税收、金融、管理、法律、会计、知识产权、人事、社保、创业辅导、投融资等各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服务。以宁波市高新区为例, 近几年除了做好基础孵化服务外, 在投融资、创业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出台了不少的举措。如推出了债权集合基金计划, 首期募集资金5 000万元, 共向区内11家企业放贷;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 共向110多家企业放贷资金5亿元;出台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和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实施办法, 为科技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成立“天使投资人俱乐部”, 组建了由70多名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 为初创和在孵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

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孵化能力快速提升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还要不断探寻发展模式的创新, 快速提升孵化能力。近几年, 宁波市各孵化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实现了孵化能力快速提升,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构建了“创新在浙大、转化在宁波”的新模式。为了充分激活和利用浙江大学科技资源, 浙江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倡导“创新在浙大、转化在宁波”的新模式, 注重智力引进, 建立了柔性引进机制, 引导浙大科研人员与宁波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 让科研人员以科技入股的方式加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 发挥双方各自优势,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企业家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和对“人、财、物”及“产、供、销”的熟悉, 将市场一线的需求信息传递给高校科研人员;高校的科研精英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实力, 有针对性的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通过科技入股的方式将高校的科研人才留在园区内, 形成产品或服务技术的持续改进, 发挥技术创新的乘数效应。目前, 浙大关联企业在宁波分园已近60多家, 引进企业数在全国大学科技园异地办园中名列前茅。

构建了“资源整合一体、功能覆盖全区”的孵化器管理机构。鄞州区为实现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整体性, 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2008年区内3家核心孵化器倡议全区孵化机构, 组织成立了孵化器管理机构——宁波市鄞创科技孵化器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该机构承担起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宣传、管理、服务和协调职责, 形成对外统一宣传与招商引资, 对内统一政策和管理, 对入孵企业提供统一的服务, 协调规划区域内各孵化器的重点发展产业, 综合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该公司以整体形象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了成功。目前, 鄞创孵化器在孵企业达到149家, 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近40家, 吸引留学人员60余人、博士30余人来园区创业。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吸引集聚人才

一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需要提供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 需要吸引一流的创新团队。近些年, 宁波市孵化器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发展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 建设人才载体, 完善人才政策、加强资金扶持、提升人才服务, 形成了“创业在宁波、发展在宁波”的品牌, 人才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在人才载体建设上, 宁波市孵化器在短短10余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经历, 目前全市已有17家市级以上孵化器, 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 共有8个留学人员创业园, 其中3家为国家级创业园。在这些孵化器、创业园中已集聚了全市绝大多数创业企业, 为吸引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在人才政策方面, 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的若干规定》、《宁波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筑起了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平台。在资金扶持上, 不仅对高端人才提供诸如住房补助、人才引进、安家补助等资金补助, 还专门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如高新区近几年每年安排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开发及相关政策的扶持, 到目前为止, 高新区共资助了32个海外人才创业项目, 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 000万元;在人才服务上, 为了让引进人才能够安心在宁波发展, 宁波市、各县 (市) 区、园区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 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险、住房、医保、探亲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照顾。

另外, 宁波市还通过举办各类创业大赛等渠道, 增加宁波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比如, 宁波市从2002年起举办的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 已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创业品牌赛事。该赛事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0届, 10届大赛累计共有上万个团队参赛, 500多个参赛项目获奖, 其中有260多个项目选择在宁波落户,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今后, 宁波科技企业孵化器还要不断创新机制, 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实施“大孵化器”发展战略, 完善全程孵化服务链;加快建设专业孵化器,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 提升孵化器融资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

科技创新孵化器 篇2

一、航光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一是积级响应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摇篮行动的号召,在“经营科技,孵化明天”的理念指引下,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孵化场地,达到为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对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设基础

我委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题向区政府请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将我区原财政局办公大楼和区珠算协会原办公楼共计5400平方米划转给我委用作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二、目前的发展情况

(一)建设工作停滞的原因

在区政府划转我委的建设场地有关手续都已办理完毕的情况下,因服务于区重点大型招商引资项目,该场地至今还没能正式建设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由于我区的经济财力条件限制,其它较为合适的孵化场地现暂未寻找到。

(二)积极开展学习考察,累积经验

去年底我区部门班子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极为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一是安排分管领导参加了市孵化协会组织的到江浙学习考察活动,学到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二是新班子才到科委的第一个月就陆续安排,由主要领导带队到等学习考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好的经验和作法;三是积极与我区工业园区沟通协调,探索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新模式。

三、我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问题

(一)我区财力状况在主城区比较起来,底子薄、包袱重,给予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资助较为有限。

(二)缺乏科技企业孵化管理、策划、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工作没有起色的重要原因。

科技企业孵化器全景透析 篇3

孵化器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国家,最早在美国称之为企业孵化器,欧洲国家称之为企业创新中心。中国有两种称呼,最早称之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最近称之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含义就是在物理基础上运做的、专为扶植科技创新的一个体系。它依托于一定的建筑和设施,拥有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在整合设施和相关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为创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因此它自身也是科技类型的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由精心挑选的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为每个入孵企业提供空间与公共设施以及管理团队三个要素构成的。

一、世界第一家孵化器是1956年在美国诞生的,在市场经济低潮的时候,有很多闲置厂房,当时就是想把闲置的厂房分割成小的单元,提供一些相关服务,招来一些创业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做成了第一家孵化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孵化器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由于石油危机,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企业被迫停工停业,裁减员工,而小企业则显示出它的灵活特点,充分进行技术创新与重组,不断推出新的产业或产业方向,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在危机时期,小企业比大企业要更为有用,得到各界的重视,这样就出现了更多为小企业服务的孵化器。九十年代末,新经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孵化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孵化器在此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孵化器也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美国已拥有企业孵化器800多家,欧洲2000多家,中国500多家。盈利性的孵化器每周以新创4家的速度增长。从分布上看,孵化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郊区不多。按业务重点来分,可以分为综合型、科技型、新工艺制造型、服务型等。在各种孵化器中,综合型的占42%,科技型的占30%。在我国,绝大多数孵化器都是科技型的。从占地面积来看,孵化器占地面积大于4万平米占总数的75%。从人才分布上看,科技型和综合型孵化器的高级管理人才比较集中。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是1987年在武汉诞生的。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7年到1990年,属起步期,全国孵化器达到30家,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1998年,属平稳发展期,1998年底达到100家;第三阶段从1998年到现在,属迅速发展期,达到了500家。以北京为例,1989年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诞生,到1999年底,孵化器总数达到12家,至2001年又达到47家,2002年58家,2003年61家,现在66家。

目前孵化器规模逐渐扩大,类型也趋于多样。单体孵化器由原来的几千平方米变成现在的几万平方米,众多孵化器进一步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运行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格局。网络化是指孵化器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流动与资源配置。网络功能完善亦可提高对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对创业者进行集约化的服务。孵化器网络可分为地区性的网络、国家性的网络、国际性的网络。2000年成立的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会员已有80家,其中2/3是孵化器,l/3是其它机构。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主要进行孵化器行业规范与协调,开展咨询与培训,拓宽交流与合作。专业化是指孵化器向专业领域进行细化,孵化行业趋向单一或属边缘学科。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提升行业孵化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建设,集成专业技术,优化专业管理服务。北京现有的36家科技孵化基地,15家是专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占的比例很大。

中国国情下孵化器服务深化发展的四个层次模型,从运营模式来区分孵化器,可以分为七大类,进而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为物业支持模式;第二类为综合孵化;第三类为专业孵化器;第四类要求以人为本,融资为主。

二、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频繁。2000年上海召开的“世界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业大会”,中国科技孵化协会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孵化器经理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协会组织推进了与国际孵化器协会和专家的定期交流,参加了有关会议和培训等。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学园区留学人员服务总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社联合主办的《海淀园孵化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召开。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国际合作体制和机制以及各类孵化器建设经验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在政府领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孵化领域,除科技部、高新区外,经济开发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教育、劳动、妇联等地相关部门都参与了创业中心的投资、主办或合办了各种形式的创业中心,呈现了多元化运行趋势。

2003年全国共有45家留学创业园和58家大学科技园区分别孵化和培育了约3000家和4000家企业。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火炬创新创业园建设,以创业中心集群为核心,同时集聚各种科技中介服务、火炬创业园的“科技城”,各种形式正在一些地区扎根。我区目前有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360家,孵化器行业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较弱,还不能满足社会创业和科技产业化的需求。针对科技产业化服务支撑弱的实际,在自治区科技生产布局调整136工程中,自治区科技厅已规划在5-10年间构建包括孵化器在内的重点科技产业化园区、基地。

三、在2004年6月向科技厅呈报的“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业孵育协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阐述了制约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和建设的“瓶颈”问题,并通过对区内外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料分析预测做进一步分析:

一是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对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技孵化器作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事业,就目前发展和建设状况来看,很难满足,也很难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二是作为我区科技孵化器机构数量寥寥无几,不要说适应全区经济的发展,就是适应呼和浩特市、包头、鄂尔多斯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非常困难,当然提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自治区综合职能部门担负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则更不可能了。历史原因是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晚,发展较慢,直到90年代末才发展三个具有全区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和作用的服务机构,2001年才成立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运行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不完善,很不规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创业中心职能定位不明确等,迄今仍处于困惑和徘徊状态。

三是作为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延伸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起步时仍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精心管理和组织。

四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仍处于经典孵化器和综合孵化器水平上,在发展方向上需向专业孵化器扩展。

五是在孵化企业方面还普遍存在资源短缺。据了解,我区孵化机构和创业中心服务机构基本上没有创业投资,专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风险投资,担保资金和融资服务方面还缺乏经营与管理有效机制和模式。

六是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行业发展处于无序、无人管理状态。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和合作。科技创新孵育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等。

四、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专业化和大力发展科技中小型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我区科技工作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时期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是符合自治区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与管理。建议政府根据目前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座谈、调研和研讨,充分认识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找出不足和差距,在广泛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暂行管理办法,并把科技孵化器发展规划纳入“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之中。为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建设提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保障措施。

其次,深化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及内部体制机制,使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尽快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尽快赶上实现技术跨越,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步伐。

第三,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软、硬件建设。根据我区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整合科技资源,不断进行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开发创业各类科技孵化器,推进我区科技孵化器向多样化、多元化和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四,完善服务功能和作用,提高孵化质量和整体水平:一是学习考察区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好的经验和运作方式;二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编写教材、开展学习讲座、研讨等活动;三是大力宣传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发展建设情况;四是注重创业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为科技孵化器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五,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各类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联合企业,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科技中介为纽带,建立行业战略联盟,以管理、知识、人才、技术、资金为生产要素,为大力发展自治区科技创新孵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努力,如建立创业孵育发展基金;建立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建立自治区科技创业孵育协会。积极开展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等。

第六,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关键在于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为此建议把我区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人员,科技专业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轮训。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篇4

⑴ 在建设主体上,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孵化器的建设与投资主体;

⑵ 在管理机制上,出现了事业型、企业化孵化器,二者分别属于盈利、非盈利性质;

⑶ 在经营领域上,有专业孵化器、综合孵化器等,一些孵化器还兼有产业园、投资等功能;

⑷ 在服务范围上,位于孵化器内、孵化器外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孵化器的服务。当位于孵化器外的企业也能享受到服务时,这样的孵化器就具有虚拟孵化器的功能了。

⑸ 在服务主体上,由孵化器直接提供服务、孵化器与外部专业机构联合共同提供专业服务、孵化器委托外部机构提供服务等形式都存在。

以上几个方面均涉及到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具体来说与孵化器的建设模式、孵化(服务)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孵化器的运营模式。本文选取特定的孵化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例,对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及其创新进行探讨。

1 研究问题

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牵涉面较广,除上面提到的设立主体、管理机制、服务范围外,还涉及到具体的服务活动内容、服务形式、绩效评价等[10,11,12]。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孵化器的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着孵化器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创新过程中需要了解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等。为了使本文的分析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特征,我们选取一个典型的孵化器作为案例,以案例的形式对孵化器运营模式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本文的讨论与分析来源于实践,所得到的结论就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我们拟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

⑴ 孵化器的运营模式有哪些?它们具有哪些特点?

⑵ 孵化器的运营模式是如何发展的?其中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⑶ 孵化器应该如何进行运营模式创新?

上述三个命题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第一个命题在基础,从中可以引出第二个命题。当进一步分析第一、第二个问题,尝试解决其中的困难与问题、找出其中蕴含的深层内涵并拟把新的思想付诸实践时,便产生了第三个命题——运营模式创新。

2 案例: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2.1 南山创业中心简介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或“南山创业中心”)成立于1999年末,是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兴办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属于非营利、公益性的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服务的机构。南山创业中心的宗旨和目标是贯彻南山区建设“大孵化器”经济发展战略、营造民营科技企业的良好创业氛围、推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

截止2009年底,南山创业中心已经建立7个孵化基地(每个孵化基地相当于1个子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近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400家。中心拥有5个多功能厅、10个会议室、15个洽谈室、2个培训室以及数码影院、展厅、专利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大型食堂、风险投资俱乐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为在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服务设施。表1列出了南山创业中心的基本概况。

2.2 南山创业中心的发展历程

1999年8月,中心的第1孵化基地——知识服务大楼成立,面积8688平方米,该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当年11月,科技型初创企业开始入驻,3个月后,入驻该孵化基地的在孵企业就达到20余家,连同楼外在孵企业超过80多家。

2000年10月,第2孵化基地——汇高科大厦成立,孵化面积14343平方米。目前有30余家企业入驻,主要是IT业、医疗器械类企业。

2001年10月,第3孵化基地——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南山软件园)建成使用,总计75000平方米,共有200余家企业入驻,主要是软件、数字、动漫网游等企业,目前该基地已成为中心主要孵化基地,拥有中心大部分服务设施。

2002年第四届高交会期间,第4孵化基地——佳利泰嵌入式软件孵化基地成立,孵化面积9000余平方米,是专门服务嵌入式软件在孵企业的孵化器。

2006年4月,第5孵化基地——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及配套的南山医疗器械孵化器成立,目前该孵化基地已投入作用的孵化面积13000平方米,是深圳市首个医疗器械科技企业专业化孵化器。

2007年10月,第6孵化基地——深圳硅谷大学城创业园成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该孵化基地入驻的重点在孵企业是创意设计、高端医疗器械和数字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并主要吸收处于研发和设计阶段的初创企业,同时结合深圳大学城以及香港几所高校具备的高水平科研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一个产学研合作的研发和产业体系。

2009年9月,第7孵化基地——深圳市军工科技产业园成立,孵化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定位于军工配套型初创企业,目前已经开始运营,部分企业逐渐入驻。

另外,南山创业中心也在规划第8、9、10、11、12孵化基地,并且牵头进行南山“大孵化器”规划与建设。所谓“大孵化器”,即把南山范围内的所有孵化器联合起来,组成规模化、区域化的孵化器联盟,服务南山区内所有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再进一步,通过这一措施,把整个南山区都变成了适宜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大孵化器”。

2.3 南山创业中心的运营模式

南山创业中心能够快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深圳市的良好创业创新环境、南山区政府的大力投入、初创型科技企业自身具备发展能力等都是重要的原因,另外,南山创业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良好建设与运营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创新的各种服务活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下列是南山创业中心各个孵化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模式的一些表现[4],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第一种模式:政府投资、政府管理。中心下属的第1孵化基地采取的是这种建设与运营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建设成功后由政府(南山创业中心)进行管理,实行“半事业型+半企业化”管理,即在运营过程中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房租等费用。

第二种模式:民间投资、政府资助、政府管理。中心下属的第2、5孵化基地是这种运营模式,该模式也广东省首创。通过多年的摸索,该运营模式获得了稳定发展,基地内的企业孵化成功率较高,企业入驻率高。该基地逐渐由事业化管理转变为企业化、市场化运行。

第三种模式:完全由民企与政府共同投资,政府政策扶持和服务支持。第3孵化基地属于这种模式,该模式下,企业投资,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与服务支持。除政策外,该孵化基地以事业化管理为主,主要目的是在政府扶持下实现企业与产业的快速成长,形成示范效应。

第四种模式:企业投资,政府与投资方联合成立企业孵化器管理公司。第4、6孵化基地采用这种模式,孵化基地的建设由企业完成,但管理和服务由创业中心与企业共同承担。在管理过程中也以企业化管理形式为主。

第五种模式:企业投资、企业管理、政府监督。第7孵化基地采取的是这一形式,并且即将成立的第8、9、10、11、12孵化基地也将采用这一形式。该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完全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南山创业中心的孵化与服务作用,使服务形式与内容得以延伸。也配合了深圳市南山区的“大孵化器”战略。

3 分析与讨论

南山创业中心的发展显示,如果以发展的先后顺序和时间为主线,中心下属的各孵化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

结合图1中表示的内容和第II节案例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以南山创业中心为代表的孵化器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是:

⑴ 投资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企业为主。由政府是投资主体逐渐演变为企业是投资主体,并且后期建立的孵化基地基本由企业投资,政府只是承担管理责任与义务,这样一来,政府将不会过度地利用职务的便利为在孵企业谋取私利,结果是营造了一个更有利、范围更广的创业环境。一些文献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5,8]。

⑵ 管理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企业为主。从图1中看出,政府在孵化基地的管理中扮演的角色的变化为:直接管理者→共同管理者→监督者。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变化相当于从运动场上的“裁判兼运动员”转化为“裁判员”,虽然短时间内企业的成长会受到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二者的良好发展。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机构的帮助,即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发挥了专业的作用,帮助了企业的发展[3]。

⑶ 管理形式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从“政府投资、政府管理”到“企业投资、政府与企业共同管理”,再到“企业投资、企业管理、政府监督”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政府对孵化器的管理形式已经从“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与监督”的形式。这种变化使得政府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中脱身,从而有更多时间关注政策制定、创业环境建设等关系到区域经济宏观发展与环境建设上,反过来将更有利于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一些学者关注到的事业性孵化器的企业化运作等现象与此相同[2]。

⑷ 服务内容由基础服务为主转变为高端服务为主。在南山创业中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因为其代表政府管理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有可能会更多关注投资的直接回报、孵化器的日常管理、政府交给的任务是否完成等具体事务,而较少关注孵化器发展机制、运营模式的探索,也会较少关注创业环境的建设,这样是不利于区域环境的建设的。南山创业中心后期的发展已经克服了上述困难与不足,已经从直接管理日常事务转变化监督日常事务,这样一来,有可能更多关注孵化器的长远规划等,举办的一些活动也不再是针对某一个孵化器,而且针对下属的全部孵化基地,或者针对区域内的孵化器。这与一些研究观点相同,如认为孵化器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共享空间、共享支持服务、专家意见、商业支持、网络支持的组织[6,8]。即孵化器这个组织向企业提供了各种服务。

综上所述,南山创业中心在对在孵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上述几个方面都产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一个总的趋势是:从涉及范围上看,在投资、管理、扶持上都从微观层面转变到了宏观层面;从影响途径上看,已经从直接管理与服务转变到了间接扶持上。因为南山创业中心具有文中介绍的一些典型性,同时,它下属有10余个子孵化器,它的运营模式及其创新代表了许多孵化器的模式。因此,对南山创业中心的分析结论具有普遍的意义,能够适用于其他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及其创新特征与发展。

4 结论

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发生变化。在投资主体上,由政府投资为主转变化企业投资为主;在管理主体上,由政府管理为主转变为企业管理为主、政府政策扶持为辅;在管理形式上,由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与间接管理相结合,以间接管理为主;在管理内容上,由具体的事务性管理转变为以创业环境建设与政策制定和执行为主。

伴随以上转变,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发生的其他变化有:从以往的事业化管理转变化企业化管理;从微观层面为主的管理转变化中观、宏观层面的管理为主;从单一综合孵化器的专门管理转变为多个专业孵化器的协同管理。

参考文献

[1][美]海豪.企业孵化器实用指南[M].王鸣,王红卫,姜敬萍,等,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2]黄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林强.基于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的高科技企业孵化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王红卫,林德昌,黄小荣,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

[5]郑孝国.企业孵化器竞争力及其持续创造就业能力的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ABDUH M,SOUZA C D,QUAZI A.et al.Investigating and classifying clients’satisfaction with business incubator services[J].Managing Service Quality,2007,17(1):74-91.

[7]AERTS K,MATTHYSSENS P,VANDENBEMPT K.Critical role and screening practices of European business incubators[J].Technology,2007:254-267.

[8]BERGEK A,NORRMAN C.Incubator best practice:a framework[J].Technovation,2008,28:20-28.

[9]HANNON P D.Incub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building practitioner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6,12(1):57-75.

[10]LALKAKA R,ABETTI P A.Business incubation and enterprise support systems in restructuring countrie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9,8(3):197-210.

[11]SCHWARTZ M,HORNYCH C.Specialization as strategy for business incubators:An assessment of the central german multi-media center[J].Technovation,2008,2:1-14.

潍坊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查报告提纲 篇5

一、孵化器基本情况

1、孵化器概况(成立时间、资金状况、资产情况、总收入来源、场地面积、管理人员情况等)

2、在孵企业经济概况(在孵企业数量、所属技术领域、进驻时间、场地面积、总收入、研发项目及技术创新及申请知识产权情况)

3、毕业企业情况(毕业企业数量、技术领域、经营及科技创新情况等)

二、孵化器运营的经验

1、孵化器定位、管理模式及主要特点

2、孵化器对企业服务情况

3、孵化器如何选择孵化企业及毕业条件

4、孵化器发展规划

全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水平 篇6

本次培训,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赵玉海主任、高新处唐凤泉处长、知识产权局乔德喜司长和胡佐超秘书长、科技计划司徐芃处长、创新基金李莉博士、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大海教授、广州融科创业张冬弟总经理、新加坡开锐咨询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分别作专题培训。

一、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任重道远

从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孵化器以来,经历16年的摸索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同时也遭遇到不少问题,如:资金瓶颈、法律障碍、人才短缺等等。

有专家指出,今后5到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使其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二是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担当着培育中小科技创业企业的重任,其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仅影响了孵化器的长足发展,也影响了在孵企业的健康成长。

当前,影响孵化器进一步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是缺少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为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在“第二期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结合孵化器主任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适度安排学习进程,将教学与互动式交流穿插进行。

二、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共助孵化器

本次孵化器主任培训班围绕初创科技企业的资金筹措、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和孵化器的运作管理三个方面来展开。

1、资金筹措篇——政府科技基金与风险投资

对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来说,资金筹措是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现阶段,摆在我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创业者自筹(包括向亲友借贷)、政府的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由于科技型初创企业往往不能满足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因此,政府的资助和风险资本成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早期资金支持的组成部分。

科技部计划司的徐芃处长、科技部创新基金中心审理部李莉博士分别介绍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我国各种科技拨款的分布情况,并且为孵化器主任们详细地说明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及其申报程序和方法,解答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赵玉海主任以全局的视角给孵化器主任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课。

赵主任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资金短缺却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外的情况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工业化国家政府的重要政策措施。因此,我国政府也应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特殊的扶持。

赵玉海主任介绍了工业化国家政府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四种主要做法,即无偿资助、政府贷款或贷款担保、股权投资(或称政府的风险投资)、绩效提成融资(Royalty Financing),其中重点介绍了OECD国家政府的风险投资,具体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资于私营的风险投资公司、政府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两种。前者的例子有美国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小企业管理局认定小企业投资公司,政府按2-3倍进行匹配,作为优先股享有本金和利息(按政府债券利率)的优先偿还权,政府只拿利润的10%,不参与管理和投资决策。后者的例子有芬兰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于1994年建立,100%的政府所有,以“基金的基金”方式运作,即投资于私人资本占多数股权的风险投资基金。

而后,经过对中美创业投资状况的对比研究,赵主任提出对政府创投功能的全新审视,认为其运作机制应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应该具备政策导向,应该传导政府的意图;市场手段要按市场规律进行投资,但区别于商业性风险投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期培训班还把长期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风险投资的广州融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冬弟先生请来,他为大家带来了自己对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相融合的独特见解。

在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收入结构之后,他预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房产经营仍将是企业孵化器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大多数的孵化器应该首先做好房产经营。

然而,根据企业孵化器涉足风险投资的历史,张先生又找出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甚至“比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业绩要好”。他解释说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多项业务的组合体”,“一旦企业孵化器通过投资之外的其他业务实现了现金流的平衡,它便可以安然接受完全没有流动性的股权资产增值,有耐心地等待可以变现的时机到来。”因此,为了做大做强孵化器、完善孵化器的功能以及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他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孵化器应该进行风险投资。

2、实战篇——孵化器的运作管理

在这次培训班上,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处唐凤泉处长对国内孵化器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截止2002年,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创业园、综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孵化器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共是436家。他指出:要能称得上是科技企业孵化器,通常需要由以下7个要素组成:(1)、可以出租的场地;(2)、公共设施;(3)、种子资金;(4)、咨询及援助;(5)、政策环境;(6)、创业文化;(7)、技术支持。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91年的43家发展到2002年的436家,孵化场地面积从6万多平方米到776万多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从500家到23373家,孵化企业总收入从93年的10.8亿元到2001年的405亿元,累计毕业企业从94年的190家到2002年的6927家,孵化器基金总额从92年的1.2亿到2002年的10.9亿,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孵化器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以下4个问题:(1)、物业化问题,单纯地以房屋出租为主,忽视了对创业企业的孵化服务支持;(2)、孵化主体与创业主体不明确;(3)、政府对孵化器的干预过多,限制孵化器的自主权;(4)、孵化器的管理者变动频繁,任期短,在服务管理上偏向短期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的争论,例如:孵化器究竟是非盈利还是盈利;孵化的是项目还是企业;孵化器的面积多大才是好;孵化器经理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孵化器需要多少资源;孵化器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

由于各地发展孵化器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条件相差巨大,唐凤泉处长归纳了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2)、多元化;(3)、网络化;(4)、专业化;(5)、国际化;(6)、集群化。同时指明了到2005年的发展目标:数量上达到500家,70%以上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管理队伍,累计毕业企业8000家以上。

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孙大海副主任作了“如何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本地快速发展”的专题交流,他结合自身担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的实际情况,现身说法,将厦门创业园建设发展的“秘笈”和盘托出,他提出了创业园建设要从六个方面入手:要建设一个高档次的创业基地;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服务队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软环境;要打响孵化器的品牌;要自始至终重视创业文化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孙大海博士分析了在各种投资主体中,高新区新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比较好,指出了孵化器发展的共性问题,如:入孵企业融资困难、对企业的孵化服务尚不到位、对创业文化的建设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致使入孵企业出现反经济信用的行为。同时他也指出:全国400多家孵化器,个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以下观念的认识:孵化场地规模是否越大约好?孵化器是否成为房地产出租经营公司?在孵企业是否越多越好?负责人更换频繁,是否利于孵化器地政策稳定和长远发展。

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当地快速发展的策略中他提到:孵化器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机制、制定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确定清晰的发展思路、设法引起社会重视、争取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本地职能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针对目前国内的创业热潮,孙大海博士特别解析了:如何帮助创业者设立企业、咨询者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引导入孵企业创业成功、初创企业的误区、如何对待不规范经营行为等几个问题。另外,他特别强调了创业文化建设对入孵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孵化器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1、一些孵化器管理运营单位目前还只是浅层次的物业式服务,由于体制、经费、管理者水平等因素,尚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对孵化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2、一些企业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搞恶性竞争、拜金主义、偷税骗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以及政府扶持资金支持等——“反经济信用行为”。

孙大海博士对园区创业文化内涵进行了总结:艰苦创业的硅谷式创业文化+孵化器的真诚服务文化+入驻企业与孵化器管理单位的相互理解+中外文化、理念的融合+孵化器的政府背景+诚信。这些内涵在厦门创业园被提炼成24个字:“激情孵化梦想,创新成就未来,智慧孕育财富,诚信缔造伟业”。

最后介绍了厦门创业园在推动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作法,探索在孵企业如何与孵化器共同成长,最终形成孵化器、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多赢的局面。

在这次培训班上,来自新加坡开锐咨询的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视觉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建立高敬业度的组织及其相应的管理。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精彩的试验,首先纠正了我们日常管理中的误区:胡萝卜+大棒=激励,紧接着他点明了什么是正确的绩效考核,为何许多企业通常会出现越考越差的绩效,在一个企业中,只有敬业的员工才会对绩效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他提出:1、企业必须要有价值观:即行动的准则,是非的标准,这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信号灯;

2、企业要有远景,要为员工描绘一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并能为之而努力;

3、让员工了解企业存在的使命;

4、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估,应当明确褒奖的是某个值得大家效仿的行为和精神,而不是笼统的个人,这样才能从明确的表扬或批评中,形成正确的绩效考核。

3、持续发展篇——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乔德喜司长是个博学的长者,他的谈吐透露出一种学者的睿智。他从DVD、彩电行业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谈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指出知识产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孵化器内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生命线”。在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时,他特别提到美欧日正在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给我国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压力,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知识产权融入到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立足创新,重视原创性和标准技术的发明,提高地区和企业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位知识产权专家是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胡佐超秘书长,他的演讲重点阐述了专利制度与WTO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国内外专利工作的发展状况后,他指出我国存在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少、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少、国内有关的法规和行政规章有不一致之处等问题,然后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如专利与创新、专利与知识经济、专利与产品的技术标准、专利与技术合同、专利与资产评估、专利与创业等关系的处理。

三、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家庭

各孵化器主任在风景如画、蜚声海外的厦门大学内,度过了为期一周、紧张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学习的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务实: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孵化器的发展,又从微观的角度剖析了孵化器在具体运作中的注意事项;既点明了孵化器如何协助在孵企业申请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恰倒好处的提出科技创业企业要适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探讨 篇7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内涵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可知, 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是指以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身的服务资源为依托, 以实现在孵企业技术创新及升级转型为指向, 联动园区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 所施行的系列性服务活动的集合。与其他机构的技术创新服务相比, 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以在孵新创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转化及运营为主线, 围绕新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并呈现出多主体性、多阶段性和多层次性这三大特征。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构成

(一) 技术服务平台的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了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因为新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研发资源有限, 如果单靠自身力量显然无法拥有或者建设相应的技术平台;但是, 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上述服务平台又不可或缺。为此, 由孵化器出资建设并提供此类的技术服务平台就成为满足新创企业需求的重要一环。

(二) 融资渠道的提供。充裕的资金是孵化器内新创企业发展的基础, 但是新创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遇到资金问题。所以, 如何保障新创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创新资金也是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关键。在此, 孵化器利用自身与政府间的良好联系, 帮助新创企业进行融资和担保, 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在必要时, 还通过社会资本效用的发挥, 减少因资信问题而导致的贷款难、抵押难和寻保难等现象, 以解决企业在资金上的困惑。

(三)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不足也是新创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新创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 无法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持。而孵化器通过培训与交流帮助新创企业培养自身的人才队伍;同时建设网络人才体系, 设立人才跟踪机制, 由孵化器提供部分启动资金, 从外部为企业吸纳急需的专业人才, 以充实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 法律维权的援助。技术创新过程中新创企业将会涉及到各项知识产权及其法律问题, 再加上技术知识的外溢性较强, 使得很多企业的技术极易被他人所模仿, 进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孵化器则通过适宜的知识产权服务活动, 来帮助新创企业及时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交易、续费等, 在部分情况下甚至还能帮助新创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以更好地抵御未来竞争对手的冲击和侵权。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中的问题

(一) 运行模式单一。当前我国孵化器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 管理运行模式单一, 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不足。在部分情况下, 政府在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服务内容甚至由政府来确立和代劳, 这使得孵化器产生了一定的“惰性”, 对探寻适宜的服务内容缺乏兴趣。同时浓厚的官办色彩也使得孵化器成为政府发附属品, 孵化器没有独立的发挥空间, 难以根据市场需要形成多元化的运行模式。

(二) 服务规划不完善。从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的技术创新服务内容上看, 我国孵化器现有的服务核心内容只局部性地满足新创企业对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产权资源的获取意愿。而对于企业成长期的深度高端服务诉求, 如二次开发、专利技术交易、外围技术配套等服务, 则未能予以供给。

(三) 软硬件服务资源不均衡。当前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主要资源仍以低端为主, 很多新创企业所得到的服务还是初级硬件设备、房屋租赁和税务等方面, 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效用不是很明显。同时, 高端的技术服务平台、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良好的软性创新氛围, 都还未及时给予或完善, 不能满足新创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需要。

(四) 专业化管理服务人才缺失。由于孵化器内的很多管理及服务人员大多都来自政府部门, 其在专业知识领域还有待提高, 而孵化器所急需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则较少。在服务内容的管理和调整上, 因缺少具有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使得孵化器的服务质量始终在低位徘徊。这无疑极大地限制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效能的有序发挥。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策略

(一) 完善已有服务政策。将已有的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政策进行细化, 结合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 使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政府要强调宏观引导, 减少对孵化器的直接管控, 增加孵化器服务的自主空间。

(二)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设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 健全人才跟踪体系, 深化外部人才引入制度, 增加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中专业人才的比重。同时, 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对服务及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强化孵化器软性服务的提供能力。并且加强在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指导, 提升孵化器的服务层级。

(三) 打造服务沟通网络。构建服务沟通网络, 把孵化器和技术创新服务有关的各类主体连接起来, 实现服务的优势互补。孵化器不仅要积极和其他中介的服务网络相互沟通与连接, 还要在服务实施过程中, 引导新创企业打造自己的沟通网络体系。服务沟通网络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内外资源的互动, 还能在政策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实现孵化器、新创企业和外部机构的互动衔接。

(四) 导入外部服务资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充分利用外部的成果及资源, 帮助新创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上的难题。同时, 依托外部机构的介入, 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形成孵化器独有的创新环境。

(五) 加强服务考核和激励。鼓励孵化器成立服务监管组, 建立服务信誉评价、服务信息发布和服务查询机制, 推动孵化器服务品牌的形成。通过政府初期介入, 设立服务统计和考评方法, 优秀的服务人员可获得奖励。

五、小结

孵化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系着在孵新创企业的各项创新活动。因此, 孵化器除了要加强在软硬资源的合理配置, 更要积极提升服务及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如此, 方能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顺龙, 万菲.科技中介发展与政府行为[J].学术界, 2008.3.

[2]刘芳.新时期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中政府作用之管见[J].山西科技, 2015.1.

[3]孙波.政府在推动科技中介产业化发展中的对策探讨[J].山西科技, 2007.5.

[4]徐书勇, 候合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7.

科技创新孵化器 篇8

自1992年11月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云南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孵化器———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来,云南省科技孵化器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呈现了三大特点。

1.1 科技孵化器初具规模,但总量不足与分布不均衡同时并存

目前,云南省已成立了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云南省大学科技园、云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云南省软件园、云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此后相继成立了昆明生产力促进中心、五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昆明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昆明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孵化器、云南海归创业园、云南新材料专业科技孵化器、云南铜业新材料专业科技孵化器、昆明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西山区海口工业园孵化器、玉溪高新区孵化器、安宁市工业园区孵化器等17个科技孵化器。其中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10个孵化器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

但是,全省孵化器共有孵化场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孵化器的孵化场地面积仅为1.76万平方米 (1) ,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0年)》计算,全国每个国家级孵化器平均孵化场地面积为3.75万平方米,全国每个非国家级孵化器平均孵化场地面积为3.2万平方米,云南省孵化器孵化场地平均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数的47%、55%。

而且,全省17个科技孵化器中,昆明地区有16个,占全省孵化器总数的94.0%,地区分布极其不均衡。

1.2 初步形成“企-校-政”共建的局面,但投资主体仍显单一

通过20年的发展,云南省已经建成17个科技孵化器中,有11个由政府组织兴办;云南铜业新材料专业科技孵化器由企业兴办;云南新材料专业科技孵化器、昆明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孵化器、云南海归创业园3个孵化器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昆明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由大学独立兴办,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由五华区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

但已经建成17个科技孵化器中,有11个由政府直接组织兴办,民营企业投资的孵化器仅有3家,其余为大型国有企业或高校支持建立。孵化器建设投资、营运费用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与格局。资金结构单一。

1.3 综合性孵化器为主,专业性孵化器严重不足

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实状况是,“发展全面但专业化滞后”。目前,全省17个科技孵化器,仅有云南省软件园等3个专业孵化器,占全省总数的17.6%。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了孵化机构的重复建设、社会资源浪费、孵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使云南省科技孵化器很难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孵化器方向发展。

2 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孵化器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前期所取得的业绩,很大程度依赖于政府的一种计划性行为,要走上一条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系统性问题:

2.1 孵化器服务层次和管理水平低下

经调查,目前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3类:场地租赁、物业管理和项目申报的政策咨询 (2) 。还维持在低层次服务内容,尚没有能力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咨询、上市辅导、风险投资等服务。整个孵化器的内部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基本停留在物管公司的水平,难以为在孵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2.2 企业“进入-毕业”机制缺失

经调查,云南省绝大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没有按照科技主管部门关于“进入-毕业”的规定来运作管理,既没有进入标准,也没有毕业标准,更没有淘汰标准。由于孵化器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房租比较低廉,因此在孵企业就只有进的,没有出的,无法促进企业流动,造成孵化器很快饱和,孵化器内就出现既有初创企业,也有年销售额数千万企业同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这实际上是把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样一种创新基地变相转化成了工业房地产项目的商业行为。

2.3 政府激励机制不充分

从云南省相关政策来看,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激励的不足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孵化器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云南省目前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制度,只有省科技厅下发的《云南省科技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唯一的制度依据,各州市均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规定。《办法》基本上只能算作一份指导意见,其中很多条款的规定是模糊的,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第十五条规定“省级相关科技计划对通过认定的科技孵化器孵化能力建设、创新服务等方面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以及第十八条规定“对在科技孵化器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等等,在现实中都无法进行明确的操作。

二是激励对象不够全面。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比较有效的激励制度,其激励对象应该包括:孵化器、孵化器管理团队、风险投资者、入孵企业等。但《办法》中仅只对孵化器和风险投资者提出了激励,并且还只是国家政策的简单传达。而对于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孵化器管理团队和入孵企业,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激励措施。

三是相关激励措施不够系统。就目前制定的《云南省科技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激励措施来看, 除了国家层面的激励措施外,云南省并未结合地区情况制定明确的省级激励办法,更加缺失州市乃至县区一级的具体鼓励制度。此外,系统性的缺乏还表现在《办法》中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孵化器和风险投资者的激励均是税收减免的方式,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应该是,建设配套资金、运作扶持资金、绩效奖励基金和税收减免相结合,包括了孵化器前期建设、建成运营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的系统性激励 (3) 。

2.4 政府监控机制不到位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认定的科技孵化器进行考核。对一次考核未合格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连续两次考核未合格的,取消其‘云南省科技孵化器’资格。被取消资格的科技孵化器,两年内不得申请科技孵化器认定。”但就操作层面来看,云南省并没有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以及考评的具体办法。因此,云南省建立的17个孵化器,究竟运作状况如何,效果怎样?迄今没法实施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导致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 一方面, 孵化器内部运作机制不科学、不合理;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到位,这两方面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完善和创新。

3 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是单纯的物业管理部门,出租场地仅仅是孵化器服务手段之一。孵化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是“加工企业的机构”,担负着协助孵化企业从科技成果商品化向产业化过渡的催化服务作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机制 (4) 。在建设发展初期应以政府指导为主,逐步过渡到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逐步由非盈利单位向微盈利或盈利单位过渡, 使其实现“自愿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外部发展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并进行一定的创新。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3.1 孵化器外部发展机制

3.1.1 政府激励机制

孵化器有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改善就业状况的社会公益作用,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进行建设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从创建之日起就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这样,从企业投资的角度来说才有获利的空间。对政府投入来说,将在今后长远的社会综合发展中获益,从而形成政府、孵化器和创业企业“多赢”的局面。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 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协同工作机制。横向协同工作机制是指:孵化器的建设和运作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立项、土地、规划、建设、资金、科技政策、税收政策等等。不可能仅通过科技部门就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多部门,包括发改委、规划局、科技厅、税局等,以科技厅牵头,形成孵化器发展的部门间横向协同机制。纵向协同机制是指:关于孵化器的发展,应该形成“国家—省级—市级—县区”从政策制定到具体措施的落实,形成层层衔接、层层细化的纵向协同机制,避免工作脱节及政策的空心化。

(2) 硬件供给与政策配套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科技企业孵化器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土地、建筑物、装修、网络设备等,但更加需要政府部门给与相关政策的配套。如果只有硬件,缺乏政策支持,则容易使孵化器沦落为物管公司的角色。可以说硬件设施是孵化器的躯体,代表了既定的孵化条件;而配套政策是孵化器的灵魂,真正体现了孵化器的价值所在。二者缺一不可。

(3) 实施组合式的激励机制。促进孵化器发展的组合式的激励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激励手段的组合,即通过建设补贴、资格奖励、税收减免、绩效奖励和政府采购等激励手段,对孵化器的建设、运作及运作后三个阶段实施全面系统地支持与激励。二是激励对象的组合,孵化器要想迅速发展,需要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孵化器、管理团队、入孵企业、风险投资者等,仅针对其中某一对象进行激励,并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只有通过组合激励的方式,比如:对风险投资者、孵化器、入孵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对管理团队实施业绩奖励,对孵化器进行建设补贴,对入孵企业进行毕业奖励等,将全面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孵化器发展工作。

3.1.2 评价考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孵化器的发展,除了系统的激励机制外,还需要实施严格的约束机制,其中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套针对孵化器的,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以民间组织为主导的定期评价机制。改变目前孵化器评价中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成立更加专业的孵化器协会,实行会员制,由政府委托协会根据本地区各类孵化器的特征,在政府部门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指导和监督下,对会员孵化器进行定期评价,对孵化器的建设、经营和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监测,并定期发布报告。

(2) 建立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国内外对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共同点都是要考察孵化器的孵化效率,从产出的角度衡量孵化效率的高低。但孵化器的内部条件对孵化器绩效的影响也很重要。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07年12月就发文指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绩效评价要体现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原则,既在评价机制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孵化器的产出方面,又要考虑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方面,即:孵化器的自身规模、管理水平等。本论文认为,如果仅从产出角度衡量孵化器绩效,而忽视评价对象自身客观的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则难以反映孵化器主观努力程度;同样,孵化器的绩效也直接依赖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因此,对我省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也要体现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对结果导向的绩效性指标作评价,也对反映孵化器的经营管理效率和孵化能力等过程性指标进行评价。

(3) 建立孵化器降级和淘汰机制。科技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考核指标和评价结果,对孵化绩效优秀的孵化器予以奖励,对于那些连续数年均表现不佳,甚至已经达不到孵化器要求的,必须制定严格的降级制度,从国家级降为省级,从省级降为一般级,直至淘汰,即取消孵化器资格、称号及相关的优惠政策。

3.1.3 联盟机制:资源共享

单个分散的孵化器不足以支撑起孵化器产业,只有将各个城市、各个区域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孵化器组成孵化器网络,谋求大范围的孵化器资源的共享,才能形成孵化器产业的整体性。在国内,孵化器网络已在科技较强的中心城市构建,如上海,已经形成了由13个孵化器参加的孵化网络;在北京,也已建立了由10个孵化器参加的孵化网络。从纵向看,全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等民间组织纷纷成立。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孵化器已经初步形成网络化趋势,而且正在产生网络化的整体优势。对于云南这样欠发达地区,孵化器网络联盟是聚集力量、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最为有利的工具。首先应该建立省内孵化器联盟,初步形成信息、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知识等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其次,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两个联盟:一是和国内其它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形成“梯级”联盟;二是和东盟、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孵化器形成国际化联盟。最终充分利用云南独特的地域优势,实现内引外联的孵化器联盟中枢的目的。

3.2 孵化器内部管理机制

3.2.1 决策机制:两权分离

就云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国有孵化器中,很早就提出了“事业化体制、企业化管理”的口号,但均未予以落实,在运作过程中仍然是传统的、僵化的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即使在民营孵化器中,也要打破投资者兼管理者的局面,应该让更加专业、更加有经验、更具创新能力的管理者、管理团队来经营孵化器。云南省各类科技孵化器要想获得重大发展,在内部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解决和落实的就是最根本的“两权分离”问题。

3.2.2 入孵企业“毕业-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目前云南省科技孵化器,营运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毕业—淘汰”方面。企业的“毕业标准”仅仅用某孵化企业“固定资产超过50万元和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这样简单划一的指标来规定,是非常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一方面从标准的制定来说,要有一套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具体情况对进入和毕业离开孵化器都要严格评价。另一方面,存在着“指标毕业”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孵企业在其固定资产达到50万元,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指标后,名义上已经算作“毕业企业”,但大部分这种企业并未搬出孵化器,而是形成“名义毕业、实际在孵”的尴尬局面,这使得社会上很多等待进入孵化器的项目因场地问题无法接受孵化,有时迫使孵化器重新圈地建设新的孵化基地,这导致孵化器的“地域非效率性”扩张,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制定严格的“进入-毕业”制度才能有助于孵化器长远发展,有利于孵化器和入孵企业建立市场竞争意识,有利于孵化器最大化配置资源,建立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2.3 长短期结合的盈利机制

孵化器尽管肩负着孵化企业,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扮演一定的公益角色,但仅依靠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并不能充分满足投资者对回报的要求,特别对于民营孵化器来说,投资的盈利性是一个重要决策因素。如果不能建立良性的盈利机制,在现实中就很难实现民间资本投向孵化器的建设,以及随后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有效的孵化器盈利机制应该包括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的结合:短期盈利机制包括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的场地、物业、安全、专业化咨询、项目辅导等服务所获得的利润。但仅有短期盈利手段是不够的,如果孵化器把眼光紧盯在这些短期利益方面,那就和普通服务企业一样,丧失了其公益性的功能。所以,孵化器应该更加看重的是长期盈利机制,具体包括两个途径:其一是IPO上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为发展规模较大、运作状况优异、社会效应良好的孵化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指标,推动其上市,以获得更大范围的社会支持,从而对孵化器事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其二是地产增值,孵化器事业实质上是工业房地产的一种类型,如果能够不断孵化出优质的企业,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该孵化器的场地将会获得极大的增值,具体可以体现在租金和地产价值的上涨,以及银行授信额度的提高等方面。因此,只有实现了长短期盈利机制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孵化器成为一个对投资者(尤其是非政府资金)具有吸引力的领域,也才能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孵化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4 创建虚拟孵化机制

云南省的特征是山地多、平地少,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集中度过高。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导致孵化器的发展也非常不均衡,云南省的孵化器几乎全部都集中在昆明地区,尽管滇中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但其它地州仍然有大量的初创企业需要孵化和辅导。并且,只有其它地州中小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才能缓解我省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但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地州上不仅缺乏支撑孵化器发展的各种资源,例如高等院校、专业化服务组织、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就连建设孵化器的意识和概念,在很多地方政府领导的头脑中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想通过建立实体孵化器的模式来促进地方小企业的初创和发展,在目前很难实现。

因此,应该打破地域的界限,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大力支持下,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远程虚拟孵化机制,充分发挥昆明地区孵化器在资金、人才、技术支持、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其孵化功能进行广泛延伸,实现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虚拟注册、虚拟入孵,结合现代信息通讯的先进技术,使这些企业也能够享受先进地区同等的孵化服务,从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4 结论

孵化器从诞生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目前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既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扶持,也不能一味的唯利是图,必须要在多类主体密切协调,多种关系有机组合,多种资源共同投入的新型机制下,才能获得健康发展。尤其在国内欠发达地区,创业条件较差,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对孵化器有着极大的需求,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越是贫困的地区,需求越难以满足。为了不造成恶性循环,积极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就需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开展机制创新,克服资源约束,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群著.企业孵化器与自主创新.科学出版社, 2010年8月.

[2]罗公利等著.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3]施勇峰.企业孵化器的政府激励和政策创新—以杭州市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7月.

[4]COLOMBO M, DELMASTRO M.How effective are technology incubators?Evidence from Italy[J].Research Policy, 2002, 31 (7) :1103-1122.

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模式探讨 篇9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进行企业孵化的专门场所, 指为经严格筛选的新成立的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 根据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提供相应的孵化场地、共用设施, 以及一系列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服务支持和资源网络, 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专门场所。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 作为连接高新技术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座桥梁,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科技资源高效整合、创业人才茁壮成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 随着科技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并逐步发展壮大, 其对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融资功能是科技企业孵化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也是影响孵化器内在孵企业成长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对包括在孵企业在内的孵化器体系的社会绩效有着重要影响。那么, 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对策来促进孵化器体系的融资, 已经成为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资金对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分析

资金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建立的专门为科技型创业小企业的创业期进行服务的机构。进驻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孵化的主要是创业期的科技型小企业, 这些企业大部分已有自己的技术和经营方案, 在创业期间不仅需要外界提供必要的经营场所, 而且需要提供足量的启动资金。资金是这些企业共同欠缺的最主要投入要素。由于这些创业企业本身的自有资金非常欠缺, 因此,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服务功能就显得相当重要。从理论上看, 资金在企业在创业期越充裕, 对企业的发展将越有利, 企业的成长将越顺利。因此, 融资功能越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其绩效越大。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功能主要是对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进行的资金融通功能。融资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之一, 也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在孵企业提供一项主要的服务。

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这些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资金是其最为缺乏的要素。这些被孵企业不仅需要孵化器提供必要的经营场所, 而且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运营资金, 甚至企业的启动资金支持。企业的建立以及日常的周转都需要资金的注入, 有些生产经营项目甚至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这些资金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可能远不能满足。而大多数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却可能会因为资金的制约而失败, 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 促进对在孵企业的融资、增加孵化器的“孵化基金”是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社会绩效的重点, 要完善融资制度、拓展融资方式和途径, 从而增加对在孵企业的融资量。

三、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的对策———机制和创新模式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制度、拓展孵化器的融资方式和途径, 增加对在孵企业的融资量, 其对策可以从制度体制和融资途径两方面考虑。

(一) 建立和完善促进对在孵企业融资的体制

任何对策的实施都需要有一定的体制制度作保障, 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的体制制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信用和信息是投融资关系建立的基础, 没有信用基础就没有投资主体敢于进行投资。关于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 各研究已经给予太多的探讨, 其意义不言而喻。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投融资双方对相关情况的知情了解, 以做出正确决策。信息披露机制是促进交易、防止和降低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

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严格失信惩戒制度、依法进行信息披露、完善自律维权功能、发展信用机构和倡导社会信用观念等几方面进行。

其次, 发挥孵化中心的纽带作用, 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是连接内外的纽带, 对内了解在孵企业及其项目的好坏和经营状况, 对外拥有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社会关系, 是投融资的最好中介者。因此, 应发挥其中介作用, 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 在孵企业应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投融资信息、联系各投融资机构、获得投融资的培训服务以及各项最新扶持政策等。

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 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政府、风险投资、银行、信托等机构的合作, 建立畅通的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渠道, 公布业务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办理的时限以及最新信息等, 方便在孵企业办理各种业务;二是加强在孵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配套服务, 如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评估、法律咨询、产权交易等;三是积极开展在孵企业融资培训、上市辅导、专业咨询等服务。

再次, 建立和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很多资金供给方在提供资金时都要求有抵押担保。而初创期的在孵企业由于其特殊性, 往往没有足够的有形资产做抵押, 更多的是不能作为担保的无形资产, 而且处于创业期的在孵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的资产规模, 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等其他获得资金的条件。因此, 建立融资担保体系, 为有发展潜力的在孵企业和良好的项目进行融资担保就十分必要。

建立融资担保体系, 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 担保基金可由政府或孵化器提供, 也可建立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机构或建立再担保的融资功能。其次要建立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 为风险损失设立补偿准备金。

最后, 建立投融资主体的退出机制。投资的退出是投资者对资金的收回, 只有存在资金退出的机制, 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才更有自由、自主权, 这有助于促进融资。

投融资资金的退出可以通过IPO、股份转让、股权回购、债券回收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

(二) 拓展对在孵企业融资的方式和途径

促进对在孵企业的融资, 必须拓展融资的方式和途径。对在孵企业融资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 除了自有资金外, 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借债、政府扶持资金、孵化器中心的投资、民间借贷、其他投资主体或企业的投资等都可以成为其资金来源, 另外, 私募股权、公开上市、发行债券等也可以成为其经营后期的后续融资渠道。这其中很多方式前人已有较多的研究, 此仅就几种可以考虑创新拓展的方式进行简要探讨。

1、知识产权抵押。

很多资金供给者都要求在孵企业提供一定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而在孵企业多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并不具有固定资产优势, 其固定资产的量往往不足以满足抵押的要求, 而另一方面在孵企业又缺乏信用记录, 因此获得融资较为困难。但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却是在孵企业的优势所在, 如果能利用其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获取资金, 则不失为一条符合在孵企业实际情况、有效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的新途径。2007年, 南京某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与南京某银行成功达成据称为首例无抵押、无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交易, 从实践角度验证了该融资方式是可行的, 因此可予以推广。

2、在孵企业联保。

在孵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单独申请资金较为困难, 但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相互之间更为了解, 特别是在产业较为聚集的时候, 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熟悉, 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其他成员企业的有关信息, 可组成联保小组申请资金, 即以满足一定条件的在孵企业组成联保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金的申请和审查。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小组联保, 即当一个组员出现还款困难时, 小组内所有其他成员有义务敦促该成员还款, 如果该成员确实无力还款, 整个小组负有连带责任, 即其他组员要代替还款困难的组员还款, 若不能清偿欠款, 整个小组将被认为拖欠而得到惩罚。企业自愿联合, 依约贷款、还款, 风险共担。由此, 联保成员互助互惠, 资金供给方也减少了风险, 增加了资金供给的意愿。

3、借款保险基金。

促进融资的方式, 往往是通过提高资金供给方供给资金的意愿。资金供给方不愿提供资金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风险———即资金的回收不能保证。因此, 可考虑建立“借款保险基金”, 交由孵化中心经营管理, 为资金供给方提供的融资资金提供保险和还款保障。该保险基金的初始资金可由政府或孵化中心提供, 后续资金可来源于该基金经营的收费和利润。该基金向资金供求交易双方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 提供还款保险, 在借款的在孵企业无力归还借款时, 由借款保险基金保证偿付, 并获取资金供给方对借款在孵企业追索债务的代位求偿权。由于基金管理者———孵化中心更了解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及其项目的好坏, 他就更容易审查借款风险, 从而更好地决策可以对哪些借款项目提供保险服务。该保险基金对在孵企业的融资可以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Farid·Ullah&Peter·Taylor, “Are UK technology-based small firms still finance constrained”, Th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3, Number2, 189-203 (Jun.2007)

[2]崔琳琳.风险投资为何不能与企业孵化器“联姻”[J].经济管理, 2001.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措施

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 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 提供工商注册、企业管理指导等软件业务, 并且可以供应包含创业支撑、顾问和训练条件业务及数据业务等。依据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的难题, 本文提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的难题

根据计算,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里为事业体系的达到82.2%。该类体系于孵化器创建前期产生出很大的效用, 有效地孵化出来很多的中小科技企业。然而必须指出, 因此造成了产权构成单调、体系管控制度缺乏、政策指挥过多, 没有产生良好的经营形式。

孵化器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缺少业务员工, 特别缺少专项科技员工, 很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业务员工仅仅可以针对单位完成基础的财会、工商登记、政策支持及技术工程申报这些业务, 但是缺乏工程投融资创业支撑, 单位体制创建、销售拓宽这些专项业务训练等项目, 缺少专项科技员工必定为孵化单位的进步造成较坏的影响。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几点措施

1、创建以单位为主导、销售为指引、产学研互相融合的科技开发体制。

改进由单位负责开展重要技术工程的体制, 省级重要技术工程必须朝单位偏斜, 省级重要实验室等要一同为单位服务。推动合适的单位增强技术开发机构创建, 支撑中小单位采用合作投入、一同委托等形式完成主动开发, 支撑单位与科技部门、高等学校合作创建开发机构等, 支撑单位用买入或者委托研发等方法得到科技部门、高等学校的科研产品。鼓励科技部门开发者、高等学校老师走进单位进行科技开发与新项目研发。完全运用高等院校的多科目联合特点, 召集先进科目里的高水平人员, 在努力完成科研产品生产化选取具有特点的范围做出开发, 找对科研产品与市场的切入点。

2、增加针对科研单位支持力量。

改进新创建科研单位有关进程, 停止或免收有关费用;对单位研发新科技等, 进行适当的税务减低政策;针对自主研发与科研产品生产出色的优秀科技单位等, 进行财务协助或者政策鼓励。

3、加强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

创立技术研发风险投入基金或者产品中试专门基金, 接纳比较先进的科技产品完成中试, 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又解决了基地问题。省财政和各家银行要积极支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采取贷款贴息、补助资金或低息贷款的形式, 扶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发行债券、股票要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 要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上市, 为上档次、上规模、有发展前景并符合条件的企业创造面向社会直接融资的条件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引进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单位、社会风险投入、大规模单位、院校与科技所参加技术单位孵化器的组织, 采取风险共同担当, 收益共同分享, 提升技术单位孵化器的产品收益。并且单位和院校创立科研、财经数据联网, 增快数据互相交换, 创建大规模的各体系、各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完整数据反应体系和科技产品经营信息系统, 进而增快科研产品利用。在证券投放区域中必须针对具备风险投入条件的在孵中小类型科研单位进行偏斜方针, 创立和改进二板区域和证券区域, 经过买壳入市, 借壳入市等方式达到资本股票化, 给资产后退指出道路。

4、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兴的智能型行业, 要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经营管理和懂政策、懂法律的科技管理队伍。

还需要具备一个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团队以及具有优秀能力的出色组织团队。为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保障。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的用人机制, 积极培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急需专业的国内外科研人员, 逐步形成一支从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高级人才队伍。

5、创立鼓励体制, 激励科研工作者进行技术产品改进与推介业务。

必须依照效用和收益互相联系的标准, 保障科研工作者的实际收益与政策收益, 把技术成果真正与生产发展结合起来。创立适当的鼓励体制, 激励与奖赏于科研产品利用业务里工作突出的那些科研人员。激励科技工作者开办科研单位。改进人员评测体制, 推动科技工作者脱离科技部门、高等学校, 带领开办科研单位。科技工作者能够凭专利、专有科技等无形资本当做开办单位资产或者在和单位联合里作价投入, 职务类成果能够被发明者当做投入资产参与单位做出利用。

三、结语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升单位自主开发水平, 加强科研单位孵化器于科研产品生产方面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促使企业经过增强实际研发与科技研发, 自主开办科研单位及多方面、多措施完成产学研联合, 实现了用单位做支撑, 针对市场销售范围的科研单位新局面。实行科技企业孵化器, 来推动科研产品利用、培育高科技单位与经营者作为指引, 能指导我国各类型孵化器的有效进步, 提高其组织实施水准与创业孵化水平, 更加明确孵化器的进步方向, 形成推动科研创业单位发展的优良条件, 加快培育科研创业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徐彦.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探析低[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1)

[2]黄明.未来, 孵化器行业何去何从[J].华东科技, 2011 (05)

[3]菅青.合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闻世界, 2011, 10 (4)

亚马逊:科技孵化器的进击 篇11

2015年7月28日,亚马逊美国上线“亚马逊发明家”项目,与风险投资公司、创业孵化公司和众筹平台合作,向创业公司提供完整的平台和资源,切实帮助初创公司将炫酷的产品高效顺畅地推向市场。除了可以得到亚马逊定制化的页面设计和市场营销推广方案之外,创业公司还可以享受亚马逊全球物流体系,包括从库存管理、订单配送到客户服务的多项支持,这些服务可以全方位助力创新产品走向全球市场,鼓励创新精神。目前,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吸引500多家初创公司,并与100多个风投、孵化器、网络众筹平台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过2 000件创新先锋产品。

除了亚马逊的发明家项目,2016 CES Asia期间Xberts.com也推出了针对国内初创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孵化平台。其优势是能够对接欧美当地的产品测评师、分销渠道商及终端消费者,一方面将产品介绍出去,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回反馈意见。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分析 篇12

作为落后地区的广西,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了孵化和培育一大批的新创企业。这些科技企业成功转化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不断凝聚着大批的科技人才, 也持续刺激着所在地的经济不断增长, 拉动了相关创业, 新增社会就业岗位, 促进地区产业升级。

以2009年为例。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1065家 (比2007年增长43.9%) , 新增孵化企业202家 (比2007年增长29.5%) , 毕业企业67家 (比2007年增长71.8%) 中的51家企业毕业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占总数的76.1%。按企业来源分, 广西区外的企业占比约40%;按技术领域分, 毕业企业达67家, 电子信息领域的占44%, 生物医药的占18%、光电一体化的占13%、新材料领域的占9%。引进技术共253项 (比2007年增长80.7%) ;从技术来源来看, 国内其他省市的占92.6%, 国外的占7.4%。在孵的新创企业共申请专利282件 (比2007年增长33.6%) , 获得专利授权212件 (比2007年增长32.2%) 。比2007年引进了更多的专家学者 (多了52.4%) , 共为314人, 其中42.6%的专家学者常驻为科技企业服务。孵化资金2943.99万元 (比2007年增长19.66%) , 其中来源于政府的资金占62.4%。在孵企业创利税2.6亿元 (比2007年增长36.8%) 。

2010年, 广西科技厅根据长期孵化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实际, 广泛征求意见, 整理修改出了最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规范了孵化器管理, 完善了孵化器的系列扶持举措, 降低了可支配场地、在孵企业数等方面的认定标准。新办法实施后, 效果明显:不仅新增了更多的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 还使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各个个体规模实现了增长, 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行业范围出现了扩大;更多的市县区域内建设了科技企业孵化器, 从设区的城市发展至县城;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了更多的专利申请, 在孵的科技企业利用专利进行经营和通过专利授权获取收益的情况发展喜人。在发展过程中,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但追求数量重视规模, 而且努力完善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质量:从初期只能简单提供一般性服务, 如优惠政策、优良公共服务环境服务、市场信息反馈、免费低价的厂房和办公室、相关优惠配套设施;现在孵化服务已经深化发展, 可以为科技企业的创业创新提供更充足、及时、针对性的市场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同成长, 共发展。

二、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存在问题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由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在孵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评价所衡量其成功程度及其贡献大小。根据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发现了如下问题。

1. 相对全国而言, 孵化器数量少, 发展比较落后。

截止2010年, 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其中4家为国家级) 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玉林等区内经济强市, 而在百色、河池等经济落后的地市还没有建设有孵化器。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更是稀少, 数量、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落后国内。

2. 孵化器提供人才支持的能力不足。

由于孵化器的人力资源紧张和培训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对企业的培训工作 (尤其对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 开展得不理想。人才小高地建设难以满足初创企业的需求, 人才结构单一, 还是在人才的发展环境较差。专业孵化器服务不到位, 未体现出分工专业化的优势。企业信息的交流成本和学习成本过高, 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没有很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3. 孵化器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中, 孵化器的资金不仅可以依靠政府和银行, 还可以吸纳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 但是各个孵化器基本不具备现代化的融资能力, 缺少社会市场融资的成功实例, 孵化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自然孵化资金规模小。在孵化资金的运作上, 孵化器自身运营能力差, 不能实现孵化资金的快速保值升值。在向孵化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 机制建设落后, 往往简单的把钱“一投了之”, 投资意识不强, 没有根据各个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完整的资金支持服务:制定资金计划, 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引入股权投资方案。

4. 孵化器的自主经营管理意识缺乏, 往往没有“做强做大”的发展期望。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身份设置上, 往往是事业单位, 财政全额拨款, 缺乏盈利动机;孵化器的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薪酬设计和人事制度的设计等原因, 个人福利前途与孵化器发展好坏相关性不强, 这就导致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差和工作效率低, 没有把个人事业追求和孵化器建设挂钩, 严重的更是会出现腐败犯罪。

三、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完善建议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应该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集合各种社会资源要素, 促进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方便科技企业创业创新, 高效转化科技成果, 实现科技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有机结合;还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孵企业不断增多和不停发展, 为了高效地提升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转化数量和转化效率, 一方面要改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 另一方面要自觉实现自身组织的能力提高和实力壮大。按照以上这些组织属性和运作要求, 可以为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来多重参与。

无论是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地方政府, 还是各大型企业。只要条件充足就可以依照广西重点产业的战略需求布局规划, 结合自身情况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建设过程中, 应该有意识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参与, 充分实现各自的科技资源能够优化配置, 满足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形成科技产业链。尤其要注重建设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形成专业行业的企业群不仅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还可以促进广西产业的升级换代, 实现广西战略新兴产业的建立。

2.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实现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

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推动契机, 通过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使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实现降低成本、简化程序和远程可操作, 利用网络系统和信息工程充分做到服务精准和效果辐射;通过孵化器协会和各个孵化器联网, 整合资源, 深化各个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孵化效果提升。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创业培训中心, 充分挖掘其人力资源, 培训和提升孵化器管理营运服务人才的服务能力, 使管理营运服务人员适应孵化器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和多样性相结合的人才需求。孵化器必须坚持专业孵化, 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团队, 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 推动孵化器实现服务更为专业化精细化, 力争面向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性服务功能 (如信息交流、研发支撑、成果商业化、产业关联度和协同发展分析等) 。

3.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必须设立资金充足的创业创新基金, 并实现资金支持市场化现代化。

创业创新基金在积极利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的基础上, 要积极吸纳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市场资金重点;基金的设立和运作要充分遵守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规律。按照市场化管理基金, 企业化发放资金的原则, 选择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帮助其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资金渠道获得不同市场的资金应对资金短缺。在科技企业的融资过程中, 实现联络员预先知晓, 辅导员全程辅助, 导师不断指导。

4. 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对孵化的模式、体制和操作推进创新力度, 力争更为有效适宜。

前文提到的多种主体建立孵化器, 必然应该在法律制度上为盈利性的孵化器提供许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专业型孵化器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借鉴财务平衡、项目顾问、持股孵化和集群孵化等模式) 。整合专业型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并匹配优势资源, 因地制宜地促进政府、院所、市场、中介、产业、金融、人才和在孵企业等共同完成预孵化筛选、孵化器培育、加速器完善、产业园进驻这一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过程, 利用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有效捆绑来畅通孵化道路。孵化器的发展要以“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 要根据本地产业现有优势和发展趋势, 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的创业创新, 使孵化服务更专业, 服务的科技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璐, 王凤霞.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贸论坛, 2006 (12) .

[2]韦小华.改革开放30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22) :10-12.

上一篇:排查隐患下一篇:频率锁相